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读韦伯_中国的宗教_

今读韦伯_中国的宗教_
今读韦伯_中国的宗教_

中华读书报/2008年/2月/27日/第016版

书评周刊

今读韦伯《中国的宗教》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副研究员何蓉

开栏语:经典著作在出版界往往是以不同版本和不同形式不时重新推出,常出常新的;对于读者来说,也是常读常新的。超越时空的洞察力和想象力,使经典著作始终具有强大的魅力;但经典著作也是不容易读的,读什么版本,怎样读,如何将经典著作所揭示的论题与当下的学术文化建设勾连起来,使之成为中国当代学术文化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似乎并不是一目了然的。有鉴于此,我们开设此栏,邀请有关专家,向读者推荐较好的版本,介绍经典著作的成书背景、主要观点以及与当前学术文化界思考的问题的关联。

马克斯?韦伯在《中国的宗教:儒教与道教》中谈的并不仅仅是中国的宗教现象,而如同一幅色彩斑澜的全景画,对中华帝国的社会结构、经济运行和文明特质进行了全面的展示。这个帝国在经历了历次传统的转换、民族的冲突、文化的融合之后,已经发展出了稳定的因应之道,无论是经济制度,还是社会组织方式,都表现出特有的条理性。

到了18世纪,这种稳定与条理,却与资本主义的欧洲的巨大转折形成对比,从而在后者心目中,形成一个停滞的帝国的印象,这便是韦伯从文献中获得的对中国的认识。在一定程度上,中国的情况构成了对他在新教伦理命题中建立的多元因果关系的挑战,因为中国并不缺乏资本主义得以产生的一些要素,如理性克制的生活方式、理性的技术和经济手段,等等,但是,却最终未能产生现代的资本主义的经济形式,因此,韦伯的中国研究的核心问题便成了“为什么中国没有产生资本主义?”。

在分析了中国社会的结构、制度和技术等方面的特征之后,他认为,在资本主义发展的这些“物质的”、具体的因素上,有利和不利的方面都存在,而决定性的影响来自精神因素,即儒教与道教的消极和传统的本质。例如,他认为,与清教相比,儒教实际上是另一种理性主义的类型,顺应现世而非支配这个世界,培养中正平和的人格而没有因期待救赎而带来紧张性,因此,它在本质上很宽容,恪守传统,缺乏进行改革的动力。

这样,通过对中国的宗教信仰状况的分析,韦伯安然地回到了新教伦理命题的最根本的方面,即源于宗教理念的精神的驱动力如何会影响到社会经济的发展;无论是儒教与道教也好,还是印度教与佛教也好,都可以从这一角度来反证西方现代化过程的独特的精神因素。

从长期来看,韦伯的论断深深地影响了其后的研究者的问题意识。例如,20世纪80年代,随着东亚经济的腾飞,人们开始热切地讨论儒家伦理对于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并认为建立这二者之间的因果关系就构成了对韦伯的挑战。然而,韦伯是在东亚落后的时期试图找出未能激发出经济发展的精神因素,后来者则在经济腾飞期为这种发展找到同一精神之源的解释,双方其实是在同一个层次谈论同一对关系,韦伯的影响之大可见一斑。

即今而论,韦伯的提问方式也是在资料有限、论题又很庞大的情况下的一种简洁而便利的研究策略,向人们展示出社会学的洞察力如何建构一个复杂社会的运行及其机制。当然,它也存在先天的不足之处,因为以社会历史之复杂性而言,不大可能通过了解中国“不是”什么,来探讨中国社会“是”什么。

在韦伯试图接近中国社会的现实时,这一研究方法时时会造成某种牵制。例如,本书开篇就从中国的货币制度、城市与行会起头,讨论其中有什么样的因素利于、又有什么样的因素不利于激发资本主义。如果不明了韦伯对于西方社会经济发展的见解,即货币制度与城市等正是孕育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的要素,那么,读来自然有莫名所以之感。而真正体现着中国社会自身特色的方

面,如家产制国家、以血缘关系为核心的社会组织、法律等,则放在了较后的篇章里。这种编排方式有其自身的逻辑层次,但容易使人陷入繁复的细节而不知其论证的重心何在。

另一方面,由于是主题先行,在材料的取舍与裁剪上容易出现时间错置、地区错置的问题,杨庆堃先生在其“导论”中已经指出了这一方面的缺憾。由此产生了另一个颇为重要的问题。韦伯认为,佛教要么是避世冥思的神秘主义,这是印度次大陆的佛教的特色,要么是涣散了伦理追求的大众宗教,这是中国近世的佛教,无论哪一种都不足以对中国民众产生精神上的强大的驱动力。因此,他建立了儒教与道教的二分法,而这与中国宗教史上儒释道三教并列的常识不相符合。究其原因,是他忽略了佛教在中国中古时期对社会历史与文明进程所产生的重要作用,而这正是他受限于资料和论题所产生的一个问题。

因此,从专业的历史研究者的角度来说,这本书在某些历史的细节及其解释上绝非无可挑剔,但更重要的是,即使在今天,它仍然因其非凡的洞察力与想象力而成为不容忽视的重要作品,向人们展示了思想本身所具有的强大的魅力。

一个突出的表现是,韦伯对中国的帝国体制持有非常有趣而深刻的看法:一方面,由于存在着中央与地方的利益斗争、实质上的包税制、官员与地方生活分割等问题,使得中国的帝国体制效率低下,正式的行政管制力量难以到达基层社会;另一方面,帝国的君主、即皇帝却享有他的西方的同道们始终难以企及的地位,即最高的宗教领袖,或者如韦伯所称是“最高祭司”,皇权由此得到巫术性卡理斯玛的庇佑,以“礼”的形式使得双方联结起来,并形成了统一的文化,以及强调秩序、和平、克制等美德。总的来看,士大夫阶层是这一体制的核心的身份团体,而指导其生活取向的,正是儒家的伦理规范。

在这一体制之下,政治既然已经取得了凌驾于宗教之上的地位,那么,韦伯所建立的儒教与道教、正统与异端的二分法不仅仅概括了中国人在信仰体系及价值观念方面的基本特征,而且代表着官方意识形态及其对立物之间的关系。儒教以肯定现世人伦秩序、培育中正平和的人格和求得人间至福为其目标,全无讨论彼世之种种的兴趣,并在不危及其现世目标的前提之下,对于多神的民间信仰或巫术传统亦加以容忍。而道教所具有的消极避世和神秘主义倾向,也使得它无法产生改造世界的革命性的举动。

韦伯的这些论断的影响很大,无论是中国研究本身,还是宗教社会学等领域的理论建设,都得益甚多。在这个意义上,《中国的宗教》如同韦伯的其他作品一样,色彩斑澜、内容丰富,始终会对每一个认真的阅读者以启发,也因此,它称得上是超越时空界限的伟大作品。

