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操作风险管理政策

交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操作风险管理政策
交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操作风险管理政策

交银董〔2010〕13号

关于印发《交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操作风险管理政策》的通知

各省分行、直属分行,各海外分行,总行各部门:

2010年3月30日,我行第五届董事会第二十三次会议审议

批准了《交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操作风险管理政策》,现予印发,

请遵照执行。

交通银行董事会办公室

二○一○年四月七日

交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操作风险管理政策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建立和完善交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本行”)操作风险管理体系,加强操作风险管理,促进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根据银监会《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指引》、本行全面风险管理规划等文件要求,结合本行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政策。

第二条操作风险的定义。操作风险是指由不完善或有问题的内部程序、员工和信息科技系统,以及外部事件所造成损失的风险。本定义所指操作风险包括法律风险,但不包括策略风险和声誉风险。

第三条操作风险管理的战略目标。持续改进和完善全行操作风险的管理,建立符合本行实际的操作风险管理体系。使用国际通行的工具和方法,对全行操作风险进行统一全面管理。最大程度减少操作风险事件,降低操作风险损失,维护本行声誉和市场价值。满足新资本协议达标要求和操作风险管理的监管要求。

第四条操作风险管理的总体要求。操作风险源于人员、程序、系统和外部事件,本行各部门、各单位对操作风险均负有管理职责,操作风险的管理应贯穿于本行经营管理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同时,要采取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方法对重大操作风险和日常操作风险进行分层管理。

第五条操作风险损失事件类型。依据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和银监会有关指引,损失事件分为内部欺诈事件、外部欺诈事件、就业制度和工作场所安全事件、客户、产品和业务活动事件、实物资产的损坏、信息科技系统事件、执行、交割和流程管理事件等类型。本行应依据实际管理的需求,针对操作风险事件、事件的起因、事件的影响效果等进行更细致的分类。

第二章操作风险偏好和容忍度

第六条风险偏好是风险与收益的权衡。操作风险偏好是在本行总体风险偏好框架下,对操作风险的基本态度和公司管理层对操作风险管理的承诺。操作风险管理作为主要风险管理职能纳入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定期审定关键操作风险环节、领域,主要包括银行所关注的操作风险环节、特定的领域,愿意并可承受的风险程度,以及银行为将操作风险损失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所愿意耗用的资源及成本。本行提倡实行“积极、稳健、平衡”的风险偏好,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强调业务规模、获利与风险承受度的匹配,在实现股东价值最大化的同时注重操作风险的管理,持续强化操作风险管理体系,落实内部控制制度。

第七条操作风险容忍度是将战略层面的操作风险偏好转化至实际管理层面的管理工具。在操作风险偏好的基础上,通过设定风险边界将操作风险暴露程度划分为不同的等级,达到监控风险暴露与生成预警信息的目的。

第三章组织架构和职责分工

第八条操作风险管理需要一个完整的组织架构来保障,并与银行的经营战略相适应。在公司治理层面由董事会、监事会、高级管理层组成操作风险管理的领导、监督机构;在职能管理层面由业务经营部门、条线管理部门、风险管理部门和内部审计部门组成操作风险管理“四道防线”。

第九条董事会是本行操作风险管理工作的最高领导机构。董事会应将操作风险作为本行面对的一项主要风险,并承担监控操作风险管理有效性的最终责任。主要职责包括:(一)制定与本行战略目标相一致且适用于本行的操作风险管理战略和总体政策;(二)通过审批及检查高级管理层有关操作风险的职责、权限及报告制度,确保本行的操作风险管理决策体系的有效性,并尽可能地确保将本行从事的各项业务面临的操作风险控制在可以承受的范围内;(三)定期审阅高级管理层提交的操作风险报告,充分了解本行操作风险管理的总体情况、高级管理层处理重大操作风险事件的有效性以及监控和评价日常操作风险管理的有效性;(四)确保高级管理层采取必要的措施有效地识别、评估、监测和控制/缓释操作风险;确保本行操作风险管理体系接受内审部门的有效审查与监督;(五)制定适当的奖惩制度,在本行范围有效地推动操作风险管理体系的建设。

第十条高级管理层负责执行董事会批准的操作风险管理战略、总体政策及体系。主要职责包括:(一)在操作风险的日常管理方面,对董事会负最终责任;(二)根据董事会制定的操作风险管理战略及总体政策,负责制定、审查和监督执行操作风险管理的政策、程序和具体的操作规程,并定期向董事会提交操作风险总体情况的报告;(三)全面掌握本行操作风险管理的总体状况,特别是各项重大的操作风险事件或项目;(四)明确界定各部门的操作风险管理职责以及操作风险报告的路径、频率、内容,督促各部门切实履行操作风险管理职责,以确保操作风险管理体系的正常运行;(五)为操作风险管理配备适当的资源,包括但不限于提供必要的经费、设置必要的岗位、配备合格的人员、为操作风险管理人员提供培训、赋予操作风险管理人员履行职务所必需的权限等。

第十一条监事会负责监督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操作风险管理的履职尽责情况,并提出有关建议。

第十二条总行风险管理部负责本行操作风险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实施,应与其他部门保持独立,确保本行操作风险管理的一致性和有效性。主要职责包括:(一)拟定本行操作风险管理政策、程序和具体的操作规程,提交高级管理层和董事会审批;(二)定期分析总结本行操作风险管理体系运作情况,持续研究、改进和创新操作风险管理方法、技术和工具;(三)牵头管理重大操作风险,指导、协助总行各条线管理部门识别、评估、监测、控制/缓释和报告操作风险;(四)负责全行层面的操作风险管理培训,协助各条线部门提高操作风险管理水平、履行操作风险管理的各项职责;(五)制定和维护全行范围内业务连续性管理的办法。制订业务连续性管理计划的编制方法;指导各部门制订和维护业务连续性计划和灾难恢复计划;定期审查各部门业务连续性计划和灾难恢复计划;(六)向高级管理层提交操作风险报告。

第十三条总行各部门负责管理本条线的操作风险,部门负责人对本条线操作风险管理情况负责,并指定专门的二级部门牵头履行以下职责:(一)在制定本条线业务流程和相关业务制度时,充分考虑操作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的要求,确保与操作风险管理总体政策的一致性;(二)根据本行操作风险管理的政策、程序和具体的操作规程,或结合条线实际情况制定实施细则后,指导、组织本条线进行持续、有效的操作风险识别、评估、监测、控制/缓释及报告;(三)制定本条线的业务连续性计划或灾难恢复计划,并定期测试和演练,确保业务持续性计划或灾难恢复计划的完整性、有效性;(四)负责本条线的操作风险管理培训,协助本条线各级经营管理部门提高操作风险管理水平、履行操作风险管理的各项职责;(五)向总行风险管理部和分管行领导提交操作风险报告。

第十四条各省直分行负责管理本分行的操作风险,分行负责人对本分行的操作风险管理情况负责。各分行应指定风险管理部门牵头,其他部门应指定专人配合,共同遵循总行的操作风险管理政策、办法和程序,运用统一的操作风险管理方法、技术和工具,组织本分行各经营管理单位实施操作风险的识别、评估、监测、控制/缓释和报告。

