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互联网时代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互联网时代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互联网时代农业职业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以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巫建华

(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句容 212400)

摘要:在互联网时代,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发生了本质的变化,因此,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学校的教育观念、教育方式、教育内容都必须做出相应的改变。经过大量的探索和实践,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初步建立了以项目式教学为抓手,以校内外基地为平台,以课题化管理为手段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以做促学,以创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创业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为互联网时代农业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一些借鉴。

关键词:互联网时代;农业职业院校;项目式教学;课题化管理

目前,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互联网时代,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发生了本质的变化,每个人都几乎可以在瞬间从互联网获取大量的信息。传统教学过程中所传授的知识,几乎都可以从互联网获得,而不一定要从教师那里获得。互联网时代要求高职院校的教师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改变教育观念、教学方式和教育内容。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迫切需要,是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促进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的重要举措[1]。在教学过程中,知识的传授不再是教育过程中的核心任务。只要学生拥有获取知识的热情和获取知识的能力,就可以自主学习。从实际教学过程中也可以发现,高职院校的学生在智商方面和其他院校学生之间并没有显著的差异,关键在于缺乏强烈的学习动机,缺乏获取知识的热情和获取知识的能力。如果还按照传统的方式教学,这些学生上课玩手机、下课玩游戏几乎成为常态。因此,在互联网时代,高职院校教师的根本任务是唤起学生学习的热情、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2]。

经过大量的探索和实践,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初步建立了以项目式教学为抓手,以校内外基地为平台,以课题化管理为手段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走进田野、利用网络、面向社会、服务大众。其特征在于以做促学,以创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创业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1农业职业院校创新创业模式的构建

1.1以项目式教学为抓手,打造创新创业教育板块

通过创业项目让学生直接面对现实生产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利用互联网技术获取信息,整合资源,最终解决问题。

(1)依托专业设计创业项目。紧扣产业需求、学校特色、专业特点设计创业项目,创新实施“新禾创业计划”,遴选了“新禾果园”、“新禾菇园”等38个创业项目,重点打造了农、林、牧、生物等4大创业板块,让学生有充足的选择余地。

(2)依托项目构建课程模块。围绕创业能力要素,根据不同项目,构建项目课程模块。以新禾果园项目为例:课程模块包括创业专业技能(含基础技能和岗位技能)、创业意识(含创业设计、创业心理等)、拓展技能(含管理、营销等)三部分。同时,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对这些技能进行拓展,如利用电商、微信等网络手段开展营销。顺应市场需求,引入“大数据”、“互联网+”、“创客”等新思路,大力推进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如在专业建设中,把“大数据处理”引入计算机专业的改革、“微金融”引入金融实务专业课程改革、“跨境电子商务”引入国际贸易教学实践等,而课程教学则积极引进新型教学模式和方法,建立网络教学资源、推广“微课”与“慕课”等;对校园创业生态环境的建设,更需结合“微时代”背景,引入“公众微信平台”等新型网络互动平台,对学生开展创业思维教育。所以,立足互联网时代,高职院校应通过建立多渠道、全方位、立体化发展格局,让创业教育犹如土壤和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成为引领教育创新的潮流。

(3)依托基地实施创业项目。以省创业示范基地为载体,以社团为组织形式,采用“零投入,后结算,目标管理,自负盈亏”的承包经营模式开展创业实践,并以产量及销售业绩对其创业项目进行考核评价,同时作为相应课程成绩。

1.2 以校内外基地为平台,实施双轮并推驱动

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性特征要求学习者必须通过实践激发学习需求,从而将所学理论知识转化成创新创业能力。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培养动手能力强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学院在创新创业教育中非常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训练,为学生提供了校内与校外相结合、高校与企业相融合的立体化创业实训和成果孵化平台,实现了高校、政府、企业三方资源共享。学院以校内创业基地、校外产业基地为双轮,助推创业项目实施,集聚各方力量协同发展,建立了“学校、政府、行业、企业”四位一体、共建共享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平台,共同培育农业创新创业人才。同时,让学生通过这些平台,接触到各个领域最先进的技术,能够有

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有了兴趣,然后就会主动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尤其是通过互联网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1)校内平台:省级协同创新中心——江苏现代园艺工程技术中心。中心联合组建了农业部耕地保育重点实验室等12个科技创新基地。拥有蔬菜生物育种等7个创新团队。实施校企人员双向交流机制,将产业前沿最新技术融入实践教学中。选派专业师生进企业顶岗轮训,进行创新人才培养。

省级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两园一街”。包括江苏农博园、江苏茶博园、创业一条街(校内大学生创业园)。“两园”占地5000余亩,可承载农、林、牧、生物全部创业项目,现已成为师生创新创业实践的摇篮。“创业一条街”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现有56个创新创业社团和13家模拟型创业社团入驻其中开展创新创业实践,参与学生数近千人。

此外,园林规划设计等38个工作室也满足了学生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或自主设计实验实训项目的需求。

在参与创业的学生中,几乎所有人都会尝试主动利用互联网技术解决实践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2)校外平台:为了给学生提供资源丰富、功能齐全的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学院构建了共建共享的校外大学生创业实践基地。学院充分发挥产业优势,积极与地方政府、行业、企业通力合作,“依托专业办产业,办好产业促专业”,与连云港市政府、太仓市政府等合作建设了“草坪草”、“彩叶苗木”、“茶叶”、“有机大米”、“蔬菜”等5大产业示范基地。该平台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并积累创业经验。实践基地的基础建设投资全部由政府承担,已形成政府投资、产创结合,创业孵化和技术推广双赢的格局。与碧桂园华东科技新城等合作共建“大学生创业实践苗圃”5家。实践场地、项目指导扶持等由各产业园提供,已形成校内选苗、校外育苗协同培育的生态系统。

在教育部、农业部的指导下,学院联合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组建了中国现代农业职教集团,成员单位中有15家上市公司和26家国家级龙头企业。集团平台已成为学生顶岗实习的主阵地和就业的主渠道。

1.3以课题化管理为手段,确保项目有效实施

加强管理,可以激发学生的责任感,项目的完成也可以给学生带来强烈的成就感。

(1)项目立项。学院创业指导中心发布创业项目指南,组织项目申报。要求以创业社团为组织形式进行申报,项目指导老师一般应具有副高职称或具有5年相关工作经历。

(2)项目实施。创业社团依据申报方案(含培养人数、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双师型创业团队、完成期限、经费预算和成果形式等),实施创业项目。学院创业教育中心对项目进行全程指导督查。项目经费实行项目主持人负责制,经费使用主动接受财务、监审部门监督。

(3)项目验收。学院组织专家对项目进行验收,对验收结果为优秀的项目,予以通报表扬并奖励;对不合格的项目,一律做撤项处理。

2农业职业院校创新创业模式取得的效果

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通过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走进田野,利用网络、面向社会,服务大众。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近年来的学院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实践效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2.1 人才培养质量

2013-2015年,有276人次在省级以上大赛获奖。历届全国职业院校农业技能大赛获一等奖数均居第一。2016年再次包揽了5个参赛项目的一等奖。据第三方调查,近三年毕业生对母校的教学、学生管理、就业创业、生活服务等工作平均满意度为94%。2013-2014年,260家被调查的协议用人单位的平均满意率为93.4%,岗位称职率为96.7%。

