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管控报告

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管控报告
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管控报告

日照方圆建设集团

职业病隐患排查治理实施手册

生效日期:年月日

编制:日期年月日

审核:日期年月日

批准:日期年月日

目录

1、目的 (2)

2、适用范围 (2)

3、引用标准及相关文件 (2)

4、职责要求 (2)

4.1职责 (2)

4.2基本要求 (3)

5、职业病隐患分类和分级 (4)

5.1 职业病隐患分类 (4)

5.2 职业病隐患分级 (5)

6 工作程序和内容 (6)

6.1职业病隐患排查清单编制 (6)

6.2 职业病隐患排查 (6)

6、3 职业病隐患治理 (7)

6.4 职业病隐患验收 (8)

6.5 职业病隐患治理台账 (8)

7 文件管理和持续改进 (8)

7.1、文件管理 (8)

7.2持续改进 (9)

资料性附录................................................................................................... 错误!未定义书签。

1、附录A:现场管理隐患排查清单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附录B:基础管理隐患排查清单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附录C:现场隐患类隐患排查治理台账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附录D:基础管理隐患排查台账 ...................................................... 错误!未定义书签。

职业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1、目的

为进一步发现职业病危害防护、应急救援和职业卫生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隐患,加大职业病隐患治理,减少职业病的发病风险,改善作业环境,降低职业病发病,特制定本制度。

2、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所属各单位的职业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3、引用标准及相关文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主席令第52号)

《山东省用人单位职业卫生基础建设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鲁安监发〔2013〕76号)《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2012]第47号)《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2012]第48号)

《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三同时”监督管理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2017]第90号)

《职业卫生档案管理规范》(安监总厅安健[2013]171号)

《职业病分类和目录》(国卫疾控发[2013]48号)

《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国卫疾控发[2015]92号)

《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告知与警示标识管理规范》(安监总厅安健[2014]111号

《用人单位职业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实施指南》(试用版)

《用人单位职业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细则》

4、职责要求

4.1职责

4.1.1公司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职业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全面负责,保证职业病隐患治理资金投入,及时掌握重大隐患治理情况,治理重大隐患前督促有关部门制定有效的防

范措施。

4.1.2公司分管负责人负责督促、检查企业隐患排查治理制度落实情况,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解决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向主要负责人报告重大情况,对本单位无力解决的重大隐患,及时向上级有关部门提出报告;

4.1.3 公司职业卫生管理人员负责企业职业病隐患排查治理的具体工作,定期对作业场所进行职业卫生检查,及时发现隐患并报相关部门组织治理。

4.1.4项目部负责人、班组长、岗位操作工等其他人员对职责范围内的职业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负责。

4.1.5公司职业卫生管理部门在接到有可能发生职业病事故信息时,应当及时向各单位发出预警通知。发生职业病或职业健康损伤可能危及从业人员健康和生命时,要及时采取撤离人员、停止作业、加强监测等措施。

4.1.6公司各专业职能和行政管理部门负责本单位内职业卫生检查及隐患的排查、评估、整改的评审评价工作;负责职业病隐患的原因分析和统计上报工作。

4.1.7 各项目部负责人,对本单位职业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全面负责,要保证隐患治理效果有效。

4.2基本要求

4.2.1公司根据生产运行特点,制定职业病隐患排查计划,明确检查的目的、内容、要求,并编制《职业病隐患排查表》。

4.2.2公司每年组织对《职业病隐患排查表》进行评审、修订和完善,并做好检查人员的培训工作。

4.2.3公司使用日常监测和定期检测、现状评价、危害分级、风险识别等方法系统排查职业病隐患。

4.2.4存在外出作业时,要与承包、承租单位签订职业卫生管理协议,并在协议中明确各方对职业病隐患排查、治理和防控的管理职责。

4.2.5公司每季度对本单位职业病隐患排查治理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形成归档案资料。对于重大职业病隐患,公司及时向日照市质安站提交书面材料。

4.2.6对于一般职业病隐患,由公司各科室、班组负责人或者有关人员及时组织整改。

对于重大事故隐患,由公司主要负责人组织制定并实施职业病隐患治理方案。

4.2.7公司在职业病隐患治理过程中,要当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防止职业病危害事故发生。对暂时难以停产或者停止使用后极易引发生产事故的相关设施、设备,要加强维护保养和监测监控,防止事故发生。

5、职业病隐患分类和分级

5.1 职业病隐患分类

5.1.1基础管理类隐患

在职业卫生基础管理方面存在的可能导致职工健康损伤或职业病发生的缺陷,包括以下内容:

●职业病防治责任体系;

●职业卫生管理机构及人员;

●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职业卫生教育培训;

●职业卫生管理档案;

●职业病危害申报;

●职业病危害应急救援预案及演练;

●职业健康监护;

●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与定期检测;

●职业病危害告知;

●职业卫生经费投入;

●外委作业管理。

5.1.2现场管理类隐患

在生产作业现场管理中存在的可能导致职工健康损伤或职业病发生的缺陷,包括以下内容:

●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强度)超标原因;

●总体布局和设备布局不合理;

●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及其维护缺失或无效;

●个体防护用品配备及管理缺失或无效;

●急救援设施和用品及其维护缺失或无效;

●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设置缺失或不规范。

5.2 职业病隐患分级

5.2.1一般隐患

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小,发现后能够立即整改消除的隐患。一般包括:

●作业岗位粉尘(棉尘、其他粉尘【纤维素粉尘】等)、一般化学物质(氯甲烷、环氧丙烷、甲苯、异丙醇、醋酸、氢氧化钠等)作业分级为中度危害及以下的超标原因;

●作业岗位噪声和高温作业分级为重度危害及以下的超标原因;

●附录B中未带“*”的基础管理类隐患;

●个体防护用品配备不全或管理不规范;

●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设置不全或不规范;

●现场应急设施和用品配置不全或不规范;

●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维护无效致使无法正常运行。

5.2.2重大隐患

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需要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并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消除的隐患,或者因某种原因致使用人单位自身难以消除的隐患。一般包括:

●作业岗位粉尘(棉尘、其他粉尘【纤维素粉尘】等)、一般化学物质(氯甲烷、环氧丙烷、甲苯、异丙醇、醋酸、氢氧化钠等)作业分级为重度危害的超标原因;

