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地理教学大纲.

国际贸易地理教学大纲.
国际贸易地理教学大纲.

国际贸易地理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国际贸易地理

课程代码:030411

课程性质:必修课

适用专业:国际贸易国际经济与贸易商务英语等

总学时数:72课时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安徽国际商务职业学院前身为安徽省对外经济贸易学校,创建于1980年,自1981年开始面向全省招生,发展至今,生源已涵盖安徽、海南、广西、湖南、河南、江西、浙江等十多个省份,在校学生5300余人,教研组成员8人。其中副教授2人,讲师2人,助教4人。本课程一直担负着国际贸易系、外语系的主要教学任务,受到各届领导的高度重视,具有得天独厚的人文、历史优势的支持,这为课程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历经29年的探索与发展,本课程在人才培养、实践教学和科研创新等方面已做出了大量的业绩,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国内同类课程中居于领先地位,其特质为:师资结构合理、专业基础厚实,教学能力强、科研成果丰硕、可用资源丰富。从学理层面上看,构建完善的课程体系,已具备良好的态势。本课程的推出将使我们迈向一个历史的新高,对此,为课程的构建和发展引发了我们更深层次的策略性思考:本课程的定位将立足安徽基础教育发展的实际需求,服务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培养高素质的商务行业所需求的应用型专门人才服务。

本课程组将利用多年积累起来的研究成果,强调创新意识与严谨治学并重,广泛深入地对涉及课程教学的种种要素展开实证研究,给本课程以多样性的连接和补充点,研究世界各国地理环境与国际贸易之间的互动关系,阐述世界主要国家(地区)商品生产的地域分工、商品交换的地理分布和地理格局的形成、发展和变化的规律,逐步构建具有区域特色的现代课程体系。

本课程组为省内外培养了大量优秀的商务专业人才,为我省乃至周遍省份商务事业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有着良好的社会声誉。

课程建设:将紧紧围绕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以就业为导向来修订教学大纲、教学内容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以实践教学为重点,为学生将来更好的适应社会、服务社会拓宽知识面,夯实基础,培养出专业基础扎实,从业能力强的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

二、教学目的和要求

《国际贸易地理》是各类外经贸院校外贸等专业一门专业必修课,也是培养国际商务专业人才必不可少的重要的专业基础知识课。

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教学,要求学员明确本课程的学习内容及掌握要点;掌握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市场条件及特点,以及它们在国际市场中所处的地位及作用,各个市场上不同的商品结构、贸易对象等内容;掌握我国对外贸易的基本情况、主要的开放带、开放地区、港口和主要运输线路;借鉴、吸收国外发达国家的有益经验,为加速发展我国的外经贸工作,为实现我国在新的历史时期制订的战略目标服务;掌握学习《国际贸易地理》的基本方法,提高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本课程,一要学生掌握国际贸易地理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二要学会综合分析和区域分析的方法;三要运用这些理论、知识和方法指导我国外经贸实践,解决我国对外贸易中出现的有关问题。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课程由总论和分论两部分组成。在教学时,先总后分,这一线索有助于学员循序渐进的学习和掌握。

总论部分主要包括国际贸易地理研究的对象、内容及任务;地理环境与国际贸易之间的关系及影响;世界居民、国家经贸类型和世界经贸格局、国际关联及经贸组织;世界市场和自由经济区的形成、发展及分布;国际贸易运输地理等内容。通过总论部分内容的学习,主要让学员对国际贸易地理基础知识及世界经贸格局有个总体的了解和掌握,并为分论部分内容的学习打好基础。

分论部分是本课程的核心内容,着重分析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的经贸发展过程、条件及特点,它们在世界经贸中的地位、作用以及与中国的经贸关系等内容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国际贸易地理分析。

选讲各主要经贸国家和地区的依据是:目前,国际上有220多个国家和地区,由于课时限制,教材只能编写了有代表性的一部分。选择主要国家和地区时,一般考虑:国际上属经贸发达型或超级型的工业化国家,如美、日、欧盟等;

在地理位置和国际贸易通道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如新加坡、埃及、南非等;

在较长时期内对国际经贸形势有显著影响的,如印度、海湾地区、拉丁美洲的巴西、墨西哥等;

同我国贸易关系密切的,东盟地区、俄国等;

教学时,有的国家(地区)可单独介绍,有的国家可在洲内或区域内概述部分指出

某一方面显著的贸易地理特征。

《国际贸易地理》是一门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综合性课程,它具有地理性、动态性、区域性和实用性的特点,在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在教学中,教师要以经济学为基础,以世界经济地理为基础内容,善于结合国际贸易地理知识组织教学,突出教学的实用性;

2、在教学中,教师要紧密联系当前的国际经贸形势,不断更新和充实教学内容,以适应不同时期的外贸发展和需要;

3、地理性(区域性)是本课程的本质特征之一,讲课时,必须掌握经贸区的区域特征,以及形成这些特征的相关因素进行教学。

4、本课程在教学中,要大胆的改革教学方法,组织学员自学,并进行必要的指导和检查。在课堂讲授中,力求运用现代启发式教学法,调动学员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教学时:

一要经常运用地图和图表,这不仅能帮助学员理解和巩固已学过的经贸地理内容,而且能启发学员获得新的国际贸易地理知识,培养学员运用地图、图表进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习效果;

二要运用综合分析法,即要学会从历史和现实、时间和空间、自然和社会、经济和政治等多种因素相互影响、相互运用的角度去分析有关国际贸易地理现象的形成发展变化的原因和规律;

三要运用对比法,即通过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的地理事物的比较、分析他们之间共性及差异性,并认识这些共性或差异性的形成原因和规律。

四、教学总时数分配

根据现行《国际贸易地理》教学大纲要求及教学计划安排,本课程按72学时授课,具体分配如下:

五、课程教学内容

第1章绪论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能正确理解并掌握国际贸易地理研究对象、内容及任务。

2、分析地理环境与国际贸易之间的关系及影响。

3、掌握本学科的学习方法与要求。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课程研究对象

2、地理环境与国际贸易

3、学习内容

4、学习任务和方法

三、教学内容与要点

(一)研究对象

1、国际贸易的含义及内容介绍。

2、地理环境的含义及内容介绍。

3、地理环境与国际贸易的关系。

(二)教学内容和任务(1课时)

1、主要内容

(1)本学科研究的对象及地理环境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2)国际贸易地理基础知识、国家类型、国际关联及经贸格局;

(3)国际市场和世界自由经济区的形成、发展和分布;

(4)国际贸易中的运输地理;

(5)主要国家和地区的经贸发展特征、产业结构及对外贸易;

(6)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对外开放区、主要的港口及海运航线;

(7)安徽经贸地理知识。

2、主要任务

(1)遵循规律,了解市场动态;

(2)吸收经验,发展对外贸易;

(3)学好本课,提高专业水平。

(三)学习方法与要求

1、学习方法

2、学习要求

第2章地理环境与国际贸易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世界海陆及地形分布的特点及对经济贸易的影响

2、掌握世界主要气候的类型、特点和分布;分析气候对经济贸易活动的影响

3、明确地理位置与国际贸易之间的关系

4、掌握国家的经贸类型和特征

5、理解人口因素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6、了解世界主要宗教的教规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7、掌握文化的内涵及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8、能正确分析产业结构与国际贸易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地理环境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2、世界主要气候的类型、特点和分布

3、国家的经贸类型和特征

4、人口因素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5、世界主要宗教的教规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6、文化的内涵及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7、产业结构与国际贸易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内容与要点

