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经济负担研究综述_李娟

疾病经济负担研究综述_李娟
疾病经济负担研究综述_李娟

述评

2007年11月第11期《中国卫生经济》第26卷(总第297期)

1前言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疾病谱也在发生着变化,由传染病的防治转到慢性病和伤害的防治上来。慢性病的负担也在逐渐的加重:全球范围内慢性病流行并快速增长:2005年有3500万人由于慢性病而导致死亡;占全部死因的60%归因于慢性病;疾病负担影响着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2003年,仅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血管疾病和肿瘤的直接经济负担为1209.50亿元,这个数字是全国卫生费用的18.37%,是全国医疗费用的21.05%[1],因此,疾病经济负担的研究对于有效配置有限的卫生资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疾病负担及疾病经济负担

疾病负担(burdenofdisease)的研究是比较疾病对社会经济及健康的影响,包括研究疾病的流行病学负担和经济负担2个方面[2]。

在疾病的流行病学方面,死亡人数和患病人数是描述健康状况易于为人们所接受的指标[3],其他还有许多“率”的指标可利用,如发病率、患病率、死亡率、门诊及住院率和药品利用情况。而率的指标还不足以显示疾病间的差异,要比较各种疾病造成的损失必须选择一种各种疾病负担所共有的元素:健康调整寿命年(HALE)、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与健康有关的生存质量(HR-QoL)和减寿年限(PYLL)等这些指标为各种不同疾病造成的负担间架起相互比较的桥梁[3]。

疾病的经济负担是指由于疾病、失能和早死给患者、家庭与社会带来的经济损失以及为了防治疾病而消耗的卫生资源[4]。疾病的经济负担包括医疗保健的成本、社会、工作单位、雇主、家庭和个人支出的疾病成本。疾病成本是一种“机会成本”(opportunitycost),反映疾病给社会带来的负担。但是,反过来如果能减少和消除疾病,社会也可以减少疾病成本,从而获得效益[2]。如何测算疾病的经济负担,探讨疾病经济负担分布的特点,以及影响经济负担变化的各种因素,对于帮助卫生政策制定者寻求减轻经济负担的方法和途径,增加健康投资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重要的意义。研究疾病的成本和经济负担就是为了确定有限卫生资源的优先重点配置。

3疾病经济负担的研究现状

疾病经济负担的研究在我国文献中主要集中在20世纪

疾病经济负担研究综述

李娟①于保荣①

摘要疾病负担研究分为疾病的流行病学负担和经济负担两方面,前者主要为率的指标和一系列寿命指标;后者主要为直接经济负担、间接经济负担和无形经济负担,通常用货币来衡量。疾病经济负担的研究内容正在由传染病向慢性病、伤害和干预措施评价转变。大部分研究主要从家庭的角度、部分研究从社会的角度进行的,没有发现从医院的角度来评价疾病经济负担的文献。在研究方法上,国内外的文献基本上都采用二部模型法和人力资本法,分别计算直接经济负担和间接经济负担。在影响因素上关注最多的是疾病的类型、严重程度、诊治单位以及经济收入和医疗保障形式,不同的研究目的,研究的影响因素有所不同。

关键词经济负担疾病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R19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0743(2007)11-0072-03

ReviewofResearchesonEconomicBurdenofDisease/LIJuan,YUBao-rong∥ChineseHealthEconomics,2007,26(11):72-74

AbstractInliterature,burdenofdiseasewasstudiesfromtwoaspects:epidemiologyandeconomics.Eachaspecthasdifferentindicators:theformermainlyhas“ratio”andaseriesoflifeindicators,andthelatterismainlyillustratedbydirecteconomicburden,indirecteconomicburdenandintangibleburden,usuallyusingunitofmoneytoscale.Thecontentoftheeconomicburdenstudynowischangingfrominfectiousdiseasetochronicdisease,injuriesandinterventionevaluations.Thepointofviewofthestudiescanbedividedtofamily,societyandhospital.Mostofthestudiesresearchedfromfamilypoint,somefromsocietyandfewfromhospital.Asresearchmethodsareconcerned,two-partmodelwasusedtocalculatedirecteconomicburdenandhumancapitalforindirecteconomicburden.Forriskfactors,mostliteraturesconcentratedontypeandseverityofdisease,levelofhealthinstitution,patients’incomeandhealthinsurance.Keywordseconomicburden,disease,riskfactor

First-author’saddressCenterforHealthManagementandPolicyofShandongUniversity,250012,China

①山东大学卫生管理与政策研究中心济南250012

作者简介:李娟(1981-),女,在读硕士;主要研究方向:卫生

经济;E-mail:lj5659@mail.sdu.edu.cn。

通讯作者:于保荣,E-mail:bryu@sdu.edu.cn。

疾病经济负担研究综述——

—李娟等

90年代以后,多数出现在2000年以后(搜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以及CBM3个数据库所有电子版文献,共搜索到高度相关文献46篇,其中,38篇为2000年以后,8篇为2000年以前),在国外早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就已经开始了疾病经济负担的研究[5]。

3.1在研究内容上

国内的文献主要集中在:①传染病。如结核病的疾病经济负担,计算的是直接经济负担和间接经济负担,比较的是不同的归口管理模式下结核病的治疗费用的差异[6]。王建华等对广州市SARS病例经济负担研究[7]。艾滋病疾病经济负担的研究[8];麻风病人的疾病经济负担研究[9]。疟疾的疾病经济负担影响因素的研究等[10]。②在慢性病的疾病经济负担研究上主要集中在糖尿病、脑卒中、心脏病、帕金森氏症和慢性肾病晚期等疾病。如《石林县脑卒中病人的疾病经济负担研究》[11];通过对305个糖尿病患者的随访研究,经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得出影响糖尿病经济负担的主要因素等[12]。

③此外还有对先天性疾病经济负担的研究,对伤害性疾病经济负担的研究等;④对疾病经济负担的研究还用于对某项治疗措施的成本-效果评价。如食管癌早诊早治方案的经济学评价[13]。程晓明等所研究的家庭病床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分析[14]。⑤用于对保险的测算[15]。国外的文献主要集中在对某项干预或者治疗措施的成本-效果评价上,在英格兰和威尔士对轮状病毒疫苗进行评价,首先测算的就是疾病的经济负担[16];影像诊断在膀胱癌中的成本效果评价也运用了疾病经济负担的测算[17]。

3.2在研究的角度上

可分为从医院的角度、家庭的角度和社会的角度。从医院的角度疾病的经济负担包括在医院里发生的一切医疗相关费用,如检查、诊断和药费等,还包括医院的管理成本,折旧等费用;而从家庭的角度讲,经济负担包括医药费、膳食营养费、购买康复仪器和误工费等费用,这就是我们国内大多数文献的研究角度。举个例子说明从社会的角度研究疾病的经济负担,用来生产某药的价值为20元,政府加税5元后变成25元。从病人的角度估算这种药的价值应该为25元,因为这25元是实际支付的数目;但从社会角度估算其价值应为20元,因为这是用来生产这种药品的真正价值[5],从社会的角度和家庭的角度计算的疾病的经济负担是不同的。目前,大多数的研究集中在从家庭的角度出发,计算疾病的直接经济负担、间接经济负担和无形负担。也有部分从社会的角度来计算疾病的经济负担的文献,但还没有看到国内文献从医院的角度来计算疾病的经济负担。

3.3在研究方法上

对疾病经济负担的分类通常分为直接经济负担和间接经济负担,直接经济负担又包括直接医疗费用和直接非医疗费用。但目前倾向的比较科学的分类包括治疗和用于治疗的直接费用、间接花费或由于疾病造成的经济后果如收入损失、由于病人生命质量的降低或致残有关的无形花费[18]。这种分类方法包括了疾病对健康的影响。因此,从这种分类方法出发的角度是社会的角度。

