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二胡的情感音色

浅谈二胡的情感音色
浅谈二胡的情感音色

注:纸张不够可另加附页。

二胡初学者存在的十个问题

二胡初学者存在的十个问题 1.持弓方法问题。 初学者持弓不大重视大姆指、食指与无名指三者之间的相互配合。如果在持弓中这三指的要求、要领都模糊不清,对自己要求又不严,那么就很难起到力点、支点、重点的杠杆作用的协调。由于食指端不平(指弓杆)而造成手腕部下塌,运弓手腕无力,力点不清,往往对弓杆失去控制而造成了弓杆的2咪在食指上打滑、转圈或手腕僵硬等毛病。教师一旦发现学生有这些问题要引起高度重视,及时给予纠正,让学生真正体会到:食指有种往上抬起的感觉,大姆指有种往下压的作用,中指拉外弦时有种往里勾的作用。因此手指持弓一般就用“抬、压、顶、勾”四个字来概括。因为持弓的好坏直接影响二胡音色、音质及二胡演奏乐曲的成败的大问题,教师在课堂上要反复检查,反复纠正,直到真正符合要求为止。 2.运弓常见毛病。 初学者运弓往往存在弓速不稳、弓向不直或忽快忽慢、忽上忽下、忽左忽右的不规范动作或者是拉弓快、推弓慢、出弓强、进弓弱、弓根重、弓尖轻的常见毛病。这些常见毛病都是要及时提醒,讲清发生这些问题的根源,让孩子把弓子先稳下来,并按拍子合理分配弓段,同时还要启发学生把弓子拉直并向右前方伸展,琴弓与琴弦成直角,在运弓中要信弓根部,弓根部越离开琴筒则用力也越大,相反越靠近琴筒力量要逐渐减弱,使运弓的力度达到均匀、圆润。

3.左手持琴问题。 左手持琴往往是由于左手虎口持琴的方法不当,造成了虎口紧夹琴杆,大姆指过于上翘,发生了左手紧张,以使琴杆太直或者由于大臂的舒展松驰不够,把琴杆推向右侧,遮住了脸部,严重影响了演奏的形象。对这一毛病,教师要注意学生虎口平伸、松开\,大姆指很自然的平放在琴杆的内侧,使琴杆自然的倒向,演奏时虎口要尽可能松动自如,减少磨擦,这对将来学习换把也是极有利的。 4.左手切弦的手形问题。 切弦的手形要求要规范,有些学生就不太注意自己的按弦手形,也不按教师的要求去做,很随意的横侧在琴弦上手心向里几乎形成横握琴杆,以致影响切弦的力度、力点和操法,或者左手指伸得太直或分得太开,影响按弦音准和换把,正确的切弦手形是,左手很自然以半握拳式平靠在琴杆的千斤下方,四个手指顺着音位方向排列,指关节弯曲,指尖应顺排在各音的上方要求自然放松的持在琴杆上,这种切弦手形既美观大方,又方便操作,对将来技术的发挥是大有好处的。5.指力与音质问题。 一般认为只要手指能触及到琴弦上就行了,其切弦的指力与力点怎样?音质如何?不去分析。切弦时常常出现音质松垮、皮塌,手指无力,音型模糊不清等现象,或者手指过分紧张,手指关节不灵,起落迟钝、呆板。正确的切弦方法是在左手持琴规范的基础上,手指的

二胡论文

浅谈二胡的运弓 物电学院09物本王志明090800032 二胡是我国最具代表性的民族乐器之一,因其音域宽广、音色柔美、极富表现力和民族特色等独特的艺术魅力而广受青睐。近年来,随着二胡教学理论和实践的不断发展,演奏技法也日趋丰富和多样。但万变不离其宗,所谓“三分指法,七分弓力”,”“运弓”“始终是二胡演练过程中最核心的技术环节,也是衡量二胡演奏水平功力的关键。如何发挥右臂和右手的潜能,以弓子为载体,注入恰到好处的力量,善于变换运弓的速度和力度,把握好音准,控制好音色,是二胡初学者最大的难点,也是教学研究中的热点。 运弓是一整个极为复杂的现象和过程的综合——从神经、心理到手指的极微小的动作以及擦弦的角度和位置等等。它所涉及的科学原理很多很广,我们在分析研究时,只能取其主要之点。同时,即使从物理、生理角度上讲,它们在任何情况下,都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但为了分析和表述,又不能不有目的地把它们加以分割。概括起来说,运弓的基本原理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一)运弓时的杠杆作用 运弓体现了一种杠杆作用,正确认识这种杠杆作用的支点、重点(亦称阻力点)和力点的位置,对掌握良好的运弓具有重要意义。二胡运弓时支点是在拇指和食指的持弓处,重点是弓毛的擦弦点。至于力点,在奏里弦时是不在同一点上的。奏里弦时,力点在手指操弓毛处(因持弓法而有所差异。如有人是用中指和无名指操弓毛,有人却单用无名指操弓毛。因此力点只能定在手指操弓毛处)。奏外弦时,力点是手指(一般是中指)背靠弓杆处和拇指外推弓杆处的合力点(因各人的持弓法和用力方法不同而差异更大,不过,我们总的可以把它定为“手指向外施力的作用点”。)拇指接触弓杆的右侧同食指的合力点是支点,拇指接触弓杆的左侧同中指背靠弓杆处的合力点是力点。我认为,正是由于力点在奏里外弦时的不同位置这个主要原因,使许多人(初学者几乎无一例外)演奏时,不由自主地不能一视同仁对待里外弦。正确认识运弓时的杠杆作用中支、力、重三点的位置,能使我们在一定程度上克服奏里外弦时用力不均,致使运弓不协调统一的弊病。而把握整个运弓时的杠杆作用对于我们的演奏就更具重要意义:它指示着我们:在重臂较长时,增大压力;在重臂较短时,减小压力;在用短弓奏较弱音符时,用弓靠向弓尖;用短弓奏较强音符时,用弓靠向弓根(均应视力度要求和可能情况而定)。 (二)关于压力 从物理学的观点看,运弓时作用于弦上的力是压力和拉力的合力,通过摩擦产生声响。拉力主要是由手臂的运动负担的,而压力则主要是由手臂各部(从与手臂直接相连的胸、肩、背到上臂、前臂及手部等等)产生通过手指(持弓处的力点)施加的。如果运弓时我们不用手指控制好弓对弦的压力,那我们再好的运弓动作也都等于白搭。未能使用和控制好弓对弦的压力的关键性原因,首先可能是观念上的错误。即错误地以为压力只是手指本身所产生的力量,因而,往往在需要加大压力时,就单用手指孤立地、僵硬地使劲,结果,即使在最好的情况下也是发音死板、浑浊、紧张很暗且杂音多。同时由于这样使劲,致使手部手腕的肌肉过分紧张,以至僵硬,严重影响了手臂各部动作的灵活自如(使其笨拙不灵)。手臂上部的力量也由于受阻而不能直达持弓处的力点。发音虚浮轻飘,则主要是由于片面地只注意到运弓动作(而忽视了压力),以及手腕手指僵硬(阻碍了力的传导)所致。因此,树立正确的压力的力源观念,是解决好正确合理地使用和控制压力的根本前提。压力的力源究竟来自何处呢?系来自手臂从上到下的各部分,也就是说:地位最高的臀部肌肉把力量输送到上臂,上臂再输送到下臂,再传