第十五条各子公司和海外分行负责管理本机构的操作风险,机构负责人对本机构的操作风险管理情况负责。各机构应指定风险管理部门牵头,机构其他部门应指定专人配合,共同遵循总行的操作风险管理政策、办法和程序,运用统一的操作风险管理方法、技术和工具,组织本机构各经营管理单位实施操作风险的识别、评估、监测、控制/缓释和报告。各子公司和海外分行属地监管机构或所属行业监管机构的规定与总行规定不一致的,应及时报告总行并按总行的审批要求执行。

第十六条法律合规部、信息技术管理部、监察室、人力资源部等部门在管理好本部门操作风险的同时,应在涉及其职责分工及专业特长的范围内为其他部门管理操作风险提供相关资源、支持。

第十七条内部审计部门应定期独立审查、监督、评价本行的操作风险管理体系运作情况。

第四章操作风险管理流程

第十八条本行操作风险管理流程主要包括操作风险识别、评估、监测、控制/缓释和报告等,并通过操作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平台进行整合和实施。

第十九条操作风险识别。操作风险识别指识别存在的主要操作风险并确定其性质的过程,其范围应涵盖本行各个层面的业务流程和管理流程。操作风险识别应具有前瞻性,并应识别出各业务管理流程存在的主要操作风险事件、风险因子、影响类型、控制措施等,为操作风险评估、监测、控制/缓释和报告提供基础。操作风险识别可采用业务流程分析和损失数据收集等操作风险管理工具。

第二十条操作风险评估。操作风险评估是指评估操作风险暴露程度并确定操作风险是否可接受的全过程。操作风险评估应按照统一的标准,对操作风险事件的固有风险暴露、剩余风险暴露和控制有效性等进行评估,并结合对应流程的风险容忍度,确定操作风险暴露是否在可接受范围之内。操作风险评估可采用风险与控制自我评估等操作风险管理工具。

第二十一条操作风险监测。操作风险监测应通过设置并监测各类风险指标,动态、持续的监测操作风险状况及其控制/缓释措施的质量;快速发现政策、流程和内部控制出现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操作风险监测可采用关键风险指标等操作风险管理工具。

第二十二条操作风险控制/缓释。操作风险控制/缓释是指根据操作风险评估或监测结果,制订并组织实施操作风险控制/缓释行动计划的过程。通过流程控制、行为监控、电子化、保险、外包等一系列控制手段或缓释方法,对操作风险进行转移、分散、降低、规避,将操作风险暴露降低至可接受的范围之内。

第二十三条操作风险报告和披露。本行应建立操作风险报告制度,明确报告的种类、路线、内容、格式和频率。各分支机构和各部门应当根据报告制度规定,及时、准确、真实地提交操作风险报告,并对报告内容负责。对于重大操作风险事件应及时报告董事会、高级管理层和监管机构。本行应根据法律法规规定及监管要求披露操作风险信息。

第二十四条操作风险管理信息系统。为有效识别、评估、控制/缓释、监测和报告操作风险,本行应逐步建立并完善操作风险管理信息系统,为上述流程及相应的操作风险管理工具提供整合和实施的平台。

第五章业务连续性管理

第二十五条业务连续性管理的目标是将服务运行中断的影响最小化,保证关键业务中断时及时恢复,控制业务中断事件所带来的收入和资金的损失,保护银行的声誉和品牌。主要包括危机管理计划、业务连续性计划和灾难恢复计划。

第二十六条各部门应当制定与其业务规模和复杂性相适应的业务连续计划或灾难恢复计划,保证持续经营,将重大或较大业务中断事件发生时导致的操作中断对银行业务、产品和服务的影响最小化。业务连续性计划和灾难恢复计划至少应考虑系统不可用、人员不可用、办公场所不可用、外部供应商不可用等场景下的恢复步骤、行动和措施。在业务连续性计划中涉及多个部门的协同工作时,风险部负责部门间的沟通与协调。

第二十七条各部门应建立恢复服务和保证业务连续运行的备用机制,定期检查、测试其灾难恢复和业务连续机制,确保在出现灾难和业务严重中断时这些方案和机制的正常执行。

第六章新产品、新业务风险评估和外包风险管理

第二十八条在新产品、新业务开发以及流程改造过程中,总行条线管理部门和总行风险管理部应针对其业务流程、信息科技系统、人员管理等方面进行操作风险的评估。

第二十九条本行所有业务外包应经授权审批,外包前应充分识别和评估外包潜在的操作风险,并制定与外包业务有关的风险管理政策,确保业务外包有严谨的合同和服务协议,以明确各方的责任义务。

第三十条本行可根据自身操作风险状况选择购买保险及与第三方签订合同,并将其作为缓释操作风险的一种方法,但不应因此忽视对操作风险的控制措施。

第七章操作风险资本计量

第三十一条按照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和银监会的监管要求,结合本行的实际情况,现阶段本行采用标准法( The Standard Approach,TSA)计算操作风险监管资本。在积累足够数据的基础上,未来将逐步过渡到操作风险资本高级计量法(Advanced Measurement Approach,AMA)。

第三十二条本行所有部门、分行、子公司、海外分行均应对操作风险资本计量提供必要的支持,各子公司、海外分行应定期向总行提供本机构操作风险资本计量相关数据。各子公司、海外分行应采用标准法作为本机构操作风险资本计量的方法,属地监管机构或所属行业监管机构的规定与本行规定不一致的,应及时报告总行并按总行的审批要求执行。

第八章风险文化建设

第三十三条成功的操作风险管理架构有赖于良好的风险文化。风险文化包括员工对风险的意识、态度及行为等。良好的操作风险文化因素包括:(一)全体员工明确自身在操作风险管理中的职责,每个岗位、员工均是操作风险的直接责任人;(二)董事会、高管层对操作风险文化持续推进、宣传;(三)业务、

风险管理应由具备相关资质的人员完成;(四)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和充分暴露问题的文化。鼓励员工自由揭示、主动报告操作风险问题,鼓励越级实名举报不法行为。

第三十四条多层次培训对于操作风险管理的成功具有关键作用。相关部门应通过不定期培训方式,协助各单位、人员提高操作风险管理水平、履行操作风险管理的各项职责,并就操作风险管理的内容和形式达成共识。

第三十五条本行建立并落实操作风险管理工作的考核及奖惩机制,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将操作风险管理的有效性纳入各分支机构和各部门的绩效考核范围。

第九章附则

第三十六条本政策适用于总行各部门、境内外分支机构及本行控股子公司。

第三十七条本政策自董事会批准之日起生效。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部主要职责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部主要职责 风险管理部主要职责 1、在行领导的领导下,负责全行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和合规性风 险的管理丄作。2、拟定风险管理政策与程序,经批准后公布实施。根据实施情况定期检讨和修订,并组织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对各业务单位制定的具体业务流程和指引进行检查,对其中不符合风险管理政策与程序规定的提出修改意见,反馈给有关单位修订。 3、制定、跟踪并完善全行性的信贷政策、风险管理制度和办法,以及信贷决 策规则和流程,拟订信贷业务审批权限。 4、负责全行信贷产品管理的调研、审批和相关管理办法的制定和完善工作。 5>负责对分支行风险管理部门的管理、考核与业务指导,负责对分(支)行信 贷业务的现场和非现场检查,负责对分(支)行放款审核中心的管理丄作,负责全行贷款风险分类的核查和管理匸作。6、负责对总行公司业务部授信管理处及风险经理在整体职责履行方面进行评价、监督检查和考核,并参与授信管理处负责人及风险经理的选聘工作。 7、负责对信贷审批工作的后评价。 8、编制、汇总各类风险管理报告,按照规定及时向行长办公会和风险管理委员会汇报。负责提供监管机构、评级机构及其他单位所要求的银行风险管理信息。负责董事会风险管理委员会、关联交易委员会、预警委员会安排的日常工作。 9、负责全行信贷资产组合管理,包括测量组合的风险;对行业、目标客户、现有客户等进行研究,编制研究报告,拟定我行信贷组合战略方案;分析信贷组合绩效。

