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工艺性检查

设计工艺性检查
设计工艺性检查

设计工艺性检查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产品的构造和功能越来越复杂,在保证产品性能、质量要求的前提下,如何降低制造成本和缩短产品的研制生产周期,是市场竞争取胜的关键。另外,在产品全寿命周期中,设计对产品的性能、质量和成本控制起着关键作用。一般情况下,设计费用约占产品总成本的5%,但却决定了产品总成本的约70%,而约80%的设计差错要到制造、使用过程才能发现。制造业公认的”十倍定律”表明,如果在概念设计阶段发现并改正一个错误所需费用为1,那么改正同一错误,在详细设计阶段所需费用为10,在生产制造阶段所需费用为100,并且直接造成制造周期的延长。

设计工艺性是产品设计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因素,也是产品的固有属性之一,它直接决定了产品的可制造性,是采用经济、合理和可靠的方法制造产品的基础。因此,产品设计中选用合理的结构、合适的材料及工艺,在制造源头提高产品的设计工艺性,对保证产品的质量和可靠性、提高快速研制水平、增强产品批生产能力和有效控制成本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1、设计工艺性的内涵

设计工艺性与可制造性或可生产性在很大程度上表示的意义是一致的。美国军用标准MIL—STDl528《生产管理》中给出的定义是:”设计工艺性是多种特性的综合,即通过产品设计和生产策划,形成最有效的和经济的方法,进行产品的制造、装配、检查、试验、安装、检验和验收”;美国军用手册MIL—HDBK—727《可制造性设计导则》给出的定义是:”可制造性是设计要素、特性和生产策划的综合,通过折中权衡,在满足质量和性能要求前提下,使设计描述的产品,在最小可能成本和最短时间的优化方案下进行生产和检验”;美国国防部指令50000.34《生产管理》给出的定义是:”可制造性就是相对容易地生产出受设计特性和要求规定的产品或系统,即采用可利用的生产技术经济地制造、装配、检验和试验产品或系统”;原苏联航空工艺与生产组织科学研究院编写出版的《飞机构造工艺性指南》对设计工艺性的定义为:”构造工艺性是指在保证产品使用质量的条件下,在产品制造过程中,可以达到高生产指标的那些构造特性”;对工艺性的定义是:”在一定的产量和生产条件下,经综合权衡后,能以尽可能低的成本和短的周期制造出来,并能符合必须的使用性能和质量要求”的那些结构特性。

归纳上述定义可以看到:在从产品设计、材料、加工、装配、检验、试验到使用、维护的全寿命周期中均体现了产品的设计工艺性。因此,具有良好工艺性的设计应该是:具有适当技能的操作者,通过合理、经济的方法,采用经济和易获得的材料,在较短时间内,

制造出满足技术要求的产品。

设计工艺性的内涵,可以归结为以下三点:

1)设计工艺性是产品的固有属性,产品结构设计的各种要素都对设计工艺性产生影响。

2)设计工艺性是对产品性能、生产周期、全寿命成本、可靠性、安全性和可维护性等的综合平衡优化的结果,其目标是在满足产品性能和可靠性要求的前提下,满足经济高效生产的要求。

3)设计工艺性不但与产品结构的要素相关,而且与工艺布局、设备条件等生产要素密切相关,同时与产品的生产批量密切相关。

2、设计工艺性工作的目标

设计工艺性是设计人员进行产品设计时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设计人员在产品设计伊始,不但要考虑产品性能和可靠性等方面的要求,还要考虑产品生产时的可制造性问题。另外,随着新材料、新工艺技术不断涌现,先进的制造方法不断发展,在材料、工艺、质量和可靠性等方面人员的合作和支持下,在产品研制和生产过程中不断对结构和工艺方法等进行各种权衡和优化,以持续改善产品的可制造性。

产品设计工艺性的目标概括来说,就是在满足产品性能、进度、质量、可靠性等要求的同时,依据现有生产条件,以最合理、最经济和最可靠的方式将其快捷地生产出来。

提高产品设计工艺性的目的主要是在以较低的成本、较短的生产周期得到产品的同时,对使用性能、可靠性和可维护性等设计要求不产生负面影响。

3、设计工艺性相关要素

设计工艺性虽不是一个独立的学科,但它涵盖了从产品设计、材料科学、工艺技术、制造工程、工业经济等到质量、可靠性、有效性和可维护性等诸多学科和领域。因此,与设计工艺性相关的影响要素很多。下面重点从设计和生产两个方面,对影响设计工艺性的要素进行分析。

3.1.设计相关要素

3.1.1.简化设计、实现产品可生产

满足产品技术要求是设计产品的最基本要求,对产品技术要求的全面、正确理解对实现工艺性良好的产品至关重要。由于对产品技术要求理解不全面,往往导致对所设计产品的某一特性提出过高要求,可能对产品的工艺性产生严重损害。例如,对产品表面粗糙度提出过高的要求,有时会导致产品合格率下降、制造周期和成本大幅提高。另外,采用复杂的方法满足设计要求将导致制造成本增加,也会影响生产周期,同时增加可靠性、有效性和可维护性的成本。如图3-1;图3-2所示。

图3-1

图3-2

DFA的实质是:使所设计的产品结构:减少产品结构中的零件数,减少所需装配工序与装配方法。

DFM的实质是:使所设计的产品结构:能便于制造,成本最少,能符合企业现有的生产能力。

3.1.2.元器件、原材料选择

对于选择材料满足产品设计目标要求,材料的力学、物理和化学性能构成了基本的设计准则,这些性能将影响制造工艺的选择。因为在可成形性、可加工性、连接、热处理及表面处理等方面存在相互影响。设计应规定尽可能多的材料选择,以拓宽潜在制造工艺的种类,并且允许用非稀缺材料和非战略材料进行替代,仅指定一种材料的设计将限制其与制造过程的兼容性。如图3-3所示。

图3-3

3.1.3.工艺选择

仅有一种材料或制造工艺才能满足产品设计目标要求的情况很少,多数情况下,多种材料和工艺中的任何一种都可以制造出满足要求的产品。通过预计由于材料短缺或可应用工艺不足形成的”瓶颈”而确定替代材料和工艺,会极大提高产品的可制造性。

3.1.4.容错及公差要求

不必要的严格公差和表面粗糙度要求对可制造性是极为不利的,有时需要采用更专用、特殊的工艺过程或依赖操作者的特殊技能才能保证达到严格的公差和粗糙度要求。因此,应规定满足产品要求的最低的质量等级。

3.1.5 产品技术基线状态确定

技术状态确定原则

1)在设计和研制中,选择满足用户需求和技术指标要求的成熟资源平台作为技术状态基线,产品的方案、技术和产品尽量继承资源平台系列产品以及成熟的产品或设计技术;

2)产品的型谱内产品为基础,最大程度的利用成熟技术和成熟产品,提高研制质量,确保研制进度;

3)充分利用和完善已有的预研成果;

4)汲取在研制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注意和跟踪其它产品研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解决措施,落实在方案设计和产品研制之中。

3.1.6.部件选择

应尽可能选择标准的、摸块化的部件来完成规定的功能。进行新产品设计时,尤其应注意在继承与创新之间做好平衡。新部件过多,则产品的研制周期和生产成本会大幅增加。

3.1.7 试验、检验和维护

产品的试验、检验,是产品生产、组装、交付等质量保证的必要过程,在产品设计时必须考虑这些过程对产品分离面设置、工艺选择、流程设置等的影响。另外,产品设计时必须考虑产品使用的维护性。

