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油供给系统教案

燃油供给系统教案
燃油供给系统教案

燃油供给系统教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授课教案

2

教学过程设计

3

4

5

6

燃油供给系统构造与原理

燃油供给系统构造与原理 ·燃油供给系统组成:燃油泵、燃油滤清器、燃油压力调节器、喷油器、冷起动喷油器、油压脉冲衰减器等。 ·燃油供给系统功用:供给喷油器一定压力的汽油,喷油器根据电脑指令喷油。 ·一、电动燃油泵 1.电动燃油泵结构与原理 (1)滚柱式电动汽油泵

1)工作过程 ·转子偏心地安装在泵体内,滚柱装在转子的凹槽中。当转子旋转时,滚柱在离心力的作用下紧压在泵体的内表面上;同时在惯性力的作用下,滚柱总是与转子凹槽的一个侧面贴紧,从而形成若干个工作腔。 ·在汽油泵工作过程中,进油口一侧的工作腔容积增大,成为低压吸油腔,汽油经进油口被吸入工作腔内。在出油口一侧的工作腔容积减小,成为高压油腔,高压汽油从压油腔经出油口流出。 ·限压阀(溢流阀)的作用是当油压超过0.45MPa时开启,使汽油回流到进油口,以防止油压过高损坏汽油泵。 ·在出油口处装设单向止回阀(出油阀),当发动机停机时,止回阀关闭,防止管路中的汽油倒流回汽油泵,借以保持管路中有一定的油压 2)特点 ·运转噪声大 ·油压脉动大 ·泵内表面和转子易磨损 (2)叶片式电动汽油泵

1)工作原理 ·叶轮是一个圆形平板,在平板的圆周上加工有小槽,形成泵油叶片。 ·叶轮旋转时,小槽内的汽油随同叶轮一同高速旋转。由于离心力的作用,使出口处油压增高,而在进口处产生真空,从而使汽油从进口吸人,从出口排出 2)特点 ·运转噪声小 ·泵油压力高 ·叶片磨损小 ·使用寿命长 2.电动燃油泵的控制 (1)燃油泵继电器控制电路

·点火开关STA:起动机继电器闭合,同时ECU有STA信号,起动机起动。·STA信号和NE信号输入ECU:Tr1接通,开路继电器闭合,燃油泵运转。·起动或重负荷时:ECU中的Tr2断开,燃油泵继电器闭合,燃油泵高速运转;·怠速或轻负荷时:ECU中的Tr2接通,燃油泵继电器断开,电流流过燃油泵电阻器,燃油泵低速运转 (2)燃油泵ECU控制电路

燃油供给系统组成

燃油供给系统组成:燃油泵、燃油滤清器、燃油压力调节器、喷油器、冷起动喷油器、油压脉冲衰减器等。 ·燃油供给系统功用:供给喷油器一定压力的汽油,喷油器根据电脑指令喷油。 ·一、电动燃油泵 1.电动燃油泵结构与原理 (1)滚柱式电动汽油泵(视频) 1)工作过程 ·转子偏心地安装在泵体内,滚柱装在转子的凹槽中。当转子旋转时,滚柱在离心力的作用下紧压在泵体的内表面上;同时在惯性力的作用下,滚柱总是与转子凹槽的一个侧面贴紧,从而形成若干个工作腔。 ·在汽油泵工作过程中,进油口一侧的工作腔容积增大,成为低压吸油腔,汽油经进油口被吸入工作腔内。在出油口一侧的工作腔容积减小,成为高压油腔,高压汽油从压油腔经出油口流出。 ·限压阀(溢流阀)的作用是当油压超过0.45MPa 时开启,使汽油回流到进油口,以防止油压过高损坏汽油泵。 ·在出油口处装设单向止回阀(出油阀),当发动机停机时,止回阀关闭,防止管路中的汽油倒流回汽油泵,借以保持管路中有一定的油压

2)特点 ·运转噪声大 ·油压脉动大 ·泵内表面和转子易磨损 (2)叶片式电动汽油泵 1)工作原理 ·叶轮是一个圆形平板,在平板的圆周上加工有小槽,形成泵油叶片。 ·叶轮旋转时,小槽内的汽油随同叶轮一同高速旋转。由于离心力的作用,使出口处油压增高,而在进口处产生真空,从而使汽油从进口吸人,从出口排出 2)特点 ·运转噪声小 ·泵油压力高 ·叶片磨损小 ·使用寿命长

2.电动燃油泵的控制 (1)燃油泵继电器控制电路 ·点火开关STA:起动机继电器闭合,同时ECU有STA信号,起动机起动。 ·STA信号和NE信号输入ECU:Tr1接通,开路继电器闭合,燃油泵运转。 ·起动或重负荷时:ECU中的Tr2断开,燃油泵继电器闭合,燃油泵高速运转; ·怠速或轻负荷时:ECU中的Tr2接通,燃油泵继电器断开,电流流过燃油泵电阻器,燃油泵低速运转 (2)燃油泵ECU控制电路 ·起动或重负荷时:发动机ECU通过FPC端子向燃油泵ECU发出高电平信号,燃油泵ECU向燃油泵输出高电压(约12V),燃油泵高速运转 ·怠速或轻负荷时:发动机ECU通过FPC端子向燃油泵ECU发出低电平信号,燃油泵ECU向燃油泵输出低电压(约9V),燃油泵低速运转

