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希彦老师伤寒论讲义135条-147

刘希彦老师伤寒论讲义135条-147
刘希彦老师伤寒论讲义135条-147

(12)刘希彦老师伤寒论讲义135 条-147

希彦老师伤寒论讲义( 2014 年11 月1 日) 大家晚上好。今天接着讲结胸证的治法。

通过结胸证的治法我们了解一切人体的“实”证的治疗原则。所以非常重要。结胸证在《伤寒论》里也是讲得非常的详尽的。

135、伤寒六七日,结胸热实,脉沉而紧,心下痛,按之石硬者,大陷胸汤主之。

这是一个完整的大陷胸汤的医案。首先是“结胸热实” ,说明是热证同时是实证。体内有形之淤堵都可以称实证,结胸是其中很典型的。脉沉说明病在里;脉紧说明邪盛。有说脉紧主寒主宿食,可见其中亦寓淤堵之意。“心下痛”,这个是大陷胸汤的辨证关键,必须有痛,而且是不按就痛。这说明淤堵得很厉害。按之才痛的说明淤堵得不那么厉害,是用小陷胸汤。当然,不是所有的痛都可以用大陷胸汤,还必须有“按之石硬” ,才可以用大陷胸汤这样的猛药来攻。我们知道所谓四诊是望闻问切,古人讲究礼仪,并没有把手诊列入四诊之中。其实,用手按压身体来诊病是很重要的。比如柴胡汤证有胸肋苦满,有时候病人自己感觉并不明显,那就需要借助手诊,按病人的肋下和肝胆经的循行路线,如果有明显的痛感,或是借助轻微捏挤

和拍打病人便有灼痛感和青紫,这也是可以证明的。承气汤证和瘀血证在临证上是必须要用手做腹诊的,如果手按腹部有抵抗和疼痛感,非宿食即淤血。手诊在日本发展得比较好。我们现在的医生诊病摸个脉,再问是什么病就开方子了,四诊都是不全的。

138、小结胸病,正在心下,按之则痛,脉浮滑者,小陷胸汤主之。小陷胸汤方

黄连一两半夏半升(洗)栝蒌实大者一枚所谓“小结胸病” 就是不太严重的结胸证。位置是正在心下,要按才会痛,不按不痛。“脉浮滑”,这个在临证上是不一定的,里面有结实,脉未必就沉,当然更未必会浮;脉滑是解释得过去的。

滑脉是血管里面的血来去如走珠,像珠子一样滑利。滑利说明有热,迟缓弦说明有虚寒。像珠子一样里面鼓鼓的说明津液不虚,如果津液虚,就算要亢奋起来也只能是脉管亢奋起来,形成弦脉和大脉,里面的血是鼓荡不起来的。现在来说说组方。因为结实并不严重,所以只用黄连苦降,不用大黄芒硝甘遂来破下;栝蒌实是散结的;半夏有散结的作用,且能降水。还是辛开苦破之法。

我们可以就柴胡汤、陷胸汤(丸)、承气汤做一个类比。小柴胡汤的满痛是在胸肋位置。胸虽属太阴,位置却偏上,上为阳为表,是里往半表半里过渡的区域;肋偏三焦,是半表半里的投射区域,于是辛开药用的是疏通半表半里的柴胡,以及能去胸满的枳实。苦降药是黄苓,黄苓没有黄连苦,质枯空,性味比黄连轻。黄连和黄苓都是清半

表半里之热的,黄连比黄苓更偏向于走里一点。如果有里热可佐少量大黄而成大柴胡汤。小陷胸汤的结实是正在心下,这个位置比里更偏上偏半表半里;比半表半里又要偏里一点,于是不用纯粹攻里的大黄芒硝,也不用偏走半表半里的黄苓,而是用偏走里的黄连苦降。小陷胸汤和柴胡汤里都有半夏,半夏散痰水之结和降水,性质偏温和,是适用的。栝蒌实味苦淡寒,主要是寒降的,兼有散结的作用。大陷胸汤(丸)结实的区域从心下一直到少腹,位置更下,于是用大黄芒硝来攻。因其结实更硬更痛,于是再加擅长破坚结的甘遂和葶苈子。承气汤是有宿食宿便结在肠道,其痛在腹部,所以用攻里的大黄芒硝。再加去腹满的厚朴。枳实和杏仁类似,既宽胸也下气,所以承气汤里佐有枳实,大陷胸丸里佐有杏仁。

栝蒌实这个药,历来都说宽胸理气一一就此可以理气药做一

个盘点,对比一下各自的作用

先说厚朴,其气香温,其味厚而苦,苦厚走下,所以是除腹满,理下焦之气的。枳实是橘类生涩的幼果,既香烈通窜又苦而破下,所以破气最速,既除胸满也通下焦。枳实常和厚朴同用,一刚一柔。杏仁既香而散,又润而苦,性质柔和,也是既宣肺气也通下焦。柴胡兼具辛凉温苦,性质平和,所以宣通三焦,寒热不禁。瓜蒌实味苦而淡,偏寒。苦淡寒这三种味道都是降的。瓜蒌实还略具微香,能疏散宽胸,但绝不辛窜。所以是以降为主,以散为辅。其整体作用是偏里而趋下的,但又没那么下,没到肠道,基本上是作用于中上

