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大迁移

非洲大迁移
非洲大迁移

动物大迁移观后感

今天我们很荣幸来到了山东省博物馆,来参观动物大迁移的展览非洲野生动物大迁徙共展出包括非洲象、犀牛、尼罗鳄、非洲狮在内的珍贵非洲野生动物百余种,总共有超过300多件非洲的野生动物。

展览中最大的

亮点就是非洲野生

动物大迁徙场景,

斑马群的狂奔、狮

子和鬣狗捕食落后

的羚羊、角马飞跃

马拉河……让你不

用去非洲就能看到整个非洲野生动物大迁徙的过程。逼真的立体模型,让我们犹如站在马拉河畔,亲眼目睹这一壮观的景象。

首先我们来到了15号展厅,导游老师告诉我们非洲主要分为2个季节,一个是旱季,一个是雨季。不和我们的城市一样,一年分为4个季节,春夏秋冬。

非洲人的生活

和我们截然不同,那

里的人衣服的主色为

红色,是为了躲避动

物的追赶。女人从不

留头发,从小就开始

扎耳洞,耳朵上戴着

各种各样的饰品。而男人都会扎一个小辫子。他们很是善良。那里人的建筑也是很奇特的。

狮子捕猎一般是围成扇形,这样就更容易捕捉到猎物。

斑马身上的条纹其实就等

于她的保护色,在成群结队奔跑的

时候,让其他动物看得眼花缭乱,

就看不出哪一只斑马比较好捕捉。

还有许许多多的动物我就不一一列举了。

这次展览我有很大的收获:我们要保护大自然,提倡环保,如果大量的破坏资源,动物就毁灭绝。最后的结果也就是失去我们的家园,自己害自己。

2018年山东省潍坊市中考地理试题(解析版)

山东省潍坊市2018年中考地理试题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0分) 1.图1是张先生在某观察站于当地时间6月15日12时开始至次日12时,每隔两小 时拍摄的不同时刻的太阳高度变化照片(此影像为多次曝光而成)。图2示意地球公转,读图回答1~3题。 6月15日-16日,该观察站的昼夜长短状况是() A. 昼夜等长 B. 极昼 C. 昼变短,夜变长 D. 昼短夜长 【答案】B 【解析】解:读图可得,6月15日-16日,该观察站太阳终日不落,是极昼现象,该站位于北半球,此时地球运行在春分日与夏至日之间,该观察站昼渐长,夜渐短,故B正确。 故选:B。 当太阳光直射在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冬至日,为12月22日,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夜现象;当太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夏至日,为6月22日,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昼现象;当太阳光第一次直射在赤道上时,这一天称为春分日,为3月21日,全球昼夜平分;第二次直射在赤道上时为秋分日,为9月23日,全球昼夜平分。 本题考查昼夜长短与季节的关系,读图解答即可。 2.图1是张先生在某观察站于当地时间6月15日12时开始至次日12时,每隔两小 时拍摄的不同时刻的太阳高度变化照片(此影像为多次曝光而成)。图2示意地球公转,读图回答1~3题。

全国各省市历年中考真题及解析 照片拍摄期间,地球处于图2中公转轨道的() A. ①点附近 B. ②点附近 C. ③点附近 D. ④点附近 【答案】A 【解析】解:6月15日地球运行在春分日与夏至日之间,此时最接近①点即夏至日,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附近。 故选:A。 地球的公转方向是自西向东的,当太阳光直射在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冬至日,为12月22日,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夜现象;当太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夏至日,为6月22日,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昼现象;当太阳光第一次直射在赤道上时,这一天称为春分日,为3月21日,全球昼夜平分;第二次直射在赤道上时为秋分日,为9月23日,全球昼夜平分。 本题考查地球公转示意图,读图解答即可。 3.图1是张先生在某观察站于当地时间6月15日12时开始至次日12时,每隔两小 时拍摄的不同时刻的太阳高度变化照片(此影像为多次曝光而成)。图2示意地球公转,读图回答1~3题。 该观察站可能位于() 全国各省市历年中考真题及解析

非法狩猎威胁非洲大象的生存

The survival of Africa's elephants is under threat, with estimates suggesting more than 20,000 were killed in 2013, a report says. 一份报告称,非洲大象的生存面临威胁,据估计2013年有超过20000头大象被杀。 Elephant conservationists say demand for ivory remains high The office of the Convention on International Trade in Endangered Species (Cites) said poaching levels were far above the elephant birth rate. However, the report said poaching numbers had dropped slightly compared to the previous two years. Transnational organised crime appeared to be involved in the trade, it added. Cites, which is based in Geneva, is responsible for regulating the international trade in more than 35,000 species of plants and animals. There are a number of interesting signals in these latest figures, perhaps indicating that the tougher line being taken by Cites is bearing fruit.

二年级下册《动物迁徙》资料

自然界的长征见证动物迁徙奇迹(组图) 新浪科技引述国外媒体报道,动物迁徙是自然界里一些最动人的现象,有的迁徙以速度之快着称,有的迁 徙则以规模见长,有些迁徙距离的和时间最长的则让人叹为观止。有意思的是,有的迁徙则创下了速度最迟缓的 纪录。以下是十大不可思议的动物迁徙的例子。 有翅膀就能飞翔(新浪科技) 1. 帝王蝶:有翅膀就能飞翔 帝王蝶的大规模迁徙可能是昆虫中飞行距离和持续时间最长的。帝王蝶迁徙一次需要很长时间,而且迁徙一 次往往需要很多代才能完成。然而帝王蝶迁徙最令人感到震惊的地方可能是,人们直到1975年才发现它们在墨 西哥中部欧亚梅尔杉(oyamel fir)丛林中过冬的栖息地。 明年帝王蝶是否还能继续它们的大规模迁徙活动?目前它们面临一系列困难,其中一些是人为因素造成的。非法砍伐森林、伐木造田和人口压力都会增加它们的迁徙难度,除此以外,定期出现的厄尔尼诺现象也会给它们

