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物加固改造的原因和措施

建筑物加固改造的原因和措施
建筑物加固改造的原因和措施

浅谈建筑物加固改造的原因和措施摘要:建筑是根据人们物质和精神生活的要求,为满足各种不同的社会过程的需要而建造的有组织的内,外部的空间环境。当建筑物或构筑物的结构体系已不能满足使用要求时,就要进行结构改造与加固。

关键词:建筑,改造,加固

一般建筑物需进行加固改造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一、建筑物结构老化

我国《民用建筑设计通则》jgj37-87规定,重要建筑和高层建筑以主体结构确定的耐久年限为100年,一般性建筑为50-100年。国家颁布的《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也规定,纪念性建筑和特别重要的建筑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为100年,普通房屋和构筑物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

在我国一些城市中,许多建国前和建国初期的建筑物,如北京的四合院,天津、青岛等地的花园洋房,上海的里弄等建筑物,被社会各界一致肯定了它们在体现城市历史风貌、代表地方居住文化和建筑艺术特色方面的重要价值,成片、成街区地列入了旧城保护规划。但建筑物并非一旦超过设计使用年限就不可居住,其使用年限可能会超过设计使用年限,但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此时结构还远未因材料性能降低等因素出现不可接受的失效。相反,如果进行良好的维护和必要的修缮,可以大大延缓结构的衰老期。

建筑加固改造相关规范一览表

1、《建筑抗震加固技术规范》 2、《砖混结构加固与修复》03SG611 3、《框架结构加固与修复》 4、《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5、《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50367-2006) 6、《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 7、《混凝土后锚固连接构造》 8、《混凝土结构后锚固技术规程(JGJ145-2005) 地基与基础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 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50086-2001 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高层建筑箱形与筏形基础技术规范JGJ6-99 湿险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50025-2004 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基坑工程安全技术规程JGJ167-2009 膨胀土地区建筑技术规范GBJ112-87 既有建筑地基基础加固技术规范JGJ123-2000 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 人民防空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34-2004 主体结构 钢筋混凝土升板结构技术规范GBJ130-90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GB50496-2009 装配式大板居住建筑设计和施工规程JGJ1-91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 轻骨料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12-2006 冷拔钢丝预应力混凝土构件设计与施工规程JGJ19-92 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92-2004 冷轧带肋钢筋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95-2003 钢筋焊接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114-2003 冷轧扭钢筋混凝土构件技术规程JGJ115-2006 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技术规程JGJ138-2001 混凝土结构后锚固技术规程JGJ145-2004 混凝土异形柱结构技术规程JGJ149-2006 多孔砖砌体结构技术规范(2002年版)J03137-2001 高层民用建筑钢结构技术规程J0399-98 网架结构设计与施工规程JGJ7-91 网壳结构技术规程JGJ61-2003 古建筑木结构维护与加固技术规范GB50165-92 烟囱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078-2008 给水排水构筑物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41-2008 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2006年版)OB50156-2002

