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不同人群的体育锻炼特点

第十二章 不同人群的体育锻炼特点
第十二章 不同人群的体育锻炼特点

第十二章不同人群的体育锻炼特点

一、名词解释

青春性高血压运动性月经失调残障人

二、选择题

1.儿童少年长高的主要原因是因为()。

A 钙的摄入和骨化

B 骨骺软骨的生长

C 骨密度的增加

D 骨的造血

2.儿童少年神经系统的生长期发育要比其他器官系统()。

A发育较晚 B 发育较早 C 发育较慢 D 三者都不是3.一般认为,骨骺与骨组织合为一体,骨化基本完成的年龄是()。

A 16~18岁

B 18~20岁

C 20~22岁

D 20~25岁4.耐力性项目选项材时要求()。

A 心容量大,心肺功能发育良好

B 心肌收缩有力,慢肌纤维百分比低

C 脉搏安静时徐缓有力,运动时脉搏上升幅度较小

D 有氧氧化能力较高,运动时血糖水平降低快的

5.短跑项目选材时要求()。

A 无氧能力较高,磷酸原供能系统较好

B 神经过程灵活性高,转换速度慢

C 无氧能力较高,慢肌纤维百分比较大

D 糖无氧酵解能力较好,CP含量低

6.儿童少年身体各部分肌肉发育()。

A 四肢先于躯干肌

B 伸肌先于屈肌

C 上肢肌先于下肢肌

D 小块肌肉先于大块肌肉

7.儿童少年肌肉的发育特点()。

A 含水量较少,收缩力较弱

B 含蛋白质多,肌肉细嫩

C 含水量较多,耐力差

D 含脂肪及无机盐较少,不易疲劳

8.儿童少年的肌力逐年增长是不均匀的()。

A 在生长加速期,肌肉纵向发展较慢

B 在生长期加速期后,肌肉横向发展较快

C 在生长加速期,肌肉的发展先于骨骼的增长

D 在生长加速期,肌肉纵向发展较慢

9.儿童少年呼吸系统的特点()。

A 胸廊狭小,气道较狭窄,呼吸的弹性阻力小,气道阻力大

B 呼吸肌力量弱,呼吸的深度不及成人

C 最在通气量的相对值低于成人

D 呼吸频率较慢,肺活量小

10.在儿童少年时期,宜采用()。

A 大负荷力量性练习

B 长时间静力性练习

C 长距离耐力性练习

D 短时间速度性练习

15.女子骨骼肌的体积小于男子,主要是缺少()。

A 雌激素

B 雄激素

C 血红蛋白

D 肌红蛋白

16.成年女子骨骼肌的重量约占体重的()。

A 45%

B 40%

C 35%

D 30%

17.可使骨骼肌的体积明显增加的激素是()。

A 雄性激素

B 雌性激素

C 生长素

D 孕激素

18.女子骨骼和男子的相比有什么特点?()

A 长骨较粗,重量较大,骨杠杆较短

B 长骨较粗,重量较轻,骨杠杆较长

C 长骨较细,重量较轻,骨杠杆较短

D 长骨较细,重量较大,骨杠杆较长

19.卵巢除了具有生殖功能(即产生卵子)以外,还具有内分泌的功能,主要分泌()。

A 雌激素和雄激素

B 生长素和孕激素

C 雄激素和孕激素

D 雌激素和孕激素

20.女子无氧能力低的原因主要是()

A 运动时的最大通气量比男子低

B 磷酸源和乳酸能容量比男子低

C 血红蛋白数值比男子低

D 女子的胸廓小

21.临床将基础体温的变化作为判断排卵日期的标志之一,是因为孕激素使基础体温在排卵后升高约()。

A 1℃

B 0.8℃

C 0.5℃

D 0.3℃

22.第一次出现的月经称为初潮,通常初潮年龄在()。

A 8~10岁

B 11~13岁

C 12~15岁

D 16~18岁

23.下列哪项不是影响衰老的因素()

A 先天遗传

B 后天环境 C自由基产生过多 D能量供应降低

24.世界卫生组织对老年人的划分标准是 ( )

A 60~65岁

B 60岁

C 60~74岁

D 75岁以上

25.下列叙述不属于衰老学说的是()

A 内环境稳定性失调

B 机体随年龄的增长,免疫系统功能下降

C 垂体、胸腺等内分泌腺退化的结果

D 衰老过程源于自由基对细胞及组织的损害

26.影响身体脂肪含量的有关因素是()

A 心泵血功能 B体力活动 C肺活量大小 D肌肉的体积

27.身高随年龄增长而降低的原因是( )

A 钙含量减少

B 椎间盘压缩和椎骨退化

C 氧运输系统能力降低

D 肌肉力量下降

28.属于生理性老化的心脏变化是()

A 心输出量增加

B 管壁弹性减退

C 心肌萎缩,发生纤维样变化

D 毛细血管数量减少

29.对老年人心血管机能有益的练习是()

A 太极拳

B 力量练习

C 伸展运动

D 乒乓球

30.老年人进行步行、长跑、太极拳、健身操、木兰拳、门球、导引保健功等项目锻炼对血脂的影响是()

A 降低血清TC、TG和LDL-C

B 提高血清HDL-C

C 降低血清HDL-C/TG

D 提高血清VLDL-C

31.不属于神经系统衰老的表现是()

A 睡眠稳定

B 视力下降

C 记忆力减退

D 神经细胞数量减少

32.老年人在运动前要进行的医学检查有()

A 尿十项测定

B 血乳酸测定

C 运动机能评定

D 身体素质评定

33.根据残障的原因分析,发生率最高的残障原因是()

A先天残障 B疾病残障 C外伤残障 D战争残障

34.残障人参与体育锻炼的主要作用是()

A克服心理障碍 B恢复生理功能 C取得运动成绩 D增强身体素质

5.国际上通用的残障分类方法是()

A病因性质分类法 B神经反射弧分类法 C生活能力分类法 D生理功能分类

36.残障人被确认治疗无效的时间限度是()

A 3个月 B半年 C 1年以上 D 2年以上

37.智力水平的低下,IQ在20~34之间,其适应行为水平为()

A 极度缺陷 B重度缺陷 C中度缺陷 D轻度缺陷

38.残障人学习新的技能,属于()。

A增强性训练 B发展性训练 C矫正性训练 D代替性训练

39.听力损失为61~70%,语言识别率为31~60%,属于听力残障。()

A一级 B二级 C三级 D四级

三、填空题

1.儿童少年与成年人相比较,骨质含的较多,较少,导致骨

弹性大而硬度小。

2.儿童少年关节的灵活性与性均比成年人好,但关节的性较差,因此在外力作用下容易脱位。

3.儿童少年全身大肌肉群的生长发育要比发育较早。

4.儿童少年蛋白质代谢的特点是过程大于过程,处于。

5.儿童少年身体素质发展具有、和的特点。

6.儿童少年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一直存在着两个不同的年龄,一个是,另一个是。

7.女子各项身体素质的增长显示“双峰”现象,这与女子有直接关系。

8.身体素质的增长阶段包括两个阶段,分别是阶段和阶段。

9.生物年龄是的实际年龄,通常用程度来表示。

10.青春期高血压的特点是不超20kpa(150mmHg),在正常范围内。

11.日历年龄即年龄,是从新生儿出生开始计算,每生活年为一周年。

12.研究结果表明,能成材的运动员,大多是在年龄开始发育,而发育期持续时间长。

13.在进行负荷量运动时,女子心肺功能的变化主要靠增加和等代偿性变化来顺应肌肉运动的需要,同时恢复也较慢。

14.女子青春期的显著特点是和器官明显发育,的来临是青春期开始的标志。

15.大多数研究报道,在一个月经周期中,女子机体工作负荷能达到最大、工作时间亦最长的时期在。

16.运动性月经不调的发生与运动负荷、、、饮食营养和有关。

17.妊娠期进行适宜的、有规律的锻炼,有利于增强机体的,清除由于怀孕而加大机体负担所产生的疲劳,同时也有利于保持良好的,利于加快的过程。

18.一般成年男子肌肉占体重的%,而女子占%,这与女子体内激素较少有关。

19. 人的衰老变化受因素和因素等多方面的影响。

20. 随着年龄的增长自我和自我的能力显著下降。

21. 我国现阶段老年人的划分标准是岁为老年人。根据这一标准我国已进入时期。

22. 自由基理论认为,当人体衰老时自由基、、从而使自由基在体内畜积。

23. 研究表明老年人的体脂增多与、和等因素有关。

24. 骨骼肌发生退行性变化的主要特征是肌纤维的和减少。

25. 老年人进行长期的耐力练习可使动静脉氧差得到,最大吸氧量得到。

26. 老年人经常进行有氧运动可以增加呼吸肌的和。

27. 血液流变学的指标包括全血粘度、、等。

28. 健身运动可以提高人体免疫功能,使血中的增多,进而增强的活性。

29. 进入老年后脑细胞,所以能力下降。

30. 老年人在进行锻炼前进行的医学检查包括、、等几部分。

31. 对参与运动的老年人进行体质评估主要是、和等测定。

32. 老年人采用的运动方式应尽量避免、、等。

四、判断题

1.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机体器官系统的生长发育是一个速度不均衡,波浪式增长的过程。()