3.3.1直接的医疗费用包括门诊费、药费、诊疗费、检查费、手术费和康复费等,非医疗费用包括由于购买药品、营养品和康复器械等的费用[7]。直接经济负担的计算主要应用的是二部模型法[19]。二部模型法是将卫生服务利用分为两部分,一是是否利用;二是如果利用,加利用的费用,即第一部分为利用模型,第二部分为费用模型。目前,仅看到2篇利用二部模型对疾病负担进行研究的文献[12,20]。

3.3.2间接经济负担包括因疾病致使劳动力有效工作时间的减少和工作能力的降低[21],通常的计算方法为人力资本法。对于间接经济负担的计算可以分不同的角度:即家庭的角度和社会的角度。从家庭的角度讲,所谓的间接经济负担就是因为疾病而误工所导致的经济损失;从社会角度讲,间接经济负担就是疾病对社会所造成的经济负担。DALYs(disabilityadjustedlifeyear)是衡量疾病间接疾病经济负担的重要指标,DALY为衡量指标由Murray和Lopez二人研究并于1990年成功应用于全球疾病负担研究[22]。其包括两部分,即:YLL和YLD,YLL(YearsofLifeLost)表示早死所致的寿命损失年,YLD(yearslivedwithdisability)表示伤残所致的寿命损失年。虽然已成功地应用于评价全球的疾病负担,并被许多发达国家作为制定卫生政策与预防措施的依据,但是,对于其引入的贴现率、年龄权重和失能等级等只是反映了研究者和世界银行专家的意见,不一定能反映所分析地区的实际情况。另外,该指标存在技术缺陷,其选择全球最高期望寿命作为出生期望寿命的估计值,其结果必夸大其他期望寿命较低国家的疾病负担[11]。同时,DALY只包括死亡和失能2种结果,不适用于对人体致伤等“轻微损害的测量”。它考虑个体特征对健康结果的影响时,只包括了个体的性别和年龄等因素,没有包括教育、职业、民族和宗教等个体特征因素[23]。在计算上通常为:间接经济负担=DALYs×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生产力权重。

3.3.3目前,尚无比较肯定的测量疾病无形损失的方法。目前,可以用来评价无形经济负担的方法有2个:支付意愿法和QALYs(qualityadjustedlifeyear)测量法。QALYs测量法宜于理解,但QALYs的效用值测量难度较大,计算比较复杂,在常规评价中不太适合。所以,多选择支付意愿法,该法是测量生命和健康价值一种可替代方法,它是根据个人为了减少疾病或死亡的可能性所采取的措施和愿意支付金钱的数量[24]。

在疾病经济负担的测算方法上可以分为以患病率为基础的和以发病率为基础的2种不同的计算方法。以患病率为基础的主要用于评价某种疾病的经济负担,而以发病率为基础测算的疾病经济负担常用于评价某项干预措施对疾病经济负担的减轻程度。以CooperBS和RiceDP为主要代表的西方学者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进行的大量疾病经济负担研究大都采用前者[5]。AndreasTerent在70年代末以及UlfPersson等人在80年代对瑞典人群脑卒中的直接经济负担研究,ElizabethMills和MarkThompson等在70年代对美国玛塞诸塞州脑卒中患者所做的研究以及NelsonsHartunian等在70年代末对癌症、交通事故和慢性心脏病以及脑卒中的经济负担所做的比较研究,都是采用以发病率为基础的测算方法[5]。

4疾病经济负担的影响因素

研究人员在一篇关于出生缺陷经济负担的文献[25]中指出:医疗技术的水平和成本决定经济负担的大小,疾病的种

疾病经济负担研究综述——

—李娟等

类和严重程度是影响负担的显著原因,干预措施的选择和

就诊行为也会显著地影响出生缺陷经济负担。其他因素如生活的社区,家庭的环境和氛围、社会的宣传和政策导向、社会和文化因素也会影响疾病的经济负担。产前筛查率、终止妊娠率、出生时的发病率、患者就诊率和患者生存率等与出生缺陷的发生有关的因素都影响出生缺陷经济负担。王舒宏等对疟疾病例经济负担影响因素的分析中得出:住院天数和确诊单位是影响疟疾的直接经济负担的影响因素。间接经济负担的影响因素为就诊次数和住院天数,无形经济负担的影响因素为就诊次数、病程和住院日,总经济负担的影响因素为住院天数、病程、初诊时间和确诊单位[10]。在帕金森氏症的疾病经济负担影响因素的研究中,得出影响其经济负担的主要因素为门诊次数和病情轻重程度有关,而与年龄、家庭月总收入、医疗保障形式和病程等因素无关[26]。通过对305位糖尿病患者的随访研究,经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得出影响糖尿病经济负担的主要因素:公费医疗制度、生存质量、经济收入水平、就诊医院级别、文化程度和病情的严重程度以及婚姻状况[12]。经多因素分析后,公费医疗、生存质量、月人均收入、就诊和婚姻状况对糖尿病的门诊费用具有统计学意义,而住院费用的影响因素有文化程度、工作状态和病情分期[12]。另外一篇关于糖尿病经济负担的文献中指出:影响门诊费用的因素有从业状态、经济收入、医疗保障形式、就诊医院的级别和病情;而影响住院费用的因素有从业状态、经济收入、医疗保障形式、医院的级别、病情和伴随疾病。影响医疗费用的主要因素是患者的病情、经济收入和医疗保障形式[19]。影响农村居民疾病经济负担的重要因素为患有慢性病、年龄增大、有残疾状态和离婚、丧偶等[27]。不同的疾病可能因为研究者的研究目的不同,研究的角度也有所不同,关注最多的就是疾病的类型,疾病的严重程度,诊治单位以及经济收入情况和医疗保障形式。不同研究者得出的结论不同,同样是医疗保障形式,但是,有研究表明其是影响疾病经济负担的重要因素,有的研究却表明与疾病经济负担无关[19,26]。

5对疾病经济负担研究的评价

综上所述,对疾病的经济负担的研究内容上可以说包罗了许多种疾病,多数文献是根据资料计算疾病的经济负担,还没有将疾病经济负担的测算运用到政策决策中,为有限的卫生资源的有效配置提供科学依据。有部分文献将疾病经济负担研究应用到某项干预措施的评价中,但研究较少。在方法上,没有太大的突破,仍然运用的是二部模型法和人力资本法,近年来没有方法学上的突破。对于影响疾病经济负担因素的研究上,文献量也较少,总共不足10篇,而且对于在慢性病的疾病经济负担日益加重的形势下,缺少对慢性病疾病经济负担影响因素的研究,从而找到减轻负担的关键点,尤其缺少对农村居民慢性病经济负担的研究。搜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维普)以及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CBM)3个数据库中所有的电子版期刊(CNKI为1994—2007年,维普为1989—2007年,CBM为1978—2007年),只搜索到1篇关于农村居民慢性病影响因素研究的文献。

参考文献

1刘克军,王梅.我国慢性病直接经济负担研究[J].中国卫生经济,2005,24(10):77-80.

2胡善联.疾病负担的研究(上)[J].卫生经济研究,2005(5):22-27.3王建生.老年人6种常见慢性病的疾病负担[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5,13(4):148-152.

4王龙兴主编.卫生经济学理论与实践[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98.

5刘志梅,马晓岗.疾病经济负担分析在卫生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经济,1993,12(11):55-57.

6夏时畅.不同归口管理模式下肺结核病人疾病经济负担研究[J].中国防痨杂志,2006,28(6):354-358.

7王建华.广州市SARS病例经济负担研究[J].华南预防医学,2006,32(4):14-17.

8郭金玲.农村艾滋病高发地区社会疾病经济负担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06,22(8):998-1001.

9孟庆跃.山东省麻风病人疾病经济负担分析[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1997(11):606-608.

10王舒宏.对疟疾病例经济负担影响因素的分析[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1996,10(9):38-39.