焦的里。小陷胸汤的心下就是这个区域。《金匮要略》里有个治心痛彻背的栝楼薤白半夏汤里也用到瓜蒌实。由此可见,结胸证的用药还是以苦降破下为主的。下面分享我刚治过的一则陷胸汤的医案。曹某、男、29 正值降温,患者吹了风,又运动出了点汗,于是胃的区域隐痛,但又感觉不是胃。用手按能摸到里面有清晰的痞块。患者除了有轻微大便不爽,人感觉无力不舒服,没有其它明显的证。脉象不虚,却也不实,寸略浮大。

辨证:“按之痛,寸脉浮” ,这是结胸证。按才痛是小陷胸汤的范畴。不按就痛是大陷胸汤的范畴。大陷胸汤用药峻猛,而病人的脉没那么实,不按的时候也只是轻微隐痛。经方用药贵在客观有据,兼而有之便兼而用之,但主次要分明,这种情况以小陷胸汤为主,加一点大黄,兼用大陷胸汤之泻下之法。

处方:瓜蒌30 黄芩20 熟大黄20 当时是晚上,药店已经关门,我手边只有以上三味药,缺半夏和黄连,黄连以黄芩代之。病人只服了一剂半,痛感和里面的痞块便消失了,其它症状也痊愈了。小陷胸汤总共只有三味药,这里缺一味,代一味,病人还是很快就痊愈了,可见中医的灵魂是辩证思维,而非药物。

在今天下课之前,我要向大家通报一件事情。我们的微信群已经上线了。这个微信群得以上线,首先是因为我们这个qq 授课平台得到了大家这么多的关注,让我看到我是有这么多和我志同道合的朋友关注传统经方中医,关注《伤寒论》的医学思想。

我在刚学医的时候,有中医界的专家曾悲观的说,中国真正的传统中

医可能不足三百人,而且年龄很大,每天都在流失。现在光我们这里就有上千位传统中医的研究者。

对我而言,传播传统中医既是快乐,亦是善举。人生里最快乐的事情就是做自己喜欢的事,如果有人跟你一起做大家喜欢的事就更快乐了。

我感谢在座的和我一起在这个公益平台里研究中医的人,我也感谢现在和我一起做现在这个微信平台的人。他们都是来自于这个课堂。感谢他们不计时间,也没有金钱报酬,来做一件公益的事情。

我们的微信平台主要是在生活和实践层面来阐释和传播真正传统中医的思想。让更多的人能接受真正的医疗养生观念,接受真正的中医。请大家多多转发。我们在这里研究中医是善举,传播中医亦是善举。感谢大家。稍候夏群主会将微信平台的具体添加方式告诉大家。今天的课就讲到这里,谢谢。

(2014年11月1日)刘希彦老师伤寒论讲义(2014年11月7日)今天是立冬。秋天结束了,冬天来了。在五行上,秋属金主肺,冬属水主肾。这个大家都知道。那为什么秋主肺,冬主肾呢?有人会说,《黄帝内经》就是这么说的,还要问为什么吗?当然要问。我们研究《易经》是了解天地运行的规律,我们研究医学研究《内经》就要了解人体内部的运行规律。我们养生也好,行医也好,如果不了解人体运行的规律,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怎么能解决人体的问题。我们知道,夏天天地阳气上升,人体多汗,气血行于表,毛

刘希彦 大疫当前《伤寒论》的核心方法尽在此篇

刘希彦| 大疫当前,《伤寒论》的核心方法尽在此篇 雷涛医师2020-02-03 23:40:27 原创刘希彦 文:刘希彦 在《伤寒杂病论》的原文中,张仲景极少讲临证的心法,零散的涉及过一些,并不系统。方法后面的原理也极少言明。此书就像是一本只有招数没有心法的武林秘籍,历来但凭习学者各自参悟。加上经历代传抄又是一本残缺和顺序错乱的书,且有后人加上去的很多文字,这就让习学者更加困难。破解《伤寒论》的临证原则和具体而微的组方心法,历来是经方界的难题。若

不能破解仲景的临证心法和组方原理,终不得源头活水,自然很难如仲景般组方千变万化,灵活的应之于万病。 本人不敢说完全还原仲景之法,毕竟有一部分问题书中并未言明。但也绝不敢背离原文的语境,亦不敢涉及原文不涉及的理论,总之不自欺不造作。经典虽难读难解,草蛇灰线,伏脉千里,总有线索。只要对经典有基本的诚意,不妄生枝节,不妄立名相,便能以诚通微。 医学离不开实证,这套理论本人多年实证下来疗效更高,且便于学习和操作,方敢抛砖引玉。关于《伤寒论》的临证心法,简而言之涵盖三个方面的内容: 阴阳病位淤堵 【一】阴阳 先说阴阳问题。 《伤寒论》里对于阴阳的判断,落实到临证是指人体能量的多少,也可以通俗的说是气血的多少。 《伤寒论》临证的第一原则就是阴阳原则,正确判断人体的能量(气血)水平,关系到组方用药的大方向。 阴阳既然是由能量的多少来判断,就好比油箱里的油,油充足自然是阳,油少自然是阴。人体的油箱怎么看?最直观的就是脉象,也就是用血管里血液的充实度来判断阴阳是最准确的。既然判断阴阳最直观的是看血管里面血液的充实度,那这个充实度怎么衡量?