浅谈声乐演唱中的情感表达

摘要:众所周知,声乐演唱中最不可或缺的就是情感的表达,它在演奏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不仅是声乐演奏的核心,还是其重要的灵魂。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传统的声乐演奏已然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这就要求人们要高度重视情感表达在声乐演奏中的真实性以及符合性,只有这样,才能深入、深刻地了解声乐作品的内涵,才能不断加深人们对音乐作品的认知,以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和把握作品。目前,我国声乐演唱中还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得不到解决,会变成不可协调的矛盾,阻碍音乐事业的发展,为有效解决声乐演唱中情感表达的相关问题,本文就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论述。 关键词:声乐演唱情感表达方式途径重要性要求 21世纪的今天,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提升,随之而来的,人们会更多的享受听觉盛宴,而这当中最基础的就是声乐演唱。可以想象,如果声乐演唱者在演唱的过程中没有融入必要的情感,将会是怎样的一种情景,这时候的声乐演唱就会变得干瘪、毫无生气,这样的演唱又如何吸引人们的注意力呢?由此可见,演唱者在演唱过程中融入情感的必要性以及重要性,就演唱者而言,它不仅是艺术的表演者,还是艺术的创作者。就声乐而言,不同的人会形成不同的认识以及理解,但是,只要演唱者真正意义上的融入情感,那么演唱者就会形成对声乐的正确认识,真正通过演唱的形式将自己的情感表达出来。 一、声乐演唱中情感表达的重要性 不管是东方还是西方国家,都十分重视在演奏的过程中融入必要的情感,只有这样,演唱者在演唱的过程中才会更多的投入心思,由此可见音乐演奏中情感投入的重要地位。很久以前,中国著名诗人白居易就向人们展示了演唱中融入情感的重要性,他说:古人唱歌兼唱情,今人唱歌唯唱声。可见,在我国古代,声情并茂已然成为演唱者的追求,它指出演唱必须要以情为基础,不断进行歌曲的演唱。有人会问:在演唱中,到底是什么占据了主导作用呢?本文指出,演唱中必不可少的主导就是情,只有有了情感,才能真正意义上的使得演唱生动、吸引人,才能达到演唱的最高境界。此外,情感还是声乐艺术的核心,而艺术最重要的就是表现情感,为此,演唱者必须全身心的投入到演唱中去,要能够体会声乐作品所带来的情感以及意境,这有利于使歌唱者的演唱更加具有魅力。 二、声乐演唱中情感表达必须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演唱者情感的表达必须要符合感情的诉求 不同的演唱者在理解以及体会不同作品时会表现出不同的观点和态度,因为人们的情感是丰富多彩的,如果一味追求感情的一致性,那我们的生活将会失去最初的活力。值得重视的是,人们的情感并不是杂乱的,相反的,受历史条件以及社会环境等的限制,人们的情感表达必须要有理智的支配。就声乐作品而言,它是人们生活、生产等的具体反映,演唱者要想科学、积极地将其演唱出来,就必须关注作品的时代精神、社会意义以及听众的愿望,要能够从歌曲本身出发,不断引发听众与自身的共鸣。 (二)情感的表达必须真实

浅论二胡的艺术魅力艺术论文

浅论二胡的艺术魅力艺术论文 二胡是我国民族乐器中的一种重要乐器,以其独有的艺术魅力自立于世界音乐艺术之林。研究二胡的艺术魅力,对于二胡艺术的繁荣与发展,既具有重要的理论思考价值,又具有重要的时间参考意义。为此,本文专门对二胡的艺术魅力作全面系统、深入细致的论述,为之引起关注与讨论。 具体而言,二胡的艺术魅力,可以分解为以下三大层面进行分析与解读。 二胡作为我国民族乐器中一种拉弦乐器,有明显的自身艺术优长。 其一是历史悠久。二胡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据文献记载,早在唐代,即有“轧琴”,即系北方少数民族奚部落得“奚琴”,这就是二胡的前身。北宋的陈肠在他所着的《乐书》中说:“奚琴,本胡乐也;出于弦鼗而形亦类焉,奚部所好之乐也.盖其制,两弦间以竹片扎之,至今民间用焉。”①到了元代,改用马尾拉奏,《元史。礼乐志》载:“胡琴,制如火不思,卷颈,龙首,二弦,用弓捩之,弓之弦以马尾。”②明代,二胡已用马尾弓夹于两弦之间拉奏,并有了“千斤”。清代,二胡出现了各种型制。“五四”运动以后,经阿炳(华

彦钧)、刘天华两位大师的改革,把二胡艺术推向一个新的艺术高峰,使其走向世界。 其二是功能多样。二胡不仅是一件理想的独奏乐器,也是重奏、协奏、合奏的理想乐器。不仅可以演奏民族乐曲,还是民族戏曲、民族曲艺、民间歌舞以及弦索乐、丝竹乐、鼓吹乐、吹打乐等不可或缺的伴奏乐器,有的甚至成为主奏乐器。梅兰芳先生就率先把二胡引入京剧伴奏之中。 其三是音色优美。二胡音色亲和优美,极富艺术表现力,出现出民族音乐含蓄、婉曲、蕴藉等美学特征。 其四是技巧丰富。二胡的演奏技巧分为指法技巧与弓法技巧两大部分。指法技巧又包括揉弦、滑揉、压揉、滑音、颤音等;功法技巧也包括长弓、分弓、连弓、快弓、换弓、换弦、组合弓等技巧,显示出丰富的特点。 由此可见,二胡的艺术优长是全方位的,这是它艺术魅力的基础与保证。 二胡的艺术成就十分显着。其一是曲目众多,质量上乘,期中有许多艺术精品与世界音乐珍品。例如人们耳熟能详的《江河水》、

二胡的物质结构与音色的关系.

