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平位移监测设计书

水平位移监测设计书
水平位移监测设计书

水平位移监测设计书

1 目的和适用范围及标准测定建筑主体倾斜、水平位移、挠度和基坑壁侧向位移,并对建筑场地滑坡进行监测。操作方法执行标准《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 8-2007)、《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 12897-2006)、《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8—2009)、《精密工程测量规范》(GB/T 15314-94)。

2 仪器设备全站仪

3 平面控制点布设平面基准点、工作基点的布设应符合下列规定:1)各级别位移观测的基准点(含方位定向点)不应少于3个,工作基点可根据需要设置;2)基准点、工作基点应便于检核校验。平面基准点、工作基点标志的形式及埋设应符合下列规定:1)对特级、一级位移观测的平面基准点、工作基点,应建造具有强制对中装置的观测墩或埋设专门观测标石,强制对中装置的对中误差不应超过土0.1mm;2)照准标志应具有明显的几何中心或轴线,并应符合图像反差大、图案对称、相位差小和本身不变形等要求。根据点位不同情况,可选用重力平衡球式标、旋人式杆状标、直插式觇牌、屋顶标和墙上标等形式的标志。观测墩及重力平衡球式照准标志的形式,可按《建

筑变形测量规范》(JGJ 8-2007)附录B的规定执行;3)对用作平面基准点的深埋式标志、兼作高程基准的标石和标志以及特殊土地区或有特殊要求的标石、标志及其埋设应另行设计。沉降监测点的布设应位于建(构)筑物体上。高程基准点和工作基点标石、标志的选型及埋设应符合有关规范规定。

4 水平位移观测沉降观测分为:定期对平面控制网进行复测以确定控制网的稳定性,同时对变形监测点进行观测。基准点应设置在变形区域以外、位置稳定、易于长期保存的地方,并应定期复测。复测周期应视基准点所在位置的稳定情况确定,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宜1~2月复测一次,点位稳定后宜每季度或每半年复测一次。当观测点变形测量成果出现异常,或当测区受到地震、洪水、爆破等外界因素影响时,应及时进行复测,并按《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 8-2007》规定对其稳定性进行分析。有工作基点时,每期变形观测时均应将其与基准点进行联测,然后再对观测点进行观测。变形监测点的精度、观测仪器、观测方式均应达到相应等级的水准测量规范要求。

5 观测周期按照《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 8-2007》中的技术要求,确定相应等级的观测周期。

6 水平位移观测数据计算

根据《建筑变形测量规范》中有关规定“建筑变形测量的首次(即零周期)观测应连续进行两次独立观测,并取观测结果的中数作为变形测量初始值”,对结果进行平差计算并评定精度。统计各点累计变形量并绘出累计变形量随时间变化曲线图

GPS控制网技术设计方案

GPS控制网技术设 计方案 1

辽宁科技大学 课程设计说明书 设计题目: 鞍山市及周边E级 GPS控制网技术设计书 学院、系: 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 测绘工程 -2 学生姓名: 张贺 指导教师: 宁殿民杨凤芸 成绩: 12 月 31 日 - 1 -

目录 一、作业目的及任务..............................................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测区概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测量依据、原则..............................................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技术指标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技术设计内容步骤..........................................错误!未定义书签。 六、高程控制的布设..............................................错误!未定义书签。 七、1:500测区地形图测绘....................................错误!未定义书签。 八、工作进程、时间安排......................................错误!未定义书签。 九、检查验收 ..........................................................错误!未定义书签。 十、上交资料 ..........................................................错误!未定义书签。十一、经费预算...................................................错误!未定义书签。 - 2 -

变形测量技术总结

变形测量技术设计书

第一部分、测量项目概述 一、任务来源 为了保证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的建筑物安全,小组接到了对10、11宿舍楼建筑物垂直度监测的任务。 该几栋楼建筑地基为中密卵石土,属中压缩土,地基设计等级为乙级,建筑物变形测量的级别按《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 8-2007第3.0.4条的规定为二级,沉降观测精度指标为“观测点测站高差中误差为±0.5mm”。 测区概况 河南省开封市东京大道西段(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区); (4)测区内地势平坦,地形并不复杂,但杂草较多。 (5)黄河水院内设有小卖部食堂开水房洗浴中心理发店住宿区,基本符合一般城市生活标准。 测量现有2011年生产的1:500数字化地形图,其坐标北京坐标系,高程为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经现场踏勘,该地形图内测区现有地形基本没改变,可作高程基准点点位设计用。 二、测量项目内容 按照委托方要求,测量项目内容为: 10#、11#楼施工期、使用期头三年的建筑物沉降测量: 沉降测量周期为两天,每两天观测一次,工期为一周共测量测量2次。 三、测量项目所执行的技术标准 建筑物沉降测量依据《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 8-2007执行;

建筑物垂直度测量依据《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中8.3.11相关内容执行。 第二部分设计方案 一、高程基准点的布设与测量设计 1、高程基准点应距建筑物施工场地有一定距离,又能保证用较短的水准路线连测到高程工作基点,更重要的是要稳固和安全。根据现场踏勘,建筑物施工场地东面为宿舍区,人员较复杂,很难保证点位稳固和安全,水准路线增长,宿舍区内人员较复杂,点位安全难以保障,因此,我们将高程基准点选择在西面的环路边,且满足《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 8-2007 “高程基准点点位与邻近建筑物基础最大宽度的2倍”的要求。 2、高程控制网测量方案及点位埋设要求 闭合的水准路线组成高程控制网,为什么我们要布似乎多于的宿舍楼高程基准点呢?一是宿舍楼东面无可靠的布点位置,二是多一组高程基准点能使基准点更安全,不致于发生被破坏后无法实施沉降观测的情况,三是便于对基准点的稳定性进行检验。因此,高程控制网测量时,环路高程基准点为起点,先设站测量两个基点的高差后,再以该站测向工作基点, 高程控制系统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起算数据从施工控制网引测。 高程基准点的布设及高程控制网测量路线见《工程平面位置图及基准点分布图》 根据《建筑变形测量规范》4.4.1第2、3条的规定,高程控制网水准支线应进行往返测,水准测量作业的基本方法应符合国家标准《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12897—2006相应规定。

