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化学第六版第2章 分析试样的采集与制备及答案

分析化学第六版第2章 分析试样的采集与制备及答案
分析化学第六版第2章 分析试样的采集与制备及答案

分析化学自检自测

第二章分析试样的采集与制备

1.从大量的分析对象中采取少量分析试样,必须保证所取的试样具有( D ) A.一定的时间性B.广泛性C.稳定性D.代表性

2.某矿石的最大直径为30mm,若采样时的K=0.05, a=2, 则应取样( D )

A.1.5g B.1.5Kg C.4.5g D.45Kg; E.不少于分析要用的量

3.对较大的金属铸件,正确的取样方法是:( D )

A.在铸件表面锉些金属屑作试样;

B.在铸件表面各个部位都要锉些金属屑,混合后作试样;C.用锤砸一块下来试样;D.在铸件的不同部位钻孔穿过整个物体或厚度的一半,收集钻屑混合作试样

4.试样粉碎到一定程度时,需要过筛,过筛的正确方法是:( B )

A.根据分析试样的粒度选择合适筛子;

B.先用较粗的筛子,随着试样粒度逐渐减小,筛孔目数相应地增加;

C.不能通过筛子的少量试样,为了节省时间和劳力,可以作缩分和处理去掉;

D.对不能通过筛子的试样,要反复破碎,直至全部通过为止;

E.只要通过筛子的试样量够分析用,其余部分可全部不要。

5.某矿石的原始试样为30Kg,已知K=0.2, 当粉碎至颗粒直径为0.83mm时,需缩分几次?( D )

A.4次B.5次C.6次D.7次E.8次

6.分析中分解试样的目的,是要将试样转变为:( E )

A.沉淀;B.单质;C.简单化合物;D.气态物质;E.水溶性物质。

7.下列有关选择分解方法的说法,哪些是不妥的?( A )

A.溶(熔)剂要选择分解能力愈强愈好;

B.溶(熔)剂应不影响被测组分的测定;

C.最好用溶解法,如试样不溶于溶剂,再用熔融法;

D.应能使试样全部分解转入溶液;

E.选择分解方法要与测定方法相适应。

8.在使用氢氟酸时要注意:( B D )

A.在稀释时极易溅出;B.有腐蚀性;C.氟极活泼遇水激烈反应;

D.分解试样时,要在铂皿或聚四氟乙烯容器中进行;

第二章试样的采取与制备答案

第二章试样的采取与制备答案 1、试样的制备过程一般包括几个步骤? 答:从实验室样品到分析试样的这一处理过程称为试样的制备。 试样的制备一般需要经过破碎、过筛、混合、缩分等步骤。 一、破碎 破碎可分为粗碎、中碎、细碎和粉碎4个阶段。根据实验室样品的颗粒大小、破碎的难易程度,可采用人工或机械的方法逐步破碎,直至达到规定的粒度。 由于无需将整个实验室样品都制备成分析试样,因此,在破碎的每一阶段,需要包括破碎、过筛、混匀和缩分四个步骤,直至减量成为分析试样。 应该指出,因矿石中难碎的粗粒与易碎的细粒的成分不同,为了保证试样的代表性,所有粒块均应磨碎,不应弃去难磨的部分。破碎时还应避免引入杂质。 二、过筛 物料在破碎过程中,每次磨碎后均需过筛,未通过筛孔的粗粒再磨碎,直至样品全部通过指定的筛子为止(易分解的试样过170目筛,难分解的试样过200目筛)。试样过筛常用的筛子为标准筛,一般为铜网或不锈钢网。 筛孔径大小与筛号的关系如表2-4所示: 表2-4 筛号(网目)与筛孔径大小的关系 筛号(网号) 5 10 20 40 60 80 100 120 170 200 筛孔mm 4.00 2.00 0.83 0.42 0.25 0.177 0.149 0.125 0.088 0.074 注:网目是指1英寸(25.4mm)筛网边长上的筛孔的数目 三、混匀 混匀法通常有铁铲法或环锥法、掀角法。 铁铲法或环锥法常用于手工混合大量实验室样品。如铁铲法是在光滑而干净的混凝土或木制平台上,用铁铲将物料往一中心堆积成一圆锥,然后从锥底一铲一铲将物料铲起,重新堆成另一个圆锥,来回翻倒数次。操作时物料必须从锥堆顶部自然洒落,使样品充分混合均匀。 掀角法常用于少量细碎样品的混匀。将样品放在光滑的塑料布上,提起塑料布的两个对角使样品在水平面上沿塑料布的对角线来回翻滚,第二次提起塑料布的另外两个对角进行翻滚,如此调换翻滚多次,直至物料混合均匀。 也可采用机械混匀器进行混匀。 四、缩分 缩分是在不改变物料的平均组成的情况下,逐步缩小试样量的过程。因为不可能把全部实验室样品都加工成分析试样,随着样品的磨碎,粒度变小,样品的最低可靠质量减少,所以要不断地进行缩分。缩分的方法,常用的有锥形四 分法、正方形挖取法和分样器缩分法。 1.锥形四分法 将混合均匀的样品堆成圆锥形,用铲子将锥顶压 平成截锥体,通过截面圆心将锥体分成四等份,弃去 任一相对两等份,如图2-7所示。将剩下的两等份收 集在一起再混匀。这样就缩减一半,称为缩分一次。 如需要再行缩分,按上述方法重复即可。