的迁徙带来影响,例如2009年到2010年间的厄尔尼诺现象,使它们的冬季栖息地遭到降雨、冰雹和大雪袭击。帝王蝶还能坚持多久?只有时间可以告诉我们这一切。 它们将穿过肯尼亚马赛马拉地区的边界线,前往塞伦盖蒂西部水草丰美的平原和林地。(新浪科技) 2. 角马迁徙:惊心动魄 电影摄制者和野生生物纪录片制片人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已经证实有超过100万只非洲角马和斑马进行每年一次迁徙活动。每年2月,坦桑尼亚南部塞伦盖蒂平原恩戈罗地区的角马大迁徙开始。迁徙开始的具体时间,根据产犊季节的进展情况来定。在产犊季节,大约会有50万只新生命诞生,但是到了3月初,会有超过50万只斑马、将近200万只角马和大约10万只其他食草动物参与到这次大规模迁徙活动中来,它们将穿过肯尼亚马赛马拉地区的边界线,前往塞伦盖蒂西部水草丰美的平原和林地。 这个前往塞伦盖蒂的动物大军必须面临的最后一个障碍——马拉河,是最具挑战性的。在乾旱贫瘠的热带大草原经历长达数周的迁徙,在此期间它们得到的食物和水很少,这大大削弱了它们的体力,不过它们还要渡过这条水流湍急,而且里面潜藏大量饥肠辘辘的鳄鱼的马拉河,才能到达水草丰美的“伊甸园”。在长达1800英里(2896.74 公里)的迁徙过程中,大约会有25万只角马死去,然而事实证明,这些兽群很快就会恢复过来,甚至比原来变得更加强大。

大象群落的稳定发展数模

封一 答卷编号(竞赛组委会填写): 答卷编号(竞赛组委会填写): 论文题目大象群落的稳定发展 参赛队员: 1.黄立敬: 2.陈光: 3.陈灵:

大象群落的稳定发展 摘要 本文根据非洲某国的国家公园近两年内从公园运出的大象的大致年龄和性别的统计情况,探讨大象的合理的存活率并推测当前的年龄结构,针对不同情况给出如何进行避孕注射以达到控制大象数量的目的。 首先,充分利用给出的近两年来运出的大象的数量与性别统计表,分析近两年来的大象群落的情况,建立一个线性方程组的数学模型,通过求解方程组得到年龄在2岁到60岁之间的大象的总数,并且求出了存活率为:98.9718%;因为假设公园内2岁到60岁之间的大象占总大象的比例等于运出的2岁到60岁之间的大象占总移出大象的比例,所以通过一些比例之间的关系得到这个大象群落的当前的年龄结构(见表1)。 然后,建立一个按年龄分组的种群增长的差分方程模型,运用第一问求出的各年龄段大象的存活率以及繁殖率,求解当前大象群落对应的Leslie矩阵的特征根,发现该特征根大于1,根据Leslie矩阵的稳定性理论知道:如果不进行避孕注射该大象种群将无限增长(如果环境允许);据此,利用Leslie矩阵稳定的充要条件求出应该保持多大的繁殖率才能使种群保持稳定,求解的主要思路是:特征根取为1、把繁殖率当成未知数,将此时的各年龄段的存活率代入方程VI,求解这个以繁殖率为未知数的方程可以得到要使种群保持稳定繁殖率的取值;根据需要避孕掉母象所生的幼象的数目等于注射避孕药使得母象没有繁殖幼象的数目这一条件建立一个方程,最后求得每年注射避孕药的母象头数为:1393(头)。 最后,假设被转移的大象只考虑处于1—60岁之间,这样可以认为转移后的大象看成每年多死了这么多头大象,即意味着死亡率将增加,存活率将减少;仍然按照解决第二问的模型,只需将此时不同的各年龄段大象的存活率代入那个以繁殖率为未知数的方程(方程VI),求出应该保持多大的繁殖率才能使种群保持稳定。考虑到求解的数据比较多,采取计算机模拟的方法来确定移出大象后所需要进行避孕的母象头数(见表2),为了检验计算机模拟的正确性,用理论去验

东非野生动物大迁徙_874字

东非野生动物大迁徙_874字 最近几天,东非的野生动物开始成群结队的迁徙,这个自然景观当然会引起人们的关注。 每天都能从新闻联播上看到关于迁徙的消息,同时,也有野生动物惨遭人类杀害的信息。 200多万只食草野生动物组成的远征大军,从坦桑尼亚自南向北进入肯尼亚的马塞马拉自然保护区,这将是一个怎样的旅程?在它们的迁徙路线上有着怎样的自然风光?又 有着哪些天敌和同类?本台东非野生动物大迁徙报道团队 在马塞马拉大草原上进行了一次纵贯南北的穿越之旅。 随着好奇心的增加,对东非野生动物大迁徙的关注度也只增不减原来迁徙的原因是因为要寻找水源与食物来生存:每年7月底,随着旱季的来临,数以百万计的角马、斑马等食草野生动物就会组成一支迁徙大军,浩浩荡荡从非洲坦桑尼亚的赛伦盖蒂国家公园,向肯尼亚的马赛马拉国家自然保护区进发,寻找充足的水源和食物。 这是一段3000公里的漫长旅程,途中不仅要穿越狮子、豹埋伏的草原,还要跨越布满鳄鱼、河马的马拉河,有大批的角马将死在路上,但同时也将有大批小角马在途中诞生。因此,这也是自然界最伟大的迁徙旅程。 当然,不会只有角马迁徙,也不会只有他们要会一会

鳄鱼。 千万种动物在特定的季节踏上迁徙的旅途,它们必须在特定的时间出发才能顺利完成使命。在路途中,上演着一幕幕惊心动魄的场景:狂野、惊险和悲壮、残忍的瞬间被演绎得淋漓尽致。在大迁徙中,尽显最原始的生命生存密码。东非陆地上,二百万迁徙大军,三千公里的生命历程,东非大草原上最壮观的生命奇观。在海洋中,长达4800公里的艰难跋涉路上,大麻哈鱼洄游路上遭遇强敌熊的阻击,数亿只红蟹的迁徙之路。天空中,神秘的夜之行者蝙蝠的大规模迁徙活动,美丽帝王蝶的生命之旅,信天翁的跨洋之路,鸟类们同样展开了一场未知且惊险的生命历程。 在艰辛的路程中,不只有天敌的阻挡,还有某些残忍的人类,手持一把沾满鲜血的枪,为了大象的象牙、野鸟的肉以及鳄鱼的鱼皮等而犯下滔天大罪。这也迫使不少动物保护者连睡觉都要抱着枪,为动物的安危而坐立不安,宁愿整天整月的不休息,也要为人与自然的和平而努力。 东非野生动物的这次大迁徙,诠释了生命的意义。

