木兰从军

木兰从军
木兰从军

木兰从军(第二课)

执教:徐兰凤

教案背景:面向二年级学生;教材选自苏教版;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案课题:木兰从军

教材分析:《木兰从军》这篇课文是根据北朝民歌《木兰诗》改写而成的。木兰的形象,既反映了北方女性的刚健特点,又是中国劳动妇女善良勤劳淳朴勇敢的象征,至今仍然有积极的影响。全文就像连环画一样,笔法简练,画面清晰:木兰代父出征,征战沙场、重试女儿装。在这个故事中,花木兰爱亲人、爱祖国、勇敢、刚毅的英雄形象跃然纸上。教学方法:整个教学设计,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所以很多问题都由学生独立思考或讨论完成,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充分体现,设计时教师同时注重学生思维的形成过程,并将语文思想方法渗透到教学中,让学生思维得到提升。

教学目标:

1、识记课后生字,达到会写。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花木兰的英雄壮举,并从中深受感染。

教学重点:继续加强言语交际与表达能力的培养与训练,说说花木兰是怎样说服家人的。

教学难点:体会木兰当时的英雄壮举。

教学过程:

一、情趣导入

播放《谁说女子不如男》,听了这首歌你会由衷赞美歌中的巾帼英雄,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她的故事。出示12课《木兰从军》。

学生齐读课题。

二、引出人物,点明身份(1节)

通过上一节课文的学习,我们知道了:

我国古代有一位女英雄,名叫花木兰。

换一种说法:花木兰是我国古代的一位女英雄。

举例:二(5)班有一名学生,名叫()。()是二(5)班的一名学生。

三、女扮男装,替父从军(2节)

1、【师过渡】:木兰为什么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呢?让我们穿越时空隧道,回到木兰所处的那个时代去看一看。播放flash

https://www.360docs.net/doc/f68126622.html,/u91/v_NjE5OTE3Njg.html

师:请同学们自由轻声读第二自然段,找找有关的句子,把它画下来,练习读好它。

交代背景:那时候北方经常发生战争,朝廷下达紧急征兵的文书。

点明缘由:征兵文书上有父亲的名字,但父亲年老多病难以出征;弟弟不够当兵的年龄。

师:太棒了,这个问题这么难,你们都能回答,真是太好了!

2、【师过渡】:原来,那时候,北方经常发生战争。朝廷为了对付他们,常常大量征兵,加强北部边防。

生:指名朗读第一句。

师(评):你读的时候让老师觉得战争只是偶尔发生。

师:“经常”是什么意思?你能用其它的词替换吗?

师:怎样才能把“常常”发生战争读出来呢?

生:朗读

师:你能找到描写木兰此刻的心情的句子吗?你能用一个词来形容吗?

生:木兰见到上面有父亲的名字,焦急万分。(焦急万分)

师:(扣住“焦急万分”来指点:)

(1)师:“焦急万分”是什么意思?

生:形容一个人非常着急!

师:谁能读好“焦急万分”,体会木兰当时焦急的心情。

师(评):读的真是太好了!

师:你还见过谁焦急万分?

生:举例说

师:木兰为什么焦急?

生:指名说。

师(补充):点明缘由:朝廷下达了紧急征兵的文书,并且文书上有父亲的名

字,但父亲年老多病难以出征;弟弟又不够当兵的年龄。

师:指导读:“父亲年老多病,难以出征。”生:读

师:我感觉父亲只是得了感冒一样的小病,没什么大不了的。谁能把父亲的“年

老多病”读好。生:读

师:再读:“弟弟又小,还不够当兵的年龄。”在读的时候尤其需要注意那个

字?生:“又”

师:“父亲·····年龄”这是为家人担忧。

师:从这里可以看出木兰对父亲有一份孝心,对弟弟有一份爱心,她是一个怎

样的人?(板书:尊老爱幼)

(2)师:木兰除了为家担忧,她还为谁担忧?你还从那句话找到原因?

生:自己理应为国为家分忧。

师:“理应”是什么意思?

生:应该,理所当然

师:为家分忧,忧什么?(师复述))为国分忧,又忧什么?

交代背景:那时候北方经常发生战争,朝廷下达紧急征兵的文书。

师:假如每个人都不去打仗,会发生什么?请你们动动脑筋好好想一想。

师(补充):假使我们不去打仗,

敌人用刺刀杀死了我们,

还要用手

指着我们骨头说:

“看,这是奴隶!”

【师小结】:从这里有发现木兰是一个怎样的人?(板书:热爱祖国)

(3)【师过渡】所以就在国家危急,家庭着急的时候,花木兰没有袖手旁观,真是个热爱祖国的女英雄啊!

师:谁能读好这句话。“自己理应为国为家分忧。”

(4)师:于是,木兰做出了一个惊人的举动,毅然决定-----:

女扮男装替父从军(板书)

(5)、【师过渡】:是呀,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在危急关头,木兰想到的是国家,是自己的亲人。但在当时,应征入伍,当兵打仗是男儿的义务,女孩子一般留在家中,如发现女子当兵,会被砍头的。家人又怎会同意呢?

师:木兰一一说服全家人,她会怎样说服父亲,弟弟,母亲的?请你们同桌讨论一下,想好充足的理由。

(6)、【课堂表演】:老师演木兰的父亲、弟弟、母亲。学生演花木兰。看看你们怎样说服我。

父亲:木兰呀,还是让我这个破老头去吧!

弟弟:姐姐,你是一个女儿家,怎么能去打仗呢?还是让我去吧!

母亲:兰儿,娘怎么舍得你走呢?要不咱们去跟官府说咱不去了?

师:儿呀,我们被你说服了,但是爷娘不在你身边,一路上一定要照顾好自己,保护好自己。

(7)师:看到这一幕,你认为花木兰是英雄吗?出示:()的花木兰

让我们一起来夸一夸这位女英雄。

三、驰骋沙场,为国立功(3节)

【师过渡】:木兰父母虽不舍得女儿出征,但又无他法,只好同意她去了。就这样,木兰收拾好行装告别了家乡和亲人,踏上了从军之路。

1、师引读:花木兰告别亲人,披战袍,跨骏马,渡黄河,过燕山,来到了前线。在多年征战中,她为国立下了赫赫战功。

2、师:小朋友们仔细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你还能从哪里感受到木兰的勇敢?

生:交流:从一连串的动词可以看出木兰马不停蹄地赶往前线。

3、这里,精心提炼了一系列动词,“披”一“跨”一“渡”一“过”,揭示了木兰奔赴前线的全过程,表现了木兰随同大军跋山涉水,行动迅捷,虽然历经千辛万苦,但是毫不逊色于男儿,真是巾帼不让须眉啊!

4、师述:从军的路上怎会一帆风顺呢!小朋友,虽然木兰有一身好武艺,但从她的家乡到达前线,要有万里的行程。要想尽快赶到前线,得马不停蹄地赶路,夜里只能稍作休息。在此期间,且要渡过黄河,翻越燕山,真可谓经历了千山万水,吃尽了千辛万苦啊!到达前线的路是那样长,充满艰难。尽管这样,木兰还是勇敢地来到了前线。

5、自由读,边读边想象。齐读句子。

6、谁再来读一读。引导背诵。

7、学习第2句。

(1)范读:“在多年征战中,她为国立下了赫赫战功。”

(2)“多年”大概有多少年?“赫赫战功”是什么意思?

指名说。指名读一读,说说你为什么这样读?

