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湘夫人公开课一等奖

《湘夫人》教案完美版

《湘夫人》教案 教学课题:湘夫人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屈原的生平和诗歌创作特点;了解《湘夫人》本事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影响。 2、技能与情感目标:分析诗歌的象征意义。 教材分析:教学重点与难点:学习基本词汇;思想艺术分析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知人论世 (1)屈原: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名平,字原,丹阳(今湖北秭归)人。 屈原是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是我国积极浪漫主义诗歌传统的奠基人。他创立了“楚辞”这种文体,也开创了“香草美人”的文学传统。 众女疾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香草是身上的饰品,用来修饰美人,突出美人形象,有时香草也是一种独立的象征,象征忠贞贤良之士,就跟“红领巾”感觉差不多。美人用来比喻君王,或者是屈原自喻。他把自己比成美人,才貌双全就是得不到君王赏识,其实就是个怨妇。 流放背景 (2)楚辞,本义,泛指楚地的歌辞,以后才成为专称,指以战国时楚国屈原的创作为代表的新诗体。注释里说“运用楚地的诗歌形式、方言声韵,描写楚地风土人情,具有浓厚地方色彩。” 与《诗经》四言诗不同,它采用参差不齐的形式,有大量“兮”字,具有浓郁的抒情性。“想象奇特瑰丽,语言铺陈华美,极富浪漫色彩”。汉代时,刘向把屈原的作品及宋玉等人“承袭屈赋”的作品编辑成集,名为《楚辞》。并成为继《诗经》以后,对我国文学具有深远影响的一部诗歌总集。世人称“楚辞体”或“骚体”,并与《诗经》中的“国风”并称“风骚”。 屈原的作品大致可分两类:一类是《离骚》《九章》等在流放生活中写的政治抒怀诗;一类是以《九歌》(共十一篇,《湘君》、《湘夫人》、《东君》、《河伯》、《山鬼》、《国殇》等)为代表的祭歌和反映诗人世界观、人生观的《天问》。 (3)湘水神的传说:湘君和湘夫人是湘江的一对恋人神,传说湘君就是古帝舜,帝尧之女娥皇、女英为舜二妃,舜巡视南方,二妃追至洞庭,听说舜死于苍梧,葬于九嶷山,遂自投湘水而死。湘水连接洞庭与苍梧,故以舜为湘君,二妃为湘夫人,均为湘水之神。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选修《湘夫人》教案

《湘夫人》教案 教学设想 《湘夫人》瑰丽奇幻,幽深含蓄,婉转委曲,后代学者对其评价很高。为了引导学生学会鉴赏,利用名人的评论提出问题,在第一课时初步理解的基础上,本课时准备由“《湘夫人》惊艳表现在哪些方面”这个问题引发学生在阅读中去发现,从不同层面感受诗歌的魅力,以期打开学生视野,加强阅读体验的交流,感悟诗歌的艺术魅力,在所有的教学活动中,“读”贯穿始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诵读,涵咏诗句,体会《楚辞》语言的美。 能力目标: 1、以意逆志,解读诗歌中的意象,感受此诗表现的凄美意境和传达出的情感。 2、分析诗中环境描写的作用和比兴手法的使用,鉴赏艺术特色。 情感价值 感受屈原的人格魅力,培养学生对美好理想的向往,对高尚情操的追求,对正直人格的仰慕。体会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感受其思想和艺术魅力。 教学重点: 1、诗歌情景关系上的特点。

2、熟读文章,理解诗句的含义,从而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把握 其主旨。 教学难点 1、根据文中的感情线索,体会湘君情感变化,感受此诗表现的凄美意境。 2、理解屈赋香草美人以譬君子的比兴特征。 教学过程预设 第二课时 一、导入 《文心雕龙》的作者刘勰赞美屈原的文字“金相玉式,艳溢缁毫”。意思是说——“如金似玉的好文章,它的艳丽文采至今还在纸上笔下蹦跳。”(幻灯展示)那么,通过阅读我们交流以下阅读体会,说说你感受到本诗的“惊艳”,表现在那里呢? 二、诵读涵咏 1.教师配乐诵读,激发学生兴趣。 2.学生自由朗诵,感受诗歌丰富意蕴。 三、探究交流 1、诗歌语言的摇曳婉转之美。 2、人物情感的伤情之美。 3、意境的凄清优美。 4、作品中人物的纯净高尚之美。

《蜀相》公开课教案

《蜀相》公开课教案 三维目标: 1.掌握诗歌诵读的基本方法,了解诗歌常见的艺术手法; 2.把握重点词语,分析景物意象,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 品的深层意蕴。 3.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培养学生的 爱国情怀。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有看过《三国》(高希希导演的,林心如、陆毅、何润东、陈好)这部电视剧吗?(生回答)大家都知道,在《三国》里有个人尽皆知的神人,大家说是谁呢?(诸葛亮),对,这个诸葛亮可谓家喻户晓,那么同学们知不知道一些关于诸葛亮的俗语、成语或者歇后语啊?比如: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曹操诸葛亮,脾气不一样;既生瑜何生亮;诸葛亮大摆空城计——化险为夷;诸葛亮放孟获——欲擒故纵(孔明六出祁山之前,为解决大后方少数民族的威胁,兵出蛮夷,七擒七纵孟获)等等这些同学们都可以去了解一下,记住一些,说不定哪天我们在写作的时候就一不小心用上了。那同学们都知道诸葛亮是刘备的左右手,