●噪声和高温作业分级为极度危害的超标原因;

●放射工作人员的年受照剂量超过 10mSv但小于或等于20 mSv时;

●附录B中带“*”的基础管理类隐患;

●总体布局和设备布局不合理的;

●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不符合或者无效;

●应急救援设施(事故通风、固定报警仪、事故围堰等)不符合或者无效。

6 工作程序和内容

6.1职业病隐患排查清单编制

6.1.1公司根据生产运行情况和职业病危害风险点的现场管控措施标准,依据《用人单位职业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细则》附录A表.2,编制公司《现场管理隐患排查清单》,参见附录A。

6.1.2 根据《用人单位职业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细则》附录A表A.1和附录3,编制公司《基础管理类隐患排查清单》,参见附录B。

6.2 职业病隐患排查

6.2.1排查类型

隐患排查可以定期排查与日常管理相结合,专业排查与综合排查相结合,一般排查与重点排查相结合。具体可采用以下类型:

●日常检查。各级各类人员应按照各自的职责结合生产活动进行经常的职业病隐患排查;

●专业检查。针对职业卫生基础管理和现场管理的某个方面进行的职业病隐患排查,例如职业卫生制度和操作规程及执行情况检查、职业健康监护检查、职业病防护设施检查等;

●综合检查。对照职业病隐患排查项目清单的所有内容进行的全面检查。

6.2.2排查周期

公司根据排查方式确定隐患排查周期如下:

●操作人员现场巡检或操作时要将职业卫生工作纳入巡检内容,实时对职业病危害现场管理类隐患进行排查。

●班组长每周至少一次对施工现场进行一次现场管理类隐患排查。

●项目部负责人要结合岗位责任制检查,至少每季度组织一次现场管理类隐患排查;

●公司至少每年组织一次次综合性隐患排查和专项隐患排查,两者可结合进行。

6、3 职业病隐患治理

6.3.1一般职业病隐患治理

根据一般隐患排查的结果,完善职业卫生管理体系;加强防护设施的维护管理,保证其有效运行;作业场所规范设置警示标识和告知卡;督促作业工人佩戴符合要求的个体防护用品;按照规定为作业工人进行职业健康检查。

对于暂时不能整改的一般职业病隐患,责任部门要按要求制定整改计划,限期整改。整改计划内容包括:

●存在问题原因分析;

●整改措施;

●整改资金来源;

●整改负责人;

●整改期限;

●整改前采取的防范措施或预案。

6.3.2重大职业病隐患治理

(1)公司要针对重大隐患产生的原因,采取化学性有害因素、物理性有害因素等职业卫生工程治理措施;对易造成氯甲烷、环氧丙烷、甲苯、异丙醇、醋酸、氢氧化钠中毒或酸碱灼伤的作业场所强化应急管理;劳动者必须使用个人防护用品,使劳动者实际接触水平达到职业卫生标准的要求;对噪声、高温等严重超标的作业岗位可采取减少作业时间来减轻其健康危害;严格按照规定为作业工人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及时发现相关健康损伤。

(2)公司职业病隐患排查工作中发现的重大职业病隐患,要组织技术人员、专家及时分析并编制《重大职业病隐患评估报告》,内容包括:

●隐患的现状及其产生原因;

●隐患的危害程度和整改难易程度分析;

●隐患的治理方案。

(3)重大职业病隐患现场要立即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防止职业病危害事故发生。

(4)公司主要负责人要及时组织制定并实施《重大职业病隐患治理方案》,内容包括:

●治理的目标和任务;

●采取的方法和措施;

●经费和物资的落实;

●负责治理的机构和人员;

●治理的时限和要求;

●整改前采取的防范措施和应急预案。

6.4 职业病隐患验收

职业病隐患治理完成后,公司要组织本单位技术、设备、安全、职业卫生等部门进行考核验收并编制验收报告。重大隐患治理工作结束后,公司要组织专家或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对治理情况进行复查评估。

对于验收合格的隐患治理项目,公司要制定相应的规程,并转入正常的维护管理。

6.5 职业病隐患治理台账

公司经过职业病隐患排查、治理和验收后应编制隐患排查治理台账,现场管理类隐患排查治理台账见附录C,基础管理类隐患排查治理台账见附录D。

7 文件管理和持续改进

7.1、文件管理

公司要完整保存体现隐患排查和治理全过程的记录资料,并分类建档管理。至少应包括:

●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隐患排查清单;

●隐患排查治理台账。

7.2持续改进

根据《用人单位职业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细则》,公司要适时和定期对隐患排查治理体系运行情况进行评审,以确保其持续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评审每年应不少于一次,当发生以下情形之一,应及时进行体系更新:

●颁布实施有关新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或所依据法律法规、标准规范不再适用的;

●组织机构和劳动定员、工作制度等发生重大调整的;

●装置原辅材料、生产工艺或设备发生重大改变的;

●外部生产环境发生重大变化;

●产生新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

●发生职业病事故或对职业病事故、事件有新的认识。

化工企业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管控模板

方圆集团有限公司油漆生产车间 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管控 一、用人单位性质、规模、地点 方圆集团有限公司油漆生产车间隶属于方圆集团,注册地址位于方圆工业园海兴路21号,占地面积25000平方米,现有职工10人,其中直接接触化学品毒物员工8人。该项目2005年首次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2015年4月30日换发了《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许可证》,编号(鲁)WH安许证字【2015】060108号,许可生产范围:聚氨酯漆、乳胶漆等,有效期至2018年4月29日。2014年11月通过了三级安全标准化达标复审。现有生产规模为:每年生产涂料800吨,产品主要用于方圆集团有限公司内部使用。 二、自然环境概况、社会环境 方圆集团有限公司油漆生产车间位于方圆工业园海兴路21号。西部为泰特箱包厂,东部为泰诺制衣厂,北部为丰生冷藏厂和盈通毛衫厂南部为私人毛衫厂,车间北、南、东三面毗邻园区道路西面为城市排水设施。依据《油漆厂卫生防护距离标准》辨识,本单位安全距离符合《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第十九条要求的“八大场所、区域”。该生产项目实行了功能分区,包括联合厂房(由西至东包括油性涂料生产区、固体物料储存区、水性乳胶漆生产区、空房)、埋地二甲苯罐区、综合办公楼。涂料生产区域四周以墙和建筑物与办公区分开,界区内人流物流较小,南部朝向道路设内外两层大门。 三、职业病危害因素调查

