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人生的青春之问教学提纲

第一章 人生的青春之问教学提纲
第一章 人生的青春之问教学提纲

第一章人生的青春之问

教学目标和要求: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使学生理解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含义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等基本知识,充分认识人生态度在人生中的重要意义。从而使他们能够自觉端正人生态度,追求高尚的人生目的,自觉抵制各种错误人生观的影响,树立科学、高尚的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与难点:人生目的及作用,人生态度,树立科学、高尚的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世界观及其与人生观的关系,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与坚决抵制各种错误人生观。

教学方法及手段:多媒体教学;以讲授法教学为主,适当使用讨论法、问题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等。

教学时数:4学时

教学过程:

导入:

案例:一个女硕士的生命绝唱。

苏格拉底:“未经思考的人生不值得活”

大学时代,是大学生形成系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时期。

在这个阶段,系统学习人生观、价值观的理论,结合个人实际和社会现实,深入思考“人是什么”、“人生是为了什么”、“怎样的人生更有意义”等问题,对于同学们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至关重要。

第一节人生观是对人生的总看法

一、人生与人生观

(一)正确认识人的本质

1、斯蒂芬斯之谜:

人是什么?我是谁?

从自然人的角度来认识,即人的生物学生命或生物的人,是指属于生物分类中脊椎动物门、哺乳类、灵长目、人科、人属的有机体。

莎士比亚曾借哈姆雷特之口说:“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作品,他们的理性多么高尚,本领多么广大,礼节和举止多么特别和令人赞美,行为多么像天使,领悟多么像上帝:这是世界美之所在,动物中之优秀者!”

我国古人曾说:天地之间,人为贵。为什么“贵”?因为“人受命于天,固超然异于群生。人有父子兄弟之亲,出有君臣上下之谊;会聚相遇则有耆老长幼之施,粲然有文以相接;欢然有恩以相爱,此人之所以贵也。”(《汉书·董仲舒传》)

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

度。

——普罗泰戈拉人是理性动物,是一个对理性问题能给予理性回答的存在物。

——苏格拉底人是没有羽毛的两条腿动物。——柏拉图

人类在本性上,也正是一个政治动物。——亚里士多德德国哲学家费尔巴哈认为:“直接从自然界产生的人,只是纯粹自然的本质,而不是人。人是人的作品,是文化、历史的产物。”

概括起来说:人,就是一种将有机生命和自我意识,主体和客体辩证统一在一起的高度社会化的动物。

到了19世纪中叶,马克思和恩格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揭开了人类社会历史本质之谜,从而使人的本质问题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得到了科学的说明。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社会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人的自然属性也深深打上了社会属性的烙印。

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得出了人的本质的科学论断:“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马克思的这个科学论断,为考察人的本质提供了科学的思维方法。

2.关于人生

不同的人会对人生作出不同的有时甚至是完全相反的回答。

法国的伏尔泰说:“人生是机遇的游戏。”

法国作家罗曼罗兰说:“人生是一场无休、无歇、无情的战斗。”

人生是一个复杂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

每个人都不可避免地思考和回答一些深层的问题,譬如,人为什么活着?怎样活着才有意义。不同时代、不同阶级、不同生活环境以及不同生活经历的人,会有千差万别的回答,而形成不同类型的人生观。

3.人生观

人生观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于人生意义和目的的根本看法,它决定着人们实践活动的目标、人生道路的方向和对待生活的态度。

人生观不是凭空形成的,它是人们在世界观的基础上,在一定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影响下,通过自己的社会实践活动而逐渐产生和形成的。

(二)人生观的主要内容

人生观包括人生目的、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三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人生目的(人为什么要活着,活着追求什么)

第二、人生态度(人应当怎样对待生活)

第三、人生价值(怎样的生活才有意义)

这三个方面相辅相成,具体说人生目的决定一个人持有什么样的人生态度;人生目的决定一个人采取什么样的人生价值标准;当然,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也会影响人生目的的实现。

1.人生目的

有人问亚里士多德:“你和平庸人有什么不同?”这位古希腊大哲学家回答:“平庸的人活着是为了吃饭,而我吃饭是为了活着。”这似乎是咬文嚼字的解答,却揭示了人生重要意义的价值哲学问题:人生目的问题。

(1)人生目的的内涵

人生目的是指生活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人,对“人为什么活着”这一人生根本问题的认识和回答,是人在人生实践中关于自身行为的根本指向和人生追求。

(2)人生目的在人生实践中的重要作用

人生目的是人生观的核心,在人生实践中具有重要作用,有什么样的人生目的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态度,就会追求什么样的人生价值。

第一、人生目的决定走什么样的人生道路。

马克思17岁时在他的中学毕业作文中写道:“人类的天性本来就是这样:人们只有为同时代人的完善,为他们的幸福而工作,才能使自己也达到完善”;“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默默地、但是永远发挥作用地存在下去,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

周恩来14岁立志“为中华崛起而读书”。为人类的福利,为中华之崛起,这样的人生目的决定了他选择的人生道路,就是投身无产阶级革命的道路。

第二、人生目的决定持什么样的人生态度。

在人的一生当中将会面对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将会与各种矛盾进行斗争。在这些困难与挫折面前,人生目的不同将会使人采取不同的人生态度。

罗素:“在成百上千种情形下,纯个人的希望的破灭将是无法避免的,然而如果个人的目标只是人类的伟大希望的一部分时,那么个人希望的破灭就不会是彻底的失败。”

第三、人生目的决定采取什么样的人生价值标准。

不同的人生目的会有不同的人生选择,不同的人生选择决定着不同的人生追求,不同的人生追求决定着不同的人生价值。正确的人生目的会使人懂得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从而在工作中尽职尽责,任劳任怨,脚踏实地做好本职工作;错误的人生目的则会使人把人生价值理解为向社会或他人进行索取,从而在导致在日常生活中以追逐个人私利为目的,忽视国家和集体利益,甚至做出损害国家、社会和集体利益的事情。

总之,人生目的是人生的航标,它指引着人生的航向,决定着人生的根本方向。不同的人生目的,决定了人为什么而活着,以及怎样去生活;也决定了一个人的人生是光彩耀人还是卑鄙肮脏。高尚伟大的人生目的造就为社会、为国家、为人民自觉自愿奋斗奉献的一生。