是蜀国的丞相,那么他在我们同学们的心中又是一个怎样的形象呢?(同学们畅所欲言)大家都有自己的见解非常好,那么我们想不想知道诸葛亮在大诗人杜甫的心中是个怎样的形象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杜甫的《蜀相》,一起来体会一下“诗圣”心中的诸葛亮形象。 二、以意逆志,知人论世: 那在研习诗文之前呢,我们先来回顾一下我们前面刚学习过的诗歌鉴赏的方法。早在两千多年前,孟子就提出了诗歌鉴赏的一个基本方法,是什么呢?(以意逆志,知人论世) 1、什么叫以意逆志?(请同学来回答) 明确:从作品的整体出发,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理解诗作的主旨,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去推测作者的本意。(注:以,用;意,自己的切身体会;逆,推测;志,作者写作诗歌的本意)2、什么叫知人论世(请同学来回答) 明确:在欣赏、吟咏古人的诗歌作品时,应该深入地探究作者的生平和为人,全面了解他所生活的环境和时代,与作者成为心灵相通的好朋友。 三、作者简介和写作背景介绍: 同学们回答得非常好,其实诗歌鉴赏的方法有很多,但可以浓缩成三个字,那就是什么?(读、品、悟)。那么在读这首诗之前呢,我们还是先按照老祖宗留下来的方法来先了解一下作者和写作背景,即所谓的“知人论世”。那同学们都有去预习过,

《湘夫人》公开课教案

《湘夫人》教案 《湘夫人》教案教书人生 《湘夫人》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注意几个意思为水边的字,积累文言词语,并背诵全文。 2.能力目标:能分析文中比兴用法的作用,理解文中大段虚幻景象描写的用意。 3.情感目标:把握男女水神悲欢离合之情。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重点】体会男女水神在生死契阔后欢会难聚的心情变化。 【教学难点】分析文中比兴用法的作用,把握景物描写中反映水神的情绪。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湘君和湘夫人是湘江的一对恋人神,传说湘君就是古帝舜,他南巡时死于苍梧,葬于九嶷山。舜的妻子是尧帝的二女娥皇、女英,她们追随丈夫到沅湘,夫死而苦,泪水落在竹子上,使竹竿结满了斑点,斑竹之名即由此而来。屈原根据这个美丽的传说写作了一首诗歌《湘夫人》,让我们一起来学习。 二、作家简介 1、屈原,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是我国积极浪漫主义诗歌传统的奠基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另有波兰的哥白尼、英国的莎士比亚、意大利的但丁)之一。名平,字原。屈原一生经历了楚威王、楚怀王、顷襄王三个时期,而主要活动于楚怀王时期。这个时期正是中国即将实现大一统的前夕,横则秦帝,纵则楚王。屈原因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为左徒、三闾大夫。屈原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一个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但是由于在内政外交上屈原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来遭到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顷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8),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愤难捱,遂自沉汨罗江,以身殉了自己的政治理想。 2、屈原的作品有《离骚》、《天问》、《九歌》(11篇)、《九章》(9篇)、《招魂》,凡23篇。其中,《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天问》是古今罕见的奇特诗篇,它以问语一连向苍天提出了172个问题,涉及了天文、地理、文学、哲学等许多领域,表现了诗人对传统观念的大胆怀疑和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 本篇选自《楚辞·九歌》。九歌本是古乐章名,在《楚辞》中则是一组诗歌的总称,包括《国殇》、《湘君》、《湘夫人》等十一首诗歌。《九歌》是在民间祭歌的基础上加工而成的一组祭神乐歌,诗中创造了大量神的形象,大多是人神恋歌。因为作《九歌》之曲,上陈事神之敬,下见己之冤结,托之以风谏。王逸《九歌序》。写的是神界的爱情生活,但处处流溢着人间的现实情味人间众多痴男怨女的投影 3、屈原的作品是他坚持美政理想,与腐朽的楚国贵族集团进行斗争的实录。 美政就是屈原理想中的完美政治,它包括诗人的一切政治主张,如振兴楚国、统一天下,以民为本、施行德政,斥逐奸佞、举贤授能,修明法度、依法治国等等,它是屈原毕生的追求,也是诗人爱国主义情感的具体体现。 4、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的人格理想和影响: (1)砥砺不懈、特立独行的节操。

