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托儿所、幼儿园建筑设计规范》修订条文说明

2019版《托儿所、幼儿园建筑设计规范》修订条文说明
2019版《托儿所、幼儿园建筑设计规范》修订条文说明

托儿所、幼儿园建筑设计规范

JGJ39-2016

(2019年版)

修订条文说明

1总则

1.0.3

本条增加了托儿所的规模和各班婴幼儿的年龄、人数,是根据国家卫健委的建议而确定的。

1.0.5托儿所、幼儿园建筑设计涉及多方面、多专业,对于各专业已有标准规定内容,除必要重申外,本规范不再重复,因此在设计时除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

GB5035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GB50348、《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50033、《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50118、《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50325、《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26、《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134、《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75等。

2术语

2.0.5 幼儿生活用房包括婴幼儿班活动单元、多功能活动室和为婴幼儿特殊活动

2.0.6 幼儿生活单元是婴幼儿生活用房中供一个班级婴幼儿园活动生活的空

室、寝室、卫生间、衣帽储藏间等。

3基地和总平面

3.1基地

3.1.3 托儿所、幼儿园园址选择在居住区内或附近,便于家长接送,其服务半径不宜过大。调研中发现有的居住区规模很大,但没有设置托儿所、幼儿园,有的

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GB50180的规定,服务半径为300m,更方便婴幼儿接送。

3.2 总平面

3.2.2 托儿所、幼儿园建筑是供1周岁~6周岁幼儿进行集中保育、教育的学前机构。幼儿大部分时间在这里进行各种活动。由于幼儿身体尚未发育成熟,身体抵抗力弱,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差,要求托儿所、幼儿园建筑确保幼儿安全、卫生、适用。托儿所、幼儿园在建筑布局、房间设置、室内外环境等方面有许多要求,要求建筑封闭,周围设围墙。为了在建筑设计中满足这些要求,要求建筑封闭,周围设围墙。为了在建筑设计中满足这些要求,独立设置建筑基地,使建筑不受外界影响是十分必要的。如果托儿所、幼儿园建筑与其它建筑合建,势必对幼儿的生活环境造成干扰,难以保证幼儿的安全、卫生和适用的要求。

幼儿是家庭的希望、国家的未来。社会各界、每个家庭都非常重视幼儿的健康成长,尤其关注幼儿生活环境的安全、卫生、适用问题。这些方面规范中有许多规定,这些规定是托儿所、幼儿园建筑的最低标准。随着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对托儿所、幼儿园建筑的标准要求也应提高,不能以挤占托儿所、幼儿园建设用地,影响幼儿安全、卫生、适用为代价来发展城市建设。何况托儿所、幼儿园在居住区中占用的土地是很少的。居住区规划按规定留有幼儿园建设用地,可以独立建设满足规范要求的幼儿园。

托儿所合建分两种情况,一是在居住区中按规划要求将托儿所与其他建筑合建在一栋建筑中;二是在城市人口密集区,托儿所与既有建筑合建,目前这种情况大量存在,建筑比较复杂,存在许多安全隐患,因此对合建的托儿所的安全问题做了相应规定,以确保婴幼儿的安全。

托儿所与既有建筑合建,建设成本高,必须达到一定量的规模才能保持正常运营,此次修订提高了独立设置托儿所、幼儿园的班数。根据市场需求,本条对托儿所、幼儿园建筑与其他建筑合建作了调整,一是规定独立设置的托儿所、幼儿园由原来三个班改为四个班;二是对合建的班数由二个班改为三个班。还对合建的建筑类型规定做了适当调整,增加了可与养老、教育、办公建筑合建。为解决当前托儿所缺少的情况,合建的托儿所比较多。由于城市建设用地紧张,独立建造托儿所很困难,考虑到实际情况,为满足市场需求,这次规范修订放宽了合建的建筑类型。目前有些托儿所、幼儿园与商业、娱乐等建筑合建,这些建筑容易发生火灾,与这些建筑合建,对幼儿安全造成很大隐患。因此规定托儿所、幼儿园仅能与居住、养老、教育、办公建筑合建,这些建筑相对管理规范,发生火灾的几率比较小。

为保证婴幼儿的安全,规定应设置独立的疏散楼梯和安全出口,并应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规定。因为婴幼儿身体情况与成人不同,体质弱,行走能力差,如果与其他建筑共用疏散楼梯,一是幼儿用的楼梯与成人的楼梯踏步高度、宽度不同,成人使用的楼梯不适宜儿童使用;二是在紧急情况下,幼儿与成人共用一个楼梯疏散对幼儿的身体会造成伤害。因此,对合建的托儿所、幼儿园的安全疏散及出口作了规定。

3.2.3托儿所、幼儿园的室外活动场地需要有足够的活动面积,满足幼儿室外活动的需要。一些托儿所、幼儿园室外活动场地过小,不能满足需要,规范对班活动场地、全园共用活动场地面积均做出了具体规定,并对活动场地的设置、安全方面等提出了要求。调研发现,有些托儿所、幼儿园室外活动场地布置在建筑周围阴影之内,基本没有阳光照射,儿童在室外活动得不到阳光,对儿童的身体健康不利。

本次调整对托儿所和幼儿园的室外活动场地分别进行了规定。由于托儿所的幼儿比幼儿园的年龄小,其活动能力和范围也要小一些。幼儿园的室外活动场地面积保持不变,将托儿所室外活动场地面积适当减少,目前在城市人口密集地区,与其他建筑合建的托儿所、幼儿园比较多,这种情况室外活动面积很小,按规定设置室外活动场地面积难以保证。因此,对室外活动场地面积的要求做了调整。

3.2.8

所、幼儿园房间的日照标准规定不够具体,这次修编分别对托儿所和幼儿园需要日照3h的房间做了具体规定,这些房间是婴幼儿经常生活的场所,婴幼儿的生活和发育需要一定时间的阳光,阳光可以杀灭一些细菌,幼儿的生活用房在阳光的照射下也有利于室内环境的清洁卫生,因此规定婴幼儿活动用房满窗日照标准不小于3h,确保幼儿身体健康。

原条文中,婴幼儿“生活用房”包括卫生间、储藏间和公共活动用房,这些房间日照标准不需要3h。本次修订明确了需要日照3h的具体房间,并分别说明托儿所和幼儿园需要日照要求的房间。对于其他婴幼儿不经常生活的房间不作具体规定,建筑设计中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布置。

4建筑设计

4.1 一般规定

4.1.3

半句没有变化,与原条文一致。后半句参照《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第5.3.1A条文,关于地上房间建筑层数的设置可不列为强制性条文。本次修订关于房间设置的楼层,除地下室、半地下室外,均列为非强制性条文,在规范第4.1.3A条、第4.1.3B条、第4.1.3C条中表述。

建筑物的地下室或半地下室的日照、采光、通风、防潮、排水等条件较差,

4.1.3A 新增条文。幼儿园的幼儿体力、活动能力比较差,上下楼梯动作缓慢,不适宜多楼层上下,另外幼儿行动速度较慢,对环境适应能力差,一旦发生火灾

等紧急情况,难以迅速疏散,尤其在楼梯间疏散更困难。为保护幼儿身体健康和紧急疏散时的安全,因此对幼儿园幼儿生活用房所在的层数作了规定。

4.1.3B 新增条文。托儿所的婴幼儿年龄在3岁以下,其身体能力较弱,智力较低,方向感较差,行走比较困难。据观察,这个年龄的婴幼儿上下楼梯不能自理,需要保育员带领下才能完成。如果发生紧急情况,婴幼儿不能使用楼梯进行疏散。为保证婴幼儿的安全,规定托儿所生活用方应布置在首层。考虑到实际情况,尤其是合建的托儿所一层用地十分紧张,因此对托大班生活用房布置的楼层进行了调整,并对人数和安全疏散作了规定。

