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儿童的游戏活动

自闭症儿童的游戏活动
自闭症儿童的游戏活动

自闭症儿童的游戏活动

自闭症儿童的假扮游戏非常之少。不仅与同龄的正常儿童相比,而且与年龄稍小的正常儿童相比,甚至与具有同样技能和语言能力的弱智儿童相比,自闭症儿童所玩的假扮游戏或符号游戏都是非常有限的。同样是玩耍物体,自闭症儿童缺乏幻想,非自闭症儿童富于幻想,看来,是否具有幻想是区分自闭症儿童和非自闭症儿童显著特征之一。事实上,在自闭症诊断领域,测试人员首先会询问父母他们的孩子是否参加假扮游戏。

即使在简单的日常性游戏中,自闭症儿童也会表现出他们的缺陷。上述安德鲁玩耍时的情形就是自闭症儿童的典型表现:他不用梳子去梳理玩具娃娃的头发,而是将两件玩具互相拍打着玩。然而,这种情况也非绝对。那些语言能力(尤其是语言理解能力)发展得很好的自闭症儿童,也能参与一些日常的游戏。至于符号游戏,似乎是与语言理解能力一并发展的,也就是说,这两种系统需要同一种基本能力:用象征来标志的能力。虽然语言能力发展得较好的自闭症儿童能够理解游戏中的象征,但是,这并未证明他们同样具有符号游戏的能力。比起那些具有同样语言理解能力的正常儿童,自闭症儿童进行符号游戏的能力仍未发展完全。除了日常性游戏外,自闭症儿童很少进行更为复杂的假想性游戏(诸如幻想不存在的物体,给物体赋予某些特征,使假想出来的人物具有情感、欲望和信念等)。

的儿童游戏专家西蒙·巴伦·柯汉(Simon Baron Cohan)报告说,他在研究自发性假扮时,只有两名自闭症儿童表现出从事假扮游戏的现象。一名儿童指着一块绿色的块状海绵说:"这是土豆吗?我不清楚。它们可能是豌豆。"另外一名儿童指着一只玩具炉子说:"别碰它,烫!"这两个儿童所说的话既不是整个假扮游戏的组成部份,也没有涉及到赋予玩具动物或玩具娃娃以生命。

自闭症儿童之所以只能从事难度有限的游戏,是因为他们对物体的兴趣较低。如果完全让自闭症儿童自己决定的话,他们不会像正常儿童和非自闭症的弱智儿童那样倾向于玩耍物体。他们会毫无目的地闲逛,既不愿意耐心细致地运用物体来做游戏,也不愿意和其他儿童进行交流。同样,自闭症儿童之所以很少从事假扮游戏,不是因为他们缺乏玩这种游戏的能力,而是因为他们喜欢用物体玩那种并不需要太多假扮行为的游戏。他们或者把物体叠放,或者把物体旋转,或者把物体排成直列,所有这些并不需要任何假想。要知道,儿童的游戏常需这样的假想:设计角色的动作、目的、感受和情感。否则这出游戏便无法"上演"。

在这个意义上说,假扮是以特定的文化和认知为根基的。

心理学家的研究发现,可以通过适当的介入来帮助自闭症儿童参与假扮游戏。例如,给自闭症儿童几对玩具车和盒子等玩具,同时指导他们"把汽车开进车库里"。经过指导后,自闭症儿童会像具有同样语言能力的正常儿童一样,把玩具盒子假想成一个车库。然而,他们玩游戏时显得很呆板,需要不断重复,并且缺乏非自闭症儿童那种主动精神。心理实验室的观察也表明,自闭症儿童在游戏时常以一种反复叙述的方式关注一个特别的主题,而且很少对诸如"汽车要加油了"这种建议作出反应。这就是说,自闭症儿童不愿意对他们的行为进行详细说明,不愿意陈述他们对新奇事物或陌生环境的体会。

如果我们能够弄清各种假想的先决条件,那么我们就可以深入了解自闭症的潜在缺陷。同样,如果我们弄清了自闭症的潜在缺陷,那么我们就可以深入了解正常发展的复杂情况。无论是社会因素,还是认知因素,都会有助于解释自闭症儿童缺乏假扮游戏的现象。假扮游戏与社会活动有关。平时操作物体的程度,是日常性游戏的基础,它的一个先决条件就是儿童对成人或大龄儿童进行观察。自闭症儿童之所以在从事日常性游戏时存在缺陷,是因为他们与别人的行为和兴趣并不一致。他们也会观察别人,但是却不愿对别人隐匿的情感、态度,以及那些与信念有关的行为作出解释。况且,日常性游戏和符号性游戏一般是借玩具娃娃或其他伙伴来进行的,由于自闭症儿童不愿主动进行社会交往(与玩具娃娃或其他伙伴进行主动交往),因而他们对日常性游戏和符号性游戏也就玩得较少。

另外,自闭症儿童所玩的符号性游戏的种类也比较贫乏,因为这种游戏需要一定的认知理解能力,而这种能力恰恰是他们所缺乏的。进行假扮游戏涉及到虚拟的情景,其中有些情景是无法用文字来解释的,例如,用一块积木代替一辆汽车,需要构建另外一种不同的现实。在进行这类假扮游戏时,儿童一方面需要把一块积木假想成一辆汽车,另一方面在脑海里仍要记住一块积木实际上就是一块积木。正常儿童在与同龄伙伴或成人进行假扮游戏时,他们不仅会给物体赋予想象出来的特性,而且知道别人也能这么做。然而,自闭症儿童却不能。

其实,说到底,儿童进行假扮游戏的能力取决于他们区分真实与幻想的能力,取决于他们赋予物体以思想和信念的能力。前者称作"区分的能力",后者称作"建议的能力"。在自闭症儿童中,有些儿童具有对物体进行假扮的能力,例如,用一块积木代替一辆汽车。看来,这些儿童有能力区分现实的情况和虚拟的活动。然而,他们无法参与更加高级的假扮活动。自闭症儿童进行社会性假扮游戏时存在的主要缺陷是,他们缺乏同时顾及自己的思维和别人的思维的能力。道理很简单,唯有这种能力,才能使儿童建立起想象的情景。例如,"