10、负责建立和维护公司客户信贷风险评级体系及定价模型,负责CECM系统和个贷系统管理。11、负责统筹对零售授信管理中心和实施正式方案分行的对公授信管理中心的管理。12、负责全行信贷风险管理培训,建立信贷人员的准入与资格认证制度。 说明: 1 1、法律合规部已不再作为我部二级部门,根据职责分工其负责全行合规性风险的管理丄作,故以上职责中合规性风险管理(第1条)不再为我部职责。 2、根据行办会相关决议,授信后管理职责山公司部调整到风险管理部,根据新分工以上第6条调整为:负责组织、监督、检查分行的授信后管理工作,负责向银行管理层及时汇报全行授信后管理工作情况、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工作建议,通报监督、检查情况及发现的各种问题。 总行风险管理部处室职能划分 综合规划处职责: 负责协助总经理室草拟全部的工作总结及规划,监督全部工作计划(年度、季度和月度)的执行情况;全行风险管理机构的考核和人员的管理;总行风险报告的草拟和意见反馈,全行风险报告体系的管理工作;全行的拨备预算、记帐等相关管理工作;按规定向银监会定期报送存贷款、不良贷款等报告;本部门的行政事务。 风险政策处职责: 依据莆事会制定的风险管理战略,负责组织草拟及维护全行信用风险、操作风险管理的政策、制度和程序;审核各部门提交的与信用风险、操作风险的相关文件; 根据风险核准制进行新产品的风险审核;全行操作风险的统筹组织。 风险监控处职责:

某银行市场风险管理方案计划政策

XX银行市场风险管理政策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健全XX银行(以下简称本行)市场风险管理体制和机制,完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保证本行市场风险管理的有效实行,依据中国银监会《商业银行市场风险管理指引》,并结合本行实际,制定本政策。 第二条本政策所称市场风险是指因市场价格(利率、汇率、股票价格和商品价格)的不利变动而使银行表内和表外业务发生损失的风险。 第三条市场风险管理的目标是通过将市场风险控制在本行可以承受的合理范围内,实现经风险调整的收益率的最大化。 第二章市场风险管理的原则 第四条本行应当充分识别、准确计量、持续监测和适当控制所有交易和非交易业务中的市场风险,确保在合理的市场风险水平之下安全、稳健经营。 第五条本行所承担的市场风险水平应当与本行的市场风险管理能力和资本实力相匹配。 第六条为确保有效实施市场风险管理,本行将市场风险的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与全行的战略规划、业务决策和财务预算等经营管理活动进行有机结合,并与本行总体资产负债管理策略相匹配。 第七条本行的资本分配应根据董事会确定的资本总额及分配办法,

核定市场风险的资本分配总量,并在本行承担市场风险的业务中进行合理分配。 第三章市场风险管理的治理结构 第八条本行应建立与业务性质、规模和复杂程度相适应的、完善的、可靠的市场风险管理体系。 本行市场风险管理组织机构包括董事会、监事会、高级管理层和相关实施部门。 第九条董事会承担对市场风险管理实施监控的最终责任,确保全行有效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各项业务所承担的各类市场风险。具体职责包括: (一)审批市场风险管理战略、政策和程序,确定全行可以承受的市场风险水平; (二)督促高级管理层采取必要的措施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市场风险; (三)定期获得并审阅关于市场风险性质和水平的报告; (四)监控和评价市场风险管理的全面性、有效性以及高级管理层在市场风险管理方面的履职情况。 董事会可授权其下设的风险管理委员会履行以上全部或部分职能。风险管理委员会应就承担的相关职能定期向董事会报告。 第十条监事会负责监督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在市场风险管理方面的履职情况。

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办法规定

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办法规定

**银行全面风险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推进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提升风险管理水平,依据境内外有关监管指引、本行《章程》,并借鉴国际银行业风险管理的经验做法,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风险,是指对本行实现既定目标可能产生影响的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既可能带来损失也可能带来收益。本办法主要关注带来损失的不确定性。 (一)信用风险。是指因借款人或交易对手未按照约定履行义务从而使本行业务发生损失的风险。 (二)市场风险。是指因市场价格(利率、汇率、股票价格和商品价格)的不利变动而使本行表内和表外业务发生损失的风险。 (三)操作风险。是指由不完善或有问题的内部程序、员工和信息科技系统,以及外部事件所造成损失的风险,包括法律风险,但不包括策略风险和声誉风险。 (四)流动性风险。是指因本行无法以合理的成本及时筹集到客户和交易对手当前和未来所需资金而对本行经营所产生的风险。 除上述风险外,本行还关注外部监管部门或本行董事会要求-2-

关注的其他风险。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全面风险管理是指本行董事会、高级管理层和全行员工各自履行相应职责,有效控制涵盖全行各个业务层次的全部风险,进而为本行各项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 第四条本行风险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收益与风险匹配 制定风险管理战略和进行风险管理决策,必须考虑承担的风险是在本行的风险容忍度以内,并有预期的收益覆盖风险,经风险调整的资本收益率能够满足股东的最低要求或符合本行的经营目标。 (二)内部制衡与效率兼顾 本行在风险管理规章制度中明确界定各部门、各级机构和各层级风险管理人员的具体权责,实行前中后台职能相对分离的管理机制。各部门、境内外分支机构和全体员工之间要有效沟通与协调,优化管理流程,不断提高管理效率。 (三)风险分散 本行实现信用风险敞口在国家、地区、行业、产品、期限和币种等维度上的适度分散,防范集中风险。严格遵循监管标准,审慎核定单一客户和关联客户授信额度,有效控制客户信用风险集中度。 本行实现市场风险敞口在国家、地区、市场、产品、期限和 -3-

中国银行操作风险管理

中国银行操作风险管理 3中国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现状分析 3.1中国银行操作风险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3.1.1公司治理机制仍不完善 目前,中国银行通过股份制改革已在内部建立健全了公司治理机制,建立“三会一层”(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高级管理层),公司治理取得初步成效,但仍有部分问题尚未完全解决: 3.1.1.1存在银行公司治理中的“内部人”控制问题 公司治理理论中的“内部人”控制,是指经理班子通过对公司经营管理权的控制,追求自身利益而损害外部人利益现象。现在我们要分析的是,在中国银行公司治理中,作为“内部人”的总行高管层,“非职业经理人”身份和干部管理体制决定了他们的利益与委托人的利益是一致的,也决定了他们虽然控制着银行的经营管理权,但绝不会轻易利用权力去追求自身的利益而损害委托人利益。但大量的事实证明,银行的不良资产的较大比重集中在一线,而不良贷款的形成并非源于银行的风险管理能力不足,而在于银行员工被利诱、拉拢和收买。银行案件多集中在基层机构的事实,也似乎证明了“内部人”控制发生了“层级性位移”,同时,也说明大型银行公司治理中多层级“内部人”控制问题是严重的。 3.1.1.2监事会尚未充分发挥监督作用 我国公司治理制度属于平行式二元模式(不同于的传统的二元模式?),董事会与监事会均由股东大会产生,其法律地位平等,董事会只对股东大会负责无需对监事会负责,而监事会只有监督权并无决策权,更不能任免董事会成员,或否决董事会决策;另一方面,监事会成员都来自于股东和内部员工,而这些人在行政上受制

