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贷款风险与防范措施(一)

高校贷款风险与防范措施(一)
高校贷款风险与防范措施(一)

高校贷款风险与防范措施(一)

摘要:银行贷款已成为现阶段学校基本建设的重要资金来源。但是,贷款筹资的风险总是客观存在的,主要有不能偿还到期贷款承担民事责任的风险、失去银行信用的风险以及未来再筹资环境不确定的风险等。本文结合我国高等教育的实际,对高校贷款从其必要性、特殊性、存在的问题及相关的风险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科学的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有效防范银行贷款的途径和措施,尤其强调了高校内部控制、内部审计在高校贷款风险防范中的作用。

关键词:高校贷款风险防范引言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期高校扩招开始,高校为加速自我发展的进程,大胆引进金融资金。值得注意的是,高等学校在利用银行贷款时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风险,防范贷款的财务风险已成为高校快速发展过程中必须认真面对的现实。本文就高校如何防范银行贷款风险问题,谈几点认识。

一、高校贷款的必要性与特殊性

高等教育的“内涵式”发展使原本就紧张的高校资源变得更加紧缺,负债成了高校解决目前困境的重要途径。高校从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储蓄资金来源客户,变成了吸纳金融资本的贷款客户。

(一)高校贷款的必要性

1.高校贷款是当前教育发展趋势的要求

我们的办学资金单一的依靠政府拨款是远远不够的。所以,高校在取得政府拨款之外,应该向财政部门、主管单位和社会金融机构贷款。这对于提高教育质量,扩大办学规模,增强我国高校的国际竞争力,都是十分必要的。

2.高校贷款是扩大办学规模,提高办学质量的要求

对于扩招以后的高校,无论从师资力量、住宿条件、食堂条件和教室条件等各方面都需要不断改善,为了解决资金紧张问题,就要向财政部门、主管单位和社会金融机构贷款。

(二)高校贷款的特殊性

1.投资期限长,贷款金额大

高校贷款主要用于固定资产的投资,建设周期长,资金需求量大,不同于流动资金贷款,具有长期占用大量资金的特点。在还款上存在一定的不确定因素,主要受国家教育政策和市场竞争等影响。

2.建设项目自筹资金比例较小

高校实施项目建设资金来源主要有:财政专项拨款(或国债资金)、自筹资金、银行贷款。分析其资金来源结构,无偿资金占资金来源总额比例较低,从高校目前项目建设运行的实际情况看,部分高校难以达到自有资金30%的要求,这就使得还贷能力受到了一定限制。3.贷款保证形式单一

按照《担保法》规定,高等教育设施不得进行抵押,学校不得为保证人。高校的特点要求其不得为他人担保,其他企业也很难为高校担保,因此,目前高校贷款基本上是信用贷款或者账户抵押贷款,大多数是开户行提供贷款。这种情况对高校财务的会计诚信,银校合作的诚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4.还款渠道单一

高校资金来源主要有:财政教育经费拨款、教育事业收入、学校自办产业收入、科研收入和其他收入。真正用于还贷的资金主要是教育事业收入,还贷渠道单一,因此学校今后几年的招生计划、招生报到率、目前在校生人数是衡量一个学校还贷能力的主要指标。

二、高校贷款风险

高校贷款的风险是指金融机构或贷款主体——高校,在贷款过程中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而使该主体遭受资财损失的可能性。高校贷款风险也称信用风险,在信用关系中产生,并存在于借

贷行为的全过程。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风险:

(一)利率风险

利率风险是指市场利率变动时,贷款高校资产和负债的利率不能相应调整,而给学校带来损失的可能性。

(二)法规风险

法规风险是指法规变动时,教育贷款机构因国家政策法规相应调整,而给借贷两方带来损失的可能性。

(三)发展风险

发展风险是指高校的学科兴衰变化给学校带来的重大影响。由于国家或地方政府的未来发展政策以及本地人才饱和程度,都会对高校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四)管理风险

管理风险是指高校的贷款资金管理失控,而造成贷款资金流失。高校长期以来一直由财政拨款支持,教职工养成了花钱大手大脚的习惯,要让绝大多数教职工在使用贷款时能真正谨慎节约,不是一朝一夕能做到的,这种管理观念的惯性,会对贷款资金的管理造成一定的风险。(五)规模风险

规模风险是指高校的贷款规模超过其偿还能力,而造成资不抵债。

三、高校贷款存在的问题

从现在贷款的情况看,高校绝大多数的贷款主要是用于学生公寓和校园建设。主要原因是,首先投资基本建设易于操作,高校与银行在此方面共同具备管理能力与实践经验,其次投资基本建设属不动产投资,有资产作保证,风险相对最小,所以基本建设贷款成为银行与高校合作最先突破的合作领域。其存在以下的问题:

(一)未出台高校贷款建设的实施性政策

早在1993年,党中央、国务院发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第46条,就特别指出:“要运用金融信贷手段,融通教育资金”。1995年3月,全国人大通过的《教育法》第62条也用法律条文方式确认:“国家鼓励运用金融、信贷手段,支持教育事业的发展。”至今,学校贷款搞建设的机制还没有形成,由政府制定的高校利用贷款实施管理办法还没有出台。

(二)担保难以落实

高校作为事业性单位其资产是不能为贷款提供担保和抵押,这是贷款无法顺利落实的最大障碍,特别是如果借贷双方发生法律纠纷,明显是对银行方面不利,如果银行方面不是积极主动并通过一些办法加以通融,贷款是根本无法落实的,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学校贷款建设中筹资活动的开展。