4.1.5托儿所、幼儿园活动室的窗与成人建筑的窗最大的区别在于窗台的高度不一样,因为幼儿的身材较矮,为了保证幼儿的视线不被遮挡,避免产生封闭感,并体现托儿所、幼儿园建筑空间的正常尺度,所以活动室,公共活动室的窗台距地不宜大于0.60m。由于窗台低,防止儿童爬上窗台,发生从窗坠落的事故,因此要求采取防护措施。寝室窗的形式不同于活动室,一般需要高于活动室的窗台,达到0.90m。如果幼儿的床紧靠窗户,为了防止幼儿在床上爬高,窗的下部需做固定扇,否则需要加护栏。活动室的窗宜设下亮子,活动室窗的形式不同于成人建筑窗的形式,后者窗亮子在上,窗扇在下,而前者正好相反。其次,后者的窗亮子是作为通风功能,而前者窗亮子为了幼儿安全,不可以开启,即使为了通风需要开启,应做上旋开启,设推拉窗,必须设置防护措施。1.80m以下严禁设开启窗扇,是为了防止幼儿通过时碰伤头部。窗外侧无外廊时应设栏杆,栏杆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设计统一标准》GB50352的有关规定。当底面有宽度大于或等于0.22m,且高度低于或等于0.45m的可踏部位时,其栏杆的防护高度应从可踏部位顶面起算。

4.1.8 托儿所、幼儿园建筑设计应保障幼儿的安全,幼儿身体的各部分的发育尚未成熟,动作还不十分协调,防护意识差;同时好奇心强烈,容易忽视对周围的注意,很容易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门是幼儿经常接触的部件,因此在托儿所、幼儿园建筑设计中,应注意门的安全问题。为了方便儿童自己开启或关闭房间门,应在距地0.6m处加设幼儿专用的拉手,门拉手可以将幼儿和教师使用的要求作整体考虑,结合门的造型,通常设垂直拉手,门扇内外皆装置。活动室、寝室的门应设观察窗,在兼顾幼儿和教师视线范围的情况下做透明玻璃,以便幼儿和教师进出活动室能观察门内外的情况,防止发生碰撞。

本条增加了平开门距离楼地面1.2m以下部分应设防夹手设施。设计可根据具体情况,在门与门框连接处采取设置柔性覆盖物等措施,防止幼儿手脚伸入夹伤。

4.1.9

本条为强制性条文。在原条文基础上仅对防护栏杆的高度和栏杆净间距进行了调整。将原规定的高度1.10m修改为1.30m,其根据是,《民用建筑设计统一标准》GB50352第6.7.3条第2款规定,上人屋面和交通、商业、旅馆、医院、学校等建筑临开敞中庭的栏杆高度不应小于 1.2m。条文中规定的栏杆高度是否适用于托儿所、幼儿园不够明确,由于托儿所、幼儿园中婴幼儿的特殊情况,一是婴幼儿安全意识差,易动、易攀爬,栏杆高度应适当加高;二是考虑到大人抱婴幼儿站立时,人体的重心增高,栏杆高度也应适当加高,避免人靠近栏杆时因

重心外移发生坠落事故。根据上述情况,对于托儿所、幼儿园临空的栏杆高度增加到1.30m,目的是确保婴幼儿使用时的人身安全。

关于垂直栏杆净距离的宽度修改为0.09m,主要根据是考虑到婴幼儿的特点,安全意识差,好奇、好动,游戏时头部或身体易钻入栏杆空隙中,为防止幼儿头部或身体卡在栏杆空隙中,造成安全事故,因此将垂直栏杆净间距调整为0.09m,确保婴幼儿的人身安全。

4.1.11考虑儿童身体特点,幼儿使用的楼梯不同于成年人楼梯,楼梯扶手、栏杆宽度、踏步尺寸均与成年人楼梯不同。幼儿扶手高度宜为0.60m,可在成人扶

人短,楼梯踏步的尺寸不能与成年人楼梯踏步尺寸相同,因此对幼儿楼梯踏步尺寸做出了规定。

本规范增加了楼梯间在首层应直通室外条款,是因为幼儿行动迟缓、动作较慢、安全意识差,在发生紧急情况时,为使幼儿迅速疏散到室外,规定楼梯间的首层直通室外,对幼儿安全疏散更为有利。

4.1.12 本条为强制性条文。幼儿活泼、好动,且安全意识差,上、下楼梯时易发生嬉闹、攀爬等行为,甚至有些幼儿爬上楼梯扶手滑行、玩耍,很容易发生坠落事故。为保护幼儿的生命安全,幼儿使用的楼梯,其楼梯井净宽度大于0.11m 时,必须采取防止攀滑的措施。防止幼儿从楼梯上滑落穿越,坠落至楼梯井底。

楼梯栏杆应采取不易攀登的构造,栏杆不应有任何可蹬踏的横向杆件及装饰

到婴幼儿的特点:安全意识差,好奇、好动,游戏时头部或身体易钻入栏杆空隙中,为防止幼儿头部或身体卡在栏杆空隙中,造成安全事故,确保婴幼儿的人身安全。

4.1.17 考虑到有些公共建筑的层高在3.0m左右,为了保证其适用于托儿所、幼儿园的改建,对托儿所、幼儿园生活单元中的一些房间的净高进行了调整。多功能活动室是全员最大的公共活动空间,最大面积可达300m2以上,其层高过低,不仅空间有压抑感,也不符合室内健康卫生要求,因此规定房间净高应适当高一些。

4.1.17A 新增条文。厨房等用水的房间容易产生泄漏,影响楼下托儿所、幼儿园婴幼儿正常生活。

4.1.17B 新增条文。本条为新增条款。《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GB 50180规定居住区配套设施应设置托儿所、幼儿园。由于托儿所营运管理成本高、责任大,因此,近几年居住区按规划仅建了幼儿园,很少建托儿所,不符合《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GB 50180的规定。因此,社会上出现供3岁以下婴幼儿使用的托儿所不足的局面。本条规定居住区应按需配套设置一定规模的托儿所,可以保证托儿所建设的数量,解决社会上托儿所数量不足的情况。

4.2 托儿所生活用房

4.2.1

部分时间在床上生活。托儿小班和托大班为2岁~3岁的幼儿,基本能走路、吃饭及大小便,但自理能力还较差,需要护理员帮助才能完成自理动作。由于3岁

4.2.3

的,

能空间没有明显的界限,只设置各功能分区,满足婴幼儿的生活使用要求。

4.2.3B 新增条文。乳儿班有时需要母亲定时喂奶,喂奶时应有独立的空间,乳儿由保育员抱出到喂奶室交给母亲哺乳,因此喂奶室应临近乳儿班。喂奶室对外设直接出入口,防止母亲经过婴幼儿生活空间,造成环境污染。

4.2.3D 新增条文。乳儿班和托小班的婴幼儿经常在地上玩耍,为保证婴幼儿的健康和安全,其地面应做暖性、软质面层处理,可采取地热采暖、铺设木地板或地毯等措施,保证上述要求。

4.2.4 如果托儿所设置若干个班,从管理和卫生方面要求应分成独立的使用单元,这和幼儿园相同。一般托儿所和幼儿园合建的较多,但托儿所和幼儿园两部分应单独分区,不应与幼儿园部分合用一个出入口,这有利于管理和幼儿的身体健康。

4.2.5

4.2.6

除)

4.3 幼儿园生活用房

4.3.1

幼儿园内设置。公共活动空间是指供幼儿进行多种专项活动的场所,可以是房间,也可以利用走廊、大厅等其他空间安排幼儿在生活单元中不能实现的各种兴趣活动。根据幼儿园的具体情况和需要进行设置。

4.3.17 多功能活动室是为多种功能使用的房间,也是幼儿园最大的活动空间,

动使用。天气不好时还可以作为临时游戏室,因此多功能活动室应临近生活用房。无论是设在适中位置或幼儿用房的尽端,都不得和服务用房,供应用房混在一起。当多功能活动室独立设置时,与主体建筑的距离不宜过远,并需用连廊相连通。连廊设雨蓬是为了在雨天、雪天不影响儿童室外通行,方便使用。根据《幼儿园建设标准》建标175-2016的规定,确定了多功能活动室的使用面积。

