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软体动物门软件

第九章    软体动物门软件
第九章    软体动物门软件

第九章软体动物门软件

一﹑名词解释

1.贝壳

2.外套膜

3.围心腔

4.入水管

5.鳃心

6.齿舌

7.墨囊

二﹑判断与该错(对的填“+”,错的填“-”并改正)

1.软体动物门是动物界的第二大门,种数仅次于节肢动物。()

2.外套膜包围着的空腔,称为混合体腔。()

3.石鳖属爬行纲的龟鳖目。()

4.腹足纲与其它软体动物不同的主要特征是具一牛角状两端开口的贝壳。()

5.田螺为卵胎生,属腹足纲。()

6.隔扁螺是布氏姜片吸虫的中间宿主,椎实螺为肝片吸虫的中间宿主。()

7.蛞蝓身体裸露,无外壳,故属头足纲。()

8.腹足纲的种类之多仅次于昆虫纲而为动物界的第二大纲。()

9.鲍是一种闻名的海产鱼,味极鲜美。()

10.瓣鳃类是软体动物门中口内唯一不是颚片和齿舌的种类。()

11.所有软体动物的循环均属开管式循环。()

12.大多软体动物的血液无色,少数种类血液呈红色或青色。()

13.马氏珍珠贝属软体动物门的瓣鳃纲,是世界著名的生产珍珠的母贝。()

14.河蚌的肾孔开口于围心腔,肾口开口于外套腔。()

15.大多软体动物具有一些与环节动物相同的特征如螺旋式卵裂,个体发育中具面盘幼

虫。()

16.虎斑宝贝和唐冠螺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17.有的种类如织绵芋螺有毒腺,人被伤,严重时有生命危险。()

18.多板纲的神经系统与涡虫相似是梯形神经系统。()

19.船蛆又叫凿船贝,会钻蛀木船,它属腹足纲。()

20.头足纲为闭管式循环系统,间接发育。()

21.乌贼的足已特化为鳍和闭锁器。()

22.库氏石渠和鹦鹉螺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23.鹦鹉螺体外具一平面卷曲的贝壳,故属腹足纲。()

24.海牛属偶蹄目,柔鱼属鱼纲。()

25.乌贼的贝壳位于背面的外套膜内,故称内骨骼。()

26.头足类的脑在无脊椎动物中是最高级的。()

三、填空

1.乌贼属于纲,它的足演化为和两部分。乌贼遇到敌害时可放出墨汁,是因体内有。

2.河蚌无明显的头部,生活被动,体内水流的穿行对它的﹑﹑

和都有重要意义。

3.软体动物的身体柔软,由﹑﹑和三部分构成,背侧的皮肤褶向下延伸成为,并由它分泌出石灰质的,覆盖于体外,起保护作用。

4.多数海产软体动物要经过和两个幼虫阶段,而淡水生活的河蚌则具有一个幼虫阶段。

5.解剖河蚌时,一般要求打开河蚌侧的贝壳。

6.河蚌的心脏由和组成。

7.三角帆蚌中的贝壳可分为三层,由外到内分别称为层、层和层。

8.河蚌的外套膜由外到内依次由、和三层组成,它的功能是

、和。

9.软体动物门常见的纲是、、和纲。它们的代表动物依次为、、和,其中能分布于陆地、淡水和海水的一纲是,能分布于淡水和海水的是纲。

10.腹足纲多有外壳,头和足对称,内脏团对称,水生种类以呼吸。

11.腹足纲共分为、和三个亚纲,它们的代表动物依次为

、和。

12.河蚌属门纲;在其发育过程中具有特殊的幼虫期,循环系统属。

13.乌贼因皮下有可使体表改变颜色。

14.乌贼属门纲,循环系统属,并有由来源于形成的软骨骼所包围。

15.河蚌的神经系由三对神经节及彼此之间的神经索组成,节在食道两侧,

节在肌肉之中,节在的腹部。

16.石鳖的个体发育需经、两个幼虫期。

17.大多数软体动物的口内具有特殊的结构,称为和。

18.贝壳的成分主要是和少量的构成。

19.大多软体动物的次生体腔极度退化,仅残留、和的内腔;初生体腔则存在于,内有血液流动,形成。

20.田螺的心脏由心室和心耳构成。

21.血吸虫的中间宿主是,中华枝睾吸虫的中间宿主是。

22.软体动物是动物界中最早出现的动物,这种结构是由而形成。

四、选择填空

1.章鱼属于().

A.双神经纲

B.鱼纲

C.腹足纲

D.头足纲

2.珍珠是蚌体哪部分分泌形成的?()

A.外套膜与蚌壳之间

B.贝壳珍珠层

C.外套膜

D.外套腔

3.下列具闭管式循环的动物是()。

A.十二指钩虫

B.中国圆田螺

C.三角帆蚌

D.曼氏无针乌贼

4.河蚌的代谢废物排出体外的途径是()。

A.原肾管

B.后肾管

C.焰细胞

D.体表

5.能使乌贼快速游泳的器官是()。

A.发达的鳍 B.众多的腕 C.发达的墨囊 D.发达的外套膜和漏斗

6.牡蛎属于()。

A.腹足纲

B.头足纲

C.瓣鳃纲

D.双神经纲

7.在循环系统中具有鳃心结构的动物是()。

A.田螺

B.背角无齿蚌

C.石鳖

D.乌贼

8.河蚌的排泄孔和生殖孔开口与()。

A.内鳃瓣的鳃内腔

B.外鳃瓣的鳃上腔

C.外鳃瓣的鳃内腔

D.内鳃瓣的鳃上腔

9.具有“活化石”之称的动物是()。

A.红螺﹑唐冠螺

B.唐冠螺、鹦鹉螺

C.新蝶贝、鹦鹉螺

D.新蝶贝、唐冠螺

10.初生体腔和次生体腔并存动物是()。

A.腔肠动物门

B.扁形动物门

C.线虫动物门

D.软体动物门

11.均具有担轮幼虫的动物是()。

A.海产多毛类和甲壳类

B.海产腹足类和头足类

C.海产甲壳类和腹足类

D.海产腹足类和多毛类

12.下列何组动物均为卵胎生()。

A.丝虫、田螺、蚜虫

B.田螺、蚜虫、河蚌

C.丝虫、田螺、乌贼

D.蚜虫、乌贼、河蚌

13.软体动物门(除腹足纲外)其余各纲的对称形式是()。

A.不对称

B.辐射对称

C.左右对称

D.二辐射对称

14.无脊椎动物中具有后肾型排泄的动物是()。

A.蛔虫和蚯蚓

B.河蚌和蚯蚓

C.河蚌和蝗虫

D.乌贼和金龟子

15.软体动物的围心腔在发生上属于()。

A.囊胚腔

B.原肠腔

C.真体腔

D.假体腔

16.瓣鳃纲与其他软体动物的不同点是()。

A.两片贝壳

B.全部淡水生活

C.开管式循环

D.用鳃呼吸

17.软体动物门中其口腔内无齿舌的种类是()。

A.双神经纲

B.腹足纲

C.瓣鳃纲

D.头足纲

18.河蚌内脏团与外套膜之间的腔为()。

A.真体腔

B.外套膜

C.假体腔

D.围心腔

19.下列哪组动物都属腹足纲?()

