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正常解剖结构特点

颈椎正常解剖结构特点
颈椎正常解剖结构特点

颈椎共有7块,由一个椎体、一个椎弓及七个突起(一个棘突、一对横突、两对关节突)所构成。各个颈椎又有其相应的特点,特别是第一和第二颈椎。现分述如下:(1)第三至第七颈椎的结构特点:1)椎体:一般较小,呈横椭圆形,上面的左右径约为2.41cm,下面约为2.28cm,均大于前后径。椎体中部略细,上、下两端膨大,高约1.47cm,上面在左右径上凹陷,下面在前后径上凹陷。上、下椎体之间形成了马鞍状的对合,以便保持颈部脊柱在运动中的相对稳定。椎体上面的后缘两侧有向上的脊状突起称为钩突,它们与上位椎体下面的后缘两侧呈斜坡形对应部分相对合,形成所谓钩椎关节,即Luschka关节。颈椎4~6水平的Luschka关节是骨赘的好发部位。2)椎弓:椎弓向前与推体相连处较细,称为椎弓根。上、下椎弓根之间合成椎间孔。椎间孔的前内侧壁为椎间盘,上下为椎弓根,后外侧壁为关节突关节及其关节囊,脊神经也在此合成并由此孔穿出。神经根的营养动脉也经此孔进入椎管。椎弓根向后是板状部分称为椎板,上下椎板之间有黄韧带连接。3)突起:棘突位于椎弓的正中,呈前后位,突向后下方,棘突的末端一般都是分叉的,而第七颈椎分叉率只有4%。横突呈额状位突向外方,略短而宽,上面有一深沟称为脊神经沟,有脊神经通过。横突的末端分裂成前、后两个结节,围成横突孔。关节突呈短柱状,位于横突之后,上下关节突之间的部分称为峡部,颈椎关节突的排列便利前屈和后伸运动;关节面平滑,呈卵圆形,覆有关节软骨,关节面朝向下前方,可以在下一个颈椎的上关节突上向前滑动。(2)第一与第二颈椎的特点:1)第一颈椎又名衰推,其形态与其他颈椎相比虽有共同的结构,例如都有横突及横突孔,各有两个上、下关节突以及一个较大的椎孔,但最大的差别是没有推体,椎孔则由前、后两弓围成,棘突极短。2)第二颈椎又名枢椎,其基本形态与其它颈椎相似,但其外形特点是椎体向上伸出一个齿突。齿突是一个指状突起,从其与椎体交界处至顶端,长度平均为15.3cm.

(此文档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文档可自行编辑修改内容,

供参考,感谢您的配合和支持)

编辑版word

颈部肌群解剖及其作用

颈部肌群解剖及其作用 颈后部肌群分为五层: 第一层,最深层颈回旋肌,起于第1颈椎到第7颈椎横突. 止于各椎板上。颈回旋肌上层是颈多裂肌,起于第4到第7 颈椎关节突,止于第1到第3椎骨高度。都受脊神经支 配。如图(JH001)(JH002) 图(JH001)

图(JH002) 概况:多裂肌和回旋肌是椎骨间深层的小肌肉,存在于脊柱全长。它的制约作用大于运动作用;在较大肌肉使脊柱弯曲时,它们防止个别的椎骨过度弯曲或旋转而脱位。在颈部的回旋肌是不明显的而且不是每一个人都有。多裂肌跨越2-4个椎关节,只旋转一个或两个 关节。 功能:虽然从理论上讲可使脊柱伸展.侧屈和旋转,实际上它们的功能主要是辅助大的肌肉。这些小肌肉似乎主要参与个别椎骨位置小的调整。 第二层,颈半棘肌,头最长肌如图(JH003),斜角肌如图(JH004) ,肩胛提肌如图 (005)

