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角色

社会角色
社会角色

第四讲社会化中的角色问题

一.角色的概念

二.角色的类型

三.社会角色的扮演过程

四.社会角色的失调

1. 角色紧张

2. 角色冲突

3. 角色不清

4. 角色中断

5. 角色失败

五.角色调适与角色实现

六.讨论:

如何扮演好领导秘书(司机)的角色?

第四讲社会化中的角色问题

一、(社会)角色的概念

角色是指与人们的某种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与行为模式,它是人们对具有特定身份的人的行为期望,它构成社会群体或组织的基础。

具体说来,它包括以下四方面涵义:

1、角色是社会地位的外在表现;

2、角色是人们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和行为模式;

3、角色是人们对于处在特定地位上的人们行为的期待;

4、角色是社会群体或社会组织的基础。

二、社会角色概念的由来

三、社会角色的要素

1、角色权利

角色权利是角色扮演者所享有的权力和利益。角色权力是指角色扮演者履行角色义务时所具有的支配他人或使用所需的物质条件的权力。角色权益是指角色扮演者在履行角色义务后应当得到的物质和精神报酬。如工资、奖金、福利、实物等属于物质报酬,表扬、荣誉、称号等属于精神报酬。

2、角色义务

角色义务是角色扮演者应尽的社会责任。角色义务包括角色扮演者“必须做什么”和“不能做什么”两个方面。

3、角色规范

角色规范是指角色扮演者在享受权利和履行义务过程中必须遵循的行为规范或准则。角色规范包括不同的形式:从范围上可以分为一般规范和特殊规范;从具体要求上可以分为正向规范(即扮演者可以做、应当做和需要做的行为规范)和反向规范(扮演者不能做、不应当做的各项行为规定);从表现形式上可以分为成文规范(法律、法规、制度、纪律等)和不

成文规范(风俗习惯等)。

四、社会角色的类型

1、从人们获得角色的方式上区分:先赋角色与自致角色

所谓先赋角色,也称归属角色,指建立在血缘、遗传等先天的或生理的因素基础上的社会角色。

所谓自致角色,也叫自获角色或成就角色,指主要通过个人的活动与努力而获得的社会角色。自致角色的取得是个人活动的结果。

2、根据人们承担社会角色时的心理状态区分:自觉的角色与不自觉的角色

所谓自觉的角色,指人们在承担某种角色时,明确意识到了自己正担负着一定的权利、义务,意识到了周围的人都是自己所扮演的角色的观众,因而努力用自己的行动去感染周围的观众。与以下因素有关:首先,一个人在刚刚充当某一角色时,往往容易表现为自觉的角色;

其次,在他人在场或他人对此角色提出了明确希望的条件下,容易出现自觉的角色;

再次,特定的环境与任务常容易使人表现出自觉的角色;

最后,经常的自我提醒也是实现自觉角色的重要条件。

所谓不自觉的角色,指人们在承担某一角色时,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正在充当这一角色,而只是按习惯性行为去做。

3、从社会角色规范化的程度上区分:规定性角色与开放性角色

所谓规定性角色指有比较严格和明确规定的角色,即对此种角色的权利与义务、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都有明确规定。

所谓开放性角色,指那些没有严格、明确规定的社会角色,这类角色的承担者可以根据自己对角色的理解和社会对角色的期望而从事活动。

4、从社会角色的追求目标上区分:功利性角色与表现性角色

所谓功利性角色指那些以追求效益和实际利益为目标的社会角色。

所谓表现性角色,指不是以获得经济上的效益或报酬为目的,而是以表现社会制度与秩序、表现社会行为规范、价值观念、思想道德等为目的的社会角色。

五、社会角色的扮演

社会上每个人都承担着一些社会角色。当一个人具备了充当某种角色的条件,去担任这一角色,并按这一角色所要求的行为规范去活动时,这就是社会角色的扮演。

1、社会角色的确定

在社会舞台上,人们并不能随心所欲地扮演任何角色。

证明一个人的实际地位、身份能力及其他条件与他所承担的角色是一致的、等同的。

对于每一个个人来说,在角色扮演中,首要的任务是角色确定,也就是说,我是谁。如果搞不清楚我是谁,我在社会中到底充当着什么样的角色的话,那

么你就不可能去扮演好这个角色,就会出现角色扮演的失误。在社会舞台上,角色确定不当大致有几种情况:第一,不能胜任角色;第二,未能承担合适的角色;第三,选择了不适当的角色。

2、社会角色的扮演

角色扮演通常要经历三个阶段:

(以公交车让座为例)

1、期望角色:人们在承担某种角色时,首先遇到的是社会或他人对这个角色的期待。只有较好地把握住角色的期待,才能按照角色期待扮演好这个角色。

2、领悟角色:人们对角色的扮演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自己对角色的认识、理解,即对角色的领悟。由于每个人的思想基础、道德水平、价值观念以及所处环境的不同,因而对角色的理解也有差异。

3、实践角色:对角色的实践是角色领悟的进一步发展,是在个人实际行动中表现出来的角色。在很多情况下,对角色的领悟与实践是一致的。在角色实践中,也常常出现角色的建设,就是在一些没有预料的情况下,角色扮演者灵活地创造出了适时的角色扮演,这是在社会转型、变化发展中需要的一种角色扮演,有助于角色的成功扮演。

角色差距:

总之,社会角色的扮演一般要经历角色期待到角色领悟到角色实践这样一个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后者与前者往往会产生一些偏差,这些偏差或差距在社会学上被称为角色差距。在角色扮演过程中,角色扮演者必须加强学习或角色整合,缩短或消除其角色差距。

六、社会角色的失调

1、角色紧张

人们在实际担当角色过程中所引起的时间和精力上的紧张。

在现代社会中,由于社会结构和社会分工的复杂,使得人们要同时扮演好几个角色。众多角色集中在一个人身上,我们称这种情况为角色丛(角色集)。

例如,一位男士,在家中是丈夫、父亲,在学校对于学生是老师,对于其他老师是同事,在其他时间,他还有好多朋友,是医师协会的成员,还是某电大的学员。这样,众多角色就集中在他一个人身上,构成了一个角色丛。在这个角色丛中,每个角色都有一套

行为规范,要求角色者去履行,于是这位男士就可能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他就会在时间和精力上感到紧张,这就是所谓的角色紧张(也称角色超载)。角色紧张是由许多角色同时对一个人提出各自的角色要求造成的。

在一般情况下,角色紧张是不会发生的。一方面是因为多种角色同时对一个人提出各自的要求的概率并不高,它们的不同要求在时间上是可以被划分出来的;另一方面是因为每个人都有一些生活经验,学习训练了角色技巧,很多人都能同时或先后成功地扮演多种角色。当然,如果一个人参与的社会活动太多,超过了自己的精力和时间限度,那么角色紧张的状况就是不可避免的了。

一个人应当建立一套什么规模的角色丛,取决于社会地位、交往范围和个人能力等多种因素。角色丛过于简单,不能建立必要的社会网络,则不利于适应社会生活,也不利于个人的充分发展;角色丛过于庞大,则势必造成角色紧张。