高校贷款风险的成因分析

高校贷款风险的成因分析 近年来,高校贷款风险剧增,本文结合实际,分别从政府、高校自身两个层面分析了高校贷款风险产生的原因。 标签:高校贷款风险成因 自1998年我国高校开始扩招后,高等教育事业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但是随着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大多数高校的相关配套资源无法承载急剧增多的学生,各种硬件基础设施无法满足高校发展的需要,同时政府教育经费投入没有同比例增加,资金短缺严重制约高校发展。为弥补政府财政投入不足,我国高校纷纷向银行贷款,举债办学。这既是教育史上的新生事物,更是一个现实问题,需要我们全面地、理性地、科学的分析和把握。高校贷款解决发展中经费不足,加强了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了办学条件,满足了教职工和学生的基本需求,在这些方面的贡献有目共睹、成效巨大。随着高校贷款的不断深入和还贷期的到来,一些“隐蔽”的危机渐渐浮出水面,并且随着一些高校的债务问题以被“两会”代表提案、审计署点名批评、银行逼债、媒体揭露等形式公布于众,高校贷款问题开始引起社会广泛关注。这破坏了高校的社会形象,扰乱了正常的教学秩序,给我国高等教育的健康运行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当前,政府、学界、社会公众、媒体已将高校贷款问题公认为“高校贷款危机”。高校贷款之所以成为新的高风险贷款行业,大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 1 政府为高校贷款提供多方面的政策支持 1.1 政府从法律上允许高校多渠道筹资一方面,金融体制改革为高校贷款发展提供了历史性机遇。另一方面,为了使高校能够得以良好发展,支持教育事业发展,国家为高校向银行贷款提供了法律基础,通过立法鼓励高校利用金融、信贷等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除了政策许可外,政府还为高校贷款提供了宽松的环境。 1.2 政府教育经费投入无法满足高校扩招的需求首先,高校扩招引致的巨大资金需求。高校数量不断增多,招生数量迅速扩张。高等教育的发展离不开必要的物质基础,高校的扩张也必然要求办学条件的相对改善。基础设施、师资队伍等办学条件都必须按照相应的比例快速增长,面对招生规模的迅速扩张,按照保证教育质量的平均标准计算,而无论是基础设施建设,还是师资队伍建设,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其次高校收入增长空间有限。在高校的资金来源中,政府拨款和学杂费收入约占高校经费收入的90%左右。虽然近几年政府的教育资金投入也在不断增加,但是与快速发展的教育事业相比,资金投入比例增长速度缓慢,无法填补建设资金的缺口。而且从我国现行的高等教育投资额与义务教育投资额相比,高等教育投资在整个教育投资中已经占用了过多的财政资金,因政府投入到高等教育的经费增加的潜力已不大。我国自1989年开始对高等教育实行收费制度以来,高校学杂费收入的比例快速提高,但国家已逐渐对收费标准开出“指导价“,在适龄入学人口开始保持平稳后,今后学费收入总额不可能大量增加。从学费支出占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比例来看,我国的收费标准已经偏高。因此依靠提高学费而扩大高等教育资金筹措能力的潜力亦很有限。这样由扩招导致办学规模的扩大、投入需求增加而产生的资金缺口,无法通过财政拨款、学生缴费这两个渠道来弥补。最后,高校支出逐年快速增加。近年来,物价支出不断上涨,高校刚性支出只增不减。同时,各高校普遍进行校内分配制度改革,各种攻公关性

信贷风险的防范措施有哪些

信贷风险的防范措施有哪些 2、加强预警监控。风险预警是防范信贷风险的一项重要举措。良好的预警机制,可以前移风险关口,达到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置的效果。要实现“多渠道”预警,创新信贷风险监测预警手段,综合运用信贷管理系统、专业统计报表以及各类媒体获取风险信息和数据,构建风险监测预警信息系统,形成“多角度观察、多方面分析、多渠道传递”的工作局面。要实现“零距离”预警,建立和完善科学的监测指标体系,提高监测的真实性、时效性、准确性。 3、加快信贷调整。市场经营条件下常盛不衰的企业不多,有前瞻性地加大信贷退出力度,才能有效防止信贷资产质量恶化。在客户退出上,要切实实现“三个转变”:一是由事实风险退出向潜在风险退出转变。前移风险关口,动态跟踪各类贷款迁徙变化趋势,提高对发展趋势的预见性。二是由被动性退出向主动性退出转变。统筹规划,尽早打算,通过催收、核销、审批控制等手段,主动压缩规模小、效益低、前景差、风险高的企业贷款余额。三是由战术性退出向战略性退出转变。信贷结构调整不能操之过急,必须掌控好节奏和力度,防止在退出中形成不良。 商业银行信贷管理,从广义上理解包括:制定和实施信贷政策,建立和健全内部授权授信制度,制定、贯彻和执行信贷操作程序,以及建立信贷风险监测和控制机制等诸多相互协调、制约的制度系统及其对制度执行效果的监督系统。狭义上的商业银行信贷管理仅指贷款发放前的调查工作、贷款存续期间的管理工作以及贷款出现风险后的监督、控制和处理工作。本文采纳狭义的商业银行信贷管理概念,在分析当前商业银行信贷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试图提出解决这一问题的基本思路和实际操作对策。 当前商业银行信贷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关于教育学生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和校园贷风险的通知的心得

关于教育学生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和校园贷风险的通 知的心得 在一些高校里,网络贷款的广告可谓无孔不入。网络贷款广告放大了其显性的正功能、却回避了其隐性的负功能。欢迎阅读本文,更多优质内容,欢迎关注pincai网。 关于教育学生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和校园贷风险的通知的心得近年来,互联网借贷平台瞄准了大学生群体,以贷款平台、校园分期购物平台和电商平台的分期付款等形式慢慢渗入校园,宁静的象牙塔成为网络借贷平台争夺的地盘,近日,人民日报也发文指出,要警惕校园网贷风险。 对此,妙资金融提醒,大学生社会阅历较少,因此千万要保护好自己,遇到可能的借贷陷阱,要提高警惕。妙资金融理财师在此也将教你如何识别网贷陷阱。 网贷正入侵校园 “0利率、0担保、无服务费”,借助诱人的公告和“网络+代理”的模式,网贷正在大学生群体中飞速蔓延。而大学生陷入“网贷诈骗”的事件也是层出不穷。 此前有媒体报道,福建师范大学闽南科技学院一名学生,用十多个同学的信息网贷了70多万元,自己却消失得无影无踪;同学们则不停地接到催款通知,严重影响学习生活。此外,也有不少大学生在兼职时候掉入网贷陷阱,被所谓的代理人、业务员等诱骗填写网贷资料,最后不仅钱财落

空,自己还背上借贷的信用污点。人民日报近日发文表示,要警惕校园网贷风险。 妙资金融理财师也认为,大学生社会阅历较少,且并没有形成经济收入,因此更要保护好自己,遇到可能的借贷陷阱,要多一个心眼保持警惕。 如何识别网贷陷阱 妙资金融理财师认为,校园贷问题频出,一方面与提供贷款的平台审核存在漏洞有关。如有些甚至举着身份证拍个照,读一段话录个视频就可通过审核。而另一方面,与大学生自身也脱离不了关系。 事实上,大学生财商观念方面存在不少误区。最近,清华大学发布了当代青年财商认知与行为调查报告。报告显示,有三成90后大学生期望投资年化收益超过10%,但他们对风险的甄别能力却明显不足。 成熟的投资者都知道,高收益往往伴随着高风险,但在大学生群体的眼中,市场上必然存在高收益、低风险甚至无风险的理财产品。 对风险认知的不足,反过来也让大学生对网贷的鉴别能力直线下降。妙资金融理财师发现,很多大学生对网贷所产生的利息并没有概念,或只有一个模糊的概念。许多大学生还不知道年利10%与月利10%到底有多少差别。如此也让不少违法平台有了可趁之机。