A.蜗牛、蛞蝓、角贝

B.红螺、钉螺、鲍

C.鹦鹉螺、隔扁螺、椎实螺

D.海豆芽、豆螺、田螺

20.蜗牛属于软体动物门的()。

A.瓣鳃纲

B.双神经纲

C.腹足纲

D.头足纲

21.贝壳完全消失的软体动物是()。

A.长蛸

B.乌贼

C.枪乌贼

D.毛肤石鳖

22.蛞蝓(俗称鼻涕虫)属那一纲?()。

A.涡虫纲

B.无板纲

C.腹足纲

D.肉足纲

23.无齿蚌具有下列何种特征()

A.无头部、无脑神经节

B.具脑、足、侧、脏四对神经节

C.无真体腔

D.发育中具钩介幼虫期

24.头足纲与本门其它各纲动物的区别之一是()。

A.无外壳

B.无外套膜

C.具腕和头部

D.具发达的真体腔

25.软体动物中具有一片螺旋形贝壳的类群是()。

A.双神经纲

B.腹足纲

C.瓣鳃纲

D.头足纲

五、问答题

1.简述软体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2.简述腹足纲、瓣鳃纲、头足纲、双神经纲的主要特征。

3.说明河蚌的形态结构对其生活方式的适应。

4.说明乌贼对其快速游泳和主动掠食生活的适应性特征。

5.简述河蚌的解剖方法,说明脑、足、脏神经节以及生殖孔、肾孔、和肾口的相对位

置。

软体动物门复习题

软体动物门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 贝壳 2. 外套膜 3. 外套腔 4. 围心腔 5. 入水管 6. 颚片 7. 齿舌8. 围心腔腺9. 鳃心10. 墨囊11. 面盘幼虫 二、填空题 1. 乌贼属于纲,它的足演化为和两部分。乌贼遇到敌害时可放出墨汁,是因体内有。 2. 河蚌无明显的头部,生活被动,体内水流的穿行对它的、、和都有重要意义。 3. 软体动物的身体柔软,由、和3部分构成,背侧的皮肤褶向下延伸成为,并由它分泌出石灰质的,覆盖于体外,起保护作用。 4. 多数海产软体动物要经过和两个幼虫阶段,而淡水生活的河蚌则具有一个阶段。 5. 解剖河蚌时,一般要求打开河蚌侧的贝壳。 6. 河蚌的心脏由和组成。 7. 三角帆蚌中的贝壳可分为3层,由外到内分别称为层、层和层。 8. 河蚌的外套由外到内依次由、和3层组成,它的的功能是、和 。 9. 软体动物门常见的纲是、、和。它们的代表动物依次为、、和,其中能分布于陆地、淡水和海水的一纲是,能分布淡水和海水的纲。 10. 腹足纲多有外壳,头和足对称,内脏团对称,水生种类以呼吸。 11. 腹足纲共分为、和3个亚纲,它们的代表动物依次为、 和。 12. 河蚌属门的纲;在其发育过程中具有特殊的幼虫期,循环系统属。 13. 乌贼因皮下有可使体表改变颜色。 14. 乌贼属门纲,循环系统属,并有由来源于形成的软骨骼所包

围。 15. 河蚌的神经系统由3对神经节及彼此之间的神经索组成,节在食道两侧,节在肌肉之中,节在的腹部。 16. 石鳖的个体发育需经和两个幼虫期。 17. 大多数软体动物的口内具有特殊的结构,称为和。 18. 贝壳的成分主要是由和少量的构成。 19. 大多软体动物次生体腔极度退化,仅残留、和的内腔;初生体腔则存在于,内有血液流动,形成。 20. 田螺的心脏由个心室和个心耳构成。 21. 血吸虫的中间宿主是,华枝睾吸虫的中间宿主是和,肝片吸虫的中间宿主是,布氏姜片吸虫的中间宿主是。 22. 河蚌除后肾管外,还有一种排泄器官称为。 23. 软体动物头部发达程度与机体活动程度有关。运动敏捷的种类,头部;行动迟缓的种类,头部;穴居或固着生活的种类,头部。 24. 软体动物的、和开口于外套膜腔内。 25. 河蚌左右两片外套膜在后缘处稍突出,并愈合形成水管和水管。 26. 水生软体动物以鳃呼吸。依据外形,可将鳃分为四类,分别为、、和。 27. 石鳖有片贝壳;鲍鱼有片贝壳;牡蛎有片贝壳;角贝有片贝壳。 28. 乌贼第4对腕称为腕;雄性左侧第5腕特化为腕。 三、判断与改错题(对的填“T”错的填“F”并改正) 1. 软体动物门是动物界的第二大门,种数仅次于节肢动物。 2. 外套膜包围着的空腔,称为混合体腔。 3. 石鳖属爬行纲的龟鳖目。 4. 腹足纲与其他软体动物不同的主要特征是具一牛角状两端开口的贝壳。 5. 田螺为卵胎生,属腹足纲。 6. 扁卷螺是布氏姜片吸虫的中间宿主,椎实螺为肝片吸虫的中间宿主。 7. 蛞蝓身体裸露,无外壳,故属头足纲。 8. 腹足纲的种类之多仅次于昆虫纲而为动物界的第二大纲。 9. 鲍是一种闻名的海产鱼,味极鲜美。

软体动物复习题

第九章软体动物门复习思考题 一、选择题 4.贝壳的珍珠层是由( )分泌形成的。 A.外套膜边缘 B.珍珠囊 C.外套膜 D.整个外套膜表面5.河蚌的幼虫为( )。 A.担轮幼虫 B.面盘幼虫 C.钩介幼虫 D.牟勒氏幼虫6.圆田螺的生殖方式为( ) A.卵生 B.胎生 C.卵胎生 D.孤雌生殖8.圆田螺( )。 A.有膜质厣 B.有角质厣 C.有石灰质厣 D.无厣 9.蜗牛为( )的腹足类。 A.陆生鳃呼吸 B.水生鳃呼吸 C.陆生“肺”呼吸 D.陆生次生鳃呼吸 10.圆田螺的内部神经( )。 A.扭转成“8”字型 B.发生反扭转不成“8”字型 C.不发生扭转成“8”字型 D.发生反扭转成“8”字型 12.下列动物中在岩石上以足丝营固着生活的是( )。 A.牡蛎 B.毛肤石鳖 C.滨螺 D.贻贝15.下列动物中被称为“活化石”的是( )。 A.鹦鹉螺 B.龙女簪 C.虎斑宝贝 D.珍珠贝16.章鱼属于( )。 A.单板纲 B.鱼纲 C.腹足纲 D.头足纲17.具闭管式循环的动物是( )。 A.圆田螺 B.十二指肠钩虫 C.三角帆蚌 D.乌贼18.在循环系统中具有鳃心的动物是( )。 A.田螺 B.无齿蚌 C.石鳖 D.乌贼19.初生体腔和次生体腔并存的动物是( )。 A.腔肠动物门 B.扁形动物门 C.线虫动物门 D.软体动物门 23.软体动物的围心腔在发生上属于( )。 A.囊胚腔 B.原肠腔 C.真体腔 D.假体腔24.河蚌内脏团和外套膜之间的腔是( )。 A.真体腔 B.外套腔 C.围心腔 D.假体腔25.贝壳全部消失的软体动物是( )。 A.长蛸 B.金乌贼 C.枪乌贼 D.毛肤石鳖26.蛞蝓属于哪个纲?( ) A.涡虫纲 B.无板纲 C.腹足纲 D.肉足纲 二、填空题 2.鳃是河蚌的主要呼吸器官,它包括_______鳃瓣,每个鳃瓣又有_______鳃小瓣,每个鳃小瓣由许多_______和_______组成。 3.组成河蚌鳃瓣的内外鳃小瓣靠_______相连结,它把内外鳃小瓣间的空腔隔成许多_______,内外鳃小瓣的前、后、腹缘愈合,背面分开处叫_______,后端通_______。