于董事会或管理层,其独立性不可避免地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因而其对董事会和管理层的监督职能难以真正实现。 3.1.1.3激励机制仍需进一步改进 科学激励机制的基础在于建立公正、公开的绩效评价标准和程序。中国银行还尚未建立有效地董事、监事绩效评价标准和程序。董事会和监事会尚未对其成员履行职责的情况进行评价,并依据评价结果对其进行奖励或处罚,从而难以对董事和监事起到激励和约束的作用。董事会也未普遍建立书面的、制度化的对高级经营层成员绩效进行评价的标准和程序,仅对每年高级经营层确定的目标任务进行认定,对高级经营层年度奖金的确定和发放也主要以任务完成情况为主,缺乏系统的立足长远发展的考核。 3.1.2缺乏明确合理的操作风险容忍度 所谓操作风险的容忍度,是指银行依据本行的风险偏好确定的可接受的操作风险敞口(暴露)。目前,银行在操作风险管理的风险容忍度方面存在两个问题: 3.1.2.1容忍度尚不明确 近年来,中国银行为了控制操作风险,普遍加强了操作风险管理、积极开展案件治理工作,但各银行的操作风险容忍度还不够明确,己确定了“适中”的风险偏好,但还未能依据此确定具体的风险容忍度,部分银行简单的把案件防控目标作为操作风险的容忍度。 按照《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要求,风险容忍度应由董事会确定,并在全行逐级分解落实,容忍度应当逐步量化。容忍度不明晰的原因,一方面是操作风险的量化工作正在起步,损失数据收集正在开展或不能据以形成合理的风险管理标准,但主要原因是银行董事会对于此问题的重视和研究仍不够充分。 3.1.2.2容忍度过于严格

供应链金融服务方案

供应链金融服务方案 各位读友大家好!你有你的木棉,我有我的文章,为了你的木棉,应读我的文章!若为比翼双飞鸟,定是人间有情人!若读此篇优秀文,必成天上比翼鸟! 篇一:煤炭企业供应链金融服务方案一、业务方案理念(适用于煤矿的物资部门和煤炭运销部门)银行提供的供应链金融业务,是把煤炭企业(煤矿)作为核心企业,配合其供应链和销售链管理策略,运用资金流、物流和信息流的控制技术,利用核心企业的信用增强效应,对核心企业及伴生在其周围的多个或全部供应链和销售链上的上、下游企业提供的一揽子、结构化金融服务。银行多以大、中型煤炭生产企业为核心企业,围绕其开展包含其上游供应商、下游贸易商的金融服务,实现煤炭企业整体供应链充裕现金流,提供企业整体竞争力。二、业务模式银行在煤炭行业为供应链条上的企业提供的融资方案包括:1、针对煤炭企业上游企业:应收账款池融资、反向保理业务,盘活上游供应商的应收账款,改善上游供应商的现金流;让上游企业能提早获得应收账款。2、针对煤炭企业下游企业:预付款融资模式,解决下游耗煤厂家和贸易商向煤炭企业采购煤炭的预付款资金需求;三、授信品种:授信品种包含:流动资金贷款、银行承兑汇票、国信用证及买方押汇或押汇项下代付、商业承兑票保贴等; 四、业务优势1、对于煤矿:缓解煤炭企业物资供应部门物资采购款的支付压力。增加煤炭企业运销部门的销售能力,获得更多

经销商预付款。扩大销售。a) 以间接授信替代直接授信,优化报表,节约财务成本,可以制定、优化现金使用计划,适当进行理财规划,提高效益;b) 与上、下游企业共同搭建融资平台,有利于核心企业进一步稳固和强化以其为主导的供应链条;c) 对上游企业延长赊销账期,对下游企业取得大额预付账款,优化现金流,并获得更优惠的贸易条件;2、对于上、下游企业:;a) 对于设备供应商来讲,盘活应收账款,加速资金回笼,提高资金周转速度;对于下游煤炭采购商来讲,能够获得充足的预付款资金采购煤炭,增加自己的采购量,稳定业务。从而扩大煤炭企业销售量。篇二:汽车行业供应链金融服务方案1、经销商服务方案●厂商银方案●汽车合格证监管方案厂商银方案业务特点:(1)属于动产质押授信(2)由实力较强的专业监管公司负责车辆和合格证的驻店监管,提高周转效率(3)实现车证合一运输和交付(4)需向监管公司支付一定的监管费用汽车合格证监管方案方案概述:是指汽车厂商、经销商和交行三方进行合作,交行为经销商向汽车厂商购买产品提供授信支持,汽车合格证由交行保管,交行根据经销商补存保证金的状况释放合格证。业务特点:(1)汽车合格证也可由汽车厂商保管,交行根据经销商补存保证金的状况通知汽车厂商释放合格证(2)有效满足经销商由一级网点向二级网点发车的需求(3)无需单独支付合格证保管费用2、供应商服务方案●银票/商票保贴●国保理●国信用证●动产质押3、商用车终端用户服务方案●法人按揭

银行全面风险管理办法

银行全面风险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贯彻公司合规稳健经营理念,推进公司可持续发展战略,将公司经营风险控制在可控范围之内,确保公司各项业务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推进公司经营管理目标和战略规划的实现。根据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颁布的《贷款法》、《贷款公司管理办法》、《贷款公司集合资金贷款计划管理办法》、《贷款公司净资本管理办法》等法规、政策,结合本公司发展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公司风险管理的总体思想是:追求稳健,以适度承担风险获得适中的回报;反对不计风险盲目追求高收益的激进经营行为;果断把握较低风险较高收益的市场机会,实现业务拓展与风险控制的平衡。 第三条公司风险管理的目标是建立与公司业务性质、规模和复杂程度相适应的、完善的、可靠的风险管理体系,树立风险管理理念,确定有效的风险管理政策,制订详实的风险管理制度,建立全面的风险管理程序,及时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各类风险。 风险管理体系应包括如下基本要素: (一)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的有效监控; (二)完善的风险管理政策和程序; (三)完善的风险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程序; (四)完善的内部控制和独立的外部审计; (五)适当的风险资本分配机制。 第四条风险管理的具体要求是: (一)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行业规章以及公司内部管理规定,倡导规范运作、稳健经营的企业文化; (二)创建与公司发展相适应的风险管理机制,支持公司可持续发展战略,在有效风控的同时兼顾效率、价值的均衡,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确保贷款受益人的合法权益最大化、公司价值的最大化; (三)不断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风险管理能力,降低公司经营目标实现过程中的不确定性,支持业务拓展和创新,保障公司的经营目标的实现;