图(JH003) 概况:颈半棘肌和头最长肌在提物和向前倾斜时参与支持头部。因而,它们通常是超负荷使用并常处于紧张状态,并且是头疼主要涉及的肌肉。肌连接: 1.下方,至第1到第6胸椎的横突。 2.上方,颈半棘肌至第2到第5颈椎的棘突;头最长肌恰好至头半棘肌的外侧。 功能:头最长肌:1.伸展头部,向同侧屈曲颈(侧屈)。2.当前倾时支撑头部。 颈半棘肌:1.伸展头部。2.侧屈颈部。3.使头向对侧旋转。 相关部位:1.头最长肌:头侧面带状区域,特别是顳部的前面。2.颈半棘肌:头后面(典 型的紧张性头疼)。

图(JH004) 斜角肌:是因为它容易引起疼痛。虽然它们明显的作用是使头向两侧旋转,我们也用其抬高胸廓,而且在反常的呼吸时还作为不适宜的辅助肌。因而,斜角肌承受很大的张力,大部分人都存在这一肌肉问题。胸廓出口这一词用来指由斜角肌和第一肋骨限定的整个区域,或指在浅斜角肌和中斜角肌之间的通路。液动脉(锁骨下动脉)和臂丛在至上臂的途中经过这两个肌肉之间,然后走行于第一肋和锁骨之间。当前斜角肌和中斜角肌紧张时,它们可能在这一区域的某些点受到挤压。有时很难鉴别是斜角肌引起的疼痛还是臂丛受压引起的疼痛。注意:小斜角肌不是在所有的人都能发现,而且经常仅一侧有。虽然她可能有激发点,但很难用手法使其分开,它可以作为前斜角肌的一部分被治疗。 前斜角肌,起始点:第2~5颈椎横突。止点:第1肋骨。神经支配:颈神经丛(C1-7,T1) 中斜角肌,起始点:第1~6颈椎横突。止点:第1肋骨。神经支配;同上