《湘夫人》优秀教案

《湘夫人》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的 1.通过充分的“知人论世”掌握诗人在诗歌中所表达的感情。 2.通过对诗歌意象的分析,感受诗歌营造的意境和传达出的情感。 3.通过对诗歌景物的分析,学习“融情入景、因情造景”的写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诗歌情景关系上的特点。 2.难点:通过意象营造意境,表达情感的写法。 三、教学步骤: 一、导入 《长恨歌》未完部分,要求学生明确《长恨歌》主题,并谈谈自己欣赏的语句。 接着学习同样抒写爱情的《湘夫人》。 二、知人论世: (1)屈原: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名平,字原,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丹阳(今湖北秭归)人。 屈原是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他开创了诗歌从集体歌唱转变为个人独立创作的新纪元,是我国积极浪漫主义诗歌传统的奠基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另有波兰的哥白尼、英国的莎士比亚、意大利的但丁)之一。 屈原一生经历楚威王、楚怀王、顷襄王三个时期,而主要活动在楚怀王时期。他对内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积极主张联齐抗秦。后因小人诬陷,被怀王疏远,并两次遭放逐。第一次在怀王时期,被流放到汉北;第二次在顷襄王时期,被流放到沅、湘一带。最后,在无可奈何之际,他自沉汨罗江,以明其忠贞爱国的情怀。 屈原的作品,根据刘向、刘歆父子的校定和王逸的注本,有25篇,即《离骚》1篇,《天问》1篇,《九歌》11篇,《九章》9篇,《远游》、《卜居》、《渔父》各1篇。在语言形式上,屈原作品突破了《诗经》以四字句为主的格局,每句五、六、七、八、九字不等,也有三字、十字句的,句法参差错落,灵活多变;句中句尾多用“兮”字,以及“之”“于”“乎”“夫”“而”等虚字,用来协调音节,造成起伏回宕、一唱三叹的韵致。总之,他的作品从内容到形式都有巨大的创造性。 (2)楚辞,指楚地的歌辞,由屈原创建的一种具有浓厚地方色彩的新诗体,“产于楚地,用楚方言,歌楚之音,记楚之物”。来源:楚地的原始神话和巫祝的宗教活动,楚地的乐曲和民歌(《越人歌》)。“信鬼好巫”是荆楚文化中突出的特征。 (3)湘水神的传说,湘君和湘夫人是湘江的一对恋人神,传说湘君就是古帝舜,他南巡时死于苍梧,葬于九嶷山。舜的妻子是尧帝的二女娥皇、女英,她们追随丈夫到沅湘,夫死而苦,泪水落在竹子上,使竹竿结满了斑点,“斑竹”之名即由此而来。 三、以意逆志。 (一)教师范读课文,强调字音。 (二)学生结合课后注释,逐段疏通课文。 (三)教师逐段讲解评析。 1、解读第一段,学生质疑: 几个疑难点的讲解: 首句“帝子降兮北渚”较为费解。“帝子”历来解作天帝之女,后又附会作尧之二女,但毫无疑问是指湘水女神。一般都把这句说成是帝子已降临北渚,即由《湘君》中的“夕弭节兮北渚”而来;但这样便与整篇所写湘君盼她前来而不见的内容扞格难合。于是有人把这

最新《湘夫人》说课稿

《湘夫人》说课稿 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要说的课,题目是《湘夫人》 一、说讲课意图 《湘夫人》是屈原流放江南时在楚民歌基础上加工整理的祭歌诗歌语言华美,想象奇异,生动地抒写了湘君对真挚爱情的执着追求和对美好生活的强烈向往,散发着浓郁的浪漫气息,寄寓着屈原执着追求理想的情愫 二、说教材、学生 《湘夫人》选自目前国内反响最好、影响最大的教材之一徐中玉老师编写的《大学语文》教材的第六部分“爱情·亲情”篇,是重点讲授篇目我所授课的对象是英语教育专业大学一年级的学生,有高中积淀的比较扎实文言文功底,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热情,但是他们刚刚步入大学校门,突然繁重的学习压力得以解脱,取而代之的是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学生一下子就迷茫了,找不到方向了,那么此时树立正确的目标和信念并能持之以恒的坚持就显得尤为重要,本课的学习正好能解决这一问题所以我设计了以下教学任务: 三、说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楚辞的特点,理解诗中所蕴含的情感 2.加深理解“香草美人”手法 3.感受屈原伟大的人格魅力 重点: 1.学习“以意逆志”的诗歌鉴赏方法,“以意逆志、知人论世”是诗诗歌鉴赏最基本的方法,但是掌握起来很难 2.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再造情境屈原的诗歌都具有极强的跳跃性,很难把握,这就需要借助想象和联想,把故事情节串联起来 难点: 找出诗歌的抒情主人公和线索诗歌题目是《湘夫人》,按照常规的思维,诗歌的主人公也应该是湘夫人,本文却是以其追慕者湘君的口吻来写他再等待湘夫人过

程中的心理变化过程,所以,找出诗歌的抒情主人公和抒情线索,就成为教学难点所在 四、说教法、学法 现代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和没有学习能力的人,因而,在教学过程中我运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通过对比分析想象真正走入主人公的情感世界,走入诗歌意境中去,品味鉴赏诗歌用自主、合作的方法探研究教师提出的问题 五、说教学过程 《湘夫人》是一首抒情诗,故事情节比较淡化,着重表达湘君对湘夫人的等待、期盼、思念、怨恨与惆怅教学中我顺着顺着感情这条主线,引导学生“批文入情”来阅读理解完成这一教学目标大致要经过这样的教学过程: 首先我选择一则既能提示诗歌背景,又能导入新课的故事作为导语:湘君与湘夫人相传为舜帝与娥皇、女英所化舜帝率大军南巡,娥皇、女英亦相随而行,留于湘水之滨后舜帝不幸于九嶷去世,娥皇、女英接到噩耗,亦投水而殉,后舜帝化身湘君,娥皇、女英化身湘夫人,同为湘水之神后来有很多人把他们的故事改成了各种样式的文学作品,而在这些作品中,最最浪漫、最唯美的就是《湘夫人》这样既导入了课文,又提示了诗歌的写作背景,我想这样凄美的爱情故事,无论是谁,都会为之动情学生自然也会消除学习文言的抵触情绪,增加学习兴趣 其实,在阅读屈原作品的时候,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都会遇到同样的困难:生僻的字过多但是如果参看注释,就会发现,那些生僻的字其实就是香花香草的名称,而诗歌中大量的香花香草的描写,其实也正是楚辞的特点而作为楚辞代表作的《湘夫人》当然也具有这样的特点借此机会点明,屈原所开创的主题:“香草美人”手法 阅读完诗歌,就要结合课文注释来讲解了但问题是这样做,未必能把握诗歌情感,而且课堂教学支离破碎所以,我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 1.诗歌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运用了什么样的感情基调? 2.找出能够表现主人公行为的语句,分析这些行为表现出他什么样的心情?并把这些动词串联起来,编成一个故事 3. 除了这些行动之外,作者是还用了什么方式来表现主人公的心情的呢?