(完整版)柴油机燃料供给系教案

授课班级授课课时授课形式授课章节名称第二章第五节柴油机燃料供给系 教学目标了解柴油机供给系统的功用与组成;掌握柴油机可燃混合气的形成与燃烧过程;掌握电控高压共轨柴油机燃油供给系统主要部件的构造和工作原理; 教学重点喷油器的检测方法 教学难点电控高压共轨柴油机燃油供给系统的工作原理 教学手段讲授法、图例讲解、小组讨论 课后作业 教学后记 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设计注释 柴油机供给系统 〖理论知识〗 一、柴油机供给系统概述 1.柴油机供给系统的功用与组成 1)柴油机供给系统的功用 2)柴油机供给系统的组成 (1)燃油供给装置。燃油供给装置包括柴油箱、输油泵、低压油管、柴油滤清器、喷油 泵、调速器、高压油管、喷油器、回油管等,如图5-1所示。 (2)空气供给装置。空气供给装置包括空气滤清器、进气歧管、增压器、中冷器和气缸盖内的进气道等。 (3)混合气形成装置即燃烧室。 (4)废气排出装置。废气排出装置包括气缸盖内的排气道、排气歧管、排气管、消声器和烟度限制器等。了解柴油机供给系统的功用与组成。

图5-1 柴油机燃料供给装置 3)燃油供给系统的油路 2.柴油机供给系统的工作原理 柴油箱贮有经过沉淀和滤清的柴油。柴油从柴油箱被吸入输油泵并泵出,经柴油滤清器滤去杂质后,进入喷油泵。自喷油泵输出的高压柴油经高压油管和喷油器喷入燃烧室。燃烧以后的废气经排气道、增压器排气通道、排气管、排气消声器排入大气。 输油泵的供油能力远远超过喷油泵的泵油量,过量的柴油从喷油泵的回油口经回油管路流回燃油箱(有的柴油机回油流入输油泵入口处),同时将渗入油路的空气随柴油带出,防止气阻现象的发生。 3.柴油机可燃混合气的形成与燃烧过程 1)柴油机可燃混合气的形成方式 按可燃混合气形成的原理,柴油机可燃混合气的形成有空间雾化混合和油膜蒸发混合两种方式。 2)柴油机的燃烧过程 如图5-2所示为柴油机在压缩和做功行程中,气缸内气体压力随曲轴转角的变化关系曲线。当曲轴转到上止点前O点位置时,喷油泵开始供油;当曲轴转到A点位置时,喷油器开始 喷油。O点到上止点之间所对应的曲轴转角为供油提前角,A点到上止点之间所对应的曲轴转角为喷油提前角。 图5-2 气体压力与曲轴转角的变化关系曲线 二、柴油机供给系统的主要零部件 1.燃烧室 1)统一式燃烧室 统一式燃烧室是由凹顶活塞顶部与气缸盖底部所包围的单一内腔,几乎全部容积都在活塞顶面上。燃油自喷油器直接喷射到燃烧室中,借喷出油束的形状和燃烧室形状的匹配以及燃烧室内空气涡流运动迅速形成混合气。所以统一式燃烧室又称直接喷射式燃烧室。 2)分隔式燃烧室 分隔式燃烧室是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位于活塞顶与气缸底面之间,称为主燃烧室,另一部分在气缸盖中,称为副燃烧室。这两部分由一个或几个孔道相连。分隔式燃烧室的常见形式有涡流室式燃烧室和预燃室式燃烧室两种。 2.喷油泵 1)喷油泵的要求掌握柴油机可燃混合气的形成与燃烧过程 掌握柴油机供给系统主要部件的结构。

柴油机燃料供给系统练习题

柴油机燃料供给系统试题 一、填空题 1.柴油机混合气的形成和燃烧过程可按曲轴转角划分为(备燃期)、 (速燃期)、(缓燃期)和(后燃期)四个阶段。 2.柴油机燃料供给系统有四部分组成:(燃油供给)、(空气供给)、(混合气形成装置)和(废气排出装置) 3.柴油机的混合气的着火方式是(压燃式)。 4.国产A型泵由(泵油机构)、(供油量调节机构)、(驱动机构)和(泵体)等四个部分构成。 5.喷油泵的传动机构由(凸轮轴)和(挺住组件)组成。 6.喷油泵的凸轮轴是由(曲轴)通过(定时齿轮)驱动的。 7.喷油泵的供油量主要决定于(柱塞)的位置,另外还受齿条的影响。 8.柴油机的最佳喷油提前角随供油量和曲轴转速的变化而变化,供油量越大,转速越高,则最佳供油提前角(越大)。 9.供油提前调节器的作用是按发动机(工况)的变化自动调节供油提前角,以改变发动机的性能。 10.针阀偶件包括(针阀)和(真阀体),柱塞偶件包括(柱塞)和(柱塞套),出油阀偶件包括(出油阀)和(出油阀座),它们都是相互配对,(不能)互换。 二、选择题 1.喷油器开始喷油时的喷油压力取决于(B )。 A.高压油腔中的燃油压力 B.调压弹簧的预紧力 C.喷油器的喷孔数 D.喷油器的喷孔大小 2.四冲程柴油机的喷油泵凸轮轴的转速与曲轴转速的关系为(C )。 A.1:l B.2:l C.1:2 D.4:1 3.孔式喷油器的喷油压力比轴针式喷油器的喷油压力( A )。 A.大 B.小 C.不一定 D.相同 4.在柴油机中,改变喷油泵柱塞与柱塞套的相对位置,则可改变喷油泵的(C )。 A.供油时刻 B.供油压力 C.供油量 D.喷油锥角 5.喷油泵柱塞行程的大小取决于(B )。 A.柱塞的长短 B.喷油泵凸轮的升程 C.喷油时间的长短 D.柱塞运行的时间 6.喷油泵柱塞的有效行程( D)柱塞行程。 A.大于 B.小于 C.大于等于 D.小于等于 7.喷油泵是在(B )内喷油的。 A.柱塞行程 B.柱塞有效行程 C.A、B均可 D.A、B不确定 8.柴油机喷油泵中的分泵数(B )发动机的气缸数。 A.大于 B.等于 C.小于 D.不一定

燃油供给系统(英文版)