颈椎的正常解剖结构

颈段脊柱由7个颈椎、6个椎间盘(第1、第2颈椎间无椎间盘)和所属韧带构成。上连颅骨,下接第1胸椎,周围为颈部肌肉、血管、神经和皮肤等组织包绕,俗称“脖子”或“脖颈”。从侧方观察,颈椎排列呈前凸弧度。虽然颈椎在脊椎椎骨中体积最小,但它的活动度和活动频率最大,而且解剖结构、生理功能复杂,所以容易引起劳损和外伤,导致颈椎病。除第1、第2颈椎结构有所特殊外,其余颈椎与胸、腰段椎骨大致相似,均由椎体、椎弓、突起(包括横突、上下关节突和棘突)等基本结构组成。椎体在前,椎弓在后,两者环绕共同形成椎孔。各椎孔目连构成椎管,其中容纳脊髓。椎体上面周缘的两侧偏向后方,有脊状突起,称为钩突。钩突与相邻的上一椎体下缘侧方的斜坡对合,构成钩椎关节(亦称椎体半关节——Iuschka关节)。此关节能防止椎间盘向侧后方突出,但当因退变而发生骨质增生时,增生的骨刺则可能影响位于其侧方的椎动脉血液循环,并可压迫位于其后方的神经根。钩椎关节退变可较早出现。由于该关节位于椎间边缘部,在颈椎作旋转等运动时,局部的活动度较大,两侧的钩状突起呈倾斜面,局部椎间隙较窄,颈椎活动所产生的压力和剪力常集中于此。椎弓根上、下缘的上、下切迹相对形成椎间孔,有颈脊神经根和伴行血管通过。通常颈脊神经仅占推间孔的一半,在骨质增生或韧带肥厚时,孔隙变小、变形,神经根就会受到刺激和压迫。产生上肢疼痛、手指麻木等症状。颈椎的横突较短,其中间部有横突孔,除第7颈椎横突孔较小外,其余均有椎动脉通过。当颈椎发生骨质增生等病变时,可导致椎动脉血液动力学方面的改变,影响大脑血液供应,产生眩晕、恶心等换状。颈段各椎骨间以韧带、椎间盘和关节等互相连结。椎体自第2颈椎下面起,两个相邻椎体之间,由具有弹性的椎间盘连接;椎体与椎间盘的前后有前、后纵韧带及钩椎韧带等连结;椎弓间则通过关节突关节、黄韧带、棘间韧带、棘上韧带和项韧带、横突间韧带相连结。颈椎的韧带多数由胶原纤维组成,承担颈椎的大部分张力负荷。除黄韧带外,其余大部分韧带延展性低,是颈椎内在稳定的重要因素。韧带的弹性,一方面保持颈椎生理范围内的活动;一方面又有效地维持各节段的平衡。黄韧带在颈椎后伸运动时缩短、变厚,屈曲时延伸、变薄。年轻人的黄韧带在压应力作用下缩短、增厚,不易突入椎管,但随年龄增长,黄韧带弹性降低,则易折曲而不缩短,突入椎管产生脊髓压迫。椎间盘的生理功能除了连接相邻颈椎外,更重要的是减轻和缓冲外力对脊柱、头颅的震荡,保持一定的稳定性,参与颈椎的活动,并可增加运动幅度。颈部椎间盘的总高度约为颈部脊柱高度的1/5—1/4,颈椎间盘的前部较后部高,从而使颈部脊柱具有前凸曲度。纤维环位于椎间盘的周缘部,由纤维软骨构成。纤维环前、后部的钱层纤维与前、后纵韧带分别融合在一起。纤维环的前部较后部厚。髓核的位置偏于后方,临近窄而薄弱的后纵韧带,这是椎间盘容易向后突出的因素。在扭曲和压缩力作用时,颈椎间盘可因纤维环破裂而突出。颈椎间盘发生变性突出或椎体后缘骨质增生,均可直接压迫脊髓,产生下肢麻木(后中央突出可致两侧下肢麻木)、头重脚轻,甚至肢体瘫痪等症状。在颈椎中,我们将第1、第2颈椎,即寰、枢椎称为特殊颈椎。寰椎呈不规则环形,由一对侧块、—对横突和前、后两弓组成,上与枕骨相连,下与枢椎构成关节。其解剖特点有:位于侧块两端的形似三角形的横突上,有肌肉与韧带附着,对头颈部的旋转起平衡作用;横突孔位于其基底部偏外,较大,有椎动脉和椎静脉从中穿行;后弓上方偏前各有一斜行深沟通向横突孔,椎动脉出第1颈椎横突孔后沿此沟走行;前、后弓均较细,特别是与侧块相连处,易受暴力而导致该处骨折与脱位。枢椎是因椎体上方有一称之为“齿突”的柱状突起,且齿突具有“枢‘’的作用而获名。其解剖特点有:齿突原为寰椎椎体的一部分,发育中发生分离且与枢椎融合,所以较易出现齿突缺如、中央不发育、寰椎与枕骨融合、寰枢融合等畸形和变异,并由此引起该区域不稳定而压迫脊髓;齿突根部较细,在外伤时易骨折而导致高位截瘫危及生命。除了第l、第2颈椎之外,第7颈椎的棘突也与其它颈椎有所不同。该棘突长而粗大,无分叉而有小结节,明显隆起于颈椎皮下,成为临床上辨认椎管的骨性标志,因此,人们也称其为隆椎。第7颈椎横突若过长,或有肋骨出现(称为颈肋)时,往往可引起胸腔