商业银行发展供应链金融业务问题研究【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 商业银行发展供应链金融业务问题研究 一、立论依据 1.研究意义、预期目标 供应链金融是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的一个专业领域,是银行站在供应链全局的高度,为协调供应链资金流,降低供应链整体财务成本而提供的系统性的金融解决方案。对商业银行而言,供应链金融模式带来新的市场和盈利模式,同时该业务较好地实现了商业银行业务风险控制,实现融资封闭式运作,提高了贷后管理能力和水平;对于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而言,缓解了融资难题,提高了中小企业的信用状况,解决了担保不足的问题。 本次论文意在通过对深圳银行供应链金融的探究分析,了解供应链金融的内容,研究供应链金融对于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优势、意义以及商业银行在竞争中实现的可持续发展。本文首先阐述供应链金融的含义、特点以及模式,然后分析当前我国供应链金融的发展现状。最后,重点研究深圳发展银行供应链金融的发展现状和创新业务,通过深圳发展银行的供应链金融成功案例对供应链金融有进一步了解,总结深圳发展银行发展供应链金融业务存在的问题,为促进商业银行发展供应链金融业务提出意见和建议。 2.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外的供应链金融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803年荷兰一家银行开办的仓储质押融资业务。而美国在《统一商法典》出台之前的19世纪,就广泛出现了存货融资市场。1916年,美国颁布了《仓储法案》(U.S. Warehousing Act),并以此为根据建立起一套仓单质押的系统规则。 DouglaS(2004)在分析供应链过程的基础上提出了供应链管理的八个要素,提出资金流的管理以及与其他如采购、研发、配送等过程的协调能够明显改善或促进这八个要素的增值。Hofmann,E(2005)首先对供应链金融作了理论上的界定:供应链金融是位于物流学、供应链管理、协作和金融的交界层面,为处于供应链中的两个或多个组织.包括外部服务供应商,通过计划、引导、控制组织问金融资源流.从而联合创造价值的方法。Viktoriya Sadlovska(2006)指出供应链金融是企业改善金融指标、创造具有成本优势供应链的新机遇,财务、供应链、采购部门要确保他们的企业积极探索如何利用供应链金融,否则会错失下一波的成本改善良机。而Hans-Christian Pfohl,Moritz Gomm.(2009)通过对财务供应链的研究文献的评论,提出了在供应链金融研究中对资本成本的考察和最优化的研究缺失。因此为弥补这一领域。作者构建了一个目标(资产)——主体(融

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政策

ⅩⅩ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政策 目录 第一章总则 (4) 第一条【宗旨】 (4) 第二条【定义】 (4) 第三条【操作风险的主要类别】 (4) 第四条【适用范围】 (5) 第五条【操作风险管理的工作目标】 (5) 第二章操作风险管理的组织框架与职责分工 (5) 第六条【架构原则】 (5) 第七条【董事会及其风险管理委员会】 (6) 第八条【高级管理层】 (7) 第九条【分行管理层】 (8) 第十条【风险管理部】 (8) 第十一条【各业务条线和职能部门】 (8) 第十二条【法律合规、运营管理、信息科技、安全保卫、人力资源等部门】.. 10 第十三条【内部审计部门和纪检监察部门】 (10) 第三章操作风险管理制度 (10) 第十四条【范畴】 (10) 第十五条【制度体系】 (11) 第十六条【操作风险管理政策】 (11) 第十七条【操作风险管理基本制度】 (11) 第十八条【内部控制制度】 (12) 第十九条【紧急事故应急处理制度】 (12) 第二十条【业务(操作风险管理)细则】 (12) 第二十一条【对分支行业务(操作风险管理)细则的特别规定】 (13) 第四章操作风险管理流程和技术 (13) 第一节业务标准操作流程管理 (13) 第二十二条【基本思路】 (13) 第二十三条【职责】 (13) 第二节操作风险识别与评估 (14) 第二十四条【操作风险识别】 (14) 第二十五条【操作风险评估】 (14)

第二十六条【操作风险控制自我评估(RCSA)】 (15) 第三节操作风险控制与缓释 (15) 第二十七条【操作风险应对措施】 (15) 第二十八条【外包】 (15) 第二十九条【保险】 (16) 第四节操作风险监测与报告 (16) 第三十条【操作风险监测】 (16) 第三十一条【关键风险指标】 (16) 第三十二条【操作风险报告】 (16) 第三十三条【操作风险预警】 (16) 第三十四条【操作风险事件举报】 (17) 第五节操作风险管理系统 (17) 第三十五条【操作风险管理系统】 (17) 第六节操作风险资本管理 (17) 第三十六条【监管资本】 (17) 第三十七条【经济资本】 (18) 第七节配合监管 (18) 第三十八条【政策程序报备】 (18) 第三十九条【提交报告】 (18) 第四十条【配合检查】 (19) 第四十一条【整改】 (19) 第五章操作风险管理文化 (19) 第四十二条【操作风险管理文化】 (19) 第四十三条【传达】 (19) 第四十四条【业务培训】 (19) 第四十五条【操作风险管理人员培训】 (20) 第四十六条【全员操作风险管理培训】 (20) 第四十七条【操作风险管理考核及奖惩】 (20) 第六章附则 (20) 第四十八条【重检】 (20) 第四十九条【解释】 (21) 第五十条【实施】 (21) 附件:名词解释 (22) 一、操作风险来源 (22) 二、固有风险与剩余风险 (22) 三、可能性和影响性 (23) 四、操作风险应对措施 (23) 五、关键风险指标(Key Risk Indicator,KRI) (23) 六、风险映射 (24) 七、操作风险控制自我评估(RCSA) (24) 八、操作风险损失(事件)数据库 (24)

XX银行全面风险管理政策

XX银行全面风险管理政策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完善风险管理体系和控制机制,全面提升风险管理能力,有效维护本行的稳健运行和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等法律法规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颁布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全面风险管理指引》等监管文件,制定本政策。 第二条本政策适用于XX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及附属机构(以下简称为“本行”)。本行由XX银行及其下设各级附属机构组成。附属机构包括但不限于境内外的其他商业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非金融机构,以及按照监管规定应当纳入并表范围的其他机构。 第三条风险是导致商业银行的资本、价值或收益遭受损失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通过风险识别机制,本行定期对所面临的各类风险进行全面识别,并在各类风险中认定主要风险。主要风险是指可能导致重大损失的风险,以及独立评估风险程度不高、但与其他风险相互作用可能导致重大损失的风险。 本行面临的主要风险包括:信用风险(含国别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含信息科技风险、法律风险)、合规风险、流动性风险、银行账户利率风险、集中度风险、声誉风险、战略风险等。 风险管理是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风险的全过程。 全面风险管理是指本行围绕发展战略及风险偏好,建立和完善覆盖所有主要风险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全面、有效地实施风险管理,确保发展战略、经营目标的实现。 第四条本行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由风险文化和组织、政策、流程、