分析化学第六版课后答案

第二章:误差及分析数据的统计处理 2.下列情况分别引起什么误差?如果是系统误差,应如何消除? (1)砝码被腐蚀; (2)天平两臂不等长; (3)容量瓶和吸管不配套; (4)重量分析中杂质被共沉淀; (5)天平称量时最后一位读数估计不准; (6)以含量为99%的邻苯二甲酸氢钾作基准物标定碱溶液。 答:(1)引起系统误差,校正砝码; (2)引起系统误差,校正仪器; (3)引起系统误差,校正仪器; (4)引起系统误差,做对照试验; (5)引起偶然误差; (6)引起系统误差,做对照试验或提纯试剂。 3.用标准偏差和算术平均偏差表示结果,哪一种更合理? 答:用标准偏差表示更合理。因为将单次测定值的偏差平方后,能将较大的偏差显著地表现出来。 4.如何减少偶然误差?如何减少系统误差? 答:在一定测定次数范围内,适当增加测定次数,可以减少偶然误差。 针对系统误差产生的原因不同,可采用选择标准方法、进行试剂的提纯和使用校正值等办法加以消除。如选择一种标准方法与所采用的方法作对照试验或选择与试样组成接近的标准试样做对照试验,找出校正值加以校正。对试剂或实验用水是否带入被测成分,或所含杂质是否有干扰,可通过空白试验扣除空白值加以校正。 5.某铁矿石中含铁39.16%,若甲分析得结果为39.12%,39.15%和39.18%,乙分析得39.19%,39.24%和39.28%。试比较甲、乙两人分析结果的准确度和精密度。 解:计算结果如下表所示 由绝对误差E可以看出,甲的准确度高,由平均偏差d和标准偏差s可以看出,甲的精密度比乙高。所以甲的测定结果比乙好。 6.甲、乙两人同时分析一矿物中的含硫量。每次取样3.5g,分析结果分别报告为 甲:0.042%,0.041%乙:0.04199%,0.04201% .哪一份报告是合理的?为什么?

第二章 试样采集与制备

第2章 分析试样的采集与制备 1. 某种物料,如各个采样单元间标准偏差的估计值为0.61%,允许的误差为0.48%,测定8次,置信水平选定为90%,则采样单元数应为多少? 解: 22 0.10,71.900.61%5.8360.48%t n E σ?????===≈ ? ?? ???份 2. 某物料取得8份试样,经分别处理后测得其中硫酸钙量的标准偏差为0.13%,如果允许的误差为0.20%,置信水平选定为95%,则在分析同样的物料时,应选取多少个采样单元? 解: 220.05,72.360.13%2.3530.20%t n E σ?????===≈ ? ?????份 3. 一批物料总共400捆,各捆间标准偏差的估计值σ为0.40%,如果允许误差为0.50%,假定测定的置信水平为90%,试计算采样时的基本单位数。 解: 测定次数未知 4. 已知铅锌矿的K 值为0.1,若矿石的最大颗粒直径为30 mm ,问最少应采取试样多少千克才有代表性? 解: 220.13090 kg Q Kd ≥=?= 5. 采取锰矿试样15 kg ,经粉碎后矿石的最大颗粒直径为2 mm ,设K 值为0.3,问可缩分至多少克? 解:

2230.32 1.2 kg 115 1.232115 1.875 kg 2n Q Kd n ≥=?=???≥?= ??? ???= ??? 则可缩分至 6. 分析新采的土壤试样,得如下结果:H 2O 5.23%,烧失量16.35%,SiO 2 3 7.92%,Al 2O 3 25.91%, Fe 2O 3 9.12%,CaO 3.24%,MgO 1.21%,K 2O+Na 2O 1.02%。将样品烘干,除去水分,计算各成分在烘干土中的质量分数。 解: 223232216.35%100%17.25%100 5.23 37.92SiO %100%40.01%100 5.23 25.91Al O %100%27.34%100 5.23 9.12Fe O %100%9.62%100 5.23 3.24CaO%100% 3.42%100 5.23 1.21MgO%100% 1.28%100 5.23 1.02K O+Na O%100 5.2= ?=-=?=-=?=-=?=-=?=-=?=-=-烧失量100% 1.08%3?=

分析化学第六版分析化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分析化学第六版分析化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Newly compiled on November 23, 2020

分析化学模拟试题(一) 班级姓名分数 一、选择题 ( 共19题 38分 ) 1、下列情况中哪个不属于系统误差: ( ) A、定管未经过校正 B、所用试剂中含干扰离子 C、天平两臂不等长 D、砝码读错 2、下列溶液用酸碱滴定法能准确滴定的是 ( ) A、 mol/L HF (p K a = B、 mol/L HCN (p K a = C、 mol/L NaAc [p K a(HAc) = ] D、 mol/L NH4Cl [p K b(NH3) = ] 3、摩尔法测定Cl-含量时,要求介质在pH=~范围内,若酸度过高则会: ( ) A、AgCl沉淀不完全 B、形成Ag2O的沉淀 C、AgCl吸附Cl- D、Ag2CrO4沉淀不易生成 4、下列物质中,不能直接配制标准溶液的是:( ) A、K2Cr2O7 B、KMnO4 C、As2O3 D、H2C2O4·2H2O 5、下列各数中有效数字位数为四位的是:( ) A、w CaO=% B、[H+]= mol/L C、pH= D、420Kg 6、用mol·L-1HCl滴定mol·L-1NH3·H2O(PK b=的pH突跃范围为~,用mol·L-1HCl滴定mol·L-1的某碱 (PK b=的pH突跃范围则是: ( ) A、~ B、~ C、~ D、~ 7、某三元酸pKa1=2,pKa2=6,pKa3=12。利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至第二个化学计量点时,指示剂选用 ( ) A、甲基橙 B、甲基红 C、酚酞 D.溴甲酚绿(变色范围~) 8、以甲基橙为指示剂,用HCl标准溶液标定含CO32- 的NaOH溶液,然后用此NaOH溶液测定试样中的HAc含量,则HAc含量将会() A、偏高 B、偏低 C、无影响 D、无法判断

