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合》教学设计(小学)

《集合》教学设计(小学)
《集合》教学设计(小学)

教学设计模板

备注:本模板仅供参考,参训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自行修改创新。

集合教案第1课

课题:1.1集合-集合的概念(1)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初步理解集合的概念,知道常用数集的概念及记法 (2)使学生初步了解“属于”关系的意义 (3)使学生初步了解有限集、无限集、空集的意义 教学重点:集合的基本概念及表示方法 教学难点:运用集合的两种常用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正确表示 一些简单的集合 授课类型:新授课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具:多媒体、实物投影仪 内容分析: 1.集合是中学数学的一个重要的基本概念在小学数学中,就渗透了集合的初步概念,到了初中,更进一步应用集合的语言表述一些问题 在几何中用到的有点集至于逻辑,可以说,从开始学习数学就离不开对逻辑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基本的逻辑知识在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也是认识问题、研究问题不可缺少的工具这些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学习本章的意义,也是本章学习的基础 把集合的初步知识与简易逻辑知识安排在高中数学的最开始,是因为在高中数学中,这些知识与其他内容有着密切联系,它们是学习、掌握和使用数学语言的基础例如,下一章讲函数的概念与性质,就离不开集合与逻辑 本节首先从初中代数与几何涉及的集合实例入手,引出集合与集合的元素的概念,并且结合实例对集合的概念作了说明然后,介绍了集合的常用表示方法,包括列举法、描述法,还给出了画图表示集合的例子 这节课主要学习全章的引言和集合的基本概念学习引言是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认识学习本章的意义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集合的基本概念 集合是集合论中的原始的、不定义的概念在开始接触集合的概念时,主要还是通过实例,对概念有一个初步认识教科书给出的“一般地,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成为一个集合,也简称集”这句话,只是对集合概念的描述性说明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简介数集的发展,复习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质数与和数; 2.教材中的章头引言; 3.集合论的创始人——康托尔(德国数学家)(见附录); 4.“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5.教材中例子(P4) 二、讲解新课: 阅读教材第一部分,问题如下: (1)有那些概念?是如何定义的? (2)有那些符号?是如何表示的? (3)集合中元素的特性是什么? (一)集合的有关概念: 由一些数、一些点、一些图形、一些整式、一些物体、一些人组成的.我们说,每一组对象的全体形成一个集合,或者说,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成为一个集合,

三年级下册数学广角搭配(二)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简单的排列 教学内容: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广角第101页例1,完成做一做。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让学生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和组合方式。 2、让学生经历探索简单事物排列组合的过程,体验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方法。 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乐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学会有序思考的方法。 教学难点:用有序思考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旧知 师:同学们,欢迎来到美丽的602班,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手提箱,忘记了密码,你能帮帮我吗? 课件出示提示卡:密码是由1,2组成的没有重复数字的两位数中的最小的那个数?师: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说想法:先把1固定在十位,然后排上个位的数2;或先把2固定在十位,然后排上个位的数1,组成12和21两个数。 师:谁还能理解他的想法,再来说一说。 师小结:真棒,像这样按规律,有序排列,能不重复不遗漏地写出所有密码。 二、情景导入,探究新知。 1.导入。 师:您已经帮老师解开了密码,现在能帮老师设计一个密码吗? 密码要求:用1、2、3组成的没有重复数字的两位数?猜猜看有多少种可能? 生:同桌合作,在学习单上排一排,并记录下来。 师:说说你们的想法。 师:课间活动:组织乒乓球比赛。 思考:同样都是3个数,数字排列是6种情况,乒乓球比赛是3种情况,为什么? 2.课堂实践,摆一摆。 (1)你能用1、3、5、7组成多少个没有重复数字的两位数?请认真思考一下

十个十个十个十个 1 3 3 1 5 1 7 1 1 5 3 5 5 3 7 3 1 7 3 7 5 7 7 5 师:所有的可能都摆完了吗?还有别的数吗?你是怎么想的? 十位为1的有3个数,十位为3的有3个数,十位为5的有3个数,十位为7的有3个数,一共有12种搭配方法。 (2) 你能用1、3、5、0组成多少个没有重复数字的两位数?: 你还能有序地列出所有可能性吗?请认真思考一下。 师:谁能上台操作展示,看看到底有多少种排列方法。 预设:十个 1 0 1 3 1 5 生摆完三个后,教师问:你是怎么想的?你听明白他的想法了吗? 追问:1在十位的两位数还有吗? 师:接下来怎么摆?(学生依次摆出30,31,35) 问:你看懂他的摆法了吗? 学生继续摆出50,51,53。 追问:所有的可能都摆完了吗?还有别的数吗? 生:没有了,因为0不能放在十位。 师:为什么十位不能为0? 观察有规律排列的数,引导学生读懂其中所蕴含的规律。十位为1的有3个数,十位为3的有3个数,十位为5的有3个数,让人很清楚的数出有9种搭配方法。教师板书:十位固定法。 思考:同样是4个数,第一次排12种,第二次排了9种,为什么? 师小结:只有做到了有序搭配,不重复和不遗漏,才能又快又准确的找出所有结果。