2.人生态度

(1)人生态度的含义

所谓人生态度,是指人们通过生活实践所形成的对人生问题的一种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基本意图。人生态度具有稳定性和持久性;总体性和综合性;强烈的价值取向性和明显的实践倾向性等特点。

人的一生必然与自然、他人和社会发生各种各样的关系,会遇到学习、工作、失业、命运、前途、利益、苦乐、生死、福祸、理想、荣辱等一系列人生矛盾。,如何面对这些矛盾、以一种什么样的人生态度处理这些问题,将直接决定一个人人生成功与否。对这些问题的回答、看法和选择,就是人生态度的具体体现。人生态度作为人生观的重要内容,是人生观最直接的表现和反映,它回答的是“人究竟应该怎样活着”。

(2)人生态度与人生观的关系:一方面,人生观决定人生态度。一个人有什么样的人生观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态度。另一方面,人生态度是人生观的表现和反映,人生态度对人生观也具有重要的影响。

(3)人生态度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千差万别,但归纳起来无非两种:

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热爱人生乐观向上,有强烈的事业心,百折不挠的精神。这种人生态度会是人充满自信心、意志坚强,摆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竭尽自己的聪明才智,努力为社会多做贡献。

消极颓废的人生态度:以个人为中心,只关心个人的利益得失;悲观失望、看破红尘、荒废生命、甚至厌世轻生;得过且过、玩世不恭、碌碌无为、消沉怠惰。这种人生态度的人,以冷漠和不负责任的态度对待社会和人生,只关心个人的境遇和前途而不择手段,甚至危害国家。

【案例】1 南京街头博士生行乞

【案例】2 荷兰17世纪伟大的画家伦勃朗曾经是一个幸运儿,青年时代,父亲就让他进莱登大学学习。在大学里,他表现出对绘画的的浓厚兴趣和才能,后来他拜莱登的艺术家雅克布为师。由于伦勃朗在人像画上的才能,又得到了亨德里克的帮助,为他开了一家画像馆;与此同时,他还获得了画商年轻貌美的表妹莎士基亚的芳心,可以说这是人生之大幸。面对顺境,伦勃朗没有飘飘然,而是执着虞更高境界的艺术追求。1632年,他终于以《杜普教授的解剖课》一画产生轰动效应,被誉为当时荷兰最受欢迎的艺术家。28岁那年,他又如愿以偿地与莎士基亚结婚,并拥有了一幢宏伟壮丽的大厦。但是伦勃朗的顺境并没有维持到他的生命重点。36岁时,爱妻不幸去世,孩子身体极为虚弱;艺术市场对他的作品冷落导致经济拮据,债主逼债使他连大厦也失去了,他成了一个穷困潦倒的画家。面对逆境,伦勃朗没有沉沦,他从困境中更加领略了人生,然后又把对人生更深层次的领悟表现在绘画艺术上,因此他创作出了诸如《剪指甲的老妇人》、《磨房》、《亚里士多德对着荷马半身像沉思》、《耶酥在安莫斯》、《干十字架》等力作。他对人物细腻的心理刻画、大胆多变的表现手法和恰如其分的明暗对比,使他的画显示着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成为世界上伟大的艺术珍品。

3、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在生活中同学们会看到这样一些人生态度:享乐至上、无所作为;悲观厌世、逃避现实;实用实惠、崇尚钱权;傲慢偏激、旁观批判,等等。这些人生态度只看到事物的阴暗面、消极面,并扩展到整个社会,整个人生,于是逃避困难,惧

怕失败,对生活丧失信心。是一种消极的人生态度。

同学们应确立什么样的人生态度——热爱生命、乐观自信、积极进取、务实求真。

3.人生价值

(1)价值是一个涵义广泛的范畴,一般来说,主要指客体满足主体需要的关系。有划分为物质价值、精神价值和人生价值三大价值之说。价值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几乎每时每刻都会碰到的问题,如做事说话经常要考虑“ 有没有用” 、“ 有没有利” 、“ 值不值得” ,这里的“ 用” 、“ 利” 、“ 值” 就是一种价值判断。

我们应从三个方面准确理解“价值”的含义:

第一、它是一个关系范畴,反映了客体属性和主体需要之间的关系,而不是客体本身;如:西红柿

第二、价值客体是指除主体的人之外的其他事物(自然界、社会、作为客体的人);

第三、主体需要是指人的需要,包括人的自然需要和社会需要。

价值的内容十分丰富,类型多种多样,有经济、政治、审美、道德、科学、艺术、仁等价值。价值一般分为物的价值和人的价值。物的价值属于经济学范畴,人的价值属于伦理学、社会学、人生哲学的范畴。

(2)价值观是人们关于什么是价值、怎样评判价值、如何创造价值等问题的

根本观点。

价值观的内容,一方面表现为价值取向、价值追求,凝结为一定的价值目标;

另一方面表现为价值尺度和准则,成为人们判断事物有无价值及价值大小、是光荣还是可耻的评价标准。

在同一客观条件下,对于同一个事物,由于人们的价值观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行为。在同一个单位中,有人注重工作成就,有人看重金钱报酬,也有人重视地位权力,这就是因为他们的价值观不同。

(3)人生价值是一种特殊的价值,这种特殊性在于它揭示的是人既作为主体,

又作为客体,社会和他人作为主体,既作为主体由作为客体的价值关系。

人生价值是指人的生活实践对于社会和个人所具有的作用和意义。

三、正确认识人生矛盾

(一)树立正确的得失观

(二)树立正确的幸福观

四、用科学高尚的人生观指引人生

1、树立为人民服务人生观

历史上曾经出现过形形色色的人生观,但科学高尚的人生观只有在马克思主义产生之后,才得以树立和完善。

为人民服务人生观的发展过程:为人民服务人生观经历了一个从马克思和恩格斯提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到列宁提出的为千千万万劳动人民服务,再到毛泽东精辟概括的“为人民服务”这样的一个发展过程。

