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江苏民歌杨柳青的艺术特点

浅析江苏民歌杨柳青的艺术特点
浅析江苏民歌杨柳青的艺术特点

浅析江苏民歌《杨柳青》的艺术特点

一、扬州民歌的艺术特色

扬州民歌是江苏民歌的代表之一,它以独特的乡土气息,朗朗上口的旋律而广受欢迎。随着当今社会文化艺术的不断发展,扬州民歌也越来越被全国各地的人所熟悉。扬州民歌在扬州不同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文化地位。从秦汉时期一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扬州民歌都在不断的充实,不断的演变发展。

扬州民歌分为号子、山歌和小调三种题材。和其他民歌一样,扬州民歌的语言通俗易懂,曲调朗朗上口,广为流传。但各地的民歌有其各自不同的特色,扬州民歌有着它独特的艺术特色。首先是它的方言,这是各地民歌都不一样的。方言是民歌的典型特征,有时候我们可以直接从方言来判断一首民歌属于哪个地区。其次是他独特的生活内涵。一首民歌可以反映一个地区的生活,民歌中很多用词都是和生活紧紧相关的。山区、水乡或者高原地区,他们的生活总会反映在民歌上。扬州是个鱼米之乡,小河特别多,所以扬州的民歌常常得以和水联系在一起,如《拔根芦柴花》、《数鸭蛋》、《撒趟撩在外》等等。

二、《杨柳青》的音乐特点

(一)歌曲简介

《杨柳青》是江苏省扬州市的一首独具特色的民歌,它的旋律明快而又活泼,节奏简短而又跳跃,填词热情洋溢又不乏幽默风趣,是扬州最受欢迎的民歌之一。虽然篇幅较之于一般歌曲来说,稍显简短,但因其独特的乡土气息以及歌曲中所展现出来的农民在乡间快乐劳作的情景而被广泛流传。这首歌具体的创作年份已不得而知,大约是来自清朝,后经多年的改编而成。在民间,当农民们在田里劳作时,这首歌就会成为他们消减疲劳的良方。

(二)音乐技法分析

1.结构分析

以国外的旋律分析法来看,《杨柳青》是一个四个乐句的一段体歌曲,为非方整性结构。前三个乐句都是6个小节,第四乐句只有五个小节。每个乐句稍长于一般歌曲,四个乐句各不相同,各具特色。从其填词来说,《杨柳青》又是一个带有衬腔补充的民间二句体乐段。歌词的内容主要在前两句中,而后两句基本是由衬词组成的,这是民歌独特的形式之一,很多民歌都具有这样的衬词。

2.风格特征分析

《杨柳青》是一首典型的扬州小调,其节奏轻快,运用了很多切分和十六分音符,使歌曲形成了轻快、活泼、的风格特征。而它的唱词运用了大量的衬词,使得整首歌曲在演唱时具有幽默、风趣的风格特征。此外,该曲是用扬州本地的方言来演唱的,特别具有扬州的乡土气息。配合描写田园风景的歌词,充分体现了这首小调的劳动气息。

三、《杨柳青》的演唱

(一)发声方法简述

首先,运用胸腹式联合呼吸法而不是传统的自然胸式呼吸方法。用传统的自然胸式呼吸方法来演唱时,会感觉声音有些许“飘”,而这种胸腹式联合呼吸法会让你在演唱时的声音更加结实,更有着力点。这首歌的的节奏较快,因此,换气是非常重要的。在什么位置换气,如何换气都要在实际演唱中慢慢去体会,去琢磨。

(二)方言的探索

这首小调全曲都是由扬州的方言来演唱的,因此对扬州方言的探索对演唱这首歌来说显得尤为重要。

1.声调的平仄。

扬州本地的方言平声、上声、去声和入声都存在。在平声当中要注意的是经常把一些阳平读成阴平。如:“白”字应该读成阴平。不仅如此,很多字的声调在扬州话中都会读成阴

平声。如歌词中的“早”、“下”、“露水”、“麦”、“叶子”、“有”等字都应该读成阴平声。这也造成了扬州方言比较轻柔的特点。另外,扬州方言中存在很多的入声,即很短的调子,这在普通话里面已经不存在了。如歌词中的“起来”、“点”、“叶子”、“七”、“有”等字都应该读成入声,发音短促而快,外地人听起来有种含糊不清的感觉。

(1)平翘舌不分。

在扬州方言中是没有翘舌音的,所有的翘舌音都读成平舌音。如歌词中的“水”字应该发“sui”,阴平声调。还有“晨”字、“石”字等都是发平舌音。另外,读声母“r”时,舌头也不卷,直接读成“L”。如歌词中的“人”字应该读“len”,上声音调。除此之外,很多边音和鼻音也是不分的,鼻音和边音相互混淆。如“扰”字就读成“lao”,“连”字读成“nian”等。但歌曲中的“露”字是边音,没有混淆。

(3)前鼻音和后鼻音不分

这也是扬州方言的特点之一,在他的方言里后鼻音和前鼻音混在一起,很多时候都是把后鼻音读成前鼻音。如歌词中的“青”和“情”字都读成“qin”。但在“an”和“ang”还是分的很清楚的,这一点不同于江淮地区的其他某些地方,如淮安市的涟水县、连云港的灌南县等,总是把“an”和“ang”颠倒。如豆浆会读成“dou jiang”、时间会读成:“shi jiang”等。

(4)口腔的把握

把握扬州方言的重要一点就是横咬字。形成横咬字的原因是扬州方言里的声母力度较大。口腔的前部过于用力、嘴部比较横。口腔的后部没有完全打开,空间小而又瘪。这就使得在说扬州的方言时,位置较靠前,音的力度稍大,发音时间短,语速较快。歌词中很多字都是这样的,如“早”、“下田”、“露水”、“麦苗”、“有情”等字都是这样。要想准确的把握扬州方言的腔调,就必须去多听当地的方言,经常模仿它的发音,找到它的规律之后就很容易把握了。

(三)地方韵味及情绪的把握

要把握这首歌的韵味,首先大致要了解扬州的生活作风,风土人情等等。扬州地处长江下游北岸,江淮平原南端,是一个河流环绕的水乡城市。《杨柳青》描写的是扬州人民清早下地干活时那种喜悦、悠然的心情。仿佛几个人边走边和,偶尔开开玩笑,俏皮而又欢快的走向自家的农田。

四、总结

在国家的保护和支持下扬州民歌,已有了不错的发展,扬州民歌已经被全国甚至全世界的人所认识。但这还远远不够,每一个江苏人,都应该为江苏,为扬州的民歌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把江苏民歌,把扬州民歌推向一个更高的顶点。历史在不断发展,社会在不断进步。民歌,正从山间田野飘向繁华都市,融入“城市文化大餐”,成为沟通城乡独特的情感语言。扬州民歌以其特有的艺术性与典型性、情感性与趣味性,丰富了中国民歌,成为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组成部分。作为优秀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之一,扬州民歌是扬州劳动人民生活的一面镜子,既是精神文明建设的结晶,又是传播精神文明的使者,她应当贴近时代、贴近群众、贴近生活,与时俱进,在继承中丰富与发展。

