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1简述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一、3~4岁幼儿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幼儿3岁以后,在生活和活动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进入了幼儿园这个新的环境,这对于多数幼儿来讲是个重大的变化,3岁是他们生活上的一个转折年龄。正是从3岁起,幼儿才开始离开父母进入幼儿园,过起了集体生活。对幼儿来讲,需要有一个适应过程。如何使幼儿更快地适应集体生活?其中最关键因素是师生之间建立感情。因为这一时期幼儿突出的特点是情绪性强。

1、行为受情绪支配

在幼儿期,情绪对幼儿的作用比较大。对3~4岁的幼儿作用更大。他们的行动常常受情绪的支配,而不像成人那样受理智支配。

3岁幼儿情绪性强的特点表现在多方面。例如,高兴时听话,不高兴时说什么也不听;常常为了一件小事哭个不停。不喜欢大灰狼等动物,就把图书上有关狼给破坏掉;喜欢那位老师,那位老师组织的活动就特别爱参加等。

3岁幼儿的情绪很不稳定,很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也很容易受到周围人的感染,看见别的孩子哭了,自己也莫名其妙地哭起来,这时,如果用新的或他喜欢的玩具来哄他,他会马上又破天涕而笑了。

家长在了解这段孩子的年龄特点后,对孩子的教育有很大的帮助的。如每年开学初,小班的孩子都面临一个上幼儿园哭闹的问题。尤其是大多数初次离开妈妈的幼儿,刚入园的几天甚至更长的时会发生哭闹现象。所以,送幼儿上幼儿园的时候,家长要在开学的前几天要做好孩子的思想工作,一定要交代接孩子的时间,千万不要骗孩子。把孩子送到幼儿园后一定要马上离开幼儿园,千万不要一会儿不放心,偷看孩子活动,只要这样才能使幼儿能顺利地度过这一时期。接孩子要按时按点来接孩子千万不要提前来接孩子,如果你提前来接孩子,别的孩子就会受影响而哭闹。

2、爱模仿

3岁幼儿的独立性差,模仿性很强。看见别人玩什么,自己就玩什么,看见别人有什么,自己就要什么。家长不要因孩子想要什么就满足他的要求。要因势利导,还可以教育孩子和别的孩子交换玩具玩,既能使孩子玩到他喜欢的玩具,也能培养孩子的交往能力。

3、思维带有直觉行动性

依靠动作和视觉进行思维,是3岁前孩子的典型特点。3岁幼儿仍保留着这个特点。例如让他们说穿手中小汽车的个数,他们只会用手指点着小汽车才能数,而不能心理默数。

由于3岁幼儿思维还要依靠动作和视觉,因此他们不会计划自己的行动,只能先做后想,或者边做边想。例如,在画画之前往往说不出自己要画什么,而常常是在画出某种形象后,才突然有所发现说:“我画的是太阳”等。

由于3岁幼儿思维很具体,很直接,他们只能从表面去理解事物。因此对3岁幼儿更要注意正面教育,而不能讲反话。此外,对3岁幼儿提出要求也要具体,因为他们不容易接受一般性的抽象性的要求。

二、4~5岁幼儿发展的特点

4、5岁幼儿已经适应了幼儿园的生活,加上身心各方面的发展,显得非常活跃好动。

1、爱玩、会玩

幼儿都喜欢游戏。但3岁幼儿虽然爱玩却不大会玩,5、6岁幼儿虽然爱玩,但由于学习兴趣日益浓厚,游戏的时间相对少了一些。4、5岁孩子属于典型的游戏年龄阶段,是角色游戏的高峰期,已经能计划游戏内容和情节,会自己安排角色。怎么玩,有什么规律,不遵守规则应怎么处理,基本都能商量,但游戏过程中产生的矛盾还需要家长帮助和解决。

2、活泼好动

正常的幼儿都是活泼好动的,他们总是手脚不停地变化姿势和活动方式。如果要求他们安静地坐一会,很快就会有倦意的表现,如果此时让他们自由活动,一个个立即又生龙活虎一般。