第十章 软体动物门

第十章软体动物门 要求:掌握软体动物门的主要特征及无齿蚌的形态结构与机能特点,并掌握双神经纲、腹足纲、瓣鳃纲及头足纲的主要特征,了解软体动物的重要经济种类。 第一节门的主要特征 代表动物:无齿蚌。 主要特征:体柔软、不分节、两侧对称(腹足纲除外)。体分头、足、内脏团,其皮肤褶形成的外套膜,此膜分泌贝壳,保护身体。用鳃呼吸(外套腔与呼吸的关系)。体腔退化,开管式循环。神经系由四对神经节组成。大多雌雄异体,海产种类个体发育经担轮幼虫和面盘幼虫。 一、身体柔软,多为两侧对称(除腹足纲外),体分头、 足、内脏团三部分; 二、具皮肤褶形成的外套膜 来源:为身体背侧皮肤褶向下伸展而成,常包裹整个内脏团并形成 外套腔(出、入水孔) 外层上皮:分泌物形成贝壳 结构结缔组织 内层上皮:具纤毛 内层上皮细胞:纤毛的摆动并通过出入水孔形成 水流,借以完成呼吸、摄食、排泄和生殖等功能外层上皮:分泌物贝壳 保护内脏 有助运动(如头足类) 呼吸(如蜗牛) 出、入水管:瓣鳃类等软体动物左右两片外套膜紧贴二壳内,其背面与内脏团的皮肤相连,腹缘游离,生活时左右腹缘互相紧贴,构成了其中的外套腔,外套腔之后端形成两个外管,上为出水管,下为入水管。入水管稍大,且有感觉乳突,食物及氧随水流从入水管进入外套腔中,而代谢废物、食物残渣及性产物皆由出水管排出。 三、贝壳(贝类):1-2或8片贝壳,形态各异 来源:贝壳由外套膜上皮细胞分泌而成 成分:碳酸钙(占95%)及少量的壳基质(或称贝壳素),角质层 珍珠层。 保护柔软的身体。 四、 五、U字形,有消化腺(唾液腺、肝脏等)。除 瓣鳃纲外,口内一般有颚片和齿舌(特有)。 齿舌:是软体动物(除瓣鳃类外)特有的器官,位于口腔底部的舌状突起上,由横列的角质齿组成,似锉 刀状。摄食时,由于肌肉伸缩,齿舌可前后活动,以锉 刮食物。齿舌的数目,大小和形状为鉴定种类的重要特 征之一。 默囊:乌贼等头足类动物在直肠的末端近肛门处有一导管,连一梨形小囊,即墨囊。囊内腺体可分泌墨汁,经导管由肛门排出,使周围海水成黑色,借以隐藏避敌,乌贼之名来源于此。 六、水生种类以鳃呼吸,陆生种类有“肺”。 七、初生体腔和次生体腔并存(但次生体腔极度退化,仅 存于围心腔、肾腔和生殖腔,初生体腔存在于各组织间);

动物分类表

分类标示颜色:门-亚门-纲(类)-亚纲-目-科-亚科-属 1 原生动物门全都是单细胞动物,是最原始的动物,其中我们熟悉的有眼虫、草履虫 2 中生动物门结构简单的内寄生动物,有记录的种类不多 3 多孔动物门又称海绵动物门。海绵是原始的多细胞动物 4 扁盘动物门到目前为止,此门被丝盘虫一种动物独占~~~厉害,不得不服~~ 5 古杯动物门顾名思义,“古”意思是此类动物已灭绝了,“杯”就是说它们长得像杯子 6 腔肠动物门这里有水螅、水母、海葵和珊瑚,很熟悉吧,不多说了 7 栉水母动物门也有人把这个门归入腔肠动物门,作为栉水母纲 8 扁形动物门有涡虫、吸虫、绦虫等我们常听说的寄生虫 9 螠虫动物门海洋底栖动物,身体呈柱形或长囊形 10 舌形动物门全都是“吸血不眨眼”的寄生虫,分类地位尚难确定 11 奇怪动物门在1994年新发现的一类动物,人类对它们所知甚少 12 纽形动物门比扁形动物略高等的类似动物 13 颚胃动物门体形很小,生活在浅海的细沙中,人们了解得不多 14 线虫动物门一个庞大的家族,包含有很多人肚子里长过的——蛔虫 15 腹毛动物门身体腹面长有纤毛的一类动物 16 轮虫动物门很小,与原生动物类似 17 线形动物门与线虫动物类似的一类动物 18 鳃曳动物门生活在靠近两极的冷水中的海洋底栖动物,有记载的种类极少 19 动吻动物门和鳃曳动物类似 20 棘头虫动物门身体前端有吻的一类动物

21 铠甲动物门 1983年才发现的一个新门,目前没有准确分类 22 内肛动物门苔藓状的小动物 23 环节动物门蚯蚓、蚂蟥、沙蚕……都是身体呈环节状,这还用说? 24 星虫动物门与前面说的螠虫动物相似 25 软体动物门包含有大量常见动物,我将在后面详细解说 26 软舌螺动物门已灭绝 27 缓步动物门很强的一类动物,能忍受高温、绝对零度、高辐射真空和高压 28 有爪动物门身体呈蠕虫状,足呈圆柱形,末端有爪,近乎灭绝 29 节肢动物门动物界中种类占三分之二以上的动物,留到下面介绍这个庞大的家族 30 腕足动物门有时你会在街头地摊上看见一些像贝壳的化石就是这类动物留下的 31 外肛动物门曾经与内肛动物为同一门合称苔藓动物,现已分开 32 帚虫动物门又一个很小的门,又是只有10几种动物,又都是海洋底栖动物 33 古虫动物门在5.3亿年前的生命大爆发中早就灭绝了,在近几年才发现 34 棘皮动物门一个我们熟悉的门,有海星、海胆、海参和海百合 35 须腕动物门没有嘴和消化管的非寄生动物,生活在深海中,分类地位有争议 36 毛颚动物门只有50种左右,还是海洋动物 37 半索动物门身体呈蠕虫形,有人将它们归入脊索动物门 到这里你可能会问,“身体呈蠕虫状”“海洋底栖”的动物咋就会这么多捏?是的,还真就这么多,这是很多低等动物的共性,在历史上曾经有很长时间地球被他们统治着(当然那时还没有陆生动物,连鱼都没有,更没有人)既然这种特征适于它们的生存,那为什么要改变呢?所以这些特征一直被保持到了现在。 好了,动物界中的38个门说了37个,还有一个呢?