11周尚成.云南省石林县脑卒中经济负担研究[J].现代预防医学,2006,33(10):1778-1780

12孙红梅.糖尿病经济负担的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1(3):143-145.

13刘肇瑞.“食管癌早诊早治方案”的经济学评价[J].癌症,2006,25(2):200-203.

14程晓明.家庭病床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分析[J].中国卫生经济,1995,14(7):59-60.

15王心旺.糖尿病保险费精算模型研究[N].广州医学院学报,2004(6):2616HarrisJR.EvaluatingrotavirusvaccinationinEnglandandWalesPartI.Estimatingtheburdenofdisease[M].Elsevier,2007.

17BurgerM.Photodynamicdiagnosticsandnoninvasivebladdercancer:Isitcost-Effectiveinlong-termapplication?germany-basedcostanalysis[M].Elsevier,2007.

18LuppaM.Cost-of-illnessstudiesofdepression—Asystematicreview[N].JournalofAffectiveDisorders,2007(98):29-43.

19孙红梅.糖尿病治疗费用的多因素分析[J].卫生经济研究,2001(12):37-40.

20陈文贤.二部模型法预测贫困农村居民的村级门诊医疗费[J].中国卫生资源,2000,3(3):134-136

21庄润森,王声勇.如何评价疾病的经济负担[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01,2(4):245-247.

22贾恩志.从国内外疾病负担比较看我国疾病流行新趋势[J].国外医学?卫生经济分册,1999,16(1):7-11.

23石光,周宏柱,王亚臣,等.应用“失能调整人年”确定死亡和残疾损失的方法探讨[J].中国卫生经济,2002,21(2):51-53.

24周尚成.疾病经济负担研究的方法学探索[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卫生经济版,2005(5):27-29.

25纪颖,郑晓瑛.出生缺陷疾病经济负担的评价[J].人口与经济,2006(5):8-12.

26王刚.帕金森病疾病经济负担及相关因素的调查研究[J].中华神经科杂志,2006,39(5):336-337.

27庄润森.2001年青岛市农村居民疾病的经济负担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3,24(3):196-198.

[收稿日期2007-08-18](责任编辑崔洪波)

语料库话语分析综述

近十年国内基于语料库的话语研究综述 A Review of Ten - year Research on Corpus-Based Discourse Analysis in China 摘要:文章从基于语料库的话语研究领域出发,通过对2002年至2011年发表在国内八种核心期刊上的论文进行统计与分析,发现这些研究在研究领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涉及到话语各个方向,对于实践有重大指导作用,但同时也出现一些问题值得我们关注。 Abstract: From corpus-based discourse analysis, this thesis finds this field has made great progress, relates to many directions of discourse and has a significant guiding role for the practice, but also brings many problems worthy our attention. All of these are derived from the research and analysis of thesises published in 8 kinds of core journals from 2002 to 2011 in China. 关键词: 语料库话语基于语料库的话语研究 0. 引言 现代语料库语言学是20世纪中后期兴起的一门语言研究科学。语料库是指按一定的语言学原则,运用随即抽样的方法,收集自然出现的连续的语言运用文本或话语片段而建成的具有一定容量的大型电子文库。在20 世纪后半叶的西方语言学界, Chomsky的观点大行其道,秉承该学说的语言研究者唯直觉语料独尊。他们躲在书斋,满足于依靠自己的直觉语料从事语言研究。随着社会语言学、话语分析、语用学、语料库语言学的兴起,越来越多的语言学家认识到光靠直觉语料来研究语言是远远不够的,人们还必须借助语料库语料以及其他各种语料,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揭示语言的本质,克服直觉语料的局限与不足。这样基于语料库的话语研究越发引起大家的重视,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国内基于语料库的话语研究虽然起步较晚,但是成果仍然颇丰。 1. 研究样本 由于近几年运用语料库来做话语研究已经成为语言研究的热点,笔者通过检索主题与关键词,将文献定在2002年至2011年这十年期间,研究样本来源为发表在八种外语类核心期刊的22篇文章。这是因为这8种外语类期刊有一定的权

中国慢性病的经济负担

中国慢性病的经济负担 1近40年我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引起的死亡占总死亡比例不断增加,大大超过世界平均水平,与发达国家接近。主要慢性病的死亡率、发病率、患病率持续上升,其中脑卒中死亡率位于世界第二位,胃癌、肝癌、食管癌、鼻咽癌死亡率居世界首位。 人群死因顺位及死因构成改变,使慢性病防治的重要性明显增加1996年死因统计城市人群主要慢性病死亡占总死亡比例达%,农村达%。由可见,80年代后我国城市人群慢性病死亡占据了总死亡的一半以上,成为引起人群死亡的主要原因。 年代以来我国主要慢性病死亡人数、发病人数呈上升趋势,由此带来慢性病死亡率、发病率增加从、、、可以看出80年代后,我国主要慢性病死亡率、死亡人数在城市及农村均逐渐增加。1995年有374万人死于上述慢性病,与1985年相比增加了98万人,净增长%。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定义,冠心病事件较冠心病范围广,包括确诊的急性心肌梗塞、可疑心肌梗塞、慢性冠心病死亡、冠心病猝死。从、可以看出,我国城市人群脑卒中、冠心病事件的发病呈逐渐上升趋势。慢性病病程长,治愈率低,复发率高,造成病人不断累积,加之发病率增加,使得患病人数增加,患病率上升。从、可以看出,与1986年相比,1993年我国心脏病患病率增长了%,脑血管病患病率增长了%,糖尿病患病率增长了%。 恶性肿瘤由于病死率高,病程相对较短,患病率增长不大。1986年~1993年8年间心脏病、脑血管病、恶性肿瘤、糖尿病患病人数共计增加了1456万人,年均增长182万人,使居民对卫生服务的需求和利用上升,成为医药费用增长的关键因素。 我国慢性病发病率、死亡率、患病率增加,与一些慢性病的危险因素持续上升有关研究表明,糖尿病既是导致人群死亡的原因,又是心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例如糖尿病患者患肾功能衰竭的机会比非糖尿病患者高17倍,导致患者眼睛致盲的机会比非患者高25倍。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病的另一个危险因素。80年代以后高血压在我国上升速度也很惊人。据调查,从1959年~1979年的20年间,我国高血压现患病人平均每年增加140万,而1980年~1991年的12年间,高血压现患病人平均每年增加320万人。

抑郁症最新研究进展

抑郁症是常见的精神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 2008 年,世界卫生组织(WTO)已将抑郁症列为全球疾病负担的第三大病因,并预测到 2030 年,将成为全球疾病负担的第一大病因。 在临床实践中,由于其临床表现形式多样,难以预测其病程和预后,以及患者对治疗反应不同,这些都给抑郁症的检测,诊断以及治疗带来了挑战。 2018 年,发表在 Lancet 上的一篇关于抑郁症的综述从抑郁症的流行病学、诊断、病理学、疾病管理以及治疗等方面对抑郁症的现状进行了介绍,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下这篇综述都介绍了哪些内容。 流行病学诊断学要点 1. 不同国家,抑郁症的 12 个月患病率差别较大,但总体上约为 6%,终生患病率为 15%-18%,这意味着大约五分之一的人在一生中的某个时刻会经历一次抑郁发作。 2. 女性罹患抑郁症的风险大约是男性的两倍。 3. 虽然超过一半受抑郁发作影响的患者在半年内恢复,并且在一年内此比例接近四分之三,但相当大比例(高达 27%)的患者无法康复并继续发展为慢性难治性抑郁症,这取决于患者的基本特征及其治疗方式。 诊断学要点 1. 诊断主要依据两类诊断系统:精神疾病诊断和统计手册(DSM)和国际疾病分类(ICD),主要依赖于一些关键症状的识别。需要持续两周以上,并常伴有功能损害。 2. 抑郁症的症状大致可以分为三类:情感、植物神经系统以及认知症状。但是这些症状同样出现在其他精神疾病中,因此,对于抑郁症的检测是非常困难的。另外,需要与双相情感障碍鉴别。 另外,睡眠、体重和食欲在抑郁症中通常是减少的,但有时候也可能增加,当怀疑为抑郁症时,应记录其有无自杀想法、计划或企图等。 3. 专业人士还需要记录抑郁发作的严重程度,何时首次出现 (发病),以及是否已缓解 (状态)。 病理学要点