1、主要原材料、产品(中间产品)名称、数量 本单位主要原材料有:二甲苯、聚氨酯树脂、改性醇酸树脂、醋酸丁酯、中黄、桔黄防锈颜料、中铬黄、桔铬黄粉、聚氨酯漆、醇酸系列油漆、斯太尔白、内外墙乳胶漆及各种助剂等。其中二甲苯年使用量约100吨,醋酸丁酯年使用量约20吨,各种油漆年产量大约800吨。 2、生产工艺及流程: 按配方将各种液体、固体原料经配料、溶解、分散、研磨、过滤,检验合格后包装、入库。整个生产工艺过程均在常温、常压下进行。(1)、配料、溶解 按配料单要求准确计量出二甲苯、树脂、助剂及各种粉料的重量,搅拌、溶解。 (2)分散 按投料顺序将助剂、颜料等,分多次投放到高速分散机内,高速分散机经高速分散溶解后转研磨工序。 (3)研磨 研磨工序是用氧化锆珠在涂料中运转至6小时左右以达到产品所需要的细度、粘度。 (4)调漆调色 在调漆罐内微调出所需规格、颜色的色漆。 (5)过滤、检验、包装 将研磨好的漆浆转入过滤机或滤网过滤,滤去漆浆中杂质以提高漆浆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报告_图文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报告 ZBCWD-2016 淄博春旺达化工有限公司 二〇一六年十月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报告 ZBCWD-2016 编制: 审核: 批准: 淄博春旺达化工有限公司 二〇一六年十月

目录 1.适用范围 (1) 2.编制依据 (1) 3.职责分工 (1) 4.术语和定义 (2) 4.1危险源 (2) 4.2风险度 (2) 4.3风险辨识 (2) 4.4风险评估/评价 (3) 4.5风险分级 (3) 4.6风险管控 (3) 4.7风险信息 (3) 5.风险点识别方法 (3) 5.1工作危害分析法(JHA) (3) 5.2安全检查表分析法(SCL) (4) 5.3风险等级划分 (6) 6.风险控制措施策划 (9) 7.风险培训 (9) 8.风险分级管控总结及考核方法 (10) 附件: 附件1 风险分级管控清单 附件2 风险分级管控登记台账 附件3 风险点识别过程记录 3.1作业活动清单 3.2工作危害分析(JHA)评价表 3.3设备设施清单 3.4安全检查分析(SCL)评价表

*******公司文件 关于成立风险管控组织、开展风险评价的通知 为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开展风险分级管控及隐患排查双体系建设,完善我公司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通过定期的风险评价能够准确判断生产装置存在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等,及时提出相应控制手段和防护措施,公司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成立风险评价小组。 1、风险评价的目的: 通过事先分析、评价、制定风险控制措施,实施管理关口前移,事前预防,精准管理,达到消减危害,控制风险,遏制事故,避免人身伤害、死亡、职业病、财产损失和工作环境破坏。 2、风险评价的组织: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3、危害识别(风险评价)的范围: 适用于******公司所有生产经营区域。 4、评价时机: (1)常规活动每年一次。 (2)非常规活动开始之前,遇有下列情况应在开始之前: 1) 项目规划、设计和建设、投产、运行等阶段; 2) 常规和异常活动; 3) 事故及潜在的紧急情况; 4) 所有进入作业场所的人员活动; 5) 原材料、产品的运输和使用过程;

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类总局73号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 关于公布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类 管理目录(2012年版)的通知 安监总安健〔2012〕73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各省级煤矿安全监察局,有关中央企业: 为加强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的监督管理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第十七条及《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51号)第六条的规定,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组织编制了《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类管理目录(2012年版)》(以下简称《目录》),现予公布,并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目录》是指导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实行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分类监督管理的依据,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按照《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和《目录》对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工作实施监督管理,并指导建设单位和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开展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工作。 二、《目录》是在综合考虑《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所列各类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和建设项目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风险程度的基础上,按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11),对可能存在职业病危害的主要行业进行的分类。《目录》由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定期修订公布。 在实际运用中,如果建设项目拟采用的原材料、主要生产工艺和产品等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的风险程度,与其在《目录》中所列行业职业病危害的风险程度有明显区别的,建设单位和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可以通过职业病危害预评价作出综合判断,根据评价结果确定该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的风险类别。 三、各省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可以根据本地区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工作的实际情况,对《目录》作出调整补充。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

风险辨识及分级管控

一、目的 为规定本公司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措施策划的管理,减少安全危害、满足法律法规要求特制定本程序。 二、范围 凡与公司职业健康安全的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措施策划有关的各项活动,均属本程序的范围。 三、危险源辨识内容 (一)前期准备 1、明确评价对象及评价范围; 2、组建评价组; 3、收集国内外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行政规章、规范等; 4、收集并分析评价对象额基础资料、相关事故案例。 (二)危险源辨识 1、制定危险源识别的期限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级及风险控制措施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各事业部针对风险源每年进行一次系统性更新,此外,各事业部应根据以下情况变化对风险管控的影响,及时针对变化范围开展工作分析及时完善风险信息。 (1)法规、标准等增减、修订变化所引起分险程度改变; (2)发生事故后,有对事故、事件或其他信息的新认识,对相关危险源再评价; (3)组织机构发生重大调整; (4)生产工艺技术或专用设备发生较大改变; (5)进行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新产品等四项新活动; (6)风险程度变化后,需对风险控制措施做出调整。 2、风险辨识的方法: (1)生产流程法:按工艺流程和加工流程的顺序,对每一个过程、每一个环节进行检查,发现其中的潜在风险,挖掘产生风险的根源。 (2)环境分析法:设备的制造和安装企业面临的环境包括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不适合)。 (3)组织图分析法:组织图分析法适用于各类企业和项目的风险识别,它是风险识别的必要方法之一。组织图分析法包括的内容如下:财务状况分析法;专家调查法;分解分析法;图表分析法;风险清单;事故树分析法 3、危险源分类 参照“事故类别”将危险源分成20类。