第九章 软体动物门

第九章软体动物门(Mollusca) 教学目的和要求: 1、掌握软体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2、比较各纲动物的特征,了解重要的经济种类。 重点: 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 难点: 1、外套膜的结构和功能。 2、腹足类的扭转现象。 学时: 讲授6学时。实验6学时。 教学方法: 1、多媒体授课。 2、讲授、启发、讨论相结合。 教学过程: 软体动物种类多,为动物界第二大类群,与人类关系密切。软体动物的结构进一步复杂,机能更完善,它们具有一些环节动物的特征:真体腔、后肾管、个体发育中有担轮幼虫等,因此认为软体动物是由环节动物演化而来的,朝着不很活动的生活方式较早分化出来的一支。因大多数的软体动物有贝壳,故又称“贝类”。 第一节软体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一. 身体柔软、不分节、左右对称。 大多数腹足类身体左右不对称,是因为在发育过程中身体经过旋转的结果。 二.身体分为头、足、内脏团3部分。 头:位于前端,有口、眼、触角和其它感觉器官。有些行动缓慢或固着生活的种类,头退化(如双神经纲,掘足纲)或消失(如瓣鳃纲) 口腔有:颚片:坚强,位于口腔前部 齿舌:带状,位于口腔底部,由许多分离的角质齿片固定在一 个基膜上构成,依附在一对似软骨片的组织上,这种组

织有伸缩肌,依靠肌肉的伸缩能使齿舌得以锉碎食物。 足:运动器官,由于生活方式不同,有不同形状,如块状(如蜗牛)、斧状(如河蚌)、柱状(如角贝)、长腕(如乌贼),有的种类足退化(如牡蛎)。 内脏团:是背面的隆起部分,包括大部分内脏器官,如消化系统、循环系统、生殖系统等。 三. 具外套膜(mantle) 是身体背侧皮肤伸展而形成的,对其生理活动和生活有重要作用。外套膜与内脏团之间有腔隙,称为外套腔。软体动物的排泄孔、生殖孔、呼吸、肛门甚至口都在外套腔内,所以其排泄、生殖、呼吸等生理活动均与外套腔内的水流有关。 外套膜能分泌贝壳,其形态随种类而异,如石鳖类被覆在身体整个背面;瓣鳃类则悬于体两侧,包住整个身体;乌贼则呈筒状,包住整个内脏团仅露头部。 四. 具有贝壳 大多数有1—2或多个贝壳,不同种类贝壳形状构造变化大,如腹足类为螺旋形;瓣鳃类两片为瓢状;掘足类筒状。贝壳是保护器官,足部和头部有肌肉与贝壳相连,活动时,头足伸出壳外,危险时缩入壳内。 ●贝壳成分:碳酸钙(占95%)、贝壳素(少量)。 角质层:由贝壳素构成,薄而透明,有色泽。保护钙质不被酸溶解。 ●贝壳构造棱柱层:厚,由柱状的碳酸钙晶体构成.,呈方解石构造。 珍珠层:片状的碳酸钙构成,晶体呈文石结构,有珍珠光泽。 ●珍珠的形成:只有外套膜的边缘可以形成棱柱层,所以一旦棱柱层形成后不会再 加厚。而整个外套膜的外层细胞都可以分泌文石结构的碳酸钙,这样珍珠层可以 不断加厚。在生长中,如果外套膜和贝壳间进入了沙粒或其它异物,就会刺激珍 珠层的分泌,形成珍珠。 五.体腔和循环系统 次生体腔极度退化,仅残留围心腔及生殖腺和排泄管的内腔。初生体腔则存在于各组织器官的间隙,内有血液流动,形成血窦。 开管式循环系统:血液在循环过程中不是始终在封闭的血管中流动,这种循环方式称为开管式循环系统。 心室:1个,壁厚,能搏动,为循环动力。 心脏:在围心腔内, 心耳:1个或成对,有瓣膜防止血液倒流。 循环系统的结构血管:动脉、静脉。 血窦:是初生体腔存在于各组织器官的间隙。 血液:无色,少数显红色或青色。 血液循环的方向:大部分足、内脏血血窦集中于静脉肾静脉(排泄废物) 鳃血管(气体交换)心耳- 心室 六.排泄系统 基本上是后肾,即是由中胚层和外胚层共同发生形成的。 围心腔腺:由围心腔表皮分化,有许多毛细血管充满血液,依靠

软体动物门

第八章软体动物门 一、选择题 1.下列动物中具有齿舌的是()。 A蜗牛 B.蚯蚓 C.水螅 D.螳螂 E.海参 2.下列哪类动物在口腔里具有齿舌()。 A. 腔肠动物 B. 扁形动物 C. 线形动物 D. 环节动物E . 软体动物 3.最早出现专职呼吸器官的动物类群是()。 A环节动物 B.软体动物 C.节肢动物 D.腔肠动物 E.棘皮动物 4.中药瓦楞子基源动物为()动物。 A.瓣鳃纲 B.腹足纲 C.头足纲 D.多板纲 E.腹足纲 5.中药海螵蛸的基源动物为()动物。 A.瓣鳃纲 B.腹足纲 C.头足纲 D.多板纲 E.腹足纲 6.中药石决明的基源动物为()动物。 A.瓣鳃纲 B.腹足纲 C.头足纲 D.多板纲 E.腹足纲 7. 软体动物中的()有无脊椎动物最高级的神经中枢──“脑”。 A. 金乌贼 B. 杂色鲍 C. 中国圆田螺 D. 泥蚶 E. 牡蛎 8. 泥蚶、毛蚶和魁蚶属于()纲,它们的贝壳呈瓦楞状,入药称为瓦楞子, A. 腹足 B. 掘足 C. 头足 D. 单板 E. 瓣鳃 9. ()的贝壳完全退化成内壳了,在中药里称“海螵蛸”。 A、背肛蓝斑海兔 B、金乌贼 C、野蛞蝓 D、华蜗牛E. 海蜗牛 10.中药海螵蛸是金乌贼的()部分结构。 A. 贝壳 B.外套膜 C.内脏团 D.头部 E. 触手 11.珍珠在软体动物的()中形成。 A.贝壳 B.外套膜 C. 贝壳角质层 D. 贝壳棱柱层 E.贝壳珍珠层 12.软体动物神经系统一般都不发达,除了()。 A. 腹足纲 B. 掘足纲 C. 头足纲 D. 瓣鳃纲 E. 多板纲 二、填空题 1.软体动物身体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四个部分。

