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北斗系统的精准农业应用示范

基于北斗系统的精准农业应用示范
基于北斗系统的精准农业应用示范

“基于北斗系统的精准农业应用示范”项目通过验收本报记者李庆国

近日,国内首个“基于北斗系统的精准农业应用示范”项目,在北京市顺义区现代农业万亩示范区赵全营镇兴农天力农机服务合作社通过验收。

项目承担单位——新一代专网通信技术有限公司在北京市经信委、市农委的指导下,经过与北京市农业局以及农机合作服务组织多次沟通,针对北京农业机械化生产中的实际问题,确定了北斗定位导航与TD-LTE移动宽带通信相融合的技术方案。

新一代专网通信技术有限公司通过优化差分算法、建立田间差分基准站,实现了北京顺义万亩示范区的农机精准定位,开发了适合农机使用的北斗车载终端、精准绘制顺义万亩农田的地图,建立了基于GIS的农机作业现场管理平台,实现了北斗位置信息与农机作业现场高清图像的实时回传,提高了农业生产管理的精细化水平,为北京农业打造了首个基于北斗导航系统和TD-LTE移动宽带通信的新型农业应用及管理平台。该平台的投入使用,为实现农业生产的可视化、远程化、数字化管理提供了宝贵经验,为加快推进北斗应用产业、建立智慧型都市农业树立了成功典范,为促进北京农业现代化发展探索出一条新途径。

据了解,该项目主要创新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优化了“多种差分算法”,并使用了结合北斗终端的算法和田间基准差分站,实现了在附近20公里范围内,北斗农机定位的误差控制在5厘米范围内,为真正实现精准播种、施肥、打药等农业精准机械化作业提供了技术保障;二是针对北斗卫星使用过程中系统不稳定的问题,采用双模工作和新一代智慧算法,保证了系统运营的可靠性;三是在终端的设计上充分考虑了农机使用的特点,在高可靠性的基础上给出了农机工况监控的多个接口,为在农机上广泛推广使用提供了产品基础;四是针对农机的使用特点和管理需求,设计了B/S和C/S两种结构满足用户的使用要求,即在农业局设立服务器全局统计,在农机合作社使用客户端进行本地农机管理,设计了包括作业调度、电子围栏、作业量统计、病虫害监测、收成评估等功能的农机综合管理系统,可以管理到每台农机和作业田块,为在北京市全面实施基于北斗系统的精准农业管理提供了技术基础。

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COMPASS,中文音译名称BeiDou,北斗政府网站:https://www.360docs.net/doc/f716142186.html,),作为中国独立发展、自主运行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是国家正在建设的重要空间信息基础设施,可广泛用于经济社会的各个领域。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能够提供高精度、高可靠的定位、导航和授时服务,具有导航和通信相结合的服务特色。通过19年的发展,这一系统在测绘、渔业、交通运输、电信、水利、森林防火、减灾救灾和国家安全等诸多领域得到应用,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特别是在四川汶川、青海玉树抗震救灾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继美国GPS、俄罗斯格洛纳斯、欧洲伽利略之后,全球第四大卫星导航系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2012年将覆盖亚太区域,2020年将形成由30多颗卫星组网具有覆盖全球的能力。高精度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实现自主创新,既具备GPS和伽利略系统的功能,又具备短报文通信功能。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建设目标是:建成独立自主、开放兼容、技术先进、稳定可靠的覆盖全球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促进卫星导航产业链形成,形成完善的国家卫星导航应用产业支撑、推广和保障体系,推动卫星导航在国民经济社会各行业的广泛应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由空间段、地面段和用户段三部分组成,空间段包括5颗静止轨道卫星和30

颗非静止轨道卫星,地面段包括主控站、注入站和监测站等若干个地面站,用户段包括北斗用户终端以及与其他卫星导航系统兼容的终端。 按照“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将于2012年前具备亚太地区区域服务能力,2020年左右建成由20余颗卫星、地面段和各类用户终端构成的、覆盖全球的大型航天系统。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建设历程我国建设北斗导航检测认证体系 “三步走”计划 第一步即区域性导航系统,已由北斗一号卫星定位系统完成,这是中国自主研发,利用地球同步卫星为用户提供全天候、覆盖中国和周边地区的卫星定位系统。中国先后在2000年10月31日、2000年12月21日和2003年5月25日发射了3颗“北斗”静止轨道试验导航卫星,组成了“北斗”区域卫星导航系统。北斗一号卫星在汶川地震发生后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二步,即在“十二五”前期完成发射12颗到14颗卫星任务,组成区域性、可以自主导航的定位系统; 第三步,即在2020年前,有30多颗卫星覆盖全球。北斗二号将为中国及周边地区的军民用户提供陆、海、空导航定位服务,促进卫星定位、导航、授时服务功能的应用,为航天用户提供定位和轨道测定手段,满足导航定位信息交换的需要等。北斗闪耀星空照亮国人 之路——访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总经理马兴瑞