五年级下册语文习作漫画的启示人教优质课公开课教学设计

漫画的启示教学设计 1.仔细观察,看懂图意,了解漫画内容,得到启示。 2.根据阅读提示把看到的、想到的编成故事,进行习作。 3.抓住中心,恰当地运用语言、动作、神态进行描写。 一、激情导入,了解漫画。 1.出示几幅漫画,让学生用心欣赏,并找出漫画与普通画之间的异同。 2.教师总结漫画特点:漫画指的是用简单而夸张的手法来描绘生活或时事的图画,一般运用变形、比拟、象征的方法,构成幽默、诙谐的画面,以取得讽刺或歌颂的效果。所以欣赏漫画时,我们不能光用眼看,而要用心看,努力思考漫画的深意。 3.试着让学生理解前面几幅漫画中的一幅,体会漫画的欣赏方法。 4.导入新课:这个单元,我们徜徉在生活这本大书中,捡拾了许多生活给予的馈赠。漫画,也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项馈赠。今天,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华君武的漫画《假文盲》,看看它又能给我们什么启示。(板书课题) 二、指导观察,欣赏漫画。 1.观察漫画,理解画面。 出示漫画:这是漫画家华君武的一幅漫画。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看看画家都画了些什么。强调观察时关注细节。(板书:仔细观察) 指名汇报观察所得。(老师要认真听取学生的回答) 2.展开联想,拓展画面。 同学们能透过画面想象画外画家没画出来的内容吗?出示图画指导:这可能是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画上有哪些人?周围还会有哪些景物?面对母子,那几个男性角色是什么态度?这位母亲又是什么表情?她会说些什么?

小结:看图就要这样,仔细观察画面后,要展开联想,透过画面看到画外的东西。(板书:展开联想) 学生采用刚才的方法欣赏漫画,让漫画也变得有血有肉起来。想好后与同桌交流,再全班交流。 3.联系生活,升华画面。看图,读“假文盲”这个题目。 读到这个题目,你想到了生活中的哪些现象?你自身有过类似的现象吗?“假文盲”们为什么这么冷漠?他们为什么要站在母子上车处?你觉得这幅漫画是在讽刺什么现象?(提示:这群“假文盲”缺的不是文化,而是公德心。) 总结:文盲固然可怕,但“假文盲”更加可怕,因为他们是“真自私”!社会上某些人缺的不是文化,而是公德心!这就是画家给我们的警示,也是我们从漫画中得到的启示。 引导回忆分析的方法。(板书:联系生活) (用同样方法引导学生读懂课本中选入的另一幅漫画。) 三、明确要求,撰写漫画作文。 1.明确要求。 (1)默读课本中的习作要求,并用铅笔勾画出重点。 (2)归纳要求,明确习作内容分哪几方面。 ①可以写漫画带来的启示。 ②可以根据画意编故事。 (3)指导两个方面的写作侧重点,请学生选择要写的内容。 2.指导学生依据不同的内容选择用第几人称的叙述方法,指导命题。 3.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漫画,当堂习作,教师随机个别辅导。 四、修改习作,誊写习作。 1.放声朗读自己的习作,找出习作的亮点,发现不足。 2.同桌交换阅读习作,互相评改。 3.指名在全班交流习作,师生一起评议、修改。 4.再次默读自己的习作,进一步修改,然后誊写在作文本上。

高中数学——集合教学设计的说明

人教A版必修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教学设计说明 一、本质、地位、作用分析 集合是中学数学的一个重要的基本概念,集合语言是现代数学的基本语言.在小学数学中,就渗透了集合的初步知识,到了初中,更进一步应用集合的语言表示有关的数学对象.例如,在代数中用到的有数集、解集等;在几何中用到的有点集.把集合的知识安排在高中数学的最开始,是因为在高中数学中,这些知识与其他内容有着密切联系,它们是学习、掌握和使用数学语言的基础.例如,下一章讲函数的概念时,使学生不仅把函数看成变量间的依赖关系,同时还会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刻画函数.高中数学只将集合作为一种语言来学习,让学生学会使用最基本的集合语言表示有关的数学对象,发展运用集合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目标: 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了解集合中元素的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会用适当的方法表示集合.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通过自己举出各种集合的例子,初步感受集合语言在描述客观现实和数学对象中的意义. 情感目标: 使学生感受数学的简洁美与和谐统一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敢

于创新、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培养目标. 教学重点: 集合的含义与表示方法. 教学难点: 集合表示方法的恰当选择. 三、教学问题诊断 对学生而言,集合是进入高中以后的第一节课,也是抽象的概念,学生不易理解,从初中数学的感性认识走到高中数学的理性思考,是一个大的转变,应该从对集合的学习有一个新的开始. 针对学生的认知水平,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引入贴近生活的实例,与学生一起归纳出集合的含义、元素的特征及关系.集合中的元素是什么,集合的表示方法,元素与集合的关系等等,都要借助具体实例展示出来. 四、教学流程 根据以上综合分析,这节课的教学流程为:对集合的初步认识→实例的引入→分组合作探究→集合概念的产生→元素特征的深入分析→元素与集合的关系→常用数集及其记法→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列举法、描述法的练习→学生对本节内容的自我总结→教师布置作业 五、教法特点