浅析江苏民歌

浅析江苏民歌《茉莉花》的演唱风格与情感体验 摘要: 近年来,我国在国际国内的重要活动中几乎都会演奏江苏民歌《茉莉花》。因为它具有以下特点:源于生活,有着经久不衰的艺术生命力;所选意象突出、鲜明,能使感情很好地表达出来;表现手法一唱三叹,反复回旋,主题集中;以独特的情节,溶注着浓郁的民族性情,古老而又新鲜;体现了当代人们的审美风尚,反映出中国人民善良、真诚的精神特质。 关键词:《茉莉花》;生命力;意象;民族性情;精神特质 绪论 人们对美的追求和钟爱常常表现为一种对审美的主动的渴望。当渴望的审美条件一旦出现,便会情不自禁地欣赏。张艺谋在它导执的申奥、申博宣传片中,都用《茉莉花》作背景音乐。2008年奥运会徵——“中国印·舞动的北京”在北京天坛公园祈年殿隆重揭晓时,管弦乐又响起了《茉莉花》的旋律。此时此刻我们所听到的《茉莉花》的乐声,委婉中带着刚劲,细腻中含着激情,飘动中蕴含坚定,相信《茉莉花》的芳香,将飘得更远更广。 这首脍炙人口的江苏民歌,几乎是我们国家在国际国内重要活动中的必奏之歌。小小的一首《茉莉花》竟会有这么大的魅力,它究竟好在哪里?中国传统民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这首歌体现了中国民歌节奏灵活,旋律婉转悠扬、自由而舒缓的特色。不仅如此,我们还可以从文化的角度来解读这首清香四溢的《茉莉花》。 1、江苏《茉莉花》的历史与流传 1.1江苏《茉莉花》的历史 江苏《茉莉花》是一首产生于明末清初,流传东北地区及全国各大城市的小调歌曲,距今约有300年的历史。最早的时候叫《鲜花调》,由于第一句是个重叠句,所以又称为《双叠翠》或《双叠词》。十八世纪下半叶传到西方,被意大利作曲家普契尼用于歌剧《图兰多特》中作为公主的主题曲。此歌最早收入我国由贮香主人编辑的《小慧集》中。 江苏《茉莉花》曾在1768年被英国作曲家卢梭收入他所编的《音乐辞典》中,此曲还流传到日本、朝鲜、美国等国家,成为中国民歌的代表作品之一。江苏《茉莉花》的曲调婉转、流畅、细腻、柔美、淳朴。曲式是由四个乐句构成单部曲式;调式为徴调式。 现代版的《茉莉花》是作曲家何仿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根据江苏民歌《茉莉花》改编创作的,是目前流传最广的《茉莉花》。歌词描述了一位姑娘想摘茉莉花,又担心受责骂,被人取笑,又怕伤了茉莉花等的心理活动,表现了一个天真可爱纯洁的美好形象,生动而又含蓄地表达

湖南民歌《洗菜心》的音乐特色和演唱技巧探析

湖南民歌《洗菜心》的音乐特色和演唱技巧探析 摘要:《洗菜心》是一首湖南民歌,原是湖南地区脍炙人口的一首生活小调,后吸收到当地的花鼓戏中,成为花鼓戏的常用曲目。本文在分析《洗菜心》的音乐背景、曲式结构及其独特的音乐表现手法的基础上,探讨了该作品的演唱技巧和用声特色。 关键词:民歌;鼓戏;洗菜心;音乐特点;演唱特点 Abstract: In this paper, on the basis of the analysis “vegetables Heart” background music, musical structure and its unique music performance practices to explore the work of singing skills and sound characteristics.     Key words: folk; drum play; vegetables heart; characteristic of music; concert features of 湖南民歌《洗菜心》的音乐背景 (一)湖南民歌的分类和小调的特点 民歌是中国各族人民在长期劳动和社会生活中集体创造出来的、最能直接反映现实、被人民群众所普遍掌握、广泛流传的一种歌曲。民歌的分类方法大致有三种,可以按题材分,也可以按体裁分,还可以按照色彩区进行分类。按题裁分为劳动歌、时政歌、生活歌、爱情歌、叙事歌等,按体裁可以分为劳动号子、山歌、田歌、小调、灯歌、儿歌、风俗歌等,按色彩区可分为按东北部平原民歌区、西北部高原民歌区、粤民歌区、湘民歌区等。那么《洗菜心》这首曲子则属于湘民歌区的小调。 小调俗称调子、小曲。以叙事见长,是叙事与抒情相结合的一种民歌体裁。湖南小调有丝弦小调与生活小调之分,两者主要的区别为丝弦小调多为历代文人、学士所作,文词优雅、含蓄,曲调缠绵、柔情。多有唱本或由艺人演唱很少即兴创作。而生活小调则多由山歌演变而来,感情朴实、真挚,极具生活情趣。湖南小调的唱词比较有规律,以多段形式的七言四句体或二句体为多,湖南小调的曲体大部分属于多乐段结构,以四乐句或四乐句重复一句的五乐句结构和上下句结构的分节歌形式居多。湖南小调的调式以徵调式最为常见,其次是宫调式和商调式,羽、角调式所占的比例较少,下文研究的《洗菜心》则为羽调式。

山西民间艺术文化的简要概括

浅谈山西民歌的历史与发展 山西的历史悠久而深厚。这里的民风民俗都是千百年来地方流传下来的传统历史,它是祖国的文化遗产,其独特的形式和浓厚的气氛,蕴藏着中国文化的底蕴。 山西的民间艺术文化种类繁多,如山西民歌、山西锣鼓、山西戏曲和山西年画等等。本篇章中,我将就我自己的理解和各种资料的整合分析着重探讨山西民歌的历史与发展。 一、山西民歌的起始 山西是我国文化发展较早的地区之一。自古以来,就有“尧都平阳”(今临汾市),“舜都蒲坂”(今永济),“禹都安邑”(今夏县)的传说。而从山西纷繁多样的出土文物中,可以看到这里有四千多年前新石器时代的陶埙、夏代的石磬,春秋时的甬钟,战国时的编钟、编磬。在侯马出土的东周时的晋国铸铜作坊中,还发现有铸造编钟的陶范(模子)。这些都说明山西音乐的发展是比较早的。 根据可靠资料显示,山西民歌,于尧天舜日之时就偶传录的。《诗三百》中所收集的《魏风》、《唐风》共十九篇,大部分采自山西。山西一百多个县,几乎每个县都有自己的民歌。据有关方面统计,现在收集起来的民歌达两万余首。 二、山西民歌的题材 山西民歌的题材贴近生活,其题材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1、反映农民苦难生活和对自己悲惨命运不满和反抗的歌。