最终5G+智慧农业与北斗导航精准施药应用

5G+智慧农业与北斗导航精准施药应用分析 根据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推算,2006年底中国大陆城镇人口为5.77亿,农村人口为7.37亿,其中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56%。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中国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问题,是整个现代化进程中长期面临的问题。 众所周知,农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基础地位,因此,正确认识和处理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国家兴旺发达的根本动力。随着教育的进步、科技的发展,我国现有农业现代化水平已经有了显著提高。 精准施药以提高农药利用率、降低农药残留对食品和环境污染为目的,是施药发展的方向。 为此,首先介绍了国内外精准施药技术发展现状,包括变量施药控制系统、控制算法、对靶施药控制技术和基于处方图施药技术现状分析。其次,分析了国内外精准施药装备发展现状。通过比较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研究现状,对比现有国内施药技术不足,需要利用5G+北斗及红外遥感技术进一步提升精准施药装备水平。 随着精准农业的发展,精准施药技术及相关装备成为解决以上问题的有效手段,是施药装备发展的方向。精准施药的技术核心点在于获取农田小区域病虫草害信息,并根据其差异性采取变量施药技术,实现按需施药。精准施药以显著提高农药利用率、极大减轻环

境污染等为优势。已经得到了大力发展与广泛应用。对于施药技术与装备的研究,国外起步较早,发展较成熟。但近年来,随着国内外技术交流越来越频繁,我国精准施药技术及相关装备的研究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随着我国5G技术不断完善,以及我国北斗系统全面组网,5G物联的切入,结合北斗系统必将引领智慧农业走向更高一个层次。 关键词:5G智慧农业云平台、无人植保机、红外热成像及传感器、北斗定位系统。 目前,我国5G发展正式进入到了商用时代,高速互联特征的巨大加持,让无数行业开始迎来了变革与颠覆,其中就包括了传统农业。5G时代的到来,预示着智慧农业的发展将迎来飞速发展。智慧农业是农业生产的高级阶段,集多种新兴技术为一体,可为农业生产 提供精准化种植、可视化管理、智能化决策。"5G+智慧农业"就是将各种先进设备和农业相结合,让农业生产变得更加便捷。利用5G技术的高带宽、低延时、广接入等特点,智慧农业在农业物联网、智慧种植技术、农产品溯源、科学管理、劳动力管理等方面就会更加智能化、更加精准、更加高效。 5G对农业的颠覆主要带来三方面的影响。首先是效率更高。5G 带来的是高速串联作用,它用极高的速度将智能硬件和软件串联起来,同时也让生产、管理与销售等环节串联起来。这让农业的发展更加及时、精准与畅通,同时生产力水平的提升也将推动市场进一步扩大。

智慧农业解决方案

智慧农业就是将现代科技与农业发展结合,利用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物联网技术、传感器技术、无线通信技术等,通过智慧服务平台,实现对农业的可视化检测、控制、预警等功能,推动农业发展更进一步。下面了解一下智慧农业解决方案。 “智慧农业”系统及其整体解决方案,可以实现农产品从选种、育苗,到生产管理、订购销售、物流配送、质量安全溯源等产、供、销全过程的的高效感知及可控,促进传统农业向智慧农业转变。它涵盖农业规划布局、生产、流通等环节,主要由以下三大子系统构成:精准农业生产管理系统、农产品质量溯源系统和农业专家服务系统。 (一)“智慧农业”精准农业生产管理系统 利用温度、湿度、光照、二氧化碳气体等多种传感器对农牧产品(蔬菜、禽肉等)的生长过程进行全程监控和数据化管理,通过传感器和土壤成份检测感知生产过程中是否添加有机化学合成的肥料、农药、生长调节剂和饲料添加剂等物质;结合RFID电子标签对每批种苗来源、等级、培育场地以及在培育、生产、质检、运输等过程中具体实施人员等信息进行有效、可识别的实时数据存储和管理。系统以物联网平台技术为载体,提升有机农产品的质量及安全标准,从而让老百姓能够吃上放心菜。 系统主要功能: 1、农业现场数据采集功能(如温湿度、土壤酸碱度等); 2、农业生产现场视频采集、生产过程监控功能; 3、生产过程中积累的大量数据分析功能; 4、远程卷帘、灌溉、风机等遥控功能 5、手机监控、控制功能; (二)“智慧农业”农产品(猪肉)质量溯源系统 农产品质量管理系统,通过固定式专用RFID阅读器自动识别个体,进行自动分拣归栏,自动饲喂、自动追踪记录活动规律、饲养数据等,监控农产品(生猪)生长密度、环