高血压的流行现状及其疾病负担研究进展

=综 述> 高血压的流行现状及其疾病负担研究进展 杨慧1,郭晓雷2,马吉祥2,于保荣1,徐爱强(通讯作者)1,2 (11山东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山东济南 250012; 21山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山东济南 250014) 中图分类号:R544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153(2011)09-0809-05 第一作者简介:杨慧(1986~),女,硕士在读,研究方向:慢性非传染 性疾病预防与控制。 摘要:高血压既是一种独立的疾病,又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为社会带来了沉重的疾病负担。本文就国内外高血压流行现状和高血压的疾病负担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高血压;流行;疾病负担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活方式的改变和人口老龄化,高血压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病率持续上升,成为威胁我国人民群众健康的重要因素。高血压既是一种独立的疾病,又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为全社会带来了沉重的疾病负担。全面了解高血压的流行现状和疾病负担,可以为科学制定高血压防控策略,合理地分配卫生资源提供依据。1 高血压的流行现状111 高血压的患病率 据世界卫生组织(WH O)估计[1],2002年全球约有10亿高血压患者。Kearney 等分析了1980~2002年的相关文献,按照现在的发病率水平,预计2025年全球高血压总患病率将由2000年的2614%,上升为2912%[2]。 不同地区和人群高血压的患病率差异较大。总的说来,欧美发达国家高血压患病率普遍较高,高血压患 病率约20%~50%[3] 。波兰的患病率最高,1987~ 1988年波兰的M ON ICA 研究[4] 中45~64岁人群的患病率为7017%(男性6819%、女性7215%)。一项 对比分析研究显示[5] ,20世纪90年代北美地区高血压患病率为2716%,欧洲地区的高血压患病率为4412%。发展中国家地区高血压患病率相对较低。1994~1995年调查显示[6]印度农村人口患病率仅为512%(男性314%、女性618%)。2000年Singh R 1B 1 等研究显示[7] ,亚洲国家城市居民高血压患病率为15%~35%,农村居民患病率更低,仅为城市居民患病率的1/2~1/3。随着干预生活方式,目前发达国家高血压患病率趋于平衡或呈下降之势[3],而发展中国家对高血压防控工作正处于起步阶段,高血压患病率正在快速增长之中。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方式的改变,我国高血压患病率近些年也迅速增长。我国曾进 行过3次大规模高血压人群抽样调查见表1[8] 。1958 ~1959年第1次调查(部分省市)共调查15岁以上人群约50万,当时各地采用的诊断标准不一致,故未能得到精确的患病率数据;粗略计算,平均患病粗率为511%。1979~1980年第2次全国抽样调查共调查15岁以上人群400多万,采用了当时WH O 的标准(\160/95mmH g 为确诊高血压、140/90m mH g 和160/95mmH g 之间为临界高血压)。根据当时的标准(收缩压\141m mH g 及/或舒张压\91m mH g),总的临界以上高血压患病粗率为7173%。1991年第3次全国抽样调查共调查15岁以上人群90多万,并完全采用了当时的国际标准(收缩压\140mm H g 及/或舒张压\90m mH g 或2周内服降压药者),结果总的患病粗率为13158%。如按第2次调查采用的标准(收缩压\141m mH g 及/或舒张压\91mm H g)计算,患病粗率为11188%。由此可见,自1959年至1991年的30年间我国高血压患病率显著上升,仅从1980年到1991年的10年间就上升了4115个百分点,绝对值增长了54%。此外,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结果显示[9],我国\18岁人群高血压患病率为1818%,其中男性2012%,女性1810%;由此估算\15 岁人群的高血压患病率为1716%。2004年[10] 、2007年[11]中国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报告结果显示,我国15~69岁居民高血压患病率分别为1811%和2314%。 表1 我国历史上高血压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年份调查目的 调查人群患病率(%)参考文献1958~1959高血压抽样调查15岁以上5110[8]1979~1980高血压抽样调查15岁以上7173[8]1991高血压抽样调查15岁以上13158[8]2002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18岁18180[9]2004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15~69岁18110[10]2007 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 15~69岁 23140 [11] 112 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 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是了解高血压防控效果的重要

慢性病防控

慢性病示范区综合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戴承东 副组长:严仁伍、朱宏程、徐文彬 成员: 黄伍朋、徐鹏、周建伟、罗红梅、王芳、尚留成、朱文娟、吴海、祖海英、纪礼艳、徐敏求、吴倩、姜菊平、李亚洲、黄在冰、朱延成、周海琼、冯宝姝、别广前、郁佃忠、朱太来

慢性病示范区创建培训计划 2013.09 为认真贯彻落实慢性病防治工作总体要求,积极参与创建“慢性疾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工作,结合学校教育的特点,落实与加强慢性病防治知识的普及,帮助师生树立正确的健康观,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从群体防治着眼,个体服务入手,认真组织实施慢性病干预项目,特制定2013年工作计划。 一、建立组织、完善网络、落实责任 为加强对慢性病综合防治工作的领导,我校专门成立了慢性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校慢性病综合防治工作的组织领导、工作协调;责成专门科室负责项目工作的组织落实。开展综合防治工作具体安排、业务指导、人员培训、质量控制、检查考核等。将慢性病防治、健康教育等工作纳入学校工作计划,明确了各处室在慢性病防治工作中的职责与任务,从而建立起了上下贯通、各司其职、协调联动的慢性病防治网络和工作队伍。 二、摸清底数、建档建卡、实施干预管理。 为了实现对慢性病患者的干预与管理,采取多种途径发现慢病患者。通过每年一次的师生体检,及时统计,对确诊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进行登记,然后报镇人民医院及时建档管理。之后,配合镇人民医院医生严格按照防治方案相关要求及患者的临床评估级别、类别制定个体化随访管理方案,实行分类、分级、动态管理与干预,填写慢病管理卡(册)。 我校对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干预措施主要有以下方面:一是发放健康教育处方;二是要求患者定期随访指导,了解患者病情变化及用药情况,复查或了解患者血压或血糖控制水平,督促其坚持

语言学功能研究综述

语言学功能研究综述 “功能”是当代语言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思想,其发展甚至可追溯到古希腊时期。文章旨在理清语言学研究中“功能”的发展脉络,并探索其在个语言学派之间的传承和相互影响,最后简述元功能思想对促进大学英语教学的可行性。 标签:语言学功能综述 功能一词在《世界诗学大辞典》的定义是:在符号学中,其作为术语的使用分为三个方面:语言功能、句法功能、叙述功能。对“功能”这个术语各语言学派有不同的理解。 语言学研究中有关功能的基本理论和成果 (一)古希腊的功能派 西方语言学最初的功能派出现在古希腊,也称为“描写民俗派”。当时以Protagoras和Plato为代表的智者学派的语言观,归属功能主义语言学。Protagoras 第一次从语义功能角度把句子分成祈求、提问、陈述、命令四类。功能派强调异常,趋向描写性,把语言看成行动;关心的是意义跟修辞功能的关系;强调语言是选择,是资源;强调对语篇的语义解读,并把可接受性或用途(实际出现或可能出现什么)作为理想化标准。 (二)布拉格学派 胡壮麟(2002)称布拉格学派对语言学最重要的贡献就是从“功能”的角度看待语言,认为语言是一种功能,是一种由某一语言社团使用,用来完成基本职责和任务的工具。Mathesius于1923年提出了二功能说,即语言的基本功能是交际功能,表现为两种情况:单纯的交际;呼吁。Mathesius的功能主义主要是一种研究方法。 布拉格语言学派在句法上的功能分析对以后的话语分析和篇章语言学的研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Mathesius提出著名的句子功能全景,认为有必要把句子的实际切分和形式切分区别开来,实际切分的基本要素分别是表达的出发点(主位)和表达的核心(述位)。 受Büler思想影响,布拉格学派在《论纲》中阐述了语言的两个基本功能:体现智能言语活动的社会功能及体现感情言语活动的表现功能。社会功能又分为两方面,一是交际功能,二是诗歌功能。 布拉格学派的Jakobson(1960)在Büler的功能观的基础上将语言的功能扩展为六个:指称功能、诗歌功能、表情功能、呼吁功能、寒暄功能及元语功能。Jakobson功能主义的思想核心,即语言的手段一目的模式。lakobson的“六功能