2.2 学生创新水平

在江苏省高校招生就业指导中心发布的2015年《江苏省普通高校本专科毕业生就业、预警和重点产业人才供应报告》中,学院毕业生掌握的创新能力水平在江苏省公办专科院校中位居第一名。学院现每年专利申报量保持在150项左右,已获授权96项。在江苏省“互联网+”大赛中,先后荣获1个二等奖,4个三等奖。在2016年“挑战杯——彩虹人生”江苏省职业院校创新创效创业大赛总决赛中获一等奖一项。在近两届的全国高职高专“发明杯”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荣获6个一等奖、3个二等奖、7个三等奖,并捧回“全国高职高专院校创新发明基地”的奖牌。

2.3 自主创业比例

创业教育的实施,涌现出了一批富有创新精神的农林创业弄潮儿。他们中有团中央和农业部表彰的第七届“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园艺专业毕业生郭翔,有团中央和农业部等主办的“青春创富”优秀奖获得者设施农业技术专业毕业生何立,“新建镇好青年”蒋元程

等。据第三方调查,2014届毕业生半年后自主创业率为5.2%,高于全国示范性高职院自主创业率(3.8%)1.4个百分点。

2.4 以创业带动就业效应

学院毕业生中涌现了以施善志、葛亚伟为代表的一批带动农民致富的新型职业农民。他们毕业后返回家乡,利用所学专业知识,组织周边农户创建农业合作社,采取“公司+农户+合作社”的模式,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帮着农民赚,产生了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

3农业类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中仍然存在的问题

3.1 认识不足

创新创业教育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然而大多数高职院校在相关实践环节投入不足,相关实践平台建设不够,授课形式单一,缺乏创新精神,对互联网时代教学方式的改变认识不够深刻。如果继续按照传统的方式教学,学生必然对学习失去兴趣,结果造成这些学生上课玩手机、下课玩游戏的尴尬局面。

3.2 师资薄弱

受过系统创新创业训练的教师不够,现有创新创业教育教师的创业知识以及创业实践还非常有限,很难满足实际工作的要求[3]。另外,从企业聘请的兼职教师,由于缺乏教学经验和工作时间上的冲突等问题,通常只能开办一些讲座,难以对学生进行长期系统的指导[4]。另外,如果教师本身不具备很强的学习能力,不能与时俱进,尤其是在利用互联网技术方面落后于学生,这样就难以在学生面前树立威信。教师不会利用互联网技术主动与学生沟通,学生就不可能“亲其师,信其道”,影响了最终的的教学效果。

3.3 资金不足

筹措资金是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实践难点之一。大学生的资金来源主要是自筹和资助。然而多数学生的筹措能力有限,而资助条件限制多且渠道窄,所以融资难度很大。通常,学校对相关项目会有一定的配套资金,但是往往手续繁琐,效率低下。据调查,自主创业的学生中, 69.8%认为前期资金是非常重要的因素[5]。大多数学生经济基础薄弱,且资金来源渠道有限,其创业资金多来源于家庭或同学朋友的拼凑,难以获得充足的资金支持。创业前期资金短缺的现状是导致学生创业意愿不足的原因之一。

4建议

4.1提高认识,与时俱进

互联网时代的国家竞争力越来越表现为人力资源的素质。互联网时代的经济发展是以高素质的创新创业型人才为基础的,而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6]。在互联网时代,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也发生了本质的变化,传统教学过程中所传授的知识,几乎都可以从互联网获得。互联网时代要求要求高职院校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紧密地结合起来,实现从注重知识向更加重视能力和素质的转变,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互联网时代要求教师加强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环节,培养学生的创业兴趣,增强学生的创业体验,引导学生利用互联网技术更好地掌握创新创业知识和创业技能。

因此,农业职业院校的教师必须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走进田野,面向社会,服务大众。要充分认识到在互联网时代,农业职业院校的教师根本任务是唤起学生对农业事业的热情。以做促学,以创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创业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有了这种热情,自然会主动利用各种先进的互联网技术获取过去在课堂上传授的理论知识。

4.2 优化师资,形成特色

农业职业院校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关键之一,是要着力培养建设一支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经验、专兼职结合的创新创业教师队伍[7]。因此,要积极开展理论案例研究,及时反馈教学环节,不断提高在专业教育中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的意识和能力;探索建立创新创业导师制度,指导学生的创业实践;并且从教学考核、职称评定、经费支持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鼓励教师参与创业实践,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到创新创业教育开展比较好的一些国家去学习访问和交流经验;采取有效措施积极从社会各界中聘请企业家、创业成功人士和专家学者等作为兼职的指导教师。同时要结合农业职业院校的特点,探索形成具有自己特色、多样化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

另外,教师本身必须具有很强的创新创业能力以及学习能力,这样才会与时俱进,尤其是在利用互联网技术的应用方面不能落后与学生,这样才能在学生面前树立威信。教师也要学会利用互联网技术主动与学生沟通,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从而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4.3完善平台,加强扶持

农业职业院校必须研究有针对性解决问题的办法,特别要积极争取当地政府和社会的支持,通过财政、社会、互联网等各种渠道设立毕业生创业基金、天使基金等重点扶持大学生的项目,加大工作力度,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制定出台地方的农业优惠政策[8]。同时,要加强对大学生的创业风险意识教育,帮助学生了解创业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提高防范和规避风险的意识和能力[9]。

人社部、教育部、财政部等六部委曾经联合出台了一系列扶持高校毕业生创业的政策措施,提出要针对大学生开展创业引领计划,主要包括:在创业经营场所方面,大学生可以将家庭住所、租借房作为创业经营场所;在资金方面,大学生不必登记失业就可以申请小额担保贷款,并享受贷款贴息扶持;在收费减免方面,三年内对大学生创办企业免收登记类和证照类等行政收费;在就业保障方面,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提供免费的劳动保障和人事代理服务等等。

农业职业院校也要出台促进在校学生自主创业的扶持措施,通过多种渠道设立大学生创业扶持基金,依托农业科技园、农业创业基地、各种科研平台以及其他科技园区等为学生提供创新创业的场所。有条件的农业职业院校,要积极促进教师和学生将科研成果、科技发明专利转化为创业项目。要全面建设一批创业实践和孵化基地,为毕业生创业提供场地和多种支持服务。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J]. 科

技信息, 2015(5):51-54.

[2]姜春英. "互联网+"视域下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职思政课路径探究[J]. 职教论坛, 2015(35):31-34.

[3]刘子明. 构建符合高职教育现状的创业教育实践模式[J]. 科技创新导报, 2010(21):164-165.

[4]刘艳, 闫国栋, 孟威,等. 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J]. 中国大学教学, 2014(11).

[5]吴智文.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背景下的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研究[J]. 高等农业教育, 2015(8):106-110.

[6]马永斌, 柏喆. 大学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模式研究与探索[J].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15(6):99-103.

[7]陈希. 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高校人才培养全过程[J]. 中国高等教育, 2010(12):4-6.

[8]王占仁.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观念变革的整体构想[J]. 中国高教研究, 2015(7):75-78.

[9]陈强. 地方高校基于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实践研究——以湖南城市学院为例[J]. 科教文汇旬刊, 2016(9):27-28.

