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学重点

名词解释:
1.HE染色:苏木精与伊红染色剂组合的染色方法。(经染色后细胞核被苏木精着色呈紫蓝色,细胞质被伊红着色呈粉红色)
2 腺上皮:由腺细胞组成的以分泌功能为主的上皮。
3 肌节:相邻两条Z线之间的一段肌原纤维,每个肌节由1\2I带+A带+1\2I带组成,非收缩状态下,长约2~2.5μm,是骨骼肌收缩和舒张功能的基本结构单位。
4 肌原纤维:由大量平行且规律排列的粗细肌丝组成。
5 横小管:横小管又称T小管,是由肌膜向肌浆内凹陷形成的小管,它垂直于肌膜表面。功能是将肌膜的电兴奋快速同步的传至肌纤维内部。
6 三联体:每条横小管与其两侧的终池组成三联体。
7 尼氏体:光镜下呈强嗜碱性,形似斑块状,或细颗粒状,分布均匀;电镜下由大量粗面内质网和游离核糖体组成,主要合成结构蛋白和神经递质所需的酶类以及肽类的神经调质,它是神经元机能状态的一种标志。
8 突触:是指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与非神经元(肌细胞或腺细胞)之间特化的细胞连接。
9 血-脑屏障:属连续性毛细血管,内皮外基膜完整,基膜外有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脚板样的突起围绕。脑内毛细血管的上述结构特点增加了血管壁的屏障作用,可有效的限制血液中某些物质,如细菌、毒素及其他有害物质对血管壁的通透,对脑组织起到有效的保护作用,将脑内毛细血管上述结构特点及其产生的生理效应称血脑屏障。
10 胃底腺:分布于胃底和胃体,是胃的主要腺体,开口于胃小凹底部,为分支管状腺,每个腺可分颈体和底三部,由主细胞、壁细胞、颈粘液细胞、未分化细胞和内分泌细胞。
11 肠绒毛:上皮和固有层向肠腔突出形成的细小突起称肠绒毛,是小肠特有的机构。
12 窦周隙:是位于内皮细胞与肝细胞之间的狭小间隙,又称DISSE间隙。
13 胆小管:是穿行与肝板内的微细胆道,电镜观察胆小管由相邻肝细胞的质膜局部凹陷形成。
14 肺小叶:细支气管和其以下的肺实质称肺小叶,呈锥体形,尖朝向肺门,底朝向肺表面,在肺表面可见肺小叶底部轮廓,它是肺的结构单位,也是肺病里变化的基础。
15 气-血屏障:指肺泡内气体与肺泡隔毛细血管血液内气体进行交换所通过的结构,又称呼吸膜。它由肺泡表面液体层、I型肺泡细胞与基膜、薄层结缔组织、毛细血管基膜与内皮共同组成。
16 滤过屏障:血浆中的部分成分经有孔内皮、毛细血管基膜、足细胞裂孔膜而滤入肾小囊腔内,血浆所经过的这三层结构称为滤过膜或滤过屏障。
17 精子发生:从精原细胞至形成精子的过程称精子发生。
18 卵

泡:由卵母细胞和卵泡细胞构成。
19
排卵:成熟卵泡破裂,次级卵母细胞及其周围结构从卵巢排出的过程。
20 闭锁细胞:退化的卵泡称为闭锁细胞,可发生在卵泡发育的任何阶段,故其形态结构有所不同。
21 透明带:初级卵母细胞与卵泡细胞间出现一层嗜酸性的均质膜。
22 单核吞噬细胞系统:该系统包括血液的单核细胞、结缔组织和淋巴组织的巨噬细胞、组织的破骨细胞、神经组织的小胶质细胞、皮肤的朗格汉斯细胞、肝和肺中的巨噬细胞等,它们除了能捕获和呈递抗原,参与免疫应答(抗原呈递作用)外,还能以吞噬和清除抗原、合成和分泌多种免疫活性分子的形式参与免疫反应。
23 球旁复合体:又称肾小球旁器,位于肾小体血管极所形成的三角区,由球旁细胞、致密斑和球外系膜细胞组成.
24、血象:对血液中各类血细胞和血小板的形态、结构、分类、数量、比例,以及血红蛋白含量的观察测量。