11.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管控制度

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管控管理制度 1月的 为规范本公司内各单位职业病危害风险点的分级管控,从源头减少职业病隐患的产生,控制职业病发生,杜绝职业病事故发生,实现安全、健康生产,特制定本制度。 2. 范围 适用于在我公司(包括子公司)范围内职业病危害的风险分级管控。 3. 依据 3.1〈〈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2016年7月3日; 3.2 DB37/T 297 2017〈〈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细则》 4 .程序规范 4.1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管控程序 职业病危害基础资料收集与准备r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r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r制定并评审风险控制措施r风险培训r风险点分级管控r风险信息更新。 4.2基本原则 4.2.1全员参与职业病危害风险辨识、分级和管控,确保风险管控措施持续有效。总经理应全面负责,分管负责人督促、检查相关措施的落实,职业卫生管理人员负责组织实施,生产、技术、设备管理人员及生产车间管理人员、员工均应参与该工作; 4.2.2生产车间应根据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风险评价结果,落实职业卫生管控 措施。风险评价应遵循科学客观的原则,评价所需基础资料的调查应详实、准确,职业 病危害因素检测数据应真实有效且覆盖所有接害岗位和工作地点; 4.2.3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应严格遵守相关检测规范的要求,委托第三方取得相应

资质的单位开展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工作; 4.3职业病危害基础资料收集与准备 4.3.1各车间应将本车间凡是涉及职业病危害的岗位信息(接触危害因素、接触人数、时间、现有防护措施等)收集、汇总上交至职业病双体系建设办公室(生产管理中心); 4.3.2各职能部门(生产、技术研发、设备等)应将现有的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以及管控情况总结并上交至生产管理中心; 4.3.3生产管理中心应将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评价以及职业健康查体情况、个人健康监护档案汇总; 4.4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 4.4.1生产管理中心根据收集到的基础资料,按照〈〈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细则》,进行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 4.4.2分级过程应严格按照实际监测数据与危害分布情况进行计算; 4.4.3各车间应协助生产管理中心完成本项工作; 4.5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 4.5.1根据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情况,按照〈〈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细则》,进行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 4.5.2根据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结果,将风险分为重大风险(红色)、较大风险(橙色)、一般风险(黄色)、低风险(蓝色)四个级别,分别以“I II III IV 表示;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报告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报告 DXHK-2018 版本号: A/0 编制: 审核: 批准: ***有限公司 2019年1月

目录 1.适用范围 (1) 2.编制依据 (5) 3.职责分工 (5) 4.术语和定义 (5) 4.1危险源 (6) 4.2风险度 (2) 4.3风险辨识 (2) 4.4风险评估/评价 (3) 4.5风险分级 (3) 4.6风险管控 (3) 4.7风险信息 (3) 5.风险点识别方法 (6) 5.1工作危害分析法(JHA) (6) 5.2安全检查表分析法(SCL) (8) 5.3风险等级划分 (6) 6.风险控制措施策划 (9) 7.风险培训 (9) 8.风险分级管控总结及考核方法 (10) 附件: 附件1 风险分级管控清单 附件2 风险分级管控登记台账 附件3 风险点识别过程记录 3.1作业活动清单 3.2工作危害分析(JHA)评价表 3.3设备设施清单 3.4安全检查分析(SCL)评价表

司文件***公 (2019)001号 关于成立风险管控组织、开展风险评价的通知 为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开展风险分级管控及隐患排查双体系建设,完善我公司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通过定期的风险评价能够准确判断生产装置存在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等,及时提出相应控制手段和防护措施,公司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成立风险评价小组。 1、风险评价的目的: 通过事先分析、评价、制定风险控制措施,实施管理关口前移,事前预防,精准管理,达到消减危害,控制风险,遏制事故,避免人身伤害、死亡、职业病、财产损失和工作环境破坏。 2、风险评价的组织: 组长: *** 副组长: *** 成员: *** *** 3、危害识别(风险评价)的范围: 适用于***有限公司所有生产经营区域。 4、评价时机: (1)常规活动每年一次。 (2)非常规活动开始之前,遇有下列情况应在开始之前: 1) 项目规划、设计和建设、投产、运行等阶段; 2) 常规和异常活动; 3) 事故及潜在的紧急情况; 4) 所有进入作业场所的人员活动; 5) 原材料、产品的运输和使用过程; 6) 作业场所的设施、设备、车辆、安全防护用品;

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报告.doc

烟台世缘橡胶有限公司 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管控报告 二〇一八年六月

1 分级管控依据和范围 (1) 1.1分级管控目的 (1) 1.2分级管控依据 (1) 1.3分级管控内容和范围 (2) 1.4分级管控程序 (2) 2 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 (4) 2.1作业岗位单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 (4) 2.1.1 接触生产性粉尘作业分级 (4) 2.1.2 接触化学物作业分级 (6) 2.1.3 接触噪声作业分级 (9) 2.1.4 接触高温作业分级 (9) 2.2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总分级指数(T) (10) 2.3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分级指数(Z) (12) 2.4公司职业卫生管理质量分级指数(Q) (12) 2.5公司职业病危害综合风险等级(R)判定 (13) 3 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管控措施 (15) 3.1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管控措施 (15) 3.1.1 粉尘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分级管控措施 (15) 3.1.2 有毒化学物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分级管控措施 (15) 3.1.3 噪声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分级管控措施 (16) 3.1.4 高温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分级管控措施 (17) 3.2公司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管控措施 (18) 3.2.1 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管控措施原则 (18) 3.2.2 公司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管控措施 (18) 3.2.3作业岗位职业病风险清单 (20)

1 分级管控依据和范围 1.1 分级管控目的 在委托烟台海汇检测中心对我公司作业场所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全面辨识和检测的基础上,综合考虑风险分类、危害因素的危害性、暴露强度、接触时间、接触人数、防护水平、健康效应、管理措施等因素,对我公司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风险进行分级,并据此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管控措施。 1.2 分级管控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主席令第52号《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国家安监总局令第47号《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公布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类管理目录(2012年版)的通知》安监总安健〔2012〕73号《山东省用人单位职业卫生基础建设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 鲁安监发〔2013〕76号 《关于建立完善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的通知》 (鲁政办字〔2016〕36号) 《山东省人民政府安全生产委员会关于深化安全生产隐患大排查快整治严执法集中行动推进企业安全风险管控工作的通知》 鲁安发﹝2016﹞16号 《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指导手册》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第一部分:生产性粉尘》GBZ/T229.1-2010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第二部分:化学物》GBZ/T229.2-2010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第三部分:高温》GBZ/T 229.3-2010 1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报告总结计划.docx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报告 编制:刘康军 审核:董树友 批准 :吴瑞东 山东荣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二〇一七年一月