到了20世纪90年代,《中国的宗教》也被热心译事的学者们介绍到了中国,先后有江苏人民出版社的洪天富译本和商务印书馆的王容芬译本以《儒教与道教》之名刊行,在传播西学、促进文化的反思方面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劳。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新近引入的台湾远流本辑入了韦伯《比较宗教学导论》、《中间考察:宗教拒世的阶段与方向》等重要文献,并由杨庆堃、康乐等学者进行卓有见识的导读,而且,译者以德文本为底,参考了英文、日文本,译笔更为精良和严谨。博大精深的韦伯作品能够有这样一种较为翔实的译本,实是读者的福气,在感受大师风范之时,更少隔膜与扭曲。

中国教会学校

中国教会学校列表 一、大学 01.上海 沪江大学-University of Shanghai-美南浸信会、美北浸礼会-杨树浦军工路 圣约翰大学-St. John's-美国圣公会-沪西极司非而路 震旦大学-Universitè Aurore-法国耶稣会(天主教)-法租界吕班路 02.苏州 东吴大学-Soochow University-美国卫理公会-苏州天赐庄 03.南京 金陵大学-University of Nanking-美国卫理公会、长老会、基督会等-鼓楼 金陵女子大学-Ginling College-美国卫理公会等-宁海路 04.杭州 之江大学-Hangchow University-美南长老会、美北长老会-月轮山麓到二龙头山麓 05.北京 燕京大学-Yenching University-卫理公会、美国公理会等-海淀 辅仁大学-Fu Jen Catholic University-美国本笃会(天主教)-定阜大街 06.广州 广州岭南大学-Lingnan University-美北长老会-河南康乐村 07.长沙 湘雅医学院-Hsiang-ya Medical College-美国雅礼会-麻园岭 08.武昌 华中大学-Central China University-美国圣公会、雅礼会、复初会,英国循道会、伦敦会-昙华林 09.济南 齐鲁大学-Cheeloo University-美北长老会、英国浸礼会等-南关 10.福州 福建协和大学-Fukien Christian University-美国美以美会、公理会、归正会,英国圣公会-鼓山麓闽江畔魁岐村 华南女子大学-Hwa Nan College-美国卫理公会-仓前山 11.成都 华西协和大学-West China Union University-英国、美国和加拿大五教会-华西坝12.天津 天津工商学院(预科学校)-Institut des Hautes Etudes et Commerciales-法国耶稣会(天主教)-天津英租界马场道 二、中学 01.上海 中西女中-Methodist Girls' High School(Shanghai)-美国卫理公会-忆定盘路11号 圣玛利亚女中-St. Mary Girl's School-美国圣公会-白利南路65号 晏摩氏女中-Eliza Yates Academy for Girls-美南浸信会-闸北西宝兴路底浸会庄

中国古代饮食思想

中国古代饮食思想研究 摘要:中国饮食文化是最具中国特色的文化门类之一。作为中国饮食文化,具有其在文化 中不可替代的独特地位,因为它早已超,越了维持生存的本能,其目的不仅是为了获得个体生命的存在,而且还升华到满足人的精神需求的境地,成为人们积极地充实人生、提高 人生体验的表现。透视分析中国饮食文化的深层品位, 可见中国人的饮食审美情趣,主要表现在食物形象、饮食环境、饮食器具、食物的香、味、名、音等方面。而情趣美可理解为感情与志趣两方面。 关键词:中国饮食文化审美情趣食物形象饮食环境饮食器具 中国饮食文化是最具中国特色的文化门类之一也是长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的一种文化。有少数人由于中国文化不甚了解,便把中国文化概括为饮食文化,甚至武断地说 ,中国人活 着的目的就是为了“吃”。[1]这实在是一种以偏概全的误解。鉴于此,有必要透过吃喝 的外在形式,来透视分析中国饮食文化的深层品位。这种品位在美学上也有突出表现。中 国人在饮食方面讲究“色香味俱佳”,“色”就是要好看 ,“香与味”是强调好闻好吃, 合起来就是又要好看又要好吃 , 眼福口福都要享受。在“好看”的追求中,就有审美意识在起作用审美意识是人在审美、创造美活动中的思想、情感、意志。它包含着审 美感受、审美趣味、审美判断、审美态度、审美情感、审美能力、审美观、审美理想等, 其中以审美感受为基础和核心。审美意识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美感,即人对美的主观感受、体验与精神愉悦。美感是创造美的心理基础 俄罗斯作家尔尼雪夫斯基提出“美就是生活”的命题 ,中国人把“吃喝”看作是 生活的头等大事 , 因而在饮食文化中讲究美感是非常自然和合乎情理的事。中国有许多文化名人对中国饮食文化都有相当的研究 ,他们对饮食的看法绝不同于不得温饱的百姓 ,仅 仅是为了果腹求生而已。他们把饮食当作人生的乐趣和人生的艺术。享誉中外的大画家 张大千先生曾说过“吃是人生最高艺术”。虽很夸张,但不无道理。中国的饮食审美 情趣 , 主要表现在物形象、饮食环境、饮食器具、食物的香味名音等方面 , 现分 论于后。 一、食物的形象美 食物形象美包括有色彩和造型。在中国较特殊而丰富的是食雕、花摸、油香、点 心等的造型及彩。中国菜肴 , 是用食品天然色彩调色的 , 即利用蔬菜、肉食、水产品 等食物本身具有的天然色彩进行调色。蔬菜的色彩很多,如红的有蕃茄、胡萝卜、红辣 椒黄的有冬笋、黄花菜、老姜。绿的有菠菜、韭菜、蒜苗。青的有青葱、青椒、青笋即笋。的有白菜、白萝卜。黑的有黑芝麻、黑木耳等等。色的配合非重要 , 配色虽然不会直接影响菜的口味和香气 ,但会影响人的食欲。一个菜 , 应有主色与副色。一般副料色只起点缀衬托作用 , 以突出主料 , 如“芙蓉鸡片”是以白色鸡片为主料 , 配料用绿色的菜心、红色的火腿之类加以点缀衬托 , 就显得鲜艳而和谐。 菜“形”的优美 , 不仅使人精神愉快 , 赏心悦目 , 增加食欲 , 而且起潜移默化 的审美教育作用 , 使人产生美的联想 , 激励人们热爱生活。早在多年前 , 孔子就“割不正不食”、“食不厌精、脍不厌细”之说。形美的菜肴,往往刀工精细,要求粗细一致,厚薄均匀 ,长短相等,互不拖连 ,干净利落。根据烹饪的要求可以切成段、块、片、丝、丁、茸、丸等。现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烹饪技术的发展,对菜肴“形”的要 求也不断提高。在形态上并不局限于一般的段、块、片、丝、丁、茸、丸、条、粒、泥等, 搭配上也不仅仅是块配块,片配片、丁配丁、丝配丝的一般搭配方法。而是在块、条、丝、丁、粒、茸、泥、整只、整条的基础上, 用巧妙的艺术构思和细致的操作手法 ,使这些常 用的形态 , 变成丰富多彩形象悦目的花色形态 ,这就是“配型”。行业中又称“配花色菜”。

