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医疗救援联盟组建方案(最新)

航空医疗救援联盟组建方案(最新)
航空医疗救援联盟组建方案(最新)

航空医疗救援联盟组建方案

为进一步做好X市卫生应急体系建设,加快推进我市航空医疗救援事业发展,及航空医疗救援联盟建设工作,提升全市航空医疗救援综合服务水平,结合本地区航空医疗救援发展实际情况,制定本方案。

一、建设背景

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其空中医疗救援体系较为健全,救援网络发达,设立有统一的航空医疗救援调度指挥中心,具有较为成熟的救援工作流程,特别是医疗救援直升机在应急救援及病患转运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大大降低了病患的死亡率和疾病后遗症。过去,我国航空医疗救援发展一直较为缓慢,也未形成规模和体系,但随着应急救援工作要求的不断提高和航空医疗救援应用门槛的不断降低,我国开始越来越重视航空医疗救援的发展。X年,国务院发布的《国家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建设“十三五”规划》中提到将把国家航空医学救援基地建设列为“十三五”期间重点建设项目;构建陆海空立体化、综合与专科救援兼顾的紧急医学救援网络。国家卫计委《关于印发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十三五”规划(X-X年)的通知》(国卫应急发〔X〕46号)中也明确鼓励发展我国航空医疗转运与救治工作,并就具体工作内容进行了说明。

长期以来,救护车一直是我市医疗救援唯一的转运工具,随着急救医疗资源向偏远地区的不断延伸覆盖,及各类突发事件和大型活动赛事的不断增多等,我市卫生应急和医疗救援工作要求越来越高。航

空医疗救援特别是直升机医疗救援,作为救护车转运方式的补充完善,因其在缩短救援时间、能快速到达常规救援力量无法及时到达的地区等方面的独特优势,在我市医疗救援工作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X年下半年以来,我市航空医疗救援体系建设初见雏形,发展水平处于全区前列。全市共有6家市级和2家县级医疗机构与医疗救援通航公司完成了合作协议的签订,其他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合作签约工作也正在进行中,还开展了相关培训演练和实战救援,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此外,市工人医院、市120中心还与医疗救援通航公司就基地医院的建设进行了沟通,以尽快实现医疗救援直升机在我市的常驻备勤。

二、建设内容

组建X市航空医疗救援联盟的主要作用是,贯彻执行国家、自治区和市级关于航空医疗救援发展的方针、政策、规划等,制定X市航空医疗救援规划、制度等,建立X市航空医疗救援体系;促进我市航空医疗救援联盟健康有序发展,整合联盟内优质资源,提高全市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卫生应急和航空医疗救援能力;加强国内外航空医疗救援组织间和联盟内各单位间的沟通交流;为其他地区同类组织的建设发挥借鉴和带头作用。

(一)市政府应急办和市卫计委共同负责在市级层面总体协调指导航空医疗救援和联盟有关工作。

(二)各县(区)卫计局要做好本县(区)区域内航空医疗救援有关工作的协调和指导,统筹规划、积极支持区域内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航空医疗救援工作的合作和开展。

(三)市120中心具体负责航空医疗救援联盟的组建、管理、建设、合作及培训演练等有关工作,并为航空医疗救援服务提供呼叫接入,协调指挥做好全市航空医疗救援。

(四)联盟内的各县级急救分中心和其他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等负责做好所辖区域内航空医疗救援有关具体工作,积极开展基地医院或合作医院签约建设工作,在场地、人员、设备等方面给予必要的支持。

(五)参与合作的航空医疗救援通航公司除了为联盟内各单位提供航空医疗救援服务所需的航空器、人员、飞行审批和飞行安全保障外,还要负责做好医护人员培训,基地和起降场地规划建设指导,协助做好学术交流、科教合作、双向转诊等工作,促进联盟专业化发展。

三、建设方式

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市卫计委的直接指挥下,由市120中心具体负责组建X市航空医疗救援联盟。

