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安全影响因素(新版)

交通安全影响因素(新版)
交通安全影响因素(新版)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交通安全影响因素(新版)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roduction management. Safety and production are in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交通安全影响因素(新版)

人:

人是交通事故发生的一个最主要的原因。在交通事故中,有的是因驾驶员引起的,有的是行人引起的。

(1)超速、超载、疲劳驾驶

对于车辆来说,如果速度越快,在拐弯时的离心力就会大,被甩出马路的危险也就会越大。同时,车辆的高速度也意味着需要较长的刹车距离。此外,汽车的速度越快,车体碰变形和人员损伤也将越大。超载及疲劳驾驶所造成的后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客观上,驾驶员在高速、疲劳驾驶条件下会产生一系列的生理特征变化:动视力下降,影响了对道路标志、标线的识别;当车速提高时,识认距离明显缩短、行车视野变窄,驾驶员对道路两侧的情况来不及看清,出现“管视现象”;随着驾驶时间的增加,驾驶员的注意力会不自觉地分散,准确判断能力降低,使其对车速的敏感

性降低;高速行驶容易使驾驶员出现将同向行驶车辆处于静止还是行驶的判断错误,还会把近物视为远物,出现“虚幻近视”的现象。

以上种种生理特征的变化都对高速行车安全十分不利,往往因驾驶员对车速和车间距的判断失误而酿成交通事故。

(2)驾驶人员驾驶技术和素质

现如今驾驶人员的素质问题往往得不到太多人的关注,驾驶员的不良驾驶习惯是引发交通事故的重要原因。部分驾驶员将普通公路行驶中的不良驾驶习惯带人高速公路行驶中。如没有观察路面情况便直接驶入了行车道,结果与后面疾驰而至的小车发生追尾,造成追尾车辆司乘人员受伤;又如盲目开快车,无理超车,甚至出现“见车就追,逢车便超”,这些都是事故的严重隐患。另外,驾驶员的公路交通法规意识淡薄,违法、违章行为是引发交通事故的另一重要原因。

由于绝大多数驾驶员长期行驶于高速公路与普通公路混合的交通环境,对高速公路上的交通标志、标线的意义的重要性缺乏认识与重视,部分驾驶员甚至是视而不见。再有防范意识不强,忽视对

车辆的日常检查和维护、检查携带易燃易爆物品不严,防火意识淡薄。

此外。目前酒后驾车已经成为交通事故发生的重要因素,为了保障自身和他人的安全,

司机朋友在酒后切忌驾驶车辆。

(3)乘客和沿线行人的高速公路安全意识是不容忽视的因素。

多数人只知行人不准上高速公路,对其原因并不十分了鳃,有的人则是明知故犯。少数乘客有需求,车主受利益驱动,出现了车辆在高速公路上停车、上下客的现象。行人因为图方便、抄近道,横穿高速公路,对网栅等高速公路设施肆意地进行破坏,严重扰乱了正常的行车秩序,也给高速公路的行车安全带来了严重的安全隐患。

车:

车辆是现代道路交通的主要运行工具,车辆技术性能的好坏,是影响道路交通安全的重要因素。因为带病行驶、车辆制动失灵、制动不良、机件失灵、灯光失效和车辆装载超高、超宽超载、货物

绑扎不牢固所致的事故不在少数。另外,由于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各种机件承受的反复交变载荷,当超过一定数量后也会突然发生疲劳而酿成交通事故。大量的交通事故案例显示,车辆的关键安全部件一旦出现问题和故障,将导致恶性交通事故的发生,如制动系统失灵,车辆不能停止;转向系统失灵,无法控制行驶方向;前轮轮胎爆裂,车辆栽头、跑偏等,导致客车失控,以至发生撞车、撞人、坠沟、翻车等恶性交通事故。

路:

路的因素主要指道路的线形设计和路面结构及公路沿线的交通标志。

近几年,由于机动车数量增长迅速,远远超过交通基础设施增长速度,而我国低等级公路还比较多,由于道路的曲率半径过小、直线距离过长、视距过小、纵坡过大,平纵线形不协调等技术标准不满足设计要求,为交通安全埋下了隐患。另外,我国大部分国省干线道路没设中央分隔带和路边两侧护拦,警告、限制等标志数量不足、标志不清不规范、符号模糊难以辨认,这些都从客观上增加

浅谈交通安全的现状、原因及对策

浅谈交通安全的现状、原因及对策 一、我国道路交通安全的现状 二、造成城市道路拥堵,事故频发的原因 1、驾驶员素质良莠不齐,安全隐患多 2、交通安全意识淡薄,违章现象比较严重, 3、道路交通设施不完善 4、交警队伍力量薄弱,难以适应交通快速发展的需求 5、经费、装备和科技投入不够,科学管理手段落后 三、改善交通安全的现状,消除道路交通事故隐患的对策 1、提高驾驶员的素质 2、加大教育宣传力度,提高全民交通安全意识 3、完善道路交通设施的配置,不断改善道路条件 4、加强交警队伍建设,进一步增强管理力量,提高政府整体管 理交通水平 5、加大投入,改善装备,提高科技监控能力