2、角色不清

所谓角色不清指社会大众或角色的扮演者对于某一角色的行为标准不清楚,不知道这一角色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和怎样去做。之所以角色不清,原因多半是在社会变迁中一种新的社会角色出现的时候,人们往往不知道其本身的行为规范。只有通过长期互动,当社会为它规定了明确的规范后,这种角色不清才能清除。。改革开放后农村出现了专业户、个体户,最初也不清楚其行为规范。所以,很多个体户、私营业主就去找一个集体的“红帽子”带上,这为以后出现的产权纠纷埋下了伏笔。当然,也有故意不去认清角色规范的,这是另类角色不清。

3、角色冲突

这是指在社会角色的扮演中在角色之间或角色内部发生矛盾、对立和抵触,妨碍着角色扮演的顺利进行。角色冲突包括两种情形:角色间的冲突和角色内的冲突。

前者(角色间的冲突)比如,在一个单位内部,领导与被领导这两种角色之间很容易发生冲突,因为他们所处的地位、所负的责任不同。又如在一个家庭里,父母子女、兄弟姐妹、叔侄妯俚,这些角色之间都有可能发生冲突的。

后者(角色内的冲突)比如,一个人同时承担着很多角色,他的这些角色之间发生冲突。比如一个中年男子,他既是母亲的儿子,又是妻子的丈夫,当母亲和妻子(即婆媳之间)发生矛盾时,中年男子所承担的这两种角色就发生冲突了:他是站在母亲一边还是护着妻子呢?两头为难。所以有人说,当一个家庭内部两个女人(婆、媳)之间发生“战争”时,那个夹在中间的男人(儿子兼丈夫)是最难受的。

每个人在社会中都有一个主要的角色,这就是以职业为主的角色。这一角色往往与在家庭中的角色经常产生冲突。

4、角色中断

所谓角色中断,指在一个人前后相继所承担的两种角色之间发生了矛盾的现象。

角色中断的发生是由于人们在承担前一种角色时并没有为后一阶段所要承担的角色做好准备,或前一阶段所具有的一套行为规范与后来的新角色所要求的行为直接冲突

解决这一类因准备不足而产生的角色中断的办法是:从角色承担者个人来说,应对自己的人生有所设计,应了解人的一生中不可避免地要相继承担的那些角色

的特点,为未来的角色做些准备工作;对于家长来说,应注意对子女的成长进行指导;对于社会来说,应加强对各种不同角色的培养、培训和咨询工作,对于那些因社会原因而造成的角色中断,应给予社会的帮助。

5、角色失败

角色失败是角色扮演过程中发生的一种极为严重的失调现象。它是指由于多种原因使角色扮演者无法进行成功的表演,最后,不得不半途终止表演,或者虽然还没有退出角色,但已经困难重重,每前进一步都将遇到更多的矛盾。

从角色失败的结果上看,通常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角色的承担者不得不半途退出角色;比如,现代社会中离婚现象增多,作为当事人,离婚就意味着角色失败。因为不管怎么说,其丈夫或妻子的角色没有扮演成功,否则就不会离婚。

另一种是虽然还处在某种角色的位置上,但其表现已被实践证明是失败的。比如,有些夫妻感情破裂,实行分居,尽管没有离婚,但貌合神离,这也是角色失败。再比如,一个单位的领导,如果工作没有做好,政绩很差,上责下怨,尽管他还在当着领导,但他这

个角色却是失败的。一旦上级把他撤职,或者被民主选下,那就是角色中断了。

七、角色失调的后果

角色失调会带来严重后果的。主要有两种:一是角色紧张。上一对年纪尚小的少男少女偷尝禁果了,又未婚先孕了,能不紧张?再比如,向更高职位的竞聘考试成功了,走马上任了,短期内会不适用这新岗位,也会出现角色紧张。出现角色紧张之后,如果当事者素质高、修养好、心态好,心理很健康,角色紧张就能得到缓解;否则就有些麻烦。

第二是角色错位。角色错位就可能张冠李戴,雀占鸠巢,本是这个角色却去抢占别的角色。比如本是当领导的却不负起领导的责任,混同于普通百姓;八、怎样理解角色失调问题?

的角色

九、社会角色的特性

1、客观性

社会角色的产生和存在是客观的,任何一种社会角色的产生都是一定社会文化、历史积淀的结果,是

社会生产和生活发展的产物;脱离社会客观需要而由人们头脑中想象出来的“角色” 在现实的社会生活中是不存在的。

2、对应性

任何一种社会角色一般都是对应于另一种社会角色而存在的,没有相对应的角色作为前提,这种社会角色也就不存在。社会学把这些相互对应而存在的社会角色称为“角色伴侣”。

3、单一性

单一性是指在现实的社会生活中,不存在角色权利、角色义务和角色规范完全相同的两种不同的角色;同样地,在一个社会中,也不可能存在对同一社会角色会有不同的社会期望和行为规范。有些社会角色,由于文化习惯不同,会有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但不同的语言表达所指的是同一个社会角色。

4、扮演性

人们在社会生活和社会舞台上承担或扮演某个角色时,与演员在舞台上扮演角色相似,具有“化妆演出”的特点。

讨论:

如何扮演好领导的司机(秘书)?

社会角色体验实践总结

2014-07-20社会角色体验日记 1 第一天上班,即使打工也是格外重要的一天。给我们分配工作的孙主管是一位精明干练的女士,她先给我们介绍了公司里的主要人物:段总、张副总、以及主管秘书工作的段姐。接下来则开始这一天的主要工作:打扫卫生!!擦桌子擦门擦地板,还有几块大大的落地玻璃窗,每项都是精中求细细中求精,大家踩凳子的踩凳子,爬桌子的爬桌子,顿时店里尘土飞扬,不一会儿下来大家已是蓬头垢面,不禁相视而笑。下午则是一个基本的简短培训,打印文稿,整理文件等,大家以前都没怎么吃过苦,虽说不上是温室里的花朵,但这样的遭遇也真是第一次。明天继续加油! 2014-07-21社会角色体验日记2 打卡、打扫卫生、整理文档,打印文件,接听电话并记录…工作的第二天开始仍是重复第一天有些枯燥的工作。再接下来则是更深层次的培训:文档归类,接听电话技巧等,一天下来又是头昏脑胀。秘书工作是办公室的主体工作,领导要做到决策科学化,离不开秘书人员的协助。因为秘书人员一方面处理着大量的日常事务工作,使得领导能集中精力考虑大问题。做好了这些,让我体会到了巨大的充实感,虽然很累,但也,不能草率敷衍了事。明天继续加油。每天在规定的时间上下班,上班期间要认真准时地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不能草率敷衍了事。我们的肩上开始扛着民事责任,凡事得谨慎小心,否则随时可能要为一个小小的错误承担严重的后果付出巨大的代价,再也不是一句对不起和一纸道歉书所能解决。 2014-07-22社会角色体验日记3 又开始了新的一天,依然是打卡、打扫卫生、整理文档,打印文件,接听电话并记录… 天下英雄皆我辈,一入江湖立马催。?从学校到社会的大环境的转变,身边接触的人也完全换了角色,老师变成老板,同学变成同事,相处之道完全不同。在这巨大的转变中,我们可能彷徨,迷茫,无法马上适应新的环境。我们也许看不惯企业之间残酷的竞争,无法受同事之间漠不关心的眼神和言语。很多时候觉得自己没有受到领导重用,所干的只是一些无关重要的杂活, 自己的提议或工作不能得到老板的肯定。而在学校,有同学老师的关心和支持,每日只是上上课,很轻松。常言道:工作一两年胜过十多年的读书。两个月的实习时间虽然不长,但是我从中学到了很多知识,关于做人,做事,做学问。? 2014-07-23社会角色体验日记4 由于没有提供宿舍,所以每天7点就得起床,只要不是周末,都得去上班,留给个人支配 的时间更少。我们必须克制自己,不能随心所欲地不想上班就不来。每日重复单调繁琐的工作,时间久了容易厌倦。象我就是每天就是坐着对着电脑打打字,显得枯燥乏味。但是工作简单也不能马虎,你一个小小的错误可能会给单位带来巨大的麻烦或损失,还是得认真完成。就

