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地理学复习要点

旅游地理学复习要点
旅游地理学复习要点

《旅游地理学》复习要点

一填空题

1. 旅游活动的主体是旅游者。

2. 游憩是指人们在闲暇时间所进行的各种活动。

3. 旅游活动的客体是旅游资源。

4.旅游地与客源地的空间互相作用的条件有互补性、替代性、可达性。

5.旅游需求预测模型中,根据历史资料推测将来形势的是趋势外推模型。

6. 大尺度旅游空间一般采用环状旅游路线。

7. 汇率下跌,价格不变,旅游需求上升。

8. 主题公园是具有特定主题,由人工创造而成的舞台化的休闲娱乐空间,是一种休闲娱乐业。

9. 共性大,个性强是名山旅游资源的特点之一。

10. 娱乐购物属于旅游活动的提高层次。

11. 当游客量在所有时期都相同时,高峰指数等于0 。

12. 旅游者以其自身的意识和生活方式介入旅游地社会中,引起旅游地居民的思想变化,产生各种影响,这种作用称为示范效应。

13. 城市游憩商业区的类型包括大型购物中心型、特色步行街型、旧城历史文化改选区型、新城文化旅游区型。

14.偶发性、饱和与超载常是由于旅游地或其他附近发生了偶然性的事件,这些事件在较短时间内吸引来大量旅游者

15. 旅游区的特性有系统性、层次性、地域性、优化性。

16.人们把进行旅游决策时收集到的各种信息摄入脑中,形成对环境的整体印象,这就是感知环境。

17. 旅游需求预测模型中,定性模型的代表是特尔菲法。

18. 中尺度旅游空间一般采用节点状旅游路线。

19. 游览观光属于旅游活动的基本层次。

20. 旅游需求的季节性强度指数越接近于零,旅游需求的时间分配越均匀

二、名词解释

1. 闲暇和游憩

闲暇(leisure)是指人们扣除谋生活动时间、睡眠时间、个人和家庭事务活动时间之外剩余的时间。

游憩(recreation)一般是指人们在闲暇时间所进行的各种活动,游憩可以恢复人的体力和精力,它包含的范围极其广泛,从在家看电视到外出度假都属于游憩。

2. 旅游资源和旅游地

旅游资源:对旅游者具有吸引力,能被旅游业开发利用,能产生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的事物和因素。

旅游地:一定地理空间上的旅游资源同旅游专用设施、旅游基础设施以相关的其他条件有机地结合起来,就成为旅游者停留和活动的目的地,即旅游地。

3. 旅游资源和旅游地

旅游资源:对旅游者具有吸引力,能被旅游业开发利用,能产生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的事物和因素。

旅游地:一定地理空间上的旅游资源同旅游专用设施、旅游基础设施以相关的其他条件有机

地结合起来,就成为旅游者停留和活动的目的地,即旅游地。

4.旅游环境容量和旅游感知容量

旅游环境容量:即旅游地承载能力,某一旅游地空间内,在某一时段内所能容纳的游人数量。旅游感知容量:旅游者于某一地域从事旅游活动时,在不降低活动质量的条件下,地域所能容纳的旅游活动最大量。

5. 旅游乘数与旅游漏损

旅游乘数:旅游花费有经济体系中导致的直接、间接和诱导性变化与最初的直接变化本身的比率。

旅游漏损:官方旅游收入与旅游者实际旅游花费的差值。

6.近邻效应与旅游地空间竞争

近邻效应:独特性和共性导致相邻的资源个体对远处居民吸引力之间相互影响。近邻效应可分正效应和负效应。

旅游地的空间竞争:由于多个旅游地在同一地域出现时引起的,当多个旅游地在同一地域出现时引起的,各自吸引力此消彼长或同步增长的动态变化和地域市场结构的再组织。

8. 旅游社会容量和旅游生态容量

旅游社会容量:旅游接待地区性的人口构成、宗教信仰、民情风俗、生活方式和社会开化程度所决定的当地居民可以承受的旅游者的数量。

旅游生态容量:一定时间内旅游地域的自然生态环境不致退化的前提下,旅游场所容纳的旅游活动量。

9.旅游资源体验性评价与旅游资源技术性评价

旅游资源体验性评价方法:旅游者根据自己的亲身体验对某一或一系列的旅游地就其整体质量进行定性评估的方法。

旅游资源的技术性评价:是指对旅游资源各要素对于旅游者从事特定旅游活动的适宜程度的评估,大量技术性指标的运用是这类评价的基本特征

10. 旅游流

旅游流是以旅游客流为主体,包括旅游信息流、旅游物流、旅游资金流、旅游能流等在内的复杂系统。

11. 区域旅游合作

区域旅游合作是指区域之间或者区域内不同地区之间的旅游经济主体,在一定的目标和原则下,制定协议、章程、合同,将旅游资源和各种系统要素在地区之间重新配置与优化组合,形成规模更大、结构更佳、品牌知名度更高的旅游产品和市场体系,以便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旅游经济活动。

12. 旅游地理信息系统

是对旅游相关信息进行采集、管理、分析、可视化的计算机技术系统。

三、简答题

1.简述旅游决策过程

人们内在心理或生理处在某种缺乏状态,从而产生满足这种缺乏状态的愿望,即存在内驱力,加上外界情境的刺激,就产生了旅游需要。游客所处的社会经济系统对旅游需要进行加工和调控,产生了初步的旅游意向,旅游决策过程真正开始。接着,旅游地的吸引因素和游客自身的心理因素共同作用,生成了游客对旅游地及旅游活动行为的感应图景,初步出游计划形成。之后,游客斟酌出游方式和旅游费用而做出出游决策,旅游行为最终得以实现。

2. 中国旅游资源的分布规律

我国旅游资源分布也存在着地域规律性。

(1)自然旅游资源集中分布在三大地形阶梯的过渡区域

(2)自然旅游资源富集区往往是中国生态脆弱区或贫困区

(3)人文类旅游资源特别是历史遗存类的资源以中部和东部地区最为集中

(4)民俗资源遍布全国,但少数民族文化资源主要分布于边境和较偏远地带

(5)现代人造旅游资源一般分布在大城市(特别是旅游发达的大城市)周围

3. 影响旅游者旅游动机的因素有哪些

(1) 性别、年龄及身体状况对旅游动机的影响。

(2) 经济能力及余暇时间。

(3) 心理因素。旅游动机是个人心理活动的一种形式,必然受到个人的兴趣、爱好、专业、对生活的态度、对周围环境的知觉、受教育程度及家庭等各方面的影响。

4. 常用的旅游资源评价方法有哪些?(6分)

①体验性评价:是指基于评价者对评价客体的质量体验而作出评价的一种方法。又可分为,一般体验评价和美感质量评价两种。(2分)

②技术性评价:是指对气候、海滨、温泉等一些国家已初定了相应技术标准可供参考的旅游资源各要素对于旅游者从事特定旅游活动的适宜性进行技术分析的一种评价方法。(2分)

③综合性评价:即选取多项恰当的因子和开发条件,并综合考虑对社会、环境的影响,对资源作较为全面的评价的一种方法。

5. 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以及基本内容有哪些?

