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粉彩装饰,教案

陶瓷粉彩装饰,教案
陶瓷粉彩装饰,教案

篇一:瓷器教案

瓷器

滕州三中林军

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中国的瓷器是传统艺术中的瑰宝,它代表了中国在世界制瓷领域中高超的工艺制造水平,是中国伟大的发明之一。使学生了解我国不同历史时期的制瓷工艺、造型、装饰及不同窑场产品的艺术特征,学会运用正确的方法去观赏陶瓷艺术。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情趣。

教学重点:

1.中国瓷器的生产和发展,瓷器与陶器的区别。

2.瓷器的造型、装饰、色彩及艺术特色。特点。

3.主要名窑的产品特征。

教学难点:

主要是有关历史知识和历史背景,除了在教学内容资料作些简要介绍外一些专业名词和有关的历史文化知识。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具准备:教材、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常规)

二.导入:

提问:

什么是陶器?陶器有些什么特征?

展示陶器、瓷器实例

提问:这些是陶器吗?应是什么器物?

学生讨论、辨别,寻找答案。教师提示、总结。

三.讲授新课:(出示课题)

我国是瓷器的故乡和原生地,瓷器是我国传统的工艺美术,其工艺水平在世界上享有盛誉。

1. 瓷器与陶器的关系

陶瓷工艺是陶器工艺和瓷器工艺的总称。陶器和瓷器有下列区别。

(1)烧制的原材料不同;

(2)烧制的温度不同;

(3)质地不同;

(4)有釉不同;

2. 瓷器的发展

3.我国瓷器在造型和装饰艺术上的特色。(重点介绍青瓷的产生与发展)

①瓷器的雏形最早出现于商代。

②从东汉到南北朝,我国青瓷逐步成熟起来,但这一时期的瓷器无论是造型还是纹饰都与青铜器有联系,这时瓷器的造型特征是清秀挺拔,与当时人们的审美爱好相一致。

③隋代瓷器造型有以下特征:

(1)胎体的可塑性和耐火性能加强,显得秀气。

(2)罐类器形一般为短颈、直口、圆腹。

(3)器物为小平底,底下有圆饼状实足。

隋代瓷器的纹饰常见的有几何纹、花卉纹、动物纹、人物纹,色彩也比较丰富。(重点介

绍《白釉象首龙柄壶》)

唐代烧制瓷器的地域扩大,产品增多,青瓷、白瓷、三彩陶代表了唐代陶器工艺的最高水平。唐代瓷器作为商品广泛流传的海外,瓷器“自唐代始而有窑名”,这种传统习惯一直沿用的现代。唐代瓷器造型繁多,装饰更加丰富,采用手法有绘画、刻花、印花、捏塑等,内容包括日月、花草、树木、动物、人物、建筑等。其中以越窑青瓷最为著名,有“如冰似玉”之誉。(重点介绍《凤首壶》)

④宋代制瓷业比唐代规模更大,名窑众多,工艺水平超越前代,达到繁荣的新阶段。宋代的瓷器不仅创造了许多优美的造型,而且在釉色的运用上,为陶瓷美学开辟了一种新的境界。这是本课的重点内容。

它的主要标志是全国已形成了有代表性的瓷窑体系。影响最大的是被后世称为五大名窑的“汝窑”、“官窑”、“哥窑”、“钧窑”和“定窑”。

(1)“汝窑”的窑址在今河南省临汝,宋代属汝州,故称汝窑。

(2)“官窑”一般指官方办的窑厂。

(3)“哥窑”是因相传南宋时有兄弟二人均在今浙江省龙泉烧制瓷器,各有

特色,兄所烧制的瓷器称“哥窑”弟所烧制的瓷器则称“弟窑”。

(4)“钧窑”的窑址在今河南省禹县,古代属钧州,因而得名。

(5)“定窑”的窑址在今河北省曲阳,古代属定州,故称“定窑”。以生产

白瓷为主,釉色白中闪黄,有“象牙白”之称,装饰有刻花、划花、印花与剔花多种。

⑤元、明、两代,中国瓷器工艺游乐重大突破。一是始于元代青花瓷器,至明代达到高峰。其次是元代景德镇窑发明的釉里红瓷器。

(1)釉下彩:

重点介绍青花、釉里红的制作工艺特点。

(2)釉上彩:

有斗彩、五彩、粉彩、珐琅彩。

五彩瓷是瓷器釉上彩的一种,“五彩”含多种色彩之意。纹饰复杂,但层次清楚,红艳夺目,十分绚丽。

四. 随堂检测

学生阅读课文,寻找答案。

五.课堂小结

篇二:中国瓷器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瓷器的纹饰特点

2、能够从造型和纹饰角度欣赏瓷器作品

3、能够设计一个瓷器纹样或一幅装饰画

教学重点:瓷器的纹样的特点

教学难点:设计瓷器纹样

教具准备:课件瓷器作品

学具准备:课本油画棒作业纸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播放《鉴宝》中的一个瓷器展示的片断,学生欣赏。

(意图:学生体会我国瓷器所具有的较高的艺术价值)

师:通过刚刚播放的短片我们可以看出来,瓷器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较高的艺术价值,我国有瓷器的故乡之称。中国的瓷器从宋代开始大量出口到世界各地,向世界传递着中

华文明,对世界的陶瓷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本节课,我们主要从美术的角度对瓷器的造型和纹饰进行认识和了解。

出示课题:4——中国瓷器

二、感受体验

(一)瓷器的发展历史

商代(原始青瓷,工艺水平较低)——东汉(发明了了瓷器)——唐、宋(空前繁荣)——元明清(鼎盛时期,青花瓷开始成为主流)

(教师出示有代表性的图片,辅助讲解)

(二)瓷器的造型特色

在造型方面,:执壶﹑凤首壶﹑梅瓶﹑龙凤壶﹑葫芦瓶﹑s耳瓶﹑蒜头口瓶﹑双系小口罐﹑鸟食罐﹑高足杯﹑杯盏﹑大碗﹑墩碗﹑折腰碗﹑浅盘等

(出示有代表性的图片,学生欣赏)

(三)清代制瓷工艺

1.斗彩:釉下彩和釉上彩交相辉映、争妍,十分别致。

2.五彩:不用青花线边,而使用各种彩色直接在瓷器上描绘花纹,颜色鲜艳,光泽强烈,不甚含蓄。

3.素三彩:色为黄、绿、白、紫等,无红色。

4.粉彩:用铅粉掺入瓷色料加以渲晕,画在烧好的瓷器上,再次烘烧而成。这种彩画颜色浓淡谐调,光泽柔和,所画花鸟鱼虫栩栩如生。

5.珐琅彩:胎质洁白,薄如蛋壳,用特制的彩料描绘。珐琅彩颜色稳定,画精细的彩绘时便于控制,绘出图案有立体感,色彩瑰丽,精美异常。

(四)瓷器的纹饰

纹饰在瓷器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我国瓷器的纹饰是很有讲究的,我们对纹饰的了解,有助于我们更好的对瓷器进行认识和欣赏。

下面我们先来认识一下瓷器的纹饰

1、古代纹饰

如:几何纹、缠枝纹、卷草纹、焦叶纹、回纹、

还有很多喻意吉祥的图案

如:三羊开泰、五福捧寿、福禄寿、吉庆有余、一路连科、安居乐业、岁寒三友等此外,人物也是古代纹饰中不可或缺

如:文姬归汉﹑昭君出塞﹑三顾茅庐﹑以及仕女﹑婴戏图、八仙等。

(分别出示各种纹样的范画)

2、现代纹饰(拓展延伸部分)

出现现代纹饰的范画

三、探究表现

——我的自由空

大屏幕出示一组没有上色的瓷器,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给这些瓷器进行装扮,让它们漂亮起来。

作业要求:

1、给这些瓷器画上漂亮的图案

2、根据青花的特点绘制一个瓷器纹样或画一幅装饰画

3、表现内容不限

四、展示评价

展示优秀学生作品,学生互评,教师总评

五、小结

本节课,我们也亲手根据瓷器的图案和特征设计表现了瓷器纹样和装饰画,从美术的角度对中国的瓷器纹饰了有进一步的了解,通过本课的学习,不仅丰富了知识,也提高了我们的审美能力和表现美的能力

篇三:瓷器文化教学设计

瓷器文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瓷器发展史、瓷器文化价值

过程与方法:通过课前学生查找资料,对我国瓷器发展进行深入而有价值的探究。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学生可以了解瓷器文化是中华文明的形象代表,在世界文明史上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教学重点

重点:瓷器发展的历史

难点:瓷器的文化价值

教学过程

导入:首先介绍一则时事新闻,2010年被一些爱好者称为“天价之年”,并展示了一组相关瓷器实物图片:清乾隆粉彩镂空吉庆有余转心瓶、万寿延年的长颈的葫芦瓶等图片,让学生猜猜他们的价格,最后公布实际拍卖价格机专家对该文物的评论。

一、瓷器发展的历史

瓷器的故乡是中国,瓷的美丽让世界了解了中国,那么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中国瓷器的历史。

活动:学生根据课前收集的材料分组介绍

归纳发展过程

(1)发展过程:新石器时代烧制陶器-----商代烧制出原始瓷器——东汉瓷器生产技术成熟----唐代形成南青北白的瓷器生产格局----宋代制瓷技艺大放异彩,涌现出一批名窑-----元代景德镇成为全国的制瓷中心----明清景德镇市全国的“瓷都”,制瓷技艺进一步提高,量大质好。