人才梯队建设方案

核心人才梯队建设方案(2016-2018) (讨论稿) 一、总则 (一)目的: 完善公司人才培养及梯队建设机制,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人才储备及培育,建立公司的人才梯队,为公司持续发展提供人力支持及保障。 企业适时“换血”,保持企业活力与加速度,同时能在内部形成一种良性人才竞争,营造一种“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人才竞争机制。搭建“想干事的人有机会,能干事的人有舞台,干成事的人有地位”平台。 (二)原则: 1.“内部培养为主,外部引进为辅”、“专业培养和综合培养同步进行”的人才培养 原则。 2.选有所用的原则。进入人才梯队库的人员,应有明确的任用职位。 3.持续性原则。人才梯队培养工作是长期性工作,原则上每年要进行人员的更新, 并采取“滚动进出”的方式进行循环培养,保证优秀人才生生不息。 4.共同培养的原则。公司各部门及子公司作为培养基地,共同实施培训工作。 (三)组织: 人力资源部是牵头和组织协调部门,负责人才培养规划,人才甄选标准和程序的制定、培养对象的确定和培养计划的统筹安排。公司所属各部门、各分子公司作为人才培养的主要部门,负责人才培养及人才梯队计划的具体实施。 二、梯队计划与人才选拔 (一)公司核心人才的界定: 公司的核心人才必须符合两个关键条件:企业价值大、市场较为稀缺,也就是既对企业作用大又难找的人才才能称为核心人才。公司建立员工管理和专业双通道职业发展路径,公司的核心人才也分为两类: 综合管理人才:指在本公司或本部门工作领域具备全面知识、有较高管理水平的人才。 专业技术人才:指在某一工作领域内掌握较高技术水平的人才。

(二)人员选拔 1.选拔条件:40周岁以下,本科以上学历(特别优秀的可放宽至大专),认同公司 的价值观,态度积极、阳光,专业素质、发展潜力良好,上一年度绩效考核良好 以上,入职公司满1年的正式员工。 2.选拔程序: 采用个人申请与组织推荐相结合的方式。个人提出申请→上级主管推荐意见→分管领导审核意见→人力资源部汇总,提出意见→公司办公会讨论通过 人力资源部、各部门、下属企业都可以推荐相关人员进入人才梯队,但得先与相关人员进行沟通,了解其职业发展意愿,然后履行上述程序。 上级主管要与申请对象进行谈话后方能填写推荐意见,谈话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员工的优势特长、不足、忠诚度、心态、发展预期、专业技能等。 人力资源部必要时也要与相关人员进行访谈交流。要对重点人员进行个人发展意愿、职业发展规划等方面作重点关注。 (三)梯队计划 综合管理人才库:高层后备人才库:3-5名,原则上从中层产生;中层后备人才库:每部门或分子公司1-3名,原则上从基层骨干员工中产生。 专业技术人才库:专业技术基层员工的20%左右。 通过梯队建设,实现每一个关键岗位任职人后面有一个胜任的后备人选,一个人可以胜任三个岗位的目标。 人力资源部需指定专人负责上述人才梯队的建设,给予培养对象反馈和指导,并跟踪和记录整个过程,主要工作任务包括: ?每个阶段培养形式和培养任务的传达、解释、执行情况的跟踪和监督。 ?每个季度对培养对象的上下级进行交流沟通,与培养对象总结季度的培养计划、“五个一”完成情况,将其上下级的意见进行反馈。 ?聆听培养人员对组织的建议并对相关部门进行反馈,协调培养人员的问题 ?对整个培养过程进行记录,维护和及时更新培养档案。 三、主要培养方式: (一)岗位轮换: 1.前提条件:必须胜任本职工作,同时具备待任岗位的必备知识和技能储备。 2.轮岗周期:一般为1-2年。

人才培养模式及教学模式

人才培养模式及教学模式、教学管理模式 和运行机制的内涵及实践框架材料汇编 一、研究背景 人才培养模式及教学模式、教学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的内涵及实践框架材料是基于中央电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的总结性评估整理出来的。此次总结性评估是对电大试点项目进行全面检查与评价,客观地鉴定试点项目取得的成果,要以评促改、以评促建、以评促管理、以评促发展。 评估目的是促进广播电视大学进一步明确发展方向、确立教学模式、完善管理规范、提高教学质量, 使其在实现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建设学习化社会目标中发挥重要作用。要求通过试点进一步探索总结电大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以促进电大向建设现代远程教育开放大学方向发展。试点是要探索、总结出电大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所以把试点对电大发展的作用和效果作为核心指标。 评估核心是检查广播电视大学在现代远程开放教育条件下应用性高等专门人才培养模式是否已基本形成。评估重点: 即在现代远程教育环境下, 人才培养模式基本框架及相应教学模式、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的改革和建设的成果。与中期评估相比,评估观测点有了进一步的深化:从对试点的认识到试点对电大总体发展的促进; 从试点教学条件的创建到条件的完善和应用; 从试点规章制度建立到实施情况检测和经验推广; 从教学、管理形式的变化到教学与管理模式的确立; 从重视质量保证措施到试点教育最终质量和效果的核查。 二、核心概念的内涵描述和理论框架 (一) 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基本框架和实践模型 1.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理论、教育思想的指导下,按照特定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以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管理制度和评估方式,实施人才教育的过程的总和。 人才培养模式=目标+过程与方式

京东人才培养的互联网思维

京东培训体系大揭秘!刘强东是如何培养JDstyle 的京东人!! 时间 : 2014-04-10 09:12来源:《培训》杂志作者:刘一点击: 1033次 200%的年均增长速度,几乎创造了国内电商行业的吉尼斯纪录。可是如此惊人的成绩并不 能使京东满意,因为京东要做世界的京东。对京东而言,踏上国际征程的途中,最重要的是 以京东 200%的年均增长速度,几乎创造了国内电商行业的吉尼斯纪录。可是如此惊人的成绩并不 能使京东满意,因为京东要做世界的京东。对京东而言,踏上国际征程的途中,最重要 的是以京东的发展速度培养、成就具有京东范儿的京东人。 2013年年底,“消失”了4 个月的刘强东重新出现在公众视野 里。 这一次,他满心欢喜地 向 媒体宣告,“我们前三季度总体实现了微利,没有任何的亏损。”这意味着京东快速奔跑不再有 负担。 2014年,京东要开始实现更大的梦想——做世界的京东。 早在 2013 年,京东按其一贯“先人后企”的节奏部署了培养国际范京东人的人才战略。2月,首次启动圆桌式人才盘点,梳理出企业的国际版使命、愿景和价值观,发布京东人才观。 10 月,高层远赴美国选聘第一届国际管培生。同时,创新京东TV 、京 东 tal k 等培训方式,搭 建大学习平台,提供更大的舞台,帮助京东人快速成长。 京东人——京东致胜的“法宝” “社会上符合京东价值观的人可能只有 10% ,而我们需要从这 10% 的人中再挑选出 10% 的 精英,邀请他们加入。”京东首席人力资源官兼法律总顾问隆雨强调说,尽管应聘者非常优秀, 但只要他曾经有过与京东价值观相悖的行为,京东绝不会为它打开希望之门。这是京东 HR 坚守的 原则,同时也是京东之所以能在纷繁复杂、群雄并起的电商角逐中脱颖而出、独具一格的原因— —拥有共同价值观的京东人。 √梳理京东价值观,开放式人才盘点 2012 年 12 月,京东启动了企业文化梳理项目,通过高管工作坊讨论和员工调研,参考咨 询公司的意见,京东梳理出十年发展沉淀的文化价值观——始终以客户为先,坚持诚信、团队、 激情、创新的精神(见图表 1 )。2013 年 3 月正式发布新版京东使命、愿景、价值观以及人才观,