二胡的物质结构与音色的关系 音质是指声音的质量,如声音的纯净度、清晰度、噪音或杂音的程度等。音色是指声音的属性,是由其谐音的多少,及谐音的相对强度所决定的。如声音亮丽、甜美、圆润、淳厚等。前者是可测量的,而后者却很难测试,只能靠人去感受。 音质和音色是两种不同的概念。音质是指声音的质量,如声音的纯净度、清晰度、噪音或杂音的程度等。音色是指声音的属性,是由其谐音的多少,及谐音的相对强度所决定的。如声音亮丽、甜美、圆润、淳厚等。前者是可测量的,而后者却很难测试,只能靠人去感受。二胡的音色有其独有的特色,圆润柔和,优美动听。它那近似人声的乐音,更加富有歌唱性和表现力。 由于二胡的结构特点和蟒皮的特质,而导致了二胡音色的可变性。有很多因素会使二胡的音色发生变化。下面我们讨论各种因素对二胡音色变化的影响,以及对二胡音色变化的应用。 一、影响二胡音色的因素 1、天气气候的影响。 天气和气候的变化对二胡的音色有直接的影响。天气的变化,主

要是指阴、晴和风、雨、温度、湿度等气象要素的变化。这些变化都会对二胡的音色产生影响。例如,在晴天,高温和干燥时,二胡的声音就会发脆、发燥;在阴雨天,湿度较大时,二胡声音就会发闷、低沉。气候变化是指季节性、地域性的变化。例如,春、秋干燥,夏天雨多湿润。北方干燥,南方湿润,等等。南方生产的竹笛和箫,到了北方就会开裂。二胡也同样,季节性、地域性的气候条件也会影响二胡音色的变化。这是由两种原因造成的。其一,蟒皮是形成二胡音色的主要因素,蟒皮的纤维组织具有韧性和弹性,在冷热、干湿环境下,会产生热胀冷缩现象,使蟒皮的松紧程度发生变化 ;其二是琴筒的木料虽然已经过干燥处理,但木料中的水分如果没有彻底干透,当天气变化时,也会有微小的伸缩现象,使琴皮的松紧和琴筒的共鸣受到影响。 2、琴皮加工的影响。 蟒皮的选材、加工处理与制作,是二胡的关键工序。蟒皮是二胡发声的音源,正是由于蟒皮的特色,才形成了二胡音色所独有的韵味儿。因此,蟒皮的优劣、加工的薄厚、蒙皮的松紧,以及与琴筒木料的匹配,都是影响二胡音色的重要因素。严格地说,由于蟒皮的选材和加工过程都是手工制作,每一把二胡的音色都不会完全一样,差异总是存在的。例如,即使在同一条蟒上取皮,脊部、侧面以及上下的不同部位的蟒皮,其音色都会有差异。这种差异形成了每把二胡音色

浅谈二胡演奏在中小学音乐课堂中的应用

浅谈二胡演奏在中小学音乐课堂中的应用 摘要:二胡是我国历史悠久、流行普遍,最具有民族特色的拉线乐器之一,它最早的表现形式是以民间艺人的流浪工具出现的,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历程,二胡成为了最具民族音乐文化象征意义的乐器。新中国成立之后,二胡的演奏和创作都有了实质性的飞跃,它不仅成为了我国民族音乐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民族乐器,而且正渐渐走向世界,同时也受到了国际音乐界越来越高的重视。二胡在民族管弦乐队中的地位也渐渐提高,相当于西洋交响乐团中的小提琴。因此,二胡也被称为中国民族乐器中的“王子”。 二胡演奏艺术经过了一千多年坎坷不平的发展历程,现在的二胡是经历了几代二胡艺术家敏锐的现代意识所形成的。有了人的现代,也就有了现代意识、现代精神的表演形式。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音乐事业也在不断进步,音乐学习逐渐走进了广大人民群众和众多中小学生的日常生活中,乐器二胡也是其中之一。二胡演奏作为一门独立的音乐表演艺术,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因为二胡它的音色柔美,歌唱性强,极具人声特点,技法丰富,表现力宽阔,具有很独特的艺术魅力。而我个人觉得二胡教学也是调动学生对音乐爱好的一种手段。 关键词:二胡的发展中小学音乐课堂思考与作用 正文:二胡发展至今已经成为了我们中华民族乐器中的乐器之王,虽然它不像其他乐器那样学起来轻松快捷,但是仍深受广大中小学生的热爱,几百年来之所以能够一直传承下去,是因为二胡它的音色柔美,

歌唱性强,极具人声特点。所以二胡演奏它可以将很多情感表现的淋漓尽致。 二胡属于一种民间乐器,最早是流传于民间的一种流浪工具,二胡在当时代表的是一种悲情的情感,所以就形成了现代二胡阴郁低沉的音色特征,初听者会感觉二胡生涩难以接近,但是二胡他的表现力极强,可以将人的情感抒发的淋漓尽致。 其实我国的民族乐器主流就是民间音乐,顾名思义其实就是平民音乐,也可以理解为贫民音乐、悲情音乐。正因为这样,二胡才可以在我国民族乐器中占据很重要的位置。现在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科技的不断进步,人们的自信力也逐步增强,也会越来越认可二胡在中华文明之中的地位,并且将它发扬光大。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二胡一定会出现更多的时代精品。 音乐教育是一门独立的艺术学科,没有艺术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所谓“音乐文化”教育就是通过对音乐的学习,提高人的文化素质,培养音乐的感受力和审美情趣,更有利于发展人们创造音乐的能力。为了更有效地让学生们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感受音乐,因此,中小学的音乐必须富有美感、趣味性,要在丰富多彩的音乐实践过程中进行音乐的审美教育、思想品德的感染和熏陶,不能把音乐教学变成一种枯燥的教学过程,不能把它当作一种“技术教育”与“知识教育”。好的艺术表现力与鉴赏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靠后天的努力和培养实现的,所以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在众多的音乐教学方式中,器乐教学法占据了极其重要的地位。具了解,美国的小学生乐器(包