2.儿童少年心脏的容量和容积小于成人,但与体重的比值则与成年人相近,甚至在一定年龄阶段还高于成人。()

3. 由于儿童少年粮酵解能力较差,所以他与成人相比,短时间最大强度的

工作能力差。()

4.由于儿童少年氧运输系统的功能赶不上成人,因此他们的最大通气量和最大吸氧量的相对值比成人低。()

5.儿童少年肝糖原比成人少,肌肉占体重的百分比和肌糖原含量较成人低,因此糖的有氧氧化能力不及成年人。()

6.青春发育期女子由于内分泌腺活动的变化,可能使神经系统的稳定性下降,表现为动作不协调。()

7.儿童少年的新陈代谢比较旺盛,交感神经兴奋占优势,因而,心率较快,且年龄越小,心率越快。()

8.儿童少年赛前状态变化可能比成人明显,进入工作状态的时间比成人长,保持稳定状态的能力小于成人。()

9.儿童少年疲劳和恢复的特点是容易疲劳,容易恢复。()

10.儿童少年肌肉发育尚不完善,表现为肌纤维较长。()

11.儿童少年有氧代谢能力不及成年人,在长时间肌肉工作中易发生血乳酸水平下降。()

12.儿童少年肌肉的生长发育要比骨骼生长速度慢。()

13.在身体素质自然增长方面,男孩发展较快的素质是有氧耐力。()

14.月经初潮的来临是青春期开始的标志。()

15.更年期是卵巢机能已完全退化,其他生理功能也出现低落。()

,该指标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

16.评价人体有氧能力的重要指标是Vo

2max

()

17.与男子相比,女子的肺容量小,气管窄,气道阻力大,且呼吸肌力量较弱,故女子的肺通气能力小于男子。()

18.女子的动力性力量和静力性力量均较男子低,而且对动力性运动和静力性工作的适应都比男子慢而弱。()

19.女子能更有效地利用脂肪供能,因而女子的有氧能力比男子高。()20.女子和男子在力量能力上的差别,主要与运动系统的结构形态和生理特点有关,最重要的是肌组织的总量。()

21.一般认为,女子的柔韧性优于男子,这与女子运动器官的结构和功能特

点有关。()

22.卵巢除了具有生殖功能(即产生卵子)以外,还具有分泌雌激素、孕激素和雄激素的功能。()

23.雌激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女性生殖器官的发育和副性征的出现,并维持在正常状态。()

24.机体的体脂过低,可能导致月经失调。()

25.基础体温的变化可作为判断排卵日期的标志之一。()

26.运动员的初潮年龄偏晚,特别是从事能量消耗较大运动(如游泳和跑)的运动员初潮一般较非运动员晚,但一般也是在正常范围之内。()27.月经周期的长短及其生理特点有较大的个体差异,其生理过程机制也不一致。()

28.妊娠期为维持母体和胎儿的内环境稳定,因此不应进行体育运动。()

29. 机体不同的器官其衰老的速度是一样的。()

30. 我国已进入人口老龄化时期。()

31. 健身运动可以抗衰老。()

32. 有氧运动可以明显地增加老年人的瘦体重。()

33. 雌激素是稳定骨钙的重要因素。()

34. 肌肉工作能力降低是衰老的重要标志。()

35. 老年人进行力量练习可以使肌肉肥大。()

36. 健康老年人的心电图都有变化。()

37. 长期有规律的运动可以减缓衰老导致的心功能下降。()

38.老年人B细胞数量减少,所以免疫能力下降。()

39.HDL-C具有促进外周组织胆固醇消除的作用。()

40.运动与饮食的结合是控制血脂水平的有效手段。()

41.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老年人可提高脑的供血和供氧能力。()

42.老年人的热耐受性比年青人低。()

43.老年人在进行体育锻炼之前不用进行医学检查。()

44.强肌力的运动易使老年人的血压升高。()

45.老年人每周至少要锻炼三次以上才能有效果。()

46.老年人锻炼时的适宜心率应该在150次/分钟。()

47.老年人只要进行体育锻炼就能增进健康水平。()

48.健身运动对改善老年人的生理机能和心理活动具有积极作用。()49.视力残障的生理特点因残障发生的时间早晚不同而表现不同。()50.残障人与健全人相比,除受损害的功能存在残障外,其他生理功能完全正常。()

51.儿童少年时期智力水平越低,其运动系统的发育越差。()

52.许多医学残障现象不属于社会残障人的范畴。()

53.听力残障人的视觉注意和运动视觉都比一般健全人好。()

54.残障人的康复应当以恢复功能为主,实行按需训练。()

55.在安装假肢后,残障人健侧肢体存在较明显的生理代偿性肥大更为明显。()

五、问答题

1.选拔一名少年足球运动员的主要生理学依据是什么?

2.根据儿童少年运动系统的特点,在体育教学与训练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3.根据儿童少年氧运输系统的特点,在体育教学与训练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4. 试述女子解剖生理与运动能力特点及体育教学与运动训练应注意的问题。

5. 老年人适宜的运动项目有哪些?

6. 老年人健身前应该做哪些工作?

7.简述肢体残障的分级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略)

二、选择题

B,B,D,A,A C,C,B,B,D B,A,A ,C ,D B,C,C,D , A,B,B,C,A,B,A,C , A, A,D,C,B,B,C

三、填空题

1.有机物;无机物 2.柔韧;牢固 3.小肌肉群

4.合成;分解;正氮平衡 5.身体素质的自然增长;身体素质发展的阶段性;身体素质增长的顺序性 6.日历年龄;生物年龄 7.青春发育期 8.快速增长阶段;缓慢增长阶段 9.生长发育;发育 10.收缩压,舒张压 11.时间;一 12.正常;高潮 13.呼吸频率;心率 14.卵巢;生殖;月经初潮15.黄体期 16.体脂含量;运动项目;应激因素 17.适应能力;肌力;分娩18.40~45;32~35;雄性 19. 先天遗传;后天环境 20. 稳定;平衡 21. 60;人口老龄化 22. 产生增多;清除自由基的物质减少;清除能力减弱 23. 饮食摄入量增加;体育锻炼减少;脂肪动员能力降低 24. 体积;数量 25. 改善;提高 26. 力量;耐力 27. 血浆粘度;红细胞聚集;红细胞变形能力。 28. 白细胞介素;自然杀伤 29. 减少;中枢处理信息 30. 血液学检查;临床物理检查;运动机能评定。31. 心肺功能;人体形态;运动能力32. 强肌力的运动;无氧运动;举重等

四、判断题

√, √,×,×, √√,√,×,√,×× ,√,×,√,×√,√,×,×,√√,√,√,√,√√,×,×,×,√√,×,√√,××,√,×,√,√√,√,×,√,××,×,√,√,×√,√,√,√,×

五、问答题

1.答:选拔一名少年足球运动员主要从以下三方面因素考虑:①运动系统:由于儿童时期其骨化尚未完成,因此应当选择那些骨的弹性和韧性较好,坚固性也相对较好的运动员。另外,足球运动要求运动员的关节灵活而且柔韧性好,在选材时把这些因素考虑在内。再者,在选项材时应选择本体感觉较敏锐,对肌肉用力程度的精细感较高的运动员。②氧运动输系统:足球运动对无氧代谢和有氧代谢水平要求较高,在选材时往往选择心脏容积大,心输出量大,肺活量也大,且最大通气量和最大摄氧量的相对值高的运动员。此外,还要求运动员糖的无氧酵解能力较高。③神经系统:足球运动要求少年运动员神经过程灵活性高,时空判断力强,视觉功能正常,听觉与位觉功能良好。