变形监测方案

绿园污水处理厂 顶管施工基坑监测方案 编制: 审核: 审定: 二0一五年七月

目录 1.项目概述 (2) 1.1概况 (2) 1.2监测项目 (2) 2.第三方监测原则及技术规程 (2) 2.1监测原则及目的 (2) 2.2技术规程 (2) 3.监测实施程序 (3) 4.监测实施 (3) 4.1基坑围护结构顶部沉降监测 (3) 4.1.1水准控制网的设置 (3) 4.1.2监测点的埋设原则 (5) 4.1.3监测点的安设方法 (5) 4.1.4监测方法及精度控制 (6) 4.1.5沉降观测数据分析及成果表述 (7) 4.2基坑围护结构顶部水平位移监测 (7) 4.2.1水位位移监测控制网的布设形式 (7) 4.2.2水平位移监测控制网布设原则 (8) 4.2.3水平位移测点布置原则 (8) 4.2.4水平位移测点的埋设技术要求 (8) 4.2.5观测技术方法及精度控制 (9) 4.2.6观测数据分析及成果概述 (12) 4.3基坑自身监测频率 (13) 5报警的处理方法 (14) 5.1报警值的设定 (15) 5.2报警的处理办法 (15) 6实施组织计划 (14) 7本工程拟投入的主要仪器设备表 (15) 8人员组织实施 (16)

.项目概述 1.1概况 受0000000厂委托,00000000承担绿园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基坑沉降变形观测工程,管道位于:东湖大街、滏阳路、朝阳大街、长安路、和平路、等路段,管线总长度约12263米,共计92个深基坑,我公司在基坑开挖至回填土完成期间,对基坑坡顶进行水平位移和沉降变形监测。 1.2监测项目 本方案监测项目有:基坑围护结构顶部沉降、水平位移监测。 2.第三方监测原则及技术规程 2.1监测原则及目的 在施工方对基坑支护结构进行实时监测前提下,我方监测在对施工方监测进行校核的基础上,独立地进行监测。 我方遵照委托方提出的要求,在基坑施工期间对基坑支护进行高精度监测,并从岩土工程专业的角度对监测数据、信息进行及时分析,向业主提供监测变形的情况,对异常情况及时提供建议,为施工安全和施工方案优化提供科学依据。 2.2技术规程 《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 《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 《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12897-2006)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20021-2001,2009版) 《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

基坑变形监测技术方案设计

基坑变形监测技术方案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由一幢门字形酒店、六幢不同高度公寓和整体地下车库组成,总占地面积约30000m 2,总建筑面积约23 万m 2,地下建筑面积约8.7 万m 2。 本工程基坑总面积约29300m 2,东西向长约300~400m,南北方向长约40~110m。基坑总延长线为785m,地下室为三层,基坑开挖深度为-18.2m、-18.7m,管线分布复杂。基坑北侧紧邻海河,南侧是车流量较大的公路,海河水位的变化及张自忠路面动荷载的干扰都将是某基坑监测的难点。基坑监测等级为一级,监测手段众多,监测内容、监测工作量及监测难度均较大。 二、依据及原则 1. 《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8-97) 2.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 3.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 4. 《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7-93) 5. 《天津市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TBJ1-88) 依据规范和天津市建设主管部门对建筑物基坑施工相关文件的要求,以及基坑设计的相关要求;为确保建筑物地下基坑施工及周边环境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使在基坑开挖和施工期间的变形得到有效控制,保证其不对基坑自身及周边环境造成破坏性的影响,用科学的数据指导基坑信息化施工,保证施工安全。

三、基坑监测项目 为了及时收集、反馈和分析周围环境要素在施工中的变形信息,实现信息化施工并确保施工安全,综合本工程周边环境状况及围护结构和支护体系的特点,遵照设计的相关要求,本工程共进行如下几项基坑监测工作: 1、周边环境监测 A、地下管线变形监测; B、基坑外道路变形监测; C、基坑外地下潜水水位监测; D、基坑外承压水水位监测; E、基坑外土体水平位移(测斜)监测; F、基坑外土体表面变形监测; G、海河堤岸变形(沉降、变形)监测; 2、围护结构监测 A、围护桩桩体水平位移(测斜)监测; B、围护桩桩顶变形(沉降、位移)监测; C、围护桩内、外侧水土压力监测; D、围护桩的竖向钢筋应力监测; 3、支撑体系和立柱监测 A、支撑轴力监测; B、钢格构柱及立柱角钢应力监测; C、立柱位移和沉降监测;