此类歌曲在山西民歌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因为山西大部分地区是十年九旱的贫瘠山区。在长期的封建社会中,由于自然条件、劳动条件很差,生产力极低。他们在极为艰难的条件下,披星戴月,终年辛勤劳动,有的甚至远离亲人去关外谋生。大部分人所熟悉的《走西口》就是这样一首歌。 2、反映爱情的歌 此类民歌反映了劳动人民追求美好感情的愿望,表现了他们对封建礼教以及不合理婚姻制度的愤懑和反抗。如《苦相思》、《铡草刀剜头不后悔》等。 3、反映一般社会生活的歌 在平凡的生活中,也诞生了很多脍炙人口的歌曲,如郭兰英老师常常演唱的《交城山》,还有悉数山西特产的《夸特产》以及勾起很多父辈们美好回忆的《打酸枣》等等。 4、歌唱历史人物和传说故事的歌 这些民歌的内容大多是歌唱历史上的英雄人物,或那些在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中引起共鸣的历史故事。如《三国调》《张生戏莺莺》《苏三起解》等。这些民歌长期以来在民间流传,深受广大人民的喜爱。 5、反映人民革命斗争的歌 此类歌曲在山西民歌中占有特殊的地位,抗日战争时期,各根据地人民,用自己编创的大量新民歌,讴歌着自己的斗争生活。 三、山西新民歌的分类

从陕北民歌的历史演变看传统音乐的文化变迁

从陕北民歌的历史演变看传统音乐的文化变迁 音乐与一切文化有着关联性,它自身的体验与多方面生活感受发生着关联。随着人类社会生活的变化,音乐的意义却也随着音乐活动特定的主题内容发生着大相径庭的变化,也在不断的丰富和更新。将传统音乐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来考察,是有利于传统音乐的研究与发展。陕北民歌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流淌着陕北劳动人民的悲欢苦乐,表达了陕北人民的情感和追求。作为典型化的西部文化之一,显示出与其他地区的民歌截然不同的独特价值和文化品格。受到了国内外广大人民的喜爱。比如陕北民歌《东方红》、《走西口》、《绣金匾》、《三十里铺》、《当红军队哥哥回来了》、《咱们的领袖毛泽东》等等这些深情婉约的经典民歌,是人们难忘的天籁之声,仍然能回忆起陕北民歌的辉煌时代。如今这种根深蒂固的传统音乐文化在多元文化聚集的现代社会中为了生存和发展也要寻求一种更为合适的发展之道。本文将试图就陕北民歌的变迁、融合、演变、传承、发展为基点,欲求探讨传统音乐文化的可持续性。 一、陕北民歌的溯源 当今著名的陕北民歌,与《诗经》中的古老民歌形成了遥远的呼应。《诗经》与陕北民歌中,都存在以草本缠绕于术本比兴女子依附于男子。例如《唐风·葛生》“葛生蒙楚,蔹蔓于野。予美亡此。谁与独处?”朱熹说:“妇人以其夫征役而不归,故言葛生而蒙于楚,蔹生而蔓于野'各有所托,而予之所美者,独不在是,则谁与而独处于此乎?”以葛、蔹蒙于楚、蔓于野反衬女子孤独无依的悲苦。陕北民

歌中也存在着这种情况。如:“你是大树我是藤,你缠我抱分不开身”,模式一样只不过表达比前者更加直白露骨,少了含蓄浑厚的诗味,这与人们所处的时代及随之产生的观念变化有关。但从本质上说。二者殊途而同归。 不仅如此。《诗经》和陕北民歌中都还有以“花果比兴婚育的例子”。在《周南·桃天》中有明显的体现,“桃之天天,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首章便以桃花比新娘容貌的美丽娇媚,不过,作者并没有停留在单纯的以花喻人的层面上,诗人以桃树的花、果实、树叶起兴,“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既是对新娘家庭幸福的祝愿,又是对其将来子孙兴旺的期望。以“开花一结果”比兴男女婚爱的模式,在陕北民歌中的也得到了继承,如: 洋烟开花结蛋蛋, 哪一个女子不嫁汉? 金稻黍开花结棒棒, 有一个姑娘她好心肠。 马菇子开花结圪蛋, 红军的婆姨不嫁男子汉。 均将陕北最普遍、生命力最强的植物的品质赋予女子,而以它们的开花结果隐含女子的生殖能力及两性的结合,俗野但不乏纯朴-散发着黄土地的味道。 总之,陕北民歌和《诗经·国风》在比兴手法的使用上具有明显的相承关系。并且运用更加灵活。这既是民歌本身创作和传播的必然

乡音湘情——赏析湖南民歌

新疆艺术学院音乐系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 期末考试论文 论文名称:《乡音湘情——赏析湖南民歌》 课程名称:中国民族民间音乐赏析 年级:2019级 专业:艺术与科技(电子音乐制作) 学号:119410501 姓名:欧阳文清 乡音湘情——赏析湖南民歌

“月亮粑粑, 肚里坐个爹爹(dia), 爹爹出来买菜, 肚里坐个奶奶, 奶奶出来绣花, 绣扎(个)糍粑......”这首童谣相信肯定引起了绝大多数湖南人童年的共鸣,现在哼起这段旋律头脑中仿佛就能活生生的呈现出湖南人的乡间生活。《月亮粑粑》的这首童谣也对湖南民歌民谣的情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湖南省境内丘陵、土地广布,山歌流布广泛,这也印证“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道理。湖南民歌能表达出各种不同情感,有浑圆嘹亮的山歌、优美抒情的小调,有欢快活跃的花灯、低沉哀怨的曲艺,还有气势磅礴的劳动号子、荡气回肠的薅草锣鼓,以及激昂向上的革命歌曲,其曲式结构严谨,曲体多样,尤其是衬词的运用,使民歌在烘托气氛、揭示人物内心情感等方面达到了极高的艺术境界。湖南民歌不仅有美丽动人的歌词,曲调也清新脱俗,别具一格。 当地人把湖南山歌归纳为“高腔”、“平腔”、“低腔”3种: 高腔山歌音调高亢,节奏自由,拖腔处常有“阿呜啊呜”等衬字,多为成年男子在野外用假声歌唱; 平腔山歌悠远绵长,多为成年男子在野外用真声歌唱; 低腔山歌优美、柔和,节奏性强,音量较小,多为妇女在室内歌唱。 它的历史可谓是源远流长,浩如烟海。千百年来,她总是“亲切的伴随着历史”(田汉语)。春秋战国时代,湖南属楚国辖境,湖南百姓也是受到了楚文化的熏陶。当地的民俗信鬼而好祭祀,祭祀时必有歌乐鼓舞以娱神。从屈原根据这一带的民间歌曲而创作的《楚辞》中,可略知当时民间音乐的风格。 在《九歌·湘君》中则可以看到: 君不行兮夷犹,蹇谁留兮中洲? 美要眇兮宜修,沛吾乘兮桂舟。 令沅湘兮无波,使江水兮安流。 望夫君兮未来,吹参差兮谁思? 此篇是祭湘君的诗歌,描写了湘夫人思念湘君那种临风企盼,因久候不见湘君依约聚会而产生怨慕神伤的感情。