联盟单位可涵盖目前和未来开展了航空医疗救援合作的市县乡

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以及有完整航空医疗救援资质的通航公司和其他类型单位。联盟单位按不同单位类型挂牌,市(县)级急救指挥中心挂X市航空医疗救援联盟市(县)级急救指挥中心牌;已建立航空救援基地,有常驻点航空器(如直升机、固定翼飞机等)及配套人员设施的医院挂X市航空医疗救援联盟基地医院牌;开展了航空医疗

航空应急救援体系对比

《飞机设计导论》期终报告 院(系)名称 题目名称各国航空应急救援体系对比 学生姓名 班级/学号 成绩 年月

各国航空应急救援体系对比 定位与范围 航空应急救援是应急救援的方式之一,特指采用航空技术手段和技术装备实施的一种应急救援。与其他应急救援方式比较,其独特之处在于使用的技术条件和组织管理。航空应急救援使用的装备有着很高的科技含量,实施救援的主体需要经过专门训练并贯彻专业化的救援原则。航空应急救援具备响应速度快、机动能力强、救援范围广、救援效果好、科技含量高的特点,具有其他应急救援手段无可比拟的优势,有着极其广阔的应用前景,得到了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国际上通常把航空应急救援类型分为四类:自然灾害救援、事故灾害救援、公共卫生救援和公共安全事件救援。 救援案例 (1)通用航空在大雪灾中的应用。2008 年1 月,中国南方地区遭受了50年一遇的特大暴风雪灾,共造成21 个省7 786 万人不同程度受灾,京广线中断达5 天,大量的乡村公路无法通行,最高时有17 个省停电,直接经济损失5 690 多万元。 2 月2 日1 3 时,中国空军某部派出6 架直升机分赴四川宜宾长宁县地震灾区和达州万源雪灾区空投5 500 床棉被。2 月3 日15 时,中国空军某部2 架直升机成功向车田乡空投必需食品和挡寒棉衣。2 月12 日,电力部门特地租用直升机对一些高山峻岭和无人区的受灾线路进行特别巡视以收集准确的电网受损数据,为大规模的电网抢修打下基础。直升机在这次暴风雪救援飞行活动中初露锋芒。 (2)通用航空在大地震中的应用。2008 年5 月12 日,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里氏八级大地震,8 个重灾县100 余乡镇通信、电力、供水完全中断,共造成约6.9 万人遇难,1.8 万人失踪(来自人民网统计结果)。地震造成山体滑坡,道路堵塞甚至毁损,救灾工作开展非常困难。这种情况下,除了直升机,基本没有其它交通工具可以抵达灾区,直升机因此成为此次抗震救灾的“攻坚部队”。震后3 天,在四川广汉机场集结了30 架直升机,成为我国航空史上最快最大规模的调机,共执行飞行救援任务523 架?次,运入各类救援物资139.5吨,接出伤员和灾民1 296人,为抗震救灾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充分体现了民航直升机在这次救灾中的战斗力。上述2 次重大灾害中,通用航空表现突出,为争取救援时间、减少受灾人员、降低经济损失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对比各国在航空应急救援体系

国外航空应急救援现状与启示

国外航空应急救援现状与启示 特别关注:建设国家航空应急救援体系 文/高健张兵(中国民航大学) 国外航空应急救援现状与启示Thestatusquoofaviationemergencyrescuein foreigncountriesandtherevelations 俄罗斯紧急情况部直接所属包括航空 救援队在内的各类救援专业队伍,其中航 空救援队拥有包括伊尔一76,~1-200,米一 26,卡-32在内的各类大型飞机和直升机, 这些航空应急救援力量在切尔诺贝利核泄 漏事故等俄罗斯的重大灾害中起到了重要 作用.汶川”5.12”地震时俄罗斯紧急情 况部曾派出伊尔一76,米-26大型直升机 和专业救援队支援我国抗震救灾. (三)德国 德国应急救援体系十分健全,建立了 覆盖全国的航空紧急救援体系:由联邦政 府国防部,军队,德国汽车协会(ADAC) 和德国航空救援组织(DRF)等共同组成.

