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三角洲盐碱地遥感调查研究_关元秀

黄河三角洲盐碱地遥感调查研究_关元秀
黄河三角洲盐碱地遥感调查研究_关元秀

黄河三角洲盐碱地绿化植物名录

耐盐植物在黄河三角洲盐碱地绿化中的应 用 黄河三角洲有大面积的滨海盐碱地,仅东营市就有33.3万hm2。其土壤含盐量多在0.4%~3%,甚至更高。绝大多数绿化植物在此栽植会受到严重胁迫,甚至无法存活,进行常规绿化困难极大。过去曾采用工程措施改良土壤和隔离换土等方法,但没有从根本上解决盐碱地绿化问题。针对滨海盐碱地的自然状况和目前的绿化现状,我们认为,选择、利用耐盐植物作为绿化树种将是黄河三角洲盐碱地绿化的主要途径。 1黄河三角洲的自然概况 黄河三角洲是黄河人海口的扇形冲积平原,土地资源极其丰富。但由于成陆时间较短,成陆前受海水长期浸渍,成陆后由于受到海潮的淹没,整个土体上下都含有大量的盐分,属典型的滨海盐渍土,土 壤改良极其困难由于大部分土地由黄河泥沙沉积而成,土壤中水稳性团粒结构少,漏水漏肥,毛管作用强烈,表层土壤易积盐土壤养分含量低,特别是有机质含量少,土壤瘠薄,也是严重制约绿化的一个重要因素。该地区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气候,冬季受西伯利亚冷空气影响,夏季受太平洋暖湿气流控制。平均气温12.1℃~13.1℃,极端最低气温-24℃,极端最高气温41. 9℃。平均降水量560~590mm,

夏季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60%~70%。雨热同期,表现为春早多风、夏涝炎热、晚秋干早凉爽、冬季干燥寒冷的气候特点。年均蒸发量大约在1900mm左右。由于地下水位高,潜水矿化度大,地下水中可溶性盐(以氯化物为主)随着水分蒸发,在土壤表层呈现为春季积盐、夏季脱盐、秋季又积盐的水盐运行规律。 2盐碱地绿化的现状 近年来,随着黄河三角洲经济的迅速发展,滨海盐碱地绿化取得了巨大的成绩,探索出了许多成功的经验,总的来说大致采取了两种途径:一是用工程措施改良土壤,然后进行常规绿化二是选择不同耐盐范围的植物来适应不同的盐渍土壤。前者采用工程措施,挖排碱沟、蓄淡压碱、引黄压碱,待土壤含盐量下降后,再进行常规绿化,效果显著,但是造价太高,又加上淡水资源日趋紧张,这些有限的水资源,已不能维持已开发土地的压碱和灌溉,更谈不上进一步扩大面积,不能巩固开发成果,有一定的局限特性。后来,在城市绿化中又普遍采用了隔离换土法。如垒池换土、塑料薄膜隔离换土、植物桔秆等隔离换土法,然后进行常规城市绿化,也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但随着植物的生长,这种换土法也产生了许多弊端,即由于树冠的扩大,根系会相应突破隔离层后受到盐分的侵害,表现出生长不良、树稍干枯,甚至存在前期暂活,后期死亡的现象,致使树木成活率低,大小不一

黄河三角洲滨北盐碱地生态

黄河三角洲滨北盐碱地生态 恢复与产业化建设示范带总体规划滨州市人民政府

前言 滨州市委、市政府为加快区域结构调整,造福于民,建设生态滨州,规划实施了“一点两带”建设。北带即黄河三角洲滨北盐碱地生态恢复与产业化建设。此带的生态恢复与产业化建设,将会对我市北部区域经济的发展、生态的恢复产生久远的影响。黄河以北振兴之时,就是滨州赶超之日。此项目在2003年9月30日召开的市委常委扩大会议上讨论通过,市委书记孙德汉评价说:“这个规划是一发展的规划,是一个生态的规划,是一个富民的规划,是一个振兴滨州的规划”。会后为切实加强项目的领导,做到上下联动,紧密配合,严密组织,分步实施,决定成立黄河三角洲滨州(盐碱型)生态科技产业开发带建设指挥部,由市委书记孙德汉任总指挥,市长安世银任常务副总指挥,下设13个职能部门。2003年12月6日在海港召开了沿海生态开发带暨防潮坝开工动员大会,吹响了滨北盐碱地生态恢复与产业带开发的号角。 黄河三角洲由古代黄河三角洲、近代黄河三角洲和现代黄河三角洲组成。滨北生态产业带全属1127年以前黄河冲积形成的古代黄河三角洲范畴,主要由盐碱地组成,共计4000km2,占滨州市土地总面积的42.15%。所以,进行盐碱地生态恢复便成为各产业带建设首要考虑的环境基础和立地条件。项目规划了防潮坝与蓄水工程建设,滨海贝沙岛生态旅游带、150万亩潮间带养殖和盐及盐化