《联盟互联网时代的人才变革》读书笔记

第一章互联网时代的雇佣关系——通过联盟重建信任与忠诚 1、联盟 (1)理想的雇佣关系框架应鼓励员工发展个人人脉,勇于开拓实干,而不是成为唯利是图的跳槽专业户。(使雇主与员工之间从商业交易转变为互惠关系的框架) (2)在联盟中,雇主和员工建立的关系基于他们为对方增加价值的能力。 雇主需要告诉员工:只要你让我们的公司更有价值,我们就会让你更有价值(在整个劳动力市场上更抢手) 员工需要告诉雇主:如果公司帮助我的事业发展壮大,我就会帮助公司发展壮大。 2、我们是一个团队,不是一个家庭 在真正的家庭中,父母不能开除自己的子女。团队有明确的目标,成员们为了这个目标聚到一起,但团队成员的构成会发生变化。因此企业更像是一个团队而非家庭。 3、从开创型人才中获得价值 开创型员工指的是拥有创始人思维的员工。 —————————————————————————————————————— 第二章任期制——设计渐进性承诺 1、任期制:制定一个任务目标,让双方都能长期受益。 (1)在招募顶尖人才时,提供【有具体收益和成果的明确任期】优于“你将获得宝贵经验”这样模糊的承诺。 (2)任期制的方法是:提出一项具体任务、提高实际技能、建立新关系等等。 2、通过诚实对话建立信任 (1)“我的员工可能在某个时间离开公司”,承认这一事实,创造开诚布公的氛围,与员工谈论未来的工作。 (2)你应该雇佣你能找到的最优秀的人才,然后,创造环境让优秀人才决定留下并专心投入工作。 3、三类任期 (1)轮转期:不是根据员工情况定制,往往是高度可换的。 第一类轮转期:有期限的标准化培训,通常针对入门级员工。如新员工培训 第二类轮转期:高度标准化且基本上程序化的。适用于所有职业阶段的员工。多数蓝领工作。 (2)转变期 转变期是个性化的,其核心承诺是“员工将有机会改变自己的职业生涯和所效力的公司”。 ①一般来说,转变期持续2-5年。任期第一年让你获得该职位的重要背景知识,第二年是在转变过程中烙下你的鲜明印记,第三年至第五年是取得成功并再接再厉——或者当情况发展不符合你的预期时及时转变方向。 【2年进行学习,2年完成工作,1年安排过渡】 ②另一种转变期计划是为员工提供有意义的内部流动的方式,帮助员工培养既有助于他们又有助于公司的不同技能。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调研报告

酒店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调查报告 目前,中职学校在人才培养结构、办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内容等方面还比较机械、保守。从课程层面看,传统课程重理论、轻实践,忽视知识与具体工作任务的联系,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岗位工作能力;从市场供需层面来看,酒店教育受教育传统模式及世俗偏见的影响与酒店业的需求严重脱节。这就需要我们重新审视酒店教育,注重研究酒店业市场,加强与酒店的沟通、合作,借鉴国外酒店教育的经验,科学办学定位、人才定位,建立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理念,构建适应时代发展、市场需求的酒店教育模式。 一、建立以就业核心能力为主体的课程体系,强化实践环节。在顶岗实习的基础上,实现轮岗定岗、五星定位。 酒店行业是服务性行业,酒店企业的从业者是为消费者提供服务的工作人员,酒店和酒店产品是及时消费品,所接受的是面对面的服务,服务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消费者。因此,酒店企业对员工的要求就直接体现为服务质量,这就要求学生掌握扎实的操作知识和娴熟的操作技能。由于专业的实践性强,酒店企业对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摆在第一位,而且要提升实际操作能力的标准,以五星级酒店的标准制定实训方案。酒店服务与管理的技能训练、酒店礼仪规范尤其重要。前厅管理与服务能力、客房管理与服务能力、餐饮管理与服务能力、康乐管理与服务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非常重要。食品营养与卫生方面的知识、酒店市场营销、酒店财务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与能力、会展概论、形体训练、计算机应用及实习、普通话的训练、英语听说的训练等实践环节都非常重要。我们以集中训练和分散训练相结合的方式,要求学生积极主动的对上述的主要课程进行训练,掌握主要的操作要领。 完善专业实习及社会实践,引导学生通过志愿者、义工、临时工等方式进行专业实习和社会实践,设置专门学分。五星级酒店的实习实践是为了让学生更好

互联网金融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互联网金融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名称、代码和学制 (一)专业名称(中英文):互联网金融(Internet Finance) (二)专业代码:020309T (三)学制:四年 二、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是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培养掌握雄厚的金融学知识,掌握互联网金融基本理论,熟悉互联网金融行业的业务流程和实践,及与线上线下业务密切相关的风险管理与控制、产品设计与创新的知识和技巧,能在行业内从事风险控制、产品分析与设计、产品运营管理等相关工作,具备较强的团队精神、责任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型互联网金融复合型人才。 (二)培养规格 1.知识要求 (1)熟练掌握关于传统和互联网+时代的经济、金融、投资、风险管理等方面的专业知识。 (2)掌握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科学研究方法与技能,能运用计量、统计、会计的方法与技能对互联网金融产品和市场进行分析和研究。 (3)掌握互联网金融公司财务、企业融资的核心理念和方法,树立全球化的现代管理经营理念, 具备分析和解决财务、金融管理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 2.能力要求 (1)具有独立开展各种互联网金融活动的工作能力,具有较强的外语阅读能力和一定的听、写能力,随时跟进全球金融新知识及其获取知识的能力。 (2)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学习新知识的热情与习惯,具备互联网发展的大局眼光和优秀的协作和创新能力。 (3)掌握计算机软件、硬件技术的基本知识,熟练掌握计算机基本操作、常用金融软件应用和办公自动化的基本技能。 3.素质要求

(1)思想道德素质: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国家繁荣昌盛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遵守宪法、法律和法规、,遵守公民道德规范,遵守《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遵守学校管理制度。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习惯。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良好的职业操守和职业道德,具有社会责任感和人文关怀意识。 (2)专业素质:具有良好的专业素质,熟悉国家有关互联网金融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了解国内外金融发展动态。 (3)科学文化素质:具有一定的科学知识与科学素养。具备一定的文学、艺术素养和鉴赏能力。对中国传统文化与历史,特别是经济史和金融史有一定的了解。 (4)身心素质:具有健康的体魄,体育达标。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较强的自我控制和自我调节能力。 三、专业主干课程 高等数学基础、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会计学、金融学、市场调研与预测、大数据分析与应用、程序设计基础、网页制作与设计、电子商务安全与管理、互联网金融概论、互联网金融法律与风险控制、互联网消费金融、众筹与P2P运营管理、金融营销、金融市场与金融机构、个人理财、投资组合管理、金融心理学、国际金融、公司金融、金融衍生工具、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投资银行学等课程。