第1节自然地理环境与国际贸易

(一)世界海陆分布状况

1、七大洲的地理概况

2、四大洋的地理概况

3、海陆分布的特点

4、地形对经贸活动的影响

(二)气候与国际贸易

1、世界主要的气候类型与分布

2、气候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三)水环境与国际贸易

1、各大洲河流、湖泊的概况

2、河流和湖泊的经济利用

(四)地理位置与国际贸易

1、地理位置的含义和类型

2、地理位置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第2节人文地理环境与国际贸易

(一)国家的经贸类型与特点

1、国家的经贸类型

2、国家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二)人口、民族和种族与国际贸易

1、世界人口增长的特点

2、影响人口增长的主要因素

3、人口分布特点

4、种族的类型与分布

5、民族与分布

(三)宗教与国际贸易

1、主要宗教——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等

2、宗教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四)文化与国际贸易

1、文化的含义与特点

2、语言与国际贸易

3、价值观念与国际贸易

4、风俗习惯与国际贸易

(五)产业结构与国际贸易

1、产业结构的含义

2、产业结构与贸易结构及商品流向的关系

第3章国际经贸地理格局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国际关联的含义、形式和特点

2、掌握地理大发现和科技革命对世界贸易中心的作用及影响

3、分析亚太地区经济贸易中心形成的条件和发展趋势

4、初步掌握世界贸易中心的地理分布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国际关联的形式和特点

2、地理大发现和科技革命与世界贸易中心之间关系

3、亚太地区经济贸易中心形成的条件

三、教学内容与要点

第1节国际关联与经贸格局

(一)国际关联的含义与形式

1、北—北关联的含义和特点

2、北-南关联的含义和特点

3、南-南关联的含义和特点

(二)经贸格局

1、当今世界经贸的发展趋势

(1)世界经济一体化

(2)区域集团化

2、当今世界经贸格局的特点——“三足鼎立,多极支撑”第2节主要的国际经贸组织

(一)区域性的经贸组织

1、欧盟(EU)

2、北美自由贸易区(NAFTQ)

3、亚太经合组织(APEC)

(二)国际性的经贸组织

1、贸发会议(UNCTAD)

2、世贸组织(WTO)

3、国际货币组织(IMF)

4、经合组织(OECD)

5、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

第3节亚太地区——21世纪的国际贸易中心

(一)亚太地区的地理范围

1、广义亚太地区

2、狭义亚太地区

(二)亚太地区成为国际贸易中心的地理条件

1、地域广阔、自然条件类型多样

2、劳动力资源充足

3、海洋和陆地资源丰富

4、地理位置优越

(三)亚太地区成为国际贸易中心的经济条件

1、经济增长迅速

2、国际贸易不断发展

3、科技实力长足进步

4、产业和商品结构日趋高级化

(四)亚太地区成为国际贸易中心的政策环境

1、对外开放经济政策

2、投资环境大大改善

3、重视教育和人力资源的开发

4、加强区域合作

第4节国际贸易中心的地理分布

(一)国际商品市场的地理分布

1、国际贸易中心

2、商品交易所

3、国际博览会

4、国际展览会

(二)国际资本市场的地理分布

1、证券市场

2、货币市场

第4章国际市场的形成与分布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国际市场的发展阶段和特点

2、掌握当代国际市场的主要特征

3、掌握主要市场的分布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国际市场的发展阶段和特点

2、当代国际市场的主要特征

3、主要市场的地理分布

三、教学内容和要点

第1节国际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一)国际市场的含义

(二)国际市场形成的阶段和特点

1、市场的萌芽时期——时间、原因和特点

2、市场的发展时期——时间、原因和特点

3、市场的形成时期——时间、原因和特点

4、市场的扩大时期——时间、原因和特点第2节当代国际市场的主要特征

(一)市场的容量迅速扩大

(二)市场构成变化显著

(三)市场区域集团化发展迅速

(四)跨国公司对市场的影响扩大

(五)商品构成的变化显著

(六)从贸易自由化到贸易保护主义抬头

第3节国际市场的类型和分布

(一)市场的类型

(二)国际商品市场的分布

1、国际贸易中心的分布

2、国际商品交易所的分布

3、国际拍卖中心的分布

4、国际博览会和展览会的分布

(三)国际金融市场的分布

1、国际外汇市场的分布

2、国际黄金市场的分布

3、国际证券市场的分布

第5章世界自由经济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1、掌握自由经济区的含义和种类

2、了解自由经济区的形成过程及特点

3、明确建立自由经济区的条件和目的

4、对照地图掌握世界自由经济区的分布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自由经济区的含义和种类

2、自由经济区的发展过程

3、建立自由经济区的条件和目的

三、教学内容和要点

第1节世界自由经济区的含义和种类

(一)自由经济区的含义与类型

(二)自由经济区的种类

1、自由港、自由边境区、自由过境区

2、自由贸易区

3、出口加工区

4、科学园区

第2节世界自由经济区的形成和发展

世界自由经济区经历了400多年的发展,它有低级向高级再向更高级方向发展。

(一)自由经济区的形成时期的时间和特点

(二)自由经济区的发展时期时间、原因和特点

(三)自由经济区向科技型和综合型发展

第3节建立自由经济区的条件和目的

(一)自由经济区设立的条件

1、地理位置

2、基础设施

3、劳动力因素

4、优惠政策

5、靠近市场

(二)建立自由经济区的目的(作用)

1、推动国际贸易的发展

2、促进资金流动和技术转移,推动世界经济的发展

3、加强世界范围内的产业结构调整和传递

4、促进了本国和本地区的经济发展

第4节世界自由经济区的地理分布

(一)亚洲的出口加工区

(二)非洲和中东的出口加工区

(三)欧洲的出口加工区

(四)美国的自由贸易区

第6章经贸超级大国——美国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1、正确认识美国的国情;掌握美国地理环境的主要特点

2、了解美国经济发展的过程、发展条件和特点

3、分析美国产业结构的特点和经济发展特征

4、掌握美国产业结构主要部门生产与分布

5、了解美国在国际经贸中的地位、作用和对外贸易特点

6、能正确分析中美贸易关系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美国的国情和地理环境

2、美国产业结构和产业部门

3、美国市场特点和对外贸易关系

4、中美贸易关系

5、美国主要城市和港口

三、教学内容和要点

美国

(一)美国的地理环境

1、位置、面积和行政区划

2、地形、气候与资源

3、人口、民族与宗教

4、美国人的性格与风俗

(二)美国的经济发展与经济特点

1、经济发展历程

2、经济发展特点

(三)产业结构与生产分布

1、产业结构分析——“知识经济社会”的国家

2、主要产业部门

1)工业——特点、分布和主要部门等

2)农业——特点和发展条件

3)服务业——特点和部门

(四)美国市场、对外贸易关系和港口

1、美国市场的特点

2、美国国际贸易地位——最大的贸易国

3、外贸对经济的作用:

1)为美国的产品提供了广阔的国际市场;

2)为制造业的生产提供了丰富的原料和燃料、为人民提供了丰富的日常用品;

3)通过外贸途径,调整、优化国内产业结构。

4、贸易伙伴——加拿大、日本、欧盟及中国等。

5、外贸的商品结构:包括出口和进口两个方面。

6、中美贸易关系——“互补性强”

7、贸易港口(15个)

第7章经贸发达国家(上)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1、分析日本的国情特征及战后经贸发展的主要因素和中日贸易关系等

2、认识德国经济发展过程及经济增长迅速的原因,中德贸易关系

3、正确认识俄国的国情,掌握俄国外贸发展的特点,中俄贸易关系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日本的国情特征及战后经贸发展及中日贸易关系

2、德国经济发展过程和中德贸易关系

3、俄国的国情、俄国外贸发展的特点和中俄贸易关系

三、教学内容和要点

第1节日本

(一)国情——东亚岛国

1、领土构成与海洋环境影响

2、环境特征与资源

3、人口与风俗

4、历史发展回顾

(二)第二经济大国

1、经济发展特征与相关因素分析

2、产业结构与经济部门

1)工业——特点、部门和分布

2)农业——特点及部门结构

3)服务业——特点和分布

(三)第四贸易强国

1、对外贸易关系

2、贸易对象

3、商品结构

4、中日贸易关系

5、对外贸易港口

第2节德国

(一)国情——地处欧洲的“十字路口”

1、位置与面积

2、人口与风俗

3、自然条件与资源

(二)第三经济大国

1、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及特征

2、主要产业部门的生产与分布

1)工业——钢铁、机械、化工、汽车和电子等五大部门

2)农业——以畜牧业为主,农林牧相结合

3)服务业——水运、铁路、公路和航空运输

(三)第二贸易强国

1、对外贸易关系

2、贸易对象

3、商品结构

4、中德贸易关系

5、对外贸易港口

第3节俄罗斯

(一)国情——国土面积最大的国家

1、地跨欧亚两洲

2、传统欧洲国家

3、人口与宗教

4、环境与资源

(二)经济变革中的国家

1、资源大国,发展潜力巨大

2、产业结构与经济部门——工业、农业和运输业

(三)外贸与港口

1、外贸特点

2、中俄贸易关系

3、外贸港口

第8章经贸发达国家(下)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1、了解本章各国国情和地理环境特点