论声乐演唱中的情感表达与演唱技巧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f77113270.html, 论声乐演唱中的情感表达与演唱技巧 作者:罗晓宇 来源:《戏剧之家》2016年第08期 【摘要】声乐是一门以人的声音来构造音乐形象,表达人类思想感情,结合脑力、体 力、想象力和表现力的综合性艺术。声乐演唱以歌唱技术和声音的训练为基础和前提,而情感的渗透则是声乐演唱的灵魂。没有生命力和灵魂的演唱,即使再娴熟的演唱技巧、再美的声音,也不能引发观众情感的共鸣。本文针对声乐演唱中的情感表达和演唱技巧进行分析阐述,对提高声乐演唱的水平有一定的研究意义。 【关键词】声乐演唱;情感表达;演唱技巧;辩证统一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4-0057-02 一、情感表达的重要性 在声乐表演中,无论东方还是西方都注重演唱中情感的传达。早在我国的古代,《乐记》中就已经有一定的研究:“凡音之起,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心动,故形于声”,音乐是通过声音来表现情感在心灵上的激荡。可见,音乐是人有感而发的一种方式,在声乐演唱中,演唱者应该首先动之以情,声情并茂,以情传声,引发观众的情感共鸣。意大利教育大师卡鲁索说:“演唱实际上是情感的产物”,证明了情感的贯穿在声乐演唱中的重要作用。 (一)情感的表达要准确把握歌词中的语言 成功的声乐演唱应该是优美旋律和诗一般的歌词的完美统一,对歌词语言的准确清晰把握是音乐情感表达的基础。清晰的语言是使歌曲更动听、更具有感染力的保证,准确把握汉字的语言特点,做到“字音精确、声调无误”,才能使音乐的语言美与旋律美这二者完美结合,使演唱更具感染力和美的体验,如我国著名演唱家阎维文、戴玉强等都是通过这种方式演绎歌曲的。 (二)情感的表达要符合感情诉求 无论哪一种歌曲,都是对当时特定的时代风貌和思想感情的再现,与当时的社会生活环境、宗教信仰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声乐作品本身作为一种表现生活美的艺术,演唱者只有把握了时代的社会主体、审美态度等,才能再现作品的艺术风格和情感传达,例如红军歌曲系列的演唱,演唱者需要把握当时红军们作战的恶劣生活环境与不怕苦、不怕死的精神,融入自己对当时社会环境和歌唱主体心境的思考,用慷慨激昂的振奋情感来演绎歌词中的内涵与精神,激发现代社会主义接班人的热烈爱国情怀和艰苦奋斗精神。 (三)情感的表达要有自己的特色

二胡的音色

二胡的音色、音量与二胡本身的档次和质地有较大关系,我认为,一个痴心的二胡爱好者,他至少应拥有两把二胡,一把用于练习,一把用于演奏,至于二胡的档次依各人具体实际情况而定。我就有4把胡琴,一把是敦煌牌红木二胡,一把是档次较高的南方紫檀六角二胡,一把是北方产的乌木八角二胡,还有一把板胡。从拉琴感觉来说,八角琴比六角琴音量要大一些,琴筒小的比琴筒大的音量更大一点,音色则各有特点,根据自己所拉的曲调来选择拉哪把琴。 一把二胡的音量、音色,从这把二胡成型后就基本定型了,要人为改变,还是只有从千斤、琴码、弓毛的数量、运弓子的速度、琴弦的质地、张驰等方面来考虑,另外,底托、琴码弦槽的深浅、周正也有较大关系。 1、千斤捆绑的高度、深度、有效弦长与琴杆、琴筒的距离是否合乎要求?千斤的材质如何? 2、琴码要多准备几个,最好各种材质、型号的尽量多有几个。 3、弓子是否用得太久,弓毛的数量是否达到要求,运弓的水平、速度及个人运弓的习惯是否做到人琴和谐? 4、琴弦的质地、张驰是否作为考虑因素? 5、音垫的大小、质地、厚薄、上下移动、松紧程度如何? 6、底托与琴筒的结合是否周正、实在? 7、弦槽的深浅、宽窄、平直程度好不好? 8、琴杆与琴筒的结合处有无缝隙? 以上这些,我认为对二胡音色、音量的影响都很大,任何一把二胡在被使用后,都要经过个人的反复调试、磨合才能逐步达到满意。 再者,二胡的音色和音量是相对而言的,只要这把二胡确实不错,不是工艺和材质的问题,音色和音量不是非正常,应该说这把二胡就还是好的,这就是二胡的个性,应该让其自然保持。如果琴师本人喜欢拉温润、柔和的调子,就用南方出产的二胡要好一些,喜欢高亢、激越的曲调就用北方的琴要妥一点。一把二胡的功能毕竟有限,我们每一个爱琴者不必过分求全责备,非要自己心爱的琴处处让自己满意。 还有,二胡的千斤如要用金属材料的,赵寒阳大师已有论述,在千斤的贴弦钩上套一节自行车轮胎的气皮,效果很好,我用的是从建材市场买的腊质丝光线,事实上效果不错;琴码可根据所选曲调的风格选择不同材质的,弦槽可宽可窄,如需运用双弦奏法、骏马嘶鸣等技法,弦槽可窄一些,如演奏的曲调要纯净磊落,弦槽可宽一些;音垫的选择,我认为用真皮最好(羊皮、麂皮等质地柔软的动物皮);底托与琴筒结合如不够周正、弦槽如有歪斜,且确实影响音色和音量,可考虑让有经验的师傅调节一下,如不行,到原厂家换一个琴托。自己也可用一把破旧的琴作试验,总结一下弦距、弦长等方面对二胡音色和音量改善的方法,甚至还能让破旧的二胡不至废弃,可从中摸索出很多琴理来。 铜轴二胡与木轴二胡对比 从理论上说,铜轴的二胡不易跑弦,从实际中看,铜轴的二胡比木轴的更易跑弦。原因有二:1,黄铜偏软,冶炼时严格规程,保证质量,杂质少,金相均匀。用这种材质加工的涡轮蜗杆铜轴,光滑耐磨。反之,耐磨性很差。2,铜轴的加工、安装工艺准确到位,涡轮蜗杆配合精确,转动平稳,啮合好。反之,松弛间隙大,转动空位大,不易固定。 好多几十年前的老铜轴琴,材料和装配工艺好,所以不怎么跑弦。而现在好多生产铜轴琴的厂家,以降低成本为最终目的,采用的铜轴材料差,加上制造装配工艺粗糙,最后造成铜轴易跑弦的不好名声。 我想这才是铜轴易跑弦的死穴。