德国国家成立了联邦民众保护与灾害救助 局,其组建的”共同报告和形势中心”和 开发的”德国紧急预防信息系统”是德国 危机管理的两大武器.其中,”共同报告和 形势中心”是德国危机管理的核心,负责 优化跨州和跨组织的信息和资源管理, “德国紧急预防信息,系统”向民众提供紧 急情况下的防护措施,同时向决策者提供 决策支持,减轻了决策层的风险砰估和资 源管理]作. 德国汽车协会成立于l903年,是?家 企业化运作,非营利性,混合性的组织.其 下属空中救援公司,拥有空中救援站l4 各,救援直升机39架,27个直升机站,自 成立以来,执行过130万次的救援任务. 德国空中救援(DRF)成立于l972年 随着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航空应急救援已经成为发达国家和部分发展中国家应急救援体系的 重要组成部分,美国,俄罗斯,德国,瑞 士,日本等国都建立了先进的航空应急救 援体系,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模式和能力, 本文旨在介绍国外航空应急救援现状,为

直升机与中国航空应急救援体系发展

直升机与中国航空应急救援体系发展

直升机与中国航空应急救援体系发展 直升机由于可以在空中悬停、垂直起降,对于起降场地要求低,因此在航空应急救援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直升发展的先驱,美国西科斯基公司缔造者西科斯基曾经说过“当一个人需要救援的时候,固定翼飞机只能飞过他的头顶,扔下花瓣,只有直升机能够快速把他送往医院”。 航空应急救援在各国防灾抗灾行动中发挥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它具备以下几方面的优点,救援范围广,从理论上来讲,航空救援可以在全球任何地点实施,不受地形、海况的影响,特别是一些边远、地形复杂地区和远海孤岛,第二是响应速度快,现代固定翼运输飞机的速

度一般在500-800公里左右,而直升机也有200-300公里,是汽车和轮船的数倍乃至数十倍,有助于快速反应。 对于应急救援来说,显然是速度越快越好,被救助对象的生存机率也就越大,科技含量高,现代援救飞机一般配备有较为先进的通信、光电吊舱等救援设备,可以迅速的对预定区域进行搜索,确定目标的位置,从而有效的提高搜索和救援的效率,降低搜救成本,缩短搜索时间,这样在单位时间内可以救助更多的人。 直升机在航空应急救援中发挥着中坚和骨干作用,铺天盖地的直升机已经成为航空应急救援的一个标志,直升机和固定翼飞机相比较最大的优点就是对起降场地要求低,可以就近布

置,快速的进入现场和灾区,许多自然灾害发生在地质复杂地区,甚至连直升机都无法找到合适的降落地点,这个时候只有采用悬停的办法进行救援,另外直升机的飞行速度和高度低,低速飞行性能及操纵性能好,有助于提高空投、空降的精度。 目前世界各主要发达国家都建立了比较完善的航空应急救援体系,以美国为例,在上世纪70年代以前,根据《全国搜索救援计划》,美国空军为本土范围内航空应急救援执行机构,同时各州也有自己的航空应急救援力量,初步形成了国家、地方和社会并存的航空应急救援机构,但是这个体系缺乏对大型、跨州突发事件的控制能力,所以美国在1979年成立了联

2018年航空医疗救援公司发展战略规划

2018年航空医疗救援公司发展战略规划 2018年10月

目录 一、制定发展战略的行业基础 (3) 1、全球医疗救护发展概况 (3) 2、直升机医疗救护的优势 (4) 3、我国医疗救护的应用前景 (5) 二、公司发展战略 (6) 三、公司未来两年的经营目标及实现措施 (7)