第9章 软体动物门

第九章软体动物门 1.试述软体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答:软体动物门的主要特征:软体动物的形态结构变异较大,但基本结构是相同的。身体柔软,不分节,可区分为头、足、内脏团3部分,体外被套膜,常常分泌有贝壳。消化管发达,少数寄生种类退化。多数种类口腔内具颚片和齿舌,颚片一个或成对,可辅助捕食。次生体腔极度退化,仅残留围心腔及生殖腺和排泄器官的内腔。初生体腔则存在于各组织器官的间隙,内有血液流动,形成血窦。循环系统由心脏、血管、血窦及血液组成,为开管式循环。水生种类用鳃呼吸,鳃为外套腔内面的上皮伸展形成,位腔内。陆地生活的种类均无鳃,其外套腔内部一定区域的微细血管密集成网,形成肺,可直接摄取空气中的氧。排泄器官基本上是后肾管,其数目一般与鳃的数目一致。原始种类的神经系统无神经节的分化,仅有围咽神经环及向体后伸出的一对足神经索和一对侧神经索。较高等的种类,主要有4对神经节:脑神经节、足神经节、侧神经节、脏神经节。软体动物大多数为雌雄异体,不少种类雌雄异形;也有一些为雌雄同体。卵裂形式多为完全不均等卵裂,许多属螺旋型。少数为不完全卵裂。 2.软体动物与环节动物在演化上有何亲缘关系,根据是什么? 答:软体动物种类多,为动物界第二个大群类,与人生的关系密切。软体动物的结构进一步复杂,机能更趋于完善,它们具有一些与环节动物相同的特征:次生体腔,后肾管,螺旋式卵裂,个体发育中具有担轮幼虫等,因此认为软体动物是由环节动物演化而来,朝着不很活动的生活方式较早分化出来的一支。 3.软体动物分哪几纲,简述各纲的主要特征。 答:软体动物分为7纲:(一)单板纲体为两侧对称,具一近圆形而扁的贝壳,腹足强大,周缘肌肉发达,中央薄,故无吸附能力,仅适于在海底滑行。缩足肌8对,分节排列于足的周围。足四周为外套沟,两侧共有鳃5或6对。足前端为口,后端为肛门。口前有一对具纤毛的口盖,口后有扇状触手一对。心脏位围心腔内,由一心室及2对心耳构成;肾6或7对;雌雄异体,生殖腺2对,有生殖导管,开口于肾,生殖细胞由肾排出体外。神经系统由围食道神经环及向后伸出的侧神经和足神经组成。(二)无板纲体呈蠕虫状,细长或短粗,无贝壳。体表被具石灰质细棘的角质外皮,头小,口在前端腹侧,躯体细长,腹侧中央有一腹沟,有的种类沟中有一小形具纤毛的足,有运动功能。体后有排泄腔,多数种类在腔内有一对鳃,腔后为肛门。 无板类无触角、眼等感觉器官;肠为直管状,齿舌有或无;心脏为一心室一心耳,血管系统退化;雌雄同体或异体,个体发生中有担轮幼虫期。(三)多板纲全部生活在沿海潮间带,常以足吸附于岩石或藻类上。体呈椭圆形,背稍隆,腹平。背侧具8块石灰质贝壳,多呈覆瓦状排列。各板间可前后抽拉移动,因此动物脱离岩石后,可以曲卷起来。头部不发达,位腹侧前方,圆柱状,有一向下的短吻,吻中央为口。足魔大,吸附力强。口腔具齿舌,消化腺发达。次生体腔也发达。一心室,管状,二心耳。排泄为后肾管一对,肾口开于围心腔,肾孔开于外套沟中。雌雄异体,具生殖腺和生殖导管。神经系统由环食道的神经环与向后伸出的侧神经索和足神经索组成。(四)腹足纲腹足类多营活动性生活,头部发达,具眼、触角。足发达,叶状,位

09第八章软体动物习题

第九章软体动物习题 一、名词解释 1、齿舌 2、外套膜 二、填空题 1、软体动物的贝壳是由外套膜分泌而成,它由三层结构组成,由外向内分别是_______层、_______层和_______层。 2、软体动物除头足类和某些腹足类为直接发育外,其它许多海产种类发育时多要经过两个幼虫阶段;_______ 幼虫和_______幼虫。 3、软体动物多数有贝壳;腹足纲贝壳_______ 个,_______状;双壳纲往往为_______片状,左右合抱;头足类大多数退化为_______。 4、软体动物中除腹足类外,基本的体制是相同的,为_______,而腹足类与其他软体动物的主要区别特征是_______。 5、软体动物的身体不分体节,而包括头部、足部_______、_______和贝壳等部分。 6、软体动物左右侧外套膜与内脏团之间围成的空腔称为_______,并有入水孔和出水孔与外界相通。 7、软体动物消化器官发达,多数种类在口腔内具有_______和_______。 8、软体动物的血液循环为_______,心脏由_______和_______组成。 9、软体动物的排泄器官仍为后肾管型,由_______和_______两部分组成。 10、软体动物的神经系统由四对神经节构成,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 11、软体动物可以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七个纲。 12、被称为软体动物活化石的是_______。 13、腹足纲动物多有单一_______形外壳,其_______和_______是左右对称的_______却是左右不对称的。 14、圆田螺侧脏神经连索在食道上下左右交叉形成_______字形。 15、河蚌的每个瓣鳃由两片鳃小瓣构成,每一鳃小瓣又由许多与身体纵轴排列的_______以_______互相连结构成的,后者内有关许多小孔,称为_______。 16、河蚌的胃肠交界处,由胃向后突起一囊,为_______。 17、河蚌的卵在_______中受精,在_______孵化,其幼虫称_______。 18、河蚌的排泻器官有两种,一为肾脏(一对),系由_______和薄壁的_______构成。另一为_______。 19、乌贼体制特殊,身体分_______、_______及_______三部。 20、乌贼的足特化为_______和_______两部分。 21、下列动物属于哪纲动物

miRbase物种分类

miRbase物种分类 (2011-09-19 16:56:32) 转载▼ 分类:miRBase 标签: 杂谈 Chromalveolata 囊泡藻界 Heterokontophyta 不等鞭毛纲 Ectocarpus siliculosus (26) 长囊水云 Metazoa 动物界,后生动物界 Bilateria 两侧对称动物 Deuterostoma 后口动物 Xenoturbella bocki (8) 异涡虫 Chordata 脊索动物门 Cephalochordata 头索动物亚门,全索亚门 Branchiostoma floridae (155) 佛州文昌鱼 Urochordata 尾索动物亚门 Ciona intestinalis (331) 玻璃海鞘 Ciona savignyi (27) Oikopleura dioica (66) 异体住囊虫 Vertebrata 脊椎动物亚门 Agnathostomata 无腭类脊椎动物 Petromyzon marinus (244) 海七鳃鳗 Amphibia 两栖纲 Xenopus laevis (22) 爪蟾 Xenopus tropicalis (186) 非洲蟾蜍 Aves 鸟纲 Gallus gallus (499) 原鸡 Taeniopygia guttata (220) 珍珠鸟,斑胸草雀 Mammalia 哺乳纲 Carnivora 食肉目 Canis familiaris (323) 家犬 Laurasiatheria 劳亚兽总目 Equus caballus (341) 马,现代马 Metatheria 后兽亚纲 Monodelphis domestica (157) 短尾猊,南方短尾负鼠 Primates 灵长目 Atelidae 蛛猴科 Ateles geoffroyi (60) 黑眉蛛猴 Lagothrix lagotricha (48) 绒毛猴 Cebidae 卷尾猴科 Saguinus labiatus (42) 白唇柽柳猴 Cercopithecidae 猕猴科 Macaca mulatta (479) 猕猴,罗猴