分析化学(第六版)习题答案

16、用NaOH(0.20mol/L)滴定一氯乙酸(0.20mol/L)至甲基橙变黄(pH=4.4)时,还有百分之几的一氯乙酸未被滴定? 解:一氯乙酸的K a =1.3×10-3 ,pH=4.4时, 2.76%101.31010]H [][H 3 4.4 4.4 a HA =?+=+=---++K δ 即有2.76%的一氯乙酸未被滴定。 17、计算用NaOH(0.10mol/L)滴定HCOOH(0.10mol/L)到化学计量点时溶液的pH ,并说明应选择何种指示剂? 解:计量点时溶液组成为0.05mol/L 的HCOONa 溶液。 mol/L 101.67100.05/1.810/][OH 6414a w b sp ----?=??===K C K C K pH sp =14-pOH=8.22,可选酚酞为指示剂。 18、解:①计算终点误差 c ep =0.1000×20.70/(25.00+20.70)=0.0453(mol/L) -1.0% %100105.61010 % 100)][H ][H 1010( % 100)][]OH [(5 20.620 .6a ep 20.6)20.600.14(HA ep =??+-≈?+--=?--=---++---+-K c c H TE δ ②计量点的pH 计量点时,完全生成苯甲酸钠, 8.42 pH )mol/L (1079.3]H [)mol/L (1064.2 105.6100453.0 ][OH 96514 a,w b -=?=?=?? ===-+---苯甲酸 K K c cK ③苯甲酸溶液的浓度 /L) 0.0836(mol 110000.2570 .201000.0=%%-?=c

~分析化学(第六版)习题详解~~

第二章 误差及分析数据的统计处理 思考题答案 1 正确理解准确度和精密度,误差和偏差的概念。 答:准确度表示测定结果和真实值的接近程度,用误差表示。精密度表示测定值之间相互接近的程度,用偏差表示。误差表示测定结果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值。偏差表示测定结果与平均值之间的差值,用来衡量分析结果的精密度,精密度是保证准确度的先决条件,在消除系统误差的前提下,精密度高准确度就高,精密度差,则测定结果不可靠。即准确度高,精密度一定好,精密度高,准确度不一定好。 2 下列情况分别引起什么误差?如果是系统误差,应如何消除? (1)砝码被腐蚀; 答:系统误差。校正或更换准确砝码。 (2)天平两臂不等长; 答:系统误差。校正天平。 (3)容量瓶和吸管不配套; 答:系统误差。进行校正或换用配套仪器。 (4)重量分析中杂质被共沉淀; 答:系统误差。分离杂质;进行对照实验。 (5)天平称量时最后一位读数估计不准;答:随机误差。增加平行测定次数求平均值。 (6)以含量为99%的邻苯二甲酸氢钾作基准物标定碱溶液; 答:系统误差。做空白实验或提纯或换用分析试剂。 3 用标准偏差和算术平均偏差表示结果,哪一个更合理? 答:标准偏差。因为标准偏差将单次测定的偏差平方后,能将较大的偏差显著地表现出来。 4 如何减少偶然误差?如何减少系统误差? 答:增加平行测定次数,进行数据处理可以减少偶然误差。通过对照实验、空白实验、校正仪器、提纯试剂等方法可消除系统误差。 5 某铁矿石中含铁39.16%,若甲分析结果为39.12%,39.15%,39.18%,乙分析得39.19%,39.24%,39.28%。试比较甲、乙两人分析结果的准确度和精密度。 答:通过误差和标准偏差计算可得出甲的准确度高,精密度好的结论。 x 1 = (39.12+39.15+39.18)÷3 =39.15(%) x 2 = (39.19+39.24+39.28) ÷3 = 39.24(%) E 1=39.15-39.16 =-0.01(%) E 2=39.24-39.16 = 0.08(%) %030.01 /)(1)(222 1=-∑-∑= --∑= n n x x n x x s i %035.01 /)(222=-∑-= ∑n n x x s i 6 甲、乙两人同时分析同一矿物中的含硫量。每次取样3.5 g ,分析结果分别报告为 甲:0.042%,0.041% 乙:0.04199%,0.04201% 哪一份报告是合理的?为什么? 答:甲的分析报告是合理的。因为题上给的有效数字是两位,回答也应该是两位。

分析化学第2章答案

第二章 分析数据的处理和质量保证 1.有一标准试样,已知含水分为1.31%,发给学生A ,其报告为1.28%,1.26%和1.29%;另一标准试样,已知含水分为8.67%,发给学生B ,其报告为8.48%,8.55%和8.53%。请按下表要求计算两人的精密度和准确度。 2.一个测定有机物含Br 量的方法,有一个恒定误差为-0.20mg Br 。如果被分析的物质大约含10%的Br ,试计算所取试样为(1)10mg ;(2)50mg ;(3)100mg 时测定的相对误差和绝对误差为多少? 试样重 (mg ) 10 50 100 相对误差(%) -20 -4 -2 绝对误差 (%Br ) -0.02 -0.02 -0.02 3.分析天平每次读数的可疑值是±0.1mg ,样品质量的可疑值不大于0.1%时,应改称多少样品?滴定管读数的可疑值是0.01mL ,测定时所用溶液体积的可疑值不大于0.1%时,应不少于多少体积的溶液? 解:(1) 0.1mg 2 0.1% x 0.2g x ±?≥ ∴≥ (2) 0.01mL 2 0.1% x 20mL x ±?≥ ∴≥

4.希望称取20mg 样品的可疑值在0.1%以,那么微量天平每一次读数可允许的最大可疑值是多少? 2x 0.1%20mg x 0.01mg ≥ ∴≤±解: 5.某资料记载地球的极直径为7900.0km ,这个数字所包含的测量准确度是多少?如测量的误差为10km ,此数值应如何表示。 解:(1) 准确度为 ±0.1 km (2) 表示为 7.90×103 km 6.用基准Na 2CO 3标定0.1mol/L HCl 溶液,欲消耗HCl 溶液25mL 左右,应称取多少克 Na 2CO 3。从称量误差考虑能否达到相对误差小于0.1%的要求?若改用硼砂(Na 2B 4O 7·10H 2O)为基准物,应称多少?称量的相对误差是多少? 解:若每次消耗HCl 溶液为25ml ,则: F(Na 2CO 3) = 106.0, 25×10-3×0.1×106/2 = 0.13 (g) 称量误差: ±0.1mg×2 / 0.13(g)×100% = 0.15% > 0.1% F(Na 2B 4O 7·10H 2O) = 381.4 25×10-3×0.1×381.4/2 = 0.48(g) 称量误差: ±0.1×2(mg)/0.48(g)×100% = 0.042% < 0.1% 7.托盘天平读数误差为±0.1g ,分析样品应称至多少,才能保证可疑值不大于1%?