浅谈道路交通安全的现状、原因及对策 内容提要: 观我国道路交通的现状,近两年来,虽然我国道路交通事故各项指标都有不同程度下降,但交通安全形势依然十分严峻。笔者就严峻的交通事故形势分析了原因并提出了相对应的措施。 关键词:人、车辆、驾驶员、交通事故、道路安全 一、我国道路交通安全的现状 中国经济飞速发展,汽车数量持续增长,交通事故也急剧增加。据相关是数据统计,交通事故与死亡人数稳居世界第一。就2007年,全国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327209起,造成81649人死亡、380442人受伤,直接财产损失12亿元。与2006年相比,事故起数减少51572起,下降13.6%;死亡人数减少7806人,下降8.7%;受伤人数减少50697人,下降11.8%;直接财产损失减少3.0亿元,下降19.5%。其中,发生一次死亡三人以上交通事故1472起,造成5781人死亡。与2006年相比,事故起数减少221起,下降13.2%%;死亡人数减少1007人,下降15.2%%。发生一次死亡五人以上交通事故266起,造成1756人死亡。与2006年相比,事故起数减少60起,下降18.4%%;死亡人数减少488人,下降21.7%。发生一次死亡10人以上特大交通事故26起,造成389人死亡。与2006年相比,事故起数减少12起,下降31.6%%;死亡人数减少169人,下降30.2%%。道路交通事故万车死亡率为5.1,同比减少1.1。2008年1至9月份,全国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195319起,造成50682人死亡、229484人受伤,直接财产损失7.7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下降20.1%、12.7%、21.2%和14.5%。发生一次死亡10人以上特大道路交通事故23起,同比持平。奥运会期间(8月8日至8月24日)和残奥会期间(9月6日至9月17日)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28%和2.6%。近两年来,我国道路交通事故各项指标都有不同程度下降,但交通安全形势依然十分严峻。 二、造成城市道路拥堵,事故频发的原因

城市轨道交通容量的影响因素研究

城市轨道交通容量的影响因素研究[复制链 摘要阐述了轨道交通容量的概念及其内涵,对影响轨道交通容量的因素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建议应该从系统和乘客两方面深入探讨容量问题,从理论上找出最佳容量。 关建词城市轨道交通,容量,停留时间,发车间隔时间,信号系统,客流量 1 轨道交通容量的概念 城市轨道交通容量通常指轨道在单方向每小明经过某一点的所有列车营运的乘客总和,单位为人次/h。轨道交通容量可分为实际容量、潜在容量和最大(设计)容量。实际容量指在某一段时间内(如日、周、月、年)轨道交通实际所运载的乘客人数的总和;潜在容量指未来可能从其他交通模式转为轨道交通的客流量,可以作为规划建设线路的依据,但它受到许多不确定性因素的制约;最大容量轨道交通在高峰期内单向所能运载的最大客运量,也是设计容量。如果实际容量超过设计容量,就会出现严重超载现象。此种情况一般在高峰期或有重大活动时发生。 轨道交通的容量实际上包含两大部分:线路容量和列车/车厢容量。线路容量是指轨道交通单方向每小时经过某一点的车辆数,其影响因素包括发车间隔和车站停留时间等。轨道交通系统的容量与线路容量成正比。列车容量指列车能容纳的最大乘客数量,它主要与车厢尺寸、列车编组、车厢内座位布置等因素有关。 2 影响轨道交通容量因素分析 影响容量的因素众多,主要包括乘客因素和交通系统因素两个方面。它们的综合作用决定了轨道交通系统的容量。 2.1 发车间隔 发车间隔是一个反映发车频度的指标,理论上指一列车从车站出发到另一列车进入该站之间的时间。一般而言,发车间隔与系统容量成反比,发车间隔时间越短,每小时经过的列车数目越多,容量也越大。若发生间隔确定(如2min),则列车规格尺寸越大,容量也越大。最小发车间隔一般可由下式表示: Hmin=Tc+Td+2Xmin/Vmin 式中:Hmin为最小发车间隔,;Tc为列车从离开站台到达正常运行速度所花时间,min;Xmin为司机操作延误时间,min;Td为车站停留时间,min;Xmin为列车相距最小距离,km;Vmin为列车运行速度,km/h。 从上式可知,影响发车间隔的因素有车站停留时间、列车速度、列车间距、司机延误等。由于“一果多因”,因子分析比较困难,特别是因子的权重常常难以确定。一般来说,即使在最糟糕的情况下,也不可能所有因素都同时起作用。由于绝大部分系统都在最大容量状态下运行,因此出现紧急情况时,如突然发现列车前方有事故或乘客、乘务员扳下紧急制动闸等,还要考虑紧急停车时间对最小发车间隔的影响。 2.2 车站停留时间 最小发车间隔可以看作是最小在线时间加上列车车间停留时间。车站停留时间是影响城市轨道交通容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停靠时间过长,不但直接影响列车流量,而且影响列车服务质量,降低吸引力和客运量,从而减少列车的容量。 影响停留时间的因素很多,主要有站台高度和检检票方式,次要的有轮椅通道、车门宽度和位置、乘客沿站台分布、车内拥挤程度、交通管理政策等。例如,加拿大卡尔加里市的轻九系统和多伦多交通委员会(TTC)管辖下的地铁系统,都要求在列车起运前延迟几秒钟关门,以策安全。市郊铁路的车站停留时间很大程度上受到国厢设计和国站设施的影响。美国新泽西洲的市郊铁路,根据线路和车站的状态,其列车停站时间定为0.88~8.00min。 站台高度影响乘客上下车的快捷程度。地铁和自动导轨系统已经普遍采用各具特色的

中国道路交通安全现状(最新版)

中国道路交通安全现状(最新 版) Safety management refers to ensuring the smooth and effective progress of social and economic activities and production on the premise of ensuring social and personal safety. (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档文字可以自由修改

中国道路交通安全现状(最新版) 摘要:随着我国道路交通事业的飞速发展,交通事故发生率呈上升趋势。由于交通事故的发生不仅造成大量人员伤亡,给无数家庭带来不幸,而且严重影响着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已引起了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关注。人们在谈“故”色变的同时,开始寻找诱发道路交通事故的原因。本文运用大量的数据对交通事故发生的特点进行归纳,认为交通事故的发生具有一定规律性,而造成事故的原因又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通过对“人、车、路、”等交通因素的分析研究,提出了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的初步对策,以便采取针对性措施,遏制交通事故的发生。 道路交通事故伴随着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应运而生,与交通事