从声乐曲《桃花红杏花白》浅谈山西民歌的情感把握毕业论文

从声乐曲《桃花红杏花白》浅谈山西民歌的情感把握毕业 论文 摘要:《桃花红杏花白》是一首描写爱情的歌曲,表达了男女之间爱情 的纠结与追寻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它歌词优美,曲调婉转流畅,主题明确,富有浓郁的民族气息,浓缩了山西民歌的精华,同时它还含有三拍子的节奏和江南韵味的戏曲风格。在演唱时我们要做好歌曲的准备工作和情感变化与韵味的表达。通过对《桃花红杏花白》的研究我们可以看出山西民歌曲调优美,感情浓烈、直接,情真意切,具有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和鲜明的地方特色。关键词:山西民歌;开花调;韵味;情感把握 From a vocal song of the peach blossom red apricot flowers, white emotional grasp Shanxi folk songs Zhao Wan,Music College Abstract:The peach blossom red apricot flowers, white was a depiction of love song, expressing tangled and pursuit of love between men and women and the desire and pursuit of the good life. Lyrics of beautiful, flowing tunes to put it mildly, theme clear, full of rich national flavor, concentrated the essence of Shanxi folk songs, rhythm and at the same time it also contains three beats Opera style of the southern charm. When we sing songs ready to work and emotional changes and the expression of flavor. Through the study of the peach blossom red apricot white we can see the beautiful melodies of the folk songs of Shanxi, emotionally intense, direct that's heartfelt and, with their own unique artistic style and distinctive local characteristics. Keywords: Shanxi folk song; flowering regulation; charm; emotional grasp 《桃花红杏花白》是一首古老的山西民歌,原是由《刘梅躲婚》改编而来,有好几个版本,本文研究的这个版本是由刘麟编词王志信编曲的新版《桃花红 杏花白》,它是由《桃花红杏花白》和《会哥哥》合编而成,这两首歌曲同属于开花调,结构短小,主题明确,都反映了男女之间纯朴的爱情,这个版本现已 在声乐教学中为大多数老师和学生使用,是民族声乐曲中女高音声部的代表曲 目之一。 山西自古就有着“民族歌曲的海洋”的美誉,有着悠久的历史,不论是种类还是形式都多样,数量上更是多不胜数且渊远流长。山西民歌是中国民歌的代表,在全球掀起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热潮的今天,我们走进山西,去了解这里独特的

音乐教案《江苏民歌》

音乐教案《江苏民歌》 教具:电子琴竖笛录音机录音带投影仪投影片等教学目的:欣赏一组江苏民歌,了解江苏的地理位置,感受江苏民歌的风格特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感情。 进一步了解号子山歌小调的体裁特点,体会节奏旋律在表达作品内容情感方面的作用。 通过听看唱奏说等多种形式的参与,通过对比分析等多种方法,让学生了解感受江苏民歌,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提高鉴赏音乐作品的能力。 教学重点:感受江苏民歌的风格特点教学难点:对比分析江苏民歌教学过程(找教案?:一组织教学:师生用亲切的音乐语言互致问候,创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 二导入:投影展示中国地图,让学生找出江苏的位置。 并指出江苏可以分为苏南和苏北两个部分。 教师讲述:我们江苏山水秀丽风光明媚,素有鱼米之乡的美称,千百年来江苏人民在这块富庶的土地上耕作生息,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孕育了丰富多彩的民间歌曲。 今天,我们来欣赏一组江苏民歌。 三说说江苏民歌:上节课我布置同学们回去搜集江苏民歌,现在就请大家来说说你们所知道的江苏民歌。 (学生讲述)四听江苏民歌,说出歌名。

《紫竹调》(教师用竖笛演奏)《拔根芦柴花》(听录音)《月儿弯弯照九州》(教师演唱)五欣赏分析一组江苏民歌。 (老师语言导入)《打麦号子》听录音。 启发学生分析歌曲的情绪作用演唱形式等。 教师领,学生合,念说白部分,体会歌曲铿锵的节奏和炽热的感情。 《唱唱扬州三把刀》和《无锡景》听两首歌的录音。 带领学生演唱或演奏这两首歌的旋律。 对比这两首歌的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 学习用江淮方言唱《唱唱扬州三把刀》;用吴方言唱《无锡景》。 《搭凉棚》听录音。 启发学生分析这首歌曲的体裁特点表现手法歌词风格等。 六表演江苏民歌选段。 分组准备(自选歌曲自定形式)各组汇报。 全体同学演唱《茉莉花》。 七反馈练习(见课本)八小结课堂。 音乐教案《江苏民歌》这一教案

汉乐府民歌的艺术特色【汉乐府民歌的特色与文学成就】

汉乐府民歌的艺术特色【汉乐府民歌的特色与文学成就】 汉代文学的主流是文人创作,文人创作的主流是辞赋。乐府民歌作为民间的创作,是非主流的存在。它与文人文学虽有一致的地方,但更多不一致之处。这种非主流的民间创作,以其强大的生命力逐渐影响了文人的创作,最终促使诗歌蓬勃兴起,取代了辞赋对文坛的统治。所以,它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现存的汉乐府民歌数量不算多。但是,在到汉为止的中国文学史上,它显示出特异的光彩。下面,我们对其主要的特色与成就,逐一介绍。 第一,汉乐府民歌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尤其是第一次具体而深入地反映了社会下层民众日常生活的艰难与痛苦。在汉代文人文学中,政论散文、辞赋,都不涉及社会下层的生活;《史记》也只记述了社会中下层中某些特殊人物的特殊经历,如医师、卜者、游侠等。至于汉代以前,只有同为民歌的《诗经》中的《国风》部分,与汉乐府民歌较为相近。但是,《国风》虽然也有比较浓厚的生活气息,它反映社会下层生活的特征并不显著,更没有具体深入地反映出这种生活的艰难与痛苦之处。《国风》中大量的关于婚姻、爱情的诗篇,我们只能说它写出了包括社会中下层在内的人类生活中一个具有普遍性的方面,而无法确定所写的一定是