建筑结构加固改造的方法探究

建筑结构加固改造的方法探究 发表时间:2016-03-22T09:37:38.323Z 来源:《基层建设》2015年20期供稿作者:范兴荣[导读] 绍兴铭涛建设有限公司由于各种自然灾害如地震、火灾、台风、水灾、冰雪和战争造成了结构物不同程度的损坏。 范兴荣 绍兴铭涛建设有限公司 摘要:近年来,建筑结构的加固技术日益被重视,且被提上了日程,笔者仅就各种建筑结构的加固技术阐述一下自己的看法,不妥之处,请同行指正。 关键词:建筑结构;基本原理;加固方法;适用范围我国大约有2/3的大城市处于地震区,历次地震都在不同程度上对建筑物造成损坏,而且,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人口和建筑物向密集化的方向发展,火灾发生的概率和造成的损失大大增加。此外,建国以来我国共完成各类工业建筑项目超过30多万个,各类公用建筑建设项目超过60多万个,城镇住宅面积超过20亿平方米,累计竣工的工业与民用建筑面积超过30亿平方米,现有城镇房屋面积超过50亿平方 米,其中20世纪60年代建成的接近50%,相当多的建筑已经进入中老年期,必须进行维修和加固.对已修建好的各类房屋建筑、桥梁进行维修、保护和加固,保持其正常使用功能,延长其使用寿命,对我国而言,不但可以节约投资,而且能够减少土地的征用,对缓解日益紧张的城市用地矛盾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建筑结构加固的原因 建筑结构加固的原因可归结为以下几点: 1.1是按照极限状态设计法设计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或砌体结构,必须满足结构强度、刚度、耐久性的要求,但由于种种原因造成结构不能满足上述要求,如:设计不当、设计规范要求提高或施工缺陷而造成的结构物承载力和刚度不足,甚至留有严重的安全隐患;因建筑物改变用途导致其使用功能发生变化,从而出现了与设计初衷不一致的荷载分布和荷载大小,造成了原结构的强度和刚度不能满足要求。由于各种自然灾害如地震、火灾、台风、水灾、冰雪和战争造成了结构物不同程度的损坏。 1.2是对现有基础设施大量的进行鉴定。对目前我国已有工业和民用建筑及其它基础设施进行技术改造和维修,使之现代化日趋迫切,符合我国国情,这不仅可以节约投资,节约征用土地,缓解日趋紧张的城市用地矛盾,减少某些不可回收利用的建筑垃圾均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建筑物鉴定、加固与改造将面临更多的挑战,其新技术、新方法的研究与开发有着十分广阔的发展空间与运用前景。 二、常用的建筑结构加固方法 混凝土结构加固补强的方法很多,直接加固法有加大截面法、外包钢加固法、预应力加固法、外部粘钢加固法等,其它加固方法还有增设支点加固法、托梁拔柱技术、增设支撑体系和剪力墙加固法等。下面是目前常用的几种加固方法的介绍: 2.1加大截面加固法 加大截面加固法是在构件外部外包混凝土,增大构件截面面积和配筋量的一种加固方法,从而达到提高构件承载能力的目的。在我国加大截面法是一种传统的加固方法,工艺简单,适用面广,可广泛用于梁、板、柱、墙等混凝土结构的加固。根据构件的受力特点和加固要求不同,可选用单侧加厚、双侧加厚、三面和四面外包等。在以加大混凝土截面为主的结构中,为了保证后浇混凝土的正常工作,需适当配置构造钢筋;在以加配钢筋为主的加固方法中,即增加钢筋截面积,为保证加固钢筋的正常工作,需按构造要求浇灌混凝土保护层。外包材料一般以普通混凝土为主,当外包层较薄、钢筋较密时,可用细石混凝土,配筋除采用钢筋外,也常用型钢和钢板。但这种方法要求的现场湿作业工作量大,养护时间较长,对生产和生活有一定影响,而且构件的截面增大后对结构的外观和房屋净空也有一定影响。 2.2外包钢加固法 外包钢加固法是以型钢(一般为角钢)外包于构件四角(或两角)以加强其受力性能的加固方法。外包钢加固法分湿式和干式两种情况。湿式外包钢加固:外包型钢与构件之间是采用乳胶水泥粘贴或环氧树脂化学灌浆等方法粘结,以使型钢与原构件能整体工作共同受力;干式外包钢加固:原构件与外包型钢之间无任何粘结,有时虽填有水泥砂浆,但彼此只能单独受力,承载力提高不如湿式外包钢加固有效。该方法施工简便,现场工作量较小,受力较为可靠,适用于在使用上不允许增大原构件截面尺寸,但又要求大幅度地提高截面承载能力的混凝土结构,主要用于钢筋混凝土柱、梁、桁架弦杆和腹杆的加固。 2.3预应力加固法 预应力加固法是采用外加预应力钢拉杆或撑杆对结构进行加固的方法,即通过施加预应力使拉杆或撑杆受力,影响并改变原结构内力分布,从而降低结构原有应力水平并提高结构的承载能力。特点是通过预应力手段强迫后加拉杆或撑杆受力,改变原结构的内力分布,降低原结构的应力水平,使一般加固结构中所特有的应力应变滞后现象得以完全消除,具有加固、卸载和改变结构内力的三重效果,后加拉杆或撑杆和原有结构能够较好地共同工作,结构承载能力能够得到较大的提高。预应力加固适用于大跨度结构以及采用一般方法无法加固或加固效果很不理想的较高应力应变状态下的大型结构加固,但此法不宜用于处在高湿度环境下的混凝土结构或混凝土收缩徐变较大的混凝土结构的加固。 2.4增设支点加固法 增设支点加固法是通过增设支承点来减小结构计算跨度,改变结构内力分布并提高其承载能力的加固方法。梁、板在跨中增设支点后,减小了跨度,从而能较大幅度地提高承载能力,并能减小和限制梁、板的挠曲变形。适用于房屋净空不受限制的大跨度结构中梁、板、桁架、网架等水平结构的加固。增设支点加固法优点是简单可靠,缺点是使用空间会受到一定影响。 2.5粘贴钢板加固法 粘钢加固法是在混凝土构件表面用特制的建筑结构胶粘贴钢板,使其共同工作、整体受力,以提高结构承载力的一种加固方法。它实质是一种体外配筋,提高原构件的配筋量,从而相应提高结构构件的刚度、抗拉、抗压、抗弯和抗剪等方面的能力。因此,采用此法加固对结构胶的要求较高,结构胶必须具有强度高、粘结力强、耐老化、弹性模量高、线膨胀系数小的特点,并且具有一定弹性。相对于传统加固方法,粘钢加固法更为简单、快速,对结构的外形、净空等影响较小,其施工过程对生产和生活影响较小,因而在建筑领域和公路桥梁领域中都得到了普遍应用。