综上所述,选拔少年足球运动员须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应当全面地评价运动员的生理特点。这样才能更好地选拔一名优秀的足球运动员。

2.答:根据儿童少年的运动系统的特点,在体育教学与训练中应该注意:

①要注意培养正确的身体姿势,全面身体煅炼, 避免一侧肢体或局部负荷过大。

②采用负重练习要注意负荷量,注意各肌肉群的均衡发展,在进行力量练习时,要注意小肌肉和伸肌的力量练习,以提高动作的准确性。③在生长发育加速期,肌肉纵向发展,此时宜取伸长肢体练习,弹跳或支撑自己体重的力量练习,儿童少年时期避免从事专业性力量练习。

3.答:根据儿童少年氧运输系统的特点,在体育教学与训练中应注意:①活动应以短时间速度性练习为主,不宜采用过多的耐力性、力量性及静力性练习。课程的密度应小一些,中间休息的次数应多些。(活动应注意运动项目的选择、注意练习密度)②为发展心肺功能,12~13岁后力量及耐力性练习的比例可稍增加。15~17岁后,可参加较剧烈的体力活动,可适当进行长距离训练,而超长距离项目训练则建议在20岁后进行。(为发展心肺功能要注意在不同的年龄段采用不同运动强度不同练习距离的组合。)③在练习中必须注意动作与呼吸的正确配合,屈体动作应呼气,挺身动作应吸气,避免作过多的屏气。(在练习中必须注意动作与呼吸的正确配合)或(注意呼吸卫生。)④要注意区别对待,对心脏发育较差的儿童少年,一定要循序渐进,运动的强度和量都要严格控制;对出现青春期高血压的学生,如经常参加运动,且运动后又无不适反应者,可照常参加,但运动量不可过大,不宜做举重等憋气力量练习,需定期检查,加强医务监督。(要注意区别对待)

4. 答:女子解剖生理特点和运动能力:①女子骨骼细、重量轻,承受的压力和拉力较差;肩较窄,骨盆大,体型呈肩腿狭小,中间宽大。②女子肌肉占体重32%~35%(男子为40%~50%),肌力比男子小10%~15%,,且体积小,女子的皮下脂肪比男子多。③内脏器官形态和生理功能方面。心脏生理较男子约小10%~15%,,心脏容积也较小;脉搏频率较快,每搏量较少。比较男女呼吸方面,女子的呼吸频率快,女子的肺通气量及肺活量等小于男子。女子无论是红细胞总

数还是血红蛋白总量都比男子低。女子的心搏量和每分输出量均低于男子。最大吸氧量小于男子。④在运动能力方面,肌肉力量在12 14岁以后有了差异,女子的肌肉力量是男子的2/3;女子的有氧和无氧能力均不如男子。但女子的柔韧性比男子好。⑤女子青春期以后有月经。

根据上述特点,体育教学与锻炼中应注意:选择适宜运动项目;注意发展心肺功能;注意发展力量,特别是腰腹肌与盆带肌的力量;根据月经周期合理安排教学与锻炼等。

5. 答:适合老年人的健身保健运动大致可分为三类,即轻度到中度的耐力性运动、伸展运动及增强肌力锻炼。适合老年人健身的耐力性运动有步行、慢跑、太极拳、五禽戏、门球、老年健身操、气功、高尔夫球、登楼梯、游泳以及室内步行车、功率自行车等;伸展运动通常作为耐力训练运动的暖身操,又可以增加肌肉、韧带弹性、改善不良姿势;增强肌力锻炼主要是加强腰腹部及上肢肌力练习。

6. 答:老年人在进行体育锻炼之前,必须进行医学检查。医学检查通常包括血液学检查、临床物理检查以及运动机能评定等几个部分。老年人健身前机能评定是非常重要的,可以保证老年人在从事体育锻炼时安全有效。

从理想的角度来说,应对参与运动的老年人的个体状况进行体质评估,包括心肺功能(血压、心输出量、ECG、肺活量)、人体形态、运动能力等测定。

7.答:肢体残障的分级是以残障者在无辅助器具帮助下,对日常生活活动的能力进行评价计分来分级的。日常生活活动分为八项,即:端坐、站立、行走;穿衣、洗漱、进餐、入厕、写字。能实现一项算1分,实现困难算0.5分,不能实现的算0分,据此划分三个等级。重度(一级):完全不能或基本上不能完成日常生活活动(0-4分)。中度(二级):能够部分完成日常生活活动(4.5-6分)。轻度(三级):基本上能够完成日常生活活动(6.5-7.5分)。

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特点与实施

第十章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特点与实施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课余体育训练是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提高学校体育水平的重要内容。随着我国体育体制改革的深入,学校将逐渐成为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基地。同样,学校课余体育训练也出现了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并存的局面。 学习目标: 1.了解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性质、特点以及组织形式; 2.掌握参训学生运动员选拔的程序和各种训练计划的制订; 3.熟练运用各种运动训练方法从事学校课余体育训练实践。 第一节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性质与特点 一、学校课余体育训练性质 (一)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概念 学校课余体育训练是指利用课余时间,对部分在体育方面有一定天赋或有某项运动特长的学生,以运动队、代表队、俱乐部等形式对他们进行系统的训练,旨在全面发展他们的体能和身心素质,提高某项运动技术和水平,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 (二)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定位 学校课余体育训练是学校体育的组成部分,是学校贯彻普及与提高要求的重要内容。学校课余体育训练是我国运动训练体制的一个组成环节,是培养体育后备人才的必经之路,是基础训练的一种组织形式。我国大部分在国内、国际比赛中夺取优异成绩的运动员都启蒙于学校课余体育训练。开展学校课余体育训练,对全面贯彻我国教育方针和体育方针,实现学校教育目标和体育目标,推动“全民健身计划”和“奥运争光计划”的实施具有积极的意义。 (三)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目标 对具有运动特长的在校学生进行全面身体训练,发展体能,掌握参训项目的基本技术和战术,为进一步的专项运动训练奠定身体、心理、技术、战术和思想品质的良好基础,为全面健身运动的广泛开展提供体育骨干。 1.全面发展体能,提高运动能力; 2.输送后备人才,培养群体骨干; 3.塑造良好品质,提高适应能力。 二、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特点 学校课余体育训练与一般运动训练相比,有许多共同的方面。 首先,学校课余体育训练与其他运动训练一样,主要目的是提高专项运动的技术水平,创造优异的运动成绩,因此在训练项目、内容、方法和手段等方面具有相似性。 其次,为了使运动员能承受体育竞赛时的极限运动负荷和心理适应能力,在运动训练过程中,科学地安排生理负荷以及变化的速度和幅度。 再次,参加运动训练的运动员,无论是青少年还是成人,即使是接受相同的训练内容,他们在身体、技术、战术、心理、智力等方面仍存在不同的特点,所以,在训练要求、内容、

体育论文:浅谈如何进行科学的体育锻炼

浅谈如何进行科学的体育锻炼 摘要为使人们正确认识体育锻炼并参与其中,用自己的观点论述科学体育锻炼的方法及益处,从而使人们缓解工作压力,使身体和生活更加健康。 关键词体育锻炼科学步骤 当今,社会的快节奏和市场经济下的竞争使得社会成员身心负担较重,或没有时间、精力参与体育锻炼,或即使有精力参加锻炼,也没有一套科学、有效的锻炼方法,处于盲目状态。为了提高、改善人们的锻炼水平和锻炼质量,笔者把自己总结的经验和观点阐述如下。 一、让体育锻炼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 本人曾参加过社区体育锻炼指导工作,从指导工作中得知,影响成年人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原因有工作忙、没有场地、缺乏指导、没有兴趣、家务重、体育意识淡薄等。这些理由,客观地反映出人们对参加体育锻炼的态度。实际上,对于许多人来说,体育锻炼这个词似乎还是一个陌生或可怕的词,因为他们从来都没有想过

要锻炼,或者锻炼身体是一件被动的事情。事实上,当我们遇到超负荷的工作倍感压力时,体育锻炼通常是我们缓减压力的最有力的方式和方法。当我们生活上和感情方面不顺心时,体育锻炼同样是可以转移我们的注意力、调整情绪的良方益药。 我们应该认识到工作忙、没时间、没有场地、缺乏指导等等,不应当成为不参加体育锻炼的借口。为什么我们参加体育锻炼时还要和自己讨价还价呢? 就是因为我们还没有养成习惯。当我们把体育锻炼作为我们生活的习惯后,就不会想那么多,每天健身活动就成了一件自然而然的事了。努力使体育锻炼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因为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健康地生活。 二、参加体育锻炼应遵循的步骤 常言说:“生命在于运动”,其实应该准确地讲“生命在于科学运动”。参加体育锻炼不仅要有计划、有目的,更重要是应遵循科学的步骤,这样就会事半功倍,真正达到预期效果。 1.准备活动