教师小结:在中国,陶瓷的产生距今已有三千年的历史,经历了由陶到瓷,再陶瓷并驾齐驱的发展历程,这种采用手工绘画,手工制作的高温瓷,是在逐渐以自身独特的文化含量和艺术魅力改变并影响世界史,被誉为中国文化的象征。

二、瓷器的魅力

教师:火与土是人类进化的基础条件,中国的瓷器这一“土与火”的艺术是中国人大智、大悟、大巧、大美的智慧结晶。

播放视频“火与土”的艺术(介绍瓷器的制作)

ppt演示:历朝历代的精美瓷器图片展。

师:中国瓷器的发展在实用的前提下,经过完美的艺术形成,达到一种和谐、高贵、华丽之美,中国瓷器艺术的魅力在造型、釉色及其装饰性能方面也表现出自身发展的连续性,大型器皿有着阳刚伟岸的雄姿,把玩之物在于其精巧玲珑的娇美。翡翠美玉般的青瓷,绚烂之极的彩瓷,景德镇瓷器既表现着国画工笔描绘了空灵与神采,也显示出了集刻、画、雕、印之法的写意与装饰工艺。演示ppt:瓷器走出中国,走向世界。

瓷器从唐代起走出国门,明清时期通过海上丝绸之路畅销亚非欧各国,形成了面向外国客户的订单生产。当时各国的上流社会无不以拥有中国的这种特色商品----陶瓷收藏为荣耀。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形象代表,这个时候的中国瓷器在人类文明史上发挥了无法估量的作用。

思考:为什么瓷器如此有魅力?

小结:首先是技术惊人,其次是艺术价值,最后是文化价值。

三、瓷器的今天

拓展:目前中国瓷器在世界排名第六、七位以上徘徊,世界各地大饭店根本不用中国瓷器,很多器物只能在国外地摊上卖,无论是工艺、原料都落后,现在国外用动物骨头做原料,我们配上瓷土,既白又轻,图案新颖,细腻精美,好的一只盆子值我们一桌青花瓷的钱。

探究问题:读了这段材料,你最突出的感受是什么?

篇四:陶瓷雕塑教案

? 陶瓷雕塑教案

陶瓷雕塑

陶瓷雕塑是以陶或瓷做为物质材料来塑造可视和可触的实体性的立体艺术形象,是反映社会生活、人文精神,具有独立的审美特性和审美理想的一种艺术形式,并且它可以通过釉料和窑火进行的洗礼,形成具有生命力的作品。其工艺性和材质特性渗透于造型创作的整个过程中,表现出强烈的神秘感和独特的艺术表现力。陶瓷雕塑是雕塑领域的一个分支,由于陶瓷材质的独特魅力,使陶瓷雕塑在雕塑艺术中占有重要地位。

陶瓷雕塑课程介绍

本课程是陶艺专业的主要专业课程,它的任务是:以陶瓷雕塑的观念、材料、技法为内容,以陶瓷雕塑的发展过程及其作品分析入手,通过对陶瓷雕塑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一定的陶瓷雕塑工艺知识与技能。

陶瓷雕塑课程介绍----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1、了解我国陶瓷雕塑发展的几个代表性阶段。

2、分析近代我国各大瓷区陶瓷雕塑特征。

教学难点:

观察和分析陶瓷雕塑造型、纹样和釉色,并能表达出自己的独特观点。掌握良好的雕塑技法,掌握烧成预期效果。

陶瓷雕塑课程介绍----教学目的与要求

课程目的:掌握陶瓷雕塑生产工艺,通过造型的设计及制作,注浆、脱胎、整形、粘接施釉和烧成工艺的实践,能独立操作完成陶瓷雕塑全部工艺流程,做出成品。

知识和技能:

了解陶瓷雕塑的概念、中国陶瓷雕塑优秀的历史、以及当代我国各大瓷区陶瓷雕塑的特点。

方法和过程:

学习陶瓷雕塑历史发展的过程,从陶瓷雕塑的外形、纹饰及釉色等方面欣赏陶瓷艺术的方法,掌握陶瓷雕塑技法,学会陶瓷雕塑制作流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潜移默化中感受到陶瓷雕塑给人的外在美感和陶瓷文化的精神底蕴,在学习中国陶瓷雕塑文化情节的同时获得更深层、多元的文化积累。

陶瓷雕塑课程教学计划(4课时)

第一章陶瓷雕塑概述

教学内容:1,陶瓷雕塑的概念 2,中国优秀的陶瓷雕塑历史 3,中国近代陶瓷雕塑教学重点难点:了解陶瓷雕塑历史,了解近代陶瓷雕塑发展现状

第二章陶瓷泥料

教学内容:1,泥料的特性和类型 2,粗制泥料 3,细致泥料

教学重点难点:熟悉泥料性质

第三章陶瓷雕塑的成型技法与特点

教学内容:1,泥条盘筑2 ,泥板成型3,石膏模具成型 4,拉坯成型教学重点难点:掌握几种成型技法

第四章陶瓷雕塑的造型分类及装饰手法

教学内容:1,陶瓷雕塑造型分类 2,陶瓷雕塑装饰手法 3,陶瓷雕塑美感表达

教学重点难点:培养对陶瓷雕塑美感的提升

第五章陶瓷雕塑创作的基本步骤

教学内容:1,素材收集 2,构思立意 3小稿与素描稿 4,大稿放制教学重点难点:掌握陶瓷雕塑创作步骤

授课内容:

第一章陶瓷雕塑概述

引言:陶瓷雕塑与雕塑的关系

雕塑是有实在体积的形象,我们用手就可以摸得着。绘画是平面的,在平面上表现三维的空间。

雕塑是造型艺术之一,是雕刻和塑造的总称。是用可塑的(如粘土、胶泥等)或可刻的(如金属、木、石等)材料,制作出各种具有实在体积的艺术形象。

第一节,陶瓷雕塑的概念

陶瓷雕塑是以陶或瓷做为物质材料来塑造可视和可触的实体性的立体艺术形象,是反映社会生活、人文精神,具有独立的审美特性和审美理想的一种艺术形式,并且它可以通过釉料和窑火进行的洗礼,形成具有生命力的作品。其工艺性和材质特性渗透于造型创作的整个过程中,表现出强烈的神秘感和独特的

艺术表现力。

第二节中国优秀的陶瓷雕塑历史

一,原始社会——陶塑文明的起源

1,原始陶塑的工艺

2,原始陶塑的形式(拟形器、陶塑构件)

3,原始陶塑的艺术特征(模仿与随意、夸张与变形、自由精神的传达)二,夏、商、周——青铜时代的陶塑艺术

1,青铜器与陶器关系

(陶冶、陶铸)

2,丧葬制度的改革与陶塑的兴起

三,秦汉时代的陶塑——从博大恢宏到活泼生动

1,空前绝后的兵马俑(气势恢宏、高度写实、模塑结合)

2,别开生面的汉俑

3,建筑和陶塑(瓦当、画像砖)

四,魏晋南北朝——人性时代的明器陶塑与青瓷

1,陶塑和佛教造像

(魏晋南北朝佛教兴起)

2,青瓷——瓷塑与典雅的青瓷拟形器

北朝陶俑的艺术风格深受佛教造像的影响。北朝时期佛教流行。据《洛阳

伽蓝记》记载,孝文帝迁都洛阳后,全国寺庙增至三万余所,僧尼200万。著名的龙门石窟,也是在这一时期开始开凿的。

五,隋唐时期——熠熠生辉的釉陶艺术

1,隋代陶器——冷静的转型期

2,唐代陶塑——丰富的形制和种类(南青北白、三彩)

六,五代宋辽——瓷塑艺术的辉煌

1,五代十国

2,两宋瓷塑——艺术的高峰

3,辽金陶艺——别具风格的地域特征

七,元明清陶瓷雕塑——巅峰后的余晖

1,过度时期的元代陶艺

2,明代——传统陶艺的余晖

3,清代陶艺——传统的终结

第三节中国近代陶瓷雕塑

1、景德镇的瓷塑艺术

景德镇瓷塑材质白里泛青,以釉上、釉下彩绘装饰为主。造型和彩绘相结合,产生了艳丽华贵、雅俗共赏的艺术特色,并体现了较强的平民意识,增强了艺术性与商品性相结合。(特点: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磐。青花、玲珑、粉彩、颜色釉,合称景德镇四大传统名瓷)

2、福建德化瓷塑艺术

福建德化瓷塑一般不作加彩装饰,以体现材质的滋润晶莹、胎釉如脂、质洁

无暇和玉白剔透的地方特色,素有象牙白之称。开创了捏、雕、镂、堆、接、修八字技巧。德化瓷塑精雕细刻,衣纹圆润,疏密均匀,柔和典雅的风格。

3、佛山石湾陶塑

石湾陶塑历史悠久,其风格古雅淳朴、厚重刚健、生动传神、题材广泛、釉色

绚丽。

石湾艺人来自四面八方,基础深厚,且善创善仿。人物陶塑多以仙佛、达摩、

渔、樵、耕、读,以及民间民俗为题材进行创作。人物脸部一般不上釉,以保持胎色的形象清晰,注重脸部神情刻画。

第二章陶瓷泥料与雕塑成型

第一节泥料的特性和类型

一.泥料的特性

1.可塑性

2.结合性

3.收缩

二.泥料的类型

1.粗质材料

2.细质材料

第二节粗质材料

一.粗质材料的类别

二.粗质材料易表现的形式(成型过程中,随意性强、干燥后不易干裂

和变形,易做大件雕塑作品和一次性完成的作品。)

第三节细质材料

一.细质材料的特性

二.细质材料易表现的对象(细腻写实的手法为主,多表现女性和儿童为主)

第三章陶瓷雕塑的成型方法及特点

第一节:泥条盘筑成型概念:泥条盘筑成型是最古老的一种成型手段,远在新时期时代的陶器就

采用此方法成型。泥条盘筑成型是将泥料搓成均匀的圆条,在根据所需形体造型一层层叠加或用一根长泥条作螺旋形向上盘旋筑造成型的一种技巧。

小结:通过实践我们可以明显感觉用泥条盘制法制作陶艺,一方面是泥条可以自由地弯曲与变化,方便制作一些比较复杂的、不太规整的、较随意的陶塑,再者就是它能够保留泥条在盘筑时留下来的手工痕迹和一道道盘旋的纹理,当然也可以修整得不留痕迹。但也可以利用泥条的塑性有意让泥条具有粗细变化,盘筑后形成疏密的、韵律的的美感.