3.1.8 设计文件与产品定型

设计成套技术文件传递的信息准确可靠,对设计目标的成功生产至关重要。不清晰的模糊的或不完整的设计信息对可制造性是有害的。产品的成套技术文件直接影响工艺选择,工艺师应在设计文件会签过程中仔细审查和把关。设计工艺性审查《设计阶段》如图3-4所示;设计工艺性审查《工艺方面》如图3-5所示;设计工艺性审查《生产方面》如图3-6所示。

图3-4

图3-5

图3-6

4: 下面的三个基本过程(目标评估、分析改进、文件编制)分别加以说明。

4.1 复审所有设计明确性是十分必要的。

4.2 设计工艺性工作流程

在产品设计过程中,设计工艺性问题是一个最基本,也是非常重要的设计要素。围绕产品设计中目标评估

正确的定义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因此,评价这一环节的重要性不容忽视。系统的技术条件应该包括性能指标、设计约束和可制造性目标。然而,性能指标和可制造性目标经常出现矛盾,可制造性目标往往被忽略。只要企业拥有必需的基本设备和技术以及比较熟练的操作人员,就必须能够生产出设计者所设计的最终产品。鉴于这种原因,设计要求的完整性以及在性能指标、设计约束和可制造性目标之间的权衡十分重要。要求的完整性和分析改进

可行的方法很多,因此对于选取最有效方法的分析是必需的。特殊的问题可能促进一些相关方法、手段的发展,但需要选择设计方法的步骤是相同的。即使是一个很小的问题,分析的内容同样包括四项:设计选择中的风险、功能与成本、进度与成本、部件构成与生

产能力。进度是设计工艺性的一个重要因素用1年内才能完成产品生产的制造工艺。

设计方案最终要转化成零件的制造和装配,从概念变得具体。产品尺寸、质量、单元结构可能性、可靠性和目标可维护性都将被审差、应力和配合的精确分析也将同时进行。

4.3 文件编制三维网技术论坛# F$ y5 {1 f2 L) E

文件编制是连接设计和生产的桥梁。它对无数的分析、调查、替代和改进结果进行详细说明。它是设计师、操作员、绘图员以及很料、人力和制造成本初步预算的工作手册。

另外,在设计工艺性工作流程阶段工作完成后,应由专门的设计工艺性评审专家组对产品设计工艺性工作进行审查、咨询,这对提高产品的可制造性是非常必要的。设计工艺性评审专家组的成员来自涉及产品的多个领域(如设计、制造、可靠性、材料以及物资保障等),组长一般由单位总工程师担任。专家组遵循一个基本原则来讨论和分根据可制造性因素,对新设计方案的设计工艺性提出审查意见和建议。一个要求在6个月出产品的项目,就不能采查。另外,载荷、压降、流量、加热率、偏多其他人员之间的信息传达手段,是提供材析产品的工艺性。。

(2):电子产品设计工艺性审查工作的主要流程如图4-2所示。

(1):结构件设计工艺性审查工作的一般流程如图4-1所示。

图4-1

图4-2

5:设计工艺性评价

只有通过设计工艺性评价,才能反映出产品是否容易在企业的制造能力下被生产出来。设计工艺性的评价伴随着整个设计工艺性分析过程,而且随时可以进行,不只是在产品设计方案确定以后。设计工艺性评价是一项涉及众多领域技术与管理内容的工作,仅凭设计师系统内部很难完成全部的设计工艺性要求。因此,需要其他技术和职能领域的支持(如计划、质量、物资、标准化和技术保障等),尤其是设计师与工艺师在设计方案阶段就开始的协同工作成效非常重要。设计工艺性评价一般从以下三个方面开展。

5.1 工艺过程评价

工艺过程评价是指了解工艺能力并控制工艺波动来保证高质量产品。工艺波动会导致产品质量的不稳定,因此,有效的工艺过程评价、数据分析和工艺调整可以保证工艺可控制、工艺波动在设计允许的范围内。

5.2 产品评价

产品评价指评价产品是否满足客户要求,如质量、成本和交货期等,同时又满足企业内部的目标,如尽量减少产品的开发成本、增加利润空间等。

5.3 设计工艺性体系评价

设计工艺性体系评价指在整个企业范围内,针对每个研制(新开发或改型)产品所进行的设计工艺性分析工作成效的综合评价。它需要在收集所有多个产品、工艺、生产数据的基础上,采用基准评定法对比世界级或行业领先的企业的设计工艺性保证水平和效益,对设计工艺性分析的组织、人员、执行制度、所采取的技术规范和工具、数据库和知识库等多方面的综合测定。其目标是为了连续改进和完善企业的可生产性保证体系,就像企业质量保证体系一样。设计工艺性体系评价可以帮助识别体系的哪些部分或环节需要改进、加强,以便提高后续开发的产品的可生产性。

设计工艺性评价工作包括确定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设计工艺性评价的指标一般包括成本、时间、质量和风险。其中质量一项,在产品开发早期使用顾客满意度、竞争能力等指标;在产品开发后期和生产与检验阶段一般采用缺陷数、废品率、工序能力指数等指标。

设计工艺性评价方法主要有成本估计、网络技术、模拟仿真、收支平衡分析、敏感性分析、价值工程学、关系树和容差分析等。而这些方法一般用于详细设计阶段的比较多,且准确度都比较高。例如成本估计,由于生产成本包括材料成本、人工成本和设备成本等,这就需要各种成本间的平衡。如果原材料比较昂贵就可以减少加工成本。为了进行最低成本的产品设计,设计师必须有一种成本评估方法。材料成本的估算比较简单直接,必须考虑原材料成本减去废料的价格。人工成本的评估略微复杂,必须评估完成工作所需要的时间和技能水平。现在有很多在生产前评估所需劳动时间的方法,基本的评估方法有技术评估、历史数据评估和网络技术。

中建-制造厂图纸工艺性审查管理办法

制造厂图纸工艺性审查管理办法 1总则 1.1目的 为促进中建钢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制造厂图纸工艺性审查 与图纸发放管理工作,更好地为车间生产提供服务,达到节约物料损 耗、加快生产进度、保证产品质量的要求,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1.2引用文件 《中建钢构有限公司工程技术管理规定》(2013年) 1.3适用范围 本管理办法适用于司属单位制造厂深化设计阶段工艺性审查、图纸自 审、图纸发放等管理工作。 2职责分工 2.1二级单位 2.1.1技术管理部 监督、指导制造厂图纸审查工作的开展,考核各制造厂图纸审查工作 情况。 2.2三级机构 2.2.1制造厂 2.2.1.1负责施工图纸审查工作;组织相关人员进行深化设计阶段工艺性审 查; 2.2.1.2组织工艺部相关人员、各工种作业层参与图纸问题汇总;参加项目部 组织的的图纸自审工作。 3管理内容 3.1图纸深化设计阶段工艺性审查 3.1.1在深化设计之前,由制造厂工艺部组织质检部、生产部、各车间对关 键节点和复杂构件进行讨论,参会单位需对深化设计方案提出优化措