下层的或劳动人民的生活。反映士兵征战之苦与怀乡之情的诗篇,也只是写出了下层人民生活的一个比较特殊的方面。只有《豳风七月》,反映了奴隶们一年四季的劳作生活,但它又只是概括性的陈述,而不是具体深入的描写,而且也仅有这一篇。因此,汉乐府民歌中的许多诗篇,读来就有耳目一新之感,如《妇病行》: 妇病连年累岁,传呼丈人前一言。当言未及得言,不知泪下一何翩翩。属累君两三孤子,莫我儿饥且寒!有过慎莫笪笞:行当折摇,思复念之!乱曰:抱时无衣,襦复无里。闭门塞牖,舍孤儿到市。道逢亲交,泣坐不能起。从乞求与孤买饵,对交啼泣,泪不可止。我欲不伤悲,不能已!探怀中钱持授交。入门见孤儿啼,索其母抱。徘徊空舍中,行复尔耳,弃置勿复道! 诗中写一个妇人久病不起,临终前再三嘱咐丈夫要好好养育孩子,不要打骂他们,可是她死了以后,孩子们无衣无食。父亲到市上去乞讨,碰到熟人,同情地给了他几个钱。回到家,见小孩子不懂母亲已经死了,还一个劲地哭着要母亲抱。这是最普通人的最普通的生活,又是充满苦难与辛酸的生活。这样的诗,是过去从来没有过的。诗中那位母亲临终之际对自己的孩子死不瞑目的牵挂,真可以催人泪下。同样写孤儿的,还有另一篇《孤儿行》。诗中的孤儿,原是一个富人家的子弟。但父母死后,却成为兄嫂的奴隶。他被迫远行经商,饱经风霜,归来后头多虮虱,面目多尘,也不能稍事休息:大兄言办饭,大嫂言视马;使我早行汲,暮得水来归。平日冬无复襦,夏无单衣,从三月蚕桑,到六月收瓜,什么都得干。使得这位孤儿发出了居生不乐,不如早去,下从地下黄泉的悲痛呼喊!这实际上也是社会底层人物的生活景象。

陕北民歌 文化

陕北民歌文化 热身子扑上冰窗台(陕北民歌) 夜夜听见马蹄子响 扫炕铺毡换衣裳 听见哥哥唱着来 热身子扑上冰窗台 听见哥哥脚步响 一舌头舔烂两块窗 陕北民歌《公公烧媳妇》 【演唱】刘彦军 正月里来个呦是新年,我给你公公来拜年。

手提银壶四两酒,我给你公公磕上一头。 二月里来个呦龙抬头,儿媳妇妹子个上高楼。 搬住那姐姐亲了个口,人家娃娃的好绵手手。 三月里来个呦桃花花开,儿媳妇穿一对红缨缎鞋。红缎鞋的个绿飘带,看的个公公口张开。 四月四来个呦四月八,娘娘庙上就把香插。 人家那插香为儿女,公公媳妇是为探花堂 五月里来个呦五端阳,软米粽子的包砂糖。 黑糖那白糖雪花糖,总不如那儿媳妇的唾沫香。 六月里来个呦热难当,葡萄树底下歇阴凉。 葡萄甜的个酸溜溜,公公揣起个奶头头。 七月里来个呦秋风凉,我给你公公是换衣裳。 踏面子皮袄舞龙带,是儿媳妇毡帽头上戴。 八月里来个呦月儿圆,西瓜月饼献老天。 西瓜甜那个月饼园,公公媳妇得团圆。

八月里来个呦月儿圆,我和我公公割燕麦 燕麦个割下两捆捆半,转不过弯弯就把活干。 九月里来个呦九月九,我家公公走碛口。 碛口的干炉油水大,吃得儿媳妇活不下。 十月里来个呦十月一,家家户户送寒衣。 出了大门朝南跪,我问公公对不对。 十一月里来个呦里下大雪,我妈捎话叫我坐娘家。 这回娘家我不坐,我离公公不能活。 十二月里来个呦快过年,公公和媳妇有了娃。 你说咱娃叫你啥,明叫爷爷暗叫爸。 你说咱娃叫你啥,明叫爷爷暗叫爸。 《叫大娘》(一)和《摘豆荚》一个调 叫大娘,你坐下,咱和大娘拉上两句知心话呀(我是一个大娘唉呀) (白:唉~灰女子你和大娘有甚知心话要说?)

走进江苏民歌《茉莉花》

走进江苏民歌《茉莉花》讲稿 各位老师: 大家好! 今天很高兴能和大家一同走进江苏民歌《茉莉花》。《茉莉花》不仅江苏人民喜爱她,中国人民喜爱她,世界人民更是青睐她。据记载:这首歌在明朝就已流传到国外,几百年间在世界音乐舞台上散发着芳香,传播着友谊。《茉莉花》是中国文化的象征,是中国民歌的代表,她向世界展示出中国文化的和缓、柔美、善意,是和谐世界的和谐之声。《茉莉花》的演绎形式可谓是丰富多彩,就合唱的版本也是琳琅满目。我们的音乐教材第十一册的第四单元采用了杨鸿年老师改编的童声合唱版的《茉莉花》。这是一首复调式的合唱曲,作为普通教学班,要把它学下来并唱好比较困难,基于这个原因,在教学中我采用了简化旋律、二度创作的方法,在不改变作品的原有风格特点的前提下,即让孩子感受到合唱曲的魅力,又让他们掌握了旋律创作的手法。下面,请随着我一起走入今天的音乐课堂,一同学习江苏民歌《茉莉花》。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播放短片导入,让学生欣赏后谈感想。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段非常唯美的视频,请大家欣赏后谈一谈感想。短片中的音乐你熟悉吗?取材于哪首民歌? 师:短片中的音乐取材于江苏民歌《茉莉花》,从画面上我们感受到了茉莉花已经飘香于世界各地,深受国内外友人的喜爱。听着《茉莉花》,我们会不由自主地随着这悠扬的笛声心驰神往。茉莉是常绿小灌木,岁岁开花,香气清雅而幽远。让我们随音乐用鼻子来闻一闻,哼一哼。 三、播放《茉莉花》音乐,学生复习歌曲《茉莉花》主旋律,并随着老师的手势做呼吸训练。 1.师:请你想像自己置身茉莉花丛,满园芬芳,深吸气——感觉很香,很享受,气息下沉,保持——徐徐吐出来,呼气。 2.出示大歌片,学生有感情地复习歌曲,演唱后谈谈民歌的特点。

汉乐府民歌的艺术特点

汉乐府民歌的艺术特点 篇一:分析汉乐府民歌的艺术特色? 在我国文学史上,汉乐府民歌标志着叙事诗的一个新的更趋成熟的发展阶段。它的高度的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 1)、通过人物的语言和行动来表现人物性格。有的采用对话的形式,也有采用独白,注意人物行动和细节的刻划使变现直接,更具亲近真实感。 2)、语言的朴素自然而带感情。汉乐府民歌的语言一般都是口语化的,同时还饱含着感情,饱含着人民的爱憎,即使是叙事诗,也是叙事与抒情相结合,因而具有强烈的感染力。汉乐府民歌一方面由于所叙之事大都是人民自己之事,诗的作者往往就是诗中的主人公;另一方面也由于作者和他所描写的人物有着共同的命运、共同的生活体验,所以叙事和抒情便很自然地融合在一起,做到“浅而能深”。 3)、形式的自由和多样。汉乐府民歌没有固定的章法、句法,长短随意,整散不拘,丰富多样的形式,毫无疑问,非常有助于复杂的思想内容的表达的。 4)、浪漫主义的色彩。汉乐府民歌多数是现实主义的精确描绘,但也有一些作品具有不同程度的浪漫主义色彩,运用了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如抒情小诗《上邪》那种如山洪爆发似的激情和高度的夸张,便都是浪漫主义的表现。 篇二:论汉乐府民歌艺术特色