活泼好动的特点在4、5岁幼儿身上表现的特别突出,甚至表现为顽皮、淘气。不少家长都抱怨孩子很不听话,很淘气。3岁幼儿还不大熟悉和习惯幼儿园的集体生活,有些还“怯生生的”,加上动作、语言的速度相对慢些,头脑里的注意也不多,所以比较“乖”;而5-6岁幼儿懂得道理比较多,兴趣比较稳定,自我控制能力也有所增强,对自己喜欢的事能比较长时间地集中注意,因此显得比较懂事。4、5岁的儿童介于两者之间,既不像3岁孩子那样乖巧听话,又不像5、6岁那样懂事,但他们的可爱之处恰恰在于他们的“活泼好动”。因为活波好动锻炼了他们的身体,增强了他们的活动能力,扩展了他们的视野。不少研究发现,4、5岁是幼儿许多心理品质发展最快的时期。

3、思维具体形象

4、5岁儿童的思维可以说是典型的幼儿思维。他们在解决简单问题时,可以不再依赖实际的尝试性动作,但却必须借助于事物的形象。事物的形象常常影响他们的思考和对问题的理解。比如,在他们的头脑中,“儿子”的形象是小孩或年轻人,而长胡子并满脸皱纹的人是“爷爷”的特点,因此,当听人说某个符合爷爷特点的人是某某的儿子时,常常感到不解。他们理解,“能吃苦”的意思就是“能吃掉很多带苦味的东西”;而孔融“让梨”,是因为“他人小,大的吃不了”。

三、5~6岁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

1、好学、好问、好探究

好奇是幼儿共同的特点,幼儿的好奇心较多表现在对事物表面的兴趣上,看见什么都想去摸摸,去摆摆弄弄。他们经常向成人提问题,但问题多半停留在“这是什么”、“那是什么”上。5、6岁儿童就不同了,他们不光问“是什么”,还要问“为什么”。问题的范围也很广、上至天文地理,下至花鸟鱼虫,无所不有。他们不仅希望得到成人帮助解答,同时通过自己实际地尝试、实验、发现问题,寻求答案的主动性、积极性更加提高。

好学、好问是求知欲的表现。甚至一些淘气行为也反映儿童的求知欲,这个年龄的孩子特别喜欢拆拆卸卸,他们把玩具汽车拆开,是为了看看它里面有些什么,它为什么会动,为什么会发音;想拆收音机是要找里面说话的阿姨。所以家长应该保护幼儿的求知欲。不要因嫌麻烦而拒绝孩子的提问。对类似拆坏玩具的行为也不要简单训斥了事,而应该加以正面引导:为幼儿提供一些可以自由摆弄的材料,支持他们的探究行为,对探究过程中的失误应采取宽容的态度,并适时地交给他们一些科学的探究方法。

2、抽象概括能力开始发展

5、6岁幼儿的思维仍然是具体形象的,但已有了抽象概括的萌芽。例如,他们已经开始掌握一些比较抽象的概念(如左、右概念);能对熟悉的物体进行简单的分类(白菜、西红柿、茄子都是蔬菜;苹果、梨、葡萄都是水果);也能

初步理解事物的因果关系(针是铁做的,所以沉到水低下去了,火柴是木头做的,所以能浮上水面上来)。由于大班幼儿的抽象概括能力开始萌芽,所以可以、也应该进行简单的科学教育,引导他们去发现事物间的各种内在联系,促进智力发展。

3、个性初步开始形成

5、6岁儿童初步形成了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他们开始能够控制自己,做事也不再“随波逐流”。显得比较有“主见”。对人、对己、对事物开始有了相对稳定的态度和行为方式:有的热情大方,有的胆小害羞,有的活泼,有的文静,有的自尊心很强,有的有强烈的责任感,有的爱好唱歌跳舞,有的表现出绘画才能……