施,确保产品满足工艺性要求、制作要求以及运输要求等。 3.1.2在深化设计阶段,制造厂工艺部应熟悉结构图,设计总说明、构件节 点信息等制作工艺审查前期准备工作。 3.1.3审查过程中,制造厂工艺部须对产品重、难点结构进行分析,对产能 和工艺过程进行分析,提出处理方案并将制作工艺审查信息反馈至区 域公司设计分院,设计分院应及时给予回复。 3.1.4对于特别重大和复杂结构的工艺性分析与审查,制造厂工艺部应组织 厂区各部门、区域公司技术管理部、区域公司设计分院、有经验的技 术工人共同参与制作工艺审查,必要时可邀请外部专家指导。 3.2详图审查 制造厂工艺部收到图纸后3日以内应组织技术、质量、生产、工序等 相关人员对加工详图进行图纸审查,并形成审查记录。 3.3图纸发放管理 图纸审查记录正式形成后3日内由制造厂资料员发至图纸持有部门, 制造厂工艺部于5日内组织相关人员人员进行书面交底。 4附则 4.1本管理办法未尽事宜,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公司章程和相关制度 的规定执行。 4.2本管理办法由公司技术质量部负责解释。 4.3本管理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5支撑文件 无 6表单与记录 无

浅谈产品设计的工艺性

浅谈产品设计的工艺性及工艺设计评审 关键词:产品设计工艺性审查评审 传统习惯上,产品开发人员在产品设计时,主要关心和考虑的是产品的功能、作用、先进性和稳定性,较少考虑设计过程和制造过程之间的约束,甚至还不同程度存在“我们设计产品,你们生产产品”和“产品设计精度越高越好”的思想。如果设计没有考虑行业和生产厂家的实际制造环境,这样的设计,对企业优质高效的生产会带来困难,因为产品设计工艺性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加工难易程度、合格率、成本等因数。因此产品设计后,进行工艺性审查和工艺设计评审很有必要。 1.产品设计的工艺性 设计决定产品的固有质量,据有关资料提供:产品设计费用仅占总成本的5%,但产品70%成本受设计的影响。 因此先进的工业国家十分重视产品设计的工艺性,把产品设计的工艺性作为衡量产品先进性的一项重要指标。 工艺性良好的设计在一定生产条件下,采用合理的生产组织、正确的工艺技术方法就能充分显示出产品设计的良好经济效果,反之,如果工艺性差的设计,纵有良好的生产条件也无济于事。 因此,产品完整的设计工艺性概念可以归纳为:在一定的生产规模和生产条件下,具有用“优质、高产、低消耗、经济效益大”的工艺技术方法制造出合格产品。实质上产品设计的工艺性,是产品本身所具备的性质,产品的整个质量和可靠性取决于组成产品的每一个零部件和元器件,它反映出设计与制造的普遍联系又互相制约的关系。 2.工艺性审查的必要性 为了保证产品的设计工艺性,切实可行的办法就是对产品图样进行工艺性审查、分析,这也是产品结构和工艺在工作上的具体结合。提供新的工艺技术、新的工艺成果,推荐经过生产验证、工艺性良好的结构,使之能够在预定的生产规模和生产条件下具有合理的结构工艺性,使结构设计更切合工艺加工,其目的是加快工艺技术准备和防止生产中可能产生的不良后果,达到“先有好的结构设计,然后有好的生产工艺”。 3.工艺性审查的基本要求 工艺性审查、分析是一项综合性强、涉及面广、产品结构和工艺在工作上具体结合的工艺技术工作。因此必须充分发挥设计与制造各方面的技术力量,仔细消化图样,审查设计要求是否符合生产条件,应用本单位已有的技术成果,综合考虑工艺性、经济性和合理性等等,认真提出意见,及时协调矛盾,统一认识。基本要求有五点: (1)材料的选用审查 材料费用要占产品成本的很大比例,因此必须重视怎样节约原材料。经工艺性审查后,应保证常规材料尽可能是本单位成批生产使用的材料,要注意提高原材料的综合利用率,材料牌号、品种、规格要少。 例如:钣金件设计的尺寸大小要考虑原材料三种标准规格1000×2000、1219×C、1250×C,尽量进行套裁,提高材料利用率。

工艺管理导则 第3部分:产品结构工艺性审查(GBT 24737.3-2009)

工艺管理导则第3部分:产品结构工艺性审查(GB/T 24737.3-2009) 1 范围 GB/T 24737 的本部分规定了产品结构工艺性审查的对象、目的、任务、内容和程序以及评定时考虑的主要因素和评价形式等内容。 本部分适用于机械产品结构工艺性分析与审查。 2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GB/T 24737 的本部分。 工艺性审查review of technological efficiency:在产品设计阶段,对产品及其零部件工艺性进行全面审查并提出意见或建议的过程。 生产工艺性technological efficiency in manufacture:产品结构的生产工艺性是指其制造的可行性、 难易程度与经济性。 使用工艺性technological efficiency in use:产品结构的使用工艺性是指产品的易操作性及其在使用 过程中维修和保养的可行性、难易程度与经济性。 3 审查对象 1)所有新设计的产品和改进设计的产品,在设计过程中均应进行工艺性审查。 2)外来产品图样,在试生产前须进行工艺性审查。 4 审查目的 使产品在满足质量和用户要求的前提下符合工艺性要求,在现有生产条件下能用比较经济、合理的方法将其制造出来,并降低制造过程中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提高资源利用率,改善劳动条件,减少对操作者的危害,且便于使用、维修和回收。 5 工艺性分类、评定时考虑的主要因素和评价形式 6 审查指标

7 审查内容 为了保证所设计的产品具有良好的工艺性,在产品设计的各个阶段均应进行工艺性审查。 8 审查方式和程序 1、初步设计和技术设计阶段的工艺性审查(或分析)一般采用会审方式进行。对结构复杂的重要产品,主管工艺人员应从制定设计方案开始就经常参加有关研究该产品设计工作的各种会议和有关活动,以便随时对其结构工艺性提出意见和建议。 2、对产品工作图样的工艺性审查应由产品主管工艺人员和各专业工艺人员分头进行。 1)进行工艺性审查的产品图样应有设计、审核人员签字。 2)审查者在审查时对发现的工艺性问题应填写《产品结构工艺性审查记录》。 3)全套产品图样审查完后,对无大修改意见的,审查者应在“工艺”栏内签字,对有较大修改意见的,暂不签字,把产品设计图样和工艺性审查记录一起交设计部门。 4)设计者根据工艺性审查记录上的意见和建议进行修改设计,修改后对工艺未签字的图样再返回到工艺部门复查签字。 5)若设计人员与工艺人员意见有分歧时,由双方协商解决,若协商中仍有较大分歧意见,由双方上级技术负责人进行协调解决。

产品设计与验证规定

××有限公司企业标准Q/HL.801.035-2017 产品设计与验证规定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对产品的设计的分类、依据、程序、设计各阶段的工作及要求和验证的方法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新产品的设计与验证。 2.职责 2.1新产品的设计工作由公司办领导。 2.2技质科负责新产品的设计、验证工作。 2.3公司办负责设计过程中的组织与协调工作。 2.4技质科做好协助与配合工作。 2.5技质科负责样机的检验和试验工作 3.设计分类 3.1全新产品设计:根据样机、用户提供的性能参数及大致结构原理而进行设计。 3.2一般产品设计:在原有产品设计基础上为实现用户的特殊要求材料而进行设计。 4.设计依据 设计依据主要包括以下一些内容: a)年度新产品开发计划及技术任务书; b)产品订货合同; c)产品技术协议; d)用户提供的资料等; e)其他法律、法规的要求。 5.设计主要程序 5.1新产品设计的工作程序可分为如下三种类型: 5.1.1三段设计程序内容 a)方案设计; b)技术设计; c)工作图设计 5.1.2二段设计程序内容 a)扩大初步设计(包括方案设计、技术设计) b)工作图设计 5.1.3一段设计程序内容 一段设计也即工作图设计 5.2结构复杂且技术不够成熟、批量较大的全新产品,宜采取三段设计。结构简单且技术上比较成熟的一般产品,宜采用二段设计或一段设计。 5.3由技质科组织有关人员对设计院的产品进行分析,提出设计建议,报技术总经理批准。 5.4设计时应考虑到新产品及其制造过程中符合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尽量采用新材料、新技术,提高设计的合理性和技术先进性。 6.方案设计 6.1技质科对设计的产品进行分析的理论计算,提出先进、合理、可行的结构和材料,以满