分析化学第六版课后答案_(思考题和习题全)

第二章:误差及分析数据的统计处理 思考题 1.正确理解准确度和精密度,误差和偏差的概念。 答:准确度是测定平均值与真值接近的程度,常用误差大小来表示,误差越小,准确度越高。精密度是指在确定条件下,将测试方法实施多次,所得结果之间的一致程度。精密度的大小常用偏差来表示。 误差是指测定值与真值之差,其大小可用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来表示。偏差是指个别测定结果与几次测定结果的平均值之间的差别,其大小可用绝对偏差和相对偏差表示,也可以用标准偏差表示。 2.下列情况分别引起什么误差如果是系统误差,应如何消除 (1)砝码被腐蚀; (2)天平两臂不等长; (3)容量瓶和吸管不配套; (4)重量分析中杂质被共沉淀; (5)天平称量时最后一位读数估计不准; (6)以含量为99%的邻苯二甲酸氢钾作基准物标定碱溶液。 答:(1)引起系统误差,校正砝码; (2)引起系统误差,校正仪器; (3)引起系统误差,校正仪器; (4)引起系统误差,做对照试验; (5)引起偶然误差; (6)引起系统误差,做对照试验或提纯试剂。 3.用标准偏差和算术平均偏差表示结果,哪一种更合理 答:用标准偏差表示更合理。因为将单次测定值的偏差平方后,能将较大的偏差显著地表现出来。 4.如何减少偶然误差如何减少系统误差

答:在一定测定次数范围内,适当增加测定次数,可以减少偶然误差。 针对系统误差产生的原因不同,可采用选择标准方法、进行试剂的提纯和使用校正值等办法加以消除。如选择一种标准方法与所采用的方法作对照试验或选择与试样组成接近的标准试样做对照试验,找出校正值加以校正。对试剂或实验用水是否带入被测成分,或所含杂质是否有干扰,可通过空白试验扣除空白值加以校正。 5.某铁矿石中含铁%,若甲分析得结果为%,%和%,乙分析得%,%和%。试比较甲、乙两人分析结果的准确度和精密度。 解:计算结果如下表所示 由绝对误差E可以看出,甲的准确度高,由平均偏差d和标准偏差s可以看出,甲的精密度比乙高。所以甲的测定结果比乙好。 6.甲、乙两人同时分析一矿物中的含硫量。每次取样,分析结果分别报告为甲:%,%乙:%,% .哪一份报告是合理的为什么 答:甲的报告是合理的。 因为取样时称量结果为2位有效数字,结果最多保留2位有效数字。甲的分析结果是2位有效数字,正确地反映了测量的精确程度;乙的分析结果保留了4位有效数字,人为地夸大了测量的精确程度,不合理。 第二章习题 1.已知分析天平能称准至±,要使试样的称量误差不大于%,则至少要称取试样多少克 解:设至少称取试样m克, 由称量所引起的最大误差为 ,则

第2章分析试样的采集与制备答案

第2章分析试样的采集与制备答案 1.答:不对。按该法测出的结果是整个河道有害化学成分的含量,不能反映染物聚集情况,即分布情况,应将试样分河段进行分析。 2.答:分解无机试样通常采用溶解法和熔融法,将试样的组分溶解到溶剂中。对于有机试样来说,通常采用干式灰化法或湿式消化法。前者是将试样置于马弗炉中加高温分解,有机物燃烧后留下的机残渣以酸提取后制备成分析试液。湿式消化法使用硝酸和硫酸混合物作为溶剂与试样一同加热煮解,对于含有易形成挥发性化合物(如氮、砷、汞等)的试样,一般采用蒸馏法分解。 3.答:用HCl 或NaOH 溶解。后者可将Fe ,Ni ,Mg 形成氢氧化物沉淀,可与锌基体分离,但溶解速度较慢。 4.答:测定硅酸盐中SiO 2的含量,用KOH 熔融分解试样;测定硅酸盐中Fe ,Al ,Ca ,Mg ,Ti 的含量,用HF-HClO 4-H 2SO 2混酸作溶剂分解试样。 5.答:不对。因为镍币表层和内层的铜和银含量不同。只溶解表层部分镍币制备试液,测其含量,所得结果不能代表整个镍币中的铜和银含量。 6.答:锡青铜:HNO3;高钨钢:H3PO4;纯铝:HCl ;镍币:HNO3;玻璃:HF 。 7.答:铬铁矿:Na 2O 2熔剂,铁、银、刚玉坩埚 金红石:酸性熔剂,石英或铂坩埚 锡石:酸性熔剂,石英或铂坩埚 陶瓷:碱性熔剂,铁、银、刚玉坩埚 8.解:f =7,P =90%查表可知t =1.90 221.900.61(( 5.860.48 t n E σ×===≈9.解:f =7,P =95%查表可知t =2.36 84.7%20.0%23.036.22 ≈=?? ????×=n 10.解:先假设采样单元数为∞,P =90%查表可知t =1.64 221 1.640.40% 4.850.30%t n E σ×????===≈????????n =6时,查表t =2.02,则 2 2 2.020.40%7.380.30%n ×??==≈????n =7时,查表t =1.94,则

第十四章 分析试样的采集与制备

第十四章分析试样的采集与制备 目的要求: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固体试样、液体试样、气体试样及生物试样的采集方法;掌握试样的制备方法;掌握常用的试样分解方法:溶解法、熔融法,了解试样分解的其它方法;了解并理解分析测定前的预处理。 教学重点:试样的分解; 教学难点:根据试样特点确定试样分解方法 教学内容: 2-1 试样的采集 ?在分析实践中,常需测定大量物料中某些组分的平均含量. ?取样的基本要求:代表性 ?对比较均匀的物料,如气体、液体和固体试剂等,可直接取少量分析试样,不需再进行制备。 ?通常遇到的分析对象,从形态来分,不外气体、液体和固体三类,对于不同的形态和不同的物料,应采取不同的取样方法。 2.1.1 固体试样的采集 固体物料种类繁多,性质和均匀程度差别较大。 ?组成不均匀的物料: 矿石,煤炭,废渣和土壤等; ?组成相对均匀的物料:谷物、金属材料、化肥、水泥等。 对不均匀试样,应按照一定方式选取不同点进行采样,以保证所采试样的代表性。 ?采样点的选择方法:随即采样法;判断采样法;系统采样法等。 ?取样份数越多越有代表性,但所耗人力、物力将大大增加。应以满足要求为原则。 ?平均试样采取量与试样的均匀程度、颗粒大小等因素有关。通常,试样量可按下面经验公式(切桥特公式)计算: m ≥ Kd 2 式中:m为采取平均试样的最低重量(kg);d 为试样的最大颗粒直径(mm);K 为经验常数,可由实验求得,通常K 值在0.05 - 1之间。 例:采集矿石样品,若试样的最大直径为10 mm,k=0.2 kg/mm2, 则应采集多少试样? 解:m≥kd2 = 0.2 10 2 = 20 (kg)