《湘夫人》导学案(学生版)

《湘夫人》导学案 【学习目标】 以鉴赏屈原诗歌为范例,让学生掌握“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诗歌鉴赏方法,从而理解中国古典诗歌的内容和主旨。 【学习过程】 一、导入:我们学过的出自屈原的名句有哪些? 屈原精彩语言辑录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离骚》) △苟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离骚》)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离骚》) △帝子降兮北诸,目眇眇兮愁予,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九歌·湘夫人》) △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九歌·少司命》) △青云衣兮白霓裳,举长矢兮射天狼。(《九歌·东君》) △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九歌·国殇》) △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九章·哀郢》) △苟余心之端直兮,虽僻远其何伤!(《九章·涉江》) △举世皆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渔父》) 二、屈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湘夫人》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创作的?是一首什么样的诗? 基础知识积累:文学常识及写作背景 屈原,名平,字原,战国中期楚国人。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浪漫主义诗人的杰出代表。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哥白尼、莎士比亚、但丁)他对内主张举贤任能,改革时政,对外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强盛起来。但遭到保守势力的陷害和打击,曾两次被放逐。在第二次被放逐的20年间,他最终修订完成了长期以来收集并整理的民间乐歌《九歌》。《九歌》是一组想象力十分丰富、文辞非常优美的抒情诗歌,带有浓厚的楚国民间文学色彩,反映了当地巫风盛行的情况。包括《国殇》、《湘君》等十一首诗歌。《湘夫人》就是《九歌》中的一篇。 《湘君》和《湘夫人》是姊妹篇,都是祭祀湘江水神的乐歌。古代楚国沅湘一带,有祭祀男妇水神之俗;后以舜为湘君,以舜二妃为湘夫人。以舜帝与二妃的传说为题材,写出了“湘君”与“湘夫人”的深深爱恋和苦苦相思。传说尧帝将帝位禅让给舜,并且将自己的两个女儿娥皇、女英许与舜为妃。后来舜帝南巡

《湘夫人》练习题附答案新人教版

《湘夫人》练习题(附答案新人教版) (一)基础训练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A、眇眇(miǎo)水裔(yì)偕逝(xié) B、葺之(qì)紫坛(tán)骤得(zhòu) C、潺湲(chán)白薠(fán)芳馨(xīn) D、九嶷(ní)麋鹿(mí)薜荔(pì)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帝子降兮北渚,目渺渺兮愁予 B、麋何食兮廷中,蛟何为兮水裔? C、筑室兮水中,茸之兮荷盖 D、时不可兮骤得,聊逍遥兮容与 3.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北渚(zhǔ)袅袅(niǎo)眇眇(miǎo)B.沅水(ruán)薜荔(bìlì)澧水(lǐ) C潺湲(chányuán)云汀(tīnɡ)九嶷山(yí)D.水裔(yì)屋椽(chuán)馨香(xīn) 4.下列字形书写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白荒忽芳椒庑门B.江皋嘉期缤纷逍遥 C.容与遗赠衣袂辛夷D.哀宛迂缓偕逝润饰

5、查阅诗中带点的生字词,读准字音,解释词义 帝子:渚():眇眇(): 袅袅():白薠():聘望: 夕张:萃():蘋(): 罾();沅:澧(): 茝():荒忽:潺湲(): 二、阅读题 1、阅读屈原《湘夫人》中的一段文字: 登白薠兮骋望,与佳期兮夕张鸟何萃兮薪中?罾何为兮木上?沅有茝兮醴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 问题: A.诗中“登白薠兮骋望”的抒情方式是什么? 答: B.诗中“鸟何萃兮薪中?罾何为兮木上?”这句话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其抒情方式是什么? 答: C.诗中的“公子”是谁?又是谁在“思公子”? 答案: 2、阅读《湘夫人》中的文字: 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优质课《湘夫人》教学设计