D级GPS控制测量技术设计书要点

目录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和任务 (3) 1.1.设计目的 (3) 1.2.任务概述 (3) 二、测区概况 (3) 2.1.测区自然地理概况 (3) 2.2民族种类 (3) 2.3已有资料情况 (3) 2.4测区的范围: (3) 三、设计的依据 (3) 四、主要的技术指标 (4) 4.1GPS测量 (4) 4.2水平角观测 (6) 4.2.1水平距离的观测 (6) 4.2.2导线网 (6) 五、坐标系统的选择 (7) 六、设计方案 (7) 6.1布网的原则 (7) 6.1.1.GPS网型网型方案设计 6.2.图上展绘已知点(或图上查找已知点) (7) 6.3按点位要求与测区情况在图上选点布网 (8) 6.4.判断和检查点间的通视(主要点间) (9) 6.5.外业选点埋石 (10) 6.5.1选点 (10) 6.5.2标志埋设 (10) 六、仪器设备的选择 (11) 七、外野实测方案设计 (11) 7.1. GPS外业工作的原则 (11) 7.2安置天线要求 (12) 7.2.1对仪器设备的要求 (12) 7.3观测方法 (13) 7.3.1 GPS 观测方法 (13) 7.4 地籍勘丈 (13) 7.4.1 、地籍勘丈的方法: (13) 7.4.2. 宗地图编号 (13) 7.4.3. 地籍图的规格及分幅 (13) 7.4.4 地籍勘丈的基本精度 (14) 7.4.5界址点的施测方法 (14) 7.4.6 界址点边长的检核: (14)

7.4.7 地籍图的表示原则: (15) 7.4.8 宗地图 (15) 7.4.9面积量算与汇总统计 (15) 7.4.10提交成果 (15) 7.5数据的记录 (15) 八、数据处理的方法与要求 (17) 8.1.外业观测数据处理 (17) 8.2外业观测数据质量检核 (17) 8.3数据处理和平差计算 (18) 8.3.1数据处理 (18) 8.3.1无约束平差 (19) 8.3.2约束平差 (19) 8.4 GPS 高程拟合 (19) 七、提交成果 (19) 八、参考文献 (20)

××工程变形监测技术设计书

××工程变形监测技术设计书 班级:测绘B091 设计人: 学号: 2012年12月15日

第一部分概况 1.1 工程概况 该项目基坑开挖较深,并且开挖处距离水街已有建筑、走马河堤岸较近,有可能扰动基坑周围的地质结构,容易导致基坑周边的基坑墙体出现坍塌,从而影响施工安全,还有可能扰动紧邻基坑的建筑物出现变形。按照规定应对都江堰市水街基坑施工过程中基坑边缘的水平位移和沉降以及周边建筑物的沉降进行观测,从而对基坑以及基坑周边建筑物的安全做出判断,达到为施工决策服务和施工安全的目的。 1.2 任务概况 ××市××公司,拟对××市水街基坑项目基坑开挖过程中,基坑边缘的水平位移、垂直位移以及周边建筑物、构筑物基础沉降情况进行监测,以监视施工过程中基础变形的大小和规律,从而确保基坑和周边建筑物施工过程中的质量和安全,并验证有关设计参数。 1.3 技术依据 1.××水街总平面图.2012年12月; 2.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 8-2007.(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3.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4.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12897-200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第二部分水平位移监测方案设计 2.1 基准点与监测点的位置设计与埋设 为监测××市水街基坑边缘的水平位移,根据基坑周围的地形情况,拟在基坑附近稳定的地面上布设3个基坑边缘水平位移监测的基准点,基准点采用常规刻有十字的地面测量标志。 水平位移监测点直接布设在基坑周边抗滑桩外侧1m至2m的地方,拟在××市水街基坑边缘布置16个基坑安全监测的监测点,监测点也采用常规地面测量标志,水平位移监测点点位布置及编号见后附图1所示。 2.2 监测方法及其精度设计

变形监测实验指导书

实验一建筑物的沉降观测 一、实验目的:掌握精密水准测量的方法进行建筑物沉降观测的方法。 二、实验仪器:DS1精密水准仪1台,铟钢尺一对,尺垫一对。 三、实验方法: 1、在1、2号教学楼周围布设观测点和基准点,观测点布设:根据建筑物的大小、荷重、基础形式和地质条件等选定观测点。在建筑物基础压力和震动影响范围以外,选择土质坚固、稳定的地方,埋设3个以上水准点。 2、用精密水准测量方法,先对基准点进行观测,然后通过观测布设在建筑物上的沉降观测点与水准基点之间的高差变化值,来计算建筑物的高程。 1) 本次实验基准点采用一等水准测量,变形点的观测采用二等水准测量方法。一、二等水准测量各项限差规定如下: 2) 每个测段都要布设成偶数站,且采用往返观测;往测对奇数测站采用“后—前—前—后”、对偶数测站采用“前—后—后—前”的观测顺序。返测时的观测顺序与往测相反。

3)每个小组观测一个测段,所有小组的成果进行平差,利用平差后的基准点的高程计算变形点的高程 四、上交资料 个人交实习报告一份。各小组上交观测原始数据一份。平差成果一份,变形点的高程成果一份。 附表:

水准测量观测记录簿 测自至200 年月日时间始时分末时分成像 温度云量风向风速 天气土质太阳方向

实验二建筑物的水平位移观测 一、实验目的:了解视准线的布设方法和观测原理,利用视准线观测点的位移。 二、仪器设备:经纬仪仪等。 三、实验方法: 在1、2号教学楼周围选用已知点作为基准点,并在变形体上布设观测点。用前方交会法观测建筑物的坐标。 实验三视准线测量 一、实验目的:了解视准线的布设方法和观测原理,利用视准线观测点的位移。 二、仪器设备:经纬仪,钢尺等。 三、实验方法: 在地面上选择两基准点,并选择1变形点,写出其实验过程,数据整理,精度分析的过程。 实验四高层建筑物倾斜观测 一、实验目的:了解高层建筑物倾斜观测原理、方法及位移计算过程。 二、仪器设备:经纬仪等等。 三、实验方法: 实验五变形观测的方案设计 一、实验目的:了解以教学楼为例作一个变形观测的方案设计(包括仪器选取、特征点的安置等)。 二、仪器设备:钢钉、铁锤、毛笔、记录本。 三、实验方法 以1号教学楼为例,对其进行监测,时写出变形监测的方案。方案设计的内