旅游地理学是研究人类旅行游览,休憩疗养,康乐消遣同地理环境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

研究内容:旅游产生的条件及其地理背景;旅游者行为规律;旅游流(旅游需求)预测;旅游交通(旅游通道);旅游资源评价;旅游地演化规律和重要旅游地研究;旅游环境容量;旅游区划;旅游开发的区域影响(经济、环境、社会);旅游规划。

6. 旅游地与客源地的空间相互作用如何产生?

产生旅游地与客源地的空间相互关系的条件有三个:互补性,替代性和可达性旅游资源的互补性,构成了客源地和旅游目的地空间相互作用的基础,它是旅游空间相互作用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特性;替代性有两种作用:节省交通费用,过滤器作用;游客的可达性与旅游地的价值成正相关,旅游的可达性也是时间的函数,这主要受交通运输工具等因素的影响7. 旅游者的旅游活动行为层次有哪几种?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

旅游者的旅游活动行为层次有:基本层次:游览观光提高层次:娱乐旅游和和购物旅游专门层次:休养;疗养旅游;出席会议;宗教朝拜;各种科学和社会考察,调查,以及其他专业活动,包括商业,文化交流,大型运动会,登山,探险等。

相互关系:不同的旅游目的地的旅游层次都是各有侧重的,这取决与旅游资源的性质,游客的爱好,消费能力等;不同的旅游行为层次可以同时并存,较高层次的旅游行为,不一定要在较低旅游活动层次的优势出现后才出现,但一般来讲,较高层次的旅游行为的出现,是在较低层次的活动行为出现之后

8. 影响旅游者决策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1)感知环境:收集各种信息摄入脑中,形成对环境的整体印象

(2)最大效益原则:最小的旅游时间比,最大的信息收集量

(3)旅游偏好:年龄、职业、教育

9. 城市旅游吸引力建设的主要内容体现在哪些方面?

形象、活动、设施、景观与环境氛围、服务。

10. 大尺度旅游空间行为特征

力图到级别较高的旅游点旅游。尽可能游玩更多的高级别旅游点。力图采用环状路线旅游。

11. 旅游地的生命周期及阶段

我们把旅游目的地的涨落兴衰称为旅游产品的生命周期现象。产品生命周期的识别,一般有两种办法,即销售曲线识别法和市场占有率别法。巴特尔根据产品周期的概念,提出旅游地的演化经过6个阶段:探查阶段、参与阶段、发展阶段、巩固阶段、停滞阶段、衰落或复苏阶段。

四、论述题

1. 试从自然和人文两方面,用案例来说明旅游对环境的积极影响。

2. 分析旅游对区域的社会影响。

旅游地理学复习资料1

《旅游地理学》复习资料(一) 一、简答题 1.国外旅游地理学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2.简述旅游活动行为层次理论的主要内容。 3.根据旅游需求时空分布集中性原理,说明时间集中指数、地理集中指数的意义。 4.简要说明影响旅游需求的要素有哪些? 5.简述主题公园布局的影响因素。 6.简要说明特尔斐法工作步骤? 7.简要说明巴特勒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主要内容? 8.简要说明RBD 和CBD 的关系? 二、论述题 1.比较分析名山类旅游地和喀斯特石林旅游地的空间竞争特点。 2.论述旅游对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影响 《旅游地理学》复习资料(一)答案 一、简答题 1.国外旅游地理学发展的趋势是什么? (1)研究在闲暇时间从事的所有活动,但重点是旅游活动 (2)研究旅游和休闲的地理学者中大部分同时还有其他的研究领域 (3)从以资源研究、土地利用为主转移到以服务设施的空间经济分析、旅游者的空间行为与旅游目的地的推销、大区域旅游开发与规划、旅游对于区域自然、经济和社会文化影响的过程与机制 (4)理论和实用研究并重 (5)参与多学科的融合研究,注重新技术手段的运用 2.简述旅游活动行为层次理论的主要内容。 (1)基本层次:游览观光,是旅游地开展旅游活动的基础; (2)提高层次:娱乐旅游和购物旅游; (3)专门层次:修养、疗养旅游、会议旅游、宗教朝拜旅游、科学考察旅游。 三个层次可以同时并存,较高层次的旅游行为,并不一定要在较低旅游活动行为层次的优势出现之后才出现。但一般来讲,较高层次的旅游行为的出现,是在较低层次的活动行为出现之后。 3.根据旅游需求时空分布集中性原理,说明时间集中指数、地理集中指数的意义。 (1)时间集中指数:也称为季节性强度指数,() ∑=-= 12 1 2 1233.8i i x R R 值越接近于零,

中国旅游地理重点整理(科学第三版)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同志们,这份资料很详细,可以再你们觉得合适的范围内加以增减,到时候大家自己把字体改小用于。。。。我就不多解释了,大家懂得。还有啊,里面提示大家要看的图不可以忽略啊 重点的三个大区图建议大家要么熟记要么复印书本 旅游地理 导游欢迎词结构 1 代表接待组团社表示欢迎 2 介绍自己介绍其他人员 3 预告行程 4 表示愿意为大家服务的态度 5 预祝成功欢送词 1 表示惜别 2 感谢合作 3 小结旅游4 征求意见5 期盼重逢 旅游资源调查步骤1 成立调查小组2 确立调查目标 3 收集二手资料 4 制定调查方案 5 准备相关设备 6 制定调查工作计划 7 整理资料分析总结 8 完成景区旅游资源地图编制 9 写景区旅游资源调查报告 旅游概念分布于广阔的地理环境中的一种新型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生活的高级消费形式 以旅行游览观光购物交流文化体育锻炼考察研究休闲度假康体疗养消遣娱乐探险猎奇宗教朝觐品尝佳肴探亲访友等为目的的异地暂时居留的社会现象同时也是以各种不同方式分配空间和利用时间的地理现象 1942年瑞士人汉泽克尔和克拉普夫提出旅游是非定居者的旅行和暂时居留引起的现象和关系的总和不会永久居留也不是主要从事赚钱的活动暂时性异地性 旅游者旅游的主体旅游活动中最活跃的因素 任何以消遣闲暇度假体育商务公务疗养学习宗教等为目的不论国籍如何在其居住地境内居留超过24小时一年以下的人特点异地性暂时性享受性回味性 旅游资源旅游活动的客体旅游地吸引旅游者所有因素的总和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凡事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和利用并产生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 特点空间分布上的集中性时间分配上的季节性吸引功能的垄断性易损性不可移动性 观赏性地域性多样性综合性季节性永续性垄断性吸引力定向性 基本特色时间空间经济文化 旅游资源的分类 1 根据资源本身的特性成因差异进行分类 2 根据景区资源的管理等级分类 3 按资源特征与游客等级分类 根据吸引强度世界级国家级区域级地方级 根据功能观光游览型参与体验型休闲度假型购物型 按形成和属性自然和人文两类 按资源客体属性物质性非物质性无知与非物质共融性 按资源发育背景天然赋存性人工创造性两者兼备的复合型 按资源持续利用潜力可再生资源不可再生资源 旅游业旅游休闲活动的媒介具有服务性质的特殊行业。 旅游业是以旅游资源为凭借以旅游设施为条件为人们的旅行游览提供服务从中取得经济收益的部门和行业,属于第三产业有文化性质 旅游业四大支柱旅行社旅游交通旅游饭店旅游商品 旅游业特点社会性综合性开放性涉外性季节性脆弱性劳动与资金密集性 旅行社生产和销售旅游商品并通过为旅游者提供导游等服务而取得收入的企业。国外旅行社分为旅游经营商批发商零售商 我国国际旅行社国内旅行社 旅游饭店为旅游者提供食宿和各种服务汽车旅馆度假商务青年旅社会议旅馆旅游饭店主题酒店精品酒店地位 1 构成旅游业综合接待能力 2 取得旅游收入的重要基地 3 体现旅游业服务质量 4 为社会提供广泛