分析化学第六版课后答案12

第二章:误差及分析数据的统计处理 思 考 题 2.下列情况分别引起什么误差?如果是系统误差,应如何消除? (1) 砝码被腐蚀; (2) 天平两臂不等长; (3) 容量瓶和吸管不配套; (4) 重量分析中杂质被共沉淀; (5) 天平称量时最后一位读数估计不准; (6) 以含量为99%的邻苯二甲酸氢钾作基准物标定碱溶液。 答:(1)引起系统误差,校正砝码; (2)引起系统误差,校正仪器; (3)引起系统误差,校正仪器; (4)引起系统误差,做对照试验; (5)引起偶然误差; (6)引起系统误差,做对照试验或提纯试剂。 4.如何减少偶然误差?如何减少系统误差? 答: 在一定测定次数范围内,适当增加测定次数,可以减少偶然误差。 针对系统误差产生的原因不同,可采用选择标准方法、进行试剂的提纯和使用校正值等办法加以消除。如选择一种标准方法与所采用的方法作对照试验或选择与试样组成接近的标准试样做对照试验,找出校正值加以校正。对试剂或实验用水是否带入被测成分,或所含杂质是否有干扰,可通过空白试验扣除空白值加以校正。 第三章 滴定分析 思 考 题 2.能用于滴定分析的化学反应必须符合哪些条件? 答:化学反应很多,但是适用于滴定分析法的化学反应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1) 反应定量地完成,即反应按一定的反应式进行,无副反应发生,而且进行完全(99.9%),这是定量计算的基础。 (2) 反应速率要快。对于速率慢的反应,应采取适当措施提高其反应速率。 (3) 能用较简便的方法确定滴定终点。 凡是能满足上述要求的反应,都可以用于直接滴定法中,即用标准溶液直接滴定被测物质。 3.什么是化学计量点?什么是终点? 答:滴加的标准溶液与待测组分恰好反应完全的这一点,称为化学计量点。 在待测溶液中加入指示剂,当指示剂变色时停止滴定,这一点称为滴定终点。 4.下列物质中哪些可以用直接法配制标准溶液?哪些只能用间接法配制?H 2SO 4,KOH, KMnO 4, K 2Cr 2O 7, KIO 3, Na 2S 2O 3·5H 2O 答:K 2Cr 2O 7, KIO 3可以用直接法配制标准溶液,其余只能用间接法配制。 5.表示标准溶液浓度的方法有几种?各有何优缺点? 答:常用的表示标准溶液浓度的方法有物质的量浓度和滴定度两种。 (1)物质的量浓度(简称浓度)是指单位体积溶液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 即 C=V n . 在使用浓度时,必须指明基本单元。 (2) 滴定度是指与每毫升标准溶液相当的被测组分的质量,用T被测物/滴定剂 表示. 特别适用于对大批试样测定其中同一组分的含量。有时滴定度也可以用每毫升标准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来表示,如2I T =0.01468g/mL .这种表示方法应用不广泛。 6.基准物条件之一是要具有较大的摩尔质量,对这个条件如何理解? 答:作为基准物,除了必须满足以直接法配制标准溶液的物质应具备的三个条件外,最好还应具备较大的摩尔质量,这主要是为了降低称量误差,提高分析结果的准确度。 8. 什么叫滴定度?滴定度与物质的量浓度如何换算?试举例说明。 答:滴定度是指与每毫升标准溶液相当的被测组分的质量,用T 被测物/滴定剂 表示,如T Fe/KMnO4=0.005682g/mL , 即表示1 mL KMnO 4溶液相当于0.005682克铁。 滴定度与物质的量浓度之间的换算关系为:T A/B =b a C B M A ?10-3 例如用NaOH 滴定H 2C 2O 4的反应为 H 2C 2O 4 + 2NaOH = Na 2C 2O 4 +2H 2O 则滴定度为: NaO H O C H T /422=42221O C H NaO H M C ? 10-3 . 第四章 思考题 思考题4—1 5.上题的各种共轭酸和共轭碱中,哪个是最强的酸?哪个是最强的碱?试按强弱顺序把它们排列起来。 答:H 3PO 4﹥HF ﹥HOAc ﹥(CH 2)6N 4H +﹥H 2PO 4-﹥HCN ﹥NH 4+﹥ HCO 3- CO 32- ﹥NH 3﹥CN -﹥ (CH 2)6N 4﹥OAc -﹥F - 7.欲配制pH 为3左右的缓冲溶液,应选下列何种酸及其共轭碱(括号内为pK a ): HOAc(4.74),甲酸(3.74),一氯乙酸(2.86),二氯乙酸(1.30),苯酚(9.95)。 答:由pH ≈pK a 可知,应选C 2HClCOOH -C 2HClCOO -配制pH 为3左右的缓冲溶液。 思考题4-2 1. 可以采用哪些方法确定酸碱滴定的终点?试简要地进行比较。 答:可以用酸碱指示剂法和电位滴定法确定酸碱滴定的终点。 用酸碱指示剂法确定酸碱滴定的终点,操作简单,不需特殊设备,使用范围广泛;其不足之处是各人的眼睛辨别颜色的能力有差别,不能适用于有色溶液的滴定,对于较弱的酸碱,终点变色不敏锐。 用电位滴定法确定酸碱滴定的终点,需要特殊设备,操作过程较麻烦,但适用于有色溶液的滴定,克服了人为的因素,准确度较高。 2.酸碱滴定中指示剂的选择原则是什么? 答:酸碱滴定中指示剂的选择原则是使指示剂的变色范围处于或部分处于滴定的pH 突跃范围内;指示剂的变色点等于或接近化学计量点的pH 。 4.下列各种弱酸、弱碱,能否用酸碱滴定法直接测定?如果可以,应选用哪种指示剂?为什么? (1)CH 2ClCOOH ,HF ,苯酚,羟胺,苯胺。 (2)CCl 3COOH ,苯甲酸,吡啶,六亚甲基四胺。 答:(1)CH 2ClCOOH ,HF ,苯酚为酸,其pKa 分别为2.86,3.46,9.95。 CH 2ClCOOH ,HF 很容易满足cK a ≥10-8 的准确滴定条件,故可用NaOH 标准溶液直接滴定,以酚酞为指示剂。苯酚的酸性太弱,不能用酸碱滴定法直接测定。 羟胺,苯胺为碱,其pK b 分别为8.04,9.34, 羟胺只要浓度不是太稀,可以满足cK b ≥10-8 的准确滴定条件,故可用HCl 标准溶液直接滴定,以甲基橙为指示剂。苯胺的碱性太弱,不能用酸碱滴定法直接测定。 (2)CCl 3COOH ,苯甲酸为酸,其p K a 分别为0.64和4.21,很容易满足cK a ≥10-8 的准确滴定条件,故可用NaOH 标准溶液直接滴定,以酚酞为指示剂。 吡啶,六亚甲基四胺为碱,其pK b 分别为8.77和8.85,不能满足cK b ≥10-8 的准确滴定条件,故不能用酸碱滴定法直接测定。 6.为什么NaOH 标准溶液能直接滴定醋酸,而不能直接滴定硼酸?试加以说明。 答:因为醋酸的pK a 为4.74,满足cK a ≥10-8 的准确滴定条件,故可用NaOH 标准溶液直接滴定;硼酸的pK a 为9.24,不满足cK a ≥10-8 的准确滴定条件,故不可用NaOH 标准溶液直接滴定。 思考题4-3 2.当用上题所述的NaOH 标准溶液测定某一弱酸浓度时,对测定结果有何影响? 答:当测定某一弱酸浓度时,只能使用酚酞指示终点,故测定弱酸的浓度偏高。 4.用下列物质标定HCl 溶液浓度: (1)在110℃烘过的Na 2C03; (2)在相对湿度为30%的容器中保存的硼砂, 则标定所得的浓度偏高,偏低,还是准确?为什么?

