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教案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生物教案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生物教案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第1节食物链(第1课时)

一、教学设计思路:

本课时教学是让学生通过动手活动和动脑活动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概念教学,从分析农田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着手,增加学生对生物之间通过食物关系相互联系的感性认识。然后在卡片接龙游戏中,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构建食物链的概念,在知道什么是食物链的基础上,通过探究、讨论、自主学习等多种方法,提高学生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突出重点,攻破难点。在教学过程中和教学后通过合理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及时评价,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本节课设计的思路是“做中学”“学中用”“用中思”。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生物之间普遍存在吃与被吃的关系。

(2)知道什么是食物链。

(3)描述食物链的特点。

2.能力目标:

(1)通过农田生态系统中找动物,培养学生分析和综合的能力。

(2)会绘制简单的食物链。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建立自然界的事物是普遍联系的科学自然观。

(2)培养学生探究食物链的兴趣,初步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帮助学生构建食物链的概念。

(2)教学难点:能够运用食物链的相关知识来分析和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四、教学准备:

课前准备:PPT课件、卡片、双面胶,白纸

五、教学过程:

出食物链的概己知道的食

初探初中生物德育渗透

初探初中生物德育渗透 一、钻研教材,充分挖掘教材、课程资源中的德育因子,积极实施德育渗透德育以知识为载体具有巨大的说服力和感染力,能够给予学生深刻的影响,形成强大的内化力量,而学生的思想状况、学习目的对学习的积极性起着决定作用。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引导他们把个人的学习与祖国的前途联系起来,培养他们爱祖国的品德和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热情,就能给学生以巨大的学习动力,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所以我在准备生物教材和进行课堂教学的同时,着力于寻找教材内容与德育工作相渗透的最佳结合点,在备课的同时备德育工作,尽力做到德育与学科教育水乳交融,使德育工作附着有物(或知识点或训练点),尽可能触动学生的思维意识。如:我在准备第一堂教学内容‘致同学生物圈”这一节内容的时候,一开始,我在一(2)班上的时候我按照课本上的内容给他们上了一课,在上课的过程中,不断的给他们灌输‘我们应该如何保护环境,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带动我们身边的人一起来共同爱护我们可爱的家园’,一堂课下来,我发现效果并不太理想。于是,我进行了教学反思,后来我针对初一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他们的认知特点,给他们准备了《快乐的大脚》这一影象资料。在另外三个班我采取了不同的教学手段:我先给他们播放了这一资料,然后用了较短的时间把教材内容梳理了一下,大部分时间留给他们

自由讨论,让他们在讨论交流中自我感受,自我体会。我发现效果真的截然不同:其它三个班的学生在看了这一资料后,讨论非常积极,一个个都发表了自己保护环境、保护人类共同家园的决心。在这一教学过程中,通过学生对这一资料片的观看,很自然的渗透了德育。由此可以看出,我们不要因为强调把德育放在首位,就非得在每一节课都戴上一顶德育“帽子”,我们要针对学生年龄段的特点,讲究课堂教学手段的多变应用以及课堂教学方法的多变实施,注意创造良好气氛,让学生在愉快的课堂氛围中自然而然的接受德育教育。 三、走出课堂,加强德育渗透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是以学科知识为基础的,是知、情、意行的统一发展过程。其中“知”是指对思想、道德的认识,是一个学习掌握基本道德概念、原理的认识过程。因为课堂教学是完成智能的主要途径,因此也是向学生进行德育的主要途径,但是,课堂教学并不是德育渗透的唯一途径。我们应该在日常性活动中充分挖掘德育素材,加强随机引导,强调思想升华。只有这样,我们的学生才会在潜移默化中学到一些做人的道理,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而对于我们初中生物教学来说,进行德育教学时,除了可以在课堂上进行以外,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学生分组、合作进行外出实践活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也使得德育得到有效延伸。这样能够更灵活,更贴切地实施德育,让学生自主地我学我育、学用结合,有利于"整体育人",全面提高学生的

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摘要:“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中学教育中,教书与育人是分不开的。中学生物教学的内容广泛,适于渗透德育教育。这样,就要求教师在平时教学中,不但要深刻挖掘教材内容,更要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人生体验等,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培育出对社会真正有用的人才。 关键词:生物教学德育教育寓教于乐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 号:1673-9795(2012)08(c)-0231-01在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挖掘教材固有的思想性,采取学生比较容易接受的方式把政治思想教育有机地渗透到教学过程,使学生在耳染目濡中潜移默化地受到较高的道德教育。 1 采取爱国主义的教育 在德育教育中爱国主义教育被视为最重要的内容,它的核心是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树立民族的自尊心和自豪感。 1.1 颂扬古今生物科学的辉煌成就,增强民族自豪感 我国古代就有《山海经》、《齐民要术》和《本草纲目》等光辉论著;我国远在四五千年就建立了农业,三千年前就有了室内养蚕和驯养家畜等;1965年我国又在生命起源问题上获得突破,即人工合成了具有生物活性的结晶牛胰岛素。1981年我国又人工合成了酵母丙氨酸转运核糖核酸。本人还随时收集和积累了富有教育意义的我