第二节:泥板成型

泥板成型概述:泥板成型是现代陶艺中最为常用的成型方法之一,它制作便利,有较强的站立性,便于表现棱角转折清晰的造型。泥板成型不仅能做有棱角的器形,也能做一些同心圆的造型。例如:宜兴紫砂器皿很多造型都是泥板成型或是泥板拍打成型的。

泥板成型种类:

1,泥板镶结成型:

2,泥板卷制成型由于泥板面积大,不易直立,在制作时可以利用一些辅助手法使其成型(例如用纸)。泥板法创作时利用泥的柔软性,可像布一样折叠。

小结:比较湿软泥板可以扭曲、卷和等方法自由变化,随意造型;稍干的泥板可以镶接制作成比较挺直的器物。泥板的厚度随器物制作大小而定,但应注意泥板的厚度要均匀。

第三节:石膏模具成型

概念:利用石膏加水后可以凝固,在这种材料干燥后,有较好的吸水功能。在陶艺创作中,利用石膏做模具,可以很快将泥料、泥浆里的水分吸收,使泥料、泥浆硬化、干燥而成型。

《陶瓷产品装饰设计与制作》课程标准

《陶瓷产品装饰设计与制作》课程标准 课程编码:0700136 课程类别:必修 适用专业:陶瓷艺术设计专业授课单位:艺术设计系 学时: 96 开设学期:第三学期 审定负责人及审定日期:系(部)主任及审定日期: 一、课程定位和设计 1.课程性质与作用 课程的性质:陶瓷产品装饰设计与制作课程是是陶瓷艺术设计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 课程的作用:本课程努力培养引导学生敏锐的观察生活的能力和以生活为创作设计第一源泉的思想,也是培养学生陶瓷绘画能力与设计能力的必修课程之一,在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处于基础的地位起并着决定性作用,本课程的后续课程有现代陶艺设计与制作、顶岗实习与毕业设计等。 2.基本理念 本课程以学生为主体、以岗位职业能力的培养为目标,课程的主导设计思想是创新,教学内容新颖,将陶瓷产品装饰设计与制作的理论技法与现代设计理念与技术有机地溶于一体。本课程充分体现高职人才培养的特点,注重将理论知识、实践技能、行业知识、岗位知识、相关学科现状与发展趋势以及职业道德和心理素质等内容相互融通。 具体理念: (1)、面向职业岗位,关注素质结构 (2)、基于工作过程,建立职业环境 (3)、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 (4)、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 (5)、开发课程资源,拓展学习渠道 3.设计思路 陶瓷产品装饰设计与制作课程是一门培养学生陶瓷装饰设计制作能力的专业课程。它是将的陶瓷釉下彩产品制作、陶瓷釉上彩产品制作、陶瓷花纸设计等课程综合在一起,构建学习领域课程,课程设计遵循“设计导向”的现代职业教育指导思想,授课过程实施“项目导向”的教学模式。根据高职人才要求和企业行业岗位的需要,突出高职特色,融传统陶瓷装饰、现代装饰设计的理论知识与典型工作任务融于一体,将陶瓷装饰与陶瓷花纸设计联系起来,锻炼实践应用能力。 (1)在教学方法上,改变以往传统的灌输式,建议采用课堂理论讲授与企业顶岗实

陶瓷艺术的传承与创新

陶瓷艺术的发展与创新 十一月底,我们来到江西最富盛名的城市——景德镇寻访陶瓷意蕴。景德镇是江西的代表,这是得到国际上的认可的,陶瓷让景德镇名传千古,曾创造中国陶瓷史辉煌的景德镇,其陶瓷创作的立身之本和“根”是中国传统文化,这对于大量接触现代美术的我们来说,是一次文化传承与文化根源的洗礼,大量的传统手工艺作品提醒我们景德镇之所以久盛不衰——因为对民族传统文化的尊重。 陶瓷的制作是一件艺术品精雕细琢的极致体现,陶瓷作为一种艺术载体,与其他艺术品相比,具有制作材料特殊、制作工艺特殊、生产工艺的难以掌握性等特点。古时的陶瓷产品制作,要经过72道工序,每一道工序都有瓷工流下的汗水,拉坯、上釉以及将瓷坯送入窑中进行煅烧,其辛苦远非创作国画作品所能比拟。一件陶瓷精品的出炉,并不亚于人类十月怀胎孕育新生命的过程,它是经过艺人用生命在进行创造、并经历火之升华才得以完成。过小明称景德镇仅凭陶瓷制造这单一产业,便可让老镇的兴旺与盛名延续千年之久,足可证明陶瓷的不凡之处。 我们这次的旅程,幸得一位景德镇陶瓷学院的研究生陪同讲解,在她的带领下,我们参观了许多家庭作坊,并且详细的介绍了瓷器的四大构成要素:坯、釉、彩、法。例如釉上彩综合式是将两种以上釉上彩绘方法综合运用的方式。例如新彩与粉彩的综合、墨彩与刻瓷的综合。釉下彩有青花、釉里红、釉下五彩、釉下褐彩、釉下黑彩等。如果任意将上述两种形式和技法结合起来,形成两种艺术效果的综合效应,即是釉下彩综合式。我们常常在电视节目上听到的名词,清华釉里红,到那里才得到讲解:实际上是以氧化钴为着色剂的青花料和以氧化铜为着色剂的釉里红色料所绘制的釉下彩综合式的装饰,它既有青花青翠品澈、幽靓素雅的特色,又有釉里红瑰丽而沉静、艳媚而不浮躁、热烈而又含蓄的特色。两者的长处有机融合,既素雅又艳丽,形成了青红相间、冷暖相衬、动静相映的审美特征。 而最让我们印象深刻的却不是传统的技艺的精湛,而是景德镇陶瓷学院里的留学生工作室,那里的陶瓷作品没有束缚,充满了趣味,毛主席可以是陶瓷做的,头与身体的比例失衡,陶瓷也可以组合成一个远古的生物,仅凭印花,也可以制作出几十上百种陶瓷的组合,这让我们想到,景德镇的传统会不会受到冲击? 显然,通过几天的观察,传统技艺在景德镇占据了主导,瓷器的创意,可能在表面的装饰上比较显见,景德镇是陶瓷综合装饰艺术诞生和发展的地方,同时也是产生和造就陶瓷综合装饰的摇篮,景德镇拥有陶瓷综合装饰艺术辉煌的昨

《陶瓷装饰工》复习题

本题库为本人自己答案,只做参考使用. 《陶瓷装饰工》复习题 单项选择题 1、半坡型彩陶的装饰花纹以 B 为主。 A.三角纹 B.宽带纹C.折线纹 D.辫形纹 2、庙底沟型彩陶纹饰的特色是 B 。A.寓人于鱼B.黑白双关C.内彩 D.螺旋纹 3、 D 是用一定的轮廓外形,划分出装饰面,使它成为主要的部位。A.分割法 B.对比法C.双关法D.开光法 4、下面哪种粉彩颜料为透明色 D 。A.茄色 B.广翠 C.淡翡翠 D.墨绿 5、下列哪项不是马家窑型彩陶的艺术特点。 D A.满纹饰B.内彩C.点和螺旋纹D.形体双关 6、马厂型彩陶盛行陶衣,即在陶器表面涂一层 C 。A.赤铁矿颜料B.锰化物颜料C.泥浆D.低温铅釉 7、灰陶主要以 B 和弦纹作装饰。 A.回纹 B.绳纹 C.篮纹 D.饕餮纹 8、商代出现 C ,釉色青绿而带褐色,胎亦较硬,呈灰白色。A.白陶B.灰陶C.釉陶D.黑陶 9、商代青铜器的装饰多采用主纹和地纹的结合,以作主花,以 D 回纹作为地纹。 A.龙纹 B.夔纹 C.凤鸟纹 D.饕餮纹

