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语标记语的语用研究现状,

话语标记语的语用研究现状,
话语标记语的语用研究现状,

2008年9月

第40卷 第5期

外语教学与研究(外国语文双月刊)

Foreign L a nguage Teaching a nd Research(bimont hly)

Sep t.2008

V ol.40N o.5《本族语者和非本族语者

英语会话中的话语标记语》述评

Si mone Müller.2005.Discourse Markers i n Native a nd Non2native Englis h Discourse.

A mster da m/Phila delp hia:J oh n Be nja mins.viii+290pp.

1.引言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际语言学界对话语标记语的研究日趋重视,但研究对象大都局限于以英语为本族语的话语交际者。那么,非本族语英语使用者如何习得话语标记语的使用能力?基于此方面研究的不足,《本族语者和非本族语者英语会话中的话语标记语》(Discourse Markers in Native a nd Non2native Eng2 lish Discourse)一书作了一些开拓性探讨。

本书是Simone Müller女士在德国吉森大学基于自建的GLB CC(Giesse n2L ong Beach Chaplin Corp us)语料库所做的博士论文扩展而成的专著,由J ohn Ben2 ja mins公司于2005年出版。第1章是导论。第2-5章是本书的主体部分。分别探讨so、well、you know和like这四个话语标记语。与其他研究不同的是,作者不但总结了这四个话语标记语在英语会话中的使用情况,也归纳了它们作为非话语标记语的使用情况。在定量分析中,作者不仅展示了话语标记语的各种功能在英语本族语者和非本族语学习者会话中使用的差异,而且探究了影响其使用的非语言因素(话语交际者的性别、年龄、国别、交际者间的角色以及关系的亲密程度等)和语言因素(何时何地以何种方式习得英语以及英语学习的时间等)。第6章是结论。

2.内容简介

第一章导论 由于研究方法和侧重点不同,研究者们对“discourse mar kers”的命名各有不同。如话语小品词(discourse p articles)、连接词(connectives)、语用标记(p ragmatic markers)等。本书采用话语标记语(discourse mar kers)这一术语,因为作者认为她所要分析的话语标记语在话语的语篇和人际功能上都有所体现(P.3)。

作者基于Schiff rin(1987)(P.327)的研究对话语标记语的显著特征进行了下述更完整的概括:(1)不属于任何词类;(2)有一定的音韵特征;(3)大部分出现在一个话语单位的起始位置;(4)句式独立和语法上的任意性;(5)没有固定的语义内容;(6)口语化。同时,作者基于B rint on(1990:47)(P.9)的研究,总结出了话语标记语的多种功能:(1)引起话语;(2)标记话语间的界限;(3)预示回答或反映;(4)作为话语的过滤器或延迟技巧;(5)帮助说话者站稳脚跟;(6)形成说话者和听话者之间的良好互动;(7)对前指和后指的话语进行标记;(8)标记前景或背景信息。

在本章后半部分,作者对本书语料选择、研究方法以及理论架构作了详细说明。作者介绍GLB CC语料库容纳了本族语者和非本族语者英语会话语料共350, 000词。库中的录音材料在美国的长滩和德国的吉森收集。对象为已熟练掌握英语并能听懂全英语授课,但具有不同英语学习背景的大学生。为分析方便,作者在共有23种第一语言参与的英语非本族语受试中选择了占绝大多数的德国大学生,而本族语会话者则多为美国的大学生。整个会话实验置于完全受控和自由交谈的环境之间。作者一共录下了136次受试使用英语对一部卓别林主演的无声电影的叙述和讨论,以及25次受试使用德语对电影的叙述和谈论。此外,作者还辅以问卷调查表来了解影响学生话语标记语使用情况的语言因素和非语言因素(P.31233)。由于GLB2 CC的建立不是为了进行话语标记语研究,而是以美国学生为参照对象,考察德国非本族语英语会话者如何掌握话语标记语的正确使用,所以并非所有的话语标记语都会出现在语料中,即使出现的话语标记语也不会包括其所有功能(P.34)。作者采用的是语料库驱动(corp us2drive n)的研究方法,即所选的话语标记语样本是任意的,并不需要满足研究者在建库前预先决定的

类型(P.26)。

至于理论框架方面,作者认为Schiff rin是对话语标记语进行系统研究的学者之一,她(1987)(P.29)提出了意念结构、行为结构、交谈结构、参与框架结构和信息状态这五个层面的话语连贯模式。Rede ker (1991)(P.30)在评价Schiff rin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只有3个层面的模式,但她的模式并不能完全描述话语标记语的功能层次。作者对话语标记语的功能进行了分类,并总结了这些功能在语篇和互动层次上的表现情况。其中语篇层次与Schiff rin的意念结构有些相似,但范围更广一些(P.31)。

第二章 对so的研究 话语标记语so尚未受到很多关注。很多学者(Schourup,Ost ma n等)认为so 不是典型的话语标记语。但也有不少研究将其纳入话语标记语的范畴,但这些研究仅指出了差异,没有进一步分析so在不同语境中所行使的不同功能(P.66267)。

作者将so作为话语标记语和非话语标记语的使用分开。作为非话语标记语,so具有5种功能:(1)作为程度或方式副词;(2)表达目的;(3)构成固定表达法;(4)德语表达方式的直译(如so weit wie翻译成so f ar as);(5)作为替代。作为话语标记语,so分别在语篇层次和互动层次上起作用,主要有9种功能:(1)引出结果;(2)标记主要概念单位;(3)概括/释义/举例;

(4)标记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5)用作话语边界指示标;(6)做言语行为标记语表达疑问或请求;(7)做言语行为标记语表达观点;(8)指示暗含的结果;(9)标记话题转换。作者还列出了一些无法归类的功能(P.872 88)。

在GLB CC中,作者发现德国学生把so作为非话语标记语使用的频率比美国学生高两倍之多;而美国学生把so作为话语标记语使用的频率则比德国学生要高近两倍。其中对于so引出结果、标记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对话语总结/释义/举例这三种功能在语篇层次的使用频率,美国学生与德国学生存在显著差异,而它们在互动层次上的使用频率,两组受试间的差异甚微(P.89291)。就语言因素而言,在非正式语境(如家庭、朋友)中使用英语只对使用总结/释义/举例这一功能发生影响,德国学生使用这一功能的频率与美国学生相近。但在非正式语境中使用英语并不影响so 作为话语标记语的功能,却有助于德国学生避免翻译错误。在英语国家呆的时间越长也会增加德国学生将so用来作为话语边界指示标等语篇功能的使用频率(P.97)。一些非语言因素(如年龄、性别等)对so的使用情况也有所影响。如就性别而言,美国女学生比美国男学生在使用so作语篇功能来表原因和序列的频率高。而德国女学生则比德国男学生使用so做互动功能的频率高,特别是在用于言语行为和暗示结果方面(P.91294)。