慢性疾病研究综述

我国慢性病的预防与控制研究综述 内容摘要:慢性病伤残率、病死率高,疾病负担重,已经成为威胁我国居民健康的第一杀手。慢性疾病的预防与控制工作越发刻不容缓。通过分别以“慢性疾病与健康/慢性病/慢性非传染疾病/慢病”等为主体关键词,联合“干预/预防/控制/防控”等关键词在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 CAJD)进行相关搜索文献并简略分析评述,对慢性病国内预防与控制的研究现状进行梳理并就如何深入开展慢性病的预防与控制研究进行展望。 关键词:慢性病慢性病预防与控制综述 一、引言 慢性病(全称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一组发病潜伏期长、不能自愈且很难治愈的非传染性疾病,主要包括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糖尿病和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等,已成为严危害我国人民健康和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慢性病的发病因素复杂,病程长,往往需要长期的治疗和关怀,甚至是终身治疗。对群众的总体健康水平影响显著,并且对社会资源再这方的投入产生巨大压力。因而对慢性病的防控研究显得尤为重要。慢性病预防与控制是应用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等多学科知识和技能,通过疾病监测,掌握慢性病的流行趋势和死亡谱,确定慢性病发生的高危人群及患者,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以控制慢性病危险因素的流行和慢性病的发生发展,并不断评价干预措施效果的公共卫生实践。随着慢性病预防与控制工作的开展和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学科知识和技能被应用于慢性病的预防和控制中,慢性病预防与控制应贯穿人的一生的预防与控制策略和措施,已经被国内外专家学者关注。通过对慢性疾病防控研究和相关报告进行回顾,不仅使自己拓展关于慢性疾病防控知识,同时提升了对该领域的研究进展的认识。期望更多的人能意识到,应对慢性病疾病负担持续上升对公共卫生事业发展所带来的挑战越来越大。 二、研究进展 (一)慢性疾病的监测与调查 慢性病的监测与调查是慢性病防控的基础。我国慢性病预防控制策略包括:针对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的调查与监测,针对一般人群的慢性病危险因素的干预以及针对高危和患病人群的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的干预。对于慢性疾病的防控以及策略应对方面,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亓晓,张普洪等有较深入的研究。在研究报告《中国慢性病预防控制策略现状》中详细地列出了中国各个时期的慢性疾病监测项目和实施情况。当中指出了,关于我国慢性病的发病、死亡数据,慢性病危险因素的流行数据,信息来源主要包括:(1)监测数据:慢性病死因监测系统、卫生部死因登记系统、全国县及县以上医疗机构死亡病例报告系统、全国肿瘤登记系统、全国慢性病及行为危险因素监测、国民体质监测。(2)连续的大型抽样调查:慢性病患病及死亡调查方面,包括3次全国高血压抽样调查,2次糖尿病抽样调查。3次全国死因回顾调查。慢性病行为危险因素调查方面,包括3次全国居民营养调查。3次全国吸烟行为的流行病学调查。3次全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此外,4次全国卫生服务调查当中也

大数据下医患关系研究的文献综述

大数据下医患关系研究的文献综述

————————————————————————————————作者:————————————————————————————————日期:

研究生课程论文《大数据下医患关系研究的文献综述》 课程名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姓名赖志远 学号1611403003 专业机械工程 任课教师朱银端 开课时间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

教师评阅意见: 论文成绩评阅日期 课程论文提交时间:年月日

大数据下医患关系研究的文献综述 赖志远 摘要:近年来,关于医疗纠纷的新闻报道层出不穷,“医闹”现象频频出现在公众的视野当中,不和谐的医患关系已经成为当下中国社会的热点话题。学者们就医患关系的性质、影响因素及应对策略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探讨,形成了许多富有见地的成果。本文在大数据的背景下,以医患关系热点问题为中心进行探讨,对近年来的理论成果进行分析总结,主要从国内医患关系的性质、影响因素和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对策这三个方面进行阐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看法及建议。 关键词:大数据医患关系文献综述 一、医患关系的性质 要界定医患关系的性质,首先要弄清医患关系这一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医患关系的内涵和外延,因审视角度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从医学角度看,医患关系是医方与患方在诊疗护理过程中产生的特定医治关系。广义上,医方包括医疗机构、医疗者和护士;患方包括患者、患者家属及患者家属以外的监护人。由此可见,医患关系是一个涉及六方面当事人,由诊断、治疗、护理三方面结合而成的较为复杂的社会关系,其中最为关键的是医疗者与患者之间的关系。 李运华认为医患关系的本质是商品货币性质。目前,各国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也不论是资本主义或是社会主义,为本国民提供医疗健康保障,免除或是减轻医疗经济负担已经成为普遍的政策方针,只是形式和程度不同。由此可见医疗服务的福利性,但这是存在于医疗机构与国家,特别是患者与国家之间的关系,并非是存在于医院与患者之间。所以说,这种福利性只是给医患关系的商品货币交换关系披上了一层独特的外衣,即使医患之间的货币交换采取一种特别的方式。其中的奥秘在于,医疗机构的服务经费大部分来源于政府的拨款,而这拨款实际上来自于政府对全民的税收,患者在接受医疗服务时享受的福利可以看做是国家或者社会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的方式发放于患者手中,这便是所谓医疗服务的福利性。但是如果把政府从这三者中抽出,医院与患者之间的关系便是不折不扣的商品货币交换的关系。1 陈运来则强调医患关系中的合同性质,认为合同性质才能真正揭示医患关系的本质。其总的看法是医患关系应当是一种民事法律关系,且是民事法律关系中的医疗服务合同关系,主要使用《民法通则》和《合同法》。持合同关系的理由主要由以下五点:一、医患关系是由民法所确认和保护的一种社会关系;二、医患关系是一种以人身权和财产权为内容的社会关系;三、医患关系是一种体现国家意志和当事人意志的思想意志关系;四、医患关系具有平 1李运华. 论医患关系的经济本质与法律性质[J]. 医学与社会,2002,04:42-44.