10、下面哪种粉彩颜料为不透明色B 。A.石头绿B.锡黄 C.淡苦绿 D.淡古紫 11、 A 原名“洋彩”,是受外来影响而发展起来的一种彩绘方法。 A.粉彩 B.新彩 C.青花 D.古彩 12、下列新彩颜料中不能混合调配的是C 。A. 海碧+艳黑B.海碧+玛瑙红C.西赤+薄黄D.西赤+艳黑13、晚清道光、咸丰年间,出现了一种与粉彩装饰工艺、风格相近的釉上彩瓷新品种—— C 。 A.墨彩 B.新彩 C.浅绛彩 D.古彩 14、 B 是印刷技术在陶瓷装饰上的运用。A.刷花B.贴花 C.瓷相D.墨彩 15、粉彩在传统五彩的基础上,吸收借鉴了 D 的制作工艺。A.青铜器B.漆器 C.染织D.珐琅彩16、《陶雅》中“前无古人,后无来者,鲜娇夺目,工致殊常”,是对下列哪种陶瓷装饰的称赞。 A A.粉彩 B.新彩 C.五彩 D.古彩 17、 C 又称为原始瓷器,是瓷器的萌芽。A.白陶 B.灰陶 C.釉陶 D.黑陶 18、下面哪种粉彩颜料为透明色 A 。A.赭石 B.松绿 C.茄色 D.广翠 19、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器装饰纹样最主要的是 B 。A.饕餮纹 B.蟠螭 C.窃曲纹 D.环带纹 20、B是在青铜器上嵌饰其他物质材料,或松石、或红铜、或金银丝,这是春秋战国时期流行的一种装饰手法。 A.镶嵌 B.金银错 C.焊接 D.拼接

陶瓷设计小结

陶瓷设计小结 指导老师:王爱红姓名:宋磊班级:工设2班学号:201010130205 经过几周的陶瓷设计课程,我在这个课程上面学习到了许多知识,首先经过市场调查、图书馆查阅资料、画草图、画制作图、做3D效果图这些步骤,我做了三个不同的陶瓷产品。 首先去市场调查了最初的陶瓷产品,让我们一边调查一边学习有关陶瓷的知识。通常人们从艺术中得到“美”的享受,而在产品中得到“用”的满足,艺术品和产品分别以两种截然不同的形态提供给人们。今天人们对产品的选择不仅着眼于“用”的功能,而是追求更多的“附加值”,艺术化和美的享受是必不可少的。 我们在图书馆进行了大量的阅读国外的陶瓷产品,希望从中找到一些陶瓷设计的灵感,学习国外陶瓷是如何做的,把其中的优点运用到我的陶瓷设计当中去。 在思考方案的时候,我们总是摸不到边,所谓艺术愿意生活,老师要我们运用生活中的元素去设计自己的陶瓷赋予它一定的特色或者含义,我主要是以大自然中的花卉来作为题材,去做了我的两个设计。另一个则是借用的儿童时期的积木去设计我的另一个陶瓷,然后自己动手画出不同的好多种的方案,经过老师的指导不断的修改和完善,让自己的想法更成熟,可行性更高,同时自己的设计不能脱离陶瓷本身的结构和现有的技术工艺,且对美感的要求十分高,稍有不慎,自己设计的陶瓷就很难看或者不实用等等问题和缺点随着社会向城市化发展的节拍加快,物质生活的提高,人类思维,审美意识,欣赏情趣不断有新的需求,人们在满足使用功能的同时更加注重居住环境中艺术美的享受,人们“回归自然”的心态也愈见浓烈。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象征的陶瓷美术设计,向来是自然美的最好传播者。好的设计都需要发现自然美并体现自然美,反映大自然的灵气,显示大自然的脉搏。 在画草图的时候,我参照大自然几种花卉的造型设计出来不同的陶瓷产品,刚开始觉得很多,做了很久也就是那么几套在想不出其他什么造型了,我的思维就局限在一个方框里面了,因为平时没有积累太多关于陶瓷设计者方面的专业知识,所以到了陶瓷设计课程就比较词穷了,方案也比较少,进行了大幅度的修改,最后修改成了比较满意的外观造型。 在做3D模型的前面,老师单独给我们讲了一下常见陶瓷的一些结构,叫我们做效果图的时候注意细节问题,基本结构问题,最后就剩下陶瓷的装饰了其中一些重要就是陶瓷的几种釉色,然后就是基本概念和区分等等 通过了四周的陶瓷设计课,让我更加进一步的了解了景德镇陶瓷,它是一门艺术。是要用心去思索,发挥自己无限的想象,我认为这门陶瓷设计课程大大增强了我们的造型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和对美的感受。 作为一门值得我们用心去感悟艺术的课程,四周时间是不够的,但是我们在其中也享受到了自己制作陶艺作品的成功喜悦。总之,这门课让我们重新认识了陶瓷,使我们对艺术又有了新的见解,是一门让我们都非常难忘的课程。感谢安徒生玩具商城感谢贝利健康

粉彩瓷器鉴赏的基础知识

粉彩瓷器鉴赏的基础知识 粉彩瓷器按照时代特征看,可以分成清三代、清中晚期、民国、现代四个阶段,我们将在不同的文章中分别讨论。 “收藏之道,不在于辩真伪,而在于保值升值。”这是收藏大师们提出的又一精辟见解。起初我认为这句话是废话,辩真伪是保值升值的基础,如果是假的怎么可能保值升值?经过他们的解释,我明白了这句话的深刻含义,他们是意思是收藏时应该把着眼点放在保值升值上,而不是放在辩真伪上,能够保值增值的藏品,必定是真品。 那么怎么确认一件粉彩藏品能够保值增值呢,这就要从粉彩的工艺、材料、装饰技法说起,这就是粉彩瓷器的鉴赏基础知识。 一、绘画 绘画是粉彩装饰的最基本的过程,工艺比较复杂,极为讲究。在鉴赏绘画水平时,关键要把握以下几点: 1、绘画颜料 首先要了解现代粉彩通常采用什么颜料,然后从绘画颜料上辩识是否存在前代的颜料,也就是采用反推方法。现代粉彩通常采用以下几种颜料: (1)生料(珠明料) 这也是青花的颜料,在1300度高温下呈现蓝色,在

750-850度低温下呈现黑色。我们在粉彩图案上看到的黑色轮廓线条,就是这种生料绘成的。 (2)艳黑(特黑) 烧制以后呈现光亮的黑色。主要用来画人物的头发、眼睛、题字等等。如果发现头发、眼睛、题字等的颜色与黑色轮廓线条的颜色是一样的,就属于偷工减料了,保值升值的可能性比较小。 (3)麻色 透明的深锗色。分成深浅两种。主要用于绘制花朵、羽毛、老年人的皮肤等等。 (4)油红(西洋赤) 透明的赤橙色。主要用于画人物的衣服、款式印章等。油红调色比较困难,调得太厚,烧制以后很容易发黑。如果发现红色线条的颜色发黑、发暗,基本上属于次品,无升值空间。 2、粉彩用笔 绘制粉彩的笔很多,各种笔的成本不一样,大师通常只用好笔。 (1)画笔 画笔中关键要注意一种笔,单料笔。单料笔主要用于点动物的眼睛、画动物的毛发,以及各种精细纹饰。单料笔的质量要求很高,也很容易磨损,是画笔中成本最高的一种。

陶瓷装饰工大赛决赛题库300道

陶瓷装饰工大赛决赛试题300道一、判断题180道(对的打“√”,错的打“×”) 说明:基础知识(第1-40题)、工艺设计(第41-100题)、制作和检验部分(第101-180题) 1.元代江西景德镇已发展成为全国制瓷中心,所烧青花及釉里红,开创了彩绘瓷新局面。(√) 2.青花瓷是以含钴元素的矿物质为着色剂,在瓷器坯体上进行装饰,再覆盖一层玻璃釉,经高温一次烧成的瓷器。(√) 3.釉下五彩是江西景德镇湖田窑的首创。(×) 4.半刀泥,陶瓷刻花技法名称。景德镇称一边深一边浅的刻花技法为半刀泥。“半刀泥”刻花,是在继承景德镇宋代刻花装饰工艺的基础上而发展起来的。图案纹饰则简练明快,手法以印花、刻花和堆塑为主。其中“半刀泥”法的刻划纹样,每根线条都具有深浅变化,虚实相间,使图案有凸起之感。刀法灵动跳脱,奔放潇洒,轻快酣畅如行云流水,可谓鬼斧神工。其“如冰似玉”的艺术效果,成为当时陶瓷装饰的一种主流。(√) 5.明代的陶瓷工艺,在装饰上主要有青花和粉彩两大类。(×) 6.最早真正意义上的瓷器在商代年代烧制成功。(√) 7.唐代的“唐三彩”是指以黄、绿、褐三色为主的彩色釉陶瓷。(√) 8.龙凤麒麟是元代陶瓷最具有时代特点的装饰题材,流露出汉族文人对于异族统治的不满情绪和高洁心情。(×) 9.综合装饰是指使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装饰方法同时出现在装饰画面上的装饰复合方法,它可使陶瓷装饰花样更加丰富,装饰风格更具特色。(√) 10.粉彩瓷器釉上彩的一种。又名“软彩”。是在康熙五彩的基础上受珐琅彩的影响而产生的新品种,以雍正时制作最精,故又有“雍正粉彩”之称。(√) 11.古彩:又名硬彩,为别于清代粉彩,一般称明代五彩和清代康熙五彩为古彩。(√)