美国社会阶层划分

美国社会阶层的划分及各阶层消费特点 ?上上层(不到1%): 上上层继承有大量遗产,出身显赫的达官贵人。他们捐巨款给慈善事业,不时举行并参加社交活动的舞会,拥有一个以上的宅第,送孩子就读于最好的学校。这些人是珠宝、古玩、住宅和度假用品的主要市场。他们的采购和穿着常较保守,不喜欢炫耀自己。这一阶层人数很少,当其消费决策向下扩散时,往往作为其他阶层的参考群体,并作为他们模仿的榜样。 ?上下层(2%左右): 上下层的人由于他们在职业和业务方面能力非凡,因而拥有高薪和大量财产,他们常常来自中产阶级,对社会活动和公共事业颇为积极,喜欢为自己的孩子采购一些与其地位相称的产品,诸如昂贵的住宅、学校、游艇、游泳池和汽车等。他们中有些是暴发户,他们摆阔挥霍浪费的消费形式是为了给低于他们这个阶层的人留下印象,这一阶层人的志向在于被接纳入上上层,但其子女达到的可能性比他们本人来得大。 ?中上层(占12%): 这一阶层既无高贵的家庭出身,又无多少财产,他们关心的是“职业前途”,已获得了像自由职业者、独立的企业家以及公司经理等职位,他们注重教育,希望其子女成为自由职业者或是管理技术方面的人员,以免落入比自己低的阶层。这个阶层的人善于构思和接触“高级文化”,参加各种社会组织,有高度的公德心。他们是优良住宅、衣

服、家具和家用器具的最适宜的市场,同时他们也追求家庭布置,以招待朋友和同事。 ?中间层(32%): 中间层是中等收入的白领和蓝领工人,他们居住在“城市中较好的一侧”,并且力图“干一些与身份相符的事”。他们通常购买“赶潮流”的产品。25%的人拥有进口汽车,其中大部分重看时尚,追求“一种良好品牌”,其理想居住条件是“在城市中较好一侧”,有个“好领居”的“一所好住宅”,还要有“好的学校”。中间层认为有必要为他们的子女在“值得的见识”方面花较多的钱,要求他们的子女接受大学教育。 ?劳动阶层(38%): 劳动阶层包括中等收入的蓝领人和那些过着“劳动阶层生活方式”的人,而不论他们的收入多高、学校背景及职业怎样。劳动阶层主要依靠亲朋好友在经济上和道义上的援助,依靠他们介绍就业机会,购物听从他们的忠告,困难时期依靠他们的帮助。度假对于劳动阶层来说,指的是“呆在城里”,“外出”指的是到湖边去,或常去不到两小时远的地方。劳动阶层仍然保持着明显的性别分工和陈旧习惯,他们偏好的汽车包括标准型号或较大型号的汽车,对国内外的小型汽车不大问津。 ?下上层(9%): 下上层的工作与财富无缘,虽然他们的生活水刚好在贫困线之上,他们无时不在追求较高的阶层,却干着那些无技能的劳动,工资低得可

英雄联盟(LOL)对大学生调查报告

英雄联盟(LOL)对大学生的影响调查报告 实践时间:2015年12月6-15日 实践小组人员:(应化2班)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 实践形式:问卷调查 实践背景:近年来,由于网络不断发达,网络游戏在社会上掀起一片潮流。越来越多的学生加入了网游这个庞大的集团,其中更不乏被称为大学猪的大学生们。而近年来稳居 网络游戏首榜的莫过于大家都觉得耳熟能闲的英雄联盟(简称LOL)。但我们在看到学 生在利用该款游戏娱乐、放松自我的同时也发现了许多的弊端,有许多的大学生不断沉迷其中,甚至达到无法自拔,如同鸦片般的地步,但这些大学生却不以为然,不禁令人对此现象深思,同时也让人对这款游戏有深入了解的兴趣,想知道这款游戏有如此般的 魔力让人着迷不已,现在我们小组就大学生玩英雄联盟(LOL)游戏的情况进行一番调 查。 实践目的: 一、了解和分析大学生的玩英雄联盟网游的情况,以及发现存在的一些问题。 二、收集调查问卷的结果整理和分析,探究沉迷玩英雄联盟对大学生有哪些方面的影响。 三、通过研究和讨论,提出部分适合的建议,以促进养成大学生健康玩网络游戏的习惯。调查问卷样版如下: 1.性别 [单选题] ○男 ○女 2.大学几年级? [单选题] ○大一 ○大二 ○大三 ○大四 3.你过玩LOL吗? [单选题] ○玩过 ○没碰过 4.对于LOL成为全球电子竞技主要游戏有什么看法? [填空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一天玩几局LOL [单选题]

○3局一下 ○3~6 ○6~9 ○10局以上 ○不玩 6.你现在是什么段位? [单选题] ○青铜 ○白银 ○黄金 ○白金 ○砖石 ○大师 ○最强王者 ○暂无段位 7.打LOL对你的性格的影响 [单选题] ○易怒 ○沉稳 ○无影响 8.你最喜欢LOL里面的哪个英雄?[填空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你是否愿意为LOL充值点卷? [单选题] ○愿意 ○不愿意 10.打LOL最在乎什么 [单选题] ○最高击杀次数 ○人头 ○死亡次数 ○团队合作 11.是否认为玩LOL浪费时间? [单选题] ○是 ○否 12.认为打LOL对学习有影响吗 [单选题] ○没有 ○有一点 ○很大