三年级下册数学广角搭配(一)教学设计知识讲解

简单的排列 教学内容: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广角第101页例1,完成做一做。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让学生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和组合 方式。 2、让学生经历探索简单事物排列组合的过程,体验有序地、全面地思 考问题的方法。 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乐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 乐趣。 教学重点: 探索简单事物的排列方法,渗透"排列"的数学思想。 教学难点: 掌握排列不重复、不遗漏的方法,培养学生有顺序、全面地思考。教具学具: 写有1、3、5、0的4张卡片,每个学生一份。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上课之前,咱们来玩个猜年龄的游戏吧。我先来猜猜你们的年龄吧。 (教师随机猜三个)猜对了吗? 生:猜对了。 师:你们能猜出老师的年龄吗? 生1:32岁。 生2: 35岁。 (学生任意猜)

师:老师为什么能猜出你的年龄,而大家猜不出老师的年龄呢? 生:我们是三年级的学生,不是10岁,就是11岁,老师容易猜对。师:这样吧。老师给你们一点提示:我的年龄是由3、7两个数字组成的两位数。 师:我的年龄是多大?为什么?还有其他的可能吗? 生1:是37岁。 生2:不可能是73岁,73岁是老年人。 师:真了不起! 二、探究方法,找到规律 师:大家好! 欢迎你们进入数学星球,开启今天的数字之旅。让我们随着小精灵进入数字乐园吧,请小朋友先到数字乐园做个摆数字游戏,好吗? (1)两个数的排列。 师:数字乐园里来了两个数字“1、3”。(教室粘卡片)它们带来一个问题:把1和3排在一起,能摆出几个两位数呢? 学生操作,汇报:摆出两个不同的数,是13和31。(教师板书)(2)四个数的排列。 师:如果用1、3、5、0,最多能组出几个没有重复数字的两位数?师:我想,两个数摆出了两个两位数,4个数一定能摆出4个两位数吧?(学生猜) 师:还是让我们来摆一摆吧!那就让我们同桌合作一下,一个人摆,一个人记,好吗?比比哪个小组摆的最多,摆得既不重复也不遗漏。先请你们自己分配好各自的任务,开始吧。 (教师巡视,参与学生活动。)

集合教案1

集合 一、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使学生感受集合的思想,感知集合圈的产生过程。 2.能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同时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集合的思想,进而形成策略。 3.渗透多种方法解决重叠问题的意识,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让学生感知集合的思想,并能初步用集合的思想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难点:对重叠部分的理解 三、教学准备 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激趣导入 师:老师先给大家出一道脑筋急转弯:两位妈妈和两位女儿一同去看电影(每人都得买一张票),可是她们只买了3张票,便顺利地进了电影院。这是为什么? 学生活动:学生猜测各种可能性,你一言我一语地发表自己的高见。

师:“大家的猜测都有自己的道理,但答案到底是什么呢?暂时老师还不想告诉你们,我想通过下面的活动,大家一定能自己找到答案的。”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喜爱的脑筋急转弯引入,激发了学生无限的学习兴趣,同时引导学生大胆地猜想,让学生在猜测中学会思考,在争论中学会倾听、学会交流、学会整合】 二、探究体验,经历过程 师:学校准备从每个班中选几名热爱运动的学生参加体育训练,为下学期的校运动会做准备。下面是三(1)班参加跳绳、踢毽比赛的学生名单。(课件出示:教材第104页表格) 师:数一数,参加跳绳的有几位同学?参加踢毽的有几位同学? 生:参加跳绳的有9人;参加踢毽的有8人。 师:那么,参加体育训练的一共有几位同学?你会计算吗? 学生可能回答: 一共有17人,9+8=17(人)。 可是,参加这两项活动的没有17人呀。 我发现有的人两项活动都参加了。 应该是一共有14人参加了,算式是9+8-3=14(人)。 …… 师:到底怎么回事呢?为什么有人说一共是14人呢?为什么要减去3呢? 生:因为有3个人重复了。

《点的集合》精品教案2019

《点的集合》精品教案 一、教材分析 《点的集合》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二课的内容。本课属于新课程标准中“造型·表现”和“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的课程。点是本课讲解的重点,通过对点这一元素的学习可以为学生今后更好的创作打下基础。点可以是圆的,可以是不规则的,可以是任何形状的。因此,在教学中设计引导学生体会点的不同变化,给人以不同的感觉;引导学生了解圆点排列组合成的不同图形,产生的不同效果,感受其魅力;鼓励学生创作由点组成的艺术作品,体验艺术创作的乐趣。 二、教学目标 1.了解美术中点的慨念,知道点是造型元素中最基本的元素。学会用点构成精彩的画面。 2.认识“点彩派”绘画的典型特征。尝试体验点的不同排列规律、疏密变化,注意整体画面色彩和谐关系。 3.感受点的艺术魅力。利用儿童的个性特征,通过欣赏、分析、创作、指导、评价,激发儿童的创作、表现的欲望,提高其艺术修养。 三、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明白点是最基本的造型元素及其在各类画种中的重要作用。 2.教学难点:合理利用点组合的规律、疏密变化,使画面呈现协调的色彩。 四、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 1.图片导入 教师语言: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画家朋友,法国著名画家修拉。他的画有趣极了。请你看看他的画有什么独特之处? 【课件出示《大碗岛的星期天下午》】 教师语言:我们来看看细节,这是点彩派后期代表乔治·修拉的代表作《大碗岛的星期天下午》。这种风格叫做点彩画法,通过很多小点来造型,使画面产生一种色彩混合的效果。 2.出示课题 教师语言:点在画家手中就好像被施了魔法一样,他们集合起来,组成了一