(完整word版)建筑物沉降观测技术设计书

晋城市城市供水管网提升工程供水站建筑物沉降观测方案 山西太行矿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二O一七年八月

晋城市城市供水管网提升工程供水站建筑物沉降观测方案 方案编写人:李鹏飞 审核人:王青懿 总工:江爱国 单位负责人:冯小华 山西太行矿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二O一七年八月

目录 一、工程基本情况 (1) (一)工程概况 (1) (二)目的与任务 (1) 二、编制依据 (2) 三、沉降观测方案 (2) (一)沉降观测精度、时间、次数: (2) (二)基准点和观测点的布设 (4) (三) 沉降观测设备仪器、技术要求及控制要点 (4) (四)点位的埋设和施测要点 (6) (五)施测方法 (7) 四、沉降观测提交的成果资料 (8) 五、质量控制措施 (8) 六、观测点的保护 (8)

建筑沉降变形观测方案技术设计书 一、工程基本情况 (一)工程概况 晋城市城市供水管网提升工程位于晋城市北石店镇畅安路以东,陵沁路以南,场地南侧为城市规划道路,拟建场地总占地面积6930m2,建筑用地6300m2,道路用地630m2。该工程拟建建筑物包括:调度中心、泵房、维修车间、消毒间、预留滤池、吸水井及清水池,均为1-2层建筑,其中业务用房占地面积613.53 m2,建筑高度5.25 m;泵房占地面积283.81 m2,建筑高度6.15 m;维修车间占地面积152.51 m2,建筑高度4.35m;消毒间占地面积159.25 m2,建筑高度4.35m;吸水井占地面积120 m2,地下高度4.0m,地上高度1.0m;预留滤池占地面积120 m2;清水池一占地面积259.93m2;清水池二占地面积259.79m2。 该工程设计单位为晋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监理单位为德圣工程有限公司,施工单位为山西省工业设备安装集团公司,于2017年4月5日开工建设,主要建筑物含泵房地下一层、地上一层、维修车间、消毒间、业务用房一层。 (二)目的与任务 本次设计的目的及任务是选择安全可靠,经济合理的方案。为了保证建(构)筑物的使用寿命和建(构)筑物的安全性,避免因沉降原因造成

控制测量技术设计书45450

某县城第二次土地调查(城镇部分) 控制测量技术设计书 项目编号 批准单位:申报单位 审批意见:总工程师: 编写人: 审批人: 日期:

目录 1 任务概况 (3) 2 测区概况 (4) 3已有资料分析与利用 (4) 4 作业依据 (5) 5 作业的主要仪器设备 (5) 6 控制测量 (6) 7 ……………………………………………………..错误!未定义书签。

某县第二次土地调查(城镇部分) 控制测量技术设计书 1 任务概况 第二次土地调查是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开展第二次土地调查,全面查清我国土地利用现状主,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和改善土地调控、严格土地“闸门”需要;是严格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需要;是充分挖掘土地利用潜力,大力推进节约集约用地,推动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需要,是加强各级政府执政能力建设、提高国土资源管理水平的需要。城镇地籍调查是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的重要部分,是城市发展、规划、管理的基础,是国土资源管理的重要手段。 受某县国土资源局委托,曲靖地源勘测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承担了某县某县城第二次土地调查(城镇部分)的任务,该任务具体工作内容如下: 1. 某县城四等GPS平面控制网,同步建立GPS拟合高程控制网,控制面积16.7平方公里; 2. 图根控制测量; 3.对测区16.7平方公里进行权属调查 4. 1:500标准分幅地籍图测绘; 5.宗地图编绘; 6. 面积量算,统计汇总; 7. 地籍数据库建设; 8. 有关技术设计,工作报告,技术报告,数据库建设报告编写 项目工期要求:全部工作在6月30日前完成。

变形测量(作业)指导细则

变形监测作业细则(一)变形监测工艺流程图 资料归档

(二)变形监测方法及要求 本作业指导书是针对变形测量的特点和作业需要编写的,服务范围是二级以下的变形监测。使用本细则进行测量作业,应遵守《建筑变形测量规程》等规程规范。如业主有特殊要求的,按业主要求执行。 变形监测主要包括沉降观测和位移观测。 一、准备工作 1.收集资料 1.1收集合同文件、工程设计文件、业主文件中有关变形测量的技术要求和规定。 1.2准备相应的规范:《建筑变形测量规程》。 1.3了解测区的行政划分、社会治安、交通运输、物资供应、风俗习惯、气象、地质情况。 2.现场踏勘 踏勘主要了解以下内容: 2.1 调查测区内的地质情况,为基点的埋设做好准备。 2.2调查测区内交通现状,以便确定合理的测量方案,测量时选择适当的交通工具。 2.3现场踏勘应作好记录。 3.技术设计 技术设计是根据工程建设项目的规模和对测量精度的要求,及合同、业主的要求,结合测区自然地理条件的特征,选择测量等级和观测方案,保证在规定期限内多快好省地完成生产任务。 3.1技术设计必须包括下列主要内容: 3.1.1任务概述:说明工程来源、用途、测区范围、地理位置、行政隶属、任务的内容和特点、工作量以及采用的技术依据,观测周期。 3.1.2测区概况:说明测区的地理特征、居民地、交通、气候等情况,并划分测区困难类别。 3.1.3 监测网的布设: 变形测量点可分为控制点和观测点(变形点)。控制点包括基准点、工作基点以及联系点、检核点、定向点等工作点。 平面控制:说明控制网的等级,控制基点以及观测点的布设方案及埋设要求,控