工高新技术产业带、130万亩潮上带盐碱地人工芦苇湿地开发带、200万亩梨枣经济林高产高效建设带、110万亩盐碱地低产田高产高效开发带等五个产业带。 五大产业带和水利工程建设总计投资约87亿元,到2008年建成后,年收益可达127亿元,扣除工程折旧费,净收益110亿元,农民直接收益45亿元,规划区181万人口人均增加2500元,加上目前收益的2600元,总计达到5100元,一跃跨入全国富裕农民的水平。到那时,滨州市在全省的经济排位可由现在的第12位上升7 -8个位次,实现赶超目标,达到前5位的经济水平。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文化产业发展规划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文化产业发展规划 一、文化产业基本概况 (一)文化产业现状分析 1.文化沿革及独具特色生态优势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位于渤海南部黄河入海口沿岸地区,包括山东省的东营市、滨州市和潍坊、德州、淄博、烟台市的部分地区,共涉及19个县(市、区),总面积2.65万平方公里,占全省1/6,总人口约985万。区内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独特的黄河文化风情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共同孕育了丰富的文化资源。气势磅礴的九曲黄河、黄河口湿地公园、海岛金山寺、杨家埠、孙子文化园、陈庄西周古城遗址等,是黄河自然风光与山东古齐文化特色结合区。本区形成了以黄河优秀文化为主体的多元文化、生态文化、海洋文化、历史遗存文化、军垦文化、红色经典文化、民间民俗文化、以改革开放为主线的现代文化的“八大文化”。这些文化资源和文化元素,以浑然天成的漫卷书画形式擦亮了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的精神底色,集中表现了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历史演进和改革开放过程中的文化形态和文明成果,使本区拥有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和文化资源禀赋。2.文化产业发展规模和成绩 “十一五”期间,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文化产业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发展格局基本形成,产业规模和质量不断提升,民营文化产业持续发展,文化市场逐步规范繁荣。杨家

埠、孙子文化园、黄河口国家湿地公园等已成为国内外知名的文化产业市场主体。打造了包括现代吕剧《梨花雨》、动漫片《贾思勰与齐民要术》等具有一定影响力的项目品牌。潍坊杨家埠民间艺术大观园、寿光市大众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潍坊金丝达实业有限公司、滨州北方文化有限公司、山东惠民孙子兵法城旅游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东营中齐文化用品有限责任公司、邹平范公文化创意产业基地等成为全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本区现已初步形成以生态观光、影视娱乐业,文化旅游业、艺术教育业等为代表,面向市场的文化产业体系。3.文化体制改革效果明显 “十一五”期间,区内各级政府为推进文化产业均衡可持续发展,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陆续出台了一系列围绕黄河三角洲建设、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的地方性规划和政策,推动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全部转企改制。争取到国家、地方、企业的投资和扶持资金,重点加强了对魏氏庄园等国家重点保护单位的建设,同时建成若干座行业主题博物馆。鼓励成立专门投资文化产业的投融资公司,促进形成以政府投入引导,社会各方广泛参与文化产业的多形式、多层次的发展格局。 4.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从整体上看,本区文化产业尚未形成可持续内生增长的产业生态系统。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文化产业的发展与优良的生态优势尚不相称,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还不协调,与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产品需求还不适应,与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地区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施肥对黄河三角洲盐碱地作物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江西农业学报一2018,30(5):44 48ActaAgriculturaeJiangxi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http://www.jxnyxb.com DOI:10.19386/j.cnki.jxnyxb.2018.05.09施肥对黄河三角洲盐碱地作物产量 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薄录吉1,李彦1?,罗加法1,2,张英鹏1,井永苹1,孙明1,仲子文1,刘兆辉3 一一收稿日期:2017-12-18基金项目: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2016CYJS05A01-3);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ZR2016DB28);山东省农业科学院青年科研基金 项目(2016YQN40);山东省重大科技创新工程(2017CXGC0223);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科技创新工程(CXGC2016B09); 海外泰山学者 建设工程专项三作者简介:薄录吉(1985─),男,山东临沂人,博士,主要从事盐碱地改良及利用方面的研究三?通讯作者:李彦三(1.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农业部黄淮海平原农业环境重点实验室/ 山东省农业面源污染防控重点实验室/山东省新型肥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济南250100; 2.新西兰农业科学院鲁亚库拉研究中心,新西兰哈密尔顿3240;3.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山东济南250100)摘一要:通过田间试验探讨了抗盐施肥对黄河三角洲盐碱地小麦二玉米二棉花和花生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三结果表明:与农民习惯施肥处理(FP)相比,优化施肥处理(OPT)二化学抗盐施肥处理(CHP)和有机抗盐施肥处理(ORP)分别使小麦产量增加了16.0%二17.9%和28.0%,生物抗盐施肥处理(BIP)和ORP处理分别使玉米产量增加了18.3%和17.6%,OPT二CHP二ORP及BIP处理分别增加棉花产量14.0%二18.2%二21.0%和24.6%,ORP和BIP处理分别增加花生产量15.6%和13.7%三说明合理施肥配合生物二化学和有机抗盐措施可显著提高黄河三角洲盐碱地的作物产量三 关键词:小麦;玉米;棉花;花生;盐碱地;施肥;产量 中图分类号:S147.2一文献标志码:A一文章编号:1001-8581(2018)05-0044-05 EffectsofFertilizationonYieldandItsComponentsofSeveralCropsinSalineSoilinYellowRiverDelta BOLu-ji1,LIYan1?,LUOJia-fa1,2,ZHANGYing-peng1,JINGYong-ping1,SUNMing1,ZHONGZi-wen1,LIUZhao-hui3一一(1.InstituteofAgriculturalResourcesandEnvironment,ShandongAcademyofAgriculturalSciences/KeyLaboratoryofAgriculturalEnvironmentinHuang-Huai-HaiPlain,MinistryofAgriculture/ShandongProvincialKeyLaboratoryofAgriculturalNon-point-sourcePollutionControlandPrevention/ShandongProvincialResearchCenterofNew-typeFertilizerEngineeringandTechnology,Jinan250100,China;2.RuakuraResearchCentre,NewZealandAcademyofAgriculturalSciences,Hamilton3240,NewZealand;3.ShandongAcademyofAgriculturalSciences,Jinan250100,China) Abstract:Theeffectsofsalt-resistantfertilizationontheyieldandyieldcomponentsofwheat,maize,cottonandpeanutinsalinesoilintheYellowRiverDeltawereexploredthroughfieldtests.Theresultsindicatedthat:incomparisonwiththefarmer spracticefertilizationtreatment(FP),theoptimizedfertilizationtreatment(OPT),chemicalsalt-resistantfertilizationtreatment(CHP),andorganicsalt-resistantfertilizationtreatment(ORP)increasedwheatyieldby16.0%,17.9%and28.0%,respec?tively;thebiologicalsalt-resistantfertilizationtreatment(BIP)andORPenhancedmaizeyieldby18.3%and17.6%,respec?tively;OPT,CHP,ORPandBIPincreasedcottonyieldby14.0%,18.2%,21.0%and24.6%,separately;ORPandBIPim?provedpeanutyieldby15.6%and13.7%,separately.Insummary,theproperuseofbiological,chemicalororganicsalt-resist?antfertilizerscansignificantlyincreasethecropyieldinsalinesoilintheYellowRiverDelta.Keywords:Wheat;Maize;Cotton;Peanut;Salinesoil;Fertilization;Yield 一一黄河三角洲作为我国乃至世界造陆速度最快的河口三角洲之一,具有丰富的土地资源三但是,在长 期成陆过程中,由于不断受到黄河改道二海水侵袭等 多种因素的影响,黄河三角洲近50%的土地存在不 同程度的盐渍化现象[1]三而该地区地下水埋深较浅二矿化度较高二土壤质地以粉砂和细砂为主二毛管 水作用强烈二土地水分蒸发量大等特征进一步加剧了地下水盐分在土壤表面的聚集[2]三此外,该地区土壤耕层 有机质含量低,缺氮二贫磷二富钾 的特点又使得作物吸收养分不平衡,易缺苗断垄二生长发育不良二产量低而不稳[3]三因此,土壤盐分含量高二肥力低下是制约黄河三角洲土地利用的障碍因子三