故密切相关的因素是人、车、路和环境。本文通过介绍我国道路交通事故的现状,对道路交通事故的特点进行研究,根据交通事故特点,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对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的对策进行初步的探讨。 一、当前道路交通事故的基本情况 随着我国道路交通事业的飞速发展,交通事故猛增已成了交通管理所面临的严重问题。汽车交通作为人类文明的标志,彻底地改变了人类发展的历史进程,给人类以舒适和便捷等正面效应的同时也给人类生活带来一些负面效应,交通事故就是其中最严重、危害最大的负面效应之一。正因为交通事故造成的严重后果,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都对事故预防及对策倾注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制定了较为完善的道路交通管理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许多国家从20世纪60年代起开始实行了综合治理交通和减少交通事故的措施,虽然每年因交通事故造成的损失很高,但交通事故上升的势头已趋于平缓,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交通事故尤其是近几年交通事故处于稳定趋势,而我国的道路交通事

影响道路交通安全的五大因素

影响道路交通安全的五大因素 影响我国道路交通安全和畅通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五种: 一是交通供需矛盾日益加剧。2002年,全国汽车保有量近2141万辆,是1986的5.9倍。全国有机动车驾驶员9147万人,是1986年的9.1倍。全国公路客运量高达146.6亿人次、公路货运量高达110.6亿吨,分别是1986年的2.7倍和1.8倍。2002年,全国城市人均道路面积约为8平方米,远远低于发达国家人均25平方米的水平。36个大城市百辆车停车位不足20%,城市中心区停车困难。随着客、货运量和机动车保有量的增长,道路建设和安全管理设施远远满足不了形势发展,这是导致交通事故发生风险几率增加,道路拥挤堵塞明显增多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是城市路网结构不合理,公路质量低,通行条件差。城市道路瓶颈路、断头路、畸形交叉口多。不少城市热衷于修主干道,不注重次干道、支路的建设,道路密度低,交通流过于集中,主、次干道、支路比例严重失调,特别是在主、次干道过渡或衔接路口、路段通行能力低。由于历史原因,相当多的公路修建的等级低、质量差,86%的公路为3级以下公路和等外公路,一些公路线型设计存在严重缺陷,形成急弯、连续的弯路、陡坡或连续长坡、宽路窄桥,而且缺少标志、标线和安全防护设施。

三是道路交通工具总体构成不合理,安全性能差。到2002年底,我国机动车保有量突破1亿辆,其中汽车2141万辆,仅占26.85%,大部分为摩托车、农用运输车、拖拉机等安全性低的车辆。货运车辆“大吨小标”、超长超宽、超大吨位,以及大量拼、组装的摩托车,低质量的农用运输车和简易机动车等问题非常突出。人车混行、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混行的交通方式直接影响了道路通行效率和安全。 四是违反交通法规现象十分普遍,交通秩序不好。国民的整体交通法律意识、交通安全意识和交通文明意识不高,道路通行秩序差。2002年,全国共处理交通违法2.59亿人次,处罚1.97亿人次。违法通行、交通秩序混乱是影响通行效率、造成交通拥堵,危害交通安全、导致交通事故的直接原因。 五是管理道路交通的整体水平不高。目前我国道路建设、交通组织缺乏科学的整体规划,路网结构不合理,道路建设中设计标准低、功能不足、设施不全、通行能力低。交通结构不合理,特别是公共交通发展滞后。现有道路资源开发利用率不高、管理水平偏低,科技含量少。

轨道交通建设对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

轨道交通建设对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 黄雪如摘要:周期性的全球经济危机给中国造成了巨大的负面效应,为了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中国政府制定了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应对政策。本文分析了轨道交通的社会属性已经经济属性,并对轨道交通的优势进行分析,论述由于轨道交通建设带来的经济方面的影响。 关键词:轨道交通;城市经济;规模经济圈效应 1城市轨道交通的属性分析 1.1社会属性 城市轨道交通的特点是资本需求大和技术密集。其作为准公益性基础设施的投资需求庞大,过百亿的不在少数,并且项目通常会穿越城市人口密集且繁华的区域,涉及大量迁改工作,需要政府牵头解决,个人企业尚不能独立承担完成。项目建成运营后的票价一般由政府部门制定,以较低的价格(低于成本)水平向居民提供服务,使居民享受便捷的出行。承担较低的出行成本,提高了居民的社会福利水平。另外,城市轨道交通按照使用百年的设计标准来建设,所以在其投入运营后,除地铁车辆及其他机械设备以外,轨道交通的资产具有使用周期长,为公众服务持久的特性。 1.2经济属性 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和运营能拉动工业、运输、房地产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刺激就业,促进沿途土地的升值,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具有明显的外部经济性,就是说项目产生的社会总经济效益远大于其本身产生的账面收益(正效应)。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增加,路网扩大以及服务水平的提高,城市轨道交通将吸引更多的客流和经济收益。从长期来看具有一定的增长趋势,其附属的经营性资产,如广告、商铺等也具有巨大的升值潜力。 当城市轨道交通形成网络化发展运营后,其他的各种网络(如交通运输、服务、商贸物流等)都可被搭载其间。轨道交通网络强大的聚集和释放效应使网内的客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资源和服务在城市区域及其周边快速流通,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社会的消费、生活和生产方式,对城市的未来经济运作产生深远影响。因此,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具有规模经济圈的属性。

中国道路交通安全现状(新版)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中国道路交通安全现状(新版)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roduction management. Safety and production are in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中国道路交通安全现状(新版) 摘要:随着我国道路交通事业的飞速发展,交通事故发生率呈上升趋势。由于交通事故的发生不仅造成大量人员伤亡,给无数家庭带来不幸,而且严重影响着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已引起了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关注。人们在谈“故”色变的同时,开始寻找诱发道路交通事故的原因。本文运用大量的数据对交通事故发生的特点进行归纳,认为交通事故的发生具有一定规律性,而造成事故的原因又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通过对“人、车、路、”等交通因素的分析研究,提出了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的初步对策,以便采取针对性措施,遏制交通事故的发生。 道路交通事故伴随着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应运而生,与交通事故密切相关的因素是人、车、路和环境。本文通过介绍我国道路交通事故的现状,对道路交通事故的特点进行研究,根据交通事故特点,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对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的对策进行初步的探