技术管理体系等构成,主要包括以下要素: (一)有效的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监督。 (二)适当的风险管理政策、程序和限额。 (三)全面、及时地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风险。 (四)完善的内部控制和有效的监督机制。 (五)完善、有效的管理信息系统。 (六)适当的风险资本分配机制。 (七)有效的危机处理机制。 本行通过内部资本充足评估程序实现资本要求与风险水平和风险管理能力的密切结合,有效维护本行的稳健运行和持续发展,提高抵御风险的能力。 第五条本行全面风险管理原则 (一)风险管理创造价值原则。全面风险管理目标应与发展战略目标一致,风险管理应平衡风险与收益,确保银行业务健康发展,实现股东价值的最大化。 (二)独立性原则。清晰界定业务部门和风险管理部门的职责和报告路线,并确保风险管理部门的独立性。 (三)全面性原则。风险管理覆盖银行整体及各产品、各业务条线、各业务环节,覆盖所有的部门和岗位,对每一类风险都有效地管理。 (四)全员参与原则。建立全员参与的风险文化和配套机制,董事会、高级管理层及所属全体经营管理人员都应按照其工作职责参与风险管理工作,承担相应风险管理职责。 (五)匹配性原则。确保资本水平与承担的风险相匹配、收益与

交通银行新员工培训心得

交通银行新员工培训心得 交通银行新员工培训目的是为了让新员工更加 融入交行的团队,了解团队工作的态度,去认识交通银行企业文化和银行业务知识,下面是这篇交通银行新员工入职感想 交通银行新员工培训心得一 XX年01月05日,我怀着期待与好奇,终于迎来了交通银行新员工培训。从小到大,我们学习了无数课程,历经十年寒窗,参加了多少培训多少考试,但这次的岗前培训对我们的意义是空前的,它作为一个过渡,一个桥梁,让我们从学习走向实践。我们收获的远比想象中的丰富。 人力资源部的领导和同事们对这次培训做了相 当合理的计划。培训第一天,由分行副行长为我们举办了开学典礼,并为我们介绍了交通银行的基本情况以及一些培训的相关事宜。下午,人力资源部为我们请来了交通银行培训中心副主任孙方老师,在职业操守与职业素养这一方面对我们进行了培训,我们获益匪浅。第二天,我们在班主任戴老师

的带领下分成了四个小组,选出组长,绘制组旗,确定组名,口号和组. 歌,最后再排练出一个有团队代表性的展示。经过简短的自我介绍大家立刻融入到团体中,集思广益,各尽所能,把我们的团队展示搞得有声有色。我们以团队为单位进行了搭桥过河,多人写字,盲人过障碍等活动,最激烈的要属团队辩论赛了,通过这些活动增加了团队中队员之间的凝聚力,同时让我们认识到团队协作的重要性。 如果说团队活动培养的是工作精神,那么业务学习培养的就是我们的工作能力,只有掌握好了这些基本操作才能开展好银行业务。接下来的几天里,我们先后学习了交通银行的历史进程,交行主要产品、个人金融业务、个人信贷业务、公司业务、国际业务、银行相关法律知识、员工行为规范、服务礼仪等,对银行几个主要部门的业务情况有了初步的了解,同时对我们未来的发展提供了导向作用。当然,技能培训也是我们整个培训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项目,五笔打字、翻打传票,点钞。在技能培训过程中,老师们不但演示和解说正确的姿势和方法,教会我们操作,还耐心地纠正每个人在练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不厌其烦地回答我们的提问,使我们

全国30家银行的供应链金融银行业务品种汇编

供应链金融--银行业务品种汇编 第一篇供应链金融的概述 (2) 一、供应链金融的概念和涵 (2) 二、供应链金融的研究 (2) 三、中国供应链金融发展现状 (4) 四、供应链金融的好处 (4) 第二篇供应链金融-银行业务品种汇编 (5) 一、工商银行 (5) 二、农业银行 (10) 三、中国银行 (14) 四、建设银行 (21) 五、交通银行 (26) 六、银行 (32) 七、招商银行 (36) 八、发展银行 (39) 九、广发银行 (67) 十、兴业银行 (78) 十一、光大银行 (86) 十二、华夏银行 (100) 十三、浦发银行 (103) 十四、民生银行 (108) 十五、银行 (113) 十六、平安银行 (118) 十七、渤海银行 (124) 十八、包商银行 (129) 十九、中国邮政储蓄银行 (133) 二十、徽商银行 (138) 二十一、天津银行 (144) 二十二、银行 (166) 二十三、恒丰银行 (172) 二十四、银行 (178) 二十五、银行 (183) 二十六、银行 (186) 二十七、银行 (195) 二十八、银行 (203) 二十九、齐鲁银行 (206) 三十、银行 (210)

第一篇供应链金融的概述 一、供应链金融的概念和涵 概念 供应链金融(Supply Chain Finance),SCF,是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的一个专业领域(银行层面),也是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一种融资渠道(企业侧面)。 指银行向客户 (核心企业)提供融资和其他结算、理财服务,同时向这些客户的供应商提供贷款及时收达的便利,或者向其分销商提供预付款代付及存活融资服务。(简单地说,就是银行将核心企业和上下游企业联系在一起提供灵活运用的金融产品和服务的一种融资模式。)以上定义与传统的保理业务及货押业务(动产及货权抵/质押授信)非常接近。但有明显区别,即保理和货押只是简单的贸易融资产品,而供应链金融是核心企业与银行间达成的,一种面向供应链所有成员企业的系统性融资安排。 涵 《欧洲货币》杂志将供应链金融形容为近年来“银行交易性业务中最热门的话题”。一项调查显示,供应链融资是国际性银行2007年度流动资金贷款领域最重要的业务增长点。在肇始于次贷问题的金融危机中,供应链金融在西方银行业的信贷紧缩大背景下一枝独秀,高速增长的态势依然。 一般来说,一个特定商品的供应链从原材料采购,到制成中间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在这个供应链中,竞争力较强、规模较大的核心企业因其强势地位,往往在交货、价格、账期等贸易条件方面对上下游配套企业要求苛刻,从而给这些企业造成了巨大的压力。而上下游配套企业恰恰大多是中小企业,难以从银行融资,结果最后造成资金链十分紧,整个供应链出现失衡。“供应链金融”最大的特点就是在供应链中寻找出一个大的核心企业,以核心企业为出发点,为供应链提供金融支持。一方面,将资金有效注入处于相对弱势的上下游配套中小企业,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和供应链失衡的问题;另一方面,将银行信用融入上下游企业的购销行为,增强其商业信用,促进中小企业与核心企业建立长期战略协同关系,提升供应链的竞争能力。在“供应链金融”的融资模式下,处在供应链上的企业一旦获得银行的支持,资金这一“脐血”注入配套企业,也就等于进入了供应链,从而可以激活整个“链条”的运转;而且借助银行信用的支持,还为中小企业赢得了更多的商机。 二、供应链金融的研究 发展银行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供应链金融”课题组在广泛的实证研究基础之上,从系统论角度及多个分维度,对这一创新进行了专业化的经验梳理和理论建构。作为国最早系统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并且在实践和理论领域一直遥遥领先于国同业的发展银行,被选取作为贯穿于整个研究的案例样本。根据该行披露,截至2007年12 月末,深发展存量贸易融资客户将近3000家,客户增幅同比达52.2%;贸易融资表外授信余额近800亿元,同比增幅38.92%,占全行公司业务授信的比例较年初提高4.66 个百分点;贸易融资不良率被很好的控制在1%以下,迄今没有实际损失。