0231501远离校园网络贷款安全主题班会总结

0231501班校园网络贷款安全主题班会 班会时间:2017年5月19日 班会地点:设北303 参与人员:0231501全体同学、政治辅导员郭起华老师、辅导员赖水秀老师 主讲老师:政治辅导员郭起华老师 班会形式:讲述、提问、讨论。 一、班会目的: 自2015年9月以来,“趣分期”、“爱学贷”、“借贷宝”等网络借贷平台在全国高校校园内蔓延扩散,各平台以“借钱不怕坑,还款不用愁”、“零门槛,无抵押”等虚假口号诱骗在校大学生透支信用、盲目消费。部分同学为赚取利息差价,将学费或通过借贷的大额现金投入网络借贷平台中。部分学生甚至充当宣传员,误导更多的同学陷入网络借贷、透支消费,导致数名同学或因网站突然关闭血本无归、或因收不回贷款欠下巨额债务而被迫辍学躲债,家人只得卖房偿债的严重后果。

1、教育学生提高安全防范意识,树立理性消费观念,自觉远离网络借贷行为,规避盲目消费风险。 2、提醒学生高度重视个人身份信息保密,谨防身份信息被不法分子利用,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发生网络借贷行为。 3、为全面掌握我校学生参与网络借贷情况,凡已在网络借贷平台借款或“投资”的同学,应主动向学院报告,不得隐瞒,并须立即终止该项行为,防范风险,确保安全。 二、网络借贷络的风险: 其一,缺乏必要的风险控制意识和机制。校园网络贷款平台大多自我宣传“1分钟申请,10分钟审核,快至1天放款,0抵押0担保”,

申贷门槛低,手续非常简单,甚至不需要贷款者本人亲自办理。 其二,缺乏监管主体和必要监管。校园网贷属于互联网金融,而当前我国实行的是金融分业监管,对于互联网金融监管,有些地方并没有做到位。虽然知道许多大学生并不具备支付能力,某些网络信贷机构却将其作为“摇钱树”客户群来发展,刺激学生非理性借贷和消费。 其三,缺乏必要的金融知识和正确的消费观。根据此前的一些报道,校园网络贷款很少被用于大学生创新创业,更多被用于个人消费,尤其对手机、电脑等相对昂贵的电子产品的消费。由于不少大学生缺乏基本的金融知识,对贷款利息、违约金、滞纳金等收费项目的计算方式和金额并不知晓,极有可能因网贷而背上沉重的债务,甚至陷入“拆东墙补西墙”的连环债务之中,最终还是要父母兜底,或酿成其他苦果。

信贷业务中21种常见的操作风险与防控措施

风险点: 向不具备主体资格的借款人发放贷款会出现债权无法落实、法律诉讼不予支持的问题。 风险表现及识别: 1、借款人没有《营业执照》、《事业单位法人证书》或《身份证明》,特殊行业没有《生产经营许可证》或《企业资质等级证书》; 2、借款时借款人的《营业执照》、《事业单位法人证书》、《经营许可证》没有经过年检或《身份证明》过期; 3、借款人是法人分支机构但未经法人机构授权; 4、借款人不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防控措施: 1、严格按规定对借款人主体资格进行调查,对企(事)业法人、其他经济组织、个体工商户申请贷款的必须到工商部门或主管机关调查工商注册登记及年检情况; 2、对自然人申请贷款的要调查是否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3、核对法人代表和自然借款人身份证明。 案例分析: 借款人夫妇俩人经常到外地打工,家中只有一个17岁的孩子上学,父母以孩子名义在信用社贷款,贷款到期后没有归还,起诉后法院以借款人虽满16周岁,但在家上学,无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不具备贷款主体资格为由驳回诉讼请求。 风险点: 发放冒名贷款可能导致债务悬空,使信贷资金形成风险。 风险表现及识别: 顶名贷款:指信用社工作人员,在自己亲友来贷款时,因对象不符合条件,不能按正常手续办理贷款。经过有贷款条件的单位或个人同意,以其名义申请贷款,交由亲友使用的行为。

搭名贷款:指信用社工作人员因自己或亲友要使用贷款,但又无法贷出时,在正常贷款户贷款时,要求贷款者多申请一部分贷款,将多贷出的部分借自己或亲友使用的行为。 盗名贷款:指信用社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之便,在他人(或单位)不知道的情况下,使用其名义贷款归个人使用的行为。 假名贷款:指信用社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之便,编造根本不存在的假人名(或单位)进行贷款,然后贷款归个人使用的行为。 防控措施: 1、坚持两名以上信贷人员进行贷前调查,信贷员实行A、B制; 2、严格审查借款人的身份证明和贷款用途的真实性; 3、坚持借款人凭有效身份证件到柜台领取贷款。 案例分析: 1、顶名:某信贷员在农户联保贷款科目中以村民王某、张某等人名义贷款36万元,为其亲属买车搞个体运输。 2、搭名:某信贷员在某贷户申请贷款时要求借款人多申请10万元,自己亲属使用。 3、盗名:某信贷人员在农户联保贷款科目使用已搬迁、死亡的农户冯某、韩某、张某名义贷款9万元,为自己养猪使用。 4、假名:某信用社主任采取编造假名,私刻名章,伪造假身份证件等手段,在农户联保贷款科目中发放贷款50万元,为自己使用。 风险点: 发放贷款超过监管部门规定的资本金比例,将导致信用社经营出现流动性风险。 风险表现及识别: 1、单户贷款超过资本净额的10%; 2、最大十户贷款超过资本净额的100%。 防控措施: 1、受理大额贷款前,测算最大一户和最大十户贷款余额是否超过规定比例;

贷款风险防范措施样本

第三章贷款风险防范办法 为强化贷款管理,有效防范信贷风险,依照《贷款通则》、《合同法》等金融法律、法规和关于信贷管理办法,做好如下防范办法: 1、公司信贷人员必要认真学习《贷款通则》、《民法通则》、《公司法》、《合同法》、《担保法》及自治区金融管理办法等关于法律、法规及公司信贷管理制度,熟悉和掌握其内容,规定从思想上增强法律意识,使信贷人员充分意识到只有遵守法律、法规及公司信贷管理制度、才干提高贷款放款质量,才干有效地防范风险贷款产生,只有运用法律武器依法办事才干保障贷款安全,更好地清收不良贷款,才干有效防止和减少信贷风险。 2、找准市场定位,分散信贷风险 我司立足“三农”,按照“小额、分散、安全”原则,为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有效金融服务,增进农村经济发展,因而,我司信贷员一定要从农村经济发展大局出发,积极支持农村种养殖户生产和个体工商户和中小公司发展,优化贷款构造,分散贷款风险,依照农村经济发展需要提供优质、高效金融服务。 3、严格办贷程序,健全制约机制,控制信贷风险产生 依照公司关于信贷管理制度规定,认真审查贷款发放对象,对照贷款基本条件,保证贷款投放效果。严格办贷程序,要做到:一是执行贷款“三查”制度,提高放款质量;二是要实行“三岗”分离(三岗:调查岗、审查岗、决策岗),制度健全,互相制约,控制人情贷款和低质量贷款发生。贷款调查岗负责贷款调查评估,承担调查失误和评估失准责任,也是第一贷款清收负责人。贷款审查人员负责贷款风险审查,承担审查失误责任。贷款审批人员负责最后决策责任,也是第二贷款清收负责人。 4、建立审贷会审批制度,层层把关,严格控制信贷风险 一是公司开业初期,贷款金额无论大小一律报公司审贷会审批;二是公司业务正