中国旅游地理期末考试试卷

广东省南华技工学校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中国旅游地理》期末考试试卷 姓名:班级:得分: 一.填空题(共5小题,每个空1分,共14分) 1.岭南四大名园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2.中国佛教分三个派别,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3.唐代高僧________________六次东渡方至日本,把佛教及中国文化传入日本,为中日文化的交流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4.中国当代三大名锦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江南三大名楼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共15小题,每题2分,共30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 1. 四面斜坡,有一条正脊和四条斜脊,屋面稍有弧度的顶属于() A.庑殿顶B.歇山顶 C.悬山顶D.硬山顶 2. 中国园林发展史上的一大转折时期是() A.秦汉时期B.魏晋南北朝时期 C.唐宋时期D.明清时期 3. “以山为陵”是()陵墓的形式。 A.周代B.秦汉C.唐代D.明代 4. 我国长城修建史上的最后一次高潮是()。 A.唐代B.宋代C.清代D.明代 5. 我国现存最大的皇家园林是() A.颐和园B.避暑山庄 C.圆明园D.拙政园 6. 藏传佛教分为四大教派,俗称红教、花教、白教、黄教,它们的正式名称依次是() A.宁玛教、萨迦教、噶举教、格鲁教 B.格鲁教、宁玛教、萨迦教、噶举教 C.宁玛教、萨迦教、格鲁教、噶举教 D.萨迦教、宁玛教、格鲁教、噶举教 7. 纪念佛祖诞生的节日是() A.盂兰盆节B.涅槃节 C.浴佛节D.佛成道节 8. 道教圣地“三山五岳”中的三山是指() A.武当山、庐山、罗浮山 B.蓬莱、方丈、瀛洲 C.龙虎山、天台山、武当山 D.青城山、武当山、终南山 9. 中国沿海伊斯兰教四大古寺是() A.广州怀圣寺、泉州清净寺、杭州灵隐寺、扬州仙鹤寺 B.广州怀圣寺、泉州清净寺、杭州真教寺、扬州大明寺 C.广州怀圣寺、泉州清净寺、杭州真教寺、扬州仙鹤寺 D.广州怀圣寺、泉州清净寺、杭州灵隐寺、扬州大明寺 10.古语“曹衣出水,吴带当风”中的曹、吴分别是指() A.曹操和吴道子B.曹操和吴国 C.曹仲达和吴国D.曹仲达和吴道子 11.()是草原上牧民为适应游牧生活的圆形穹庐顶的流动住宅。 A.吊脚楼B.蒙古包C.四合院D.围屋12.福建菜尤以烹饪()见长。 A.海鲜B.家禽C.辣椒D.烤鸭13.端砚产于广东() A.云浮B.潮州C.肇庆D.韶关14.我国现存最古老的碑文是现存于北京国子监的() A.《石鼓文》B.《兰亭序》 C.《赤壁赋》D.《纪泰山铭》 15.基督教的标记是() A.新月B.莲花 C.十字架D.八卦太极图

旅游地理学讲义

《旅游地理学》讲义 第一章绪论 本章重点讲述三个方面的问题,都是关于旅游地理学这门学科的基本属性的问题,分别是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与相关学科的关系问题。通过讲述,学生对该门课程要有初步认识,尤其对该课程研究内容要有一定的理解,为以后有针对性的学习打下一定基础。本章重点是第二节,即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内容。计划用三个课时。 §1 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旅游地理学是研究人类旅行游览与地理环境关系的学科,又称娱乐地理学。旅游地理学系指观光旅游而言,娱乐地理学则包括康乐在内,是广义旅游地理学,二者均为人文地理学的分支。它不仅同地理学的许多分支关系密切,而且与社会学﹑民俗学﹑考古学﹑历史学﹑建筑学﹑园林学﹑经济学彼此渗透,因此它又是一门边缘学科。 1、几个基本的概念 闲暇(Leisure):是指人们扣除谋生活动时间、睡眠时间、个人和家务时间之外剩余的时间。扣除的时间是必需的,也是极具弹性的。重点是要理解三个问题:休闲与工作的关系、关于闲暇与休闲的增长和休闲的障碍。 游憩(Recreation):关键在于这种活动是否达到游憩的目的。 旅游(Tourism):关于旅游与游憩的关系一直有不同的意见。 2、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什么是旅游地理学:各国学者出发点不一样,其看法也不一样。 本书对旅游地理学的理解:从旅游的本质属性出发探讨旅游地理学研究对象。 现代旅游地理学研究始于20世纪20年代。K.G.麦克默里发表的《娱乐活动与土地利用关系》﹐被认为是现代旅游地理学的第一篇论文。早在1935年﹐英国地理学家R.M.布朗就倡议地理学家应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研究旅游业上。他和S.B.詹姆斯﹑A.S.卡尔森等先后论述了局部地区的自然资源﹑发展基础﹑聚落构成的差异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测定了旅游形态及其经济价值﹐并阐述了旅游形态和旅游设施的意义。40年代E.艾塞林﹑G.F.迪赛对游客客流进行了分析。50年代联邦德国地理学家H.哈恩从游客的性质﹑逗留时间﹑季节性变化方面划分了德意志联邦旅游地类型。可是﹐这段时间内绝大多数旅游地理著作主要是描述某些旅游胜地﹐或限于一般论述旅游的经济意义﹐对旅游地理学的基本理论极少探讨。 60年代以来﹐旅游地理学的学科属性和理论问题逐渐为人们所重视。1964年﹐加拿大

旅游地理学 期末 复习

第一章 一.旅游地理学研究内容 ①“旅游主体”论:皮尔斯(供给需求的空间模式、旅游空间模式、客源地、目的地、旅游通道) ②“旅游客体”论:郭来喜(旅游地起因、旅游者的地域分布、旅游与环境的关系) ③地理学者将旅游作为人类活动的一种空间表现形式来研究。 ④旅游由三个主要的成分组成,即旅游客源地、旅游目的地和联系客源地与目的地之间的旅游通道。 二.旅游地理学研究内容简析 1.旅游产生的条件及其地理背景 2、旅游者行为规律 3、旅游需求预测 4、旅游通道 5、旅游资源评价 6、旅游地演化规划和重要旅游地研究 7、旅游环境容量 8、社区旅游 9、新兴旅游 10、旅游开发的区域影响 11、旅游规划 第二章 一、中国旅游地理学的发展(三个阶段学说) 1. 1979-1989:【理想主义阶段】:具有“学术启蒙”作用。 ——以改革开放、拨乱反正、国家重新重视科学发展等为时代背景,旅游地理学在老一辈地理学家关注国外理论前沿,反思自身发展不足,具有鲜明的自由探索的理想主义色彩,尽管研究成果、研究方法不成熟,具有“学术启蒙”作用。研究框架-关注国外研究-教书育人-注重社会实践-加强合作等方面。特征和意义:稚嫩阶段,成果范式不规范,但“求知”和自由探索精神难得可贵。 2.1990-1998:【现实主义阶段】:现实主义阶段以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为背景,旅游地理学家成为旅游规划的主力军。 ——现实主义阶段以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为背景,旅游地理学家成为旅游规划的主力军,促进了中国旅游业的发展,但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理论,形成过分关注现实社会的现实主义价值取向。旅游规划主力军-学科学术意识下降-视野狭窄国际关注度不足-学术贡献不够。实用性和功利性的研究取向是我国旅游地理学的理论研究与国外差距更大,但也不能忽视其学科建设的影响。