为人民服务的层次与践行方式

(1)最高层次---毫不利己,专门利人。

(2)实践层次---为整个社会服务。

(3)大学生具体实践方式---关心社会、关心学校、关心同学、奉献自我。

2、树立科学高尚的人生观,要抵制各种错误人生观

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人生观,其中影响比较大的错误的人生观有以下几种。

(1)反对拜金主义。

拜金主义是一种把金钱当作圣物来崇拜的剥削阶级的人生观。它主张“一切向钱看”,认为“有钱就有一切”“金钱万能”。金钱是人生的最高目的,是衡量人生价值的尺度。拜金主义现象是形形色色,但归根到底都有一个共同点:不是人支配金钱,而是金钱支配人。在拜金主义的支配下,人们对金钱的欲望就像宗教信徒崇拜偶像那样,使一些人完全拜倒在金钱的脚下,成为金钱的奴隶。马克思称为“货币(金钱)拜物教”。如:《葛朗台》;莎士比亚的《雅典的泰门》中泰门的独白:“金子,黄黄的,发光的,宝贵的金子!只这一点点,就可以使黑得变成白的,丑的变成美的,错的变成对的,卑贱的变成尊贵,老人变成少年,懦夫变成勇士……这黄色的奴隶可以使异教徒联盟,同宗分裂;它可以是受诅咒的人得福,使害着灰白色癞病的人为众人所敬爱;它可以使鸡皮黄脸的寡妇重做新娘。……”

(2)反对享乐主义

享乐主义人生观是一种把享乐作为人生目的的人生观,主张人生的唯一目的和全部内容就在于满足感官的需求与快乐,人生的目的和意义在于追究个人的物质享受。“人生在世,吃喝二字”、“不吃不喝,一生白活”就是这种人生目的的反映。

享乐主义在中国典型代表是战国时期的杨朱。杨朱认为,人生苦短,终归一死,十年亦死,百年亦死,仁圣亦死,凶暴亦死,且人一旦死去,都是白骨一堆,没有什么好坏之分,还讲什么人生价值?还有什么人生意义?只要有“墙屋台榭,园囿池沼,饮食车服,声色嫔御”,从而尽量满足自己享乐的欲望,也就算达到了人生目的。这就是说,人生就是为了满足口、腹、耳、乐的欲求,达到肉体的、个人的直接的享受。

享乐主义人生观是非常有害的。在现实生活中,凡是这种享乐主义人生观的人,必然会贪图个人享受,追求吃喝玩乐,,从而在人与人的关系上,只顾自身

需要和满足,损人利己,投机取巧,做出种种不道德的行为。更有甚者,许多贪污盗窃、违法乱纪的犯罪行为,究其原因正是受了这种错误的人生观的侵蚀和毒害。

当代大学生从总体上讲,精神面貌和生活方式是积极的、健康的。但也应该看到,享乐主义所造成的“富裕污染”,正在使少数青年人把享乐主义当成了富有和能力的象征。个别学生追求时髦,攀比消费,甚至喊出了“万般皆下品,唯有款爷高”的口号。如:“穷家富娃娃”现象,一些青年人用父母辛苦劳作挣来供自己上大学深造的血汗钱比阔气、摆排场,超出自己的承受能力超前消费,追逐名牌和奢侈品,有的甚至负债累累。这些错误的观念和行为,不仅危害青年人的健康成长,而且危害社会风气。

我们当代大学生,对享乐主义人生观潜在影响,应当抵制和克服享乐主义人生目的的影响,努力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做一个有崇高理想、高尚道德、有益于社会的人。

(3)反对极端个人主义人

个人主义是一种以个人为中心对待社会或他人的思想和理论观点。表现为利己主义、自由主义和无政府主义等形式。个人主义发展到极端,就会为了个人利益而不择手段地损害社会和他人。它是建立在生产资料私有制基础上的一种人生观,是资产阶级世界观的核心和道德准则。它和集体主义根本对立。它是唯利是图、金钱至上、损人利己、尔虞我诈的丑恶现象的理论根据。

个人主义对社会危害极大。在社会主义社会,它的危害更大,它导致社会道德状况的败坏,导致社会人际关系的恶化,导致社会秩序的混乱,导致消极腐败现象的滋生和发展,导致社会凝聚力的涣散,比如社会上一些人受个人主义人生目的的严重影响,不择手段,追逐名利,唯利是图,损人利己,损公肥私,甚至堕落成犯罪。因此社会主义国家反对个人主义的人生观。

上述种种错误的人生观共同的特征:

其一,它们都是剥削阶级的人生观,反映的都是狭隘的阶级利益,不可能具

有无产阶级的宽广胸怀和远大志向,更不能代表人民群众的利益。

其二,它们都没有把握个人与社会的正确关系,忽视或否认社会性是人的存在和活动的本质属性,他们讨论人生问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一己私利的。

其三,它们对人的需要的理解是片面的,夸大了人生的某方面需要,而无视人的全面性和人生的全面需要。

第二节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导入:臧克家的诗《有的人》

汉代的司马迁曾经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他告诉我们:人,在世上活着,应该懂得做人的意义,也就是应该懂得人生的价值。只有懂得做人的意义,才不会虚度人生,才会创造出人生的价值。只有这样的人的生命,才不算虚度年华,有永远闪光的价值。

一、人生价值的标准与评价

(一)人生价值的内容

人生价值内在地包含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两个方面:

1、人生的自我价值

所谓人生自我价值,是指个体的生活活动对自己的生存和发展所具有的意义。主要表现为对自身物质和精神需要的满足程度。作为一定社会关系中活动的个人,他的人生活动必然包含了对自身存在和发展的意义。由于人的需要是多方面的,自我价值也是多方面的,如个人对基本生存条件的获得,对自我社会身份的确认和尊重,以及在知识、道德、人格等方面的自我完善等。

2、人生的社会价值

所谓人生的社会价值就是个体的人生对社会和他人的存在与发展的意义,是个体人生对社会和他人需要的实现和满足,主要表现为个人通过劳动、创造对社

会和他人所作的贡献。

3、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关系

人生的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既相互区别,又密切联系、相互依存,共同构成人生价值的矛盾统一体。