校园网络贷款防范 安全主题班会

2019-2020年度第一学期“校园贷款防范”安全 主 题 班 会 学校:XXX 班级:XXX 教师:XXX 时间:XXX

2019-2020年度第一学期“校园贷款防范”安全主题班会 班会时间:2019年10月15日 班会地点:七年级(1)班 参与人员:全体同学 主讲老师:XXX 班会形式:讲述、提问、讨论。 一、班会目的: 自有网贷、校园贷以来,“趣分期”、“爱学贷”、“借贷宝”等网络借贷平台在全国高校校园内蔓延扩散,各平台以“借钱不怕坑,还款不用愁”、“零门槛,无抵押”等虚假口号诱骗在校大学生透支信用、盲目消费。部分同学为赚取利息差价,将学费或通过借贷的大额现金投入网络借贷平台中。部分学生甚至充当宣传员,误导更多的同学陷入网络借贷、透支消费,导致很多同学或因网站突然关闭血本无归、或因收不回贷款欠下巨额债务而被迫辍学躲债,家人只得卖房偿债的严重后果。 1、教育学生提高安全防范意识,树立理性消费观念,自觉远离网络借贷行为,规避盲目消费风险。 2、提醒学生高度重视个人身份信息保密,谨防身份信息被不法分子利用,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发生网络借贷行为。 3、为全面掌握我校学生参与网络借贷情况,凡已在网络借贷平台借款或“投资”的同学,应主动向学院报告,不得隐瞒,并须立即终止该项行为,防范风险,确保安全。

二、网络借贷络的风险: 其一,缺乏必要的风险控制意识和机制。校园网络贷款平台大多自我宣传“1分钟申请,10分钟审核,快至1天放款,0抵押0担保”,申贷门槛低,手续非常简单,甚至不需要贷款者本人亲自办理。 其二,缺乏监管主体和必要监管。校园网贷属于互联网金融,而当前我国实行的是金融分业监管,对于互联网金融监管,有些地方并没有做到位。虽然知道许多大学生并不具备支付能力,某些网络信贷机构却将其作为“摇钱树”客户群来发展,刺激学生非理性借贷和消费。 其三,缺乏必要的金融知识和正确的消费观。根据此前的一些报道,校园网络贷款很少被用于大学生创新创业,更多被用于个人消费,尤其对手机、电脑等相对昂贵的电子产品的消费。由于不少大学生缺乏基本的金融知识,对贷款利息、违约金、滞纳金等收费项目的计算方式和金额并不知晓,极有可能因网贷而背上沉重的债务,甚至陷入“拆东墙补西墙”的连环债务之中,最终还是要父母兜底,或酿成其他苦果。 三、班会总结: 同学们了解了网络借贷的现实危害后,表示会谨慎进行网络借贷。同时会注意保护自己的个人信息,防止被不怀好意的人利用,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2019年10月15日

防范网络贷款风险

防范校园网络借贷风险 活动时间:2016-10-18 活动对象:14酒店管理一班全体学生 一、活动背景: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借贷已悄然成为民间金融借贷的新型模式,除了网购在高校的风靡,打着“扶持创业”、“助学扶贫”等旗号的小额网络贷款也在校园悄然滋生,学生们只需要填写一些基本资料,拍几张照片,就可以拿到不等数额的贷款,而这些网贷平台,多是打着“多分期,低利息”甚至“0利息”的幌子来吸引大学生贷款,其实这样看似优惠多多的小额贷款平台,处处是陷阱! 二、活动目的: 一方面,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理性的消费观念,自觉抵制片面追求物质享受,抵制超前消费和过度消费。另一方面,普及投资与消费相关的金融知识教育,帮助学生树立、培养防范“力所不及”的风险和识别各种非法借贷的意识与能力。 三、活动内容: 1、讲解网络贷款案例: 陷阱一:低息背后,实有高额服务费 有相当一部分网络贷款公司,在贷款到帐后,要收取“指标费用”,其实就是服务费,比如贷款10000元,可能就会收取百分之十的服务费,贷款人拿到的钱其实只有9000。 陷阱二:分期还的少,其实是高利贷

有一部分校园网贷的代理,在向同学介绍网贷的时候,一味的强调可以分期,没什么压力,某高校学生就透露,有代理向他介绍网络贷款,贷5000元,分12个月还清,每个月仅需偿还551,五百多听起来很划算,可仔细算下来,12个月的话,该学生总共需要支付6612元,折合贷款年利率为26%,而事实上,年利率超过24%就已经属于高利贷了! 2、下载《防范校园网络借贷风险》的视屏。 3、组织学生演讲观看心得,他眼中的网络贷款。 周宝同学说:“不良网络借贷平台采取虚假宣传的方式和降低贷款门槛、隐瞒实际资费标准等手段,诱导学生过度消费。” 夏胜男同学说:“针对在校大学生的诈骗手段花样翻新、日渐猖獗,大学生参与非法手机分期购、大学生无抵押贷款等被诈骗的案件也与日俱增。” 5、组织人员做好黑板报。 6、安排班会拍摄照片人员。 7、全体同学对本次班会主题的分析讨论。 8、主持人对此次班会的致辞总结。 心得总结 总结:通过此次会议,我们要理性消费,尽量不要在网络借款平台和分期购物平台借款和购物,因为利息和违约金都很高。保护好自己的个人身份信息,切勿将自己的个人身份信息借给他人借款或购物,否则将会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一定要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当有

高校贷款风险与防范措施

高校贷款风险与防范措施 摘要:银行贷款已成为现阶段学校基本建设的重要资金来源。但是,贷款筹资的风险总是客观存在的,主要有不能偿还到期贷款承担民事责任的风险、失去银行信用的风险以及未来再筹资环境不确定的风险等。本文结合我国高等教育的实际,对高校贷款从其必要性、特殊性、存在的问题及相关的风险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科学的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有效防范银行贷款的途径和措施,尤其强调了高校内部控制、内部审计在高校贷款风险防范中的作用。 关键词:高校贷款风险防范 引言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期高校扩招开始,高校为加速自我发展的进程,大胆引进金融资金。值得注意的是,高等学校在利用银行贷款时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风险,防范贷款的财务风险已成为高校快速发展过程中必须认真面对的现实。本文就高校如何防范银行贷款风险问题,谈几点认识。 一、高校贷款的必要性与特殊性 高等教育的“内涵式”发展使原本就紧张的高校资源变得更加紧缺,负债成了高校解决目前困境的重要途径。高校从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储蓄资金来源客户,变成了吸纳金融资本的贷款客户。 (一) 高校贷款的必要性 1. 高校贷款是当前教育发展趋势的要求 我们的办学资金单一的依靠政府拨款是远远不够的。所以,高校在取得