(3)师述:在多年征战中,白天行军,木兰紧紧地跟上队伍,从不敢掉队。夜晚宿营,她从来不敢脱衣服。作战的时候,她凭着一身好武艺,总是冲杀在前,不但保住了性命,而且屡建奇功,在战场上,光靠勇敢是不行的,还要靠----这就是“英勇善战”,所以

同伴们对她十分敬佩。出示:()的花木兰

8、师:(让我们一起学一回英姿飒爽的花木兰)。齐读这一段。

四、胜利回乡,恢复女装

1、师:十二年以后,战争结束了。朝廷要给木兰“尚书郎”的高官,要給她“百千金”的赏赐,但是木兰只想回到可爱的家乡,来到亲爱的爹娘身边,穿上她心爱的女装。

2、(出示图片2)大家看,这就是重回女儿容貌的花木兰。出示:()的花木兰

3.师:当将士们看着穿上女装的木兰时,都大惊失色。有的人忍不住说:天哪!他们会说些什么呢?假如你就是前来探望她的将士,你会说些什么呢?

生: (相机积累:女中豪杰,巾帼不让须眉。)

4、读到这里,你认为木兰是英雄吗?让我们带着对木兰的崇敬,一齐把这一段读一下。

5、【总结谈话】:文静俊美的木兰为国分忧,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在战场上立下了赫赫战功。这是一个曲折离奇的故事,让我们随着美妙的录音,再次体会木兰的英雄壮举吧!听录音《花木兰》

五、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1、喜欢搜集的你:从古到今,女英雄不止花木兰一个,你知道有谁吗?如穆桂英、刘胡兰等,课后请同学们收集女英雄的故事,讲给朋友听。

2、《木兰从军》的故事来自于南北朝时期的叙事诗《木兰诗》,(出示《木兰诗》课件)。读一读,背一背。

https://www.360docs.net/doc/f68126622.html,/programs/view/K50hKyrRiJk

六、学习生字

(1)熟悉字形:

男:古代时候在田地里面用力气劳动

胜:左边“月”,右边“生”

利:左边“禾”,右边“刂”

(2)写好字体:

七、黑板板书

木兰从军

尊老爱幼热爱祖国

女扮男装替父从军

()的花木兰

教学反思:

今天,我终于把这一课上完了,心理有了稍许的轻松,但性情依然不能平静。在上这一课之前,就有同事对我说,《木兰从军》这一课不太好上,原因是小学生根本就没有那种切身体会。不过,我想别人知道这一册哪些课文可以上的很好,哪些课文可能上的不太理想,可是对我来说是不行的。同时每一本书都会有些比较难上的课文,总需要一些人去进行尝试,努力把它上好,这样才会越上越好。上完课后,我曾向其他老师询问,这一课有什么上的不好的地方。尽管同事只是说,我让学生读的有点少,其他没有什么。不过我自己觉得,这一课没有我想象中那么好。

《木兰从军》是一篇历史传说故事,讲的是古代女英雄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故事,赞扬了花木兰尊老爱幼、热爱祖国的优秀品质。全文有4小节,第1节交代了花木兰是我国古代的一位女英雄。第2节讲木兰替父从军的原因。第3小节是木兰告别亲人,女扮男装踏上征程,奋勇杀敌,战功赫赫。第4节讲花木兰胜利还乡,恢复女儿装,将士们惊叹不已。其中2、3小节是教学的重、难点,集中在这两小节体现出木兰身上的一些优秀品质。

在第2课教学中,我采用谈话导入,明确花木兰是我国古代的一位女英雄。紧接着设下疑问,花木兰是一位女流之辈,她怎么会去从军的呢?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对此感兴

趣,有探求知识、寻求答案的愿望,所以我赶紧让学生打开课文,读读第2小节,找出答案。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我让学生自己读,自己寻找答案。木兰从军的原因是:北方经常发生战争,朝廷因此下达了紧急招兵的文书。为了让学生理解到国家情况的紧急,抓住“经常”一词,以及让学生来思考,战事不断,会给广大的百姓带来什么后果啊?《新课标》提出:现在的语文教学,不应以教师的分析讲解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学生通过感悟、想象,体会到情况的危急,再让学生通过朗读来表现,学生有感而发,读的好!。抓“焦急万分”这个词,设计有坡度的几个小问题,逐层深入,感受木兰的尊老爱幼、热爱祖国。家人对木兰从军有什么态度,木兰又是怎么说服他们的,让学生换位思考,如果你是木兰,你会怎样劝服你的家人,师生共同表演。在这过程中,思维得到了训练,能力得到了培养。第3小节主要是感受木兰的英勇善战,抓住行军打仗的几个动词,通过读让学生体会木兰赶往前线的急切心情。

我认为在本课中,课堂表演是成功的,但也存在不足。比如,在让学生读的时候,提出的问题不够明确,同时在学生朗读时,评价不是太到位。此外,时间上不是太充足,生字教学有点仓促。

总之,需要不断实践,不断反思,不断改进,只有这样才能不断进步。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课文(三)12《木兰从军》苏教版

12《木兰从军》教案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字只识不写。认识两个多音字。认识一个偏旁。复习 部首查字法,能比较熟悉地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 3、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花木兰爱国爱家的优秀品质。说说花木兰是怎样说服家人的, 然后用几句话写下来。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花木兰爱国爱家的优秀品质。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说说花木兰是怎样说服家人的,然后用几句话写下来。 教学准备: 1、生字卡片、字典、投影仪、课件。 2、课前组织学生搜集花木兰的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第一环节 一、创设教学情景 1、听动画片歌曲。 2、小朋友们,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女英雄花木兰。板书课题,齐读。 (出示文中第一幅插图) 二、学生自主学习 1、自己小声轻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不添字,不漏字。 2、出示:名字征兵父亲年老多病女扮男装胜利将军将士朝廷年龄战袍渡燕山赫赫。 (1)自由读。 (2)思考:你觉得这课中哪些字的读音,我们要特别注意? 第二环节 三、学习成果展示 1、开火车读,及时正音,评价。 2、指名读,齐读生字词。 3、默读课文,勾画出文中不理解的字词。组织学生讨论交流。 四、教师精讲点拨 1、教学两个个多音字。 将燕读第一声时用法很少,如“燕山”“燕国”及表示人姓的时候用到。读第四声很 多,谁来说说? 2、这篇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指名读,师生评议。 3、再读课文,把你认为文中最难读懂的句子多读几遍,直到读通读顺为止。 第三环节 五、巩固训练提升 1、学习生字。 2、用同样的部首查字法查“廷”“康”“起”三个字,看谁查得又快又准。告诉老师, 说说你是怎么查的。 第二课时