第三章对well的研究 L akoff是最早把well作为话语标记语进行研究的学者之一。他(1973)(P. 101)认为well可用于委婉地表示不愿意直接清楚地回答某问题。随后,Svartvik(1980)(P.101)肯定了L a2 koff的观点,并进一步提出了well作为话语标记语的其他两类功能:做修饰语(qualifier)或做框架构建(f rame)。Schiff rin(1987)(P.102)则认为well在话语参与框架上起作用,主要用于回答,有连贯标记和非连贯标记两类功能。Owe n,Watt&J ucker(P.102)从关联理论出发,认为well可以做面子威胁缓和语(f ace2 t hreat mitigat or),起到调节人际关系的作用。Schourup(2001)(P.105)总结了利用Schiff rin的话语连贯模式和J ucker等的关联理论都不能解释的一些特例,并对well的单个功能进行了研究。

作者对GLB CC中well的功能进行了分类。作为非话语标记语的well出现在形容词、副词和固定搭配中,就使用频率而言,德国学生明显高于美国学生。而作为话语标记语的well共有12种功能,分别在语篇层次和互动层次上起作用:(1)词语短缺标记;(2)自我修正;(3)直接引用;(4)标记主题;(5)引出场景;(6)标记结束。Well不是用作最终叙述的总结,而是对一个观点、一个场景描述进行总结;(7)标记间接回答;(8)在回答w h2类问题时,直接回答前也会出现well;(9)自我陈述时,well常用来引出说话人对自己前面所讲的话立即作出回应(自问自答)或进一步解释;(10)表示赞同对方观点并表达自己的意见;(11)表示继续某一叙述话题,常与and连用;(12)在交谈中欲评价对方观点(往往表示不完全赞同)时,使用well来缓和语气。还有一些无法归入上述各类的功能(P.1352136)。

在GL B CC中,德国学生使用well做非话语标记语的频率要比美国学生高5倍,而做话语标记语时,其使用频率大约是美国学生的2倍。其中well做词语短缺标记、结束标记、间接回答标记,以及表示继续同一话题这些功能时,德国学生与美国学生的使用情况有显著差异。年龄、性别、小组成员间的关系等非语言因素对well的使用有一定影响。如美国女学生不使用well来引导说话者充满自信的结果,美国男学生则使用well的所有语篇功能;而德国男学生使用well来标示直接回答的频率是德国女学生的4倍(P.139)。

第四章 对you know的研究 You know是情况

2008年 外语教学与研究 第5期

最为复杂的话语标记语之一。Ost man(1981)(P.147)从礼貌用语分析you know,认为you know可以用作面子保留策略,即说话人希望听话人合作并接受自己的观点或用于促进说话双方的亲密关系。Schourup (1985)(P.148)认为you know在谈话双方间建立一种共有知识,表达一种不确定性,即说话人不确定听话人是否拥有这种知识。Holmes(1986)(P.148)认为you know有表达说话人的自信和表达说话人的不确定性这两种截然相反的功能。表达不确定时,you know可用来表示说话人对自己使用语言的不确定。这一观点曾被多个学者提及(如Ost ma n1981;Er man1987, 2001等)(P.149)。Schiff rin(1987)(P.153)认为you know的字面意义直接影响到它的话语标记语用法,但她没有进一步区分you know作为话语标记语的和非话语标记语的用法。He&L indsey(1998)(P.155)对you know在语句中的位置进行分析,得出you know 在句首出现的频率高达80%。还有一些学者研究了非语言因素(如性别、年龄、社会地位等)对you know使用情况的影响(Er man1987,1992,2001;Macaulay 2002等)(P.1492156)。

在GLB CC中,you know作为非话语标记语(即作为句中不可缺少的语法成分)的用法有两种:(1) D o you know引导问句;(2)you know后带宾语从句(P.158)。You know作为话语标记语的功能共有10种:(1)信息短缺标记;(2)用于自我纠正或重新开始;

(3)暗示所用的词语、词组或句子不是很准确或只是接近自己想要表达的信息;(4)用于句中表示进行详述、解释或举例;(5)引导直接引语或间接引语;(6)用于疑问语气中,期望得到对方的回应。(7)提示对话人从话语中推断出暗含的意思并做出回应;(8)用以确认双方共有知识。在GLB CC中,共有知识多指假定双方都知道的人物或场景;(9)当说话人无法用合适词语表达自己的意思时,使用you know以期对方能够理解自己的意思,含有请求原谅的语气;(10)常用在讨论中,表明说话人希望对方同意自己的观点,常带有自信的语气。前后5种功能分别在语篇层次和互动层次上起作用(P.189)。

在GLB CC中,you know还有其他许多功能,但因其出现频率太低而无法归类。如you know引入相关信息,标记话题转换等。定量分析表明美国学生使用you know的频率是德国学生的五倍之多。除提醒暗示和期望得到理解这两个功能外,其余各个功能的使用都具有显著差异(P.1902191)。由此可见德国学生并没有完全掌握you know的用法。一些非语言因素对you know的使用影响不大,但语言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you know的使用。如在英国呆过一段时间的德国学生才会使用you know作为词汇或者内容搜寻标记以及表达隐含意义,而没有在英语国家呆过的德国学生则未使用此功能(P.1952196)。

第五章 对like的研究 L ike是英语本族语者使用最为频繁的话语标记语之一。Schourup(1985)(P. 198)认为like可表示说话人所讲的与想要表达的并不完全相同。U nder hill(1988)(P.198)认为like的主要功能是提示听话人即将出现重要信息或提供新的信息,并指出like在句中的位置有规律可循。Mee ha n (1991)(P.198)从历时角度研究like的功能及其从属功能,提出like经历了语法化过程。A ndersen(2001) (P.201)在随后的研究中也证实了此观点,他认为青少年与成人使用like的情况不同表明like正处在语法化进程的不同阶段。还有不少学者(Helt,Foster2Cohe n 1996;J ucker&Smit h1998;A nderse n1997,1998, 2000,2001)(P.1992200)从关联理论出发,认为说话者使用like给听话者下达了处理理解话语的指令并缩小了双方认知语境的差异,从而使听话者更快地理解话语。但like作为程序性的指令,也启示听话者不必完全拘泥于话语的字面意义。很多学者认为like做引用语的功能应包括在话语标记语的使用中,like不但可以直接引导话语还可以间接表达思想、感觉等(P. 202)。但作者认为like做引用语时不属于话语标记语,因为它常以be like、look like的结构出现,是语句中不可缺少的成分(P.204)。

在GL B CC中,like做话语标记语有5种语篇功能:(1)用于说话者试图找到合适话语表达自己的想法,常伴随着语气停顿或表示犹豫、思索的语气词;(2)用于标记约数或约量,暗示具体的数目并不重要,后面常跟数字或表示量的词组等;(3)用来引出例证。说话者通过举例来代表一个整体概念,暗示听话者可据此推断自己的意思;(4)引出更多信息来进一步解释说明;(5)修饰名词、动词词组、副词、形容词等表示强调突出。L ike在GLB CC中还有其他功能,如衔接话语、用于自我修正等(P.204)。