建筑加固改造工程中存在若干问题的思考与建议

建筑加固改造工程中存在若干问题的思考与建议 发表时间:2019-12-31T14:08:08.993Z 来源:《房地产世界》2019年14期作者:冯晓波1 朱磊2 王杰2 [导读] 我国是世界上每年新建建筑体量最大的国家,也是迄今为止现存建筑体量最大的国家,共计约600亿平方米,根据北大中国社会科学调查中心完成的《中国民生发展报告2012》显示,目前中国家庭平均住房面积为116.4平方米,人均住房面积为36.0平方米。 冯晓波1 朱磊2 王杰2 1.临海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东部事务中心浙江台州 317000; 2.浙江力丰建筑加固工程有限公司浙江湖州 313000 摘要:我国是世界上每年新建建筑体量最大的国家,也是迄今为止现存建筑体量最大的国家,共计约600亿平方米,根据北大中国社会科学调查中心完成的《中国民生发展报告2012》显示,目前中国家庭平均住房面积为116.4平方米,人均住房面积为36.0平方米。如此巨大的存量建筑及在建建筑,均会不同程度面临改造、加固,在项目操作过程中存在诸如流程混乱、管理水平滞后、管理人员匮乏素质参差不齐等现象,如何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处理这些问题,本文做了若干思考,为类似工程改造(加固)提供参考。 关键词:既有建筑;加固改造;工程管理 一、背景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城乡建筑规模呈几何态势增长,极大解决了人民生产生活的需求,每年新建和改建的项目居世界前列。随着我国建筑业规模不断扩大,既有建筑的存量也越来越大,下图为有关机构统计的商品房增长及库存现状图。 面对巨大的新建工程和已完工既有建筑,不同程度需要进行加固和改造,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面临着流程审批、项目设计、项目施工、竣工验收、投入使用等环节中存在的问题,针对于此本文思考每个环节所面临的若干问题,并提供若干建议供参考。 图1 截止2015年商品房代售面积图2 商品房库存图 二、现存问题 2.1 操作流程不清晰 一个新建工程项目从构思到诞生大致经历如下过程:立项审批-勘察-设计-施工监理-验收-投入使用。而加固改造项目由于业主非专业性、工程实体已经存在且现状千差万别,业主方对于流程并无清晰的认识。 对于民用建筑改造加固,根据《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第十五条规定“涉及建筑主体和承重结构变动的装修工程,建设单位应当在施工前委托原设计单位或者具有相应资质等级的设计单位提出设计方案;没有设计方案的,不得施工。房屋建筑使用者在装修过程中,不得擅自变动房屋建筑主体和承重结构”,本条款只对变动过程的设计做了规定,对于接下来的具体操作实施并无具体规定,对于是否须有监理方介入、报质监、落实特种施工单位等均无说明,造成当前类似工程的随意性比较多。 对于工业改造项目,由于工艺升级改造等所导致的建筑本身荷载改变等,则根据业主是否需要报审批手续又产生诸多的流程不清晰情形,有的项目厂房主体结构通过设计、施工图审查,而工艺报审属于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则存在不通过的风险。管理的多头化造成业主报建成本增加、不确定因素增加、负担加重。 2.2 管理水平滞后 目前既有建筑所涉及的加固改造项目,均在不同程度上与装修工程掺杂在一起,业主单位如果没有很好的辨识水平及安全意识,则极大程度将此部分的结构工程设计或者施工发包给装修单位,当做一个极为普通的土建零星工程进行处理,装修单位或者一般土建管理人员又将分项工程作为常规土建,结构安全意识缺乏,为整体建筑留下巨大的安全隐患。 2.3设计水平滞后 目前改造加固基本仍由传统设计院完成,有的建筑基础数据缺失,无原始图纸、无施工过程记录、无竣工图纸的三无建筑,设计单位并无相对应的加固、改造方面的经验,只能用新建的理论来指导实践性很强的改造加固设计,一方面容易出现严格扣规范条文,教条主义执行,或者出现脱离实际的重计算而轻现场实际的情形。不能因势利导,做到合理规避风险,为建筑量身定做最合适的加固改造方案。 2.3 施工环节管理滞后 目前加固改造施工管理人员均为原土建管理人员,并没有接受过这方面的系统学习、训练,可谓是套用已有新建项目的施工管理经验来做加固改造。大量的改造、加固项目体量小(与新建项目比),管理人员投放不足,有的甚至是施工班组长直接管理现场,虽然他们实践经验非常丰富,但是在面对处理一些突发状况,判断一些与设计方案不符的结构时则理论略显不足。 2.3监管环节 对于一个改造加固项目是否需要进行正规报质监、安监,以及实施过程做到什么程度,目前没有统一标准。诸如新建项目涉及到模板、脚手架等均有成熟的专项施工方案流程要求,而改造、加固项目则由于项目的差异性太大,很难做出统一硬性的标准,造成在项目执行过程中随意性、人为性太大。作者日前参观一个医院改造项目,屋顶内天井的部分楼板需要拆除,从地面做满堂脚手架支撑直达屋顶,作为施工人员临时操作及摆放工具的平台,监管单位则严格按照模板满堂脚手架且高度超过24m进行要求,造成临时措施花费巨大人力物力成本,脱落了客观的实际。 2.4 造价管理滞后 加固改造工程的复杂性决定了其造价的复杂性,很难有类如土建这般成熟的定额子目可以套用,面对着千变万化的改造需求,千变万

工程加固与改造心得体会

对于工程加固与改造,在本科期间的学习中有很浅的了解,只是在学习其他专业课时听老师讲过几个工程实例,并没有系统的学习。进入硕士阶段后,在师兄和导师的推荐下,很有幸能够选修这门课,进行系统的学习。上了这门课,我收获颇多。这些收获不仅仅是课程本身的内容,更重要的是王老师在上课时不断传递给我们的专业领域的信息以及他对我们的告诫。 第一次上课,第一次见到王老师,感觉王老师很严肃,与学生有距离感,但听完第一节课后这些印象一扫而空,王老师不仅与我们没有距离感,而且与我们走得很近。王老师上课很有自己的风格。每堂课必有两句哲理性的话语,每堂课都会从与课堂内容“无关”的“大道理”开始,又以这样的“大道理”结尾,总给人一种演讲的感觉,说是“大道理”但只要细细一想总会深有感触。王老师的课堂氛围很好,他总试图以举手表决的方式让我们每个同学都与他互动,但我们总与他对着干,很多人都保持“中立”,于是便有了每堂课都说的一句话“你们这样下去,我上完课该抑郁了”虽然很多人不举手,但都积极的加入到问题的思考中。王老师讲课非常生动,从来不照本宣科,几乎所有知识点都通过工程实例或巧妙的比喻传授给我们,这样每个知识点都能非常具体的呈现在我们眼前,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也被王老师丰富的工程经验和独到的专业见解所折服。此外,王老师在教授我们“技”的同时,还十分注重我们“德”的养成,时常提醒我们要做一个有追求、有社会责任感的工程师。 作为未来的工程师,我们必须从每一个细节入手,积累专业知识,构建自己的知识架构,形成对专业的理解。这样在未来的工作中才能有自己的专业见解。下面谈谈我在《工程加固与改造》这门课中收获的知识。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大规模的城市化进程逐步深入,必将导致城市可利用资源压缩,城市新建工程发展趋于平缓。由于建筑年代、使用年限、自然灾害、原设计估计不足等诸多因素影响,建筑物已经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一些建筑物因历史、人文等方面的特殊性,或因为周边环境的影响及使用功能的转变而成为鸡肋建筑。为了保持文化的延续性和建筑的正常使用功能或改善功能,工程结构加固改造将逐步凸现其重要性。在发达国家,房屋结构的新建与加固改造早已呈现前消后涨的态势。而我国,房屋结构也已开始进入新建和维修改造并重的发展时期,建筑物的鉴定加固已在业界引起高度重视,建设部1990 年正式设立“全国建筑物鉴定与加固委员会”,1998 年专门设立“建设部建筑物鉴定与加固规范管理委员会”。所以在经历了一段建设的高峰期后,对既有建筑进行“诊治”的“建筑医生”正在作为一个朝阳行业渐渐崛起。 建筑物“诊治”需要进行相关的程序:首先进行“挂号”、“体检”,例如发