黄河三角洲文化产业发展对策

2012年第8期山东社会科学No.8总第204期SHANDONG SOCIAL SCIENCES General No.204 黄河三角洲文化产业发展对策研究 魏学文 (滨州学院黄河三角洲经济研究中心,山东滨州256603) [摘要]黄河三角洲文化产业发展要紧密结合区域经济发展的实际,转方式、调结构,努力走出一条文化与经济高度融合、自然生态与文化和谐共生、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双赢的 高效生态的文化产业新路。黄河三角洲文化产业发展要在政府谋划、资源整合、集约发展、市 场运作、科技支撑、融合发展、人才保障等方面实现新的突破,构建高效生态型文化产业发展 新模式。 [关键词]黄河三角洲;文化产业;高效生态 [中图分类号]F06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4145[2012]08-0137-03 2009年11月,国务院正式批复《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明确了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的发展定位。这既是黄河三角洲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也为黄河三角洲文化产业发展提出了具体要求。黄河三角洲文化产业发展要紧密结合区域经济发展的实际,转方式、调结构,努力走出一条文化与经济高度融合、自然生态与文化和谐共生、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双赢的高效生态的文化产业新路。 (一)政府推动,谋划文化产业发展总布局 政府在文化产业发展中充当着引领者、设计者、推动者和管理者的角色,如何扮演好政府的角色关系高效生态文化产业发展的方向和未来。 1.理念引领。黄河三角洲文化产业发展首先要明确高效生态的发展理念。地方政府应在科学发展观理论的指导下,按照科学发展、生态发展、集约发展、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引领文化产业向高效生态方向发展。充分利用媒体的宣传功能,提高企业与公众对发展高效生态文化产业的认识,向全社会传播发展文化产业的决心和态度,激发个人和企业发展文化产业的热情,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文化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的氛围。 2.规划设计。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科学合理的总体布局。在规划设计中,地方政府既要对黄河三角洲地区文化产业发展进行整体考虑,又要结合各市、县(区)实际进行县区规划。整体规划要体现黄河三角洲区域发展的实际,市、县(区)规划要反映地方的文化特色。比如:滨州市政府制定的《滨州市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规划(2009—2015)》,详细绘就了滨州市的文化产业发展新格局,既体现了高效生态经济的总体要求,又结合了滨州市文化产业发展的区域特色。 3.政策推进。政策资源是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资源,政府应运用政策工具对文化产业高效生态发展做出方向性、原则性的规定,促进文化资源的优化配置,为文化产业发展奠定良好的政策基础。在高效生态文化产业发展方面,政府可提供资本推进、项目推进、制度推进、人才推进等政策支持,同时积极推进文化产业体制创新,探索适合文化产业发展的制度体系。 4.环境治理。政府作为社会管理者,要为高效生态文化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既要规范文化产业发展的市场环境,又要构建文化产业发展的法律和制度环境。良好的市场环境是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要充分发挥文化企业的主体作用,让它们在市场竞争中增强自身实力,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主力 收稿日期:2012-04-29 作者简介:魏学文,男,滨州学院黄河三角洲经济研究中心副教授。 基金项目:山东省软科学重点研究项目“基于高效生态视角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研究———以黄河三角洲为例”(2911RKA16018)、滨州学院重大招标课题“黄河三角洲产业结构生态化发展路径研究”(2011ZDW01)的阶段成果。 731