基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海上救生标

基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海上救生示位标 芦庆丰、张三喜、孟宪宏 连云港海事局、北京尚乘亿邦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摘要】本文从海上救生的迫切性、重要性出发,结合海上救生的难点,以及现有海上救生设备的现状,研制出了一种基于我国自主开发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研发的海上救生示位标,实现了在整个亚太区域海洋上的遇险自动报警、北斗卫星精确定位、落水人员漂移轨迹实时跟踪等功能,解决了一直困扰着我国海上搜救“听不见落水人员报警”和“找不到落水人员位置”的难题,搜救指挥中心只需组织少量船舶或单架飞机对落水人员进行直线式搜救,改变传统的“船海搜救战术”的大海捞针、拉网式搜救模式,减少不必要的搜救力量组织和搜救资源参与,大大节约搜救直接成本支出。也是我国海上搜救史上的一次革命性的突破。 【关键词】北斗海上搜救示位标 一、概述 人类步入海洋世纪后,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和信息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国际航运事业得到飞速的发展,海洋经济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沿海省市都把海洋经济作为新的战略重点。然而,伴生而来的是海上和水上险情和事故多发,海难事故发生概率也在不断增加。据统计,全世界每年约有10 万人在海难事故中丧生。2011年,中国海上搜救中心共接报、处置水上险情2177起,组织、协调船艇8600艘次、飞机402架次参加海上搜救行动,成功搜救海上遇险船舶1721艘、人员18712人,搜救成功率达96.7%。[1] 海上救生的成功与否不仅直接关系到无数个普通家庭的幸福,而且关系到军队的战斗力,甚至会影响我国的国际形象和国家海上安全环境。 二、海上救生的难点 海难大多为突发事故,难于应对,船舶海上航行遇到大风浪、大雾等恶劣气象和海况,有可能突发翻船、碰撞、触礁、搁浅;也可因爆炸、火灾等原因导致船舶沉没。在遭遇海难时,如何及早地搜寻遇险人员,将损失降低到最小就成为首要完成的任务。 由于海上事故的突发性,因此海上救生就存在其独有的难点。首先,人员落水后受风向、海流、海潮等因素影响,位置随海浪不断移动呈动态分布,且漂流方向无任何规律可循。如事故发生在夜间,搜寻工作就更加困难;即使知道有人落水,等救助船舶到达后,落水人员已漂离初始落水地点几海里、几十海里,甚至上百海里。而且落水人员在海上往往只露出头部,最多只露出身体三分之一,即使气象条件较好的白天,靠肉眼观察也只能搜寻600~700m,夜间能见度更差,搜寻更为困难[2]。 其次,受气象、海况等影响,普通搜救船只难于出动,即便出动也无法迅速准确地找到落水人员位置。由于船舶海难事故大多在恶劣气象时突发。这时气象条件差,风急浪高,海况十分恶劣,一般船舶无法出海实施搜救。只有抗风浪性能强的几万吨、几十万吨大型船只可以出动,但这些船舶海上机动性能差,在无法知道落水人员准确位置坐标情况下,搜救落水人员效率更低。国外仅有少数发达国家的海军和海上搜救中心装备全天候搜救飞机,可在恶劣海况条件下实施搜救。 最后,海上受多种因素影响,落水人员生存能力有限。低温海水中浸泡易造成冻僵。如水温0 ℃时,人仅能存活15分钟;水温5 ℃时,能存活1小时左右。同时,在海洋中极易受有害生物伤害,如鲨鱼、海蛇、水母、章鱼、有毒鱼类等,造成落水人员伤亡。[2] 三、现有救生示位设备

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简介

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是中国自行研制开发的区域性有源三维卫星定位与通信系统(CNSS),是除美国的全球定位系统(GPS)、俄罗斯的GLONASS之后,第三个成熟的卫星导航系统。卫星导航系统是重要的空间基础设施,它综合了传统天文导航定位和地面无线电导航定位的优点,相当于一个设置在太空的无线电导航台,可带来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在测绘、电信、水利、公路交通、铁路运输、渔业生产、勘探、森林防火和国家安全等诸多领域会逐步发挥重要作用。 世界上第一个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是美国从1973年开始实施的GPS系统,军民两用。但长期以来,美国对本国军方提供的是精确定位信号,对其他用户提供的则是加了干扰的低精度信号――也就是说,地球上任何一个目标的准确位置,只有美国人掌握,其他国家只知道个“大概”。为打破美国的垄断,俄罗斯耗资30多亿美元建起了自己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LONASS。2002年,欧盟启动了伽利略(Galileo)全球卫星导航定位系统计划,将在2008年投入运营,预计投资36亿欧元。2003年,我国与欧盟签署了有关伽利略计划的合作协定,目前双方合作项目已有14个。我国自上世纪80年代引进首台GPS接收机以来,已成为GPS应用大国。作为一个拥有广阔领土和海域的国家,中国有能力也有必要拥有自己的全球定位系统。 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的系统构成有:由两颗地球静止卫星(800E和1400E)、一颗在轨备份卫星(110.50E)、中心控制系统、标校系统和各类用户机等部分组成。可向用户提供全天候、二十四小时的即时定位服务,定位精度可达20纳秒的同步精度,水平精度100米(1σ),设立标校站之后为20米(类似差分状态)。其精度与GPS相当。工作频率为2491.75MHz,系统容纳的最大用户数达每小时540000户,短报文通信一次可传送多达120个汉字的信息(GPS不具备此项功能),精密授时的精度达20纳秒。 2007年2月3日,第四颗试验“北斗星”在西昌成功发射。 这一系统目前共有四颗导航定位卫星,其发射时间分别为: 2000年10月31日; 2000年12月21日; 2003年5月25日,第三颗是备用卫星。 2007年2月3日,北斗导航试验卫星升空。 中国向着努力开发一个堪与美国GPS系统和欧洲伽利略系统(Galileo)媲美的定位系统又迈进了一步。“北斗”导航卫星通过“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凸显中国政府发展航天工业的决心。此前数周,中国用一种由导弹发射的“动能拦截器”击毁了一颗老化气象卫星,美国对此表示担忧。 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英文名为“Compass”——的计划一直处于保密状态,官方一再拒绝透露意图。不过,最近的卫星发射,似乎是要加强一个相对不很精确的系统,该系统以2000年至2003年发射的三颗北斗卫星为基础。今年初将发射两颗地球静止卫星,使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到2008年能够覆盖中国全境和邻近国家部分区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最终将通过由30颗非静止轨道卫星组成的卫星“星座”,扩展到覆盖全球。它将类似于美国的GPS系统(全球定位系统)和欧洲的伽利略卫星网络。 更为精确的定位,对于中国军队来说将是一项重大财富。扩展后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将使用与伽利略系统相同的无线电频率,可能也会与GPS系统相同,在战时使敌方更难以干扰网络。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开发,可能会对伽利略系统的商业成功构成挑战。虽然中国是伽利略项目的合作方之一,中国政府和企业在相关设施及商业应用研究方面投入了2亿欧元(合2.6亿美元),但中国正成为该 项目的一个潜在竞争者。