古今巾帼英雄的事迹

古今巾帼英雄的事迹 1、妇好 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有据可查的女英雄。商朝的武功以商高宗武丁时代最盛。武丁通过一连串战争将商朝的版图扩大了数倍。而为武丁带兵东征西讨的大将就是他的王后妇好。甲骨文记载,有一年夏天,北方边境发生战争,双方相持不下,妇好自告奋勇,要求率兵前往,武丁犹豫不决,占卜后才决定派妇好起兵,结果大胜。此后,武丁让她担任统帅,从此,她东征西讨,打败了周围二十多个独立的小国。妇好不但能带兵打仗,而且还经常受命主持祭天、祭先祖等各类祭典,又任占卜之官。商朝是个迷信鬼神的国家,所谓“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妇好又会打仗,又掌握了祭祀与占卜的权力,可能连武丁都要怕她三分。 2、花木兰 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可谓家喻户晓,真正的花木兰历史上确有其人,生卒年不详,魏氏女,西汉谯城(今亳州市谯城区)东魏村人。又名花弧,后称花木兰。其父名应,乃汉初材官骑士。木兰秉承父志,自幼习武,尤工剑术。汉文帝前元十四年(公元前166年),匈奴老上单于(冒顿单于之子,名稽粥)大举入塞,杀掠甚众。文帝大征天下民以御,木兰父当往,而年已老迈,弟尚年幼。木兰悯其父老,便替父从征。木兰初为戎卒,以功为小校,后晋升为将军,守燕山南麓之曲逆。驰奔沙场,塞旗斩将,攻城略地,所向辄克捷,莫有当其锋者。单于旋退。木兰从军凡十二年,屡立殊勋,人终不知其为女子。后凯还,天子嘉其功,封尚书郎,不受,恳奏省亲。及拥军还谯,释戎衣,服巾帼,同行者皆骇之。木兰墓位于亳州城东魏村北,冢丘高大,苍松环护,翠竹成林,乡人又为立祠,每年四月初八为木兰生日致祭。木兰戍边之地曲逆,即今河北省顺平县,该地人民为感激木兰的恩德,从汉代起就为其立庙建祠,历经各代,香烟不绝。唐朝乾封元年,木兰被追封为“孝烈将军”。这一年唐高宗偕武则天泰山封禅还朝,路经亳州,朝亳州老君庙和木兰祠,封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封木兰为“孝烈将军”。 3、吕母 吕母(?~公元18),是西汉末年最早反抗王莽统治的农民起义领袖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农民起义的女领袖。她是琅琊海曲(现属日照东港区)人。子吕育,任县游徼,掌管一方巡察缉捕。王莽新朝天凤元年( 公元14年),吕育因没有按县宰吩咐去惩罚那些交纳不起捐税的百姓,以至于被县宰所杀。吕母满怀悲愤,发誓为儿子报仇。她把家产全部拿出来,经过一番周密策划,很快拉起一支数百人的队伍,演练兵马,等待时机。天凤四年(公元l7年),吕母登上奎山西麓的土台祭天,自称“将军”,率领起义大军浩浩荡荡杀向海曲城。经过一番激战,活捉县宰,将其处死。从此,吕母声名大振,远近贫苦农民纷纷投奔于她。不久,起义军发展到上万人。吕母起义,点燃了反抗王莽统治的火炬,并很快形成席卷全国的燎原之势。天凤五年

二年级语文下册12木兰从军教案苏教版

《木兰从军》 一、复习谈话,导入新课 1、小朋友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2课,一起读课题。 2、出示词语:(1)女扮男装替父从军英勇善战赫赫战功胜利回乡文静俊美 (2)将士将军(选拼音) 3、你能用上面的词语来介绍花木兰吗? 4、(说得既完整又准确。)据老师了解,当兵打仗是男人的事。木兰是女的,为什么要去从军呢?让我们穿越时空隧道,回到木兰所处的那个时代去看一看。 二、品读感悟,体会英雄品质 (一)学习第二自然段 1、请小朋友打开书P63,自由读第二自然段,找出木兰从军的原因。 2、交流:你找到木兰从军的原因了吗? (1)(出示:她想:父亲”弟弟又小,还不够当兵的年龄。) 这句话只说出了其中一个原因,为了谁啊?应该说是为了她的家人。(板书:为家) (2)你还从哪些句子找到了原因?(出示句子:自己理应为国为家分忧。)(板书:为国)你找得很准。我们一起来读这句话。【出示句子,生齐读】 (3)什么叫分忧?【点红:分忧】指名说:分担忧愁。你为别人分担过忧愁吗? 【生1:同学生病的时候我帮他值日。师:帮别人解决困难,这就是分忧。 生2:妈妈上班忙,我帮着做家务。师:你在帮妈妈分担任务,就是分忧。】 3、此时,国有何忧,家有何忧呢?能到课文第二小节中找出相关的句子来读一读吗? (1)国忧:此时,国有何忧? A、交流。【出示:“那时候,北方经常发生战争。”】齐读。 B、你知道经常是什么意思吗?“经常发生战争”就是“战事不断”。让我们简单了解一下那段历史吧。 (出示:北魏末年,柔然、契丹等少数民族日渐强大,他们经常派兵侵犯中原地区,)所以朝廷下达了紧 急征兵的文书。 C、师:此时人民正处于危难中,军情十分紧急,谁能通过朗读表达出当时的国忧。(出示:那时候,北方 经常发生战争。一天,朝廷下达了紧急征兵的文书。) 指名读。【评价:你的朗读让老师感受到了当时的军情万分紧急。】 国难当头,谁的朗读能给我们更强烈的感受?再指名读。【评价:你很自信,读得很好。让我们深切地感 受到了当时祖国危难的处境。】 (2)家忧:那家中又有什么困难呢? A、交流。【出示:“一天朝廷下达了”还不够当兵的年龄。”】 B、请小朋友自由读一读,找一找哪一个词语写出了木兰此时的心情?【点红:焦急万分。】 C、什么叫焦急万分呢?很着急。急得怎么样?那你能读出来吗? D、木兰为了什么事焦急万分?指名说。 1

木兰从军故事

木兰从军故事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木兰诗》被选入初中教材,至今课堂上的朗朗读书声还萦绕在耳旁。 相传在北魏年间,有一个名叫花弧的将军,他在战争中受了重伤回老家养病。花弧有三个孩子,大女儿花木莲,二女儿花木兰,最小的孩子是个儿子,名叫花雄。 花木兰从小活泼好动,经常跟谁父亲学习武艺。在木兰十七岁,长成了一个如花似玉的大姑娘,武艺也更加精进了,手中一杆枪使得出神入化。 一天,父亲带着木兰姐弟外出狩猎。木兰拉弓射箭,箭无虚发,不一会儿,就射下了好几只大雁,父亲乐得笑眯了

眼。 木兰看看天,天色已经渐渐暗了下来,于是对弟弟说:“你这个馋嘴猫。不过,好吧。现在天色也不早了,是该回家了,母亲和姐姐还在家等我们呢。”于是花弧收拾好物品,带着两个孩子,提着猎获的大雁回家去了。 当他们进入家门不久,这时,远处忽然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木兰的父亲猛地一惊,心想:“最近听说朝廷要打仗,难道是战书来了?” 果然,战马在花家门前停下,送书信的人高喊:“花弧!花弧快接战书!” 花弧赶紧迎上去,颤抖着双手接过战书。送书信的人嘱咐花弧早做准备,然后又跃上战马,急促地奔向了远方。 木兰接过父亲手中的战书问:“爹爹又要重返沙场?”“可是父亲的伤还没全好啊。又上了年纪,能不能不去啊?”有时候连走路都有点跛脚。这样的身体上战场别说杀敌立功了,明摆着是去送死。 几天过后,战书就不断地传来,花弧一家愁得连饭都吃不下了。木兰看到这种情形,心里难受极了。怎么才能让爹爹不去打仗呢?木兰思前想后,最后毅然决定:自己要替父从军! 第二天一大早,木兰悄悄出了门。她买回一匹白马,配上新马鞍,又买了一身盔甲,女扮男装穿戴整齐后,回到了

木兰从军记

木兰从军记 木兰对着门织布,可她却没织布,而是看着桌子上的军贴发呆.她心里想:“昨里一个官兵把军贴送来,要我们家出男丁去当兵打仗,而且明天就出发了,家里就爹一个男人,爹也年事已高了,怎么办呢?”经过多少考虑,她决定自己扮成男装代潜父亲去当兵.木兰马上去市集买东西,并且晚上说服了父亲母. 第二天一早,花木兰辞别家人,飞快赶往边关.几天以后,花木兰赶到军营报到.将军并没看出花木兰是女子,让她去领取军需用品. 十几天后,木兰和她的伙伴正操练.忽然元帥擂鼓聚集将士.人到齐后,元帥说:“兄弟们,刚刚探子来报,敌人又来进犯了,现在是我们为国家效力的时候了,让我们为国家而战!”“好!好……”众军齐喊.队伍出发了,花木兰也骑着马和队伍出发.队伍摆开阵脚等侯敌军.敌军一到马上就冲过来.元帥下令进攻,花木兰一马当先,冲过去把几个迎面冲过来的敌军用刺了下来.这时,一个敌军将领冲过来与花木兰交战,花木兰几个回合就把他刺下马,然后一结果了他.元帥见了暗暗喝采,众将士见花木兰这么勇猛,都奋力向前.花木兰在敌军之中入无人之境.敌军被东得落花流水,狼狈逃走.敌军逃走时,花木兰从马上取下弓和箭,连射三箭,都中了敌方将军.打胜仗后,众军围着花木兰庆贺.元帥见花木兰这么勇猛,让她做了将军.晚上,花木兰躺在床上想:“我一定要做得比现在在好,让世人知道,男子做的事女子也可以做.” 凭着这股信念,花木兰在以后的战争中屡建骑功.经过十多年的征战,战争胜利了,花木兰他们班师回朝等封赏. 封赏之时,花木兰辞官回乡,皇上在三挽留.可花木兰去意已决,皇上只好赏赐她一些东西,让她衣锦还乡.第二天,花木兰和她的一些伙伴丢下所有东西,一起还乡. 几天之后,花木兰回到家后卸下男装,换回女装,去看伙伴时,大家都吃了一惊.在弄清真相后,大家都称花木兰是孝顺的女英雄.从此之后,花木兰和她的家人过着和和美美的日子—罗伟明