正常人体解剖学复习题及答案word精品

正常人体解剖学复习 一、运动系统 1.骨的分类和构造?答:按骨的形态,一般分为长骨、短骨、扁骨和不规则骨四种。2.第1颈椎、第2颈椎、第7 颈椎的名称?答:第1 颈椎称寰椎,第2 颈椎称枢椎,第7 颈椎称隆椎。3.试比较颈椎、胸椎的异同点?答:相同点颈椎与胸椎均由前方的椎体和后方的椎弓构成;不同点颈椎有横突孔,胸椎有肋凹。 4.何谓椎孔、椎间孔、胸骨角?答:椎孔椎弓与椎体围成的叫椎孔; 椎间孔相邻两椎骨的上下切迹围成椎间孔; 胸骨角胸骨体与胸骨柄相接处形成凸向前方的横行隆起称胸骨角。5.列出脑颅骨和面颅骨的名称及数目?答:脑颅骨共8块。有额骨、枕骨、蝶骨和筛骨各1 块,顶骨和颞骨各2 块;面颅骨共15块。有犁骨、下颌骨和舌骨各1 块,上颌骨、鼻骨、泪骨、颧骨、下鼻甲及颚骨各2 块。 6.鼻旁窦有几对?位置如何?开口何处? 答:鼻旁窦有4 对,包括额窦、上颌窦、筛窦和蝶窦。它们皆与鼻腔相通。额窦位于额骨内,开口于中鼻道上颌窦位于鼻腔两侧的上颌骨内,开口于中鼻道筛窦位于筛骨内,按其所在部分可分前、中、后三群小房。前、中筛小房开口于中鼻道,后筛小房开口于上鼻道蝶窦位于蝶骨内,开口于上鼻甲后上方的蝶筛隐窝7.关节的主要结构和辅助结构各有哪些?答:主要结构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 辅助结构韧带、关节盘、关节唇、关节半月板等8.肩、膝关节的组成、结构特点及运动形式如何?肩关节脱位的方向?答:肩关节: 组成:由肩胛骨的关节盂和肱骨头组成结构特点:肱骨头大、关节盂旁有关 节唇、关节囊薄而松弛、前后上部有肌腱纤维加强,下方易脱臼、囊内有肱二 头肌腱通过运动形式:曲伸、内外展、旋内、旋外、环转 膝关节:组成:股骨内外侧髁和胫骨内外侧髁、髌骨组成结构特点:关节囊松弛、有半月板、有翼状襞、有很多滑膜囊运动形式:内收外展旋内旋外 9.膈肌的裂孔和通过的结构怎样?答:主动脉裂孔:有降主动脉和胸导管通过食管裂孔:有食管和左、右迷走神经通过腔静脉孔:有下腔静脉通过 10.试述胸锁乳突肌的位置、起止和作用?答:位置颈部两侧 起止起自胸骨柄前面和锁骨的胸骨端,止于颞骨的乳突 作用双侧收缩,使头向后仰,单侧收缩,使头偏向同侧,面转向对侧 二、消化系统 1.上消化道指的是哪些器官?消化腺包括哪些?答:上消化道口腔、咽、食管、胃、十二指肠 消化腺大唾液腺、肝、胰、唇腺、颊腺、舌腺、食管腺、胃腺、肠腺等2.三对唾液腺位于何处?其导管分别开口于何处?答:腮腺位于耳郭前下方,上达颧弓,下至下颌角附近,有部分伸入到下颌支与胸锁乳突肌之间的深窝内。腮腺导管开口于上颌第2 磨牙牙冠相对的颊黏膜;下颌下腺位于下颌骨体内面,其导管开口于舍下阜; 舌下腺位于舌下襞深面,大导管开口于舌下阜,小导管开口于舌下襞3.何谓肝门?通过肝门内的结构?答:肝脏面有一横沟称肝门。有肝固有动脉、肝门静脉、肝左管、肝右管、淋巴管和神经通过4.食管的狭窄位置及其距中切牙的距离怎样?答:第1 处食管起始处,距切牙约15CM 第2 处食管与左支气管交叉处,距切牙约25CM 第3 处食管穿膈处,距切牙约40CM 5.十二指肠大乳头的位置?答:在小肠降部的黏膜有发达的环形皱襞,在后内侧壁有一纵行皱襞,其下端有一圆形隆起,称十二指