贝贝想去游泳"的表白,不论言者还是听者都要理解他们所参与的游戏的想象性质。从这个角度上说,自闭症儿童难以参与假扮游戏,是因为他们不能对其他角色赋予态度。

沙盘游戏治疗孤独症儿童案例

沙盘游戏治疗孤独症儿童案例 孤独症儿童特征虽与独症患者表现不尽相同,但大多有以下特征:语言发育迟缓,与外界交流困难,不能将生词与其含义相联,用手势而不是语言与人交流。患孤独症的孩子有时会聋,对声音没反应,正常孩子会被声音例如狗叫惊吓,而孤独症小孩会无动于衷。他们对疼痛、冷热也不太敏感,不爱交朋友,宁肯独自一人,很少会接触别人的眼睛或笑。脑部智力大多低于正常人,只有20%的人智商高于正常人或与正常人相当。不爱玩,不爱做游戏,重复一些身体工作,重复相同的生活,穿衣顺序相同,一旦有所变化,他们会极为沮丧。孤独症对儿童行为有很大的影响,除了语言和社交困难外,还会在父母、家人面前表现得极为亢奋或沮丧。下面就有一案例: 幼儿,男,3岁6月,某幼儿园初班。出生后绝大多数时间由母亲单独抚养,母亲比较溺爱孩子,2岁6月时仍然由母亲喂食穿衣,几乎不与其他相仿年龄儿童接触,3岁开始学会一些基本的口语,如妈妈,爸爸,难以用单句进行对答,随即送入目前所在幼儿园。据幼儿园老师反映,该儿几乎不主动与其他儿童接触,主动交往的语言和行为很少,比较专著于自己的活动(大多数是一些重复性的单调动作)。上幼儿园后,该儿在语言发展方面有比较明显的变化,词汇量增长速度加快,词汇量明显增多,动作也有增多和复杂化的表现。但是相对于同龄儿童仍然表现出相当大的差异。经幼儿园老师提醒后,该幼儿父母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因此带该儿来就医。 京师博仁心理学老师对该儿童接触游戏沙盘以后做了以下的描述和分析:在沙盘游戏中该儿最初的1个小时中几乎所做的动作仅仅是用右手拿着一个类似铲子功能的船重复地从沙盘中挖沙,然后再将沙倒在自己的左手中,后来的半小时中开始有一些探索性的动作产生。 小孩子是最容易对外界发生兴趣的,一个动作,一个陌生的东西,一种鲜艳的颜色,都能让小孩子入迷,所以利用沙盘游戏的开放性,激发孩子对沙子的兴趣,从而发展完善他们的动作、思维、语言,使他们更快的成熟起来。 “沙盘游戏疗法”在国外已经发展成为一种非常成熟和非常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在心理分析和心理治疗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形成了一批专业的沙盘心

适宜于自闭症儿童游戏治疗的游戏有哪些

游戏本身有其固有的教育功能。游戏治疗对自闭症儿童认识成人社会和掌握一定的生活技能起着重要作用。 正如美国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杜威所说,“无论何时,无论何国,凡是儿童的教育,其大部分莫不借助于游戏与竞技,而对于年幼的儿童,尤其不能不如此”。由于自闭症儿童疾病的原因,他们往往对于参与性游戏具有一种莫名的恐惧心理,因此需要教师、家长和同龄伙伴的鼓励和帮助。根据现代学前教育对游戏治疗教学研究的分类,游戏的种类有十多种之多。根据实践应用和理论推断,我们认为以下几类游戏较适用于自闭症儿童的游戏治疗教育康复。 1.角色游戏 角色游戏是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愿望,以模仿和想象,通过扮演角色,创造性地表现其生活体验的一种活动。角色游戏是自然游戏的一种,是幼儿期特有的最典型的游戏,产生于两三岁,学前晚期达到高峰。这种游戏即使没有成人的指导与参与,幼儿同样会进行。角色游戏的自娱自乐特点,充分满足了幼儿渴望平等.渴望长大、渴望独立的心理。 在日常生活中,一些自闭症儿童常常一人独坐或手中一直拿着自己喜欢的一个玩具,而嘴里低声咕噜着谁也听不懂的话。据推断,实际上他们在进行着的就是一种特有的角色游戏。但是他们的这种角色游戏可能是单一情节的,似乎永远无法演绎到尽头的一种游戏。自闭症儿童进行这种游戏时是不允许别人干扰的,如果他在游戏时有意去干扰他,会出现自闭症儿童特有的抵制方式,尖叫或情绪紊乱。 自闭症儿童的角色游戏是需要教师和家长引导的,角色游戏适用于低龄(5岁前)自闭症孩子。事先教师和家长要精心设计,游戏情节要十分简单明了。如一个布娃娃,起名叫牛牛,想要一个苹果,“他”拿一个杯子跟我换了一个苹果。这个游戏要求自闭症孩子给“牛牛”一个苹果,同时要拿回一个杯子。目的是帮助自闭症孩子建立“交换”的概念。组织这类游戏.教师和家长需要注意几个问题。一是游戏前,要反复跟孩子讲解这个游戏的情节;二是要反复告诉他们布娃娃的名字叫“牛牛”;三是要反复强调并示范“交换”动作。组织实施中,开始可以教师或家长拿着布娃娃并扮演成“牛牛”,当自闭症孩子可以熟练完成这个游戏时,可以将“牛牛”放在孩子对面,教师、家长站在自闭症孩子一侧,用口令叙述游戏情节,让孩子主动完成。当这一步完成后,教师、家长可以将对象“牛牛”换成其他名字,苹果和杯子也可以换成其他物品。如果这一步自闭症孩子也能顺利完成时.教师、家长可以直接提出自己拿任何一个物品换自闭症孩子自己的东西,并逐步帮助他们建立这种物物交换的概念。 如果这个自闭症孩子有语言能力,可以让他边说边做,模仿已经学会的角色游戏。同时为防止自闭症儿童常有的总是重复做一件自己熟悉的事的行为,应鼓励他多变换人物来完成角色游戏。 2.表演游戏 表演游戏又称戏剧游戏,是指幼儿根据故事或童话等文学作品的内容和情节,通过扮演角色,运用语言、动作和表情进行表演的一种活动形式。如幼儿演出的童话剧、歌舞剧、木偶剧和皮影戏等。 由于疾病的原因,自闭症儿童往往面部表情比较单一,语言中的语调呆板,行为显得僵硬。因此在表演游戏中,因考虑上述因素,安排角色时应尽量安排语言少,动作幅度小,行动路线短,面部表情不需要很丰富的角色给他们。实际上,只要角色安排恰当,他们也是能很好地完成任务的。 自闭症儿童参加表演游戏,需要教师和家长的积极帮助。游戏前教师和家长要反复对他讲解角色,关键是要让他明白自己表演角色的特点(注意:他们所表演的角色要是他们熟悉的人物或拟人化了的动物),加强对他们语言和动作的反复指导。如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第一附属小学组织的一次教学汇报演出,他们就让一名自闭症儿童(10岁)担任了一个角色,这个孩子表演得很好,得到了教师、家长和前来观摩的嘉宾的一致好评。这是一个表现敬老题材的游戏,在这个游戏中,这个自闭症孩子扮演一位老大爷,有两句台词,三个动作。故事情节是这样的,一群孩子在广场上玩耍,一位拄着拐杖的老爷爷经过这里时被一个石头绊了一跤,孩子见了急忙来扶起老爷爷,老爷爷很高兴并夸奖了他们。在这个游戏中,老爷爷的两句台词分别是“哎哟”“好孩子,谢谢你们”。三个动作分别是“学老爷爷的样子走路”“跌倒”“面对观众拍着孩子们的肩膀说感谢的话”。游戏结束后我们了解到,就这样一个简单情节的游戏,教师和家长用了近一个学期的课后时间来教他。一是解决他语调单一的问题,光“哎哟”一个词的声调纠正就用了十天,在第二句中的“谢谢”一词的轻重音的发音纠正上也是用了十天的时间。二是解决他在游戏中的行为动作。在老爷爷上场这一个动作的模仿上,教师和家长用了近一个月的时间来教他。一开始他听到要上台的口令后,就很快地走到台上,而且挺胸抬头,并且眼睛总是盯着斜上方的灯光。后来教师和家长一遍遍地模仿给他看,家长回到家里也反复模仿并教他如何做。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他终于学会了拄着拐杖的老爷爷蹒跚走路的样子。在解决他模仿老爷爷“跌倒”这个动作上,一开始他到指定位置时就往地上一坐,后来教师和家长反复讲解并模仿老人“跌倒”的动作,光这