论汉乐府民歌艺术特色 普兰店市职业教育中心 李晓东 论汉乐府民歌艺术特色 汉代是中国封建专制主义统一的时代,经春秋以来,历史上空前统一,疆域最大的时代,是中国封建社会初期的上升时期。它的思想、文化、文学艺术都具有中国封建社会初开创性、典范性的特征。屈原的楚辞文学具有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特点。秦代可以说没有文学,而汉代则不同,它的辞赋、散文、诗歌都有较大的发展。在汉诗歌中最有价值的是乐府民歌。本文旨在略论汉乐府民歌的艺术特色。 汉乐府民歌继承和发扬《诗经》的现实主义传统,来自民间,是人民群众“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作品。它揭露了战争和傜役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反映了劳动人民在封建压迫下生活的痛苦,揭露了上层社会剥削阶级的腐朽、丑恶,也有表现爱情和婚姻的诗。这些深刻的思想内容与较高的艺术成就是相辅相成的。下面我简单谈谈它的艺术成就。 一、突出的叙事特征 汉乐府民歌奠定了中国古代叙事诗的基础。中国诗歌一开始抒情诗就占有压倒的优势。《诗经》中仅有少数几篇不成熟的叙事作品,楚辞也以抒情为主。到了汉乐府民歌出现,虽不足以改变抒情诗占主流的局面,但却能够宣告叙事诗的正式成立。现存的汉乐府民歌,约有

最新-声乐作品《小背篓》艺术风格分析 精品

声乐作品《小背篓》艺术风格分析 摘要《小背篓》是一首典型的新时期经典民歌,具有浓厚的湘西风格,作为湘妹子的宋祖英以湘西人的身份完美首次演绎了《小背篓》,并一直被人们所广为传唱,使之成为家喻户晓的经典作品。 通过对《小背篓》艺术风格的分析,将进一步了解湘西文化,从而更好地弘扬我国民族声乐作品的演唱特质。 关键词小背篓;宋祖英;艺术风格;演唱特质;创作作品一群在湘西大山里把冰棒放在背篓里的土家族苗族大妈、背篓、吊脚楼、深山、溪水、赶场、河滩……这一连串的景象勾勒出了一幅幅典型的湘西边城风光景象,这也正是《小背篓》所呈现的清纯画面。 由欧阳常林先生作词、我国著名作曲家白诚仁先生作曲,1990年由宋祖英把这首散发着浓郁湘西气息的原创声乐作品带上了央视春晚的舞台,并深深打动了全国观众的心。 一、《小背篓》的创作背景简析词作者欧阳常林先生作为土生土长的湖南人,创作的《小背篓》歌词朴实无华、亲切动人、形象鲜明。 体现出欧阳常林先生创作思路的艺术独特性,和对民族文化的深切热爱之情,他深深喜爱着这片土地,且对湘西人民生活现状了解细微,对童年幸福生活的歌颂和美好回忆。 曲作者是我国著名作曲家白诚仁先生,四川成都人。 自从1955年10月分配到湖南省歌舞团工作起便扎根湖南这块具有浓郁民族音乐的土地,从此结下了不解之缘。 他全身心地投入这片热土,进行创作,深入侗乡、苗寨采集音乐素材,踏遍三湘四水,在充分吸收民间歌曲丰富养分的基础上,运用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投入到创作之中,创作出一首又一首唱响全国的湖南民歌。 在他五十余年的创作艺术生涯中,白诚仁先生更以伯乐的眼光挖掘培养了何纪光、宋祖英、吴碧霞等一大批湘籍歌唱家。 他是第一个开采出湖南民族民间音乐素材的富矿创始者,《小背篓》就是他其中的一部经典原创作品。 进入1990年初,正是中国飞速发展的时代,音乐的传播媒介在这种大驱势的浪潮中得到不断提升和壮大,从当时单一的卡带、录音机、磁带、录像带到有

陕北民歌中的文化

陕北民歌中的文化 民歌是民族文化中的一朵奇葩, 是民族文化富有生命的表现。一个没有艺术的民族和社会是不可思议的 , 艺术与人性中最深层的东西相遇。民歌正是这种深层的、内在的精神的具体表露。那么这精神终生都对你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 这种精神也正隐含在地域的民俗文化之中。 陕北自古以来就是多个民族融合的地区 , 由于特殊的自然环境 , 逐渐形成一个自然文化的封闭区 , 也由于这种自然环境形成了风格粗矿的陕北民歌 , 而这种民歌又反映出本地区的民俗文化和生活特点。我对民歌爱好 , 应该是起源于对民俗文化的关心。因为对于许多民歌的学习是从民俗文化活动中而来。 可以说民歌、民谣概括地反映了当地民俗 , 同时民俗活动也创造和推动了民歌的发展。 陕北的小调和舞歌总是伴随着民俗活动的。喝酒唱“酒曲”、扬场唱“叫风”调;打夯唱号子;丧事唱孝歌号子;喜事说上头歌等等。具体讲陕北民歌与民俗活动有以下几中关系: 一、岁时节令 民歌“十对花”、“公公烧媳妇”、“干妹送干哥”、“滚南路”等都是唱十二个月,二十四个节令的。 十对花 “正月里开的一个什么花儿开, 正月里开的是迎春花儿开, ……” 三哥哥你看美不美 “三月里桃花开, 所有的蜜蜂采蜜来, 你有情来我有意, 哎伊哟哟, 三哥哥你爱不爱”。 公公烧熄妇 “四月里来四月八, 娘娘庙上把香插, 人家插香为儿女, 咱俩道地为什么” 滚南路 “二月二, 龙抬头, 背上铺盖滚南路” 想干哥