幅幅绚丽多彩的画,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点的集合。(出示课题图片)课题:《点的集合》 (二)讲授新课 1.点的文化 教师语言:点是最基本的造型元素,我们的祖先在很久以前就发现了这个美丽的符号,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吧。(播放点的文化视频) 【文化内容:古人早已用点来记录生活了。这是我国北方的贺兰山岩画,描绘的是狩猎的场景。 内蒙古的曼德拉岩画中斑点与家畜、骑者出现在同一画面。记载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在澳大利亚,最早的居民土著人喜欢使用自制的颜料和画笔创作点画儿。点画儿是艺术创作,也是土著人之间的一种沟通方式。用点构成以动植物或自然现象为主题的点画儿,已成为最为人熟悉的土著艺术之一。 现在,点已经成了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雕塑、家装、服饰等都有着点的身影。】 2.认识点 (1)生活中的点 教师语言:点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我们来看看同学们都有哪些发现吧! 【出示视频:学生寻找的点】 师:你们真厉害,找到这么多各不相同的点。 (2)点的形状 教师提问:图片中的人和花为什么看着像点呢? 【出示图片】 老师语言:距离远了,就显的小了。相对小是点的一个特点。 教师小结:点的形状各异,自然界中的任何事物缩小到一定的程度都可以看成点。七星瓢虫身上的斑点、七星瓢虫本身也是点;热带鱼身上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等都是点。 (3)点的画法 A.单个点的画法 教师语言:你还能想到哪些不同形状的点?

《数学广角》搭配一教案

二年级上册《数学广角》----搭配(一)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猜测、操作等活动,找出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 2.经历探索简单事物排列规律的过程,初步培养有顺序的、全面地思考解决问题的意识。3.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养成与人合作的良好习惯,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教学重点:经历探索简单事物排列规律的过程,渗透"排列"的数学思想。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发现和应用规律,做到不重复也不遗漏地找出事物的排列数。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看什么动画片呢?” 生答 师:我也喜欢看动画片呢!今天老师就带来了一段精彩的动画片视频,一起来欣赏一下,请看大屏幕。 1、(播放《喜羊羊与灰太狼》中懒羊羊被灰太狼抓的视频) 师:发生了什么事情?

生:懒羊羊被抓走了。 师:哦,懒羊羊又被抓走了,那怎么办呢? 过渡:喜羊羊、美羊羊和沸羊羊都想去救懒羊羊,老村长决定派三只羊中的两只羊去,怎样派呢? (课件出示):三角形出示三只羊的图片,生说一种方法,有声音的连一种,并闪烁。 师:有几种派法? 老村长决定派聪明的喜羊羊和勇敢的沸羊羊去救懒羊羊。 二、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课件出示):喜羊羊、沸羊羊来到狼堡前,狼堡大门被锁住。 过渡:它们来到狼堡前,发现狼堡的大门上有一把密码锁。 (出示灰太狼配音):“要救懒羊羊,必须打开密码锁”。 师:现在只知道锁的密码是由这1、2、3三个数字组成的一个两位数,同学们猜一猜密码可能是多少? 生猜 师:同学们猜出了这么多的两位数,非常棒!那么用1、2、3这三个数字到底一共可以组成几个两位数呢?(停止,让学生思考一会)我们一起来找一找。 (黑板贴出例题一) 过渡:请同学们先听清老师的要求:以小组为单位用数字卡片摆一摆,小组长在作业纸上做好记录。 1、生进行摆数活动,师巡视。发现有代表性的3张作业纸。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1集合教案

一集合(§1.1.1 集合) 教学时间 :第一课时 课题:§1.1.1 集合 教学目标: 1、理解集合的概念和性质. 2、了解元素与集合的表示方法. 3、熟记有关数集. 4、培养学生认识事物的能力. 教学重点:集合概念、性质 教学难点:集合概念的理解 教学方法:尝试指导 教具准备:投影片(3张) 教学过程: (I)引入新课 同学们好!首先,我祝贺大家能升入苍梧第一高级中学进行高中学习。下面我想初步了解一下同学们的情况。请来自××中学的同学站起来。依次询问他们的名字,并板书。同样询问来自另一学校学生情况。××同学你为什么不站起来?来自××中学的三位虽然性别不同,年龄有差异,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性质——来自××中学。所以,在数学上可以把他们看作为有3个元素的集合(板书课题:集合,并将其姓名用{ }括起来),同样,××中学的二位同学也可看作有2个元素的集合。显然,刚才抽到的××同学如果作为一个元素就不属于上面这两个集合了。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将系统地研究集合的一些概念。讲四个问题:(1)集合和元素;(2)集合的分类;(3)集合的表示方法;(4)为什么要学习集合的表示方法? (II)复习回顾 师生共同回顾初中代数中涉及“集合”提法. (Ⅲ)讲授新课

通过以上实例,教师指出: 1、定义: 集合:一般地,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成为一个集合(集). 师:进一步指出: 元素:集合中每个对象叫做这个集合的元素. 由此上述例中集合的元素是什么? 生:例(1)的元素为1、3、5、7, 例(2)的元素为到两定点距离等于两定点间距离的点, 例(3)的元素为满足不等式3x-2> x+3的实数x, 例(4)的元素为所有直角三角形, 例(5)为高一·六班全体男同学. 师:请同学们另外举出三个例子,并指出其元素. 生:略.(教师给予评议)。 师:一般用大括号表示集合,{ …}如{我校的篮球队员},{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则上几例可表示为…… 为方便,常用大写的拉丁字母表示集合:A={我校的篮球队员} ,B={1,2,3,4,5} 2 生:在师指导下一一回答上述问题. 师:由以上四个问题可知, 集合元素具有三个特征: (1)确定性;(2)互异性;(3)无序性. 3、元素与集合的关系:隶属关系 ∈师:元素与集合的关系有“属于∈”及“不属于?(?也可表示为)两种。