国生物学所取得的现代成就和动态来点燃学生的爱国主义心灵花火。 1.2 叙说丰富的生物资源,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如我国有恐龙时代的蕨类化石沙椤;我国的裸子植物资源居全世 界首位,素有“裸子植物故乡”的美称,而且水杉、银杉、银杏等是闻名世界的珍稀裸子植物;我国是世界上鸟类种类最多的国家,有 许多的珍贵特产的种类,如褐马鸡、丹顶鹤、白鹇等;另外,娃娃鱼、白鳍豚、扬子鳄、大熊猫等也都名扬海内外,享誉世界。然而,中国的悬铃木被冠之以“法国梧桐”,麋鹿的故乡却要从外国引种麋鹿……,残酷的史实告诫我们,只有祖国的发达强盛才能保护自己 的丰富资源,发展自己的丰富资源,进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1.3 坦诚国情,唤起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人口众多,国力薄弱和自然资源的贫乏,这就是中国的国情。我国人口基数大,目前已达13亿多,而每年出生人数仍保持在两千多万,比澳大利亚的人口总数还多。虽然我国有丰富的野生生物资源,但不是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以前人们对于野生生物资源的有限性缺乏足够的认识,导致一段时间以来,过度放牧、乱砍滥伐、乱捕滥杀,而使大量的草原和森林被毁,造成了严重的水土流失和沙漠化,使不少动植物资源濒临绝种或已经绝种。尽管我国有许多资源,总量在世界上占优势,然而按人均量计算则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又 属于资源贫乏之列。例如我国森林覆盖总量名列世界第6位,而人

生物教学渗透德育的教学案例图文稿

生物教学渗透德育的教 学案例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生物教学渗透德育的教学案例 第二节种子植物 第一课时种子的结构 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课中的德育渗透,从教材内在的思想性出发,确定能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而不产生逆反心理。在本节课的教学活动中制定了如下的德育目标: (1)利用导学案的导学作用,培养学生小组合作精神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2)通过观察种子的结构, 初步树立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辩证观点。(3)认同种子的胚是新植物体的幼体,进而珍惜每一粒种子,形成热爱种子,热爱植物体的真情实感。 (4)通过拓展探究玉米种子结构的观察方法,激发学生创新想象,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的精神和创新意识。 (5)通过开篇寄语和故事讲述,对学生进行挫折和赏识教育,并引起学生的共鸣。 为了达成教学目标,设计了奖品激励机制,在多媒体课件中应用动画、视频、情感故事等,利用多种实物如多彩的种子、种植的小植物等,不断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时刻处于兴奋状态,主动参与到学习中

来,突出教学的重点。另外,利用有趣的拓展小实验,突破教学难点。因教学内容容量大,在教材的知识点处理上也略微有所调整,将孢子与种子的优越性比较移到下一节课讲授。 二、教材分析 使用的教材是人教版生物新教材(2012版),七年级上册。种子的结构位于教材第三单元第一章第二节的部分内容。课程标准对这部分内容的总体要求是“让学生了解种子的结构,及不同种类植物种子结构的异同”。本节内容在本单元非常重要。本节知识难度不大,能够观察到的实物较多,与日常生活联系得非常紧密,学生容易理解和接受。但是这一节教学内容包含了许多学生未曾接触的结构名词,学习起来会有一定的难度,另外需要观察和操作的内容比较多,所以安排两个课时完成。第一课时主要学习种子的结构,第二课时学习种子植物的两个类群。其中,第一课时无疑是本节的教学重点。 三、学情分析 在前一阶段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已初步形成了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因此,教学时教师设计了指导性强的导学案,通过小组自主学习交流,同组组员齐心协力,共同完成实验的探究过程,得出结论,完成知识的建构过程。在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氛围中享受自主学习的乐趣。同时,教师要多准备一些种子,给学生以重复实验的机会,但是一定要强调让学生珍惜热爱每一粒种子。 四、教学目标

核心价值观教学设计-富强篇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初步了解富强的内涵和我国经过以来的成就,认识和了解我国富而不强的客观实际,并 (2)提出解决措施,增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四个探究与合作,培养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通过开展小组讨论与合作,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主人翁意识,增强国家观念和民族观念,增强为现代化建设出谋划策的自豪感。 教学重点:展望未来——实现富强,了解富强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价值目标。 教学难点:正视当前——富而不强 教学过程: 一、导入:前不久我们迎来了伟大的祖国65周年华诞,实际上在更长的时间里,数以亿计的中华儿女始终在为着一个共同的目标不谢努力,那就是建设一个富强的国家。富强

是“中国梦”重要内容,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题中之义,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12个内容(学生背诵),看一看,富强居于什么位置?为什么“富强”在首位?(图片、视频) 今天我们就一起通过“中国梦强国梦”主题的学习,全面分析和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富强观。 二、讲授:名词释义——理解富强 1、说到富强,同学们能不能讲一讲身边感受到的那些事反映出我国富强了? 2、学生发言 3、(教师根据发言情况)同学们说的现象更像是“富裕”,那么,富裕就是富强吗?它们的区别是什么? 4、学生回答区别 字典对富强的定义包括两个方面: (1)指富足而强盛。财富充裕,力量强大。 可见我们不能简单地理解富强就是经济的富裕,还包括综合国力的强大。 板书:富强=富裕 + 综合国力强大 (2)综合国力如何理解? 理解综合国力: 政治力(政治制度,决策、组织的能力)