政府拨款之外,应该向财政部门、主管单位和社会金融机构贷款。这对于提高教育质量,扩大办学规模,增强我国高校的国际竞争力,都是十分必要的。 2. 高校贷款是扩大办学规模,提高办学质量的要求 对于扩招以后的高校,无论从师资力量、住宿条件、食堂条件和教室条件等各方面都需要不断改善,为了解决资金紧张问题,就要向财政部门、主管单位和社会金融机构贷款。 (二) 高校贷款的特殊性 1.投资期限长,贷款金额大 高校贷款主要用于固定资产的投资,建设周期长,资金需求量大,不同于流动资金贷款,具有长期占用大量资金的特点。在还款上存在一定的不确定因素,主要受国家教育政策和市场竞争等影响。 2.建设项目自筹资金比例较小 高校实施项目建设资金来源主要有:财政专项拨款(或国债资金)、自筹资金、银行贷款。分析其资金来源结构,无偿资金占资金来源总额比例较低,从高校目前项目建设运行的实际情况看,部分高校难以达到自有资金30%的要求,这就使得还贷能力受到了一定限制。 3.贷款保证形式单一 按照《担保法》规定,高等教育设施不得进行抵押,学校不得为保证人。高校的特点要求其不得为他人担保,其他企业也很难为高校担保,因此,目前高校贷款基本上是信用贷款或者账户抵押贷款,大多数是开户行提供贷款。这种情况对高校财务的会计诚信,银校合作的诚信

风险防范与控制

信用担保机构的风险防范与控制 一、信用担保的风险分析 ㈠、风险与风险管理 1、风险的基本概念 风险泛指人们在社会经济活动中因受难以预测的因素影响导致行为主体的期望目标与实际状况之间发生差异,给行为主体造成经济损失或减少收益的可能。 2、风险管理 ⑴风险管理的一般概念 ⑵风险管理过程 风险识别 风险识别是风险管理的第一步,它是经营机构在风险发生前,通过感知和分析等方法,对面临的或潜在的风险加以判断、归类和鉴定风险性质的过程。经营机构所面临的风险是多种多样、错综复杂的,无论是已经发现的还是潜在的,是静态的还是动态的,是机构内部的还是外部关联的,所有这些风险在一定时期和特定条件下是否客观存在?发生风险的原因是什么?是否有损失的可能性?都有是应该在风险识别阶段予以回答的问题。风险识别主要惧和分析的信息包括风险源、风险因素、风险敞口和损失可能等 风险测算 是在风险识别的基础上,通过对惧的各种信息进行分析,运用科学的统计和分析方法,估计和测算风险发生的概率和损失程度。风险测算不仅使风险管理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还能为风险管理者和经营决策者进行风险决策、选择最佳防范措施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风险评估 指在风险识别和测算的基础上,利用科学的统计和评价指标体系,结合其他因素综合考虑、测算和分析,得出系统发生风险的可能性及危害程度,并与公认的安全指标进行比较,以确定系统的危害等级,决定是否需要采取风险措施、采取什么样的风险控制措施以及控制措施采用的程度。 风险控制 是风险管理工作的实施阶段,经营机构根据风险评价的结果,为实现风险管理的目标,选择最合适的风险管理措施和办法来防范和控制风险。 ㈡、担保风险分类 担保风险是指信用担保机构在担保业务运作过程中,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主观的和客观的)的影响而遭受损失的可能性。 ㈢、担保风险来源 1、来自中小企业的风险 指受保企业的违约风险,这种风险的大小可能与中小企业整体存在的问题有关,也可能与单个受保企业的状况有关。 ⑴企业经营者素质和竞争力风险 ⑵市场风险 ⑶技术风险 ⑷财务风险 ⑸关联风险

大学生校园贷心得体会

大学生校园贷心得体会 大学生校园贷心得体会1 “校园网贷”不仅影响大学生正常的学业~也让一些家庭背负沉重的债务。打着“互联网+金融”的旗号、却干着“高利贷”勾当的网络贷款~在利益的驱动下~将“罪恶之手”伸向脆弱的大学生。在一些高校里~网络贷款的广告可谓无孔不入。网络贷款广告放大了其显性的正功能、却回避了其隐性的负功能。 在当下的大学校园里~并不缺乏预防电信诈骗和“校园网贷”的安全教育~却依然有一些学生上当受骗~为何?财商教育的缺失~让一些大学生难以抵御诱惑和欲望~最终“上了贼船”。理财作为一种人与资本的博弈游戏~充满不确定因素和风险。大学生拥有的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本身就比较匮乏~在利益博弈格局中处于弱势地位~缺乏风险防范能力;如果轻率、糊涂地陷入“校园网贷”~难免会“一着不慎~满盘皆输”。丰富大学生的金融知识、提升他们的理财能力~有助于“校园网贷”的破题。 “防范校园网贷的风险又同时能满足大学生分期购的需求~最重要的是监管要跟上。”邓建鹏认为~未来的监管政策应在以下方面着力:首先要规定互联网金融平台一定要对大学生做特别的风险提示~倡导适度消费的理念。其次~ 1 / 3 在评估信用水平和偿还能力时~要适用高于其他人群的审核标准。 近日~教育部和银监会联合发布通知~要求加大不良网络信贷监管力度~向学生发布预警提示信息~同时建立校园不良网络借贷实时预警机制等。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法研究所所长黄震表示~校园网贷平台首先要模式合规~才能避免法律风险。如果是以P2P的形式来做~就要按法律法规所规定的~确保其信

息中介的定位;如果是以自有资金放贷~就必须由监管部门颁发牌照的消费金融公司来做。 其次~贷款平台应规范借贷流程~对大学生借款人进行适当的测评~综合考虑其风险承受能力、还款能力等。 最后~从行业角度来说~要建立起全行业的风险测评体系和监控体系。 大学生校园贷心得体会2 “校园贷”是近年来互联网金融发展最迅猛的产品之一。随着各高校相继开学~一些P2P网络借贷平台加大校园业务力度。部分不良网贷平台通过虚假宣传的方式和降低贷款门槛等手段~诱导学生过度消费、超前消费甚至为此背上高利贷。 首先详细的讲解了校园贷的由来~提高学生们对校园贷的认识~并举出了有关校园贷受骗的多个实例~强调了校园贷的风险:费率不透明、授信额度过高、风控不严、催收 2 / 3 方式野蛮等~在便捷、低门槛背后~校园贷款存在的问题~正日渐凸显~且开始以极端个例提醒风险所在。他反复提醒学生们一定要有自我防范意识。接着~为我们解释了校园贷的类型~以及了解到了学校对于校园贷安全的重视、成效及体会等。 最后~张雷书记倡导同学们在大学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合理消费~做到俭以养德。 3 / 3