制基点及观测点作业方法以及作业所需使用的仪器。平面测量可采用独立坐标系统。 高程控制:说明高程控制网等级,附合路线长度及其构网图形,高程点或标志的类型与埋设要求;拟定观测与联测方案,观测方法及技术要求等。高程测量宜采用测区内原有高程系统。 3.1.4内业计算: 外业观测成果资料的分析和评价,选用的计算软件,计算与检校的方法及其精度要求,成果资料的要求等。 4.监测网图上设计 根据工程设计意图及其对控制网的精度要求,拟定合理布设方案。 4.1 控制网(点)的布设: 4.1.1 平面控制网的布设应符合下列要求: (1)对于建筑物地基基础及场地的位移观测,宜按两个层次布设,即有控制点组成控制网,由观测点及所联测的控制点组成扩展网; (2)对于单个建筑物上部或构件的位移观测,可将控制点连同观测点按单一层次布设。 (3)控制网可采用GPS网、测角网、测边网、边角网或导线网;扩展网和单一层次布网可采用GPS网、角交会、边交会、边角交会、附合导线等形式。各种布网均应考虑网形强度,长短边不宜悬殊过大。 (4)基准点(包括控制网的基线端点、单独设臵的基准点)、工作基点(包括控制网中的工作基点、基准线端点、导线端点、交会法的测站点等)以及联系点、检核点和定向点应根据不同的布网方式与构进行埋设,每一个测区的基准点不应少于2个,每个测区的工作基点不应少于2个。 4.1.2高程控制网的布设应符合下列要求: (1)对于建筑物较少的测区,宜将控制点连同观测点按单一层次布设; (2) 对于建筑物较多且分散的大测区,宜将两个层次布网,即有控制点组成控制网,由观测点及所联测的控制点组成扩展网; (3)控制网应布设成闭合环、结点网或附合高程路线。扩展网亦布设为闭合或附合高程路线。 (4)每一个测区的水准点不应少于3个;对于小测区,当确认点位稳定可靠时可少于3个,但连同工作基点不得少于3个。水准基点的标石,应埋设在基岩层或原状土层

(范文)测量技术设计书

(范文)测量技术设计书

测量技术设计书 1.前言 衡阳市是一个位于湖南省东南部,拥有五十万人口的综合性大都市,供水工程是关系着整个城市的政治、经济繁荣发展的重要支撑点,为了改善衡阳人民的生活及生产用水问题,我公司承接了衡阳市珠晖区东阳渡镇五福堂水库的前期综合勘探研究工作,通过野外实地踏堪、地形图测量对该区域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评价、估算,对项目建设的必要性、经济合理性、技术可行性、实施可能性等方面进行综合性研究论证,为建设该项目的决策和审批提供科学的依据。 接到任务后我公司积极组织力量进行现场踏勘,编写技术设计书等。 本测区采用38带坐标。 2.测量依据、原则 1、平面采用1954年北京坐标系,高程采用1956年黄海高程系。 2、《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314—2001)。 3、《城市测量规范》(CJJ8—99)。 4、《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 5、《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8-91)国家技术监督局颁布。 6、《大比例尺地形图机助制图规范》(GB14912-94)国家技术监督局颁布。 7、《佛山市1:500地形测绘技术要求》。 8、本工程《技术设计书》。 2.1 测区范围及任务

本测区位于东经112°41’、北纬26°47’附近。 本工程位于湖南省衡阳市珠晖区东阳渡镇,测区北临中国人民解放军营房,南至衡南县,西有107国道,东与春陵河相依,面积约5.0k ㎡;测区为丘陵地区、山地广布、丘谷之间地势起伏延绵,海拔高50 m 至120 m。山地多为树林,山上灌木丛生,通视条件较差,给控制测量及地形图测量带来较大的困难。 1、范围:根据提供预定方案设定的位置(1:1万地形图),按照提供的有关资料,以及上述范围进行1:500、1:2000地形图的测绘。 2、遵照国家颁布的《城市测量规范》进行1:500、1:2000地形图测量布设E级GPS点及5”导线控制点、IV等水准高程测量。按500米的密度进行设立,实地绘制点之记。 3、以上成果要求提供一套数字化地形图电子文件及地形图。 2.2已有资料 1、本工程收集到国家二等点大皂山、D级GPS点东阳派出所、二点作为本工程平面控制起算点。 2、本工程收集到衡韶5一个国家一等水准点,系1956年黄海高程系成果,作为本工程高程控制起算点。 3、委托方提供的1:1万地形图,1:1万地形图的地物、地貌逼 真,取舍恰当,为本次测量工作的交通、选埋、控制点联测及测图分幅等工作提供了方便。 4) 起算数据列表如下:

控制测量技术设计书

控制测量技术设计书 1.工程名称及任务。 2.测区概况简述。 3.已有资料的来源及分析、利用论证。 4.坐标系统的选择及处理方法的论证,起始数据的配置和处理。 5.水平控制网布设方案阐述,其中包括: (1)首级网的等级和布网方式,以及本次控制网在精度和密度方面对日后布设加密网的保证。 (2)控制网(点)精度估算的简要过程及结果。 (3)从经济上、技术上、精度上对两个以上布网方案进行对比论证,从中确定一个最优方案。 (4)填写精度统计表。 6.技术依据及作业方法。内容主要包括: (1)工程执行的规范及施测细则。 (2)觇标及标石图并注明规格,材料及埋设方法(绘出示意图)。 (3)仪器的选择及检验项目要求。 (4)观测方法及各项限差(参阅规范或教材,不能杜撰)。 (5)概算内容和平差方法。 7.工作量综合计算及工作进程计划表(自行估计)。 8.需用的主要仪器设备(包括名称、型号和标称精度)、材料及经费预算。 9.工程项目完成后应提交的资料清单。