《木兰从军》教学设计

《木兰从军》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木兰从军》是由北朝民歌《木兰诗》改写而成的一篇历史传说故事,课文刚开始就介绍了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原因;接着写她在多年的征战中奋勇杀敌,为国家立下了赫赫战功;最后写她胜利回乡后,将士们才惊讶地发现花将军原来是个文静俊美的姑娘,树立一个“巾帼不让须眉”女英雄的形象,赞扬了花木兰爱国爱家、勇敢顽强的优秀品质。 设计理念:花木兰是位家喻户晓的女英雄,她身上有许多优秀的品质,是人们学习的爱国典范,所以在设计教案时,我努力围绕“女英雄”这个文眼出发,从分析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前因、过程以及后果出发,设计了以下环节:一、课题导入,复习字词;二、赏读第二自然段,感受木兰爱国爱家之情。①理解国之忧②理解家之忧;三、品析课文留白处,丰富人物形象;四、精读课文第三自然段,瞻仰女英雄的风采;五、自读课文第四自然段,对比中显本色;六、总结课文,深化文旨;七、延伸课外赞英雄。从而是女英雄的形象更丰满,让学生真正深入理解木兰的壮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 通过“紧急、焦急万分、理应、赫赫战功”等词语的理解,明白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前因后果。 3. 学习花木兰爱国爱家、勇敢顽强的优秀品质。 过程与方法: 1. 播放战争影片片段,创设战火连天的生活场景,引导学生抓住“紧急、焦急万分”等词语朗读课文,体会国将破家将亡的危急。 2. 利用课文的留白处,通过抓住“理应为国为家分忧”,开展小组讨论,说一说花木兰是个怎样的说服家人的? 3、通过对“披、跨、渡、过”动词比较理解,感受女英雄花木兰的英勇顽强的伟大形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花木兰爱亲人、爱祖国、勇敢的优秀品质,培养学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爱国爱家情怀。 教学重难点: 抓住关键词句反复诵读课文,体会花木兰身上爱国爱家、英勇顽强的优秀品质。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课题导入,复习字词。 1、读课题,谈人物。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十二课《木兰从军》。(齐读课题)在上节课的学习中,你觉得木兰做了什么了不起的事?(女扮男装替父从军) 2、温习词语,清除“拦路虎”。出示词语: 战袍理应父亲弟弟征兵朝廷胜利将士燕山将军渡河女扮男装赫赫战功焦急万分年老多病 二、赏读第二自然段,感受木兰爱国爱家之情。 过渡语:古代常有“从来便是女子不如男”的说法,人们都认为女子比较柔弱,应当整天呆在家里做刺绣类的轻巧的事,更不能经常抛头露面,此外,国家也规定女子不可以参军打仗了。但是,木兰却要违背常理、违反国法去参军,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1. 自读课文的第二段,思考:花木兰为什么要从军? 2. 出示句子“自己理应为国为家分忧”(指名读) ①理解“理应”和“分忧”词义。(“理应”的近义词是“应当、应该”,“分忧”可以从拆分字义再整合的方法,即分担忧愁)

苏教版国标本第四册《木兰从军》课文原文阅读

[苏教版国标本第四册课文] 12 木兰从军 我国古代有一位女英雄,名叫花木兰。 那时候,北方经常发生战争。一天,朝廷下达了紧急征兵的文书。木兰见到上面有父亲的名字,焦急万分。她想:父亲年老多病,难以出征;弟弟又小,还不够当兵的年龄。自己理应为国为家分忧。她说服了家人,女扮男装,替父从军。 木兰告别了亲人,披战袍,跨骏马,渡黄河,过燕山,来到了前线。在多年征战中,她为国立下了赫赫战功。 木兰胜利回乡后,脱下了战袍,换上了心爱的女装。将士们前来探望她,这才惊讶地发现,昔日英勇善战的花将军,竟是位文静俊美的姑娘。 [冀教版第三册课文] 29 木兰从军 我国古代有一位女英雄,名叫花木兰。她从小跟着父亲骑马射箭,练就了一身好武艺。 那时候,北方经常发生战争。一天,父亲接到一份公文,要他出征打仗。木兰想:父亲年老多病,无法出征;弟弟年幼,还不到当兵的年龄。为了国家应该去打仗,还是我来代替爸爸上战场吧!” 木兰说服了全家,穿上战袍,装扮成小伙子,告别了家乡和亲人,随着大军到边疆打仗去了。 战争持续了十二年,木兰为国家立了大功,成了赫赫有名的将军。 战争结束了,木兰回到了家乡。她脱下战袍,又穿上了心爱的女装。前来探望木兰的将士们都惊呆了。他们怎么也没想到,那英勇善战的花将军,竟是位年青的姑娘! ---------------------- 兰武艺战份征龄为 代袍扮随持功束探 ---------------------- ●朗读课文。 ●把花木兰的故事讲给小朋友听。 ●童1:我会讲花木兰的故事。 童2:我来唱段豫剧《花木兰》。 ●写一写。 兰艺战份征代扮束 [鄂教版第七册课文] 23 木兰从军 我国古代有一位女英雄,名叫花木兰。 那时候,北方经常发生战争,朝廷不断下达紧急征兵的文书。 一天,木兰姑娘走在大街上,见许多人围在高墙前,指指点点地议论着一张布告。木兰

花木兰替父从军故事稿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花木兰代父从军 弯弓征战作男儿,梦里曾经与画眉。 几度思归还把酒,拂云堆上祝明妃。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讲的故事是《花木兰代父从军》。南北朝时,有个年轻漂亮的姑娘叫花木兰,她不但武艺超群,而且箭术无双。一天,官府送来征兵文书,朝廷要向邻国——柔然开战,要征召大量的男子去从军,花木兰的父亲也榜上有名。年迈的父亲得知此事后,一病不起。为了解除父亲的忧愁,木兰背着父母女扮男装,代替父亲从军去了。从此,木兰便开始了自己的军旅生涯。在十二年的军旅生涯中,发生了许多惊险的故事。 一次,木兰和她的伙伴一起去燕山打猎。燕山的路很难走,野兽又多,打猎的人,都不敢深入山里去,木兰他们等人轻骑快马,直向深山里闯。很长时间都没有猎物,木兰的伙伴不耐烦了,准备走进茂密的草笼里去寻找猎物。木兰怎么劝他们都不听,她只好跟在后面保护着他们。忽然,木兰看见不远的草堆里,有四五只东西在动。"不好!是花豹!"木兰说着,忙抽出弓箭瞄准。"嗖!嗖!"木兰连发两箭,那边两只花豹,大叫一声,负伤跑掉了。剩下的三只花豹,竟一个个挥刀站了起来,原来他们不是真的花豹,而是柔然兵呢!"嗖!"木兰对准一个柔然兵,又是一箭。被射中的柔然兵,掩着伤口,掉头窜走,其他两个,知道情势不妙,也慌忙逃跑。就这样,木兰救了她的伙伴。 A:说到这儿得停一停。 B:你这是要做什么呢? A:我想考考你。你知道辽东城和辽河吗?