令人讨厌的大象_非洲寓言故事

非洲寓言故事-令人讨厌的大象 从前,有一只大象,长得胖乎乎的,圆滚滚的,整天除了睡觉,就是吃东西。它睡觉时,有个打鼾的习惯,而且声音非常响,老远就听得到,简直震得人的耳朵都疼;它吃东西时也总是弄出很响的声音。一句话,和它在一起生活,大家都没有安静的时候。尽管大家都很讨厌它,可因为它的力气特别大,动不动就拿长鼻子一卷,把你甩得远远的,所以大家拿它一点儿办法也没有。 后来,不知是谁想出了个主意:大家轮流讲故事,叫大象不停地听故事,把睡觉和吃饭忘掉。一开始,这个办法还挺灵的,除了讲故事的以外,其他伙伴都可以安安静静地休息了。但过了不久,故事讲得差不多了,大象听腻了,便说:“你们的故事讲来讲去是老一套,没啥好听的。”这样,大象又像以前一样了,不是睡觉就是吃东西,一睡觉就打鼾,一吃东西就弄出很响的声音,搞得大家又不得安宁了。 这时,又有不少人出主意。 “要叫大象不停地动。”第一个说。 “对!可有什么办法呢?”第二个说。 “我看咱们去找聪明的兔子,叫它帮帮忙。”第三个说。 大家都同意。于是便推选了几个代表去找兔子。 兔子住在另外一片森林里。听了代表们的要求,它想了一下,便穿上一身漂亮的衣服,带上刀子和乐器出发了。 “你好!”兔子见了大象,主动打招呼说。 “你好!”大象回答。 “我想和你一块儿跳舞,好吗?”没等大象回答,兔子就放下刀子,弹起乐器,微笑着边跳边唱起来: 尊敬的大象啊, 你是森林之王, 让我唱歌跳舞, 祝你万寿无疆!

听了兔子的颂扬,大象很高兴,它马上从椅子上站起身来,接受了兔子的邀请,和兔子一起跳起舞来。 其他动物也陆续加入了舞会。大家尽情地唱啊、跳啊、笑啊,森林里一片欢乐。有的还随便拿了件什么东西当乐器,有节奏地敲着凑热闹。 舞会从上午开到下午,从下午又开到晚上;天黑了,大家点上一堆篝火,还是借着火光唱呀,跳呀,笑呀,不肯停歇。 大象到底太胖了,早就累得浑身不好受,又是腿疼又是腰酸,可它见大家都没休息,也只好一直坚持着。后来实在累坏了,连气都喘不上来了,它这才说:“啊!累死我了!快别跳了!” “什么?你不喜欢跳舞?”兔子故意问。 “喜欢是喜欢,可现在实在跳不动了。” “看来你不大能跳舞。我们怎么就不觉得累呢?” “你为什么说我不能跳?”大象有些火了。① “因为你长得太胖了,所以你不大能跳舞。看!那么多的肉,多累赘呀!” “那可怎么办呢?”大象着急地问。 “这容易!我把你腿上、肩上、胸脯上的肉割下一些来,你体重减轻了,再跳舞就感到轻松了。” 大象觉得兔子说得有理,便同意了。于是。兔子拿出刀来把大象身上的肥肉一块一块地割下来笑着回家了。 第二天,大象的伤口发炎了,火烧火燎地疼,连动都不好动。它叫人把兔子找了来。

动物保护——大象锐减

《野生动物保护》 课程作业 标题《“惑”与“祸”——浅论大象锐减之原因》学院人文学院 专业班级中文121 学号2012210820 姓名李曼玲 任课教师邵晓阳

“惑”与“祸”——浅论大象锐减之原因 人文学院中文121 李曼玲2012210820 摘要:20年后,我们是不是只能看到纸折动物?打开报纸,浏览网页,满眼是苦苦挣扎的生命,触目惊心的是关于野生动物濒临死亡的消息:据世界《红皮书》统计,目前世界上已有593种鸟、400多种兽、209种两栖爬行动物濒于灭绝。很多动物还没来得及被科学家描述和命名就已经从地球上消失了。一些小的物种可能无法适应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自然法则,所以纷纷濒临灭绝的命运,这也无可厚非。但是现存最大的陆生动物、最长寿的哺乳动物——大象,在数量和地域分布上的减少,甚至灭绝,实在是一个匪夷所思且引人注目的课题。这样强健身躯的大象,这样讨人欢喜的大象,它的数量怎么会每况愈下?究其数量锐减的原因,到底是无可奈何的自然死亡,是弱肉强食的生存规律,还是令人谴责的人为因素?在本文将着眼于对大象的生存状况、造成大象数量减少乃至濒临灭绝的原因等方面进行论述介绍。 关键词:大象简介减少灭绝原因后果人类活动保护措施 一.大象的简介 1.名称 大象是目前世界陆地上最大的陆栖哺乳动物,属于长鼻目,只有一科两属三种,即象科,非洲象属和象属,非洲象有两种:普通非洲象(也叫热带草原象或灌木象)和非洲森林象,象属只有亚洲象一种(也叫印度象)。 2.体型特征 象肩高约2米,体重3~7吨。头大,耳大如扇。四肢粗大如圆柱,支持巨大身体,膝关节不能自由屈曲。鼻长几乎与体长相等,呈圆筒状,伸屈自如;鼻孔开口在末端,鼻尖有指状突起,能拣拾细物。上颌具1对发达门齿,终生生长。 非洲象门齿可长达3.3米,亚洲象雌性牙不外露;上、下颌每侧均具6个颊齿,自前向后依次生长,具高齿冠,结构复杂。非洲象前足5趾,后足四趾。但第1、第5趾发育不全。雄象睾丸隐于腹腔内;雌象前腿后有2个乳头。非洲象长鼻末端有2个指状突起,亚洲象仅具1个;非洲象耳大,体型较大,体重较重。亚洲象耳小,身体较小,体重较轻。 3.栖息地及习性 象栖息于多种环境,尤喜丛林、草原和河谷地带。亚洲象历史上曾广布于中国长江以南的南亚和东南亚地区,现分布范围已缩小,主要产于印度、泰国、柬埔寨、越南等国。中国云南省西双版纳地区也有小的野生种群。非洲象则分布于非洲西部、中部、东部和南部,即广泛分布于整个撒哈拉以南非洲大陆(北非的亚种于19世纪初期左右全部灭绝)。 以植物为食,食量极大,每日食量225千克以上。 4.现状 在东南亚国家(特别是泰国和印度)的很多亚洲象已被人类驯养,视为家畜,