大道至简的古中医

股中医-心 来自Android发布于今天20:52 大道至简的古中医 张仲景之所以是医圣,首先他参透了汉代之前的经方之精髓,然后他在纷乱的辨证体系当中确立了最适合汤液学的六经辨证体系,用来指导运用经方。所以,我们今天在这里讲经方不为复古,更不为疑今,只为在杂说蜂起之世,追本溯源的发扬真正的古中医,但求真耳。 所谓经方,大抵已经沿用了几千年,理论上可以上溯到传说中的神农时代。现在一提经方,自然就会和元明清的医学相背驰,一背驰就会有人出来说否定我们这几百年的医学成果。几百年,相对于漫长的中医历史太短暂了。中国文化成熟得早,易理象数也好,文化哲学也好,青铜器也好,玉器也好,最高成就都是在春秋战国之前,到汉代已经在衰落了。何况近几百年的中医理论主要来自于文人的著作,空谈多过实证,诡辩多过大道,且大多是文人为了博名故意另辟蹊径的东西,开宗立派的效果是达到了,医学却变混乱了。 对于经方,自古就有这样的说法,说只要使用得当,就能有“覆杯而愈”的效果。所谓“覆杯而愈”,就是说喝完药,把杯子洗了扣在桌上,病就好了。这个听起来好像不可思议,以我个人的临证经验来看,此言是不虚的。如果辨证准确,外感病只需要半剂药,上午吃下午好,晚上吃早上好,该退烧的退烧会退烧,该止泻的会止泻。慢性病的也是几剂药就会有明显效果,甚至是几剂药治愈的也有很多。绝对不是现在所说的中药慢。慢的那是后世中医,而不是真正的古中医。 历代能够参透这本书的寥寥无几,原因是张仲景在这本书里没有系统的讲述他的医学理论。这就好比一本武功秘笈,只有招数,没有详尽系统的内功心法。加之又是一本残书,经过历代流传还有错简,以及后人加上去的一些自相矛盾的东西,所以历代能真正学通这本书的人是少之又少,很多人只能高山仰止。 现今对《伤寒论》的研究,大部分只停留在依葫芦画瓢的阶段。在临证上,只要能够与书中的方证对应上,就能有极好的治疗效果。书中没有提及的,或者那些似是而非的证状,分析起来就有困难了,选方就没有把握,自己组方效果又不理想。《伤寒杂病论》的行文方式是极简的,不过寥寥几万字,而疾病的反应又千变万化,哪能够一一对应呢? 胡希恕先生,大家都很熟悉了,是一个很好的经方名家,他提出辨证的最高境界

刘希彦老师《伤寒论讲稿》38-103条

刘希彦老师《伤寒论讲稿》38-103条 刘希彦老师《伤寒论讲稿》2014/3/28--9/13合并版(B)2014年6月21日 刘希彦老师《伤寒论》讲课——周六晚八点于经方求真群第十三次 大家晚上好。 感谢大家三个多月来每周守在这里听我的课。 我一直很惶恐怕教不好教不对,因为我们是分条语音和文字的方式上课,所以信息量和真实感肯定比不上面授。 但大家这么不离不弃,让我实在感动。 我也尽力想把更多的内容和信息量讲给大家。 上回我说到,咱们六经已讲了五经,只有厥阴没有涉及了。所以,我们现在可以讲一些临证上的东西了。 临证就是临床,我喜欢临床这个词,因为我们中医不需要病人开刀住院吊水成天躺在病床上,古来也没有医院这个词。我喜欢叫临证,中医是找证据的,找人体到底出现什么问题的证据。 今天,我就开始结合医案教大家怎么找证据。 刚才打错了,应该是我不喜欢临床这个词。 上一堂课讲了小柴胡汤。现在,我结合自己的几个医案讲讲小柴胡汤的应用。

我们知道柴胡四证,又知道四证具其一就是柴胡证。且三阳并病治从少阳。所以少阳柴胡证的运用和治疗是比较简单的。如果,一个病就有四证之一,那就是照书生病了,讲起来也没意思,所以,我今天会讲几个相对不那个容易判断的医案。2011、9 安母,女,中年 自述:肝硬化腹水11毫升 刻诊:左脉弦,右脉弦而略滑。容易打嗝,常年心烦,老觉得心里憋着,别的没有什么不适,胃口睡眠亦好。平时觉得身体还可以,这次查出来有肝腹水,自己都觉得很意外。舌有齿痕。 我既然说是要讲小柴胡汤的医案,那就已经交底了,肯定是小柴胡汤为主方。那我们就来分析一下为什么小柴胡汤是主方。 脉弦?不能凭脉断证,这是传统中医和后世中医最重要的区别之一。脉只是用来印证的。 这个病人比较麻烦,没有什么明显的证,我们临证常有这样的情况。 有时是病人自感正常,的确不明显。有的是病人迟钝,有却说不上来。 打嗝是胃弱,老觉得心里憋着,其实和胸肋苦满是类似反应,病人不可能照书生病,临证需要变通的认识问题,所以可以