2020旅游地理学复习题以及2020年小升初数学升学考试题及答案

2020旅游地理学复习题以及2020年小升初数学升学考试题 及答案 2020旅游地理学复习题以及2020年小升初数学升学考试题及答案难度(0~1):0.5 区分度(0~1): 0.5 原作者:所属章节:- 所属课次:- 所属知识点: - 满分分数:0.0 时间限制(分钟): 0 关键字:评分标准:试题内容名词解释1、旅游地理学:研究人类旅游与地理环境、社会经济之间关系的科学。2、旅游客流:旅游者从事旅游活动必然会产生具有一定流向和流量的旅游者群体,这一旅游者群体便是旅游客流,是旅游的本质特征之一。3、历史文化名城:具有悠久的历史,在政治、军事、经济、科学和文化艺术等某一方面具有独特的地位,并积淀和保存了众多的文物古迹和风景名胜的城市。4、风土人情:泛指各民族长期形成的独特的风尚和习惯。5、雾淞:俗名树挂,是气温在0℃一下,大雾弥漫或细雨蒙蒙气候条件下,雾滴附着在低温物体上迅速冻结凝成一层毛茸茸的乳白色外壳,构成玉树琼花的特殊景观。简答1、旅游动机的类型有哪些类型?答:国外流行的两种旅游动机分类法。①田中喜一分类法。日本学者田中喜——将旅游动机归为四类,即心情的动机、身体的动机、精神的动机和经济的动机。②麦金托什分类法。美国学者罗伯特·麦金托什也将旅游动机分作四类:身体健康的动机、文化动机、交际动机和地位与声望的动机。2、影响旅游者旅游动机的因素有哪些?答:(1) 性别、年龄及身体状况对旅游动机的影响。(2) 经济能力及余暇时间。(3) 心理因素。旅游动机是个人心理活动的一种形式,必然受到个人的兴趣、爱好、专业、对生活的态度、对周围环境的知觉、受教育程度及家庭等各方面的影响。3、列举北京游览区的三条旅游线路。答:①北京市中心皇家建筑游览线:天坛——天安门广场——故宫——景山——北海——恭王府——鼓楼;②北京西北郊皇家园林为主的游览线:颐和园——圆明园——大钟寺——动物园;③外环线现代大都市人文景观旅游线:亚运村——钓鱼台——大观园——世界公园;④远郊长城及明清黄陵游览线:长城——明十三陵——清东陵;⑤西郊名山古寺游览线:香山——碧云寺——卧佛寺——八大处——潭拓寺;⑥西南远郊古迹山水风光游览线:卢沟桥——周口店——十渡——野三坡。(任选3条)4、常用的旅游资源评价方法有哪些?答:答:①体验性评价:是指基于评价者

中国旅游地理重点整理(科学出版社第三版)

同志们,这份资料很详细,可以再你们觉得合适的范围内加以增减,到时候大家自己把字体改小用于。。。。我就不多解释了,大家懂得。还有啊,里面提示大家要看的图不可以忽略啊 重点的三个大区图建议大家要么熟记要么复印书本 旅游地理 导游欢迎词结构 1 代表接待组团社表示欢迎 2 介绍自己介绍其他人员 3 预告行程 4 表示愿意为大家服务的态度 5 预祝成功欢送词 1 表示惜别 2 感谢合作 3 小结旅游4 征求意见5 期盼重逢 旅游资源调查步骤1 成立调查小组2 确立调查目标 3 收集二手资料 4 制定调查方案 5 准备相关设备 6 制定调查工作计划 7 整理资料分析总结 8 完成景区旅游资源地图编制 9 写景区旅游资源调查报告 旅游概念分布于广阔的地理环境中的一种新型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生活的高级消费形式 以旅行游览观光购物交流文化体育锻炼考察研究休闲度假康体疗养消遣娱乐探险猎奇宗教朝觐品尝佳肴探亲访友等为目的的异地暂时居留的社会现象同时也是以各种不同方式分配空间和利用时间的地理现象 1942年瑞士人汉泽克尔和克拉普夫提出旅游是非定居者的旅行和暂时居留引起的现象和关系的总和不会永久居留也不是主要从事赚钱的活动暂时性异地性 旅游者旅游的主体旅游活动中最活跃的因素 任何以消遣闲暇度假体育商务公务疗养学习宗教等为目的不论国籍如何在其居住地境内居留超过24小时一年以下的人特点异地性暂时性享受性回味性 旅游资源旅游活动的客体旅游地吸引旅游者所有因素的总和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凡事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和利用并产生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 特点空间分布上的集中性时间分配上的季节性吸引功能的垄断性易损性不可移动性 观赏性地域性多样性综合性季节性永续性垄断性吸引力定向性 基本特色时间空间经济文化 旅游资源的分类 1 根据资源本身的特性成因差异进行分类 2 根据景区资源的管理等级分类 3 按资源特征与游客等级分类 根据吸引强度世界级国家级区域级地方级 根据功能观光游览型参与体验型休闲度假型购物型 按形成和属性自然和人文两类 按资源客体属性物质性非物质性无知与非物质共融性 按资源发育背景天然赋存性人工创造性两者兼备的复合型 按资源持续利用潜力可再生资源不可再生资源 旅游业旅游休闲活动的媒介具有服务性质的特殊行业。 旅游业是以旅游资源为凭借以旅游设施为条件为人们的旅行游览提供服务从中取得经济收益的部门和行业,属于第三产业有文化性质 旅游业四大支柱旅行社旅游交通旅游饭店旅游商品 旅游业特点社会性综合性开放性涉外性季节性脆弱性劳动与资金密集性 旅行社生产和销售旅游商品并通过为旅游者提供导游等服务而取得收入的企业。国外旅行社分为旅游经营商批发商零售商 我国国际旅行社国内旅行社 旅游饭店为旅游者提供食宿和各种服务汽车旅馆度假商务青年旅社会议旅馆旅游饭店主题酒店精品酒店地位 1 构成旅游业综合接待能力 2 取得旅游收入的重要基地 3 体现旅游业服务质量 4 为社会提供广泛