分析化学第二章 滴定分析

第二章滴定分析 学习指南 滴定分析是定量化学分析中重要的分析方法,它以简单、快速、准确的特点而被广泛应用于常量分析中。通过本章的学习,应了解滴定分析方法的特点和分类;理解滴定分析的基本术语;掌握滴定分析对化学反应的要求和滴定的方式;掌握标准溶液的制备方法和配制标准溶液时对基准物的要求及有关规定;掌握分析化学中常用的法定计量单位;熟练掌握有关滴定分析的各种计算。在学习过程中,若能复习无机化学中化学反应方程式的配平、物质的量的概念及其有关计算对掌握本章重点内容将会有很大的帮助。 第一节概述 【学习要点】理解滴定分析基本术语;了解滴定分析法分类;掌握滴定分析法对滴定反应的要求;掌握滴定分析中常用的四种滴定方式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一、滴定分析的基本术语 滴定分析(titrimetry)是将已知准确浓度的标准溶液滴加到被测物质的溶液中直至所加溶液物质的量按化学计量关系恰好反应完全,然后根据所加标准溶液的浓度和所消耗的体积,计算出被测物质含量的分析方法。由于这种测定方法是以测量溶液体积为基础,故又称为容量分析。 在进行滴定分析过程中,我们将用标准物质标定或直接配制的已知准确浓度的试剂溶液称为“标准滴定溶液”。滴定时,将标准滴定溶液装在滴定管中[因而又常称为滴定剂(titrant)],通过滴定管逐滴加入到盛有一定量被测物溶液[称为被滴定剂(titrand)]的锥形瓶(或烧杯)中进行测定,这一操作过程称为“滴定”(titration)。当加入的标准滴定溶液的量与被测物的量恰好符合化学反应式所表示的化学计量关系量时,称反应到达“化学计量点”(stoichiometric point,简称计量点,以sp表示)。在化学计量点时,反应往往没有易被人察觉的外部特征,因此通常是加入某种试剂,利用该试剂的颜色突变来判断。这种能改变颜色的试剂称为“指示剂”(indicator)。滴定时,指示剂改变颜色的那一点称为“滴定终点”(end point,简称终点,以ep表示)。滴定终点往往与理论上的化学计量点不一致,它们之间存在有很小的差别,由此造成的误差称为“终点误差”(end point error)。终点误差是滴定分析误差的主要来源之一,其大小决定于化学反应的完全程度和指示剂的选择。另外也可以采用仪器分析法来确定终点。 为了准确测量溶液的体积和便于滴定,在实际操作中,滴定分析需要使用滴定管、移液管和容量瓶等容量仪器。 二、滴定分析法的分类 滴定分析法以化学反应为基础,根据所利用的化学反应的不同,滴定分析一般可分为四大类:1.酸碱滴定法(acid-base titration method) 它是以酸、碱之间质子传递反应为基础的一种滴定分析法。可用于测定酸、碱和两性物质。其基本反应为 H++OH-=H2O 2.配位滴定法(complexometry) 它是以配位反应为基础的一种滴定分析法。可用于对金属离子进行测定。若采用EDTA作配位剂,其反应为

土壤分析样品的采集和处理方法

土壤分析样品的采集和 处理方法 标准化管理部编码-[99968T-6889628-J68568-1689N]