为什么二胡需要开音后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为什么二胡需要开音后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二胡社会教育作为整个国民音乐社会教育的一部分,它 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以来逐渐兴起的一种人民群众自发性的 国民教育模式。今天小编给大家整理了新买的二胡如何使用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新二胡的调养秘诀 一、取声:1、新琴需要“取声”,先拉空弦散声,用耳听、用心想,怎样拉才好听,设定好目标,然后调整自己的演奏方法。同样是一把琴,不同的演奏方法,必然使琴发出不同的音色。新琴如同白纸,使用正确方法,才能使其原音逐渐振出来且越久越淳。2、琴皮与琴筒需要长期有规律、有足够力度的振动,使其膨胀和收缩,才能称为养琴。反之胡乱弹(拉)琴,超出了琴本身收缩和扩张的极限,会将琴音拉破,声音干裂。3、琴使用多年后,其原声未开,如新琴一般,这是因为使用者的演奏方法或对琴施予力度不足所造成。4、怎样才能养好琴,其中最关键的问题是取声和调试,取声的方法正确,才是养琴的关键。 二、开声:1、新琴需要“开声”,开了声的琴才会好拉。开声过程中有个奇妙现象。用正确方法拉到某天(一般在3~5个月)的时候,琴会突然发出很明显的嗡声,且余音也加长,随即会感觉琴声开阔音量增大,觉得按弦的手感

也软了,其实此时弦的张力并没有改变。继续练下去后琴声开始越来越淳。当有规则的振动到了极限那一刻,共鸣箱的振幅增大,表现出来现象就是音量突然增大,这时候琴就算开声了。这是人与琴相应配合的结果。此时如收手不拉,不久原新声音会变差。2、拉琴力度过小或方法不正确,琴是不会因为使用久了而自动开声的。琴筒(共鸣箱)厚度是为拉琴力度所设定,不可能为把音拉出而把琴筒减薄。因材料的不同,开声也因人因琴而异,有早有晚。不过,在新胡琴到手以后,发现琴皮厚或者硬千万不能上油或者是凡士林,因为油和凡士林会侵入蟒皮纤维,使蟒皮失去应该有的弹性。最好的办法是上一点点蜂腊,用按摩振动锤沿着琴皮边缘,顺时针一转一转地由外往内、一个鳞片接着一个鳞片慢慢地按揉,会有一定的开音效果。特别引起注意的是练习胡琴、中档次的胡琴容易上手,一拉音就开,不适合此办法。 3、有人当自己琴声变差时,会请高手帮忙把好音拉回来,可自己用一段时间琴声又差了,那就是自己演奏方法出问题了。 4、开声不是最终目的,只是入门。维持好胡琴的音色,才是最终的目的。必须长期保持持续的常拉、练习,以保护好琴皮的弹性。三、新琴得到以后,应该经常观察其中的微妙变化,通常是:1、新琴应该检查音槽、弦槽是否规范,制作工艺是否精细。2、新琴开音以后,观察琴皮鳞片是否翘起,用手模,是否有一点割手。3、

论声乐演唱中的情感表达与演唱技巧

■ Yin Yue Wu D ao.音乐舞蹈■■ 论声乐演唱中的情感表达与演唱技巧 万明霞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 摘要:作为一种对艺术进行表达的独特方式,声乐是全人类对情感进行表达的一门艺术,同时,情感还是对演 唱者的演唱效果、动作表情以及声音质量进行影响的一个重要因素,所以,在演唱期间,演唱者需保持自身内 心世界和歌曲感情的高度统一,实现歌唱的良好效果。在演唱过程当中,情感可对很多方面产生影响,例如观 众共鸣、演出效果以及声音质量等,因此,歌唱者对作品进行演唱过程当中,需对歌曲完整性加以重视,进而在 演唱中对情感进行准确的表达。本文在概述声乐演唱当中的演唱技巧以及情感表达的基础上,分析及探究在 声乐演唱之中演唱技巧及情感表达的辩证关系。 关键词:演唱技巧情感表达声乐演唱 中图分类号J616 文献标识码:A 声乐演唱其实是一门综合性以及复杂性的艺术,其 对演唱者的内在气质、文化修养以及音乐修养有着很高 要求。进行声乐演唱期间,演唱者除了要对演唱技巧进行 熟练掌握之外,同时还要对情感体验加以丰富,对演唱作 品具有的情感表达、音乐风格以及文化背景进行详细了 解,这样才能用歌声对作品之中的情感加以表达。只有音 乐富有丰富的情感,才能引起观众的情感方面的共鸣。进 行声乐演唱期间,只有把情感表达以及演唱技巧进行高 度统一,才能对艺术美进行展现。 一、在声乐演唱当中表达出来的情感 演唱者在演唱期间表达出来的情感能够决定声乐演 唱具有的魅力,演唱者只有做到声情并茂以及以声传情,才能让听众在情感方面产生共鸣,如果声乐演唱缺少了 情感表达,必然会让声乐演唱变得毫无生机以及枯燥无 味。声乐演唱当中的情感表达通常都是以生活之中情感 体验为基础的,当人们在生活之中对某种情感进行体验 之后,常常能通过音乐作品把这些情感表达出来。演唱者 要想让听众听到美妙的音乐,就必须把乐谱转变成歌声,并且演唱当中要对作品创造背景、音乐风格以及情感表 达进行准确把握,同时根据自身对作品的理解展开二次 创作,进而通过演唱速度、动作表情、力度、语言以及音色文章编号:1008-3359(2018)13-0057-02 等众多演唱技巧把内心情感进行形象表达。 二、关于声乐演唱之中的演唱技巧概述 在声乐演唱之中,包含的演唱技巧非常多,其中包含 歌唱的声音连贯、声音位置、咬字吐字、喉头位置、起音、 共鸣、姿势以及呼吸等,同时还包含怎样唱好断音、切分 音以及颤音,怎样对音色、节奏以及音准加以控制。而且 这些演唱技巧间是具有一定联系的,更是不可分割的,只 有经过长期专业训练,才可对演唱技巧加以掌握。而怎样 对演唱技巧加以掌握,让演唱变得动听以及悦耳,这是所 有歌唱者需要思考的一个问题。 第一,对呼吸技巧进行掌握。声乐演唱相关呼吸技巧 那是在饱满、持久的气息作为支撑之下进行的演唱,其是 进行声乐演唱的一个基本技巧。在意大利以往的声乐教 学之中,对呼吸非常重视,在我国历史之中,也有很多关 于声乐演唱的理论。这些声乐方面的理论告诉人们,在进 行声乐演唱期间,必须要学会回收、平收以及弱收这些收 气技巧,演唱者可以按照乐句长短实现自然唤气。如果乐 句过长,演唱者应使用抢气以及偷气的方法。在对悠扬抒 情的乐曲进行演唱时,演唱者要使用舒畅平缓的气息,而 对欢快音乐进行演唱之时,需用富有弹性以及饱满的气 息。 Yi Shu Ping Jian 57