非洲动物大迁徙

每年7月底,随着旱季的来临,数以百万计的角马、斑马等食草野生动物就会组成一支迁徙大军,浩浩荡荡从非洲坦桑尼亚的赛伦盖蒂国家公园,向肯尼亚的马赛马拉国家自然保护区进发,寻找充足的水源和食物。 这是一段3000公里的漫长旅程,途中不仅要穿越狮子、豹埋伏的草原,还要跨越布满鳄鱼、河马的马拉河,有大批的角马将死在路上,但同时也将有大批小角马在途中诞生。因此,这也是自然界最伟大的迁徙旅程。[1] 编辑本段迁徙时间距离及地点 角马的迁徙活动,要经过两个国家的领土,坦桑尼亚和肯尼亚。坦桑尼亚的塞伦盖提大草原应该算是角马的故乡,因为全年四分之三的时间,它们都会生活在这片广袤草原上。只有每年的7月至10月间,才会逐步迁徙到肯尼亚的马赛马拉自然保护区。 角马群一年四季都在不断的迁徙中,它们迁徙的大概路线,恰好与两个国家自然保护区的边界基本重合,距离约3000公里,并且年复一年的在非洲大草原上作顺时针运动。 每年的12月至次年5月,它们会跟随塞伦盖蒂大草原的雨季进程,从北向南行进;雨季后的草原,沿途都是数百平方公里的茵茵绿草;半年时间里,角马群逐步沿着边界向南推进,一边享受充足的水源和食物,一边在这段时间生儿育女繁育后代,这是他们一年中最快活的时光。然而随着6月的来临,酷热的骄阳开始暴晒着塞伦盖蒂草原,沃野逐渐成了荒原,角马们面临着日益严重的生存危机。 而此时,北部肯尼亚境内的马赛马拉却正是连绵的雨季,东面印度洋的季候风和暴雨带来的充足水源和食物,让这里成了整个东非草原此时水草丰美的“伊甸园”。为了寻找一块可以供它们维持基本生存的草场,角马群只得日夜兼程,躲避众多天敌的袭扰,每天行进40多公里,跨越危机四伏的西部草原和凶险的马拉河,朝着北方肯尼亚肥沃的草地进发。 然而,面积只有塞伦盖蒂约十分之一的马赛马拉,很难维持几百万头角马3个月的生活,等到沿途的青草被啃食殆尽后,寻找新的草场又迫在眉睫。于是,在11月坦桑尼亚短雨季来临前,角马们又开始离开马赛马拉,向南迁徙折返,重回塞伦盖蒂草原,再次展开一个新的迁徙循环和轮回。[2]

动物的迁徙教案

动物的迁徙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观看录像 师:你看到了什么? 生:动物的迁徙 2、揭题板书 今天学习的内容就是动物的请迁徙 二、 1、自学 同桌学习讨论: (1)什么是动物的迁徙? (2)动物迁徙的原因是什么? (3)动物迁徙的方式有什么不同? 板书:迁徙:一个地方-------另一个地方--------返回规律的周期性旅行原因:繁殖觅食气候 方式:飞行洄游徒步 2、观看几种不同的迁徙 到旅鼠为止 各种动物为了不同的目的,进行了不同方式的迁徙活动,在迁徙活动中遇到了种种困难险阻,可它们不怕困难、不怕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3、候鸽 已经灭绝的迁徙鸟类 请学生讲一讲候鸽的故事 思考:候鸽为什么会灭绝? 自然环境被人为破坏,失去生存的环境,再加上人类的过度捕杀、候鸽只能走向灭亡。 4、中华鲟 请学生讲一讲中华鲟的故事 由于人类的过度捕杀、河水的污染、葛洲坝挡住洄游路线等等原因,中华鲟几乎灭绝,经过科学家的研究,终于成功人工养殖中华鲟,避免了中华鲟的灭绝,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我们要自觉关心自然,保护环境,保护动物和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母亲。 5、崇明东滩候鸟保护区 看一看崇明美丽的景色 看一看崇明不文明的一角 思考、讨论:针对这种现象,我们该做些什么?我们该怎样保护我们的环境?6、小结: 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 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保护动物的家园,共同保护人类的家园!

候鸽 历史上最伟大的一种迁徙物种是候鸽。曾有数千万只候鸽在往返于森林筑巢地的迁徙过程中经过美国,使所经之处的白昼在数小时(甚至好几天)内一直暗淡无光。据说候鸽栖息处下方的地面上覆盖着2英寸(5.08厘米)厚的鸟粪,很多粗壮的树枝被鸟巢压断。据估计,在鸟群最大的时候,大约有60亿只候鸽。然而人类成了它们的最大天敌。候鸽喜欢在低空飞行,它们的鸟巢很容易被够到。据说候鸽的肉非常美味。到了1880年,天空中再也没有迁徙的大群候鸽,最后一批这种野生鸟,也在1900年被射杀。最后一只候鸽名叫“马萨”,是一只圈养鸟,它在1914年死亡。 现在我们知道,人类捕杀并不是唯一一个导致候鸽灭绝的原因。失去栖息地是导致它们从地球上消失的一个主要因素,由于美国东部的大片森林被砍伐一空,候鸽无处栖身。另外,这种鸟类跟原鸽和哀鸠不一样,它们无法适应自然和人类给它们施加的双重压力。对它们来说,这是个致命打击,它使候鸽慢慢从地球上销声匿迹。候鸽灭绝的悲惨故事,对现在来说可能是一记警钟。安全数量是相对的,当数量增加不当,就会导致数量减少。一个世纪前还没有“全球环保意识”,人类认为自己已经学到了很多与其他动物和平共存的知识。世界上其他剩余迁徙物种的命运,将证明我们是否已经从中吸取教训,还是会重蹈覆辙。