刘希彦老师伤寒论讲稿

(12)希彦老师《伤寒论讲稿》38-103 希彦老师《伤寒论讲稿》2014/3/28--9/13合并版(B)2014年6月21日 希彦老师《伤寒论》讲课——周六晚八点于经方求真群第十三次 大家晚上好。 感大家三个多月来每周守在这里听我的课。 我一直很惶恐怕教不好教不对,因为我们是分条语音和文字的方式上课,所以信息量和真实感肯定比不上面授。 但大家这么不离不弃,让我实在感动。 我也尽力想把更多的容和信息量讲给大家。 上回我说到,咱们六经已讲了五经,只有厥阴没有涉及了。所以,我们现在可以讲一些临证上的东西了。 临证就是临床,我喜欢临床这个词,因为我们中医不需要病人开刀住院吊水成天躺在病床上,古来也没有医院这个词。 我喜欢叫临证,中医是找证据的,找人体到底出现什么问题

的证据。 今天,我就开始结合医案教大家怎么找证据。 刚才打错了,应该是我不喜欢临床这个词。 上一堂课讲了小柴胡汤。现在,我结合自己的几个医案讲讲小柴胡汤的应用。 我们知道柴胡四证,又知道四证具其一就是柴胡证。且三阳并病治从少阳。所以少阳柴胡证的运用和治疗是比较简单的。 如果,一个病就有四证之一,那就是照书生病了,讲起来也没意思,所以,我今天会讲几个相对不那个容易判断的医案。 2011、9 安母,女,中年 自述:肝硬化腹水11毫升 刻诊:左脉弦,右脉弦而略滑。容易打嗝,常年心烦,老觉得心里憋着,别的没有什么不适,胃口睡眠亦好。平时觉得身体还可以,这次查出来有肝腹水,自己都觉得很意外。舌有齿痕。

我既然说是要讲小柴胡汤的医案,那就已经交底了,肯定是小柴胡汤为主方。那我们就来分析一下为什么小柴胡汤是主方。 脉弦?不能凭脉断证,这是传统中医和后世中医最重要的区别之一。脉只是用来印证的。 这个病人比较麻烦,没有什么明显的证,我们临证常有这样的情况。 有时是病人自感正常,的确不明显。有的是病人迟钝,有却说不上来。 打嗝是胃弱,老觉得心里憋着,其实和胸肋苦满是类似反应,病人不可能照书生病,临证需要变通的认识问题,所以可以定为少阳病。气郁明显,兼里湿,小柴胡加香附皮茯苓白术泽泻。 需要说一下胃弱,我们学过,少阳病是胃弱引起的,所以有胃弱就要注意了。 现在说处方。 柴胡20 黄芩15 法夏15 炙甘草10 大枣15 西洋

医学文档

夏正安:仲景之学,辗转迄今两千年矣,远离庙堂之高,散落江湖之远。先圣原旨,背道者有之,懵懂者有之,曲解者有之 今世人信义无存,奔走名利,众生惶然,生息颠倒,毒食遍地,瘴气当空,恶疾横行。然西学主宰众生,院校之学,徒尊医圣其名,背驰仲景之意远矣。而自 古师徒相授之法,近乎绝迹。草根高人,备受桎梏,喟然长叹。 幸乎,有志承经方者,不乏其人,信赖中医者,愈发多矣。 伤寒经方求真群,谨邀道家中医希彦师,新开视角,悟仲景顺应之大道,识人体运行之常势,探伤寒组方之规律,析神农本草之原义,揽临证医案之心得,与诸君分享。 吾等所论,不敢妄称真言,惟愿诸多同道,师从造化,明辨圣言,悉心体悟,则仲景之学,有望幸存。后世安平,或可期许。 “林深幽暗,芳草鲜美。但吾有诺言,尚待实现。需奔行百里方可沉睡。” 与诸君共勉。 刘希彦老师《伤寒论讲稿》合并版 大家晚上好,我们这次学习交流的是医圣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我们知道,历代名家都对此书推崇倍至,历代经得起检验的汤液家无一不是精研伤寒的。此书中的药方是属于经方的范畴。经方这个概念我就不多做解释,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己去查资料看看。 对于经方,自古就有这样的说法,说只要使用得当,就能有“覆杯而愈”的效果。所谓“覆杯而愈”,就是说喝完药,把杯子洗了扣在桌上,病就好了。这个听起来好像不可思议,以我个人的临证经验,还是所言不虚的。如果辨证准确,外感病只需要半剂药,上午吃下午好,晚上吃早上好,该退烧的会退烧,该止泻的会止泻。慢性病也是几剂药就会有明显效果,甚至是几剂药治愈的也有很多。绝对不是现在所说的中药慢。慢的那是后世中医,而不是真正的传统中医。我看这里研究《伤寒论》的人很多,相信也有过这样的经验。 历代能够参透这本书的寥寥无几,原因是张仲景在这本书里没有系统的讲述他的医学理论。这就好比一本武功秘笈,只有招数,在对人体的思考和组方规律上,没有详尽系统的内功心法。加之又是一本残书,经过历代流传还有错简以及后人加上去的一些自相矛盾的东西,所以历代能真正学通这本书的人是少之又少,很多人只能高山仰止。 现今对《伤寒论》的研究,很多只停留在依葫芦画瓢的阶段。在临证上,只要能够与书中的方证对应上,就能有极好的治疗效果,书中没有提及的,或者那些似是而非的症状,分析起来就有困难了,选方就没有把握,自己组方效果又不理想。《伤寒杂病论》的行文方式是极简的,不过寥寥几万字,而疾病的反应又千变万化,哪能够一一对应呢? 胡希恕先生,大家都很熟悉了,是一个很好的经方名家,他提出辨证的最高境界是方证对应,推崇原方原剂量。实际上,张仲景教的是加减变化之道,比方说他用桂枝汤变化出几十个方子来,灵活治疗人体各种各样的证和疾病。胡希恕当然明白这个,他之所以不赞成加减变化,是因为我们还没有弄清楚组方后面的原理。 这样就有了一个新课题:张仲景到底是如何思考人体,他的组方用药的原理是什么,这些药物又是怎样在人体当中起作用?只有弄清楚这些问题,我们才能真正的学到“仲景之法”,而不只在临“仲景之方”,才能像张仲景一样用简单的几十味药物因证组方,以一御万,而效如桴鼓。这一次,我们是用道家思想为理论基础来破解《伤寒杂病论》的内功心法。此心法和道家思想有什么联系呢?我们知道,中国的文化在汉代之前主要是以道家思想为指导的,汉代后才是主要以儒家思想为指导。张仲景是东汉以前汤液学的集大成者,此中的联系不言而喻。