集合的表示方法教案

1.1.2 集合的表示方法 【学习要求】 1.掌握集合的两种常用表示方法(列举法和描述法). 2.通过实例能选择自然语言、图形语言、集合语言(列举法或描述法)来描述不同的具体问题,感受集合语言的意义和作用. 【学法指导】 通过由用自然语言描述数学概念到用集合语言描述数学概念的抽象过程,感知用集合语言思考问题的方法;体会将实际问题数学化的过程. 填一填:知识要点、记下疑难点 1.列举法: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写在花括号“{ }”内表示集合的方法.当集合中的元素 较少 时,用列举法表示方便. 2.描述法:一般地,如果在集合I 中,属于集合A 的任意一个元素x 都具有性质p(x),而不属于集合A 的元素都不具有性质p(x),则性质p(x)叫做集合A 的一个特征性质,于是集合A 可以用它的特征性质p(x)描述 {x ∈I|p(x)} . 3.列举法常用于集合中的元素较少时的集合表示,描述法多用于集合中的元素有无限多个的无限集或元素个数较多的有限集. 研一研:问题探究、课堂更高效 [问题情境]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用大写字母表示常用的几个数集,但是这不能体现出集合中的具体元素是什么,并且还有大量的非常用集合不能用大写字母表示,事实上表示一个集合关键是确定它包含哪些元素,为此我们有必要学习集合的表示方法还有哪些?分别适用于什么情况? 探究点一 列举法表示集合 问题1:在初中学正数和负数时,是如何表示正数集合和负数集合的?如表示下列数中的正数 4.8,-3,2,-0.5,1 3 ,73,3.1. 答 :方法一 图示法: 方法二 列举法:???? ??4.8,2,13,73,3.1 问题2: 列举法是如何定义的?怎样的集合适用列举法表示? 答 列举法: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写在大括号内表示集合的方法.当集合中的元素较少时,用列举法表 示方便.例:x 2-3x +2=0的解集可表示为{1,2}. 问题3: 由book 中的字母组成的集合能否表示为:{b ,o ,o ,k}? 答 不能,由集合元素的互异性知,可表示为{b ,o ,k}. 问题4: 有些集合元素的个数较多,元素又呈现出一定的规律,在不至于发生误解的情况下,亦可用列举法表示,如何用列举法表示从1到100的所有整数组成的集合及自然数集N. 答 分别表示为{1,2,3,…,100},{1,2,3,4,…,n ,…}. 问题5: 怎样区分?,{?},{0}等符号的含义? 答 ?表示空集;{?}表示只含有一个元素为?的集合;{0}表示只含有0这个元素的一个集合. 例1 用列举法表示下列集合: (1)A ={x∈N|0

数学广角——搭配(一)教学设计

《数学广角——搭配(一)》教学设计 一、课题名称:数学广角——搭配(一) 二、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猜测、推理、动手实践等活动,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数与组合数,学会有序、不重不漏的搭配方法。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推理能力以及有顺序地全面思考问题的意识。 3、引导学生使用搭配的数学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培养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三、教材分析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97页的“数学广角——搭配(一)”是让学生掌握全面、有序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数与组合数的方法。这节课的教学任务就是通过学习三个数字搭配的三种方法,分别是固定十位法、固定个位法、交换位置法,向学生渗透有关排列与组合的数学思想方法,并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排列与组合的思想方法在生活中应用广泛,也能拓展学生抽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也能为学习概率统计知识等知识做好铺垫。 四、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对简单的排列组合方法是有初步的认识的,学生是会用1、2两个数字可以组成12或21这两个两位数。而对怎样全面有序地列举出1、2、3三个数字排列成的两位数,学生是会列举出部分两位数的,但经常会出现重复或遗漏的情况。根据这些情况,本次教

学的重点会偏重于让学生体验有序排列、巧妙组合的方法。也根据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联系生活实际多设计学生感兴趣的环节,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数学,会学以致用,体验生活与数学关系。 五、教学重难点 1、重点:掌握有序排列、巧妙组合的方法,并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的问题。 2、难点:搭配的排列方法有序、不重复、不遗漏。 六、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 多媒体课件、练习卡、抽奖盒、数字卡片、帽子、围巾等。七、教学过程 (一)课前游戏:“幸运大抽奖” 游戏规则:每次从抽奖盒中抽出两张数字卡片,说一说这两张卡片可以组成什么两位数,表达完整即可获得奖品。 师:恭喜你!你抽到的是什么数字?可以组成什么两位数? 生:我抽到数字3和7,可以做成数字37。 师:还可以组成什么两位数吗? 生:还可以交换位置,组成数字73。 师:好聪明,说得真好!像这样两张数字卡片通过交换位置就能组成两个不同数字的方法,我们称为“搭配”。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数学广角——搭配(一)。(在黑板上贴出课题《数学广角——搭配(一)》) (设计意图:学生对于简单的两个数字的排列是有经验的。在学