Ⅰ-土壤分析样品的采集和处理方法配方施肥是一种以最少的肥料投入得到农作物最高产量的农业新技术,这一技术的基础是测出土壤中已有的养分含量,然后根据种植作物的品种、目标产量决定该施什么肥、施多少肥。 土壤样品采集是决定分析结果是否准确的重要环节,因此请严格按下列方法采集土样。 对作物根系较浅的种植地只需取耕层20厘米深的土壤,对作物根系较深的种植地如小麦应适当增加深度,果园土壤样品在耕层40厘米深处采集,采样点的多少可根据试验区耕地面积大小和地形而定,地块面积较小的要采5个点以上,地块面积较大的应采20个点以上。取样点的分布最好采用S型采样法或十字交叉法。(见图一) 采来的样品数量太多可用四分法弃去一部分保留1斤土样即可(见图二)。其方法是:把采来的土样倒在干净的木板或塑料布上,用手将土块捏碎,用镊子夹去土样中的作物根系、昆虫、石块等杂物,放于室内阴凉通风处风干,注意不能在阳光下曝晒及火烤,以免发生氧化反应。把风干后的土样用木棍或玻璃瓶碾碎(不可用金属制品),然后用1—2毫米筛子筛一遍。把筛过的土样平铺成四方形,如数量仍然很多,可再用四分法处理,直至所需数量为止,一般用50克土样即可,完成土样处理后,请填写土壤登记表。 注:如一户有几个土样或几户各有一个土样可将土壤登记表分别填好,并在土样包装上做上与登记表同样内容的标记,以免搞错。 避免在粪堆底上和同一垄上以及田边,路边,沟边和特殊地形部位采样。 采样时在确定的采样点上用小土铲向下切取一片片的土样样品,每个样品点采取的土壤厚、薄、深、浅、宽、狭应大体一致,集中起来混合均匀。 有机肥分析样品的采集和处理方法:堆肥、厩肥、沤肥、草塘肥、沼气肥、牲畜粪尿以及人粪尿等都是有机肥,这些肥料大都是很不均匀的,采样时应注意多点取样,一般应在翻堆混匀后,选择10—20个采样点,大块和散碎的肥料比例相近,把采到的若干样品放在一块干净的塑料布上,送入室中风干,摊开晾干,再把样品弄碎、剪细、混匀,再用四分法缩分至500克左右,磨细并全部通过1毫米孔径筛子,装入样品瓶中。 如果有机肥样品中夹有较多石块,应捡出另外称重,并计算其占原有样品的百分数,如需测定有机肥料中的NH4和NO3,则需用新鲜样品,即不经风干立即进行测定。 粪尿和沼气肥是液体和固体混合肥,可先混匀在未分层前取出500毫升左右放入密闭容器中,用玻璃棒将固体充分捣碎,在分析称样前应反复振摇容器充分混匀。 四分法: Ⅱ-土壤养份测试方法

第2章 分析试样的采集与制备

第2章分析试样的采集与制备 思考题 1.为了探讨某江河地段底泥中工业污染的聚集情况,某单位于不同地段采集足够量的原始平均试样,混匀后,取部分试样送交分析部门。分析人员称取一定量试样,经处理后,用不同方法测定其中有害化学成分的含量。试问这样做对不对?为什么?答:不对。按该法测出的结果是整个河道有害化学成分的含量,不能反映污染物聚集情况,即分布情况,应将试样分河段进行分析。 2.分解无机试样和有机试样的主要区别在哪些? 答:分解无机试样通常采用溶解法和熔融法,将试样的组分溶解到溶剂中。对于有机试样来说,通常采用干式灰化法或湿式消化法。前者是将试样置于马弗炉中加高温分解,有机物燃烧后留下的机残渣以酸提取后制备成分析试液。湿式消化法使用硝酸和硫酸混合物作为溶剂与试样一同加热煮解,对于含有易形成挥发性化合物(如氮、砷、汞等)的试样,一般采用蒸馏法分解。 3.测定锌合金中Fe,Ni,Mg的含量,应采用什么溶剂溶解试样? 答:用HCl或NaOH溶解。后者可将Fe,Ni,Mg形成氢氧化物沉淀,可与锌基体分离,但溶解速度较慢。 4.欲测定硅酸盐中SiO2的含量,应选用什么方法分解试样?若是测定其中的Fe,Al,Ca,Mg,Ti的含量,又如何? 答:测定硅酸盐中SiO2的含量,用KOH熔融分解试样;测定硅酸盐中Fe,Al,Ca,Mg,Ti的含量,用HF-HClO4-H2SO2混酸作溶剂分解试样。 5.镍币中含有少量铜、银。欲测定其中铜、银的含量,有人将镍币的表层擦洁后,直接用稀HNO3溶解部分镍币制备试液。根据称量镍币在溶解前后的质量之差,确定试样的质量。然后用不同的方法测定试液中铜、银的含量。试问这样做对不对?为什么? 答:不对。因为镍币表层和内层的铜和银含量不同。只溶解表层部分镍币制备试液,测其含量,所得结果不能代表整个镍币中的铜和银含量。 6.微波辅助消解法有哪些优点?

分析化学(第六版)思考题和习题参考解答

第二章误差和分析数据处理 1、指出下列各种误差是系统误差还是偶然误差?如果是系统误 差,请区别方法误差、仪器和试剂误差或操作误差,并给出它们的减免方法。 答:①砝码受腐蚀: 系统误差(仪器误差);更换砝码。 ②天平的两臂不等长: 系统误差(仪器误差);校正仪器。 ③容量瓶与移液管未经校准: 系统误差(仪器误差);校正仪器。 ④在重量分析中,试样的非被测组分被共沉淀: 系统误差(方法误差);修正方法,严格沉淀条件。 ⑤试剂含被测组分: 系统误差(试剂误差);做空白实验。 ⑥试样在称量过程中吸潮: 系统误差(操作误差);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 ⑦化学计量点不在指示剂的变色范围内: 系统误差(方法误差);另选指示剂。 ⑧读取滴定管读数时,最后一位数字估计不准: 偶然误差;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增加测定次数。 ⑨在分光光度法测定中,波长指示器所示波长与实际波长不