社会实践:家庭角色扮演

社会实践:家庭角色扮演 感想一 我有一个美满的家庭,但是从小我爸就对我说你就好好学习其他的你什么都不用管, 其他的事情你都不用操心,但是当我接到这个社会实践的时候我真的感触良深,感觉 到维持一个家真的是要有多么的用心,维持一个家需要的不仅仅是金钱,还要有心, 一个只有心没有金钱的家庭是难以生存的,一个只有金钱没有心得家庭是冰冷的,要 在中间维持住中间点,有句话说得好“两个人刚结婚时过的是爱情,等到有了孩子过 的就是亲情“ 感想二 今天陪老爸一起去上班的地方,体验下老爸日常的生活,一开始老爸还不给我去,说 没什么好看的就是上班,没意思,但是我执意要去,我老爸也拿我没办法了。等我回 到家中真的感觉父亲真的是太辛苦了,老爸在管理着一个餐厅日常对于餐厅的大小事 务都要处理,餐厅里的人很多,于是我就跟着老爸一同上到了办公室,一进去有空调 感觉还不错,办公环境很舒适,一开始还以为老爸上班很轻松,一会儿,下面就有个 客人因为上菜太慢而大发脾气,于是老爸也只好出面解决,客人对老爸骂骂咧咧的, 看到这样作为女儿的我好生气,从来没有见过人这样骂我老爸,一会儿我就跟老板说 为什么不跟他理论,老爸说,是我们不对嘛,菜都没有上,别人说我们很正常啊,见 怪不怪啦,没想到上班老爸还要受这个气 感想三 今天还是跟着老爸混,去到餐厅里又有个客人说菜炒的咸了要求要退菜,我心想这怎 么可以菜都出来了,炒咸了就多吃点饭嘛,老爸就说好的这盘再跟你上一盘新的怎样,那个客人看到经理都出来了也就答应了。我就问老爸从餐厅的利益考虑怎么可以多上 一般菜呢,老爸就说多出一盘菜虽然需要怎家成本但是依然是有赚,如果跟顾客吵下 去那很有可能因为这一盘菜而花费很多时间,而且这位顾客可能因为这盘菜而导致很 多的顾客不想再来我们店,而且他会跟他的朋友说我们店的坏话,这样我们的损失会 更加大。 感想四 今天老爸店里摆喜酒,老爸身为经理也需要去每一桌敬酒,但是老爸有痛风,不能多 喝酒我就说老爸不要喝酒了,但是老爸根本就不听我的话,等到老爸回到家,老爸的 通风犯了腿肿的好大,老妈给老爸拿来药,我就在一旁发脾气,明知道不能多喝酒你 还喝,你怎么这么不懂得珍惜自己的身体,老爸语重心长的说还不是为了这个家,我 敬酒敬的越多认识的人也就越多,到时候我们来光顾我们餐厅的人也就越多,我的业 绩就上去了,到时候我就会涨工资啦,那时候我就可以带着你们去你们想去的地方啦,我也知道我不能多喝酒,会犯痛风,但是为了这个家没办法嘛,你就原谅老爸这一次啦,这时候真的觉得社会好残酷,更加觉得父亲的不容易。 感想五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 我的角色与责任

我的角色与责任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体验不同场合下的角色变化,观察、思考不同的角色应有的不同社会表现和应承担的责任。 2、增强责任意识,知道自己对自己、对家庭、对集体、对社会应出承担的责任。 3、体验承担某项任务,感受认真履行职责并完成任务后的愉悦。教学过程: (一)识不同的场合有不同的角色。 1、教师以自己为例问学生:“我是谁?” 学生回答后,出示教师自己在不同场合的照片,如商店里、家里、旅游景区里,让学生感受到在不同的场合下,人的角色是不一样的。 2、设置场景,让学生说说“我是谁?” (1)在学校里。

(2)在商场里。 (3)在家里。 (4)在公共汽车上。 3、身边的人是谁? 学生小组讨论,然后班上交流。 (二)认识不同的角色对人的不同要求 引入: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我们每个人都在不同的场合担当不同的角色。 1、学生讨论你认为怎样的老师才是一名好的老师? 2、小组讨论:怎样做才是一名好学生? 3、小组表演 在生活中,我们每个人担当不同的角色,那应该怎样做才能当好这些不同的角色呢?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表演、讨论。 学生上台抽取题目根据教师提供的场景进行表演。 表演场景:

(1)秋游动物公园。 (2)到图书馆借阅图书。 (3)乘车去清晖园。 (4)去超市购物。 课题在电脑出现 图片:教师自己在不同场合的照片 在各种地点的图片 声音:背景音乐 文本:各种场景 各种地点的图片 (5)去剧院看电影。 (6)奶奶生病了,你回家该怎么办? 4、师生合演 表演的场景是文具店里,教师是售货员,学生是顾客。表演后,学生评价。

5、角色互换 (1)假如你是老师,你会怎样对待学习上的后进生、顽皮生、家庭困难生等。 (2)假如你是家长,谈谈你对孩子的希望是什么?如果孩子顽皮,学习退步,你会怎样做呢? (三)小结 师:同学们能干,评价很到位!在生活中由于场景不同,参照对象不同,我们所承担的角色是不一样的。在家里我们是父母的儿女,在学校我们是学生,在商店我们是一个小顾客,在车上我们是一个小乘客……根据不同的场合和不同的参照对象,我们要不断变换自己的角色。每一种角色都有自己的权利和义务,我们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当好生活中各种不同的角色。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全职高手荣耀联盟时间轴及资料

全职高手荣耀联盟时间轴及资料1993 9.28魏琛出生 1996 3.31韩文清出生 5.1林敬言出生 未知苏沐秋出生 1997 5.29叶修、叶秋出生 1998 2.24张佳乐出生 8.17孙哲平出生 11.21杨聪出生 1999 2.20邓复升出生 7.6王杰希出生 2000 1.11张新杰出生 2.10喻文州出生 2.18苏沐橙出生 5.13李轩出生 5.20田森出生 6.23肖时钦出生 8.3楚云秀出生 8.10黄少天出生 2001 11.20方锐出生 11.24周泽楷出生 12.22吴羽策出生 2002 1.3安文逸出生 4.13唐柔出生 6.24许斌出生 9.22于峰出生 11.11江波涛出生 2004 4.16唐昊出生 7.8邹远出生 12.2孙翔出生 2005 7.7盖才捷出生

9.12刘小别出生 9.14罗辑出生 2006 5.25戴妍琦出生 10.7乔一帆出生 2007 3.15高英杰出生 8.24宋奇英出生 2009 11.30卢瀚文出生 2011 叶修离家出走,遇到苏氏兄妹 2013 冬荣耀第一区开服 2014 冬荣耀第二区开服 公告觉醒任务 散人意义被抹杀 2015 夏苏沐秋死亡 秋中国荣耀联盟第一赛季 叶修、韩文清、魏琛、吴雪峰出道 冬荣耀第三区开服 觉醒任务更新 55级上限 2016 夏荣耀第一赛季冠军嘉世 秋第二赛季 张佳乐、孙哲平、林敬言出道 冬荣耀第四区开服 2017 夏第二赛季冠军嘉世 亚军霸图 魏琛退役 秋第三赛季 王杰希、杨聪、邓复升、张伟、赵杨出道 冬荣耀第五区开服 神之领域更新 2018 夏第三赛季冠军嘉世 亚军百花 吴雪峰、郭明宇退役 秋黄金一代 张新杰、喻文州、苏沐橙、李轩、田森、肖时钦、楚云秀、黄少天、李亦辉出道冬荣耀第六区开服

关于社会角色扮演的讨论

关于社会角色扮演的讨论 小组成员:郑小兰叶小倩拉巴卓玛赵亚茹宋宁龙德强 小组组长:郑小兰 资料收集:叶小倩龙德强宋宁郑小兰 撰稿:赵亚茹 排版:拉巴卓玛 讨论情况:3次: 2011年10月28日上午8:50-9:15 九教310 2011年10月28日下午13:00-13:25 文课楼7-1 2011年11月01日晚上20:00-21:00 寝室