精准农业解决方案

精准农业解决方案,让您的农机保持完美路径 “合众思壮壁虎”北斗GNSS导航自动驾驶系统是合众思壮公司推出的高端农机自动驾驶系统产品。该系统将北斗多频RTK技术与车辆自动驾驶技术相结合,通过精确测量车辆的位置、航向和姿态,控制液压系统自动调整车辆转向角度,使车辆根据用户需求严格的保持直线、设定曲线或自动规划路径行驶。“合众思壮壁虎”在大大提高农机作业效率的同时,还能够保证耕地、播种、喷洒和收割等农田重复作业的厘米级精度,降低车辆驾驶员的劳动强度,减少时间投入和燃油消耗,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为用户带来更大的收益。 导航自动驾驶系统在农业上的优势: GNSS导航自动驾驶系统将精准化作业引入了农业生产中,帮助农业实现增产,降低投入,提高农民收入,具体优势如下: 1、增加有效耕地面积 使用自动驾驶系统进行农田的起垄或播种作业,农机车辆严格的按照直线或者设定的曲线路线行驶,结合线整齐,减少了土地的浪费,增加了有效耕地面积5%以上。 2、耕种株距均匀,提高产量 使用自动驾驶系统进行农田的起垄和播种作业,种植作物株距均匀,利于作物生长、通风、以及水分和养分的吸收,能够为农作物提供最佳的生长空间,有利于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3、无重播漏播,省时省油 使用自动驾驶系统整地、翻地和起垄作业,无论采用直线行驶还是曲线行驶,自动驾驶系统都能自动对齐作业结合线,不会出现同一块地重复作业,也不会在中间出现遗漏。即使在车速较快的情况下,仍然能够保持厘米级的作业误差。保证了最短的作业时间,最短的车辆行驶距离,从而大大节省了时间和燃油的消耗。 4、自动驾驶,新手也能驾驶自如

在未使用自动驾驶系统之前,起垄和播种作业要借助划印器的帮助,对驾驶员操作水平要求很高。使用自动驾驶系统后,驾驶员只需要负责车辆掉头和控制油门,车辆能够自动对齐作业结合线,保证了极高的作业精度,新手也能自如的进行起垄和播种作业。 5、可视化显示,夜间仍可作业 使用自动驾驶系统进行农田作业,无需驾驶员手动控制车辆的方向,可以在驾驶室的显示屏上清楚的看到当前的作业进度,即使在夜间也能自如的作业,农田作业的效率大大提高了。 合众思壮壁虎优势 “合众思壮壁虎”北斗GNSS导航自动驾驶系统在中国农业市场应用已经超过5年,以其优良的产品品质、优异的应用效果和便捷的售后服务,受到了广大用户的一致好评。农机作业选择自动驾驶系统,首选“合众思壮壁虎”。 1、进口品质,产品可靠性高; 2、一次性投入,无需缴纳信号使用费; 3、基站有固定式和便携式两种: 使用便携式基准站,适合车辆跨区作业,作业无死角; 使用固定式,适合农田集中,多用户共享,购置成本。 4、基准站一体化设计,用户无需设置,加电即可使用;