Supply Of Oil Fuels Accurate and complete analyses are difficult to obtain but specifications should confirm that certain parameters are not exceeded. Samples of the oil delivered should be kept for reference. Density of the oil must be given (usually measured at 15°C), since the consignment will be measured by weight. It will also be necessary to know this to adjust centrifuges to give purification. Viscosity is required, to calculate temperatures at which the fuel is treated and injected into the engine. Flash point for the fuel must not be below 60°C, although the actual value need not be stated. This minimum is for safety reasons. All residual fuels will contain contaminants, and to protect the engine some of these must be removed or reduced. Solid contaminants may consist of rust, sand, dust and refinery catalysts (catalytic fines), all of which are abrasives and will cause wear in fuel pumps, injectors, cylinder, liners, piston rings and exhaust valve seats. Liquid contaminants will be salt or fresh water, which may also contain other soluble substances; all of these are corrosive. Fuel to be used is first transferred from storage tanks to a settling tank in which it is heated to allow some water and sludge to settle out by gravity and be drained off. The fuel is then passed through the purification system and discharged to a daily tank. There are usually two daily tanks, used alternately, one in use while the other is being recharged. Settling and service tanks are lagged to conserve heat. A recommended standard of treatment for residual fuel to be used in a large engine requires two centrifuges of adequate capacity, operating in series. The first acts as a purifier to remove water, solubles, sludge etc while the second acts as a clarifier to remove solids. The purifier must be fitted with the correct disc or dam to match the oil density. The oil is heated before purification (max temp 98°C) and the rate of throughput is limited to assist efficient

柴油机燃料供给系教案(可编辑修改word版)

图5-1 柴油机燃料供给装置 3)燃油供给系统的油路 2.柴油机供给系统的工作原理 柴油箱贮有经过沉淀和滤清的柴油。柴油从柴油箱被吸入输油泵并泵出,经柴油滤清器滤去杂质后,进入喷油泵。自喷油泵输出的高压柴油经高压油管和喷油器喷入燃烧室。燃烧以后的废气经排气道、增压器排气通道、排气管、排气消声器排入大气。 输油泵的供油能力远远超过喷油泵的泵油量,过量的柴油从喷油泵的回油口经回油管路流回燃油箱(有的柴油机回油流入输油泵入口处),同时将渗入油路的空气随柴油带出,防止气阻现象的发生。 3.柴油机可燃混合气的形成与燃烧过程 1)柴油机可燃混合气的形成方式 按可燃混合气形成的原理,柴油机可燃混合气的形成有空间雾化混合和油膜蒸发混合两种方式。 2)柴油机的燃烧过程 如图 5-2 所示为柴油机在压缩和做功行程中,气缸内气体压力随曲轴转角的变化关系曲线。当曲轴转到上止点前 O 点位置时,喷油泵开始供油;当曲轴转到 A 点位置时,喷油器开始喷 油。O 点到上止点之间所对应的曲轴转角为供油提前角,A 点到上止点之间所对应的曲轴转角为喷油提前角。掌握柴油机可燃混合气的形成与燃烧过程 图5-2 气体压力与曲轴转角的变化关系曲线 二、柴油机供给系统的主要零部件 1.燃烧室 1)统一式燃烧室 统一式燃烧室是由凹顶活塞顶部与气缸盖底部所包围的单一内腔,几乎全部容积都在活塞顶面上。燃油自喷油器直接喷射到燃烧室中,借喷出油束的形状和燃烧室形状的匹配以及燃烧室内空气涡流运动迅速形成混合气。所以统一式燃烧室又称直接喷射式燃烧室。 2)分隔式燃烧室 分隔式燃烧室是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位于活塞顶与气缸底面之间,称为主燃烧室,另一部分在气缸盖中,称为副燃烧室。这两部分由一个或几个孔道相连。分隔式燃烧室的常见形式有涡流室式燃烧室和预燃室式燃烧室两种。 2.喷油泵 1)喷油泵的要求掌握柴油机供给系统主要部件的结构。

柴油机燃油供给系统试题

柴油机燃油供给系统试题 一、填空 1、柴油机燃料系由()、()、()和()装置组成。 2、柴油机燃料系燃油供给装置由( )、( )、()、()、()、()、().()等组成。 3、柴油机燃料系工作中有三条油路:即()、()和( )。 4、柴油机燃烧过程按曲轴转角分为( )、( )、( )、( )四个阶段。 5、喷油器的作用是将()供给的高压柴油,以一定的( )、速度、方向和 ( )喷入( )。 6、喷油器分为( )和( )两种,闭式喷油器常见形式有两种:即( )和( )。7喷油器由( )、( )和( )三部分组成。 8、柴油机燃料系有三大精密偶件,即( )和( )组成的针阀偶件;柱塞和柱塞套组成的( )偶件、( )和( )组成的( )偶件。 9、喷油器修理前和装复后应进行( )、( )和( )试验。 10、喷油器调压螺钉顺时针拧,则喷油压力( ),反之则( )。 二、判断题(正确打√、错误打×) 1.()柴油机输油泵的作用是将柴油从油箱中吸入输油泵并以高压送至喷油泵。2.()喷油泵试验台用来检验喷油泵各种不同转速下的各缸供油量和不均匀性。3.()汽车用喷油器为开放式喷油器。 4.()柴油机工作时,怠速运转及无负荷高速运转正常,大负荷无高速的原因之一是低压油路漏气。 5.()汽车柴油机用的调速器有离心式两速调速器和离心式全速调速器。 6.()柴油机工作时,怠速运转及无负荷高速运转正常,大负荷无高速的原因之一是低压油路堵死。 7.()柴油发动机喷油提前角过大利于起动。 8.()喷油泵实验台用来检测喷油泵各种不同转速下的各缸供油量和均匀性。 9.()喷油泵的作用是将输油泵提供的柴油升高到一定压力并根据发动机负荷需要定时、定量的将高压柴油送至喷油器。 10.()柴油机调速器就是控制发动机超过额定供油量和额定转速而出现“飞车”现象。11.()柴油发动机调速器的工作是为了维持发动机稳定转速和限制最高和最低转速。12.()柴油机起动时,不容易起动,起动后怠速动转不稳定,有时排气管放炮的原因是喷油提前角过小。 13.()柴油机混合气形成时间极短,为提高混合气质量,柴油机都采用低压缩比。14.()输油泵固装在喷油泵体的上面,由喷油泵凸轮轴的偏心轮驱动。 15.()喷油泵-试验台用来检验喷油泵供油始点和供油角度。 16.()汽车用闭式喷油器有孔式和轴针式两种。 17.()柱塞行程是一定的,柱塞有效行程也是一定的。 18.()PT燃油喷实际是一个高压燃油泵,起输油、调压和调速作用。 19.()输油泵装复后主要应进行密封性、吸油能力、手油泵性能和供油性能等试验。20.()供油提前角自动调节器随发动机转速的变化,自动调节供油量。