《湘夫人》教学设计 本设计为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以意逆志、知人论世”中的《湘夫人》,适用对象为高二学生。 一、教学背景: 1.教材分析:本文为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以意逆志、知人论世”中一首诗歌,为屈原抒情组歌《九歌》中的一首,这首优美的诗歌,主要写湘君求合于湘夫人,因深切思念、神情恍惚而产生种种幻觉,希望与绝望交织在一起。 2.学情分析:高二的学生有一定的赏析古文和古代诗歌的能力,对于屈原也较为熟悉。但是不是特别爱读屈原的文章,因时代久远和语言表达方式的隔阂,感受意境和体会情感方面也有一定难度。 二、教学目的: 1.通过对诗歌景物和意象的分析,学习“融情入景”的写法,感受诗歌营造的意境。 2.通过对抒情主人公人物形象的分析和传达出的情感,探究“以意逆志、知人论世”。 三、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诗歌情景关系和抒情主人公的形象、情感变化。 2.难点:通过意象营造意境,表达情感的写法和诗人深层情感的探究。 四、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多媒体展示法、情景设置法 五、教学过程: (一)、歌曲导入 播放现代歌曲《湘夫人》选段,在学生欣赏完音乐之后导入:古代文学艺术的表现形式多为:诗乐舞一体,更何况《湘夫人》选自祭祀乐歌《九歌》,更强调音乐和文字的紧密联系。现代的我们,无法复制当时的盛况,但是我们可以通过不断地吟诵去触摸文字的深度和温度。 (二)、温故知新 课前布置预习题:全班分为四个小组,请大家在第一课时疏通文本的基础之上,将《湘夫人》改为一篇四言诗歌。(提示:注意重点字音、字形和字义。)(教师泛读,学生聆听、

《-湘夫人》公开课教学导案

《-湘夫人》公开课教案

————————————————————————————————作者:————————————————————————————————日期: 2

内容备注课题:自主赏析·湘夫人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注意几个意思为“水边”的字,积累文言词语,并背诵全文。 2.能力目标:能分析文中“比兴”用法的作用,理解文中大段虚幻景象描写的用意。 3.情感目标:把握男女水神悲欢离合之情。 教学重点: 体会男女水神在生死契阔后欢会难聚的心情变化。 教学难点: 分析文中“比兴”用法的作用,把握景物描写中反映水神的情绪。 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屈原、楚辞你知多少? 1、关于屈原:名平,字原。战国末期楚国人。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 人,浪漫主义诗人的杰出代表。开创了新诗体——楚辞,突破了《诗经》的表现形 式,极大地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力。1953年,被列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 关于屈原的人格理想: (1)、砥砺不懈、特立独行的节操。(2)、在逆境中敢于坚持真理,敢于反抗黑 暗统治的精神。(3)、以其卓越人格力量和深沉悲壮的情怀,鼓舞并感召后世志士仁 人,培养中国士人主动承担历史责任的勇气。(4)、屈原精神发展成为安顿历代士子 的痛苦心灵的家园。 2、关于楚辞:楚辞是在楚地歌谣的基础上创造出的有浓厚地方色彩的新诗体。 指楚地的歌辞。由屈原创建的一种具有浓厚地方色彩的新诗体。 “产于楚地,用楚方言,歌楚之音,记楚之物”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 来源:楚地的原始神话和巫祝的宗教活动,楚地的乐曲和民歌。“信鬼好巫”是荆 楚文化中突出的特征。突破了四言的定格,六言、七言句式参差错落,自由灵活而 富于变化;多用语气词“兮”字(句末:加强整体语气,句中:表停顿)。 二、《湘君》《湘夫人》: 湘水配偶神的祭歌。通常认为湘君和湘夫人是主宰湘水的配偶神。描写湘水配 偶神对纯真爱情的追求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无缘相见的悲苦与怨愁。他们彼 此深深地眷恋,却不知什么原因,总是爱而无因,见而不得,只能互相幻想着对方, 无望地追寻、失望。在他们之间,永恒地隔着迷惘的水域。 第3页(本章共6页)

人教版-语文-高二-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湘夫人 教学设计7

湘夫人(人教版高二选修) 课题《湘夫人》课堂类型欣赏课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部分字词的读音,注意几个意思为第三段“水边”的字能分析文中“比兴”用法的作用;理解文中大段虚幻景象描写的用意;理解楚辞中语言独特的“兮”式结构把握男女水神悲欢离合之情 教学重点体会男女水神在生死契阔后欢会难聚的心情变化,把握文中浪漫主义和“比兴”手法的运用。 教学难点作者的情感与文中男女水神情感的耦合,景物描写中反映水神的情绪 教学方法男女分组诵读,讨论,师生问答学法设计问题探究法 教 学 过 程一、教学导入 屈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是浪漫主义诗人的杰出代表。屈原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他所创造出来的楚辞体对后人的影响巨大。今天就让我们一起通过学习《湘夫人》,来体会屈原的文学风格。 二、预习检查 1、作家、作品、时代背景 2、读准下列加红字的字音。 渚眇罾潺 袂汀遗搴 (答案提示:zhǔ、miǎo、zēng、chán、mèi、tīng、wèi、qiān) 3、能理解下列语句的含义。 (1)闻佳人兮召予,将腾驾兮偕逝。 (2)荪壁兮紫坛,播芳椒兮成堂。 (3)罔薜荔兮为帷,擗蕙櫋兮既张。 (4)时不可兮骤得,聊逍遥兮容与。 三、诵读指导 1、此诗为男(湘君)女(湘夫人)对唱的乐歌。 2、诗中"兮"字是衬字,无实义。在句中,将王言句分为前三后二两个节拍,或将四言分为前二后二两个节拍。 3、本诗的基调是幽怨、哀婉。 四、内容梳理 《九歌》是一组想象力十分丰富、文辞非常优美的抒情诗歌,带有浓厚的楚国民间文学色彩,反映了当地巫风盛行的情况。《湘夫人》就是《九歌》中的一篇。作为《湘君》的姊妹篇,《湘夫人》由男神的扮演者演唱,表达了赴约的湘君来到约会地北渚,却不见湘夫人的惆怅和迷惘。 歌辞的第一段写湘君带着虔诚的期盼,久久徘徊在洞庭湖的山岸,渴望湘夫人的到来。第二