一、制定发展战略的行业基础 1、全球医疗救护发展概况 随着直升机技术的成熟,上世纪70年代主要发达国家陆续开始建立包括院前和院后的、覆盖大多数国土面积的民用航空医疗救护体系,发展至今日,航空医疗救护已成为这些发达国家综合医疗救护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在数量、应急反应及覆盖范围上,都已经较为成熟。有统计表明在美国约有300多家空中医疗救援机构,864 个直升机基地、1045 架直升机进行医疗救援,一年运送量达到40万架次。航空救援的直升机在接到任务后,只要10分钟就能把危重病人从事故现场或是医院送到空中医疗救援机构。和地面救护车相同,在空中救援的直升机内会配备具有资质的医护救护人员,包括护士、呼吸治疗师、院前急救人员等等,他们会在飞机上就开始对病人进行救援,并在飞行时就与医疗机构进行对接。美国空中医疗救援主要是商业两种模式:一是与保险公司合作,将空中医疗救护纳入商业保险,其费用由保险公司埋单;二是采用会员制收费的方法,会员只要每年交一定金额的会费,便可免费享受相应的救援服务。德国建立了覆盖全国的航空紧急救护服务,有数据表明救护用直升机数量已超过300架,在德国内的任何一点,15 分钟内都可以得到国家的航空救护服务;法国航空紧急救援队可实施覆盖法国全境的航空紧急救护行动,空中救护医疗网拥有约50个直升机救护中心;英国、瑞士等国均设立了国家航空救护中心。

直升机医疗救援

直升机医疗救护 对中国来讲,由于直升机成本高,日常运行及维护维修费用大,在现有条件下,急救中心作为政府公益性事业单位,直接购买、拥有直升机困难较大。我国大型综合医院配置医疗救护直升机的条件仍然不太成熟。 一般组织形式:大医院自己购买医疗救护直升机;采用专业救护队救护;借用一般的航空作业公司的力量,甚至借助于军方的直升机等。 目前采用武汉市急救中心的运作模式是一种较好的办法之一。急救中心与直升机通用航空有限公司合作,利用双方优势,签订合约。直升机通用航空公司成立急救办公室,急救中心成立空中急救领导小组,共同开发空中医疗急救资源,开展直升机商业医疗急救服务。2002年1月,中国民用航空总局批准开展直升机医疗救护服务项目,甲类飞行,即报即飞。 一、直升机医疗救护的调度工作程序: 1、急救信息的受理;

2、急救信息的传递; 3、直升机急救的调度确定; 4、直升机飞行计划和急救计划的确定; 5、与病人家属履行手续; 6、派出地面保障车辆及工作人员; 7、确定直升机降落点; 8、调度直升机起飞抵达现场,并记录起飞时间; 9、医务人员接病人抵达直升机降落现场,送病人上机; 10、实施直升机急救的医疗工作方案; 11、120调度中心按照指定时间派遣车辆到直升机降落现场将病人送达医院,并记录直升机 飞行时间等。 二、建立直升机医疗救护的救护流程: 1、配备医务人员,如中国台湾规定,救护直升机执行空中紧急救护或空中转诊时,除驾驶员外,至少应有一名空中救护人员随机执行救护。空中救护人员应具有下列资格之一:医师、护理人员、高级救护技术员、中级救护技术员; 2、救护直升机执行空中转诊,空中救护人员由申请空中转诊的医院根据病人病情需要,派遣医师或护理人员随机救护,或协调接受转诊医院派遣医师或护理人员随机救护。 三是建立对特殊病人的救护流程。 1、建立如何救护或运送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的病人的流程,运送受化学、辐射物质污染病人的流程,完成任务后如何对直升机进行必要的消毒或去污处理的。 直升机医疗救护适用机型: 欧直EC145直升机 20世纪90年代初在B0108双发轻型民用直升机基础上研制的7一8座多用途直升机,商载大、航程远、噪声低、驾驶舱舒适宽敞、驾驶员工作负荷轻、系统安全可靠、使用成本低等特点。允许在人口密集地区和市区起降。自投放市场以来,EC145深受用户们的青睐。主要用途有搜索救援、紧急勤务、准军用/警务、专机/载客运输、货运、近海作业、航摄/新闻采访以及训练等。