中国的四大宗教要点

中国的四大宗教要点 1.中国四大宗教的主要宗派: (1)佛教:A:汉族地区佛教(大乘佛教):三论宗、天台宗、华严宗(贤首宗)、法相宗(慈 恩宗)、律宗、净土宗、禅宗、密宗(真言宗)、[八宗口诀:三天华法,律净 禅密]; B:小乘佛教:云南少数民族地区 C:藏传佛教:宁玛派、萨迦派、噶举派、格鲁派; (2)道教:全真道,正一道; (3)伊斯兰教:逊尼派、十叶派; (4)基督教:天文教、新教、东正教; 2、中国四大宗教的主要经典: (1)佛教:北传佛教:《大藏经》(《三藏经》); 南传佛教:《大藏经》; 藏传佛教:《甘珠尔》、《丹珠尔》; 西汉哀帝元寿元年(公元前2年)传入中国内地 (2)道教:《道藏》; (3)伊斯兰教:《圣训》、《古兰经》;唐永徽二年(公元651年) (4)基督教:《圣经》;唐贞观九年(公元635年),时称景教 3、中国四大宗教的标志及传入中国的时间: (1)佛教: (2)道教:太极八卦图; (3)伊斯兰教:新月; (4)基督教:十字架; 4、汉族宗教信仰的两个明显特点: (1)采取兼容并蓄的态度。 (2)任何外来宗教都必须地方化、民族化,才能存在和发展。 5、中国云南省有哪几个少数民族信仰上座部佛教? 傣族、德昂族、阿昌族、布朗族、佤族(可用口诀联想这些民族的全称:傣德阿布佤)。6教创始于何时何地?创始人是谁? 佛教约创立于公元前6世纪的古印度。创始人名悉达多,姓乔答摩,佛徒尊称其为“释迦牟尼”(意即“释迦族的圣人”)。 7、佛教发展的四个时期: (1)原始佛教时期:公元6世纪中叶至公元4世纪中叶 (2)部派佛教时期:上座部佛教(小乘佛教);大众部佛教(大乘佛教)。 (3)大乘和小乘佛教时期: (4)密乘佛教时期。

以马克思·韦伯的思想解读《浪潮》中的魅力权威

【摘要】电影《浪潮》中,为什么短短的五天时间里,学生们可以发生这么多变化?是什么力量成就了一个这样的团体或者说组织?本文以电影《浪潮》为研究对象,结合马克思?韦伯的分层、组织理论分析影片中的体现出的魅力权威及其合法性。 【关键词】《浪潮》;马克思?韦伯;分层;组织理论;魅力型权威 2008年德国导演丹尼斯?甘塞尔将一段发生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真实故事改编为电影《浪潮》搬上荧屏。影片用犀利的镜头揭开人性的弱点,让我们看到自己并不如想象中那样坚强,相反,比想象中更容易受到影响。电影讲述德国高中教师赖纳?文格尔将班上的学生组织成一个团体进行了一次教学体验。随着团体的名字“浪潮”、统一的制服、标志和手势的一一诞生,学生们逐渐狂热起来,开始在城市的各个角落张贴“浪潮”的标志,把不合作者排除团体,事情逐渐出乎赖纳的意料,他急忙终止“浪潮”的时候,学生们沮丧失落,而深陷其中的蒂姆更是接受不了现实,枪击同学后饮弹自尽,赖纳因此被逮捕,影片以赖纳惊愕失措的表情结束。为什么短短的五天时间里,学生们可以发生这么多变化?是什么力量成就了一个这样的团体或者说组织?本文试从马克思?韦伯的思想中找到其中的解释。 一、马克思?韦伯的分层、组织理论以及魅力权威的合法性 韦伯的社会分层理论其实质内容是按照一定的标准将人们区分为高低不同的社会等级序列。韦伯承认,在研究社会不平等时,把经济因素作为分层标准是必要的,但同时社会的分层结构是多层次的统一体,因此韦伯主张从财富、声望、权力说那个角度考虑一个社会的经济、文化和政治三大领域的不平等。 韦伯的组织理论首先是基于对组织中权威的分析研究。韦伯认为,根据组织内部的权威关系,可以揭示出不同组织所具有的特性。个人为什么会服从命令?人们为什么会按照他们被告知的那样去行事?为了阐释这一问题,韦伯将权力与权威进行区分,他指出,权力是无视人们反对、强迫人们服从的能力,而权威则意味着人们在接受命令时是出于自愿,权力具有强大的强制性,而权威具有某种自愿性,容易被多数人接受。正是这种权威制度使下级把上级发布的命令看作是合法的。任何一种组织,都是以某种形式的权威为基础的。权威能消除混乱,带来秩序,实现组织目标,推进社会发展。韦伯认为,组织与权威的关系密切,任何一种形式的组织都以某种形式的权威作为基础,没有权威,组织就失去了其存在的条件。根据权威的合法性,韦伯将其分为三种类型:传统型权威、魅力型权威和法理型权威。 1、传统型权威。传统型权威是一种古老形式的权威,这种权威统治的形式是宗法家长制,它是建立在对古老传统的神圣不可侵犯性及对这些传统行使权力者的地位合法性的坚定信念的基础上的。 2、魅力型权威。它是以对某一个人的特殊的、超凡的神圣性、英雄行为或典范品格的信仰,以及对这个人所产生的榜样力量或所发布命令的信仰为基础的。它建立在非凡人格、英雄气概、创业奇迹的基础上,也就是说它来自于对领袖个人魅力的崇拜。所谓魅力,即一个领袖人物的超越凡俗的品质,它可以是不同凡响的气质、人品、性格、学识、智慧和能力,也可以是凡人不能理解的神授魔力。具有魅力权威的领袖人物,必须拥有某种超人类甚至超自然的,也是其他人无法企及的力量或素质。超人权威的本质是“敬仰”。 魅力型权威的核心是个人崇拜,这种组织所依赖的往往是某种信仰,而不是强制性因素。所以,要维持个人崇拜组织的生存发展,领袖人物就必须不断地以某种新的方式来表现出他的魅力。这就像现在体育明星、演艺明星一样,只有不断地创造出新的奇迹,为“粉丝”提供新的刺激,才能保持崇拜者的兴奋和激情,否则就会失去其受人崇拜的魅力。所以,这种权威是最不稳定的,也是不能持久的。一般来讲,伴随着领袖的魅力的失去,这种个人崇拜组织就会转化为传统型组织或法理型组织。这种转化过程,即社会学中常说的“祛魅”。 3、法理型权威。它是以一种对正规形式的“法律性”,以及对那些升上掌权地位者根据