地盐碱地综合治理可研报告

1 综合说明 项目建设背景和依据 XX县位于甘肃省中部,东临黄河,西接武威,南邻白银、兰州,北依宁夏、内蒙古,地处黄土高原与腾格里沙漠过渡地带,为河西走廊东端门户,全县总面积5483平方公里,地理坐标在东径103°33′~104°43′,北纬36°43′~37°38′之间。辖6镇5乡,135个行政村,7个社区,XX县是大西北区域交通重镇。地处甘、宁、蒙三省(区)交界,京新高速、省道201线、308线贯穿东西,包兰、甘武铁路穿境而过,距兰州中川机场不足100公里,是大西北重要的区域性交通枢纽。 XX县地处黄土高原与腾格里沙漠过渡地带,是我国黄河中上游重要的高扬程灌溉农业区。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兴建的景电高扬程提灌工程,发展灌溉面积50万亩。 项目区位于XX县城东北向13公里处的兰州炼油厂农场西侧,由于大量灌溉水的渗入,在灌区地形较低地区造成地下水位不断抬升,土壤盐碱化相当严重,土壤盐碱化正在不断吞噬着灌区的大片良田。工程区耕地现状如下图所示。 图项目区耕地现状图一 图项目区耕地现状图二 图项目区耕地现状图三 受XX县水务局委托,我公司组织项目技术人员于2013年7月初深入现场进行勘察、勘测,收集相关材料,并与当地政府、水务局、国土局、环保局等就盐碱地治理相关问题交换了意见,根据外业测绘并结合内业数据资料分析研究等基础工作,于2013年7月编制完成了《XX县盐碱地综合治理试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及图册》。

工程受益区范围包括草窝滩镇红跃村370户1580人,陈槽村336户1570人,其中轻盐化土壤主要分布在大唐电厂铁路以西的新建、黑咀子一带,中重度盐碱地分布于草窝滩盆地的红跃、杨庄、陈槽等村,另外,在八道泉碱沟也有338亩盐土分布。 项目区地理位置及经济社会概况 项目区地理位置 项目区位于XX县兰州炼油厂农场西侧与景电一期总二支渠东侧的盐碱地,介于东经104°01′35″~104°04′55″、北纬37°17′52″~37°19′02″,项目区四至为:东至兰州炼油厂农场,南至公路,西至总二支渠东侧,北至总二支渠斗渠。 项目区经济社会概况 草窝滩镇地处XX县城以北公里处,景电一期灌区中心地带,镇域面积549平方公里,辖18个行政村,157个村民小组,5242户,21702人,耕地51252亩,2012年全镇工农业生产总值增长%,达23270万元,其中:农业生产总值增长%,达万元;工业生产总值增长%,达7982万元;餐饮服务及交通运输业务达到万元;粮食总产值增长4%,达到万吨。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达到4010元,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以内。 全镇的农业生产结构基本形成了以间套带种植、枸杞种植、地膜洋芋、洋葱种植、西红柿栽培和种草养植为主的能够促进农民增收的特色支柱产业。特别是注册和打入市场的“黄河石林牌”枸杞获国家绿色食品认证。2004年获上海首届中国国际林业博览会暨科技经贸洽谈会“最受欢迎奖”。2007年在全省第二届花卉展销会上荣获金奖。2009年荣获第七届国际农产品交易会金奖。今年,新栽值枸杞1500亩,使全镇枸杞种植面积突破18300亩。目前,枸杞果干果收购价高达每斤18元。 舍饲养植业不断发展,标准化圈舍逐年增加,目前,全镇已有标准化圈舍212个,