4.4 服务管理用房

4.4.1 各托儿所和幼儿园服务管理用房设置内容不同,规模较小的托儿所、幼儿园,考虑管理需要,可将服务管理用房进行增减或合并使用,合用的房间面积也可以适当减少,具体可根据需要进行设置。

4.4.2门厅是托儿所、幼儿园的室内外过渡空间,是婴幼儿入园必须经过的空间,功能要求比较多。为保证婴幼儿的健康,婴幼儿出入门厅时需要洗手,因此规定了宜设置洗手池。

4.5 供应用房

4.5.2A 新增条文。厨房面积的设置是根据《幼儿园建设标准》建标175-2016的规定确定的,由于不同规模的托儿所、幼儿园的厨房使用面积不同,可根据幼儿园的规模大小,确定厨房的使用面积。但对于规模较小的托儿所、幼儿园,为保证厨房的基本使用功能,面积不应过小。

5室内环境

5.1 采光

5.1.1 本条对原规范进行了修改和补充,对幼儿用房及其他相关用房的天然采光

质量作了具体的规定。《建筑采光设计标准》

GB50033

GB50033中教育建筑采光标准值的相关规定。

本条规定了托儿所、为方便建筑设计进行估算窗口面积,同时给出了窗地面积比。

6建筑设备

6.1 给水排水

6.1.3 为确保幼儿的正常用水条件,给水水压应满足所用给水用水点最低工作压力。通常使用的配水器具的最低工作压力约为0.05MPa。二次加压供水设施不应产生二次污染,噪声应符合相关标准规定。托儿所、幼儿园建筑中婴幼儿生活单元是幼儿长期停留房间,为了保证这些房间安静舒适,特别强调了产生噪声的各种供水机房、各种换热机房及变配电房间等不得与这些房间或无泵房设备贴临设置。

6.1.5 幼儿洗手或洗浴需要热水。托儿所、幼儿园宜优先采用集中热水制备的热水供应系统。当无条件采用集中热水制备时,也可采用分散热水制备或预留安装热水供应设施的条件。气候适宜地区应优先采用太阳能热水器或空气源热泵制备热水。按照国家要求托儿所、幼儿园建筑都应该是绿色建筑,绿色建筑应按照被动措施优先的原则设计,因此,采用太阳能热水器或空气源热泵制备热水的托儿所、幼儿园建筑设计将越来越多,又考虑到各地气候特点的差异性,在一些地区将存在利用太阳能热水器或空气源热泵制备热水时热水温度可能低于60℃,所以强调采用上述制备热水达不到60℃的系统需要设置辅助加热设施,确保有利于幼儿和儿童的健康。

6.2 供暖通风和空气调节

6.2.2 从有利于健康角度考虑,采用低温地面辐射供暖方式时,地面表面温度不应超过规定值。从对地面辐射供暖安全、寿命和舒适考虑,对热水地面辐射供暖系统供水温度及供水回水温差提出要求,并与《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736中规定一致。

6.2.7 供暖系统应该设置集中热量计量并实现分室温度控制,一方面利于节能控制,另一方面可实现室温控制。供暖系统末端设施有不同种类,无论何种末端供暖设施都应设置能够实现分室温控的恒温控制阀调控室温。

6.2.11 活动室和寝室应具备可开启自然通风外窗,可保证轮换开启通风。寒冷地区及夏热冬冷地区的供暖应计入通风的耗热量。我国地域辽阔,气候差异大,

最小换气次数要求也不尽相同,例如,高温高湿地区的换气次数要求就高,最小换气次数给出取值范围,可以根据建筑物所在地域气候特点合理取值。托儿所、幼儿园的卫生健康要求较高,参考《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 50736中的相关规定,适当增大最小新风量取值。

6.2.12 托儿所、幼儿园中的公共厨房、公共淋浴室、无外窗卫生间无排放通道时将对室内环境产生很大影响。无外窗卫生间无法直接对室外通风换气。设置排风竖井将有害气体从屋顶排出,并且竖井应该有防止回流构造,防止相邻房间窜味。机械排风装置根据房间换气需要设置。公共淋浴室、无外窗卫生间等,采用的排气扇需要配带防止回流装置。

6.3 建筑电气

6.3.1 幼儿的眼睛非常稚嫩,幼儿活动室、寝室、图书室、美工室等是幼儿日常活动停留较多的场所,频闪和眩光问题是照明设计中应重点解决的问题。电子镇流器一般使用20khz~60khz频率供给灯管,可基本消除频闪。采用裸管荧光灯具眩光较严重,不宜使用,推荐采用格栅灯、带透明灯罩的灯具等。LED等新型节能光源也可采用。采用LED时,显色指数(Ra)不应小于80,喂奶室、睡眠区

6.3.8 计算机网络是幼儿园教学不可缺少的环节,调研中了解到很多幼儿园都在网上查找教学资料,通过电视放给孩子们看;电话也是内部不可缺少的通讯工具,有的幼儿园要求在班内设内部电话,不设外线电话;广播系统对大中型幼儿园内部统一通知、集体活动等也很有必要,设计中应对教学区、办公区分设支路,并设置音量控制开关,小型幼儿园可根据需要考虑是否设置广播系统;有线电视系统一般班内都不设置,但都设置了电视,供播放视频等。办公区电话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均应设置,广播系统、有线电视系统、教学多媒体设施可根据需要设置。原规范规定的电铃,调研中幼儿园一致反映不适用,故本次修订取消。

2019年度硕士研究生科目世界历史考试大纲

2019年度硕士研究生科目“世界历史”考试大纲 一、考试的目的 本考试是世界史一级学科全日制硕士学位学术研究生的入学资格考试之专业基础课考试,各语种考生统一用标准汉语答题。各招生院校根据考生参加本考试的成绩和其他两门考试的成绩总分来选择参加第二轮即复试的学生。 二、考试的性质与范围 本考试是测试考生世界史学科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使用规范汉语写作表达水平的尺度参考性水平考试。考试范围包括本大纲规定的世界史知识和汉语写作综合能力。 三、考试的基本要求 1.具备系统扎实的世界史知识,基本掌握本学科学术研究动态。 2.具有初步的基本史料解读能力和分析史料的表达能力。 3.具备较强的现代汉语写作能力和使用规范汉语的表达能力。 4.具有对世界史基本理论的把握能力。 四、考试的形式 本考试采取客观试题与主观试题相结合、单项技能测试与综合技能测试相结合、史料分析和理论阐述相结合的方法,强调测试考生的世界史基本知识、基本理论方法和准确的表达能力。试题分类见“考试内容一览表”。 五、考试的内容 本考试包括三个部分:名词解释、简答题、详细论述题。总分为300分。 第一部分:名词解释 1.考试要求 要求考生对世界史基本知识有全面的把握和比较系统的了解。 2.题型

要求考生解释涉及全部世界史基本知识的名词8-10个。 第二部分:简答题 1.考试要求 要求考生掌握基本的史实和理论,具有概括和总结能力,回答问题要层次分明、思路清晰、言简意赅、突出重点,要具有专业性和学术性。 2.题型 试卷提供涉及世界上古中古史与世界近现代史两个二级学科的2-4个简答题。 第三部分:详细论述题 1.考试要求 要求考生能够根据提出的问题进行系统的、史论结合的回答,回答问题要层次分明、思路清晰、言简意赅、突出重点,要具有专业性和学术性。 2.题型 试卷提供涉及世界上古中古史与世界近现代史两个二级学科的问题6道。 六、答题要求 要求考生使用碳素墨水笔、钢笔或圆珠笔在试卷答题纸上,清楚工整地使用规范的汉语回答问题。 附:《世界史》考试内容一览表

2018考研历史学基础考试大纲原文(完整版)