《学校体育学教案》第三篇课外体育锻炼

课次:25、26、27、28、29 教学内容:课余体育 教学目标:了解课余体育地位与特点,以及目标、内容、组织形式与方法和计划、评价。 教学手段:讲授 第一章课外体育锻炼 第一节课外体育锻炼的概述 一、课外体育锻炼的地位及意义 (一)课外体育锻炼的概念 学校课外体育包括校内和校外课外体育活动,这里主要介绍校内课外体育活动。课外体育活动分为课外体育锻炼和课外运动训练与竞赛。 (二)课外体育锻炼与体育教学和课外运动训练的关系 1.三者的相同之处 (1)三者同属于学校体育的范畴,都是学校体育的组成部分,都是实现学校体育目的任务的途径或组织形式; (2)三者都是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并以身体活动为基本形式的教育性活动,因而学生都要承受一定的生理和心理负荷,并都要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 (3)在活动的具体目标上虽有差异,但三者的活动最终指向都在于学校体育目的任务的实现与完成。 (4)由于三者同属学校体育范畴且目标(任务)具有一定程度的相似性,以及基本手段的同一性,三者活动的效果也具有一定的同一性。例如,三者对学生的身心都能产生较为全面的复合影响,对学生的体能、技能、体育兴趣、智力、思想品德和个性,都有相似或相同作用。 2.三者的不同之处 (1)主要目标或任务的不同

(2)要求的不同 (3)内容的不同 (4)组织形式的不同 (5)承受的身心负荷不同 (6)效果的评价不同 3.三者的相互关系 (1)体育教学是学校体育工作的核心,课外体育锻炼是体育教学的继续、延伸或补充。 (2)课外运动训练是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锻炼的促进因素,可以检验和提高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锻炼的水平。 (三)课外体育锻炼的地位 从广义上来说,课外体育锻炼泛指学生参加的除体育课教学以外的体育锻炼活动; 从狭义上讲,它特指学生在学校内从事的除体育课教学之外的体育锻炼活动。 目前一般所用的课外体育锻炼概念多指其狭义含义。 课外体育锻炼的地位可以从以下两方面认识。 首先,课外体育锻炼是学校教育体系的组成部分。 其次,体育锻炼不仅是学校课外活动的组成部分而促进学校教育目标的实现,更具直接意义的是,课外体育锻炼是学校体育的组成部分,是实现学校体育目的任务的有效途径之一。 二、课外体育锻炼的意义 (一)有助于体育兴趣、习惯的培养 (二)有助于终身体育基础的形成 (三)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促进文化学习 (四)丰富课外文化生活,促进校园文明建设

体育锻炼对人全面发展的重要性

体育锻炼对人全面发展的重要性 内容摘要 一、体育锻炼对健康 ..的重要性 二、体育锻炼对实践能力 ....的重要性 三、体育锻炼对美育 ..的重要性 四、体育锻炼对社会适应性 .....的重要性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生物医学工程0802班 2008年10月30日 体育锻炼对人全面发展的重要性 众所周知,社会进入了21世纪以来,对人才的渴求达到了一种空前的高度。何谓“人才”?在我看来,就是有着与众不同的之处的人。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文化水平的进步,人们越来越重视到要有一门特长或者是有一种技术的重要性。因此,新时代对人的全面发展便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一个有着多种特长或者能力的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不论走到哪里,都可以成为人群中的焦点,无论在哪里,都受到人们的欢迎。因此,全面发展对我们每个人而言,都是新时代对我们的考验与要求。可是,要如何做到全面发展呢?我们应该从什么地方开始下手呢? 我的观点是:体育锻炼便是一种有效的手段,那即是说,体育锻炼对人全面发展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一、体育锻炼对健康 ..的重要性 现代社会流行这样的一种健康生活的理念:每天锻炼1小时,健康工作50年,幸福生活一辈子。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健康新概念,有学者将健康分成了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道德健康。身体健康是指人在生物学方面的健

康,即人体的结构完整和生理功能正常;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内心世界丰富充实,处世态度和谐安宁,与周围环境保持协调;道德健康就是指既为自己的健康也为他人的健康负责,把个人行为置于社会规范之内。对于体育锻炼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我们不言而喻。不同的体育运动可以不同程度的提高我们的身体素质,例如,大球类运动可以锻炼我们的手、脚的运动能力;长跑可以锻炼我们的耐力;乒乓球可以锻炼我们手腕的灵活性;太极拳可以锻炼我们身体的柔韧性等等。所以,体育运动是可以很大程度上的有助于我们的身体健康,也可以说,使身体健康的最主要的方式便是体育锻炼。再来说心里健康,有人会问,体育运动是纯粹的肢体上的运动,对人的心理会产生什么影响呢?其实,体育运动绝对会对人的心理产生很大的影响的。首先,体育运动在很多时候都是有胜负性的,很多人对这个胜负都是很在乎的,这也是体育的一个魅力所在。所以说,正是由于体育存在着这胜负性,便决定了很多人因为这一分两分之间的差距而产生了心理上的影响。赢的一方自然高兴愉快,但也很可能产生骄傲自满的心理;输的一方自然不会高兴,而且很可能回因此产生嫉妒和不服气的情绪。所以,体育运动对人的心理上的影响便不能忽略。但正因为如此,我才说体育运动才会对人的心理健康产生积极的影响。也许这听上去有一些矛盾,但因为事物有着两面性,正因为我们平时进行了正确的持久的体育锻炼,在锻炼的过程中,我们慢慢的体会到体育真正带给我们的东西——体育不是为了争夺名利,而是为了升华自己,让自己更健康。因此,经常进行体育锻炼,对自己的心理健康尤为有益。它会使你淡薄胜负的观念,让你有一个平和的心态来处世为人。还有道德健康,正如我前面所提到的,体育锻炼有助于一个人健康心理状态的形成,所以有了一个良好心态的人,对自己对他人乃至于对整个社会都会抱有一个好的道德准

个人工作总结 个人课外体育锻炼计划

个人课外体育锻炼计划 如何制定个人课外体育锻炼计划?下面是收集整理关于个人课外体育锻炼计划以供大家参考学习,希望大家喜欢。 个人课外体育锻炼计划篇一 一、指导思想 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把学校体育运动作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突破口和切入点,紧紧把握提高学生体能,增强体质,促进健康成长这个核心,充分发挥体育的育人功能,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二、工作重点 1、激发体育兴趣。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行为和效果;学生能否通过体育活动促进身心健康,关键在兴趣。我校紧紧抓住学生活泼好动、追求新鲜的心理,开展多种形式的体育活动。 2、处理好活动与学习的矛盾。①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玩规定的体育项目;②不规定的活动项目必须在完成作业或不影响学习的情况下玩,否则,发现后前两次批评,第三次就把他从体育兴趣小组中除名。 3、抓好常规工作。一是要求各位老师上好两课,做好两操;二是坚持开展评比活动——每天坚持开展课间操评比,每学期开展一次课问操比赛。 4、做好宣传工作。我们通过小雏鹰广播站、固定宣传栏大力宣

传体育活动对促进身心健康的益处。对在体育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好人好事进行报道表扬。 三、具体措施 健康是学习的保证,本学期我校将采取一系列的措施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校外体育活动,保证学生真正做到每天锻炼一小时。 1、要以北京20XX年奥运会为契机,广泛宣传"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生活一辈子"这一富有时代特征的口号,掀起学生体育运动的热潮,努力实践绿色奥运、科技奥运和人文奥运的理念,保证让每一名学生都做到"每天锻炼一小时"。 2、每天课间操、课间舞外,各班在老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自由参加体育兴趣小组活动,如打篮球、乒乓球、羽毛球,下棋、踢毽子、仰卧起坐、扳手腕、跳绳、跳高、跳远、赛跑等等。体育兴趣活动我们做到"三不五尽量'':不轻易否定学生,不挖苦斥责学生,不放弃一个学生;尽量提高学生体育活动的参与率,尽量激发学生体育活动的兴趣,尽量把学生的眼光引向教材外那无边无际的运动空间,尽量为学生营造一片自由锻炼的空间,尽量宽容对待学生在活动中出现的合理的挫折失败,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体验体育锻炼和成功的快乐。 3、按时让学生做好两操,检查人员进行巡视,确保两操的顺利进行。 4、开足上好体育课,加强体育课的监查力度,确实上好体育课。 5、每天进行自由体育课外活动,以班级为单位,以白班的特色项目为主进行活动。各班设立一个安全督导员配合学校的检查人员负