(完整版)柴油机燃料供给系试题

柴油机燃料供给系试题

6.为改善柴油机可燃混合气的形成条件及燃烧性能可采取哪些措施? 选用十六烷值较高发火性较好的柴油,以使可燃混合气迅速燃烧;采用较高的压缩比,以提高气缸内的温度,使柴油尽快挥发;提高喷油压力,一般在10MPa以上,以利于柴油雾化;采用各式促进气体运动的燃烧室和进气道,以保证柴油与空气的均匀混合;采用较大过量空气系数(1.3~1.5)的可燃混合气,以使柴油完全燃烧;采用适当的喷油提前。 7.柴油机燃烧室有几种?各有什么特点? 统一式燃烧室,ω型燃烧室:结构简单,燃烧室位于活塞顶,喷油器采用孔式喷油器,混合气的形成以空间雾化为主;球形燃烧室:位于活塞顶部的深坑内,采用单孔或双孔喷油器,混合气的形成以油膜蒸发为主。采用螺旋进气道形成强烈的进气涡流。分隔式燃烧室分为两个部分,主燃烧室位于活塞顶,而副燃烧室位于缸盖上,主副燃烧室通过通道相同,喷油嘴位于副燃烧室内。 8.孔式喷油器与轴针式喷油器各有何特点? 孔式喷油器适用:统一式燃烧室,调压弹簧的预紧力由调压螺钉调节,有一个或多个喷孔;轴针式喷油器:常有一个喷孔,直径较大,轴针上下运动,喷孔不易积炭,且能自除积炭。 9.喷油器的作用是什么?根据混合气的形成与燃烧对喷油器有哪些要求? 根据柴油机混合气形成特点,将燃油雾化成细微的油滴,并将其喷射到燃烧室特定的部位。应满足不同类型的燃烧室对喷雾特性的要求;应有一定的贯穿距离和喷雾锥角;有良好的雾化质量;在喷油结束时不发生滴漏现象。 10.为什么喷油器的针阀和针阀体要高精度配合? 因为间隙过大容易发生漏油现象,使油压降低,影响喷雾质量;间隙小则不针阀不能只有滑动。 11.喷油器针阀上的承压锥面的作用是什么? 承受高压油腔中油压的作用,使针阀产生向上的轴向推力,克服调压弹簧的预紧力及针阀与针阀体间的摩擦力,使喷油器实现喷油。 12.如图所示为电控柴油机分配泵“位置控制”系统, 解释“位置控制”喷油量的过程? 由定子、线圈、转子轴、滑套位置传感器等组成,偏心钢球伸入油量控制滑套;定子不对称,会对转子轴产生电磁力矩;当电磁力矩与转子回位弹簧力矩平衡时,转子轴就会使油量控制滑套固定在某一位置;ECU 通过占空比控制转子轴角度(供油量);ECU通过控制线圈电流方向来控制转子轴的转动方向;滑套位置传感器对供油量进行闭环控 制。

(完整版)汽油机燃料供给系习题答案

汽油机燃料供给系 一、填空题 1.汽油供给装置;空气供给装置;可燃混合气形成装置;可燃混合气供给和废气排出装置。 2.汽油箱;汽油滤清器;汽油泵;油管;油面指示表;贮存;滤清;输送。 3.进气管;排气管;排气消声器。 4.雾化;汽化;汽油蒸气;空气。 5.稀;太浓;燃烧上限。 6.起动;怠速;中小负荷;大负荷和全负荷;加速。 7.多而浓;少而浓;接近最低耗油率;获得最大功率;额外汽油加浓。 8.主供油;怠速;加浓;加速;起动。 9.上吸式;下吸式;平吸式;单喉管式;双重喉管式;三重喉管式;单腔式;双腔并动式;双腔(或四腔)分动式。 10.充气量;燃油雾化。 11.阻风门;空气滤清器。 12.脚操纵机构;手操纵机构。 13.汽油泵;杂质;水分;汽油泵;化油器。 14.偏心轮;油箱中;汽油滤清器;化油器浮子室中。 15.进油阀;出油阀;进油阀;出油阀;化油器浮子室。 16.惯性式;过滤式;综合式。 17.可燃混合气;可燃混合气;油膜。 18.温度和压力;火星和噪声。 二、解释术语 1.按一定比例混合的汽油与空气的混合物。 2.可燃混合气中燃油含量的多少。 3.燃烧过程中实际供给的空气质量与理论上完全燃烧时所需要的空气质量之比。 4.发动机不对外输出功率以最低稳定转速运转。 5.化油器浮子室不与大气直接相通,另设管道与空气滤清器下方相通,这种结构的浮子室称为平衡式浮子室。 6.在汽油机中,使汽油与空气形成可燃混合气的装置。 三、判断题(正确打√、错误打×) 1.(×); 2.(×); 3.(×); 4.(√); 5.(×); 6.(×); 7.(√); 8.(√); 9.(×); 10.(√);11.(√);12.(×);13.(√);14.(√)。 四、选择题 1.(A); 2.(A); 3.(B); 4.(A); 5.(C); 6.(B)。