一方面,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体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个体提高自我价值的过程,就是通过努力自我完善以实现全面发展的过程。人生自我价值的实现构成了个体为社会创造更大价值的基础。

另一方面,人生的社会价值是实现人生自我价值的基础,没有社会价值,人生的自我价值就无法存在。人总是生活在社会当中,个体无法脱离社会而存在和发展。个体的人生活动不仅具有满足自我需要的价值属性,还必然地包含着满足社会需要的价值属性。人是社会的人,这不仅意味着个体物质和精神的需要必须在社会中才能得到满足,还意味着以怎样的方式和多大程度上得到满足也是由社会决定的。一个人的需要能不能从社会中得到满足,在多大程度上得到满足,取决于他的人生活动对他人和社会的贡献,即他的社会价值。

(二)人生价值的评价标准

人生价值的评价便在不同时代、不同的历史发展时期,所采取的是不同的,但就一个特定的社会发展阶段来说,总有一个客观的得到社会公认的标准。

封建社会的——官职大小资本主义——金钱的多少

从本质上讲,一个人的生活具有怎样的价值,是社会所赋予的,而社会对个人价值的评价标准,主要依据他对社会所作的贡献,。谁的贡献大,谁就会赢得社会的尊重,就有较高的人生价值。因为,社会的发展在一个人对社会所作的贡献,贡献和索取的关系。

如何创造有价值的人生,邹韬奋说过的一句话。“一个人光溜溜地来到这个世界,然后光溜溜地离开这个世界.一切个人的名利都是假的,唯独对社会的贡献才是真的。

人生价值评价的根本尺度和基本尺度

根本尺度是看一个人的人生活动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否通过实践促进了历史的进步。

基本尺度是劳动以及通过劳动对社会和他人做出的贡献。劳动和贡献的尺度是对人生评价根本尺度的一种具体化,也是社会评价一个人的人生价值的普遍标准。一般来说,一个人通过劳动对社会和他人所做的贡献越大,他在社会中获得的人生价值的评价就越高。在我们社会主义社会中,衡量人生价值的标准就在于看一个人是否以自己的劳动和聪明才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为我国和谐社会的建设做出了真诚奉献。

(三)人生价值的评价

要比较客观、公正、准确地评价社会成员人生价值的大小,除了掌握科学的标准外,还需要掌握恰当的评价方法,做到以下四个坚持:

第一、坚持能力有大小与贡献须尽力相统一。

俗话说:“人与人不同,花有几样红。”人的能力是各不相同的。具有不同能力的人,对社会所承担的责任是不同的。在当今社会,由于众多的原因,个人的岗位和责任不一样,但是,不管人们的能力如何,不论人们从事的职业怎样,只要他对社会尽职尽责并且做出了相应的贡献,社会就承认他们的人生价值,他们就应该受到社会的尊重和肯定。我们既要看一个人的一时一事,更要看一个人一生的全部过程,只有那些勤勤恳恳为社会服务的人,他的人生才具有真正的价值和意义。

第二、坚持物质贡献与精神贡献相统一。

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共同发展与进步,社会劳动的内容是物质生产劳动和精神生产劳动的统一。因此,评价一个人的人生价值,不仅要看对社会做出的物质贡献,也要看对社会做出的精神贡献。精神贡献对社会发展的巨大推动力有时是不可估量的。

第三、坚持完善自身与贡献社会相统一。

自我价值是社会价值的基础,社会价值是自我价值的必然归宿,自我价值最终决定于社会价值。这与我们对人生价值中人既是主体又是客体的特殊性认识分不开。这一特殊性决定了评价人生价值时,一方面要看到作为客体的人是如何为他人和社会履行责任和义务的,他的贡献如何。另一方面也要看到作为主体的人,他从他人和社会中得到了多少尊重和满足,即社会对个人合理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需要的尊重和满足程度。只有当个人的正当需要得到尊重和满足时,才会持久地唤起人们为社会进行积极创造、无私奉献的热情。所以,对人生价值的评价要坚持完善自我与贡献社会相统一。

二、人生价值实现的条件

人们根据自己的价值标准选择人生目的,在实践中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但是,人们的实践活动从来都不是随心所欲的,任何人都只能在一定的条件下,运用恰当的方法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因此,正确把握人生价值实现的条件和方法至关重要。充分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是青年大学生非常关注的话题,要想充分展示自己的人生价值,既需要主观条件也需要客观条件。

1、人生价值实现的社会条件

第一、要从社会客观条件出发,正确把握社会发展所提供的条件。

第二、实现人生价值要从个体自身条件出发。具备较好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实践能力,具备良好的身心素质等。

第三,不断增强实现人生价值的能力和本领

三、在实践中创人生造有价值的

问:怎样才能创造和实现人生价值?

人生价值的实现不仅仅是个理论问题,更重要的是付诸于实践。确立了科学的人生价值目标,具备了科学文化素质和良好的身心素质,只是为人生价值的实现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人生价值的实现还要靠付出辛勤的劳动和汗水。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在承担责任中,在实践中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讨论】作为新世纪的大学生,你将怎样去实现自己的价值?

第三节创造有意义的人生

寻找精神家园,这是一个具有深刻内涵的人生命题。作为年轻的大学生,他们都希望自己能够拥有一个有价值的人生。从人的精神内核来看,树立科学的人生观,特别是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是人生的内在要求,是人的本质属性决定的,从而经过努力不断创造有意义的人生。但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和创造有价值的人生,总是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的,人生观是否正确与人生价值能否实现以及实现的程度,直接与如何对待人生环境有重要关联,是在人生矛盾关系中逐渐形成与解决的。所谓人生环境,就是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所赖以展开的各种关系的总和。正确对待人生的环境,主要就是要协调好自我身心的关系、个人与他人的关系、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等。

一、促进自我身心的和谐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们事业成功的基础,但随着社会竞争日益加剧,人们心理问题越来越多,越来越严重。近年来,大学生因心理问题引发的悲剧事件正在日益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大学生认识自身心理特征,引导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和内容,也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一个重要内容。

(一)新的健康观

世界卫生组织:“健康乃是一种生理、心理、社会适应和道德都臻于完满的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虚弱的状态》。”