2、掌握本章各国经济发展过程和主要特点

3、明确本章各国产业结构和主要产业部门发展情况

4、分析本章各国对外贸易发展情况和与中国的经贸关系

5、掌握本章各国主要城市和港口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本章各国国情和地理环境特点

2、本章各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

3、本章各国的主要产业部门发展情况

4、本章各国对外贸易发展情况和与中国的经贸关系

5、本章各国主要城市和港口

三、教学内容和要点

第1节法国

(一)法国的地理环境

1、位置与面积——海陆兼备,三面临海、三面靠陆。

2、自然条件与资源——地形、气候和资源。

3、人口——增长缓慢,民族构成单一。

(二)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

1、经济发展过程及特点

2、产业结构与产业部门

1)工业——第四工业大国

2)农业——第二大农产品出口国

3)服务业

(三)对外贸易和中国经贸关系

1、对外贸易关系

2、贸易对象

3、商品结构

4、中法贸易关系

5、外贸港口

第2节英国

(一)英国的地理环境——西欧岛国

1、领土构成与海洋影响

2、人口与风俗

(二)资本主义的“母国”

1、资产阶级革命与产业革命

2、新、老工业比较

3、耕作业与畜牧业

4、外贸与港口

5、中英贸易

第3节意大利

(一)意大利的地理环境——地处欧洲南部亚平宁半岛上

1、自然条件与资源

2、人文概况

(二)后起的资本主义工业国

1、经济发展过程

2、济发展特点

3、主要经济部门

4、外贸与港口

5、中意贸易

第4节加拿大

(一)加拿大的地理环境——地广人稀、资源丰富、移民之国

1、位置、面积与人口

2、国土资源评价

(二)经济发达、外资控制

1、发达标志

2、经济特点——资源+外资+外贸

3、发展条件

4、外贸与港口

5、中加贸易关系

第5节澳大利亚

(一)澳大利亚的地理环境——地广人稀、资源丰富、移民之国

1、位置和人口

2、自然条件与资源

(二)南半球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

1、发展历程——由“骑在羊背上”过渡到“坐在矿车里”的国家

2、主要经济部门

3、外贸与港口

4、中澳贸易关系

第9章新兴工业化的国家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1、重点掌握亚洲“四小龙”发展过程及经贸特征;

2、了解东盟的发展条件、经贸特征,中国与东盟的贸易关系;

3、分析巴西发展条件及经贸特点等。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亚洲“四小龙”发展经验

2、东盟的经贸发展和中国与东盟的贸易关系

3、巴西发展条件及经贸特点

三、教学内容和要点

第1节亚洲“四小龙”

(一)新加坡——“花园式国家”

1、地理环境——地小人多、位置优越

2、出口主导型经济

3、中新贸易关系

(二)韩国与台湾

1、韩国的国情、经济发展过程及特点

2、韩国与台湾经济发展模式分析

3、对外贸易关系

(三)香港——东方明珠

1、香港概况

2、经济发展过程和产业结构

第2节东南亚国家联盟

(一)概况

(二)发展条件及特征

(三)重点国家介绍——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

第3节拉美三大强国

(一)拉美概况与一体化

(二)重点国家介绍——巴西、墨西哥、阿根廷等

第10章发展中的大国——印度和中国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1、了解印度和中国的国情及地理环境的特点

2、熟知印度产业结构的特点和经济发展的主要特征

3、了解印度和中国在国际经贸中的地位、作用和市场的主要特点

4、分析中印两国经贸发展成就、面临的问题及解决的对策

5、掌握中国对外贸易主要的海洋航线和港口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印度和中国的地理环境比较

2、印度产业结构的特点和经济发展的主要特征

3、印度和中国在国际经贸中的地位、作用和市场的主要特点

4、中印两国经贸发展成就和面临的问题

5、中国对外贸易主要的海洋航线和港口

三、教学内容和要点

第1节印度

(一)印度的地理环境

1、位置与面积

2、人口与风俗

3、自然地理环境

4、人文地理环境

(二)发展中的农业——工业国

1、农业发展条件和农业区

2、工业发展和工业区

3、服务业和港口

(三)对外贸易和市场状况

1、市场状况

2、对外贸易主要特点

3、对外贸易商品结构

4、对外贸易地区结构

5、中印经贸关系

第2节中国

(一)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概况

1、对外贸易发展阶段和特点

2、对外贸易未来的发展

(二)中国对外贸易结构

1、进出口市场结构

2、出口商品结构和出口基地

3、进口商品结构

(三)中国对外开放历程和特点

1、中国对外开放历程

2、中国对外开放特点

(四)中国对外贸易主要航线和港口

1、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海运的条件

2、中国对外贸易主要航线

3、主要的港口

第11章国际贸易运输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1、了解国际贸易运输对国际贸易的作用和发展趋势

2、掌握海洋运输的特点、航区、航线和港口等

3、掌握主要的铁路运输路线和大陆桥运输

4、了解主要的航空路线和港口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国际贸易运输对国际贸易的作用

2、海洋运输的特点、航区、航线和港口

3、主要的铁路运输路线和大陆桥运输

4、主要的航空路线和港口

三、教学内容和要点

第1节国际贸易运输概述

(一)国际贸易运输对国际贸易的作用

1、是国际贸易中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2、是促进国际贸易发展的重要因素;

3、促进了各国的经济与文化交流。

(二)国际贸易运输业的发展及其趋势

1、集装箱运输的含义和特点

2、多式联运的含义和特点

第2节海洋运输

(一)海洋运输的地位和作用

1、海洋运输的地位

2、海洋运输的特点

(二)四大航区及航线

1、太平洋航线

2、大西洋航线

3、印度洋航线

4、北冰洋航线

(三)海峡和运河

1、主要海峡

2、主要运河

(四)主要港口

第3节铁路运输和大陆桥

(一)铁路运输

1、铁路运输的地理分布与发展趋势

2、主要的铁路干线

(二)大陆桥运输

1、大陆桥运输的含义及特点

2、主要的大陆桥运输线

第4节国际贸易中的航空运输

(一)航空运输设备

1、航空港

2、航空器

3、精装设备

(二)航线及航班

1、航线

2、航班

(三)世界主要航空站及航线航空港口

1、世界主要航空站

2、世界主要航线

第12章专题贸易地理讲座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1、了解世界主要工业品的发展情况和分布规律

2、掌握主要工业品的产销分布情况

3、掌握世界粮食作物的生产及分布规律和产销情况

4、了解主要经济作物和其他农产品产销情况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世界主要工业品的发展情况和分布规律