目录 1.适用范围 (1) 2.编制依据 (3) 3.职责分工 (3) 4.术语和定义 (4) 4.1危险源 (4) 4.2风险度 (2) 4.3风险辨识 (2) 4.4风险评估 / 评价 (3) 4.5风险分级 (3) 4.6风险管控 (3) 4.7风险信息 (3) 5.风险点识别方法 (5) 5.1工作危害分析法( JHA) (5) 5.2安全检查表分析法( SCL) (6) 5.3风险等级划分 (6) 6.风险控制措施策划 (9) 7.风险培训 (9) 附件: 附件 1 风险分级管控清单 附件 2 风险点识别过程记录 2.1作业活动清单 2.2工作危害分析(JHA)评价表 2.3设备、设施、器材台账 2.4安全检查分析(SCL)评价表

山东荣华生物科技 关于成立风险管控组织、开展风险评价的通知 为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开展风险分 级管控及隐患排查双体系建设,完善我公司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通过定期的 风险评价能够准确判断生产装置存在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等,及时提出相应 控制手段和防护措施,公司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成立风险评价小组。 1、风险评价的目的: 通过事先分析、评价、制定风险控制措施,实施管理关口前移,事前预防, 精准管理,达到消减危害,控制风险,遏制事故,避免人身伤害、死亡、职业病、 财产损失和工作环境破坏。 2、风险评价的组织: 组长:董树友 副组长:刘崇升 成员:周建龙、刘康军 3、危害识别(风险评价)的范围: 适用于山东荣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所有生产经营区域。 4、评价时机: (1)常规活动每年一次。 (2)非常规活动开始之前,遇有下列情况应在开始之前: 1)项目规划、设计和建设、投产、运行等阶段; 2)常规和异常活动; 3)事故及潜在的紧急情况; 4)所有进入作业场所的人员活动; 5)原材料、产品的运输和使用过程;

风险分级管控报告

潍坊石大昌盛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风险分级管控报告 项目负责人: 编制人员: 山东中天科技工程有限公司 2017年08月16日

潍坊石大昌盛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风险分级管控报告 2017年8月15日,山东中天科技工程有限公司“两体系”项目人员王东明、常文章,在滨海安监局领导陪同下,对潍坊石大昌盛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加热炉岗位进行了风险点、危险源辨识、评价。 经过与企业有关人员沟通、交流,查阅公司操作规程、管理制度、安全评价报告等资料和现场调研,了解加热炉岗位主要设备设施有加热炉鼓风机、加热炉、燃料气输送等。主要作业活动有: 反应加热炉开车、反应加热炉停车、日常操作、反应加热炉检维修等常规、非常规等作业活动等。 调研结束后,形成了作业活动清单和设备设施清单,基于部分作业活动的连续性,对作业活动和设备设施进行了分解或合并,以便于辨识、评价、分级。 依据作业活动和设备设施清单,选用安全检查表分析法(SCL+LS)和工作危害分析法(JHA+LS)进行了评价分级。共识别风险点11个,风险源90项。其中通过安全检查表分析法,共识别风险点4个,风险源41项,通过工作危害分析法识别风险点7个,风险源49项。针对辨识出风险点,通过现场与操作人员交流,结合岗位实际,一一制订了风险管控措施(技术措施、管理措施、培训措施、个体防护、应急措施),并根据工艺特点,提出管控建议(详见评价表)。 山东中天科技工程有限公司为了做好本次风险分级管控工

作,对两体系有关要求进行了解读、对企业在两体系创建过程中的难点进行了解答。 安监局组织了相关企业两体系创建人员全程观摩了风险管控调研过程。 本次分级管控不涵盖相关上下游工序相关作业活动及设备设施。 附件一:作业活动清单; 附件二:设备设施清单 附件三:工作危害分析表(JHA) 附件四:设备设施检查表(SCL) 山东中天科技工程有限公司 2017年08月16日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报告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报告 某有限公司 二〇一七年九月二十五日

目录 1.企业概况 (5)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5) 3、术语与定义 (6) 3.1危险有害因素 (6) 3.2危害因素辨识 (6) 3.3风险 (6) 3.4工作危害分析法(JHA) (6) 3.5安全检查表分析法(SCL) (6) 3.6风险评估 (7) 4、职责 (7) 5.危害因素辨识 (7) 5.1辨识范围 (7) 5.2辨识内容 (8) 5.3危害因素造成的事故类别及后果 (8) 6.风险评估方法 (8) 6.1工作危害分析法(JHA) (8) 6.1.1作业活动的划分 (9) 6.1.2作业危害分析的主要步骤 (9)

6.2安全检查表分析法(SCL) (11) 6.3安全检查表编制分析要求 (11) 6.4安全检查表分析步骤 (12) 7.风险等级划分——风险矩阵法 (13) 7.1 风险度(危险性) (13) 7.2风险度的分析及风险分级判定准则 (13) 8、风险点辨识、评估记录 (16) 8.1作业活动清单 (16) 8.2工作危害分析评价表 (17) 8.3 设备设施及其他安全检查表清单 (53) 8.4安全检查分析(SCL)评价表 (54) 8.5重大风险一览表及控制措施 (69) 9、风险整改方案 (73) 9.1员工上下班风险整改方案表 (73) 9.2氮气缓冲罐进氮气作业风险整改方案表 (74) 9.3锅炉供油系统风险整改方案表 (75) 9.4货物装卸、备料前前准备。叉车驾驶等风险整改方案表 (76) 9.5罐区进出料作业风险整改方案表 (77) 9.6检维修作业、临时用电、动火作业、进入受限空间作业等风险整改方案表 (78)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类管理目录(2012年版)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类管理目录(2012年版)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类管理目录(2012年版) 发文字号:安监总安健〔2012〕73号 颁布部门: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法律效力:部门规章 颁布日期:2012-05-31生效日期:2012-05-31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各省级煤矿安全监察局,有关中央企业: 为加强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的监督管理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第十七条及《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51号)第六条的规定,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组织编制了《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类管理目录(2012年版)》(以下简称《目录》),现予公布,并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目录》是指导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实行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分类监督管理的依据,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按照《建