目录 一.测区情况 1.1测区位置及面积 1.2地理状况 二.作业依据 三.测区已有资料及利用 3.1平面控制资料 3.2高程控制资料 3.3其他资料 四.平面控制测量 4.1E级GPS测量 4.2三级导线测量 五.高程控制测量 5.1四等水准测量 5.2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量 六.一级导线、水准测量和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量平差计算6.1观测数据的检查 6.2平差计算 七.提交成果资料 7.1技术总结 7.2控制点成果表的制作 7.3控制网图的制作要求

八.图根控制测量 8.1图根导线 8.2图根高程测量 8.3平差计算 8.4提交资料 九.附图、附表、附件 本次实习的目的是了解控制测量作业的全过程,通过对长沙县水渡河及其周边地区实现控制测量,巩固课堂学习的理论知识,将理论及实践有机结合,提高理论水平及外业操作能力。 一.测区情况 1.1测区位置及面积 东经113°,北纬28°向涉及周围13km左右。 施测范围呈不规则形状,范围面积约14km2。 1.2地理状况 测区位于长沙县水渡河区,交通便利。东至水渡河大桥、筒灰村、望新村、孙家坡、长沙人民政府一线,南到开元路、国防科大,西沿洪山路一线,北止水渡河。 测区为经济开发区,农田。构成了以经济开发去为主的城市建筑物,以星沙大道、开元路、洪山路、潇湘西路、湘龙路及附属街坊的建筑区,西北边的成片 农田,该区地势平坦,便于开展成片测绘作业,测区东南部建筑密度较大,对于开展成片测绘作业有一定的影响。

E级GPS平面控制网技术设计书

E级GPS平面控制网技术设 计书 1、概述 本次gps平面控制测量任务和作业容是位于北部松花江主航道北侧,为配合本次控制测量课程设计任务,需在江心岛开发区约4.2平方公里的测区围建立E级GPS平面控制网。 2、测区自然地理概况和已有资料 2.1、测区自然地理概况 测区位于省市北部松花江主航道北侧,是松花江泛洪区自然形成的梭形岛,为河漫滩湿地。该岛地理位置优越,南北与市区相望,西隔宾洲铁路桥与太阳岛相望。 测区东西长约4.5公里,南北最宽约1.3公里,面积达4.2平方公里,平均海拔115米,位于松花江中游,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长夏短,全年平均降水量569.1毫米,降水主要集中在6-9月,夏季占全年降水量的60%。四季分明,冬季1月平均气温约零下19度;夏季7月的平均气温约23度。 测区围: 测区地理坐标为东经:126度37分—126度40分北纬:45度48分 实测围呈不规则形状,围面积约4.2平方公里。 2.2、测区已有资料成果情况 测区有google earth卫星遥感图一幅,该图可供图上选点。此外,测区有校区控制三角点2个,其数据如下: 3、测量技术设计依据 (1)GB-T-18314-2009《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 (2)CJJ 73-97《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 (3)CH 1002-95《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 (4)CH 1003-95《测绘产品质量评定标准》 (5)CH / T1004《测绘技术设计规定》 (5)CJJ -8-99《城市测量规》 4、使用仪器 本次测量采用的GPS接收机型号是南方北极星GPS 9600,该GPS仪接受的信号是L1-C/A

工程测量技术设计书

广西省柳州市雒容至东泉公路工程测量 技 术 设 计 书 陕西力达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2016年11月

广西省柳州市雒容至东泉公路工程测量 编制人:呼海龙日期:2016年11月10日 审核人:张志俊日期:2016年11月12日 审批人:张建利日期:2016年11月12日 陕西力达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2016年11月

目录 1 项目概况 (5) 1.1 概述 (5) 1.2 项目地理位置 (5) 1.3 项目作业范围 (5) 3 工作内容 (7) 3.1 航测及控制测量 (7) 3.1.1 航测 (7) 3.1.2 控制测量 (8) 3.1.2.1平面控制测量 (8) 一般规定 (8) 误差规定 (8) 投影变形规定 (8) 角度、长度和坐标的数字取位要求 (8) 一级GPS测量 (8) 一级GPS点的选点 (9) 3.1.2.2高程控制测量 (11) 水准点规格及布点原则 (11) 高程控制测量技术要求及观测方法 (11) 水准观测 (12) 水准网平差计算 (12) 3.2 初测测量 (13) 3.3 施工图定测 (13) 3.3.1 控制点检核 (13) 3.3.1 控制点检核 (14) 3.3.2 纵断面测量 (14) 3.3.3 横断面测量 (16) 3.3.4 工点测量 (16) 3.3.4 被交路、被交渠、高压线等碎部测量 (17) 4 人力资源及设备保障 (17)

4.1 人力资源 (17) 4.2 设备保障 (19) 5 工期计划 (19) 6 质量保证及后期服务 (21) 7 资料提交 (21)