渗透德育教育的化学教案

化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案 (王娟) 第三节化学反应速率与限度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学习、理解和掌握用浓度的变化量所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单位及实际意义。 (2)了解反应速率变化与化学方程式系数的关系掌握反应速率的计算方法。 (3)理解决定化学反应速率的内因是反应物的性质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外因是外界条件如浓度、温度、催化剂、固体表面积等并能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观察、对比分析和思考与交流等学习方法学会从实验中验证化学原理从物质结构上分析物质的性质并能应用化学原理在生活和生产实际中调控反应速率。 3.情感态度德育目标 决定化学反应速率的内因是反应物的性质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外因是外界条件。它充分体现了“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这一哲学原理说明一个人的成长、成功、成才取决于自身的努力但家庭、学校、社会等环境条件的影响也是很重要的。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 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单位影响反应速率的外界条件是本节课的重点。 2. 化学反应速率的变化与化学方程式系数的关系及计算方法是本节课的难点。 三、教学仪器 教材实验25、实验26中的有关实验仪器和药品 四、教学方式 通过实际情景引出课题通过实验观察、对比分析验证课题通过思考与交流使学生能运用课题原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五、教学过程 1.引入世间的物质千千万万物质的变化奥秘无穷。化学变化即化学反应有两个根本问题即物质变化产生新物质和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但还有两个实际问题即化学反应速率快慢和化学反应的限度程度。 2.提问在生活、生产的实际中有哪些是“快”的反应离子反应、燃烧反应、炸药爆炸哪些是“慢”的反应金属腐蚀、食物腐败、塑料老化、溶洞形成化学反应快慢进行的定量描述———“反应速率”。 3.板书 一、化学反应的速率 1 概念: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量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量来表示。固体、纯液体无浓度。 2 单位:mol /L·min或mol /L·s 3 意义:是平均反应速率,同一反应用不同的反应物或生成物表示的反应速率的数值可能不同但意义相同。 4 反应速率比等于化学方程式系数比。

初中生物教学德育渗透方案

生物学课程标准 鹤壁二中张灵枝 了解我国的生物资源状况和生物科学技术发展状况,形成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增强振兴祖国和改变祖国面貌的使命感与责任感。(生物与环境、生物的多样性、生物圈中的人等) 热爱自然,珍爱生命,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人类的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生物圈中的人、健康的生活等)。 乐于探索生命的奥秘,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中的种子萌发、观察植物细胞、动物细胞的结构等)。 关注与生物学相关的社会问题,初步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转基因技术及克隆技术等)。 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确立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健康的生活中传染病及免疫和计划免疫等)。

浅谈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鹤壁二中张灵枝生物教师如何在教学中加强德育教育?下面我结合初中生物教学,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通过生物教学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正确的人生观 通过学生亲手动手操作的物质燃烧的视频和冰糖在热水、冷水中溶解的视频,认识生命是由物质组成的。通过学生的亲自试吃路程视频感受到这些物质为提供人体需要的营养物质及在人体内的作用,知道细胞就是由水、无机盐、糖类、脂类、蛋白质等组成的,而细胞是构成人体的基本单位。通过进化论学习,让学生理解生物的多样性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并不是“万能的上帝”的巧妙安排。 二、运用生物教学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意识的教育 初中生物中有很多内容可以提高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教师要注意这方面的引导,例如在生态系统组成的学习中,可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人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让学生讨论人与其他生物,人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这样可以促使学生形成热爱大自然,热爱生命,爱护生物的情感,特别是“世界环境日”、“植树节”、“爱鸟周”、“地球日”等,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和宣传活动,也是一种行之有效地教育活动。 三、通过生物教学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爱国绝不是口号,不是华丽的词句就可以表达的话语。爱国主义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的精神支柱。爱国主义精神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的最基本的要求。 通过视频了解我国生物学家的感人事迹和他们的卓越贡献,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当年童第周怀着一颗报国之心回国工作、现在陈章良放弃了国外优厚的待遇和良好的工作环境也毅然回国效力,“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誓言“外国人能做到的我们能做到,外国人不能做到的我们也能做到”。这样的事迹、这样的豪言壮语怎能不让人心潮澎湃。 四、通过生物教学对学生进行伦理教育 当今世界,生物科技的高速发展,一个个令人心动的生物科技发明和发现呈现在人们面前,如“转基因生物”、“生物克隆技术”、“人

核心价值观教案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学设计 稷山县职业中学王新东教学目标: 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含义。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的背景、内容及意义,提高阅读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材料展示,引导学生分析、比较、归纳、概括,合作学习,发现问题,通过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的背景、过程、特点等的教学,教会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在新时期面临新形势情况下提出的科学命题,通过学习其科学内涵,有助于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的背景、内容及意义。 教学难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含义及提出的背景。 教学过程 【推进新课】 (板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 公正法制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问题情境 1:三十年发展的严峻问题: 拜金主义、个人主义、民族意识淡化 师生互动:学生讨论,教师总结 合作探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是指什么?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解读: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制 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要意义: 1、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 2、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途径。 交流发言,宣读《倡议书》 (1)上课专心听讲,课后认真完成作业,不抄袭应付;考试不作弊,独立完成; (2)正确对待自己的成绩,即使考试考得不好,也不用虚假的成绩蒙骗家长。 (3)当做了错事或者违反了纪律,要敢于面对现实,不隐瞒真相,要主动承认错误,不编造谎言。 (4)捡到了钱物,要做到拾金不昧,主动上交或寻找失主,不能占为已有。 (5)团结同学,在同学遇到困难的时候,及时伸出援手,不求回报。