建筑结构加固方法

直接加固的一般方法有: 1、加大截面加固法 该法施工工艺简单、适应性强,并具有成熟的设计和施工经验;适用于梁、板、柱、墙和一般构造物的混凝土的加固;但现场施工的湿作业时间长,对生产和生活有一定的影响,且加固后的建筑物净空有一定的减小。 2、置换混凝土加固法 该法的优点与加大截面法相近,且加固后不影响建筑物的净空,但同样存在施工的湿作业时间长的缺点;适用于受压区混凝土强度偏低或有严重缺陷的梁、柱等混凝土承重构件的加固。 3、有粘结外包型钢加固法 该法也称湿式外包钢加固法,受力可靠、施工简便、现场工作量较小,但用钢量较大,且不宜在无防护的情况下用于600C以上高温场所;适用于使用上不允许显著增大原构件截面尺寸,但又要求大幅度提高其承载能力的混凝土结构加固。 4、粘贴钢板加固法 该法施工快速、现场无湿作业或仅有抹灰等少量湿作业,对生产和生活影响小,且加固后对原结构外观和原有净空无显著影响,但加固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胶粘工艺与操作水平;适用于承受静力作用且处于正常湿度环境中的受弯或受拉构件的加固。 5、粘贴纤维增强塑料加固法 除具有粘贴钢板相似的优点外,还具有耐腐浊、耐潮湿、几乎不增加结构自重、耐用、维护费用较低等优点,但需要专门的防火处理,适用于各种受力性质的混凝土结构构件和一般构筑物。 6、绕丝法 该法的优缺点与加大截面法相近;适用于混凝土结构构件斜截面承载力不足的加固,或需对受压构件施加横向约束力的场合。 7、锚栓锚固法 该法适用于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0~C60的混凝土承重结构的改造、加固;不适用于已严重风化的上述结构及轻质结构。 间接加固的一般方法有:

1、预应力加固法 该法能降低被加固构件的应力水平,不仅使加固效果好,而且还能较大幅度地提高结构整体承载力,但加固后对原结构外观有一定影响;适用于大跨度或重型结构的加固以及处于高应力、高应变状态下的混凝土构件的加固,但在无防护的情况下,不能用于温度在600C 以上环境中,也不宜用于混凝土收缩徐变大的结构。 2、增加支承加固法 该法简单可靠,但易损害建筑物的原貌和使用功能,并可能减小使用空间;适用于具体条件许可的混凝土结构加固。 与混凝土结构加固改造配套使用的技术一般有: 1、托换技术 系托梁(或桁架,以下同)拆柱(或墙,以下同)、托梁接柱和托梁换柱等技术的概称;属于一种综合性技术,由相关结构加固、上部结构顶升与复位以及废弃构件拆除等技术组成;适用于已有建筑物的加固改造;与传统做法相比,具有施工时间短、费用低、对生活和生产影响小等优点,但对技术要求较高,需由熟练工人来完成,才能确保安全。 2、植筋技术 系一项对混凝土结构较简捷、有效的连接与锚固技术;可植入普通钢筋,也可植入螺栓式锚筋;已广泛应用于已有建筑物的加固改造工程,如:施工中漏埋钢筋或钢筋偏离设计位置的补救,构件加大截面加固的补筋,上部结构扩跨、顶升对梁、柱的接长,房屋加层接柱和高层建筑增设剪力墙的植筋等。 3、裂缝修补技术 根据混凝土裂缝的起因、性状和大小,采用不同封护方法进行修补,使结构因开裂而降低的使用功能和耐久性得以恢复的一种专门技术;适用于已有建筑物中各类裂缝的处理,但对受力性裂缝,除修补外,尚应采用相应的加固措施。 4、碳化混凝土修复技术(还不成熟) 系指通过恢复混凝土的碱性(钝化作用)或增加其阻抗而使碳化造成的钢筋腐蚀得到遏制的技术。 5、混凝土表面处理技术 系指采用化学方法、机械方法、喷砂方法、真空吸尘方法、射水方法等清理混凝土表面污痕、油迹、残渣以及其它附着物的专门技术。

大楼装修及改造工程结构补强、加固施工方案

目录 第一章总体概述 1 .建筑设计概况 2 .结构设计概况 3. 现场施工条件 4. 施工项目管理架构 第二章施工进度计划安排和保证措施 1. 施工进度计划安排 2. 施工工期保证措施 第三章劳动力和主要材料投入计划 1. 劳动力安排 2. 主要材料用量计划 第四章机械设备投入计划 第五章关键施工技术工艺及工程项目实施的重点难点和解决方法 1. 钢板加固施工工艺及要求 2. 碳纤维布加固施工工艺及要求 3. 植筋施工工艺及要求 第六章防腐工程 第七章安全文明施工措施 1. 工程项目部安全管理体系 2. 安全保证措施 第八章工程验收 附表、附图

××××大楼装修及改造工程 结构补强、加固 施工组织设计 第一章总体概述 ×××大楼装修及改造工程—结构补强、加固位于×××,由于建设单位在使用功能上的改变至使部份结构承载力不能满足要求,经设×××计院设计出该楼加固施工图纸,我司针对该楼加固施工图纸,编制该施工组织设计,组织施工。 一、建筑设计概况: 该楼外墙已装修完毕,为玻璃幕墙;内墙未装修。地下室层高为3.70m,首层层高为4.80m,二~五层层高为4.50m,六层层高为5.00m,七~九层层高为3.40m;开间跨度主要为6.50m、7.50m、9.00m和12.00m,进深跨度主要为6.50m、6.80m、7.00m和7.50m整个建筑物处于半装修未使用状态。 二、结构设计概况(加固范围): 该楼为九层混凝土框架结构,-1层~九层结构采用补强、加固方法有:构件外粘钢加固,构件外粘碳纤维布加固以及结构植筋加固方法。 三、现场施工条件: 该楼现已进入室内装修阶段,施工用水、电已经接入现场,具备现场