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和《目录》对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工作实施监督管理,并指导建设单位和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开展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工作。 二、《目录》是在综合考虑《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所列各类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和建设项目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风险程度的基础上,按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11),对可能存在职业病危害的主要行业进行的分类。《目录》由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定期修订公布。 在实际运用中,如果建设项目拟采用的原材料、主要生产工艺和产品等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的风险程度,与其在《目录》中所列行业职业病危害的风险程度有明显区别的,建设单位和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可以通过职业病危害预评价作出综合判断,根据评价结果确定该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的风险类别。 三、各省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可以根据

制氧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

制氧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

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管控报告 2016年11月03日

1 分级管控依据和范围 (1)分级管控依据 《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指导手册》 省安监局2016.4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公布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类管理目录(2012年版)的通知》安监总安健〔2012〕73号 《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分级》GBZ 230-2010 《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10部分:体力劳动强度分级》 GBZ/T 189.10-2007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第二部分:化学物》 GBZ/T229.2-2010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第四部分:噪声》 GBZ/T229.4-2010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 1-2010 《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GBZ 159-2004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 GBZ 2.1-2007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2部分:物理有害因素》 GBZ 2.2-2007 《工作场所空气中有毒物质测定钠及其化合物》 GBZ/T 160.18-2004 《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8部分:噪声》GBZ/T 189.8-2007 (2)分级管控内容和范围

对运行期间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识别,对职业病危害的健康效应、防护水平以及职业卫生管理措施等进行分析,确定各岗位、作业场所和用人单位的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制定针对性的管控措施方案。 2 用人单位概况 位于。 联系人:联系方式: 3 职业病危害因素调查分析 (1)原辅料及产品 用人单位以空气为原料生产液氧、液氮、液氩。各种辅料年用量详细情况见表3-1。 (2)职业病防护设施及运行情况 表3-2 用人单位设置的防护措施情况

煤矿机电运输安全风险分级管控评估报告

煤矿机电运输安全风险分级管控评估报告平政煤矿机电运输安全风险分级管控评估报告 一、安全性评价 (一)必备条件 1、主提升能力能满足安全生产要求。 2、矿井应当有两回路电源线路,并采用分列运行方式;若一回路运行,另一回路必须带电备用。 3、矿井的两回路电源线路上都不得分接任何负荷和严禁装设负荷定量器等各种限电断电装置。 4、严禁井下配电变压器中性点直接接地。 (二)矿井主要提升装置 1、主斜井提升机 主斜井提升机为单滚筒落地式提升装置,提升绞车采用山西新富升公司生产的JK-2.5×2型单绳缠绕式提升机,电气控制系统采用瑞士进口ABB变频电控系统,提升容器为矿车提升。 主斜井提升系统主电机为山西电机制造公司生产YVF400L3-10M电动机,电机功率:315kW,额定转速:5050r/min,电机调速方式为交直交变频调速,减速机为ZKL3型行星齿轮减速器。 电机冷却形式为强迫风冷式,液压站为山西新富升公司生产的500L液压站,工作压力6.3Mpa,,配BT100盘型制动器8对,制动系统采用恒减速制动。 2、副井提升系机 副井提升机为落地式单滚筒缠绕式提升装置,副井提升机为山西新富升生产的JK-2×1.5落地式单滚筒缠绕式提升机。

电气控制系统采用瑞士进口ABB公司生产的交直交变频控制系统。提升容器为单层罐笼,提升人数为10人。 副井提升系统电机为山西电机厂生产的YR355L1-6型电动机,电机额定功 率:280kW,额定转速:970r/min,电机与绞车采用直联方 式连接。主电机冷却形式为强迫风冷式。 3、运输系统: 平政煤矿采用斜立井混合开拓方式,全矿井共布置3个井筒,分别是主斜井(原煤运输和物料运输)、副立井(提升人员)和回风立井。 主斜井用于原煤及物料提升,主运输原煤胶带机型号为:DTL100/40/2x280大倾角钢绳芯带式输送机,带宽1000mm,采用瑞士进口ABB交直交变频器作为电控系统,配备YBPT355L1-4型电机两台,电压为660V,功率280KW,担负全矿的原煤提升。带式输送机各类保护功能齐全,灵敏可靠,于2016 年11月15 日经陕西煤矿安全装备检测中心检测,有效期至2017 年11月14日。 4、系统保护装置 主、副井提升机均设置有防过卷装置、防过速保护装置、限速保护装置、过负荷和欠压保护装置、深度指示器失效保护装置、闸间隙保护装置、减速功能保护装置,PLC故障保护装置,同时还配备有制动系统的油压过压、欠压和油温闭锁与提升回路闭锁、制动泵正常工作显示、制动泵故障保护(安全继电器)。 副井提升机主回路与提升信号闭锁,控制回路与信号闭锁,安全门与提升信号、罐位闭锁,摇台与罐位、阻车器、提升信号闭锁等。 操作台设置有主电源和控制系统多个显示仪表,便于了解提升机运行状况,从而确保了绞车速度平稳、连续提升;防过卷保护、防过速保护、限速保护和减速功能保护装置设置为相互独立的双线型式。 (三)矿井主排水系统及设备

职业危害风险分级管控报告

职业危害风险分级管控报 告 Newly compiled on November 23, 2020

有限公司 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管控报告 公司 2017 年5月 目录 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总分级指数(T) (17) 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管控措施 (22)

1 分级管控依据和范围 分级管控目的 在对用人单位作业场所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全面辨识和检测的基础上,综合考虑风险分类、危害因素的危害性、暴露强度、接触时间、接触人数、防护水平、健康效应、管理措施等因素,对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风险进行分级,并据此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管控措施。 分级管控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主席令第52号 《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国家安监总局令〔2012〕第 47 号《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公布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类管理目录(2012 年版)的通知》安监总安健〔2012〕73 号 《山东省用人单位职业卫生基础建设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鲁安监发〔2013〕76 号 《关于建立完善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的通知》鲁政办字〔2016〕36 号 《山东省人民政府安全生产委员会关于深化安全生产隐患大排查快整治严执法集中行动推进企业安全风险管控工作的通知》鲁安发﹝2016﹞16 号《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第一部分:生产性粉尘》GBZ/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第二部分:化学物》GBZ/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第三部分:高温》GBZ/T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第四部分:噪声》GBZ/T 《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分级》GBZ230-2010