核心价值观24字主题班会教案(1)

核心价值观24字主题班会教案 六年级 活动背景: 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凝练概括了国家的价值目标、社会的价值取向和公民的价值准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这“三个倡导”24个字,分国家、社会、公民三个领域、十二项内容,要一个一个地抓,体现到教材编写、课堂教学、课外活动等各个方面。在青少年的价值观形成时期,帮助、指导他们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 活动目的: 1、让学生熟读并记住核心价值观24个字,在学习成长过程中慢慢品味、细细琢磨、逐步领会,日积月累地融化在小小心灵。 2、让学生明白我们最基本的核心价值观是什么,在实践中确立一个是非标准,一个遵循的行为准则,一个终极信念,引导我们向正确的方向一直走下去,最终达到我们理想中的目的地。 3、通过主题班会,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活动形式:班会、讲述、讨论,宣誓等。 准备工作:ppt制作 活动内容: 一、什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师讲述,ppt展示): 因为人不同的世界观而产生的不同的对人生的方法论,是人们在认识、评价人生活动所具有的价值属性时所持有的根本观点和看法。 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解读: 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国家层面社会主义现代化) 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社会层面政治建设) 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个人层面公民道德建设) 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问题一个全新的论述,包含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应该具有的最基本、最核心的价值理念。

初中生物教学渗透德育

初中生物教学渗透德育的体会 生物科学是与人类生活、生存关系最为密切的一门科学,它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中学生物教学肩负培养生命科学技术队伍的后备力量和提高全民素质的双重任务,这就对生物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向学生传授科学知识,培养他们的认知能力,还要在引导学生认识客观世界的同时,培养他们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科学的世界观和社会主义的道德品质,使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使他们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由此可见,教学不仅要完成智育任务,还要完成德育任务。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加强道德教育在新课程学科中的渗透,能够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开展,我们也正在努力构建以德育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学习方式的改变为特征,以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为标志的课程体系。而作为自然基础学科的生物,将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更加注重教学与实际的联系,更加注重生物的趣味性,也更加关注学生在学习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因此,如何在生物教学中找到德育的切入点,进行德育渗透,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值得研究和思考的。

那么,如何较好的在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呢?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一、研究教材,挖掘课程资源中的德育因子,实施德育渗透 德育的说服力和感染力要依托于知识的传授,这样才能够对学生产生深刻的影响,形成强大的内驱力,而学生的思想状况、学习态度和目的对学习的积极性起着决定作用。在教学中,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引导他们把个人的学习与祖国的前途联系起来,培养他们爱国主义情感和学习的热情,就能给学生以巨大的动力,充分调动他们的主动性。 在备写教案和课堂教学时,我重视教材与德育相渗透的结合点,尽力做到德育与学科知识相交融,使德育附着于知识点或训练点,触动学生的思维意识。例如:在学习“致同学—走进生命科学”时,我大量查阅并使用生物科学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等许多例子,涉及到工业、农业、、军事、生活等各方面,还例举了我国生物科学的文明史,我国历代生物科学家热爱祖国和创造发明的事迹,以及解放后我国在这些领域所取得的科技成就等,并且把这些资料制作成有趣的课件。在教学时我提出问题,组织学生分组讨论,然后全班之间交流、补充。这样提高了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合作学习,共同进步。在这一过程中不但可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还可以培养学生与人协作的精神,较好的完成了德育渗透。 二、根据教材内容,渗透服务育人的理念

生物教学渗透德育的教学案例zd

生物学科德育渗透课例 《种子的结构》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课中的德育渗透,从教材内在的思想性出发,确定能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而不产生逆反心理。在本节课的教学活动中制定了如下的德育目标: (1)利用导学案的导学作用,培养学生小组合作精神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2)通过观察种子结构, 树立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辩证观点。 (3)认同种子的胚是新植物体的幼体,进而珍惜每一粒种子,形成热爱种子,热爱植物体的真情实感。 (4)通过拓展探究玉米种子结构的观察方法,激发学生创新想象,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的精神和创新意识。 (5)通过开篇寄语和故事讲述,对学生进行挫折和赏识教育,并引起学生的共鸣。 二、教材分析 《种子的结构》位于教材第三单元第一章第二节的部分内容。课程标准要求是“让学生了解种子的结构,及不同种类植物种子结构的异同”。本节知识难度不大,学生容易理解和接受。但这一节教学内容包含了许多学生未接触的结构名词,学起来有一定难度。

三、学情分析 在前一阶段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已初步形成了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因此,教学时教师设计了指导性强的导学案,通过小组自主学习交流,共同完成实验的探究过程,得出结论,完成知识的建构过程。 四、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认识并能说出种子的基本结构。 (2)描述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2.能力目标: (1)运用观察的方法识别种子的结构,进一步掌握观察的一般方法。(2)利用导学案导学的作用,培养学生小组合作精神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3)通过对种子的解剖观察,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验观察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观察种子结构, 初步树立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辩证观点。(2)在观察种子的结构过程中,认同种子的胚是新植物体的幼体,进而珍惜每一粒种子,形成热爱种子,热爱植物体的真情实感。