旅游地理学资料整理

旅游地理学的名词解释: 1.旅游地理学:是研究人类旅行游览、休憩疗养、康乐消遣同地理环境以及社会经济发展 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 2.旅游者:任何一个离开其惯常环境到其他地方旅行,在访问地停留24小时以上的人。 3.旅游行为: 4.旅游需求:是在一定时期内,一定价格上,旅游者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旅游产品的数量, 即旅游者对某一旅游目的地所需求的数量。 5.旅游流:又称旅游客流。指旅游者借助交通工具从出发地到旅游目的地移动形成的客流。 由旅游者、旅游节点(旅游地和客源地)和运输方式三要素构成。 6.特尔非法:用书面形式广泛征询专家意见以预测某项专题或某个项目未来发展的方法, 又称专家调查法。 7.旅游资源:是指对旅游者具有吸引力的自然存在和历史文化遗产,以及直接用于旅游目 的的人工创造物。旅游资源可以是有具体形态的物质实体,也可以是不具有具体物质形态的文化因素。 8.旅游地:一定地理空间商的旅游资源同旅游专用设施、旅游基础设施以及相关的其它条 件有机地结合起来,就成为旅游者停留和活动的目的地,即旅游地。 9.旅游地生命周期:关于旅游生命周期理论有众多的描述,其中最有代表性和权威性的是 加拿大地理学家巴特勒在80年代提出的。他把旅游地的发展分为六个阶段:探索阶段、参与阶段、发展阶段、巩固阶段、停滞阶段、衰退阶段或复苏阶段。 10.旅游产品:是旅游业者通过开发、利用旅游资源提供给旅游者的旅游吸引物与服务的组 合。即旅游目的地向游客提供一次旅游活动所需要的各种服务的总和。 11.旅游商品:供给者为满足旅游者需求以出卖交换为目的而提供的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的 有形和无形服务(无形商品)的总和。如旅游景观,旅游服务,旅游线路,旅游故居,旅游设施,旅游交通等都称作旅游产品是不对的,不科学的。应称其为旅游商品。12.城市游憩商业区(RBD):就是为季节性涌入城市的游客的需要,城市内集中布置饭店、 娱乐业、新奇物和礼品商店的街区。 13.主题公园:是具有特定的主题,有人创造而成的舞台化的休闲娱乐活动空间,是一种休 闲娱乐产业。 14.城市旅游形象:指城市旅游者在游览城市的过程中通过对城市环境形体(硬件)的观赏 和市民素质、民俗民风、服务态度等(软件)的体验所产生的城市总体印象。城市旅游形象是一个综合概念,它反映的是整个城市作为旅游产品的特色和综合质量等级。15.旅游环境容量:又称旅游生态容量(ecological carrying capacity of tourism)。指对一个旅 游点或旅游区环境不产生永久性破坏的前提下,其环境空间所能接纳的旅游者数量。16.旅游区划:按照旅游的某一些方面的统一性(相似性)与差异性来探讨旅游或旅游的某 些方面的特征及开发利用和发展旅游业等重大问题进行自上而下的区域划分或自下而上的区域合并。 17.旅游区:一般所指的旅游区,是综合性的旅游区,即指含有若干共性特征的旅游景点与 旅游接待设施组成的地域综合体,它不仅包括旅游资源,也含有为旅游者是想旅游目的而不可缺少的各种基础设施。 18.旅游规划:是一个地域综合体内旅游系统的发展目标和实现方式的整体部署过程。旅游 规划经相关政府审批后,是该区各类部门进行旅游开发、建设的法律依据。旅游规划要求从系统全局和整体出发,着眼于旅游规划对象的综合整体优化,正确处理旅游系统的复杂结构,从发展和立体的视角来考虑和处理问题。因此,旅游规划必然要站在高屋建瓴的角度统筹全局,为旅游实现提供指导性的方针。

中国旅游地理期末考试题(1)

孙埠高级中学2014—2015学年度下期末考试 中国旅游地理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1. 奇松、怪石、______、_______被称为“黄山四绝”。 2. 着名的长江三峡是由 峡、巫峡和 峡组成。 3. 颐和园因当年慈禧每到夏季即来此避暑常住,并例行朝政,故有_________________之称。颐和园昆明湖北部的苏州河,有______________之称。 4. 秦兵马俑已成为世界公认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衡山四绝:祝融峰之高、方广寺之深、 、水帘洞之奇。 6. ________ 是我国唯一的亚热带高山植物园。 7. _______是苏州现存最古的塔,成为苏州城的象征,有“吴中第一名胜”的美称。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 福建的武夷山是典型的( )地貌。 A 、岩溶 B 、丹霞 C 、火山熔岩 D 、黄土 2. 天山天池是( )。 A 、火山堰塞湖 B 、火口湖 C 、冰碛湖 D 、断层湖 3、享有“泉城”之称的城市是( ): A 广州 B 武汉 C 济南 D 南京 4、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是用来形容( )的瀑布 A 庐山 B 黄山 C 桂林 D 雁荡山 5、我国素有“黄山天下奇、华山天下险、泰山天下雄”的说法,从地貌形态看,这三座名山均属于( ): A 、丹霞地貌 B 、岩溶地貌 C 、花岗岩地貌 D 、流纹岩地貌 6、我国海南省的天涯海角旅游区是典型的( ) . A .海岸堆积地貌 B.沙砾质海岸地貌 C.生物海岸地貌 D.海岸侵蚀地貌 7、. 我国以雾凇景观而着称于世的城市是( ): A,哈尔滨市 B,齐齐哈尔市 C,长春市 D,吉林市 8、.泰山和黄山旅游景观美学特征的突出表现是( ): A.险、幽 B.雄、秀 C.险、奇 D.雄、奇 9、《三国演义》中的三顾茅庐、水淹七军的故事发生在湖北的( )。 A 、随州 B 、襄樊 C 、十堰 D 、武汉 10、潇湘八景之一的“江天暮雪”说的是( )。 A 、爱晚亭 B 、岳麓书院 C 、橘子洲 D 、麓山寺 11、( ) 在庐山众多瀑布中气魄最雄伟、姿态最秀美,号称“庐山第一奇观”。 A 、三叠泉 B 、茅屋瀑布 C 、五龙潭瀑布 D 、黄龙潭瀑布 12、( )位于杭州市西南,北依五云山,南濒钱塘江,是中国最大的宋文化主题公园。 A 、宋城 B 、瑶琳仙境 C 、清明上河园 D 、宏村 13、( )名胜古迹和山海胜景兼而有之,一向以“海天佛国”着称于世。 A 、普陀山 B 、九华山 C 、莫干山 D 、雁荡山 学校: 班级: 姓名: 考号:□□□