训练自闭症儿童肢体协调能力93个游戏

训练自闭症儿童肢体协调能力93个游戏 1.与别人玩接球游戏;(1-2) 训练目的:社交能力/手臂的运动能力 训练要求:家长与孤独症儿童对面而坐,家长把球递给儿童,鼓励儿童把球同样递给家长。 难度设置:A开始时家长可把球直接放入孩子手中;B家长把球伸向孩子,鼓励他/她伸手来接球。C当孩子主动把球给家长时,家长应该说“谢谢”。 帮助给予:如果孩子没有接球、给球的主动性,请另外一位成人给予身体指导,直到孩子开始有主动接、给球的意识,逐渐地撤销给予的帮助。 2.能抓着滚动的球,并把它推回去;(1-2) 训练目的:手臂的运动能力/手眼协调 训练要求:家长与孩子面对面坐在桌子两端,家长把球推给孩子,鼓励他伸手把球接住并推回给家长。 难度设置:A开始时需要在一手臂的距离内进行推、接球,鼓励孩子双手接球。推球则用右手从右往左推。B 逐渐地把距离拉大,并鼓励孩子用双手往外推球,用单手接球。 帮助给予:开始时需要另外一位成人的身体协助,注意培养孩子在每一难度的独立操作技能,然后逐渐撤销帮助的程度。 3.能2步1级上楼梯;(1-2) 训练目的:训练平衡力、协调及独立行走能力。 训练要求:孩子能踏出右脚上一级楼梯,然后把左脚踏在同一梯级。 难度设置:A扶着扶手或家长的手踏楼梯;B独自踏楼梯; 帮助给予:开始时,家长可站在上一级楼梯上,伸出双手协助孩子并同时给予口头指令“上!”;如果孩子不合作,可把干果放在楼梯上,等孩子踏上后给予奖励。注意开始时可在每一梯级放干果,逐渐地,只在几级楼梯或最后一级楼梯上才放。不论孩子如何哭闹,要坚持让孩子配合才能给予奖励物。 4.能弯腰并用手触摸脚指6.头5-10次;(1-2) 训练目的:增进身体的柔软度及体能。 训练要求:在孩子的脚趾头上分别贴一贴纸,让儿童弯腰揭下。 难度设置:A开始时先让孩子把脚放在矮凳或最后一级楼梯上尝试并且只揭1-2张贴纸便可;B孩子掌握技巧后可要求一次性揭掉5或10张贴纸。 帮助给予:家长需要在孩子旁边或身后协助,用双手轻压孩子的双膝,如孩子无法同时弯腰及伸直膝盖,可让他扶着桌子的边缘进行尝试。 5.会走上、下倾斜约15度的小斜坡;(1-2) 训练目的:重心、平衡、膝盖及小腿肌肉的控制能力。 训练要求及帮助给予:上斜坡:开始时家长先站在斜坡上孩子跟前,拉着孩子的双手协助;孩子的技巧纯熟后可站在其身后,只在他有需要的时候推或扶持孩子前进。下斜坡:开始时家长站在孩子身后,双手从孩子双肩上往下放在孩子胸前,鼓励他扶着你的手下斜坡;孩子的技巧纯熟后尝试在他双手放置两件小玩具,让他在不用搀扶的情况下下斜坡。 难度设置:A走上斜坡;B双手拿物走上斜坡;C搀扶下下斜坡;D独自下斜坡。 6.能倒走3-5步;(1-2) 训练目的:空间概念,协调身体协调能力。 训练要求:孩子能沿着一条直线倒退着走路。 难度设置:A开始时只要求孩子随意在地板上倒走,B孩子熟悉初步的要求后要求他在扶持下沿直线倒着走;C要求孩子独立地沿直线倒着走。 帮助给予:1 如果孩子开始时不领会,需要给予身体指导,如:一人在前面扶着他的双手,另外一人在他身后轮流抬起他的左右脚往后移。2 偶尔地给予身体协助。