一、教师 (一)定义:尊称传授文化技术的人,泛指在某个方面值得学习的人,老师可分为广义和狭义的,狭义的老师是指专门进行教育和培训的,在学校中向学生传递知识技术的人员,,广义的老师是指在某个方面值得学习的人。 (二)分类: ①根据角色存在的形态不同,教师属于理想角色,有一套规范的规章制度约束 自己的行为,遵守社会道德,做合格的教师。教师的领悟角色是指身为教师的之歌职业,应当有自己对这个角色的认为,根据自己的领悟来开展相应的工作。 ②根据角色扮演着获得角色的方式不同,应当属于自致角色的范畴,教师是通 过自己的学习和接受到相应的教育培训,然后通过自己的把知识和经验传授给人的一种实践的活动,是通过后天的努力滴形成才能形成的角色过程。 ③根据角色扮演者受角色规范的制约程度的不同,属于为规定性角色,教师的 从业标准具有很大的规范性和约束性,在角色社会行为过程中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都有明文规定。 ④根据角色的最终意图来看,教师属于表现性角色,教师的最终目的不是报酬 的获得而是对个人地位的责任感义务感义务感的实现。 二、亲人 (一)定义:只让你想要亲近的人或者跟你有亲缘关系的人,在不同的情况下亲人有不同的含义:亲信,关系亲近者,直系亲属或配偶。

社会学课件 社会角色

第二编第六章社会角色 社会化的目的,就是培养出符合社会要求的社会成员,使之在社会生活中承担起特定的责任、义务、权利。 社会化的内容,就是培养社会角色,最后通过个人对社会角色的扮演表现出来。社会化过程也就是角色学习的过程。 第一节社会角色的理论与概念 “角色”原是戏剧中的名词,指演员扮演的剧中人物。美国社会学家米德首先将这一名词应用到社会心理学中,进而发展为社会学的基本概念之一。 一、社会角色的理论 社会角色理论来源 (1)美国芝加哥学派乔治. 米德(G. H. Mead) (2)美国人类学家拉尔夫. 林顿(R. Linton) (3)完形主义心理学或称格式塔心理学 (4)拟剧论 米德: 米德用此概念说明在人们的交往中可以预见的互动行为模式以及说明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他研究了儿童角色意识的形成,即从想象扮演某个角色(嬉戏阶段)发展为成熟地承担某个角色(群体游戏阶段)。他认为角色是在互动过程中形成的,角色扮演并没有一个先定的剧本,文化只能为角色扮演规定大致的范围。林顿: 林顿把角色定义为:在任何特定场合作为文化构成部分提供给行为者的一组规范。他区分了角色与地位,认为当地位所代表的权利与义务发生效果时即为角色扮演。他将社会结构置于个人行为之上,视社会结构为一个行为规范体系,个人接收和遵循这些规范。角色是由社会文化塑造的,角色表演是根据文化所规定的剧本进行的。 完形主义心理学 角色概念旨在强调人类的一切心理过程都是通过整合模式的发现与创造而形成的。根据完形主义创造的含义,角色是人类社会行为的基础

拟剧论(dramaturgical theory) 是从符号互动论中发展出来的、具有自身特点的、说明日常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相互作用的理论。其倡导者是美国社会学家戈夫曼(Erving Goffman),他把社会比作舞台,把社会成员比作演员来解释人们的日常生活,其代表作是《日常生活中的自我表演。 第一观点 戈夫曼认为,社会和人生是一个大舞台,社会成员作为这个大舞台上的表演者都十分关心自己如何在众多的观众(即参与互动的他人)面前塑造能被人接受的形象。拟剧论研究的是人们运用哪些技巧在别人的心目中创造印象,戈夫曼将人们运用各种技巧和方法左右他人,以在他人那里建立良好印象的过程称为“印象管理”。印象管理不仅包括用自己的行为去直接影响对方,也包括建造自己表演的舞台布景,这实际上是对互动情境的设计。 第二观点 戈夫曼认为,人们在社会生活中以不同的角色、在不同的场次进行表演,如果能够按照剧本(即预想的方式)表演就按剧本表演,当剧本不明确或不完整(即情况更加复杂或发生变化)时就要随机应变,临时创作。 第三观点 戈夫曼提出,人们为了表演,可能会区分出前台和后台。前台是让观众看到并从中获得特定意义的表演场合,在前台,人们呈现的是能被他人和社会所接受的形象。后台是相对于前台而言的,是为前台表演做准备、掩饰在前台不能表演的东西的场合,人们会把他人和社会不能或难以接受的形象隐匿在后台。在后台,人们可以放松、休息,以补偿在前台区域的紧张。前台和后台可以是,但又不一定是一个固定的地方。比如对于工作组织的成员来说,工作场所是前台,人们要按照工作规则行事,但下班以后去聊天的地方就是后台了。有时,前台和后台可能是同一个地方,只是情境发生了变化,前台变成了后台。工作之后人们回到家里是进入了后台,在夫妻因为家务而唠叨甚至争吵时,如果有客人敲门进来,夫妻会停止争吵,向客人显示出和睦的样子,这时,后台已经变成了前台。戈夫曼认为,人们不能将前台行为用于后台,也不能将后台行为用于前台,而是应该在不同的场合表现出该场合应有的行为,而其标准是社会的规范,即社会对角色行

我国近年来社会阶层的划分情况

我国近年来社会阶层的划分情况 我们对社会阶层的分析和定位,其目的是要反映社会现状、阶层结构,使其成为国家相关方针、政策制定的依据。因此,对当前社会阶层的分析,应当尽可能地综合反映出各阶层具有的不同的共性、各阶层之间的冲突和矛盾以及各阶层急需解决的各种问题,以此为国家制定相应的方针、政策化解这些冲突、解决这些矛盾提供必要的依据。要体现社会的公平和正义、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我们就要正视各阶层之间的差异和矛盾,并在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化解这些矛盾。 一、我国当前社会阶层的阶级基础和构成特点 社会阶层是对按一定标准划分的社会群体的称谓,阶层不同于阶级,但是和阶级有非常紧密的联系。同一阶级内部可以分化成不同的基层,不同阶级的成员也可以组成同一个阶层。 建国以来,我国曾存在四个基本阶级: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之后,资产阶级作为一个阶级已不复存在,剥削制度也自此消失。由此我国只存在着两个基本阶级: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知识分子阶层也属于工人阶级。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发生了深远的变化。由于所有制结构的变化及分配方式的变化,一部分生产资料占有者逐渐脱离了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这两个基本阶级。这种情况的出现,是正常且符合我国现实的。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一定条件下,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阶级消亡创造条件,必须废除某些制度,但在另一些情况下,为了刺激生产力的发展,还必须部分的保留某些阶级和制度,或者说,在新制度的绝对控制下容许旧制度的某些因素在一段时间内存在,以使和它能满足其要求的那部分生产力相适应。”[1]对这部分脱离基本阶级的人来说,尽管他们没有形成一个独立的剥削阶级、没有形成新的资产阶级,但是他们毕竟是现阶段保留下来的旧制度和旧阶级因素的集合与体现,相别于社会基本阶级。 因此,我国当前社会阶层的阶级基础发生了改变,已经不再只是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或者说,我国当前社会各阶层再不会只来自于这两个基本阶级,而必须考虑到发生的新的变化。但是,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依然是我国社会的两大基本阶级。 同时,由于我国社会近年来发生的深刻变革,我国社会阶层构成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其特点为: 1,在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两大阶级内部,阶层分化日益加大。在同一阶级内出现了具有相异社会地位、经济地位、利益归属、价值取向、认同感的不同社会阶层。 2,分属不同阶级的成员因为其相近的经济景况、社会地位、共同的利益诉求等而可以成为同一阶层的成员;同一阶层的成员可以来自不同的阶级。社会阶层日益复杂化与多样化。 3,出现了不是来自于社会基本阶级的新的社会阶层。其成员构成包括如我国现在的各私营企业主等。这一类社会阶层和阶层成员是游离于我国社会基本阶级之外的。