生理完满——身体健康;

心理完满——心理健康;

社会适应完满——即个体的各种活动和行为能适应复杂的环境变化,并为他人所理解、接受;

道德完满——即不损害他人的利益来满足自己的需要,能自觉以社会规范约束自己的行为。

(二)心理健康标准

心理健康是一种持续的、积极的心理状态。心理健康的人能够适应社会、发展自我,即个体对内部环境具有安定感,对外部环境能以社会认可的形式去应对,表现出生命的活力,能充分发挥其身心功能和潜能。表现在行为上,一方面能为社会接受;一方面又为自身带来快乐和成就。

现在人们已越来越认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认为一个人生理和心理都健康,才称得上是真正的健康。关于心理健康的具体标准,心理学家们有各种各样的说法,目前还没有一个完全统一的标准。有专家学者提出大学生心理健康应符合以下几个标准:

第一、能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第二、能保持正确的自我意识,接纳自我

第三、能协调控制情绪,保持良好的心境

第四、能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乐于交往

第五、能保持完整统一的人格品质

第六、能保持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包括正确认识环境及处理个人与环境的关系

第七、心理特点、行为与年龄特征相符合。

二、促进个人与他人的和谐

(一)促进个人与他人关系应注意遵循的基本原则

1、平等原则。怎样对待别人,别人就怎样对待自己;想要得到他人的理解,需首先理解他人;3、只能修正自己,才能修正别人。

2、真诚守信。

3、宽容原则

4、互助原则。(1)学会付出;(2)给对方关爱;(3)体现你存在的价值。

(二)正确认识和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1、正确认识竞争

人是一种具有社会性的动物。所以不可避免,在学习上生活上充满了竞争。竞争能激发人的奋斗力量和创新进取精神。

竞争是互动双方为了达到某种目的,在社会同一领域里与对方展开的竞赛争胜的活动过程。对人类而言,人类的发展,始终充满着竞争。当今世界,经济和科技呈现全球化竞争格局。面对国与国之间经济和科技的竞争,要求当代大学生必须增强竞争意识,掌握更多的科技知识,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提升参与竞争的能力。对社会而言,竞争有利于国家快速发展。有时会显得似乎不近人情,有的人甚至会为此付出巨大的努力和代价,但有利于调动人的积极性,造福于人民和国家,是符合道德与法律的竞争。对个体而言,竞争影响人生。竞争能激发人的创造潜能;竞争能拓宽人生业绩,对人生发展有重要意义;竞争能让人们满怀希望,朝气蓬勃。但竞争也容易使人在长期的紧张生活中产生焦虑,出现心理失衡,情绪紊乱,身心疲劳等问题。需要正确对待竞争,在竞争中保持健康的思想心态。

2、正确认识合作

合作能增强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归属感,随着社会的发展,合作范围不断扩大,合作形式不断增多,任何个人想实现自身价值都离不开与他人的合作交往。同时,合作能强化人的协调意识,增强人与人的亲和力。

合作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人或群体为达到共同的目的而联合,为相互利益而协调一致的活动。合作是人类社会得以形成的根基,是人生力量的源泉,是事业成功的土壤。一个人、一个群体的力量总是有限的,“众人拾柴火焰高”,真正伟大的力量在于团结协作,团结有力量,团结能制胜。现代科学技术系统内容复杂、学科交叉、配合精密,要求大学生必须具备健康的心态、团结协作精神和组织协调能力。单靠个人奋斗而不善于与他人合作,在现代社会之中是难有作为的。

3、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竞争与合作恰恰是能形成真挚的友谊、寻觅到知心的朋友的。一滴水怎样才能不干涸?把它放到大海去。在与别人的相处向融中,才能实现自身的价值。肖伯纳曾说:“你我是朋友,各拿一个苹果彼此交换,交换后仍然是各有一个苹果。倘若你有一种思想,我也有一种思想,而朋友间相互交流思想。那么我们每个人就有两种思想了。

(材料事例15:乔丹的眼泪)

三、促进个人与社会的和谐

(一)正确认识个体性与社会性的统一关系

(二)正确认识个人需要与社会需要的统一关系

(三)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统一关系

(四)正确认识享受个人权利、自由与承担社会责任、义务的统一关系

四、促进人与自然的统一关系

在漫长的物种进化中,人从自然界脱离出来,成为当之无愧的“万物之灵”。但无论人如何进化,都改变不了这样的事实:人来源于自然界又依存于自然界,人永远是自然界的有机组成部分。

文明社会建立之前,我们的地球是一个绿色家园。其森林面积占陆地面积的50%,约7600万平方千米。但由于人类的砍伐,森林面积锐减,到了1995年,森林面积已只有3450万平方千米,据预测,到2020年,森林面积将只有1800万平方千米。

人对自然的改造也存在着两面性:一方面创造了丰富的物质财富,另一方面也存在掠夺自然资源,只考虑当前需要而忽视后代利益、先污染后治理、先开发后保护的问题。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不和谐也与日俱增:水源、空气、土壤受到严重污染,大量的动物和植物变成了珍稀种类乃至灭绝,土地沙漠化、森林和湿

地迅速减少,可利用资源日益短缺直到面临枯竭……人类正饱尝着无节制地向自然开战和索取而造成的恶果。人类改造自然的目的在于使人的生活更加美好。但现在事与愿违,大自然在严酷地报复人类,人类如果再不改善与自然的关系,必将遭受更大的灾难。因此,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是人类以及人类的每个个体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

第一章 人生的青春之问

第一章人生的青春之问 教学目标和要求: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使学生理解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含义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等基本知识,充分认识人生态度在人生中的重要意义。从而使他们能够自觉端正人生态度,追求高尚的人生目的,自觉抵制各种错误人生观的影响,树立科学、高尚的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与难点:人生目的及作用,人生态度,树立科学、高尚的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世界观及其与人生观的关系,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与坚决抵制各种错误人生观。 教学方法及手段:多媒体教学;以讲授法教学为主,适当使用讨论法、问题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等。 教学时数:4学时 教学过程: 导入: 案例:一个女硕士的生命绝唱。 苏格拉底:“未经思考的人生不值得活” 大学时代,是大学生形成系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时期。 在这个阶段,系统学习人生观、价值观的理论,结合个人实际和社会现实,深入思考“人是什么”、“人生是为了什么”、“怎样的人生更有意义”等问题,对于同学们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至关重要。 第一节人生观是对人生的总看法 一、人生与人生观 (一)正确认识人的本质 1、斯蒂芬斯之谜: 人是什么?我是谁? 从自然人的角度来认识,即人的生物学生命或生物的人,是指属于生物分类中脊椎动物门、哺乳类、灵长目、人科、人属的有机体。 莎士比亚曾借哈姆雷特之口说:“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作品,他们的理性