软体动物门

软体动物门(Mollusca) 软体动物种类繁多,分布广泛,现存种类约13 万种,此外还有约35000 种的化石种类,在种数上仅次于节肢动物,为动物界第二大门。 常见动物有:蜗牛、螺类、河蚌、乌贼等。 软体动物具有一些与环节动物相同的特征,如次生体腔、后肾管、担轮幼虫等,因此认为是由环节动物演化来的,是朝着不太活泼的生活方式较早分化出来的一支动物。 第一节软体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本门动物的各类群之间形态差异很大,但基本结构是相似的。身体柔软、不分节、可分为头部、足部、内脏团 3 部分。 1、头部: 位于身体前端,有的种类(运动敏捷的种类) 头部明显,有口、眼、触角等感觉器官。如乌贼、田螺、蜗牛等。有的种类(行动迟缓的或营固着生活的种类) 头部退化,甚至消失。如石鳖、河蚌、角贝、牡蛎等。 2、足部: 位于身体的腹面,为运动器官,常因种类不同而在形态和功能上表现出很大的差异。腹足纲(螺类、蜗牛等): 足呈块状,用来爬行。 多板纲(石鳖等): 足也呈块状,但用来附着。 掘足纲(角贝等): 足呈圆柱形,用来挖掘水底泥沙。 瓣鳃纲(河蚌、珍珠贝、蛤蜊等): 足呈斧形,坚硬而富含肌肉,用来挖掘泥沙。 头足纲(乌贼、章鱼等): 足和头合并,足演化成腕,用来捕捉食物。 3、内脏团(visceral mass): 除头和足外,身体的其他部分即为内脏团,是内脏器官所在的部分,常位于足的背面。 大多数种类的内脏团为左右对称,但有的扭曲成螺旋状,失去了对称性,如螺类。 二、外套膜(mantle): 由内脏团背面的皮肤形成皱褶,向腹面延伸,常包围整个内脏团和鳃。外套膜与内脏团之间的空腔称外套腔(mantle cavity), 此腔与外界相通,腔内常有肛门、肾孔、生殖孔等开口。外套膜由内外两层上皮细胞组成,外层细胞的分泌物能形成贝壳;内层细胞具纤毛,纤毛的摆动能造成水流,使水循环于外套腔内,借以完成呼吸、排泄、生殖等。 三、贝壳(shell): 体外具贝壳是软体动物的重要特征,因此,研究软体动物的科学也称“贝类学”(Malacology)。大多数种类具1-2个贝壳,有的多达8个之多。贝壳的形态因种类而异,有的呈帽状,有的呈螺旋状(螺类),有的呈管状(掘足类),有的呈瓣状(瓣鳃类),有的种类则无壳。贝壳的功能:保护柔软的身体。贝壳的成分和结构:贝壳是由外套膜的上皮细胞分泌形成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约占95%,其余的为壳基质(conchiolin),或称贝壳素。 四、消化系统:由口、咽、食道、胃、肠、肛门构成。 除瓣鳃纲外,其他软体动物均有口腔。多数种类口腔内有颚片和齿舌。 颚片:位于口腔的前背部,1个或1对,有刮食物和辅助捕食的作用。 齿舌:软体动物特有的器官,位于口腔底部,表面由横向排列的角质齿组成,似锉刀状。摄食时齿舌作前后伸缩运动,刮取食物。齿舌上小齿的形状和数目是鉴定种类的重要依据。软体动物的消化腺有:肝脏、唾液腺、胰脏。其中肝脏最发达,开口于胃或肠的前端。 软体动物的分类 单板纲长期被认为是化石种类,1952年才从3570米的深海中采到活标本,定名为新蝶贝。身体两侧对称,具有一个帽状的贝壳。头部不发达,足发达,有5-6对单栉鳃。足前端为口,后端为肛门。雌雄异体。 无板纲体呈蠕虫状,无贝壳。头部不发达,腹面有1条由外套膜下卷形成的纵沟。多数雌雄异体,有担轮幼虫期。已知约250 种,在我国南海曾采得一种龙女簪 多板纲全部海生,生活在潮间带,代表动物为石鳖。体型椭圆形,背面隆起,腹面扁平。背部有8 块覆瓦状排列的贝壳。贝壳周围有一圈由外套膜形成的环带。头部不发达,足宽大,可在岩石上爬行。口腔具齿舌,常以藻类为食。雌雄异体。有担轮幼虫期。

实验十-河蚌解剖及其他软体动物门

河蚌解剖观察 一、实验目的 通过对背角无齿蚌和乌贼的外形及内部解剖观察,了解软体动物门瓣鳃纲和头足纲动物的一般结构特征,以及它们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特点。 二、实验材料 1.背角无齿蚌、乌贼的活个体。 2.河蚌鳃切片、外套膜切片、贝壳磨片、钩介幼虫装片。 三、实验器具与药品 显微镜、解剖镜、放大镜、解剖剪、眼科剪、解剖刀、解剖针、各种镊子、解剖盘、蜡盘、大头针、吸水纸等。 四、实验内容与操作 (一)背角无齿蚌(Anodonta woodiana)的外形观察和内部解剖 1.外形观察 河蚌在泥沙中营底栖生活,只有蚌体后部露出泥沙的外面,身体柔软,由两片完全对称的贝壳保护。贝壳的前端钝圆,后端稍尖,背面铰合(称铰合部),腹面分离。当河蚌处于生活状态时,可见其前端腹方伸出足,后端伸出入水管和出水管(图7-1)。 图7-1 河蚌外形(自江静波等)

壳顶 为贝壳近前端背面稍隆起的部位,也是贝壳最先形成部分。 韧带 位于壳顶后方的铰合部,为一富有弹性的黑褐色角质物。 生长线 由壳顶至腹缘有许多以壳顶为中心的环状纹。 2.内部解剖 以左手持蚌,使左壳(从贝壳后端向前看,位于壳顶左侧的壳)朝上,右手持解剖刀柄(或解剖剪)从两壳腹面合缝处平行插入壳内,转动刀柄(或解剖剪)撑开两壳,再用镊子柄代替刀柄(或解剖剪)固定之,取出解剖刀(或解剖剪)(图7-2)。用刀柄先分离贴附在左壳内的外套膜,再把刀锋伸进左壳与外套膜之间,紧贴贝壳切断前、后闭壳肌。揭开左壳,可见到壳内前端有肌痕三个,最大的为前闭壳肌痕,在其内侧背方较小的是前缩足肌痕、腹面的是伸足肌痕;壳后端有肌痕二个,大的为后闭壳肌痕,其内侧背方较小的为后缩足肌痕。另外有一条与腹缘平行的曲线痕为外套膜肌痕(即外套线)(图7-3)。 河蚌的头部退化,软体部分主要包括外套膜、足、鳃和内脏团,可依次观察。 图7-2 河蚌的解剖(揭壳方法)(自袁蔚文) 图7-3 河蚌软体部的外形(自江静波等)