旅游地理学(保继刚著)复习资料

旅游地理学复习要点 一填空题 1. 旅游活动的主体是旅游者。 2.游憩是指人们在闲暇时间所进行的各种活动。 3. 旅游活动的客体是旅游资源。 4.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包括生理的需要、安全需要、归属需要、自我尊重感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5.旅游地与客源地的空间互相作用的条件有互补性、替代性和可达性。 6.旅游需求预测模型中,根据历史资料推测将来形势的是趋势外推模型。 7.旅游规划是旅游业发展的纲领和蓝图。 8. 大尺度旅游空间一般采用环状旅游路线。 9. 汇率下跌,价格不变,旅游需求上升。 10. 主题公园是具有特定主题,由人工创造而成的舞台化的休闲娱乐空间,是一种休闲娱乐业。 11. 共性大,个性强是名山旅游资源的特点之一。 12. 娱乐购物属于旅游活动的提高层次。 13. 当游客量在所有时期都相同时,高峰指数等于0。 14. 旅游者以其自身的意识和生活方式介入旅游地社会中,引起旅游地居民的思想变化,产生各种影响,这种作用称为示范效应。 15. 城市游憩商业区的类型包括大型购物中心型、特色步行街型、旧城历史文化改选区型、新城文化旅游区型。 16.偶发性饱和与超载常是由于旅游地或其他附近发生了偶然性的事件,这些事件在较短时间内吸引来大量旅游者 17. 旅游区的特性有系统性、层次性、地域性和优化性。 18. 人们把进行旅游决策时收集到的各种信息摄入脑中,形成对环境的整体印象,这就是感知环境。 19. 旅游需求预测模型中,定性模型的代表是特尔菲法。 20. 中尺度旅游空间一般采用节点状旅游路线。 21. 游览观光属于旅游活动的基本层次。 22. 旅游需求的季节性强度指数越接近于零,旅游需求的时间分配越均匀。 (二)名词解释以及关系 1.闲暇和游憩 闲暇(leisure)是指人们扣除谋生活动时间、睡眠时间、个人和家庭事务活动时间之外剩余的时间。游憩(recreation)一般是指人们在闲暇时间所进行的各种活动,游憩可以恢复人的体力和精力,它包含的范围极其广泛,从在家看电视到外出度假都属于游憩。 2.旅游需要和旅游需求关系 旅游需要:是指旅游者或潜在旅游者对某种旅游产品的渴求或欲望,它是旅游者的一种潜在需求,即旅游者自身感到缺少某种东西,又期望得到某种东西的一种心理状态。 旅游需求:旅游需求是在一定时期内,一定价格上,旅游者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旅游产品的数量,即旅游者对某一旅游目的地所需求的数量。 3. 旅游资源和旅游地

《旅游地理学》复习资料

旅游地理学》课程期末复习资料 一、客观题部分:(填空) ★考核知识点: 我国四大道教名山 附1.1 (考核知识点解释):江西龙虎山、四川青城山、湖北武当山、安徽齐云山 ★考核知识点: 我国四大佛教名山 附1.2 (考核知识点解释)四川峨眉山、山西五台山、安徽九华山、浙江普陀山 ★考核知识点: 长江干流流经地 附1.3 (考核知识点解释):青海、西藏、四川、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 ★考核知识点: 黄河干流流经地 附1.4 (考核知识点解释):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 ★考核知识点: 长江干流自上而下依次流经我国的特大城市 附1.5 (考核知识点解释):重 庆、武汉、南京、上海 ★考核知识点: 我国古代五大名泉 附1.6 (考核知识点解释) 济南趵突泉、镇江金山泉、无锡惠山泉、苏州观音泉、杭州虎跑泉 ★考核知识点: 植物的装饰作用 附1.7 (考核知识点解释): 植物堪称是山水的肌肤、风景的容颜 ★考核知识点: 植物的装饰作用

附1.8 (考核知识点解释)古人云:“山之体,石为骨,林为衣,草为毛发” ,“山得草木而华”、“得树而妍”。 ★考核知识点: 我国的名木古树 附1.9 (考核知识点解释):我国被列入世界三大“活化石”的稀有树种是:水杉、银杏、鹅掌楸 ★考核知识点: 我国的四大国宝动物 附1.10 (考核知识点解释):大熊猫、金丝猴、白鳍豚、白唇鹿 ★考核知识点: 我国的七大古都 附1.11 (考核知识点解释) 北京、西安、洛阳、开封、南京、安阳、杭州 ★考核知识点: 我国规模最大的三处古建筑群 附1.12 (考核知识点解释):北京的明清故宫、山东曲阜的孔庙、山东泰安的岱庙 ★考核知识点: 我国江南三大名楼 附1.13. (考核知识点解释):武汉的黄鹤楼、岳阳的岳阳楼、南昌的滕王阁 ★考核知识点: 我国岭南的四大名园 附1.14. (考核知识点解释)顺德清晖园、东莞可园、佛山十二石斋、番禺余荫山房 附1.15. (考核知识点解释): 甘肃敦煌石窟、大同云冈石窟、洛阳龙门石窟、天水麦积山石窟 ★考核知识点: 我国传统工艺中的三绝 附1.16. (考核知识点解释):福建脱胎漆器、北京景泰蓝、江西景德镇瓷器 ★考核知识点: 旅游流形成的根本原因 附1.17. (考核知识点解释)旅游客源地与目的地的相互作用

旅游地理学重点整理

第一章绪论 闲暇是指人们扣除谋生活动时间、睡眠时间、个人和家庭事物活动时间之外剩余的时间。换言之,闲暇是指个人不受其他条件限制,完全根据自己的意愿去利用或消磨的时间。 游憩一般是指人们在闲暇时间所进行的各种活动。游憩可以恢复人的体力和精力,它包含的范围极其广泛,从在家看电视到外出度假都属于游憩。 旅游是在闲暇时间所从事的游憩活动的一部分,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产生的一种社会经济文化现象,是人类物质文化生活的一个部分。旅游的一个显著特点是要离开居住或工作的地方,短暂地到达某个目的地进行活动。同时,旅游目的地要提供各种旅游接待设施以满足其需要。 第二章旅游地理学发展史 旅游地理学的发展趋势 国外:1.各国学者对自己研究领域的称谓虽略有区别,但总的趋势是将研究视野放到闲暇时间从事的所有活动,而重点则是旅游活动;2.研究旅游和休闲的地理学者中大部分还有其他研究领域,如农业,城市和区域规划,交通等;3.地理学者对旅游的研究从传统的以资源研究,土地利用研究为重,转移到以服务设施的空间经济分析,旅游者的空间行为与旅游目的地的推销,大区域旅游开发与规划,旅游对于区域自然,经济和社会文化的影响过程与机制为研究主题;4.理论和实用研究并重;5.参与多学科性的融合研究,注重新的技术手段的运用。 国内:1.要注重学科基本概念的研究和应用;2.在研究内容上,要从目前对资源,旅游开发的区域社会经济条件研究为主,扩展到从相互联系的角度对资源,市场,环境的系统研究;3.在研究方法上,要坚持理论研究与实用研究相结合的宗旨;4.在研究方式上,应该提倡跨学科性的合作研究,旅游地理学者应主动吸收相邻学科(经济学,社会学,管理学等)的知识和研究方法。 第三章旅游者行为 游客:指因为休闲、娱乐、观光、探亲访友、购物、从事经济、文化、体育、宗教等活动离开常住地到其他地(国),连续停留时间不超过12个月,并主要目的不是通过所从事活动获得报酬的人。按出游地分为国际游客(海外游客)和国内游客,按出游时间分为旅游者(过夜游客)和一日游游客(不过夜游客)。 影响旅游者决策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1.感知环境:收集各种信息摄入脑中,形成对环境的整体印象 2.最大效益原则:最小的旅游时间比, 最大的信息收集量:选择最有名的旅游地旅游 选择自然环境和文化环境与居住地差异较大的……3.旅游偏好:年龄、职业、教育三方面去研究 大尺度旅游空间行为特征 力图到级别较高的旅游点旅游:倾向于选择有高级别旅游点的地方作为旅游目的地;到达目的地后,往往只游玩目的地附近级别较高的旅游点。 尽可能游玩更多的高级别旅游点。 力图采用环状路线旅游。