讨。 一、当前道路交通事故的基本情况 随着我国道路交通事业的飞速发展,交通事故猛增已成了交通管理所面临的严重问题。汽车交通作为人类文明的标志,彻底地改变了人类发展的历史进程,给人类以舒适和便捷等正面效应的同时也给人类生活带来一些负面效应,交通事故就是其中最严重、危害最大的负面效应之一。正因为交通事故造成的严重后果,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都对事故预防及对策倾注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制定了较为完善的道路交通管理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许多国家从20世纪60年代起开始实行了综合治理交通和减少交通事故的措施,虽然每年因交通事故造成的损失很高,但交通事故上升的势头已趋于平缓,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交通事故尤其是近几年交通事故处于稳定趋势,而我国的道路交通事故所造成的损害后果却依然严重,而且一直处于上升的趋势,每年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居于世界首位。近年来在我国机动车数量快速增长的情况下,交通事故及伤亡人数呈不断上升趋势。我国自1951年开始统计交通事故数据,当

2020公需课:道路交通安全法解读

《道路交通安全法》解读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醉酒驾驶营运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后,不得驾驶营运机动车。(3.0分) A.三 B.五 C.七 D.十 2.《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施行的时间是()。( 3.0分) A.2003年4月28日 B.2003年5月30日 C.2004年4月30日 D.2004年5月1日 3.《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在1年内有2次被发现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除给予罚款和吊销驾驶证的处罚外,可以给予()日以下的行政拘留。(3.0分)

A.7 B.10 C.15 D.20 4.我国在道路交通安全方面的立法历史可分为三个阶段,其中第二个阶段时间是()。(3.0分) A.1950年至1965年 B.1966年至1985年 C.1986年至2004年 D.2004年至2018年 5.《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在加强执法监督方面的内容不包括()。(3.0分) A.实施罚款决定与罚款收缴合并 B.对机动车的安全技术检验实行社会化 C.机动车的驾驶培训实行社会化 D.交通警察经考核不合格的,不得上岗执行职务

6.国务院批准并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管理条例》的时间是()。(3.0分) A.1986年3月 B.1988年3月 C.1986年10月 D.1988年10月 7.《机动车登记规定》中要求,机动车所有人可以在机动车检验有效期满前()个月内向登记地车辆管理所申请检验合格标志。(3.0分) A.一 B.三 C.五 D.六 8.《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暂扣()个月机动车驾驶证,并处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3.0分) A.一 B.三 C.五 D.六

道路交通安全影响因素及对策正式版

Through the reasonable organization of the production process, effective use of production resources to carry out production activities, to achieve the desired goal. 道路交通安全影响因素及 对策正式版

道路交通安全影响因素及对策正式版 下载提示:此安全管理资料适用于生产计划、生产组织以及生产控制环境中,通过合理组织生产过程,有效利用生产资源,经济合理地进行生产活动,以达到预期的生产目标和实现管理工作结果的把控。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订后使用。 由于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道路交通发展也越来越快,导致我国道路交通安全形势日益严峻,道路交通事故频发给人们带来巨大的损失。在此研究道路交通安全、探寻道路交通事故的原因,来寻求相应的对策,改善和提高交通安全状况,建立起人、车、路、环境等达到协调的理论框架,以及能最大程度上降低道路交通事故数量,减少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道路交通系统具有动态性、随机性、因果性和再现性等特点,这就直接导致了提高道路交通安全的复杂性。交通事故的

影响是巨大的,其影响因素包括诸多方面,认真研究每一项事故成因都将为社会带来显著的效益 汽车的广泛使用在带给人类社会文明和进步、带给人们工作生活快捷和方便的同时,也带给人类一系列的负面效应,如随时都有可能发生的直接危及人们生命安全的道路交通事故等。因此,对每个公民而言,在工作、生活中应以积极的心态充分利用汽车带给人类社会、人们生活的正面效应。以实事求是的态度理性对待汽车使用过程中的负面效应,以科学的方法预防交通事故的发生,这对于保护自身生命安全、避免交通伤害具有积极的意义。 道路交通安全从本质上讲是一个管理