旧工业建筑改造与再利用的策略与方法研究

旧工业建筑改造与再利用的策略与方法研究 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原属于城市中心的旧工业区出现了被搁置和被拆除的情况,而那些曾经属于郊区的旧工业区却逐渐成为城市商业中心,具有良好的商业开发潜力。随着城市产业结构的优化与发展,各个旧工业的位置优势也凸显出来,并占据有利地位,因此,具有一定的再利用价值。本文主要探讨了旧工业建筑改造与再利用的策略与方法。 标签:旧工业建筑;改造再利用;方法 旧工业建筑,属于非传统的城市景观,它是城市组成的重要一部分,在工业时代拔地而起的时代见证了一个地区工业文明的发展,拥有多种复合资源及价值,毫无疑问,成为中潜在的可再生空间资源。旧工业建筑不仅具有以上众多的历史价值和物质价值,对历史物证资料的保留也是难得可贵。因此,保护、改造与在利用旧建筑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这种设计理念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接受。 1、旧工业建筑改造与再利用的意义 1.1 旧工业建筑改造与再利用的经济意义 对于每一个项目而言,经济价值往往决定了项目的可行程度,对于旧建筑的改造也是一样。工业建筑的主体结构能够长期使用,然而其功能却很难跟上时代的脚步。改造并再利用旧的工业建筑是充分发掘其适应性潜力,使其焕发出生机和活力的二次设计。相比较推倒重建,其具有工期短,投资少,效益高的三大优点。其次,保留旧工业建筑周边的基础设施,并稍加改善和维修,可以为政府节约大量的公共成本。旧厂房常常蕴含着更大的经济存活力。一方面保存和维护旧厂房的文化、历史和艺术价值,另一方面再现其作为生活场所的本质。旧厂房这种融入生活,浸含着历史与文化记忆的教育价值是一个城市源源不断的商业财富。 1.2 旧工业建筑改造与再利用的环境意义 建筑作为一项重大的经济活动,在其建造、使用、维护的过程中,都会消耗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资源。旧的工业建筑作为一种潜在的资源,储存着能源,盲目的拆除,不仅会产生大量的建筑垃圾造成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而且也是对资源和能源的浪费。相反,旧工业建筑的改造和再利用则有利于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1.3旧工业建筑改造与再利用的社会意义 旧工业建筑的改造可以激活经济衰落的城市空间,通过节约城市的投资成本、提供租金低廉的使用空间,开发旅游观光资源等方式,以点带面地带动衰落地区的经济发展,促进城市和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同时,改造的策略对于城市的

建筑结构加固方法汇总

建筑物加固技术概述 混凝土结构的加固分为直接加固与间接加固两类,设计时可根据实际条件和使用要求选择适宜的方法和配套的技术。 直接加固的一般方法有: 1、加大截面加固法该法施工工艺简单、适应性强,并具有成熟的设计和施工经验;适用于梁、板、柱、墙和一般构造物的混凝土的加固;但现场施工的湿作业时间长,对生产和生活有一定的影响,且加固后的建筑物净空有一定的减小。 2、置换混凝土加固法该法的优点与加大截面法相近,且加固后不影响建筑物的净空,但同样存在施工的湿作业时间长的缺点;适用于受压区混凝土强度偏低或有严重缺陷的梁、柱等混凝土承重构件的加固。 3、有粘结外包型钢加固法该法也称湿式外包钢加固法,受力可靠、施工简便、现场工作量较小,但用钢量较大,且不宜在无防护的情况下用于600C以上高温场所;适用于使用上不允许显著增大原构件截面尺寸,但又要求大幅度提高其承载能力的混凝土结构加固。 4、粘贴钢板加固法该法施工快速、现场无湿作业或仅有抹灰等少量湿作业,对生产和生活影响小,且加固后对原结构外观和原有净空无显著影响,但加固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胶粘工艺与操作水平;适用于承受静力作用且处于正常湿度环境中的受弯或受拉构件的加固。 5、粘贴纤维增强塑料加固法除具有粘贴钢板相似的优点外,还具有耐腐浊、耐潮湿、几乎不增加结构自重、耐用、维护费用较低等优点,但需要专门的防火处理,适用于各种受力性质的混凝土结构构件和一般构筑物。 6、绕丝法该法的优缺点与加大截面法相近;适用于混凝土结构构件斜截面承载力不足的加固,或需对受压构件施加横向约束力的场合。 7、锚栓锚固法该法适用于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0~C60的混凝土承重结构的改造、加固;不适用于已严重风化的上述结构及轻质结构。 间接加固的一般方法有: 1、预应力加固法该法能降低被加固构件的应力水平,不仅使加固效果好,而且还能较大幅度地提高结构整体承载力,但加固后对原结构外观有一定影响;适用于大跨度或重型结构的加固以及处于高应力、高应变状态下的混凝土构件的加固,但在无防护的情况下,不能用于温度在600C以上环境中,也不宜用于混凝土收缩徐变大的结构。 2、增加支承加固法该法简单可靠,但易损害建筑物的原貌和使用功能,并可能减小使用空间;适用于具体条件许可的混凝土结构加固。 与混凝土结构加固改造配套使用的技术一般有: 1、托换技术系托梁(或桁架,以下同)拆柱(或墙,以下同)、托梁接柱和托梁换柱等技术的概称;属于一种综合性技术,由相关结构加固、上部结构顶升与复位以及废弃构件拆除等技术组成;适用于已有建筑物的加固改造;与传统做法相比,具有施工时间短、费用低、对生活和生产影响小等优点,但对技术要求较高,需由熟练工人来完成,才能确保安全。 2、植筋技术系一项对混凝土结构较简捷、有效的连接与锚固技术;可植入普通钢筋,也可植入螺栓式锚筋;已广泛应用于已有建筑物的加固改造工程,如:施工中漏埋钢筋或钢筋偏离设计位置的补救,构件加大截面加固的补筋,上部结构扩跨、顶升对梁、柱的接长,房屋加层接柱和高层建筑增设剪力墙的植筋等。