017-工艺、工装设计与验证规定

××××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Q/HL.801.036-2017 工艺、工装设计与验证规定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产品工艺及工装的设计、验证的要求和方法等到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需做产品技术准备的全部产品。 2.职责 技质科负责对产品工艺、工装的设计、验证与管理工作,并对车间进行技术和业务指导。 3.工艺文件的分类 3.1工艺文件 3.1.1指导性文件 3.1.1.1各种工艺方案 a)试制阶段的工艺方案; b)批量生产的工艺方案; 3.1.1.2各种工艺卡片(表) a)过程卡; b)操作指导卡或工艺卡; c)工序质量分析表; 3.1.1.3产品工艺流程图 3.1.1.4通用性工艺文件 3.1.2管理性工艺文件 3.1.2.1各种明细表 a)工序质量控制点明细表 b)特殊工序明细表 3.1.2.2产品工艺文件总目录 3.2材料定额文件 a)材料消耗工艺定额明细表 b)外购、外协件明细表 c)标准件汇总表 3.3工艺装备图样与文件 a)工艺装备图样 b)工艺装备明细表 c)外购工艺装备明细表 3.4检验规范 4.编制工艺文件的原则 4.1工艺文件的编制应符合工艺文件成套性的要求。 4.2编制工艺文件,以保证质量为前提,当产品质量与经济效益冲突时,适当权衡,效益服从质量。 4.3应充分发挥企业的工艺特长,扩大经济效益。

4.4工艺方法力求先进、符合质量的要求,对不成熟或难掌握的先进工艺技术应慎用。 5.产品工艺方案 5.1试制阶段的工艺方案 5.1.1全新设计系列产品的试制,主要验证工艺、工装的设计。通过试制,为编制批量生产工艺方案打下基础。 5.1.2试制阶段工艺方案的主要内容包括 a)产品结构、性能特点及工艺的分析; b)外购、外协件明细表; c)工艺文件目录 d)工装明细表 e)标准件汇总表 5.2批量生产阶段的工艺方案 主要内容包括 a)对试制阶段的工艺总结 b)工艺文件和工装的进一步修改、完善 c)有关新材料、技术、工艺、设备的采用意见。 5.3工艺方案编制的程序 5.3.1编制时间 5.3.1.1全新设计系列产品试制工艺方案,从新产品技术设计方案评审通过后开始编制,到产品工艺性审查时完成。 5.3.1.2批量生产工艺方案,在新产品试制过程中编制,到新产品投产技术鉴定时完成。5.3.2工艺方案由技质科科长组织专业人员制订,确定工艺草案,并由技质科组织评审,技质科根据评审结果组织对工艺方案进行修改,按规定程序审批签字后归档。 6.工艺卡片 6.1工序卡 对产品中主要零部件的加工或关键工艺,需编制工序卡,对其它的加工编制指导卡。 6.2操作指导卡 6.2.1零部件制造的工艺过程复杂,影响因素较多,工序卡不足以说明的关键工序,应编制操作指导卡。 6.2.2操作指导卡的内容,包括工序操作、工序控制、设备、工艺装备及检测方面的要求等。操作指导卡以图形和符号为主,符号应符合有关规定,文字叙述应简明扼要。 6.3工序质量分析表 工序质量分析表由工艺人员按质量管理的有关规定编制,报技术副总批准。 7.工艺流程图 按具体工艺编制(略) 8.管理性工艺文件 8.1各种明细表 明细表是工艺文件的汇总与登记,是必备文件。 8.2产品工艺文件总目录 产品工艺文件总目录根据《产品工艺文件的完整性表》编制。 9.工艺守则 工艺守则的内容包括: a)范围; b)与工艺过程有关的工艺材料的牌号、名称、规格及配方等;

结构工艺性

欢迎阅读 第八章结构工艺性 第一节结构工艺性概述 机器由许多零件组成,每一零件结构设计的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加工制造难易程度及对使用性能的影响,所以通常工程技术人员在设计整机或零部件时,要从机器的使用、制造等方面全面考虑。为了评定机器结构的设计质量,通常引用“结构工艺性”概念。 如果所设计的产品(零件)根据一定的生产规模且能保证有较好的使用性能(如寿命长、效率高、安全可靠性、安装及维修方便等)前提下,能用劳动量小、高效率、材料消耗少、较低成本的 “节材性”。 a. b. c. d. e. 品种规格系列化后采用较多通用件、标准件,减少专用件,机器零件品种减少,零部件制造批量增加;零部件通用化后,不同型号的机器有可能采用相同零部件,既可扩大制造批量,又有利于组织专门化生产,采用先进设备和工艺,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对易损件通用化、紧固件标准化,使维修配件、零件品种减少,方便了维修。因此,在设计机器时的基本要求首先要按照“三化”标准系列,对机器及其零部件多采用标准及定型结构,尽量减少专用件。这是评定一台机器总体结构工艺性好否的重要标志。 零件结构设计中,仅用视图、剖视、剖面及尺寸合理的表达其形状及大小是不够的,还需有合理的技术要求。如:1.机器性能、化学性能、热处理、无损探伤等;2.尺寸公差、形位公差及表面粗糙度等;3.零件重量等其它要求。 尺寸公差、形位公差及表面粗糙度是零件图上机械加工中相当重要的内容,必须合理选择及

正确标注。对于基准的选择通常采用基孔制,特殊情况例外。从经济性考虑,只要能满足使用要求,应尽量选低公差等级,根据生产规模及零件的具体结构确定合适精度,且形位公差、尺寸公差与表面粗糙度应协调。 在部件或机器装配图上,应根据机器的使用要求规定合适的装配技术要求。 第三节毛坯结构工艺性 毛坯要具结构工艺性,注意选合适的毛坯型式、种类且据该种毛坯工艺的需要设计合理的结构。设计时要根据具体情况综合考虑,如:零件材料、生产类型、结构形状、尺寸大小等。 下面讨论铸件、锻件、焊件的结构工艺性。 一、铸件的结构工艺性 铸件结构工艺性常指零件的本身结构应符合铸造生产的要求,便于铸造工艺过程顺利进行,还

设计材料与加工工艺试题-B卷

南昌理工学院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___________院系_______________专业______年级_______班 姓名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_