互联网时代的人才培养

互联网时代的人才培养 一、移动互联网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如果说1999年是中国互联网创业元年,那么2009年则是中国移动互联网创业元年。百度、腾讯、阿里巴巴、新浪、搜狐、网易等中国互联网巨头或诞生于1999年,或在当年进入实质性发展阶段。这些公司在以后的10年中造就了中国互联网的繁荣与辉煌,使得中国网民数量达到4.57亿,跃居世界第一。2009年,3G牌照发放标志着中国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截止2011年4月,中国手机用户达到8.89亿人,移动互联网用户超过3亿人。今后10年,移动互联网将成为中国IT界乃至国民经济的主导行业之一,而拥有足够多的合格人才将成为移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先决条件。对于民办职业院校来说,这是一次难得的机遇。如果把握得好,可以乘势建立创新竞争优势,摆脱生源恶性竞争的困境,实现20-30年的长治久安。 在PC互联网时代,Microsoft和Intel始终是最大赢家。绝大部分人都在Intel CPU上通过与Windows捆绑的IE浏览器徜徉于互联网。Bill Gates实现了“每个人都有一台电脑、每台电脑都在运行Microsoft 软件”的梦想,Intel Inside到互联网的每个机房和终端。但是,当移动互联网的号角吹响时,Microsoft和Intel的优势以同样的摩尔定律

速度锐减。互联网江湖群雄并起,Google、Facebook、Groupon、腾讯这些由年轻人创办的年轻公司在那些老牌IT巨头还没回过神的时候已然成为一方霸主。2011年,凤凰涅磐般的Apple仅仅凭借iPhone 和iPad两款移动互联网产品,使其市值5年内增长 5.3倍,达到Microsoft的1.6倍,一举成为全球最值钱的科技公司;1998年成立的Google市值已经接近Microsoft;而成立仅7年的Facebook估价则已超过Microsoft的25%。 2000年:微软市值2,500亿,诺基亚2,100亿,苹果61亿, Google腾讯在打酱油,扎克伯格刚上哈佛。2005年:微软 2,100亿,诺基亚850亿,苹果450亿,Google1,000亿,腾 讯不到10亿,Facebook刚断脐带。2011年:微软2,300 亿,诺基亚350亿,苹果3,300亿,Google1,970亿,腾讯 400亿,Facebook 600亿。(摘自新浪微博) 顾名思义,移动互联网(Mobile Internet)就是将移动通信和互联网二者结合起来的信息服务平台。移动互联网的关键领域是:网络、终端、服务平台和应用。 1.移动网络 移动网络是移动互联网的硬件基础,主要由电信运营商提供。尽管移动数据服务早就以短信、彩信等方式存在,但对于移动互联网来说,最重要的移动网络接入是指3G/4G和WLAN。

人才培养模式选择探讨

人才培养模式选择探讨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我国对复合型人才,特别是经管类专业与理工类专业复合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据此,列举了我国的人才培养模式类型,指出了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性并对其含义进行分析,接着以长春理工大学经管学院为例,对学院基本情况及推行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势进行探讨,最后得出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在长春理工大学经管学院推行的基本思路,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标签:人才培养模式;复合型人才;长春理工大学;经管专业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加入了世贸组织,参与到了世界经济的大循环中来,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步伐都大大加快,大量的新兴学科不断涌现,学科间的界限概念日益模糊。在这种形势下,我国的人才培养模式也随之做出相应的调整和改变,跨专业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方式应运而生。 1我国人才培养模式的类型及选择 在我国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有通才培养,专才培养,以及一种新兴起的,顺应社会经济科技发展趋势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 1.1通才教育 通才教育是指打破教育学传统意义上的学科界限,培养知识面较为宽广,适应领域较宽泛,具有创新意识的横向型人才的教育,也称作博雅教育。通才通常接受了来自各个学科的知识的熏陶和修习,着重强调不同专业和学科的交叉渗透及融会贯通,能力结构具有多元化,多层次的特点。 通才教育具有一些局限性,比如,通才教育过分强调对于基础知识的学习,但却忽视了对本学科的专业知识的获取,使学生学习的深度及深刻性受到了限制。 1.2专才教育 专才教育是指为了满足就业部门的需要而培养專门精通某一专业领域系统知识和技能的纵向型人才的教育。专才教育强调学生特别掌握某一学科的专门知识,教育结构较为简单,可称作单一型结构,所培养出的人才比较适合在某个行业从事专门化的工作,对工作的适应能力很强。 专才教育同样也有它的局限性。专才教育过分强调专门知识的重要性,把学科界限划分的过于明显,学科间的联系被剥离开来,使得学生知识面狭窄,不利于学生个人素质的提高和全面发展。

互联网思维的人力资源管理

“互联网+”人力资源共享生态圈 汇报人:百得集团沈总 “互联网+”和“中国制造2025”的大时代背景,把许多企业推到了需要重新思考未来的潮头,这既是前所未有的发展新机遇,又是对企业未来发展定位和管理创新的拷问与考验。互联网+的最核心特征之一是“去中介化”,资迅理论告诉我们“每次传话都是噪音加倍,内容减半”信。如何打破层级的汇报关系,建立信息沟通渠道、组织机构扁平化形成内部沟通交流的互动协同关系,是传统人力资源管理者需要思考和创新的地方。 2016年1月20日,我们百得依托深厚的人力资源行业积累和业界领先的云+Saas模式,运用“互联网+”的思维模式,开始构建人力资源共享平台BETTERHR,为企业提供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外包、薪资社保代缴、移动办公等全方位服务!平台自开通以来,已经为全省超过500家企业提供服务,托管企业员工多达10万人。 一、BETTERHR平台的互联网+服务 BETTERHR立足于以用户需求为产品研发驱动,用户在哪里,市场就在哪里。不摆专家架子,不给用户灌输固有思维,紧跟用户脚步,占领更多的用户和市场。每一项服务的上线到运营,都是快速更新,快速迭代,从而及时满足用户需求。 以我们的人力资源共享中心平台来说,平台不仅是为企业和员工提供“人事保姆”服务,更是一种创新的人力资源服务模式。把集“互联网技术+大数据运用+移动客户端应用+人力资源专业团队”于一体的人力资源共享中心模式引入园区,做到智能化外勤跟踪、智能化