核心价值观教案

第一章聚集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厚滋养 低年级 一、教学目标: 1.明确传承中华文化是每个中国人的义务人应该从我做起。 2. 小学生应该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3.让学生知道什么是中国精神,怎样才能振兴民族之魂。 二、教学课时:1课时 三、教学过程: 活动一:传统文化,精神命脉 (一)入耳话语 观看四大发明图片,感受中华传统文明。 (二)入脑故事 1.听故事: 故事一:孝感动天 故事二:亲尝汤药 故事三:百里负米 故事四:鹿乳奉亲 2.你最喜欢故事中的谁为什么 (三)入心箴言 在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我们不能把自己的文化封闭起来,更不能丢掉自己的文化。我们所要做的就是保护滋养我们传统文化,培育我们的名族精神。——冯骥才

(四)入声行动 1.说一说我们该从哪些方面做到:孝、悌、忠、信、礼、义、廉、耻。 2.教师点评。 3.总结:我们先要从自身做起,然后再去做事,帮助他人,影响他人,造福社会,让世间处处充满爱。 (五)入味问题 1.谈一谈今天你学会了什么 2.对于传统文化的学习,你打算怎样去做说说你的想法。 活动二:优良传统,继承发扬 (一)入耳话语 介绍中国的英雄人物:岳飞、戚继光,你们想成为英雄吗 (二)入脑故事 1.下面请听现代英雄的故事《焦裕禄的故事》 (三)入心箴言 喜欢我们的英雄人物吗他们都做到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四)入声行动 1.说一说:你想怎么做。 2.点评,并引导学生学习他们.公而忘私、乐于奉献、勤俭节约的、艰苦朴素、勤奋好学、自强不息的积极进取精神。 (五)入味问题

1.你对中华传统几日了解吗说说有哪些传统节日,并说明它的由来。 2.为了传承我们的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你认为我们小学生在平时的生活学习中应该怎样去做呢 活动三:中国精神,兴国之魂 (一)入耳话语 观看抗日古诗短片,如果没有爱过志士无私奉献、英勇献身的精神我们会有今天的幸福生活吗 (二)入脑故事 讲述抗日英雄赵尚志的故事。 (三)入心箴言 背一背: 人民不仅有权爱国,而且爱过是个义务,是一种光荣。——徐特立 (四)入声行动 1.请说说长大后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物 2.为了实现我们伟大的理想,我们现在该做些什么呢 (五)入味问题 1.谈谈你今天的收获。 2.师总结。今天我们每个人都规划好了一个伟大的中国梦,少年强则中国强,只要我们每个同学努力奋斗、不断创新一定能实现自己的梦想。

初中化学渗透“德育”教案

课题:化石燃料的利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知道化石燃料是严重的自然资源; ②了解化石燃料的燃烧对环境的影响,懂得选择对环境污染较少的燃料; ③认识化石燃料综合利用及开发新能源的意义;④认识化学对社会发展的严重意义。 ①通过查阅资料和社会调查,培养学生从多渠道获取信息的能力及对信息的加工能力; ②通过与其它学科或已有知识联系,小组合作并参与交流和讨论,培养学生优良的学习习惯和方法;③通过猜想和研讨,初步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结合生产和生活实际,以化石燃料为载体来辨证地认识物质;②通过化石燃料的学习,培养学生对社会的关注意识,对学生进行社会责任感教育; ③使学生树立爱护能源,爱护环境的意识,坚强学好化学为保护环境和解决能源问题做出贡献的信念。 【重难点】 学习重点:了解化石燃料燃烧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学习难点:探讨减少化石燃料对环境污染的方法,树立环保意识 【课前准备】 学生:①查阅地理教材有关我国煤石油天然气分布及主要矿区; ②查阅化石燃料的用途,以及新能源及调查当地的燃料结构和燃料价格。

教师:①准备预习提纲发放给学生;②课件制作;③煤和石油的部分产品的实物标本。 【课前预习】 1.煤隔绝空气加强热可分解为______、_______、______等,其中_____适用于冶金的严重原料。 2.当今世界上最严重的三大化石燃料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3.化石燃料对环境的影响有哪些? 【教学过程】 导入:生产和生活都离不开燃料的燃烧给我们带来的能量,常用的燃料有哪些?其中哪些是化石燃料? 【德育评析】本章的课题是《燃烧燃料》,在前面学生们已经学习了燃烧,所以这样导课可以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使学生从已有知识进入新的学习主题——化石燃料。通过学生对已有知识的回忆,概括化石燃料的形成简单、明了。 (一)化石燃料的形成 引导学生回顾自然课已学知识:煤和石油的形成 大屏幕展示:化石燃料形成的文字说明和煤、石油、天然气的图片 师生活动:回顾和交流 (二)化石燃料的组成元素 创设问题情境:根据化学理论和已有知识猜测化石燃料的主要组成元素?学生讨论:提出猜想及猜想根据。 使学生学会猜想:1、因煤燃烧后生成CO 2、SO