景德镇的陶瓷文化

景德镇的陶瓷文化 杨建 (宁波大学艺术学院设计1班 106120074) 【论文摘要】;瓷器的发明,是人类文明进化的产物,是古代生产技术和文化艺术的结晶。瓷器源于陶器,又精于陶器。中国是瓷器的故乡,素有“瓷器之国”之称。景德镇是我国陶瓷主要产地之一,制瓷历史悠久,闻名中外,享有“瓷都之誉”。郭沫若1965年在一首诗中写道:“中华向号瓷之国,瓷业高峰是此都。” 明人宋应星在《天工开物.陶炬》中所记述的出糯米土的高梁山,即指矿区高岭山。在高岭村至今仍保留着明代万历至清代雍正时期有关开采高岭土的石刻,存有不少明、清矿坑遗迹,以及一丘丘雪白的尾砂堆,最厚处达50米。“高岭”一名,已成为全世界制瓷原料的通用术语。 【关键词】;景德镇瓷器发展史,艺术特色,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 一.景德镇瓷器发展历史 景德镇一名始于北宋景德年间(公元1004-1007年)。“北宋景德年间烧造,土白壤而埴,质薄腻,色滋润,真宗命进御器,器底书‘景德年制’四字。其器光致茂美,当时则效,著行海内,于是天下咸称景德瓷器。”(《景德镇陶录》卷五)景德镇由此得名。 景德镇瓷雕制作可以追溯到一千四百多个前,远在隋代就有“狮”、“象”、大兽的制作。景德镇在宋代出现"村村窑火,户户陶埏"的景观,瓷业习俗已具雏形。 元代景德镇窑在宋代青白釉生产的基础上迅速崛起,元代在景德镇设“浮梁瓷局”,这是历史上第一个官方瓷业机构,专门负责烧造官府用瓷及官办贸易所需瓷器。瓷局代表朝廷,集中了人才、技术、原材料等多种优势,这对景德镇瓷业的发展无疑是一个有力的促进。景德镇制瓷业在元代进入了一个创新时期,首先是制胎原料,采用了瓷石加高岭土的“二元配方”,提高了烧成温度,减少了器物变形,烧造出颇有气势的大型器皿;其次是青花、釉里红的烧制成功,使中国绘画技巧与制瓷工艺的结合更趋成熟,具有强烈中国气派与风格的釉下彩瓷器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然后是颜色釉的成功,高温烧成的卵白釉、红釉、蓝釉,是熟练掌握了各种呈色剂的标志,从而结束了元代以前瓷器单一的影青釉和单一的刻划花装饰的局面。 明代初期,景德镇设御窑厂,专门烧造官府用瓷。为了保证御窑厂产品的数量和质量,官府把在战乱中失散的工匠又重新集中起来,使景德镇制瓷工匠的队伍和瓷业生产规模都空前庞大起来,“工匠来八方,器成天下走”正是当时极好的写照。明代的景德镇不仅官窑兴旺,民窑也有很大发展,形成了“官民竞市”的局面,这种竞争促进了瓷业的发展。此时的景德镇已成“天下窑器所聚……万杵之声殷地,炎光烛天,夜令人不能寝”的江南雄镇。以成化斗彩为代表的彩瓷,是我国制瓷史上的空前杰作;永乐、宣德年间的铜红釉和其他单色釉的烧制成功,

陶瓷装饰工

《陶瓷装饰工》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半坡型彩陶的装饰花纹以 B为主。 A.三角纹B.宽带纹C.折线纹D.辫形纹 2、庙底沟型彩陶纹饰的特色是 B。A.寓人于鱼B.黑白双关C.内彩D.螺旋纹 3、D是用一定的轮廓外形,划分出装饰面,使它成为主要的部位。A.分割法B.对比法C.双关法D.开光法 4、下面哪种粉彩颜料为透明色D。A.茄色B.广翠C.淡翡翠D.墨绿 5、下列哪项不是马家窑型彩陶的艺术特点。DA.满纹饰B.内彩C.点和螺旋纹D.形体双关 6、马厂型彩陶盛行陶衣,即在陶器表面涂一层 C。A.赤铁矿颜料B.锰化物颜料C.泥浆D.低温铅釉 7、灰陶主要以 B和弦纹作装饰。 A.回纹B.绳纹C.篮纹D.饕餮纹 8、商代出现 C,釉色青绿而带褐色,胎亦较硬,呈灰白色。 A.白陶B.灰陶C.釉陶D.黑陶 9、商代青铜器的装饰多采用主纹和地纹的结合,以D作主花,以回纹作为地纹。 A.龙纹 B.夔纹 C.凤鸟纹 D.饕餮纹 10、下面哪种粉彩颜料为不透明色B。A.石头绿B.锡黄C.淡苦绿D.淡古紫 11、B原名“洋彩”,是受外来影响而发展起来的一种彩绘方法。 A.粉彩B.新彩C.青花D.古彩 12、下列新彩颜料中不能混合调配的是。A.海碧+艳黑B.海碧+玛瑙红C.西赤+薄黄D.西赤+艳黑 13、晚清道光、咸丰年间,出现了一种与粉彩装饰工艺、风格相近的釉上彩瓷新品种——。 A.墨彩 B.新彩 C.浅绛彩 D.古彩 14、是印刷技术在陶瓷装饰上的运用。 A.刷花B.贴花C.瓷相D.墨彩 15、粉彩在传统五彩的基础上,吸收借鉴了的制作工艺。A.青铜器B.漆器C.染织D.珐琅彩 16、《陶雅》中“前无古人,后无来者,鲜娇夺目,工致殊常”,是对下列哪种陶瓷装饰的称赞。 A.粉彩 B.新彩 C.五彩 D.古彩 17、又称为原始瓷器,是瓷器的萌芽。A.白陶B.灰陶C.釉陶D.黑陶 18、下面哪种粉彩颜料为透明色。A.赭石B.松绿C.茄色D.广翠 19、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器装饰纹样最主要的是。A.饕餮纹B.蟠螭 C.窃曲纹D.环带纹 20、是在青铜器上嵌饰其他物质材料,或松石、或红铜、或金银丝,这是春秋战国时期流行的一种装饰手法。 A.镶嵌 B.金银错 C.焊接 D.拼接 21、下列哪项不是春秋战国青铜器加工方法。 A.金银错 B.脱胎 C.失蜡法D.鎏金 22、是指用一种工具在陶坯未干前压出各种花纹的陶器,这种压花线纹不深,仅在有光线的时候隐约可见,又称为砑花陶。A.印纹陶 B.彩绘陶C.暗纹陶D.黑陶 23、是战国时期较为杰出的一种陶器,它的装饰方法是在烧成的陶坯上画花。 A.印纹陶 B.彩绘陶 C.暗纹陶 D.几何印纹硬陶 24、下列哪项不是战国时期彩绘陶常见的装饰纹样。 A.几何纹B.夔纹C.云纹 D.花瓣纹 25、用刻花的印模在瓷坯未干时压出各种装饰花纹,它是青瓷装饰方法中常见之一。A.压印 B.刻花 C.划花 D.画花 26、六朝时期,最具时代特色的陶瓷装饰纹样是莲花纹和。A.几何纹B.花瓣纹C.祥云纹D.忍冬纹 27、是商代制陶工艺中的一种特殊产品,用高岭土制成,商代以后,不复发现。A.白陶 B.灰陶 C.釉陶 D.黑陶 28、又称卷草,是六朝时期流行的一种植物纹。A.莲花纹 B.荷花纹C.忍冬纹D.铺首纹 29、唐代的青瓷是当时陶瓷中的一个主要品种,其中最著名而有代表性的是。A.耀州窑 B.磁州窑C.邢窑 D.越窑 30、唐代陶瓷中,与青瓷同样具有代表性的重要品种是的白瓷。A.邢窑 B.吉州窑C.越窑D.磁州窑

陶瓷图案装饰的分类与构图形式

陶瓷图案装饰的分类与构图形式 翻开中国陶瓷发展史,无论是宋代的刻瓷,元代的青花瓷,明代的五彩(古彩)瓷,清代的粉彩瓷,还是近现代的艺术陈设瓷、陶瓷壁画都会看到图案艺术的魅力。它应用范围十分广阔。它以其精美的造型、合理的构成、美丽的色彩装饰着美伦美焕的陶瓷。培养人们的审美趣味,潜移默化地陶冶着人们的情操。它还非常广泛地、深入地影响着人们文化生活和精神世界,并对推动陶瓷文化艺术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陶瓷图案的概念 陶瓷图案是工艺和装饰相结合的一种工艺美术形象。它是把生活中的自然形象,经过艺术加工,使其在造型、构成、色彩等方面适合于陶瓷工艺和审美目的一种设计形象或装饰纹样。它既是自然形象的“浓缩”和“升华”,又是一种受陶瓷用途、造型特点、瓷土、釉彩烧制温度等工艺限制和规律性极强的艺术形象。就陶瓷这种工艺载体应用来说,可分平面体图案和立体图案。平面体图案通俗讲的是指在平面物体上所设计的装饰纹样。如在瓷板、瓷盘、陶瓷壁面等等上面的设计图案。立体图案是指具有三维空间的瓷器物体上所作的图案造型、构成、色彩设计。如在瓷瓶、陶艺、镶器、瓷柱等上面所设计的图案。 陶瓷图案装饰按照其所装饰纹样主题来分为:几何图案、花卉图案、人物图案、动物图案、风景图案。 几何图案是用点、线、面等几何要素的图案纹样。从大量的传统青花瓷、粉彩瓷上的装饰可以看出,装饰在口沿、颈、足部连续式的辅助纹。如回纹、龟背纹、菱形方格纹被大量地采用,它与器物的造型很协调,具有统一而又变化丰富的艺术效果。 花卉图案主要是把大自然的花卉进行变形和换色,充分发挥设计者的想象力,创造性地加以夸张、减化、取舍、修饰使形象更简练、完美、生动、特征更明显,使其造型和色彩更富于理想化。如我们常在瓷瓶、罐腹部或肩部绘变形牡丹、莲花、菊花、并配缠枝卷草纹。 人物图案是把人物形象、动态、服饰进行概括提炼、夸张、和谐有机的配合,设计出的装饰图案。在设计人物图案时,我们不但要了解人物的自然属性,如男、