高校大学生助学贷款的风险防范与管理

高校大学生助学贷款的风险防范与管理 罗钢(0811030153) 法学院 摘要 (2) 关键字: (2) 引言 (2) 一、风险识别 (3) (一)银行风险 (3) 1、信用风险 (3) 2、管理风险 (4) 3、政策风险 (4) (二)学校风险分析 (5) 二、风险管理办法举例 (6) 三、助学贷款风险的防范建议与管理对策 (6) (一)实际对策 (6) (二)政策建议 (7) 1、学校要加大对学生诚信教育的力度。 (7) 2、加强助学贷款审核工作。 (7) 3、加大贷后管理力度。 (7) 4、还款方式的多样化。 (8) 四、参考文献 (8)

摘要 教育部全国学生自主管理中心提供的数据显示,2005年全国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总数1450万人,其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约294万人,占在校生总数的20%。由此也引发了高达数亿元的高校学生贷款欠费情况,以及越来越多的银行与学生借款诉讼纠纷,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在实施过程中也遭到严峻的诚信考验。本文将对大学生助学贷款面临的风险,风险之间的因果关系,风险发生的概率以及风险管理方法做简要分析。 关键字: 助学贷款风险概率管理方法 引言 助学贷款是为贫困家庭学生向银行贷款来交纳学费,国家给予一定的贴息优惠,毕业后归还贷款的一种借贷方式。对考上大学而家庭又贫困的学生来说,得到银行贷款支付学费,能够顺利完成学业。助学贷款对于高校来说,促进高校的建设和发展有着深远意义。 但是教育部全国学生自主管理中心提供的数据显示,2005年全国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总数1450万人,其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约294万人,占在校生总数的20%。由此也引发了高达数亿元的高校学生贷款欠费情况,以及越来越多的银行与学生借款诉讼纠纷,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在实施过程中也遭到严峻的诚信考验。 据资料显示,北京银行已有过多起针对还贷违约学生的诉讼,银行都胜诉了。国家开发银行规避银行贷款风险的做法是,跟地方政府、教育部、各省教育厅以及高校通力合作,构建新的国家贷款管理模式来防范风险。即开发银行和每个贷款学生是金融合同关系,银行和

信贷风险防范工作

今年以来,泰安工行坚持市场拓展与风险防控并举、防范风险与积极化解并重的策略,进一步转变思想,改变观念,增强信贷风险管理的前瞻性、主动性和针对性,加强对企业信贷业务的风险掌控,提高信贷资产质量,取得较好效果。 健全风险流程控制建设,促进信贷业务健康发展。通过进一步健全风险流程控制建设,牢固树立风险管理意识,确保贷款资产质量,促进信贷业务的持续健康发展。 加强信贷管理,防范潜在风险发生和不良贷款上升。认真落实贷款风险监测分析制度,建立了风险预警分析例会制度,通过信贷风险预警及时发现问题,提前采取措施处理问题。及时有效地防控大额风险,增强大户风险动态管理,防范潜在风险发生和不良贷款上升,为安全经营和效益提高打好基础。 加强信贷资金管理。对每一笔贷款资金流向进行跟踪监测,一经发现企业违规使用信贷资金,立即要求有关支行必须强制收回。随时掌握和分析借款人资金走向,及时改进风险防控措施。确保信贷资金安全。 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确定主责任人和责任人,对不及时准确采集风险预警信号的,或因拖延、隐瞒上报风险预警信息,以及未及时处理风险预警信号或处理不当,造成风险加大或损失的,追究相关主责任人和责任人的责任。同时纳入行长绩效考核。 加强风险管理人员综合素质提升,打造素质过硬的风险管理队伍。广泛依托业务培训、定期考试、课题调研等各种方式,切实提高信贷风险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和风险防范意识,适应全面风险管理工作要求。 风险是指不确定因素导致的概率性危险与损失,《巴塞尔协议》明确指出,银行业经营面临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三大风险。作为农村基层金融机构—农村信用社,信贷工作目前仍主导着整个业务经营格局,因此,值此改革与发展的关键时期,农信社信贷工作如何转变长期积聚的重经营轻管理思想,逐步摆脱不良资产困扰,进一步防化各类风险,降低信贷危险与损失的概率,已成为农村信用社业务经营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当前农信社信贷工作存在的问题 1、行业风险预警应急机制匮乏。一是农信社缺乏专业的行业风险评估人才和研究机构,贷款行业统计缺乏专业性,整体信贷工作风险指导和早期预警滞后,风险防范不及时,行业综合性贷款风险危险性比较突出。二是风险防范制度不健全。缺少行业风险防化制度与统一方案,风险防化措施实施不到位、制度执行不

银行对医疗机构贷款的风险和控制建议

银行对医疗机构贷款的风险与控制建议 (一) 医院行业共性风险及控制措施1、政策性风险医院以药养医在政策和市场的双重影响下渐成气候,特别是公立医院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讲求效益最大化,加大了社会对医疗成本的负担。目前坚持公益性已经成为公立医院改革发展的核心原则。政策变化的主要内容: 一是“三降二提”,即: 逐步降低药品价格,降低技术含量较低的大型医疗设备检查费,降低高价医用耗材费,适当提高劳务技术含量较高的医疗项目收费,适当提高政府财政补助水平,逐步解决以药补医问题。二是逐步提高政府卫生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改变居民医药费用个人支付比例过高的状况。三是国家实行“行政性收费等政府非税收入全额上缴财政专户”政策,医院资金将逐步由医院帐户转移到财政帐户,加大了我行对医院资金流向,特别是还贷资金的监控难度。控制措施: 目前国家对医疗体制改革的各项措施正在紧张制定中,对此应密切关注国家医药体制改革政策的动向及变化,审慎评估医药分开对医院收支结余及还贷能力的影响。跟踪了解财政补贴政策的变化,了解财政拨付比例、拨付项目及其拨付到位情况,特别要关注地方财政投入计划是否按规定落实到位。审查了解医院医药收入财政部门有无截流留用现象。如以未来财政补助作为还贷资金来源的,应尽量争取得到财政部门、上级主管部门的统筹还款承诺或把偿还贷款资金列入财政卫生预算支出。一般来说,如果医院所在地的财政收支状况