体育锻炼对人全面发展的重要性

体育锻炼对人全面发展 的重要性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GB-LBS98YT-BS8CB-BSUT-BST108】

体育锻炼对人全面发展的重要性 内容摘要 一、体育锻炼对健康.. 的重要性 二、体育锻炼对实践能力.... 的重要性 三、体育锻炼对美育.. 的重要性 四、体育锻炼对社会适应性..... 的重要性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生物医学工程0802班 2008年10月30日 体育锻炼对人全面发展的重要性 众所周知,社会进入了21世纪以来,对人才的渴求达到了一种空前的高度。何谓“人才”?在我看来,就是有着与众不同的之处的人。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文化水平的进步,人们越来越重视到要有一门特长或者是有一种技术的重要性。因此,新时代对人的全面发展便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一个有着多种特长或者能力的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不论走到哪里,都可以成为人群中的焦点,无论在哪里,都受到人们的欢迎。因此,全面发展对我们每个人而言,都是新时代对我们的考验与要求。可是,要如何做到全面发展呢?我们应该从什么地方开始下手呢? 我的观点是:体育锻炼便是一种有效的手段,那即是说,体育锻炼对人全面发展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一、 体育锻炼对健康.. 的重要性

现代社会流行这样的一种健康生活的理念:每天锻炼1小时,健康工作50年,幸福生活一辈子。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健康新概念,有学者将健康分成了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道德健康。身体健康是指人在生物学方面的健康,即人体的结构完整和生理功能正常;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内心世界丰富充实,处世态度和谐安宁,与周围环境保持协调;道德健康就是指既为自己的健康也为他人的健康负责,把个人行为置于社会规范之内。对于体育锻炼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我们不言而喻。不同的体育运动可以不同程度的提高我们的身体素质,例如,大球类运动可以锻炼我们的手、脚的运动能力;长跑可以锻炼我们的耐力;乒乓球可以锻炼我们手腕的灵活性;太极拳可以锻炼我们身体的柔韧性等等。所以,体育运动是可以很大程度上的有助于我们的身体健康,也可以说,使身体健康的最主要的方式便是体育锻炼。再来说心里健康,有人会问,体育运动是纯粹的肢体上的运动,对人的心理会产生什么影响呢?其实,体育运动绝对会对人的心理产生很大的影响的。首先,体育运动在很多时候都是有胜负性的,很多人对这个胜负都是很在乎的,这也是体育的一个魅力所在。所以说,正是由于体育存在着这胜负性,便决定了很多人因为这一分两分之间的差距而产生了心理上的影响。赢的一方自然高兴愉快,但也很可能产生骄傲自满的心理;输的一方自然不会高兴,而且很可能回因此产生嫉妒和不服气的情绪。所以,体育运动对人的心理上的影响便不能忽略。但正因为如此,我才说体育运动才会对人的心理健康产生积极的影响。也许这

课余体育的功能与价值

课余体育的功能与价值 石国华小箕铺中学 摘要:课余体育是学校课外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内容和手段。课余体育是实现学校体育目标的重要途径,是青少年儿童健身活动的基本形式,具有发现培养运动后备人才的有效手段等多种作用。课余体育具有突出的特点和多元化功能,对学生、集体、社会均可以发挥良好作用。课余体育具有教育学、体育学、文化学等多方面的价值和灵活多样的组织形式。 关键词:课余体育功能与价值 课余体育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体育课共同构成了学校体育的整体,与体育课相互配合共同实现学校体育的目标。随着现代教育和现代体育的发展,现代课余体育已经远远越出了学校的“围墙”,与社会体育、竞技体育紧密结合在一起,成为培养全面发展现代化建设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课余体育是学校体育学学科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下面就个人多年的课余体育教学所得,简要阐述课余体育的功能与价值。 一、课余体育的功能 事物的功能是由事物的性质和结构所决定的。课余体育的功能取决于课余体育自身所具有的性质和特点。课余体育本质上是对学生实施的一种教育,它既是体育的,又是课余的,这就决定了课余体育具有独特的功能。 (一)课余体育对个人的功能 对于学生个人而言,课余体育的功能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健身 课余体育的体育属性要求学生身体直接参与活动,承受一定的运动负荷,从而对学生具有健身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1)课余体育能有效地促进青少年学生的正常生长发育,提高健康水平 生命在与运动,运动是人体生命活动的需要,更是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发育的需要。青少年儿童正处在身体生长的关键时期,身体的健康发展迫切需要充足的体育活动,正如空气、阳光、水对生命的意义一样,是学生须庾不可缺少的生命食粮。据有关研究表明,青少年学生每天适宜的活动时间应保持在:小学生4-5小时;初中生2-3小时;高中生1-2小时;大学生也要不低于1小时。如果仅仅依靠每周2-3节的体育课,还不能满足青少年学生生长发育的需要。根据青少年儿童生长发育的年龄特点,科学地开展课余体育活动,能有效地促进他们的身体正常生长发育,提高健康水平。例如,科学合理的体育活动可以改善骨骼血液供应,增强骨细胞生长能力,加快身高增长;可以促进肌肉纤维增粗,肌肉力量增强。 (2)课余体育能有效促进青少年学生身体机能的发展,提高身体活动能力

浅析体育锻炼与学习工作效率的关系

浅析体育锻炼与学习工作效率的关系 【摘要】由于长时间的紧张的工作和学习,一般人都出现生注意力分散、头痛脑热、思维迟钝、记忆力下降等症状。在保证工作效率的同时,也需要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和营养供应,以及适宜的体育锻炼。加强体育锻炼,提升身体体质,有助于缓解大脑疲劳,使得大脑皮层暂时处于休眠状态,振奋精神,改善情绪。体育锻炼可以促进脑细胞排放脑啡吠等化学物质,增强记忆力,从而调节处于疲劳状态的脑细胞,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 【关键词】体育锻炼;大脑发育;学习工作;效率探究;增强体质 前言 体育锻炼是促进人身心同步发展的基础,具有增强体质,提高素质的作用。具有一个强壮的体魄是为人民服务,投身祖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前提,少年强则中国强,因此学校应以树立健康第一的教学理念,加强体育锻炼工作,使得师生在锻炼中掌握运动技能,并养成坚持锻炼身体的习惯。且通过体育竞技,可以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锻炼意志力,加强师生、生生之间的合作精神。体育锻炼是学校教育的一大组成部分,每一位教师都肩负着培养青少年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重要使命,因此,充分认识体育锻炼的作用,对醋精中国民族昌盛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1 体育锻炼的必要性 通过体育锻炼,可以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学生的意志力,促进身体发育,使得学生在进行体育锻炼的过程中,心理素质和身体基本活动得到全面的锻炼和发展,从而增强其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和抵抗疾病侵害的能力。例如在长跑等耐力运动中,学生到达“极点”的时候,只要意志力再要求自己多坚持一下,那么心理上就可以挺过这关了,就直接磨砺了学生吃苦耐劳的能力和坚强的意志力。体育锻炼不仅能够为学生的终身体育打下基础,使学生养成锻炼的好习惯。体育锻炼在生活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所以对于学生而已,更应该注重通过体育锻炼提升学习效率。 2 体育锻炼与学习效率的关系 体育锻炼可以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体育活动能够促进孩子的智力发展,具体作用如下: 2.1 体育与智力相互联系 体育锻炼和智力发展是相互联系相互统一的,智力的增长和发展要求体力方