“正月里冻冰立春消, 三月里风吹杨柳摆, 杨柳摆, 想起我的哥,想起我的哥哥,等一等我" 光棍哭妻 “十二月里又一年, 家家户户贴对联, 人家对联成对对, 我家对联难成对, 咋,想起孩的娘呀” 小寡妇上坟 “六月里来热难挡, 大树底下乘阴凉, 风乱草草咕碌碌转, 寡妇提篮上坟串”以上这几个民歌在反映节令的同时, 以此为比兴, 既有表述季节特征, 也有表述民俗特点的。 二、民间的节日 象过春节、腊八节、端五节、六月六、重阳节、中秋节等在陕北的民俗文化中是很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 在每一个节日的民俗文化中都有不只一首民歌或民谣来抒发这种民族情感。 对过年的描述:腊月里, 二十三, 我送灶马爷烧枣山; 腊月里, 二十四,裁下对子写下宇: 腊月里, 二十五, 称下几斤黄萝卜;腊月里, 二十六,割的几斤肥羊肉; 腊月里, 二十七, 蒸下黄酒盘大曲;腊月里, 二十八, 串门子大嫂把银粉擦 ; 腊月里, 二十九, 倒的几斤干烧酒;月尽早, 吃早饭, 先担水, 后打毡, 贴对子, 打醋坛, 窗花贴土一满遍。这首民谣可以说是一幅陕北年前过年时的风俗画。 对寒食的描述:先清明, 后寒食, 不起烟火要冷吃。蒸燕燕烙滩黄 ( 燕燕 , 即各种面花; 滩黄是一种玉米面烙饼), 过完寒食要春忙。寒食跑, 清明跑,(读gang) 清明有雨年不荒。 对六月六的描述“六月里来六月六 , 新麦子馍馍熬羊肉”;对端阳节的描述“五月里来五端阳, 大软米棕子包砂糖”重阳节的描述“九月里九重阳, 谷子糜子堆上场。”这些习俗都是民歌民谣所歌唱的内容, 同时, 民俗也为民歌提供了题材。 三、民间仪式歌 民间歌谣不仅仅概括地描述了民俗的活动和风貌, 同时有些歌谣和民俗活动浑然一体, 不可分割, 这就是民间仪式歌。在陕北, 婚丧、迁喜、建造、满月都有仪式歌。 如:撒帐歌。新娘进洞房时, 由长者持盛有五谷的碗, 边撤边唱:脚踩吉祥云 , 手捧白玉盆 , 五谷撒空中 , 天上降甘霖 , 一撒金 , 二撒银 , 三撒撒个聚宝盆 , 四撒四季吉祥云 , 五撒五谷满丰登 , 六撒禄位高高升 , 七撒亲朋都欢庆 , 八撒八仙齐贺新 , 九

浅谈山西民歌

浅谈山西民歌 【摘要】 山西民歌作为中国民歌的一朵奇葩,根植于黄土高原的沃土,沐浴着黄土高原的风情,曲调优美,易于传唱,感情真挚,情真意切,歌词生动,承载着人民对生活的憧憬,对爱情的追逐,对家乡的热爱。由于全省各个地区的地理环境、经济状况、文化传统(尤其是音乐传统)以及人民的语言、风俗习惯和所邻近省区的影响等均不相同,造就了其形式风格多样化和地方色彩十分鲜明的特点。 Abstract : As a rarity in the Chinese folk songs, Shanxi folk song is rooted in the fertile soil and bathed by the amorous feelings of loess plateau, with the graceful tune, easy to sharing, sincere feelings and vivid lyrics, which expresses people's emotion of longing for ideal life, pursuing love and loving hometown. Due to the different geographical location, economic conditions, cultural traditions (especially the musical tradition) of the whole province, as well as the various language, customs and the impacts made by neighboring provinces, Shanxi folk song has formed diversified in shape and style, furthermore, also hol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bright local colour. 【关键词】 山西民歌起源题材类型发展特点 Key words Shanxi folk songs;origin ;subject matter;type;development;Characteristic 一、山西民歌的形成与发展 山西是我国民歌发展较早的地区,自古以来,就有“尧都平阳”(今临汾市),“舜都蒲坂”(今永济)的传说。山西出土的文物中,有新石器时期的陶陨夏代的石罄、战国的编钟、编磬等,这些都足以说明山西的音乐发展是比较早的。 山西民歌,于尧天舜日之时就有传录的,如《击壤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与我何有哉”;《南风歌》:“南风之熏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的《唐风》和《魏风》大郭茂倩变都是产生在山西地区的古老民歌。宋人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其中有不少是流传在山西地区的民歌、童谣。如晋时人民为庆贺除掉一个残人恶霸而唱的〈并洲歌〉:士为将军何以羞!六月重茵披貂裘,不知寒暑掉人头。雄儿兰田为报酬,中夜斩首谢并洲。从某些民歌曲牌中,尤其是从兴县“昆曲”、离石“审录”左权“大腔”中的一些曲牌中如《混江龙》、《拜月儿》、《南妆台》、《编坡扭》等。我们可以看出宋元以来的民歌海外曲牌有许多相似之处。宋朝曲牌朝吸取发展,而山西则以民歌的形式保留下来。明代以来,山西商业相当发达,特别是被称为“河东”的晋南一带,当时曾是北方商业的中心,随着工商业的发展,名请两代进入民歌盛行的时期,不少作品流传了下来。如《进兰房》《绣荷包》《闹五更》等等。抗日战争时期,各根据地人民用自己编创的大量新民歌,讴歌自己的斗争生活,受到广大群众的喜爱而广为传唱。“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有力的促进了民歌的改进和提高,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山西民歌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山西民歌是群众集体智慧和才能的结晶。一曲民歌产生后,只要符合群众心意,群众很快就能接受,并广泛的予以传播,在传播中,群众根据自己的需求对歌词、曲谱均要进行相应的删除。一次次的传播便是一次次的创作,经过不断的充实而日趋精炼,越穿越远。山西民歌的发展史是一部山西民族生息繁衍的发展史,也是山西人民喜怒哀乐的真实写照。二、山西民歌的题材和分类 山西民歌反映的社会生活内容非常广泛、形象生动的再现了农民的真实生活,反映了他们的

陕北民歌的艺术特色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f74300447.html, 陕北民歌的艺术特色 作者:刘蕾 来源:《青年文学家》2014年第33期 摘 ;要:中国民歌有着极其悠久的历史,是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民歌中一颗耀眼的明星,陕北民歌有着它独特的艺术魅力。陕北拥有着独特的自然环境和社会民俗文化,陕北民歌风格多样异彩纷呈,在旋律、节奏、语言等方面都具有鲜明的音乐特色,是人民思想、感情与精神的结晶。 关键词:陕北民歌;音乐特色;传承发展 [中图分类号]:J60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4)-33--01 陕北民歌有着独特的文化背景及艺术表现形式,是中国地域民歌里最具代表性的歌种。陕北地处黄土高原,其独特的地理环境,是陕北民歌形成丰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艺术魅力的重要因素之一。正是由这种深厚的地域文化和特色的地理环境,才逐渐形成了陕北特有的风土文化——陕北民歌。 一、陕北民歌的起源分类 漫长的历史过程形成了这里多样且独特的文化气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陕北民歌不仅具有汉族音乐的特征,也具有西北少数民族的音乐特色。 陕北民歌的题材诸多,主要划分为:劳动号子、信天游、小调三大类。 (一)劳动号子 号子是人类文化历史上产生最早的艺术形式,也是最早的民歌形式之一。由于陕北的地域沟壑,劳动者常年劳作辛苦,劳动过程中那紧张的动作,沉重的负荷赋予劳动号子以吆喝、呐喊等特点。既可以协调劳动,也可以抒发劳动者内心的压抑情感,从而得到精神的慰藉。陕北号子有打夯号子、耕地号子、碾场号子、船工号子等。例如《船夫曲》等,节奏平稳又具有一定的力度。 (二)小调 小调被称为里巷之曲,是人们在劳动之余,日常生活当中以及婚丧节庆用以抒发情怀、娱乐消遣的民歌。小调的范围包罗极广,歌词一般是通过较有艺术修养的民间艺人加工传授,结