浅论二胡的艺术魅力

浅论二胡的艺术魅力 二胡是我国民族乐器中的一种重要乐器,以其独有的艺术魅力自立于世界音乐艺术之林。研究二胡的艺术魅力,对于二胡艺术的繁荣与发展,既具有重要的理论思考价值,又具有重要的时间参考意义。为此,本文专门对二胡的艺术魅力作全面系统、深入细致的论述,为之引起关注与讨论。 具体而言,二胡的艺术魅力,可以分解为以下三大层面进行分析与解读。 一、二胡的艺术优长 二胡作为我国民族乐器中一种拉弦乐器,有明显的自身艺术优长。 其一是历史悠久。二胡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据文献记载,早在唐代,即有“轧琴”,即系北方少数民族奚部落得“奚琴”,这就是二胡的前身。北宋的陈肠在他所着的《乐书》中说:“奚琴,本胡乐也;出于弦鼗而形亦类焉,奚部所好之乐也.盖其制,两弦间以竹片扎之,至今民间用焉。”①到了元代,改用马尾拉奏,《元史。礼乐志》载:“胡琴,制如火不思,卷颈,龙首,二弦,用弓捩之,弓之弦以马尾。”②明代,二胡已用马尾弓夹于两弦之间拉奏,并有了“千斤”。清代,二胡出现了各种型制。“五四”运动以后,经阿炳(华彦钧)、刘天华两位大师的改革,把二胡艺术推向一个新的艺术高峰,使其走向世界。 其二是功能多样。二胡不仅是一件理想的独奏乐器,也是重奏、协奏、合奏的理想乐器。不仅可以演奏民族乐曲,还是民族戏曲、民族曲艺、民间歌舞以及弦索乐、丝竹乐、鼓吹乐、吹打乐等不可或缺的伴奏乐器,有的甚至成为主奏乐器。梅兰芳先生就率先把二胡引入京剧伴奏之中。 其三是音色优美。二胡音色亲和优美,极富艺术表现力,出现出民族音乐含蓄、婉曲、蕴藉等美学特征。 其四是技巧丰富。二胡的演奏技巧分为指法技巧与弓法技巧两大部分。指法技巧又包括揉弦、滑揉、压揉、滑音、颤音等;功法技巧也包括长弓、分弓、连弓、快弓、换弓、换弦、组合弓等技巧,显示出丰富的特点。 由此可见,二胡的艺术优长是全方位的,这是它艺术魅力的基础与保证。 二、二胡的艺术成就 二胡的艺术成就十分显着。其一是曲目众多,质量上乘,期中有许多艺术精品与世界音乐珍品。例如人们耳熟能详的《江河水》、《二泉映月》、《听松》、

二胡有什么特点

二胡有什么特点 二胡有什么特点 二胡的构造比较简单,由琴筒、琴杆、琴皮、弦轴、琴弦、弓杆、千斤、 琴马和弓毛等组成的。二胡各部构造的功能: b5E2RGbCAP 二胡构件由九个主要部分组成,其功能分别介绍如下: 琴筒 A 琴筒:是二胡的重要部分,这通过弓的推拉运动,擦弦后振动琴 皮发音的共鸣体。琴筒的质地和形状对音量和音质有直接影响。一般用紫檀木 或红木制作。形状有六角形、八角形、圆形、前八角后圆形等,常用的是六角 形。琴筒后面镶嵌着一个音窗(一般为雕木花窗),不仅对琴筒起了装饰作用, 而且对发音、传音和滤音有一定的好处。 p1EanqFDPw 琴皮 B 琴皮:有蟒皮和蛇能上能下两种,蟒皮为佳。它是二胡重要的发 音体,也是振源的关键,对音质和音量有着直接的影响。莽皮的鳞片越大,音 色越好。 DXDiTa9E3d 琴杆 C 琴杆:是二胡的支柱,亦是躯干。不仅起着上连下接的支撑作 用,而且对整体振动发音也有一定的影响。制作琴杆的材料有些檀木、乌木或 红木。一般用红木较多。红木价廉物美,具有一定的抗拉性。 RTCrpUDGiT 琴轴 D 琴轴:有上下两个(又名琴轸),起调整音高的作用,上轴缚胶内 弦,下轴缚绞外弦。琴轴有木质轴和机械轴两种,两者各有利弊。木质轴调音 后稳定,不易跑弦走音,但因时紧时松,给调弦带来困难。机械轴调弦快而自 如,音准也好,但目前制作质量没有完全过关,时而会出现松动、滑动等现 象,容易导致跑弦走音。 5PCzVD7HxA 琴轴的类型:铜轸和木轸 弓子 E 弓子:是二胡发音的重要工具,由弓杆和弓毛两部分组成。弓杆 是用细实的紫竹制成,粗细要适中。弓杆的软硬和弹性会直接影响到演奏效 果。弓毛以前有用尼龙丝和马毛的,多用马尾,且白马尾为最佳,黑马尾次 之。一般用细实紫竹缚上马尾,一端装有活螺丝(弓鱼)用来调整弓毛的松紧 度。F 琴弦:是琴的发音体之一,也是二胡的声源体之一。其质量的优劣,直接 影响到发音效果。目前琴弦有两种:一种是金属弦,具有拉力好,音质好,音准 好和灵敏度高等特点,又分铝质弦和银质弦两种,银质弦最佳;另一种是丝弦, 它发出的音比金属弦柔和细腻,但位力差,音准差而且容易断弦,且易变音。 现在大多采用金属弦。 jLBHrnAILg 千斤线 G 千斤:又称千金,对二胡琴弦起固定和切弦作用。对音准也有 一定的影响。它是用棉线、丝线、有机玻璃、塑料等材料制成。其形式多种多