学号: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根据载荷作用性质不同,载荷可分为静载荷、冲击载荷、()等三种。 A 局部载荷B疲劳载荷C 剩余载荷 D 边缘载荷 2.材料按照其化学组成可以分为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复合材料和()四类。 A钢材B有色材料C有机材料D铝合金 3.塑料按照其重复加工利用性能可以分为热塑性塑料和()。 A冷固塑性塑料B冷固弹性塑料C冷塑性塑料D热固性塑料 4.陶瓷材料根据其原料、工艺和用途,可以分为传统陶瓷和()两大类。 A近代陶瓷B古代陶瓷C景德镇陶瓷D唐三彩 5.木材在横切面上硬度大,耐磨损,但(),加工后不易获得光洁表面。 A易折断,易刨削 B易折断,难刨削 C难折断,难刨削 D难折断,易刨削 6.塑料的基本性能:质轻比强度高,优异的电绝缘性能,减摩耐磨性能好,(),减震消音性能好,独特的造型工艺性能,良好的质感和光泽度。 A化学性能优良,透光及防护性能差 B化学性能差,透光及防护性能差 C优良的化学性能,透光及防护性能 D化学性能差,透光性及保护性能好 7.塑料的挤出成型也称(),它是在挤出机中通过加热,加压而使物料以流动状态连续通过挤出模成型的方法。 A挤出模塑 B挤压 C压塑 D挤压模塑和挤塑 8.玻璃的熔制过程分为:硅酸盐的形成,玻璃的形成,()。 A澄清和均化,冷却 B冷却,澄清 C澄清和均化 D冷却 9.木材与其他材料相比,具有()、燃烧性和生物降解性等独特性质。 A多孔性、各向同性、湿涨干缩性 B多孔性、各向异性、湿涨干缩性 C多孔性、各向同性、干涨干缩性 D多孔性、各向异性、湿涨干伸性 10.金属切削加工可分为钳工和()两部分。 A焊接加工B车削加工C机械加工D刨削加工 11玻璃的加工工艺包括原料装配、加热熔融、成型加工、()。 A表面装饰 B热处理 C冷却成型 D热处理和表面装饰

工艺确认-工艺验证

1.工艺验证系列:第一节--工艺验证概述及传统工艺验证 1.1.工艺验证的定义 工艺验证应当证明一个生产工艺按照规定的工艺参数能够持续生产出符合预定用途 和注册要求的产品。 工艺验证可以有不同的验证方法,一般包括:传统工艺验证(前验证、同步验证) 以及基于生命周期的工艺验证(工艺设计、工艺确认、持续工艺确认)。 工艺验证不应该是一次性的事情。鼓励药品生产企业采用新的工艺验证方法,即基 于生命周期的方法,将工艺研发、商业生产工艺验证、常规商业化生产中持续工艺确认 相结合,来确定工艺始终如一的处于受控状态。 1.2.工艺验证的一般原则 工艺验证的方法和方针应该有文件记录,例如,在验证总计划中规定。 采用新的生产处方或生产工艺进行的首次工艺验证应当涵盖该产品的所有规格。企业可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采用简略的方式进行后续的工艺验证,如选取有代表性的产品 规格或包装规格、最差工艺条件进行验证,或适当减少验证批次。 工艺验证批的批量应当与预定的商业批的批量一致。 企业应当根据质量风险管理原则确定工艺验证批次数和取样计划,以获得充分的数据来评价工艺和产品质量。 企业通常应当至少进行连续三批成功的工艺验证。对产品生命周期中后续商业生产 批次获得的信息和数据,进行持续的工艺确认。 企业应当有书面文件确定产品的关键质量属性、关键工艺参数、常规生产和工艺控 制中的关键工艺参数范围,并根据对产品和工艺知识的理解进行更新。 工艺验证一般在支持性系统和设备确认完成后才可以开始。在某些情况下,工艺验 证可能与性能确认同步开展。 用于工艺验证的分析方法已经过验证。 用于工艺验证批次生产的关键物料应当由批准的供应商提供,否则需评估可能存在 的风险。 日常生产操作人员及工艺验证人员应当经过适当的培训。 工艺验证在执行前应进行适当的风险评估,以确定存在的风险点。

设计与工艺之间的关系

设计与工艺之间的关系 质量和成本对产品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而设计对产品的质量和成本又有决定性的作用。 每一个合格的设计人员要做好市场调研,满足用户需要。设计人员要懂加工工艺、材料和热处理,要倾听工艺人员、车间技术人员、操作工的合理化建议。每次新产品试装结束以后要召集各方人士开评估会,在会中要倾听各方意见,其中现场装配钳工的意见最为重要,因为他们代表了客户的意见。 工艺人员要懂得设计原理,帮助设计人员把关产品质量,用最简单有效的加工方法,最低的生产成本,收获最大的经济效益。 实际工作中也会有不和谐的地方。例如:设计人员的材料选用和热处理知识欠缺,总是以为材料选的越贵越好,只写最终热处理结果,结构设计不能规避热处理风险。乱标公差,加工工艺性、装配工艺性和维修性差,有的零件虽然可以加工出来,但是加工成本却上去了。工艺人员向他提出时,还很牛,说:“这是你们考虑的问题吗?就按图纸做。”不肯改图纸还以为是在维护自己的权威?难道要工艺人员改你的图纸不成? 工艺人员不懂设计原理,缺乏相关知识,只能照葫芦画瓢编工艺。不经设计人员同意,在工艺上乱改结构和降低设计精度。当加工质量出现问题时还乱拍板说可以用。跟设计人员斗气,看他们出洋相。看到有差错也不跟你说,继续做下去。跟你说了你也不听,我来给你檫屁股。那好就按你图纸编工艺,出了差错是你的责任。倒霉是企业。 设计人员与工艺人员在生产实践中需要相互配合。一遇到设计与工艺无法沟通时,就向上级领导反映,不是搞僵了关系?当自己工艺出差错,零件不符合图纸要求时设计不同意用? 有的厂里车间技术员,拿到图纸后发现错误,第一反映就是先别说,等零件出来再说,等着看设计人员的洋相,这也是从一个侧面反映设计和加工之间有效沟通的重要性。我想平时和车间技术人员多沟通一下,这种问题完全可以避免。现在我一板是图纸设计完了之后就一直跟下去,直到完工,包括加工,装配,调试,有空和他们一起搞,从中体验自己的设计有什么缺陷,同时听听车间技术人

结构工艺性.

第八章结构工艺性 第一节结构工艺性概述 机器由许多零件组成,每一零件结构设计的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加工制造难易程度及对使用性能的影响,所以通常工程技术人员在设计整机或零部件时,要从机器的使用、制造等方面全面考虑。为了评定机器结构的设计质量,通常引用“结构工艺性”概念。 如果所设计的产品(零件)根据一定的生产规模且能保证有较好的使用性能(如寿命长、效率高、安全可靠性、安装及维修方便等)前提下,能用劳动量小、高效率、材料消耗少、较低成本的方法制造出来,那我们说此“零件结构工艺性好”,或“具有结构工艺性”。 另外,如果设计的机器或零件既能保证使用要求,又可用最少的材料制造出来,我们称其为“节材性”。节材性包括三个要素:1.机器或零件重量轻。2.制造过程中产生废料少。3.特殊钢材及稀有、贵重金属用量少。 生产一台机器或一个零件的过程,一般都要经过毛坯制造、切削加工、热处理和装配等过程,所以结构工艺性是个整体概念。在进行结构设计时必须将各生产过程对零件结构工艺性的要求全面考虑,综合分析,不应顾此失彼,使在不同生产阶段都具有良好的工艺性。如不能周全的兼顾到各工种时,则应抓住主要矛盾,以求确定出较理想的方案,从而获得较好的结构工艺性。 零部件的结构工艺性与生产规模密切相关,并随着科学技术发展而变化。生产批量是影响结构工艺性的首要因素,批量大小不同,制造方法不同,结构工艺性不同。先进制造工艺与新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是促进零件结构工艺性变化的又一重要因素。如采用电解、电火花、激光、超声波等加工工艺可使一些较复杂型面、难加工材料、微孔、窄缝等的加工变的较为容易,又如精密铸、锻、精密冲压、挤压、轧制等工艺,可使毛坯精度大大提高,接近于成品。 结构工艺性基本内容包括: a.机器的系列化、通用化、标准化及合理的技术要求; b.毛坯结构工艺性; c.切削加工零件结构工艺性; d.热处理结构工艺性; e.机器结构的装配工艺性 第二节机器的“三化”及技术要求合理性 机械行业迅速发展对各种机器的质量及品种多样化提出了更多的要求,但这给设计制造和维修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及复杂化。如能使不同行业的机器、结构有一定统一性,主要零部件有通用性,多设计标准件,就可用最少的零部件品种满足各种需要,减少品种数量及规格。因此,机器品种规格系列化、零部件通用化、参数标准化可大大缩短机器设计和制造过程。 品种规格系列化后采用较多通用件、标准件,减少专用件,机器零件品种减少,零部件制造批量增加;零部件通用化后,不同型号的机器有可能采用相同零部件,既可扩大制造批量,又有利于组织专门化生产,采用先进设备和工艺,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对易损件通用化、紧固件标准化,使维修配件、零件品种减少,方便了维修。因此,在设计机器时