汽油机燃油供给系统试题答案

汽油机燃油供给系统试题标准答案 一、填空 1、燃油供给系统电子控制系统 2、传感器执行器 3、缸外(间接)喷射缸内(直接)喷射 4、单点喷射多点喷射 5、连续喷射间歇喷射(脉冲喷射) 6、同时喷射分组喷射顺序喷射 7、开环控制闭环控制 8、电动燃油泵燃油分配管油压调节器喷油器 9、内装式外装式 10、燃油分配管内的进气歧管内300 11、低阻式高阻式电压驱动式电流驱动式 12、0.2—3 13、2—3 13—16 14、300KPa 15、250 300 16、250 300 50 17、空气滤清器节气门体发动机进气量ECU 18、空气流量计(或进气压力传感器)发动机转速传感器 19、节气门轴的一端节气门开度ECU 发动机工况(负荷) 20、开关式滑动电阻式(线性输出型) 21、旁通式节气门直动式 22、规定的快怠速(通常为1500r/min)正常怠速(750r/min) 23、偏浓偏稀 24、空气流量计 25、CO HC NOx 26、排气燃油蒸发曲轴箱窜气 27、三元催化转换器EGR系统燃油蒸发控制系统 28、CO HC NOx O2 CO2 N2 29、14.7 EGO 30、NOx 31、故障报警显示故障码自检 二、选择 1—5:CABAB;6—10:BBADD;11—15:ABBDA;16—20:CAABA;21—25:BCDCA;26—30:BCACC;31—35:BADB D×;36—40:CCAAB;41—45:ADDCB;46—50:BCAAB;51—52:AB 三、判断 1—25:√√×√××√√×√×√×××√√√√×√×√√×26—50:××√×√×√√××√×××√××√√×√√√××51—68:√×√√××××√√××√√√√×√

汽油机燃料供给系构造与维修教案

第六章发动机燃料供给系构造与维修 学习目标: 1.了解电喷式汽油机燃油供给系的基本构造组成及作用; 2.掌握电喷汽油机燃油供给系主要零部件的构造、相互装配关系与检修方法; 3.掌握简单油路系统工作诊断方法; 4.了解化油器式汽油机的组成、工作原理与混合气的形成过程。 学习难点: 1.掌握电喷汽油机燃油供给系主要零部件的构造、相互装配关系与检修方法; 2.掌握电喷式燃油供给系主要部件构造与功用及维修方法; 3.了解化油器式汽油机的组成、工作原理与混合气的形成过程。 第一节概述 一、电喷汽油机简介 电喷汽油机分类方法复杂。从供油角度来说,可分为多点喷射和单点喷射两种。单点喷射系统在性能上要比多点喷射系统差一些,但其结构简单,故障点少,且对发动机的改动较小。特别是大量生产后,其成本较低,仅略高于传统式化油器的成本。目前,在我国客车上得到普遍及应用。现在我国轿车上使用最广泛。 从供气角度来说,主要有进气歧管绝对压力传感器(D型)和空气流量计(L型)两种。但不论如何划分,其基本上都是由燃油供给系、空气供给系、电子控制装置三部分组成。

二、电喷式汽油机燃料供给系简介 汽油机燃料供给系主要由供气、供油和排气三部分组成。

(一)组成 供油部分由燃油箱1、电子燃油泵2、燃油滤清器3、供油管4、喷油器5、稳压器6和回油管7等组成。 供气部分由空气滤清器、空气流量计10、节气门体11、进气歧管12等组成; 排气部分由排气歧管、三元催化器和排气消音器等组成。 (二)工作过程 空气经空气滤清器、空气流量计、节气门至进气歧管;燃油经燃油箱、汽油泵、汽油滤清器、进油总管、喷油器至进气歧管;空气和汽油在进气歧管内相遇混合,并一同被吸入气缸,燃烧后生成的废气通过三元催化器、排气管和排气消声器排入大气。多余的燃油经稳压器和回油管流回油箱。 电控单元16首先通过各相关传感器(10、11、13、14、15等)获取信息,然后将这些信息与存储的预置好的信息进行比较,进而确定在这种状态下燃油喷嘴应喷射的燃油量。 第二节 电喷式发动机燃料供给系各主要部件构造及维修 一、供气部分组成 1.空气滤清器

发动机教案17讲解

山西省农业机械化学校教案 课题: 项目六汽油发动机燃油供给系的构造与检修 任务3 汽油发动机燃油供给装置的构造与检修 教学目的: 1、掌握汽油发动机的燃油供给装置作用、组成; 2、掌握燃油泵、压力调节器、喷油器的结构和工作。 教学重点: 燃油泵、压力调节器、喷油器的结构和工作。 教学难点: 压力调节器的工作原理 教学方法及教改手段: 理实一体化 教学用具: 桑塔纳2000整车;本田-雅阁发动机实训台; 教材分析及教学内容:

项目六汽油发动机燃油供给系的构造与检修 任务3 汽油发动机燃油供给装置的构造与检修导入新课 回忆前面汽油发动机燃油供给系的组成,导入新课。 相关知识: 一、汽油发动机燃油供给装置的作用和组成 功用:向气缸提供燃烧所需要的燃油。 组成: 如图所示,燃油供给系统通常由油箱、电动汽油泵、汽油滤清器、压力调节器、脉动阻尼器、喷油器和冷起动喷油器组成。 发动机工作时,电动汽油泵把汽油从油箱中吸入并泵出去,汽油经燃油管和滤清器到达燃油分配管,然后分送到各个喷油器和冷启动喷油器。分配管上装有压力调节器,对燃油的压力进行调整,多余的燃油经压力调机器返回油箱。 二、主要零件的构造和工作 1、电动汽油泵 作用:将汽油从油箱中吸出,加压后通过燃油管道输送到喷油器。 分类:外装式电动汽油泵、内装式电动汽油泵