XX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全面风险管理办法

XX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全面风险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有序实施和推行XX银行(以下简称“本行”)全面风险管理,提升整体风险管理水平和核心竞争力,根据《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XX》等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监管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风险是指可能对本行实现既定目标产生不利影响并带来损失的不确定性因素,主要包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银行账户利率风险、信息科技风险、法律和合规风险、声誉风险等。 (一)信用风险是指因借款人或交易对手未按照约定履行义务从而使本行业务发生损失的风险。 (二)市场风险是指因市场价格(利率、汇率、股票价格和商品价格)的不利变动而使本行表内和表外业务发生损失的风险。 (三)操作风险是指由不完善或有问题的内部程序、员工和信息科技系统,以及外部事件所造成损失的风险,不包括

法律风险、策略风险和声誉风险。 (四)流动性风险是指因本行无法以合理的成本及时筹集到客户和交易对手当前和未来所需资金而对本行经营所产生的风险。 (五)银行账户利率风险是指利率水平、期限结构等要素发生不利变动导致银行账户整体收益和经济价值遭受损失的风险。 (六)信息科技风险是指信息科技在本行运用过程中,由于自然因素、人为因素、技术漏洞和管理缺陷产生的操作、法律和声誉等风险。 (七)法律和合规风险是指本行因没有遵循法律、规则和准则可能遭受法律制裁、监管处罚、重大财务损失和声誉损失的风险。 (八)声誉风险是指由本行经营、管理及其他行为或外部事件导致利益相关方对本行负面评价的风险。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全面风险管理是指围绕本行总体经营目标,董事会、高级管理层和全体员工参与并履行相应风险管理职责,有效识别、评估、应对、监测及报告涵盖全行各类业务的风险,进而为战略目标实现提供合理保证的持续过程。 第四条全面风险管理遵循的基本原则是: (一)全面性原则

(金融合同)供应链金融服务方案-2篇

供应链金融服务方案 供应链金融是随着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越趋严重、商业银行传统业务的自身突破,我们应该如何写供应链金融服务的方案呢?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推荐了供应链金融服务方案,欢迎大家前来阅读。 供应链金融服务方案范文一 一、业务方案理念(适用于煤矿的物资部门和煤炭运销部门) 银行提供的供应链金融业务,是把煤炭企业(煤矿)作为核心企业,配合其供应链和销售链管理策略,运用资金流、物流和信息流的控制技术,利用核心企业的信用增强效应,对核心企业及伴生在其周围的多个或全部供应链和销售链上的上、下游企业提供的一揽子、结构化金融服务。银行多以大、中型煤炭生产企业为核心企业,围绕其开展包含其上游供应商、下游贸易商的金融服务,实现煤炭企业整体供应链充裕现金流,提供企业整体竞争力。 银行在煤炭行业为供应链条上的企业提供的融资方案包括: 1、针对煤炭企业上游企业:应收账款池融资、反向保理业务,盘活上游供应商的应收账款,改善上游供应商的现金流;让上游企业能提早获得应收账款。 2、针对煤炭企业下游企业:预付款融资模式,解决下游耗煤厂家和贸易商向煤炭企业采购煤炭的预付款资金需求; 三、授信品种:授信品种包含:流动资金贷款、银行承兑汇票、国内信用证及买方押汇或押汇项下代付、商业承兑票保贴等; 1、对于煤矿:缓解煤炭企业物资供应部门物资采购款的支付压力。增加煤炭企业运销部门的销售能力,获得更多经销商预付款。扩大销售。 a) 以间接授信替代直接授信,优化报表,节约财务成本,可以制定、优化现金使用计划,适当进行理财规划,提高效益; b) 与上、下游企业共同搭建融资平台,有利于核心企业进一步稳固和强化以其为主导的供应链条;

农商银行年风险管理策略、风险偏好、重大风险管理政策和程序

农商银行风险管理策略、风险偏好 以及重大风险管理政策和程序 为提高风险管理能力和水平,建立风险管理的长效机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商业银行市场风险管理指引》等法律法规和本行《章程》,结合本行风险管理实际,特制定本行风险管理策略、风险偏好以及重大风险管理政策和程序。 一、风险管理策略 本行的风险管理策略主要包括:风险分散、风险对冲、风险转移、风险规避、风险补偿五个方面。 (一)风险分散:即通过多样化投资来分散和降低风险的方法。在经营中不应集中于同一业务、同一性质或同一地域的客户,使客户多样化,从而分散和降低风险。 (二)风险对冲:即通过投资或购买与标的资产收益波动相关的某种资产或衍生产品,来冲销标的资产潜在风险。 (三)风险转移:即通过购买某种金融产品或采取其他合法的经济措施将风险转移给其他经济主体的一种风险管理方法,可分为保险转移和非保险转移(如担保)。 (四)风险规避:即通过拒绝或退出某一业务或市场,以避免承担该业务或市场具有的风险。 (五)风险补偿:即对于无法通过风险分散、对冲或转移进行管理,而且又无法规避、不得不承担的风险,可以在交易价格上

附加风险溢价,即通过提高风险回报的方式,事前(损失发生以前)对风险承担的价格补偿。 二、风险管理流程。 本行按照公司治理结构和内部控制体制,将风险管理流程分为风险识别、风险计量、风险监测和风险控制四个主要步骤。 (一)风险识别:指借助于各种分析方法,对面临的、以及潜在的风险加以判断、归类和鉴定风险性质的过程,即确定正在或将要面临的风险。 (二)风险计量:指根据不同的业务性质、规模和复杂程度,对不同类别的风险选择适当的计量方法,基于合理的假设前提和参数,计量所承担的所有风险,并采用压力测试等其他分析手段进行补充。 (三)风险监测:指通过监测各种可量化的关键风险指标以及不可量化的风险因素的变化和发展趋势,确保风险在进一步恶化之前,向相关部门报告,并随时关注采取的风险管理、控制措施的实现质量、效果。 (四)风险控制:指对经过识别和计量的风险采取分散、对冲、转移、规避和补偿等措施,进行有效管理和控制的过程。 三、风险管理体系 (一)本行董事会是最高风险管理与决策机构,承担风险管理的最终责任。董事会负责审批风险管理的战略、政策和程序,确定可以承受的总体风险水平,督促高级管理层采取必要的措施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各种风险,并定期获得关于风险性质和水

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办法

**银行全面风险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推进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提升风险管理水平,依据境内外有关监管指引、本行《章程》,并借鉴国际银行业风险管理的经验做法,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风险,是指对本行实现既定目标可能产生影响的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既可能带来损失也可能带来收益。本办法主要关注带来损失的不确定性。 (一)信用风险。是指因借款人或交易对手未按照约定履行义务从而使本行业务发生损失的风险。 (二)市场风险。是指因市场价格(利率、汇率、股票价格和商品价格)的不利变动而使本行表内和表外业务发生损失的风险。 (三)操作风险。是指由不完善或有问题的内部程序、员工和信息科技系统,以及外部事件所造成损失的风险,包括法律风险,但不包括策略风险和声誉风险。 (四)流动性风险。是指因本行无法以合理的成本及时筹集到客户和交易对手当前和未来所需资金而对本行经营所产生的风险。 除上述风险外,本行还关注外部监管部门或本行董事会要求