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无论是作为话语标记语还是非话语标记语,美国学生使用like的频率都明显高于德国学生。语言因素和非语言因素对两类学生使用like的情况都有一定影响(P.2382239)。

第六章 结论 作者研究了德国在20世纪80年代、90年代初期和90年代期间出版的3种英语教科书,发现这四个话语标记语的使用频率与语料库中的

黄 勤 罗选民 《本族语者和非本族语者英语会话中的话语标记语》述评

结果大致相似。So和well出现频率较高,而you know使用频率较低,like几乎未出现。这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非本族语英语学习者对话语标记语这一语用能力的习得情况,说明了外语教师应在真实语言环境中进修以及合理编写外语教材的重要性。

3.简评

本书回顾了话语标记语的语用研究现状,并基于语料库的统计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形式对其中有代表性的四个话语标记语的功能进行了详细分析,比较了它们作为话语标记语和非话语标记语在英语为本族语和非本族语的大学生英语会话中的使用情况,以图表的形式将比较的结果一目了然地呈现给读者。作者对影响话语标记语使用的多种语言因素和非语言因素也作了探索性分析,为今后话语标记语的研究拓宽了道路。由于收集的所有语料都是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获得的,使得英语为本族语和非本族语学生使用话语标记语的情况具有很强的可比性,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结论的信度和效度。尽管作者的研究结果不一定适用于亚洲的英语非本族语学习者,但作者使用的语料库驱动的研究方法值得借鉴,即通过对语料库中真实材料的分析来选择有代表性的话语标记语进行对比研究,并辅以对教科书的分析来验证语料库中分析结果的准确性。这些研究方法的结合使用在以前的话语标记语的研究中并不多见。对我们研究如何通过第二语言教学来使学生习得这些话语标记语的使用和如何进行这些话语标记语的英外互译具有较大的指导意义。

黄 勤 罗选民

收稿日期:2008—05—14;

修改稿,2008—08—05

通讯地址:430074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黄)

100084北京清华大学外语系(罗)

外语界新刊———《中国外语教育》

《中国外语教育》是北京外国语大学主办、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承办的外语教育专业学术期刊,今年一月创刊。该刊设以下栏目:外语教育政策及理论研究、外语课程与教育资源研究、外语学习者与外语学习研究、外语测试与评测研究。此外,本刊还不定期增设“教师论坛”、

“外语教育技术”、

“教学一线”、

“书评”等栏目,必要时还将出版专辑。

稿件内容要求:

1.本刊发表文章以实证性研究为主,同时也刊登部分外语教育理论和外语教育政策方面的文章。文稿要求格式规范、语言简练、通俗易懂、观点明确、方法可靠、数据准确。“教师论坛”和“教学一线”等栏目的文章不超过5000字,其他栏目的文章一般不超过8000字;

2.为了增强实证研究性文章的可读性与应用性,正文中研究方法部分应避免难懂的专业术语,力求文字简明扼要;

3.文章的讨论部分应较为详细地说明研究结果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及操作方法,避免空洞无物的讨论。

2008年 外语教学与研究 第5期

话语标记ppt文本

主要内容 一.话语标记语的界泄及识别 二、话语标记语的名称 三、话语标记语的研究角度 四、研究派别及国内外部分研究 五、总结 1.话语标记语的左义及特征 1.1话语标记语的定义 话语标记语是说话人为了引导和制约听话人正确理解话语而选择的语言标记。它是一种常见的话语现象,是一些在交际中具有一定语用功能的词语或结构。 话语标记语这一说法是由Schiffrin提出的,即“标记话语单元序列关系的独立的语言成分“。 冉永平(2003):英语中well, oh, you know, you see, I mean, that is to say, in other words, as I said 等和汉语中“你知道”、“大家知道"、“我的意思是“、“也就是说"等是言语交际中常见的话语表达形式,我们统称为"话语标记语"(discourse markers) 1.2话语标记语的特征 从形式上看,话语标记语主要由以下三种语言单位充当:①词,如:now, well, like, anyway, so 等;②短语,如:in other words, in addition to? in short, after all 等;③句子,如:you know, I think > you see> that is to say 等。 从词尾变化上看,像介词、冠词一样,它是固立的语言形式,没有性、数、格的变化。如:like 不会被说成likes> liked等;that is to say不会变成复数形式those are to say。 从位麗上看,大多数话语标记语位于它们所连接的两个句子之间,即位于第二个分句的句首, 有时也会夹在一句话中间。 (1)Jolm can't go. And Maiy can t go either. (2)We were late in getting up. Anyway, we attended the lecture on time? (3)A: Susan s not coniuig today. B: After all, Tom's in town. (4)A: I hope you manage to do some work today. B: Oh. I ha\-e been workuig. Fm workuig on Sandy's talk. I mean, my talk in Sandy's class. (5)Rose: You like this woman? You used her several times? Jack: Well, she had beautiful hands, you see? Rose: I tliiiik you must have had a love afiair with her... 从功能上看,话语标记语本身不添加任何话语内容.对话语表达的命题不产生影响,但能衔接句子结构,从整体或者局部上对话语的理解产生制约性,体现说话者意图,表明对信息、观点的认识状态。

话语分析

批评话语分析研究综述《批评语言学与批评话语分析之比较》 二、批评话语分析(理论基础) 批评话语分析是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由批评语言学发展而来的一种用于语篇分析的理论框架和研究方法。代表人物是Fa i rclough , Fo w ler , K ress ,vanD ij k , vanLeeuven , W odak等。其代表性的论著如 语言与权利 ( Fai rc l ough1989) , 语言、权利、意识形态 (W odak1989)以及 话语中的偏见 ( vanD ij k1984)标志着批评话语分析的形成。在具体的语篇分析中,他们或者以语言分析为主,或者从社会理论出发,对语篇的语言特征并不分析描述, 或者把社会理论与语言特征分析结合起来。根据他们研究的不同侧重点, 可以把这些学者分为以Fa i rc l ough为代表的兰卡斯特学派( Lancaster Schoo l )的社会变革论, 以W odak为代表的维也纳学派(V iennaSchoo l )的语篇历史法,以W et h -erell为代表的拉夫堡学派( LoughboroughSchoo l )的话语心理学, 以K ress和V anLeeuw en为代表的社会符号学,以V anD ij k为代表的社会认知法等等。其中, Fa i r -clough对批评话语分析的贡献尤为突出。 Fai rcolugh提出了独特的话语概念, 即: 语言是一种社会实践,作为意识形态的实践,它介入到社会中建构和改变社会的现实和政治关系。Fai rc l ough认为任何话语都可以同时视为一种三维的概念:语篇( tex t),口语或书面语; 话语实践( d iscoursepractice)和社会实践( soc ialpractice)。话语的这一性质要求话语分析也必须是三维的:对语篇的语言学描述( descri pt i on); 对语篇与话语实践过程之间的关系做出阐释( i nterpreta -t i on) ;对话语实践与社会实践之间关系做出解释( ex -plainat i on)。Fairco l ugh将这种三维话语和话语分析观图示如下:

现代汉语词语修辞研究的综述

现代汉语词语修辞研究的综述 摘要:词语修辞是汉语修辞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对它的研究古已有之,但真正比 较系统的研究则是在现代。总的说来,词语修辞的研究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除了屈指可数的几本专著对词语修辞的研究有所建树外,其余大都显得比较粗浅。也就是说,词语修辞研究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悬而未决,而且有些问题争议很大。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推动这方面研究的深入开展,不但是词语修辞研究本身的需要,还是汉语修辞学发展的必然要求。 关键字:现代汉语;词语;修辞; 词汇是一种语言中全部的词和固定语的集合,因为它包含了一种语言中所有的词和固定语,所以又叫词语、语汇。词语是造句的材料,也是修辞的材料。古人说“夫人之立言, 因字而生句,……句之精英,字之不妄也。”[1] “一字之失,一句为之蹉跎。”[2]这里所谓的“字”相当于现代的词。古人“炼字”的理论和实践,都精辟地说明了词语修辞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现代修辞中关于词语选用、加工和调整等各种方法,就是对古人“炼字”方法的继承和发展。传统词汇学对汉语词汇的研究大多偏重于对其内容结构、意义、源流、分化、发展诸方面作日益精细的条分缕析和考辨性研究.20 世纪70 年代末,词汇的研究领域扩大了,派生出相关的词典学、熟语学、语义学等新的分支学科,但大多只作单一的静态研究。90 年代开始,一些语言学家把视角扩大到了多学科交叉的领域,进一步拓展了词语研究的层面和空间,如词汇学与语义学、语用学、修辞学、心理学、文学、美学、文化学、社会学等学科的交叉融合研究。汉语词语修辞的研究也突破了传统的选用、加工、调整等方法手段及效果的研究层面,扩大到语形、语义、语用、语表、语里、文化、审美诸多层面,且这些层面尚待研究的内容极为丰富,研究的方法更为多样化。 一.问题的提出 最初的修辞,专以修辞格为主要对象,甚至达到了相等同的地步。这显然是有偏颇的。而今我们将修辞研究的本体范围扩至词语的锤炼、句式的选择、辞格的使用和语言风格四项组成部分,整个体系建设应该说才变得相对完善了。从内容的丰厚度上讲,足以和其他的学科相抗衡了。但真正以冷静的态度来认识修辞学自身建构的话,即会发现,它仍存在着不尽如人意的地方。首先是四项内容间轻重份量不但不对应,而且差距甚大。拿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的《现代汉语》中的有关内容为例,前边两个、后边一个,三者是各占一节,而辞格一项即占四节,这种安排在一定程度上透现了辞格仍为修辞学主体的现实。再看我们修辞学领域最值得推崇并引以自豪的陈望道先生的《修辞学发凡》,其体系的建立虽与唐钺的《修辞格》已有根本差别,然则各部分内容份量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也是一个有目共睹的事实。再则是这种差别不但表现在数量上,从质量的厚重程度上讲似乎也有明显的不同。比如说修辞学研究里一向很少讲规律二字,好像这种言语使用及效果往往都是个案性质的。这里,唯独辞格好像是个例外。吴士文先生曾对辞格的建立提出过三项要求,即特定的语词材料、特定的表现方式以及特定的修辞效果。以此将辞格与非辞格区分开来。人们在认识该类言语现象的时候因而具有了普遍性的可遵循的价值标准。其他三个方面呢? 语言风格,其实是对前边三项内容综合运用所形成的整体格调,不是某一方面的着意苛求便能达到的。而词语的锤炼和句式的选择,其内容如何? 有没有规律? 具不具备可操作性? 多少年来,好像还没有一个比较一致

话语分析

《英语话语分析与跨文化交际》读书报告 1.引言 这学期我所读的第二本关于文体学方面的书籍是《英语话语分析与跨文化交际》。该书由王得杏编著,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8年12月出版。 话语分析是现代语言学里的一个新兴学科,发展十分迅速,已经成为语言学一个重要研究领域,是当前语言学界很多人关注的课题。人类学家、社会学家、心理学家、哲学家以及语言学家们从不同侧面视图揭示话语结构特征和内在运行规律,使它日益成为语言学中一个包罗万象的研究领域。本书既评介各种话语分析途径的理论观点,又综述近期各种研究途径的研究成果,以便读者全面了解各种话语分析理论的本来面貌。该书还概述了近些年来国内一些研究人员在话语分析研究,尤其是对以英语为外语的中国人在跨文化交际中的语言使用问题的研究成果。 该书发表于1998年,已经有很长的时间了。但是这本书对话语分析进行了较为全面地介绍和分析。他述评了各个研究途径的理论、方法和成果,全方位的介绍了话语分析这门新兴学科。 在下文,读者先介绍该书的内容简介,评价该书的优缺点,再谈读者的对重要部分的理解。2.该书的简介 本书第一章介绍了话语分析的源流、跨学科性,并列出了关于话语分析的几种比较有代表性的界说如哈里斯、威多森、拉波夫、斯塔布斯、法索尔德和莱文森等。 第二章集中探讨了言语行为理论,内容涉及哲学背景、奥斯汀的言语行为理论和赛尔对言语行为理论的发展。奥斯汀认为句子有的是用来陈述事实的,而有的是用来实施行为的。这种实施某种行为的句子叫施为语句。他认为施为语句必须满足某些条件才能成功地实施某种行为。他把这种条件称为“合适条件”(felicity conditions)。到后期奥斯汀又把言语行为分为三大类即:以言表意的行为、以言施事的行为和以言取校的行为。后来赛尔又补充道以言实施行为时参与一种受规则支配的行为。而这种规则被分为调节性规则和构成性规则。赛尔还从以言实施行为的必要充分条件中抽象出以言实施行为的结构。 第三章分析了谈话隐含。本章先介绍了格赖斯的谈话隐含理论。要理解该理论必须首先理解