基于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的气象水文信息系统

基于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的气象水文信息系统 【摘要】气象水文信息与工农业生产、百姓生活、军事活动、科学试验息息相关,构建一个科学合理、运行高效的气象水文信息系统,提高气象水文信息传输的实时性、信息处理的准确性、决策参考的科学性,从而使气象水文信息保障优质、高效。本文构建一个基于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的气象水文信息系统,主要介绍系统组成、主要功能和应用情况。 【关键词】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气象水文信息系统;信息采集 气象水文信息与工农业生产、百姓生活、军事活动、科学试验息息相关,构建一个科学合理、运行高效的气象水文信息系统,提高气象水文信息传输的实时性、信息处理的准确性、决策参考的科学性,为优质、高效的气象水文信息保障提供有力的支持。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是我国自主研发的卫星导航定位系统,集定位、短报文通信和授时三大功能于一体,基于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的气象水文信息系统能较好地担当气象水文信息保障职责。 一、系统组成 气象水文信息系统主要由气象水文信息自动采集系统、信息传输系统、信息综合应用系统组成。 1.气象水文信息自动采集系统 气象水文信息自动采集系统由气象水文监测室及其所辖自动气象水文监测站、卫星遥测站、移动式气象水文数据采集终端、固定式气象水文数据采集终端和测量船等自动气象要素终端采集设备组成。 2.信息传输系统 数据传输系统由北斗卫星及定位总站组成。北斗卫星接收到采集终端发来的数据后,将其发送给定位总站。总站进行分拣后将数据通过北斗卫星发送到相应气象水文监测室的指挥型用户机;同时将所有数据通过地面链路发送到指控中心。定位总站通过逆向流程将指控中心发出的远程终端配置指令通过卫星发送到相应普通型用户机,由普通型用户机发送数据采集终端,进行系统识别码、采集频率等参数的修改。 3.信息综合应用系统 信息综合应用系统由信息分析处理机、信息显示设备、信息存储设备、信息应用工作站、网络互联设备、网络安全设备、信息交换处理机等组成。 二、系统功能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定位原理及应用

xxxx导航系统定位原理及其应用 北斗卫星定位系统是由中国建立的区域导航定位系统。该系统由四颗(两颗工作卫星、2颗备用卫星)北斗定位卫星(北斗一号)、地面控制中心为主的地面部份、北斗用户终端三部分组成。北斗定位系统可向用户提供全天候、二十四小时的即时定位服务,授时精度可达数十纳秒(ns)的同步精度,北斗导航系统三维定位精度约几十米,授时精度约100ns。美国的GPS三维定位精度P码目前己由16m提高到6m,C/A码目前己由25-100m提高到12m,授时精度日前约20ns。。 北斗一号导航定位卫星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究制造。四颗导航定位卫星的发射时间分别为: 2000年10月31日; 2000年12月21日; 2003年5月25日, 2007年4月14日,第三、四颗是备用卫星。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它将在交通、场馆安全的定位监控方面,和已有的GPS卫星定位系统一起,发挥?双保险?作用。北斗一号卫星定位系统的英文简称为BD,在ITU(国际电信联合会)登记的无线电频段为L波段(发射)和S波段(接收)。北斗二代卫星定位系统的英文为Compass(即指南针),在ITU登记的无线电频段为L波段。北斗一号系统的基本功能包括: 定位、通信(短消息)和授时。北斗二代系统的功能与GPS相同,即定位与授时。 其工作原理如下: ?北斗一号?卫星定位系出用户到第一颗卫星的距离,以及用户到两颗卫星距离之和,从而知道用户处于一个以第一颗卫星为球心的一个球面,和以两颗卫星为焦点的椭球面之间的交线上。另外中心控制系统从存储在计算机内的数字化地形图查寻到用户高程值,又可知道用户出于某一与地球基准椭球面平行的椭球面上。从而中心控制系统可最终计算出用户所在点的三维坐标,这个坐标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精准农业中应用的研究_向俊霖

Research on Beidou Navigation System in the application of precision agriculture Junlin Xiang 1, Chengjun Guo 2 1. Research Institute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Chengdu, 611731 2. Research Institute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Chengdu, 611731 1. xiangjl666@https://www.360docs.net/doc/f716142186.html, Abstract: Precision agriculture is a modern agricultural concept, which uses the most advanced technology in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in order to utilize agricultural resources scientifically and reasonably, increase crop yield, lower production cost, reduce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nd enhance economic benefit in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Precision agriculture has become a symbol of modern agriculture.Highly precise positioning is the key to its feasibility. BeiDou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 has China’s independent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which can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highly precise positioning in the field of precision agriculture and is the core of China’s prospective precision agriculture in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Keywords: Beidou Navigation System ; precision agriculture;application mode; positioning accuracy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精准农业中应用的研究 向俊霖1,郭承军2 1.电子科技大学电子科学技术研究院,成都,四川,611731 2.电子科技大学电子科学技术研究院,成都,四川,611731 1. xiangjl666@https://www.360docs.net/doc/f716142186.html, 【摘要】精准农业是一种现代化农业理念,就是将最先进的科技应用在农业生产中,从而达到科学合 理利用农业资源、提高农作物产量、降低生产成本、减少环境污染、提高农业经济效益的目的。精准 农业已成为现代农业的标志,高精度定位是其可行的关键。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 权的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可满足精准农业领域中的高精度定位等要求,是我国未来精准农业技术发展 的核心部分。 【关键词】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精准农业;应用模式;定位精度 1 引言 精准农业(Precision Agriculture)是一种基于信息和知识管理的现代农业生产系统。精准农业综合应用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技术(RS)和自动化控制等先进技术于农业生产中[1,2]。利用现代化机械设备与监测系统,精细准确的开展施肥、施药等土壤管理及播种、收割等作物管理措施。精准农业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农业生产力,保护生态环境,是实现优质、高产的可持续发展农业的有效途径。卫星导航技术应用于精准农业,可明显提高农业产量、降低成本。卫星导航技术可用于农机引导、农场规划、田间测绘、土壤取样、作物田间监测、产量监测系统等[3]。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可提供无源定位服务,为农业机械的智能控制提供导航定位信息。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应用于精准农业领域,可充分利用农业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产生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2 卫星导航技术在精准农业领域的应用概况 在20世纪80年代,美国提出了精准农业的构想。1994年,美国在农机上装备GPS指导施肥,减少了化肥总的用量,同时在农作物产量上大规模提高。欧洲等国家在农机上装备GPS用来实现小麦、玉米等农作物的收割、播种、运输方面等工作。美国、欧洲等国家在精准农业的成功使得在荷兰、日本等国家相继开展精准农业的工作,并基于GPS导航定位研制相应的自动化农机。 中国精准农业发展起步较晚,但在国家“863”计划等重大专项的支持下,中国在精准农业领域取得了较快发展。我国主要集中在将卫星导航技术应用于农机引导方面,如将卫星导航系统应用于无人驾驶拖拉