良好,财政资金对医院行业的投入程度会高一些。同时,应积极争取医院客户财政授权支付零余额帐户在我行开立,这在一定程度上可起到监控医院资金流转情况的作用。2、管理决策风险公立医院的院长大部分是由技术专家选拔充实到院长岗位上的,对他们来说往往“专业技术是主业,医院管理是副业”,较大程度上缺乏医院管理的知识和经验。加之,所有者虚位,公立医院的管理者是受托经营,造成动力不足,成本管理弱化,内部运行成本高。一方面致使医院收入大量流失,出现药品回扣、私自收费等现象,收支结余不高甚至出现亏损情况; 一方面,医院经营短期行为严重,存在不计成本、过度负债盲目扩张的冲动。有些因管理不善还出现了各类经济纠纷及严重医疗纠纷情况,影响了医院的形象和声誉。控制措施: 一是审查医院经营成本的合理性,资金使用是否存在铺张浪费现象; 重点审查医院年度预算制定、执行情况,基本建设和设备购置是否存在超出预算安排的情况。审慎评估严重医疗纠纷对医院经营发展的影响。二是严格帐户管理。尽量争取开立基本结算帐户。对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的医院,还应要求在开立财政返还专户。三是加强医院负债总量控制。设定医院负债限额,与医院签订限制性条款的借款合同,如限制医院未来重大基建支出和负债须经贷款行同意等。3、偿还能力风险医院的消耗补偿为双向复合补偿,一是政府财政资金和政策补偿,包括财政补助、药品加成收入留用; 二是医疗服务收费等。由于种种原

关于我国高校贷款风险防范的几点建议

关于我国高校贷款风险防范的几点建议 在机会与风险并存的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办学环境正在不断改变,抓住机遇,实现高校健康快速发展是高校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以高校贷款为研究对象,从高校自身出发对高校贷款风险的防范提出了几点建议。 标签:高校贷款;高校贷款风险;政府监管;全面银校合作 近年来,高校贷款解决了教育事业发展中的许多实际困难,扩充了教育资源,但大多数高校对贷款论证不充分,贷款规模偏大,贷款结构不合理,资金周转困难,不能偿还到期债务,阻碍了高校健康有序的发展步伐。因此,提高高校贷款的风险意识,加强对高校贷款风险防范对策的研究尤为重要。 1.高校贷款风险的含义 一般而言,风险是指损失的不确定性。高校贷款风险是指高校在举借债款、融通资金的过程中,由于一系列不确定性因素而导致的价值或收益等损失的可能性。高校贷款风险也称信用风险。高校贷款风险在信用关系中产生并存在于借贷行为的全过程[1]。其特征为风险与收益的非相关性;隐蔽性和潜伏性;可分散性和转嫁性。 2.高校贷款面临的风险 (1)政策风险。政策风险是指国家政策的不确定性或变动导致的风险。当国家鼓励高校发展时,政府往往出台一系列贷款优惠政策,如增加财政拨款提供贷款贴息,为高校发展开辟绿色通道,此时高校投融资环境较为宽松,社会资金投入和需求加大,信贷风险减少。 (2)利率风险。利率风险是指由于利率水平的变化引起贷款资金成本变动而可能带来的损失。这种代价便是利息。高校的贷款多为长期贷款,所以利率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上,随着近几年宏观调控的加强,央行不断提高贷款利率,这无疑增大了高校贷款的资本成本,进而增大了高校贷款风险[2]。 (3)规模风险。规模风险是指高校的贷款规模超过其偿还能力,而高校贷款现绝大部分是采取用信用贷款,如何确定一个高校贷款的最高限额,银行与高校本身都没有明确的标准,一般以高校支付利息的能力来确定,但有高校与银行两方面的管理人员认为高等学校是政府主办的,高校贷款是要由政府直接或间接来偿还的,能贷就贷,这样的贷款很可能超过学校还本付息的能力限度。 (4)管理风险。高校贷款的管理风险是指高校对贷款资金管理不善造成的贷款资金流失的风险。高校长期以来一直由财政拨款支持,由于学校长期使用国家财政拨款,习惯于无偿使用资金,这种松散观念的惯性,会对贷款资金的管理使用造成一定风险。

贷款风险防范措施

精心整理 第三章贷款风险防范措施 为强化贷款管理,有效防范信贷风险,根据《贷款通则》、《合同法》等金融法律、法规和有关信贷管理办法,做好以下防范措施: 1、公司信贷人员必须认真学习《贷款通则》、《民法通则》、《公司法》、《合同法》、《担保法》及自治区金融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及公司信贷管理制度, 2 3 风险的审查,承担审查失误的责任。贷款审批人员负责最终决策的责任,也是第二贷款清收责任人。 4、建立审贷会审批制度,层层把关,严格控制信贷风险 一是公司开业初期,贷款金额不论大小一律报公司审贷会审批;二是公司业务正常运转后,按授权范围,信贷员经调查核实后报总经理审批;三是超出公司授权范围的大额贷款,由公司审贷会研究审批,确保新投放贷款的质量。

5、实行贷款管理责任制,降低信贷风险 实行贷款岗位责任制,把贷款管理的调查、审查、审批、检查,各环节的责任明确到岗位、到人,对违规违纪贷款按调查人、责任人追究经济的、行政的和赔偿损失责任。具体根据有关规定执行。 6、做好贷后检查降低贷款风险 贷后检查是防范贷款风险的重要手段,信贷人员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定期和不定期对借款人(企业)贷款用途的使用状况和经营情况进行了解掌握,对有可 1 ( ( ( 2 ( ( (3)避免贷款过于集中,分散贷款对象; (4)加强对贷款使用情况的检查和贷款效益的掌握; (5)按期收回贷款,保证信贷资金的循环周转; 3、效益性原则:贷款发放以实现效益为目的,经营贷款业务必须以利息收入抵消开支并实现盈利。因此必须要求贷款对象合理使用贷款,从而实现借贷的双方效益。

(1)做出正确的贷款决策; (2)加强贷款使用过程的管理; (3)重视还贷资金来源的监管; (4)保证利息收入的及时到账。 第三条贷款的基本制度:是指贷款的基本办法与贷款的重要规定,主要包括贷款对象、贷款条件、借贷双方的权利、义务等内容。 一、贷款的对象与贷款条件 1 2 ( ( ( ( 1 ( ( ( (4)催收贷款本金和利息; (5)借款人非法使用贷款或没有履行借款合同规定义务的,有权要求借款人提前归还借款; (6)发现贷款有风险,可依据合同规定,采取使贷款免受损失的措施; 2、贷款人的义务: (1)应当公布所经营贷款的种类、期限和利率,并向借款人提供咨询。