[非洲民间故事两则] 非洲射杀大象

[非洲民间故事两则] 非洲射杀大象 原标题:非洲民间故事两则 《胆小的王子——非洲民间故事集》尚金格编译北岳文艺出版社 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直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流传在非洲大陆的民间故事才被有识之士发掘整理出版。这本非洲民间故事集收集的主要是流传在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国家的故事。 丢失的消息(尼日利亚) 一直以来,蚂蚁们有很多的敌人。它们的个头太小,容易被其他动物打败,因而有大量的蚂蚁被杀死。蚂蚁们以家族为单位生活在世界的各个角落里,但是,每个蚂蚁家族没有考虑如何进行自我保护,对抗如鸟类和食蚁兽的攻击。 红色的蚂蚁在大地上建造自己的房子并居住在里面,可是,食蚁兽却像玩游戏一样在一分钟内进入它们花费很多时日建造的房子。 大米蚂蚁居住在地下的洞穴里,它们的运气同样很差。在它们爬出洞口的时候食蚁兽出现了,它把蚂蚁从地洞里挖出来放在自己的背包里带回家。 鹡鸰蚂蚁选择居住在大树上,可是很多次,蜈蚣早已经在等候它们的到来,小鸟们也是它们的敌人。 灰色的蚂蚁则试图飞到天空中逃脱死亡的威胁,可是,飞行也没有给它们带来安全,因为,蜥蜴、蜘蛛和小鸟们的速度比它们要快很多。 因此,蚂蚁们决定寻找一个解决方法。它们聚集在一起召开会议,所有的蚂蚁都想到一个解决办法:当鸟类和其他凶猛的动物进行攻击的时候,它们可以躲避到一个安全的地方。 与会的蚂蚁有红色蚂蚁、大米蚂蚁、黑蚂蚁、鹡鸰蚂蚁、灰色蚂蚁、身体发亮的蚂蚁,以及其他种类各异的蚂蚁。会议召开得可谓是热烈而隆重,可是,持续很长时间的会议并没有获得任何的结果。 一些蚂蚁想让大家都居住在大地上的洞穴里;另一些蚂蚁却想在地上建造一个很大很牢固的房子——这座房子只有蚂蚁可以进出,其他动物都不可以;还有一些蚂蚁想居住在大树上,这样可以躲避食蚁兽的攻击,可是,它们却忘记天空中的敌人小鸟。 直到会议结束蚂蚁们对最终解决方案也没有达成共识。蚂蚁们不明白为什么会这样,随后,它们回到各自的家中考虑该如何解决问题。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它们按照自己的方式去生活,并且,只为自己小家族的安全负责。 当蚂蚁国王得知会议并没有达成任何协议时,命令秘密军团去传递一个信息。但是不幸的是,国王竟然选择一只蜣螂虫作为自己的信使,所以,直到今天它也没有把消息传递到。蚂蚁们选择的生活方式,让它们成为其他动物眼中的猎物。 当狮子能飞翔的时候(南非) 传说,狮子曾经拥有飞翔的能力,以致任何动物都难逃它的手掌心。由于它不希望自己捕捉猎物时全身骨骼被摔成碎块,所以它命令一对白色的乌鸦在它外出捕猎的时候替自己监管藏在洞穴中的赋予它飞翔能力的神奇的猎物的骨头。 有一天,一只大青蛙来到狮子的洞穴里,并把狮子所有的猎物的骨头弄成碎块。青蛙说:“为什么动物和人类不能生存很久呢?”接着,青蛙又说,“狮子回到洞穴的时候你们告诉它,我就居住在那个湖泊里,如果它想找我报仇,它应该到那里和我决斗。” 那时,狮子正在森林里捕猎。当它想要飞行的时候,却发现自己却飞不起来了。狮子非常生

2020届专题05地理(详细答案解析,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专题)

2020届专题05地理 测试范围: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读下图,据此完成1~2题。 1.①圈层可能是() A.大气圈 B.水圈 C.生物圈 D.岩石圈 2.能反应长江三峡地貌特征形成的箭头是() A.甲 B.乙 C.丙 D.丁 读我国某地区农业发展模式图,完成3~4题。 3.图示体现了() A.地理环境要素间相互制约 B.不同区域之间相互制约 C.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D.自然地理环境的多样性 4.该农业发展模式() A.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B.不会取得良好的生态效益 C.具有推广使用价值 D.无法实现人地关系协调发展 植被指数能反映植物生长状况,该指数随生物量的增加而迅速增大,可以衡量植被覆盖的变化。下图示意世界某地月均植被指数变化曲线,据此完成第5~7题。

5.该地的植被类型最可能是() 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B.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C.温带落叶阔叶林 D.热带雨林 6.形成该地植被类型的气候是() A.温带季风气候 B.温带大陆性气候 C.地中海气候 D.温带海洋性气候 7.该植被类型在世界上主要分布在() A.温带大陆内部 B.温带大陆东西岸 C.亚热带大陆西岸 D.温带大陆东西岸 每年7月中旬到8月中旬,非洲将会上演地球上最壮观的动物大迁徙场面,百万头的角马,数十万计的斑马、羚羊组成的声势浩大的队伍,从坦桑尼亚的塞伦盖蒂保护区前往肯尼亚的马赛马拉国家公园。据此完成8~9题。 8.动物大迁徙沿途所经的自然带是() A.热带雨林带 B.热带草原带 C.热带荒漠带 D.温带草原带 9.迁徙途中,沿途狮子、花豹、鬣狗尾随,鳄鱼开始在狭窄的马拉河两畔聚集,准备分享即将到来的盛宴。此种现象体现了() ①地理环境的平衡功能②地理环境的生产功能 ③地理环境的整体性④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秦岭南坡某地土地利用以林地和草地为主,下图中甲、乙、丙、丁为土地利用类型,读下图完成10~11题。 10.表示耕地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11.Ⅵ带林地的类型最可能是() A.常绿阔叶林 B.落叶阔叶林 C.针叶林 D.硬叶林 一般有眼可见且徒手可采,个体较大(直径大于2毫米)的真菌就是大型真菌,如蘑菇。一位地理爱好者前往西双版纳的纳板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考查,他发现连续几天降水后,在枝繁叶茂的森林中,常碰到大量生长在腐木上形态、色彩各异的多种大型真菌。下图示意纳板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地理位置,据此完成12~14题。