简析地铁轨道交通运输能力的影响因素及其策略 周芳平

简析地铁轨道交通运输能力的影响因素及其策略周芳平 发表时间:2019-11-07T15:51:00.750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22期作者:周芳平 [导读] 摘要:我国城市交通发展已经越来越为迅速了,各个地方的生活节奏都在不断加快,使用最基本的交通工具就是地铁轨道运输,在城市运输当中,地铁已经成为了一个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本篇文章将对地铁轨道交通运输能力的影响因素做出一定的探讨,有些地区服务质量不高,客流量分布不是很均匀,提出了一定的改革措施,设计正规的路线,提高服务质量,做好合理的行车安排,优化地铁配置方式,压缩运营成本。 深圳地铁集团有限公司运营总部广东深圳 518000 摘要:我国城市交通发展已经越来越为迅速了,各个地方的生活节奏都在不断加快,使用最基本的交通工具就是地铁轨道运输,在城市运输当中,地铁已经成为了一个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本篇文章将对地铁轨道交通运输能力的影响因素做出一定的探讨,有些地区服务质量不高,客流量分布不是很均匀,提出了一定的改革措施,设计正规的路线,提高服务质量,做好合理的行车安排,优化地铁配置方式,压缩运营成本。 关键词:地铁轨道交通运输力、影响因素、策略 这些年,地铁的建设成为备受关注的建设项目。在具体建设时引入了地铁运营人员提前介入的新发展思路,进一步强化了运营人员在实际工作过程当中的作用。建设期间的轨道项目是更为关键的部分,因为注意阶段会影响到运营人地铁的最终开通以及稳定运营。但是,运营人员完成提前介入工作非常困难,期间会受到许多矛盾冲击,只有全面克服困难,积累发展经验才能够尽快的介入工程项目,发挥自身优势。 一、地铁设备的发展现状 由于信息时代发展已经越来越为迅速,人口剧增,交通面临拥挤的状况已经越来越为严重,实现地铁自动运营化,可以有效的减少此状况的发生,地铁运行自动化可以有效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我国的地铁运营并没有实现全部的自动化,它的发展仍然处于初级阶段,与建筑行业相比,自动化水平的发展仍然比较落后,并且存在着较大的问题。我国地铁运行状态分为低级与高级两个阶段,低级则是指自动停车换站阀门的控制这些基本功能,而高级的功能则是将地铁运行中植入ATO系统模式进行自动检测装备。在我国地铁的运行中监控设备已经报警自动化设备已经基本实现,本文接下来研究的一切自动化服务项目都要有目的去服务于人,避免计算机资源的浪费和人力物力的浪费。对于具体的问题一定要有针对于细节的分析,制定出相应的管理细则,从而有效的实现地铁设备运营自动化。 二、地铁轨道工程建设概况 轨道建设项目有其自身的特点,具体的可以将实际的工程项目分为三个主要阶段。分别涉及项目设计、施工相关事宜、后期投入运营等三个方面。每一个阶段都必须有针对性地管理对应的那一个方面。 2.1设计和施工准备阶段 轨道建设图纸与施工前期准备阶段的管理工作,可以主要分成项目规划设计、项目设备选择与采购、设计招标、施工具体准备等多个管理区。前期的规划设计可以通过多个设计方案的比较,并结合专业人员和项目经理以及运营者多个主体的研究意见,推出更加合理的轨道网线设计方案,分析主要设备的选取型号与相关技术手段。项目设备选取与采购阶段的招标设计,主要是通过总结专家意见落实相关问题的具体修改步骤来达成最终的目标。这一环节是最初的准备阶段当中的重要一环,能够帮助完成设备的基本采购,工程建设项目招标的具体事项。等发展到项目施工图纸设计阶段时,主要是完成设计图纸的细节敲定工作,通过强化技术管理、标准要求以及设计图纸和建设管理等各方面,形成最佳的发展图。在施工准备期间,具体要完成招标管理工作与轨道的基础建设工作,必须要考虑轨道基底层的布局,强化水、电、人、物之间的沟通,并在后期对于相关辅助设备进行检测,提升基础辅助设备的质量水平。 2.2施工阶段 轨道项目的具体施工涉及到四个方面的管理工作。第一,应当是技术质量管理。在这一方面,地铁轨道建设项目的施工工作要坚守统一的标准,基础设备的建设以及施工流程都必须按照国家政策以及行业行规的标准进行操作,还有要采用更加纯熟的工艺和新的工艺思想,助力技术交流活动,增强轻轨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另外,需要做好有效技术资料的管理。因为工程技术的施工进度主要受到施工进度与相关设备的影响。最后,完成建设项目需要对特殊的工艺进行专项维护。还需按照既定的流程对于工程建设量与工程资金成本预算做最终的调整与控制。 2.3验收及运营阶段 轨道项目建设完成后,相关的建设承包组织以及单位,必须在监理组织以及证明组织的见证下,严格的按照竣工流程进行项目验收,并协调好内部的设备。另外,必须总结工作人员接入工程的成果型资料,重点分析轨道验收工作。运营者能够有效的采用维修方式对于轨道项目进行后期维修管理,并助力未来的建设工作向实际运营的安全过渡。 三、措施 3.1设计路线,提高服务质量 在地铁城市轨道交通运输结构当中,需要考据虑到实际的人流量以及地理位置,所以说,需要合理的设计,城市交通运输路线,为乘客提供一个更好的服务环境。 3.2系统之间数据的综合 随着科学技术以及通讯网络的高速发展,我国的各地铁应用装备已经开始进入自动化的模式,吸取了国外先进的技术经验应用到我国地铁发展当中去,培养相关的技术人才,由分散走向综合统一的模式。通过互联网技术应用,逐渐的实现资源共享的状态,在设备结构以及管理的层次上进行了优质的组合,最终的目标是实现地铁无人化,自动化的管理模式,整体提高地铁的运营水平,并且解决人力物力资源的浪费,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我国城市交通错综复杂,各个地区的自然环境是各不相同的,使自动化的进程逐步变慢,地铁自动化与工业自动化有着很大的差异,实现的只能是设备监控自动化以及自动售票模式,虽然与预想的仍有一定的差距,但技术是在不断的进步的,只要付出一定的努力,一定可以达到地铁完全自动化的模式。 3.3做好合理行车安排,优化地铁配置 在一些比较繁华的城市,地铁的运营影响着整个城市的运转速度,所以说,必须要做出合理的行车安排,规划好每一个车次运行的次

最新道路交通安全法全文

最新道路交通安全法全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 (2003年10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通过)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 (第四十七号) 根据2007年12月29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的决定》第一次修正根据2011年4月22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的决定》第二次修正《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的决定》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于2011年4月22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11年5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胡锦涛 2011年4月22日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车辆和驾驶人 第一节机动车、非机动车

第二节机动车驾驶人 第三章道路通行条件 第四章道路通行规定 第一节一般规定 第二节机动车通行规定 第三节非机动车通行规定 第四节行人和乘车人通行规定 第五节高速公路的特别规定 第五章交通事故处理 第六章执法监督 第七章法律责任 第八章附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维护道路交通秩序,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保护人身安全,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财产安全及其他合法权益,提高通行效率,制定本法。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车辆驾驶人、行人、乘车人以及与道路交通活动有关的单位和个人,都应当遵守本法。

第三条道路交通安全工作,应当遵循依法管理、方便群众的原则,保障道路交通有序、安全、畅通。 第四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保障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相适应。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适应道路交通发展的需要,依据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政策,制定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规划,并组织实施。 第五条国务院公安部门负责全国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交通、建设管理部门依据各自职责,负责有关的道路交通工作。 第六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经常进行道路交通安全教育,提高公民的道路交通安全意识。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及其交通警察执行职务时,应当加强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的宣传,并模范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 机关、部队、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以及其他组织,应当对本单位的人员进行道路交通安全教育。 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应当将道路交通安全教育纳入法制教育的内容。