全国高等院校专业名称及学科门类最新版

01 学科门类:哲学0101 哲学类 010101 哲学 010102 逻辑学 010103K 宗教学 02 学科门类:经济学0201 经济学类 020101 经济学 020102 经济统计学 0202 财政学类 020201K 财政学 020202 税收学 0203 金融学类 020301K 金融学 020302 金融工程 020303 保险学 020304 投资学 0204 经济与贸易类020401 国际经济与贸易020402 贸易经济 03 学科门类:法学0301 法学类 030101K 法学0302 政治学类 030201 政治学与行政学030202 国际政治 030203 外交学 0303 社会学类 030301 社会学 030302 社会工作 0304 民族学类 030401 民族学 0305 马克思主义理论类030501 科学社会主义 030502 中国共产党历史030503 思想政治教育 0306 公安学类 030601K 治安学 030602K 侦查学 030603K 边防管理 04 学科门类:教育学0401 教育学类 040101 教育学 040102 科学教育 040103 人文教育 040104 教育技术学(注:可授教育学

或理学或工学学士学位)040105 艺术教育(注:可授教育学或艺 术学学士学位) 040106 学前教育 040107 小学教育 040108 特殊教育 0402 体育学类 040201 体育教育 040202K 运动训练 040203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040204K 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040205 运动人体科学 05 学科门类:文学 0501 中国语言文学类 050101 汉语言文学 050102 汉语言 050103 汉语国际教育 050104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050105 古典文献学 0502 外国语言文学类 050201 英语 050202 俄语 050203 德语050204 法语050205 西班牙语050206 阿拉伯语050207 日语050208 波斯语050209 朝鲜语050210 菲律宾语050211 梵语巴利语050212 印度尼西亚语050213 印地语050214 柬埔寨语050215 老挝语050216 缅甸语050217 马来语050218 蒙古语050219 僧伽罗语050220 泰语050221 乌尔都语050222 希伯来语050223 越南语050224 豪萨语050225 斯瓦希里语050226 阿尔巴尼亚语

道教对中国文学的影响

浅谈道教对中国古典文学的影响 道教是在中国本土生长起来的传统宗教,它是在中国古代宗教信仰的基础上,它以道和德为教义的核心,吸收了道家哲学的部分内容,以神仙思想为其中心思想,精、气、神的理论是其思想的最高理论。道教对中国古代文人的人格塑造,对中国古代的文艺思潮都有深远影响,更有甚者,道教的很多题材直接进入文学作品,成为其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道教对中国古代文人的人格塑造所产生的影响 道家与道教的精神做基础,道家与道教的戒条,也就是中国文化教人为善去恶的教育范本,它以天道好还,福善祸淫的因果律做根据,列举许多做人做事、待人接物的条规,由做人做事而直达上天成仙的成果,都以此为标准。中国古代的知识分子在潜移默化中已经接受了这样的道德观念,于是也相信有一种超越自然力量的“道”存在于世间,而这个“道”在一般人那里就是“良心”,就是一种敬畏观念,而在知识分子那里,便成为一种道德行为规范。在这样的基础上,一些文人进行文学创作也多半遵循这样一个观念,就是人在世应多行善事,行善事会有好的报应。 在道教观念的影响和塑造下,中国古代的知识分子的处世哲学也有较强的适应性,他们不仅能入世,也能出世,“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但他们都能安然处之,道教主张轻功名,重生命,道教的主要经典《道德经》大抵以虚静无为、冲退自守为事,这种不与世争的观念使得中国古代文人在失意之时能够得到一种自我解脱,儒教使中国人处于工作状态,道教使中国人处于游戏状态,道教的自然主义,正是用来慰藉中国人受伤的心灵的止痛药膏。在这种处世哲学下,中国文人能够适应时代的变化,在不同的心境下写出不同的作品,李白是这样,苏轼是这样,还有很多的文人都是这样,在一种淡泊的心态下也让他们的文学作品有了更多的风采。 道教对中国古代文学思潮的影响 道教对浪漫主义思潮的影响极大。《庄子》则是一部浪漫主义的寓言哲理著作,寓言故事并非人世间所真正有的事情,一般都是作者通过现实生活中所残留的现象来想象而构成的虚拟世界,庄周在其幻想的国度里构建了自己“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傲倪于万物”的理想世界,其丰富瑰丽的想象开启了中国古代浪漫主义的大门。屈原的《离骚》现实叙述与幻想驰骋相交织,同时蕴含着哲学、宗教、文学等多重因素,是远古神话传说的直接的和完全的继承者,这种浪漫主义的文学传统也在后世薪火相传,汉代的辞赋家贾谊、建安时代的曹植、正始时期的阮籍、两晋六朝时的左思、郭璞、鲍照、陶渊明、盛唐的李白、中唐的李贺以至宋代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的豪放词派以及明代李贽的“童心说”,公安派的“性灵说”,汤显祖的“意趣神色说”等浪漫主义的美学理论,明清的小说家吴承恩、蒲松龄,都在一定程度上继承发展了这一优良传统,甚至清代的现实主义巨著《红楼梦》的开端部分也极具浪漫主义色彩,“游幻境”的片断实际上是对人物形象的一次总结,具有强烈的神奇魔幻的色彩。 总而言之,道教的思想观念中崇尚自然“无为”,反对“有为”妄动,反对人为物役,欣赏率性“逍遥”,老庄重视自然,反对人之妄为对自然本性的束缚;孔孟则强调礼教,主张“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老庄的思想影响文艺,使之以追求自然美为最高境界;而受儒家影响的文艺则推崇雕琢美,在中国古典文学创作中这样两种观念也明显并存,只是在不同的时代各有侧重罢了。 道教题材直接进入古典文学作品 中国古代的很多文学作品受到了道教的影响,甚至还有很多作品直接以道教神话故事为题材,使得中国古典文学表现了丰富多彩的特色,其中魏晋游仙诗、玄言诗、山水诗,唐代山水诗、田园诗、吟咏道教的诗、宋元的话本、元明的戏曲以及明清的小说很多都带有一定的道教色