论述课外体育锻炼与体育教学、课外运动训练三者的关系

. 论述课外体育锻炼与体育教学、课外运动训练三者的关系。(15) 答:⑴三者的相同之处:三者同属于学校体育的范畴,都是学校体育的组成部分,都是实现学校体育目的任务的途径或组织形式。三者都是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并以身体活动为基本形式的教育性活动。在活动的具体目标上虽有差异,但三者的活动最终指向都在于学校体育目的任务的实现与完成。由于三者同属学校体育范畴且目标(任务)具有一定程度的相似性,以及基本手段的同一性,三者活动效果也具有一定的同一性。 ⑵三者的不同之处:①主要目标或任务的不同:体育课教学:完成教学大纲规定的体育知识、技能的学习和掌握。课外体育锻炼:侧重复习、巩固、运用体育课堂教学中学习的体育知识、技能。课外运动训练:侧重提高少数有竞技运动潜力学生的运动技术水平。②要求的不同:体育课:必修课,具有强制性。课外体育锻炼:多数情况下是自由、自愿,不具有强制性。课外运动训练:只对有条件且经过选拔的少数学生实施。 ③内容的不同:体育课:受体育教学大纲的限制。课外体育锻炼:内容丰富多样,一般不受限制。课外运动训练:与运动项目密切相关的身体和技战术训练。④组织形式的不同:体育课:课堂教学的形式。课外体育锻炼:灵活多样,一般不作形式上的要求。课外运动训练:按训练计划,以队、组或个人的形式。⑤承受的身心负荷不同:体育课:负荷较为适中。课外运动训练:负荷适中,较明显的个人和项目特点。课外运动训练:较大的负荷,较明显的个人和专项特征。⑥效果的评价不同:

体育课:方法和标准不因人而变,具有统一性。课外体育锻炼:方法和标准灵活多样。课外运动训练:根据专项技术和相应竞赛规则进行评价。 ⑶三者的相互关系:体育教学是学校体育工作的核心,课外体育锻炼是体育教学的继续、延伸或补充。课外运动训练是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锻炼的促进因素,可以检验和提高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锻炼的水平。

不同年龄段人群体育运动现状的调查

不同年龄段人群体育运动现状的调查 课题组成员:陈晨陆玮叶永铭 指导教师:李烈明何黎明 摘要:在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健康的价值显得更加重要。本文通过随机抽取200人进行问卷调查,了解杭州市市民的生活方式和参与体育运动情况,对不同年龄段人群如何科学地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锻炼时间和运动强度,提高健身意识,提升生活的质量,提出了积极的建议。 一、前言 健康、长寿、智慧是人类的美好愿望。从几千年前的上古起,人们就一直在苦苦探求防御疾病、延长寿命的奥秘。古希腊名言:“如果你想强壮,跑步吧!如果你想健美,跑步吧!如果你想聪明,跑步吧!”。它告诉人们体育运动对促进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在社会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人们更加认识到生命的可贵,重视追求生活的质量,健康的价值显得更加重要。 在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健康的价值显得更加重要,人们更加认识到生命的可贵,注重追求生活的质量,追求一种更和谐、更充实和符合人生真谛的生活。人生一世,最宝贵的财富莫过于有一个健康的身体,一个人要想有所作为,在事业上有所成就,首先要有健康的身体,家庭幸福的基础也离不开健康的身体,健康是我们追求人生理想,创造幸福生活,实现生命价值的最原始资本。在生活中往往有这样的事:当某种东西被我们所拥有时,却被忽视,一旦失去后,才猛然意识到它的重要性。大多数人在平时没有意识到健康对于人生的重要性,在工作、学习中不经意地透支着这个原始资本,乃至在资不抵债时,发现健康出了问题,此时已是追悔莫及。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漫长人生路上能始终拥有健康这个财富,既非朝夕之功,却又不是难事,“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这句话从健康的角度来理解,就是说保持健康要从点滴小事做起,在日常生活中要讲究养生保健,积极锻炼身体,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力戒不良习惯,长久坚持下去,自会“修成正果”。 二、调查的对象和目的 1、调查的对象:本次调查在杭州市武林广场随机抽取200人进行问卷调查。 2、调查的目的:了解本市市民的生活方式和参与体育运动情况,研究不同年龄段的人如何 根据自己的工作、学习情况,科学地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锻炼时 间和运动强度等,以提高市民的健身意识。 三、问卷分析

结合本人实际谈谈体育锻炼对健康的作用

2、结合本人实际谈谈体育锻炼对健康的作用 健康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一个基本要素,没有健康就一事无成,健康既属于个人,也属于社会。体育锻炼可以使人体新陈代谢旺盛,增强各器官、系统的机能,从而达到增强体质、延年益寿的目的。体育锻炼对人体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我来通过分析体育锻炼对身体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使人们建立正确发展的健康观。 体育锻炼主要从两个大方面对健康产生作用——身体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 一、体育锻炼对身体生理健康的影响 人体由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运动系统、消化系统、排泄系统、生殖系统、内分泌和感觉器官等组成。体育锻炼是由人体各器官系统协调配合所完成,同时,体育锻炼又对各器官系统产生良好影响。 现代科学研究证明,体育锻炼对人体器官系统的影响有双向效应;一方面,我们要肯定科学体育锻炼对人体器官系统能产生良好影响;另一方面,如果体育锻炼违背了客观规律,也会有害健康。缺少科学性的盲目锻炼,对人体的健康促进作用很小,甚至还可能使锻炼者产生损伤、疲劳等症状,严重损伤身体机能。因此,我们必须在科学原理指导下进行有规律的运动。 二、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体育锻炼有助于智力的发展和提高。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以

促进大脑的开发,使神经系统的兴奋和抑制过程更加集中,对外刺激的反映更加迅速、准确,还可以提高人的视觉、听觉、感觉、神经传导速度、神经过程的均衡性和灵活性,促进神经系统功能的增强。体育锻炼有助于情感与情绪的调节和改善。体育锻炼不但可以转移不愉快的意识、情绪和行为,使人从烦恼和痛苦中摆脱出来,而且不良情绪可以得到及时的宣泄。体育锻炼有助于坚强意志品质的培养和形成。在体育锻炼中,要不断的克服客观困难和主观困难,在战胜自我的前提下,越是努力克服主客观方面的困难,就越能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体育锻炼有助于自我正确观念的确立和人际关系的改善。通过体育锻炼结识更多的朋友,使每个人都融入集体中,为自己成为集体中的一员而心情舒畅,精神振奋。体育锻炼有助于减轻疲劳,消除心理障碍。通过体育锻炼,使自身的心理机能、身体素质得到改善,身心得到一种舒适的感受,减轻疲劳,产生积极的成就感,从而增强自信心,摆脱压抑、悲观等消极情绪,消除心理障碍。 综上所述,在分析了体育锻炼对健康的影响后,不难看出,体育锻炼不仅能强健身体、增强体质,还具有完善身体、发展身体、修炼人生、健康心灵、健全人格、提高社会适应能力等功能,其重要价值还在于改善人类的生活方式、生命活力、心理品格和实现人的现代化,使人的本质力量得到体现,不仅从身体上,也从精神上、社会适应上达到人的健全、健康状态。 同时,健康优雅的形象也可以通过体育锻炼来实现。运动代表

2019年自考《学校体育学》章节练习题及答案:学校课余体育竞赛

2019年自考《学校体育学》章节练习题及答 案:学校课余体育竞赛 第十二章学校课余体育竞赛 一、判断 1.开展课余体育竞赛可以及时检查和了解学校群体工作的开展情况,有助于师生之间的体育交流。( ) 2.学校运动会是学校规模的竞赛活动。其比赛的形式一般由多个运动项目组成,可以在不同时段进行。( ) 3.单项比赛的组织根据起比赛规模、竞赛规则和技能的难易,可采用不同的组织形式。( ) 4.体育节是将体育竞赛、体育表演、体育文化知识讲座体育知识竞赛有机融合的活动。( ) 5.体育节不仅涉及到体育运动实践,而且涉及体育文化知识,规模与层次也各不相同,应根据体育节内容特点、规模的大小组建相应的组织机构。( ) 6.在制定年度竞赛日程计划表时,各竞赛的排列顺序,应以日期先后为准。( ) 7. 竞赛规程应在赛前前几周,甚至更早发给各参赛单位,以便充分作好赛前准备,激励学生锻炼身体。( ) 8.单循环是指所有参加比赛的队之间要轮流相遇一次,败者被淘汰,最后全胜的队为冠军。( )