五大游戏治疗法

五大游戏治疗法 游戏治疗需要家长密切配合,儿童不合理的行为若仅靠说教或惩罚去矫正,往往难收成效,反之采用适合年龄特点的游戏方法治疗或可奏效。游戏治疗法一般可分为以下几类: ●角色扮演游戏 与其用成人进行咨询谈话的形式交谈而问不出一个所以然,不如通过角色扮演游戏,让孩子扮演母亲、父亲、老师或其它角色,让他在扮演的过程中体验角色、渲泄情绪、表达愿望,从中了解孩子的想法。 ●象征性游戏 利用小玩具做一些短小而带有情节的象征性游戏,让孩子在游戏中约束自己的行为,例如让孩子戴上面具,讲一个自己编的故事,从旁提醒他们约束行为,并提示故事情节和灌输正确的应对方法,达到编训与规范行为的目的。 ●模仿游戏 这种游戏方法主要通过模仿活动,发展孩子的自我意识,培养他们的自我约束能力。一旦孩子出现失控行为,应立刻进行干预和指导。 ●画画游戏 画画游戏的作用是利用实物控制孩子的动作和行为,孩子经过长期的训练,能够有意识地控制动作,规范行为。这种游戏活动的重点不在于激发和鼓励孩子如何想象和创造,而是帮助他们通过画画活动学会控制自己。 ●规范游戏 通过打弹子、玩扑克牌、下棋、投球等具有竞赛性质和固定规则的游戏,让孩子学习遵守规则。经过一段训练后,孩子自然能够自觉遵守规则。 游戏8益处 根据美国著名游戏治疗大师南德乐博士多年的经验,游戏能达到的益处如下: 1、游戏减少来自不断要上进和学习的紧张压力; 2、游戏为儿童提供一个透过他们的好奇、发现、专注以及群体生活的学习过程; 3、游戏让儿童有机会运用新的智能、社交、情感和体力的技能; 4、游戏是一种活跃的学习方式,它具有将智力、身体和心灵连贯起来的重要功能。研究证实年龄不超过9岁的儿童,他们最佳的学习方式是透过全情的投入而成长;

自闭症康复的游戏治疗

醒目仔特殊儿童康复中心编制https://www.360docs.net/doc/f819187464.html, 自闭症康复的游戏治疗 一,游戏治疗的定义 从出生到六岁以前,小孩子几乎一张开眼睛就开始玩,从个人的身体一直玩到各种玩具。游戏治疗则是给儿童游戏的机会,让他们用玩具来说或表达他们口语能力所无法描述清楚的感受。孩子们在一岁半左右,即可做互动式的游戏,这时就可以开始进行游戏治疗。游戏疗法(play therapy)是基于心因论的一种心理治疗方式。对于儿童无法完全明确的使用语言表达及理解的情况下,治疗者用儿童能够以身体机能表达心理面的游戏,取代语言作为沟通的方法。在游戏的过程中,儿童可了解人我之分离,并学习人际社交技巧,培养社会适应力。游戏治疗的目的就是藉游戏的特质,发挥儿童本身的自我治愈力,以抒发内在的情结,使人格得以正常发展。 二,游戏治疗的功能 游戏是儿童们最自然的一种自我表现方式。游戏治疗就是根据此事实给儿童机会,让他们表现出自己的感觉和问题。游戏治疗是很独特的,因为他是使用玩具,玩偶,游戏比赛或其他游戏媒体,以引发儿童普遍性的兴趣进而参与活动。一旦孩童开始游戏,存在于治疗辅导者和小孩间的紧张就减少。又一旦治疗性反应建立后,鼓励孩童利用想像游戏,表达感觉和行为,藉以降低焦虑,进而改善问题。 游戏对儿童有吸引力。因为游戏具有随意活动性质,能令人振奋且于紧张生活中提供片刻休息。儿童在游戏中能免于成人的评价与判断,且被准许犯错而不必害怕失败或遭成人讽刺。游戏鼓励幻想和应用关系,在假想的世界中,儿童能免于竞争,并能满足控制他人的需求。儿童常经验到注意力无法长久且被勉强参与低兴趣,低吸引力的活动,游戏能增进兴趣并引发参与,鼓励身体和心智自我的发展。 心理康复专家认为游戏治疗有以下几项功能(一)游戏是一项很好的运动,可以促进儿童四肢功能的发展,(二)从游戏中教儿童许多社会规则,(三)儿童可经由游戏中学到如何交朋友,怎样和他人愉快相处,和朋友有共同的话题,共同的经验,所以对儿童语言能力发展的帮助也很大,(四)游戏等于是各种角色的扮演,常有很深的家庭,社会意义,(五)游戏是一种身心的纾解。 三,游戏治疗的原则 原则一(接纳):以温和,容忍,接纳,关怀与宽恕,与孩子建立友善关系。 原则二(内省):微笑倾听孩子的表达和感受,并引导他领悟自己的行为,发展内省力。 原则三(自尊):帮助孩子保有自尊,鼓励孩子把握机会解决自己的问题,并亲自著手去做。 原则四(渐进):不急著要求孩子立即解决问题。

自闭症儿童游戏治疗

我们知道,自闭症儿童不会像正常儿童一样,正常的去玩,去参与游戏,只会独自玩耍,因此如何让自闭症孩子走出孤独,参与活动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有专家也曾提出:“让孩子得到情绪上的成长,满足他某些发展上的需要,并获得自我结构上更统整的层次和情感控制的统整。”而我认为:游戏教学在让自闭症孩子走出孤独并得到情绪上的成长就起着独特的作用。 ①游戏可稳定小朋友的情绪 游戏是小朋友最主要的活动形式,也是一种社会性活动,是小朋友学习生活的一种特殊方式。有部分自闭症儿在不熟悉的环境里有焦虑、恐惧等情绪,很难较好的参与学习活动,我们根据各个小朋友特点,安排了一些让孩子容易做到,并且能够尽心地去玩的游戏,使他们有成就感,这样,他们才愿意去做。我们通过逐步引导,并且营造愉快的气氛,排除焦虑、恐惧,让他们体会到游戏的快乐,从而抑制了不良情绪的产生,还能使已有的不良情绪向好的情绪转化。如:小卢是个十分抗拒陌生人,但好奇心强、学习能力较强及眼神交流较好的孩子,针对他的情况,我设计了“点虫虫”、“一网不捞鱼”游戏,先让他与熟悉的人一起玩游戏,然后换掉游戏当中的人,每次加入1~2个不认识的人,过了一个半月,他竟然能够不在意陌生人的参与,能沉浸在游戏的快乐当中,情绪得到了很好的控制,从而增强了他参与游戏的积极性。 ②游戏可增进自闭症儿童语言主动性 语言交流障碍是大多数自闭症儿童就诊的主要原因,有部分儿童具备开口说话的能力,但是缺乏交流性质,游戏对于言语能力差的孩子来