2、世界主要工业品的产销分布情况

3、世界粮食作物的生产及分布规律和产销情况

4、主要经济作物的产销情况

三、教学内容和要点

第1节世界工业生产布局和贸易

(一)世界能源工业生产和贸易

1、能源工业生产与布局

2、能源的消费与贸易

3、主要能源工业部门与贸易(二)世界冶金工业生产和贸易

1、钢铁工业生产和贸易

2、有色金属生产和贸易

(三)世界电子工业生产和贸易

1、世界电子信息工业的发展

2、计算机和电子元件的生产与贸易(四)世界汽车工业生产和贸易

1、世界汽车工业的发展状况

2、世界汽车工业的生产和贸易(五)世界纺织品工业生产和贸易

1、世界纺织工业发展的特点

2、世界纺织工业的生产与贸易

第2节世界农业生产布局和贸易

(一)世界粮食生产和贸易

1、世界粮食的生产与布局

2、世界粮食贸易与粮食问题(二)世界主要经济作物生产与贸易

1、纤维作物生产与贸易

2、油料作物生产与贸易

3、糖料作物生产与贸易

4、饮料作物生产与贸易

(三)世界水产品生产与贸易

1、世界水产业的发展状况

2、世界渔业生产与贸易

(四)世界畜牧业产品生产与贸易

1、世界畜牧业产品的生产状况

2、世界畜牧业产品的贸易

(五)世界林业生产与贸易

1、世界森林资源与分布

2、世界林业生产与贸易

八年级地理上册教学计划

八年级地理上册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经过七年级的地理教学,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学习地理的方法,掌握了阅读地 图并通过地图分析地理现象的方法,掌握了初中地理教学大纲规定必须掌握的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 二、教学目标 通过本期地理教学,使学生能比较熟练的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地理现象,进一步提高阅读地图的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提高学生绘图的能力。同时,通过本期地理教学,使学生掌握中国地理概况,包括中国疆域概况,中国人口、民族特点及其地理分布特点,了解人口问题给社会、经济、资源、环境带来的压力。掌握中国的自然环境,包括地形、地势,气候,河流概况,及其相互之间的联系与影响。了解中国自然资源分布和自然资源所面临的现状,认识能源危机和环境问题给社会、经济发展造成的不良影响,提高学生节能、节约的主动意识。认识祖国各地风土人情和地区差异,了解人文地理的区域差异。 三、教材分析 第一章 中国的疆域与人口 本章主要学习中国疆域概况、人口与民族特点、构成与分布,掌握行政区划划分的标准。本章的教学重点是中国疆域概况、人口与民族特点及其分布特点、行政区划划分标准及行政区划构成。本章的教学难点是掌握三十四个省级行政区划的名称、简称和行政中心,以及部分省级行政区划的地理位置,记住中国省级行政区划图。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本章的内容较多,包括中国的地势特点与地形特点,掌握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三大丘陵的地理位置和特色。学习中国的气候类型及其分布,中国河流与分布,区分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内流区与外流区、内流河与外流河的特点。本章在中国地理中占有重要的 作用,内容繁多,难度较大。教学中应注意结合立体模型图,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第三章 中国的自然资源 本章主要学习中国的自然资源概况,包括矿产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森林资源、海洋资源等,学习它们的分布及特点。通过学习本章理解人口问题对自然资源对影响,明确节约自然资源的重要意义。本章的教学重点是部分重要的自然资源的分布。本章的教学难点是部分重要矿产资源如煤碳、石油、铁矿和有色金属的分布。 第四章 中国的区域差异 本章主要内容是学习中国四大地区的概况和自然地理特点。本章的教学重点包括中国地理中最重要的三大地理界线,尤其是秦岭-淮河线在中国自然地理上的重要意义。其次是四大地理区域各自的自然地理特色。教学难点是理解三大地理界线两侧不同的自然地理特色形成的原因。 四、教学措施 1、强化基本技能训练,通过识图、绘图、比较、分析、归纳、总结等方式,提高学生地理基本技能和阅读、分析、理解能力。 2、强化学生运用所学地理知识解决生活中存在的地理现象和解释地理现象产生的原因的能力。开展形式多样的化的课堂教学方式,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教学资源丰富教学手段,激发学

国际贸易地理课程学习大

课程教学大纲二O一O年九月

《国际贸易地理》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1、1课程性质 《国际贸易地理》课程是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1、2课程任务 通过本学期的学习,能够让学生了解国际贸易产生与发展的历史,理解国际贸易与各国地理分布之间的联系,能够了解影响商品生产与市场变化的诸多要素。初步了解世界各主要经济贸易区分布及主要贸易国的贸易状况,了解自然资源、经济部门结构、世界港口分布、现代贸易交通运输方式等要素对当今国际贸易的影响作用。通过对上述知识的学习,根本目的是要让学生对我国的进出口商品结构及贸易市场的分布情况由一个全面的了解,为对外贸易研究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另外,在教学中作好学生的思想品德工作。 二、课程的内容及要求 2、1绪论——国际贸易地理学的研究 1、了解国际贸易地理学的研究对象,熟悉国际贸易地理学的研究内容与任务。

2、掌握国际贸易地理学的研究方法。 2、2地理环境与国际贸易 1、掌握自然地理环境与国际贸易,了解自然地理环境要素和人文地理环境要素的种类,掌握这两类要素对国际贸易活动的影响。 2、掌握人文地理环境与国际贸易,学会甄别和分析国际贸易活动中的自然地理要素或人文地理要素。 2、3国际贸易中心区的形成与转移 1、产业革命前的区域贸易中心区,了解产业革命前区域贸易中心区的形成与转移,熟悉并领会世界 2、世界贸易中心区的形成,贸易中心区的形成过程,地理大发现与第一、第二次产业革命对该行程过程的作用与影响,能分析亚太地区成为世界贸易中心的有利条件及存在的有利条件及存在的障碍。 3、亚太地区——正在兴起的世界贸易中心 2、4世界区域经济贸易集团 1、区域贸易经济贸易集团概论,重点掌握区域经济贸易集团的定义、类型、形成原因及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2、世界三大主要区域贸易集团,了解三大区域经济组织以及组织内主要国家的相关知识,在此基础上,领会区域经济集团化与世界经

高中地理教学大纲

高中地理教学大纲. 滁州四中高三地理教学复习体系 地理学是研究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理环境,以及人类与地理环境关系的一

门科学。这门科学力图阐明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分布规律、世界和中国的区域特征和区域差异,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地理学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地理课是高中学生必修和选修的课程。学习高中地理课程有助于学生观察和理解与人类发展有关的地理环境变化,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为适应未来的生存和发展打下必要的基础。 教学目的 1.获得对终身发展有用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基础知识,了解当代中国国土整治和区域发展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2.培养初步的地理技能、地理思维能力,以及地理探究能力;能够和与人合作,运用地理科学观念、知识和技能,对人类与环境之间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适当评价。 3.有助于促进形成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以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深化对国情、国力、国策的认识,增强爱国情感以及对社会的责任感;积极参与协调人类与环境关系的活动。 4.深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以及对社会的责任感。 课程安排 按照高中课程计划,高中地理必修课共三本教材,平均每周3课时,根据不同阶段调整。课程内容为关于地理环境的基础知识和人地关系;高中地理选修课,累计周4课时,课程内容为自然灾害。

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 必修课 教学目标 .了解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的组成及其主要特征,理解地理环境各组成部1. 分之间的相互关系;了解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相应人文环境的形成和特点;了解人类活动与环境相互作用产生的重大问题,认识人类与环境协调发展的重大意义及实施途径。 2.初步掌握必要的地理观察、学习、调查、运用图表和数据分析等基本方法和 技能;学会运用地理基本概念、原理分析评价地理问题 .增强环境意识和全球观念,树立科学的人口观、环境观、资源观和可持续展的观点 教学内 必修自然地理部 一、宇宙中的地 了解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既普又特殊的行星。了解地球的宇宙境 理解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 (一地球是宇宙中的一个天了解太阳能量的来源及其对地球重大影响(二)日地关 了解太阳黑子和耀斑对地球的影响.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经纬网补充地球仪与经

旅游客源国概况课程教学大纲

《旅游客源国概况》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编号91425039 二、编写说明 《客源国概况》课程是为旅游管理专业三年级学生第一学期开设的一门学科选修课,是为学生大二后进一步学习其他学科(诸如旅游文化学,英美文化概况,世界遗产概论等课程开设的课程,共开一学期,36学时。本课程也是教学改革的主干课程之一,采用双语教学。考核方式采用考试。 三、课程性质学科选修课 四、教学目标 1、使学生对中国主要客源国的政治、经济、文化、民俗、旅游业以及地理、人文概况等有一个全面的、准确的认识和了解,并进而对世界旅游客源市场和中国海外旅游客源市场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有一个较全面的认识,并能够基本掌握中国海外客源国的基本情况,以扩展学生的知识面。 2、培养和训练学生的理论思维和创新能力,为学习旅游文化学,英美概况,旅游市场营销以及其他旅游课程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3、为旅游管理专业本科学生在专业英语方面进一步深造和学习用英语开设的文化类专业课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教学主要内容 第一章世界旅游客源市场(1学时) 第一节世界旅游业概况(了解世界旅游业的发展情况) 第二节世界旅游区概况(了解世界六大旅游区旅游业的发展情况) 第三节世界旅游客源市场格局及发展前景(世界旅游业发展的特征)第二章中国旅游业和海外旅游市场(2 学时) 第一节中国旅游业概况(中国旅游业的发展概况及2020年中国将 成为世界旅游强国的原因) 第二节中国海外客源市场现状(了解中国海外客源市场的发展状况 及发展前景) 第三章(共19 学时)亚太地区(1课时) 第一节日本(地理位置、政治、经济、文化、旅游业及与中国的关 系)……4课时 第二节韩国(地理位置、政治、经济、文化、旅游业及与中 国的关系)4课时

《地理科学新进展讲座》课程教学大纲.