二胡的基本结构常识

二胡的基本结构常识 二胡由琴筒,振动膜,琴杆,琴头,弦轴(轸子),千斤,琴马,琴弓和琴弦等部件组成。 琴筒,是二胡发音的共鸣筒,起着扩大和渲染琴弦振动的作用。它多用红木,紫檀,黑檀或乌木等硬质木料制作,也有用花梨木,竹筒和硬质色木作成的。传统的琴筒都用块状的木料拼粘制成,前端稍大,后端略小,筒腰略细,筒前端蒙有振动膜,筒后口装置音窗。音窗多用木料制成,上面镂成各种装饰图案,既可美化二胡的造型,还有助于二胡发音。 二胡的琴筒有多种形状,除正六方形的以外,还有八方形和椭圆形的,它们各有其发音特点,但因为它们的形状基本上都是有规则的,所以琴筒和振动膜的共振频率范围也就比较狭窄,要扩大二胡的音量,特别是高音区的音量,就必须改革二胡的琴筒,使之更科学合理。新中国建立后的30年里,仅传统的六方形琴筒直径,就经历了8.4 8.6 8.8cm 等多次规格上的变异。形状不规则的琴筒要比形状规则的琴筒音量要大,因此在这基础上,又研制出扁圆筒二胡,扁六角二胡和扁八角二胡等,这些琴筒的音量有明显的增大,但音色不够优美,我们江南的味道不太浓,其中扁八角二胡的音量大,而且不失二胡特有的音色,此类二胡都为专业演奏。 琴皮(振动膜),是一块薄而坚韧,弹性很好的蟒皮和蛇皮,鞔于琴筒前端,它是二胡发音的振动膜,琴弦的振动经琴马传导给振动膜,振动膜随之作强烈的振动,强化和过滤琴弦的振动,从而扩大了音量,产生丰富的音色。琴皮的厚薄是很重要的,也是影响声音的主要因素。但琴皮只是二胡的一部分,在音色方面琴筒和琴筒的制膛工艺,以及琴杆角度等都是决定二胡音色和音质的重要原因。作为制琴者来说,强调琴皮美观的同时重要的还是要以琴皮是否会使二胡有好的音色和音质方面来考虑。 蟒皮的结构是网状的,这也是其它动物不能替代的原因,所以有一种放重物的编织袋叫蛇皮袋,不但牢固而且还有非常好的弹性,就是这个道理。蟒皮的格子是蟒皮的花纹,就像布料上的印花,蟒皮并不是靠许多格子组成的,所以花纹对蟒皮的质地自然也不會有影响了更不会影响音准或调音等,是没有依据的。琴皮主要是厚薄、弹性和加工工艺,它起的是传导作用,过厚音色发闷,过薄音色发虚发空,而不厚不薄的就是肛门那段,在琴皮处理时往往会主动避让,让(不规整的花纹)怪纹处于琴马和音垫的位置,这些完全是出于美观方面的考虑。 琴杆,又称担子,通常都用于琴筒相同的木料制作。上部顶端为琴头,装有两个弦轴,下端插入琴筒。琴杆的制作很关键,对整个二胡的振动和音色都很重要,也是二胡制作中往往被忽略的一部分。著名制作师周荣庭在长期的实践中,认为二胡的各部分的定位都非常的科学,在制作中都应精确的把握,不能马虎,对二胡的耐用性,音色,演奏技巧的发挥都是至关重要的。 琴头,琴杆上端的装饰部分。通常有月弯,龙头,逥纹头,平头等或其他形状。月弯形琴头,由下而上逐渐缩小,近顶端面积渐大,顶部嵌以椭圆形骨片为饰,琴头的不同造型丰富了二胡的款式。二胡的琴头款式有很多,下面几款是我们经常使用的。任何琴头都是根据需要粘合后再加工的,并不是整体的。

浅谈刘天华二胡作品的艺术特点

密级: NANCHANG UNIVERSITY 学士学位论文 THESIS OF BACHELOR (2010 —2014 年) 题目浅谈刘天华二胡作品的艺术特点 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系民乐系 专业班级:音教102班 学生姓名:商俊杰学号:5201410041 指导教师:王亮生职称:教授 起讫日期:2014.3.13—2014.5.20

浅谈刘天华二胡作品的艺术特点 专业:音乐教育学号:5201410041 姓名:商俊杰指导老师:王亮生 摘要 刘天华先生是我国二胡专业教育的奠基人,他还是我国音乐史上最著名的演奏家、音乐教育家和民族器乐作曲家,可以称得上是中国民族音乐的一代宗师。刘先生在二胡创作和演奏上有卓越的成绩,为我国二胡艺术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本文选用了刘天华先生在不同时期创作的具有民族特色且题材新颖的二胡作品作为实例,阐述了其作品的创作手法及思想内涵,对刘天华先生的作品进行创作手法和音乐特征的分析,并以此为基础揭示刘先生作品的艺术魅力和对当代二胡艺术发展的意义。 关键词:刘天华;二胡作品;艺术特点;现实意义

Shallow LiuTianHua erhu works of art characteristics Abstract Liu Tianhua is the outstanding national music composer, pianist, music educator in China, is called is the master of music,the founder of the Erhu professional education. Especially his outstanding achievement in the creation and performance of erhu, have a positive and far-reaching influence on the development and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modern Erhu art, this paper chose Mr. Liu Tianhua in the creation of rich content in different times, shows a deep, has a very high aesthetic value of the erhu works as an example, expounds the the background and the meaning of their works, and further analysis of Liu Tianhua's Erhu works creation and music characteristic. Reveals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artistic charm of her work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ontemporary Erhu art. Keywords:Liu Tianhua; Erhu works; artistic characteristics; realistic meaning