正确处理信贷营销与信贷风险控制的关系

正确处理信贷营销与信贷风险控制的关系 近年来,农村信用社紧紧抓住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和农村信用社体制改革的有利时机不断加大信贷营销力度,在地方金融市场份额逐步扩大,信贷业务有了较大规模的增长。由于信贷业务是一项高风险的资产业务,而目前农村信用社贷款业务品种又极其单一,信贷业务基本上是农村信用社创利的主要渠道,更是农村信用社赖以生存的基石(这对于地处欠发达地区的农村信用社来说就更加明显了),因此,信贷营销的好坏可以说是农村信用社发展壮大的关键。但是在经营过程中,部分农村信用社信贷营销观念谈薄,信贷营销水平低下,信贷风险意识不高,防范化解不力,导致信贷风险频频发生,甚至有恶化的趋势,这种趋势如果控制不了,必然会引起信贷风险失控,进而威胁到农村信用社的安全运营,最终损害了农村信用社的经营成果,从而加重了农村信用社的经营负担。因此,如何加强信贷营销科学管理,强化对信贷风险的防范,正确处理两方面的关系显得尤为重要。 一、正确认识信贷营销与信贷风险控制的关系和问题 信贷营销与信贷风险有着天然的密切联系,此消彼长,辩证而统一,一方面信贷营销收入是农村信用社收入的主要来源,只有不断加强信贷营销,加大信贷投入,经营效益才能不断提高,但在追求效益的同时,信贷风险也随之产生,而风险管理要求必须通过政策的指引、程序的制约、制度的管理和必要的监管来进行相应控制,这就必然会在追求信贷业务增量增速上与风险的控制出现矛盾。另一方面,进行信贷风险防范和控制的目的是为了促进信贷营销获得健康可持续发展,最终体现为效益的不断增长,没有有效风险监管促使信贷资产质量的全面提高,也就不可能实现效益的不断增长。片面强调信贷营销,认为风险防范可有可无或制约信贷业务发展的观念是错误的。银行“三性”原则中的安全性是第一位的,特别是在市场经济发展进程中,面对的是一个充满不确定性和各种风险因素的客户群体,没有严格的风险控制,很难拥有良好的信贷资产质量,因此把风险意识和控制措施贯穿于信贷营销与审批全过程,这是从源头上建立优质客户群体和遏止不良资产产生的关键所在。从以上两方面我们应当看到,信贷营销与风险防范之间既是矛盾又是统一的,对农村信用社来说,都希望在可控风险的前提下,实现利润最大化,而风险管理则是要实现把信贷风险控制在最低限度,甚至于零风险,这是矛盾的一面。而统一的一面是:信贷营销好,信贷风险自然就少;信贷营销差,信贷风险自然就高。反之,信贷风险控制得当,有助于信贷营销水平和信贷资产质量的提高;信贷风险控制不了,则会加剧不良贷款的扩大,造成信贷资金沉淀,信贷资产质量低下,将严重制约农村信用社的经营和发展。因此,我们应该正确认识和把握这一辩证关系,在增加信贷投入与风险防范中寻找一个度、一个最佳结合点。但要在两者之间寻求一个平衡点,就必须充分认识到信贷营销工作中易诱发的信贷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以“自我”为中心的传统信贷营销观念容易造成客户质量差的信贷风险 传统的观念认为,银行在存款中处于被动地位,在贷款中处于主动地位。原因在于存款是银行求顾客,顾客来不来存钱,存多少,存多久完全由顾客决定,银行主动性很小,所以处于被动地位。而信贷业务则完全相反,是顾客求银行,银行完全处于主动的地位,银行将贷款放给谁,贷多少,贷多长,完全由银行决定,这就给了银行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错觉,觉得信贷资金供不应求,只要坐等客户上门,择优贷款就可以了,然而随着大量金融机构的出现,金融机构之间的同业竞争日益激烈,客户选择贷款银行的范围扩大了,主动性也加大了,往往要“货比三家”才确定,而我们农信社如果还按传统的观念坐等客户上门求贷,而又没有实际的优惠政策和措施,与其它商业银行竞争,则很容易就会错失机会,丧失资产质量高、经营效益好的贷款项目,只有那些质量低、收益差或在别处贷款碰壁的客户才会主动上门求贷,而我们也只能在里面择优选取,但这样我们农信社整体客户的质素就大打折扣了,我们的贷款就很容易形成高风险的信贷资产。

某大学校园不良网络借贷风险防范及教育引导工作进展情况报告

XXX大学校园不良网络借贷风险防范和教育引导工作进展情况报告 近年来,随着网络借贷的快速发展,一些P2P网络借贷平台不断向高校拓展业务,部分不良网络借贷平台采取虚假宣传的方式和降低贷款门槛、隐瞒实际资费标准等手段,诱导学生过度消费,甚至出现学生陷入“高利贷”陷阱不堪重负跳楼自杀的恶性事件。为防范校园不良网络贷款引发的借贷隐患和债务悲剧,学校根据《教育部办公厅中国银监会办公厅关于加强校园不良网络借贷风险防范和教育引导工作的通知》(教思政厅涵[2016]15号)文件精神,及时开展了一系列的校园不良网络借贷风险防范和教育引导工作,现按照《安徽省教育厅转发教育部办公厅关于报送校园不良网络借贷风险防范和教育引导工作进展情况的紧急通知》(皖教秘思政[2016]50号)文件要求,结合我校工作实际,认真梳理总结汇报如下: 一、工作总体情况 按照教育部和教育厅相关文件要求,学校迅速响应,通过院、系、班三级管理机制,依托各系学生工作人员和学生骨干两支队伍全面启动了学生参与校园不良网络借贷的摸底调查工作。通过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摸排调查,我们发现目前校园金融平台主要有三类:第一类是经银监会批准的金融公司,能为学生提供无担保的信贷;第二类是阿里、京东等电商平台为学生提供的蚂蚁花呗和京东校园白条等分期付款金融服务;第三类便是专门的网络借贷公司为学生提供的信贷业务,此类借贷是校园不良网络借贷的重灾区。经统计,我院共有3名

学生不同程度的参与了校园网络借贷,学校根据所掌握的情况,立即组织人员深入分析评估风险,对参与网络不良借贷的学生进行了有针对性地教育引导工作,提高了同学们的安全风险防范意识,保障了同学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总体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截止至目前,学校已无学生参与校园不良网络借贷。 二、工作进展情况 1.统一认识,建立有力的组织领导 学校高度重视校园不良网络借贷风险防范和教育引导工作,认真贯彻有关文件精神,把此项工作当作是增强学生正确消费观念、创建文明和谐校园的有效措施。及时成立了由学校党委副书记为组长,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工作领导组。领导组负责拟定工作指导方案,部署实施相关工作,并进行检查落实和工作考评。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学生处,负责日常管理工作。各系均成立了以系党总支书记和系主任为组长的系级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落实本系的组织实施工作;班级成立以辅导员为第一责任人,班干部广泛参与的班级工作服务组。由此形成了“党政领导主管、职能部门统筹、相关部门配合、院系层层落实”的工作机制和“院、系、班”三级管理模式。按照“起点前移”、“重心下移”的思路,把此项工作摆到了重要位置,逐渐纳入到日常的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之中,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制定相关条例制度,强化监督检查,有计划、分步骤地开展教育和引导工作。 2.完善机制,制订科学的工作方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