2020旅游地理学复习题

2020旅游地理学复习题 2020旅游地理学复习题难度(0~1): 0.5 区分度(0~1): 0.5 原作者:所属章节:- 所属课次:- 所属知识点: - 满分分数:0.0 时间限制(分钟): 0 关键字: 评分标准: 试题内容名词解释 1、旅游地理学:研究人类旅游与地理环境、社会经济之间关系的科学。 2、旅游客流:旅游者从事旅游活动必然会产生具有一定流向和流量的旅游者群体,这一旅游者群体便是旅游客流,是旅游的本质特征之一。 3、历史文化名城:具有悠久的历史,在政治、军事、经济、科

学和文化艺术等某一方面具有独特的地位,并积淀和保存了众多的文物古迹和风景名胜的城市。 4、风土人情:泛指各民族长期形成的独特的风尚和习惯。 5、雾淞:俗名树挂,是气温在0℃一下,大雾弥漫或细雨蒙蒙气候条件下,雾滴附着在低温物体上迅速冻结凝成一层毛茸茸的乳白色外壳,构成玉树琼花的特殊景观。 简答 1、旅游动机的类型有哪些类型? 答:国外流行的两种旅游动机分类法。①田中喜一分类法。日本学者田中喜——将旅游动机归为四类,即心情的动机、身体的动机、精神的动机和经济的动机。②麦金托什分类法。美国学者罗伯特·麦金托什也将旅游动机分作四类:身体健康的动机、文化动机、交际动机和地位与声望的动机。 2、影响旅游者旅游动机的因素有哪些?

答:(1) 性别、年龄及身体状况对旅游动机的影响。(2) 经济能力及余暇时间。(3) 心理因素。旅游动机是个人心理活动的一种形式,必然受到个人的兴趣、爱好、专业、对生活的态度、对周围环境的知觉、受教育程度及家庭等各方面的影响。 3、列举北京游览区的三条旅游线路。 答:①北京市中心皇家建筑游览线:天坛——天安门广场——故宫——景山——北海——恭王府——鼓楼;②北京西北郊皇家园林为主的游览线:颐和园——圆明园——大钟寺——动物园;③外环线现代大都市人文景观旅游线:亚运村——钓鱼台——大观园——世界公园;④远郊长城及明清黄陵游览线:长城——明十三陵——清东陵;⑤西郊名山古寺游览线:香山——碧云寺——卧佛寺——八大处——潭拓寺;⑥西南远郊古迹山水风光游览线:卢沟桥——周口店——十渡——野三坡。(任选3条) 4、常用的旅游资源评价方法有哪些? 答:答:①体验性评价:是指基于评价者对评价客体的质量体验而作出评价的一种方法。又可分为,一般体验评价和美感质量评价两种。②技术性评价:是指对气候、海滨、温泉等一些国家已

四川大学《旅游地理学2595》期末考试备战考题全集

《旅游地理学》课程考试考前辅导资料 一、单项选择师(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号码填在题干的括号内。) 1.激发人类旅游最早、也是最持久的因素是(①)。 ①自然地理背景②文化地理背景③经济理地背景④环境质量背景 2.旅游地的空间相互作用能否产生的制约条件是(②)。 ①附加性②替代性③可进入性④互补性 3.“钱塘观潮”的最佳时间为(④)。 ①农历正月初一至初五②农历四月十五至十八 ③农历六月初一至初五④农历八月十五至十八 4.建有中国第一座温泉疗养院的温泉是(②)。 ①从化温泉②汤岗子温泉③阿尔山温泉④福州温泉 5.世界第一个自然保护区建于(②)。 ①1798年②1872年③1898年④1902年 6.最适于海浴的海岸地貌是(④)。 ①生物海岸地貌②淤泥质海岸地貌③海岸侵蚀地貌④砂砾质海地貌 7.在下列景点中,观日落的最佳地点是(②)。 ①泰山日观峰②庐山天池亭③普陀山海滨④衡山祝融蜂 8.目前,世界上滑雪场地规模最大,分布最集中的地区是(①)。 ①欧洲②北美洲③亚洲④非洲

9.紫禁城内最能体现满族政权曾统治中国这一历史的地方是(④)。 ①太和殿②乾清宫③交泰殿④坤宁宫 10.具有明显的热带、亚热带自然景观特征的中国园林是(③)。 ①私人园林②宗教园林③岭南园林④江南园林 11.中国历史上修筑长城长度最长的朝代是(②)。 ①秦代②汉代③明代④清代 12.佛教四大名山中,被称为普贤菩萨的“道场”的是(①)。 ①峨眉山②五台山③九华山④普陀山 13.灵渠始建于(③)。 ①春秋②战国③秦代④汉代 14.有“中国金字塔”之称的帝王陵墓是(④)。 ①秦始皇陵②汉武帝茂陵③唐太守昭陵④西夏王陵 15.中国现存历史最久的佛塔是(①)。 ①山东四门塔②陕西小雁塔③甘肃白马塔④河南嵩岳寺塔 16.中国节日中名称最多、含义最丰富、活动内容最多样化的是(②)。 ①春节②端午节③中秋节④重阳节 17.有号称“天下第一长联”楹联的是(②)。 ①武汉黄鹤楼②昆明大观楼③成都望江楼④岳阳市岳阳楼 18.通常认为人造景观起源于(④)。