中国道路交通安全现状简易版

In Order To Simplify The Management Process And Improve The Management Efficiency, It Is Necessary To Make Effective Use Of Production Resources And Carry Out Production Activities. 编订:XXXXXXXX 20XX年XX月XX日 中国道路交通安全现状简 易版

中国道路交通安全现状简易版 温馨提示:本安全管理文件应用在平时合理组织的生产过程中,有效利用生产资源,经济合理地进行生产活动,以达到实现简化管理过程,提高管理效率,实现预期的生产目标。文档下载完成后可以直接编辑,请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套用。 摘要:随着我国道路交通事业的飞速发 展,交通事故发生率呈上升趋势。由于交通事 故的发生不仅造成大量人员伤亡,给无数家庭 带来不幸,而且严重影响着经济发展和社会稳 定,已引起了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关注。人 们在谈“故”色变的同时,开始寻找诱发道路 交通事故的原因。本文运用大量的数据对交通 事故发生的特点进行归纳,认为交通事故的发 生具有一定规律性,而造成事故的原因又具有 复杂性和多样性。通过对“人、车、路、”等 交通因素的分析研究,提出了预防和减少交通 事故的初步对策,以便采取针对性措施,遏制

交通事故的发生。 道路交通事故伴随着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应运而生,与交通事故密切相关的因素是人、车、路和环境。本文通过介绍我国道路交通事故的现状,对道路交通事故的特点进行研究,根据交通事故特点,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对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的对策进行初步的探讨。 一、当前道路交通事故的基本情况 随着我国道路交通事业的飞速发展,交通事故猛增已成了交通管理所面临的严重问题。汽车交通作为人类文明的标志,彻底地改变了人类发展的历史进程,给人类以舒适和便捷等正面效应的同时也给人类生活带来一些负面效应,交通事故就是其中最严重、危害最大的负面效应之一。正因为交通事故造成的严重

道路交通安全影响因素分析(最新版)

When the lives of employees or national property are endangered, production activities are stopped to rectify and eliminate dangerous factors.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道路交通安全影响因素分析(最 新版)

道路交通安全影响因素分析(最新版)导语:生产有了安全保障,才能持续、稳定发展。生产活动中事故层出不穷,生产势必陷于混乱、甚至瘫痪状态。当生产与安全发生矛盾、危及职工生命或国家财产时,生产活动停下来整治、消除危险因素以后,生产形势会变得更好。"安全第一" 的提法,决非把安全摆到生产之上;忽视安全自然是一种错误。 影响道路交通安全的因素包括人员因素、设备因素和管理因素3大类。 1.人员因素 人员因素是影响道路交通安全的最关键因素,包括驾驶员、行人、乘客等。 驾驶员在驾驶车辆过程中,通过感官(主要是眼、耳)从外界接受信息,产生感觉(主要是视觉和听觉),然后经过大脑一系列综合反映产生知觉,在此基础上形成所谓“深度知觉”。驾驶员就是凭借这种“深度知觉”形成判断(如目测距离、估计车速等)。可见,驾驶员的生理、心理素质及反应特性对保障交通安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据统计,大约90%的道路交通事故与驾驶员有关。机动车驾驶员必须取得从业资格证书才能从事道路运输,并严禁酒后驾车。 行人的遵章意识、交通行为会对道路交通安全产生明显影响。一些交通事故就是由于行人不遵守交通规则而导致的。加强行人的法律

新道路交通安全法解读

新道路交通安全法解读 5月1日起,《道路交通安全法》正式实施,由于新旧法规交替,各项工作不甚衔接,甚至连新版法律文书也没下发,于是便有一些车主以为“冲冲红灯,应该没事”。其实,省交管部门近日已下发了相关通知,解决有关路面执法问题。该通知表明,对严重交通安全违法行为,执勤民警可以采取照相、现场制作笔录等手段,保存当事人违法的证据后放行,待启用新版法律文书后,再通知违法行为人接受处罚。 该通知要求,从5月1日《道路交通安全法》正式施行起,违反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法律、法规的行为,不再称违章,统一称为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 另外,该通知指出,机动车未按规定投保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的,对本省籍机动车,交警部门扣留机动车至依照规定投保后发还;对外省籍机动车,告知其尽快投保,从5月20日起适用扣留机动车强制措施,依照规定投保后发还。从6月1日起,开始处罚,罚款全部纳入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在该基金未建立之前,罚款存入专门账户。该通知同时规定,交警任何情况下都不得扣行驶证,当然,伪造的除外。 ■新规解读 法律文书扣车可沿用旧版文书 近日一些一线民警表示,值勤时,经常有司机询问,5月1日《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前,违章未作处罚的,该怎么适用法律,即该法有无追溯力。 该通知明确表示,对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的查处,一律适用新的法律、法规,使用新版法律文书。对当事人5月1日前的交通违章行为,还未作出处罚决定的,继续适用旧法规、规章予以处罚,使用旧版法律文书。 据悉,新版法律文书由省公安厅交管局统一印制下发,在文书下发前,对一般交通安全违法行为,执勤民警可以只给予口头警告,不予罚款处罚。在对违法人进行安全宣传教育时,要求执勤民警应当指出法律、法规对当事人的违法行为的有关处罚规定,提醒违法人遵守交通安全法律、法规。 不过,违法司机也莫存侥幸心理,该通知表明,对严重交通安全违法行为,执勤民警可以采取照相、现场制作笔录等手段,保存当事人违法的证据后放行,待启用新版法律文书后,再通知违法行为人接受处罚。 通知规定,对交通事故处理需要扣留机动车的,在新版法律文书启用之前,沿用旧版《公安交通管理行政强制措施凭证》,但必须注明“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二条规定”。 拖车规定严格区分拖移与扣留 该通知对车主较为关心的拖车问题,有了明确规定,通知要求,正确适用拖移机动车的强制措施,严格区分拖移机动车与扣留机动车。对违反机动车停放、临时停车规定的,只有机动车驾驶人不在现场或者虽在现场但拒绝立即驶离,且妨碍其他车辆、行人通行的情形,才可拖移机动车,但不得收费。