产品设计与验证规定

产品设计与验证规定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对产品的设计的分类、依据、程序、设计各阶段的工作及要求和验证的方法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新产品的设计与验证。 2.职责 2.1新产品的设计工作由公司办领导。 2.2技质科负责新产品的设计、验证工作。 2.3公司办负责设计过程中的组织与协调工作。 2.4技质科做好协助与配合工作。 2.5技质科负责样机的检验和试验工作 3.设计分类 3.1全新产品设计:根据样机、用户提供的性能参数及大致结构原理而进行设计。 3.2一般产品设计:在原有产品设计基础上为实现用户的特殊要求材料而进行设计。 4.设计依据 设计依据主要包括以下一些内容: a)年度新产品开发计划及技术任务书; b)产品订货合同; c)产品技术协议; d)用户提供的资料等;

e)其他法律、法规的要求。 5.设计主要程序 5.1新产品设计的工作程序可分为如下三种类型: 5.1.1三段设计程序内容 a)方案设计; b)技术设计; c)工作图设计 5.1.2二段设计程序内容 a)扩大初步设计(包括方案设计、技术设计) b)工作图设计 5.1.3一段设计程序内容 一段设计也即工作图设计 5.2结构复杂且技术不够成熟、批量较大的全新产品,宜采取三段设计。结构简单且技术上比较成熟的一般产品,宜采用二段设计或一段设计。 5.3由技质科组织有关人员对设计院的产品进行分析,提出设计建议,报技术总经理批准。 5.4设计时应考虑到新产品及其制造过程中符合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尽量采用新材料、新技术,提高设计的合理性和技术先进性。 6.方案设计 6.1技质科对设计的产品进行分析的理论计算,提出先进、合理、可行的结构和材料,以满足产品技术性能和经济指标,编制产品设计方案的初稿。 6.2技质科组织有关人员对产品初步设计方案进行评审,设计人员按修改意见对初步设计方案进行修改,修改方案报技术副总审批,作为下一阶段的设

塑件成型工艺性审查

塑件成型工艺性审查 零件的设计应该满足工艺要求,即要满足模具成型要求。优秀的零件设计不仅能保证顺利脱模,还能有较好的塑料成型流动性能,得到较好的外观质量。 1.脱模角 脱模角为零件型面和脱模方向之间的夹角。零件必须有足够的脱模斜度,否则会出现顶白、顶伤及皮纹拉伤等现象。脱模斜度与胶料性能、胶件形状、表面要求有关。 一般塑件都有最低脱模斜度要求,胶件外观表面要求光面或者皮纹面,其脱模斜度要求也不同,一般汽车内饰中常见塑件的脱模斜度原则如下: (1)无皮纹时A面的脱模角度一般要求3度以上,深腔结构需要适当增加脱模角。 (2)有皮纹时A面的脱模角需要满足皮纹要求,粗皮纹大于7度,细皮纹大于3度。 (3)对于密集筋位区域,多位于定模方向的深腔结构,从而产品中模具的包紧力很大,斜度应该尽量做大。 2.分型线 (1)分型线为曲面最大轮廓 分型线为曲面最大轮廓线时,分型线应尽量避免出现褶皱、陡变和扭曲的现象。相邻跳跃面尽量制成均匀过渡,连续且光顺的分型面有利于加工和研配,提高产品分型质量。

(2)分型线设计陡变 分型线设计陡变、扭曲会导致零件合模不充分,产生飞边等缺陷。 (3)圆角上的分型线 圆角上的分型线的设计原则:A面的可见分型线尽量不要放置在圆角上,否则在外观面上极易产生飞边、在无法避免的情况下,可以在圆角的动模侧设计0.2mm台阶便于模具研配。 (4)滑块上的可见分型线 位于A面滑块上的可见分型线,分型时会产生明显的分型线,还有可能产生飞边。建议增加一个特征槽,可以有效地淡化分型线,也有利于模具的研配,特征槽宽高比一般建议1:1。 (5)插穿式分型面 当产品形状存在高低位差时,分型面呈插穿状态,为了加工及研配方便,同时为了避免飞边,分型面一般应该设计成斜度面以方便锁模。 3.Boss柱和筋 (1)Boss柱和筋的脱模角 内饰中的Boss柱和筋多为加强及连接作用,在内饰零件的 设计中应用广泛。 Boss柱和筋的设计需要满足零件成型工艺要求。常规情况下Boss柱和筋的脱模角度不小于0.5度,Boss柱端部要满足壁厚大于0.8mm。在筋密集的情况下适当增加脱模角度,重要外观面可以考虑采用 Doghouse结构,可有效预防缩痕。

压铸件的结构工艺性

压铸件的结构工艺性 1.熟练掌握工程制图标准和表示方法。掌握公差配合的选用和标注。 2.熟悉常用金属材料的性能、试验方法及其选用。掌握钢的热处理原理,熟悉常用金属材料的热处理方法及其选用。了解常用工程塑料、特种陶瓷、光纤和纳米材料的种类及应用。 3.掌握机械产品设计的基本知识与技能,能熟练进行零、部件的设计。熟悉机械产品的设计程序和基本技术要素,能用电子计算机进行零件的辅助设计,熟悉实用设计方法,了解现代设计方法。 4.掌握制订工艺过程的基本知识与技能,能熟练制订典型零件的加工工艺过程,并能分析解决现场出现的一般工艺问题。熟悉铸造、压力加工、焊接、切(磨)削加工、特种加工、表面涂盖处理、装配等机械制造工艺的基本技术内容、方法和特点并掌握某些重点。熟悉工艺方案和工艺装备的设计知识。了解生产线设计和车间平面布置原则和知识。 5.熟悉与职业相关的安全法规、道德规范和法律知识。熟悉经济和管理的基础知识。了解管理创新的理念及应用。 6.熟悉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体系,掌握过程控制的基本工具与方法,了解有关质量检测技术。 7.熟悉计算机应用的基本知识。熟悉计算机数控(CNC)系统的构成、作用和控制程序的编制。了解计算机仿真的基本概念和常用计算机软件的特点及应用。 8.了解机械制造自动化的有关知识。 Ⅱ.考试内容 一、工程制图与公差配合 1.工程制图的一般规定 (1)图框 (2)图线 (3)比例 (4)标题栏 (5)视图表示方法 (6)图面的布置 (7)剖面符号与画法 2.零、部件(系统)图样的规定画法 (1)机械系统零、部件图样的规定画法(螺纹及螺纹紧固件的画法齿轮、齿条、蜗杆、蜗轮及链轮的画法花键的画法及其尺寸标注弹簧的画法) (2)机械、液压、气动系统图的示意画法(机械零、部件的简化画法和符号管路、接口和接头简化画法及符号常用液压元件简化画法及符号) 3.原理图 (1)机械系统原理图的画法 (2)液压系统原理图的画法 (3)气动系统原理图的画法 4.示意图 5.尺寸、公差、配合与形位公差标注 (1)尺寸标注 (2)公差与配合标注(基本概念公差与配合的标注方法) (3)形位公差标注 6.表面质量描述和标注 (1)表面粗糙度的评定参数 (2)表面质量的标注符号及代号