多么高尚,本领多么广大,礼节和举止多么特别和令人赞美,行为多么像天使,领悟多么像上帝:这是世界美之所在,动物中之优秀者!” 我国古人曾说:天地之间,人为贵。为什么“贵”?因为“人受命于天,固超然异于群生。人有父子兄弟之亲,出有君臣上下之谊;会聚相遇则有耆老长幼之施,粲然有文以相接;欢然有恩以相爱,此人之所以贵也。”(《汉书·董仲舒传》) 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 度。 ——普罗泰戈拉人是理性动物,是一个对理性问题能给予理性回答的存在物。 ——苏格拉底人是没有羽毛的两条腿动物。——柏拉图 人类在本性上,也正是一个政治动物。——亚里士多德德国哲学家费尔巴哈认为:“直接从自然界产生的人,只是纯粹自然的本质,而不是人。人是人的作品,是文化、历史的产物。” 概括起来说:人,就是一种将有机生命和自我意识,主体和客体辩证统一在一起的高度社会化的动物。 到了19世纪中叶,马克思和恩格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揭开了人类社会历史本质之谜,从而使人的本质问题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得到了科学的说明。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社会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人的自然属性也深深打上了社会属性的烙印。 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得出了人的本质的科学论断:“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马克思的这个科学论断,为考察人的本质提供了科学的思维方法。 2.关于人生 不同的人会对人生作出不同的有时甚至是完全相反的回答。 法国的伏尔泰说:“人生是机遇的游戏。” 法国作家罗曼罗兰说:“人生是一场无休、无歇、无情的战斗。” 人生是一个复杂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

第一章人生的青春之问教学文稿

第一章人生的青春之问 一、单项选择题(40题) 1、在现实生活中,由于人们的立场和观点不同,存在着各种不同的人生观。人生观是指() A人们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追求 B人类社会中人们之间的相互需要关系 C人们对整个世界最根本的看法和观点 D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于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 2、人生观的核心在于() A人生价值 B人生目的 C人生态度 D人生信仰 3、()是以个人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的一种思想体系和道德原则,它主张个人本身就是目的,具有最高价值,社会和他人只是达到个人目的的手段。 A 享乐主义 B禁欲主义 C 拜金主义 D 个人主义 4、社会主义条件下,倡导人们树立的人生观是() A为人民服务 B为个人和全家求温饱 C确保自我需求的满足 D主观为自己,客观为他人 5、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当你在为人民服务时,人民中的其他成员也在为社会包括为你服务,因此,处理个人与他人的关系时应当遵循的准则是() A“利己不损人” B“我为人人,人人为我” C“主观为自己,客观为他人” D“个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 6、人生态度,是指人们通过生活实践所形成的对人生问题的一种稳定的()和基本意图。 A心理问题 B心理矛盾 C心理倾向 D实际行动 7、人生价值包括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两个方面,其中衡量一个人社会价值的标准是() A个体拥有财富的多少 B个体对社会和他人所作的贡献 C个体所从事的职业是否重要

D个体的行为动机是否高尚 8、人生价值评价的根本尺度,是看一个人的人生活动(),是否通过实践促进了历史的进步。 A是否促进个人的发展 B是否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C是否促进生产关系的改善 D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9、()是社会基本制度在价值层面的本质规定,体现着社会意识的性质和方向,不仅作用于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而且对每个社会成员价值观的形成都具有深刻的影响。 A社会核心价值体系 B 社会价值体系 C 社会核心政治体系 D社会核心价值观 10、任何需要都是一定主体在一定的生产关系的基础上,在一定的客观条件下,对一定对象的需要,都必然通过一定的社会关系才能实现。因此,处理个人与他人的关系,关键是要() A把握与他人交往的原则 B提高人际交往的能力 C讲求人际交往的方法 D处理好与他人的利益关系 11、与人交往应做到一视同仁,切忌嫌贫爱富,不能因为家庭、地位、经历、特长、能力等方面的原因而对人另眼相看。同时,要把自尊和尊重他人有机地结合起来。这体现了人际交往的() A平等原则 B诚信原则 C宽容原则 D互助原则 12、下列选项中,体现了人际交往中互助原则的是() A我今天帮助你,你明天必须报答我 B个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 C一人有难,众人相帮;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D平等相待,一视同仁,自尊自爱,不卑不亢 13、大千世界,芸芸众生,各种各样性格、各种各样爱好的人都有,不能只用一种标准去要求他人。即使十分要好的朋友,也会有个性差异。因此,在人际交往中建立和发展友谊,应当() A学会宽容,善于原谅 B虚情假意,口是心非 C心胸狭隘,毫发必争 D善待自己,苛求他人 14、竞争与合作的关系是() A排斥的关系 B统一的关系 C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第一章 人生的青春之问教案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8年版)教案 第一节人生观是对人生的总看法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大学生思考和规划自己的人生之路,首先要学会科学看待人生的根本问题,认识个人与社会的辩证关系,掌握人生观的基本理论。 能力目标:让大学生学会在科学理论指导下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把自己的人生追求同国家发展进步、人民伟大实践紧密结合起来,通过不懈努力实现人生价值。 情感目标:大学生思考人生问题,应该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把小我和大我更好地统一起来,把自己的人生追求同社会的发展进步紧密结合起来,在为社会作贡献的过程中成长进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人生观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个人与社会的辩证关系 【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法、讲授法、团队合作等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案例分享】:贫富一念之差 从前,有一个乞丐对一位禅师说: “我一无所有,内心十分痛苦。” “把你的双臂给我,我给你一百两金子。”