2018考研历史学基础考试大纲原文(完整版) Ⅰ考试性质 历史学基础考试是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招收历史学学科的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全国统一入学考试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所掌握的历史学学科大学本科阶段的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评价的标准是高等院校历史学学科优秀本科生所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利于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择优选拔,确保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质量。 Ⅱ、考查目标 1.掌握基本史实,了解中外历史发展的主要过程、基本线索和阶段特征。 2.掌握基本理论,能正确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比较和评价重要的历史事件和人物。 3.了解历史研究的基本史料,并能以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分析解读。能辨析史料的价值、偏颇或局限,获取有效信息。 4.论据确凿,论证严谨,逻辑合理,文字准确。 Ⅲ、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试卷满分为3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考查内容比例 中国古代史约30% 中国近现代史约20% 世界古代中世纪史约20% 世界近现代史约30% 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历史文献学、历史地理学、专门史等方面的内容将有机地体现在以上各

部分之中。 四、试卷题型结构 选择题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名词解释8小题,每小题10分,共80分 史料分析题2小题,每小题30分,共60分 论述题3小题,每小题40分,共120分 Ⅳ、考查内容 全部内容分为中国史(上古-1992年)和世界史(上古一1991年)两大范围。 一、中国古代史 1.史前时代 旧石器时代的人类 新石器时代的主要文化遗存 古史传说 2.夏商西周 夏朝与夏文化的探究 商朝及其考古发现 西周的盛衰 西周的制度和社会结构 西周的经济与文化 3.春秋战国 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 春秋战国的社会经济发展与社会变动

历史学考研大纲解析:中国近现代史复习课程

2015历史学考研大纲解析:中国近现代史

2015历史学考研大纲解析:中国近现代史 一、中国近现代史题型分析及复习重点 本科目共考查4种题型:选择题、名词解释、史料分析题、简答题(论述题)。2007—2010年第四大题题型为简答题,2011年后第四大题题型变为论述题。在题型上,2007-2014年中国近现代史部分试题大部分上都出现在选择题、名词解释和简答题(论述题)中,只有2007、2012年出现过两道史料分析题,这两道题的涉及到了清末的科举变革和早期维新思想等内容。 复习的重点应该放在中国近代史上(即1840年—1949年),对于晚清民国的几次重要运动,像洋务运动、戊戌维新、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等问题以及太平天国运动要好好掌握。 二、中国近现代史考点解析 第一部分列强的对华侵略 (1)两次鸦片战争的北京、过程、后果要好好把握。有可能在这部分内容出非常细节的选择题和名词解释。 (2)掌握《南京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等不平等条约的内容及特点,以及对中国社会造成的影响。 (3)两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和中日甲午战争及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的重要战役要记住。 (4)中国边疆危机产生的原因及主要内容。 (5)鸦片战争爆发后,中国社会矛盾错综复杂,在诸多矛盾中,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列强划分势力范围的情况要熟悉。 第二部分清统治的衰落

(1)太平天国当时具体采取了哪些制度,像天朝田亩制度的内容、评价要熟记,有可能出现论述题。注意《资政新篇》的内容及影响以及与天朝田亩制度的比较。 (2)义和团运动要注意和太平天国的农民战争作比较,它的影响要知道并掌握。 (3)“扶清灭洋”口号的评价。 (4)义和团失败的原因及其教训。 (5)清廷政局的变化。 (6)湘淮军势力的崛起。 第三部分近代化的启动 (1)关于“师夷长技以制夷”的背景、代表人物、以及他们的主要著作和主要观点都要掌握。 (2)关于洋务运动的背景、洋务派和顽固派的代表人物、以及它们在中央和地方的代表人物都要掌握。 (3)洋务运动的内容,前期求强,后期求富所采取的措施要知道。建立的一系列军事企业和民用企业,对于建立的时间、地点、代表人物等要熟记。对于内容、影响有可能会出现在论述题和史料分析题中。 (4)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发展的特点。 (5)早期维新思潮及戊戌变法这两者之间的关系要知道。这都是晚清时期的重要活动,要从背景、内容、意义方向好好掌握。对于当时的代表人物,像王韬、薛福成、马建忠、郑观应以及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人物具体的思想要知道。维新变法失败的原因及历史意义要掌握。

2019历史学考研知识点

2016历史学考研知识点 进入新世纪后,随着高校招生数量的快速增长,地方高师历史学专业的学生在就业和考研方面面临的形势日益严峻。为了帮助大家学习,以下是本人为大家精心准备的:2019历史学考研的知识点,欢迎参考阅读! 2019历史学考研知识点如下: 第一部分列强的对外侵略 (1)两次鸦片战争的原因、过程、后果要好好把握。有可能在这部分内容出非常细节的选择题和名词解释。 (2)资本主义世界性扩张的必然性。《南京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等不平等条约的内容及特点,以及对中国社会造成的影响。 (3)中法战争和中日甲午战争及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的重要战役要记住。 (4)战争后签订的重要不平等条约,可能会以论述题的形式出题。 (5) 中国边疆危机产生的原因及主要内容。 (6)《中法新约》、《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对中国社会造成的影响。 (7)鸦片战争爆发后,中国社会矛盾错综复杂,在诸多矛盾中,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列强划分势力范围的情况要熟悉。 第二部分清统治的衰落 (1)太平天国当时具体采取了哪些制度,像天朝田亩制度的内容、评价要熟记,有可能出现论述题。注意《资政新篇》的内容及影响。

(2)义和团运动要注意和太平天国的农民战争作比较,它的影响要知道并掌握。 (3) “扶清灭洋”口号的评价。 (4)义和团失败的原因及其教训。 (5)清廷政局的变化。 (6)湘淮军势力的崛起在2009年的简答题已经考过,2012年不排除继续再考大题,要引起注意。 第三部分近代化的启动 (1)关于洋务运动的背景、洋务派和顽固派的代表人物、以及它们在中央和地方的代表人物都要掌握。 (2)洋务运动的内容,前期求强,后期求富所采取的 措施要知道。建立的一系列军事企业和民用企业,对于建立的时间、地点、代表人物等要熟记。对于内容、影响有可能会出现论述题和史料分析题。 (3)维新变法思潮及戊戌变法这两者之间的关系要知道。这都是晚清时期的重要活动,要从背景、内容、意义方向好好掌握。对于当时的代表人物,像王韬、陈礼垣等人物具体的思想要知道。维新变法失败的原因及历史意义要掌握。 (4) “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根源,以及商办企业要了解具体有哪些,目的是什么。 第四部分清末改革与社会变迁 (1)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要作为重点来看,要联系后 面的知识把整个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过程梳理好,形成一个体系,这种跨度比较大的题最能考查出考试的综合素质,往往容易出论述题。 (2)科举制度的废除和晚清的教育改革,这两点的一 些具体措施可能会作为选择题来出现。

2016年历史学考研大纲原文

2016年历史学考研大纲原文 Ⅰ、考试性质 历史学基础考试是为全国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招收历史学学科的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全国统一入学考试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所掌握的历史学学科大学本科阶段的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评价的标准是高等院校历史学学科优秀本科生所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利于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择优选拔,确保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质量。 Ⅱ、考查目标 1.掌握基本史实,了解中外历史发展的主要过程、基本线索和阶段特征。 2.掌握基本理论,能正确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比较和评价重要的历史事件和人物。 3.了解历史研究的基本史料,并能以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分析解读。能辨析史料的价值、偏颇或局限,获取有效信息。 4.论据确凿,论证严谨,逻辑合理,文字准确。 Ⅲ、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试卷满分为3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考查内容比例 中国古代史约30% 中国古代史约30% 中国近现代史约20% 世界古代中世纪史约20% 世界近现代史约30% 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历史文献学、历史地理学、专门史等方面的内容将有机地体现在以上各部分之中。 四、试卷题型结构 选择题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名词解释8小题,每小题10分,共80分 史料分析题2小题,每小题30分,共60分 论述题3小题,每小题40分,共120分 Ⅳ、考查内容 全部内容分为中国史(上古-1992年)和世界史(上古一1991年)两大范围。 一、中国古代史 1.史前时代 旧石器时代的人类 新石器时代的主要文化遗存