《中医古籍珍本集成》书目总清单

《中医古籍珍本集成》·书目总清单 敬启者: 自古求学必备书目,或购或抄,欲做学问必不可少。下列书目为中医临床大家携手文献整理专家将现存世中医经典名 著精选,以现代数码技术处理后精制影印,各分卷附请当代中医专家、教授撰写引言、导读,并在原文基础上作点校、注释。 所有书目网络均可购得。 刘希彦按:所有书目皆为古籍原版之影印,大量第一次得见真面目之珍本,幸甚。书目图样ISBN书名版本定价 978-7-5357-8290-8灵枢素问节要浅注(上)清光绪元年1875善成堂本180.00灵枢素问节要浅注(下)978-7-5357-8405-6难经经释、难经悬解清雍正5年1727徐氏洄溪草堂刻本、清同治11年1872冯氏刻本70.00978-7-5357-8393-6素问直解(上)清光绪13年18 87浙江书局本260.00素问直解(下)978-7-5357-8390-5难经集注清嘉庆宛委别藏本 85.00978-7-5357-8386-8内经评文(上)清光绪24年1898 周氏丛书本210.00内经评文(下)978-7-5357-8288-5古本难经阐注清乾隆3年体仁堂刻本70.00978-7-5357-8287-8内经知要清光绪9年崇德堂刻本65.00978-7-5357-8291-5素问玄机原病式、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清江阴朱文震校刊本、清刻

《刘河间伤寒六书》本100.00978-7-5357-8523-7内经博议清乾隆元年孙石芝抄本86.00978-7-5357-8522-0读素问钞明嘉靖6年休宁程确斋初刻本95.00978-7-5357-8571-8黄帝内经素问上明顾从德影刻宋嘉祐本200黄帝内经素问下 978-7-5357-8597-8黄帝素问宣明论方医津一筏宣明:清末朱文震重刊古今医统正脉全书本一筏:清道光13-24年1833-1844昭代丛书本110978-7-5357-8603-6灵枢经明赵府居敬堂刻本120978-7-5357-8601-2素问入式运气论奥、运气论奥:元刻本运气:清内府抄本68978-7-5357-7020-2伤寒论明赵开美仿宋本74.00978-7-5357-7032-5注解伤寒论清光绪6年1880扫叶山房刻本64.00978-7-5357-7024-0伤寒明理论、伤寒活人指掌、伤寒兼证析义宋景定1261建安庆有堂新刊本、明崇祯5年1632金陵原刻本、清康熙6年1667金阊书业堂刻本88.00978-7-5357-7029-5伤寒总病论、伤寒发微论清道光3年1823黄氏士礼居覆宋刻本、明万历39年1611乔山堂刘龙田刻本63.00978-7-5357-7015-8伤寒类证活人书清光绪23年1897儒林堂刻本92.00978-7-5357-7018-9伤寒百证歌、伤寒九十论、伤寒要旨药方元刻本、清咸丰3年1853仁和胡氏木活字本、宋乾道7年1171姑孰郡斋刻本 83.00978-7-5357-7016-5伤寒补亡论清道光1年1821徐锦校刻本心太平轩藏板104.00978-7-5357-7028-8伤寒直格、伤寒贯珠集元天历1年1328建安翠岩精舍刻本、日本文政9年