对于幼儿最初的个性特征,成人应当给予充分的注意。家长应及时配合老师对孩子在幼儿园的教育,使幼儿全面地得到健康的发展。

发展心理学各年龄阶段心理发展特点

婴幼儿期(0-2岁): 在婴幼儿期,个体的心理发展呈现出以下特点: 1.感觉和运动发展:婴幼儿的感觉和运动能力在这个阶段快速发展。 他们逐渐能够感知周围的世界,并通过探索、触摸和移动来与环境互动。 2.情感依附:婴幼儿对主要照顾者建立强烈的情感依赖,表现出对安全、亲密关系的需求。他们逐渐形成了对照顾者的信任感,这对心理发展 至关重要。 3.语言和认知:语言和认知能力在这个阶段迅速发展。婴幼儿逐渐能 够通过声音和表情来沟通,并开始理解简单的语言。 儿童期(3-11岁): 在儿童期,个体的心理发展呈现出以下特点: 1.认知发展:儿童开始发展出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他们逐 渐学会使用符号来表示对象和概念,并开始理解数量、时间和空间等抽象 概念。 2.社会认同:儿童开始构建自我认同,并形成自己的社会角色和身份。他们开始意识到自己与他人的差异,并通过与同伴互动来寻求归属感和认 同感。 3.自主性发展:儿童逐渐获得自主性,开始独立思考和决策。他们渴 望得到更多的自由和控制权,并通过尝试不同的角色和行为来探索自我身份。 青少年期(12-20岁):

在青少年期,个体的心理发展呈现出以下特点: 1.身体和性别认同:青少年经历着身体和性别的巨大变化,他们开始探索自己的性别认同和性取向。这个阶段的身份探索对于个体的心理发展尤为重要。 2.自我认知:青少年逐渐形成更复杂的自我认知,开始思考自己的价值观、兴趣和目标。他们对自己的个性、强项和弱点有更深入的理解,并开始思考未来的职业和生活规划。 3.社交关系:青少年开始建立更长久的友谊,关注同伴的认同和集体价值观。他们渴望独立和获得社会接受,并在社交关系中寻求支持和归属感。 成人期(21岁及以上): 在成人期 1.职业和家庭:成人开始面临职业和家庭建设的任务。他们需要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发展道路,并建立稳定和支持性的家庭关系。 2.自我成长:成人期是个体自我成长和自我实现的阶段。他们开始追求自我价值和幸福感,并努力发展自己的技能和兴趣。 3.亲密关系:成人期的个体渴望建立亲密、稳定的爱情关系。他们开始形成伴侣关系,并在相互依赖中寻求安全感和情感满足。 总的来说,心理发展特点在不同年龄阶段表现出的差异,主要涉及感觉和运动的发展、情感依附、认知能力、自我认同、社会关系和自主性等方面。了解这些特点有助于理解个体的心理发展轨迹,为教育和发展提供指导和支持。

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是指,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其心理发展也会出现一定的变化规律。儿童不同年龄段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早期儿童期、中期儿童期和青春期。 1. 早期儿童期:通常指婴儿和小孩的心理发展,大约从出生到8岁。这一时期,孩子的大脑正处于发育的高峰期,大脑神经网络的枝条正在几乎每天都在发展。在这一时期,孩子的情感、思维、行为等方面的发展都十分迅速,他/她们开始学习新知识,并学会社会交往技巧,如如何与他人相处,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以及如何处理困难等。 2. 中期儿童期:通常指9-12岁的儿童。在这一时期,孩子的大脑发育速度比前期要慢些,但他/她们仍然在迅速发展,对外部世界的探索也有所加强。孩子们开始学习国际语言和掌握社会规范,也能更好地把握自己的情绪和行为,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想法,掌握解决问题的技能等。 3. 青春期:通常指13-18岁之间的儿童。在这一时期,孩子们的大脑发育已经达到了成人水平,他们开始逐渐独立,学会跨越自己的社会阶层,追求自己的利益。他

们也开始学习如何更加积极地看待未来,如何更加坚定地避开危险,克服恐惧,以及如何处理与人际关系中的矛盾等。 总之,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可以归结为三个时期,即早期儿童期、中期儿童期和青春期。早期儿童期,孩子的大脑正处于发育的高峰期,大脑神经网络的枝条正在几乎每天都在发展,表现出的心理特征是情感、思维、行为等方面的发展迅速,学习新知识,掌握社会交往技巧。中期儿童期,孩子开始学习国际语言和掌握社会规范,把握自己的情绪和行为,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想法,掌握解决问题的技能。而青春期,孩子们的大脑发育已经达到了成人水平,独立性增强,学习更加积极地看待未来,克服恐惧,处理与人际关系中的矛盾等。