生产设施和工艺安全符合性检查报告

生产设施和工艺安全符合性检查报告 编制: 审核: 批准: XXXX化工有限公司 XXXX年XX月XX日

一、评审目的 检查各岗位的作业活动、安全设备设施、产品工艺等有关的危害及环境信息。. 二、评审范围 车间生产活动。 三、评审依据 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管理制度、技术规程。 四、评审方式 检查车间有关记录、检查生产现场设备设施运行及人员操作,对照是否符合法律法规要求。 五、评审人员 评审组长:XXX 评审组员:XXX XXX 六、评审时间 XXXX年XX月XX日 七、工艺流程简介 硫铁矿经过配矿、筛分等预处理后,在沸腾炉内焙烧产生约900℃矿渣和SO2气体,矿渣经过滚筒冷却、增湿后送至渣场外销,SO2气体依次经过余热锅炉、旋风除尘器、电除尘器、省煤器,降温、除尘、回收余热后输送至净化工序,同时产生450℃、过热蒸汽驱动汽轮发电机组发电;回收余热后的SO2气体依次经过冷却塔、洗涤塔、间冷器、两级电除雾器,冷却、洗涤、增湿、除雾后得到精制的SO2气体,

精制后的SO2气体进入干燥塔除去水分由主风机鼓入转化器,在触媒的催化作用下与空气反应转化成SO3气体,生成的SO3气体进入一吸收塔被循环酸吸收,未转化的SO2气体再次进入转化器转化SO3气体,生成的SO3气体进入二吸收塔被循环酸吸收,吸收后的尾气经脱硫达标后排放,转化需要的空气由干燥塔之前补入,转化生成的反应热通过换热器移走用于维持转化器各段温度平衡,吸收塔循环槽通过加水、串酸、外付产品维持酸浓、液位平衡。 工艺流程简图 八、工艺过程中危险性分析 (1)硫铁矿焙烧工艺过程中,有高温、高压、有毒等危险因素。(2)二氧化硫转化工艺过程中,有高温、有毒气体等危险因素。(3)三氧化硫吸收工艺过程中,有硫酸灼伤、腐蚀等危险因素。九、评审检查表

技术要求设计精度和装配的工艺性

技术要求、设计精度和装配的工艺性 一、铸件(铸铁、铸钢)技术要求 1、铸件不允许有裂纹、气孔、砂眼、缩松夹沙等质量缺陷; 2、未注明铸造圆角按R3~R5; 3、拔模斜度按1°30′~3°(厚件1°30′,小件3°) 4、消除铸件内应力退火; 5、铸件的未注尺寸公差为GB/T6414-CT9 6、铸件的未注形位公差为GB/T1184-K; 7、加工面线性尺寸的未注公差为GB/T1804-m; 8、清除飞边及毛刺; 9、修钝锐边,棱角倒钝; 10、表面涂防锈底漆。 二、焊接技术要求 1、焊接件不允许有裂纹、气孔、夹渣、未焊透等质量缺陷; 2、焊接牢固可靠,表面平整光滑; 3、焊接件未注公差为JB/T 5943 4、焊接件质量保证按GB/T 12469执行; 5、清除焊渣、焊瘤。 三、钢管技术要求 1、管子内表面应无绣,无杂质; 2、管子外表面不允许有裂纹和机械损伤的深度,(或凸起高度不得大于0.75mm;压坑深度不得大于1.2mm);

3、管子扩口处不允许有裂纹; 4、管子加工端面修钝尖角; 5、管子长度和弯曲半径未注公差按GB/T1804-m。 四、板件技术要求 1、表面平整无绣、无划伤、无压痕; 2、修钝锐边,棱角倒钝; 3、未注内外圆角为R1~R2; 五、螺纹配合精度及粗糙度 1、螺纹连接一般部位用粗牙,关键部位(包括防冲击、防震动)用细牙; 2、螺纹配合精度(公差带)的选择: 1)配合精度高的内螺纹公差带选取5H 外螺纹公差选4h; 2)一般用途的内螺纹公差带选取7H, 外螺纹公差带选取6h; 3)对于配合精度要求不高的内螺纹公差带选取 7H,外螺纹公差带选取8g 3、螺纹粗糙度为6.3 ,内螺纹允许12.5 )。 六、机加工综合性技术要求 1、线性尺寸的未注公差为GB/ 1804-m,未注形位公差按GB/T 1184-K,角度未注公差按GB/T 11335-C; 2、未注倒角(0.5x45°、1x45°、2x45°); 3、未注圆角(R2、R3、R5…)

焊接结构工艺性审查

第四章焊接结构工艺性审查 为了提高设计产品的工艺性,工厂应对所有新设计的产品和改进设计的产品以及外来产品图样,在首次生产前均需进行结构工艺性审查。本章主要介绍结构工艺性审查的目的、步骤、内容及结构工艺性分析。 第一节焊接结构工艺性审查的目的与步骤 一、结构工艺性审查概念及审查的目的 焊接结构的工艺性,是指所设计的焊接结构在具体的生产条件下能否经济地制造出来并采用最有效的工艺方法的可靠性。 焊接结构工艺性审查,是在满足产品设计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分析其结构形式能否适应具体的生产工艺。 焊接结构是否经济合理,还与该产品的生产批量及生产厂家的设备条件有关。如图4-2所示的三种管子弯头结构形式,每种形式的工艺性都只是适应一定的生产条件。 可见,审查焊接结构的工艺性主要目的是: 保证产品结构设计的合理性,工艺的可行性,结构使用的可靠性和经济性。 二、焊接结构工艺性审查的步骤 1.产品结构图审查 对图样的基本要求:绘制的焊接结构图样,应符合机械制图国家标准中的有关规定。图样应当齐全,除焊接结构的装配图外,还应有必要的部件图和零件图。由于焊接结构一般都比较大,结构复杂,所以图样应选用适当的比例,也可在同一图中采用不同的比例绘出。当产品结构较简单时,可在装配图上直接把零件的尺寸标注出来。图样上的技术要求应该齐全合理,若不能用图形、符号表示时,应在技术要求中加以说明。 2.产品结构技术要求审查 焊接结构的技术要求,一般包括使用要求和工艺要求。 使用要求:是指结构的强度、刚度、耐久性,以及在环境介质和温度的相对条件下的几何尺寸与力学性能、物理性能、致密性要求等; 工艺要求:是指组成产品结构材料的焊接性及结构合理性、生产的方便性和经济性。 第二节焊接结构工艺性审查的内容 一、从满足焊接结构强度的可行性分析结构的合理性 1.从焊接接头的强度分析 以4-4所示的铆接改为焊接结构为例,说明把铆接接头换成焊接接头,应根据接头承载状态及焊接生产特点,在保证强度和使用寿命的条件下选择合理的接头形式。还有的焊接结构是从铸件或锻硬度件改变的,不能盲目参照原有的结构形式,而应有焊接结构本身的独特结构形式,从壁厚、内部构造、加强筋的分布等都将发生改变。 2.从焊接结构的接头形式分析 焊接结构的接头形式中对接接头较理想,其受力均匀,应力集中小。对接接头焊缝的布置合理与否对结构的强度也有较大影响。 3.从焊接结构工作环境分析