关注的其他风险。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全面风险管理是指本行董事会、高级管理层和全行员工各自履行相应职责,有效控制涵盖全行各个业务层次的全部风险,进而为本行各项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 第四条本行风险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收益与风险匹配 制定风险管理战略和进行风险管理决策,必须考虑承担的风险是在本行的风险容忍度以内,并有预期的收益覆盖风险,经风险调整的资本收益率能够满足股东的最低要求或符合本行的经营目标。 (二)内部制衡与效率兼顾 本行在风险管理规章制度中明确界定各部门、各级机构和各层级风险管理人员的具体权责,实行前中后台职能相对分离的管理机制。各部门、境内外分支机构和全体员工之间要有效沟通与协调,优化管理流程,不断提高管理效率。 (三)风险分散 本行实现信用风险敞口在国家、地区、行业、产品、期限和币种等维度上的适度分散,防范集中风险。严格遵循监管标准,审慎核定单一客户和关联客户授信额度,有效控制客户信用风险集中度。 本行实现市场风险敞口在国家、地区、市场、产品、期限和

交通银行新员工个人培训心得.doc

交通银行新员工个人培训心得 【心得体会】 20xx年01月05日,我怀着期待与好奇,终于迎来了交通银行新员工培训。从小到大,我们学习了无数课程,历经十年寒窗,参加了多少培训多少考试,但这次的岗前培训对我们的意义是空前的,它作为一个过渡,一个桥梁,让我们从学习走向实践。我们收获的远比想象中的丰富。 人力资源部的领导和同事们对这次培训做了相当合理的计划。培训第一天,由分行副行长为我们举办了开学典礼,并为我们介绍了交通银行的基本情况以及一些培训的相关事宜。下午,人力资源部为我们请来了交通银行培训中心副主任孙方老师,在职业操守与职业素养这一方面对我们进行了培训,我们获益匪浅。 第二天,我们在班主任戴老师的带领下分成了四个小组,选出组长,绘制组旗,确定组名,口号和组歌,最后再排练出一个有团队代表性的展示。经过简短的自我介绍大家立刻融入到团体中,集思广益,各尽所能,把我们的团队展示搞得有声有色。我们以团队为单位进行了搭桥过河,多人写字,盲人过障碍等活动,最激烈的要属团队辩论赛了,通过这些活动增加了团队中队员之间的凝聚力,同时让我们认识到团队协作的重要性。 如果说团队活动培养的是工作精神,那么业务学习培养的就是我们的工作能力,只有掌握好了这些基本操作才能开展好银行业务。接下来的几天里,我们先后学习了交通银行的历史进程,

交行主要产品、个人金融业务、个人信贷业务、公司业务、国际业务、银行相关法律知识、员工行为规范、服务礼仪等,对银行几个主要部门的业务情况有了初步的了解,同时对我们未来的发展提供了导向作用。当然,技能培训也是我们整个培训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项目,五笔打字、翻打传票,点钞。在技能培训过程中,老师们不但演示和解说正确的姿势和方法,教会我们操作,还耐心地纠正每个人在练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不厌其烦地回答我们的提问,使我们少走了很多弯路。老师们这种对教学认真负责的态度,是他们敬业精神的具体体现,对此我深有感触,让我由衷的钦佩和感激。 在培训的这段时间里,最辛苦的要数在信用卡中心的两天培训体验了,通过这次体验让我充分认识到对于产品及业务的了解是多么的重要,只有充分地了解产品及业务才能更好地向客户推荐产品,营销产品。除此之外,了解客户,挖掘客户的潜在价值是我在今后的工作中需要加强的地方。 经过一个月的培训,我最深刻的感触就是觉得自己十分幸运。这个培训班是交通银行有史以来举办的最系统最全面的一次。人力资源部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财力,聘请到专业人员给我们进行指导,同时又请到了大连分行多位经验丰富的领导以及优秀员工,经过一个月的时间,把我们凝聚在一起,学习了交通银行的基本情况,融入了交通银行这个大集体中。感谢交行选择了我,我很荣幸能成为交通银行这个大家庭当中的一员。

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案例分析

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案例分析 近年来,随着金融服务的全球化,以及信息技术在金融业的应用和发展,银行业所面临的风险变得更为复杂。在我国,由操作风险引发的大案触目惊心,对金融机构的操作风险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银行规模不断扩大、交易金额迅速放大、经营复杂程度不断加剧,出现了一系列震惊国际金融界的操作风险损失事件。 一、操作风险管理不善引发案件的具体原因分析 案例:某分理处发生多功能借记卡自助质押贷款诈骗案 2004年中行湖州市分行凤凰分理处因员工严重违规操作:违规办卡、违规放贷,网点员工基于自身利益,合伙违规、隐瞒不报,引发多功能借记卡自助质押贷款诈骗案。经查,涉及金额2599万,形成巨大风险。 案例发生原因分析: (一)缺乏科学完善的考核机制,利益误导驱使少数员工为完成考核铤而走险。 一方面在业务发展的管理上,该行采取考核与完成任务挂钩的做法,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向钱看”的风气,造成部分风险意识薄弱的员工为了眼前利益而不惜以违规经营的代价来换取一时的经营业绩和利益。另一方面该行对考核办法缺少辅助教育的手段,还提出了一些诸如“谁完成任务好,谁贡献大,谁多拿钱”等不甚科学的提法,没有通过合理的业绩考核和合理的待遇水平来增强员工对单位的归属感和忠诚度,来提高员工的奉献精神以及政策水平和工作能力,避免员工因追逐短期利益而不惜采取违规经营的行为。 (二)缺乏内控制度执行的有效性,没有真正建立起防范约束机制。 该分理处从2002年初开始违规操作,代办借记卡,不签贷款协议书放贷,在此后长达2年的时间里,一次次的检查,一次次的活动都没有发现,没有排除,清楚地说明该行的内部控制苍白无力,从一线人员的制度执行到二线管理人员对一线人员的监督,再到内控部门对各环节的再监督,这三道防线都失察和疏漏。该行案防教育流于形式,各种检查没有落到

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对策

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对策 【摘要】文章结合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现状,运用系统分析的方法,对利率风险管理机制进行探讨,提出利率风险系统管理的对策。 【关键词】商业银行;利率市场化;利率风险管理 2004年10月29日人民银行放开了金融机构贷款利率上限(城乡信用社除外)和存款利率下限。这是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举措,标志着利率管理开始实行“贷款利率管下限、存款利率管上限”的阶段。利率市场化增加了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的灵活性;赋予商业银行利率定价权;促进金融产品创新;有利于提高竞争力。但商业银行长期潜伏的利率风险也逐步显现出来,给商业银行的经营和风险管理带来严峻的挑战。 一、加强利率风险管理的重要性

实施利率市场化的国家,央行控制基准利率。基准利率可以引导其他利率(美国的基准利率就是联邦基金利率,其他国家主要为再贴现率)。央行的任务主要是制定、调整基准利率,不决定金融市场利率。金融市场的利率水平由市场根据资金供求、期限结构、风险结构自主决定。利率市场化包含以下内涵:市场利率的高低,不是由中央银行来确定,而是通过基准利率的引导,金融市场资金供求决定;利率的变化又能改变资金的流向,实现资金的优化配置。 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影响是全方位的,既有机遇也有挑战。机遇主要包括商业银行获得更大的利率定价自主权,增加了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的主动性,利率市场化使得各种金融工具的价格联系更加紧密,有助于商业银行金融创新,丰富了风险管理的工具。挑战主要表现在存贷款利差将缩小,商业银行的财务状况可能受到负面冲击:利率波动频率、波动幅度扩大,利率风险放大。 利率风险是指市场利率的变动造成银行的净收入减少的风险。利率风险主要来源于几个方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