【范文】核心价值观主题班会教案

核心价值观主题班会教案 活动背景:价值观,是人们关于生活中基本价值的信念、信仰、理想等思想观念的总和,是人和社会精神文化系统中深层的、相对稳定而起主导作用的部分;在青少年的价值观形成时期,帮助、指导他们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 一、活动目的: 1.通过活动使学生深刻领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懂得价值观的重要性, 初步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懂得要从平时的一点一滴做起,争做文明守纪好学生,用实际行动来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活动形式:班会、讲述、讨论。 准备工作:ppt制作 四、班会的内容: 1.什么是价值观(教师讲述): 因为人不同的世界观而产生的不同的对人生的方法论,是人们在认识、评 价人生活动所具有的价值属性时所持有的根本观点和看法。简单的说,人生价值观就是一个人对事,对人,对生活的看法。也有人说,人生观就是"人自己对人生的意义的看法",主要表现为"人生的目的和意义".理智的人,做任何

重大事情的决定,基本都是权衡选择的结果,在选择的过程中,什么是重要的,什么是不重要的,什么是不能违反的规则,什么是可以背叛和违反的,这些东西在心目中的位置,构成了价值观。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价值观(教师提问,一定冷场,大家好像没有自己的价值观。由下面内容点出) 3.说出大家自己认可的价值观 (1)我们崇拜的历史人物:说出他的事迹 总结他的品质 (2)我们讨厌的历史人物:说出他的事迹 总结他的品质 (3)说出教师自己的讨厌的历史人物或崇拜的历史人物(教师补充学生没有说到的价值观) (4)我们内心认可的价值观:(引导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补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指人们对社会主义价值的性质、构成、标准和评价的根本看法 4.同学讨论我们需要的价值观 教师总结我们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十八大)(PPT演示):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制、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生物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生物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摘要:教书是每个教师应尽的职责,而育人更是每个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教书育人”要求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必须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德育,促使他们在学到知识的同时健康成长。生物学具有较丰富的德育素材,教师必须努力去钻研教材,挖掘其思想内容,结合学生的成长特点,才能在教学中有效地渗透对学生的德育。通过对教学实际中的案例分析,认为只有选择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有效组织学生参与,实现学生自我教育,才能真正达到德育的目的。 关键词:生物教学;德育渗透;自我教育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各门课程要结合自身特点,对学生渗透德育,培养符合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综合型人才。生物学科作为基础教育学科和自然学科,拥有着丰富的德育素材,只要用心发掘,用心组织,明确德育目标,就能实现教学教育双丰收。总结自己这些年来的尝试,我认为在生物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渗透德育。 一、激活学生感恩的心 现代家庭为了让孩子有更多的时间安心学习,父母包揽所有的生活琐事;有些家长由于生活物质条件比较好,孩子一有成绩就给超量的物质奖励,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中渐渐

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不能真正体会到父母的辛劳和老师的辛苦。如何利用学科特点去激活学生感恩的心呢?如,我在上《人的生殖》时,除了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相关知识外,联系生活实际介绍了母亲“十月怀胎”的艰辛,使学生了解到母亲为了新生命而承受的痛苦,应该说课堂上学生受到了震动;课后安排了学科活动“与母亲谈自己的出生经历”,完成作文“感受母爱”。从学生的字里行间,都感受到了孩子对母亲无尽的感激和热爱:“……以前每次听到母亲的唠叨我就觉得心烦,可在学习了人的生殖以及和妈妈聊了我的出生后,我忽然心痛了,这时再听到妈妈的唠叨时,眼里却含着泪花,妈妈,谢谢你!妈妈,我爱你!……”在一页页翻着学生的作文批改时,我也被他们真挚的情感所感动。 二、渗透“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环境教育,激发学生的主人翁精神 环境教育是中学基础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中学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进行正确的环境观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环境意识,使学生从小树立正确的环境价值观。作为自然学科,生物教学不仅是给学生传授生物学知识,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还肩负着对学生进行正确的环境观教育,提高中学生的环保意识的责任。因此,我会充分发掘教材中进行环境教育的契合点,利用图片、视频资料等方式,

核心价值观教学设计-富强篇

第一课倡导富强价值观的主题活动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初步了解富强的内涵和我国经过以来的成就,认识和了解我国富而不强的客观实际,并 (2)提出解决措施,增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四个探究与合作,培养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通过开展小组讨论与合作,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主人翁意识,增强国家观念和民族观念,增强为现代化建设出谋划策的自豪感。 教学重点:展望未来——实现富强,了解富强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价值目标。 教学难点:正视当前——富而不强 教学过程: 一、导入:前不久我们迎来了伟大的祖国65周年华诞,实际上在更长的时间里,数以亿计的中华儿女始终在为着一个共同的目标不谢努力,那就是建设一个富强的国家。富强是“中国梦”重要内容,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题中之义,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12个内容(学生背诵),看一看,富强居于什么位置?为什么“富强”在首位?(图片、视频) 今天我们就一起通过“中国梦强国梦”主题的学习,全面分析和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富强观。 二、讲授:名词释义——理解富强 1、说到富强,同学们能不能讲一讲身边感受到的那些事反映出我国富强了? 2、学生发言

3、(教师根据发言情况)同学们说的现象更像是“富裕”,那么,富裕就是富强吗?它们的区别是什么? 4、学生回答区别 字典对富强的定义包括两个方面: (1)指富足而强盛。财富充裕,力量强大。 可见我们不能简单地理解富强就是经济的富裕,还包括综合国力的强大。 板书:富强=富裕+ 综合国力强大 (2)综合国力如何理解? 理解综合国力: 政治力(政治制度,决策、组织的能力) 经济力(GDP、人均GDP、发展前景) 科技力(科研应用、发展水平、人员素质) 国防力(军队数量和质量、武器装备等) 文教力(教育水平、受教育者的素质) 外交力(国际地位、作用、影响、外交能力) 资源力(人口数量和质量、地理位置、资源) 国际上通常将以上7个内容的综合表现成为综合国力,以此衡量一个的强大程度。我国曾经在古代长期处于世界领先,但是1840年后陷入贫弱,建国后,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全国人民经过65年的建设,逐步走向了富强。 三、历史回眸——走向富强(追逐富强的历程) 1、播放视频:回顾建国65周年取得的成就 2、看完视频同学们有什么感受? (学生发言交流) 3、教师小结: 65年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才能走完的路,在经济现代化、政治现代化、文化现代化、社会现代化、生态文明现代化等各个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过渡:但是我们冷静下来想想看,我国真的就那么富强的了吗?