直升机与中国航空应急救援体系发展

直升机与中国航空应急救援体系发展
直升机由于可以在空中悬停、垂直起降,对于起降场地要求低,因此在航空应急救援 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直升发展的先驱,美国西科斯基公司缔造者西科斯基曾经说过 “当一个人需要救援的时候,固定翼飞机只能飞过他的头顶,扔下花瓣,只有直升机能够 快速把他送往医院”。 航空应急救援在各国防灾抗灾行动中发挥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它具备以下几方面的 优点,救援范围广,从理论上来讲,航空救援可以在全球任何地点实施,不受地形、海况 的影响,特别是一些边远、地形复杂地区和远海孤岛,第二是响应速度快,现代固定翼运 输飞机的速度一般在 500-800 公里左右,而直升机也有 200-300 公里,是汽车和轮船的 数倍乃至数十倍,有助于快速反应。 对于应急救援来说,显然是速度越快越好,被救助对象的生存机率也就越大,科技含 量高,现代援救飞机一般配备有较为先进的通信、光电吊舱等救援设备,可以迅速的对预 定区域进行搜索,确定目标的位置,从而有效的提高搜索和救援的效率,降低搜救成本, 缩短搜索时间,这样在单位时间内可以救助更多的人。 直升机在航空应急救援中发挥着中坚和骨干作用, 铺天盖地的直升机已经成为航空应 急救援的一个标志,直升机和固定翼飞机相比较最大的优点就是对起降场地要求低,可以 就近布置,快速的进入现场和灾区,许多自然灾害发生在地质复杂地区,甚至连直升机都 无法找到合适的降落地点,这个时候只有采用悬停的办法进行救援,另外直升机的飞行速 度和高度低,低速飞行性能及操纵性能好,有助于提高空投、空降的精度。 目前世界各主要发达国家都建立了比较完善的航空应急救援体系, 以美国为例, 在上 世纪 70 年代以前,根据《全国搜索救援计划》,美国空军为本土范围内航空应急救援执