大象的生活习性

生物课程论文 摘要:本文以平实的语言介绍了哺乳动物中大象的生活习性,细分了大象的种类,以及各亚种的大致生活习性,以期使大家更好的了解大象这一珍贵物种。在了解的过程中普及大象的知识,这就是这篇文章的主要目的。 关键词:非洲象、亚洲象 大象是生活在陆地上最大的哺乳动物。大象是群居性动物,以家族为单位,由雌象做首领,每天活动的时间,行动路线,觅食地点,栖息场所等均听雌象指挥。而成年雄象只承担保卫家庭安全的责任。有时几个象群聚集起来,结成上百只大群。俄罗斯彼尔姆市动物园一头名为“忠尼”的大象18日迎来了自己40岁的生日,从而成为世界上由动物园或马戏团豢养的最长寿的大象。在哺乳动物中,最长寿的动物是大象,据说它能活六十到七十岁。当然野生场合和人工饲养是不同的,前者的寿命短些。据记载,哥拉帕格斯群岛的长寿象能活一百八十到二百岁。 本文介绍两种典型的象----非洲象和亚洲象。 非洲象 非洲象有着大大的、松软的耳朵,主要居住在非洲草原,非洲成年象确实强悍,一般体重4吨以上,大的可将近十吨。近年来研究表明非洲象有两种:非洲草原象和非洲森林象。常见的非洲草原象是世界上最大的陆生哺乳动物,耳朵大且下部尖,不论雌雄都有长而弯的象牙,性情及其暴躁,会主动攻击其他动物。 非洲森林象耳朵圆,个体较小,一般不超过2.5米高,前足5趾,后足4趾(和亚洲象相同),象牙质地更硬。最近根据基因分析证明它和非洲草原象不是同一个种类。非洲草原象和非洲森林象有着明显不同的遗传特征,其外表特征也有很大的差别:森林象体形较小,耳圆,象牙较直且呈粉红色。过去在非洲雨林中还发现过体形更小的倭象,现在被认为是非洲森林象的未成熟个体。足下肉变大,更适应缺水的生活,非常知道节约用水,而且会在沙漠中寻找水源。 和亚洲象一样,非洲象也用它们的鼻子来闻、吃、交流、控制物体、洗澡和喝水(它们并不直接通过鼻子喝水,而是用鼻子吸水再喷入口中)。非洲象鼻子的前端有两个像手指一样的突出物(亚洲象只有一个)来帮助它们控制物体。 侏儒非洲象生活在非洲的丛林低地,并在丛林边缘地区与其他体形较大的非洲象交配。侏儒非洲象大约2.4-2.8米高(7.99.2英尺)1.800-3.200

(整理)十大动物迁徙奇迹.

1. 帝王蝶:有翅膀就能飞翔 帝王蝶:有翅膀就能飞翔

帝王蝶 有翅膀就能飞翔 帝王蝶的大规模迁徙可能是任何其他昆虫中,飞行距离和持续时间最长的。帝王蝶迁徙一次需要很长时间,而且迁徙一次往往需要很多代才能完成。然而帝王蝶迁徙最令人感到震惊的地方可能是,人们直到1975年才发现它们在墨西哥中部欧亚梅尔杉(oyamel fir)丛林中过冬的栖息地。 明年帝王蝶是否还能继续它们的大规模迁徙活动?目前它们面临一系列困难,其中一些是人为因素造成的。非法砍伐森林、伐木造田和人口压力都会增加它们的迁徙难度,除此以外,定期出现的厄尔尼诺现象也会给它们的迁徙带来影响,例如2009年到2010年间的厄尔尼诺现象,使它们的冬季栖息地遭到降雨、

冰雹和大雪袭击。帝王蝶还能坚持多久?只有时间可以告诉我们这一切。 2. 角马迁徙:惊心动魄 角马迁徙:惊心动魄

角马迁徙

它们将穿过肯尼亚马赛马拉地区的边界线,前往塞伦盖蒂西部水草丰美的平原 和林地。 电影摄制者和野生生物纪录片制片人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已经证实有超过100万只非洲角马和斑马进行每年一次迁徙活动。每年2月,坦桑尼亚南部塞伦盖蒂平原恩戈罗地区的角马大迁徙开始。迁徙开始的具体时间,根据产犊季节的进展情况来定。在产犊季节,大约会有50万只新生命诞生,但是到了3月初,会有超过50万只斑马、将近200万只角马和大约10万只其他食草动物参与到这次大规模迁徙活动中来,它们将穿过肯尼亚马赛马拉地区的边界线,前往塞伦盖蒂西部水草丰美的平原和林地。 这个前往塞伦盖蒂的动物大军必须面临的最后一个障碍——马拉河,是最具挑战性的。在干旱贫瘠的热带大草原经历长达数周的迁徙,在此期间它们得到的食物和水很少,这大大削弱了它们的体力,不过它们还要渡过这条水流湍急,而

世界上最大的哺乳动物迁徙

世界上最大的哺乳动物迁徙 世界上最大的哺乳动物迁徙 北美驯鹿迁徙是动物界一大奇观,虽规模与气势虽不如非洲大迁徙,但是为世人最早熟知的动物大迁徙。其实,很多哺乳动物都进行迁徙,特别是翼手目的蝙蝠迁徙很常见,《人与自然》频道播放蝙蝠迁徙的画面,如同鸟类一样壮观。蝙蝠离开洞穴到两千多公里以外的地方捕捉蛾子。如灰蝠,是美洲最大的蝙蝠之一,也是迁徙范围最大的一种,从最南部的智利到最北部加拿大的西北地区。 狐蝠是世界上最大的蝙蝠种类,体型较一般蝙蝠大,两翼展开长达90厘米以上,狐蝠科狐蝠属的大型种类体长超过40厘米,翼展可超过1.5米,体重超过1公斤,如澳洲的最大蝙蝠灰头狐蝠。狐蝠每晚最远飞行60公里寻找食物,在栖息地之间的飞行距离更是达到数百公里。 偶蹄目牛科的羚羊类、北美野牛类都是迁徙动物,代表性物种有非洲的角马、大羚羊、瞪羚、跳羚等,而亚洲的藏羚羊、藏原羚、普氏小羚羊、黄羊等,也年年重复着祖先迁徙的线路,为生存而进行着生命的循环迁徙,却因人类过度捕猎和栖息地破坏,成为濒危动物。偶蹄目的斑马、野驴同样为迁徙动物,斑马与角马等组成非洲迁徙大军如史诗般壮丽。 本文的主角是北美驯鹿,驯鹿的一个亚种。驯鹿,又名角鹿,