陶瓷装饰工

《陶瓷手工彩绘工》复习题 一、选择题 1、明代的陶瓷工艺,在装饰上主要有青花、两大类。A.粉彩B.五彩C.斗彩D.青花斗彩 2、陶瓷装饰从工艺手段上可分为釉上彩、釉下彩和。A.青花釉里红 B.釉中彩 C.综合装饰 D.釉下五彩 3、中国陶瓷的釉上装饰有着悠久而辉煌的历史,主要可分为古彩、粉彩和三大类。 A.五彩 B.斗彩 C.填彩 D.新彩 4、明代青花的装饰,各个时期有各自不同的特点,下列哪项的描述是错误的。 A.宣德青花多用缠枝花、一束莲、牡丹、腊梅、三友图等。 B.成化青花多用婴戏、人物仕女、草虫小景、棕榈、葡萄等。 C.宣德青花多用婴戏、人物仕女、草虫小景、棕榈、葡萄等。 D.弘治、正德青花多用缠枝莲、八宝、连理牡丹、栅栏树石等。 5、素三彩是用等色施以彩绘,是康熙时期的创造。A.黄、绿、红 B.黄、红、紫 C.绿、紫、红 D.黄、绿、紫 6、珐琅彩始制年代是,最早是用进口原料,所以也称“洋瓷”。A.乾隆B.雍正C.康熙D.嘉靖 7、下列哪项不是新彩颜料。 A.西赤 B.海碧 C.净黄 D.川色 8、釉里红是以为着色剂的矿物质材料,在坯胎上彩绘装饰,再施釉高温烧制成瓷后,呈红色纹饰的瓷器品种。 A.氧化钴 B.氧化铜 C.氧化锌 D.氧化铁 9、根据调配方法以及使用的需要,新彩颜料有两种。 A.透明料和不透明料 B.油料和水料 C.油料和珠明料 D.水料和珠明料 10、是在瓷胎上进行彩绘后,再覆盖一层玻璃釉,经高温一次烧成。A. 粉彩 B.釉下彩C.新彩 D.釉上彩 11、始于康熙,至雍正时期最为发达。A. 粉彩 B. 五彩 C.古彩 D. 新彩 12、磁州窑窑址在河北磁县的观台及彭城,以烧制为主。A. 青瓷B.白瓷C.白地黑花瓷D.黑瓷 13、明代德化窑生产一种专门外销的,因以红色为其特点,日本人称之为“赤绘”。 A.青花瓷 B.红釉瓷 C.绿彩瓷 D.彩绘瓷 14、青花瓷是以含的矿物质为着色剂,在瓷器坯体上进行装饰,再覆盖一层玻璃釉,经高温一次烧成的瓷器。 A.铅元素 B.锰元素 C.钴元素 D.铁元素 15、新彩油料的乳香油不宜,否则在烤花时颜色会流动,影响画面效果。A.过稀B.过稠C.过少D.过多 16、釉上彩的烧成温度一般在。A.450~600℃ B.650~800℃ C.850~1000℃ D.950~1100℃ 17、始于康熙,至雍正时期最为发达。A. 粉彩 B. 五彩 C.古彩 D. 新彩 18、釉里红瓷器的彩绘方法和制作工艺与相同。A.粉彩 B.古彩 C.青花 D.五彩 19、是用已调好的粉彩透明或不透明颜料,根据画面需要均匀地平涂纹饰。 A.洗染法 B.平填法 C.打底法 D.接色法 20、釉下五彩是的首创。A.湖南长沙铜官窑B.江西景德镇湖田窑 C.河北邯郸磁州窑 D.陕西同官耀州窑 21、景德镇调制青花分水料时通常使用。A.清水 B.茶叶水 C.淡墨水 D.黄篾水 22、粉彩是根据画面表现需要,用不同的粉彩颜料渲染出画面纹饰明暗层次。 A.打底法 B.平填法 C.洗染法 D.接色法 23、呈不透明的白色,烧后为乳白色,且能堆积凸起,是粉彩颜料中的重要基本色。 A.宫粉 B.玻璃白 C.溶剂 D.雪白 24、调和干粉状青花料时,须将青花料置于磨料钵加清水研磨,研磨的时间取决于。 A.青花料的粗细程度 B.青花料吸水程度 C.所加入清水的量 D.都无所谓 25、为青花彩绘工序中特制的毛笔,因笔头似鸡头,俗称“鸡头笔”。A.箍线笔B.分水笔C.描线笔D.调料笔 26、粉彩和五彩的区别正确的是。 A.五彩用“玻璃白”涂底。 B.粉彩用渲染的表现方法,五彩则多用单线平涂。 C.粉彩和五彩没有软硬之别。 D.粉彩烧制温度为800℃左右,五彩则为700℃左右。 27、将已干燥的青花料置于磨钵内重新研磨,。A.需加茶水调匀 B.无需加水C.需加清水调匀 D.也不能再使用 28、下列新彩颜料中不能混合调配的是。 A. 海碧+艳黑 B.海碧+玛瑙红 C.西赤+薄黄 D.西赤+艳黑 29、彩绘前调制青花料,加入可避免纹饰在彩绘过程中受到磨损。A.清水B.茶叶水C.胶水D.黄篾水 30、坯胎上的纹饰用青花料描线后,在纹饰的轮廓线内,以含不同分量青花料的浓淡料水,分出深浅不同色调的过程,称为。A.填色 B.分水 C.搨料 D.涂料 31、传统青花分水料调配成五个色调,由浓到淡依次是:。 A.正浓、头浓、浓水、淡水、影淡 B.浓水、正浓、头浓、影淡、淡水 C.浓水、正浓、头浓、影淡、淡水 D.头浓、正浓、浓水、淡水、影淡 32、在特定的形状内布满并适合之一特定的形状的装饰纹样叫。A.回旋纹B.连续纹C.散点纹D.适合纹 33、晚清道光、咸丰年间,出现了一种与粉彩装饰工艺、风格相近的釉上彩瓷新品种——。 A.墨彩 B.新彩 C.浅绛彩 D.古彩 34、粉彩在传统五彩的基础上,吸收借鉴了的制作工艺。A.青铜器B.漆器C.染织D.珐琅彩 35、《陶雅》中“前无古人,后无来者,鲜娇夺目,工致殊常”,是对下列哪种陶瓷装饰的称赞。 A.粉彩 B.新彩 C.五彩 D.古彩 36、是在胎上先用青花釉料画出部分花纹,又在釉上与之相适应的加以彩绘,使青花与彩绘形成变化统一的装饰效果。A.彩绘 B.斗彩 C.填彩 D.开光 37、明代青花装饰,从艺术风格看,下列哪项的描述是正确的。 A.宣德的“浓”,成化的“淡”,弘治、正德的“暗”,嘉靖、万历的“紫”。 B.宣德的“淡”,成化的“浓”,弘治、正德的“暗”,嘉靖、万历的“紫”。 C.宣德的“浓”,成化的“淡”,弘治、正德的“紫”,嘉靖、万历的“暗”。 D.宣德的“淡”,成化的“浓”,弘治、正德的“紫”,嘉靖、万历的“暗”。 38、古彩又称,是康熙时期重要的彩绘品种。A.软彩 B.硬彩 C.填彩 D.斗彩 39、古彩是继承明代的传统技法而发展的彩绘。A.粉彩 B.斗彩 C.填彩 D.五彩 40、所谓康青五色,是指。 A.青花渲染的次数加多,更富层次感。 B.康熙时期的青花有五种颜色。 C.青花渲染了五次,更富层次感。 D.康熙时期的青花料有五种。 41、调制新彩胶水料时,,烧成前或烧成后水料会出现裂纹甚至脱落。 A.加入的的水过多 B.加入的胶水过多 C.加入的水过少 D.加入的胶水过少 42、烧制新彩前,应擦干净作品的空白部分,以免,影响作品效果。A.浮料 B.皱色C.起刺 D.色脏 43、青花的烧成温度一般在。A. 750~900℃ B.850~900℃ C.950~1000℃ D.1250~1300℃ 44、釉中青花作画工艺程序正确的是:。 A.在装饰面喷薄釉;刮削足沿釉;在坯胎上作青花装饰。 B.在坯胎上作青花装饰;在装饰面喷薄釉;刮削足沿釉。 C.坯胎施罩内外釉;刮削足沿釉;在釉面作青花装饰;在装饰面喷薄釉。 D.坯胎施罩内外釉;在釉面作青花装饰;在装饰面喷薄釉;刮削足沿釉。 45、为粉彩的基本颜料之一,呈无色透明的玻璃体,用来覆盖珠明料所绘的纹饰和作配色之用。 A.溶剂 B.雪白 C.宫粉 D.玻璃白 46、进行青花彩绘时,判断好的线条的依据是。 A.越细越好 B.线的两边凸起,中间略有凹下的槽。 C.越粗越好 D.线的两边有凹下的槽,中间略有凸起。 47、青花绘制过程中,的工序叫“升图”。 A. 把黄篾灰描绘的图样拓印在绵纸上 B.根据设计图,在坯胎上进行临摹起稿 C.用淡黄篾水在坯胎上勾绘大体轮廓 D.在坯胎上描绘一个单元纹饰 48、是以一个纹饰为单位向一个方向或多个方向伸展、延长,在传统青花装饰中被大量采用。 A.回旋纹 B.连续纹 C.散点纹 D.适合纹 49、是在纹饰的某个细部或器物的某个局部,为强调细部特征而作的。A.轮廓线B.装饰线C.铁线D.鱼骨线 50、景德镇享誉世界的四大名瓷是。 A.粉彩、玲珑、颜色釉、新彩 B.青花、粉彩、玲珑、颜色釉 C.青花、粉彩、新彩、颜色釉 D.青花、粉彩、新彩、颜色釉 51、用竹、骨或铁制的刀具在已干或半干的坯体上刻画出花纹的工序叫。A.刻花B.印花C.划花D.贴花 52、是指将坯覆放于辘轳车的利桶上,转动车盘,用刀旋削,在使坯体厚度适当,表里光洁,这是一道技术要求很高的工序。A.印坯 B.拉坯 C.利坯 D.练泥 53、,粉彩绘画的主要颜料,主要成分与青花的色料相同,在1300℃呈蓝色,在750℃~850℃呈黑色。 A.艳黑 B.珠明料 C.麻色 D.油红 54、是以枫松脂蒸馏而成,为新彩调料的主要油料之一。其性质柔润,有粘性,不易干。 A.樟脑油 B.乳香油 C.煤油 D.汽油 55、雪白在未烧前是粉白色,烧后呈。A.乳白 B.鹅黄 C.无色 D.浅灰 56、下面哪种粉彩颜料为透明色。A.翡翠 B.锡黄 C.松绿 D.苦绿