《地理科学新进展讲座》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中文/英文):地理科学新进展/ New development of geographical science 课程编码:12014023 课程类型:专业任选课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适用范围:05地理科学 学时数: 36 其中:实验/实践学时:0,课外学时:0 学分数: 2 先修课程:第8学期以前的全部专业课 考核方式:考查制订日期:2005年 制订单位:广州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审核者:林媚珍 执笔者:陈健飞 一、教学大纲说明 (一)课程的地位。作用和任务 地理科学专业选修课之一。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较了解和关注地理科学的最新进展,培养学生关注学科动态、追踪学科前沿的意识和不断自主学习的能力。 本课程的任务主要为: (1)介绍地理科学及其相近领域的科学前沿问题、热点问题及其研究动态; (2)介绍地理科学及其相关领域在解决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主要应用领域和状态; (3)介绍本地区本单位承担的主要科研课题、研究特色、研究特长和进展情况。激发学生参与相关研究的兴趣。 (二)教学目的和要求 使学生了解本学科的学术前沿问题、发展趋势和展望;结合毕业论文任务,能把握学科方向和创新途;初步养成关注和追踪本学科发展动态的自主学习能力,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 导读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和专著的新近论著;介绍最新学术会议的学术报告; 利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手段,进行专题检索、信息过滤、学术沙龙和文献综述。(四)与其他课程的联系 与先修专业课程呼应,使学科知识条块清晰;直接服务于毕业论文选题,为毕业论文(设计)相关联。 (五)教材与教参 选印系列代表性论文及提供电子版论文文档; 教学参考书: 陈述彭主编. 地球系统科学—中国进展,世纪展望. 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 《中国资源科学百科全书》编委会. 中国资源科学百科全书(上、下卷). 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石油大学出版社,2000 Helmut Geist. Our Earth’s Changing Land, An Encyclopedia of Land-Use and Land-Cover Change. Westport, Greenwood Press, 2006 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 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2007

初中地理教师教学工作计划

初中地理教师教学工作计划 2021-07-22 【篇一】初中地理教师教学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在新课标理论的指导下,以学校教导处工作计划为指导,加强课堂教学,更加高效地完成本学科教学目标。积极参加教科研活动,加强集体备课,努力使教学水平,业务能力有更大的提高。同时,通过传授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地理知识,传达地理思想,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初步能力,最终使学生从“学会地理”,走向“会学地理”。 二、学情分析 经过七年级的地理教学,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学习地理的方法,掌握了阅读地图并通过地图分析地理现象的方法,掌握了初中地理教学大纲规定必须掌握的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这对于学生学习八年级地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教学目标 通过本期地理教学,使学生能比较熟练的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地理现象,进一步提高阅读地图的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提高学生绘图的能力。同时,通过本期地理教学,使学生掌握中国地理概况,包括中国疆域概况,中国人口、民族特点及其地理分布特点,了解人口问题给社会、经济、资源、环境带来的压力。掌握中国的自然环境,包括地形、地势,气候,河流概况,及其相互之间的联系与影响。了解中国自然资源分布和自然资源所面临的现状,认识能源危机和环境问题给社会、经济发展造成的不良影响,提高学生节能、节约的主动意识。认识祖国各地风土人情和地区差异。 四、教学措施 1、强化基本技能训练,通过识图、绘图、比较、分析、归纳、总结等方式,提高学生地理基本技能和阅读、分析、理解能力。

2、强化学生运用所学地理知识解决生活中存在的地理现象和解释地理现象产生的原因的能力。开展形式多样的化的课堂教学方式,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教学资源丰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望。 3、加强课后的练习,注重学以致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的地理知识,并提高应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4、搞好单元测试,发现问题及时加以解决,以确保所授知识的准确性,同时培养学生尊重科学的思想品质。 【篇二】初中地理教师教学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全日制义务教育中地理课程标准》为依据,在继承我国现行地理教学优势的基础上,力求更加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更加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增加实践环节。使每一个学生通过学习地理,能够对地理学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能够对今后的学习方向有更多的思考;能够在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更多的发展;能够在责任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等方面得到提高。为学生们参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适应社会和继续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通过一学期的学习,学生学习的热情较高,对地理这门课比较有兴趣,但也存在着许多问题: (1)班与班差别比较大。 (2)班中成绩差别悬殊,两极分化严重。 (3)优秀率不很突出,双优率不太理想。 针对以上问题,我要对学生加以鼓励和引导,争取在上一个新台阶,以期待在毕业会考和中考中能取得好的成绩。四个班共有学生220余人。这些学生基础高低参差不齐,有的基础较牢,成绩较好,有的则较差。当然也有个别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教师要做好每一个学生的工作,因材施教,使他们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发展进步。 三、教材分析 本学期讲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材.该教材针对初中生的特点,设置了多个学生活动,同时还有课外读及小资料对学生的知识面的拓展起积极作用,同时活动

国际贸易地理简答题

一 1、简要说说影响国际贸易的地理因素有哪些 一个国家和地区所处的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特征、气候条件、水文状况、自然资源的丰歉与分布等。海陆分布、地形;气候条件;水环境;地理位置 2、简要说明西亚地区石油储备、生产有何特点 西亚和北非是目前世界上石油储量最大,出产和输出石油最多的地区。主要产油国有:沙特、伊朗、科威特、伊拉克、利比亚、阿尔及利亚、埃及等,其石油具有储量大、埋藏浅、出油多、油质好的特点。所产石油90%输往西欧、美国、日本。这一地区已探明的石油储量达939亿吨,约占世界石油总储量的三分之二(一说为二分之一)。沙特阿拉伯藏量最大,已探明储量355亿吨,约占世界石油总储量的1/4;伊拉克探明可采石油储量156亿吨,超过美国、独联体和欧洲的总和,占世界第二位。 可以大概地说,储量占世界一半,产量占四分之一 3、简要介绍铁矿石的生产分布及主要进出口国 ●世界铁矿资源集中在澳大利亚、巴西、俄罗斯、乌克兰、哈萨克斯坦、印度、美国、加 拿大、南非等国。 ●2004年世界铁矿石总产量为14.3亿t,较2003年增长15%。从分布看,亚洲4.35 亿t,南美3.15亿t,大洋洲2.32亿t,欧洲2.46亿t,北美0.98亿t,非洲0.56亿t。 ●铁矿石产量最大的四个国家依次为:中国3.1亿t、巴西2.8亿t、澳大利亚2.3亿 t、印度1.2亿t,其总和占世界铁矿石总产量的67%。 ●进口最多的地区集中在亚洲和欧盟15国。中国和日本两国进口铁矿石总量为3.43亿 t,占世界铁矿石贸易量52.5%。 ●出口:世界铁矿石出口地区主要是年世界铁矿石产量将达15亿t。 4、日本、德国、美国主要进出口商品及贸易伙伴国。 日本主要出口商品:车辆及其零附件、核反应堆、锅炉、机械器具及零件电机、电器、音像设备及其零附件。主要进口商品:燃料、矿物原料及部分工业制成品。主要贸易国:美国、中国香港、中国及德国。 德国主要出口商品为:机械产品、汽车、化工产品、电子电器等。进口商品:化工产品、电子电器、汽车、燃料、粮食等。主要贸易伙伴国:欧盟国家、美国、中国、俄罗斯。 美国主要出口商品为:化工产品、机械、汽车、飞机、电子信息设备、武器、食品、药品、饮料等。主要进口商品是:食品服装、电子器材、机械、钢材、纺织品、石油、天然橡胶以及锡、铬等金属。美国主要贸易伙伴国:加拿大、墨西哥、中国、日本、西欧等。 5、简要分析美国“硅谷”高速发展的原因 A.地理位置优越,环境优美。(“硅谷”位于旧金山东南部,背*海岸山脉,面金山湾。) B、气候宜人。 C.有高等院校,智力和科技发达。(有斯坦福大学等) D.便捷的交通,临近旧金山航空港,高速公路贯通全境。 E.稳定的军事订货量。(美国国防部一直维持着对“硅谷”半导体元件稳定的订货量,其订货额一度占“硅谷”总产值的40%。) 二、 1、论述外向型经济发展对环境保护的有利和不利影响 有利: ◆发展中国家在实现现代化过程中通过利用外资,可以抽出更多的资金用于环境保护,从 而缓解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争夺资金的矛盾