在英语写作中研究话语标记语

科技信息人文社科 话语标记语是口语和书面语中常见的一种语言现象,用来指示话语之间的逻辑关系。自从Halliday和Hasan的《英语衔接》及Schiffrin的《话语标记语》出版后,人们对话语标记语产生了浓厚兴趣。20世纪50、60年代是语言学这门学科开始大发展的阶段,作为其分支的话语标记语研究是在70年代后期才真正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话语标记语进行了研究,譬如,Ostman以you know为第一个研究对象来研究话语标记语;Schourup也是对话语标记语较早研究的学者,使用的名称为“普通话语小品词”;Watts根据话语标记语出现的常见位置将它们分成“左标记语”和“右标记语”;Fraser采用“自上而下”的方法并从语法-语用的角度对话语标记语进行了研究。Schiffrin是对话语标记语进行系统研究最有影响的学者,其终极成果集中于专著《话语标记语》一书。Schiffrin采用了“自下而上”的研究方法,她认为,话语标记语对话语连贯起着重要作用,并提出了话语连贯模式。 从现有的对话语标记语的研究来看,绝大多数都是从Sperber &Wilson的关联理论角度进行探讨。Blakemore就是以Sperber&Wilson 的关联理论为基础,从认知-语用的角度出发,对话语标记语的作用进行了研究,关联理论从人的认知特点与过程出发,将交际当作是一种认知活动,认为人类的认知有一个总的目标,即在认知过程中力图以最小的投入去获取最大的认知效果。为了实现这一目的,人们必须将注意力集中在最为关联的信息上。这一认识是语言认知研究的巨大进步。根据该理论,说话者一般总会最大程度地表达话语信息,以便让对方话语理解时付出尽可能小的代价,为此,说话者便会制约听话者对话语关联性的寻找。Sperber&Wilson从认知的角度提出了人类交往的关联理论。根据该理论,人类的交际行为是明示-推理过程,说话人通过明示交际行为,让听话人获取某种信息。在关联理论的框架中,语境被认为是变项,关联是常项,寻找语境就是寻找语境关联,话语标记语被看作是寻找关联的向导,它可以制约语境和认知效果的选择。 国内对话语标记语的研究不像其他国家那样全面,但也有许多在此领域卓有成就的学者,如廖秋仲、何自然、冉永平等。国内对话语标记语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理论研究,譬如,一些研究侧重于关联理论中话语标记语对语境的制约功能,何自然和冉永平对话语标记语的语用制约性进行了探索性研究,冉永平对话语标记语的语用功能进行探究,并出版了《话语标记语well的语用功能》一书。 尽管不同的学者对话语标记语的看法不一,但他们都认同话语标记语具有促进语篇连贯的作用。关联理论认为,语篇连贯是听话人寻求话语最佳关联的结果,而话语标记语通过限制话语的生成和理解帮助听话人寻求话语的最佳关联。从话语生成的角度,话语标记语可以帮助听话人组织信息从而产生尽可能明晰的话语。 写作也是一种交际方式,是作者和读者之间的交际。在中国,大学英语写作教学大纲一直在强调语篇连贯的重要性。然而,对很多学生而言,作文缺乏连贯始终是个无法理解的问题。许多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在写作中不能正确使用话语标记语,结果导致文章不连贯。因此,本文在关联理论的框架下探讨了大学英语写作中话语标记语的情况。 通过对学生的英语写作进行分析发现,学生在英语写作中使用话语标记语时,存在许多问题,如:误用话语标记语;缺少话语标记语;过 多使用话语标记语以及机械套用话语标记语。针对这些情况,本人尝试地提出了一些写作教学建议:一、增强学生对话语标记语语用功能的意识;二、通过阅读练习,让学生更直接地了解话语标记语在真实语境中的功能和语法;三、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练习机会以充分掌握话语标记语的用法。 写作是一个语言编码的过程,从语用和认知的角度来讲,写作的编码不仅包括反映文章中心思想的概念意义,还有帮助文章理解的程序意义,因此,作者应当考虑如何引导读者理解他在文章中想要表达的内容。首先,作者需要避免读者误解或扭曲表达的意义,因此就要增加读者正确理解的可能性;其次,作者要使读者用最小的努力获得最大的理解原文上的收获。因此作者有两个选择:用普通的语言表达明确的命题意义,或用语言手段来提供必要的解释。在通常情况下,作者会做第二种选择,也就是说,作者会通过使用语言手段来帮助读者理解原文内容。话语标记语是写作中所使用的语言手段中的重要的一种。 总的来说,话语标记语是使写作更加连贯的手段。从本质上说,它反映了作者和读者时间的一种互动。英语话语标记语的数量很多,不同的话语标记语可以达到相同的语境效果而且一些话语标记语可以达到两个,甚至是三个语境效果,例如:for instance,however,in other words等等。 在书面语中,话语标记语不仅具有衔接话语单元的语义功能,同时又发挥重要的认识—语用功能,它既可以帮助作者生成语篇又能引导读者理解语篇,具体表现为语篇组构功能和认知引导功能。这二种功能并非互相排斥,而是关系密切,相辅相成的。由于话语标记语的语篇功能,学生熟练掌握了话语标记语的运用,就可以把意义上相互联系的话语单位连接起来,从而生成一个语义连贯的篇章。 因为话语标记语在语篇中的重要功能,学生对话语标记语的掌握程度与他们的英语写作水平有很大关联。然而,对于中国学生,把英语作为第二外语的学生来说,还未能熟练、准确把握和运用话语标记语,因此,教师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应系统地向学生传授话语标记语的相关知识,并分析它们的功能,以使学生正确理解和使用话语标记语。在英语写作中,利用话语标记语找到连贯关系,以帮助其理解和使篇章顺畅。 参考文献 [1]Blakemore, D.Semantic Constraints on R elevance[M].Oxford, Blackwell,1987. [2]Fraser,B.An Approach to Discourse Markers[J].Journal of Prag-matics,1990. [3]Johns,A.M.Textual Cohesion and the Chinese Speakers of English [J].Language Learning and Communication,1984. [4]Sperber,D.&D.Wilson.R elevance.Blackwell.1995. [5]陈新仁.话语联系语与英语议论文写作调查分析[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2. [6]冯光武.汉语标记语的语义、语用分析[J].现代外语,2004. [7]李明贤.话语标记语与外语写作教学[D].山东大学,2005. 在英语写作中研究话语标记语 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刘宁宁 [摘要]话语标记语指那些不参与句法结构,往往连接于上下两个话语片段之间,且为发话者主观外加、能发挥一定话语篇章功能的特殊的言语成分。目前,话语标记语已成为建构主义语言模式的语言学家研究的重点。它们不仅可以使得言谈自然并合乎语境,而且还表明语言是人类所独有的。因此,话语标记语的研究对于我们理解交际能力来说至关重要。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语言是如何通过适当的文化方式借助认知、社会、表达以及语篇等诸多方面的知识运作的。本文对话语标记语的分析依据Sperber和Wilson的关联理论。关联理论的两大基本原则是认知原则和交际原则,认知原则即人类认知倾向于同最大关联相吻合;关联的交际原则即每一个明示的行为都应设想为它本身具有最佳关联。第二原则以第一原则为基础。语言学家,特别是语用学家对话语标记语进行了广泛的探索研究。话语标记语是当今话语分析、语用学等学科所关注的一个热门话题。然而,却很少从写作的角度研究话语标记语。我们认为,话语标记语具有独特的语篇链接功能。如果学生在写作中能正确熟练地运用话语标记语,那么学生的语篇连贯写作能力将会得到很大提高。 464 ——