塑料的工艺性设计

引言 模具是制造业的一种差不多工艺装备,它的作用是操纵和限制材料(固态或液态)的流淌,使之形成所需要的形体。用模具制造零件以其效率高,产品质量好,材料消耗低,生产成本低而广泛应用于制造业中。 模具要紧类型有:冲模,锻摸,塑料模,压铸模,粉末冶金模,玻璃模,橡胶模,陶瓷模等。除部分冲模以外的的上述各种模具都属于腔型模,因为他们一般差不多上依靠三维的模具形腔是材料成型。 (1) 冲模:冲模是对金属板材进行冲压加工获得合格产品的工具。冲模占模具总数的50%以上。按工艺性质的不同,冲模可分为落料模,冲孔模,切口模,切边模,弯曲模,卷边模,拉深模,校平模,翻孔模,翻边模,缩口模,压印模,胀形模。按组合工序不同,冲模分为单工序模,复合模,连续模。 (2) 锻模:锻模是金属在热态或冷态下进行体积成型是所用模具的总称。按锻压设备不同,锻模分为锤用锻模,螺旋压力机锻模,热模锻

压力锻模,平锻机用锻模,水压机用锻模,高速锤用锻模,摆动碾压机用锻模,辊锻机用锻模,楔横轧机用锻模等。按工艺用途不同,锻模可分为预锻模具,挤压模具,精锻模具,等温模具,超塑性模具等。 (3) 塑料模:塑料模是塑料成型的工艺装备。塑料模约占模具总数的35%,而且有接着上升的趋势。塑料模要紧包括压塑模,挤塑模,注射模,此外还有挤出成型模,泡沫塑料的发泡成型模,低发泡注射成型模,吹塑模等。 (4) 压铸模:压铸模是压力铸造工艺装备,压力铸造是使液态金属在高和气高速下充填铸型,在高压下成型和结晶的一种专门制造方法。压铸模约占模具总数的6%。 (5) 粉末冶金模:粉末冶金模用于粉末成型,按成型工艺分类粉末冶金模有:压模,精整模,复压模,热压模,粉浆浇注模,松装烧结模等。 模具所涉及的工艺繁多,包括机械设计制造,塑料,橡胶加工,金属材料,铸造(凝固理论),塑性加工,玻璃等诸多学科和行业,是一个多学科的综合,其复杂程度显而易见。 20世纪80年代开始,发达工业国家的模具工业已从机床工业中分离出来,并进展成为独立的工业部门,其产值已超过机床工业的产值。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模具工业进展也十分迅速。近年来,每年都以15%

BGA焊盘设计的工艺性要求

BGA焊盘设计的工艺性要求 引言 设计师们在电路组件选用BGA器件时将面对许多问题;印制板焊盘图形,制造成本,可加工性与最终产品的可靠性。组装工程师们也会面对许多棘手问题是;有些精细间距BGA器件甚至至今尚未标准化,却已经得到普遍应用。本文将要阐述是使用BGA器件时,与SMT组装工艺一些直接相关的主要问题(特别当球引脚阵列间距从1.27mm减小到0.4mm),这些是设计师们必须清楚知道。 使用BGA封装技术取代周边引脚表贴器件,出自于为满足电路组件的组装空间与功能的要求。例如周边引脚器件QFP,引脚从器件封装实体4条周边向外伸展。这些引脚提供器件与PCB间的电路及机械的连接。BGA器件的互连是通过器件封装底部的球状引脚实现的(如图1所示)。球引脚可由共晶Pb/Sn合金或含 90%Pb的高熔点材料制成。 图 1 从QFP至WS-CSP封装演变,芯片与封装尺寸越来越小。 一般BGA器件的球引脚间距为1.27mm(0.050″)—1.0mm(0.040″)。小于1.0mm(0.040″) 精细间距, 0.4mm(0.016″)紧密封装器件已经应用。这个尺寸表示封装体的尺寸已缩小到接近被封装的芯片大小。封装体与芯片的面积比为1.2:1。此项技术就是众所周知的芯片级封装(CSP)或称之为精细间距BGA(FBGA)。芯片级封装的最新发展是晶圆规模的芯片级封装(WS-CSP),CSP的封装尺寸与芯片尺寸相同。 BGA封装的缺点是器件组装后无法对每个焊点进行检查,个别焊点缺陷不能进行返修。有些问题在设计阶段已经显露出来。随着封装尺寸的减少,制造过程的工艺窗口也随之缩小。 周边引脚器件封装已实现标准化,而BGA球引脚间距不断缩小,现行的技术规范受到了.限制,且没有完全实现标准化。尤其精细间距BGA器件,使得在PCB布局布线设计方面明显受到更多的制约。综上所述,设计师们必须保证所选用的器件封装形式能够SMT组装的工艺性要求相适应。 通常,制造商会对某些专用器件提供BGA印制板焊盘设计参数,于是设计师只能照搬,使用没有完全成熟的技术。当BGA器件尺寸与间距减小,产品的成本趋于增高,这是加工与产品制造技术高成本的结果。设计师必须对制造成本,可加工性与可靠性进行巧妙处理。 为了支持BGA器件的基本物理结构,必须采用先进的PCB设计与制造技术。信号线布线原先是从器件周边走线,现应改为从器件底部下面PCB的空闲部分走线,这球引脚间距大的BGA器件并不是难题,球引脚阵列的行列间有足够的信号线布线空间。但对球引脚间距小的BGA器件,球引脚间内部信号只能使用更窄的导线布线(图2)。 图 2 板面走线的焊盘图形设计

产品图样及技术文件的标准化审查规定

产品图样及技术文件的标准化审查规定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产品图样及设计文件标准化审查的内容与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产品的图样及设计文件标准化审查。其他图样及技术文件的标准化审查可参照执行。 2、引用标准 ZB/T J01 035.5产品图样及设计文件? 完整性 ZB/T J01 035.2产品图样的基本要求 3、总则 3.1在产品的初步设计、技术设计、工作图设计的各阶段应进行相应的图样及设计文件的标准化审查。 3.2标准化审查是检查核对产品图样及设计文件是否正确、有效地贯彻各级、各类标准的重要手段,经标准化审查应达到: a.所设计的产品符合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及企业标准规定; b.优先采用定型的设计方案和结构方案,并最大限度地采用标准件、通用件、借用件,以提高设计的继承性和产品的标准化程度; c.合理选用优先数系、零件的结构要素等基础标准和原材料标准; d.产品图样及设计文件符合有关标准规定,达到正确、完整、统一。 3.3标准化审查是在设计、审核人员自觉执行各类标准的前提下进行。标准化审查的依据是各级标准及有关技术法规。

? ? ? ? ? ? ? ? ? ? ? ? ? ? ? ? ? 序号 图样及设计文件的种类审???? 查?? 内??? 容

1 技术任务书或技术建议书 a.内容应符合ZB/T J01 035.5的规定; ☆b.所设计的产品规格、基本参数、性能指标、寿命、可靠性是否符合有关产品标准规定; ☆c.标准化综合要求及其实现的可能性。 2 试制鉴定大纲技术条件或产品标准(草案)、使用说明书 a.内容应符合ZB/T J01 035.5的规定; ☆b.产品型号、型式、参数、性能指标、寿命、可靠度、精度、包装、储运、标志等应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 ☆c.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是否符合有关产品标准及试验方法的规定。 3 目录、明细表、汇总表 a.内容应符合ZB/T J01 035.5的规定; b.目录、明细表、汇总表是否按规定顺序及格式填写。 4 各种设计文件 a.文件的幅面、格式、名称、代号是否符合有关标准规定,责任签署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