刘希彦 古中医揭秘

刘希彦  古中医揭秘 文·口述:刘希彦编辑:穆娜 导读:目前不孕不育的发生概率呈显著上升的趋势,有环境的原因,也有食品转基因、滥用激素和女性服用激素类避孕类药物的原因。但是,任何一种疾病的产生,内因才是最重要的,造成不孕不育的内因又是什么呢?刘希彦老师临床治愈不孕不育的案例非常多,下面就请他来谈谈这个问题。 每次治疗不孕不育,我都会问清楚病人的生活习惯和心理状态,不找到原因,病是治不好的。我先讲一个比较极端的案例,有一个很年轻的女孩儿得了子宫癌,交谈中,发现她的生活习惯非常糟糕,经期完全不避生冷,猛喝冰啤酒和冰饮料。老一辈的人说,女性在经期和产后不能碰冷水,连冷水都不能碰,就更不能喝冰啤酒和冰饮料了。但现在的女性,受了一些新思想的冲击与影响,对几千年印证的生活习惯和禁忌已经开始怀疑。现代人有一种思维方式,对一切所谓科学不能证明的经验都持有一种怀疑态度。事实上,老祖宗的说法都是经过几千年实践印证的,然后普及到老百姓的生活习俗当中,所谓圣人之道,老百姓日用而不知。现代人比较麻烦,任何事你要说清楚为什么他才相信,我现在就试图把这个“为什么”说清楚:女性在经期的时候,全身的能量和气血被调集起来去排子宫里的淤血,导致身体处于一种空虚状

态,防御失守,寒气很容易进入体内。经期和产后碰了凉水,很容易落下关节炎,久而久之会成为风湿病。邪气进入关节,还是轻的,有时候会长驱直入到达子宫,轻则造成宫寒,重则造成子宫肌瘤、不孕不育,甚至是更严重的疾病。 很多人不仅在经期洗头、洗澡、甚至还会空调。空调吹出来的凉风阴寒之气很重。除了避凉,经期还要少吃或者不吃生冷、不喝冰水。水果是生冷,经期避免吃水果也是十分必要的。说到水果,人们总认为水果含维生素、含微量元素、含各种各样对身体有好处的物质。这种说法忽视了很重要的一点,除了成分之外,任何一种东西都有它各自的诸如寒、热、阴、阳的能量场的属性。水果是生冷之物,生冷伤脾胃,伤人体的阳气。尤其在经期,女性连冷水都不能碰,更何况把生冷之物吃到肚子里面,造成的伤害可想而知。 喝冰水、吃沙拉、喝冰啤酒都是西方流传过来的,西方人体质热,毛发体味也重。东方人自古以来喝茶、喝温水、喝黄酒。我们的酒店有热水壶,西方的酒店不备热水壶。西方的女性不坐月子,但伤害不大。东方的女性不坐月子,多数会落下月子病,因为东方人的体质偏寒,这是人种的差异。我们把西方的生活方式搬过来的时候,要想想这一切是不是真的适合我们,否则一旦失其本源,危险就离我们很近了。 不避寒凉而导致宫寒引起的不孕不育很多,就好像一块土壤,温度达不到,里面的种子就不会发芽,所以女性一旦宫寒,

刘希彦老师伤寒论讲义135条-147

(12)刘希彦老师伤寒论讲义135条-147 希彦老师伤寒论讲义(2014年11月1日) 大家晚上好。 今天接着讲结胸证的治法。 通过结胸证的治法我们了解一切人体的“实”证的治疗原则。所以非常重要。结胸证在《伤寒论》里也是讲得非常的详尽的。 135、伤寒六七日,结胸热实,脉沉而紧,心下痛,按之石硬者,大陷胸汤主之。 这是一个完整的大陷胸汤的医案。 首先是“结胸热实”,说明是热证同时是实证。体内有形之淤堵都可以称实证,结胸是其中很典型的。脉沉说明病在里;脉紧说明邪盛。有说脉紧主寒主宿食,可见其中亦寓淤堵之意。“心下痛”,这个是大陷胸汤的辨证关键,必须有痛,而且是不按就痛。这说明淤堵得很厉害。按之才痛的说明淤堵得不那么厉害,是用小陷胸汤。当然,不是所有的痛都可以用大陷胸汤,还必须有“按之石硬”,才可以用大陷胸汤这样的猛药来攻。我们知道所谓四诊是望闻问切,古人讲究礼

仪,并没有把手诊列入四诊之中。其实,用手按压身体来诊病是很重要的。比如柴胡汤证有胸肋苦满,有时候病人自己感觉并不明显,那就需要借助手诊,按病人的肋下和肝胆经的循行路线,如果有明显的痛感,或是借助轻微捏挤和拍打病人便有灼痛感和青紫,这也是可以证明的。承气汤证和瘀血证在临证上是必须要用手做腹诊的,如果手按腹部有抵抗和疼痛感,非宿食即淤血。手诊在日本发展得比较好。我们现在的医生诊病摸个脉,再问是什么病就开方子了,四诊都是不全的。 138、小结胸病,正在心下,按之则痛,脉浮滑者,小陷胸汤主之。 小陷胸汤方 黄连一两半夏半升(洗)栝蒌实大者一枚 所谓“小结胸病”就是不太严重的结胸证。位置是正在心下,要按才会痛,不按不痛。“脉浮滑”,这个在临证上是不一定的,里面有结实,脉未必就沉,当然更未必会浮;脉滑是解释得过去的。 滑脉是血管里面的血来去如走珠,像珠子一样滑利。滑利说明有热,迟缓弦说明有虚寒。像珠子一样里面鼓鼓的说明津液不虚,如果津液虚,就算要亢奋起来也只能是脉管亢奋起来,形成弦脉和大脉,里面的血是鼓荡不起来的。现在来说