天津大学737建筑历史理论综合2020年考研专业课初试大纲

737建筑历史理论综合 一、考试的总体要求: 考试内容包括中国建筑史和外国建筑史两个部分。考试出题以 主要参考书涉及的内容为主,不出偏题怪题,但需要考生在参考书 范围内能够触类旁通,关联理解,按研究生考试要求体现学习中自 我提高的能力。 二、考试的内容及比例 1.中国建筑史部分 中国建筑史以中国古代建筑史为主,亦可少量涉及近现代建筑同 古代传统的关联。要求考生一方面了解中国建筑发展中形成的各种法 式规则及其社会文化意义,了解中国建筑的材料构造技术对造型的影响;另一方面了解中国建筑的基本类型、它们的形成过程、典型特征和现 有著名实物,能从各时代作品到演变、从群体到单体、从结构到装饰对它们叙述、分析与评论。由于中国建筑的木结构和建筑群体在建筑 史上的重要地位,因此有关木构架的形成、演变与空间特征以及群体(包括城市、园林、宫殿、坛庙、陵寝、寺庙等)的外部空间特点 应得到考生的重视。 2.外国建筑史部分 外国建筑史以西方史为主,但作为基本史实考察,也可能在较少的分数内涉及古埃及等其他地区。史实考察范围为从奴隶社会至20世 纪90年代,也会涉及当代问题,考点包括历史时间、主要建筑风格、建筑思潮及其历史文化背景与艺术特点、著名人物与观点、著名建筑书籍、著名作品特征等各方面史实。要求考生可以用草图形式比较准确地表达典型历史建筑风格或著名作品的平、立、剖面或者结构与造型特征;可以根据图片内容准确填写出建筑物名称、风格、建筑师、年代等基本内容;并且要求考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能流畅地联系当代建筑艺术发展,对历史上的著名案例、著名建筑师、建筑形式特点、建筑艺术观点等做出分析评价。 三、试卷题型及比例 中国建筑史与外国建筑史两部分,题型一般有绘简图、名词解释、简答、论述、评析等,在许多情况下题型可能穿插,需要学生认真审题。

2013年考研历史学基础考试大纲(全)

2013年考研历史学基础考试大纲(全)https://www.360docs.net/doc/f817876761.html, 2012年09月14日 18:30 博仁教育2013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 历史学基础考试大纲 Ⅰ、考试性质 历史学基础考试是为全国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招收历史学学科的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全国统一入学考试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所掌握的历史学学科大学本科阶段的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评价的标准是高等院校历史学学科优秀本科生所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利于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择优选拔,确保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质量。 Ⅱ、考查目标 1.掌握基本史实,了解中外历史发展的主要过程、基本线索和阶段特征。 2.掌握基本理论,能正确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比较和评价重要的历史事件和人物。 3.了解历史研究的基本史料,并能以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分析解读。能辨析史料的价值、偏颇或局限,获取有效信息。

4.论据确凿,论证严谨,逻辑合理,文字准确。 Ⅲ、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试卷满分为3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 中国古代史约30% 中国近现代史约20% 世界古代中世纪史约20% 世界近现代史约30% 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历史文献学、历史地理学、专门史等方面的内容将有机地体现在以上各部分之中。 四、试卷题型结构 选择题 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名词解释 8小题,每小题10分,共80分

史料分析题 2小题,每小题30分,共60分 论述题 3小题,每小题40分,共120分 Ⅳ、考查内容 全部内容分为中国史(上古-1992年)和世界史(上古一1991年)两大范围。 一、中国古代史 1.史前时代 旧石器时代的人类 新石器时代的主要文化遗存 古史传说 2.夏商西周 夏朝与夏文化的探究 商朝及其考古发现 西周的盛衰 西周的制度和社会结构 西周的经济与文化

2019年深圳大学333教育综合考研大纲外国教育史

外国教育史 一、考查目标 1、掌握外国教育思想和制度发展的基本史实,了解重要的教育思想家、重要的教育制度和重大的教育事件,理解教育历史发展的线索。 2、了解外国教育史的基本文献,认真阅读和理解国外名着。 3、能运用历史方法和知识分析教育现象。 4、通过外国历史上教育人物矢志探索教育的精神,培养热爱教育 事业、热爱祖国和人民的情感。 二、考查范围 一、古希腊教育 (一)古风时代的教育 斯巴达教育。雅典教育。 (二)古典时代的教育 1、“智者派”的教育活动与观念。 2、苏格拉底的教育活动与思想:美德即知识;“苏格拉底方法”。 3、柏拉图的教育活动与思想:学园;学习即回忆;《理想国》。 4、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活动与思想:吕克昂;灵魂论;自由教育。 二、古罗马教育 (一)共和时期的罗马教育 (二)帝国时期的罗马教育 (三)古罗马的教育思想 1、西塞罗的教育思想

2、昆体良的教育思想 三、西欧中世纪教育 (一)基督教教育 1、基督教教育的机构与内容 2、基督教教育的特点 (二)世俗教育 1、宫廷学校 2、骑士教育 3、城市学校与行会学校 4、中世纪大学 (三)拜占庭和阿拉伯教育 1、主要教育机构 2、历史影响 四、文艺复兴时期的教育 (一)人文主义教育家 1、弗吉里奥; 2、维多里诺; 3、伊拉斯谟; 4、莫尔; 5、蒙田 (二)人文主义教育的特征、影响和贡献 五、宗教改革时期的教育 (一)新教的教育思想与实践 1、马丁?路德的教育实践与思想 2、加尔文的教育实践与思想 (二)天主教教育

1、耶稣会学校 六、欧美主要国家和日本的教育发展 (一)英国教育的发展 公学;贝尔-兰开斯特制;1870年《初等教育法》(福斯特法);《巴尔福教育法》;《哈多报告》;《1944年教育法》;《1988年教育改革法》。 (二)法国教育的发展 启蒙运动时期国民教育设想;《帝国大学令》与大学区制;《费里教育法》;《郎之万一瓦隆教育改革方案》;1959年《教育改革法》。 (三)德国教育的发展 国民教育的兴起;巴西多与泛爱学校;实科中学;柏林大学与现代大学制度的确立;德意志帝国与魏玛共和国时期的教育;《改组和统一公立普通学校教育的总纲计划》。 (四)俄国及苏联教育的发展 彼得一世教育改革;《国民学校章程》;苏联建国初期的教育管理体制改革;(2)《统一劳动学校规程》; 20世纪20年代的学制调整和教学改革实验;20世纪30年代教育的调整、巩固和发展。 (五)美国教育的发展 殖民地普及义务教育;贺拉斯?曼与公立学校运动;《莫雷尔法案》;六三三学制;初级学院运动;《国防教育法》;《中小学教育法》;生计教育;恢复基础运动;《国家在危机中》。 (六)日本教育的发展 明治维新时期教育改革;军国主义教育体制的形成和发展;《教育基本法》和《学校教育法》;20世纪70-80年代的教育改革。 七、欧美教育思想的发展 (一)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

上海大学619中国史综合2018年考研专业课大纲

2019年上海大学考研专业课初试大纲 考试科目:619中国史综合 一、复习要求: 全日制攻读中国史硕士学位入学考试中国史基础科目考试内容包括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要求考生系统掌握中国通史及其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并能运用相关理论与方法分析、解决历史问题。 二、主要复习内容: 1、系统掌握中国史的基本知识,把握中国史发展的基本线索,特别是重要的历史事件、典章制 度、经济措施、思想文化。 2、大概掌握史前时期的文明特征、文化特点。 3、大概掌握夏、商、西周时期的关键历史事件,商朝及其考古发现,西周的盛衰,西周的制度 经济与文化。 4、大概掌握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春秋战国的社会经济与社会变动、改革与变法以及思想与文 化。 5、大概理解秦汉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经济与社会发展,文化与思想变化以及秦汉时期的民族 关系。 6、大概掌握三国鼎立与西晋统一,南北朝时期的政治形式与民族关系,南北方经济文化的发展。 7、大概理解和掌握隋唐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国家制度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变革,理解隋唐的 民族关系与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以及思想、文化和科技。 8、大概理解和掌握宋辽夏金元时期的历史变化趋势,理解此阶段重要理论以及宋元对外经济文 化交流。 9、初步理解和掌握明初专制集权统治的加强,晚明政治与明末农民战争,清代疆域的奠定与多 民族国家的统一,康乾盛世及其社会问题以及思想文化的发展。 10、大体掌握列强的对华侵略、清统治的衰落以及近代化的运动。 11、要求掌握近代重大历史事件以及影响,基本认识民族危机与民族觉醒、晚清民国、社会与 文化的发展以及对外的交流,认识到抗战的历史意义与价值。 精都考研网(专业课精编资料、一对一辅导、视频网课)https://www.360docs.net/doc/f817876761.html,