我国盐碱地产生的原因、危害及防治措施

我国盐碱地产生的原因、危害及防治措施 林丹静 (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园艺技术0903 学号021) 摘要:盐碱地是集聚盐类的一种现象,它严重的危害了农业生产的发展。特殊的气候、地形和地下水、地表水补给等自然因素及一些人为因素加剧了盐碱地的发生。本文主要分析了我国产生盐碱地的原因、危害及防治措施。 关键词:盐碱地原因防治措施 土地盐碱化是当今世界土地退化的主要问题之一。我国主要分布在华北平原、东北平原、西北内陆地区及滨海地区。盐碱地的产生,使大面积土壤资源难以利用,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下降。 1.我国盐碱地产生的原因 自然因素 自然因素主要包括气候、地形、地下水和地表水补给因素等。气候因素决定了盐碱化发生的必然性,地形因素对盐碱化则产生更为直接的影响,地表水和地下水因素为盐碱化提供了物质基础和发育空间。 1.1.1气候因素 我国盐碱地大多分布北温带半湿润大陆季风性气候区,降水量小,蒸发量大,溶解在水中的盐份容易在土壤表层积聚。如我国吉林省西部平原,在强烈的季风影响下,全年降水量400~500mm,而年蒸发量高达1206mm,年蒸发量是降雨量的3倍以上,而春季蒸发量为降水量的8~9倍[1]。新疆农二师地区因蒸发量大,决定了土壤盐分上升水流起绝对作用,在自然土壤条件下土壤的淋溶过程和脱盐过程十分微弱,土壤中可溶性盐借助毛细血管上行积聚于表层,导致表土普遍积盐,形成大面积的盐碱土。 1.1.2地形因素 地形部位高低对盐碱土的形成影响很大,多为波状起伏的漫岗,地形比较开阔,坡度比较小,微地形极为复杂的一些高平原、台地和阶段地貌。还有一些地势低,没有排水出入,而该地区比较干旱,由于毛细作用散开到地表蒸发后,便留下盐分,日积月累,土壤含盐量逐渐增加,形成盐碱土。如洼地,没有排水出入,则洼地水分蒸发后,留下盐份,形成盐碱地。 1.1.3 地下水和地表水补给因素 我国有较多的江河及各支流,如松花江、嫩江、乌苏里江、胶流河等。加