B:不知道 A:辽东城辽东城在今辽阳市区辽阳老城东北隅,东晋义熙六年(公元410年)高句丽尽据辽东后,改称襄平城为辽东城。辽河发源于河北省平泉县七老图山脉的光头山,流经河北、内蒙古、吉林、辽宁四省(自治区),全长1345公里,注入渤海,流域面积21.9万平方公里。是中国七大河流之一。 B:厉害呀! A:介绍过后,听听接下来的故事吧! 北魏军队要攻下辽东城,必须得渡过天险辽河。正当军队对如何渡过浩荡的辽河一筹莫展时,木兰想出了搭浮桥过河的妙招,还制定了周详的作战计划:浮桥划到辽水中间,辽兵一定会用弓箭射我们,所以我们得先发制人。三座浮桥紧连着前进,同时发射,千万不要让敌人切断浮桥的联系,以免阻塞后援。一切按着木兰的计划进行。 “3!2!1!射!”木兰一声令下,浮桥上的士兵,纷纷搭箭张弓,齐向岸上的辽兵发射。一时,箭在水面上穿梭。浮桥上的魏兵,都是久经训练的箭手,他们百发百中,辽兵被射倒很多,再加上魏军援兵源源不绝,紧跟在浮桥后面,渐渐地,岸上辽兵已抵挡不住,开始往后退。 第二天清早,辽东城郊,摆满了八轮大战车,弓箭手们都背了满满的箭囊,登上战车,听候木兰攻城的号令。 "冲啊!"木兰一声高喊,立刻拍马飞腾,向护城河边的土丘猛冲。兵士们见主将这么英勇,士气更旺。木兰飞驰到土丘,只见土丘上乱草丛生,大石累累,正好当作掩护。她伏在草堆里,向城墙上发箭,把几个箭术最好的辽兵射倒。接着,木兰举手一扬,魏军阵上的大战车,就轰隆轰隆地向城边开去,等到战车快近城墙时,车上的箭手,纷纷拔箭发射,只听得“飕!飕!……”的箭声中,云梯队也蜂涌而上,爬上城头,和辽兵厮杀。一时间,剑击声、刀枪声、呐喊声,混作一团。正是因为木兰的骁勇善战、运筹帷幄,魏军才得以把辽东城攻了下来。 由于花木兰英勇善战,屡建战功,便做了大将军。战争结束后,花木兰辞掉皇帝加封的官职和重赏,只要了一头善走路的骆驼,回家侍奉父亲去了。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第12课《木兰从军》课文及教案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第12课《木兰从军》课文及教案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第12课《木兰从军》课文及教案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第12课《木兰从军》课文及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课文】 我国古代有一位女英雄,名叫花木兰。 那时候,北方经常发生战争。一天,朝廷下达了紧急征兵的文书。木兰见到上面有父亲的名子,焦急万分。她想:父亲年老多病,难以出征;弟弟又小,还不够当兵的年龄。自己理应为国为家分忧。她说服了家人,女扮男装,替父从军。 木兰告别了亲人,披战袍,跨骏马,渡黄河,过燕山,来到了前线。在多年征战中,她为国立下了赫赫战功。 木兰胜利回乡后,脱下了战袍,穿上了心爱的女装。将士们前来探望她,这才惊讶地发现,昔日英勇善战的花将军,竟是位文静俊美的姑娘。 【教案】 教学要求: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木兰爱亲人、爱国家和勇敢、刚毅的优秀品质。 教学设计: 一、导入 1、师:在课下老师了解到许多同学喜欢听故事,今天我就请一位同学把《木兰从军》的故事给大家讲一讲,好不好? 2、学生讲故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大声读课文。

2、师:花木兰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3、学生思考发言。 三、再读课文,阅读理解,指导朗读。 1、师:你最喜欢哪一段,就读哪一段。能说一说理由吗? 2、学生自读喜欢的段落。 3、师生交流,生生交流。 学生朗读,说理由。教师相机指导朗读,出示课件并板书。 第二段联系《弟子规》中的“首孝悌”,注意体会木兰的“思想矛盾,心情复杂”,读出木兰最初的矛盾和做出决定后的’坚定、果敢。 第四段联系唐诗《从军行》、《出塞》、《凉州词》引导学生构想木兰在战场上的英勇善战。 第五段中,教师点拨: 如果你是和木兰出生入死十二年的将士,看到一身女儿装的花将军,你会是什么表情?为什么惊呆?后来又是什么心情?为什么佩服? 引导学生带着既惊讶又佩服的感情读。 1、按照板书梳理木兰的成长过程。 2、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3、指名读课文,同学评价。 四、引导评价,鼓励多角度思考:你觉得花木兰是一个怎样的人? 五、拓展: 1、你还知道我国历还有哪些女英雄? 2、花木兰这个女英雄的形象,深得大家的喜爱。大家通过各种形式来传唱、歌颂她。下面我们来听一听由豫剧演员常香玉演唱的豫剧《花木兰》选段。(播放豫剧《花木兰》) 3、这篇课文是由我国北朝时期民歌《木兰诗》改编的,在课下有的同学找了资料,许多同学已经会读了,下面我们就来读一读《木兰诗》。(出示《木兰诗》课件) 六、选择性作业: 1、喜欢《木兰诗》吗?那就背一背吧! 2、搜集女英雄的资料,开一个小小故事会。

二年级下语文教案木兰从军1苏教版

教学要求: 1. 进一步认识花木兰是一个女英雄。 1. 想象木兰说服家人的情景,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2. 学习花木兰尊老爱幼,自信自强,热爱祖国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点: 学习木兰为国家分忧的品质。 教学难点: 想象木兰说服家人的情景,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 课件出示词语。 (1)上一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木兰从军》,老师下面就来考考大家,看看你们还记不记得这些生字? (2)出示词语: 征兵年老多病女扮男装从军过燕山渡黄河赫赫战功胜利将士将军 ①老师先来找一组同学把词语读一读,我们来开火车读,哪组小朋友愿意试一试? ②同学们真棒!老师决定要增加一点难度!谁能在这些词里面选一到二个词语说一句话,说得内容要和课文有关。谁来挑战一下?(视具体情况,若学生不能理解,则给出示范:老师先来选两个吧,我选“将军”、“将士”。木兰回乡后,将士们来看望她,却发现昔日英勇善战的花将军是一个文静俊美的姑娘!) 大家都说的很好。一天,朝廷下达了紧急征兵的文书,上面有父亲的名字。可他年老多病,不能出征,弟弟年龄不够,于是木兰决定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在多年的征战中,她立下赫赫战功。战争结束,木兰回乡后,将士们来看望她,却发现昔日英勇善战的花将军是一个文静俊美的姑娘! 二、走进英雄,揣摩人物。 大家看来都掌握的非常棒!今天我们来继续学习。通过上一节课,我们知道花木兰是一个女英雄。英雄是非常了不起的,更何况是一位女英雄!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课文,走进花木兰,用心去感受这位了不起的女英雄。 1. 精读第二自然段。 (1)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第二自然段,想一想①木兰为什么要从军?②为什么要女扮男