历史学考研大纲详解:中国古代史

2016历史学考研大纲详解:中国古代史 一、中国古代史考查目标 2016年历史学考试大纲里中国古代史共分为八大部分:分别是:一.史前时代; 二.夏商西周;三.春秋战国;四.秦汉;五.魏晋南北朝;六.隋唐五代;七.宋、辽、西夏、金、元;八.明清(鸦片战争前)。 通过精心研究07—15年历史考研真题,我们可以发现,近几年中国古代史的分数基本上维持在总分的三分之一左右,是考试重心所在。本科目共考查4种题型:选择题、名词解释、史料分析题、简答题(论述题)。2007—2010年第四大题题型为简答题,2011年第四大题题型变为论述题。在题型上,2007-2010年都没有大的变化,2011年历史学考试大纲将简答题改为论述题,要求有了一定提高,大家除了需要掌握相关史实,在答题时还要逻辑清楚、文字流畅。 二、中国古代史考点解析 (1)对于旧石器、新时期时代的分期大家要知道,同时,重大史学价值的遗址发现,如北京人遗址、仰韶、红山、良渚、龙山等文化遗存的地域和主要特点。也是本章出题的重点。 (2)古史传说时代:传说中的人物及事迹,主要通过选择题进行考查。 (1)夏、商、西周三族的起源与发展,夏、商、西周朝代更替的过程、背景、影响,这部分大家了解一下; (2)三个朝代国家制度要有一个了解,尤其是西周建立的一系列制度,像政治方面的分封制、宗法制以及一系列的礼制(周公制作“礼乐”);经济方面的井田制、“工商食官”等; (3)夏商西周时期的文化及其遗存,像甲骨文、金文、二里头文化、殷墟要有一个了解。 (4)西周后期的社会矛盾及其灭亡的过程要有一个了解。 (1)春秋战国经济发展的具体表现,赋税制度的变化; (2)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有哪些国家和主要人物,他们的形成过程要了解一下; (3)春秋战国时代的改革与变法是比较重要的,每一次变法的时间、内容、意义要掌握; (4)春秋战国的思想、文化是比较重要的。这个时代的百家争鸣,九流十家的思想、著作等细节知识要扎实掌握这是重要的知识点,很容易被考查到。

历史学考研:中国近代史

历史学考研:中国近代史 一、中国近现代史题型分析及复习重点 本科目共考查4种题型:选择题、名词解释、史料分析题、简答题(论述题)。2007—2010年第四大题题型为简答题,2011年后第四大题题型变为论述题。在题型上,2007-2015年中国近现代史部分试题大部分上都出现在选择题、名词解释和简答题(论述题)中,只有2007、2012年出现过两道史料分析题,这两道题的涉及到了清末的科举变革和早期维新思想等内容。 复习的重点应该放在中国近代史上(即1840年—1949年),对于晚清民国的几次重要运动,像洋务运动、戊戌维新、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等问题以及太平天国运动要好好掌握。 二、中国近现代史考点解析 第一部分列强的对华侵略 (1)两次鸦片战争的北京、过程、后果要好好把握。有可能在这部分内容出非常细节的选择题和名词解释。 (2)掌握《南京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等不平等条约的内容及特点,以及对中国社会造成的影响。 (3)两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和中日甲午战争及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的重要战役要记住。 (4)中国边疆危机产生的原因及主要内容。 (5)鸦片战争爆发后,中国社会矛盾错综复杂,在诸多矛盾中,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列强划分势力范围的情况要熟悉。 第二部分清统治的衰落 (1)太平天国当时具体采取了哪些制度,像天朝田亩制度的内容、评价要熟记,有可能出现论述题。注意《资政新篇》的内容及影响以及与天朝田亩制度的比较。 (2)义和团运动要注意和太平天国的农民战争作比较,它的影响要知道并掌握。 (3)“扶清灭洋”口号的评价。 (4)义和团失败的原因及其教训。 (5)清廷政局的变化。 (6)湘淮军势力的崛起。 第三部分近代化的启动 (1)关于“师夷长技以制夷”的背景、代表人物、以及他们的主要著作和主要观点都要掌握。 (2)关于洋务运动的背景、洋务派和顽固派的代表人物、以及它们在中央和地方的代表人物都要掌握。 (3)洋务运动的内容,前期求强,后期求富所采取的措施要知道。建立的一系列军事企业和民用企业,对于建立的时间、地点、代表人物等要熟记。对于内容、影响有可能会出现在论述题和史料分析题中。 (4)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发展的特点。 (5)早期维新思潮及戊戌变法这两者之间的关系要知道。这都是晚清时期的重要活动,

2019法学考研大纲内容

2019法学考研大纲内容 在此,凯程郑老师详细介绍一下2019法学考研大纲的全部内容。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法学 一、法学的含义 法学的概念;法学的研究对象;法学体系。 二、法学的产生和发展 法学产生的条件;法学的历史发展。 三、西方主要法学流派 自然法学派;分析法学派;社会法学派;其他主要流派。 四、马克思主义法学 马克思主义法学的产生与发展;马克思主义法学的特征。 第二节法理学 一、法理学的含义 法理学的概念;法理学的研究对象;法理学在法学体系中的地位。 二、法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意义 法理学的研究方法;研究法理学的意义。 第二章法的概念 第一节法的定义 一、“法”的词义。 二、马克思主义法学关于“法”的定义 名师点评:删除“法的定义的多样性”。 第三节法的本质 一、西方法学关于法的本质的学说 神意论;理性论;命令说;民族精神论;社会控制论;其他学说。 二、马克思主义法学关于法的本质的学说 法律是统治阶级的国家意志的体现;法律所体现的意志由一定的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法律所体现的意志也受其他因素的影响。 第二节法的基本特征 一、法的规范性 二、法的国家意志性 三、法的普遍性 四、法的权利和义务性 五、法的程序性 六、法的国家强制性 第四节法的分类 一、法的一般分类 成文法与不成文法;根本法与普通法;_一般法与特别法;实体法与程序法;国内法与国际法。 二、西方两大法系的特殊法律分类

公法与私法;普通法与衡平法。名师点评:删除“联邦法与联邦成员法” 第三章法的历史 第一节法的起源 一、法起源的主要原因 法起源的经济因素;法起源的政治因素。 二、法起源的一般规律 由个别调整逐步发展为规范性调整;由习惯到习惯法再到制定法;由与道德规范、宗教规范混为一体到相对独立。 第二节法的演进 一、法的历史类型 法的历史类型的定义;法的历史类型的更替原因。 二、古代法 奴隶制法;封建制法。 三、资本主义法 资本主义法的产生;资本主义法的本质;法系的概念;英美法系;大陆法系;两大法系的区别。四、社会主义法 中国社会主义法的产生和本质。 第四章法的作用与法的价值 第一节法的作用 一、法的作用的概念 法的作用的定义;法的作用的实质。 二、法的作用的种类 法的规范作用和社会作用;其他种类。 三、法的规范作用 指引作用;评价作用;预测作用;教育作用;强制作用。 四、法的社会作用 维护阶级统治的作用;法律执行社会公共事务的作用。 五、法的作用的局限性 第二节法的价值 一、法的价值的概念 二、法的主要价值 秩序;自由;正义;效率。 三、法的价值的冲突与解决 第五章法的渊源与法律效力 第一节法的渊源 一、法的渊源的含义 二、法的渊源的分类 法的正式渊源;法的非正式渊源。 三、当代中国法的渊源 当代中国法的正式渊源;当代中国法的非正式渊源。 第二节法的效力 一、法的效力的含义 二、法的效力等级 三、法的效力范围