旅游地理学复习重点

1、旅游:是在闲暇时间所从事的游憩活动的一部分,它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产生的一种社会经济现象,是人类物质文化生活的一个部分。 2、旅游地理学:是研究旅游这种地理现象与地理环境、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亦即是研究人类旅行游览、休憩疗养、康乐消遣同地理环境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 3、旅游资源:是指对游客具有吸引力的自然存在和历史文化遗产,以及直接用于旅游目的人工创造物。 4、旅游地:一定地理空间上的旅游资源同旅游专用设施、旅游基础设施以及相关的其他条件有机地结合起来,就成为旅游者停留和活动的目的地。 5、主题公园:是具有特定的主题,由人创造而成的舞台化的休闲娱乐活动空间,是一种休闲娱乐产业。 二、填空(每空 1分,共27 分) 1、按旅游资源的特性作为分类标准,中国旅游资源分如下6大类: 地文景观类,水域风光类,生物景观类,消闲求职健身类,古迹与建筑类,购物类。 2、旅游环境容量的概念体系包括基本容量与非基本容量,基本容量包含旅游心理容量,旅游资源容量,旅游的生态容量,旅游的经济发展容量,旅游地地域社会容量;而非基本容量有旅游合理容量与极限容量,既有旅游容量与期望旅游容量,以及景点、景区、旅游地、区域等旅游容量。 3、按性质划分旅游规划:旅游发展规划与旅游开发规划。 4、巴特勒提出旅游地的演化经历6个阶段:探查阶段,参与阶段,发展阶段,巩固阶段,停止阶段,衰落或复苏阶段。 5、现代旅游业由旅游主体、旅游客体、旅游媒介组成。 三、简答题(共19分) 1、旅游者的旅游活动行为层次(每点1分,共3分) 答:(要点)可分为如下三个层次:(1)基本层次-游览观光;(2)提高层次-娱乐购物;(3)专门层次-休养、疗养、会议、宗教朝拜等。 2、旅游资源或旅游地评价的理论基础(每点1分,共3分) 答:(要点)根据评价的着眼点不同,可将旅游资源和旅游地的评价分为如下三点。(1)体验性评价:着眼于人对旅游资源或旅游地的质量体验评价;(2)技术性评价:着眼于旅游资源各要素对于从事特定旅游活动适宜程度的评价;(3)综合性评价:着眼于旅游资源和旅游地的整体价值评价。 3、旅游地空间竞争的引力模式(共3分) 答:(要点) 引力模型:T ij = G * (P i*A j / D b ij) T为客源地I与目的地J之间的旅游次数的量度;P为客源地I的人口规模、财富或旅行倾向的亮度;A为目的地的吸引力或容量的某种量度;D为两地距离;G与b为经验参数。 假设A1与A2为同一地域内的两个旅游地的吸引力,那么它们对客源地I的竞争力大小为:T i1 / T i2 = A1/A2 * (D i2/D i2)b 4、主题公园的特性(每点1分,共5分) 答:(1)其是一种产业,其投资是一种企业行为;(2)是一种休闲娱乐空间;(3)必须有特定且易于理解的主题;(3)圆内所有内容都统一在同一主题之下构成的;(5)是一种非日常化、戏剧化的舞台空间。 5、旅游区的一般特性(每点0.5分,共2分) 答:(要点)(1)系统性;(2)地域性;(3)层次性;(4)优化性。 6、旅游区划的目的与意义(共3分) 答:旅游区划的直接目的是确定各个旅游区的范围与界线,其根本目的是为了客观的了解各个旅游区的性质和特性,揭示旅游区的内在规律,查明其区域的基本特性。为扬长避短在全国形成合理地旅游地域分工体系,为开发、利用和保护旅游资源等提供科学依据。 四、论述题(共29分) 1、影响旅游需求的要素(每点3分,共21分) 答:(要点)(0)旅游需求的概念;(1)经济发展水平:客源地的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旅游需求的决定性要素;(2)人口特征:总人口、人口增长速度、城乡分布、人口密度、年龄结构、性别结构、家庭结构对旅游需求有一定影响;(3)收入与闲暇:旅游需求的实现必须在一定的经济收入水平以及有空闲时间的基础上;(4)职业和教育水平:职业不同、

旅游地理知识点归纳与总结

旅游地理知识点归纳与总结 一、简述旅游资源的内涵。 1.旅游资源的概念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凡是能够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也开发利用,并可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统称为旅游资源。 2、了解旅游资源的分类 自然旅游资源:地质地貌景观、水域风光、生物景观、天象与气象景观 人文旅游资源:遗址遗迹、建筑设施、旅游商品、人文活动 3、运用资料说明旅游资源的多样性 (1)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 (2)历史、文化背景和民间习俗的不同 (3)社会、经济、文化、科技发展水平 (4)人们的旅游动机复杂多样 4、列举实例,比较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的区别 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的区别 多样性、地域性、观赏性与吸引性、不可移动性、重复使用性、可创造性

1.旅游资源的游览价值 (1)评价旅游资源的质量:主要看其是否具备较高的美学价值、科学价值、历史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具有“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高质量的旅游资源,才会对旅游者产生强烈的吸引力。 ①美学价值——自然风景名胜区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的最根本原因 ②科学价值 ③历史文化价值——主要指人文景观而言 ④经济价值:旅游资源的开发,能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目前,旅游业已发展成为世界上重要的产业之一。 (2)旅游资源的集群状况 (3)景观的地域组合状况 2.地理位置与交通 3.客源市场:旅游地与客源地之间的距离是影响客源市场的重要因素。因为旅游地的吸引半径是有限的。一般来说,靠近经济发达地区或国家(即主要客源地)的旅游资源,其开发利用的价值要优于远离经济发达区的资源。 4.旅游地的接待能力 5.旅游地的环境容量 四、旅游景观欣赏 (一)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 1.选择观赏位置

《旅游地理学》复习资料-陈家刚2012.12

一、名词概念 1旅游地理学P5第2行末 2旅游资源P18第5行末 3原生性旅游资源P20第11行 4萌变性旅游资源P20第18行 5地质地貌旅游资源P36倒数第10行6丹霞地貌景观P40第3行 7峡谷地貌景观P42倒数第12行 8.雅丹地貌景观P44倒数第5行 9风蚀城堡(“风城”)P44倒数第2行10.名山P48倒数第13行 11五岳P48倒数第7行 12.雾凇P64第15行 13、蜃景-------P65大3行 14、.风景P74倒数第8行 15、风景名胜区P75第2行 16.自然保护区P76倒数第10行 17历史文化名城P85第2行 18楼阁P88倒数第5行 19榭P89倒数第11行 20舫P89倒数第8行 21轩P89第13行 22.岭南园林P94第11行 23.长城P98第8行 24景泰蓝P114第7行 25.主题公园P118第15行 26.旅游流P121第9行 27.旅游交通P138第10行 28旅游路线145第4行 29.旅游点P155第13行 30.旅游地P157第14行 31.旅游区P160倒数第1行 32.旅游区划P163第10行

33故宫P184 34天坛P185 35.颐和园P 186 36.八达岭长城P187 37承德避暑山庄P190 38.孔庙P195 39.日月潭P254 40.灵渠P291 41.嘉峪关P 329 42.镜泊湖P353 二、填空 1、我国4大道教名山是:P 49 景观常识 2、我国4大佛教名山是:P 49 景观常识 3、长江干流横贯我国11个省级行政区依次是:P 52 地理常识 4、黄河干流流经我国9个省区是:P52 地理常识 5、长江干流自上游之下游方向依次流经我国哪4座特大城市P52倒数第14行地理常识 6、我国古代5大名泉是:P58第8行景观常识 7、植物堪称是山水的肌肤、风景的容颜P68第15行景观常识 8、古人云:“山之体,石为骨,林为衣,草为毛发”,“山得草木而华”、“得树而妍”。P68第14行景观常识 9、我国被列入世界三大“活化石”的稀有树种是:P71倒数第9行景观常识 10、我国的四大国宝动物是P73第13行景观常识 11、我国七大古都是:P85第9行景观常识 12、我国三大古建筑群是:P87第2行景观常识 13、江南三大名楼是P88倒数第2行景观常识 14、岭南四大名园是:P94第17行景观常识 15、我国四大石窟是:P106倒数第10行景观常识 16、我国传统工艺中的三绝是:P 114倒数第8行景观常识 17、旅游客源地与目的地的相互作用是旅游流形成的根本原因。P123第14行 18、可达性是旅游流实现程度的最终限制性因素。P124倒数第15行 19、旅游流产生的基本动力是:P121第12行 20、旅游者群体从旅游客源地向旅游目的地的连续空间移动称之为旅游流。P121 概念 21、旅游交通是区域旅游开发的先决条件P139 旅游交通的重要性 22、旅游点和旅游地是旅游区构成的基本成分P155第9行旅游区的组成 23、旅游点是旅游设计和旅游区构成最基本的地域单元P156第9行概念 24、旅游地是以旅游点为基本单位发展壮大而形成,一般由若干个旅游点构成。P157倒数第8行概念 25、旅游地也可以理解为一种具有特殊功能的社区。P158第4行概念 26、黄山四绝:奇松、怪石、云海、温泉P220倒数第4行景观常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