安装位置:外装式布置在油箱外面,可以安装在燃油管路的任一适当位置;内装式安装在油箱内,或者固定在油泵支架上垂直地悬挂在油箱内,或者垂直安装在油箱底上。 内装式电动汽油泵具有不易气阻和汽油泄露,运转噪声小等优点。目前大多数电控汽油喷射系统都采用内装式电动汽油泵。 滚柱式汽油泵 1)组成: 电动机、转子、定子(泵体与转子偏心)和滚柱(在转子和定子间起到密封的作用)等。 2)工作原理 转子由电动机驱动,当转子在电机带动下旋转时,位于转子凹槽内的滚柱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压靠在定子的内表面上,两个相邻的滚柱之间形成一个封闭的空腔。在转子旋转过程中,这些空腔的容积随转子的转动产生变化,在容积由小变大一侧汽油被吸入,在有大变小的一侧被压出。

柴油机燃料供给系

柴油机燃料供给系 一、填空题 1.柴油的发火性用()表示,()越高,发火性()。 2.通常汽车用柴油的十六烷值应在()范围内。 3.柴油的冷滤点越低,其低温流动性()。 4.柴油机可燃混合气的形成装置是柴油机的()。 5.柴油机在进气行程进入气缸的是()。 6.柴油机的混合气的着火方式是()。 7.国产A型泵由()、()、()和()等四个部分构成。 8.喷油泵的传动机构由()和()组成。 9.喷油泵的凸轮轴是由()通过()驱动的。 10.喷油泵的供油量主要决定于()的位置,另外还受()的影响。 11.柴油机的最佳喷油提前角随供油量和曲轴转速的变化而变化,供油量越大,转速越高,则最佳供油提前角()。 12.供油提前调节器的作用是按发动机()的变化自动调节供油提前角,以改变发动机的性能。 13.针阀偶件包括()和(),柱塞偶件包括()和(),出油阀偶件包括() 和(),它们都是(),()互换。 二、选择题 1.喷油器开始喷油时的喷油压力取决于()。 A.高压油腔中的燃油压力 B.调压弹簧的预紧力 C.喷油器的喷孔数 D.喷油器的喷孔大小 2.对多缸柴油机来说,各缸的高压油管的长度应()。 A.不同B.相同C.根据具体情况而定D.无所谓 3.孔式喷油器的喷油压力比轴针式喷油器的喷油压力()。 A.大B.小C.不一定D.相同 4.废气涡轮增压器中喷嘴环的通道面积应做成()。 A.由小到大B.由大到小C.不变的D.A、B均可 5.喷油泵柱塞行程的大小取决于()。 A.柱塞的长短B.喷油泵凸轮的升程 C.喷油时间的长短D.柱塞运行的时间 6.喷油泵柱塞的有效行程()柱塞行程。 A.大于B.小于C.大于等于D.小于等于 7.喷油泵是在()内喷油的。 A.柱塞行程B.柱塞有效行程C.A、B均可D.A、B不确定 8.柴油机喷油泵中的分泵数()发动机的气缸数。 A.大于B.等于C.小于D.不一定 9.四冲程柴油机的喷油泵凸轮轴的转速与曲轴转速的关系为()。 A.1:l B.2:l C.1:2 D.4:1 10.在柴油机中,改变喷油泵柱塞与柱塞套的相对位置,则可改变喷油泵的()。

汽车发动机燃油供给系统教案

燃油供给系统 任务一汽油发动机燃料供给系统 学习目标 1.了解汽油机燃油系统的发展 2.掌握电控发动机燃油供给系统组成原理 3.掌握汽油机燃油供给系统组成部件作用 1.汽油机燃油系统的发展 上个世纪60年代,汽车用燃油输送系统绝大多数仍采用构造简化的化油器。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汽车尾气排放带来的空气污染日益严重,西方各国都制定了汽车排放法规法案。同时受能源危机的冲击以及电子技术、计算机等飞速发展,促进了电子控制汽油机喷射发动机的诞生。1953年美国奔第克斯(Bendix)首先开发了电子喷射器,1957年正式问世。 传统的化油器存在诸如发生气阻、结冰、节气门响应不灵敏等现象,在多缸发动机中供油不匀,引起工作不稳、不利于大功率设计。为了弥补这些缺陷,早在上世纪30年代,汽油喷射系统就已在开始航空发动机的研究中被作为研究对象,经过10多年的深入研发,在1945年开始应用于军用战斗机上。它充分的消除了浮子式化油器不能完全适用军用战斗机作战工况的缺点,汽油喷射技术应运而生。 尽管汽油喷射技术有诸多优势,但由于其生产受当时社会生产力、生产工艺、技术的制约,其制造成本非常高,因此汽车用汽油喷射装置最初只能应用在数量很少的赛车上,它能满足赛车所要求的大发动机输出功率和灵敏的油门响应性能。到50年代末期,大多数赛车都已经采用了汽油喷射作为燃油输送系统。 汽油喷射应用于民用批量生产的轿车发动机上,实在1950-1953年高利阿特与哥特勃罗特两公司首先在2缸2冲程发动机上安装了汽油喷射(缸内喷射)装置。1957年奔驰公司又在4冲程发动机上才用了它。 由于各发动机制造商强调发动机输出功率的提高,为了确保全负荷时大扭矩输出特性,空燃比控制必然偏小,以提高喷油量,因此,对空燃比的控制精度也比较低。但是随着电子控制技术的发展、应用,电子燃油控制的各种有点渐渐显现出来,包括各种精细的补偿功能和良好的空燃比控制性、灵敏的节气门响应性、高功率的从输出。 另外,在电子技术方面,晶体管早已发明,但是由于成本高,性能不稳定,还不能很好地应用于汽车上。故奔第克斯在开发阶段应用真空管开发了计算机。在1957年发表时,正式晶体管开始实用化时代,因此,她开发的电子控制汽油喷射装置只在美国三大汽车公司之一的克莱斯勒汽车上装用。 2.电控汽油机燃油喷射系统的优缺点 汽油喷射系统的实质就是一种新型的汽油供油系统。化油器利用空气流动时在节气门上方的喉管处产生负压,将浮子室的汽油连续吸出,经过雾化后输送给发动机。汽油喷射系统则是通过采用大量的传感器感受各种工况,根据直接或间接检测的进气信号,经过计算机判断和分析,计算出燃烧时所需的汽油量,然后将加有一定压力的汽油经过喷油器喷出,以供发动机使用。 电控发动机系统取消了化油器供油系中的喉管,喷油位置在节气门下方,直接在进气门