马克思韦伯的简要评价

马克思·韦伯,德国社会学家、社会哲学家、历史学家,社会行动理论的首倡者和理解的社会学的奠基人。 曾在海德堡大学和柏林大学攻读法律,兼修中世纪史、经济理论和哲学课程。1889年获博士学位。毕业后,曾先后在弗莱堡大学(1893~1896)、海德堡大学(1896~1898、1902~1919)和慕尼黑大学(1919~1920)任教。1903年与桑巴特等人共同发起创办《社会科学和社会政策文库》杂志。1910年与滕尼斯、齐美尔等人联合发起成立德国社会学会,对社会学在德国的发展起了重要推动作用。韦伯一生著述颇丰,主要有:《宗教社会学论文集》(3卷,1920)、《政治论文集》(1921)、《经济与社会》(2卷,1921~1922)、《科学论文集》(1922)、《社会学和社会政策论文集》(1924)等。韦伯的知识范围和学术研究视野非常广泛,从经济、政治、法律、宗教、音乐等社会生活领域到社会科学方法论都有重要成果,使他成为在社会学史上与迪尔凯姆等齐名的重要思想家。 马克斯·韦伯是近代社会科学发展史上世界公认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在社会学领域中与卡尔·马克思、迪尔凯姆并驾齐驱。作为一位跨世纪的伟大学者,他在生命的五十多年时间里为后世留下诸如《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经济与社会》等宏大巨著。然而,这位社会学家作为一个活生生的人,在“学术”的思想背后,又有怎样的“生活”背景支撑呢? 与父亲终生隔阂的韦伯韦伯出生在德国的一个有广泛社会和政治联系的富裕家庭。这造就了一种智识性刺激的氛围,对韦伯的成长起了重要作用。父亲老马科斯·韦伯出身西法利亚一个纺织业为主的工商业家族。到韦伯出生时,父亲已经是一名法官。韦伯的母亲出身于教育世家,关注并研究宗教和社会问题。老韦伯在政治上倾向于立宪派,由于关心政治,他逐渐成为一个典型的德国资产阶级政治家,忙碌热衷于当代政治问题,“沉溺于美食、自我满足式的自由放任主义”(沃尔夫冈·莫姆森语)。老韦伯虽然是新教徒,但具有享乐主义倾向,这样一种精神境界使得夫妇之间经常发生冲突,家庭失去和睦。母亲在小韦伯心目中的地位重过父亲,所以逐渐对父亲产生抵触情绪。同时,老韦伯对子女的教育方式专制,纯粹用家长制的方式管理孩子。小韦伯是一个很活跃的人,经常在同学之间闹饮、竞酒、决斗,这也使得与父亲愈来愈对立。后来,老韦伯对妻子的独裁专制态度使韦伯忍无可忍,甚至认为母亲的人身安全也受到父亲的威胁。这些最终导致父子之间的关系彻底破裂。1897年8月10日老韦伯在旅行途中去世,韦伯和父亲的和解成了永远无法成全的遗憾。

论马克斯·韦伯的合理性理论

论文关键词:目的合理性价值合理性现代性 论文摘要:马克斯·韦伯主要从社会、文化以及个人三方面阐述了西方理性主义的表现形式。他将合理性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目的合理性,另一种是价值合理性。马克斯·韦伯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之前,在文化、社会以及人们头脑中价值合理性占据着主导地位,资本主义社会产生之后,价值合理性逐渐衰落,目的合理性逐渐占据了主导地位。马克思·韦伯的合理性理论是西方马克思主义者探讨现代性的重要资源之一。 马克斯·韦伯是19世纪德国著名的社会学家,是古典社会学家中第一个以合理性概念为工具分析资本主义现代化演进过程及其本质的理论家。他的合理性理论影响了卢卡奇、霍克海默、阿多诺、哈贝马斯等几代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哈贝马斯曾坦言:“从理论的发展史来说,马克斯·韦伯是我理论的出发点。”…韦伯的合理性理论主要体现在他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学术与政治》、《经济与社会》等著作中。在这些著作中,韦伯描述了合理性的种种表现,阐明了合理性的概念,以合理性概念为解剖刀,对现代社会做出了精神文化特征上的诊断。 一、西方理性主义的表现形式 韦伯是一位著作等身、学识渊博的思想家,他一生兴趣广泛,在宗教、社会学、哲学、文化等领域的研究都颇有建树。回顾韦伯一生的学术研究,我们可以发现,他穷其心力思考的是这样一个中心问题:为什么在欧洲之外,“科学、艺术、国家以及经济都没有走上西方所特有的发展道路”。韦伯认为,这是因为西方特有一种理性主义,这种理性主义在东方是没有的。韦伯列举了现代自然科学、面向市场的文学作品、科学的法律学说、现代国家机关、资本主义的经济伦理等大量现象,来说明西方的理性主义。他将西方理性主义的表现形式主要概括为社会、文化以及个人三方面。 关于社会的理性化,哈贝马斯曾指出,韦伯从理性化的角度所描述的不仅是西方文化世俗化的过程,而且更主要的是现代社会的发展过程。在这个发展过程中,“新的社会结构的标志是,围绕着资本主义企业和官僚国家机器这样的组织核心形成的、功能上互相结合的两大系统走向了分化。韦伯把这个分化过程理解为目的理性的经济行为和行政行为的制度化。”这就是说,社会的理性化体现在新的社会结构的两大系统即经济和行政中。资本主义经济的组织核心是资本主义企业。资本主义企业的营运,突出地体现了以理性为根本,这就是经济的合理性。资本主义企业是一种合理的组织。其特点表现为:经营活动与家庭相分离;利用健全的会计制度精于计算;形式上有效安排自由劳动力;技术上利用科学知识,这些都离不开理性的作用,都是理性化的表现。 在现代,资本主义经济与现代国家既相分离,在职能上又相互补充。国家的组织核心是合理的国家机关,其特征在于:依据一种集中的和稳定的税赋体系;控制一种集中领导的军事权力;垄断立法和法律权力;通过一种专职官员的形式组织行政管理。在国家机器的构成部分中,官僚体制最集中地表现出理性化的特点。行政理性化的最显著的特征是官僚统治完全依照纯粹形式的法律制度而运行。充分发展的官僚制把整个社会变成了一个非人格化的庞大机器,现代国家机制被限定为合理的管理行动。 在韦伯那里,所谓文化的理性化,是指世界的祛魅,也即是宗教世界观图景的消除和世俗文化的产生形成过程,它形成了不同的文化价值领域。现代西方文化主要包括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后西方出现的现代科学技术、自主的艺术以及以规范和普适性原则为核心的伦理学等。现代科学技术主要表现为:对待自然的客观化方法、数学的理论形态以及面对自然时的工具立场和经验方法等。韦伯认为,经验的科学技术知识使世界彻底祛魅。驱除巫魅只有在现代科学技术充分发展的前提下才有可能。自主的艺术也是现代文化的组成部分。现代艺术从传统的伦理和宗教关系中解脱出来,不再承担宗教、政治和道德教化功能,演变成为表达个人主观性的文化形式。西欧音乐中的调式体系、乐队建制和绘画中应用透视的技法等的创

中华传统文化的思想智慧

中华传统文化的思想智慧 中华传统文化的思想智慧2012-03-02 黑老赵中华传统文化的思想智慧中华传统文化的思想智慧。“阴阳五行”、“天人统一”、“中和中庸”、“修身克己”,是支撑起中华传统文化的四个思想支柱。阴阳五行、天人统一、中和中庸、修身克己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四个重要思想。“五行思想”不仅指明 了宇宙统一于金木水火土为代表的物质运动,而且通过五行之间的生克关系,说明了世界上任何事物都被其他事物所生,也被其他事物所克,同时任何事物本身也生着或克着另外一种事物。中华传统文化的思想智慧2011-12-21 学无止境65528 中华传统文化的思想智慧。“阴阳五行”、“天人统一”、“中和中庸”、“修身克己”,是支撑起中华传统文化的 四个思想支柱。阴阳五行、天人统一、中和中庸、修身克己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四个重要思想。“五行思想”不仅指明了宇 宙统一于金木水火土为代表的物质运动,而且通过五行之间的生克关系,说明了世界上任何事物都被其他事物所生,也被其他事物所克,同时任何事物本身也生着或克着另外一种事物。第三个重要思想,“中和中庸”。“中和中庸”思想的古为今用2011-10-06 法童“中和中庸”思想的古为今用。"中和中庸"思想的古为今用(一)金开诚,北京大学教授、 博士生导师,主要著作有:《文艺心理学论稿》、《文艺心理