9.轮换法是指在同一比赛时间内,参赛者按规定的轮换顺序依次进行不同项目的比赛,最后综合各项目的成绩来决定名次的一种方法。( ) 10.个人名次一般是在各单位参赛的个人成绩和名次的基础上计算和评定的。( ) 1.T 2.F 3.T 4.T 5.T 6.T 7.T 8.F 9.T 10.F 二、填空题 1.课余体育竞赛有课余性、、、多样性等特点。 2.开展可以即使检查和了解学校群体工作的开展情况,有助于师生之间的体育交流。 3.校内体育竞赛根据比赛项目的多少又可以分为:和。 4.课余体育竞赛是充分课余时间,组织学生以为目的,以、游戏活动、 为内容,根据正规的、简化的或自定的规则所进行个人或集体的体力、技艺、智力和心理的相互比赛。 5. 学校课余体育竞赛计划一般包括:和两种。 6. 是对全校一学年的体育竞赛活动所作的全面规划和安排。 7. 是根据学校年度体育竞赛日程计划,开展某一项比赛的法制性文件,是指导课余体育竞赛工作的重要依据。 8.制定年度体育竞赛日程计划时,应考虑群众性、、简便性的几个方面。 9. 是指在比赛过程中,参赛者要按照一定的次序相互轮流进行一次比赛,最后综合全部比赛的胜负来决定名次的一种比赛方法。 10.学校课余体育运动竞赛的项目和时间要

个人课外体育锻炼计划

个人课外体育锻炼计划 ----WORD文档,下载后可编辑修改----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范本,欢迎您借鉴参考阅读和下载,侵删。您的努力学习是为了更美好的未来! 个人课外体育锻炼计划篇一 一、指导思想 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把学校体育运动作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突破口和切入点,紧紧把握提高学生体能,增强体质,促进健康成长这个核心,充分发挥体育的育人功能,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二、工作重点 1、激发体育兴趣。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行为和效果;学生能否通过体育活动促进身心健康,关键在兴趣。我校紧紧抓住学生活泼好动、追求新鲜的心理,开展多种形式的体育活动。 2、处理好活动与学习的矛盾。①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玩规定的体育项目;②不规定的活动项目必须在完成作业或不影响学习的情况下玩,否则,发现后前两次批评,第三次就把他从体育兴趣小组中除名。 3、抓好常规工作。一是要求各位老师上好两课,做好两操;二是坚持开展评比活动----每天坚持开展课间操评比,每学期开展一次课问操比赛。 4、做好宣传工作。我们通过小雏鹰广播站、固定宣传栏大力宣传体育活动对促进身心健康的益处。对在体育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好人好事进行报道表扬。 三、具体措施 健康是学习的保证,本学期我校将采取一系列的措施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校外体育活动,保证学生真正做到每天锻炼一小时。 1、要以北京20XX年奥运会为契机,广泛宣传“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生活一辈子”这一富有时代特征的口号,掀起学生体育运动的热潮,努力实践绿色奥运、科技奥运和人文奥运的理念,保证让每一名学生都做到“每天锻炼一小时”。 2、每天课间操、课间舞外,各班在老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自由参加体育兴趣小组活动,如打篮球、乒乓球、羽毛球,下棋、踢毽子、仰卧起坐、扳手腕、

课外体育锻炼活动方案

课外体育锻炼活动方案 课外体育锻炼活动方案1 一、开展课外活动的意义: 为进一步落实“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与活力;把创新还给师生,让校园充满智慧与生机”的新基础教育理念,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我校将继续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课外兴趣小组活动。 二、目的意义 课外活动是学校课堂教学的延伸性活动,是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实施推进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体现。课外活动的正常开展,既可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也可为学生提供一个自主发展的时间与空间。组织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科技、体育活动,符合广大学生和家长的意愿。学生通过活动,能获得许多在课堂中学不到的知识和技能,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展个性特长,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三、具体活动安排: (一)课外活动领导小组: (二)活动时间: 四、兴趣小组活动内容与目标: 1、通过合唱、舞蹈、绘画、书法、折纸等艺术的熏陶,培养学生的爱美情操,发挥他们的艺术潜能,提高其艺术素质。

2、通过“足球、乒乓球”等各项体育活动,掌握简单的体育技能技巧,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合作精神和坚强毅力,增强其体质,促进身心发展。 3、通过“阅读与习作、数学、诵读”兴趣小组形式多样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思维,巩固与提高课堂所学知识,培养其应用、交流的能力。 4、通过“计算机、棋类、摄影”等兴趣小组的活动,激发学生探索实践的兴致,培养其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善于发现,善于动手的能力。 五、具体要求以及奖惩措施: ①开学初,辅导教师要制定好学期辅导计划,一定要按计划进行活动。 ②辅导教师每次辅导前要认真备课,确保辅导内容的系统性、连贯性;克服老师们在辅导过程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③每次辅导时,教师要先点名,若出现无故不到的学生,教师要及时与班主任联系,弄清学生的去向。辅导时教师要认真组织学生活动,不得出现空堂现象。 ④辅导教师要定期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根据活动特点,可以以不同的形式进行考察) ⑤学校中层干部每天对老师们的活动情况进行检查,做好记录,定时公布检查结果。 ⑥学期末,学校将组织评委对老师的活动情况进行考核。考核参

浅谈体育锻炼与体质健康

浅谈体育锻炼与体质健康 引言 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1997年中国成年人体质监测公报(国家体育总局)指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体质状况优于不参加体育锻炼的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群达合格级以上的为73.8%,其中优良率为41.5%。不经常参加锻炼的人群达合格级以上为69%,其中优良率为34.3%,相差4.8和7.2个百分点。”今天,科学的体育锻炼与合理的营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并列为保持健康的三个基本要素。一项研究对1960~1989年间进行的104项有关身体锻炼对焦虑的控制作用的研究进行了元分析(Meta analysis),结果表明:①身体活动量必须长于20分钟,才能有效地降低焦虑;②渐进性放松练习同身体锻炼一样可以有效地降低状态焦虑;③身体锻炼比渐进性放松练习能更有效地降低特质焦虑;④无氧练习不能降低焦虑;⑤长期的和一次性的有氧练习均可有效地降低状态焦虑;⑥身体锻炼必须坚持10周以上,才可能有效地降低特质焦虑。 1.健康的定义1984年,世界卫生组织将健康定义为保持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完美状态。健康的组成(the composition of the wellness)1). 生理健康:一个人除了没有高度治疗的身体疾病外,还应有余力应付意外的挑战,并有足够的能力满足日常生活的需要。2).心理健康:不仅指人的精神、情绪和意识方面的良好状态,而且他还要求一个人必须具有情感认识、接受、表达、独立行为以及应付日常各种挑战的能力等.3).道德健康:指参与社会活动、为社会作贡献,能与他人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的能力。尤其重要的是能够按照社会道德行为规范准则约束自己,并支配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有辨别真、善、美、荣、辱的是非观念和能力。 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将“道德健康”寓于健康概念之中。世界卫生组织给出的“健康的十大标准”,分别是:1,有充沛的精力,能从容不迫地担负日常生活和繁重工作,而不感到过分紧张与疲劳。2,处事乐观,态度积极,乐于承担责任,事无大小不挑剔。3,善于休息,睡眠好。4,应变能力强,能适应外界环境的各种变化。5 能够抵抗一般性感冒和传染病。6 体重适当,身体匀称,站立时头、肩、臂位置协调。7 眼睛明亮,反应敏感,眼睑不易发炎。8 牙齿清洁,无龋齿,不疼痛;牙龈颜色正常、无出血现象。9 头发有光泽,无头屑。10 肌肉丰满,皮肤有弹性。 2.影响人体健康的主要因素(The factor affecting the wellness): 1.生物学因素1)致病微生物2)遗传因素; 2.环境因素:1)自然环境2)社会环境; 3.卫生服务因素:1)卫生资源2)医疗保健手段; 4.行为与生活方式因素: 1)行为习惯2)生活时间3)生活节奏4)生活空间5)生活消费; 5.运动锻炼。 2.1.体育与健康促进(Physical Education And Wellness Promotion)1.“体育”的基本概念;1)体育是培养和完善人的一种有意识的活动和过程;2).体育所借助的手段一般称为身体活动或过程;3).体育不仅是通过身体,而且还必须是针对身体所进行的教育。 2.健康促进的概念;以健康教育、组织、法律、政策和经济等综合手段对有害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进行干预,创造良好的社会和生态环境,促进人类健康。 2.2体育与健康的关系1.人最可贵的是健康----健康是人的一切活动的基础;2.运动是增进健康的重要措施----生命在于运动; 3.体育是健康促进的重要内容和基础工作; 4.通过体育教会人们去合理、有效地利用、保护和促进身体健康,它是一种利用身体而又去完善身体的活动过程。 3.如何保持健康的身体。众所周知积极的体育锻炼对身体健康有着极大的益处。随着物质生活的提高,人们对于美的追求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高潮。各种形式的体育健身运动广泛地被人们所熟悉和接受。健身活动对于身体健康是显而易见的。