最新人体结构解剖图---颈、气管、食道

人体结构解剖图---颈、气管、食道 颈部的上界为头部的下界,下界即胸骨上缘、锁骨、肩峰和第七颈椎棘突间的连线。该局部以斜方肌前缘为界,分为前方的固有颈部和后方的项部;固有颈部以胸锁乳突肌为界,区分为颈前区,颈外侧区及胸锁乳突肌区。颈前区亦称颈前三角,被二腹肌及肩胛舌骨肌分为颏下三角、下颌下三角、颈动脉三角、肌三角。颈外侧区亦称颈后三角,该三角被肩胛舌骨肌分为枕三角和锁骨上三角。 颈部层次 颈部由浅入深(由前向后)层次结构十分明确,分别为:皮肤、浅筋膜、颈深筋膜、肌肉。深筋膜又分为浅、中、深三层,在浅、中层与深层间形成的鞘内,容纳通过颈部的气管、食管及血管。各层间有疏松结缔组织并形成颈部间隙。 一、皮肤:皮肤薄,移动性大,皮纹横向。 二、浅筋膜:浅筋膜疏松,内含皮肌、皮静脉、皮神经、淋巴结。 1、皮肌:皮肌为颈阔肌 platysma,薄且覆盖广泛。上至面部,下至第二肋平面,越过人体中最早骨化的二个骨即锁骨和下颌骨浅面的全长,颈正中线和颈前三角下部未被此肌覆盖。浅筋膜内的皮神经和皮静脉均行于肌的深面,该肌因之成为浅筋膜这一层次的重要标志。 2、皮静脉与淋巴结:皮静脉有颈前浅静脉 anterior jugular vein 和颈外浅静脉 externa jugularis vein,其周围有伴行的淋巴结。在颈根部两条静脉均进入颈深筋膜形成的两个间隙,即胸骨上间隙和锁骨上间隙,并有横行的吻合支。

3、皮神经:皮神经为颈丛皮支,有枕小神经、耳大神经、颈横神经、锁骨上神经。这些皮神经均由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向四周放射走行,其中枕小神经勾绕副神经后沿胸锁乳突肌后缘上升,提起枕小神经即可钩出副神经,是寻找副神经的标志,而胸锁乳突肌后缘又是寻找枕小神经的标志。耳大神经垂直行向耳垂。颈横神经垂直横过胸锁乳突肌中部。锁骨上神经与副神经近似平行,但位于其下方。 三、颈深筋膜:颈深筋膜即颈部肌肉的肌外衣及其延续,由前向后分别为颈深筋膜浅层、颈深筋膜中层和颈深筋膜深层。 1、颈深筋膜浅层 lamina superficialis fasciae colli:颈深筋膜浅层亦称封套筋膜。围绕整个颈部形成一个封闭式的筒鞘状结构,筑成了颈部诸器官活动的基本环境,成为保护颈部诸脏器的第一道防线。该筋膜并包绕胸锁乳突肌和斜方肌形成两个肌鞘,包绕腮腺和颌下腺,形成两个腺体筋膜鞘,在胸骨和锁骨上分为二层,形成两个间隙。 2、颈深筋膜中层 lamina media fasciae colli (颈内脏筋膜):颈内脏筋膜分两部分,一部分包绕颈部大血管及神经,即形成颈动脉鞘 carotid sheath 。另一部分包绕气管、食管和甲状腺,形成一个内脏鞘总鞘即第二封套,筑成保护脏器的第二道防线。并伸入气管、食管和甲状腺间,分别形成气管、食管和甲状腺鞘。 3、颈深筋膜深层 lamina profunda fasciae colli:颈深筋膜深层亦称椎前筋膜,即颈部椎前肌的肌外衣,该筋膜由颅底一直达第三胸椎。 四、颈部筋膜间隙:筋膜间隙有胸骨上间隙、锁骨上间隙、气管前间隙、食管后间隙、椎前间隙。 1、胸骨上间隙 suprasternal space:位于胸骨柄上缘,由封套筋膜一分为二层形成,内含颈前静脉弓。 2、锁骨上间隙 supraclavicular space:位于锁骨上缘,由封套筋膜一分为二层形成,内含颈前浅静脉和颈外静脉。 3、气管前间隙 pretracheal space:位于气管前筋膜与颈深筋膜浅层之间,内含甲状腺最下动脉、头臂干、左头臂静脉、甲状腺下静脉、甲状腺奇静脉丛、小儿胸腺,是颈部最危险局部区域。 4、咽后间隙 retropharyngeal space:位于颊咽筋膜与椎前筋膜之间,此间隙感染可蔓延至后纵隔。 5、椎前间隙 prevertebral space:位于椎前筋膜与颈、胸椎之间,上达颅底,下至第三胸椎,该间隙感染除局限于此范围外,还可向两侧蔓延至颈外侧区。 五、颈白线:由颈深筋膜的浅层于正中线形成,该局部层次简单,是进入颈部的最佳入路。 功能 颈部的作用就是把头部和躯干部联系起来。而所谓砍头就是在颈部将头部和躯干部分开。 由于颈部的联系作用,脑发出的各种指令得以传输到躯干和四肢,身体感受到的各种刺激以神经冲动的方式也可以传送到脑。在颈部,神经活动的传输通道是脊髓。