中国历史地理教学大纲

《中国历史地理学》教学大纲 《中国历史地理学》是历史学的一门基础必修课,主要讲授历史时期地理环境变迁,及环境与人类和人类社会的关系的科学,并培养学生尽全时空、人地互动的理念。 三、课程的教学指导思想 本课程以历史唯物主义为理论指导,以尽全时空和人地互动为学科核心,从人地与时空角度研究中国历史发展的趋势,不仅为历史教学提供空间舞台的支持,而且在复原过去各个时间断面的空间分布演变规律基础上从唯物主义角度讨论历史现象的环境成因机理,为历史现象寻求原动的起始因素,对于我们深化中国历史的学习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四、课程的教学目的 本课程为历史系必修课,其它专业学生可以作为非学位课程选修。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较全面透彻地了解中国历史地理的学科性质、研究内容、方法,使学生对中国历史地理有用于世的作用有一个清晰化的认识,并能掌握一定程度的识图能力,并结合学生的考古学的知识,利用丰富的地理学、历史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历史学和地理学学习中遇到的难题,撰写出一定程度的历史地理学专业的文章,达到历史学学士应具有的专业水平。 其教学的具体目标如下: (一)加强基础理论知识和原始材料的学习,要求对学科性质、归属有认识,了解主要的历史地理文献,特别是阅读部分古代地理文献。 (二)对历史自然地理的气候变化和人文地理中的政区沿革要重点掌握,然后对历史植被地理、历史经济地理和历史文化地理重点学习。 (三)对一些重要的历史地理名词要掌握。 四、课程的教学方法 以传统的教学方法为主,在实际讲授中归纳与演绎相结合,并以多媒体和网络为辅助教学手段。 五、课程内容 导言(2学时) 教学目的 本章主要学习历史地理学的学科性质,研究内容与方法,研究现状。通过教学,要求学生理解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学科性质,了解历史地理学的研究内容、方法,认识历史地理学的研究现状和研究意义。 教学重点和难点: 历史地理学的学科性质 现代历史地理学的尽全时空和人地互动观念 教学内容 一、现代历史地理学的性质、归属和学科发展问题 历史地理学学科性质问题的争论,中国历史地理学由传统历史地理学向现代

中国旅游地理教学大纲

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中国旅游地理》 适用专业:旅游管理执笔人:适用学期:审核人: 学时: 64 制(修)订时间:

一、课程定位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旅游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课。本课程是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饭店服务与管理及旅游英语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基础课程。 (二)课程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作用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旅游从业必备的中国旅游地理基础知识、技能;树立空间地域意识;形成旅游综合动态思维,培养旅游欣赏能力,为今后服务工作和管理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是旅游专业专业课程,也对旅游管理专业其他专业课程起辅助和补充的作用。 二、教学目的 本课程采取传统讲授及现代化教学方式来组织教学,运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培养学生成为掌握“大旅游”职业领域内的基础知识及具备一定学习基础知识能力的合格毕业生。 (一)素质(情感)目标 1、有较强的职业道德、职业素养和职业品质,包括爱岗敬业、积极进取、吃苦耐劳、服从分配、诚实守信; 2、能较好地与人沟通,有一定的社交能力和应变能力 3、有较强的集体荣誉感和团队合作意识; 4、有较强的安全意识,包括学习安全、工作安全和人身安全等; (二)知识目标 1、掌握中国旅游资源的概念及分类、中国旅游资源的类别及典型代表、各大旅游区核心旅游城市及经典旅游线路和重点旅游景区的旅游特征等知识;

2、了解旅游资源赏析、中国旅游客源地理、中国旅游交通与旅游路线、旅游资源开发与旅游环境保护、旅游信息与旅游地图、 中国旅游区划、自助旅游等知识; (三)能力目标 1、能正确阅读分析旅游资源分布图及旅游景区导游图; 2、能完成简单的旅游线路设计; 3、能对核心旅游景区进行简单旅游讲解; 三、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一)教学项目 模块教学知识要求重点及难点知识和能力目标学时 第一章 中国旅游资源地理1、中国旅游资源形成的地理背景 (自然地理背景、人文地理背景) 2、中国旅游资源的基本特征 (多样性、差异性、广泛性和集中性、季节性、互补性、文化 性、悠远性、奇特性) 重点: 1、中国旅游资源形成的地 理背景 2、中国旅游资源的基本特 征 难点:无 考核方式:笔试 1、掌握我国旅游资源形成的地理 背景及我国旅游资源的基本特征; (简答) 2、能运用所学旅游资源形成地理 背景知识分析相关案例,辨析旅游 资源形成的影响因素及形成背景, 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 题的能力;(案例分析) 3、应用“职业道德与企业理论”’ 的行业规范与标准,分析企业行为 的善恶,强化学生“职业道德素质”。 (案例分析) 第1周 (4课时)

海洋地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海洋地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海洋地理学 适用专业:地理科学 课程学时:36 课程学分:2 课程代码: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海洋地理学》为限定选修课,教学目的与任务主要为介绍海洋地理学体系各学科的知识概况。通过学习要求地理科学专业学生掌握有关海洋的基本状况,海洋水体及流、浪、潮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海洋开发与保护等方面的知识。 二、课程的内容和基本要求 1、课程内容 第一章绪论 1.1海洋地理学体系 1.2海洋地理学发展简史 1.3中国的海洋地理学 第二章地球系统与海底科学 2.1地球的基础知识 2,2海与洋 2.3海底形态 2.4海底构造与大地构造学说 第三章海水的理化特性 3.1海水的主要热学和力学性质 3.2世界大洋的热量与水量平衡 3.3世界大洋温度、盐度、密度的分布和变化 第四章海流 4.1概述 4.2海流运动方程 4.3风海流 4.4上升流 4.5寒暖流

4.6大洋环流和中国近海环流 4.7海流与海洋生物的关系 第五章波浪 5.1概述 5.2小振幅重力波 5.3风浪与涌浪 5.4浅水区波浪传播与破碎 5.5内波 5.6波浪与海洋生物的关系 第六章潮汐 6.1概述 6.2与潮汐有关的天文知识 6.3引潮力 6.4平衡潮和潮汐动力理论 6.5潮流 6.6潮汐计算 6.7潮汐与海洋生物的关系 第七章海洋生物 7.1海洋生物的环境分区 7.2海洋生物多样性 7.3海洋生物生态类群及生物地理学7.4海洋生态系统 7.5海洋环境中的若干生物学问题 第八章海洋中光和声的传播及其应用8.1海洋光学性质 8.2透明度和水色 8.3海洋激光雷达及其应用 8.4海洋声学现象 第九章海洋遥感 9.1引言 9.2海表遥感 9.3海色遥感 第十章海洋开发与环境保护 10.1海洋开发 10.2海洋污染与海洋环境保护

初中地理教学大纲设计

初中地理教学大纲 一、教学目的 1.使学生掌握日常生活、生存发展和继续学习所需的地理知识,包括了解家乡、祖国和世界的地理概况,了解地理环境的变化状况,了解人类所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发展等重大问题,知道协调人地关系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意义。 2.使学生初步掌握观察地理图像和地理环境的基本方法,初步学会阅读和使用常用的地图,能够进行简单的地理观测和调查统计,能够绘制简易地图和运用适当手段获取地理信息。 3.使学生逐步发展对地理图像和地理事物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理解能力;逐步发展分析和解决一定地理问题的能力;通过地理实践活动,逐步发展实践能力、团结协作和社会交往能力,并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培养创新精神。 4.使学生初步形成地区差异观点、因地制宜观点、人地关系观点和可持续发展观点,初步具有全球意识和环境意识。增强对家乡和祖国的热爱,培养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观念,对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具有责任感,增强对全球环境和资源的保护意识,尊重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文化传统,对自然美和环境美具有一定的感受力、想象力、判断力和创造力,初步养成健康的情感、积极的态度、正确的价值观和法制观念,并能够遵守社会主义道德准则和行为规。 二、教学容的确定和安排 (一)确定教学容的原则 1.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适应21世纪现代化建设需要的社会主义新人 教学容要体现国家教育方针,有利于提高国民素质,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同时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 2.以人地关系观点和可持续发展观点为核心,以人类活动与环境、资源和发展的协调为主线 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有着密切联系。这种联系深刻影响着人类的发展。因此,使学生深刻认识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意义,是中学地理课程的主要任务,也是中学地理教学容的核心。在组织地理教学容时,应当以人类活动与环境、资源和发展的协调为主线,着重阐明地理环境组成要素的相互作用和密切联系、地理环境的发展变化规律,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3.广度和深度要适当,要有一定的弹性 根据九年义务教育初中课程计划的基本要求和初中学生的实际,考虑不同地区教育发展的差异,选择适当的教学容,力效。因此既要有统一要求,又要有学生和教师选择的余地,以适应不同地区的教育发展水平。 4.体现基础性、综合性和实践性 关注学生的经验和兴趣,按照绝大多数学生能够达到的标准,确定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所必需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展现较为宽泛的科学和人文背景,加强知识的综合,加强教学容与学生现实生活的联系,创造学生自主学习和参与实践的条件,给学生的发展留有充足的时间和空间。 (二)教学容的组成和安排 初中地理教学容的安排,既要注意地理知识本身的科学性和系统性,又要符合