说,有巨大的推动力。如果能在游戏中激发他们的兴趣,培养他们愉快的情绪,那么就可以增进语言交流的能力。如:明明是个缺乏主动性,运用语言能力较差的孩子,我设计了3个游戏,分别为“打电话”、“拍手歌”、“作客”,让他与2~~3个伙伴同时进行游戏,这样过了半个月之后,他能在自然交往中说:“请进来”、“我要喝咖啡”等话语。这说明了利用游戏式教学不仅能稳定自闭症儿童的情绪,而且在促进语言发展方面也是卓有成效的。 ③游戏教学可以让自闭症儿童学会遵守规则 自闭症儿童在认知方面的能力较差,他们对环境的理解能力也差,我们不仅要培养小朋友参与游戏的兴趣,让他们愿意参与游戏,同时还要求他们在游戏中遵守规则,执行规则,如何达到这一目的呢?首先要让他们理解游戏及其规则,这就需老师或家长的辅助,当他们能达到要求时,马上给予强化,如:濠仔是个多动且不听指令、不喜欢人多、易烦的孩子,因此周六的亲子游戏是无法参与的,但他理解能力、模仿能力较好、对事物较好奇,所以,我们(指老师)与其母亲一起玩游戏,让他先看,感受游戏的快乐,两个星期后让他也参与游戏进来,每当他能遵守游戏规则时,就马上给予强化,这样,当他对游戏产生的兴趣变得持续稳定时,我们的辅助就可逐渐减少直至消失,强化也逐渐减弱,如此一来,遵守和执行游戏规则就成了他们非常自觉的一种行为了。 ④游戏可以培养自闭症儿童学会观察。 自闭症儿童不能与正常儿童一样,与周围的人们和环境建立联系,不会去观察某人某物,但我们可以通过游戏教学方式来提高他们的兴

自闭症儿童康复训练个案研究

自闭症儿童康复训练个案研究 学前教育系082班程万 【摘要】早在自闭症被认识和命名之前,具备所有自闭症表现特征的儿童和成年人可能就已经出现在我们生活中了。这些孩子中的大多数看上去身体都是正常的,他们的外表往往非常漂亮。从人们认识到这些孩子患有自闭症以来,自闭症的康复、治疗就成了教育界、医学界的研究焦点。一个多世纪以来,由于自闭症的发病原因还未找到,因此自闭症的真正治愈办法还未研究出来。但是,自闭症的康复治疗方法却在不断的进步、发展。 【关键词】自闭症;结构化教学;感觉统合;游戏治疗法;音乐陶冶法 自闭症是一种通常起病于3岁以前,以明显的社会交往障碍、言语沟通异常以及刻板的兴趣、奇特的行为方式为特征的广泛发展障碍,男孩发病率比女孩高。从19世纪欧美各国记录这种特殊疾病至今,自闭症的病因一直是个谜团,也没有治愈的药物或疗法。只有尽早发现并根据自闭症儿童显著特征,有针对性的对其进行语言训练、感觉统合训练、行为改变等。 自闭症儿童发病早,起病缓慢,严重阻碍了他们的语言和社会性行为的发展。所以,自闭症儿童的康复训练越早越好,康复训练在自闭症儿童的成长过程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单一的语言训练或者是单一的感觉统合训练不利于自闭症儿童的发展。现如今的教育提倡综合素质教育,对自闭症儿童的教育,也应当讲究综合教育。长期的、综合的、有目的的进行康复训练可以有效的促进和提高自闭症儿童的各个方面的提高。 一、研究目的 本研究通过采用感觉统合训练、游戏治疗法、音乐陶冶法和结构化教学对一名自闭症儿童进行语言、认知、情绪行为三个方面的综合康复训练,探其对自闭症儿童的语言、认知、情绪行为等方面的促进作用。 二、研究对象 1、个案基本情况: 李亮,男,2003年5月出生。2010年入读某市残疾儿童学前教育中心。医生诊断为中度自闭症,韦氏智力量表测试其智商为59。 2、研究前的行为表现: ①语言方面:语言流畅,语速较快,被叫名字时会回应但是不看对方,偶尔会莫名其妙的笑或是自言自语。 ②认知方面:能从1数到20,若给以引导能数到30,但不会书写;不会写字,能识别自己的名字;模仿能力强;用蜡笔给图画图上颜色的能力较好,上色慢却均匀。 ③情绪行为方面:易发脾气,有时在要求得不到满足时会出现自己掐自己手腕的自伤行为;玩游戏时间长一点就表现出不耐烦,对别人的指令不予理睬;注意力不集中;让其洗毛巾或者餐具时如不命令其停止,他会一直洗下去。 ④生活自理方面:能自己如厕;会简单的自我清理,比如自己用纸巾擦鼻涕、饭后用抹布擦桌子;会系扣子,但是不会拉拉链。 因此,2010年9月到2010年10月我在师兄的帮助下,针对亮亮的情况,在课上及课后进行了两个月的综合康复训练,主要内容为语言、认知、情绪行为三个方面的训练。