慢性病自我管理重点内容

慢性病自我管理重点内容 慢性病自我管理1: 慢性病的定义、急性病与慢性病的区别(表格)、慢性病发生的一般原因。 慢性病: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简称,它不是特指某种疾病,而是对一类起病隐匿,病程长且病情迁延不愈,缺乏确切的传染性生物病因证据,病因复杂,且有些病因尚未完全被确认的疾病的概括性总称。绝大多数慢性病都无法治愈,将与患者长期共存,甚至伴随终生。包括心脏病、高血压病、关节炎、支气管炎等。 一、急性病与慢性病的区别 急性的健康问题往往突然发生,病因单一,易诊断,病程短,经特定的治疗(如用药或手术)能有效的控制。 一、急性病与慢性病的区别 慢性病往往起病慢、进展也慢。多包含一个或多个随时间变化的因素。如遗传类因素,生活方式类因素(吸烟、饮酒、不合理膳食,过度紧张),环境中有害因素的接触。 缺乏规律和不可预测性是急性病和慢性病的一个重要区别。 一、急性病与慢性病的区别 急性病能如人所愿的完全康复,慢性病却通常导致持续性的身体功能丧失。因为慢性病人易疲劳,她们不能完成以前能做的事务和活动。她们被迫放弃许多娱乐活动如散步、跳舞或日常事务如购物、做家务等。

发病迅速缓慢 病因通常一个多个 病程短长短不定 诊断通常可诊断常无法确诊(疾病早期)诊断性检验起决定性作用检验的价值有限 治疗通常能治愈很少治愈 专业人员作用选择实施各种方案作为教师和伙伴 病人作用服从医生安排负责慢性病日常管理 二、慢性病发生的原因及后果 一般原因包括:遗传因素、环境因素、行为生活方式因素。以环境因素和行为生活方式因 素为主。不良的生活方式因素包括吸烟、饮酒、饮食不合理、缺乏体育锻炼、睡眠无规律、 生活过于紧张等。 二、慢性病发生的原因及后果 各种原因引起的慢性病,一般先造成细胞水平的损害。要维持细胞的正常功能,有3件事必 不可少:不断的获得营养、氧气、排除代谢产物。各种细胞水平的损害,最终造成的结果 是功能的丧失。虽受累部位不同,但最终造成的结果相似。多数慢性病患者都有疲劳和精力 不足。慢性病的发病原因和后果有许多相似之处,不同慢性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所必须面对 的主要的管理任务和必须学习的管理技能是一致的。 二、慢性病发生的原因及后果 目前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因素是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共性因素是缺乏必要的卫生保健 知识。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不吸烟、少饮酒、合理饮食、多运动、及保持正常体重、生活规 律可以帮助预防慢性病的发生。 要维持细胞的正常功能,有哪3件事必不可少 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哪些内容、慢性病症状的变化轨迹(图)、疾病症状的定义、慢性病的 常见症状。

疾病负担评价的理论框架及其发展

?伤害的疾病负担?疾病负担评价的理论框架及其发展 吕繁 曾光 目前,不论在发达国家还是不发达国家人们都受到来自传染病与非传染病的威胁[1]。面对众多的新老健康问题,如何分配有限的卫生资源,科学合理地确定卫生防病的重点,是WHO和各国政府在卫生决策中面临的共同困惑,主要原因在于对不同疾病的危害缺乏综合评价的方法。对疾病负担的综合评价是确定卫生工作重点的基础。尽管评价疾病负担的思路和方法几经发展,但如何分析比较复杂的卫生问题及其对社会造成的负担,进而确定国家和/或社区卫生工作重点,仍是目前迫切需要研究和探索的领域。 一、疾病负担评价发展的三个阶段 疾病造成的危害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对其评价的思路和方法也不断发展。不同阶段的研究中采用了不同的评价指标,赋予了疾病负担以不同的操作性概念。以下仅从各个阶段对疾病负担评价的“实际操作”反映出的内涵,来分析各个阶段对疾病负担的操作性定义,并回顾相应的评价指标。 1.第一阶段:1982年以前,疾病负担主要由死亡率来衡量,认为疾病造成的死亡越多,疾病负担就越大。此阶段应用的评价指标主要是死亡率或死因位次、发病率等传统指标。 这类指标的优势在于资料相对易于掌握,计算简便,结果直观。然而,单从死亡的角度来看,伤害导致病人在30岁死亡与肺癌造成病人在60岁死亡并无差别,而实际上,两者的意义却大不相同,前者的社会损失显然大于后者。可见,死亡率并不能反映疾病对人的社会价值即社会生产造成的影响。发病率可以从频数上反映疾病危害的大小,却难以反映疾病造成的伤残程度和持续时间。 2.第二阶段:以1982年美国CDC提出潜在寿命损失年(years of potential life lost,YPLL)为标志[2],用疾病造成的寿命损失评价不同疾病造成负担的大小。这种评价方法赋予疾病负担的操作性定义是:疾病负担就是疾病造成死亡而引起的个体或人群寿命的减少。YPLL较传统指标更趋于准确、合理。但YPLL存在很大局限:①对于超过期望寿命的死亡难以评价负担;②该指标应用的前提为相同年龄个体的社会、经济价值是等同的;③只考虑疾病负担的一种形式和结局———死亡,而忽略了疾病造成的失能等负担。由YPLL 派生的或类似的指标,都有类似的问题。 3.第三阶段:1993年世界银行组织专家发展了新的疾病 作者单位:100050北京,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流行病学微生物学研究所流行病学研究室负担指标———失能调整的健康生命年(disability2adjusted life years,DAL Y)。DAL Y将疾病造成的早死和失能合并考虑,用一个指标来描述疾病的这两方面负担[325]。这种评价方法赋予疾病负担的操作性定义是:疾病负担就是疾病造成死亡而引起的人群寿命的减少和疾病造成残疾的程度。 作为目前具有代表性的疾病负担评价和测量方法, DAL Y比以往指标更全面地反映了疾病对人群造成的负担。但对DAL Y的有效性、用途等存在一些有待讨论的问题。 Obadilla[6]认为主要有两种批评意见:一种对指标的主观性提出疑问;另一种认为指标存在技术缺陷。目前文献中可以见到一些学者对DAL Y的批评意见[729],例如,认为DAL Y引入的贴现率、年龄权重、失能等级只反映了研究者和世界银行专家的意见,不能反映所分析地区人群的意见了;DAL Y选择最高的期望寿命(日本人的)作为出生期望寿命的估计值,势必夸大其他国家疾病的负担;DAL Y的计算需要高质量的健康信息,对于缺乏健康信息的国家不能使用该指标。实际上,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缺乏应用DAL Y所需的信息。 二、现有疾病负担评价所考虑的层面 疾病负担评价从单纯考虑死亡损失发展到整合死亡和失能两个方面来评价疾病的负担。相应的指标也随之得到发展,先后有发(患)病率、伤残率、死因顺位(死亡率)、YPLL、DAL Y等。但这些指标都是从病人群体出发,考察患者本人的寿命损失和/或残疾程度,以此评价疾病的负担。DAL Y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考虑了疾病造成病人的心理和社会功能损失,但仍停留在疾病危害对象的一个层次———病人群体。实际上,疾病还对病人群体以外的人群———家庭和社会造成压力。 三、疾病负担评价有待发展 全面认识疾病负担是发展完善疾病负担评价的关键。对于疾病造成的病人群体的负担,DAL Y已经予以较好的评价和测量。但是,当人们主要考虑病人群体的疾病负担,并以此作为相关决策的依据时,反映出人们主要考虑疾病引起的病人或/和病人群体的卫生服务需求,而忽视了诸如病人患病导致的家庭等病人以外群体受到的压力和健康需要。 1.发展评价疾病家庭负担的思路和方法: (1)理论基础:Bowen[10]将系统论的原则应用于家庭,认为在分级系统中,家庭是社会等大系统的组成部分,同时,又由各个家庭成员构成家庭本身这一系统。家庭系统理论[10]和家庭动力学理论[11]认为,个人或家庭的压力事件都会对

健康管理师 慢性病知识总结

第四章常见慢性病 一、概述 1.慢性病的主要特点 病因复杂、潜伏期较长、病程较长、难以治愈、预后较差 2.我国慢性病的流行现状 2012年死亡占85%(脑血管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和心脏病位于前4位)、 70岁前死亡占45% 慢性病造成的疾病负担占我国总疾病负担的70% 3.慢性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可变的危险因素(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可称作为中间危险因素) 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 4.主要社会危害 危害居民健康、加重经济负担 二、恶性肿瘤 1.流行现状 肺癌居恶性肿瘤发病率第一位、乳腺癌居女性发病率第一位 2009和2015年发病率前十位 2.危险因素 吸烟、乙型肝炎病毒及其他病毒感染(HBV)、膳食营养因素、职业危害、其他环境因素3.筛查和早期诊断 肺、乳腺、宫颈、乙型肝的诊断方法 三、高血压 1.流行病学 2.高血压的诊断 (1)高血压的相关概念和诊断标准 标准:非同日三次测量血压,收缩压大于等于140mmHg或舒张压大于等于90mmHg 种类:—原发性高血压 —继发性高血压 —白大衣高血压 —隐性高血压 以上种类的判断标准和方法需了解 (2)血压测量标准方法 —诊室血压测量方法 —自测血压 —动态血压 (3)高血压发病的危险因素 —高钠低钾 —超重肥胖 —饮酒