【公开课教案】人教版选修《古代诗歌散文鉴赏》第一单元第1课《湘夫人》教学设计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2.《湘夫人》 一、核心素养目标: 1.语言建构与运用:体味诗歌情景交融的意境和情味悠深的语言 2.思维发展与提升:体会男女水神在生死契阔后欢会难聚的心情变化 3.审美鉴赏与创造:学习屈原的追求理想九死不悔的伟大精神 4.文化传承与理解:了把握文中浪漫主义和“比兴”手法的运用;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疏通文意,扫清字词障碍 2.难点:景物描写中反映水神的情绪 三、过程与方法: 1.通过含英咀华、质疑探究的阅读方法, 2.学生合作积累文言知识、品味作品的语言艺术、 3. 通过合作探究,熟悉"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鉴赏方法;自主鉴赏抒情主人公的情感,归纳《湘夫人》中的抒情方法;自主鉴赏抒情主人公形象,把握诗歌主旨 四、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诵读法、讨论探究法,分析鉴赏法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相关音频、视频 六、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作为一位爱国诗人,屈原一一生都在追求真理、追求理想。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另一篇诗歌《湘夫人》。 二、预习检测 1.作者简介 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汉族,出生于楚国丹阳,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内政外交大事。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一举攻破楚国首都郢都。忧国忧民的屈原在长沙附近汩罗江怀石自杀,端午节据说就是

他的忌日。他写下许多不朽诗篇,成为中国古代浪漫主义诗歌的奠基者,在楚国民歌的基础上创造了新的诗歌体裁楚辞。他创造的“楚辞”文体在中国文学史上独树一帜,与《诗经》并称“风骚”二体,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积极影响。 2.写作背景 一般认为,湘夫人是湘水女性之神,与湘水男性之神湘君是配偶神。湘水是楚国境内的最大河流。湘君、湘夫人这对神祗反映了原始初民崇拜自然神灵的一种意识形态和“神人恋爱”的构想。楚国民间文艺,有着浓厚的宗教气氛,祭坛实际上就是“剧坛”或“文坛”。以《湘君》和《湘夫人》为例:人们在祭湘君时,以女性的歌者或祭者扮演角色迎接湘君;祭湘夫人时,以男性的歌者或祭者扮演角色迎接湘夫人,各致以爱慕之深情。他们借神为对象,寄托人间纯朴真挚的爱情;同时也反映楚国人民与自然界的和谐。因为纵灌南楚的湘水与楚国人民有着血肉相连的关系,楚人对湘水寄予深切的爱,把湘水视为爱之河,幸福之河,进而把湘水的描写人格化。神的形象也和人一样演出悲欢离合的故事,人民意念中的神,也就具体地罩上了历史传说人物的影子。湘君和湘夫人就是以舜与二妃(娥皇、女英)的传说为原型的。这样一来,神的形象不仅更为丰富生动,也更能与现实生活中的人在情感上靠近,富有人情味。 3.关于“楚辞” 关于“楚辞”名称的由来

《说木叶》教案上课修改版

《说木叶》教案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本文主要是学习、理解诗歌语言的暗示性特质。 2、根据诗歌语言的特质,进行迁移,领略诗歌的精妙之处,给同学如何鉴赏诗歌提供实感。 【重点难点】 理解“木”与“树”,“树叶”与“木叶”,“落木”与“落叶”,“木叶”与“落木”的不同意味,了解其所造成的诗歌的意境差别;“木”在形象上的艺术特征的理解 【学情分析】 学生的古典诗歌的积累不多,诗歌的鉴赏能力也不高。课文中的具体诗句学生不容易完全掌握,但绝大多数学生能够在教师问题的引导下筛选出文中主要的信息,并理解作者的主要观点及“树叶”和“木叶”、“落叶”和“落木”的不同意味。 一、导入新课,走近文本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的这两句诗历来以境界阔达闻名,在极其萧飒荒凉的景象中又充满着一种雄浑奔放的气势,重要的因素是“落木”传递出了这种意境。让我们一同走进林庚的《说“木叶”》,详细探究其中的奥妙。 二、自主学习 1. 字词积累

2.走近作者 林庚(1910—)字静希。我国现当代着名学者,诗人,文史学家。193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中文系。1933年出版了第一本自由体诗集《夜》。 林庚先生历任厦门大学,燕京大学,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出版过《春野与窗》《问路集》等六部新诗集及古典文学专着《诗人李白》《中国文学简史》等。在唐诗和楚辞的研究中卓有建树,提出了着名的“盛唐气象”。 三、阅读文本,整体感知 1、初读,浏览: 本文涉及了哪些诗句? 第一段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屈原《九歌·湘夫人》 洞庭始波,木叶微脱。 ——谢庄《月赋》 木叶下,江波连,秋月照浦云歇山。 ——陆厥《临江王节士歌》 秋风吹木叶,还似洞庭波。 ——王褒《渡河北》 结论:“木叶”为诗人钟爱。 第二段 “树” 后皇嘉树,橘徕服兮。