环节与软体动物门教案

第六章环节动物门(Annelida) 环节动物是动物界继扁形动物之后又一次具有较大发展的类群。它们的身体分节,出现了疣足、刚毛、真体腔和循环系统,还具有后肾管的排泄系统和链式神经系统,已经进入了高等无脊椎动物类群……。 第一节代表动物—参状环毛蚓(Pheretima aspergillum) 1. 生活习性与外部形态 环毛蚓生活在有机质丰富、疏松潮湿土壤中。白天穴居于泥土内,夜晚爬出地表觅食,以枯草落叶和其它腐殖质为食。 环毛蚓体长圆筒状,由100多节的相似体节(metamerism)组成,体节之间有一深沟槽相间隔,称为节间沟。由于在土壤穴居生活,头部及感觉器官退化。口前无眼点、触手等感官,肛门在身体最后端。环毛蚓每体节中部有一圈环生的刚毛(seta),故名。刚毛直接着生在体壁上,有肌肉控制其伸缩,刚毛是蚯蚓的运动器官。 背孔自第Ⅻ—ⅩⅢ节间起直到身体后端,在节间沟的背中央都有背孔,内与体腔相通,可张开背孔释放体腔液来湿润体表,以利其在土壤中的掘穴,同时起到保护身体、利于气体交换的作用。 环带(clitellum)又称生殖带性成熟的环毛蚓在XIV—XVI体节之间具一环状、加厚、臃肿的环状腺体,亦称为环带,它在生殖季节分泌形成卵茧(cocoon)以保证陆地干燥环境下顺利地完成受精过程和胚胎发育。 雌性生殖孔在第ⅩⅣ节腹面中央有一个雌性生殖孔。 雄性生殖孔在第ⅩⅧ节腹面两侧有一对雄性生殖孔。 2.体壁与真体腔(由外向内依次为) 角质膜(非细胞结构) 表皮层(柱状细胞、腺细胞和感觉细胞) 体壁肌肉层(外环肌、内纵肌) 壁体腔膜 真体腔 真体腔 脏体腔膜(黄色细胞) 肠壁肌肉层(纵肌、环肌) 肠上皮 真体腔由中胚层形成的壁体腔膜与脏体腔膜(内脏与体壁之间)的腔隙。 3.消化系统 消化道为一纵贯蚓体的直管。 口→咽→食道→嗉囊→砂囊→胃→肠(有盲道 (1-3)(4-5) (6-8) (9-10) (11-14)(14以后) 和盲肠)→肛门。 咽背壁有一咽腺,可分泌的粘液和酶类对食物进行初步消化;食道上有钙质腺,可分泌钙质以维持机体的酸碱平衡;砂囊肌肉壁厚,内表面具有坚硬的角质层,内有吞食的砂粒,可以将食物研磨为细粒;胃和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肠的前端在第XXVII节处向两侧伸出一对盲肠,内具发达的腺体,是食物的重要消化场所。 4. 呼吸 环毛蚓无专门的呼吸器官,气体交换通过体表来完成。 5. 循环系统 环毛蚓为闭管式循环系统,基本血管如下 背血管一条(血液由后向前流) 腹血管一条(血液由前向后流)

动物界的主要十二门的特点.

动物界的主要十二门的特点 一、原生动物门 特点:单细胞,是最原始、简单的动物;一个或多个细胞可独立生活;由细胞器完成各种生理功能,如:运动、消化、呼吸、排泄、感应、生殖;生殖是无性和有性两种生殖方式。 根据运动器官可分四纲:1、鞭毛纲以1~4或多条鞭毛为运动器官,如植鞭亚纲的眼虫、夜光虫等。2、肉足纲以伪足为运动器,体表为薄细胞质膜,虫体有裸露的,有的种类有石灰质或几丁质的外壳,如根足亚纲的有孔虫、表壳虫等。3、孢子纲都是寄生生活,无运动器,如间日疟原虫等。4、纤毛纲以纤毛为运动器,纤毛结构与鞭毛相同,但较短而密集,运动时节律性强,虫体结构复杂。如大草履虫、钟虫等 二、多孔动物门(又称海绵动物) 特点:最原始、最低等的,成体营固着生活的多细胞动物;体形多样,不对称;没有器官系统和明确组织;具有水沟(水沟系是海绵适应固着生活特有的结构);生殖是无性生殖(出芽和形成芽球)和有性生殖,海绵有雄雌同体或雄雌异体,精子和卵由原细胞或领细胞发育而来。 根据骨骼特点分为三纲:1、钙质海绵纲如毛壶属、白枝属。2、六放海绵纲如偕老同穴、佛子介。3、寻常海绵纲如浴海绵、针海绵。 三、腔肠动物门 特点:体型为辐射对称,两胚层,有原始的消化腔即有口无肛门,有组织分化,原始肌肉结构为上皮与肌肉没分开的皮肌细胞;原始的神经系统称神经网。体型一般为水螅型(固定生活、身体筒状、中胶层薄、有围鞘或外骨骼)和水母型(自由生活、伞状、中胶层厚、没有围鞘或外骨骼)两种。[腔肠动物是真正的两胚层的后生动物的开始,后生动物是多细胞的动物,它的各个细胞有分工,互相依赖,进入组织水平上分化和器官发生阶段,一个细胞不能独立生活] 腔肠动物约10000多种,分为三纲:1、水螅纲大多数生活在海水中,生活史大部分有水螅型和水母型的世代交替现象如薮枝螅。2、钵水母纲全部生活在海水中,大多为大型水母类,世代交替中水母型发达,水螅型退化如海蜇。3、珊瑚纲全部海产,只有水螅型,没有水母型如海葵等 四、扁形动物门 特点:为无体腔最原始三胚层动物,是背腹平扁的原口动物,体型两侧对称、不分体节,但中胚层没有形成体腔,不完全消化系统是口和肛门同一开口的,肠是内胚层形成的盲管;寄生的消化系统趋于退化(吸虫纲)或完全消失(绦虫纲);原肾管排泄系统,出现了原始的排泄系统和梯式神经系统等,是动物从水生到陆生的过度类群,多数雌雄同体、异体受精,少数种类雌雄异体,自由生活种类广泛分布在海水和淡水的水域中,少数在陆地上潮湿土中生活,大部分种类为寄生生活。 扁形动物约20000多种,根据扁形动物的形态特征和生活方式的不同,分为三纲:1、涡虫纲是扁形动物中最原始的类群,体表被纤毛,肠道较发达,主要营自由生活,多海水生,少淡水和湿土生,极少寄生,以生殖系统和消化管结构进行分目如三角涡虫。2、吸虫纲成虫体