—其他危险因素(遗传、性别、年龄、工作压力、心理、高脂血症) 四、2型糖尿病 1.分类(糖尿病):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其他特殊类型及妊娠糖尿病 2.判断标准——WHO糖尿病诊断标准 OGTT实验(糖耐量实验):空腹喝75g葡萄糖,正常2小时下降血糖,患者则为上升 ADA指南已将HbA1c(糖化血红蛋白)≥6.5%作为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3.流行病学 糖尿病患病率、糖尿病前期患病率(IGR—糖调节受损)、流行病学特点 4.危险因素 遗传因素、肥胖、身体活动不足、早期营养、糖耐量受损、胰岛素抵抗、高血压及其他易患因素(文化程度、社会心理因素、副钥匙、心血管疾病史) 五、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冠心病、缺血性心脏病) 1.冠心病的分型、临床表现和诊断方法 分型: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心绞痛、心肌梗死、缺血性心肌病、猝死 急性冠脉综合征:不稳定型心绞痛、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冠心病猝死) 慢性冠脉病:稳定型心绞痛、冠状动脉正常的心绞痛、无症状性心绞缺血和缺血性心力衰竭(缺血性心肌病) —临床表现和诊断方法 —典型心绞痛特点 2.冠心病的流行病学 3.危险因素 六、脑卒中(俗称中风) 1.临床表现和诊断 —脑梗死(缺血缺氧) 发病机制的类型、临床特征 —脑出血(非外伤性脑实质内的出血) 临床特点 —蛛网膜下腔出血 常见原因、诊断方法 2.流行病学 3.危险因素 —高血压 —心脏病 —糖尿病 —血脂异常 —吸烟 —饮酒 —颈动脉狭窄 —肥胖

肺结核与艾滋病经济负担比较研究现状

肺结核与艾滋病经济负担比较研究现状 摘要】我国肺结核和艾滋病传染病防治形势严峻。肺结核和艾滋病以及肺结核/ 艾滋病合并感染给患者、家庭以及社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本文综述近年来国 内外肺结核和艾滋病经济负担研究,比较肺结核与艾滋病经济负担现状。 【关键词】肺结核;艾滋病;经济负担 【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号】A【文章编号】2095-9753(2018)11-0120-02 我国是高结核病艾滋病负担国家,结核病和艾滋病防治问题严峻。2017全国法定 传染病报告发病数第二位为肺结核、报告死亡率第一、二位是艾滋病、肺结核[1]。肺结核和艾滋病给患者及其家庭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本文对相关文献进行分析,比较肺结核与艾滋病经济负担。 疾病经济负担包含直接经济负担和间接经济负担。直接经济负担分为购买卫 生服务的直接医疗费用,以及为获得卫生服务的间接医疗费用。间接经济负担主 要包含因病误工所带来的经济损失。间接经济负担研究多采用人力资本法进行成 本估算。伤残调整生命年(DALY)以时间为单位,准确表达了死亡的损失寿命年(YLL)和伤残状态下生存的伤残寿命年(YLD),为不同地区疾病负担的比较提供更为 科学可靠的依据[2]。 1 国内肺结核与艾滋病经济负担研究 1.1 调查方法比较 我国肺结核经济负担研究在数量上远多于艾滋病经济负担的研究。肺结核经 济负担研究多采用问卷调查,其中部分使用问卷调查结合患者病案,仅1篇利用 系统数据分析。艾滋病经济负担研究除采用调查问卷,还有利用全球疾病经济负 担研究数据和人口数据等。 1.2 经济负担存在差异 1.2.1 肺结核经济负担情况 王娜等[3]、宿昆等[4]计算2008-2009年重庆万州肺结核直接经济负担分别为11915元、2362元。2011年研究武汉[5]、贵州[6]直接经济负担分别为10400元、5769.3元。吴来娃等[7]2010年在上海肺结核经济负担研究中,曾经住院治疗患 者直接医疗总费用14955元,远高于全程门诊治疗患者3000元费用。同一年份 同一地区,或不同年份地区直接的经济负担均存在较大差异,门诊和住院费用经 济负担存在较大差异。 1.2.2 艾滋病经济负担情况 2009年河南省农村地区艾滋病患者家庭经济负担仅1785.11元,是由于当地 政府除免费提供抗病毒治疗外,还承担了机会性感染治疗费用[8]。2011年新疆4 地艾滋病患者人均直接医疗费用为8033.75元,4地分别3899.55元到12017.04 元不等,与其门诊就诊率和住院率差异有关[9]。2017年凉山5地185例艾滋病 抗病毒治疗直接经济负担平均2619.1元,由于凉山州实行艾滋病住院治疗零支付 等政策[10]。由于政府投入和门诊、住院率等因素导致艾滋病经济负担研究也存 在较大差异。 1.2.3 经济负担差异原因 (1)研究数据年份差异,不同时期物价水平不同,从而导致治疗费用差异。

疾病经济负担

疾病经济负担研究 疾病负担(burdenofdisease)研究是分析和衡量疾病、伤残和早逝对社会经济及健康的影响,包括研究疾病的流行病学负担和经济负担两个方面。疾病流行病学方面的指标包括,发病率、患病率、死亡率、门诊和住院率、药品利用情况、健康调整寿命年(HALE)、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健康相关生命质量(HRQOL)、减寿年限(PYLL)等。疾病经济负担,又称作疾病经济损失、疾病成本,是指疾病给社会带来的经济损失以及为了防治疾病而消耗的卫生资源。它将疾病、伤残、死亡所引起的社会经济消耗结合在一起,定量、客观、全面地说明疾病对社会的影响。它是一种“机会成本”,反映出如果能减少和消除某种疾病,社会可以减少的经济损失。疾病负担研究为合理配置卫生资源提供了科学的参考依据。研究疾病负担的构成、水平、原因及影响因素等,有助于制订切实有效和有针对性的措施,也是进行投入一产出评价的基础。 疾病经济负担一般得研究框架为:

例:糖尿病的疾病经济负担研究 门诊、住院费用调查疼痛情况 焦虑情况行动能力调查间接经济负担 日常行动调查生命质量调查 自我照顾能力糖尿病的经济负担研究 年龄别、性别死亡率 当年因糖尿病损失的总YLL值和间接经济负担 确定样本 社会经济学特征一般健康状况疾 病 经 济 负 担设计调查问卷直接经济负担患病率 死亡率 流 行 病 学 负 担门诊率住院率注:直接经济负担包括: I 门诊费用(3个月):诊疗费、挂号费、上门服务费,家庭病床费,治疗费、注射费、化验费、检查费、药品费、医用耗材费等 2住院费用(l 年):西药费、中成药费、中草药费、诊疗费、床位费、治疗费、化验费、检查费、护理费、摄片费、输氧费、输血费、手术费、材料费、伙食费、陪护费,以及住院期间外购药品费用等 3药店购药和自我处置费用(3个月):包括在药店购买的处方药、非处方药,以及在私人诊所购买的各种药品,或者使用的以前购买但在