《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10 部分:体力劳动强度分级》GBZ/T 分级管控内容和范围 对公司的原辅材料收料及存储、水泥粉磨、水泥储存、包装及散装、辅助生产单元等在生产运行期间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识别并对其危害程度进行现场检测、实验室分析,对职业病危害的健康效应、防护水平以及职业卫生管理措施等进行分析,确定各岗位、作业场所和用人单位的职业病危害风险等级,制订针对性的管控措施方案。具体分级范围见表1-1。 表1-1 具体分级范围 分级管控程序 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一般分4个阶段进行。 (一)准备阶段 收集和研读相关资料,熟悉分级方法和工作步骤,编制风险分级实施

最新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分析报告

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希望能帮助到你们!最新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分析报告

目录 1、适用范围 (1) 2、编制依据 (1) 3、总体要求、目标与原则 (1) 4、职责分工 (2) 5、术语和定义 (4) 6、风险点识别方法 (8) 7、风险评价方法 (9) 8、风险控制措施策划 (9) 9、风险分级管控考核方法 (9) 10、风险点识别及分级管控记录使用要求 (10) 附件A 风险点分类标准 (12) 附件B 作业条件风险程度评价(MES) (28)

附件C 作业风险分析方法(风险矩阵) (34) 附件D 风险分级管控程序框图 (41) 附件E 风险分级管控建设过程记录信息 (43)

1、适用范围 本实施指南适用于*********有限公司范围内的风险识别、评价、分级、管控。 2、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山东省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规定(修改稿)》(山东省人民政府令2016年第303号) 《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建立完善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 理双重预防机制的通知》鲁政办字(2016)36号 临沂市安全生产委员办公室印发《加快推进安全生产风险分级 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两个体系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临安发〔2016〕24号 其他安全生产相关法规、标准、相关政策以及中泰安全生产管 理制度等规定要求。 3、总体要求、目标与原则 根据上级政府主管部门的指示要求,结合中泰自身实际情况, 经公司领导同意,着手建立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

3.1 总体要求 按照“全员参与,领导负责,职责明确,落实到位”的原则进 行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各部门在安全科的组织下按照《风 险分级管控体系实施指南》建议编制大纲要求,结合各部门、车间 实际情况,严格落实,做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天侯”的 风险管控模式。 3.2 工作目标 自本指南发布之日起,至2016年9月份完成公司安全风险分 级管控体系建设工作,同时,每三年开展一次风险分级工作,并通 过建立风险管控体系做到有效遏制生产事故的发生,保障员工生命 财产安全。 3.3 基本原则 坚持“统一指导、标杆示范、标准先行、分级推进、全面实施、持续改进”的基本原则,充分发挥各部门专业技术人员的主导作用,全面落实企业主体责任。 4、职责分工 公司安全科是中泰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的领导部门,具体负 责公司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支持宣传

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管控制度

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管控制度 1 管控目的 全面辨识公司作业场所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按照规则进行风险评估分级,并据此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管控指施,建立风险等级管控标准,提高职业卫生管理效能。 2 适用范围 公司范围内所有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岗位和部位 3 管控对象 3.1职业病危害风险识别程序及标准 3.2职业病危害风险识别过程控制 3.3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 3.4职业病危害风险管控原则和要求 4 管控内容 4.1 工作依据 《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2015 版 《高毒物品目录》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 1 部分:化学有害因素》GBZ2.1-2007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 2 部分:物理有害因素》GBZ2.2-2007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第一部分:生产性粉尘》GBZ/T229.1-2010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第二部分:化学物》GBZ/T229.2-2010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第三部分:高温》GBZ/T229.3-2010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第四部分:噪声》GBZ/T229.4-2012 《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分级》GBZ230-2010 《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 10 部分:体力劳动强度分级》GBZ/T189.10-2007 《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细则》DB37/T2973-2017 4.2 主要术语与定义 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依据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危害程度、检测结果和劳动者体力劳动强度对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进行的分级。 职业病危害风险:职业病危害因素导致职业病或职业健康损伤的可能性和严重性的组合。可能性,是

5.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报告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报告 潍坊四季丰食品有限公司 二〇一七年四月

目录 1.适用范围 (1) 2.编制依据 (1) 3.职责分工 (1) 4.术语和定义 (1) 4.1危险源 (1) 4.2风险度 (2) 4.3风险辨识 (2) 4.4风险评估/评价 (3) 4.5风险分级 (3) 4.6风险管控 (3) 4.7风险信息 (3) 5.风险点识别方法 (2) 5.1工作危害分析法(JHA) (2) 5.2安全检查表分析法(SCL) (3) 5.3风险等级划分 (6) 6.风险控制措施策划 (9) 7.风险培训 (9) 8.风险分级管控总结及考核方法 (10) 附件: 附件1 风险分级管控清单 附件2 风险分级管控登记台账 附件3 风险点识别过程记录 3.1作业活动清单 3.2工作危害分析(JHA)评价表 3.3设备设施清单 3.4安全检查分析(SCL)评价表 附件4、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管理办法

潍坊四季丰食品有限公司文件 关于成立风险管控组织、开展风险评价的通知 为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开展风险分级管控及隐患排查双体系建设,完善我公司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通过定期的风险评价能够准确判断生产装置存在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等,及时提出相应控制手段和防护措施,公司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成立风险评价小组。 1、风险评价的目的: 通过事先分析、评价、制定风险控制措施,实施管理关口前移,事前预防,精准管理,达到消减危害,控制风险,遏制事故,避免人身伤害、死亡、职业病、财产损失和工作环境破坏。 2、风险评价的组织: 组长:吴建峰 副组长:高平 成员:王翠萍、刘青山、吕计国、刘经岗、贾可玉、吴立军 3、危害识别(风险评价)的范围: 适用于潍坊四季丰食品有限公司所有生产经营区域。 4、评价时机: (1)常规活动每年一次。 (2)非常规活动开始之前,遇有下列情况应在开始之前: 1) 项目规划、设计和建设、投产、运行等阶段; 2) 常规和异常活动; 3) 事故及潜在的紧急情况; 4) 所有进入作业场所的人员活动; 5) 原材料、产品的运输和使用过程;