二、各章知识重点:

一、*上皮组织的结构特点和功能:
1、细胞多,细胞排列紧密。2、细胞间质少。3、有极性,分游离面和基底面。4、无血管,神经末梢丰富,感觉敏锐。5、附着于基膜之上。功能:具有保护、吸收、分泌和感觉等功能。
*六种被覆上皮的主要结构特点及其分布:
单层扁平上皮:细胞扁平,有核处略厚,周缘薄,边缘不规则。分布在心脏、血管和淋巴管腔面的单层扁平上皮称内皮,有利于血液和淋巴在管腔内流动及物质交换的进行。分布在胸膜、腹膜和心包膜表面的单层扁平上皮称间皮,有利于减少内脏器官活动带来的摩擦。分布在肺泡和肾小囊壁层等。
单层立方上皮:由一层近似立方形细胞组成,表面观细胞呈多边形;核圆,位于细胞中央。单层立方上皮可分布于肾小管、甲状腺滤泡及部分外分泌腺导管等处,具有分泌和吸收功能。
单层柱状上皮:细胞核单个,呈椭圆形,与细胞长轴平行分布,多靠近细胞基底部。电镜下单层柱状上皮的游离面有特化的微绒毛。它分布于胃、肠、胆囊、输卵管和子宫等器官的腔面,主要有吸收、分泌功能。
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由一层形态不同、高矮不等、大小各异的柱状细胞、杯形细胞、梭形细胞椎体细胞等组成,故细胞核的位置不在同一平面上,很像复层上皮。细胞排列貌似多层,但这些细胞的基底面均附于基膜上。分布于喉、气管、支气管、咽鼓管、鼓室、输精管和泪囊等处,主要起保护作用。
复层扁平上皮:表细胞呈扁平状;中间细胞呈梭形和多边形;基底细胞呈矮柱状,基底面凹凸不平,有增殖能力。角

化的复层扁平上皮在人类仅分布于体表,未角化的复层扁平上皮
主要分布于口腔、食管、咽、鼻前庭、阴道等腔面。
复层立方上皮:由表层的立方形细胞和下方数层梭形或多边形细胞共同组成。仅分布于汗腺导管、肛管、女性尿道近开口处等。
二、*结缔组织的特征和分类:
细胞间质多,由基质和纤维构成,成分复杂,功能多样;细胞数量少,种类多,形态多样,无极性的分散于细胞间质之中。根据基质的物理性状,广义的结缔组织包括基质呈胶质状的固有结缔组织(包括疏松结缔组织、致密结缔组织、网状组织和脂肪组织),基质呈液体状的血液和淋巴,以及基质呈固体状的软骨组织和骨组织。
*疏松结缔组织中四种主要细胞和三种纤维的形态及功能:
1、成纤维细胞:光镜下,细胞呈扁平不规则状,有突起,胞质较丰富,呈弱嗜碱性,胞核较大,长卵圆形,着色浅,核仁明显。电镜下,胞质内含有丰富的粗面内质网、游离的核糖体和发达的高尔基复合体,表明该细胞合成蛋白质功能旺盛。成纤维细胞可合成和分泌胶原蛋白和弹性蛋白,构成疏松结缔组织的三中纤维,同时也可合成分泌基质。
2、巨噬细胞:光镜下,细胞形态随功能状态而改变。功能活跃者,常伸出较长的伪足而细胞形态不规则;核小,呈卵圆形或肾形,着色深,核仁不明显;胞浆丰富,多呈嗜酸性。电镜下,细胞表面有许多皱褶、微绒毛等。胞质内含大量初级和次级溶酶体、吞噬体、吞饮泡和残余体,也有线粒体、粗面内质网等。巨噬细胞行使多种功能参与免疫应答,具有重要的防御功能:趋化运动(细胞沿浓度梯度从低浓度向高浓度的部位定向移动聚集并释放化学物质——趋化因子);吞噬作用具有强大的吞噬能力,包括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吞噬能力;参与免疫应答:吞噬细胞作为一种抗原提呈细胞,能捕捉、加工处理和呈递抗原给淋巴细胞,启动淋巴细胞发生免疫应答;分泌作用合成和分泌上百种生物活性物质,如溶菌酶。
3、浆细胞:数量少。光镜下,呈卵圆形或圆形,胞浆丰富,呈嗜碱性。细胞核圆,多偏居细胞一侧,染色质粗,多分布于核膜处,成车轮状。电镜下,浆细胞胞质内含有大量平行排列的粗面内质网和游离核糖体,浅染区内有高尔基复合体和中心体。浆细胞来源于B淋巴细胞,能合成和分泌免疫球蛋白,即抗体及多种细胞因子,参与免体液疫。
4、胶原纤维:是三种纤维中数量最多的一种。新鲜时呈白色,有光泽,故又称白纤维。在H—E染色标本上,呈嗜酸性。纤维粗细不等,分支交织成网。其化