考勤管理、企业文化宣贯、员工自助(上传简历、学历证明、申请报告,下载文件、工资条、和个人帐户查阅等)、圈组社交、增值服务于一体,为用户提供最有效的人力资源整体解决方案。 平台采取扁平化管理方式,平台由执行团队、专家团队和领导团队三个团队支撑的服务架构。拥有十五年人力资源管理经验的人力资源执行团队、专家团队为企业提供“专家级”的招聘组织、劳动合同签定、薪酬计算与发放、参停保、工伤申报处理、档案托管、书面审查等“线下”人力资源服务。 对于大型企业而言,通过BETTERHR平台的服务,可以使企业摆脱繁琐的日常事务性工作,聚焦于战略规划和发展; 对于中、小、微企业而言,BETTERHR平台通过WEB端和移动客户端(APP)与企业进行互动,加之高水平的线下服务团队的专业服务,中小企业只需要由企业财务或者行政等部门与BETTERHR平台进行对接,无需再成立专门的人力资源部,以达到整合资源、节约成本的目的。 二、BETTERHR大数据应用 信息化的时代,数据被赋予了活力和二次生命。互联网思维要求一切以数据为支撑,将海量数据进行分门别类、研究开发、再次利用,通过模型化的导入、导出,找到数据背后的有效信息,为生产、运营、用户服务提供科学依据。 我们都知道,人力资源部门的数据数量,恐怕不比财务部门少,如简历数据、考勤数据、奖惩数据、绩效数据、培训数据、员工档案数据等等,然而,这些数据随着人力资源部门的人员更迭、公司政策的变化等,失去了再次发挥价值的机会。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实用型人才培养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实用型人才培养 一、移动互联网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如果说1999年是中国互联网创业元年,那么2009年则是中国移动互联网创业元年。百度、腾讯、阿里巴巴、新浪、搜狐、网易等中国互联网巨头或诞生于1999年,或在当年进入实质性发展阶段。这些公司在以后的10年中造就了中国互联网的繁荣与辉煌,使得中国网民数量达到4.57亿,跃居世界第一。2009年,3G牌照发放标志着中国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截止2011年4月,中国手机用户达到8.89亿人,移动互联网用户超过3亿人。今后10年,移动互联网将成为中国IT界乃至国民经济的主导行业之一,而拥有足够多的合格人才将成为移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先决条件。对于民办职业院校来说,这是一次难得的机遇。如果把握得好,可以乘势建立创新竞争优势,摆脱生源恶性竞争的困境,实现20-30年的长治久安。 在PC互联网时代,Microsoft和Intel始终是最大赢家。绝大部分人都在Intel CPU上通过与Windows捆绑的IE浏览器徜徉于互联网。Bill Gates实现了“每个人都有一台电脑、每台电脑都在运行Microsoft软件”的梦想,Intel Inside到互联网的每个机房和终端。但是,当移动互联网的号角吹响时,Microsoft和Intel 的优势以同样的摩尔定律速度锐减。互联网江湖群雄并起,Google、Facebook、Groupon、腾讯这些由年轻人创办的年轻公司在那些老牌IT巨头还没回过神的时候已然成为一方霸主。2011年,凤凰涅磐般的Apple仅仅凭借iPhone和iPad两款移动互联网产品,使其市值5年内增长5.3倍,达到Microsoft的1.6倍,一举成为全球最值钱的科技公司;1998年成立的Google市值已经接近Microsoft;而成立仅7年的Facebook估价则已超过Microsoft的25%。 2000年:微软市值2,500亿,诺基亚2,100亿,苹果61亿,Google腾讯在打酱 油,扎克伯格刚上哈佛。2005年:微软2,100亿,诺基亚850亿,苹果450亿, Google1,000亿,腾讯不到10亿,Facebook刚断脐带。2011年:微软2,300 亿,诺基亚350亿,苹果3,300亿,Google1,970亿,腾讯400亿,Facebook600 亿。(摘自新浪微博) 顾名思义,移动互联网(Mobile Internet)就是将移动通信和互联网二者结合起来的信息服务平台。移动互联网的关键领域是:网络、终端、服务平台和应用。

人才培养模式实施方案

中、高职一体化衔接课程方案设计 项目负责人:鲍贤俊?? 报告撰写人:吴国伟? 摘要:当我国职业教育步入体系建设的新阶段,为不断提升中、高职教育衔接的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推进中、高职教育的“立交桥”建设,不断完善本市“中、高职教育贯通培养”模式的改革实践,本项目通过对“中、高职一体化衔接课程方案设计”的研究,构建了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中、高职一体化衔接的专业教学标准和课程标准,为中、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教学连续性,以及中、高一体化衔接的课程设计提供了有普适意义或应用价值的参考案例。? 关键词:中高职教育;贯通培养;课程衔接;方案设计 一、实验研究目标 作为本市首批中等职业教育课改特色实验学校,以及本市首批开展“中、高职教育贯通培养模式”试点工作的职业院校,为不断提升中、高职教育衔接的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推进中、高职教育的“立交桥”建设,本项目借助本市中等职业教育课改实验这一平台,以“中、高职一体化衔接课程方案设计”为实验任务,以科学确立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中、高职一体化衔接的专业教学标准和课程标准”为主攻目标,以力求确保本市中、高职教育贯通培养朝着有利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方向发展,并力求为本市职业教育教改实践提供有普适意义或应用价值的参考案例。 二、实验研究过程与方法 本项目自2009年9月起开题,至2011年3月申请结题,研究过程大致可分为“课题调究、案例分析、报告形成、专家论证”等四个阶段。主要方法或步骤,可简要概括为:①收集“中、高职一体化衔接课程方案设计”的各类文献资料,熟悉现状背景;②开展“实验任务”的项目调研,明确重点难点;③制定“实验任务”的研究计划,确定设计思路;④组织“实验任务”的案例分析,提炼普适经验;⑤推出“实验任务”的阶段成果,开展改革试点; ⑥形成“实验任务”的试点方案,组织专家论证;⑦综合“实验任务”的论证意见,最后形成较完整的“中、高职一体化衔接课程方案设计”的研究成果。 三、实验研究成果 本项目按照市教委教研室明确的“实验任务”的立项要求,通过近两年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完成的实验研究成果,由“项目研究报告、项目调研报告、项目试点方案”等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的“研究报告”由“项目结题报告、项目主题报告”组成。其中:《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集团化办学中、高职教育衔接研究》主题报告,分别于2009年12月和2010年11月,荣获上海市职教协会2009年度优秀论文“三等奖”和第二届中国职业技术教育科学研究成果“二等获”。第二部分的《上海市中、高职学生对中高职教育衔接认识的调研报告》,系本项目开展项目研究的支撑材料。第三部分的“试点方案”,分别由我校《中、高职教育贯通培养试点“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人才需求调研报告》、《中、高职教育贯通培养试点“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实施方案》、《中、高职教育贯通培养试点“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教学标准》、《中、高职教育贯通培养试点“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核心课程标准》等组成。以上项目研究成果,既是我校开展教改活动的实验案例,也可供本市相关职业院校在推进“中、高职教育贯通培养模式”试点工作时参考。现遵循市教委教学研究室关于汇编“课改实验研究成果”的通知要求,就本项目“研究报告”的正文内容概述如下:(一)关于“中、高职一体化衔接课程方案设计”的研究背景 本项目主要从“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课题研究的综合元素”等三个方面加以分析,并重点从“课题研究的综合元素”这一背景分析加以切入,以力求在理论研究与实际操作两个层面较系统地把握“中、高职一体化衔接课程方案设计”的基本要求。

公司人才梯队建设方案

公司人才梯队建设方案 一、总则 (一)目的: 完善公司人才培养及梯队建设机制,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人才储备及培育,建立公司的人才梯队,为公司持续发展提供人力支持及保障。 企业适时“换血”,保持企业活力与加速度,同时能在内部形成一种良性人才竞争,营造一种“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人才竞争机制。搭建“想干事的人有机会,能干事的人有舞台,干成事的人有地位”平台。 (二)原则: 1.“内部培养为主,外部引进为辅”、“专业培养和综合培养同步进行”的 人才培养原则。 2.选有所用的原则。进入人才梯队库的人员,应有明确的任用职位。 3.持续性原则。人才梯队培养工作是长期性工作,原则上每年要进行人员 的更新,并采取“滚动进出”的方式进行循环培养,保证优秀人才生生 不息。 4.共同培养的原则。公司各部门及子公司作为培养基地,共同实施培训工 作。 (三)组织: 人力资源部是牵头和组织协调部门,负责人才培养规划,人才甄选标准和程序的制定、培养对象的确定和培养计划的统筹安排。公司所属各部门、各分子公司作为人才培养的主要部门,负责人才培养及人才梯队计划的具体实施。 二、梯队计划与人才选拔 (一)公司核心人才的界定: 公司的核心人才必须符合两个关键条件:企业价值大、市场较为稀缺,也就是既对企业作用大又难找的人才才能称为核心人才。公司建立员工管理和专业双通道职业发展路径,公司的核心人才也分为两类:

综合管理人才:指在本公司或本部门工作领域具备全面知识、有较高管理水平的人才。 专业技术人才:指在某一工作领域内掌握较高技术水平的人才。 (二)人员选拔 1.选拔条件:40周岁以下,本科以上学历(特别优秀的可放宽至大专), 认同公司的价值观,态度积极、阳光,专业素质、发展潜力良好,上一 年度绩效考核良好以上,入职公司满1年的正式员工。 2.选拔程序: 采用个人申请与组织推荐相结合的方式。个人提出申请→上级主管推荐意见→分管领导审核意见→人力资源部汇总,提出意见→公司办公会讨论通过人力资源部、各部门、下属企业都可以推荐相关人员进入人才梯队,但得先与相关人员进行沟通,了解其职业发展意愿,然后履行上述程序。 上级主管要与申请对象进行谈话后方能填写推荐意见,谈话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员工的优势特长、不足、忠诚度、心态、发展预期、专业技能等。 人力资源部必要时也要与相关人员进行访谈交流。要对重点人员进行个人发展意愿、职业发展规划等方面作重点关注。 (三)梯队计划 综合管理人才库:高层后备人才库:3-5名,原则上从中层产生;中层后备人才库:每部门或分子公司1-3名,原则上从基层骨干员工中产生。 专业技术人才库:专业技术基层员工的20%左右。 通过梯队建设,实现每一个关键岗位任职人后面有一个胜任的后备人选,一个人可以胜任三个岗位的目标。 人力资源部需指定专人负责上述人才梯队的建设,给予培养对象反馈和指导,并跟踪和记录整个过程,主要工作任务包括: ?每个阶段培养形式和培养任务的传达、解释、执行情况的跟踪和监督。 ?每个季度对培养对象的上下级进行交流沟通,与培养对象总结季度的培养计划、“五个一”完成情况,将其上下级的意见进行反馈。 ?聆听培养人员对组织的建议并对相关部门进行反馈,协调培养人员的问题?对整个培养过程进行记录,维护和及时更新培养档案。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案

陕西省机电技工学校 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项目 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案

汽车检测与维修项目组 2016年3月 目录 引言 (3) 1.我校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现状分析 (4) 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现状 (4) 存在的主要问题 (5) 2.汽车维修行业企业人才需求调查与分析 (6) 汽车行业发展调查 (7) 汽车维修专业领域人才需求分析 (7) 3.人才模式改革的总体思路与目标 (8) 基本思路 (8) 改革目标 (8) 4.办学模式的改革 (10) 办学模式改革的总体框架 (10) 办学模式改革的组织实施 (11) 5.课程模式改革 (12) 课程体系建设的基本思路 (12)

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课程体系架构 (13) 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课程教学评价体系改革 (14) 6.教学模式改革 (15) 教学组织与实施模式改革 (15) 教学手段与方法 (15) 7.教学设施与环境改革 (16) 建立适应新课程体系的多元实训模式 (16) 教学设备与设施配置 (17) 8.教师队伍建设 (17) 师资队伍建设的总体思路 (17) 专业带头人的培养 (17) 骨干教师的培养 (17) 双师型教师培养 (18) 兼职教师队伍建设 (18) 9.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创新 (18) 10.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预期效益 (19) 陕西省机电技工学校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项目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案 引言 为了使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更好地适应现代企业对汽车维修中、高层次技能

型人才的迫切需求,在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项目的推动下,积极开展行业、企业人才需求调研分析,按照学校“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素质培养为核心的校企互动、产教结合、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建设指导思想,确立以培养用人单位满意的品学兼优的汽车维修技能型人才为目标,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构建汽车维修专业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从而适应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需要和汽车行业人才大量需求的需要,使职业教育真正成为社会生产力转化的中枢,为社会输送企业真正需要的技能型人才,为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从而实现职业教育宗旨,真正体现职业教学的价值。 结合行业人才需求、企业岗位、职业能力分析、院校调研分析报告及我校现在开设的专业现状,特编制本方案,以期提升学校的软实力和办学水平,使学校的发展更具特色,竞争优势更加突出,使我校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在渭南地区乃陕西省均具有较强竞争力。 1.我校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现状分析 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现状 我校汽车维修专业设立至今已近10年,是学校的特色专业,为长足、重点发展汽车维修类专业,学校于****年成立“汽修教研室”。汽修教研室现共有2个专业(层次及专业方向):汽车维修(中级工班)、汽车维修(高级工班),有高级工、中级工、短期培训等多层次培养模式。汽车维修专业已被确定为我校今后重点支持发展的专业。 学生情况 汽车维修专业开办至今,累积毕业生达****多人,目前在校生共***人。近两年在校生人数保持**%的增长幅度,就业率始终保持在**%以上。**%以上毕业生就业于本(外)地,主要在汽车制造、维修保养、美容配件等企业从事相关工作,大多数已成为企业汽车生产、维修服务工作岗位的主力军,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对专业人才培养的满意率达**%。近两年在参加的省市各类技能大赛中,共有**人次获得一、二、三等奖。