旧建筑改造设计方法的创新与实践

旧建筑改造设计方法的创新与实践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建筑的规模不断扩大,新的建筑形象不断涌现。同时,对旧建筑加以改造也引起广泛的关注,运用适当的方法对其予以改造和再利用,可以使得旧建筑重新发挥其价值,成为城市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对旧建筑进行改造设计的过程中,应当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在此基础之上进行设计方法的创新和实践,打造出集个性化和实用性于一身的旧建筑新形象。 【关键词】旧建筑改造设计方法创新 一、旧建筑的类型及其改造策略 旧建筑是城市化推进的产物,是指在城市经济高速发展的过程中,遗留下来的那些被废弃的、与新建筑风格迥异但仍具有某些价值的建筑。旧建筑包括两大类,一是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建筑遗址,比如故宫、颐和园等著名旧建筑;二是大量非历史保护性的一般旧建筑,这些建筑尚处于设计寿命期,但是功能、设施和外观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的社会需要,而且没有对其进行保护的专项法规条例,[1]其中包括工厂厂房、仓库、学校旧公寓楼、私人住宅等。 在改造策略上,对前一类旧建筑一般采用保护为主,适当运用现代的技术手段或是增加新的使用功能为辅的策略,以此来达到带动建筑保护行动的目的。 一般可分为改建、扩建和新建三种类型,其中改建是指保留原建筑中最具特色的部分,对其他部分则根据新的功能要求进行不同程度的更新,包括设备、材料及空间的重新组合;扩建是指在原有建筑结构的基础上或与之密切相关的空间范围内,对原有建筑的功能进行补充或扩建,包括垂直扩建和水平扩建等多种扩建方式;新建与扩建相似,其不同之处在于新建的部分跟原有建筑没有直接的联系,而扩建与原建筑是属于一个整体的。[2]对后一类建筑的改造,则一般处于经济和生态价值的考虑,充分挖掘其再利用的价值,其中现实中大量的旧工业建筑被改造成娱乐休闲场地、艺术创作空间等,较好地运用了其空间优势,而学校旧公寓楼的改造倾向于增加其新功能使其更具人性化。 目前已经完成或者正在进行的旧建筑改造项目,集中在历史遗产保护性建筑和旧工业建筑部分,国内外涌现了很多优秀的工程实例。本文将借鉴国内外优秀的旧建筑改造的宝贵经验,侧重于对旧工业建筑改造设计方法的创新进行探究。 二、国内外旧建筑改造的发展历程 对旧建筑特别是旧工业建筑的改造和再利用一直是国外建筑业关注的热点。随着20世纪60-7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开始步入后工业时代,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得传统工业逐渐衰退,而第三产业迅速和发展起来,与此同时,大量的旧工业建筑闲置下来,在随后的30多年里,各国都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对旧工业建筑的改造和再利用进行规定,1979年澳大利亚编制的《保护具有文化意义的地方的宪

某医院病房大楼加固改造

某医院病房大楼加固改造设计方案的选择 陈积乐 (福州华筑建筑设计事务所,福州350001) 摘要:本文结合工程实例,介绍了加固设计工程中的结构方案比选;可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加固改造;方案;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加钢支撑体系;整体加固;局部加固一,前言 2008年5月12日在四川省境内汶川地区发生了里氏8级的大地震,地震过后有关建筑物震害在各大新闻媒体及各大新闻网站都有大篇幅报道。其中对各个时期建设的建筑物在地震中的不同表现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影像。对正规设计的建筑物与农村村镇自建房屋比较有之,对不同时期按不同规范要求建设的建筑物比较引起我们专业人员更多的关注。下面就某医院病房大楼加固改造设计中遇到的新旧规范不同标准以及方案的选择谈谈我个人的看法。 该项目原为十一层医院病房大楼,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框架抗震等级二级;标准层平面图见图1。该项目于1994年设计两年后投入使用,执行89规范设计;基于当时对高层建筑地震扭转效应认识以及当时规范的要求不考虑地震扭转效应。因建筑单位对该大楼要进行改造委托我们对该建筑物进行抗震加固设计。根据《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该项目属于医疗建筑中三级医院的住院用房,抗震设防类别应划分为重点设防类,简称为乙类,是需要提高抗震设防标准的建筑。在进行加固设计时,遵循对称加固的原则,使加固后建筑物的质量分布、刚度分布比较均匀,结构楼层综合抗震能力指数、构件的抗震承载力都有所提高,而且满足《建筑抗震鉴定标准》、《建筑抗震加固技术规程》的要求。以下主要介绍加固设计方案的选择。

图1 标准层平面图(加固前) 二,方案的选择: 可供选择的方案有3个:方案1,保持原结构形式,按抗震分类为乙类建筑抗震等级提高一级;方案2,解决扭转问题加少量的支撑;方案3,改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加钢支撑体系。 方案1:若保持原框架结构形式套用现行的国家抗震规范,框架抗震等级应为一级,抗震等级的差别(框架抗震等级由二级改为一级)对原有建筑物的加固量将会很大,如轴压比限值、框架梁纵向受拉钢筋的最小配筋率(详高规第6.3.2条)、梁端截面的底面和顶面纵向受拉钢筋面积的比值由大于等于0.3改为0.5、梁柱加密区的构造要求(详高规第6.3.5条)、框架梁柱节点核芯区截面抗震验算(抗震规范附录D)等等。作为县级市的病房大楼停业进行加固施工是不现实的。高层建筑地震扭转效应无法满足现行规范的要求加固增加的工程经济造价高。基于以上原因该方案没被采用。 方案2:解决扭转问题加少量的支撑,我们在加固设计中经过试算在建筑物的端部一至三层加少量的支撑也能满足抗扭的问题;因支撑设置的位置及数量少决定了支撑间间距不满足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加钢支撑体系,作为结构体系来说还是框架结构;框架抗震等级还应提高即为一级。本方案同样存在方案1中加固工作量大,成本高的问题。 方案3: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加钢支撑体系(加固后标准层平面图见图2):