自闭症儿童的游戏治疗

自闭症与自闭症儿童的游戏l. 自闭症的定义 儿童自闭症又称儿童孤独症,是一种严重影响儿童成长的发展性障碍,通常发生于3岁之前。它是一种终生的发展障碍,影响到自闭症人群的社会交往。自闭症儿童最明显的障碍有三个:社会交往障碍、言语交流障碍和兴趣狭窄、行为刻板。因此这三个障碍也被公认为自闭症儿童的核心障碍,自闭症儿童的诊断评估也主要以这三个障碍为判断标准。 2. 游戏与自闭症儿童的游戏 游戏可以让儿童在安全、支持的环境下学习和练习新的技能,包括语言技能、活动技能、社会交往技能等。除此以外,游戏也被普遍认为是儿童自己独特的表达沟通方式,尤其是在表达一些儿童自己不能言明的情感体验与内心想法的时候。游戏是令人愉快的,因此,儿童在游戏中能够得到很多乐趣,对儿童的身心发展有很大的促进。 自闭症儿童的游戏行为常常局限于简单的操作,与相同智龄的非自闭症儿童相比,他们的游戏质量更低,而且缺乏(自发的)象征性游戏能力或该能力受损。 另外,一些自闭症儿童也表现出并不想与其他儿童共同游戏,而是更喜欢自己单独游戏。也有一些自闭症儿童想要与他人游戏,但是他们在表达这样的愿望时有很大的困难,比如语言或其他沟通技能的缺乏等。 二、自闭症儿童的游戏治疗 1. 游戏治疗的定义与发展 20世纪以来,儿童心理学家、临床心理学家开始认识到游戏的治疗作用,并且在临床治疗过程中不断尝试游戏疗法。游戏治疗是治疗师以游戏为主要沟通媒介来矫正儿童心理行为障碍的一种治疗方法。1982年,国际游戏疗法协会成立,标志着游戏治疗作为一种独立的心理治疗方法已经得到人们的认同。20世纪90年代之后,游戏治疗不断发展并得到广泛的应用。

自闭症小孩子常玩的游戏

自闭症儿童康复训练常用到得游戏 一、交往游戏 (一)吹泡泡 1.游戏玩法:小朋友拉成一个圆圈。随着老师边说边做动作:“吹泡泡,吹泡泡,吹成一个大泡泡。”小朋友手拉手转圈.“泡泡变大了;泡泡变小了."泡泡变大,小朋友向外把圆圈变大;变小得时候,小朋友聚在中间。“泡泡飞高了,泡泡飞低了。”高得时候,小朋友将手举起来;低得时候,小朋友蹲下。“砰!泡泡破了。”小朋友松开拉着得手,跳起来。 2.注意问题: (1)尽量让小朋友自己手拉手,以给孩子提供互动得机会.为了防止孩子跑开,家长可以在后面辅助。 (2)教师在组织过程中借助能力好得孩子带动能力弱得孩子。 (3)孩子不能做出正确反应得时候,家长不要急于辅助,要引导孩子模仿别人行为. (4)待孩子们熟悉了以后,可以让语言好一些得孩子说,带领大家做游戏。 (5)小朋友之间要有一定得距离,避免相互碰撞。 (二)踩尾巴 1.游戏玩法:准备纸条若干,将纸条得三分之一塞进裤腰里,其余部分拖在外面当尾巴.两人一组,一个儿童当踩尾巴得人,另一个在场地上跑着躲避,不让对方踩到自己得尾巴。

2.注意问题: (1)孤独症儿童往往会无目得地乱跑,因此家长或教师要注意引导孩子关注对方。 (2)开始时,教师可以将孩子得角色固定下来,待孩子掌握以后再换过来。对于能力弱得孩子,教师可以安排家长与孩子一组,待熟悉后,再安排小朋友之间得互动;在小朋友互动时,能力稍强得宜扮演“长尾巴得”,能力差异不要过于悬殊. (3)为发展互动可以适当允许孩子之间得碰撞,家长不要太理会“谁吃亏、谁占便宜”得问题,等待孤独症儿童自己得反应. (三)两人二足 1。游戏玩法:两个小朋友互相搭肩,将两人互靠得一条腿用绳子绑在一起,两人像就是长着三条腿,然后再协同一致向前走. 2.注意问题: (1)开始时,教师可以组织家长与孩子组成一组。孩子熟悉以后,再将两个小朋友组成一组。 (2)教师在分组时,要考虑一个能力强得与弱得搭配结合。(3)走得快慢不就是目得,关键就是协调一致,既要彼此相互关注,因此慎用比赛得形式。 二、孤独症儿童语言训练游戏 语言游戏即整个游戏过程以训练语言能力为主线,强调语言得理解或语言得表达. (一)我们邀请一个人

自闭症儿童游戏治疗

自闭症儿童的游戏治疗 潍坊市潍城区一弘教育培训学校王凤梅 摘要:孩子0-6岁主要是感觉的学习,感觉的学习主要是通过游戏与运动的形式来完成的。 游戏在自闭症训练中,让孩子自然地获得肌肉协调与动作练习,达到肌肉松懈和舒解压力的目的;能增进其语言的主动性;提高认知和理解能力;设计及组织适合孤独症儿童能力和兴趣的游戏,可以让孩子从中获得知识,发展智力。 关键词:自闭症游戏儿童快乐 引言 自闭症又称孤独症,是一种广泛性的发育障碍。缺乏社会性互动、言语沟通障碍、行为刻板重复是孤独症的三大特征。从社会互动来看,自闭症可以分为孤离、被动及主动但奇怪的三种型式,其中以孤离及被动型的人数最多;从言语沟通来看,大多数言语很少,严重的几乎终生无语,有的会说话,却常常自言自语,鹦鹉学舌;他们的兴趣狭窄,活动材料或用具十分简单,所玩的假扮游戏非常有限。社会互动障碍,沟通障碍及假想能力的障碍三者之间又彼此互相影响。要同时改善自闭症者的社会互动、沟通及假想三方面的能力,游戏是一种很好的形式。 一、游戏与自闭症儿童的游戏 (一)游戏与运动是符合孩子天性的,游戏可以让儿童在安全、支持的环境下学习和练习新的技能,包括语言技能、社会交往技能等。除此之外,游戏也被普遍认为是儿童自己独特的表达沟通方式,尤其是在表达一些儿童自己不能言明的情感体验与内心想法的时候。游戏是令人愉快的,因此儿童在游戏中能够得到很多乐趣,对儿童的身心发展有很大的促进。孩子0-6岁主要是感觉的学习,感觉的学习主要是通过游戏与运动的形式来完成的。对孩子来说,游戏是他们生活的全部乐趣;对父母而言,游戏则是教育孩子的一种最佳形式。 (二)自闭症儿童的游戏活动 由于自闭症儿童在其发展的过程中,认知理解、社会适应、语言表达、运动协调等方面与普通的孩子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造成他们不知怎样与同龄人沟通、游戏,不能很好的、灵活的遵守游戏规则、社会常规,无法在情绪和人际上与他人有正常的互动连结,一些自闭症儿童表现出并不想与其他儿童共同游戏,而是更喜欢自己单独游戏,也有一些自闭症儿童想要与他人游戏,但是他们在表达这样的愿望时有很大的困难,比如语言或其它沟通技能的缺乏等。自闭症儿童的游戏行为常常局限于简单的操作,缺乏(自发的)象征性游戏能力或该能力受损。孤独症儿童的假扮游戏非常少。不仅与同龄的正常儿童相比,而且与年龄稍小的正常儿童相比,甚至与具有同样技能和语言能力的弱智儿童相比,自闭症儿童所玩的假扮游戏都非常有限。同样是玩耍物体,自闭症儿童缺乏幻想,非自闭症儿童富于幻想。 二、游戏在自闭症训练中的作用 自闭症儿童主要障碍表现在情感障碍、语言障碍、行为障碍、感知觉异常、认知理解缺陷等。游戏能提高自闭症儿童的参与能力、专注力、感觉统合能力、感知觉、模仿能力、认知能力、理解能力、增进自闭症的情感,改善情绪和行为问题。 1、提高儿童的观察力、专注能力 游戏可培养儿童学会观察,并去感受游戏气氛及乐趣。 我在个训课上与茜茜玩《大拇哥》的游戏,说完“嘴巴尝尝”,老师要咯吱一下孩子,做过几次以后,每说玩“嘴巴尝尝”,茜茜就笑眯眯的盯着我,做好防备,等着我去咯吱她,在互动的过程中,孩子还学会了主动表达:“老师,你别挠我了。” 在集体课上玩这个游戏,孩子们的注意力都很好 在团体接力游戏中,接力时两个小朋友要击掌,小朋友相互击掌时,渐渐的学会注视对方。 2、提高儿童精细、身体协调、感觉统合能力。 (1)游戏可以儿童自然地获得肌肉协调与动作练习。通过游戏能让儿童自然地发展走、跳、跑、平衡等能力。玩时使大小肌肉活动起来,在玩耍中使大脑神经对深层的感觉进行