浅谈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浅谈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根据教育部颁布的课程标准,教育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把育人放在首位,德育是一切教育的根本,品德是一个人最重要的素质。中学生正处在道德观念和道德情感形成的关键时期,我们所处的社会正在转型,各种思潮交汇融合,青少年很容易受到不良思想的影响。作为教师要为学生的发展着想,切实加强德育工作。在日常教学中应结合本学科的特点进行合理的德育教育,让学生始终处在良好的德育教育之中。那么生物教师如何在教学中加强德育教育?下面我结合初中生物教学,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通过生物教学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正确的人生观 、认识生命是由物质组成的。例如在人体需要的营养物质在人体内的作用,细胞就是由水、无机盐、糖类、脂类、蛋白质等组成的,而细胞是构成人体的基本单位。通过进化论学习,让学生理解生物的多样性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并不是“万能的上帝”的巧妙安排。、认同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相统一的观点。 以鱼为例,鱼为什么能生活在水中?因为鱼在水中能解决呼吸和运动的问题,鱼能用鳃呼吸、鳃的结构适于在水中呼吸,而肺只适于在空气中呼吸,用鳍游泳,鳍的结构适合游泳,鸟为什么能飞翔?因为鸟的前肢变成翼,胸肌发达,消化、呼吸、循环系统的功能都很强,为鸟类的飞行提供了足够的能量。通过这些事例让学生理解结构与功能的统一。其次,我也很注意强调生物与环境是相统一的,例如桦尺蛾体色的变化说明,只有体色与环境的颜色相近,才不易被天敌发现,才能生存下来,所以生物必须适应环境,只有适应环境才能生存。 、认同生物是不断进化的观点。通过对达尔文的进化论和自然选择学说的学习,了解生物是在不断的进化发展的,高等生物都是由低等生物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逐渐进化来的。生物多样性就是生物进化和自然选择的结果,养成用发展和变化的的眼光看问题。 二、通过生物教学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的精神支柱。爱国主义精神是培养“四有”新人的最基本的要求。(一)、了解我国生物学家的感人事迹和他们的卓越贡献,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当年童第周怀着一颗报国之心回国工作、现在陈章良放弃了国外优厚的待遇和良好的工作环境也毅然回国效力,“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誓言“外国人能做到的我们能做到,外国人不能做到的我们也能做到”。这样的事迹、这样的豪言壮语怎能不让人心潮澎湃。 (二)、了解我国的生物资源状况和发展状况,注重培养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增强振兴祖国,改变祖国面貌的使命感与责任感。“认识生物的多样性”一节中,介绍我国生物多样性的情况,植物2700属,3万余中,鸟类1183种,占世界总数的13,特别是我国的一些珍稀动植物,如金丝猴、大熊猫、银杏、白鳍豚等,了解我国的生态状况和生态保护政策,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忧患意识,从而加强学生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三、通过生物教学对学生进行伦理教育 当今世界,生物科技的高速发展,一个个令人心动的生物科技发明和发现呈现在人们面前,如“转基因生物”、“生物克隆技术”、“人类基因组图谱”等等。这些新技术、新发现如果能够很好的应用在工农业生产或人类医疗卫生事业上,将极大的促进生产力的提高和人类健康状况的改善。但我们也应该认识到,这些技术如果被一些居心叵测的人掌握,就可能产生一些我们不想看到的结果,如“超级生物武器”、“克隆人”等,那就是人类的灾难。抓住这个主题,教育学生人与人、人与社会应和谐相处,提倡人与人之间的友爱、平等、互助而不是仇恨、敌视和毁灭。通过生物课堂教学加强义务献血、自愿捐献骨髓、尊重艾滋病人等方面的教育,教育学生要尊重生命、尊重他人。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自然界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自然界中的生物也是我们的朋友。只有合理的利用大自然提供给我们的