陶瓷装饰工职业技能鉴定

一、职业名称:陶瓷装饰工 二、职业编码:6-18-04-04 三、职业分类: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及有关人员 >> 玻璃、陶瓷、搪瓷及其制品生产加工人员 >> 陶瓷制品生产人员 四、标准发文:劳社厅发[2004]1号 五、包含工种:陶瓷彩瓷工(18-055) 陶瓷手工彩绘工(18-056) 陶瓷雕塑、雕刻、堆雕工(18-057) 瓷用花纸印刷工(18-064) 瓷用花纸制版工(18-065) 刻瓷工(18-066) 六、职业描述:对陶瓷坯体表面进行工艺设计和装饰的人员。 从事的工作主要包括: (1)对陶瓷彩釉进行配色、调色、上色; (2)手工绘制彩色花纹图案; (3)使用工具或手工进行陶瓷半成品的雕刻; (4)进行艺术陶瓷的雕塑及堆雕; (5)进行陶瓷表面印制花纹用花纸的制版及印刷; (6)对陶瓷制品表面进行艺术雕刻; (7)维护设备,处理故障。 注:职业描述以已颁布的国家职业标准内容为准 七、职业概况: 1.1 职业名称:陶瓷装饰工。 1.2 职业定义:对陶瓷坯体表面进行工艺设计和装饰的人员。 1.8.2 申报条件 ——初级(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 (1)经本职业初级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 (2)在本职业连续见习工作2年以上。 (3)本职业学徒期满。 ——中级(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

(1)取得本职业初级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3年以上,经本职业中级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 (2)取得本职业初级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5年以上。 (3)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7年以上。 (4)取得经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审核认定的、以中级技能为培养目标的中等以上职业学校本职业(专业)毕业证书。 ——高级(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 (1)取得本职业中级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4年以上,经本职业高级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 (2)取得本职业中级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7年以上。 (3)取得高级技工学校或经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审核认定的、以高级技能为培养目标的高等职业学校本职业(专业)毕业证书。 (4)取得本职业中级职业证书的大专以上本专业或相关专业毕业生,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2年以上。 ——技师(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 (1)取得本职业高级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5年以上,经本职业技师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 (2)取得本职业高级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8年以上。 (3)取得本职业高级职业资格证书的高级技工学校本职业(专业)毕业生,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满2年。 ——高级技师(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 (1)取得本职业技师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3年以上,经本职业高级技师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 (2)取得本职业技师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5年以上。 1.8.3 鉴定方式:分为理论知识考试和技能操作考核。理论知识考试采用闭卷笔试方式,技能操作考核采用现场实际操作方式。理论知识考试和技能操作考核均实行百分制,成绩皆达60分及以上者为合格。技师、高级技师还须进行综合评审。

[浅谈陶瓷综合装饰]陶瓷综合装饰

中国拥有悠久的陶瓷历史,陶瓷承载着我国丰富的文化背景,其中陶瓷装饰随着工艺的不断发展,呈现出异彩纷呈的艺术魅力,丰富了陶瓷的表现力并赋予了更多的艺术人文内涵。陶瓷装饰是陶瓷艺术整体中,表现最为直观,视觉效果最为显著的构成部分。陶瓷综合装饰作为陶瓷装饰领域中重要的一个门类,所涉及的范畴是较广的,艺术效果独特,表现形式丰富多彩,在陶瓷装饰领域独树一帜、独具魅力。 一、陶瓷综合装饰的概念 所谓“综合装饰”是指在一件整体构思和综合思考的陶瓷作品中,综合运用了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属性的装饰工艺和技巧,例如使用刻、填、喷、彩等多种工艺装饰手段;或使用釉料、泥料、彩料、色料等不同装饰材料;或采用釉上、釉下不同的彩绘技法等,使多种装饰工艺和技术相互映衬、各臻其妙,以形成赏心悦目的综合艺术效果,展现意趣横生的陶瓷艺术魅力。它是现代陶瓷艺术中被广泛运用的装饰艺术形式。 二、综合装饰的构成要素 综合装饰将各构成要素,诸如创意美、形体美、纹饰美、色彩美、肌理美、材质美、工艺美、技巧美等组合在一起,形成了统一的审美特征。它最忌讳各构成要素的分离对抗和个体突出,因此,综合装饰比其他装饰类型更注重整体性。综合艺术的美是各构成要素之美,而无和谐统一的整体,也难有综合装饰艺术的综合之美。 三、陶瓷综合装饰的审美特点与材料特性 1、陶瓷综合装饰的审美特点 任何艺术形式和审美特点都与它的文化背景、时代背景相联系。陶瓷综合装饰由于大量运用了坯釉材质的特性以及工艺处理技法,对主要是以“做”为主的陶瓷综合装饰来说,形象塑造更为抽象、内涵更为深沉、形式美感更为突出,即有自然本质的美和人为的创造美。陶瓷综合装饰的创意更具有装饰艺术的独创性、装饰艺术的新颖性,陶艺家往往借助各种表现形式和艺术手法,含蓄地、独特地抒发和流露自己的人生观、历史观和审美观。 2、陶瓷综合装饰的材料特性 陶瓷综合装饰材料美就是材料所给予人视觉和触觉的审美心理感受,材料的不同对综合装饰的效果有重要的影响。通过不规则、色彩、肌理、质感等形式要素表现出来。综合装饰一般使用四种类型的材料土质材料、釉质材料、装饰材料、异质材料。陶瓷综合装饰材料总是以自己特有的天然美而表现美,是指利用多种材料进行装饰处理,组合编排后所展现的美。但大多数情况往往同时具有自然美和表现美,而且总是在对比中求得和谐。材料的不同不仅能表现其自身的天然质感,同时巧妙利用适当釉料、颜料来发挥装饰材料的特性,从纹饰、肌理、质感、层次的对比、衬托,才能将装饰美发挥到极致。因为质地的对比、肌理的对比、色彩的对比、光泽的对比能赋予材料更强烈的艺术感染力。通过不同的颜色釉料、泥料、色料等装饰材料装饰陶瓷,不仅要求创作者要有娴熟的绘画技巧,还要掌握配料,雕刻技艺并熟悉颜料釉料的发色效果。把握釉料、颜料的浓淡、厚薄,安排画面的层次,尽量使工艺达到完美的效果。

陶瓷装饰设计中民间艺术的应用

陶瓷装饰设计中民间艺术的应用摘要:民间艺术世代流传,是较为典型的传统文化象征。我国在数千年的发展中,正是因为不同类型的文化传承发展需求,民间艺术在世界范围的影响不断增加,体现其民族代表价值影响作用。 关键词陶瓷装饰设计民间艺术应用 现阶段民间艺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陶瓷装饰设计中,传统技术与装饰设计整合在了一起。对此,本文结合现代陶瓷装饰设计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探索民间艺术在其中的应用价值。现代陶瓷艺术忽视了其应用性价值,更多的是强调其美观性、艺术性。现代社会具备代表价值作用的艺术品创作形式,其市场发展潜力较大。现代人民对精神文化的需求逐渐增加,从基础的物质需求转变成现阶段的精神享受,人们对陶瓷艺术品的喜爱也与日俱增。将民间美术与陶瓷艺术品紧密联系起来,从整体造型与图案设计层面上看,都是富有中国特色的文化艺术作品创作的有效途径。笔者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细致化的分析与讨论。 1民间艺术的主要特征 1.1内涵丰富