2020考研历史学大纲:世界古代中世纪史

2020考研历史学大纲:世界古代中世纪史 出国留学考研网为大家提供2017考研历史学大纲:世界古代中 世纪史,更多考研资讯请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 2017考研历史学大纲:世界古代中世纪史 一、世界古代史题型分析 本科目共考查4种题型:选择题、名词解释、史料分析题、论述题。2007-2010年第四大题题型为简答题,2011年后第四大题题型 变为论述题。一般来说,世界古代中世纪史考查的是从远古时代至1500年前后的世界历史(即从史前人类到文艺复兴和地理大发现之前)的这段历史,是人类历史分期最长的时期,也是一个重要的时期。 在题型上,世界古代中世纪史的考查基本上都以选择题、名词解释、论述题的形式出现,史料分析题较少被考到,只有2009出了一 道关于罗马帝国境内基督教发展状况的考题,还有2016年考了一道 雅典城邦制度的考题。 二、世界古代史考点解析 第一部分史前人类 (1)人类的进化过程要了解,各个阶段发现的典型化石代表。 (2)农业革命的意义与新石器时代的文明成果要知道。 (3)史前文化的特点、内容和意义要知道。 第二部分古代西亚诸文明 (1)苏美尔城邦的产生、发展及经济制度要熟悉,有可能以名词 解释和选择题的形式来考查; (2)古巴比伦王国的兴起、汉谟拉比的统治和古巴比伦的社会经 济制度都是比较重点的知识,要注意理解并识记;

(3)亚述帝国时代的一些重要措施要掌握; (4)新巴比伦王国的扩张与衰亡; (5)腓尼基的海外殖民和文字的发明;犹太、以色列统一王国的形成及其灭亡; (6)波斯帝国的建立与大流士一世的改革、社会经济的发展状况要熟悉。 (7)波斯帝国的历史地位要了解并掌握。 第三部分古代埃及文明 (1)古代埃及的主要王朝(要求理清线索,掌握各个王朝的名称和时间顺序,这是一个基本知识点) (2)对金字塔的评价; (3)宗教崇拜与墓葬习俗要了解; (4)古代埃及的文化成就包括的内容比较多,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要注意名词解释和选择题的出现。 第四部分古代印度文明 (1)哈拉巴文明、吠陀文明、婆罗门教、种姓制度作为选择、名词解释往往会被考到; (2)佛教产生的社会背景、基本教义及其意义; (3)列国时代的百家争鸣要了解; (4)孔雀王朝的政治经济制度; (5)佛教的传播过程和范围要清楚。 第五部分古代希腊文明 (1)克里特文明和迈锡尼文明:克里特文明和迈锡尼文明是非常重要的知识,无论是史料分析、论述还是名词解释、选择题都比较多的出现过;

2019年度硕士研究生科目中国历史考试大纲

2019年度硕士研究生科目中国历史考试大纲 【一】考试目的 本考试是中国史一级学科全日制硕士学位学术研究生的入学资格考试之专业基础课,各语种考生统一用汉语答题。各招生院校依照考生参加本考试的成绩和其他两门考试的成绩总分来选择参加第二轮即复试的考生。 【二】考试的性质与范围 本考试是测试考生中国史学科基础知识和汉语写作水平的尺度参照性水平考试。考试范围包括本大纲规定的中国史知识和汉语写作水平。 【三】考试差不多要求 1.具备较为扎实的中国史知识,对学术研究动态的掌握能力。 2.具有古代汉语的差不多阅读及较强的理解能力。 3.具备较强的现代汉语写作能力。 【四】考试形式 本考试采取客观试题与主观试题相结合,单项技能测试与综合技能测试相结合的方法,强调考生的中国史差不多知识和汉语写作能力。试题分类参见“考试内容一览表”。 【五】考试内容 本考试包括三个部分:名词解释、论述题、古代汉语的翻译与理解。总分300分。 I.名词解释 1.考试要求 要求考生对中国史差不多知识有较强的了解。 2.题型 要求考生解释涉及整个中国史知识结构的6-8个名词。 II.论述题 1.考试要求 该部分要求考生对涉及中国史整体知识结构的5-8个题进行回答,要求层次分明、思路清晰、言简意赅,凸显专业性、学术性。 2.题型 试卷提供中国古代史与中国近现代史两个二级学科各4题,能够进行选择性回答。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假如试题要求在开列题目中选做其中假设干题,倘假设答案超过规定选做数目,从分数最低的算起〔例如规定6选4,考生只能选择其中4题作答,如所答超过4题,那么以得分最低的4题计分〕。 III.古代汉语 1.考试要求 考生应能依照所给题目用现代汉语翻译一篇许多于800词的古代汉语短文,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对另一段古代汉语的文字材料,在理解历史背景的同时用现代汉语进行解释。 2.题型 题目一与二,均是古代汉语原文。 六、答题要求

2012年历史学考研大纲

2012年历史学考研大纲 注:2012年历史学考研大纲将在2011年8月或9月由教育部发布,现在同学们可以免费预订20 12年历史学考研大纲(电子版或者印刷版,索取QQ:807869347朱老师 374412918,李老师)。博仁教育建议在新大纲没有发布以前,考生可以以2011年的历史学考研大纲作为参考,指导复习。 201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 历史学基础考试大纲 Ⅰ、考试性质 历史学基础考试是为全国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招收历史学学科的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全国统一入学考试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所掌握的历史学学科大学本科阶段的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评价的标准是高等院校历史学学科优秀本科生所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利于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择优选拔,确保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质量。 Ⅱ、考查目标 1.掌握基本史实,了解中外历史发展的主要过程、基本线索和阶段特征; 2.掌握基本理论,能正确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比较和评价重要的历史事件和人物; 3.了解历史研究的基本史料并能以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分析解读。能辨析史料的价值、偏颇或局限,获取有效信息; 4.论据确凿,论证严谨,逻辑合理,文字准确。 Ⅲ、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试卷满分为3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 中国古代史约30% 中国近现代史约20% 世界古代中世纪史约20% 世界近现代史约30% 史学理论和史学史、历史文献学、历史地理学、专门史等方面的内容将有机地体现在以上各部分之中。 四、试卷题型结构 选择题 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名词解释 8小题,每小题10分,共80分 史料分析题 2小题,每小题30分,共60分 论述题 3小题,每小题40分,共120分 Ⅳ、考查内容 全部内容分为中国史(上古-1992年)和世界史(上古一1991年)两大范围。 -、中国古代史 1.史前时代 旧石器时代的人类 新石器时代的主要文化遗存古史传说 2.夏商西周 夏朝与夏文化的探究 商朝及其考古发现西周的盛衰 西周的制度和社会结构 西周的经济与文化 3.春秋战国 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 春秋战国的社会经济与社会变动春秋战国的改革与变法

2012年历史学考研大纲

201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 历史学基础考试大纲 博仁教育2011年9月15日 Ⅰ、考试性质 历史学基础考试是为全国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招收历史学学科的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全国统一入学考试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所掌握的历史学学科大学本科阶段的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评价的标准是高等院校历史学学科优秀本科生所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利于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择优选拔,确保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质量。 Ⅱ、考查目标 1.掌握基本史实,了解中外历史发展的主要过程、基本线索和阶段特征; 2.掌握基本理论,能正确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比较和评价重要的历史事件和人物; 3.了解历史研究的基本史料并能以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分析解读。能辨析史料的价值、偏颇或局限,获取有效信息; 4.论据确凿,论证严谨,逻辑合理,文字准确。 Ⅲ、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试卷满分为3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 中国古代史约30% 中国近现代史约20% 世界古代中世纪史约20% 世界近现代史约30% 史学理论和史学史、历史文献学、历史地理学、专门史等方面的内容将有机地体现在以上各部分之中。 四、试卷题型结构 选择题 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名词解释 8小题,每小题10分,共80分 史料分析题 2小题,每小题30分,共60分 论述题 3小题,每小题40分,共120分 Ⅳ、考查内容 全部内容分为中国史(上古-1992年)和世界史(上古一1991年)两大范围。