是鹿科驯鹿属下的唯一一种动物。驯鹿雌雄皆有角,角的分枝繁复是其外观上的重要特征。 鹿科是偶蹄目重要成员,共16属约52种,驼鹿属的驼鹿,别称麋﹑犴、罕达犴、堪达犴,鼻部隆厚,上唇肥大,肩峰高出,体形似驼,体长210~230厘米,肩高177厘米,成年雄鹿体重450—500千克,产于北美洲的体长都接近300厘米,体重可达650千克,最高记录为1000千克左右,是世界上最大的鹿科动物。而鼷鹿科鼷鹿属的小鼷鹿,体形很小,大致同家兔差不多,体长为42—48厘米,尾长5—7厘米,肩高不足33厘米,体重只有125—210克,不仅是最小的鹿类动物,也是我国有蹄类中最小的动物。 分布于欧洲中南部、北美、非洲北部和东北亚的马鹿,是仅次于驼鹿的大型鹿类,因为体形似骏马而得名,体长为160—250厘米,尾长12—15厘米,肩高约150厘米,体重一般为150—250千克,23个亚种,其中北美亚种体形最大,有的个体体重超过400千克。毛冠鹿属的毛冠鹿,别名隐角鹿、簇鹿,体长1.4~1.7米,肩高0.6米;上犬齿甚大,呈獠牙状,雄兽其短而不分叉的角,几隐于额部的长毛中,其短小的角尖微向后弯,只产于我国亚热带丘陵地区,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中国是世界上产鹿种类最多的国家,10属18种曾经产或现在仍存在,不过基本都濒临灭绝。分布于东亚鹿属的梅花鹿,体长125—145厘米,尾长12—13厘米,体重70—100千克,野生数量极少,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鹿属的白唇鹿,又名岩鹿、白鼻鹿、黄鹿,体型大小与水鹿、马鹿相似,唇的周围和下颌为白色,为中国特产大型濒危鹿科动物。白唇鹿是一种典型的高寒地区的山

2019-2020年七年级地理下册6.2非洲练习1新版湘教版

2019-2020年七年级地理下册6.2非洲练习1新版湘教版 一、巩固基础 1.有一个大洲,既有“热带大陆”与“高原大陆”的称号,又有“富饶大陆”的美誉,它是()A.非洲 B.亚洲 C.北美洲D.南美洲 2.读如图某大洲轮廓图,以下别称所描述的地理事物属于该大洲的是() A.地球之巅 B.高原大陆 C.世界人种大熔炉 D.坐在矿车上的国家 3.非洲主要的地形类型是() A.高原 B.平原 C.盆地 D.山地 4.非洲最大的岛屿位于非洲的() A.东北部B.西北部C.西南部D.东南部 读某大洲示意图(如图),回答5﹣6题. 5.下列关于该大洲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大洲是世界第三大洲 B.甲地所属的板块为亚欧板块 C.该大洲与亚洲以巴拿马运河为界 D.与该大洲相邻的海洋有大西洋、地中海、红海、印度洋 6.下列图中能正确表示大洲示意图中乙处的气候特点的是() A.A B.B C.C D.D

6.世界上国家最多的大洲是() A.亚洲 B.大洋洲C.欧洲 D.非洲 7.西亚和北非处在印度洋和大西洋的重要国际航线上,沟通这两大洋的咽喉是()A.苏伊士运河,直布罗陀海峡 B.苏伊士运河,马六甲海峡 C.巴拿马运河,土耳其海峡D.巴拿马运河,麦哲伦海峡 8.下列有关非洲位置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地跨赤道南北,大部分在南北回归线之间 B.北隔地中海及直布罗陀海峡与欧洲相望 C.位于西半球.亚洲西南方 D.被两大洋包围,与亚洲的陆上界线是苏伊士运河 9.关于非洲位置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地跨赤道南北,大部分在南北回归线之间 B.位于西半球,亚洲西南方 C.北隔红海及巴拿马与欧洲相望 D.与亚洲的陆上界线是白令海峡 10.赤道穿过非洲的() A.撒哈拉沙漠B.刚果盆地 C.南非高原 D.埃塞俄比亚高原 二、综合题 12.读非洲地图,回答问题。 写出非洲地图中,数字所代表的地理事物的名称。 ①海;②半岛;③岛;④湾;⑤山 9.运用下列材料,并结合生活实际,分析回答问题。

[世界上最小的大象在哪里]世界上那里的大象最小

[世界上最小的大象在哪里]世界上那里的大象最小 世界上最小的大象在哪里,原来在这里,小伙伴们跟着小编一起瞧一瞧吧! 在非洲刚果森林,有一种最小的象,当时人叫它为蛙犬,又叫为小姐象;它像河马一样生活在水里,其身材非常短小,身高不过1.5米,皮肤细润,性格温顺,犹如一个文静的小姑娘。这是迄今为止已知最小的象种。 非洲刚果 刚果民主共和国(Democratic Republic of the Congo),简称民主刚果、刚果(金)(金指其首都金沙萨),以区分国名相似的刚果共和国。刚果民主共和国是位于非洲中部的一个国家,旧称扎伊尔(法语:Zaïre),该国陆地面积约234.5万平方公里,是非洲第二大和世界第十一大的国家,人口超过7100万,是世界人口第十九多、非洲人口第四多的国家,以及正式法语人口最多的国家。1961年2月20日同中国建交。 概述 刚果民主共和国(法语:République démocratique du Congo)是位于非洲中部的一个国家,简称民主刚果、刚果(金)(金指其首都金沙萨),以区分国名相似的刚果共和国。旧称扎伊尔(法语:Zaïre),首都为金沙萨。该国陆地面积约234.5万平方公里,是非洲第二大和世界第十一大的国家。人口超过7100万,是世界人口第十九多、非洲人口第四多的国家,以及正式法语人口最多的国家。 民主刚果原为比利时殖民地,当时称比属刚果。1960年2月独立。与邻国同称刚果共和国,在两国名称后括注首都名称以作区别。1964年8月1日改国名为刚果民主共和国。1971年10月27日改国名为扎伊尔共和国,1997年5月17日,朗卡比拉领导的刚果解放民主力量同盟的武装部队攻占首都金沙萨,宣布就任总统,并恢复国名为刚果民主共和国至今。 第二次刚果战争从1998年开始,让这个国家满目疮痍,也被称为非洲的世界大战,因为涉及了9个非洲国家和大约20个武装势力。尽管在2003年签署了和平协定,战斗仍在在该国东部地区继续。在刚果东部,强奸和其他性暴力的发生率被描述为世界上最高的。此次战争是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全世界最激烈的,1998年以来540万人死亡。绝大多数死于