民间美术是一种基础艺术载体。数年来人们对自己的社会生活实践活动的总结与观察,经过美化之后,能够反映现实生活的理想化、艺术性特质。诸多的艺术表现中,将内涵丰富扩展以体现人们对现实生活的美好追求是十分常见的,从我国传统艺术中的刺绣、国画等都能看到这种情况。现代陶瓷装饰设计从民间艺术中获得创新元素,将符合社会时代特色的作品融入创作过程,通过夸张和比喻的手法使其中的人物形象或事件内容更加立体和具有趣味性,彰显艺术家们对生活的美的探索。总之,民间艺术具备丰富且深奥的内涵。 1.2多元化诉求 民间美术具有多元化的发展需要。民间美术的形式多种多样,不仅涉及图画类,还涉及剪纸、泥塑、皮影等诸多方面。不同的美术作品展现形式,都具备特殊的文化价值。应用写意手法,做好对民间美术文化的传承和应用,能够体现人们对现实美好生活的一种寄托,经过对民间艺术的再创作,能够探索出一条全新的发展道路,也是现代社会对产业多元化的基本要求。 2民间美术在现代陶瓷装饰设计中的具体应用 2.1造型应用

传统陶瓷彩绘的装饰艺术

传统陶瓷彩绘的装饰艺术 导读:本文传统陶瓷彩绘的装饰艺术,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传统陶瓷彩绘的装饰艺术 摘要:随着科技和经济的持续进步,民间陶瓷艺术已经逐渐变成目前我们国家十分重视的对象之一。陶瓷能够给人们带来美的感受的主要原因便是其外表涂有各类不同的彩绘,从而起到了相应的装饰作用。为此,人们便需要针对传统陶瓷彩绘的“装饰”艺术展开全面研究,以期更好地了解其艺术价值。 关键词:传统陶瓷;彩绘;装饰;艺术 引言 从现阶段发展而言,陶瓷在呈现我国历史文化方面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在一些西方人的眼中,其总是将陶瓷和我国文化联系在一起。因此,陶瓷从某种意义上而言可以算是我们国家文化以及精神的重要代表。伴随中华文化的发扬光大,人们的审美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人们心中的审美元素也在持续增加。单从“装饰”的角度来说,传统陶瓷能够在多个方面予以体现,既有各类不同的图案展示,同时还能体现出多种不同的工艺和技法。 一、陶瓷的地域特色 (一)泥料的制约 陶瓷本身属于一种造物的活动,其本身的材料对于最终的器物有

着非常重要的影响。纵观我们国家的发展历史,基本上所有知名的窑口全部都位于优质的瓷泥产地,然后再通过优良的技术才能制作出精美的产品。因此,泥质对于陶瓷的艺术性价值的整体影响非常大。例如我国景德镇,其使用的瓷泥主要以高岭土为主,可以算是全世界最为优秀的瓷泥。在一段时间内,高岭土一度成为了瓷泥的代表。正是由于瓷泥的高质量,景德镇地区的陶瓷艺术便取得了飞速的进步[1]。进入元代时期后青花瓷开始出现,其代表着我国陶瓷彩绘艺术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在此之后,其霸主地位一直都无法动摇。青花瓷的工艺要素主要包括三种,分别是白瓷胎、钴料以及釉下彩绘。虽然青花瓷的具体起源至今仍处于争议之中,部分人认为其受到了波斯文化的影响,另一部人则认为其全部都由我国创作,但是白瓷胎和钴蓝在搭配之后诞生的审美价值已经取得了全世界学者的认可。 (二)民风的渗透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本身的性质面貌主要受到三方面因素影响,分别是种族、环境以及时代。因此为了能够更好地了解一类艺术品的价值,便需要从其精神以及风俗的角度出发予以思考。只有基于这一时代背景,才能更好地体会陶瓷装饰中包含的艺术价值。由于文化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生改变,一些新的文化形式逐渐进入我们国家,但其原本的保守型特点会一直存在。两种不同文化形式在交融的过程中发生了激烈的碰撞,正是基于这一点,陶瓷彩绘文化也在持续改变。早期的陶瓷彩绘均以民间文化为主,其染料也由我国自己生产。然而伴随二战时期资本主义国家的入侵,许多地区的陶瓷染料全部来自于

陶瓷装饰材料

1.陶瓷的概念?如何区别陶和瓷? 答:通俗地讲:用陶土烧制的器皿叫陶器,用瓷土烧制的器皿叫瓷器.陶瓷则是陶器,炻器和瓷器的总称.凡是用陶土和瓷土这两种不同性质的粘土为原料,经过配料,成型,干燥,焙烧等工艺流程制成的器物都可以叫陶瓷. 陶和瓷的区别:可以根据陶瓷所用原料及坯体致密程度.陶器的坯体烧结程度差,断面粗糙而无光泽,机械强度差,吸水性较大,无半透明性,敲击时声音粗哑,沉浊.瓷器的坯体致密,玻化程度高,吸水率小(基本不吸水)有一定的透光性,断面细腻呈贝壳状或石状,敲击时声音清脆. 2.陶瓷装饰材料的概念?并请具体列举三种陶瓷装饰材料. 答:陶瓷装饰材料即指用于装饰陶瓷制品的的各种颜料和材料,如固体颜料和金水,电光水,渗花液等液体颜料及陶瓷贴花纸. 陶瓷装饰材料:釉面砖、墙地砖.大型陶瓷饰面砖、陶瓷锦砖、陶瓷壁画。: 3.釉上彩,釉中彩,釉下彩的概念及三者的优缺点? 答: 釉上彩:是用釉上颜料,釉上贴花纸及其他装饰方法,在陶瓷制品釉面上进行彩饰,并根据颜料性能在不同温度下(600到900)彩烧而成. 釉中彩:釉中彩是一种介乎釉上和釉下的所谓釉中彩颜料,其装饰方法与釉上彩相似,即在烧成的白胎上进行彩绘(贴

花),彩烧温度为重1060—1250℃,彩烧时间为90—100分钟。釉中彩即在高温快烧的条件下,制品釉面软化熔融,使这种新颜料的颗粒渗入釉内,当冷却后釉面封闭,花色便沉浸在釉中使外观变得滋润恍月,细腻晶莹,颇有釉下彩的效果。 釉下彩: 它是用釉下颜料或用釉下贴花纸,在青坯,釉坯,素烧坯或素烧釉坯的表面上进行彩饰,在覆盖一层白色透明釉或者其他浅色面釉,经高温(1200—1400℃)烧制而成的。 4.颜色釉,陶瓷颜料及化妆土的定义,并简述陶瓷颜料的制备方法? 答:颜色釉: 如果在釉料中加入某种氧化金属,或着色剂,烧成后釉面就会呈现出某种固有的色泽,或呈数种不同颜色的釉叫做颜色釉。

陶瓷颜料装饰粗陶的创新应用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f79432569.html, 陶瓷颜料装饰粗陶的创新应用研究 作者:张志龙 来源:《现代交际》2012年第12期 [摘要]在现代粗陶艺术创作中,装饰表现手法很是单一,大多运用粗陶本身的肌理作为表现手法,施加以简单的釉色作为装饰。本文通过对清水河粗陶的研究,以陶瓷颜料装饰粗陶的办法,以及彩色化妆土的运用,创新粗陶陶艺的表面装饰,丰富陶艺创作的表现手法和艺术表现力。 [关键词]粗陶陶瓷颜料化妆土 [中图分类号]J5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12-0106-01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清水河县陶瓷历史悠久,距今至少已有800多年的历史,当地黑矾沟的古瓷窑址为我国北方“磁州窑”系列的杰出代表。当地盛产粗陶土,因其主要作为缸、罐等粗陶制品的原料,俗称“缸料”。做成的粗陶制品具有丰富和粗犷的表面肌理。在艺术创作中能得到很好的运用。但是过去的粗陶艺术装饰中都以粗陶本身肌理为主,或以简单的釉色作为装饰手段。装饰方法单一,并不能充分地表现粗陶艺术的美。特别是在现代陶艺创作中,更需要丰富多样的表现手法来作为作品的表现形式。 笔者从事粗陶艺术创作和研究,在创作中,对粗陶表面装饰手法进行很多尝试。通过以陶瓷颜料装饰粗陶的办法,以及彩色化妆土等的综合运用,创新粗陶陶艺的表面装饰,丰富陶艺创作的表现手法。 一、缸料粗陶土的制备 清水河缸料陶土主要由高岭石、蒙脱石、石英、长石组成的粉砂质黏土。主要化学成分为:二氧化硅、三氧化二铝以及少量的三氧化二铁、氧化钙、氧化镁等。清水河缸料陶土中,三氧化二铁含量偏高,在烧制后往往会出现坯体发黑褐色的出铁现象,其中颗粒较大的铁质在烧制后变成黑色、黄色或褐色的斑点,微细的铁粉末在烧制下会使坯体变黄变黑。在陶土制备中,用除铁棒去除泥料中的铁质,特别是筛除陶土中的硬质颗粒后,就去除了坯体的出铁现象。 在创作中,有时需要一些特殊的粗陶肌理,使粗陶原料性质发生变化。包括细化、去铁以及特殊制备(特粗的粗陶土和其他坯体原料的混合使用等方式)。当不需要特粗糙的坯体时,通过过筛、水洗沉淀或球磨等方法,将粗缸料进行细化。相反,在创作中需要更粗糙粗犷的肌理时,在缸料泥中加入熟料和碎石粉,不但能增强坯体的强度和粗糙的质感,而且还会得到更好的肌理效果。 二、缸料粗陶的坯体着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