一、中国古代史 1.史前时代 旧石器时代的人类 新石器时代的主要文化遗存 古史传说 2.夏商西周 夏朝与夏文化的探究 商朝及其考古发现 西周的盛衰 西周的制度和社会结构 西周的经济与文化 3.春秋战国 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 春秋战国的社会经济与社会变动 春秋战国的改革与变法 春秋战国的思想与文化 4.秦汉 秦朝统一及其历史影响 西汉建立与文景之治 汉武帝的统治与西汉的强盛 西汉后期的社会危机与王莽改制 东汉的政治 两汉社会经济的发展 秦汉社会结构与社会矛盾 秦汉社会经济的发展 秦汉的民族关系 秦汉的思想、文化和科技 5.魏晋南北朝 三国鼎立与西晋统一 东晋南朝的政治 江南社会经济的发展 十六国北朝的政治形势与民族关系 北魏孝文帝改革 魏晋南北朝时期士族的盛衰 魏晋南北朝的思想、文化与科举 6.隋唐五代 隋朝的统一与覆灭 唐朝的建立和“贞观之治” 武则天和唐玄宗的统治 隋及唐前期的国家制度与社会经济 安史之乱与中晚唐政局 中晚唐的财政改革与社会经济

2018年考研历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大纲

2018考研历史学基础考试大纲 Ⅰ、考试性质 历史学基础考试是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招收历史学学科的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全国统一入学考试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所掌握的历史学学科大学本科阶段的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评价的标准是高等院校历史学学科优秀本科生所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利于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择优选拔,确保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质量。 Ⅱ、考查目标 1.掌握基本史实,了解中外历史发展的主要过程、基本线索和阶段特征。 2.掌握基本理论,能正确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比较和评价重要的历史事件和人物。 3.了解历史研究的基本史料,并能以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分析解读。能辨析史料的价值、偏颇或局限,获取有效信息。 4.论据确凿,论证严谨,逻辑合理,文字准确。 Ⅲ、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试卷满分为3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考查内容比例 中国古代史约30% 中国近现代史约20% 世界古代中世纪史约20% 世界近现代史约30% 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历史文献学、历史地理学、专门史等方面的内容将有机地体现在以上各部分之中。 四、试卷题型结构 选择题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名词解释8小题,每小题10分,共80分 史料分析题2小题,每小题30分,共60分 论述题3小题,每小题40分,共120分 Ⅳ、考查内容 全部内容分为中国史(上古-1992年)和世界史(上古一1991年)两大范围。 一、中国古代史 1.史前时代 旧石器时代的人类 新石器时代的主要文化遗存 古史传说 2.夏商西周 夏朝与夏文化的探究 商朝及其考古发现 西周的盛衰 西周的制度和社会结构 西周的经济与文化 3.春秋战国

历史学2020考研大纲解析

历史学2020考研大纲解析 2014年的考研历史大纲已经发布,新大纲与往年相比并没有发 生任何变化。从宏观来看,新大纲在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方面都没 有发生变化,试卷满分为3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试卷内容 结构为中国古代史(约30%)、中国近现代史(约20%)、世界古代中世纪史(约20%)、世界近现代史(约30%)。同时,新大纲在是试点的设 置方面也没有发生变化。新大纲范围内的历史学考察要求与往年的 考点划归是完全契合的,但是,需要特别提醒各位考生注意,考试 的难度是有两方面决定的,一是考点,二是考题设置。大多数人往 往只注重第一方面,也就是考点的备考,对考卷上出题方式以及考 点的隐藏手段没有过多的关注。通过对近两年的考研真题研究发现,历史学考研的命题逐年由较为宏观的大考题转向考察小知识点的题目,对知识点掌握的范围及程度要求越来越高。 从微观来看,新大纲虽然没有发生大变,但是要想取得高分,对考点的考虑还需要从以下两个方面来把握: 首先,重者恒重 2014历史考研大纲规定考研历史的知识点划归与试题结构类型 与往年保持一致。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古代中世纪史、世界近现代史的比例依然是3:2:2:3,由此可见,中国古代史和世 界近现代史部分依然是考察重点,考生在复习时要注意有侧重。题 型的一致性对考生是一个绝对的利好消息,历史真题的价值可以得 到充分的发挥,通过对历年真题的总结得知,在整套试题中材料题 和论述题所占的分值较大,且这两种题型是梳理知识脉络和串联知 识点的主力题型,分数之差一般在这里产生,是搏击名校考生的必 争之地。 再次,考题暗藏玄机 大家可以思考一个问题,考纲年年相似、相同,而考试试卷又不能出现重复性题目,出题者在考点范围一致的情况下,只能是在考

南开大学历史学考研大纲(中国史)

《中国史》考试大纲 一、考试目的 本考试是中国史一级学科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入学资格考试之专业基础课,各语种考生统一用汉语答题。各招生院校根据考生参加本考试的成绩和其他两门考试的成绩总分来选择参加第二轮,即复试的考生。 二、考试的性质与范围 本考试是测试考生中国史学科基础知识和汉语写作水平的尺度参照性水平考试。考试范围包括本大纲规定的中国史知识和汉语写作水平。 三、考试基本要求 1. 具备较为扎实的中国史知识,对学术研究动态的掌握能力。 2. 具有古代汉语的基本阅读及较强的理解能力。 3. 具备较强的现代汉语写作能力。 四、考试形式 本考试采取客观试题与主观试题相结合,单项技能测试与综合技能测试相结合的方法,强调考生的中国史基本知识和汉语写作能力。试题分类参见“考试内容一览表”。 五、考试内容 本考试包括三个部分:名词解释、论述题、古代汉语的翻译与理解。总分300分。 I. 名词解释 1. 考试要求 要求考生对中国史基本知识有较强的了解。 2. 题型

要求考生解释涉及整个中国史知识结构的6-8个名词。每个名词10分,总分50-60分。考试时间为40分钟。 II. 论述题 1. 考试要求 该部分要求考生对涉及中国史整体知识结构的5-8个题进行回答,要求层次分明、思路清晰、言简意赅,凸显专业性、学术性。 2. 题型 试卷提供中国古代史与中国近现代史两个二级学科各4题,可以进行选择性回答。共计18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III. 古代汉语 1. 考试要求 考生应能根据所给题目用现代汉语翻译一篇不少于800词的古代汉语短文,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对另一段古代汉语的文字材料,在理解历史背景的同时用现代汉语进行解释。 2. 题型 题目一与二,均是古代汉语原文。共计60分。考试时间为50分钟。 六、答题和计分 要求考生用钢笔或圆珠笔做在答题卷上。 《中国史》考试内容一览表

2018年考研专业课大纲解析(历史学基础)

2018年考研专业课大纲解析(历史学基础) 考研大纲汇总考研英语大纲考研政治大纲考研数学大纲考研专业课大纲出国留学考研网为大家提供2018年考研专业课大纲解析,2018年考研专业课大纲解析 Ⅰ、考试性质 历史学基础考试是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招收历史学学科的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全国统一入学考试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所掌握的历史学学科大学本科阶段的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评价的标准是高等院校历史学学科优秀本科生所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利于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择优选拔,确保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质量。 Ⅱ、考查目标 1.掌握基本史实,了解中外历史发展的主要过程、基本线索和阶段特征。 2.掌握基本理论,能正确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比较和评价重要的历史事件和人物。 3.了解历史研究的基本史料,并能以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分析解读。能辨析史料的价值、偏颇或局限,获取有效信息。 4.论据确凿,论证严谨,逻辑合理,文字准确。 Ⅲ、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试卷满分为3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考查内容比例 中国古代史约30% 中国近现代史约20% 世界古代中世纪史约20% 世界近现代史约30% 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历史文献学、历史地理学、专门史等方面的内容将有机地体现在以上各部分之中。 四、试卷题型结构 选择题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名词解释8小题,每小题10分,共80分 史料分析题2小题,每小题30分,共60分 论述题3小题,每小题40分,共120分 Ⅳ、考查内容 全部内容分为中国史和世界史两大范围。 一、中国古代史 1.史前时代 旧石器时代的人类 新石器时代的主要文化遗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