木兰从军的历史典故_1

木兰从军的历史典故 导读:木兰从军的历史典故 北魏年间,有一个名叫花弧的将军,他在战争中受了重伤回老家养病。花弧有三个孩子,大女儿花木莲,二女儿花木兰,最小的孩子是个儿子,名叫花雄。 花木兰从小活泼好动,缠着父亲学了不少武艺。她天天苦练功夫,渐渐地,连父亲花弧也不是她的对手了。 这年,木兰十七岁,长成了一个如花似玉的大姑娘,武艺也更加精进了,手中一杆枪使得出神入化。 一天,父亲带着木兰姐弟外出狩猎。木兰拉弓射箭,箭无虚发,不一会儿,就射下了好几只大雁。花弧乐得笑眯了眼,小儿子花雄也乐呵呵地跟在姐姐后面捡大雁。 有了大雁,弟弟花雄又嚷着要吃鱼,于是花弧又带着他和木兰来到河边钓鱼。他们坐在河岸上,一边钓着鱼,一边欣赏着河岸的景色,不一会儿,鱼儿就上钩了。“呵!这可真是一条大的鱼啊!”花弧看着钓上来鱼,乐呵呵地说。 花雄见了,也开心地说道:“我们快拿回家去,让木兰姐姐给我们做好吃的鱼肉吧!” 木兰看看天,天色已经渐渐暗了下来,于是笑眯眯地对弟弟说:“你这个馋嘴猫。不过,好吧。现在天色也不早了,是该回家了,母亲和姐姐还在家等我们呢。”于是花弧收拾好渔具,带着两个孩子,

提着猎获的大雁和鱼回家去了。他们刚走到村口,妻子袁氏和大女儿花木莲就出来迎接了,一家人说说笑笑地往家走。 就在这时,远处忽然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花弧心中猛地一惊,心想:“最近听说朝廷要和柔然人打仗,难道是战书来了?” 果然,战马在花家门前停下,送书信的人高喊:“花弧!花弧快接战书!” 花弧赶紧迎上去,颤抖着双手接过战书。送书信的人嘱咐花弧早做准备,然后又跃上战马,急促地奔向了远方。 “爹爹,柔然人真的要攻打我们北魏了吗?”木兰接过父亲手中的战书问。 “是啊。”花弧喃喃地说,“爹爹我又要重返沙场了。” “可你的伤还没全好啊。”妻子袁氏担心地说,“再说你这么多年都没打过仗了,又上了年纪,能不能不去啊?” “那怎么能行!我是军人,不能临阵脱逃!”花弧严肃地说完,就急匆匆地拿起枪,激动地演练起枪法来。没想到刚挥舞了一会儿,他就累得气喘吁吁,腿也疼了起来。那条在战场上受过伤的腿,这几年一直忽好忽坏,有时候连走路都有点跛脚。 这下花弧自己也犹豫了,这样的身体上战场别说杀敌立功了,明摆着是去送死,有损北魏的军威啊! 事情就这么拖了下来,可是军情紧急,没几天工夫,战书就不断地传来,花弧一家愁得连饭都吃不下了。木兰看到这种情形,心里难

二年级下册语文木兰从军教案

二年级下册语文木兰从军教案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字只识不写。认识两个多音字。认识一个偏旁。复习部首查字法,能比较熟悉地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 3、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花木兰爱国爱家的优秀品质。说说花木 兰是怎样说服家人的,然后用几句话写下来。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花木兰爱国爱家的优秀品质。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说说花木兰是怎样说服家人的,然后用几句话写下来。 教学准备: 1、生字卡片、字典、投影仪、课件。 2、课前组织学生搜集花木兰的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第一环节 一、创设教学情景 1、听动画片歌曲。

2、小朋友们,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女英雄花木兰。板书课题,齐读。 (出示文中第一幅插图) 二、学生自主学习 1、自己小声轻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不添字,不漏字。 2、出示:名字征兵父亲年老多病女扮男装胜利将军将士朝廷年龄战袍渡燕山赫赫。 (1)自由读。 (2)思考:你觉得这课中哪些字的读音,我们要特别注意? 第二环节 三、学习成果展示 1、开火车读,及时正音,评价。 2、指名读,齐读生字词。 3、默读课文,勾画出文中不理解的字词。组织学生讨论交流。 四、教师精讲点拨 1、教学两个个多音字。 将燕读第一声时用法很少,如“燕山”“燕国”及表示人姓的时候用到。读第四声很多,谁来说说? 2、这篇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指名读,师生评议。 3、再读课文,把你认为文中最难读懂的句子多读几遍,直到读通读顺为止。 第三环节 五、巩固训练提升 1、学习生字。

2、用同样的部首查字法查“廷”“康”“起”三个字,看谁查得又快又准。告诉老师,说说你是怎么查的。 第二课时 第一环节 一、创设教学情景 1、昨天我们认识了一位女英雄,名叫木兰(板书),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从军”就是替父当兵。齐读课题。 2、复习生字词。 3、设疑。 (1)木兰为什么要从军? (2)为什么称木兰是“女英雄”?快打开书本找找原因。 二、学生自主学习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熟课文。 2、思考刚才提出的问题。 第二环节 三、学习成果展示 1、你找到木兰从军的原因了吗? 2、根据回答出示第二自然段,指名读。 (1)北方经常发生战争,会有什么样的后果?是呀,情况多么危急呀!所以朝廷要——紧急征兵,谁来读好它?指名读。 (2)木兰看到文书上有父亲的名字是——焦急万分,谁来读好它?(指名读)她急什么我不太明白?如果你就在现场看到文书,那请你们是支持父亲去,还是反对他去呢?请说出理由。(引导学生从“家”和“国”两方面来思考)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第12课《木兰从军》课文及教案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第12课《木兰从军》课文及 教案 那时候,北方经常发生战争。一天,朝廷下达了紧急征兵的文书。木兰见到上面有父亲的名子,焦急万分。她想:父亲年老多病,难以出征;弟弟又小,还不够当兵的年龄。自己理应为国为家分忧。她说服了家人,女扮男装,替父从军。 木兰告别了亲人,披战袍,跨骏马,渡黄河,过燕山,来到了前线。在多年征战中,她为国立下了赫赫战功。 木兰胜利回乡后,脱下了战袍,穿上了心爱的女装。将士们前来探望她,这才惊讶地发现,昔日英勇善战的花将军,竟是位文静俊美的姑娘。 【教案】 教学要求: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木兰爱亲人、爱国家和勇敢、刚毅的优秀品质。 教学设计: 一、导入 1、师:在课下老师了解到许多同学喜欢听故事,今天我就请一位同学把《木兰从军》的故事给大家讲一讲,好不好? 2、学生讲故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大声读课文。 2、师:花木兰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3、学生思考发言。 三、再读课文,阅读理解,指导朗读。 1、师:你最喜欢哪一段,就读哪一段。能说一说理由吗? 2、学生自读喜欢的段落。 3、师生交流,生生交流。 学生朗读,说理由。教师相机指导朗读,出示课件并板书。 第二段联系《弟子规》中的“首孝悌”,注意体会木兰的“思想矛盾,心情复杂”,读出

木兰最初的矛盾和做出决定后的坚定、果敢。 第四段联系唐诗《从军行》、《出塞》、《凉州词》引导学生构想木兰在战场上的英勇善战。 第五段中,教师点拨: 如果你是和木兰出生入死十二年的将士,看到一身女儿装的花将军,你会是什么表情?为什么惊呆?后来又是什么心情?为什么佩服? 引导学生带着既惊讶又佩服的感情读。 1、按照板书梳理木兰的成长过程。 2、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3、指名读课文,同学评价。 四、引导评价,鼓励多角度思考:你觉得花木兰是一个怎样的人? 五、拓展: 1、你还知道我国历还有哪些女英雄? 2、花木兰这个女英雄的形象,深得大家的喜爱。大家通过各种形式来传唱、歌颂她。下面我们来听一听由豫剧演员常香玉演唱的豫剧《花木兰》选段。(播放豫剧《花木兰》) 3、这篇课文是由我国北朝时期民歌《木兰诗》改编的,在课下有的同学找了资料,许多同学已经会读了,下面我们就来读一读《木兰诗》。(出示《木兰诗》课件) 六、选择性作业: 1、喜欢《木兰诗》吗?那就背一背吧! 2、搜集女英雄的资料,开一个小小故事会。 3、把花木兰的故事讲给家人或朋友听。 4、喜欢唱歌的同学学一学豫剧《花木兰》吧!