《集合》教案

《集合》名师教案 一、学习目标 (一)学习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104—105页例1及做一做。 本单元教材第一次安排了简单的集合思想的教学。集合思想是数学中最基本的思想,虽然学生在计数和计算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集合思想,但学生在低年级接触的集合思想更多是一一对应的思想,对于两个集合间的运算,尤其是交集的体会并不多。例1通过统计表的方式列出参加跳绳、踢毽比赛的学生名单,通过“参加这两项比赛的共有多少人?”引发学生认知冲突,进而开展探究活动。学生在用不同方式表示的过程中,优化方法,认识集合图。在此基础上,解决“可以怎样列式解答?”的提问,体会方法的多样化。 (二)核心能力 在对比不同方式表示的过程中,体会优化思想,认识集合图,初步体会集合这种数学思想方法。 (三)学习目标 1.借助直观图理解集合图中每一部分的含义,通过语言的描述和计算的方法,能解决简单的重叠问题。 2.通过观查、操作、实验、交流、猜测等活动,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感知集合图形成过程,体会集合图的优点,能直观看出重复部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四)学习重点 经历集合图的产生过程,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有重复部分的问题。 (五)学习难点 体会集合概念的含义及集合的运算。 (六)配套资源 实施资源:《集合》名师课件、课时作业。 二、教学设计 1. 情景导入:观查与比较(课件出示图片) (1)第一组;父与子

提出问题:有2个爸爸2个儿子,一共有几个人?怎样列式计算? 第一种:无重复情况。2+2=4(人) 第二种:有重复情况。2+2=4(人)4-1=3(人)师追问:为什么减1? (2)第二组:小棒拼三角形 3根小棒拼成的一个三角形。摆2个这样的三角形需要几根小棒? 预设:可能会说6根,表示3+3=6(根)还可能会说5根,表示3+3-1=5(根) (图片出示有重复情况的2个三角形。) 教师追问:根据图中摆的方法,哪种列式是正确的?为什么要减1? (3)揭题:把2组有重复情况的图片放在一起。你发现了什么? 师生小结,得出:图片1中有个人既是爸爸又是儿子,他的身份重复了;三角形中有1根小棒是公共边,重复使用了,既是左边三角形的一条边,又是右边三角形的一条边。教师揭示课题,今天我们研究有重复现象的数学问题。 【设计意图】两组简单实例,既有生活中的问题又有数学中的重叠问题,不同角度的对比,体会在计算总数时有时不能简单地把两部分相加,引发学生认知冲突,唤醒探究热情,也让学生初识重复问题的基本含义。 2.新知探究 (1)通知(课件出示“通知”) ①你认为三(1)班要选拔多少名同学参加这两项比赛?学生尝试回答总人数。 ②课件出示三(1)班参赛学生的名单的统计表,让学生观查。 ③仔细观查过这份报名表,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理解分析,发现有参加两个项目的同学,从而得出“重复”或相近的意

小学美术《点的集合》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点的集合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设计·应用 教学目标: 1. 了解美术中点的概念,知道点是造型元素中最基本的元素。学会用点构成精彩的画面。 2. 认识“点彩派”的绘画典型特征。尝试体验点的不同排列规律、疏密变化、注意整体画面色彩和谐关系。 3. 感受点的艺术魅力。利用儿童的个性特征,通过欣赏、分析、创作、指导、评价,激发其探究、创造、表现的欲望,提高艺术修养。 重点难点: 重点:明白点是最基本的造型元素及其在各类画种中的重要作用。 难点:合理利用点组合的规律、疏密变化,使画面呈现协调的色彩。 教材分析: “点”和“线”一样,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造型表现。同时,“点”还具备“线”的表现略显不足的色彩表现能力。

本课正式基于这个思路设计的。因为教材导语是“如果你仔细观察,会在自然界中找到各种各样的点……”为了避免先入为主地将“点”仅仅是为造型的元素,教材开始特别以点彩派的代表作品作为欣赏。紧接着呈现的是“以不同工具表现不同形状的点”的示意图,配以豹和以点为主作为视觉呈现,以及以点状材料创作的不同艺术作品。这些作品和示意图共同构成了“点”在艺术创作中的多元表现特色。最后,以“学习提示”开始通过“技法点ft”和示范作品及学生作品,为同学们进行自己的创作从技法到内容,以及表现形式都提供了直观的参考。而“学习要求”清晰地点出了最终应该呈现的结果。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作画工具 学生:彩笔、彩纸、胶水、剪刀。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演奏《夜空中最亮的星》,引出点的集合

(通过音乐弹唱激发学生兴趣,认识点,引出课题。) 引出课题——《点的集合》。 二、讲授新课 1、点的概念 (初步认识什么是点。) 2、回忆并发现生活中的点 (通过回忆发现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是点,感受点的魅力。) 3、认识黄宾虹山水画作品 (明白点是造型元素的最基本元素,及其点的重要作用。) 4、对比《蜡染》作品和《黑屋顶》的不同之处 (了解点的不同排列规律、疏密变化和形状的不同所呈现的不同画面效果) 5、欣赏《大碗岛的星期天下午》 (通过放大欣赏发现点彩画整体的画面色彩和谐的关系。) 6、小组讨论、分析合作: 以小组为单位赏析组内点彩画资料,分别从点的排列、色彩、形状分