语料库话语分析综述

近十年国内基于语料库的话语研究综述 A Review of Ten - year Research on Corpus-Based Discourse Analysis in China 摘要:文章从基于语料库的话语研究领域出发,通过对2002年至2011年发表在国内八种核心期刊上的论文进行统计与分析,发现这些研究在研究领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涉及到话语各个方向,对于实践有重大指导作用,但同时也出现一些问题值得我们关注。 Abstract: From corpus-based discourse analysis, this thesis finds this field has made great progress, relates to many directions of discourse and has a significant guiding role for the practice, but also brings many problems worthy our attention. All of these are derived from the research and analysis of thesises published in 8 kinds of core journals from 2002 to 2011 in China. 关键词: 语料库话语基于语料库的话语研究 0. 引言 现代语料库语言学是20世纪中后期兴起的一门语言研究科学。语料库是指按一定的语言学原则,运用随即抽样的方法,收集自然出现的连续的语言运用文本或话语片段而建成的具有一定容量的大型电子文库。在20 世纪后半叶的西方语言学界, Chomsky的观点大行其道,秉承该学说的语言研究者唯直觉语料独尊。他们躲在书斋,满足于依靠自己的直觉语料从事语言研究。随着社会语言学、话语分析、语用学、语料库语言学的兴起,越来越多的语言学家认识到光靠直觉语料来研究语言是远远不够的,人们还必须借助语料库语料以及其他各种语料,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揭示语言的本质,克服直觉语料的局限与不足。这样基于语料库的话语研究越发引起大家的重视,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国内基于语料库的话语研究虽然起步较晚,但是成果仍然颇丰。 1. 研究样本 由于近几年运用语料库来做话语研究已经成为语言研究的热点,笔者通过检索主题与关键词,将文献定在2002年至2011年这十年期间,研究样本来源为发表在八种外语类核心期刊的22篇文章。这是因为这8种外语类期刊有一定的权

现代汉语中字母词研究综述

现代汉语中字母词研究综述 薛笑丛① (陕西榆林学院外语系,陕西榆林719000) [摘 要]近年在中文媒体、出版物中频繁出现字母词,群众口语中也经常使用字母词。已有 不少学者对这一现象展开研究,有学者认为字母词是一种新形式的外来词,对其持肯定态度;也有 学者持否定态度,认为字母词的大量使用影响了汉语的纯洁。本文对过去十多年来字母词的相关 研究进行分析和梳理,发现普遍认为应在承认字母词存在的前提下,规范字母词的使用。 [关键词]现代汉语;字母词;规范化;综述 [中图分类号]H1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7365(2007)02-0062-08 §0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对外交往的日益频繁,国外信息的传递及其影响的日益扩大,以致一些人在公众场合说话时常在汉语中夹杂英语单词,在一些报刊媒体上经常出现一些英文字母缩略词,如“A PEC、W TO、GDP、CEO、M TV、DVD”等,甚至一些具有中国独创用法的“N次”、 “P K”也大行其道,字母词的使用呈快速上升趋势。有的学者认为,目前中国文字的混乱已经到了不能容忍的地步。不少专家学者担忧:这会影响汉语的纯洁和发展,也会影响词汇的表意效果,更将危及传统文化的传承。有的学者甚至将其上升到要维护祖国语言文字主权的高度上。 对字母词的使用我们不能等闲视之,学者们也早就注意到了这一问题。本文的考察范围是从1994年至2006年公开发表的有关字母词研究的成果,成果的来源主要是全国语言类刊物和高校学报。②关于字母词的研究应始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刘涌泉在1994年发表了《谈谈字母词》一文,此后相继出现了一批文章,主要发表在《语言文字应用》(18篇)、 《语文建设》(10篇)、 《修辞学习》(7篇)、 《科技术语研究》(7篇)、 《辞书研究》(3篇)等刊物上,还有许多研究论文散见于《中国语文》、 《语言与翻译》、 《语言教学与研究》、 《汉字文化》、 《山东外语教学》以及一些大学学报。进入新世纪以来,字母词的使用受到更多人的关注,研究达到了高峰期,一些学者从理论到实践探讨字母词问题,研究的深度和广度有了很大提高。 §1字母词名称和定义之争 刘涌泉(1994)在《谈谈字母词》一文中曾把字母词定义为“汉语中带外文字母(主要是拉丁字母)或完全用外文字母表达的词,前者如B超、卡拉O K等;后者如CD、U FO等。它是一种 ①②[作者简介]薛笑丛,1963年生,男,教授,研究方向为英汉语言比较与翻译。 将综述的起始时间确定为1994年的主要原因是,在此之前,这方面的研究很少,此后字母词的使用开始呈上升趋势,相关研究也相继展开。

话语标记语

话语标记语 Discourse Markers 主要内容 一、话语标记语的界定及识别 二、话语标记语的名称 三、话语标记语的研究角度 四、研究派别及国内外部分研究 五、总结 1.话语标记语的定义及特征 1.1 话语标记语的定义 话语标记语是说话人为了引导和制约听话人正确理解话语而选择的语言标记。它是一种常见的话语现象,是一些在交际中具有一定语用功能的词语或结构。 话语标记语这一说法是由Schiffrin提出的,即“标记话语单元序列关系的独立的语言成分”。 冉永平(2003) :英语中well, oh, you know, you see, I mean, that is to say, in other words, as I said 等和汉语中“你知道”、“大家知道”、“我的意思是”、“也就是说”等是言语交际中常见的话语表达形式,我们统称为“话语标记语”(discourse markers) 1.2 话语标记语的特征 从形式上看,话语标记语主要由以下三种语言单位充当:①词,如:now,well,like,anyway,so等;②短语,如:in other words,in addition to,in short,after all等;③句子,如: you know, I think,you see,that is to say等。 从词尾变化上看,像介词、冠词一样,它是固定的语言形式,没有性、数、格的变化。如: like不会被说成likes,liked等; that is to say不会变成复数形式those are to say。 从位置上看,大多数话语标记语位于它们所连接的两个句子之间,即位于第二个分句的句首,有时也会夹在一句话中间。 John ca n’t go. And Mary can’t go either. We were late in getting up. Anyway, we attended the lecture on time. (3) A: Susan’s not coming today. B: After all, Tom’s in town. (4) A: I hope you manage to do some work today. B: Oh, I have been work ing. I’m working on Sandy’s talk. I mean, my talk in Sandy’s class. (5) Rose: You like this woman. You used her several times.