道路交通安全影响因素分析

道路交通安全影响因素 分析 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

道路交通安全影响因素分析影响道路交通安全的因素包括人员因素、设备因素和管理因素3大类。 1.人员因素 人员因素是影响道路交通安全的最关键因素,包括驾驶员、行人、乘客等。 驾驶员在驾驶车辆过程中,通过感官(主要是眼、耳)从外界接受信息,产生感觉(主要是视觉和听觉),然后经过大脑一系列综合反映产生知觉,在此基础上形成所谓“深度知觉”。驾驶员就是凭借这种“深度知觉”形成判断(如目测距离、估计车速等)。可见,驾驶员的生理、心理素质及反应特性对保障交通安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据统计,大约90%的道路交通事故与驾驶员有关。机动车驾驶员必须取得从业资格证书才能从事道路运输,并严禁酒后驾车。 行人的遵章意识、交通行为会对道路交通安全产生明显影响。一些交通事故就是由于行人不遵守交通规则而导致的。加强行人的法律法规教育,规范他们的行为,将会对保障道路交通安全产生重要作用。

乘客的行为也会对道路交通安全状况产生影响。乘客具备较强的安全意识,一旦事故发生能够采取必要的自救措施,有助于减少事故发生或降低事故的损害程度。 2.设备因素 道路交通中的设备因素包括道路、车辆和安全设施等。 道路因素与路面、视距、线形、交叉口特性等有关。 车辆具有良好的行驶安全性,是减少交通事故的必要前提。车辆的行驶安全性包括主动安全性和被动安全性。主动安全性指车辆本身防止或减少交通事故的能力。它主要与车辆的制动性、动力性、操纵稳定性、结构尺寸、视野和灯光等因素有关。被动安全性是指发生事故后,车辆本身所具有的减少人员伤亡、货物受损的能力。提高车辆被动安全性的装置有:安全带、安全气囊、安全玻璃、安全门、灭火器等。 交通安全设施包括交通标志、路面标线、护栏、隔离栅、照明设备、视线诱导标、防炫设施等。安全设施一方面能够有效地对驾驶员和其他出行者进行引导和约束,使驾驶员对车辆的操纵安全而规范,使其他出行者与机动车流保持合理的隔离,从而降低事故的发生率;另一方面

浅析地铁轨道交通运输能力的影响因素及改进策略 王强

浅析地铁轨道交通运输能力的影响因素及改进策略王强 发表时间:2018-12-20T15:47:15.950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29期作者:王强 [导读] 未来我国的大部分地区,将拥有城市轨道交通,那么提高地铁轨道交通运输的能力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 哈尔滨地铁集团有限公司运营分公司黑龙江哈尔滨 150000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越来越多的城市面临巨大的交通压力。地铁轨道运输已成为缓解城市地面交通压力的有效途径。然而,由于各种因素,我国的轨道交通容量相对较低,无法满足人们的出行需求。因此,本文就地铁轨道交通运输能力的影响因素及改进策略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地铁轨道交通;运输能力;影响因素;改进策略 前言 我国的城市轨道交通已经来到了大繁荣的时期,所有城市都在完善轨道交通的规划和建设体系。目前,多因素影响着城市轨道交通运输能力,而这些影响因素之间又存在相互关联、相互制约。城市轨道交通对于一个城市的交通环境是极为重要的,它大大缓解了城市的交通拥挤。当然,不断改善过程中,也会出现新的问题,但轨道运输的发展已势不可挡,未来我国的大部分地区,将拥有城市轨道交通,那么提高地铁轨道交通运输的能力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 1地铁轨道交通运输能力影响因素分析 1.1停站作业的时间 为了适应城市建设发展的需要,缓解地面交通压力,当前国内许多城市都在积极开通地铁运输路线,扩大地铁建设范围,与此同时也产生了许多问题,其中,停站时间设置不合理是许多城市地铁轨道交通运输当中最为严重的一个问题。地铁停站时间受到时间设置、流程优化以及乘客秩序、操作环节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使得运能大大降低,运输效率也无法有效提升。部分人员流动量比较大的时间里,往往会出现地铁实际的停站时间远远超出规定时间,因为乘客太多而致使屏蔽门不能正常关闭的现象也经常可以见到,屏蔽门开关次数过多比如会导致停站时间的增加。另外,当地铁里的乘客数量已经到了所能容纳的最高值时,一旦到达站点还是需要将屏蔽门打开且停靠一定时间,大大降低了地铁的周转效率,地铁轨道的运输能力也因此有所下降。 1.2换乘位置不方便 一些城市的地铁交通网络类型为n条线路,但换乘点却是n一1个,属于树状结构,这是一种连通性非常差的换乘结构,2条线路之间往往需要换乘2次才能实现互通。另外,这种结构还会导致线路上的客流量分布不均匀,大部分的换乘乘客不得不累积在同一条线路的2个换乘点,导致换乘站人数量过多但其他位置的客流量则比较少,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线路行车组织的难度。 1.3地铁折返站的折返能力 当前的城市地铁运行过程当中,折返能力是对地铁轨道运输能力影响最为重要的一个方面。通常我们在建设地铁设施的时候往往会受到城市土地的制约,继而导致地铁数量不够充足,这个时候就可通过增加设备系统能力以及上线地铁数量来缩短正线形成间隔时间。不过对于已经建设完成的城市而言,其地下建设空间已经十分有限,线路也很难再更改,致使全线通过能力受到很大影响,线路能力的发挥也受到了影响。 1.4缺少市郊间的线路 目前有些城市采用了放射网状结构类型的地铁交通网络结构。成都的地铁就是这种结构,这是一种径向线多且相互交叉成三角形的网络结构。这种线路虽然解决了网络连通性差、乘客换乘不便的问题,也使得市区的经济辐射距离较远,但由于这种结构的线路深入市郊很长,因此市郊之间的联系必须到达市中心去进行换乘,导致乘客多走了许多路。使得轨道的运输效率大大降低,甚至不如公交等交通工具来的便捷。 1.5行车交路的不合理 列车担当运输任务的固定周转区段称之为城市轨道交通的行车交路。列车交路计划规定列车运行区段、拆返车站以及按不同交路运行的列车对数。如若出现行车交路的不合理,则会使得列车的输送能力大大降低,并且提高了运输成本,严重影响了地铁轨道的运输能力。 2提高地铁轨道交通运输能力的策略 2.1合理设计路线 影响城市地铁运营质量的关键性因素便是城市轨道路线的设计不合理。为了确保乘客能够获得更加舒适的地铁乘坐体验,为所有乘客提供满意的乘坐需求。地铁网络设计就必须考虑市郊与市郊、市郊与市中心的距离与通达质量。另外换乘位置、换乘条件、人流量等因素都是地铁网络设计前所需着重考虑的。根据经验放射环形网络结构是一种优势显著的结构。这种网络结构包含了所有放射网状结构线路的优点,能够实现市郊与市郊、市郊与市中心的便捷换乘与直达体验,提高了路线连通性。另外这种线路的城市覆盖面广,也能够提高城市内部不同区间的交通和沟通能力。只有当城市轨道线路达到了全方位覆盖,人们才能够获得更好的乘车体验,享受地铁乘坐过程,提高地铁运输能力。 2.2改变折返方式 地铁设计时要求对地铁的折返线路进行提前规划,地铁建设过程中应结合远期运输要求来强化配线的设置,从而满足线路折返的需求。通常情况下,站后折返的折返能力要比站前折返的折返能力高,因此,使用站后折返能够有效促进车站折返能力的提升。针对一些无法实现站后折返的城市来说,还可以考虑改建折返站的方式,在车站后方增加折返线和相关渡线,从而满足站后折返的条件。另外,我们还可以通过缩短系统转换时间、减少停站时间、提高地铁过岔的速度等手段来促进折返站折返能力的提升。 2.3合理安排行车 目前国内许多地铁都存在客流量不均的问题,客流量不均必然会导致地铁运输压力增加,不利于地铁的运输效率和运输能力发展。为此地铁系统在安排行车时,必须考虑折返站、通过、列车配置、客流量等问题。根据不同车站的折返与通过需求,安排行车次数。另外为缓解城市交通压力,地铁系统也可以采取安排大小交路与车次合理处理的方式。即通过大小交路方式,减少单线乘客压力过大对地铁运营