《数学广角--搭配(一)》教学设计

《数学广角——搭配(一)》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 8单元“数学广角—搭配(一)”。 教学内容分析: 搭配就是排列与组合,这样的思想方法不仅应用广泛,而且是以后学习概率统计知识的基础,同时也是发展学生抽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好素材。本节课我试图在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方面探索和研究,通过学生日常生活中简单的事例呈现出来,并运用操作、演示等直观手段解决问题。在向学生渗透这些数学思想和方法的同时,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解决问题的意识。 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喜欢思考,具有简单的分析、判断、推理能力。但是学生合作意识不强,胆子也较小,思考问题不够全面,有序性不强。本节内容,学生才开始接触,但在学习生活中,经常遇到,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启发学生通过操作、观察、归纳以及合作交流,从而掌握搭配的方法。 教学目标: 1.学生在观察、猜测、操作的活动中,能够进行有序思考,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2.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引导学生使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 3.在小组合作的数学活动中使学生养成与人合作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自主探究,掌握有序排列、巧妙搭配的方法,并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的问题。

教学难点:怎样排列可以不重复、不遗漏。理解简单事物搭配中的有序、无序的不同。 教具准备:数字卡片、课件。 学具准备:数字卡片 教法学法: 1、联系生活实际解决身边问题,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2、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让学生亲身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探索成功的快乐。 3、通过动手操作、独立思考和开展小组合作交流活动,完善自己的想法,构建自己独特的学习方法。 4、通过灵活、有趣的练习,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寻求解决问题的多种办法。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 1、同学们,你们去过公园吗?公园好玩吗?今天老师带你们去一个比公园更还玩的地方——板书:数学广角——搭配(一) 出示学习目标,师读,生听。 二、初学交流 1、哦,数学广角可真美,我们先到数字城堡看一看吧! 师:由数字1、2、3其中的两个数拼成的两位数有哪几种可能呢?我们思考下按顺序把他们列出来吧! 出示合作要求:同桌合作,一个同学思考摆一摆,,另一个同学记录。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习作:漫画的启示》教学设计

习作:漫画的启示 教学目标 1. 读懂漫画内容,交流从漫画中获得的启示。 2. 了解漫画作文的要求,激发写漫画作文的兴趣,初步学写漫画作文。 3. 学会观察漫画,体会画家的用意,尝试从不同的角度联系生活实际去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想法。 4. 学会根据同学的建议修改习作,把从漫画中获得的启示写清楚。 教学重难点 1. 了解漫画作文的要求,激发写漫画作文的兴趣,初步学写漫画作文。 2. 学会观察漫画,体会画家的用意,尝试从不同的角度联系生活实际去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想法。 教学策略 1. 采用情境教学法、讨论法、谈话法等方法,引导学生口语表达与书面表达相结合,从而完成习作。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自主地进行探究性学习。 2. 读懂漫画内容,运用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交流从漫画中获得的启示,选择一个角度进行表达训练。 3. 采用小组讨论交流和班级交流汇报的形式促使学生针对漫画多交流、多讨论、多思考,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挖掘学生内心想要表达的东西,形成文字。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 课时 第 1 课时 课时目标 1. 读懂漫画内容,交流从漫画中获得的启示。 2. 明确漫画作文的要求,激发写漫画作文的兴趣,初步学写漫画作文。

3. 学会观察漫画,体会画家的用意,尝试从不同的角度联系生活实际去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想法 教学过程 板块一漫画引入,激情引趣 1. 交流展示,认识漫画。 漫画能让我们会心一笑,也能让我们有所思考,获得生活的启示。(课件出示教材 第116 页中的第一幅漫画) (1)教师介绍:这是漫画家华君武所画的一幅漫画《植树与乘凉》。仔细观察, 看看漫画画了哪些有趣的内容,可笑之处在哪里。(画面中一个人拿着水壶来为小树浇 水,另一个人坐在小树下面,铁锹放在一边。拿水壶的人问:“你干什么?”坐着的人 回答:“等着乘凉。”可笑的是坐着的人自己不植树,守株待凉,坐着等别人植树。) (2)借助漫画的标题或简单的提示语,联系生活中的人或事,思考漫画的含义, 说说你得到什么启示。(不要光指望别人,不能坐享其成、不求上进,干等着不如自己 努力去做。) 2. 漫画和其他图画有什么不同呢?(漫画能让我们受到启示。) 3. 教师小结:漫画是一种具有强烈讽刺性或批评性的图画。画家从生活现象中取 材,通过夸张、比喻、象征等手法,来讽刺、批评或表扬某些人和事。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认识漫画,观察第1 幅漫画,理解画面内容,思考漫画的 含义,获得启示。通过漫画与其他图画的比较,了解漫画的特点。 板块二分析漫画,展开联想 1. 仔细观察,描述漫画内容。 (1)我们再来欣赏漫画家华君武所画的另一幅漫画《假文盲》 课件出示: (2)文盲是什么意思?(不识字的成年人)那“假文盲”顾名思义就是假装不识 字的人。为什么要假装文盲?我们先仔细观察一下漫画。