1 项目概况 1.1 概述 拟建柳州市雒容至东泉公路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区和柳州市柳城县境内,连接雒容镇、洛埠镇、西安乡、东泉镇,是《广西普通公路省道网规划报告(征求意见稿)》中“横4”“纵6”的重要分支,能有效将柳州及周边的交通引入“横4”“纵6”。,进而与广西的整个公路网形成快捷连接通道。其功能定位为普通省道公路,是广西区普通公路省道网规划中的重要路段,是广西公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公路的修建对完善广西公路网,提高沿线交通基础设施条件,充分发挥广西公路网的功能与作用,以及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标项目为“柳州市雒容至东泉公路工程”,桩号范围:K7+000~K28+150(断链:K9+601=K9+367.890,长链233.110m),路线全长21.383公里。 1.2 项目地理位置 雒容至东泉公路起于柳州市柳东新区雒容工业园区的柳东大道与规划东外环交汇处,向北途径洛埠镇、凉亭村、西安乡、螺田村、东泉镇、新屋村,终点位于柳城县东泉华侨农场中部规划主干道与现状X077县道交汇处,顺接X077县道。 本项目路线全长21.383km,路线桩号K7+000~K28+150(断链:K9+601=K9+367.890,长链233.110m),雒容真至东泉镇段为全部新建;东泉镇至华侨农场一队主要利用X077县道,局部新建。 1.3项目作业范围 项目范围:东经:109?29'-109?32',北纬:24?26'-24?37'。

基坑变形监测技术方案设计

基坑变形监测技术案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由一幢门字形酒店、六幢不同高度公寓和整体地下车库组成,总占地面积约30000m2,总建筑面积约23万m2,地下建筑面积约8.7万m2。 本工程基坑总面积约29300m2,东西向长约300~400m,南北向长约40~110m。基坑总延长线为785m,地下室为三层,基坑开挖深度为-18.2m、-18.7m,管线分布复杂。基坑北侧紧邻海河,南侧是车流量较大的公路,海河水位的变化及自忠路面动荷载的干扰都将是某基坑监测的难点。基坑监测等级为一级,监测手段众多,监测容、监测工作量及监测难度均较大。 二、依据及原则 1.《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8-97) 2.《工程测量规》(GB50026-93) 3.《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 4.《一、二等水准测量规》(GB12897-93) 5.《天津市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TBJ1-88) 依据规和天津市建设主管部门对建筑物基坑施工相关文件的要求,以及基坑设计的相关要求;为确保建筑物地下基坑施工及边环境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使在基坑开挖和施工期间的变形得到有效控制,保证其不对基坑自身及边环境造成破坏性的影响,用科学的数据指导基坑信息化施工,保证施工安全。

三、基坑监测项目 为了及时收集、反馈和分析围环境要素在施工中的变形信息,实现信息化施工并确保施工安全,综合本工程边环境状况及围护结构和支护体系的特点,遵照设计的相关要求,本工程共进行如下几项基坑监测工作: 1、边环境监测 A、地下管线变形监测; B、基坑外道路变形监测; C、基坑外地下潜水水位监测; D、基坑外承压水水位监测; E、基坑外土体水平位移(测斜)监测; F、基坑外土体表面变形监测; G、海河堤岸变形(沉降、变形)监测; 2、围护结构监测 A、围护桩桩体水平位移(测斜)监测; B、围护桩桩顶变形(沉降、位移)监测; C、围护桩、外侧水土压力监测; D、围护桩的竖向钢筋应力监测; 3、支撑体系和立柱监测 A、支撑轴力监测; B、钢格构柱及立柱角钢应力监测; C、立柱位移和沉降监测;

GPS控制网项目技术设计书说明书

GPS控制网项目技术设 计书说明书 1.概述 1.1 任务的目的 为了巩固大学测绘学院06级工程测量方向本科生所掌握的GPS知识,以及掌握利用GPS技术进行静态相对定位测量,培养和提高利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以及通过团队协作完成复杂项目的能力,测绘学院GPS课程组特组织此次校园实习。 1.2 任务的容 按《GPS测量与数据处理实习任务书》的要求,本项目拟采用GPS静态测量技术,在大学一校区、二校区、三校区、国软校区围布设一个包含20个点的国家C级控制网,具体实习容包括: (1)外业测量:技术设计,选点,外业观测计划,外业观测; (2)业数据处理:数据传输机格式转换,基线计算,网平差,成果质量控制,技术总结。 1.3 预计工作量 1.布设控制点20个; 2. 按国家C级网的标准测量GPS点20个,已知点为 7个; 3. 每个点上至少观测2时段,每时段1h。

2.测区概况 2.1 测区踏勘概况 测区分划:由于大学三校区与一、二校区被八一路分割,因此将测区对应分为一、二、三测区。 交通情况:由于测区即为大学校园,且测区围小,对测区的交通情况要求不高,且道路分布 施测环境:除少数点周围建筑物较为密集或受林木遮挡较为严重,大多数点都能满足测量所需的环境条件。 测区除了教五有个广播台外,无其他大功率电磁发射装置,所以电磁干扰较小。 测区水电供应情况良好,由于测区较小,各种供应都能得到保障。 2.2 测区已知点资料 9月15日上午,实习小组在测绘学院调集了控制点资料和大学控制点点位分布图;9月16日下午,实习小组对测区调到的已知点资料进行了现场踏勘,并布设好其他控制点。 2.2.1 已有平面控制资料 实习指导老师提供的控制点平面测量结果为 C级 GPS控制网54坐标系,3 度带,中央子午线为 114 度的成果。经实地踏勘,这些点保存完好。这 3 个已知点在测区里分布均匀,图形结构好,可以很好地起到平面控制效果。控制点详细情况参见附录一“控制点点之记”。 2.2.2 已有地形图资料 1《大学校园示意图》大学出版 2 大学控制点点位分布图

变形测量技术设计书

建筑物变形监测设计书 测量3133班三组 李迪岳鹏飞薛敏刚赵磊磊李成金祥段小勇

目录 1 概述 (1) 2 作业依据 (1) 3 基本规定 (1) 3.1 作业基准 (1) 3.2 技术要求 (1) 4 采用仪器设备及软件 (1) 5 变形控制测量 (1) 5.1 平面控制测量 (1) 5.2高程控制测量 (2) 6 建筑变形测量 (3) 6.1 监测项目及周期 (3) 6.3 沉降观测 (3) 6.4 数据处理分析 (4) 7 施工组织 (4) 8 提交成果资料 (4)