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类实施方案

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类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强化职业病危害风险防控,有效提高职业病健康监督管理,按照《陕西省工业企业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类监管实施办法(试行)》(陕安监〔2017〕93号),延安市安监局《关于组织开展工业企业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类评定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 〕2 2号), 二、工作目标 1、认真学习、宣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及相关法律、法规,提高全员对职业卫生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2、全员普及职业病防治法有关知识,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增强职业危害场所作业人员的责任和权益意识,逐步提高职工职业卫生素质。? 3、加强对职业卫生工作的管理要求,完善职业卫生资料,落实职业卫生各项工作:? (1 (2 ? (3 4 善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及相应应急救援预案。? 5、完善我站职业危害因素辨识与作业危害场所相应警示标志的制作与挂设。

三、组织领导小组 为确保本项工作有序开展,成立领导小组。 组? 成? 郝海龙? 邵万斌? 马颖栋

四、工作计划及实施方案 1、完善我站职业卫生管理体系 、《我2 根据《 1—职业病发病率<1‰、职业危害申报率达到100%、职业病危害告知率达到100%、职业卫生培训率达到100%、接触职业危害因素作业人员职业健康体检率达100%;??

8—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率达到80%以上、粉尘、毒物等主要危害因素监测合格率达到80%以上。? 3、开展职业卫生知识培训? ? 4 落实现场职业危害因素检测要求,各作业点每班执行班前、班中、班后安全检查检测确认制度,并保存完善检测记录;积极开展我站作业场所内噪声、硫化氢、氨等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工作;各班组加强可燃气体、硫化氢、氨气检测仪器、温度检测仪器的使用培训与维护工作并保存记录。?

企业安全风险评估实施报告

企业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分级管控报告 编制: 审核: 批准:

企业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分级管控报告目录

企业安全风险辨识评估与分级管控报告 评审会议纪要

报告评审会议签到单

一、企业概况 二、企业安全风险辨识评估与分级管控工作组 三、报告容 3.1评估目的 通过事先分析、评价、制定风险控制措施,实施管理关口前移,事前预防,精准管理,达到消减危害,控制风险,遏制事故,避免人身伤害、死亡、职业病、财产损失和工作环境破坏。 3.2评估依据 1、《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印发标本兼治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

指南的通知》安委办〔2016〕3号; 2、《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省级政府安全生产工作考核办法的通知》国办发〔2016〕64号; 3、《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实施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构建双重预防机制的意见》安委办〔2016〕11号; 4、市安委会办公室关于印发本市标本兼治防遏制重特事故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沪安委办(2016)13号; 5、《关于进一步加强本市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的通知》沪安监执法〔2017〕28号; 6、《关于印发上海市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实施指南(试行)的通知》沪安监行规〔2017〕1号; 7、《工贸行业较大危险因素辨识与防指导手册(2016版)》(安监总管四〔2016〕31号); 8、《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 6441-1986); 9、《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 13861—2009) 及相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等。 3.3评估围 本实施方案适用于海虹公司围的风险识别、评价、分级、管控。 3.4评估单元划分与评估方法选择说明 1、工作危害分析法(JHA) 主要目的是防止从事某项作业活动的人员、设备和其他系统受到

制鞋企业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管控体系指南0418

ICS13.100 B09 备案号:DB 山东省地方标准 DB XX/ XXXXX—XXXX 制鞋企业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管控 体系指南 Implementary guide for management and control system of occupational disease hazards risk classification of footwear industry 点击此处添加与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的标识 (征求意见稿) XXXX-XX-XX发布XXXX-XX-XX实施

目次 前言................................................................................ 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定义 (1) 4 职责要求 (2) 5 工作程序和内容 (3) 6 文件管理和持续改进 (5) 附录A(资料性附录)生产工艺流程 (6) 附录B(资料性附录)制鞋企业职业病风险清单 (7) 附录C(资料性附录)制鞋企业职业病危害风险现场管控措施 (11) 附录D(资料性附录)制鞋企业害重大风险职业病处置措施 (17) 附录E(资料性附录)制鞋企业职业病危害风险点名册举例 (18)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山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提出。 本标准由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青岛顺昌检测评价有限公司、青岛泰光制鞋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纪业武、滕志昂、刘玉鹏、沙慧。 本规范由青岛顺昌检测评价有限公司负责解释。

03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评级标准

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评级标准 1 工作程序和内容 1.1 风险评价准则 根据作业场所或作业岗位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固有危害程度、接触水平和作业工人体力劳动强度,进行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在此基础上综合考虑多种有害因素对风险的影响权重,结合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接触人数、防护水平和健康效应,借助风险评估的经验公式量化发生职业病或职业健康损伤的可能性和严重性,判定风险等级。 1.2 工作步骤 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步骤为: a)基础资料准备。通过工程分析和职业卫生调查,辨识工作场所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 素并对其浓度(或强度)进行测定(或测量)或搜集有效的检测数据。 b)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根据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危害特性、接触时间、检测 结果和作业工人的体力劳动强度进行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 c)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根据作业岗位工人接触各种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的 权重系数、接害人数、防护措施及职业病和职业健康损伤的发生结果确定职业病危 害风险级别。 d)分级管控。按照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风险级别实施职业病危害风险控制措施和分级 管理。 1.3 风险点确定 通过详实的职业卫生调查和工程分析,明确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时空分布和岗位接触情况,确定职业病危害风险点。 固定作业的职业病危害风险点为岗位工人接害的工作地点或设施,非固定作业的职业病危害风险点为接害的岗位工人及其工作范围内存在职业病危害的设施、部位、场所或区域总和(例:锅炉巡检工接触粉尘、噪声和高温)。 1.4 危险源(职业病危害因素)辨识 1.4.1 职业病危害因素辨识应采用工程分析法、经验对照法、检测检验法等方法,参见附录B。 1.4.2 职业病危害因素辨识应依据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GBZ 2和GBZ 160规定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 1.4.3 职业病危害因素辨识应对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来源、时空分布、接触方式及接触时间进行分析。 1.5 风险评价 1.5.1 风险评价方法 1.5.1.1 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