集合的概念教学设计

集合的概念及相关运算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知识来源:集合的概念选自湖南教育出版社必修一中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的第一小节; 2. 知识背景:作为现代数学基础的的集合论,集合语言是现代数学的基本语言,使用集合语言,可以简洁、准确地表达数学中一些冗长的文字语言.高中数学课程只将集合作为一种语言来学习,作为一种数学简单符号来探究。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是阶段性的要求,学生将领悟集合的抽象性及其具体性,学会使用最基本的集合语言去表示有关的数学对象,逐渐发展运用数学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 3.知识外延:集合相关知识的学习对于接下来函数的学习至关重要,高中函数的概念将建立在集合间关系的基础上的。 二、学情分析 1.学生心理特征分析:集合为高一上学期开学后的第一次授课知识,是学生从初中到高中的过渡知识,存在部分同学还沉浸在暑假的懒散中,从而增加了授课的难度。再者,与初中直观、具体、易懂的数学知识相比,集合尤其是无限集合就显得抽象、不易理解,这会给学生产生一定的心理负担,对高中数学知识的学习产生排斥心理。因此本节授课方法就显得十分重要。 2.学生知识结构分析:对于高一的新生来说,能够顺利进入高中知识的学习,基本功还是较扎实的,有良好的学习态度,也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对集合概念的知识接纳和理解打下了良好的

基础,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集合的含义与表示,理解集合间的基本关系,掌握集合的基本运算。能从集合间的运算分析出集合的基本关系,同时对于分类讨论问题,能区分取交还是取并. 2.学会在具体的问题中选择恰当的集合表示方法,理解集合有限和无限的特征,理清“元素和集合关系”和“集合与集合关系”符号的区别,不混淆。 3.学会正确使用集合补集思想,即为“正难则反”的思想。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学生自主知识梳理,了解自己学习的不足,明确知识的来龙去脉,把学习的内容网络化、系统化.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领悟知识的横、纵向联系,体会集合的本质. 3. 学生通过集合概念的学习,应掌握分类讨论思想、化简思想以及补集思想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在学生自主整理知识结构的过程中,认识到材料整理的必要性,从而形成及时反思的学习习惯,独立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树立学好数学的

《点的集合》教案新部编本3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点的集合》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美术中点的慨念,知道点是造型元素中最基本的。学会用点构成精彩的画面。 2、认识“点彩派”的绘画典型特征。尝试体验点的不同排列规律、疏密变化,注意整体画面色彩和谐关系。 3、感受点的艺术魅力。利用儿童的个性特征,通过欣赏、分析、创作、指导、评价,激发儿童的探究、创作、表现的欲望,提高其艺术修养。 二、教学重、难点 合理利用点的组合规律、疏密变化,使画面呈现和谐的色彩。 三、教学具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作画工具 学生:所有可以作画的工具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第一课时 引入:出示课件,请你猜猜我是谁? 看看谁的眼睛最亮,先看出它是什么? 你能猜到那是什么吗?那么你看到了什么? (各种颜色的点) 再退远一点,现在看到什么了吗?(是人物画) 点是造型的基本要素之一,有着丰富的表现力。大家先来欣赏几张世界名画。 欣赏比较: 1、《大碗岛的塞纳河之春》修拉法国新印象派(点彩派)画家。 2、《纳蒂布港》西涅克法国新印象派(点彩派)创始人之一。 3《牧羊女》米勒法国现实主义画家 学生比较欣赏,分析不同作品中画面效果的不同之处。 学生回答:点彩派不经调和的颜色经过重叠形成丰富的色彩,画面给人朦胧的效果,与现实主义绘画作品效仿自然、清晰而真实的画面是完全不同的。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小点点的奥秘,出示课题——《点的集合》 发展阶段 1、解读图形,讲述概念。 通过欣赏教材和学生思考可以得出:金钱豹的身上有斑点纹;彩色的鹅卵石可以拼成火车的点;马赛克上三角形、正方形是点;花园里开放的小花是点;树叶是点;夜空中的星星也是点;距离足够远的话人是点,汽车是点,甚至房屋也是点……,出示图片,请学生再次辨析

《数学广角——搭配》教学设计

二年级上册数学广角——搭配(一) 简单的排列问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规律。2.通过让学生自我探索,小组交流,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推理能力以及有顺序地全面思考问题的意识以及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人际交往能力。 3.引导学生使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 教学重难点: 重点:自主探究,掌握有序排列、巧妙搭配的方法,并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的问题。 难点:怎样排列可以不重复、不遗漏。理解简单事物搭配中的有序、无序的不同。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数字卡片、学习记录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现在老师想请上次期中考试数学满分的同学跟我合影,这张照片陈俞蓉同学站在李老师的右边,能不能交换位置让李老师站在陈俞蓉的右边。同学们两个人照相有几种排列方法。生:两种,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排列问题”,出示课题。

二、新知探究 探究学习一:用开密码锁的方法教学数的搭配:门锁密码是用数字1、2摆出的两位数 探究学习二:(1)你能用1、2、3摆出几个不同的两位数? 同桌两人合作,一人摆,一人记录。比比哪两位同学摆得最有规律,摆得既不重复也不遗漏。 同桌两人汇报记录的结果。 (2)探究搭配的方法 谁能来说一说你是怎么摆的吗?有什么好办法能保证既不遗漏、也不重复呢? 生回答,教师帮助小结。 ①你能用2、3、5摆出几个不同两位数吗? ②你还能用4、0、9摆出几个不同的两位数吗? 三、课堂练习 1.填一填。 (1)用5、7、9这两张数字卡片可以摆成()个不同的两位数,分别是() (2)用三张数字卡片4、0、6可以摆成()个不同的两位数,分别是()。其中最大的两位数是(),最小的两位数是()。 2.选一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