学校体育学教案第三篇课外体育锻炼

课次:25、26、27、28、29 教学内容:课余体育 教学目标:了解课余体育地位与特点,以及目标、内容、组织形式与方法和计划、评价。 教学手段:讲授 第一章课外体育锻炼 第一节课外体育锻炼的概述 一、课外体育锻炼的地位及意义 (一)课外体育锻炼的概念 学校课外体育包括校内和校外课外体育活动,这里主要介绍校内课外体育活动。课外体育活动分为课外体育锻炼和课外运动训练与竞赛。 (二)课外体育锻炼与体育教学和课外运动训练的关系 1.三者的相同之处 (1)三者同属于学校体育的范畴,都是学校体育的组成部分,都是实现学校体育目的任务的途径或组织形式; (2)三者都是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并以身体活动为基本形式的教育性活动,因而学生都要承受一定的生理和心理负荷,并都要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 (3)在活动的具体目标上虽有差异,但三者的活动最终指向都在于学校体育目的任务的实现与完成。 (4)由于三者同属学校体育范畴且目标(任务)具有一定程度的相似性,以及基本手段的同一性,三者活动的效果也具有一定的同一性。例如,三者对学生的身心都能产生较为全面的复合影响,对学生的体能、技能、体育兴趣、智力、思想品德和个性,都有相似或相同作用。 2.三者的不同之处 (1)主要目标或任务的不同

(2)要求的不同 (3)内容的不同 (4)组织形式的不同 (5)承受的身心负荷不同 (6)效果的评价不同 3.三者的相互关系 (1)体育教学是学校体育工作的核心,课外体育锻炼是体育教学的继续、延伸或补充。 (2)课外运动训练是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锻炼的促进因素,可以检验和提高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锻炼的水平。 (三)课外体育锻炼的地位 从广义上来说,课外体育锻炼泛指学生参加的除体育课教学以外的体育锻炼活动; 从狭义上讲,它特指学生在学校内从事的除体育课教学之外的体育锻炼活动。 目前一般所用的课外体育锻炼概念多指其狭义含义。 课外体育锻炼的地位可以从以下两方面认识。 首先,课外体育锻炼是学校教育体系的组成部分。 其次,体育锻炼不仅是学校课外活动的组成部分而促进学校教育目标的实现,更具直接意义的是,课外体育锻炼是学校体育的组成部分,是实现学校体育目的任务的有效途径之一。 二、课外体育锻炼的意义 (一)有助于体育兴趣、习惯的培养 (二)有助于终身体育基础的形成 (三)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促进文化学习 (四)丰富课外文化生活,促进校园文明建设

第七章 不同人群的体育锻炼

第一节儿童少年 1.儿童少年的身体特点 一、中枢神经系统: 1、特点 儿童少年大脑皮质的兴奋与抑制不均衡,兴奋过程占优势,易扩散,兴奋与抑制转换快、灵活性高。表现为儿童活泼好动、注意力不集中,善于模仿,易建立条件反射,但抽象的语言思维能力较差,分析综合能力发展不完善。 2、卫生要求 根据儿童少年神经系统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应尽量采用直观方法,教师要善于将儿童注意力引导到学习上,使其注意力集中。 二、骨骼系统: 1、特点 ①儿童少年骨组织中软骨成分、水分和有机物较多,无机盐较少,其比例各占一半,而成人骨中的有机物和无机物的含量比例约为3:7,所以儿童骨的弹性与韧性较好,不易骨折,但坚固性较差,易弯曲或变形。 ②儿童关节面软骨较厚,关节囊、韧带的伸展性大,关节周围的肌肉细长,关节活动范围大于成人,但关节的牢固性差,在外力作用下容易脱位。 2、卫生要求 ①要求儿童养成正确的坐、立、行、走的姿势,坚持做课间操,以消除躯干和背部肌肉的局部紧张,防止脊柱变形。平时活动时,避免下肢负担过重或负担过于集中,防止下肢骨变形和骨化过早完成。 ②充分利用关节活动范围大的特点,多进行柔韧性练习,同时应重视发展关节的稳定性,以防关节损伤。 三、肌肉系统: 1、特点 儿童少年的大肌肉比小肌肉发育得早些,肌肉细长柔嫩,水分多,能源物质的贮备较少(如糖原),肌力较差且缺乏耐力,容易疲劳。

2、卫生要求 通过写字、绘画、手工等活动,可以训练小肌肉群的灵活性,但活动时间不宜过长。 四、循环系统: 1、特点: ①儿童少年的心脏体积相对较小,心脏收缩力量较差,而心率较快,随年龄的增加,心收缩力量逐渐增加,心率减慢。 ②儿童少年的血管壁弹性好,血管口径相对较成人大,外周阻力小,所以,儿童的血压值偏低。 2、卫生要求: 根据少年儿童心血管机能的特点,在体育锻炼时应以有氧性练习为主,不要进行大强度体育锻炼,防止心脏负担过重。另外,体育锻炼时应尽量减少憋气、紧张性和静力性工作,以免心脏负担过重。 五、呼吸系统: 1、特点: ①呼吸道内粘膜柔嫩,血管丰富,粘液分泌不足,纤毛运动差。因此容易被尘埃及病菌感染,造成呼吸道的炎症。 ②肺的弹性较差,呼吸运动幅度较小,故肺活量小,且呼吸肌尚未发育完善,呼吸中枢的兴奋性较高。所以安静状态下呼吸频率较快。 2、卫生要求: ①儿童少年应以有氧运动为主要形式,强度不可过大,时间也不要太长,随年龄的增加,运动强度才可逐渐增加。 ②儿童体育锻炼时往往出现呼吸与运动不协调的现象,所以,儿童应有意识地加深呼吸,运动时应特别注意深呼气。 ③注意呼吸道卫生,养成用鼻呼吸的习惯。 六、泌尿系统。 1、特点 尿道较短,尿路被覆着粘膜,尤其是尿道粘膜柔嫩,粘膜上皱襞与陷窝发育较弱,尿道深层细胞成分少,静脉丛系统发育不足,弹力组织发育弱。使儿童少年尿道粘膜容易损伤及脱落。 2、卫生要求 注意保持外阴部清洁,防治尿道感染而引起炎症。 七、消化系统。 1、特点 儿童消化能力较弱

大学生合理安排课外体育锻炼的必要性及对策

大学生合理安排课外体育锻炼的必要性及对策 经济管理学院工商管理系陈宗琴14B12320 中文摘要:文章从东方传统养生方法与健身出发,通过对现当代中国大学生缺乏体育锻炼的原因的分析,得出大学生合理安排课外体育锻炼很重要这一结论。并结合现当代大学生和当代高校的情况,给出了针对大学生如何合理安排课外体育锻炼的应对对策。 英文摘要:This passage departure from the oriental traditional health and fitness,by analysing the reasons for the lack of physical exercise in modern and contemporary Chinese college students get the conclusion that it is important for college students to well arrange extracurricular physical exercise.And combine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modern and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and universities gives some corresponding method to this problem. “少年强则国强”这句话告诉我们年轻一代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大学 生由于拥有较高的知识水平以及接受较为先进的教育,成为了振兴中华的主 力军。但是在拥有知识和智慧的同时,也需要健强的体魄去应对各种挑战。 这就要求大学生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听了朱为模教授以“东方传统养生方 法与健身”为题的精彩讲座,我深刻地认识到中国大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必 要性和重要性。但是,现目前中国大学生缺乏锻炼,出现“玻璃少年”、“男 生女性化”的现象,甚至还出现高校男生“长跑猝死”的情况。由此可见大 学生合理安排课外体育锻炼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课外体育锻炼指的是:在课余时间里学生运用各种体育手段和方法,以 增强学生体质、促进身心健康、丰富课余文化生活等为目的的身体活动。课 外体育锻炼极为重要,它是学生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必不可少的途径。现代 体育科学已经证明,要想通过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必须要有科学 的锻炼方法,其中锻炼的频度为每周至少3次,最好是每天锻炼1次。而高校 普遍是每周一次(两个课时)体育课。这样只靠体育课无论如何也达不到增 强学生体质的锻炼要求,必须依靠课外体育锻炼方可实现科学锻炼增强体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