学概论》、《屈原辞研究》、《谈艺综录》、《学术文化随笔》、《文化古今谈》等二十多种。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 2010-04-11 四海为家* 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中国文化 的基本精神。在中国,以广泛深厚的和合文化为基础的追求社会和谐的思想源远流长。"天人合一"是古代中国人处理自然界和精神界关系所持的基本思想,其突出特征是: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服从自然规律,人性即天道,道德原则与自然规律一致,人生理想就是天人谐调。在美学上,和谐化诗意关联的"天人合一"思想,深刻浸渍了中国古代审美境界论,使得古代中国人特别强调人生境界与审美境界的合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什么?2008-07-03 hongtao 中 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什么?有的学者认为,中国传统文化长期发展的思想基础,可以叫做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文化的基本精神是文化发展过程中的精微的内在动力,即是指导民族文化不断前进的基本思想。"这些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之所在。"(张岱年:《论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中国文化研究集刊》第1辑,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中国的民族精神基本凝结于《周易大传》的两句名言之中,这就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漫画: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思想[图文]2012-03-21 茶香飘万里漫画: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思想[图文]漫画: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思想[图文]2012-03-21 雪峰读书漫画:传统

中国大学所有专业

中国大学所有专业 (根据教育部对大学本科专业要求,整理共11个学科门下近500个专业。) 1.哲学 哲学、逻辑学、宗教学。 2.经济学 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财政学、金融学、保险学、金融工程、投资学、网络经济、信用管理、能源经济、环境能源与发展经济。 3.历史学 历史学、世界历史、考古学、民族学、博物馆学、文物保护技术与艺术 4.教育学 教育学、学前教育、特殊教育、教育技术学。 体育教育、运动训练、社会体育、运动人体科学、民族传统体育。 5.文学 汉语言文学、汉语言、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古典文献、中国语言文化、应用语言学、对外汉语。 英语、俄语、德语、法语、阿拉伯语、日语波斯语、韩国语、朝鲜语、菲律宾语、梵语巴利语、印度尼西亚语、印地语、柬埔寨语、老挝语、缅甸语、马来语、蒙古语、僧伽罗语、泰语、乌尔都语、希伯来语、越南语、斯瓦西里语、阿尔巴尼亚语、保加利亚语、波兰语、捷克语、罗马尼亚语、土耳其语、葡萄牙语、瑞典语、塞尔维亚-克罗地亚语、希腊语、匈牙利语。 新闻学、广播电视新闻学、广告学、编辑出版学、传播学。 音乐学、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音乐表演、绘画、雕塑、美术学、艺术设计学、舞蹈学、舞蹈编导、戏剧学、表演、导演、戏曲影视文学、戏曲影视美术设计、摄影、动画、播音主持、广播电视编导、影视教育、艺术学、影视学、播音影视编导。 媒体创意、录音艺术、书法学、音乐治疗、国学、新媒体与信息网络、数字电影技术。6.法学 法学。 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国革命史与中国共产党党史。 社会学、社会工作、政治学与行政学、国际政治、外交学、思想政治教育、国际事务。 治安学、侦查学、边防管理、火灾勘探、禁毒学、警犬技术经济犯罪侦查、边防指挥、消防指挥、警卫学。 知识产权学、家政学、女性学、监狱学、国际政治经济。 7.理学 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数理基础科学。 物理学、应用物理学、声学。 化学、应用化学、化学生物学、分子科学与工程。

中国的四大宗教(内部使用,禁止外传)

中国的四大宗教 1.中国四大宗教的主要宗派: (1)佛教: A:大乘佛教:三论宗、天台宗、华严宗(贤首宗)、法相宗(慈恩宗)、律宗、净土宗、禅宗、密宗(真言宗)、[八宗口诀:三天华法,律净禅密]; B:小乘佛教 C:藏传佛教:宁玛派、萨迦派、噶举派、格鲁派; (2)道教:全真道,正一道; (3)伊斯兰教:逊尼派、十叶派; (4)基督教:天文教、新教、东正教; 2、中国四大宗教的主要经典: (1)佛教:北传佛教:《大藏经》(《三藏经》); 南传佛教:《大藏经》; 藏传佛教:《甘珠尔》、《丹珠尔》; (2)道教:《道藏》; (3)伊斯兰教:《圣训》、《古兰经》; (4)基督教:《圣经》;

3、中国四大宗教的标志: (1)佛教:**; (2)道教:太极八卦图; (3)伊斯兰教:新月; (4)基督教:十字架; 4、汉族宗教信仰的两个明显特点: (1)采取兼容并蓄的态度。 (2)任何外来宗教都必须地方化、民族化,才能存在和发展。 5、中国有哪10个少数民族信仰伊斯兰教? 回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塔吉克放、乌孜别克族、塔塔尔族、东乡族、撒拉族、保安族(可用口诀联想这些民族的全称:回维哈柯,塔乌塔,东撒保)。 6、中国有哪几个少数民族信仰藏传佛教? 藏蒙裕(固)纳(西)。 7、中国云南省有哪几个少数民族信仰上座部佛教? 傣族、德昂族、阿昌族、布朗族、佤族(可用口诀联想这些民族的全称:傣德阿布佤)。 8、佛教创始于何时何地?创始人是谁?

佛教约创立于公元前6世纪的古印度。创始人名悉达多,姓乔答摩,佛徒尊称其为“释迦牟尼”(意即“释迦族的圣人”)。 9、印度佛教发展的四个时期: 要点提示:3个600年 (1)初600年(公元前6世纪——公元1世纪中叶):原始佛教时期(200年);部派佛教时期(400年):上座部佛教(小乘佛教);大众部佛教(大乘佛教)。 (2)中600年(公元1世纪中叶——7世纪):大乘佛教时期; (3)后600年(公元7世纪——12世纪):密乘佛教时期。 10、佛教在世界传播的路线及教派: (1)以教义划分:大乘佛教(为主)、小乘佛教。