国际贸易地理 教学大纲之欧阳家百创编

课程教学大纲 欧阳家百(2021.03.07) 二O一O年九月 《国际贸易地理》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1、1课程性质 《国际贸易地理》课程是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1、2课程任务 通过本学期的学习,能够让学生了解国际贸易产生与发展的历史,理解国际贸易与各国地理分布之间的联系,能够了解影响商品生产与市场变化的诸多要素。初步了解世界各主要经济贸易区分布及主要贸易国的贸易状况,了解自然资源、经济部门结构、世界港口分布、现代贸易交通运输方式等要素对当今国际贸易的影响作用。通过对上述知识的学习,根本目的是要让学生对我国的进出口商品结构及贸易市场的分布情况由一个全面的了解,为对外贸易研究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另外,在教学中作好学生的思想品德工作。 二、课程的内容及要求 2、1绪论——国际贸易地理学的研究 1、了解国际贸易地理学的研究对象,熟悉国际贸易地理学的研究内容与任务。

2、掌握国际贸易地理学的研究方法。 2、2地理环境与国际贸易 1、掌握自然地理环境与国际贸易,了解自然地理环境要素和人文地理环境要素的种类,掌握这两类要素对国际贸易活动的影响。 2、掌握人文地理环境与国际贸易,学会甄别和分析国际贸易活动中的自然地理要素或人文地理要素。 2、3国际贸易中心区的形成与转移 1、产业革命前的区域贸易中心区,了解产业革命前区域贸易中心区的形成与转移,熟悉并领会世界 2、世界贸易中心区的形成,贸易中心区的形成过程,地理大发现与第一、第二次产业革命对该行程过程的作用与影响,能分析亚太地区成为世界贸易中心的有利条件及存在的有利条件及存在的障碍。 3、亚太地区——正在兴起的世界贸易中心 2、4世界区域经济贸易集团 1、区域贸易经济贸易集团概论,重点掌握区域经济贸易集团的定义、类型、形成原因及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2、世界三大主要区域贸易集团,了解三大区域经济组织以及组织内主要国家的相关知识,在此基础上,领会区域经济集团化与世界经济一体化之间的内在关系。 2、5世界经济特区 1、世界经济特区的发展简史及其主要类型,掌握各种经济特区如自由港、自由贸易区、保税区、出口加工区和高科技园区等在促使国家经济贸易发展中的作用。

中国历史地理学教学大纲

西北师范大学历史学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中国历史地理学 一、说明 (一)课程性质 《中国历史地理学》是面向历史系学生开设的专业必修课。该课旨在向学生讲解中国历史时期的地理现象及其成因,并向学生传授以地理思维模式解释历史问题的方法与视角。 (二)教学目的 使学生在了解中国历史时期的地理现象及其成因基础上,深刻认识人与自然之间的紧密联系,形成“尽全时空”与“人地互动”的思维模式,完善学生知识体系。 (三)教学内容 绪论: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基础知识;中国近五千年来的气候变迁;中国历史时期的土壤与人类社会;中国历史时期的沙漠与沙漠化问题;中国历史政治地理学;中国历史人口地理学;中国历史时期经济地理学; (四)教学时数 本课程共授课36学时。 (五)教学方式 本课程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讨论为辅;将教师讲授、学生讨论与论文写作有机结合。 二、本文 第1章绪论: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基础知识 教学要点: 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基本知识点与基本理论 教学时数: 2学时 教学内容: 1.1 导论(1学时) 历史地理学的概念 历史地理学的相关理论 1.2 历史地理学重要典籍与研究动态(1学时) 历史地理学要籍。 历史地理学人物。 历史地理学的研究现状。 考核要求: 历史地理学的概念;历史地理学要籍与人物。 第2章中国近五千年来的气候变迁 教学要点: 中国五千年来的气候变化;气候变化的规律;现代气候变迁的地理学解释 教学时数: 6学时 教学内容: 2.1 中国五千年来的气候变化。(3学时)

2.2 气候变化的规律。(2学时) 2.3 现代气候变迁的地理学解释。(1学时) 考核要求: 中国五千年来的气候变化概况;气候变化的规律 第3章中国历史时期的土壤与人类社会 教学要点: 土壤的成因与变迁;中国历史时期的土壤分类与社会发展 教学时数: 3学时 教学内容: 3.1 土壤的成因与变迁。(1学时) 3.2 中国历史时期的土壤分类与社会发展。(2学时) 考核要求: 土壤的形成;中国历史时期的土壤分类。 第4章中国历史时期的沙漠与沙漠化问题 ——以西北地区为主 教学要点: 中国沙漠的分布;中国历史时期沙漠及沙漠化的成因;中国历代治理沙漠的对策与现代启示教学时数; 7学时 教学内容: 4.1 中国沙漠的分布。(1学时) 4.2 中国历史时期沙漠及沙漠化的成因。(4学时) 4.3 中国历代治理沙漠的对策与现代启示。(2学时) 考核要求: 中国沙漠的分布;中国历史时期沙漠及沙漠化的成因。 第5章中国历史政治地理学 教学要点: 中国历代疆域变迁;中国历代行政区划变迁;中国历代行政区划变迁的原因及现代启示 教学时数: 7学时 教学内容: 5.1 中国历史政治地理学的相关原理与理论。(1学时) 5.2 中国历代疆域变迁。(1学时) 5.3 中国历代行政区划变迁。(3学时) 5.4 中国历代行政区划变迁的原因。(2学时) 考核要求: 中国历代疆域变迁;中国历代行政区划变迁 第6章中国历史人口地理学 教学要点: 历代人口概况;影响中国历代人口数量及分布的原因;中国历代移民与文化 教学时数: 5学时

旅游地理学理论教学大纲

《旅游地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旅游地理学 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 适用范围:景区开发与管理专业 学时数: 52 其中实践学时:21 一、课程的定位与目标 《旅游地理学》是景区开发与管理专业的专业选修课,面向高职二年级上学期的学生开设。其目标在于奠定学生对作为一种空间现象的旅游产业及其影响的基本知识体系,同时培养学生用地理学的思维和方法分析旅游问题的能力,并为将来学习旅游市场学、旅游景区的开发与规划等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 《旅游地理学》系统全面地反映当代国内外旅游地理学的基本理论、研究方法和最新成果。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旅游地理学的概念及学科性质;了解旅游客源地理,包括旅游者的概念、旅游产生的条件及其背景、旅游者的行为规律及旅游客流分布等;了解旅游资源产生的条件及各类资源的分布规律;对旅游规划开发、旅游环境容量、旅游资源保护、旅游交通和旅游线路设计有基本的认识和了解;了解旅游开发对环境、社会和经济的有利和负面影响。 旅游地理学具有较强的实践性,要求学生能走出课堂,深入旅游景区,灵活运用,加深对书本知识的理解;同时,该课程具有学科交叉性,要求学生知识面较宽,如对社会学、心理学、历史学、民族学、园林学、美学等都有一定程度的了解。 三、教学方法及其要求 本课程的教学以课堂讲授为主,结合课堂讨论及多媒体

手段进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为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进行课堂讲授时,引入相关案例讲授和分析,从分析的过程当中得出讲授时的相关结论。同时,考虑到课程教学内容多而课时相对较少的客观实际,就课程学习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讲授,而一般的内容以学生自学为主。 四、学习方法及其要求 课堂认真听讲,积极参与,作好笔记;课后复习,完成作业(复习思考题、课外作业);利用多媒体查阅资料,了解我国主要的旅游资源及开发利用现状。对和本课相关的内容进行实践,从实践中获得真正的价值意义的内容,学会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五、课程内容改革 本课程教学知识容量大,涉及内容多,为能充分利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制作并使用旅游地理多媒体课件,发挥景观图片、声频、视频的直观效果,便于学生理解掌握。同时,为加强对书本知识的理解,结合本地旅游资源,到旅游景区去感受,全面掌握旅游地理知识。