_湘夫人公开课教案

《_湘夫人》公开课教案 固始慈济高中20XX—20XX学年上期语文教案容课题:自主赏析·湘夫人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注意几个意思为“水边”的字,积累文言词语,并背诵全文。2.能力目标:能分析文中“比兴”用法的作用,理解文段虚幻景象描写的用意。3.情感目标:把握男女水神悲欢离合之情。教学重点: 体会男女水神在生死契阔后欢会难聚的心情变化。教学难点:分析文中“比兴”用法的作用,把握景物描写中反映水神的情绪。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屈原、楚辞你知多少?1、关于屈原:名平,字原。战国末期楚国人。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浪漫主义诗人的杰出代表。开创了新诗体——楚辞,突破了《诗经》的表现形式,极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力。1953年,被列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关于屈原的人格理想:、砥砺不懈、特立独行的节操。、在逆境中敢于坚持真理,敢于反抗黑暗统治的精神。(3)、以其卓越人格力量和深沉悲壮的情怀,鼓舞并感召后世志士仁人,培养中国士人主动承担历史责任的勇气。(4)、屈原精神发展成为安顿历代士子的痛苦心灵的家园。2、关于楚辞:楚辞是在楚地歌谣的基础上创造出的有浓厚地方色彩的新诗体。指楚地的歌辞。屈原创建的一种具有浓厚地方色彩.

的新诗体。“产于楚地,用楚方言,歌楚之音,记楚之物”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楚地的原始神话和巫祝的活动,楚地的乐曲和民歌。“信鬼好巫”是荆楚文化中突出的特征。突破了四言的定格,六言、七言句式参差错落,自灵活而富于变化;多用语气词“兮”字。二、《湘君》《湘夫人》:湘水配偶神的祭歌。通常认为湘君和湘夫人是主宰湘水的配偶神。描写湘水配偶神对纯真爱情的追求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无缘相见的悲苦与怨愁。他们彼此深深地眷恋,却不知什么原因,总是爱而无因,见而不得,只能互相幻想着对方,无望地追寻、失望。在他们之间,永恒地隔着迷惘的水域。第1页 备注固始慈济高中20XX—20XX学年上期语文教案《湘君》:湘夫人思恋湘君的唱辞。饰演湘夫人的女巫独唱。湘夫人去赴约,但湘君却迟迟没有露面。等待使她不心生埋怨,仍一往情深,驾着龙舟艰难地到江河湖泽中寻找湘君。最后她还是无法找到,失望、气愤,丢掉了湘君赠与她的礼物。心情矛盾,还是采集了芳草,想送给湘君的侍女,通过她向湘君传达自己的恋慕之情。《湘夫人》:《湘君》的姊妹篇。扮演湘君的男巫独唱。道出湘君并没有爽约,只是阴差阳错,未能与湘夫人会面。等待中想着与湘夫人未来的美好生活,设想用世上最芳洁的植物营造新房,让所有的神灵都前来分享他们的幸福。希望变成了泡影失望之余,他

《_湘夫人》公开课教案

固始慈济高中2015—2016 学年上期语文教案 内容备注课题:自主赏析·湘夫人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注意几个意思为“水边”的字,积累文言词语,并背诵全文。 2.能力目标:能分析文中“比兴”用法的作用,理解文中大段虚幻景象描写的用意。 3.情感目标:把握男女水神悲欢离合之情。 教学重点 : 体会男女水神在生死契阔后欢会难聚的心情变化。 教学难点: 分析文中“比兴”用法的作用,把握景物描写中反映水神的情绪。 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屈原、楚辞你知多少? 1、关于屈原:名平,字原。战国末期楚国人。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 人,浪漫主义诗人的杰出代表。开创了新诗体——楚辞,突破了《诗经》的表现形 式,极大地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力。1953 年,被列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 关于屈原的人格理想: (1)、砥砺不懈、特立独行的节操。( 2)、在逆境中敢于坚持真理,敢于 反抗黑暗统治的精神。 (3)、以其卓越人格力量和深沉悲壮的情怀,鼓舞并感召后 世志士仁 人,培养中国士人主动承担历史责任的勇气。 (4) 、屈原精神发展成为安顿历代 士子的痛苦心灵的家园。 2、关于楚辞:楚辞是在楚地歌谣的基础上创造出的有浓厚地方色彩的新诗体。 指楚地的歌辞。由屈原创建的一种具有浓厚地方色彩的新诗体。 “产于楚地,用楚方言,歌楚之音,记楚之物”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 来源:楚地的原始神话和巫祝的宗教活动,楚地的乐曲和民歌。“信鬼好巫”是荆 楚文化中突出的特征。突破了四言的定格,六言、七言句式参差错落,自由灵活而 富于变化;多用语气词“兮”字(句末:加强整体语气,句中:表停顿)。 二、《湘君》《湘夫人》: 湘水配偶神的祭歌。通常认为湘君和湘夫人是主宰湘水的配偶神。描写 湘水配偶神对纯真爱情的追求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无缘相见的悲苦与怨 愁。他们彼

人教版语文选修同步导练:第2课《湘夫人》(含答案)