近三十年话语分析研究述评_范宏雅

2003年12月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Dec.,2003第26卷 第6期 Journal of Shanxi University(Philosophy&Social Science) Vol.26 No.6【语言学研究】 近三十年话语分析研究述评 范宏雅 (山西大学外语学院,山西太原030006) 关键词:话语分析;篇章 摘 要:文章剖析了不同学派对话语和话语分析内涵的理解,简要回顾了话语分析的源起,介绍了话语分析的发展历程和各个时期研究的贡献与不足,指出新的世纪话语分析的发展趋势和新的研究动向,并在此基础上明确了话语分析所亟待解决的理论建设与实践方法等问题以及我国目前话语研究的现状与问题。 中图分类号:H0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5935(2003)06-0097-04 一 “话语”和“话语分析”的含义 一般来讲,人们认为话语是大于句子的单位(a unit above sentence),这样的理解不很精确,因为话语的范围很广,可以是词、短语、小句(包括告示、标牌、广告等),也可以是一首诗歌、一篇日记、一次对话、一场演讲、一部小说、一份文件等等。威多森(Widdowson,1979:50)把话语定义为“the use of sentences in Combination”(句子组合的使用),强调其分析单位和功能[1];系统语言学家斯蒂那和伟特曼(Steiner and Veltmen,1988)把话语解释为“作为过程的语言”,强调其动态本质。克拉申(Caire Kransch,1998)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把话语定义为讲话方式、阅读方式和写作方式,同时也是某一话语社区的行为方式、交际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这些观点,都从不同侧面反映出话语的本质,同时也表明话语分析的定义因为语言学家不同的着眼点而不尽相同。 有些语言学家从话语分析的研究对象和内容上来定义它。如斯塔布斯(Stubbs,1983:1)认为话语分析是对“自然发生的连贯的口头或书面话语的语言分析”[2]。因此,它的分析单位是大于句子或从句的语言单位,如口头会话或书面语篇。而且这些语言序列是连贯的,同时他强调分析社会语境下语言的使用,即“自然发生的”话语。辛克莱和库尔哈德(Sinclair&Coulthard,1975)认为话语分析是话语语法学[3]。他们同威多森和韩礼德(Halliday)一样,认为话语分析主要是对语篇衔接和话语连贯的研究。 还有一些语言学家从话语功能角度定义话语分析。威多森(1979:52)认为话语分析是对“句子用于交际以完成社会行为的研究”,强调话语的交际功能;[1]布朗和尤尔(Brown&Yule,1983:1)认为话语分析是对使用中的语言的分析,它不仅仅是探索语言的形式特征,更是对语言使用功能的研究。 也有一些语言学家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定义话语分析。比如范戴克(Van Dijk,1980)[4]和韩礼德(1978)[5]就指出话语分析是一种社会分析方法,揭示人类如何理解彼此的话语。美国社会语言学家拉波夫(Labov,1969)指出话语分析就是制定规则“把 收稿日期:2003-03-06 作者简介:范宏雅(1974-),女,河北新乐人,山西大学外语学院讲师,英语语言文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语用学与应用语言学。 79

现代汉语话语标记语“说到底”维译研究

目录 中文摘要......................................................................................................................................................III 闀? ??? ?? ?.............................................................................................................................................IV Chinese abstract.........................................................................................................................................VI 绪论 (1) 第一节话语标记语研究现状综述 (1) 一、国外话语标记语研究现状 (1) 二、国内话语标记语研究现状 (3) 三、话语标记语“说到底”的研究 (6) 第二节研究目的与意义 (7) 一、研究目的 (7) 二、研究意义 (7) 第三节研究方法 (8) 一、文献分析法 (8) 二、个案研究法 (8) 第四节语料来源 (8) 第一章话语标记语“说到底”的性质 (9) 第一节现代汉语中的“说到底” (9) 一、述补短语“说到底” (9) 二、副词性“说到底” (9) 三、连词性“说到底” (9) 四、话语标记语“说到底” (10) 第二节话语标记语“说到底”的特点 (10) 第三节本章小结 (12) 第二章话语标记语“说到底”的分布及其维译 (13) 第一节位于句首“说到底”的维译 (13) 第二节位于句中“说到底”的维译 (15) VII

现代汉语研究概述

第一讲现代汉语研究概述 1.2现代汉语研究概述 20世纪中国语言学由于马建忠的《马氏文通》的问世,可以说是我国现代科学意义上的语言学的发展历史。汉字的研究一直占有很重要的位置。30年代,唐兰先生强调“文字的形体研究”,他的《古文字学导论》标志着的汉字学的建立。近二三十年还加强了对汉代以后,现代汉字以前的文字的研究,特别是俗字的整理和研究,并形成了汉字学的一个新分支——现代汉字学。70年代末以来由于各种因素的推动,汉语音韵学的研究进入了一个鼎盛的时期。这一时期的训诂学也有了一定的发展,该时期训诂学的基本任务是解释文献字词。汉语语法研究也进入了鼎盛时期。下面主要从语法、语音、词汇、语用、对外汉语教学交叉学科等方面进行简要的说明。 1.2.1现代汉语语法方面: 在20世纪的一百年里,我国语言学的发展中要属汉语语法学的发展最快,成果最显著。汉语语法研究是从古代汉语语法开始的,《马氏文通》是一部古代汉语语法研究专著。但从黎锦熙《新著国语文法》这第一部白话文语法著作于1924年问世以来,现代汉语语法研究一直是本世纪汉语语法研究的主流。40年代出现了20世纪前半叶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的鼎盛时期,王力的《中国现代汉语》和《中国语法理论》,吕叔湘的《中国文法要略》,高名凯的《汉语语法论》是该时期的代表作都采用了“三品说”(丹麦叶斯柏森《语法哲学》首品——

主语、宾语、中心语,次品——谓语、定语,末品——状语、补语)。当今世界语言学领域普遍关注和运用的一些语法思想和分析方法,如“动词中心说”、“语义格”、“动词配价”、“范畴论”、“语用分析”、“变换分析”、“篇章分析”等等,在这一时期的著作中都有体现,只是没有上升到理论层面加以论述和阐释。(如朱德熙著作中的动词的“向”,就相当于“价”)新中国成立后,吕叔湘和朱德熙合著的《语法修辞讲话》起到了“匡谬正误”的作用。语法知识的普及大大促进了现代汉语语法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与此同时,随着赵元任的《北京口语语法》(李荣译)一书的翻译出版,美国描写语言学理论方法开始影响着现代汉语语法的研究。这个时期(50-60年代)的语法一直停留在词语和句子成分的充当上。 古代汉语语法的研究,自《马氏文通》以后,还有以王力(50年代)为代表的研究古代汉语为主的语法学家。他开创了汉语语法研究的历时研究,这为汉语语法史研究奠定了基础。80年代后,古代汉语语法研究有了可喜的变化。不论在研究队伍、研究方法、研究理念都有了明显的变化。如“要有明显的时代观点,语料不可古今杂糅”、“必须注重语法的系统性,要从语法系统去思考问题”、“要注意吸取各种语言学理论中有利于古代汉语语法研究的东西”、“加强专书、断代语法研究”以及“既要有定性分析,又要有定量分析”等,开展了语法化的研究,出现了一批较好的研究成果。 近代汉语语法研究始于20年代末,黎锦熙和吕叔湘分别发表了很多研究近代汉语“把”字结构和个别代词、量词、虚词的研究。黎