学成分主要是I型和III型胶原蛋白。电镜下,胶原纤维由许多平行排列的细丝组成,此细
丝为胶原原纤维,呈明暗交替的周期性横纹。胶原纤维的韧性大‘抗拉力强。
5、弹性纤维含量较胶原纤维少,但分布广。新鲜状态下呈黄色,又名黄纤维。在HE染色标本中折光性较强,着色淡红,醛复红可染成蓝紫色。,纤维较细,表面光滑,断端较卷曲,可有分支交织成网。电镜下弹性纤维核心部分由电子密度较低的均质状弹性蛋白组成;外周包裹电子密度较高的微原纤维,主要是原纤维蛋白。
6、网状纤维:较细的纤维。用银盐可染成黑色,故又称嗜银纤维。其主要由III型胶原蛋白构成因其表面包裹有蛋白多糖和糖蛋白,故具嗜银性。电镜下,网状纤维也有64nm的周期性横纹,与胶原纤维电镜下结构基本形同。
三、红细胞、血小板、白细胞的形态、分类、正常值及主要功能:
(附:血液中加抗凝剂静置或离心后,可呈现三部分:上层淡黄色为血浆;中间灰白色薄层为白细胞和血小板;下层红色为红细胞。若血浆发生凝固形成血块后,可析出淡黄色的透明液体,称血清。血浆与血清的区别在于血浆中含有纤维蛋白原,而血清中不含纤维蛋白原。)
红细胞(RBC):光镜下呈圆形,中央呈浅红色,周边呈深红色。扫描电镜下红细胞呈两面凹的扁盘状,中央较薄,周边略厚;成熟红细胞无核,也无任何细胞器,胞质内充满血红蛋白;红细胞的形态具有一定的可塑性、可变性。功能:结合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正常值见课本41页。
白细胞:(WBC)依据胞质内是否含有特殊颗粒,可将其分为两类:有粒白细胞和无粒白细胞。依据有粒白细胞胞质内是否特殊颗粒的嗜色性,可将其分为三种,及中性粒白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细胞呈圆形,核呈深染的分叶状,胞质呈浅粉红色,含有大量的细小颗粒,其中数量较少的浅紫色颗粒为嗜天青颗粒,数量较多的浅红色颗粒为特殊颗粒。嗜天青颗粒约占颗粒总数的20%,光镜下,着色略深,体积较大;电镜下,呈圆形或椭圆形,电子密度较高。嗜天青颗粒是一种溶酶体,能消化吞噬细菌和异物。特殊颗粒约占80%,电镜下颗粒较小,呈椭圆形或哑铃形,是一种分泌颗粒具有免疫抗菌作用。中性粒细胞具有活跃的变形运动和吞噬功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