实用类文本北斗定位导航系统阅读练习及答案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2004年,中国启动了具有全球导航能力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建设(北斗二号),2011年开始对中国与周边地区提供测试服务,2012年完成了对亚太大部分地区的覆盖并正式提供 卫星导航服务。中国为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制定了“三步走”发展规划,从1994年开始发展的试验系统(第一代系统)为第一步,2004年开始发展的正式系统(第二代系统)又分为两个阶段,即第二步与第三步。至2012年,此战略的前两步已经完成。根据计划,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将在2020年完成,届时将实现全球的卫星导航功能。 中国科学技术部部长万钢在2013年1月19日中国科技工作会议上透露,2013年将积极实施“中国东盟科技伙伴计划”,启动“中国—东盟联合实验室”、“中国—东盟技术转移中心”建设,在东盟各国合作建设北斗系统地面站网。 据北斗导航卫星系统总设计师谢军介绍,作为北斗系统全球组网的主要卫星,新发射的北斗双星将为中国建成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开展全面验证,为后续的全球组网卫星奠定基础。 2017年1月10日,中国北斗系统在国民经济与国防建设各领域应用逐步深入,核心技术取得突破,整体应用已进入产业化、规模化、大众化、国际化的新阶段,预计将于2018年率先覆盖“一带一路”国家,2020年覆盖全球 (摘选自《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发展历程及现状分析调查报告》) 材料二: 全球四大卫星导航系统对比

(摘编自《东兴证券数据报告》) 材料三: 这就是从中国司南导航公司新购买的北斗测绘仪设备。”阿伦库普达给记者展示手中的定位“神器”,这个设备通过接收来自基准站的差分改正数据,能很快达到厘米级的定位精度。通过蓝牙连接,位置数据能够直接传递给手簿软件,完成测量坐标、施工放样等工作。“相比以前用过的设备,中国的北斗测绘设备定位精准度更高,使用更便利。” “司南导航提供了从硬件到软件的整套测量测绘解决方案。”上海司南卫星导航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春领对记者说,10年前,国内使用的芯片全部靠进口,里面一个板卡 就要10万美元,现在用的芯片就是公司100%自主知识产权,并且实现了信号兼容,精度大幅提高。 司南导航就是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全产业链100%自主知识产权在海外拓展的一个缩影。冉承其告诉记者,目前中国已形成由北斗基础产品、应用终端、应用系统与运营服务构成的完整产业链,全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除了印度之外,北斗系统还广泛应用到印度尼西亚

基于北斗导航系统的空气质量检测无人机系统

Computer Science and Application 计算机科学与应用, 2019, 9(4), 703-709 Published Online April 2019 in Hans. https://www.360docs.net/doc/f716142186.html,/journal/csa 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f716142186.html,/10.12677/csa.2019.94080 Air Quality Detection Drone System Based on Beidou Navigation System Yingting Li1, Ye Huang2, Shanxiong Chen1 1Southwest University, Chongqing 2High School Affiliated to Southwest University, Chongqing Received: Mar. 25th, 2019; accepted: Apr. 4th, 2019; published: Apr. 11th, 2019 Abstract Aiming at the problems of poor real-time performance, low precision and space limitation of tra-ditional air quality monitoring methods, this paper designs a real-time monitoring system for air quality based on the Beidou navigation system independently developed by China. It mainly in-cludes Beidou navigation system, drone system, ground control center and mobile phone terminal. The UAV system includes a BDS module, an information acquisition module, a control unit module, and a communication transmission module. The core control unit module uses the single-chip computer to process the PM2.5, PM10,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and other data collected by the gas sensor and the geographical location information data collected by the BDS module, and communicates with the ground control center through the GSM network in real time, and the PC of the ground control center imports the real-time map, to visualize the data transmitted by the drone. The analysis shows that the system has outstanding advantages and can realize the func-tion of real-time monitoring of air quality, which makes up for the shortcomings of current air quality monitoring methods, can provide a reliable basis for air environment treatment, and has broad application prospects. Keywords Beidou Navigation, Monitoring Air, Unmanned Aerial Vehicle 基于北斗导航系统的空气质量检测无人机系统 李盈婷1,黄也2,陈善雄1 1西南大学,重庆 2西南大学附属中学,重庆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智能交通系统中的应用