社会学期中作业(社会角色与大学生社会角色扮演)

社会角色与大学生社会角色扮演 概念: 社会角色是指与人们的某种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与行为模式,它是人们对具有特定身份的人的行为期望,它构成社会群体或组织的基础。 涵义: 具体说来,它包括以下四方面涵义:角色是社会地位的外在表现;角色是人们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和行为模式;角色是人们对于处在特定地位上的人们行为的期待;角色是社会群体或社会组织的基础。 作为一个大学生,如何扮演好大学生这个角色是我们不得不考虑的问题,学过社会学课程之后,我觉得要想扮演好大学生这个角色就必须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要确定大学扮演生的什么角色。大学生,这个角色从人们获得角色的方式上区分,它是自致角色而不是先赋角色;从人们承担社会角色时的心理状态区分,它是自觉角色而非不自觉角色;从社会角色规范化的程度上划分,它是规定性角色而非开放性角色;从社会角色追求的目标划分,它是表现型角色而非功利性角色。大学生的角色定位,同时亦是对大学生应承担责任的明确。 同时,任何社会角色都是社会地位的外部表现,社会地位是社会角色的内部依据。大学生在社会角色扮演过程中,正确定位是社会角色成功扮演的前提,正确定位有利于大学生清楚所处的社会地位、明确社会角色,有利于增强在社会角色扮演过程中行为的目的性。作为大学生应明确其基本角色是“学生”,主要表现为“德、才、能”的定位。“德”的定位,就是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完善的人格修养。“才”的定位,不断地自主学习和创新学习,学习先进科学知识,培养创新精神,提高综合素质,美国未来学家托夫勒曾指出:“在知识经济时代,决定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潜力的最重要的因素就是人才。”大学生是国家建设的后备力量,是这种“人才”的主力军。“能”的定位,大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在活动中积累工作经验,锻炼交际能力。 在确定角色时,还要避免角色确定不当的情况的出现,以免浪费时间,造成不必要的影响。在社会舞台上,角色确定不当的事情经常发生,这类失误大致有

中国社会的分层现象

摘要:自新中国建国以来,随着经济、政治、文化等的不断变化发展,原本 延续了几千年的固有的政治、社会分层不断分化、重组,使得原有的分层结构迅速的变得纷繁复杂。而准确的把握社会的分层,并把分层的趋势引导向有利于当下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方向,是当今政府必备的一项重要能力。 关键字:社会分层政治分层政治力量 什么是分层?一提到分层,特别是社会分层,人们往往会联想到“划阶级,订成分”,就容易让人联想到那段以阶级成分划人等级的时代。确实,以出身论阶级古来有之,《汉书·食贷志》曰:“士、农、工、商,四民有业;学以居位曰士”。其实,社会分层并没有那么多的功利主义在里面,就像我们学习要分清难易一样,社会分层只不过是我们认识人类复杂的社会结构的一种简便方法,只是一种认识事物的方法罢了。 一就建国以来的社会分层,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 (一)建国初期到三大改造完成时期中国的社会阶层结构 解放初期。中国取得独立,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当时的社会阶层主要有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而当时的一股重要的社会力量——知识分子,则被划入小资产阶级,即中国形成了以工农联盟为基础、四大阶级并存的局面当时的经济,在城市以国营企业为主,个体工商业和民族资产阶级并存,在农村则依然以小农经济为主。 (二)三大改造完成到改革开放之前发展时期的社会阶层 1953年6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作了关于对民族资产阶级的私营企业实行"国有化",在农村实行“农村社会化”的表述1954年以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名义载入宪法。总路线规定要在相当长时间内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三大改造于1956年完成,奠定了中国社会主义经济的根本基调。 但是随着三大改造的完成,中国社会却开始走向混乱,在农村,农村合作社出现,集体公社的生活造成了"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和不干一个样"的局面,严重挫伤的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而城市经济出现了“以钢为纲”错误思想。在社会阶级划分方面,出现了"文革"这一历史的倒退,"文革"中许多知识分子,许多的正派人生被以阶级定罪,出现了许许多多的冤假错案,使共和国蒙受了巨大损失。 (三)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阶层及特点 改革开放是中国经济、政治、文化上的一件大事。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计划经济开始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单纯的公有制经济逐渐向以公有制为主体,各种经济成分并存转变,原来的三大职业体系——干部、工人、农民,受到根本性的冲击,1985年以后,政府放松了对农村居民的限制允许进城经商等,而几大阶级也开始分化与重组 1、工人阶级的分化重组。改革前,工人阶级成分十分纯粹,基本上是国有及集体企业工人,而改革后,“三资企业”兴起和壮大,逐渐形成了私营企业工人、外资企业工人、合资企业工人、乡镇企业工人等扩充,而且工人也不再单指原来的产业工人,工人开始分为了企业家阶层,“白领”阶层,普通工人,低收入工人。 2、农民阶级的分化与重组。在中国,农民是一个很不确定的概念,它具有三重涵义。一是职业的农民,二是阶级的农民,三是户籍的农民。职业的农民是