“不!”乞丐说,“没有双臂,我怎样生活?即使你给我一千两黄金,我也不会给你。” “那,把你的双腿给我吧,我给你一百两金子。” “不论你给我多少金子,我也不会把双腿给你!” 禅师说:“想一想,其实,你并不穷。” 乞丐想了想:“……”。 【学生活动】:讨论自己的人生如何过,派学生代表发言怎样让自己的青春不留遗憾 1.丐认为自己“一无所有”,这是他的人生观,对吗? 2.丐也向往美好生活的,他实现的方法是什么? 3.谈谈你的感想? 二、讲授新课 怎样才能不虚度人生,这是萦绕在每一位大学生心头的青春之问。 (一)人生与人生观 不要维系自身的生存和繁衍,还要生产、交往、创造,在极为丰富的社会生活中观察、思索、判别和选择。 人生观就是人们关于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价值等问题的总观点和总看法。 1.正确认识人的本质 (1)人类来源于自然界,和自然界的其他生物一样,也要进行新陈代谢、繁衍后代,经历生老病死的自然过程: 1)人的生命活动不同于动物的生命活动,人是以劳动求得生存和发展;

《思修》习题第一章:人生青春之问

题型:单选题章节:第一章 第一章人生青春之问 1、(A)是儒家最重要的经典文献之一,它开宗明义的道出了大学的理念。即: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 A《大学》 B《中庸》 C《论语》 D《孟子》 2、四书五经中(A)开宗明义的道出了大学的理念。即: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 A《大学》 B《论语》 C《诗经》 D《尚书》 3、“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A)的理念 A儒家 B道家 C法家 D佛家 4、“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B)的思想 A道家 B儒家 C法家 D墨家 5、(D)的大学是把学术与企业联系起来的先锋 A英国 B德国 C日本 D美国 6、现阶段,(A)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 A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B建设小康社会 C建设和谐社会 D建设现代化强国7、(D)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 A毛泽东思想 B邓小平理论 C科学发展观 D马克思主义 8、民族精神的核心是(B) A集体主义 B爱国主义 C爱好和平 D勤劳勇敢 9、时代精神的核心是(D) A实事求是 B与时俱进 C无私奉献 D改革创新 10、思想道德素质和(D)是人的基本素质 A理论素质 B政治素质 C心理素质 D法律素质 11、(C)是大学生应具备的各种素质中最基本的素质 A政治素质 B法律素质 C道德素质 D思想素质 12、(B)中国最早的现代大学 A清华大学 B北京大学 C复旦大学 D浙江大学 1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C)优良学风的体现 A勤奋 B严谨 C求实 D创新 14、人才的本质特征是(D) A社会性 B进步性 C相对性 D创造性

15、人才的本质特征是(C) A时代性 B阶级性 C创造性 D奉献性 16、人才的本质特征是(B) A社会性 B创造性 C进步性 D阶级性 17、人们对荣誉和耻辱的根本看法和基本观点是(A) A荣辱观 B人生观 C价值观 D道德观 18、人的本质在于(B) A人有智慧有文化 B它是社会关系的总和 C它能自觉的改造社会历史 D它在任何社会都具有阶级性19、人的本质属性是(C) A本能 B自然属性 C社会属性 D思维属性 20、“人之初,性本善”是(B)的观点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墨子 21、人性本恶是(B)的思想 A孟子 B荀子 C告子 D韩非子 22、“性相近也,习相远也”是(B)提出的 A孟子 B孔子 C荀子 D庄子 23、人的本质是(D) A自然属性 B社会属性 C思维属性 D社会关系的总和24、人对人是狼是(A)提出的 A霍布斯 B笛卡尔 C康德 D黑格尔 25、(B)认为人都是“自保自爱,趋乐避苦”的 A霍布斯 B艾尔维修 C笛卡尔 D康德 26、“人和机器的区别在于人有理性的灵魂”是(C)说的 A霍布斯 B艾尔维修 C笛卡尔 D康德 27、马克思赞扬(B)是辩证法的大师 A费尔巴哈 B黑格尔 C弗洛伊德 D康德 28、人生态度主要回答:(C) A人为什么活着 B世界的本源是什么 C人应该怎样对待生活 D什么样的人生才有意义 29、人生目的主要回答:(A) A人为什么活着 B世界的本源是什么 C人应该怎样对待生活 D什么样的人生才有意义

【K12学习】XX版《基础》第一章:“人生的青春之问”教案

XX版《基础》第一章:“人生的青春之问” 教案 第一章教案 授课时间章节名称 XX 年月日星期第节课第一章“人生的青春之问”的教学分析与设计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够系统地掌握人生观的基本理论,科学认识“人的本质是什么”“人为什么活着”“人应该怎样生教学目的活”“怎样的人生才有意义”等问题,结合个人实际和社会现实,确立科学高尚的人生追求,保持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成就出彩人生。 1.人生观的主要内容。 2.个人与社会的辩证关系。 3.确立科学高尚的人生追求。教学重点 4.保持认真、务实、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 5.人生价值的实现条件。 6.树立正确的幸福观、得失观、苦乐观、顺逆观、生死观和荣辱观。 7.成就出彩人生的途径。 1.马克思的人的本质理论。 2.人生观的主要内容。 3.保持认真、务实、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 4.评价人生价值的标准与方法。教学难点 5.人生价值的实现条件。 6.树立正确的幸福观、得失观、苦乐观、顺逆观、生死观和荣辱观。 7.警惕和抵制错误人生观。 8.成就出彩人生的途径。教学方法课程资源准备系统讲授法、案例教学法、讨论法等教材、多媒体、PPT 主要内容、逻辑结构、课时建议本章