中国道路安全发展趋势

中国道路安全发展趋势 作者:82091035 金彪 交通安全工作要严格落实交通安全责任制,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实行岗位安全责任制和目标管理。建立健全交通安全领导组织机构,在单位主要领导的领导下,全面负责本单位交通安全工作。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单位内部交通安全状况,使交通安全工作做到有布臵、有检查、有落实,并把交通安全工作同企业管理和工作绩效结合起来,进行评比、检查和落实。 第一,中国交通安全的现状、特点与发展趋势。总体上我们还是对未来趋势性作一个基本的判断。第二,道路交通安全目前存在哪些问题。第三,发达国家在道路交通安全管理上的一些基本经验。今天有很多国际专家还有一些官员来介绍国际经验,我今天在这方面不作重点的介绍。第四,我们在考虑道路交通安全的中长期的目标。最后,实现道路交通安全目标的路线图,或者说是一个政策框架,提出来一个“六E工程”。从中国道路交通安全的情况来看,我给出2005年的数据,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占全国安全事故死亡人数的比例达到了77.6%,也就是说,道路交通安全是安全事故死亡的绝大多数,因此这个问题是非常重要的问题。从中国的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绝对值来看,为了便于比较,只给了一个2004年的数据,2005 年我们不到10万人,只有9万人。2004年中国的绝对数是10万人。美国一年因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是4.2万人,德国是5800多人,日本是7300 多人。 因此从绝对数比较来讲,中国因道路交通事故死亡的人数要高于这些发达国家,甚至高的水平还是比较大的。从万车事故死亡率来讲,中国是9.93,也远高于美国1.79、俄国1.04、日本0.81的水平。从中国道路交通事故的特点来看:第一个特点是混合交通的特点突出,可以看出,中国的机动车事故所造成的死亡人数,其比例要远低于日本、德国和美国,对应来讲,就是行人、自行车、摩托车所发生的交通事故死亡人数的比例明显高。也就是说,对中国来讲,道路交通安全对策,行人和非机动车驾驶人、乘车人是保护的重点之一。 第二个特点,超速、操作不当、车辆失效、不按规定让行等交通违法驾驶行为是肇事的主要原因,超速占交通事故死亡人数的比例超过16%,操作不当也超过16%,也就是说,这种纠正违法驾驶行为应该成为中国道路交通安全的重要对策之一。 第三个特点是发生在城外的死亡人数占道路交通死亡总数的比例达到77.7%,其中二、三级公路上死亡人数比重最大,占了整个死亡人数比例总数的28.1%和近20%。因此,在城外公路的基础设施建设上和管理上,也应该成为未来对策的重要方面。 从中国的历史数据来看,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近几年出现了可喜的变化。2005年,有所降低。2006年又进一步降低,到九万人。从万车死亡率来看,2005年的万车死亡率仅仅是70年的三十分之一,应该说还是取得比较大的成就,但是我们现在要看到未来的发展趋势是怎么样的。现在的这种发展趋势是不是呈一个持续下降的趋势,如果不采取进一步的对策,是不是也能够有效的降低道路交通事故的死亡人数?现在我们要对这样一个总体趋势做一个判断。近两年,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减少的主要对策,我们课题组认为是来自于交通管理部门的一些突出贡献。再往后,进一步加强道路交通管理,公安部门加强道路交通管理其难度越来越大,潜力也越来越小。如果不采取进一步的措施,随着汽车保有量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