动物世界里,剥夺生命是为了延续生命

动物世界里,剥夺生命是为了延续生命 死亡不是终点 它只是生命往返轮回里的一个路标 每一个生命都是一部动人的传奇 这片广袤的大地上 孕育着无尽的希望和苦难 它们在这里出生 它们在这里逝去 它们在这里重生 航班信息: 广州直飞内罗毕 北上广多经多哈迪拜转机,也有经埃赛俄比亚或曼谷转机 15小时左右 坐船35天 肯尼亚东南濒印度洋,北与埃塞俄比亚、苏丹接壤,西与乌干达交界,南与坦桑尼亚相邻。 1890-1962 近一个世界的英国统治 58万国土面积,4600万人口 在去肯尼亚之前有着种种担心,怕被蚊子咬,怕得传染病,怕遇见恐怖分子,怕连一只小鸟都照不到... ———————————————— 现实篇:雪豹——母爱的伟大 故事梗概:雪豹妈妈达娃为了两个宝宝,极力维护自己的领地但却遭强敌驱逐,并在一次牦牛的捕猎中不幸遇难。 为了孩子,达娃只能拼死一搏。 我在雪豹身上讲述了一个关于生死轮回的故事,它们在这里爱与被爱,在这里生生不息,完成自然的轮回。拍摄雪豹,让我经受了一次灵魂的洗礼。当看到受伤的雪豹为了哺育自己的孩子,不得不搏命冲击比自己体格大几倍的牦牛群时,我惊呆了。那一刻我感觉到“我要的东西来了”。当雪豹妈妈最终以失败收场,无声倒下时,皑皑白雪为它合上双眼,儿女们只能远远地望着母亲的背影,不舍与无奈地离开。这种剧情上的设计让人感叹适者生存自然法则的冷酷。其实,这就是野生动物的真实生存现状,它们无时无刻不面临着生死存亡的挑战。即使是处在生物链上端的王者——雪豹,也显得如此的无助。 ——————————————————

成长篇:熊猫——成长的代价 一个向往自由与成长的熊猫姑娘美美,无时无刻不想通过爬树来摆脱母亲贴身的照顾。她永远不晓得,成长的代价就是永远的离开…… 当你摔倒的时候,妈妈总会出现……但你仍然只想着离开。—————————————————— 责任篇:金丝猴——家是一种责任,爱是一种成全 故事梗概:金丝猴淘淘,因“二胎”妹妹的出生感到自己不受重视,毅然离家出走。“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很无奈”,当它在外经历磨难后,终于感悟到血浓于水的亲情的重要性。 家永远是温暖的,还是回来的好。 当我看到小金丝猴淘淘对它的父亲撒娇,然后猴王父亲却把它一把将他推开时,我仿佛看到了自己的童年。有时候,父子之间的关系很微妙,难以捉摸。 家庭是每个人都能产生共鸣的主题,故事中的淘淘不再是独生子女,有了妹妹之后,它失去了家庭地位,为了寻求所谓的独立和自由,淘淘离家出走,慢慢地在闯荡中成长,学会担当责任和照顾亲人,这完全是现在中国人生存的缩影。 电影以中国传统的神兽——丹顶鹤做开头和结尾,是因为丹顶鹤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仙鹤,它会出现在绘画、壁画之中,在中国道教中有“驾鹤西征”的说法。这就是人类对自然的认知,与野生动物真实的生存状况的一个呼应,表达出中国人对生存的独到看法,一种对生生不息,往复轮回的生命的信仰,传递着奇妙的东方哲学。 Jambo Kenya 肯尼亚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距今约250万年前,作为人类发源地之一,因赤道和东非大裂谷闻名于世,被誉为东非大草原的一颗璀璨明珠。 然最为吸引我们的,是每年如期上演的东非动物大迁徙,数百万头角马,斑马,瞪羚等动物长途跋涉数千公里,从坦桑尼亚塞伦盖蒂保护区北上,跨越马拉河,迁至肯尼亚马赛马拉地区的故事。 这个故事就是——『天国之渡』,艰辛的迁徙征程,豪情又悲壮,这是一条漫漫的求生之路,由于非洲旱雨季节的转变,直接影响了水草资源的枯荣,而那些动物们,为了生存,不得不一次次踏上征程,周而得始,起点亦是终点,永不停歇。

运用产权理论,分析非洲大象保护问题

案例2:运用产权理论,分析非洲大象保护问题。 近些年来,关于偷猎大象、贩卖象牙的新闻层出不穷。 大家谴责偷猎者的同时,也无比希望这些庞大又古老的生灵能有一片生存的乐土,不用担心人类的枪支,自在而快乐地繁衍。这一点,非洲南部的内陆国家博茨瓦纳做到了。 1970年代,博茨瓦纳境内只有2万头大象,随后的几十年里,当地的大象数量飞速增长至13.5万头。 这听起来本像是振奋人心的大好事,但当地人却因此苦不堪言。博茨瓦纳政府甚至在考虑—— 要么,重新开放猎杀大象的游猎活动; 要么,杀掉大象中的病弱个体,做成宠物食品,皮包,皮箱等。从积极保护到主动猎杀,博茨瓦纳政府和当地人民对大象态度为什么会发生如此激进的逆转? 一切还要从2014年前后说起。 2014年之前,只要缴纳费用并遵循相关规定,外国游客是可以合法在博茨瓦纳境内猎杀大象的。 当时,猎杀一头大象的费用大约是4.5万英镑(将近40万人民币),政府因此获得了不菲的财政收入,其中一部分钱,又以补贴的形式下发到当地农民手中。 事情看来”皆大欢喜“: 参加游猎活动的有钱游客猎得心爱之物,满载而归;

政府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创造了财政收入和就业岗位;当地农民也从中获得了诸多好处——除了政府下发的经济补贴之外,游猎活动也将大象的数量和活动领域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使之不至于进入村庄,破坏房屋和庄稼。 但2014年,这种境况被打破了—— 当时的博兹瓦纳总统Ian Khama迫于西方环境保护主义者的压力,下令禁止猎杀大象。 下达禁令之后,象群有了进一步的增长,领地也开始扩大。 没有可以限制它们的天敌,大象便可安然繁衍生息,象群的规模和数量由此越来越大。 其次,博茨瓦纳周边的国家并没有禁止猎杀大象,偷猎活动也很猖獗。 而大象又是非常聪明的动物,它们知道博茨瓦纳更安全,便跨越国土边界聚集在这里。 公益组织大象无国界(Elephant Without Borders)的创立者Mike Chase博士表示,“大象很清楚哪里对它们来说是安全的,所以便涌入博茨瓦纳寻求庇护。” 同时,Chase博士也承认,对于博茨瓦纳这个只有200万人口的国家来说,13.5万头大象的确太多了。 过犹不及这条规则适用于任何事物,对大象也不例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