1.1电控发动机燃油供给系统教案

课题:电控发动机燃油供给系统 教学目标:了解和掌握燃油压力调节器组成及原理教学步骤 一、学习目标及技能要求 掌握燃油压力调节器组成及原理 二、教学重点 掌握燃油压力调节器的油压测试 三、课前准备 1.桑塔纳2000整车 2.压力表V.A.G1318 四、教学方法 (1)理论辅导(2)示范操作(3)巡回指导五、教学过程

课题:电控发动机燃油供给系统 教学目标:了解和掌握喷油器分类,结构及工作原理教学步骤 一、学习目标及技能要求 掌握喷油嘴工作原理,结构 二、教学重点 掌握喷油嘴工作原理,检测及清洗方法 三、课前准备 1.桑塔纳2000整车 2.万用表或诊断仪 3.电路图或维修手册 4.喷油器超声波清洗试验台 四、教学方法 (1)理论辅导(2)示范操作(3)巡回指导五、教学过程

一.喷油器的作用 喷油器是执行喷油任务的最终元件,其作用是向发动机提供一定量的经过雾化的燃油。它一般安装在进气歧管上,上方连接燃油管路,下方连接进气歧管,将燃油最终喷射在进气门前方。当进气门打开时,空气将雾化后的燃油带入燃烧室,进行混合后燃烧。二.喷油器的分类 1.按照安装位置分类 分为单点喷射和多点喷射 2.按照喷口数量分类 分为单喷口式和多喷口式 3.按照电磁线圈的电阻值分类 分为低阻喷油器和高阻喷油器 4.按照喷油器针阀的结构特点分类 分为轴针式和孔式 5.按照燃油进入的部件分类 可分为上部给油喷油器和底部给油喷油器

三.喷油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1.喷油器的结构 它主要由滤网,线束插接器,电磁线圈,回位弹簧,衔铁和针阀等组成,针阀与衔铁多制成一体。 2.喷油器的工作原理 喷油器不喷油时,回位弹簧通过衔铁使针阀紧压在阀座上防止滴油。当电磁线圈通电时,产生电磁吸力,将衔铁吸起并带动针阀离开阀座,同时回位弹簧被压缩,燃油经过针阀并由轴针与喷口的环隙或喷孔中喷出。当电磁线圈断电时,电磁吸力消失,回位弹簧迅速使针阀关闭,喷油器停止喷油。 四.喷油器的驱动方式 可分为电流驱动和电压驱动二种。

最新燃油供给系统教案

授课教案 课程:汽车电子控制技术一体化教程授课老师:XXX

教学过程设计

4)油压调节器 使燃油压力相对于大气压力或进气歧管负压保扌寸疋值,既保扌寸喷油压力与喷油环境压力的插值一定。当供油压力超过规定值时,压力调节器内的减压阀打开,汽油便经过回油管流回油箱,保持输油管压力恒定。提问油压调节 器的安装位置 考察细节把握 能力 5)燃油滤清器 作用是阻止燃油中的颗粒物、水及不洁 物,以防堵塞喷油器针阀,保证燃油系统 精密部件免受磨损及其他损害。 6)喷油器 是个简单的电磁阀,当电磁线圈通电时, 产生吸力,针阀被吸起,打开喷孔,燃油 经针阀头部的轴针与喷孔之间的环形间隙 高速喷出,形成雾状,利于燃烧充分。 7)冷启动阀 冷起动阀的作用是在冷起动发动机时向进 气歧管喷射额外的燃油,以改善低温起动 性能。 8)炭罐 收集汽油箱和浮子室内的汽油蒸汽,并将 汽油蒸汽导入气缸参与燃烧,从而防止汽 油蒸汽直接排放到大气中造成污染。 燃油供给系统可以根据发动机各种不同提问学生燃油引发学生对工况配置出一定数量和浓度的可燃混合过浓和过稀的燃油系统重 气,供入气缸参与发动机工作,燃油系统的好坏关系到汽车性能与排放。下一节课将上电控喷射系统的分类、燃油泵的类型结构和喷油器的类型及工作原理。影响要性的思考 小结 (3分钟,第 课时结束)