颈椎解剖图

颈椎解剖全解 颈椎(cervical vertebra)是头以下、胸椎以上的部位。颈椎共有七个组成,是脊柱椎骨中体积最小,但灵活性最大、活动频率最高、负重较大的节段。每个颈椎都由一个椎体、一个椎弓及七个突起(一对棘突、一对横突、两对关节突)所构成,之间由韧带、椎间盘连接形成颈椎。 一、颈椎骨 颈椎骨是颈椎的骨骼。除了第一、二颈椎骨外,形状均以典型的椎骨相类似。 1、第一颈椎的特点 第一颈椎又叫寰椎,它没有椎体和棘突,由前后弓和侧块组成。

2、第二颈椎的特点 第二颈椎又叫枢椎。它和一般的颈椎相似,但椎体上方有齿状的隆突称为齿突,此齿突可视为寰椎的椎体。 3、第七颈椎的特点 第七颈椎也称为隆椎,是颈椎最下面的一个,除了它伸向后方的棘突最长,其余结构和普通锥体一样,它隆突于皮下,随着颈部转动而转动,是临床上作为辨认椎骨序数的标志。 第三、四、五、六是普通颈椎,锥体较小,呈椭圆形,上面的横径凹陷,上位颈椎位于下位颈椎的凹陷处,互相嵌入增加了颈椎的稳定性。

二、颈部肌肉 1浅层肌肉 颈部肌肉中,对视觉效果影响较大的是浅层的胸锁乳突肌和斜方肌上束,其中胸锁乳突肌位于颈侧,斜方肌上束位于颈后。 1、胸锁乳突肌 胸锁乳突肌起于胸骨柄和锁骨内上缘,斜向上止于脸侧下颌的乳突。一侧胸锁乳突肌收缩使头向同侧屈,并转向对侧。两侧同时收缩则使头后伸。 2、斜方肌上束 斜方肌上束位于颈后,起于项韧带、颈椎棘突,止于锁骨、肩峰内缘及肩胛冈下缘。两侧同时收缩使头后仰,单侧收缩使颈向同侧倾斜、面向后仰旋向对侧