《国际贸易地理》教学大纲

《国际贸易地理》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RZ030101 课程名称:国际贸易地理 总学时:36 周课时:3 学分:3 开设专业: 开课教研室: 开课系: 二、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1.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 2.课程任务:本课程研究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商品生产的地域分工、商品交换的地理分布和地理格局的形成、发展和变化的规律。包括世界自然地理及人文地理因素分布、特点及对国际贸易的影响;世界主要国家(地区)当前经济特点、对外贸易商品结构和市场结构;国际贸易货物运输的主要方式、航线和港口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掌握经贸地理基本理论和知识,学会综合分析和区域分析的方法,解决我国对外贸易中的实际问题,适应我国对外贸易市场多元化的需要。 三、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国际贸易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使学生了解全球各地主要的自然和人文环境和特点,以及对各国国际贸易的影响。掌握国际贸易的复杂性、脆弱性等特点。 (二)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全球各地的气候种类及主要特点。不同的地形区; 各国的国别、语言、宗教等人文因素 (三)学时安排:4学时 (四)主要内容: 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与国际贸易

※第二节人文地理环境与国际贸易 第二章世界农矿产品资源的分布、生产和贸易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让学生了解世界主要矿产品:铁、天然气和煤的分布特点、主要的生产国及地区及这些矿产资源在全球的主工贸易情况;知道世界主要农产品的分布地区及贸易特点 (二)教学的重点与难点:石油的分布及贸易;小麦的生产与贸易 (三)学时安排:4学时 (四)主要内容: ※第一节世界粮食生产和贸易 ※第二节世界非粮农产品生产和贸易 第三节世界能源资源的分布、生产和贸易 第四节世界矿产品资源的分布、生产和贸易 第三章世界石油资源的分布、生产和贸易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让学生了解世界石油资源的分布特点,认识至石油资源对世界经济发展的意义和影响,掌握目前世界上主要的石油资源的出口国和进口国 (二)教学的重点与难点:石油资源的分布和贸易情况 (三)学时安排:4学时 (四)主要内容: 第一节世界石油资源 第二节世界石油生产 ※第三节世界石油贸易 第四章世界贸易运输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让学生了解世界运输方式的发展演变历史,了解目前主要的运输方式。认识到运输工具对国家经济发展的意义和作用 (二)教学的重点与难点:铁路运输方式他海洋运输方式,航空运输 (三)学时安排:4学时

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教学大纲

《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名称 1、中文名称:中国旅游地理 2、英文名称: 二、课程简介 该课程分四大部分。首先,揭示了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性质和任务,叙述了旅游的产生与旅游业的发展历程,分析了中国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和前景,阐明了旅游业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其次,阐述了旅游资源的概念及主要类型,分述了各种不同类型旅游资源的特征,分布规律及与旅游的关系;第三,提出了旅游地理区划的一般原则与方法及中国旅游地理区划的对象和主要的旅游区,分析了各旅游经济区中旅游资源的地理分布规律和旅游线路的布局特点,我国各省、市、自治区和特别行政区发展旅游业的地理条件和经济基础,旅游业的发展水平和旅游产品的特色,旅游景点的开发利用情况等;第四,旅游交通地理,论述了旅游与交通的关系及旅游交通的特点与分类,主要旅游交通的方式及其发展趋势等。 三、适用专业 全校所有专业。 四、本课程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作用和任务 本课程是一门任意选修课,在各专业教学中起辅修作用,加强学生文化修养和扩大知识面。 五、课程内容和教学要求 (一)中国旅游地理学概述 1、内容:中国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性质和任务,旅游的产生和旅游业的发展,旅游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等。 2、要求:通过学习,了解中国旅游地理学发展史与我国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对国民经济的重大影响。掌握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性质和任务,熟悉与旅游地理学研究相关的一些基本概念,明确中国旅游业发展的方向。 (二)旅游资源概述 1、内容:旅游资源概念,分类原则和基本类型,旅游资源的特性等。 2、要求:通过本章学习,掌握旅游资源的概念,旅游资源的研究范畴,了解旅游资源的基本类型及分类方法,弄清旅游资源的特性。 (三)自然景观旅游资源 1、内容:自然风光旅游资源的类型及各类型资源的旅游价值。地貌、水域、气候天象、生物等。 2、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自然风光旅游资源中的各类型资源对旅游的作用,掌握自然风光旅游资源中各类型资源形成的原因及特点,各类型资源在我著名景区景点中的分布情况。(四)人文景观旅游资源 1、内容:人文景观旅游资源的类型及各类型资源的旅游价值。古都及历史文化名城、古迹和建筑、宗教文化、风土民情等。 2、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人文景观旅游资源中的各类型资源的特色及其旅游价值,分析各类型人文景观资源在我国旅游业发展中的作用,掌握开发和利用人文景观旅游资源的一般要求。 (五)旅游交通地理 1、内容:旅游交通概念及主要类型、特点,中国旅游交通的特点及发展趋势等。 2、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旅游与交通的关系及相互影响;掌握旅游交通网络的结构及

最新中国旅游地理教案教学内容

厦门安防科技学院教师教案编写规范 教案是教师实施教学的基本依据,是保证课程教学质量的基本前提;教案的规范化建设是课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进一步加强课程建设,规范对教案的管理,根据教育部《教学管理要点》,制定本教案编写规范。 一、教案编写的原则 1. 科学性原则。教师要认真贯彻课程教学大纲精神,按教材的内在规律,结合学生实际来确定教学目标,确定课程重点、难点,设计教学过程。 2. 创新性原则。教师要在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广泛涉猎多种教学参考资料,消化、吸收别人的经验,精心编写具有个人独特见解的教案。 3. 艺术性原则。就是巧妙构思自己的教案,不仅能让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知识,而且得到艺术的欣赏和快乐的体验。 4. 操作性原则。从实际需要出发,要充分考虑教案的可行性和操作性,教学思路清晰,能力训练层次分明,文字简明扼要,操作性强。 二、教案编写的要求 1. 教案编写应以课程教学大纲为依据,确定具体的教学目标,在深入钻研教材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学术修养、教学经验,结合所授班级学生的实际水平,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编写出符合教师个人独特风格的教案。 2. 教案的编写必须与教学进度表对应,在章节表述、学时安排、授课内容、方式方法等方面与教学进度表相一致。 三、教案编写的内容 1. 教学目的与要求。根据授课内容和对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等的需要,教师要清楚写出通过教学最终达到什么目的,以及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点,形成何种技能等。 2.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的核心部分就是教学重点,编写教案时教师应明确写出教学重点;难点是学生掌握知识时不易理解的内容,教师应告知学生教学内容的哪部分是难点,并通过怎样的讲授,让学生充分理解和掌握。 3. 教法与学时分配。教师要通盘考虑教学总学时,并根据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确定各章具体教学时数。 4. 教学方法与过程。教学方法与过程是教案的主要内容,教师应精心设计教学方法与过程,抓住重点与难点,紧扣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贯彻启发式、讨

《城市地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城市地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城市地理学 英文名称:Urban Geography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学时:32(全部为理论课) 学分:2.0 适用对象:城市规划专业本科生 考核方式:考试 先修课程:城市规划原理、城市经济学等 二、课程简介 城市地理学是课程是城市规划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本课程是研究城市形成发展、组合分布和空间结构变化规律的科学。城市地理学是一门应用基础型学科,具有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特征。城市地理学的基本理论和规律不但可以应用于城市规划、国土整治和区域规划等领域,而且也具备直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本门课程是学生学习理论知识和参与规划实践的重要基础课程。 City geography is an important course of the major of City Planning. This curriculum is the science to study the principles of city development, city grouping and displaying, and the change rules of city space structure. City geography is a practical and fundamental science. It has the feature of combination of theory and practice. The basic theory of city geography can be used not only in city planning, territory management and district planning; it also has the ability to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directly. So this curriculum is an important course for student to study theoretical knowledge and to carry out planning practice.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全面系统地了解和掌握城市地理学的发展历程,理论构建的历史背景和理论之间的脉络关系,以及方法论变革的时代背景,理论与实践的关系等,从而全面准确地把握城市地域运动规律。在系统掌握城市地理学的理论和方法的同时,全面了解中国城市地理理论研究和实践的进展。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