马克思韦伯的官僚制理论

马克思·韦伯的官僚制理论 马克思·韦伯是官僚制理论的奠基人,被称为“组织理论之父”。韦伯首先立足于西方独特理性主义来审视理性官僚制,并通过西方现代官僚制与中国传统制的比较来加以说明。他倡导的官僚制是一种纯粹的、抽象的、标准的的组织形态,他所谓的“官僚制”是指一种以分部——分层、集权——统一、指挥——服从等为特征的组织形态,亦即现代社会实施合法统治的行政组织。从纯技术的观点来看,“官僚制”确是最高的组织形式。他所倡导的层级官僚制理论的主要内容就包括了专业化分工、等级制、对法理化规则的遵从以及非人格化等方面。 韦伯认为,作为一种理想的行政组织形式,官僚制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1.合理的分工。工作的专业化便是这种高度明确分工的结果。 2.层级节制的权力体系。官僚制组织是一个等级实体,具有等级与权力一致的特征,形成官僚制中层级节制的权利体系,以保证在组织权力中政令畅通。 3.依照规程办事的运作机制。官僚组织通常要制定一整套规则程序来规范组织及其成员的管理行为,以保证整个组织管理工作的一致性和明确性,保证官僚制组织的合理性、合法性、稳定性和连续性。 4.行程正规的决策文书。有利于下级组织及其成员明确任务权责及规范要求,加强控制,促进组织更加有效、更便捷的实现目标。 5.组织管理的非人格化。在实行官僚制组织中,管理工作是以法律、法规、条例和正式文件等来规范人的行为的,公务活动中不得掺杂个人情感、偏好等非理性因素,在组织成员之间的公务关系中存在的只是对事的关系而非对人的关系,不考虑任何私情关系。 6.适应工作需要的专业培训机制。官僚制是建立在高度分工和专业化基础之上的,提高其服务数量和质量,从根本上提高组织的工作效率。

唐诗与中国文化精神(一)

唐诗与中国文化精神(一) 两个老先生和两个禅师 很多年前,华东师大的施蛰存老先生,招考研究生时出了一道题目:“什么是唐诗?”这是一个有意味的问题。唐诗是一个美好的词语。汉语中有很多美好的词语。比如长江、黄河,黄山、长城等。唐诗也是汉语中最美好的词语之一。我们提起唐诗,就有一种齿颊生香的感觉。唐诗只是风花雪月么?只是文学遗产么?只是语言艺术么?当然是的,可是我们又总觉得不够。我们仅从风花雪月去看唐诗,或许表明,我们的人生可能太功利了。我们仅从语言艺术和文学遗产去看唐诗,我们又可能把唐诗看得太专业了。唐诗还可不可以指向一些更远更大的东西? 我知道,唐代有兼容并包的文化精神(丝绸之路,以长安为中心,西至罗马,东至东京。各种宗教,和平共处),有世界主义的文化精神(国力极强盛,版图辽阔,经济发达。文化既大胆拿来,又送去主义,元气淋漓、色彩瑰丽),有继承创新的文化精神(秦汉帝国的文化格局、南北朝职官、府兵、刑律等),但是教科书上,似乎只有这些才是唐诗的文化精神。不是说这些不重要,然而谈到唐诗的文化精神,就只能是“遥想汉唐多少宏放”,我觉得这似乎是一个成见。今天我们都不从这些大地方讲起,诗歌毕竟是关于心灵的事情,我们从唐诗的心灵世界讲起。不是说这些不重要,而是心灵性才更是唐诗幽深处的文化精神。我常讲诗歌,也常常想起了杭州的西湖边上,花港观鱼的旁边,曾经

住着近代的老先生、仙风道骨的诗人马一浮先生。马先生说,诗是什么呢?马先生有四句话说得好:诗其实就是(人的生命)“如迷忽觉,如梦忽醒,如仆者之起,如病者之苏”。后来叶嘉莹教授说,这是关于诗的最精彩的一句定义了。诗就是人心的苏醒,是离我们心灵本身最近的事情。是从平庸、浮华与困顿中,醒过来见到自己的真身。我们为什么说仅仅从风花雪月、语言艺术、文学遗产、汉唐气象等来读唐诗,总觉得不够呢,那就是隔了一层,没有醒过来跟自己的真身相见。这似乎有点玄了。有没有真身,这本身就是一个值得进一步论证的事情。但是我这里姑且将它作一个比喻:人生有很多幻身、化身,是这当中那个比较有力量、自己也比较爱之惜之的那个自我,而且是直觉的美好。我又想起古代有两个禅师有一天讨论问题,第一个禅师说了一大套关于天地宇宙是什么的道理,轮到第二个禅师时,他忽然看到池子里边有一株荷花开了,就说了一句:“时人见此一枝花,如梦相似”。我读唐诗,似懂非懂、似问似答之间,正是“见此一枝花,如梦相似”。因为读诗是与新鲜的感性的经验的接触,多读诗,就是多与新鲜的感性的经验相接触、相释放,就像看花。也因为读诗读到会心,又恍然好像古人是我们的梦中人,我们是古人的前世今身。 我只举一个小例子,我十五岁离开家去当工人的时候,心里只是想家呀,沛然莫之能御。有一天读一首小小的唐诗: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我忽然就觉得,那个大风大雪中,快要回到家中的夜归人,就是我自

导游基础知识—中国的四大宗教

1.中国四大宗教的主要宗派: (1)佛教: a:大乘佛教:三论宗、天台宗、华严宗(贤首宗)、法相宗(慈恩宗)、律宗、净土宗、禅宗、密宗(真言宗)、[八宗口诀:三天华法,律净禅密]; b:小乘佛教 c:藏传佛教:宁玛派、萨迦派、噶举派、格鲁派; (2)道教:全真道,正一道; (3)伊斯兰教:逊尼派、十叶派; (4)基督教:天文教、新教、东正教; 2、中国四大宗教的主要经典: (1)佛教: 北传佛教:《大藏经》(《三藏经》); 南传佛教:《大藏经》; 藏传佛教:《甘珠尔》、《丹珠尔》; (2)道教:《道藏》; (3)伊斯兰教:《圣训》、《古兰经》; (4)基督教:《圣经》; 3、中国四大宗教的标志: (1)佛教:**; (2)道教:太极八卦图; (3)伊斯兰教:新月; (4)基督教:十字架; 4、汉族宗教信仰的两个明显特点: (1)采取兼容并蓄的态度。 (2)任何外来宗教都必须地方化、民族化,才能存在和发展。 5、中国有哪10个少数民族信仰伊斯兰教? 回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塔吉克放、乌孜别克族、塔塔尔族、东乡族、撒拉族、保安族(可用口诀联想这些民族的全称:回维哈柯,塔乌塔,东撒保)。 6、中国有哪几个少数民族信仰藏传佛教? 藏蒙裕(固)纳(西)。 7、中国云南省有哪几个少数民族信仰上座部佛教? 傣族、德昂族、阿昌族、布朗族、佤族(可用口诀联想这些民族的全称:傣德阿布佤)。 8、佛教创始于何时何地?创始人是谁? 佛教约创立于公元前6世纪的古印度。创始人名悉达多,姓乔答摩,佛徒尊称其为“释迦牟尼”(意即“释迦族的圣人”)。 9、印度佛教发展的四个时期: 要点提示:3个600年 (1)初600年(公元前6世纪公元1世纪中叶):原始佛教时期(200年);部派佛教时期(400年):上座部佛教(小乘佛教);大众部佛教(大乘佛教)。 (2)中600年(公元1世纪中叶7世纪):大乘佛教时期; (3)后600年(公元7世纪12世纪):密乘佛教时期。