第2课湘夫人 学习目标 1.了解屈原及其诗歌的风格。2.把握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3.学习诗歌借景抒情的表达手法。 【诗海拾贝】 和端午 (北宋)张耒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 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赏析此诗凄清悲切,情意深沉。诗人从端午竞渡写起,看似简单,实则意蕴深远,因为龙舟竞渡是为了拯救和悲悼屈原的千载冤魂。但“忠魂一去讵能还”又是何等悲哀与无奈!无怪乎北宋进士余靖作诗说:“龙舟争快楚江滨,吊屈谁知特怆神。”但此句,却又分明有着“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慷慨悲壮,它使得全诗的意境直转而上、宏阔高远。于是三、四两句便水到渠成、一挥而就。虽然“国亡身殒”,灰飞烟灭,但那光照后人的爱国精神和彪炳千古的《离骚》绝唱却永远不会消亡。 【文本卡片】 一、作者简介 屈原(约前340~前278),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名平,字原。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丹阳(今湖北归)人。 屈原一生经历了楚威王、楚怀王、楚襄王三个时期,而主要活动于楚怀王时期。这个时期正是中国即将实现大一统的前夕,“横则秦帝,纵则楚王”。屈原因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居左徒、三闾大夫。屈原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一个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但是由于在内政外交上屈原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来遭到小人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 怀王三十年,屈原回到郢都。同年,秦约怀王武关相会,怀王遂被秦扣留,最终客死秦国,楚襄王即位后继续实施投降政策,屈原再次被逐出郢都,流放江南,辗转流离于沅、湘二水之间。楚襄王二十一年(前278),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愤难平,遂自沉汨罗江,以身殉了自己的政治理想。 二、背景简介 《湘夫人》选自《楚辞·九歌》。“九歌”本是古乐章名,在《楚辞》中则是一组诗歌的总称,共包括《国殇》《湘君》《湘夫人》等十一首诗。“九”是个虚数,表示很多的意思。王逸《楚辞章句》认为:“昔楚国南郢之邑,沅、湘之间,其俗信鬼而好祠,起祠必作歌乐鼓舞以乐诸神。屈原放逐,窜伏其域,怀忧苦毒,愁思沸郁,出见俗人祭祀之礼,歌舞之乐,其辞鄙陋,因为作《九歌》之曲,上陈事神之敬,下见己之冤结,托之以讽谏。”大致言之成理。但将《九歌》完全定为屈原的自作心创,似有不妥。现在一般认为,《九歌》是屈原依据当地民间祭歌加工改写而成,无论从内容还是从形式上看,此说均可信。 《湘君》和《湘夫人》是姊妹篇,都是祭祀湘水神的乐歌。湘君和湘夫人是湘江的一对恋人神,或谓夫妻神。《湘君》是以巫师扮演的湘夫人的口吻,抒写追怀湘君的情景;《湘夫人》是以巫师扮演的湘君的口吻,抒写追怀湘夫人的情景。 【基础荟萃】

2018人教版语文选修《湘夫人》练习题2

备课人授课时间 河北武邑中学课堂教学设计

课题湘夫人习题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熟读文章,理解诗句的含义,从而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把握其主旨。过程与方法分析诗中环境描写的作用和比兴手法的使用,鉴赏艺术特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诗歌意象的分析,感受诗歌营造的意境和传达出的情感。 重点诗歌情景关系上的特点。 难点分析诗中环境描写的作用和比兴手法的使用,鉴赏艺术特色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活动设计一、课前反馈 学生巩固全文词句 二、、简答题 1.诗中湘君对湘夫人的思念之情大致有几个层次? 答:湘君对湘夫人的思念之情大致可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次是湘君似 乎看到湘夫人飘然降至湘水北岸的小洲,但期约未遇,心中充满忧伤;第 二层次是湘君对湘夫人的焦灼期待和反复追寻,表现出对爱情的执著追求; 第三层次是湘君筑室水中,以迎接湘夫人,显示出对理想爱情生活的无比 向往;第四层次是湘夫人终究没有来湘君十分遗憾地将衣物投入水中,以 寄托对湘夫人的思念。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登白兮骋 望,与佳期兮夕张。鸟何萃兮中,罾何为兮木上? 沅有芷兮澧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荒忽兮远望,观流水兮潺湲。 麋何食兮庭中?蛟何为兮水裔?朝驰余马兮江皋,夕济兮西澨。闻佳人兮 召予,将腾驾兮偕逝。筑室兮水中,葺之兮荷盖。荪壁兮紫坛,播芳椒兮 成堂。桂栋兮兰,辛夷楣兮药房。罔薜荔兮为帷,擗蕙櫋兮既张。白玉兮 为镇,疏石兰兮为芳。芷葺兮荷屋,缭之兮杜衡。合百草兮实庭,建芳馨 兮庑门。九嶷缤兮并迎,灵之来兮如云。 捐余袂兮江中,遗余褋兮澧浦。搴汀洲兮杜若,将以遗兮远者。时不可兮 骤得,聊逍遥兮容与。 5.第一段的景物描写,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 答案:这里诗人用朴素自然的语言,以清秋的景色构成一个美妙而略带轻 愁的意境,为全诗奠定了(幽怨、哀婉的)感情基调,有力地渲染了湘君 不见湘夫人的惆怅和迷惘的心理。 6.第三段详细描绘了湘君为湘夫人用各种香草装饰爱巢的过程和步骤,这 样写有什么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