The Application of Compass in the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 Zhigang Xu Police Maritime Academy, Ningbo, China Xzg6708@https://www.360docs.net/doc/f716142186.html,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problems of developed urban transportation and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 (ITS),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mpass application in the ITS, the all aspects of applications of Compass in the ITS are analyzed in this paper, and then some problems about these applications and their suggestions are also proposed. Keywords: Compass;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 (ITS); Location Based Service (LBS)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智能交通系统中的应用 徐志刚 公安海警学院,宁波,中国,315801 Xzg6708@https://www.360docs.net/doc/f716142186.html, 【摘要】根据当前发达城市交通以及我国在智能交通系统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智能交通系统中应用的特点,分析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智能交通系统各方面的应用,并针对这些应用提出了可能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关键词】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智能交通系统;基于位置服务 1 引言 我国是一个经济持续发展的发展中国家,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化与汽车化发展十分迅猛。改革开放前,城市化水平不足19%,据今年公布的人口普查结果,我国的城镇人口接近6.66亿人,城镇化率达到 49.68 %;相应的车辆增长也非常快速,截至2011年6月底,全国机动车总量达2.17亿辆,其中私家车达7206万辆,并且私家车拥有率呈不断增长的趋势。反观中国城市道路建设情况,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道路交通设施及管理设施虽然有较大改观,但远远跟不上机动车增长速度,而且总体水平与发达国家有较大差距,特别是大多数城市路网结构不合理,道路功能不完善,道路系统不健全。造成城市交通拥塞严重,交通效率大大下降。另外,交通拥堵、车速下降以及车况差、车辆技术性能低等,致使汽车尾气对城市的空气污染剧增。同时,车辆状况差也直接影响到城市交通,并已成为制约我国城市交通的重要因素。以车况较好的北京市为例,平均日故障次数达500次以上,给城市交通带来巨大压力。另外一个问题,就是我国大多城市交通管理设施缺乏,管理水平不高。即使各地都建立了交通控制中心,大多只是实现了监视功能,而远没有发挥控制功能。 正是由于的车辆、道路和管理发展不均衡所带来的问题,迫切需要发展智能交通系统(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ITS)来缓解上述问题。智能交通系统是以信息、通信、控制和计算机技术将人、车、路三者紧密协调、和谐统一,而建立起的大范围内、全方位发挥作用的实时、准确、高效的运输管理系统。ITS将有效地利用现有交通设施、减少交通负荷和环境污染、保证交通安全、提高运输效率、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并以推动社会信息化及形成新产业受到各国的重视,目前已成为世界21世纪交通系统的发展方向。我国在上世纪90年代末期就确立智能交通系统的研究和发展战略,并已经在北京、上海、广州等一些发达城市实施了ITS的“关键技术开发和示范工程”。经过十多来年的发展,我国ITS 发展总体形势良好,但在管理面层主要存在问题如下:体制分散,统一协调不够;引进太多,消化创新不够;政府主导,民间参与不够。从技术的战略面层来看,我国几乎所有的ITS都是建立在美国的全球定位系统(GPS)的基础上的,这是个基础性战略性的缺陷。现在我国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下述简称“北斗系统”)发展快速,完全可以取代GPS在ITS的地位,北斗系统将在我国的ITS中具有更加重要和更广泛的应用。。 2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智能交通系统中应用的特点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由空间星座、地面控制和用户终端三大部分组成。空间星座部分由 5 颗对地球静止轨道(GEO)卫星和30 颗对地球非静止轨道 (Non-GEO)卫星组成。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建成后将

实用类文本北斗定位导航系统阅读练习及答案(2)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2004年,中国启动了具有全球导航能力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建设(北斗二号),2011年开始对中国和周边地区提供测试服务,2012年完成了对亚太大部分地区的覆盖并正式提供卫星导航服务。中国为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制定了“三步走”发展规划,从1994年开始发展的试验系统(第一代系统)为第一步,2004年开始发展的正式系统(第二代系统)又分为两个阶段,即第二步与第三步。至2012年,此战略的前两步已经完成。根据计划,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将在2020年完成,届时将实现全球的卫星导航功能。 中国科学技术部部长万钢在2013年1月19日中国科技工作会议上透露,2013年将积极实施“中国东盟科技伙伴计划”,启动“中国—东盟联合实验室”、“中国—东盟技术转移中心”建设,在东盟各国合作建设北斗系统地面站网。 据北斗导航卫星系统总设计师谢军介绍,作为北斗系统全球组网的主要卫星,新发射的北斗双星将为中国建成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开展全面验证,为后续的全球组网卫星奠定基础。 2017年1月10日,中国北斗系统在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各领域应用逐步深入,核心技术取得突破,整体应用已进入产业化、规模化、大众化、国际化的新阶段,预计将于2018年率先覆盖“一带一路”国家,2020年覆盖全球 (摘选自《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发展历程及现状分析调查报告》)材料二: 全球四大卫星导航系统对比