我国高血压疾病负担的研究现状及问题

卫生经济研究2011年6期总第288期 我国高血压疾病负担的研究现状及问题 孙国君,吴华铃,单伟光 (浙江工业大学药学院,浙江杭州310014) 中图分类号:R1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7778(2011)06-0046-03 味着全民健保资源朝着都市、大型及财团法人医院集中,使民众就医的方便性有所减损。 3.科别医疗资源的分配失衡 全民健保基本沿用了以往劳保门诊诊察费用不分科别皆为定额的做法,从而导致科别资源的分配不均。风险高、诊治时间长、病患人数少的科别(如妇科、儿科)和风险低、诊治时间短、病患人数多的科别(如皮肤科、耳鼻喉科),医师诊治一个病患获得的诊疗报酬相同,使后者的整体报酬远远超过前者。由此,新进医师在执业科别的选择上往往选择后者,进而导致高风险科别招不到足够的住院医师。 参考文献: [1]林端宜.台湾健康保险概况[J].海峡科技与产业,1999,(4):17-19. [2] 杨汉.全民健康保险总额支付制度之实施背景及推展[J].台湾医界,1997,40(7):11-12. [3]林雨静.全民健保支付制度的改革)))总额预算[EB/OL].htt p://o ld.n p f.or g.tw/PUBLICATION/SS/090/ SS-B-090-004.htm,2011-01-12. 作者简介:吴俊泉(1981-),男,福建莆田人,学士,主要从事闽台医学文献研究。 收稿日期:2011-03-23(责任编辑叶向明) 心脑血管病是我国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已成为威胁我国居民健康的重大疾病,流行病学资料显示,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病的主要病因[1]。我国居民高血压患病率不断升高,估计现有高血压患者2亿人,在10个成人中就有2人是高血压患者[2]。高血压由于发病率高、控制率低和并发症多且严重等问题,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极大的精神和经济负担,因此研究高血压的疾病负担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疾病负担的研究进展 疾病负担(burden of disease,BOD)研究是比较一种疾病、伤残和过早死亡对社会经济及健康的影响,包括研究疾病的流行病学负担和经济负担两个方面[3]。 1.疾病的流行病学负担 在疾病的流行病学负担方面,其评价指标经历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1982年以前,疾病负担的评价指标主要是患(发)病率、死亡率或死因位次等传统指标。这类指标的优点在于数据容易得到,计算简便,结果直观。但是也存在严重的不足,无法反应疾病造成的伤残程度和持续时间。 第二阶段:1982年美国疾病控制中心提出采用潜在寿命损失年(years of potential life lost,YPL L)评价疾病负担[4]。YPLL克服了传统指标的量化问题,但是也有很大的局限,例如假定了患病个体相同的价值,也忽略了疾病造成的失能(残疾)负担。 第三阶段:1993年世界银行建议采用伤残调整生命年(disability-adjusted life years,DALY)评价疾病负担, 1998年Hyder等提出了健康寿命年(healthy life years, HLY)。DALY考虑了疾病造成的早死和失能(残疾)损失,是目前最具代表性的疾病负担评价和测量方法。但是Obadilla[5]认为DALY指标存在主观性和技术上缺陷。 第四阶段:提出采用疾病综合负担(com p r ehensive burden of disea se,CBOD)指标评价疾病负担。先通过对患病人群个体负担、家庭负担和社会负担进行测量,再通过专家咨询法获得各个负担在疾病负担中所占的权重系数,最后将各个疾病负担与权重系数的乘积相加求得CBOD[6]。目前尚未查到相关文献。 2.疾病经济负担 疾病经济负担又称疾病经济成本,是指由于疾病、失能(残疾)和早死给患者、家庭与社会带来的经济损失及为防治疾病而消耗的卫生资源的货币体现,包括直接疾病经济负担、间接疾病经济负担和无形经济负担[3]。直接 通讯作者。[公共卫生] 46

慢性病

慢性病 慢性病全称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不是特指某种疾病,而是对一类起病隐匿,病程长且病情迁延不愈,缺乏确切的传染性生物病因证据,病因复杂,且有些尚未完全被确认的疾病的概括性总称,主要指肿瘤、高血压、糖尿病等的一类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据2005年10月5日世界卫生组织报告指出,慢性病是世界上最首要的死亡原因,由慢性病造成的死亡约占所有死亡的60%,其中80%发生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慢性病死亡率基本相同。中国卫生部长陈竺 2012年1月称,中国人慢性病正处于井喷状。 一、概述 慢性病是一种长期存在的疾病状态,表现为逐渐的或进行性的器官功能降低。在世界卫生组织的名称叫非传染性疾病,中国卫生部称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主要以起病缓、病程长,经常反复发作,治疗效果不显著为特点,有些慢性病几乎不能治愈。主要包括心脏病、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糖尿病、慢性肺部疾患、肝肾疾病等。 二、致病因素 现代医学认为,慢性病致病的主要因素有: 1、环境因素 除了生物因素外,同时有物理、化学、社会、经济、文化等因素,亦有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心理环境的因素。 2、生活方式 不良生活方式和习惯是引发慢性病最重要的因素,包括营养、风

俗习惯、嗜好(吸烟、饮酒等)、体育锻炼、精神紧张等,而且一种不良习惯对健康有着多种危害,其中,成人吸烟、缺乏体力活动、食用盐及食用油过量等,都是引发高血压、心脏病、恶性肿瘤等慢性病的主要因素。 3、遗传因素 与遗传基因变异有关。 4、卫生服务 社会上医疗卫生的设施和制度及其利用。 这四个因素相互依存、相互影响,通过人口学特征、文化系统、人们的满足感或精神状态、生态平衡及自然资源互相联系起来并保持平衡状态。 三、特点 慢性病起病缓、病程长,经常反复发作,治疗效果不显著,有些几乎不能治愈。 年龄越大,发生各种慢性病的几率越大。慢性病多发生在中老年,但其病变的积累往往从青少年开始。 与女性相比,男性患心血管病突发事件的可能性大而且早。除少数妇科肿瘤外,多数也是男性高于女性。女性绝经后,心血管病的发病危险迅速上升,并逐渐赶上同年龄段的男性。 四、疾病范围 慢性病疾病范围:内分泌及代谢疾病,甲状腺机能障碍,糖尿病,高血脂症,威尔逊氏,痛风,天疱疮,皮肌炎,泌乳素过高症,先天

第五讲 疾病经济负担 卫生经济学

第五讲疾病经济负担卫生经济学 第五讲疾病经济负担 一、疾病经济负担概述 全球疾病负担 1993disease burden ,简称GDB) 的概念,它是把对疾病的研究范围扩大到全球,研究世界各国的疾病负担,并进行比较性研究,尤其用于研究发展中国家及中等收入国家控制疾病的优先重点及确定基本卫生服务的策略。 (一)疾病负担 疾病负担是指由于疾病所带来的损失。这个损失包括经济上的损失、生活质量的恶化和生命年的损失。 疾病负担是用来研究疾病和健康状况的一种社区诊断方法,是将早亡造成的损失与由于疾病伤残/失能造成的健康损失结合起来考虑的疾病给社会造成的总损失。 (二)疾病经济负担 疾病经济负担,又称经济负荷(economic burden of disease),亦称疾病费用、疾病成本(cost of illness ),是指由于疾病、残疾(失能)以及过早死亡对患者本人以及社会带来的经济损失以及为了防治疾病而消耗的卫生资源。 1、疾病直接经济负担:指由于预防和治疗疾病所直接消耗的经济资源。 一部分是指在卫生保健部门所消耗的经济资源:(病人在医院就诊住院等的费用、病人在药店购买药品的费用、国家财政和社会(包括企业) 对医疗机构、防保机构和康复机构等投入)一部分是指在非卫生保健部门所消耗的经济资源:(病人的额外营养费用、病人由于就医所花费的交通费用等、有关社会服务费用、与疾病有关的科学研究费用、退休金或津贴) 2、疾病间接经济负担:疾病间接经济负担是指由于发病、伤残(失能) 和过早死亡给患者家庭和社会所带来的经济损失。 (1)因疾病、伤残和过早死亡所损失的工作时间。 (2)由于疾病和伤残导致个人工作能力降低而造成的损失。 (3)由于疾病和伤残导致个人生活能力降低而造成的损失。 (4)病人的陪护人员损失的工作时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