近十年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热点综述

近十年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热点综述 摘要:近十年来,国内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的领域不断扩大,在很多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就。本文就较有代表性的三个方面做了讨论——现代汉语语法研究中的语言类型研究、构式语法研究和韵律语法研究。 关键词:近十年;现代汉语;语法;热点 1989年《马氏文通》的出版,标志着中国汉语语法学的建立。自此之后,现代汉语语法研究基本处于中国语言学研究最活跃、最具前沿性、成果最丰富,同时也是争议最突出的领域。改革开放以后,汉语语法界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尤其在近十年的语法研究中出现了新的特点:多元化。新的研究领域和理论层出不穷,共同推进着中国现代汉语语法的发展。 本文在认真研读相关论文的基础上,梳理了近十年现代汉语语法方面取得的成果,讨论了三种较为代表性的语法研究理论。 一、汉语语法研究中的语言类型学 语言类型学可以追溯到19世纪的形态类型学,主要是给世界上的语言进行分类。当代语言学中,语言类型学已不仅仅是指给语言进行分类的学科,更重要的是建立在以跨语言比较和归纳推理为基础的研究范式之上,可以理解为“语言共性和语言类型学”。其根本理念就是刘丹青所说的:“致力于通过跨语言的观察比较来获得对人类语言共性的认识”。当代语言类型学家认为单靠对一种语言的深入开掘无法洞悉人类语言的共性和本质,任何对某种具体语言的特点或规律的总结必须得到跨语言的验证,否则就不宜认为个别语言的某某特点或某某规律就是该语言独具的所谓“特点”。当代真正意义上的语言类型学的建立,应该从格林伯格及其1963年发表的语言类型学经典论文《Some universals of grammar with parcular reference to the order of meaningful elements》算起。国内最早的语言类型学的研究始于1984年陆丙甫与陆致极合作翻译的格林伯格上述的那篇经典论文,其后,1989年沈家煊翻译介绍了美国著名语言学家Oomrie的《语言共性和语言类型学》。这方面的代表人物还有刘丹青、吴福祥、金立鑫等诸学者。 陆丙甫语言类型学研究的关注点主要是借助跨语言的比较和语言共性的成果考察汉语语序现象,其类型学研究的代表作是《语序优势的认知解释: 论可别度对语序的普遍影响》沈家煊的语言类型学研究集中体现在他的“标记理论”中,其代表作《不对称与标记论》一书在继承欧洲传统标记理论的基础上,吸取当代类型学发现的跨语言标记模式,归纳出一种新的标记理论,用来描写和解释汉语语法的多种不对称现象,是一种“不仅继承了布拉格学派的有关学说,更重要的是系统吸收了经过语言类型学‘洗礼‘的标记理论近年来,刘丹青在语言类型学研究方面取得了众多的成果,单篇论文有《汉语中的框式介词》《先秦汉语语序特点的类型学观照》《语言类型学与汉语研究》,不仅进行个案分析,还在理论上对语言类型学与汉语研究相结合的发展过程及重要意义进行了总结。刘先生的《语序类型学与汉语介词理论》是我国第一本语言类型学方面的专著,该书一方面综合介绍当代语言类型学特别是语序类型学的理论、基本方法和研究成果,另一方面,以此为框架,“重点围绕介词问题,

话语标记论文:话语标记语用分析语用功能

话语标记论文:话语标记语用分析语用功能 【中文摘要】随着语用学的发展,话语标记语的研究已经成了语言研究中发展十分迅速的—个领域。经研究发现,即使把话语标记语从其所依附的话语中删除也不影响该话语的语法正确性及其命题内容,但却影响其语用得体性和社会层面上的人际关系。这一事实表明,话语标记语的使用不是出于句法或语义上的需要,而是出于语用方面的需要。言语交际成功与否,效果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恰当地运用话语标记语。因此本文主要研究了话语标记语的语用功能。本文主要借鉴了国内外相关的研究结果,并以PETS口语测试的考生为 研究对象,首先是讨论了话语标记语的特点及定义,在理论研究的基 础上,继续探讨了学习者在公共英语口试测试中为什么频繁地使用话语标记语,以及分析了考生们在公共英语测试中进行口语交际时话语标记语的语用功能,并在现有的口语交际中,通过理论分析和大量的 实例让学习者们深刻地理解了话语标记的语用功能,并提出了改善的途径和方法。 【英文摘要】With the development of pragmatics, language study of discourse markers has become a rapidly developing field. Discourse marker is a kind of common phenomena in spoken language, which usually does not constitute the truth value of the semantic content of discourse. But it mainly provides the clues with discourse expression and comprehension, and

英语口语中话语标记语的语用功能

英语口语中话语标记语的语用功能 Abstract:Discourse markers (hereafter DMs) are pervasively used in spoken language, which have very important pragmatic functions-repair function and politeness function. It plays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our daily communication, and enables speakers to make logical and coherent utterances. Key words:discourse markers; communication; pragmatic functions I. Introduction When paying attention to spoken English, one will notice a group of lexical expressions in utterances. They do not convey any propositional meaning, but they are part of a discourse segment. These expressions are called discourse markers (DMs). DMs have very important pragmatic functions in communication. Many scholars (Schiffrin, 1996; Fraser, 1987; Blakemore, 2001) have showed keen interest in DMs and some have carried out a series of researches in an attempt to name and define these lexical expressions. This paper analyzes repair function and politeness function of DMs. II. Properties of DMs The first and most established study of DMs is reported in Schiffrin(31). She defines DMs as “linguistic elements that signal relations and participation framework levels of the discourse”. To get a general knowledge about DMs, we can look at the following basic features that characterize DMs: they are free morphemes; they are more often used in spoken language; they are used to express speakers’intentions in communication, and to make utterances more fluent; they do not contribute to the meaning of utterances. If a discourse marker is removed from an utterance, the utterance will not become ungrammatical or change its meaning. III. Pragmatic Functions of DMs There is no agreement on the pragmatic functions of DMs. In China, Ran Rongping (58) mainly analyzes the functions of “well”, that is, face-threatening mitigator, markers of hesitation, markers of lacking information, and markers of repair. Since the pragmatic functions of DMs in the present research are to add discourse coherence, a good command of employing DMs can make our conversation more lively, personal and genuine. And this study will especially focus on the repair function and the politeness function. A. Repair Function In verbal communication, we often find that the speaker may have a slip of tongue or a slip of ear; he may choose incorrect words or misunderstand what the other has said. In such cases, the speaker or the hearer may “repair on line”.Bois put out four kinds of repair markers: reference editing (that is), difference editing (rather), error editing (I mean), and sta tement editing (well). The insertion of “well” in the discourse may fulfill the function of editing. For example: “The author stands for, well, is in favor of gun control.” The function of well is used to correct the mistake made by the speaker. The speaker may wake up to something incorrect in his utterance, for example, the slip of the tongue, a wrong use of a word or a wrong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