2深层肌肉 颈部有很多深层肌肉,为了便于理解和记忆,可以按功能分为两类: 第一类起于颈椎,止于颈椎之外的骨或韧带,作用是让颈椎向不同方向倾斜或旋转; 第二类起于颈椎,止于其他颈椎或胸椎,作用是让颈椎向不同方向弯曲。 这里需要领会倾斜和弯曲的区别,思考一下:内收下巴和向前抻脖子这两个动作,分别是倾斜还是弯曲? 斜角肌是位于颈前的第一类肌肉,起于颈椎横突,止于肋骨,两侧收缩时使颈前倾,单侧收缩使颈向侧前 方倾。提肩胛肌、小菱形肌、头夹肌、颈夹肌是位于颈后的第一类肌肉,两侧收缩使颈后倾,单侧收缩使 颈向侧后倾。 颈长肌、头长肌属于第二类,附着于颈椎前部,收缩时使颈前屈,单侧收缩使颈向同侧前方屈。半棘肌属 于第二类,附着于颈椎后部,收缩时使颈后伸,单侧收缩向同侧后方弯曲。后伸即向后弯,同上,注意和 后倾的区别。 三、颈椎骨之间的连接 各颈椎之间借椎间盘、韧带(前纵韧带、后纵韧带)、其他辅助韧带黄韧带、棘间韧带连接。 颈椎的连接主要有三种方式: 第一,椎间盘。即椎间纤维软骨盘,是椎体之间的主要连接方式。 第二,颈椎的椎间关节。包括普通颈椎的关节突关节、钩椎关节、 第三,颈椎的韧带。在颈椎椎体及椎弓周围有一系列韧带对颈椎的固定及限制颈椎的运动有重要作用。 后纵韧带较细长,虽亦坚韧,但较前纵韧带(人体内最长的韧带)为弱,位于椎体的后方,为椎管的前壁。在颈部脊柱、椎体的侧后方有钩椎关节,为椎间孔的

颈椎正常解剖结构特点

颈椎共有7块,由一个椎体、一个椎弓及七个突起(一个棘突、一对横突、两对关节突)所构成。各个颈椎又有其相应的特点,特别是第一和第二颈椎。现分述如下:(1)第三至第七颈椎的结构特点:1)椎体:一般较小,呈横椭圆形,上面的左右径约为2.41cm,下面约为2.28cm,均大于前后径。椎体中部略细,上、下两端膨大,高约1.47cm,上面在左右径上凹陷,下面在前后径上凹陷。上、下椎体之间形成了马鞍状的对合,以便保持颈部脊柱在运动中的相对稳定。椎体上面的后缘两侧有向上的脊状突起称为钩突,它们与上位椎体下面的后缘两侧呈斜坡形对应部分相对合,形成所谓钩椎关节,即Luschka关节。颈椎4~6水平的Luschka关节是骨赘的好发部位。2)椎弓:椎弓向前与推体相连处较细,称为椎弓根。上、下椎弓根之间合成椎间孔。椎间孔的前内侧壁为椎间盘,上下为椎弓根,后外侧壁为关节突关节及其关节囊,脊神经也在此合成并由此孔穿出。神经根的营养动脉也经此孔进入椎管。椎弓根向后是板状部分称为椎板,上下椎板之间有黄韧带连接。3)突起:棘突位于椎弓的正中,呈前后位,突向后下方,棘突的末端一般都是分叉的,而第七颈椎分叉率只有4%。横突呈额状位突向外方,略短而宽,上面有一深沟称为脊神经沟,有脊神经通过。横突的末端分裂成前、后两个结节,围成横突孔。关节突呈短柱状,位于横突之后,上下关节突之间的部分称为峡部,颈椎关节突的排列便利前屈和后伸运动;关节面平滑,呈卵圆形,覆有关节软骨,关节面朝向下前方,可以在下一个颈椎的上关节突上向前滑动。(2)第一与第二颈椎的特点:1)第一颈椎又名衰推,其形态与其他颈椎相比虽有共同的结构,例如都有横突及横突孔,各有两个上、下关节突以及一个较大的椎孔,但最大的差别是没有推体,椎孔则由前、后两弓围成,棘突极短。2)第二颈椎又名枢椎,其基本形态与其它颈椎相似,但其外形特点是椎体向上伸出一个齿突。齿突是一个指状突起,从其与椎体交界处至顶端,长度平均为15.3cm. (此文档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文档可自行编辑修改内容, 供参考,感谢您的配合和支持) 编辑版wor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