浅论公务机航空医疗救援

摘要:在航空医疗救援中,所使用的机型总的来讲可分为两类:旋翼式空中救护车和固定翼空中救护车。旋翼式空中救护车虽然有很多优点,但其飞行半径很受限制。正因此,在远距离医疗转运中,更加安全平稳,速度更快的固定翼空... 在航空医疗救援中,所使用的机型总的来讲可分为两类:旋翼式空中救护车和固定翼空中救护车。 旋翼式空中救护车虽然有很多优点,但其飞行半径很受限制。正因此,在远距离医疗转运中,更加安全平稳,速度更快的固定翼空中救护车就成为不二之选。 固定翼空中救护车的主流机型包括: ·道尼尔-328大型固定翼喷气式空中救护车;·庞巴迪里尔85/60、达索猎鹰系列等中远程固定翼喷气式空中救护车;·豪客比奇空中国王、酋长等中短程固定翼涡轮螺旋桨式空中救护车;·庞巴迪里尔35型、豪客比奇400A等中短程固定翼喷气式空中救护车。 这些主流机型几乎全都由公务机改装而来。就此,我们采访了亚洲公务航空协会主席吴景奎先生,让他来为我们聊聊公务机的航空医疗救援: 1、公务机相比直升机有哪些不可代替的优势?二者如何互补? 从事空中救援的旋翼式飞机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直升机,其优点有目共睹,但不足的是直升机的飞行半径很受限制,在标准机组空载的情况下飞行半径也只能在500公里左右,而大多数空中救援飞机上都会配备便携式机载救护设备,所以使得直升机飞行距离更加受限。直升机体积小也成为另一制约因素,舱内空间过小导致能配备的便携式机载救护设备及药品数量受限制,对于长途转运会有很大影响。而固定翼飞机(也就是我们说的公务机)则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些问题。固定翼空中救护车的内部均进行过专业的医疗改装,把部分必备的医疗设备永久的改装到飞机内部,以满足病患及医疗需求。专用公务机空中医疗飞行既满足了长途洲际转运又可以执行中短程急救任务。 除了第一现场的抢险、救灾以及应急救援类等医院前急救的任务,固定翼式的飞机一般巡航速度快,有效荷载大,有利于空中救援中对重症监护病号的快速转移。空中救援固定翼公务机与直升机,长途与短途的有效结合将会促进中国构建医疗救援公务机和直升机的无缝隙对接空中医疗救援服务体系,并形成立体救援模式。 2、公务机在中国航空救援的市场前景怎样? 固定翼式的公务机在中国航空救援中尚处于初始阶段,不同于国外的成熟模式。这种利用固定翼飞机进行的空中紧急救援转运模式,虽然与我们平时所说的直升机紧急医疗救灾存在一定差异,但它仍然属于航空医疗救援的范畴,也为我国商业化航空救援模式的创建提供了现实素材,有利于构建我国空中医疗救援的立体模式。 在西方发达国家,空中医疗救护服务从无到有历经了近百年的发展,空中医疗救护的理念无疑被证明是成功的,不仅可以给病患及时的救治,为病患带来生存的希望,并已发展成为具有广泛需求的产业。与我国国土面积差不多的美国目前有100多家专业的空中救护服务运营商,拥有空中医疗救护服务公务专机近1000架,每年的转运量为70万趟次左右。如果参照美国人均拥有空中医疗公务专机的比例,那中国将需要4700架这样的飞机。即使把这个比例缩小100倍,中国也需要至少47架医疗专机,但目前,国内只有2架永久改装的空中医疗救援公务专机。这样看来,公务机在中国航空救援中的市场潜力是巨大的。 3、公务机做救援给人的感觉很奢侈,能谈谈费用如何解决的问题吗? 我们先来看看,西方国家是如何解决公务机在航空救援中的费用问题:在西方国家,多是由几家医院或几所大学,在同一个地区共同购买一架医疗应急救援专机,形成一种社区服务,费用大部分由政府打包支付。此外,西方国家已经形成了完善的医疗保险支付体系,多数医疗保险中会有医疗急救项目,在需要急救时会直接动用医疗急救专机,然后患者可以把账单邮寄给保险公司。国内保险体系尚未完善,病患在使用医疗救护飞行服务时,只能自行承担

航空医疗救援联盟组建方案(最新)

航空医疗救援联盟组建方案 为进一步做好X市卫生应急体系建设,加快推进我市航空医疗救援事业发展,及航空医疗救援联盟建设工作,提升全市航空医疗救援综合服务水平,结合本地区航空医疗救援发展实际情况,制定本方案。 一、建设背景 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其空中医疗救援体系较为健全,救援网络发达,设立有统一的航空医疗救援调度指挥中心,具有较为成熟的救援工作流程,特别是医疗救援直升机在应急救援及病患转运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大大降低了病患的死亡率和疾病后遗症。过去,我国航空医疗救援发展一直较为缓慢,也未形成规模和体系,但随着应急救援工作要求的不断提高和航空医疗救援应用门槛的不断降低,我国开始越来越重视航空医疗救援的发展。X年,国务院发布的《国家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建设“十三五”规划》中提到将把国家航空医学救援基地建设列为“十三五”期间重点建设项目;构建陆海空立体化、综合与专科救援兼顾的紧急医学救援网络。国家卫计委《关于印发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十三五”规划(X-X年)的通知》(国卫应急发〔X〕46号)中也明确鼓励发展我国航空医疗转运与救治工作,并就具体工作内容进行了说明。 长期以来,救护车一直是我市医疗救援唯一的转运工具,随着急救医疗资源向偏远地区的不断延伸覆盖,及各类突发事件和大型活动赛事的不断增多等,我市卫生应急和医疗救援工作要求越来越高。航