语文木兰诗教案

语文木兰诗教案 人教版语文木兰诗教案 教学目的: 1理解木兰这个古代巾帼英雄的形象,学习古代劳动人民的爱国精神。 2体会恰当详略叙述和成功运用排比、对偶、夸张等修的表现力量, 教学要点: 1故事情节和木兰形象。 2记叙的详略处理 3对偶和排比 教学设想: 1.这首诗以木兰代父从军为故事核心,在故事情节发展当中运用排比、对偶、夸张等修辞方法描写人物,刻画出了木兰这个古代巾帼英雄形象。课本就诗中的排比句、对偶句组织了课后练习。引导学生扣住故事情节的发展,分析诗篇对人物所作诸多描写的表现力量,把此种练习统一于人物形象分析当中,深刻理解木兰这个人物形象。 2.这首诗叙述评略得当。对此单独进行分析,以免影响分析人物形象的集中。 3.这首诗的语言富有民歌特色,刚健明快,引导学生注意朗读和背诵。

教学课时:2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字词、字义、朗读、故事情节。 教学过程: 一简介木兰其人及《乐府诗集》 ——花木兰是古代时河南省虞城县营廓人。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屡立战功。凯归,帝封官嘉奖,木兰不受,欲纳宫中,以死拒之。唐初,追封为孝烈将军。人们为纪念她,于唐代修建花木兰祠,祠内现存元代立《孝烈将军祠像辨正记》和清立《孝烈将军祠辨误正名记》石碑,详细记载了花木兰的身世、籍贯、业绩及历代修祠情况。近年来,又修复了木兰祠大殿等一大批景点。花木兰祠已收入《中国名胜词典》。 ——《木兰诗》是南北朝时期北朝民歌的代表作品,选自南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乐府双璧另一:《孔雀东南飞》),属于叙事诗,叙述了古代女英雄木兰代父从军、建功立业的传奇故事,刻画出木兰这个古代巾帼英雄形象。木兰成了家喻户晓的人物。 二正字音 机抒Zhù(织布梭子)可汗kèhán鞍鞯ānjiān(马鞍下的垫子)辔头Pèi(缰绳)燕山:yān 胡骑jì(战马)戎机róng(军事)朔气Shuò(北方)金柝tuò(打更用的梆子)红妆zhuāng(装饰,打扮)着我旧时裳Zhuó(穿)傍地走bàng(临近,此处引申为贴着)

花木兰替父从军

花木兰替父从军 第一幕女扮男装替父从军 出场花木兰花父太监 傍晚,花家 一太监拿着圣旨,前往花家,端起了架子,看看老花家破败的房子,嫌晦气,就站在门口,清了清嗓子,“哼哼,花老父接旨,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今匈奴来犯,我大汉朝为保家卫国,弘扬天威,念花氏世代为将,能兵善战,特召花氏男丁一名,辅佐我大将军,斩将杀敌,勇退匈奴,即日启程,不得有误,违者斩立决,钦此~“ 方才才跪着的老花父和花木兰,听着斩立决,不由得战栗了一下,老父亲更是起身不稳,花木兰前去扶住,低声道,“父亲“眼睛凶狠狠的瞪着这个太监。花老父接过圣旨,弯着腰问道,”大人,您是不是搞错了,我们老花家,已为皇上从军三代,我那唯一的儿子也战死沙场,现今家道中落,以无力再为朝廷出力了。“说完还咳嗽了几声。 “大胆“太监拉长了声音,显得特别的尖锐,”难道你是说皇上错了么,你别以为我不知道你打的什么算盘,我给你讲倚老卖老我不吃你这一套,不去?等着满门抄斩吧!“说完还捋了捋袖子。 “我看是某些人狐假虎威,我大汉朝兵强马壮,且会拉丁充数,明明是有些人私下勾结,欺上瞒下,不忍送子上战场,随便拉上下人和老人充数,真不知羞耻,我看这种人才应该满门抄斩!”花木兰恶狠狠的盯着太监,并步步逼近,说的头头是道

“你,你,活的不耐烦了吧,你这小妮子竟敢含血喷人,难道不怕我治你的罪么?”太监气急了,翘起兰花指,指着花木兰,却也不敢太靠上前去~ 花老父连忙拉着花木兰,谁知花木兰,更是火冒三丈说道:“王子犯法庶民同罪,城东林氏富商,不就是强逼下人铁牛,傻虎代替他那两个不学无术的儿子充军的么,这早已是不争的事实,说到底也是公公徇私枉法,不顾皇命,不知林氏给了多少银子才换的两个儿子的宝贝命呢?”花木兰丝毫没有退让。 “你,竟敢诬陷朝廷命官,我今天非要治你罪不可”,“来人~”太监气急了,大喊一声。 花父连忙拉住花木兰,只听啪的一声,一记响亮的耳光时时的落在了花木兰的脸上,花木兰蒙住了,眼里泛起了泪光,“爹`” 花老父,哽咽了一下,连忙跪下,“公公,我家小女不懂家教,是我管教不严,您大人大量,不要计较,这点是孝敬您的路费”遂递上了几粒碎银子。 太监掂量掂量,说道,“我要是不是看着你家三代从军的份上,决然不会这么轻易的饶过你,在胡说我就不客气了,哼,我们走”,遂踢开了院子的大门,扬长而去。 花木兰气不过,扭头就跑了,独留下了花老父。 花父看着家中早已褪去光泽的军装,深深的叹了口气:“这年年打仗,年年征兵,什么时候才是个头啊,”眼神里充满了惆怅,望了一眼祖宗排位,说:“我虽无法再立战功,但我也不会给我老花家丢脸的”

木兰从军 教案

木兰从军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小朋友们,从一年级到现在,我们通过学课文认识了很多有名的人物,现在老师就来考考你们,看看你们还记不记得?(著名京剧大师是;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是 ;回故乡探望母亲的大元帅是)今天我们还要来认识一位。 2、出示图一:图上这位姑娘,你们认识吗?对,她就是花木兰。 3、出示图二:这幅图上的大将军又是谁呢?对,也是花木兰。教师板书:木兰 4、质疑:小朋友,这两幅图上的都是花木兰,你看到这儿有什么问题想问吗? 5、千百年来,木兰的故事不仅在中国广为流传,而且木兰形象被搬上美国银幕,动画片《花木兰》轰动欧美。一个文静的姑娘怎么变成一个威武的大将军了呢?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12课《木兰从军》,了解花木兰的传奇故事。 6、(板书课题)木兰从军,齐读 7、解题:木兰从军的从是什么意思呢?请你选择。 A.跟随 B.顺从 C.参加 D.次要的 8、木兰从军的从是参加的意思。谁来说说木兰从军的意思。 9.看到题目,你有什么问题想提呢? 二、初读指导 1、听录音,看课文动画 老师经常说:问题的答案就在我们的课文里,打开书,让我们一起来听听这个故事,边听边看,一会交流,听了这个故事你知道了什么? (1)看课文动画。 (2)学生交流。 2、自读课文 小朋友听得认真,收获也真不少,想不想自己读读这个故事呢。把书翻到63页,听清要求。读的时候要注意做到以下两点: 屏显:一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长句子。 二读课文,画下生词,标出小节号。 3、检查: (1)生字: 要读好课文首先要读好课文中的生字词语,课文中的生字娃娃已经来到大屏幕上了,快和他们打个招呼吧。 a细心的小朋友有没有发现,这些生字中有一种读音特别多?(后鼻音) b、同学们,你发现这里的多音字了吗?你能来做小老师,教一教大家吗? c、老师也想提醒一下大家。 燕山:山的名字,燕山在河北省北部,燕读第一声时用法很少;读第四声时用法很多,你能说一说吗? 将士:将读第四声;将军:将读第一声。 d读好了后鼻音能让我们把普通话说得更标准。请小小组开火车读,哪列小火车先来。