自闭症儿童康复训练个案

自闭症儿童康复训练个案 【摘要】早在自闭症被认识和命名之前,具备所有自闭症表现特征的儿童和成年人可能就已经出现在我们生活中了。这些孩子中的大多数看上去身体都是正常的,他们的外表往往非常漂亮。从人们认识到这些孩子患有自闭症以来,自闭症的康复、治疗就成了教育界、医学界的研究焦点。一个多世纪以来,由于自闭症的发病原因还未找到,因此自闭症的真正治愈办法还未研究出来。但是,自闭症的康复治疗方法却在不断的进步、发展。 【关键词】自闭症;结构化教学;感觉统合;游戏治疗法;音乐陶冶法 自闭症是一种通常起病于3岁以前,以明显的社会交往障碍、言语沟通异常以及刻板的兴趣、奇特的行为方式为特征的广泛发展障碍,男孩发病率比女孩高。从19世纪欧美各国记录这种特殊疾病至今,自闭症的病因一直是个谜团,也没有治愈的药物或疗法。只有尽早发现并根据自闭症儿童显著特征,有针对性的对其进行语言训练、感觉统合训练、行为改变等。自闭症儿童发病早,起病缓慢,严重阻碍了他们的语言和社会性行为的发展。所以,自闭症儿童的康复训练越早越好,康复训练在自闭症儿童的成长过程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单一的语言训练或者是单一的感觉统合训练不利于自闭症儿童的发展。现如今的教育提倡综合素质教育,对自闭症儿童的教育,也应当讲究综

合教育。长期的、综合的、有目的的进行康复训练可以有效的促进和提高自闭症儿童的各个方面的提高。 一、研究目的 本研究通过采用感觉统合训练、游戏治疗法、音乐陶冶法和结构化教学对一名自闭症儿童进行语言、认知、情绪行为三个方面的综合康复训练,探其对自闭症儿童的语言、认知、情绪行为等方面的促进作用。 二、研究对象 1、个案基本情况: 李亮,男,2003年5月出生。医生诊断为中度自闭症,韦氏智力量表测试其智商为59。 2、研究前的行为表现: ①语言方面:语言流畅,语速较快,被叫名字时会回应但是不看对方,偶尔会莫名其妙的笑或是自言自语。 ②认知方面:能从1数到20,若给以引导能数到30,但不会书写;不会写字,能识别自己的名字;模仿能力强;用蜡笔给图画图上颜色的能力较好,上色慢却均匀。 ③情绪行为方面:易发脾气,有时在要求得不到满足时会出现自己掐自己手腕的自伤行为;玩游戏时间长一点就表现出不耐烦,对别人的指令不予理睬;注意力不集中;让其洗毛巾或者餐具时如不命令其停止,他会一直洗下去。 ④生活自理方面:能自己如厕;会简单的自我清理,比如自己用纸巾擦鼻涕、饭后用抹布擦桌子;会系扣子,但是不会拉拉链。因此,

自闭症儿童的游戏活动

自闭症儿童的游戏活动 自闭症儿童的假扮游戏非常之少。不仅与同龄的正常儿童相比,而且与年龄稍小的正常儿童相比,甚至与具有同样技能和语言能力的弱智儿童相比,自闭症儿童所玩的假扮游戏或符号游戏都是非常有限的。同样是玩耍物体,自闭症儿童缺乏幻想,非自闭症儿童富于幻想,看来,是否具有幻想是区分自闭症儿童和非自闭症儿童显著特征之一。

事实上,在自闭症诊断领域,测试人员首先会询问父母他们的孩子是否参加假扮游戏。 即使在简单的日常性游戏中,自闭症儿童也会表现出他们的缺陷。上述安德鲁玩耍时的情形就是自闭症儿童的典型表现:他不用梳子去梳理玩具娃娃的头发,而是将两件玩具互相拍打着玩。然而,这种情况也非绝对。那些语言能力(尤其是语言理解能力)发展得很好的自闭症儿童,也能参与一些日常的游戏。至于符号游戏,似乎是与语言理解能力一并发展的,也就是说,这两种系统需要同一种基本能力:用象征来标志的能力。虽然语言能力发展得较好的自闭症儿童能够理解游戏中的象征,但是,这并未证明他们同样具有符号游戏的能力。比起那些具有同样语言理解能力的正常儿童,自闭症儿童进行符号游

戏的能力仍未发展完全。除了日常性游戏外,自闭症儿童很少进行更为复杂的假想性游戏(诸如幻想不存在的物体,给物体赋予某些特征,使假想出来的人物具有情感、欲望和信念等)。 的儿童游戏专家西蒙?巴伦?柯汉(SimonBaronCohan)报告说,他在 研究自发性假扮时,只有两名自闭症儿童表现出从事假扮游戏的现象。一名儿童指着一块绿色的块状海绵说:“这是土豆吗?我不清楚。它 们可能是豌豆。”另外一名儿童指着一只玩具炉子说:“别碰它,烫!”