汉乐府民歌的特色与文学成就

汉乐府民歌的特色与文学成就 汉代文学的主流是文人创作,文人创作的主流是辞赋。乐府民歌作为民间的创作, 是非主流的存在。它与文人文学虽有一致的地方,但更多不一致之处。这种非主流的民 间创作,以其强大的生命力逐渐影响了文人的创作,最终促使诗歌蓬勃兴起,取代了辞 赋对文坛的统治。所以,它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现存的汉乐府民歌数量不算多。但是,在到汉为止的中国文学史上,它显示出特异 的光彩。下面,我们对其主要的特色与成就,逐一介绍。 第一,汉乐府民歌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尤其是第一次具体而深入地反映了社会下 层民众日常生活的艰难与痛苦。在汉代文人文学中,政论散文、辞赋,都不涉及社会下 层的生活;《史记》也只记述了社会中下层中某些特殊人物的特殊经历,如医师、卜者、

游侠等。至于汉代以前,只有同为民歌的《诗经》中的《国风》部分,与汉乐府民歌较 为相近。但是,《国风》虽然也有比较浓厚的生活气息,它反映社会下层生活的特征并 不显著,更没有具体深入地反映出这种生活的艰难与痛苦之处。《国风》中大量的关于 婚姻、爱情的诗篇,我们只能说它写出了包括社会中下层在内的人类生活中一个具有普 遍性的方面,而无法确定所写的一定是下层的或“劳动人民”的生活。反映士兵征战之 苦与怀乡之情的诗篇,也只是写出了下层人民生活的一个比较特殊的方面。只有《豳风 ·七月》,反映了奴隶们一年四季的劳作生活,但它又只是概括性的陈述,而不是具体 深入的描写,而且也仅有这一篇。因此,汉乐府民歌中的许多诗篇,读来就有耳目一新 之感,如《妇病行》: 妇病连年累岁,传呼丈人前一言。当言未及得言,不知泪下一何翩翩。“属累君两 三孤子,莫我儿饥且寒!有过慎莫笪笞:行当折摇,思复念之!”乱曰:抱时无衣,襦

陕北民歌特点

陕北民歌 陕北民歌丰富多彩,它那浓郁的乡土气味和朴实风格,深受全国人民的喜爱,而且在国际上也享有盛誉。其中《信天游》更是以其独特的风格赢得赞誉。《信天游》是陕北民歌中最具有代表性、最富有陕北地方特色的一种体裁,它的内容和曲调都异常丰富,其节奏一般较自由舒展,声音高亢、嘹亮,音域宽广,旋律有的起伏很大,有的则平稳委婉,有的感情豪放率直,有的则柔和抒情,表现出了各种不同的思想感情和意境。在演唱特点上,一种是以声音平直高亢的山歌风格来表现,另一种则以感情细致、声音委婉的小调风格来表现。 陕北民歌的主题 民歌和人民生活的联系紧密,歌唱党、歌唱社会主义祖国、歌唱劳动、歌唱幸福生活成为陕北民歌的主题。下面谈谈陕北民歌的主题所表现的几个重要方面。 (一)劳动,创造了财富,也创造了人类的文化。因此,歌唱劳动是一切民歌的共同特点,也是一切民歌的突出主题。一般地说,劳动歌包括两个内容。一是以劳动生活为题材,表现劳动情绪的劳动歌。这种歌在旧社会往往是劳动者在沉重的劳动之余,概叹生活的艰难和对自己处境的愤懑,反映出劳动者与剥削者之间的对立关系。二是歌唱劳动本身,流露出质朴、健康的韵律的劳动歌。这种歌是劳动者在劳动时和着劳动的节拍,夹着劳动呼声或全用劳动声组成的歌。这两种内容的歌,前者内容较为丰富,后者内容较为单纯。 (二)政治歌是人民群众政治态度的晴雨表。其有有战歌,有颂歌,战歌对敌,颂歌对我。反映在陕北民歌中的第二个突出主题,便是劳动人民对封建剥削制度、地主武装的控诉和反抗,对党、对领袖、对革命的热情歌颂。民歌的字里行间充满人民群众对革命领袖真挚的爱戴和深厚的情谊。 (三)生活歌在陕北传统民中极为丰富,题材也较广泛。有反映家庭生活、风土习俗的歌,也有传授自然知道、生产经验的歌。这些歌虽然是点点滴滴,片片断断,甚至有些知识、经验还介绍得不够正确,但是,这些家庭生活、习俗习尚歌,表现了陕北人民开朗的性格和乐观的情绪;这些零星的知识、经验对于生活在穷乡僻壤的农民来说,在他们的知识领域里还

江苏民歌(茉莉花)的艺术魅力

江苏民歌(茉莉花)的艺术魅力 人们对美的追求和钟爱常常表现为一种对审美的主动的渴望。当渴望的审美条件一旦出现,人们便会不由自主地观赏。 在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的交接仪式上,在1999年中葡两国政府澳门回归政权交接仪式现场,中国军乐队都演奏了江苏民歌《茉莉花》。1997年江泽民访美、1998年克林顿访华、2000年第6届中国艺术节、2001年上海APEC会议以及2004年张艺谋执导的雅典奥运会闭幕式的8分钟文艺表演,以《茉莉花》为基调的音乐都融入了一个个历史瞬间。世界闻名歌剧大师、意大利作曲家普契尼在创作歌剧《图兰朵》时,也选用了中国民谣《茉莉花》的曲调。美国发射的一艘向外太空飞行查找宇宙生命的飞船,搭载许多国家的优美音乐进入太空,《茉莉花》和《梁祝》作为中国的经典名曲入选。这首脍炙人口的江苏民歌,几乎是我们国家在国际国内重要活动中的必奏之歌。小小的一首《茉莉花》竟会有这么大的魅力,它毕竟好在哪里?中国传统民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这首歌表达了中国民歌节奏灵活,旋律婉转悠扬、自由而舒缓的特色。不仅如此,我们还能够从文化的角度来解读这首清香四溢的《茉莉花》。 演唱江苏民歌《茉莉花》 1.美妙声音:从“草根”到经典 2.意象鲜亮:清雅幽远华夏味 3.重章迭句:一唱三叹华夏音 4.适度中和:深厚含蓄华夏情 5.纯真和谐:表达当代审美风尚

《茉莉花》芬芳馥郁、朴实无华,在人们眼里是特别高雅、特别圣洁、特别纯真的美好形象。人们歌颂她的雪白无暇、歌颂她的朴实无华。她代表着人们追求理想,追求纯真和谐的美好愿望,符合创建和谐社会的时代要求,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和浓浓的民族风韵,在朴素的旋律和音乐节奏中凝聚着民族的信仰、盼望和情感。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茉莉花》既是中国的,也是全世界共同的文化财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