第九章 软体动物门软件

第九章软体动物门软件 一﹑名词解释 1.贝壳 2.外套膜 3.围心腔 4.入水管 5.鳃心 6.齿舌 7.墨囊 二﹑判断与该错(对的填“+”,错的填“-”并改正) 1.软体动物门是动物界的第二大门,种数仅次于节肢动物。() 2.外套膜包围着的空腔,称为混合体腔。() 3.石鳖属爬行纲的龟鳖目。() 4.腹足纲与其它软体动物不同的主要特征是具一牛角状两端开口的贝壳。() 5.田螺为卵胎生,属腹足纲。() 6.隔扁螺是布氏姜片吸虫的中间宿主,椎实螺为肝片吸虫的中间宿主。() 7.蛞蝓身体裸露,无外壳,故属头足纲。() 8.腹足纲的种类之多仅次于昆虫纲而为动物界的第二大纲。() 9.鲍是一种闻名的海产鱼,味极鲜美。() 10.瓣鳃类是软体动物门中口内唯一不是颚片和齿舌的种类。() 11.所有软体动物的循环均属开管式循环。() 12.大多软体动物的血液无色,少数种类血液呈红色或青色。() 13.马氏珍珠贝属软体动物门的瓣鳃纲,是世界著名的生产珍珠的母贝。() 14.河蚌的肾孔开口于围心腔,肾口开口于外套腔。() 15.大多软体动物具有一些与环节动物相同的特征如螺旋式卵裂,个体发育中具面盘幼 虫。() 16.虎斑宝贝和唐冠螺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17.有的种类如织绵芋螺有毒腺,人被伤,严重时有生命危险。() 18.多板纲的神经系统与涡虫相似是梯形神经系统。() 19.船蛆又叫凿船贝,会钻蛀木船,它属腹足纲。() 20.头足纲为闭管式循环系统,间接发育。() 21.乌贼的足已特化为鳍和闭锁器。() 22.库氏石渠和鹦鹉螺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23.鹦鹉螺体外具一平面卷曲的贝壳,故属腹足纲。() 24.海牛属偶蹄目,柔鱼属鱼纲。() 25.乌贼的贝壳位于背面的外套膜内,故称内骨骼。() 26.头足类的脑在无脊椎动物中是最高级的。() 三、填空 1.乌贼属于纲,它的足演化为和两部分。乌贼遇到敌害时可放出墨汁,是因体内有。 2.河蚌无明显的头部,生活被动,体内水流的穿行对它的﹑﹑ 和都有重要意义。 3.软体动物的身体柔软,由﹑﹑和三部分构成,背侧的皮肤褶向下延伸成为,并由它分泌出石灰质的,覆盖于体外,起保护作用。 4.多数海产软体动物要经过和两个幼虫阶段,而淡水生活的河蚌则具有一个幼虫阶段。 5.解剖河蚌时,一般要求打开河蚌侧的贝壳。 6.河蚌的心脏由和组成。 7.三角帆蚌中的贝壳可分为三层,由外到内分别称为层、层和层。

软体动物门(Mollusca)

第九章 软体动物门(Mollusca)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软体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2、掌握无齿蚌、乌贼的形态结构与机能特点 3、了解多板纲、腹足纲、瓣鳃纲和头足纲的主要特片及软体动物经 济意义 教学重点:门及代表动物的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腹足类身体不对称的起源 引言 复习提问:真体腔及其在动物演化史上的意义。 软体动物为动物界第二大类群,其结构进一步复杂,机能更趋于完善。与环节动物的相似点在于:次生体腔、后肾管、螺旋式卵裂、个体发育中具有担轮幼虫等,但有很多进化性的特征。软体动物包括乌贼(头足纲)、河蚌(瓣鳃纲)、田螺(腹足纲)和较不常见的角贝(掘足纲)、石鳖(双神经纲)等,是无脊椎动物中除节肢动物门以外最大的一门。从外表上看,它们形态差别很大。但是它们的基本结构是相同的。身体没有环节,并可以划分为头、足和内脏团3部分。还具有皮肤扩张的外套膜,并且通常有外套膜分泌的石灰质的贝壳。体腔很退化。间接发育的具担轮幼虫期。 第一节代表动物和主要特征 一、代表动物——河蚌(无齿蚌) 河蚌是生活在江河、湖泊、池塘水底泥沙中,营埋栖生活,以微小生物及有机碎片为食,它行动迟缓,生活被动,与此生活方式相适应的形态结构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一)外形(图:河蚌外形) 河蚌没有明显的头部,整个身体被两侧对称的贝壳所包,身体两侧对称,左右侧扁,壳分前端和后端,前端盾圆,后端较尖,在壳的背方

隆起来形成壳顶,以壳顶为中心,在壳的表面有许多呈同心环排列的生长线,壳顶附近的背缘上常有齿和齿槽构成铰合部,而河蚌铰合部无齿,故又称无齿蚌,铰合部外侧有具弹性的韧带,其作用与闭壳肌相反,依靠弹力使两壳张开。 壳的内面肌肉附着的肌痕(图),外套痕,(有些种类具外套窦)壳前方有3个肌痕(最大的为前闭壳肌,其后上缘为前缩足肌痕,后下缘为伸足肌痕),壳后端有2肌痕(椭圆形较大为后闭壳肌,其前上缘较小的为后缩足肌痕)。 (二)内部结构 1.外套膜 整个身体分为贝壳部分和软体部分,在贝壳和软体之间有外套膜,贝壳就是由外套膜分泌而成的,在外套膜内的软体部分称内脏团,在内脏团与外套膜之间有一空腔称外套腔,外套膜内面上皮具纤毛。河蚌的左右外套膜在后部边缘未完全紧闭形成两个短管,上为出水管(边缘光滑),下为入水管(稍长、边缘褶皱、具感觉乳突)。 由出水管和入水管同外间相通,进行气体交换和水份的进出,出水管主要是将代谢废物、食物残渣及性产物排出体外,食物及氧随水流从入水管进入外套腔中,河蚌的外套膜内除内脏团外,还有足(斧状、左右侧扁、向前下方伸出、为运动器官)及鳃,鳃为瓣鳃,共四片。2.肌肉系统 河蚌的肌肉,与贝壳的开闭及足的伸缩和运动有关。在身体内脏团的前、后端各有一束闭壳肌,收缩时可使贝壳紧闭,开启时闭壳肌松驰,由外韧带的弹力把两壳张开。在前后闭壳肌附近还各有一束缩足肌,司足的收缩作用。此外,在前缩足肌下方还有一束伸足肌,可使足伸出来。 有的种类只有一个闭壳肌(晒干称干贝)。如扇贝、江瑶。 在外套膜的边缘、足本身有发达的肌肉,为主要的食用部分。3.呼吸系统(图) 内脏团两侧具两片状的瓣鳃(lamina),河蚌的鳃的构造比较复杂,现以一侧的鳃为例来说明其构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