亚当斯密的分工理论

一(哲学社会科学版〕于的4年第3期二亚当?斯密的分工理论及其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启示一兼评几种课本对斯密分工理论的评述赵惠明 亚当?斯密在《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一书中,继承前人的科学成果,系统地阐述了他的分工理论乙他的分工理论的确存在不少错误, 但仍然具有一定科学性, 对我国当前的“ 四化” 建设具有借鉴意义, 因此,近几年越来越受到经济学界的重视。不过,对他分工理论的研究尚待深入,有些经济学说史课本对他的分工理论的评述也似育欠妥之处,为此有必要对斯密的分工理论作进一步的研究。 (一)_斯密在分工理论上的重要贡献是他在工场芋工业时期特别强调了分工的作用。马克思指出:? “关于 分工,亚?斯密没有提出任何一个新原理。人们把他着作工场手工业时期集大成的政治经济学家,是因为他特别 强调分工。” (《资本论》第一卷 1 9 75 年版第 3 86 页)斯密把分工着成是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国民财富的主要途径。他认为一国生产情况的好坏,从而供应情况如何,取决于两个因素:( 1 )是该国的劳动生产率的高低。( 2 )是该国参加生产劳动的人数相对来说是多少。在二者之间,斯密认为劳动生产率高低起着主要的作用,而劳动生产力的提高则是分工的结果。他说:“ 劳动生产力最大的增进,以一及运用劳动时所表现的更大的熟练,技巧和判断力,似乎都是分工的结果。” (《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上卷商务印书馆 1 9 7 2 年版第 5 页)他认为分工能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原因是:(一)分工的结果使劳动者终生限于一种单纯的操作,能大大地提高劳动熟练程度,增加他们完成的工作量。(二)分工后生产专一,劳动者能节省很多因转变作业而浪费的时间。(三)分工能引起机械的发明,使一个人能做许多人的工作。自前常见的各种经济学说史课本,在介绍斯密论述分工的作用时,或多或少地谈到了上述内容。其实,斯密还广泛地论证了分工的社会意义。斯密力图证明社会进步的程度和国家贫富的差别都是由分工的发展状况决定的。他说未开化的社会,分工极不发展,一个人要独任许多种工作。在进步的社会里生产一个制成品的一9 一劳动却要由许许多多劳动者共同担任。在农业上富国比匕贫国优越的程度不大,这是由于农业的性质使它不易实行分工。而在工业上,富国比贫国要优越得多。这是因为工业易于实行分工,富国建立了分工复杂的具有强大竞争能力的制造业。斯密还论证了分工的发展能使下层人民“ 普遍富裕” 。他说分 工使各行业的产量大增,各劳动者除自身需要的以外,都有大量产物出售,这种大量产物的相互交换,彼此的需要都能得到充分的供给,因此普遍地富裕起来。但是,认他忽视了在资本主义社会里商品生产者之间存在着尖锐的矛盾他们互相倾轧,互相吞并。他更不了解随着资本的积累,无产阶级贫困化。他错误地得出各阶级普遍富裕的结论。抽象地看,斯密似乎把分工的作用夸大到不适当的程度。但是历史地考察,斯密的分工理论不过是一定历史条件的 反映。斯密生活在英国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全盛时期和产业革命前夕。当时生产技术的主要形式是手工生产。 列宁指出:“ 在手工生产基础上,除了以分工的形式,是不能有其他的技术进步的” t (《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人民出版社 1 9 5 7 年版第35 3 页)。机器的采用仅仅是出现于个别部门的个别现象。从整个国民经济来看,机器的作用是次要的,从属的。就当时的历史条件而言,斯密特别强调分工是正确的。斯密论述分工的作用,重点放在社会分工(或称社会内部分工)上,着重阐明社会分工的意义。这一点没有弓!起某些同志的注意。有的政治经济学史课本,仅仅一般地介绍斯密的分工思想,甚至只举出工场手工业内部分工的例子,当提到斯密的社会分工的思想时,那已经是批判他混淆两种分工的界限了。(请参阅《简明政治经济学史》湖南人民出版社 1 9 8 0 年版第7 1 、 72 页)有的经济学说史课本平行地介绍斯密关于工场手工业分工和社会分工的思想,没有指明斯密特别强调的是 社会分工。(请参阅《经济学说史》人民出版社 1 9 7 9 年版第 1 7 6 、 1 7 7 、1 7 5 页)斯密是先考察了工场手工业内部的分工,但这只是借以说明社会分工的意义。他说:“ 为使读者易于理解社会一般业务分工所产生的结 果,我现在来讨论个别制造业分工状况。”(《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上卷商务印书馆 1 9 7 2 年版第 5 页) 斯密把分工区分为两种,一种他称为“小制造业” 或“不重要制造业” ,指的是工场手工业分工,或工厂内部分工。另一种他称为“ 大制造业” 或“ 重要制造业” ,指的是社会内部的分工,或工厂之间的分工、部门之间的分工。他认为社会分工比工场手工业分工更重要,更复杂,而又不易为人们所察觉。斯密把社会分工和工场手工业分工称为大小制造业,说明他只看到了两种分工的相似点和量的差别,而忽视了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这两种分工的质的区别,因此掩盖了资本主?义社会分工的竞争和无政府状态。亚当?斯密指出了分工的不利后果,他认为分工 是社会不平等的根源。《政治经济学. 史纲要》一书对此一概否定,只加一句评语:“ 池错误地认为分工导致了 社会不平等。” 我认为这样作不妥。斯密对分工不利后果的分析,还有可取之点,不容忽视。他说人的天赋差别并不大,造成人们才能上重大差别的是分工的后果。他指出哲学家和挑夫之间的差别,就是职业分工的结果。他说分工的发展,把工人的一生消磨在少数单纯的操作上,他们的智力不能发挥,因而变成最愚钝最无知的人。他还说工人单调的无变化的工作,消毁了他们精神上的勇气,毁坏了他们的肉体土的活动力。为此,他提出国家要实行国一IQ 一民教育。斯密关于资本主义分工造成劳动者愚昧无知,使他们身心遭到摧残的见解,受到马克思的重视。在《资本论》第一卷第十二章第五节的正文里,马克思引证了斯密的这种正确见解,还在附注中作了说明。当

2020智慧树知道网课《组织行为学(山东联盟-青岛理工大学)》章节测试满分答案.

第一章测试 1 【多选题】(20分) 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包含以下哪三个层次?() A. 系统 B. 群体 C. 组织 D. 个体 2 【单选题】(20分) 人际关系学派属于()理论学派? A. 行为科学理论 B. 权变理论 C. 科学管理理论 D. 系统管理理论

3 【多选题】(20分) 组织行为学具有()特点? A. 跨学科性 B. 多层面性 C. 科学性 D. 情境性 4 【单选题】(20分) 霍桑实验揭示了工人是()。 A. 社会人 B. Y人 C. 经济人 D. X人

5 【单选题】(20分) 以下理论中采用系统视角分析组织的理论是()。 A. 钱德勒的权变理论 B. 巴纳德的组织理论 C. 霍桑人际关系学派 D. 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 第二章测试 1 【单选题】(20分) 价值观是一个人对人、事、物的()的总体评价和信念。 A. 公平与价值 B. 意义与重要性 C. 是非与喜好 D. 内容与强度

2 【判断题】(20分) 价值观是后天形成的,一旦形成就不会改变。 A. 对 B. 错 3 【多选题】(20分) 根据罗克奇的价值观分类,以下属于终极价值观的是:()。 A. 心胸开阔 B. 世界和平 C. 舒适的生活 D. 独立自由 4

【单选题】(20分) 大五人格中()维度描述的个体对关系的舒适感程度。 A. 责任心 B. 外倾性 C. 情绪稳定性 D. 随和性 5 【单选题】(20分) 敏感而温和、谦逊而羞怯,待人十分友好。非常不喜欢意见分歧,并且总是试图回避冲突,是忠实的追随者,而且常常让事情干起来很轻松。根据MBTI理论,这属于()类型人格。 A. ENTJ B. ESTP C. ISTP D. INFJ