木兰从军的故事

木兰从军的故事 北魏年间,有一个名叫花弧的将军,他在战争中受了重伤回老家养病。花弧有三个孩子,大女儿花木莲,二女儿花木兰,最小的孩子是个儿子,名叫花雄。 花木兰从小活泼好动,缠着父亲学了不少武艺。她天天苦练功夫,渐渐地,连父亲花弧也不是她的对手了。 这年,木兰十七岁,长成了一个如花似玉的大姑娘,武艺也更加精进了,手中一杆枪使得出神入化。 一天,父亲带着木兰姐弟外出狩猎。木兰拉弓射箭,箭无虚发,不一会儿,就射下了好几只大雁。花弧乐得笑眯了眼,小儿子花雄也乐呵呵地跟在姐姐后面捡大雁。 有了大雁,弟弟花雄又嚷着要吃鱼,于是花弧又带着他和木兰来到河边钓鱼。他们坐在河岸上,一边钓着鱼,一边欣赏着河岸的景色,不一会儿,鱼儿就上钩了。“呵!这可真是一条大的鱼啊!”花弧看着钓上来鱼,乐呵呵地说。 花雄见了,也开心地说道:“我们快拿回家去,让木兰姐姐给我们做好吃的鱼肉吧!” 木兰看看天,天色已经渐渐暗了下来,于是笑眯眯地对弟弟说:“你这个馋嘴猫。不过,好吧。现在天色也不早了,是该回家了,母亲和姐姐还在家等我们呢。”于是花弧收拾好渔具,带着两个孩子,提着猎获的大雁和鱼回家去了。他们刚走到村口,妻子袁氏和大女儿花木莲就出来迎接了,一家人说说笑笑地往家走。 就在这时,远处忽然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花弧心中猛地一惊,心想:“最近听说朝廷要和柔然人打仗,难道是战书来了?” 果然,战马在花家门前停下,送书信的人高喊:“花弧!花弧快接战书!” 花弧赶紧迎上去,颤抖着双手接过战书。送书信的人嘱咐花弧早做准备,然后又跃上战马,急促地奔向了远方。 “爹爹,柔然人真的要攻打我们北魏了吗?”木兰接过父亲手中的战书问。 “是啊。”花弧喃喃地说,“爹爹我又要重返沙场了。” “可你的伤还没全好啊。”妻子袁氏担心地说,“再说你这么多年都没打过仗了,又上了年纪,能不能不去啊?”

花木兰替父从军

花木兰替父从军 南北朝时期,北方与南方征战不息,北方大汗下令向全国征兵。 木兰的老父:(低头凝望手中文书,久久不语,脸色铁青)这已经是第三卷征兵文书了,我并不是不想为国效力,实在是年老体弱,不可能再上战场了啊。可是,文书上已经点了我的名字,不去怎么行呢?家中儿子太小,长女已经许配人家,只剩下木兰了,可他是女儿身呀,这该怎么办呢? 老母亲听了说:(咳嗽)夫啊,大汗如此多卷征兵文书下来,必是前方战线吃紧,你可不能不去啊!国家若是败了,你在这里苟活,不就成了罪人吗? 木兰听着父母的对话,低头不语,默默织布,织布机叽叽地响着…… 这时,木兰的小弟弟站起来说:父亲呐,我虽然年幼,也想为国出力,去灭了南贼!我愿“代父出征,不惜此头”!(声调激昂,将手于颈上一比)木兰口中念叨:“代父出征,不惜此头。”织布机梭子一夹手,伤口血如泉涌,染红了织布机上的布。她猛地站起对父亲说:“女儿愚蠢,请代父出征,愿化妆为男儿,浴血沙场”。 一家人望着木兰。木兰坚定的说:儿此去之心已决,犹如此布。她拿起剪刀,只听“咔擦”一声,就把布匹剪断了。(双手抱拳)“姐姐、弟弟你们好好照管父母,待木兰归来,定予尽孝!” 老父亲:(声音暗哑)儿啊!老夫对不住你!(掩面) 姐姐拉住木兰的手说:“此去须万分谨慎,不能让别人看穿了,穿上男子装来就应该像个男人。只怪我没有你这样忠勇,要你去应征。” 黄昏时分,弟弟为木兰牵马,姐姐背着包裹扶着老父,木兰扶着老母,一家人步履沉重走到送别亭,很多士兵也在此与家人告别。 姐姐说:木兰啊,此去路途遥远,战场之余,宜蓄精力,勿挂念家人。 弟弟:姐姐,这匹马我几经挑选买来的,是匹好马。它能带你一往直前,叫南贼尽屈于它蹄前!姐姐在战场上,可要替弟弟杀多几个南贼,切莫手软!姐姐你一定要平安归来啊!(语言颤抖) 老父亲抱住木兰:我儿,父无甚语予你,惟愧于你。父力衰,竟要女儿替此老父,去浴血战场…(说不下去,老泪纵横) 木兰跪在父亲面前,“不肖女,无以膝下顺父。木兰惟有替父奋战,以报生养之恩”!父母毋需挂念!待儿凯旋而归啊! 姐姐将包裹挂在马鞍上,弟弟将缰绳递给木兰,一家人含泪分别。 黄沙飞扬,喊杀震天,战鼓急促,战场上只剩下三个指挥官了。 千夫长说:现在,我手下的十个百夫长已经派出去八个,战局僵持不下。有五支队伍被包围,我们这个突击队虽早已做好牺牲准备,但是,绝不能辜负副勋

二下语文木兰从军教学实录

二下语文木兰从军教学实录 二下语文木兰从军教学实录1 一、导入新课、质疑课题。 师:这节课老师要和你们一起学习《木兰从军》,来,伸出你们的小手和老师一起书写课题(板书课题)字写的要端端正正,做人也应该这样。 齐读课题(进行齐读指导。) 师:看到课题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生1:木兰是谁? 生2:木兰去哪里从军? 生3:木兰为什么去从军? …… 二、读文识字,理解词义: 师:好,现在就带着这些问题读课文,在读的过程中遇到不认识的字怎么办? 生:问同学、问老师、借助拼音、等。

师:这些都是很好的识字方法,,现在就用你们喜欢的方法认读生字、读通课文。 (学生按要求读文识字。) 师:通过读课文,这些问题你弄明白了吗? 学生读文后谈自己解决的问题: 生1:我知道了木兰是谁?木兰是古代的一位女英雄。 生2:我知道了木兰去哪里从军?她去边疆打仗去了。 生3:我知道了木兰为什么去从军?因为爸爸年老多病,无法出征;弟弟年幼,还不到当兵的年龄。为了国家应该去打仗。 生:…… 师:你们真棒!这么短的时间就解决了这些问题,那词语认识了吗? (学生齐答:认识了。) 师:你们看!(出示带有拼音的词语)谁会读? (指名学生读。) 师:(出示去掉拼音后的词语。)现在还会吗? (学生争先恐后的举手。)

师:都想读,那我们玩一个“开火车”的游戏吧,每一竖排就是一列火车,看哪列火车先开起来? (指一列火车。) 师:全读对了,“优秀火车队”的称号奖给你们! (再开两列。) 师:这些词语你们都会读了,那有没有不懂的? 学生提出不懂得词语,共同理解。 生:老师我不知道“一身好武艺”是什么意思? 师:谁知道?(指名回答) 生2:“一身好武艺”就是有一身好功夫。 生3:就是他的功夫特别好。 师:说的对!现在我们都来读一读含有“一身好武艺”的句子,(学生读)想:木兰有“一身好武艺”他都可能有什么武艺呢? 生:骑马、射箭、摔交…… 生1:老师我不知道“战争”是什么意思? 生2:老师我知道,“战争”就是两个军队在一起打仗。 师问生1:你对他的回答满意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