第一节第一目首先对“人是什么”和“人的本质是什么”等问题进行了阐述,使学生对“人的本质”有科学的认识。其次从理论层面阐述了人生观的主要内容,使学生明确人生观的三个主要方面。最后阐述人生观与世界观的密切关系,明确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的指导。第一节第二目阐述“个人与社会的辩证关系”,使学生明确应把自己的人生追求同社会的发展进步紧密结合起来,在为社会作贡献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是第二节“何为正确的人生观”与第三节“如何创造有意义的人生”内容的逻辑起点,为其提供理论依据。第二节具体阐述何为正确的人生观,即应确立怎样的人生追求、应保持怎样的人生态度、应掌握怎样的评价人生价值的方法,及应如何把握人生价值的实现条件。第三节第一目阐述大学生应辩证对待人生矛盾,树立正确的幸福观、得失观、苦乐观、顺逆观、生死观、荣辱观,是人生观的具体应用,具有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第二目将错误人生观单独列出,旨在使学生认清错误人生观的实质,警惕并自觉抵制它们的侵蚀。第三目“成就出彩人生”旨在使学生明确在新时代赋予他们的历史责任下创造有意义的人生的途径,即与历史同向、与祖国同行、与人民同在,服务人民,奉献社会。依据本章的教学内容与逻辑结构,可以依照教材内容以节为教学模块展开教学,每节教学时间安排2课时,共6课时。教学中需要讲清楚的

第一章 人生的青春之问说课材料

第一章人生的青春之 问

第一章人生的青春之问 教学目标和要求: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使学生理解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含义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等基本知识,充分认识人生态度在人生中的重要意义。从而使他们能够自觉端正人生态度,追求高尚的人生目的,自觉抵制各种错误人生观的影响,树立科学、高尚的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与难点:人生目的及作用,人生态度,树立科学、高尚的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世界观及其与人生观的关系,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与坚决抵制各种错误人生观。 教学方法及手段:多媒体教学;以讲授法教学为主,适当使用讨论法、问题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等。 教学时数:4学时 教学过程: 导入: 案例:一个女硕士的生命绝唱。 苏格拉底:“未经思考的人生不值得活” 大学时代,是大学生形成系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时期。 在这个阶段,系统学习人生观、价值观的理论,结合个人实际和社会现实,深入思考“人是什么”、“人生是为了什么”、“怎样的人生更有意义”等问题,对于同学们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至关重要。 第一节人生观是对人生的总看法 一、人生与人生观 (一)正确认识人的本质

1、斯蒂芬斯之谜: 人是什么?我是谁? 从自然人的角度来认识,即人的生物学生命或生物的人,是指属于生物分类中脊椎动物门、哺乳类、灵长目、人科、人属的有机体。 莎士比亚曾借哈姆雷特之口说:“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作品,他们的理性多么高尚,本领多么广大,礼节和举止多么特别和令人赞美,行为多么像天使,领悟多么像上帝:这是世界美之所在,动物中之优秀者!” 我国古人曾说:天地之间,人为贵。为什么“贵”?因为“人受命于天,固超然异于群生。人有父子兄弟之亲,出有君臣上下之谊;会聚相遇则有耆老长幼之施,粲然有文以相接;欢然有恩以相爱,此人之所以贵也。” (《汉书·董仲舒传》) 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 尺度。 ——普罗泰戈拉人是理性动物,是一个对理性问题能给予理性回答的存在物。 ——苏格拉底人是没有羽毛的两条腿动物。——柏拉图 人类在本性上,也正是一个政治动物。——亚里士多德德国哲学家费尔巴哈认为:“直接从自然界产生的人,只是纯粹自然的本质,而不是人。人是人的作品,是文化、历史的产物。” 概括起来说:人,就是一种将有机生命和自我意识,主体和客体辩证统一在一起的高度社会化的动物。

第一章人生的青春之问授课教案

第一章人生的青春之问 教学目的: 1、理解人性与人的本质。 2、理解人生观的内容与人生价值。 3、明确人生目的是人生观的核心,人生价值的评判标准,把握人生环境。 教学重点: 如何理解人性与人的本质?理解人生观的内容与人生价值;把握人生环境。 教学难点: 为何人生目的是人生观的核心?人生价值的评判标准是什么? 教学方法:讲解与案例分析相结合 教学工具:电子教学课件及多媒体 教学进程: 一、导入新课 用两兄弟爬楼梯的故事给我们的启示引入新课第一章人生的青春之问教学。

人为什么活着? 该怎么活? 如何活得有价值? 有的人把“人”字写得浩气凛然、顶天立地; 有的人把“人”字写得认认真真、堂堂正正;有的人把“人”字写得马马虎虎、歪歪斜斜; 有的人把“人”字写得头脚倒 立、栽进了非人的行列。 二、讲授第一节人生观是对人生的总看法 一、人生与人生观 (一)正确认识人的本质 阿波罗神庙箴言 在这座古希腊的伟大建筑里,“人啊,认识你自己” 是镌刻在德菲尔城阿波罗神庙里唯一的碑铭。可见千年以前,人类就已认识到“认识自我”的重要意义。 “认识自我”是人类至高无尚的一个思考命题。 古希腊悲剧作家索福克勒斯的剧本《俄狄浦斯王》中有这样一个神话:《斯芬克斯之谜》斯芬克斯是希腊神话中狮身人面兽,传说她在古埃及的提佛城郊外守着路口,对过路者提出一个谜语,猜不中的就要被她吃掉。这个谜语就是:“什么动物早晨四条腿走路,中午两条腿走路,傍晚三条腿走路?”谜底是人。后来俄狄浦斯从那里经过,

猜出了谜底。于是,斯芬克斯一头扎入大海,把自己杀死了。由神话带来了这样一个问题:人到底是什么?这也就牵涉到了人的本质问题。 ?这则寓言蕴涵着怎样的人生哲理? ?它蕴涵的更深刻的内涵是:人,之所以为人,就是因为人有着与其他事物不同的特殊本质。 ?“四条腿走路”象征着人与动物的联系,或者是人与动物有某些共同的特征。 ?“两条腿走路”是人的一般特征,但仍不是人的本质,“两条腿走路”的并不都是人。 ?“三条腿走路”代表着人有其它任何动物都不具备的特殊本质。 这种本质才是人真正从动物界脱离出来。寓言将人的本质动态 发展的特征揭露无疑。 ?这个寓言的另一个深意是:人只有正确认识自我,把握人生真谛,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 正确认识人的本质 古代中国: 性善说(孟子) 性恶说(荀子) 性无善无恶说(告子) 性有善有恶说(世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