大学生社会角色扮演与人生价值实

大学生社会角色扮演与人生价值实现 [摘要] 当代大学生肩负着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使命,是建设祖国大业的中坚力量。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大学生的社会角色也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和社会意义。大学生在社会角色的扮演过程是大学生社会化的过程、安身立命的基础,也是人生价值实现的平台。大学生社会角色扮演也就是社会化过程与人生价值实现有着密切的关系。 [关键词]大学生;社会角色扮演;人生价值实现 人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双重属性,由自然人向社会人的转化是其社会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每一个人都承担着各种各样的社会角色。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一份子也不例外,大学生社会角色的成功扮演是其顺利完成社会化的前提和保障,大学生社会化的目的和结果是其人生价值的实现,大学生社会角色的成功扮演是其人生价值实现的基础和平台,二者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一、大学生社会角色的扮演与社会化 (一)大学生社会角色的内涵和特征 大学生的社会角色主要是指大学生在在校期间能够明确自身的社会地位,领悟社会和国家赋予的社会期望,运用角色权利履行社会职责、肩负历史使命,不断进行社会角色实践的行为模式。其特征主要有两点:第一,具有规定性。就“大学生”社会角色本身而言,它规定着大学生的角色权利、角色义务和角色规范等方面内容。第二,具有可变性。在社会角色的扮演过程中,每一个大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和特长,各自对社会角色学习和掌握程度也就不同;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同一社会角色在内涵和外延上都会有新旧的更替,具有可变性 (二)人的社会化和大学生的社会化 社会化是社会学概念,所谓人的社会化是指作为个体的生物人成长为社会人,并逐步参与和适应社会的全过程,经过这一过程个人获得人格和自我,社会得以运行和发展。人的社会化贯穿于人的一生,不同阶段有其不同的内容和特点。大学生的社会化是整个人的社会化过程中的重要阶段,是大学生通过教育、学习、实践等活动经历的阶段,是掌握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努力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完成大学生到社会人转化的阶段。可见,在校大学生的社会化是人的社会化的预期阶段,是其在步入社会后成功实现人的社会化奠定的基础。 (三)大学生社会角色扮演与社会化的关系 大学生社会角色的扮演,是大学生在校学习和生活中遵循一定的角色规范,采取适当角色行为履行角色义务、承担社会职责,符合社会角色期望的实际活动过程。社会角色即是人社会化的结果,又是完成社会化的手段。而“社会化的最后成果,从社会的角度而言则是培养出符合社会要求的社会成员,使其在社会生活中担当一定的社会角色,并按照社会正常运转所需要的功能承担和履行角色的义务并享有其权利。”大学生社会化的目的就是要通过大学文化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技能和专业的知识,增强适应社会的能力和扮演社会角色的技巧,而大学生社会化的成果总是通过社会角色的实践来实现的 二、大学生社会角色扮演与人生价值实现 大学生在社会角色扮演的过程中,应该与自身人生价值的实现充分结合起来,要求大学生较高程度地符合社会角色的期待,达到社会角色“应然”状态。大学生社会角色扮演是

新传必考理论精讲:涂尔干:社会分工与社会团结理论

新传必考理论精讲| 涂尔干:社会分工与社会团结理论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涂尔干是现代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开创者,也是很多问题领域的开创者,为近代意义上的社会学提出了崭新的范式。通过理解他的社会学理论,我们可以找到一个窗口进入到以社会学为代表的整个社会科学所呈现出来的问题意识和理论追求,以及方法上的突破。 与马克思、韦伯相比,涂尔干可能更强调社会如何成为可能,这是涂尔干社会学一个很重要的核心问题。韦伯很重要的一个提法是他对现代科层制、权力构成的关注,马克思主要是从阶级关系和经济斗争的角度,所以都对现代社会提出了一套看法。当然从社会学的角度来讲,我看到很多社会学教科书里几乎都把这三个人称为社会学的奠基人。 涂尔干的独特性可能是因为他从社会建构的角度上去思考,他的理论更多的是谈现代社会形成的条件,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所以他特别关注社会团结的问题。这对后来的功能主义形成了启发,成为它的一个重要源头。所以回到传播学,回到这样一个思想源头,其实涂尔干形成了一个很重要的传统,就是在一个有机团结的现代社会中如何形成自洽的群体意识、群体规范,也就是涂尔干所谓的社会分工。 涂尔干社会团结理论的内涵 在涂尔干看来,人们普遍处于一个社会有机体中,人与人之间不仅是经济上的联系,更多的是社会关系的联结。传统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团结是建立在相似性的基础上的,为了使这种抽象的社会现象具体化,涂尔干借助了当时的法律模式——“压制性法律”来进一步论述了该现象。在这种传统社会里,个体意识被集体意识全部覆盖,人们之所以能够联系在一起,是因为在这个社会里每个人都是相似的,在他们看来,他们每个个体与集体是等同的,根本没有自己,只有社会在他们之中生存和活动,涂尔干将这种基于相似性的团结方式称为“机械团结”。 随着经济的发展,传统社会开始进行转型,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在经济层面,社会转型促进了经济竞争的加剧和社会分工的发展,只有通过劳动分工,人们才有可能获得更好的生存和发展,这看似加大了人们之间的分化,增强了个体意识,但人们在分工的过程中发现,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了,就像是人身上的器官,虽然各司其职,各有各的功能,貌似是分离的,但本质上是处于一个有机体当中的,相互依赖,相互促进。 这与传统社会中基于相似性的团结不一样,涂尔干将这种基于个人意识差异性的团结方式称为“有机团结”。 急速变革时期的“失范现象”及其解决途径 随着社会分工的发展,个人意识不断增强,集体对个人的约束能力明显减弱,但是另一方面,新的社会规范并没有随着有机团结模式所占比重的增加而一并产

非营利组织战略联盟的组织基础

非营利组织战略联盟的组织基础 近年来非营利组织已蓬勃发展,每当社会上有重大事件或重要议题发生时,非营利组织往往会群起联盟,来表达共同立场、态度和采取一致的行动。本研究以2008年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台湾非营利组织所筹组的“512川震台湾服务联盟”(简称川盟)为个案研究法的研究目标,引用与验证美国斯坦福大学Saloner、Shepard和Podolny (2001)等人所提出的“体制-常规-文化理论”(Architecture-Routine-Culture Theory,简称ARC理论)为理论基础,探讨非营利组织战略联盟采用ARC理论,思考和解决其组织设计与运作的问题,剖析建构非营利组织战略联盟模式及其运作的重要方式与内涵。本研究结果发现ARC理论不仅可以协助企业解决组织与绩效的问题,亦可适用于非营利组织。透过慎选和规范战略联盟组织成员、寻找异业结合且功能互补的伙伴、采取自主性高的水平式组织、有效率的决策小组、单一的行政后勤支持部门、快速直接的信息交流平台、充分的横向联系与交流、参与式决策、共享权力与荣誉的协力领导来解决川盟的协调与激励问题。 在常规因素方面,透过川盟组织成员拥有相近的宗旨和价值观、多年合作所累积的共识基础、例行工作的充分授权、充分讨论与共同决策、信任与尊重各组织成员的专业性与创新性等以发挥常规功能。基于对在地文化的认识与尊重、透过共同使命与愿景来解决组织成员间的差异和隔阂、适时影响与改变当地文化、在坚持与妥协中思辨与平衡等作为来处理文化因素,而其中的关键因素就是建立战略联盟组织成员间的信任关系。运用ARC理论来分析非营利组织战略联盟的组织基础,除了可以将现有研究结果中有关非营利组织战略联盟成功的关键要素加以分析与组织,形成体制、常规和文化关键机制;还能够进一步理解与探讨这三个关键机制之间的动态链接与相互影响作用。此外,研究发现非营利组织战略联盟成功运作的关键因素是战略联盟的整合者角色。 论文主要的研究成果和创新内容包括:(1)将用于企业组织的ARC理论用于非营利组织和非营利组织战略联盟,探讨非营利组织战略联盟的组织运作模式,并作出相应的理论拓展;(2)总结并提炼了非营利组织战略联盟成功运作的关键因素,包括组织成员间的信任关系和内部整合者的角色;(3)建构了非营利组织战略联盟的组织运作新模式。论文对于非营利组织战略联盟的组织管理理论与实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