建筑结构加固改造在我国发展的必要性

建筑结构在服役期间,随着时间的流逝,会因劣化、损伤造成使用功能下降,或因技术条件的限制,以及使用功能的改变等条件使工程无法正常的使用。如果能够科学地分析这种劣化、损伤的规律和程度,及时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就可以延缓结构的损伤过程,达到延长结构使用寿命的目的。因此,结构的可靠性评估方法及加固技术已逐渐成为工程界关注的热点问题?熏许多工程技术人员和研究团体已经把注意力转向该领域,把结构鉴定与加固技术放在突出的位置。而对建筑物进行可靠的鉴定与评估,是建筑物加固的依据,也是工程加固的首要问题,因此,对先天不足或后天管理不善的建筑物,使用不当或为抗衡自然灾害进行加固的建筑物,灾后建筑物的维修和需要加层、改造的建筑物,对进入“中老年”期需进行诊断、检查和处理的建筑物,都需要进行调查,检验,并作出科学的鉴定与评估。建筑物鉴定与评估,包括建筑物的安全性、使用性和耐久性三个方面,三者密切相关但也有很大区别,对加固处理的影响也很不一样。如果建筑物的安全性严重不足,则属危房,应尽快拆除,不必做加固处理;如果使用性不好,应做加固处理;如果耐久性不足,则不宜再做加固改造。 近代建筑业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第一个发展时期为大规模新建时期。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经过一段时间的休养生息,到20世纪20年代后期美国出现了兴建高层建筑和高速公路等基础设施的高潮,使经济大萧条得到复苏。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各国特别是欧洲面临着繁重的重建任务,以满足人们基本的生产和生活需要,建筑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大规模新建时期,这一时期建筑的特点是规模大但标准相对较低。第二个发展时期是新建与维修改造并重时期。在此期间,一方面为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新的建筑在不断的建设,同时由于人类生产和生活对建筑要求的提高,过去建造的低标准建筑经过数十年的使用后已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需要进行维修、加固和现代化改造,从而使建筑业过渡到新建与维修并重的发展时期,这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对在用建筑物进行正确的鉴定,有效加固技术方面的课题研究。此后,随着社会的进一步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进一步的提高,人们对建筑功能的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感到已有建筑的规模和功能的逐渐减弱等引起的结构安全问题已开始引起人们的关注,但是由于昂贵的拆迁费用以及对正常生活以及环境的严重影响等问题阻碍了新一轮新建高潮的兴起,于是人们把目光投向对现有房屋的维修加固和现代化改造,这种在保存原来建筑形体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加固和现代化改造,即在提高结构安全性的同时使其内部设施功能现代化的加固改造措施,投资少、影响小、见效快,不仅有可观的经济效益,同时也具有巨大的社会效益,因此,促使建筑业跨入以现代化改造和维修加固为重点的第三个发展时期。 目前,我国建筑业也开始从第一发展时期迈向第二、第三发展时期,并且由于我国城乡建设用地比较紧张,住房问题相当突出,对20世纪90年代以前建造的占地面积大的低层房屋进行增层,对卫生设备不全或合用单元的住宅和生产工艺或使用功能有了变更的厂房进行改造、改建,是一个很有现实意义的课题。 再则,虽然我们的建筑和结构设计水平,施工技术和管理水平都有很大的发展和提高,但是,每年总有相当数量的新建工程发生质量事故。它们或是由于技术力量的薄弱,施工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或是因为设计考虑不周,甚至有错;或是由于管理混乱,错用材料以及地震等自然灾害所引起。因此,对这些新建房屋施工建造期间发生的工程事故的评估和处理加固技术应同样地得到重视。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加强,以及节能建筑的发展,将走持续发展道路作为21世纪人类社会发展的主题,已在全世界范围内形成共识。建造建筑物需要大量的材料,消耗大量的资

办公楼加固改造设计

据相关资料统计,老旧建筑加固改造比新建可节约投资50%左右,缩短工期60%,收回投资的速度比新建快3倍~5倍。上世纪80年代及以前计算机结构分析软件尚未广泛应用和普及,结构计算结果存在很多不足:结构计算模型简化近乎理想状态(如:多层计算假定为无侧移刚架模型)、计算采用平面空间模型而非三维空间模型、计算结果缺乏足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同时,这个时间修建的建筑经过30年左右的使用,结构的耐久性已下降,使用功能也会发生改变。所以对这类建筑结构的加固改造是必要的。 1、工程概况 **公司办公楼*占地3766.22平方米,建筑呈“L”型布局,总建筑面积12570平方米,初始设计为7层框架结构,1989年建成5层框架结构投入使用,1994年增加3层,该房屋为8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为L形布置,在拐角处设有变形缝。 图片办公楼结构平面示意图(各层类似) 本办公楼自修建至今已使用27年,历经不同的的业主使用,建筑的办公使用功能总体没有变化,但多次的装修改造造成了部分梁、板、柱构件不同程度的损伤,本次装修改造的原则也是不改变办公楼的使用功能,局部个别房间为满足现行国家相关规范的要求改造成卫生间和设备用房;在经历了汶川地震、芦山地震都未对其进行加固改造。本次加固改造设计为保证在后续使用年限内的可靠性、安全性,根据《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 50367-2013)的规定,本工程结构加固后的后续使用年限为30年(简称A类建筑)。 2、加固设计的所遇问题及解决 业主提供的原始资料缺失较多,仅有初始设计的7层建筑各专业的图纸和本工程的抗震鉴定报告。1994年的加层结构图、第一次修建按5层修建的结构图、本工程两次施工的竣工图以及期间几次装修改造图均没有。针对此问题,又委托

研究老建筑改造与再生的要点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f718459706.html, 研究老建筑改造与再生的要点 作者:傅劼 来源:《科技与创新》2016年第13期 文章编号:2095-6835(2016)13-0080-02 摘要:老建筑的改造与再生问题是现代化城市发展中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只有在仔细 分析老建筑本身及周边的具体情况后,针对其特点设计合理的改造方案,才能在赋予老建筑新生命的同时,保证老建筑的历史文脉,兼顾经济、合理的设计理念。通过对重庆雾都宾馆的改扩建项目设计及施工全过程进行研究,探讨了符合现代化城市要求的、合理的老建筑改造方式,以保证城市发展的可持续性。 关键词:老建筑;改造与再生;重庆雾都宾馆;文化底蕴 中图分类号:TU241.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5913/https://www.360docs.net/doc/f718459706.html,ki.kjycx.2016.13.080 老建筑是一座城市历史的见证,是城市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但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很多老建筑,甚至原有地标性建筑被拆除,随之而来的是城市环境污染和城市文脉断裂。这就要求政府不能盲目地拆除老建筑,而应该对其进行合理的改造,用行动推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重庆雾都宾馆建成于1989年,位于重庆市曾家岩,周围建筑均为20世纪80—90年代的居民区。重庆雾都宾馆曾是与重庆人民宾馆、渝州宾馆等齐名的老牌酒店,是20世纪80年代重庆第二座超过50 m的高层酒店。当前,面临时代的考验,如何用经济、合理的手段使老建筑焕发新的光彩是我们的攻关目标。图1所示为改造前重庆雾都宾馆的立面。 1 老建筑平面改造与再生的理性思考 为了使老建筑的功能为现代化城市所用,必须对老建筑平面功能进行必要的改造。对此,我们提出了以下几点老建筑改造与再生的策略。 1.1 丰富老建筑功能 很多老建筑都带有很深的历史印记,但是受当时技术和设计思路的局限,没有将老建筑的历史文化底蕴充分体现出来,因此必须为老建筑增加新的服务功能。例如,上海新天地本来是石库门建筑的旧区,通过现代化的改造升级,增加了商业娱乐功能,现在已经成为集娱乐、餐饮、文化于一体的休闲步行街,吸引了全世界游客的目光。 1.2 拆除老建筑并适当新建