黄河三角洲重盐碱地区园林灌木树种选择技术

黄河三角洲重盐碱地区园林灌木树种选择技术 郝传宝,赵国禹,秦宝荣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后勤管理一处,山东东营257061) 摘要指出在自然条件严酷的重盐碱地区,应根据地形、地貌、土壤和经济条件,合理运用“选树适地”、“改地选树”、“选树改地”和 “选树选地”技术,既能保证树木成活,又能保证树木不受盐碱危害、生长旺盛,为打造出丰富多彩的园林景观,并实现其可持续发展提供基础资料。 关键词黄河三角洲;重盐碱地区;园林绿化;灌木中图分类号S731.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517-6611(2013)02-00648-02The Research on the Selection of Landscaping Shrub Species in Yellow River Delta Re-Alkali Region HAO Chuan-bao et al (First Department of Logistics Management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Dongying ,Shandong 257061) Abstract In re-alkali region with severe natural conditions ,according to topography ,geomorphology ,soil and economic conditions ,properly applying technique of “selecting tree species for adapting land ”,“transforming land to select tree ”,“selecting tree species and transforming land ”and “selecting tree species and land ”,which not only can guarantee survival of trees ,but also protect trees from damage of alkali ,so as to provide basic data for building colorful horticulture landscape and realizing it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Key words Yellow River Delta ;Re-alkali region ;Landscaping ;Shrub 作者简介 郝传宝(1968-),男,山东东营人,副研究员,从事高校后勤 管理工作,E-mail :Haochb@upc.edu.cn 。*通讯作者,研究 员,从事滨海盐碱地园林绿化研究工作, E-mail :gbrb@163.com 。 收稿日期2012-11-23黄河三角洲地区是黄河入海口的冲积平原,位于渤海湾南岸和莱州湾西岸, 地处117?31' 119?18'E ,36?55' 38?16'N ,主要分布于山东省东营市和滨州市境内。气候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土壤为滨海盐碱土 [1] 。雨热同季,四季分 明。春季干旱多风, 早春冷暖无常,常有倒春寒出现,晚春回暖迅速,常发生春旱;夏季炎热多雨,温高湿大,有时受台风侵袭;秋季气温下降,雨水骤减,天高气爽;冬季天气干冷,寒风频吹,雨雪稀少,多刮北风、西北风。多年平均气温12.5?,无霜期206d ,≥10?的积温约4300?;年降水量550 600mm ,多集中在夏季,7 8月降水量约占全年降水量的50%,降水量年际变化大,易形成旱、涝灾害。由于潜水位及矿化度高, 海拔低,蒸发量大,受海水侵蚀的影响,多数土壤盐渍化严重。在城市园林绿化中,绿地容易发生次生盐渍化,引起树木受盐碱危害,长势逐渐衰退甚至死亡。1 黄河三角洲重盐碱地区园林灌木树种选择技术 1.1“选树适地”技术 根据绿化地段的地形、地貌、土壤等 条件,选择适宜的灌木树种,确保树木的成活率和保存率在90%以上。在地形平坦或地势较高、有自然植被或通过“水工” 改土措施将表层土壤含盐量降到0.5%以下的地段,可选择能够在这种立地条件下成活并正常生长的灌木树种。如:龙柏(球)(Sabina chinensis cv.‘Kaizuca ’ );紫穗槐(Amorpha fruiticosa Linn.);柽柳(Tamarix chinensis Lour.);宁夏枸杞(Lycium barbarrum Linn.);枸杞(Lycium Chinense Mill.);白刺(Nitraria tangutorum Bobr.)等[2]。这项技术适用于城市或企事业单位的非重点区域绿化。优点是不需要投入大量“改土”资金,绿化成本低;缺点是园林景观比较单一,美化效果较差。 1.2“改地选树”技术在地势平坦或较高的区域或者有自 然植被的地段,通过采取深翻、晒垡、灌水洗盐等“水工”改土措施,使表层土壤含盐量降到0.2%以下;在寸草不生的光板地, 挖长、宽、深各70 80cm 的树穴或将种植地挖深70 80cm ,底部填20 30cm 厚的大粒径石子、炉渣、卵石等,周围铺设塑料薄膜后换填客土,并灌淡水压实,然后选择适宜树种栽植,如千头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 cv.‘sieboldii ’);多花蔷薇(Rosa multiflora Thunb.);大叶黄杨(Euonymus japoni-cus Thunb.);石榴(Punica granatum Linn.);丝兰(Yucca fila-mentosa Linn.);凤尾兰(Yucca gloriosa Linn.);筐柳[Salix linearistipularis (Franch.)Hao ] ;酸枣Ziziphus jujube [Mill.var.spinosa (Bunge )Hu ex H.F.Chow ]等[3] 。这项技术适用 于水库四周、河渠堤坝和道路绿化。优点是投入的“改土”资金相对较少,不易因绿化而造成空间拥堵;缺点是景观不够丰富多彩,景观质量相对较低。1.3“选树改地”技术 根据景观设计要求所选择的园林灌 木树种特性, 采取适宜的微区改土措施,确保树木根际土壤含盐量维持在其可以耐受的范围之内,从而保证树木的成活和长期正常生长发育。1.3.1 普通树种的“选树改地”技术。大多数树种虽然对盐 碱的耐受能力不是很强,但在根系生长层土壤含盐量低于0.2%的情况下,仍能正常生长发育。因此,为了节约资金、减少空间拥堵,可以适当降低盐碱设防标准。其改土方法如下:将种植地挖深60 70cm ,周围设挡土墙(高出原地面30 50cm ,地势较高或原来有自然植被者可略低些),底部填20 30cm 厚的大粒径石子、炉渣、卵石等,在地势低洼或排水不良区域,要铺设一定密度的排碱管;上面再铺一层5 10cm 厚中砂、碎草或一层无纺布等;最后换填客土。经灌水、踏实、整平后即可种植树木。 这项技术适用于企事业单位庭院绿化和城市重要景点绿化,优点是景观丰富多彩,景观质量较高,见效快,效果好;缺点是投入的“改土”资金较多,抬高的绿地会占用一定的活动空间,使人稍有拥堵感。 责任编辑高菲责任校对况玲玲 安徽农业科学,Journal of Anhui Agri.Sci.2013,41(2):648-649

最新版盐碱地综合治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盐碱地综合治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目录 1 综合说明. ........................................................... - 1 - 1.1 项目建设背景和依据................................................. - 5 - 1.2 项目区地理位置及经济社会概况....................................... - 7 - 1.3 工程地质........................................................... - 8 - 1.4 工程建设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 10 - 1.5 工程措施、主要建筑内容及工程量.................................... - 12 - 1.6 施工组织设计....................................................... - 12 - 1.7 征地移民.............................................. 错误!未定义书签。 1.8 环境影响评价...................................................... - 13 - 1.9 工程管理.......................................................... - 14 - 1.10 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 14 - 1.11 水土保持......................................................... - 14 - 1.12 经济评价......................................................... - 15 - 1.13 节能评估......................................................... - 15 - 1.14 结论建议......................................................... - 16 - 2 项目区基本情况......................................................- 1 3 - 2.1 自然情况.......................................................... - 13 - 2.2 工程地质条件....................................................... - 13 - 2.3 天然建筑材料...................................................... - 15 - 2.4 结论.............................................................. - 15 - 3 工程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6 - 3.1 工程建设的必要性.................................................. - 16 - 3.2 工程建设的可行性.................................................. - 17 - 4 工程设计. ...........................................................- 18 - 4.1 工程建设内容及任务................................................. - 18 - 4.2 工程设计依据...................................................... - 18 - 4.3 工程等级、防洪标准................................................ - 18 - 4.4 主要建筑物设计.................................................... - 18 -