马克思~韦伯

浅谈韦伯理解社会学及其方法论 摘要:韦伯所构建的体系庞大的理解社会学,不仅为德国人文主义社会学铺设了最重要的一段基石,而且已经成为整个社会学的思想财富。韦伯认为社会学就是致力于解释性理解社会行动并通过这种理解对社会行动的过程和影响作出因果说明的科学。为了保证社会学研究的客观有效性,他提出了“价值中立”和“理想类型”的方法论。在社会学界引起轰动,至今其学说为后人所敬仰。本文主要就其理解社会学及其方法论进行讨论。 关键词:理解社会学、价值中立、理念类型、 马克思·韦伯(1864-1920)是社会学学界公认的“社会科学的主要奠基人之一”。他的学说始终闪耀着魅惑而迷人的光芒,他博大精深的思想理论和研究方法影响着哲学、法学、历史学、心理学等众多学科的学者们。同时,韦伯也是个多产作家,其著作覆盖面非常的广泛,涉及各个学术领域。我在此主要讨论韦伯的理解的概念与其方法论理论。尽管他在这些方面的学说依然是备受争议,甚至为此形成的两大阵营,事实上,这种争论恰恰又推进了韦伯方法论向更好更完善的方向发展,韦伯的方法论,形成于当时的历史背景下,我们探讨一个理论。应该将其置于当时的环境下去理解,看韦伯是如何解释他的那个时代,而其现实意义,则是随着时代发展得到的验证与实用,与我们今日现实处境的相关性,亦或说是借鉴意义。我们称韦伯是我们同时代的人,因为他所研究的问题是我们现在依然在研究的问题。韦伯的思想始终在“现实性”的背景之下长期被关注,成为当代最重要的思想资源。 (一)、理解社会学 韦伯曾说:“社会学是一门与对社会行动的解释性理解有关,并因此与对社会行动的过程和结果的因果联系说明有关的科学。”[1]这也就是说,在韦伯看来,社会学是一门理解社会行为的科学,人的行为具有一种内在的可理解性,这是因为人是有意识的[2],而理解则是一个最为基本的概念,面对社会事实,研究者

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

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 中国文化不仅丰姿多彩,而且有着迷人的气质和丰富的内涵。这迷人的气质和丰富的内涵就是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关于文化的基本精神,张岱年说:“文化的基本精神就是文化发展过程中的精微的内在动力,也即是指导民族文化不断前进的基本思想。”由此可见,所谓文化精神,就是推动和指导着人们实践的思想,亦即世界观和人生观。 “天人合一”是古代中国人处理自然界和精神界关系所持的基本思想,其突出特征是: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服从自然规律,人性即天道,道德原则与自然规律一致,人生理想就是天人谐调。在古代中国人看来,自然过程、历史过程、人生过程、思维过程在本质上是同一的。这一思想特征贯穿了“天人合一”观念源起与演变的基本过程,贯穿于古代的哲学、科学和艺术中。 “刚健有为”,《周易.象传》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天体运行,永无已时,故称为健。健含有主动性、能动性以及刚强不屈之义。君子法天,故应自强不息。《周易大传》强调“刚健”,主张“自强不息”,这是有深刻意义的精粹思想。 “中庸之道“是“和合文化”在为人处世方面的具体准则,它在儒家乃至整个中国传统文化中被视作一种人生和道德的至高境界和追求目标面对现实人生很多具体的两极选择,人们试图有效地在对立的两极之间找到了一个均衡的支点,并使对立双方归于统一。在生活实践中,守中、不走极端,成为古代中国人固守的人生信条。 “人文主义”或“人本主义”,向来被认为是中国文化的一大特色。就是指以人为考虑一切问题的根本,用中国传统方式来说,就是肯定在天地人之间,以人为中心;在人与神之间,以人为中心。中国传统文化的政治主题和价值主题,始终围绕着人生价值目标的揭示,人的自我价值的实现、实践而展开。人为万物之灵,天地之间人为贵,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调。 “贵和尚中”,贵和谐,尚中道,作为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之一,也在中华民族和中国文化的发展过程中起过十分重要的作用。中西文化的一个重要差异,就是中国文化重和谐与统一,西方文化重分别和对抗,由此形成了显然不同的文化传统。 “崇德利用”,春秋时代有“三事”之说。《左传》文公七年记载晋国贵族郤缺的言论说:“正德、利用、厚生,谓之三事。”正德,端正品德;利用,便利器用;厚生,丰富生活。正德是提高精神生活,利用、厚生是提高物质生活。 中国文化基本精神的一个重要功能,是民族凝聚的功能。文化基本精神有着巨大的思想统摄性,它可以超越地域、阶级、种族、时代的界限,用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哺育每一个中华儿女,使其凝为一体,同心同德地为民族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而不懈地奋斗。

全国高校专业目录一览表

全国高校专业目录一览表 一级学科的类别: 01哲学02经济学03法学04教育学05文学06历史学07理学08工学09农学10医学11管理学 理工农医类专业 08计算机科学与技术05录音艺术08轻化工程07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07物理学08包装工程07生物科学07应用物理学08印刷工程07生物技术07数学与应用数学08纺织工程08电子科学与技术07心理学10中医学08电子信息工程07应用心理学10中药学07信息与计算科学07地理信息系统03治安学07光信息科学与技术07材料物理03侦查学08通信工程07应用化学04运动人体科学08生物工程07材料化学08冶金工程08生物医学工程07化学08金属材料工程08高分子材料与工程07环境科学08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08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07生态学08采矿工程08自动化07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08石油工程08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07地球化学08矿物加工工程08测控技术与仪器07天文学08勘查技术与工程08热能与动力工程07地质学08资源勘查工程08工程装备与控制工程07统计学10麻醉学08工业设计07微电子学10针灸推拿学08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07理论与应用力学10蒙医学0核工程与核技术07大气科学10藏医学08建筑学07海洋科学09农学08土木工程07地球物理学09森林资源保护与游憩08城市规划07海洋技术09农业资源与环境08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07应用气象学08农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08交通运输07地理科学08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08交通工程08信息对抗技术08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08飞行技术08工程力学08农业水利工程08航海技术08刑事科学技术09渔洋渔业科学与技术08船舶与海洋工程08测绘工程08木材科学与工程08轮机工程08环境工程09园林08水利水电工程08安全工程09园艺08给水排水工程08化学工程与工艺09林学08水文与水资源工程08制药工程09植物保护08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08油气储运工程08森林工程10临床医学08飞行器设计与工程08林产化工10法医学08飞行器动力工程08消防工程10口腔医学08飞行器制造工程09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区管理10医学检验08飞行器环境与生命保障工程09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10基础医学08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09草业科学10预防医学08武器系统与发射工程09动物科学10医学影像学08弹药工程与爆炸技术09动物医学10护理学08特种能源工程与烟药技术09水产养殖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