生物教学渗透德育的教学案例Word版

生物教学渗透德育的教学案例 第二节种子植物 第一课时种子的结构 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课中的德育渗透,从教材内在的思想性出发,确定能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而不产生逆反心理。在本节课的教学活动中制定了如下的德育目标: (1)利用导学案的导学作用,培养学生小组合作精神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2)通过观察种子的结构, 初步树立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辩证观点。 (3)认同种子的胚是新植物体的幼体,进而珍惜每一粒种子,形成热爱种子,热爱植物体的真情实感。 (4)通过拓展探究玉米种子结构的观察方法,激发学生创新想象,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的精神和创新意识。 (5)通过开篇寄语和故事讲述,对学生进行挫折和赏识教育,并引起学生的共鸣。 为了达成教学目标,设计了奖品激励机制,在多媒体课件中应用动画、视频、情感故事等,利用多种实物如多彩的种子、种植的小植物等,不断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时刻处于兴奋状态,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突出教学的重点。另外,利用有趣的拓展小实验,突破教学难点。因教学内容容量大,在教材的知识点处理上也略微有所调整,将孢子与种子的优越性比较移到下一节课讲授。 二、教材分析 使用的教材是人教版生物新教材(2012版),七年级上册。种子的结构位于教材第三单元第一章第二节的部分内容。课程标准对这部分内容的总体要求是“让学生了解种子的结构,及不同种类植物种子结构的异同”。本节内容在本单元非常重要。本节知识难度不大,能够观察到的实物较多,与日常生活联系得非常紧密,学生容易理解和接受。但是这一节教学内容包含了许多学生未曾接触的结构名词,学习起来会有一定的难度,另外需要观察和操作的内容比较多,所以安排两个课时完成。第一课时主要学习种子的结构,第二课时学习种子植物的两个类群。其中,第一课时无疑是本节的教学重点。 三、学情分析 在前一阶段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已初步形成了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因此,教学时教师设计了指导性强的导学案,通过小组自主学习交流,同组组员齐心协力,共同完成实验的探究过程,得出结论,完成知识的建构过程。在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氛围中享

初中化学德育渗透教案

初中化学德育渗透教案 课题:化石燃料的利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知道化石燃料是重要的自然资源; ②了解化石燃料的燃烧对环境的影响,懂得选择对环境污染较少的燃料; ③认识化石燃料综合利用及开发新能源的意义;④认识化学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查阅资料和社会调查,培养学生从多渠道获取信息的能力及对信息的加工能力; ②通过与其它学科或已有知识联系,小组合作并参与交流和讨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③通过猜想和研讨,初步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结合生产和生活实际,以化石燃料为载体来辨证地认识物质; ②通过化石燃料的学习,培养学生对社会的关注意识,对学生进行社会责任感教育; ③使学生树立珍惜能源,爱护环境的意识,坚定学好化学为保护环境和解决能源问题做出 贡献的信念。 【重难点】 学习重点:了解化石燃料燃烧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学习难点:探讨减少化石燃料对环境污染的方法,树立环保意识 【课前准备】 学生:①查阅地理教材有关我国煤石油天然气分布及主要矿区; ②查阅化石燃料的用途,以及新能源及调查当地的燃料结构和燃料价格。 教师:①准备预习提纲发放给学生;②课件制作;③煤和石油的部分产品的实物标本。【课前预习】 1.煤隔绝空气加强热可分解为______、_______、______等,其中_____适用于冶金的重要原料。 2.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三大化石燃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化石燃料对环境的影响有哪些? 【教学过程】 导入:生产和生活都离不开燃料的燃烧给我们带来的能量,常用的燃料有哪些?其中哪些是化石燃料? 【德育评析】本章的课题是《燃烧燃料》,在前面学生们已经学习了燃烧,所以这样导课可以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使学生从已有知识进入新的学习主题——化石燃料。 通过学生对已有知识的回忆,概括化石燃料的形成简单、明了。 (一)化石燃料的形成 引导学生回顾自然课已学知识:煤和石油的形成

生物学科中的德育渗透

生物学科的德育渗透工作总结 一、挖掘生物教材中丰富的德育内容中学生物学科的德育内容,是由生物的多样性、分布的广袤性和知识的跨越性所决定的,和其他自然学科相比,更为丰富、广泛、全面。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爱国主义教育内容:我国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和珍贵的动植物种类;我国栽培作物的悠久历史;我国古代生物科学成就、现代生物科学成就;我国从古到今著名的生物学家等。这些内容能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二、国情教育内容。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偏低。例如,耕地面积相当于世界人均水平的四分之一,草原为三分之一,林地为四分之一。这些知识使学生认识到保护耕地的紧迫性;认识到把控制人E:I增长,实行计划生育作为基本国策的必要性。 三、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内容。在生物学中包涵着丰富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主要有:生命的物质性、运动性;生物的进化;结构与功能相互适应的观点;生物体与环境相互影响的观点;质量互变规律,对立统一规律,否定之否定的规律等。这些都是很多教师应用得比较熟悉的生物学的基本观点,也是唯物的、辩证的观点。这些知识对培养学生辩证思维能力和提高生物教学质量有重要意义。 四、实践观点的教育内容。生物学实践性强,生物课有很多

实践活动。例如,实验、实习、参观访问、植物栽培、动物饲养等。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将书本知识和生产生活联系起来,及时了解工农业生产中的新情况、新技术、新经验,树立理论联系实际的观点。 五、法律法规教育内容。国家颁布的某些法律条文与生物教学内容有密切关系。例如〈草原法)、〈森林法)、〈野生动物保护法)、〈环境保护法)、〈婚姻法)等。在教学中贯穿法律条文,使学生知法、懂法、守法,进而形成与违法乱纪的行为做斗争的品质。 六、科学精神、方法和态度的教育内容。生物科学史,生物科学家的事迹,科学探究的程序等。这些内容,可以帮助学生确立严谨治学,追求真理,献身科学的世界观。 如果教师对生物教材中的这些丰富的德育内容认识不足,就会不自觉地削弱生物课的思想性和教育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