既有建筑结构加固改造

加固方法:1、混凝土结构加固技术 1.1、增大截面加固 (1)、增大截面加固法,也称为外包混凝土加固法,它是增大构建截面面积并增配钢筋,用以提高构件承载力和刚度的一种直接加固方法,增大截面加固法混凝土强度等级不低于C20。 (2)、特点:采用增大截面加固法,结构可靠性好,构件承载力、刚度提高幅度大,增加了结构稳定性。增大截面加固法的加固效果显著,适用范围广,可用于加固梁、板、柱、墙、屋架等。 (3)、加固形式:根据构件受力特点和加固的目的要求、构件的尺寸大小、施工方便等可设计为单侧、双侧、三侧加固、或四周围套加固。(4)、基本要求:a、被加固的混凝土结构构件,按现场检测结果确定的原构件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10。 b、新浇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不低于C20。 c、表面要进行凿毛处理,使新旧混凝土之间可靠的粘接。 (5)、构造要求:a、新浇混凝土的最小厚度:当加固板为新旧独立工作时,不应小于50mm;当加固板为整体工作时,厚度不应小于40mm,当加固梁时不应小于60mm,采用喷射混凝土施工时,不应小于50mm。b、加固用的钢筋:应采用热轧钢筋。板的受力钢筋直径不应小于8mm,梁的受力钢筋直径不应小于12mm,柱的受力钢筋直径不应小于14mm。c、新增受力钢筋与原受力钢筋的净间距不应小于20mm。

(6)、对已浇筑的混凝土要加以保护,必须在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或规范要求的脱模强度,并保证构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模而受损时,方可进行拆模。 1.2、粘贴钢板加固 基本概念:粘贴钢板法是在混凝土构件表面用建筑结构胶粘贴 钢板,使其如同原构件受拉(受压)钢筋一样,参与混凝土结 构共同工作,以提高构件承载力的一种加固方法。 (2)特点:粘贴钢板加固法施工简便、快速,增加原结构的重量小,基本不改变结构外形,不影响建筑使用净空。 适用范围:粘贴钢板加固适用于承受静载作用的钢筋混凝土受 弯、斜截面受剪、受拉及大偏心受压构件的加固。粘贴钢板加 固一般用于长期使用的环境温度不超过60℃、相对湿度不大于 70%。处于特殊环境(如高温、高湿、介质侵蚀、放射性环境 等)的混凝土结构,采用粘贴钢板加固时,应采取特殊防护措 施。 作用原理:通过结构胶高性能的粘贴强度将钢板牢固地粘贴在 混凝土构件表面,使其成为整体共同受力,利用结构胶的剪力 传递实现二者的变形协调。由于钢板粘结的边缘处不均匀扯离 强度与剥离强度低,容易造成钢板与混凝土构件粘结的纵向端 头首先发生剥离破坏,从而导致钢板粘结失效。为避免这种情 况发生,端头增设锚栓、U型箍板或压条是必要的构造措施。

农村旧建筑改造方案

历史保护与生态节能双重视野下的上海里弄更新改造 0引言 上海里弄住宅,兴起于租界出现之后,停止在解放前夕,集中建造在上海市中心区,是具有上海地方特色的江南民居,先后建设了一个世纪…,反映了建筑的时代性和地域性,是一种中西合璧的建筑类型,是保护历史的珍贵遗产。其规划布局紧凑而又灵活,平面设计功能明确,空间组织流畅合理,并形成了宁静又方便的居住环境。但由于城市化进度的1高速发展带来的城市人口的快速增加,原有的一户居住的里再民居单元变成当今的“七十二家”房客现象。众多住户挤入其中,居住环境甚差,已无法满足当代的居住要求,从而形成了现阶段高密度、低品质的居住状况。日常使用能耗巨大,远多于多高层住宅,居民改造要求日益迫切。另一方面,随着全球能源危机与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提高,建筑的可持续发展被提上了议事日程。如果仅仅从历史保护与经济效益等角度出发的历史建筑改造已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必须在尊重上海里弄住宅历史特征的基础上,创新性地进行生态节能改造(图1)。 1传统生态元素 上海里弄继承了江浙民居的传统,借鉴了欧洲毗邻式住宅特点,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建筑风格(图2)里弄中有许多传统生态元素是历史上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延续至今。我们须将这些生态元素给予延续和发展。归纳起来,上海里弄中的传统生态空间形态主要包括弄堂、骑楼、天井、老虎窗等。 1.1弄堂 早期的里弄民居均采用行列式紧凑布局方式,弄堂分总弄和支弄,由住宅山墙或住宅前门与对面住宅的后门的间距形成(图3)。弄堂路面往往由青石或花岗石铺设而成,有良好的渗水性。在环境控制方面,弄堂间形成了“冷巷效应”,通过紧凑的建筑排列产生阴影,使建筑之间的巷道形成阴凉区域。 由于上海地区夏季的炎热气候,这对阻止过多太阳辐射进入里弄,有积极的作用。另一方面,弄堂多呈南北和东西向,通道狭长,这为巷道的导风提供了条件,有利于弄堂内形成良好的风环境。 1.2骑楼 骑楼底层架空,二层设房间连接两侧,是集交通、遮阳、通风、避雨、隔音为一体的有效功能要素(图4)。它在夏季形成的阴影区域为人们提供了舒适的开放空间,而且往往通风顺畅,是乘凉的好去处。在雨季,又为人们提供避雨和储物等功能。在与外部道路连接处的骑楼能较好的阻隔外部噪音,达到闹中取静的效果。 1.3天井 里弄住宅由于进深大,设有前天井和后天进(图5)。天井是室内外空间的过渡区,同时也是气候的缓冲区。面积虽然不大,只有10-1 5m2,却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室内的通风采光条件,增加了绿化面积,为封闭的天井增添了生气。另外天井的围墙高度对日照也有一定的考虑,以满足夏季遮阳、冬季日晒的双重作用。 1.4老虎天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