盐碱地治理 技术措施

对于现场踏勘发现问题提出的具体技术方案 现场踏勘发现: 红海子周围较平坦地带表层土偏沙性,厚度20-30cm不等,以目测颜色和松散度来看,能适合植物生长。但是,表层土以下均为透水性极差的盐碱土构成,从土块硬度和口感看,盐碱程度很高。据该地主人介绍,该地盐碱严重,雨后积水不渗透,栽种0.8-1.0m高的桧柏、樟子松,第一年内长势良好,绿色鲜艳,第二年却全部干枯死亡。现场也确实看到栽种的苗木已经全部死亡。这种恶劣土质比起其他盐碱(一年绿,二年黄,三年进入灶火膛)的状况要严重的多,这也是导致以前绿化工程失败的主要原因。 依据上述实际情况,我方为保证园林工程质量,为保证苗木成活和植后效果,拟采用以下技术措施: 1、暗管排盐措施 做法是每隔两行树埋设一根暗管,暗管直径20cm,暗管深度1.5m 以下,排水坡度为0.2-0.3%,同时种植穴加大、加深,深度不低于1.4m,树穴底部挖沟与暗管沟相通,并挖出自然排水坡度,树穴底部铺设20cm厚粗砂,并沿排水沟与暗管连通,暗管采用并联方式通向渗水井,渗水井深度最好与地下水相通,以便排入地下。如果不能达到该深度,则另采用强排水方法解决。强排水解决方式是,当渗水井内积水达到排水口边缘时候应立即用水泵将水抽出排放,防止盐碱水倒灌。最后将排水沟及盲管土回填,树穴用客土回填。如果林内种植

其他植物,应在回填土内掺入50%粗砂,盲管和沙道地表层40cm以下全部填满粗砂,40cm以上,填入土砂混合物(各50%),其余地方至少40cm内掺入1/2-1/3粗砂处理。这种方法是目前处理盐碱地最先进的办法,沿海地区可节约工程成本40%。 此法可以永远解决盐碱上升问题,如果后期不缺水,苗木成活后可以健壮生长。 绿地内仅种植乔木时:

黄河三角洲盐碱地景观绿化暗管排碱技术效果探讨

黄河三角洲盐碱地景观绿化暗管排碱技术效果探讨 发表时间:2019-02-25T09:18:54.533Z 来源:《防护工程》2018年第33期作者:张青 [导读] 对盐碱地地区进行生态绿化处理既可以有效的提高土地的利用资源,同时还有利于改善我们的自然生态环境。 山东中咨公路咨询设计有限公司山东东营 257091 摘要:对盐碱地地区进行生态绿化处理既可以有效的提高土地的利用资源,同时还有利于改善我们的自然生态环境。本文首先分析了黄河三角洲地区的土地资源盐碱性,结合该地区盐碱地的盐碱性研究了黄河三角洲地区的造林绿化现状,着重阐述了暗管排碱在盐碱地地区绿化工程中的应用效果。 关键词:黄河三角洲;盐碱地;景观绿化;暗管排碱 一、黄河三角洲土地资源的盐碱性分析 盐碱土盐碱地是指人们对于盐化土壤或者是碱化土壤的一种总称,实际上盐化土壤和碱化土壤是两种不同的类别,但是它们在性质形成的过程中具有一定的联系,而盐化土壤和碱化土壤在发育的过程中又具有本质的区别。按照盐化土壤和碱化土壤的定义,通常将含盐量小于0.3%的土壤称之为轻度盐渍土,将含盐量处于0.3%-0.6%之间的土壤称之为中度盐渍土,而将含盐量超过0.6%的土壤称之为重度盐渍土。我们在对盐碱土进行类别划分的过程中经常会用到土壤溶液电导率以及可交换性钠吸收率作为土壤类别的划分依据,结合盐土的量化指标可细分为四种类型,综合PH值大于8.5的有两大类别:第一种类型为碱化土,这种类型的土壤溶液导电率小于4,但是可交换性钠的吸收频率大于15;第二种为盐碱土,盐碱土的土壤溶液导电率大于四,同时土壤中的可交换性钠吸收率也大于15。第二大类别为综合PH值小于8.5的土壤,这种土壤的盐碱性较低,一种是盐化土,其土壤溶液的导电率大于4,土壤的可交换性钠吸收率小于15;第二种为非盐碱土,非盐碱土的土壤溶液导电率小于4,同时可交换性钠的吸收率也小于15[1]。根据上述判定标准对黄河三角洲地区的土壤进行调查研究测量发现,该地区的土壤溶液导电率大于4,同时土壤的可交换性的吸收率也大于15,综合PH值大于8.5,属于盐碱土的类型,我们在对黄河三角洲地区的盐碱地进行治理的过程中应充分的结合该类型土壤的PH值、土壤溶液导电率以及可交换性钠的吸收率等基本特点作为研究和治理的指导方向。 黄河三角洲地区所辖土地面积非常广阔,主要包括山东省的东营市、滨州市、潍坊市以及淄博市的高青县和烟台市的莱州市,陆地面积达到2.65×104公顷,所辖市区有19个县市之多。黄河三角洲地区也是中国陆地面积扩张最快的地区,主要是因为黄河水域携带的大量的泥沙使得河床不断增高,同时使得海岸线向海滩以每年0.3公里的速度推进,平均每年因为黄河所携带泥沙所造地面积达到10000公顷以上。但是该地区所形成的陆地由于时间比较晚,而且地下水的水位较高,一般只有2-3米,而在近海区域地下水位仅为0.5-1.5米。由于该地区是黄河积沙所形成的陆地,该地区的土壤肥力较低,长时间处于干旱地区,地下水的矿化程度非常高,矿化程度最高者可达200克/升,使得该地区的土壤盐渍化非常严重。通过大量的数据调查研究表明,黄河三角洲地区的盐碱地资源非常丰富,盐渍化土地面积达到了 4.49×105公顷。其盐制化土地面积占到了该区总面积的一半以上,而且在该地区的重度盐渍化土壤面积达到了2.363×105公顷,也占到了该地区总面积的28.4%[2]。因此黄河三角洲地区的土地盐碱化非常严重。黄河三角洲地区的土壤盐碱化非常严重,因此导致生态系统非常脆弱,在进行开发的过程中起农业利用率非常低。但是也正因为如此,该地区的开发难度大,开发潜力非常巨大。而我们在对黄河三角洲地区进行土地绿化时,遇到的最大难题就是该地区的土壤盐分重,而且极易引发炎退化,为了有效的避免该地区土壤绿化以后出现反应退化,采用暗管排碱,彻底的对该地区的盐碱地进行治理,提高黄河三角洲地区的绿化效果,提高盐碱地的治理效率。 二、黄河三角洲地区盐碱地的改良和绿化现状 对于黄河三角洲地区的盐碱地进行改良和绿化,历时较长,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我国为了全面增加耕地面积,山东省在深入系统的开展盐碱地绿化造林和改良利用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在上世纪50年代初,我国在黄河三角洲的寿光建立起了全国第一个滨海盐碱地造林试验,开始对三角洲地区的盐碱地进行改良和造林技术研究。在后期,我国大量的专家学者针对三角洲地区的盐碱地进行的盐渍土的治理以及开发利用对策分析等多项研究,同时也针对该地区的植被绿化情况和生态环境治理情况进行了研究分析,从理论和实践上针对于黄河三角洲地区的改土技术以及工程措施,进行了大量的探索研究,其研究的内容着主要表现在盐碱地的形成机理区域环境变化和土壤盐渍化机理,土壤退化速度等多方面的理论。虽然针对黄河三角洲地区的盐碱渍治理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实验,但是由于该地区的盐碱地程度非常高,智力条件非常复杂,经过多年的研究和治理所取得的成效非常有限。 本文充分借鉴了在荷兰围海造田运动中取得良好成果的暗管排碱技术进行黄河三角洲地区的盐碱地改良和绿化工作。暗管排碱技术农田排水进行水位控制,而对于改良盐碱地也是非常有效的工程措施,现阶段在全世界盐碱地的治理过程中,暗管排碱技术取得了很好的推广和应用。 三、黄河三角洲地区盐碱地景观绿化暗管排碱技术效果分析 在黄河三角洲地区盐碱地的景观绿化工程实施暗管排碱,其主要原理是让盐碱随水来随水去的水盐运动规律,借助于铺设的暗管将土壤中的盐分随水排走。同时将水位控制在临界深度以下,使土壤能够达到脱盐和防止防止进一步氧化的作用。在景观绿化中使用暗管排碱,使景观绿化的绿地地下水位能够降到1.2米以下,将盐碱地内的盐碱土进行清除,同时置换出0.6米的种植土。在进行暗管排碱的过程中所采用的暗管口径一般为110PVC带孔波纹管,而输水管采用的是口径为110PVC管[3]。对水进行过滤的滤料采用的是锅炉炉渣,将其包围于管道周围,最终排出的盐碱水可以集中到降水井进行排出,降水井的位置选择在管道的最低点, 在进行暗管安装的过程中需要有一定的坡降,这样有利于管道的水及时排放到降水井中,在进行暗管埋设的过程中,管道的埋设深度、埋设间距需要根据绿化的植物种类,结合置换土的土壤结构以及水位高低进行综合考虑。通常情况下进行暗管排碱技术的流程主要包括八个步骤:即先进行碱土挖除——对挖出的场地进行清理平整——挖出排盐沟——在管沟内填埋锅炉炉渣——铺设排盐管——设置排盐井对排盐管包裹无纺布——采用工业炉渣回填——回填种植土。在按照上述流程实施的过程中,需要着重注意几个细节:在进行排盐管埋下的过程中其坡降要达到1%以上,在开槽埋管的过程中尽量顺直,不要弯曲,尽量使得海盐效果达到最高。其次,在进行埋管之前,首先应该应用无纺布对排盐管进行包裹,以免泥土堵塞排盐管的管孔,影响排盐效果。 暗管排碱技术是大型盐碱地进行土壤改良的重要方法,在应用该方法进行土壤改良时具有该见效果显著,通常在实施暗管排键以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