1 概述 为了满足渭南市环境监控中心的工程施工要求,对该工程的基坑开挖进行建筑变形测量,包括沉降观测和位移观测。 2 作业依据 1、GB 50026-2007 工程测量规范 2、JGJ 8-2007 建筑变形测量规范 3、GB/T 18314-2009 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 4、GB/T 12898-2009 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 3 基本规定 3.1 作业基准 平面坐标系统采用1980西安坐标系,高程系统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 3.2 技术要求 建筑变形测量的级别为二级,沉降观测的观测点测站高差中误差为±0.5mm,位移观测的观测点坐标中误差为±3.0mm。 4 采用仪器设备及软件 1、索佳NET 05型全站仪1台 2、天宝电子水准仪DiNi03 1台 3、南方测绘平差易2005 1套 5 变形控制测量 5.1 平面控制测量 1、平面基准点、工作基点的布设应符合下列规定:⑴位移观测

的基准点(含方位定向点)不少于3个,基准点、工作基点应便于检核;⑵GPS控制点还应满足:a.应便于安置接收设备;b.视场内障碍物高度角小于15°;c.远离无线电发射源、高压线、大面积的水域等。 5.2高程控制测量 1、沉降观测的高程基准点不少于3个,基准点和工作基点形成闭合环或形成有符合路线构成的结点网。 2、高程基准点和工作基点位置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⑴高程基准点应选在变形影响范围以外且稳定、易于长期保存的地方;⑵高程基准点、工作基点之间宜便于进行水准测量。 3、高程基准点和工作基点标石、标志的选型及埋设应符合下列规定:高程基准点的标石按照点位的不同要求,标石形式采用《建筑变形测量规范》附录A 执行。 4、高程控制测量采用水准测量的方法进行,采用的观测方式为二级的单程双测站。 5、水准观测的技术要求: 表1 水准观测的视线长度、前后视距差和视线高(m) 表2 水准观测的限差(mm)

D级GPS控制网设计书

D级GPS控制网设计书

北京建筑大学西城校区D级GPS控制网技术设计书 班级: 姓名: 学号:

δ=22)*(d b a 式中:δ—GPS 基线向量的弦长中误差(mm ),亦即等效距离误差。 a —GPS 接收机标称精度中的固定误差(mm )。 b —GPS 接收机标称精度中的比例误差系数(ppm )。 d —GPS 网中相邻点间的距离(km )。 四、布设原则 1.GPS 网一般应采用独立观测边构成闭合图形,如三角形、多边形或附合线路,以增加检核条件,提高网的可靠性。 2.GPS 网作为测量控制网,其相邻点间基线向量的精度,应分布均匀。 3.GPS 网点应尽量与原有地面控制点相结合。重合点一般不少于3个(不足时应联测),且在网中分布均匀,以可靠地确定GPS 网与地面之间的转换参数。 4.GPS 网点应考虑与水准点重合,而非重合点,一般应根据要求以水准测量(或相当精度的测量方法)进行联测,或在网中布设一定密度的

水准联测点。 5.为了便于GPS的测量观测和水准联测,减少多路径影响,GPS网点一般应设在视野开阔和交通便利的地方。 6.为了便于用经典方法联测或扩展,可在GPS网点附近布设一通视良好的方位点以建立联测方向,方向点与观测站距离一般应大于300米。 五、埋石、仪器、选点 1.埋石 平面控制点按照《工程测量 规范》标石规格埋设永久性标 石,标石可采用现场浇筑的方 法,埋石深度不小于0.6m,采 用预制标石时,埋设时底部须铺设0.2m水泥,以防止标石沉降。标石面应露出地面在1cm左右,导线点标石上宽度不小于15cm×15cm,下宽度不小于30cm×30cm。导线点位应易于保存、寻找,便于测角、测距;并且应按照导线点位选择的特殊要求(见《工程测量规范》)选埋。如图

工程测量技术设计书(西安科技大学)

西安科技大学 测绘科学与技术学院 工程测量技术设计书

目录 任务概述 (2) 公路勘测 (4) 坐标系统选择 (8) 变形监测 (10) 场地平整 (14) 检查验收 (16)

一、任务概述 1、测区概况 测区距西安180公里,位于陕西省渭南市合阳县城东23公里处的洽川镇黄河二级台地上,东西宽3公里,南北长10公里。洽川东临黄河、西依青山,土地肥沃,气候湿润,水源充足,物产丰富,素有“小江南”之美称。108国道和陕西省十五重点项目西禹高速公路纵贯县城,交通十分便利,发展生态旅游得天独厚,已被列为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 2、测绘工作量 1.公路勘测(包括控制点选埋;外业导线;水准观测;内业平差计算;地形图测绘;纵、横断面测量等); 2.坐标系统分析选择; 3.施工放样; 4.变形监测(包括倾斜观测和沉降观测); 5.场地平整。 3、已有资料 1.工程测量实习指导书; 2.测区带状地形图(附所设计的公路线路); 3.已知控制点及其相应坐标。 4、作业依据 本工程执行的规程、规范和技术要求如下: 1.《测绘技术标准规范》(GB/T19022-2003); 2.《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93); 3.《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T 1852—1992); 4.《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 18314—2001); 5.《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GB/T 7929—1995); 6.《大比例尺地形图机助制图规范》(GB14912-94); 7.《公路勘测规范》(JTG C10-2007); 8.《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办法》(交公路发[2007]358号); 9.《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 10.《测绘技术总结编与规定》(CH/T 1001-200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