复习上节内容(8分钟)燃油供给系统的基本结构包括燃油箱、燃油 泵、燃油缓冲器、燃油压力调节器、喷油 器、节温定时开关和冷启动阀(冷启动喷油 器)等。 提问学生燃油 泵的类型、冷 启动阀的作用 检查学生学习 掌握情况 教授新课 (10分钟)二、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的分类 1)按燃油喷射部位分: 1?缸内喷射; 2?进气歧管喷射; 3?节气门体喷射。 2)按喷油器的数目分: 1?单点喷射; 2?多点喷射。 3)按进气量的检测分: 1?速度密度控制型(D型);2?质量流量控 制型(L型)。 4)按喷射的时序分:1?顺序喷射; 2?分组喷射; 3?同时喷射。提问三种不同喷射方式的优缺点 (10分钟)三、电动燃油泵的类型与结构 1、电动燃油泵的类型 1)按安装位置分: 1. 油箱内置式; 2. 油箱外置式。提问外置式的 缺点 启发学生思考 2)按结构分: 1. 涡轮式; 2. 滚柱式; 3. 转子式; 4. 叶片式。 2、电动燃油泵的结构 1)涡轮式电动燃油泵 2)滚柱式电动燃油泵 3)齿轮式电动燃油泵 考察学生上节 课学习情况

PT燃油系统结构组成及工作原理

燃油供给系统结构及原理 一、发动机燃油供给系统的作用:根据发动机的工作要求,定时、定量、以一定压力地将雾化质量良好的燃油按一定的喷油规律喷入汽缸内,并使其及空气迅速良好地混合和燃烧,同时根据负荷需要对喷油量进行调节,如发动机在怠速时,控制燃油使发动机在不致熄火的转速下运转;当发动机负荷增加时,可增加喷油量以增大转矩;负荷减少时,可减少喷油量以降低转矩;当发动机超过最高转速时,应减少喷油量以降低转矩;要使发动机停止转动时就要停止供油。 二、燃油供给系统简介:燃油供给系统无论在结构上还是原理上都及一般常用的燃油供给系统有很大的不同,在世界范围内,仅仅只有美国康明斯发动机公司()一家采用这种独特的供油系统,它是该公司的专利。其鉴别字母“”是压力()和时间()的缩写。燃油系统也是康明斯发动机区别于其他发动机的标志。三、燃油系统的主要特点:在一般发动机供给系统中,产生高压燃油、喷油正时和油量调节均由喷油泵完成,燃油系统则有很大的区别,油量调节是由燃油泵完成的,而高压的产生和定时喷射则由喷油器来完成。因此它具备了上述两种供油系统的优点,归纳起来有如下几点: ()由于油量的调节是由燃油泵完成的,因而取消了喷油泵和喷油器之间的连接管路、传动机构,从而使结构紧凑,并且各缸油量的分配均匀性易于集中调整,比较稳定,使发动机的平稳性能大为改观。 ()由于高压油是由喷油器产生的,免去了高压油管,因此喷射过程中消除了高速时压力波和燃油压缩问题所带来的不良影响,从而可以采用较高的喷油压力(~)。而一般发动机的燃油系统其喷油压力仅为~。这不仅可以满足强化发动机所要求的高喷射率和喷射压力的需要,而且雾化良好,有利于燃烧。 ()进入喷油器的燃油只有%左右经喷油器喷入气缸燃烧,余下的%左右的

柴油机燃料供给系复习题教学文稿

柴油机燃料供给系复 习题

柴油机燃料供给系复习题 一、填空题 1、从柴油箱到喷油泵入口的这段油路中的油压是由输油泵建立的, 输油泵的出油压力一般为0.15MPa~0.3Mpa,这段油路称为低压油路。 2、输油泵型式有活塞式、膜片式、齿轮式和叶片式等几种。 3、当喷油泵凸轮轴上的偏心轮转动,带动推杆和活塞下移时,下泵腔中的油压升高,进油阀关闭,出油阀开启,同时上泵腔中容积增大,产生真空,于是柴油自下泵腔经出油阀流入上泵腔。 4、当柴油机长时间停止工作或低压油路中有空气时,可利用手油泵输油或排除系统内的空气。 5、柴油滤清器有粗细之分,柴油粗滤器一般安装在输油泵之前,用来清除柴油中颗粒较大的杂质,柴油细滤器一般安装在输油泵之后,用来清除柴油中的微小杂质。 6、喷油泵的类型有柱塞式喷油泵、喷油泵-喷油器、转子分配式喷油泵。 7、喷油器的种类较多,车用柴油机喷油器常见的形式有孔式喷油器和轴针式喷油器两种。 8、轴针式喷油器因为喷孔直径较大,孔内的轴针又上、下运动,喷孔不易积炭。 9、调速器按作用原理可分为机械式、液压式和电子式。 二、选择题 1、喷油器工作间隙漏泄的极少量柴油经()流回柴油箱。 A、回油管 B、高压油管 C、低压油管

2、输油泵的功用是保证(低压油路)中柴油的正常流动,克服柴油滤清器和管路中的阻力,并以一定的压力向喷油泵输送足够量的柴油。 A、低压油路 B、高压油路 C、回油油路 3、当喷油泵偏心轮凸起部分转到上方时,活塞被弹簧推动上移,下腔容积(增大),产生真空,进油阀开启,柴油经进油口进入下泵腔。 A、减小 B、增大 C、不变 4、喷油泵的功用是按照发动机的(工作)顺序,(负荷)大小,定时、定量、定压地向喷油器输送(高压)柴油。 A、工作负荷低压 B、工作油量高压 C、工作负荷高压 5、柱塞式喷油泵分泵是泵油机构,数量(等于)柴油机汽缸数。 A、大于 B、等于 C、小于 6、喷油器的作用是把喷油泵输送来的高压柴油(雾化)成容易着火和燃烧的喷雾,并合理分布,以便与空气充分混合,形成最有利燃烧的可燃混合气。 A、压缩 B、雾化 C、混合 7、为了使柴油机工作柔和,改善燃烧条件,喷油器最好是在每一循环的供油过程中,初期喷油(少),中期喷油(多),后期喷油(少)。 A、少少多 B、少多多 C、少多少 8、对在良好工况下运转的柴油机来说,柴油机调速多用于限制(最高)转速和保持稳定的(最低)转速。 A、最低最高 B、最高最低 C、平均最高 三、判断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