刘希彦老师《伤寒论讲稿》

(12)刘希彦老师《伤寒论讲稿》38-103 刘希彦老师《伤寒论讲稿》2014/3/28--9/13合并版(B)2014年6月21日 刘希彦老师《伤寒论》讲课——周六晚八点于经方求真群第十三次 大家晚上好。 感谢大家三个多月来每周守在这里听我的课。 我一直很惶恐怕教不好教不对,因为我们是分条语音和文字的方式上课,所以信息量和真实感肯定比不上面授。 但大家这么不离不弃,让我实在感动。 我也尽力想把更多的内容和信息量讲给大家。 上回我说到,咱们六经已讲了五经,只有厥阴没有涉及了。所以,我们现在可以讲一些临证上的东西了。 临证就是临床,我喜欢临床这个词,因为我们中医不需要病人开刀住院吊水成天躺在病床上,古来也没有医院这个词。 我喜欢叫临证,中医是找证据的,找人体到底出现什么问题

的证据。 今天,我就开始结合医案教大家怎么找证据。 刚才打错了,应该是我不喜欢临床这个词。 上一堂课讲了小柴胡汤。现在,我结合自己的几个医案讲讲小柴胡汤的应用。 我们知道柴胡四证,又知道四证具其一就是柴胡证。且三阳并病治从少阳。所以少阳柴胡证的运用和治疗是比较简单的。 如果,一个病就有四证之一,那就是照书生病了,讲起来也没意思,所以,我今天会讲几个相对不那个容易判断的医案。 2011、9 安母,女,中年 自述:肝硬化腹水11毫升 刻诊:左脉弦,右脉弦而略滑。容易打嗝,常年心烦,老觉得心里憋着,别的没有什么不适,胃口睡眠亦好。平时觉得身体还可以,这次查出来有肝腹水,自己都觉得很意外。舌有齿痕。

我既然说是要讲小柴胡汤的医案,那就已经交底了,肯定是小柴胡汤为主方。那我们就来分析一下为什么小柴胡汤是主方。 脉弦?不能凭脉断证,这是传统中医和后世中医最重要的区别之一。脉只是用来印证的。 这个病人比较麻烦,没有什么明显的证,我们临证常有这样的情况。 有时是病人自感正常,的确不明显。有的是病人迟钝,有却说不上来。 打嗝是胃弱,老觉得心里憋着,其实和胸肋苦满是类似反应,病人不可能照书生病,临证需要变通的认识问题,所以可以定为少阳病。气郁明显,兼里湿,小柴胡加香附陈皮茯苓白术泽泻。 需要说一下胃弱,我们学过,少阳病是胃弱引起的,所以有胃弱就要注意了。 现在说处方。 柴胡20 黄芩15 法夏15 炙甘草10 大枣15 西洋