空医疗救援特别是直升机医疗救援,作为救护车转运方式的补充完善,因其在缩短救援时间、能快速到达常规救援力量无法及时到达的地区等方面的独特优势,在我市医疗救援工作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X年下半年以来,我市航空医疗救援体系建设初见雏形,发展水平处于全区前列。全市共有6家市级和2家县级医疗机构与医疗救援通航公司完成了合作协议的签订,其他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合作签约工作也正在进行中,还开展了相关培训演练和实战救援,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此外,市工人医院、市120中心还与医疗救援通航公司就基地医院的建设进行了沟通,以尽快实现医疗救援直升机在我市的常驻备勤。 二、建设内容 组建X市航空医疗救援联盟的主要作用是,贯彻执行国家、自治区和市级关于航空医疗救援发展的方针、政策、规划等,制定X市航空医疗救援规划、制度等,建立X市航空医疗救援体系;促进我市航空医疗救援联盟健康有序发展,整合联盟内优质资源,提高全市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卫生应急和航空医疗救援能力;加强国内外航空医疗救援组织间和联盟内各单位间的沟通交流;为其他地区同类组织的建设发挥借鉴和带头作用。 (一)市政府应急办和市卫计委共同负责在市级层面总体协调指导航空医疗救援和联盟有关工作。

航空救援地面保障人员培训-中国航空器拥有者及驾驶员协会

ICS: CCS: 团体标准 航空救援地面保障人员培训 Aviation Rescue Ground Support Personnel Training Program (征求意见稿) 2019-XX-XX发布 2019-XX-XX实施中国航空器拥有者及驾驶员协会发布

目录 前言 引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总则 4.直升机救援的历史、现状和未来 5.直升机简介 6.航空生理卫生 7.救援直升机所需医疗设备及机型介绍 8.直升机转运重症患者流程及装卸安全 9.救援直升机飞行中的应急程序及外部动力装置(EPU) 10.直升机应急着陆程序 11.直升机应急撤离程序及应急定位发射机(ELT) 12.救援人员与直升机飞行员安全有效的通信、对讲机 13.直升机地面燃油溢出、灭火程序 14.救援直升机昼夜运行的区别及夜视镜(NVG) 15.直升机救援地面人员操作流程 16.M-171、M-8直升机性能及山区救援特点 17.直升机水面上空救援飞行

18.航空应急救援地面保障系统 19.航空救援地面保障人员训练标准及考核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国航空器拥有者及驾驶员协会(Aircraft Owners and Pilots Association of China,以下简称中国AOPA)提出、制定、发布、解释并组织实施。 本标准起草单位:航救联科技有限公司。 本标准起草人:

引言 随着全球一体化经济的不断发展,各发达国家及大部份发展中国家的航天航空事业发展得如日中天,而航空救援也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经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项紧急预备措施。我国航空救援行业仍在摸索中不断发展,截至今日,国内航空救援行业尚有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不完善;规划不明确,社会救援力量和国家救援力量不协调;装备数量少、质量低、基础设施建设薄弱;缺乏训练有素的应急救援队伍,专业人才短缺等多种问题存在,为防止航空救援过程中的救援人员与财物损失,履行空中“120”和“999”的职责,形成规模化、范围化的航空紧急救援产业标准。将制订与国际接轨的中国民用航空应急救援服务标准 为了统一航空救援行业培训方式和培训标准,将术语、手语、旗语等救援标准和技巧进行标准化、流程化培训,保证飞行安全,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贴合我国航空救援行业实际情况,将航空救援行业标准进行合理化、专业化、统一化制订。特制订本标准。 航空救援地面保障人员培训、作业等适用本标准。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