互联网金融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57 摘要:随着互联网与金融业务不断结合,金融业务逐步由线下向线上转移,对人才的需求也呈几何级数暴增。日前教育部公布了2017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首次公布6所高校获批开设互联网金融专业,新专业开始招生,构建为互联网金融发展提供保障的人才培养模式成为当务之急。本文在分析互联网金融人才需求的基础上,对目前各个高校的互联网金融人才培养的方向及课程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构建互联网金融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人才需求;人才培养模式 引言 面对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互联网金融复合型人才较为稀缺,人才储备周期还赶不上时代的变化。有鉴于此,教育部今年批准6所高校首开互联网金融专业。我校作为6所高校之一荣幸获批。然而,互联网金融毕竟是最近几年刚刚出现的新型金融业态,国际上也没有可以借鉴的先例。因此,互联网金融专业人才如何培养就成为我们当前急需解决的主要问题,包括互联网金融专业人才定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等等。本文就是基于笔者近年来对互联网金融的研究以及互联网金融专业申报过程中的论证、思考对这些问题做一些探讨。 1、社会对互联网金融人才需求 1.1 社会需求 随着保险、风险投资、银行等资本巨鳄的参与,互联网金融的迅猛发展,行业对具有金融知识背景与互联网技术背景的跨学科复合型人才需求不断上升,互联网金融行业由对项目、资金的需求,转向对人才的需求。在区块链、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背景下,产品和服务差异越来越小,人才成为互联网金融领域发展瓶颈。 1.2 人才奇缺互联网金融发展,给金融市场带来了巨大的变革。互联网使金融业态发生巨大变化,催生了大量依托互联网提供金融服务的行业,如移动支付、网络征信、网络借贷、网络保险、网络信托、网络基金等,作为新生事物这些行业发展迅速,迫切需要善创新、懂技术、能跨界的金融紧缺人才。互联网金融行业85%的人才来源为跨界。目前互联网金融行业对于高科技行业的人才吸引力指数高达 2.66位居榜首。截至今年4月中旬,金融行业的人才需求量较去年同期相比上涨了9%,而理财顾问、产品设计/研究和渠道开发/管理人员尤为稀缺。 1.3 互联网金融人才复合型强 互联网金融需要战略构架人才、资源整合人才、交易高 互联网金融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文/钱瑛 杨定华 手,不仅需要营销人才,还需要技术人才、懂项目风控的人才,所以单纯懂一些金融知识根本不够无法满足互联化金融行业的需要。互联网金融是一个“跨学科”行业,它融合了信息、IT、通讯、金融、法律等行业,互联网金融人才是跨专业的复合型人才,既要熟悉计算机、数据模型搭建技术,又要掌握统计学、机器学习和自然语言处理等理论,还要懂得风险评估与定价等金融常识,但因为行业过于新,人才培养机制尚未建立起来,所以人才供需矛盾成为了互联网金融行业发展的短板。 1.4 国家缺乏人才储备,高校目前也没有相应的课程和专业设置 目前国家没有这方面的人才储备,导致互联网金融人才稀缺。高校目前也没有相应的课程和专业设置,互联网金融的人才储备从源头开始就严重不足。 2、互联网金融人才培养现状 教育部公布了2016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全国有6所高校获批开设此专业,2017年开始招生。未来高校将会为互联网金融行业输送更多的高等人才,给行业带来更多的专业与活力。 目前还没有较为体系的互联网金融人才培养模式可借鉴。但是开设课程的学校比较多,基本围绕以下几个方面:1)在职培训(武汉大学国际软件学院、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中央财经大学、复旦大学管理学院);2)MBA课程(上海财经大学信息管理与工程学院、商学院EMBA公开课);3)专业硕士(浙江大学经济学院、北京交通大学软件学院、北京理工大学软件学院);4)高级研修班(电子科技大学EDP中心、西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对外经贸大学金融学院、上海交通大学总裁研修班);5)在职研究生(中央财经大学、北大深圳研究生班);6)本科专业设置(广东金融学院(获批2017年招生互联网金融本科专业));7)研究生教育(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具体情况见表1。 目前还没有较为体系的互联网金融人才培养模式可借鉴。各个高校在互联网金融人才培养方面目前主要是课程培训,或开设专业硕士的方向性课程,或是研究班课程,而应对互联网金融变化发展的较为体系的人才培养没有统一、完善的可借鉴的模式。 3、互联网金融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3.1 理解互联网金融 互联网行业运作节奏快,金融行业的专业性强,而作为两者结合体的互联网金融体现在互联网技术和精神对金融的渗 ★基金项目:国家自科基金社会化电子商务中的信用管理模式、信任建立途径及其应用研究(项目编号:71362016)。

浅谈互联网时代客户中心人才培养

浅谈互联网时代客户中心人才培养 客户中心是一个公司客户服务和增值营销的重要窗口,在我国目前仍是知识密集和人员密集行业。从业员工的素质对客户中心的运营水平和客户服务感知有着深远的影响,因此客户中心人才培养的成果影响企业战略落地的效果。广东移动客服(深圳)中心一直在探索一条符合行业与企业特点的高效低成本人才培养之道,以保障企业战略的有效落地。 一、转型之痛 随着互联网的广泛运用和客户服务产业技术的发展,我国的客户中心服务内容与服务方式正面临着升级与转型。我们所处的时代和行业有着巨大的机遇,也面临着艰难的挑战。 1、时代的机遇与挑战 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移动交互的产业技术不断裂变,快速应用到各领域中,为我国各行各业产业升级和技术运用提供信息化和智能化技术支撑。但是当前全球经济形势不容乐观,这让企业在加强控制生产与销售成果的同时更加注重高效低成本人才的获取方式。 2、行业面临的问题

目前我国客户中心仍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行业及岗位社会认同度不高、轮班制、高工作强、职业发展空间有限等,导致客户中心人才流动性大。同时在2010年以前,我国高等教育无客户中心相关专业,从业人员因专业内容与岗位内容不匹配,带来职业发展困惑,同时企业也因招聘缺乏相关岗位知识的员工而投入大量培训成本。2010年,90后毕业生开始步入职场。客户中心绝大多数岗位工作结构化程度高、内容单调,与90后员工在工作中看中岗位价值的择业观不一致。 二、转型之道 为应对时代和行业对客户中心人才培养的影响,下一代客户中心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思维与不在本地胜在本地的 技术优势,开展校企人才定制与互联网化人才培养工作,解决客户中心人才培养难题: 1、人才培养方式的转变 客户中心企业可通过转变培养方式,选择与学校进行人才定制的方式,开展人才招募与培养工作。人才定制培养的方式主要有以下三种: (1)企业实习――圈化式 企业实习,即企业可以通过提前招聘甄选在校大学生,利用假期机会提前到企业参加未来工作岗位实习的合作模式。企业通过实习提前圈化人才,学生通过实习提前对未来

邰昌宝-领导力思维导图

邰昌宝-领导力思维导图 名师简介 清华大学——中旭商学院(中旭文化网)高级讲师 企业管理硕士 资深零售连锁渠道经营专家 中国企业教育百强培训师 擅长领域 销售管理、渠道管理、营销体系、市场营销 人物经历 十余年零售、连锁、渠道管理经验。十年来一直潜心研究、探索适合于中国零售/连锁业的发展之道,根据中国终端零售的发展现状,定制出一套实战、实效、实用的终端零售管理系列课程。 1998年南下广州创业,99年就职于中国最大的电信运营商-某通信集团公司-广东分公司,从店长基层职位做起, 升任大区经理、总监等职;后专职鞋业某巨头鞋业公司担任市场部经理、市场总监; 2005年从巨头鞋业公司辞职创业,历任负责副总经理、总经理等职,邰老师深谙产品连锁经营之道,从产品渠道体系规划到店面管理经营,从渠道策划到市场推广,积累10年的渠道连锁经营宝贵经验

“首创中国零售业黄埔军校——赢在终端系列课程”,2009年先后荣获中国企业教育百强培训师、全球华人500强培训讲师等荣誉 名师文章 ·店面视觉营销 ·员工激励与奖励 ·服装店库存管理策略 主讲课程 渠道管理课程: 《销售渠道管理十一式》 《打造一流经销商》 《经销商管理之道》 《大客户销售与管理》 《新品上市运营管理策略》 店面营运管理: 《门面成功经营的十把金钥匙》 《店长实战技能》 《店面督导训练营》 员工必修课程: 《从业精神塑造》 《门面成功销售》

《成功销售秘诀》 《全员自我管理》 内训课程 《全能督导训练营》 《领导力思维导图》 《店长实战技能》 《职场情绪控制与压力管理内训》 《新进员工企业归属感培训内训》 《从业精神塑造内训》 《职业生涯规划内训》 课程简介 《打造一流经销商》 课程大纲 第一讲:经销商的发展战略 1. 早期的经销商经营特点 2. 目前中国市场分析 3. 现代经销商经营运作模式 4. 经销商未来发展方向 脑力激荡: 1. 制造商向下游抢建自己的终端经销商应该怎么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