(摘编自《东兴证券数据报告》)材料三: 这是从中国司南导航公司新购买的北斗测绘仪设备。”阿伦库普达给记者展示手中的定位“神器”,这个设备通过接收来自基准站的差分改正数据,能很快达到厘米级的定位精度。通过蓝牙连接,位置数据能够直接传递给手簿软件,完成测量坐标、施工放样等工作。“相比以前用过的设备,中国的北斗测绘设备定位精准度更高,使用更便利。” “司南导航提供了从硬件到软件的整套测量测绘解决方案。”上海司南卫星导航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春领对记者说,10年前,国内使用的芯片全部靠进口,里面一个板卡就要10万美元,现在用的芯片是公司100%自主知识产权,并且实现了信号兼容,精度大幅提高。 司南导航是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全产业链100%自主知识产权在海外拓展的一个缩影。冉承其告诉记者,目前中国已形成由北斗基础产品、应用终端、应用系统和运营服务构成的完整产业链,全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除了印度之外,北斗系统还广泛应用到印度尼西亚土

智慧农业解决方案

智慧农业解决方案 前言-------------------------------------------------------------- 3 方案整体示意图--------------------------------------------------- 5 方案概述---------------------------------------------------------- 6 系统功能总体描述------------------------------------------------- 8 网络传输平台设备配置清单---------------------------------------- 9 信息精准采集------------------------------------------------------ 11 数据可靠传输------------------------------------------------------ 12 智能远程控制------------------------------------------------------ 14 “物联网”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的第三次浪潮。业内专家认为,物联网一方面可以提高经济效益,大大节约成本;另一方面可以为全球经济的复苏提供技术动力。目前,美国、欧盟、中国等都在投入巨资深入研究探索物联网。我国也正在高度重视物联网的研究,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有关部门,在新一代信息技术方面正在开展研究,以形成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的政策措施。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又是一个自然灾害多发的国家,农作物种植在全国范围内都非常广泛,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好坏、及时与否对于农作物的产量、质量影响至关重要。农作物出现病虫害时能够及时诊断对于农业生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而农业专家又相对匮乏,不能够做到在灾害发生时及时出现在现场,因此农作物无线远程监控产品在农业领域就有了用武之地。农业信息化,智慧化是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业发展的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主要应用领域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主要应用领域 1、交通运输重点运输监控管理、公路基础设施、港口高精度实时定位调度监控; 2、海洋渔业船位监控、紧急救援、信息发布、渔船出入港管理; 3、水文监测多山地域水文测报信息的实时传输; 4、气象监测气象测报型北斗终端设备,大气监测预警系统应用解决方案; 5、森林防火定位、短报文通信; 6、通信时统开展北斗双向授时,研制出一体化卫星授时系统; 7、电力调度基于北斗的电力时间同步; 8、救灾减灾提供实时救灾指挥调度、应急通信、信息快速上报、共享; 9、军工领域定位导航;发射位置的快速定位;搜救、排雷定位等。 国家积极推动北斗民用化进程,一系列的鼓励政策,为北斗的应用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解决了精准定位的问题,靠一个北斗终端就能走遍大江南北。北斗系统的定位服务将在未来智慧生活中发挥巨大作用。 如今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已成功应用于测绘、电信、水利、渔业、交通运输、森林防火、减灾救灾和公共安全等诸多领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使用中产生显着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在气象行业,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广泛应用于气象观测、灾害监测和气象信息的收集与发布,包括大气风向风速、水汽含量、海风海浪、雷电观测和预警等,极大提升气象观测、预报和灾害预警发布水平,增强气象领域防灾减灾能力。 中国海洋渔业水域面积300多万平方公里,现有渔船100多万艘、渔业人口2000多万,海洋渔业涉及渔民生命安全、国家海洋经济安全、海洋资源保护和海上主权维护,现已成为北斗民用规模最大的行业。北斗卫星海洋渔业安全生产信息服务系统的应用极大地保障了渔船的出海安全,巩固和发展了渔业生产,推动了“平安渔业”建设。以赴南沙生产作业的渔船为例。农业部南海区渔政局建立了“南沙渔船船位监控指挥管理系统”,系统建成后,监控中心能随时获知渔船方位,大大方便了相关职能部门对渔业生产的管理,实现看得见的管理调度。当渔民在海上遇险时,可以通过渔船上的卫星导航通信系统向监控中心发送遇险报告,监控中心收到报告时就可以根据卫星定位确定距离遇险渔船最近的船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