符: 系统误差(仪器误差);校正仪器。 ⑩在HPLC 测定中,待测组分峰与相邻杂质峰部分重叠 系统误差(方法误差);改进分析方法 11、两人测定同一标准试样,各得一组数据的偏差如下: ① 求两组数据的平均偏差和标准偏差; ② 为什么两组数据计算出的平均偏差相等,而标准偏差不等; ③ 哪组数据的精密度高? 解:①n d d d d d 321n ++++=Λ 0.241=d 0.242=d ②标准偏差能突出大偏差。 ③第一组数据精密度高。 13、测定碳的相对原子质量所得数据:12.0080、12.0095、12.0099、12.0101、12.0102、12.0106、12.0111、12.0113、12.0118及12.0120。求算:①平均值;②标准偏差;③平均值的标准偏差;④平均值在99%置信水平的置信限。 解:①12.0104i =∑ =n x x ②0.00121)(2i =--∑= n x x s ③0.00038==n s s

分析化学第六版分析化学模拟考试试题一及答案

分析化学第六版分析化学模拟考试试题一及答 案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LINDA on December 15, 2012.

分析化学模拟试题(一) 班级姓名分数 一、选择题 ( 共19题 38分 ) 1、下列情况中哪个不属于系统误差: ( ) A、定管未经过校正 B、所用试剂中含干扰离子 C、天平两臂不等长 D、砝码读错 2、下列溶液用酸碱滴定法能准确滴定的是 ( ) A、 mol/L HF (p K a = B、 mol/L HCN (p K a = C、 mol/L NaAc [p K a(HAc) = ] D、 mol/L NH4Cl [p K b(NH3) = ] 3、摩尔法测定Cl-含量时,要求介质在pH=~范围内,若酸度过高则会: ( ) A、AgCl沉淀不完全 B、形成Ag 2O的沉淀 C、AgCl吸附Cl-D、Ag 2 CrO 4 沉淀不易生成 4、下列物质中,不能直接配制标准溶液的是:( ) A、K 2Cr 2 O 7 B、KMnO 4 C、As 2 O 3 D、H 2 C 2 O 4 ·2H 2 O 5、下列各数中有效数字位数为四位的是:( ) A、w CaO =% B、[H+]= mol/L C、pH= D、420Kg 6、用 mol·L-1HCl滴定 mol·L-1NH 3·H 2 O(PK b =的pH突跃范围为~,用 mol·L-1HCl滴定 mol·L-1的某碱 (PK b =的pH突跃范围则是: ( )

A、~ B、~ C、~ D、~ 7、某三元酸pKa1=2,pKa2=6,pKa3=12。利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至第二个化学计量点时,指示剂选用 ( ) A、甲基橙 B、甲基红 C、酚酞 D.溴甲酚绿(变色范围~) 8、以甲基橙为指示剂,用HCl标准溶液标定含CO 3 2- 的NaOH溶液,然后用此NaOH溶液测定试样中的HAc含量,则HAc含量将会() A、偏高 B、偏低 C、无影响 D、无法判断 9、当其水溶液pH>12时,EDTA的主要存在形式为:( ) A、H 4Y B、H 3 Y-C、Y4-D、HY3- 10、在Fe3+、Al3+、Ca2+、Mg2+的混合溶液中,用EDTA测定Ca2+和Mg2+。要消除Fe3+、Al3+的干扰最简便的是 ( ) A、沉淀分离法 B、控制酸度法 C、配位掩蔽法 D、离子交换法 11、水中SO 42-的测定可加入过量酸化的BaCrO 4 溶液,此时生成BaSO 4 沉淀,再用碱中和, 此时过剩的BaCrO 4沉淀析出,滤液中被置换出的CrO 4 2-借间接碘量法与KI反应后用Na 2 S 2 O 3 滴定,此时SO 42-与Na 2 S 2 O 3 的化学计量之比为 ( ) A、1:1 B、1:2 C、1:3 D、1:6 12、当两电对的电子转移数均为2时,为使反应完全程度达到%,两电对的电极电位差至少应大于:( )

第2章 分析试样的采集与制备 答案

分析化学自检自测 第二章分析试样的采集与制备 1.从大量的分析对象中采取少量分析试样,必须保证所取的试样具有( ) A.一定的时间性B.广泛性C.稳定性D.代表性 2.某矿石的最大直径为30mm,若采样时的K=0.05, a=2, 则应取样( ) A.1.5g B.1.5Kg C.4.5g D.45Kg; E.不少于分析要用的量 3.对较大的金属铸件,正确的取样方法是:( ) A.在铸件表面锉些金属屑作试样; B.在铸件表面各个部位都要锉些金属屑,混合后作试样;C.用锤砸一块下来试样;D.在铸件的不同部位钻孔穿过整个物体或厚度的一半,收集钻屑混合作试样 4.试样粉碎到一定程度时,需要过筛,过筛的正确方法是:( ) A.根据分析试样的粒度选择合适筛子; B.先用较粗的筛子,随着试样粒度逐渐减小,筛孔目数相应地增加; C.不能通过筛子的少量试样,为了节省时间和劳力,可以作缩分和处理去掉; D.对不能通过筛子的试样,要反复破碎,直至全部通过为止; E.只要通过筛子的试样量够分析用,其余部分可全部不要。 5.某矿石的原始试样为30Kg,已知K=0.2, 当粉碎至颗粒直径为0.83mm时,需缩分几次?( ) A.4次B.5次C.6次D.7次E.8次 6.分析中分解试样的目的,是要将试样转变为:( ) A.沉淀;B.单质;C.简单化合物;D.气态物质;E.水溶性物质。 7.下列有关选择分解方法的说法,哪些是不妥的?( ) A.溶(熔)剂要选择分解能力愈强愈好; B.溶(熔)剂应不影响被测组分的测定; C.最好用溶解法,如试样不溶于溶剂,再用熔融法; D.应能使试样全部分解转入溶液; E.选择分解方法要与测定方法相适应。 8.在使用氢氟酸时要注意:( ) A.在稀释时极易溅出;B.有腐蚀性;C.氟极活泼遇水激烈反应; D.分解试样时,要在铂皿或聚四氟乙烯容器中进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