刘希彦老师讲课稿

刘希彦老师讲课稿 上次课我们讲了一些基本的道家传统中医观念。《伤寒》的核心辨证体系,六经辨证只讲了一部分。因为这次有一些新来的朋友,我再将六经辨证从头讲一下,然后开始进入《伤寒论》的学习。《伤寒》的辨证体系是六经辨证。 何为“六经”?就是将“证”反应的位置分为表、里、半表半里三个层面。(《伤寒》里所谓的“证”不是西医所指的病灶,而是人体的对疾病所呈现出来的反应。如体痛、呕吐、发热、肋胀、眩晕等。)所谓“表”,指的是肌肉、骨骼、皮肤这个区域。 所谓“里”,指的是胃肠消化道这个区域。 所谓“半表半里”,就是除去“表”和“里”这两个区域之外广大的中间区域。上面说的是位置。从“病”的性质来说,有阴证和阳证。何为阴证阳证?临证上,如果人体对疾病的抵抗产生亢盛的反应,我们称之为阳证;如果人体对疾病产生虚衰的反应我们称之为阴证。 以感冒为例,我们区分风寒感冒和风热感冒,不是看这个病人受的是寒,还是受的是热,而是看这个病人身体本身对感冒的反应,自体气血充足的人,一般都发烦渴、怕热之类的阳证热症;自体气血虚少的人,一般都发畏冷、寒泄之类的阴证寒症,脉象反应自体的气血盛衰是最准确的。有的医生通过网络和电话看病,最大的障碍也在于此,没有脉象,单凭问诊,对于阴阳的属性和程度很难有一个精准的判断。 既然病的属性有阴阳之分,表、里、半表半里三个层面自然各有一组阴阳,于是便形成了“六经”。表病的阳证我们称之为“太阳病”,阴证称之为“少阴病”;里病的阳证我们称之为“阳明病”,阴证称之为“太阴病”;半表半里的阳证我们称之为“少阳病”;阴证称之为“厥阴病”。此所谓“六经”,是六经辨证之总纲。我们知道,后世中医多用五行辨证、脏腑辨证、经络辨证等等。《黄帝内经》里提到的辨证方式也是这些。为什么张仲景要在《黄帝内经》之外提出一套六经辨证呢?要破解张仲景的组方用药规律,就必须弄清这个问题。这个问题要在药物上找答案。后世常说某个药入肝经入胆经入肾经,事实上药物不是智能的,不能定位。举例说明,黄芩这味药,大家都知道,苦寒药,后世说它清肺火清胃火,也有说它清肝火清大肠火,说法不一。都对也都不对,只能说明一个问题,药物并不能单独走到某一个脏腑或某一个经络,药物只能走层面。我们吃辣椒,一吃额头有汗后背有汗,说明辣椒这味药它走表。大黄这味药,一吃就腹泻,说明它走里走下。事实上药物只能走表里、或半表半里,不能精确到只走肝经只走胆经只走胃经。张仲景在《黄帝内径》的学说之外提出一个六经辨证体系,就是为了指导用药物治病的。《黄帝内径》里的辨证体系主要是指导针灸砭之类的疗法的,这些治疗是可以定位的,所以《黄帝内经》里很少出方子。很多人在争论《黄帝内经》里的辨证体系正确,还是仲景的六经辨证体系正确,都正确,分工不一样。那六经辨证和脏腑经络辨证是不是矛盾的呢?据我的研究,它们并不矛盾。在张仲景的理论体系里头,脏腑经络虽不能涵盖六经,六经却能涵盖脏腑经络,因为六经是大层面,大层面里面自然能包涵具体的脏腑经络层面。比方说,“太阴”在六经里指“里”这

刘希彦老师伤寒论讲义135条-147

(12)刘希彦老师伤寒论讲义135 条-147 希彦老师伤寒论讲义( 2014 年11 月1 日) 大家晚上好。今天接着讲结胸证的治法。 通过结胸证的治法我们了解一切人体的“实”证的治疗原则。所以非常重要。结胸证在《伤寒论》里也是讲得非常的详尽的。 135、伤寒六七日,结胸热实,脉沉而紧,心下痛,按之石硬者,大陷胸汤主之。 这是一个完整的大陷胸汤的医案。首先是“结胸热实” ,说明是热证同时是实证。体内有形之淤堵都可以称实证,结胸是其中很典型的。脉沉说明病在里;脉紧说明邪盛。有说脉紧主寒主宿食,可见其中亦寓淤堵之意。“心下痛”,这个是大陷胸汤的辨证关键,必须有痛,而且是不按就痛。这说明淤堵得很厉害。按之才痛的说明淤堵得不那么厉害,是用小陷胸汤。当然,不是所有的痛都可以用大陷胸汤,还必须有“按之石硬” ,才可以用大陷胸汤这样的猛药来攻。我们知道所谓四诊是望闻问切,古人讲究礼仪,并没有把手诊列入四诊之中。其实,用手按压身体来诊病是很重要的。比如柴胡汤证有胸肋苦满,有时候病人自己感觉并不明显,那就需要借助手诊,按病人的肋下和肝胆经的循行路线,如果有明显的痛感,或是借助轻微捏挤

和拍打病人便有灼痛感和青紫,这也是可以证明的。承气汤证和瘀血证在临证上是必须要用手做腹诊的,如果手按腹部有抵抗和疼痛感,非宿食即淤血。手诊在日本发展得比较好。我们现在的医生诊病摸个脉,再问是什么病就开方子了,四诊都是不全的。 138、小结胸病,正在心下,按之则痛,脉浮滑者,小陷胸汤主之。小陷胸汤方 黄连一两半夏半升(洗)栝蒌实大者一枚所谓“小结胸病” 就是不太严重的结胸证。位置是正在心下,要按才会痛,不按不痛。“脉浮滑”,这个在临证上是不一定的,里面有结实,脉未必就沉,当然更未必会浮;脉滑是解释得过去的。 滑脉是血管里面的血来去如走珠,像珠子一样滑利。滑利说明有热,迟缓弦说明有虚寒。像珠子一样里面鼓鼓的说明津液不虚,如果津液虚,就算要亢奋起来也只能是脉管亢奋起来,形成弦脉和大脉,里面的血是鼓荡不起来的。现在来说说组方。因为结实并不严重,所以只用黄连苦降,不用大黄芒硝甘遂来破下;栝蒌实是散结的;半夏有散结的作用,且能降水。还是辛开苦破之法。 我们可以就柴胡汤、陷胸汤(丸)、承气汤做一个类比。小柴胡汤的满痛是在胸肋位置。胸虽属太阴,位置却偏上,上为阳为表,是里往半表半里过渡的区域;肋偏三焦,是半表半里的投射区域,于是辛开药用的是疏通半表半里的柴胡,以及能去胸满的枳实。苦降药是黄苓,黄苓没有黄连苦,质枯空,性味比黄连轻。黄连和黄苓都是清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