自闭症小孩子常玩的游戏

自闭症儿童康复训练常用到的游戏 一、交往游戏 (一)吹泡泡 1.游戏玩法:小朋友拉成一个圆圈。随着老师边说边做动作:“吹泡泡,吹泡泡,吹成一个大泡泡。”小朋友手拉手转圈。“泡泡变大了;泡泡变小了。”泡泡变大,小朋友向外把圆圈变大;变小的时候,小朋友聚在中间。“泡泡飞高了,泡泡飞低了。”高的时候,小朋友将手举起来;低的时候,小朋友蹲下。“砰!泡泡破了。”小朋友松开拉着的手,跳起来。 2.注意问题: (1)尽量让小朋友自己手拉手,以给孩子提供互动的机会。为了防止孩子跑开,家长可以在后面辅助。 (2)教师在组织过程中借助能力好的孩子带动能力弱的孩子。 (3)孩子不能做出正确反应的时候,家长不要急于辅助,要引导孩子模仿别人行为。 (4)待孩子们熟悉了以后,可以让语言好一些的孩子说,带领大家做游戏。 (5)小朋友之间要有一定的距离,避免相互碰撞。 (二)踩尾巴 1.游戏玩法:准备纸条若干,将纸条的三分之一塞进裤腰里,其余部分拖在外面当尾巴。两人一组,一个儿童当踩尾巴的人,另一

个在场地上跑着躲避,不让对方踩到自己的尾巴。 2.注意问题: (1)孤独症儿童往往会无目的地乱跑,因此家长或教师要注意引导孩子关注对方。 (2)开始时,教师可以将孩子的角色固定下来,待孩子掌握以后再换过来。对于能力弱的孩子,教师可以安排家长和孩子一组,待熟悉后,再安排小朋友之间的互动;在小朋友互动时,能力稍强的宜扮演“长尾巴的”,能力差异不要过于悬殊。 (3)为发展互动可以适当允许孩子之间的碰撞,家长不要太理会“谁吃亏、谁占便宜”的问题,等待孤独症儿童自己的反应。 (三)两人二足 1.游戏玩法:两个小朋友互相搭肩,将两人互靠的一条腿用绳子绑在一起,两人像是长着三条腿,然后再协同一致向前走。 2.注意问题: (1)开始时,教师可以组织家长和孩子组成一组。孩子熟悉以后,再将两个小朋友组成一组。 (2)教师在分组时,要考虑一个能力强的和弱的搭配结合。 (3)走的快慢不是目的,关键是协调一致,既要彼此相互关注,因此慎用比赛的形式。 二、孤独症儿童语言训练游戏 语言游戏即整个游戏过程以训练语言能力为主线,强调语言的理解或语言的表达。

自闭症儿童游戏治疗综述

牡丹江地区学前自闭症儿童融合教育师资培养的实践研究 刘建梅于文哲 黑龙江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黑龙江省牡丹江市157000 [摘要]:自闭症是以社会交往障碍、言语发展障碍、兴趣范围狭窄及刻板行为为典型症状的广泛性发展障碍。由于病因不明, 现在仍没有有效的治疗药物和治疗方法,因此,自闭症儿童的早期康复主要以教育训练为主。游戏治疗作为自闭症儿童早期康复教育训练的方法之一,是帮助其解决心理和行为问题的有效手段。经过游戏治疗,自闭症儿童在语言、社会交往、伙伴关系的建立、兴趣和行为等方面的异常在一定程度上得以缓解。 [关键词]自闭症儿童;早期康复;游戏治疗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

一、自闭症儿童康复现状 自闭症又称孤独症或全面性发育障碍,是一种因神经心理功能异常而导致交流、社会交往和行为三方面同时出现严重问题的综合症[1]。20世纪60年代开始,世界各国加大了对自闭症的研究,20世纪90年代美国等发达国家对儿童自闭症的发病情况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调查结果:加拿大为万分之十,美国为万分之四,日本为万分之七到十一,法国为万分之五,男女比例为4-5:1。我国的发病率为万分之五到七,而且成逐年上升的趋势[2]。自闭症作为一种广泛发育障碍性疾病,截止到目前,既没有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方法,也没有有效的治疗药物,自闭症儿童唯一的希望是走早期康复的道路,这也得到了学术界的肯定。我国对自闭症的研究起步相对较晚,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自闭症儿童数量的增加,相应的自闭症康复中心和治疗中心也相继成立,但机构的从业人员往往未接受过专业、系统的训练,缺乏正规、系统的专业知识和科学的、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因此,大量的自闭症儿童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科学的康复训练,导致许多自闭症儿童错过了接受康复教育的最佳时期,使得自闭症儿童的语言、社会交往和行为方面的障碍不能得到改善和提高,从而失去了独立生活的能力,成为家庭、社会乃至国家的负担。 二、自闭症儿童的心理和行为特征 自闭症儿童的心理和行为特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社会交往障碍。许多自闭症儿童在感知别人情绪状态,表达情绪以及形成依恋和建立伙伴关系方面存在着困难。他们对周围的人、事、物表现出异常的冷漠,他们中的绝大多数喜欢独处,很少主动与人交往,不能建立正常的伙伴关系。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缺乏目光的交流,不会使用社会交往手势,面部表情单一等。 第二,语言障碍。绝大多数自闭症儿童伴随语言障碍,如语言缺失,不能理解和完成指令,不能运用语言与人交流等。他们讲的话大部分是模仿言语——逐字对他身边的人所说过的话进行重复,并且是一些不带任何明显交流目的的口头短语,这些短语没有语境关系。还有些自闭症儿童习得许多词汇,但不会恰当或有效地使用。自闭症儿童的另一缺陷是他们缺乏理解语言社会性意义的功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