论声乐演唱中的情感表达

论声乐演唱中的情感表达 淮安市淮阴区棉花中学223300 张翔 【内容摘要】:歌唱艺术是以人声来表达,而声乐演唱中的有声有色关键就在于对作品的理解程度有多深,其次就是赋予歌曲恰当的情感因素;它主要是指由歌唱演员怎样将声乐作品变成有声、有字、有情、有形、一种绘声绘色的创造性艺术性表演活动。如何充分理解声乐演唱中的“有声有色”可以说是演唱者能否把握的艺术生命。本文重点通过对《晴朗的一天》的分析和演唱以及情感的表现来谈声乐演唱中声音与情感的运用。 【关键词】:分析作品;演唱处理;情感表达;有声有色 声乐作为一门艺术,最显著的功能就是抒发人类的感情,表达人类的思想,故也称情感艺术。它以演唱或演奏为中介,使音乐形成一种“流动的建筑”并展现在听众的眼前,直接作用着听众的感情,使之产生想象和联想,从而达到理解和共鸣。当今,许多参加声乐高考的学生只注重声音技巧的训练,不断的追求高音、追求声音的宽度,而不去琢磨歌曲的内容,忽略歌曲的艺术内涵,这样就算把歌曲唱出来,声音也不动听,也不会感染人。那么如何才能要唱好一首歌?如何把作品处理的“有声有色”? 首先要有准确的理解,然后才是正确的处理。演唱者首先要对作品内容进行全面深入的了解,如作品的时代背景、音乐风格、故事内容等,同时要对歌曲的整体内容、歌词内涵、旋律线条、曲式结构、力度、色彩、节奏、和声调性等方面进行分析,也不能忽视伴奏部分,对任何一个音符和表情记号都要认真对待,然后用与内容贴切的歌声艺术传导给听者,使之能充分领会并为之感动。

其次重要的就是情感问题,声乐艺术的魅力与美感是取决于演唱者的情感表现,只有优美的嗓音和发声技巧而缺乏情感的准确依据与生动的表现,演唱者就不可能完成声乐艺术的创造任务,那么在演唱中也无法取得理想的效果。声情并茂的歌声是给予欣赏者一种心理上的满足,是演唱表现最佳效果的体现,也是演唱审美的最高境界。因此,学习和研究科学的发声方法、掌握发声技巧,运用一切手段,使演唱者得以随心所欲地运用演唱技巧去表现歌曲情感是必不可缺的。为了更好地表现歌曲的情感及歌声更具有感染力,必须借助联想和想象,从歌曲创造的整体意图到细微的情感变化发展,了解全曲各部分的内在关系和歌曲传达给演唱者的各种情感信息。从而使演唱中的情感表现生动地刻画出歌曲表现的艺术形象。 声乐演唱的声音与情感,可以说是演唱者能否把握的艺术生命。这几个字虽短,可仔细挖掘分析来看,我们可以发现这四个字赋予了更多的艺术内涵下面我们从作品《晴朗的一天》的分析和演唱中来剖析声乐演唱中的“有声有色”。具体分为: 一、了解作品所处的时代背景 歌剧《蝴蝶夫人》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意大利最杰出的作曲家普契尼根据贝拉斯科的同名改编而成,这部歌剧深刻地揭示了日本妇女“蝴蝶夫人”的爱情悲剧。《晴朗的一天》是歌剧第二幕蝴蝶夫人唱的一段咏叹调,蝴蝶夫人的丈夫平克尔顿是一个美国海军上尉,平克尔顿离开日本回国时答应第二年春天玫瑰花开、知更鸟做窝时就回到蝴蝶夫人身边。然而,平克尔顿一去三年,渺无音信,蝴蝶夫人并不知道她的丈夫已抛弃了她,娶了一位美国夫人,更不知道命运将会给她带来何等悲惨的结局。她怀着真

岳新生论创作歌曲《小白菜》演唱中的情感表达

2015年度宿州 市中学音乐学 科教育教学论 文 论创作歌曲《小白菜》演唱中的情感表达 岳新生 灵璧一中

论创作歌曲《小白菜》演唱中的情感表达 摘要:创作歌曲《小白菜》是作曲家于学友以河北民歌《小白菜》为基本音调素材改编而来,经过再创作的《小白菜》赋予了新的文化内涵与艺术价值。得到音乐院校师生的喜爱,经常有歌者选择此曲在国内专业的比赛及音乐会中演唱。本文比较了传统民歌与创作歌曲《小白菜》的艺术特色与风格,从情感表达的角度分析这首歌的演唱。 关键词:创作歌曲,艺术特色,情感表达 一、传统民歌与创作歌曲《小白菜》的艺术特色与风格 于学友的创作歌曲《小白菜》是在传统民歌的基础上改编而来,其艺术特色与风格有类似之处,作为艺术性更强的创作歌曲,又体现了其特有的内涵与特色。 1、传统民歌《小白菜》的艺术特色与风格 河北民歌《小白菜》源于传统的民间童歌 , 描述了一个农村贫苦孤儿在亲生母亲去世后,遭继母虐待和摧残, 而深切想念逝去亲娘的悲惨故事,民歌《小白菜》共有七段歌词 , 完整叙述了幼女失去亲娘后的遭遇和思念亲娘的痛苦,同时也深刻反映了中国旧社会封建制度下人们的苦难生活,成为一首苦难的“时代悲歌”,产生了强烈感人的艺术效果。

河北民歌《小白菜》的旋律结构简单、音调适中、音域不宽 , 音乐流畅、朗朗上口是河北乃至全国民间歌曲的重要代表之一,从而广泛流传。河北民歌的演唱特色十分突出,在曲式上是单乐段四句体结构,单纯规整 , 曲调简朴流畅 , 旋法以下行级进为主,表现了音乐的曲折性和自然性。民歌《小白菜》采用六声音阶徵调式,由 5/4、4/4 混合拍子构成,整首歌曲的节奏型采用前短后长的形式,每小节的最后一个音持续两拍,曲调平易流畅,每句的旋律趋势依次下行 , 每一个乐句也都是由高而低的叹息式下行音调,演唱起来易于表现如泣如诉、委婉凄惨的情绪。在语言中加入了衬词 ,不仅具有装饰作用还突出了地方风味。 2、创作歌曲《小白菜》的艺术特色与风格 创作歌曲《小白菜》中的农村幼女受人凌辱、悲痛伤心的形象更加戏剧化,歌曲开始的八小节前奏 , 运用了柱式和弦、双手八度、双手震音等伴奏音型 , 通过“渐强”的力度烘托出小白菜悲惨的命运,从而为演唱者的情绪表达奠定了重要基础。全曲依然采用了一系列下行的叹息式旋律,烘托出了十分悲凉的情感氛围。整首歌曲以强拍开始,旋律的起伏比较大,力度对比非常的大。创作歌曲《小白菜》是一首多段体曲式结构的大型声乐作品。这首歌曲以连续四个“亲娘啊 , 亲娘啊……”爆发式的哭腔开始,进入耳熟能详的传统河北民歌《小白菜》的主题部分,以下几个乐段都是这首民歌的变奏。整首歌曲旋律是以“5332-”为主导动机,中间的四个乐段可以看作是“启、承、转、合”的结构。曲式结构及调性变化如下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