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儿童心理进展的年龄特点 (一)儿童心理年龄特点的概念 年龄特点是代表同一年龄时期的人所表现的典型的特点,通常所说的儿童年龄特点,包括儿童生理的年龄特点和儿童心理的年龄特点。所谓儿童心理进展的年龄特点,是指儿童在每个年龄时期中形成并表现出来的一样的、典型的、本质的心理特点。 1.儿童心理进展的时期,往往以年龄为标志。因为年龄是儿童生活时刻的标志。儿童的生理进展和儿童的体会积存,都与生活时刻相联系。儿童心理的进展和这两个方面也不可分。一方面,儿童生理年龄特点是儿童心理年龄特点形成的自然前提。一样说来,儿童年龄较小,生理年龄特点对儿童心理进展的制约性相对较大。反之,儿童年龄较大,生理年龄特点对儿童心理进展的制约性相对较小。因此,儿童生理年龄特点对心理年龄特点具有一定的作用,但不能将两者混同起来。 另一方面,儿童心理是在成人的教育阻碍下,在儿童自己的活动中,通过把握社会知识体会、技能技巧来进展的。正是在一定的时刻进程中,儿童和周围人进行交往,积存各种体会,形成了心理进展的新特点,从而保证从一个进展时期向另一个进展时期过渡。 因此,年龄是儿童心理进展的一个必要条件,它对心理进展起着有规律性的制约作用。 然而,年龄本身不能决定儿童心理进展的特点。不能把儿童心理年龄特点和儿童的实际年龄完全对应起来。大伙儿明白,儿童的心理年龄和实足年龄常常会有所出入。 2.儿童心理年龄特点是在一定的社会和教育条件下形成起来的。儿童心理进展的方向和趋势因此受客观的自身进展规律所制约,但由于社会和教育条件不同,儿童的年龄特点会显现差异。比如,原始社会生产进展水平极低,幼小儿童差不多能够和成人一起参加社会生产劳动,因而儿童期专门短。随着社会生产水平的提高,儿童需要更多的时刻学习和预备参加社会生产劳动,儿童期逐步延长,儿童心理的年龄特点也随之而发生变化。可见,儿童心理年龄特点并不是随年龄增长而自发地显现的。 在年龄特点问题上,要正确处理一样性与个别性,典型性与多样性,本质与非本质特点的辩证关系。不能用一样性否定个别性,用典型性否定多样性,用本质特点否定非本质特点更不能反过来,用个别性否定一样性,用多样性否定典型性,用非本质特点来否定本质特点。大伙儿明白,智力测验或行为量表,往往以“常模”代表某个年龄时期儿童的进展水平,事实上,“常模”有助于说明群体的行为,了解儿童心理进展的大体速度和特点,但不完全适用于每一个个体。 (二)儿童心理年龄特点的稳固性和可变性 幼儿心理年龄特点的稳固性与可变性是由幼儿所处的环境和教育决定的,一样说来,在一定社会和教育条件下,幼儿心理年龄特点具有一定的稳固性,即时期的顺序、每一时期的

(完整版)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及教育规律

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及教育规律 一、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广义儿童期:0—18岁) 1、顺序性 如:思维的发展是从知觉—〉具体形象—〉抽象->辨证,不同的年龄段有不同的思维发展特点。(教育启示:不要拔苗助长。) 2、阶段性、连续性 每一阶段都是前一阶段发展的继续,同时又是下一阶段发展的开始;前一阶段中总包含有后一阶段的某些特征的萌芽,而后一阶段又总带有前一阶段某些特征的痕迹. 例:一二年级开始具体形象思维,但仍有幼儿期的知觉思维。 (教育启示:善于观察孩子,既要关注孩子现在的发展,又要为孩子下一步的发展创造条件。) 3、不均衡性 (教育启示:关注孩子发展的关键期,如:孩子2—3岁是口头语言的关键期,4—5岁是书面语言的关键期;女孩10岁左右进入青春期,男孩12岁左右进入青春期等。) 4、稳定性、可变性 教育启示: 稳定性:你改变教育方法,孩子不会马上变,所以需要家长学会等待,需要耐心。 可变性:你改变教育方法,孩子早晚会有变化的,但是是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只有量的积累才有质的变化。 5、个别差异性 每个孩子有差异:每一个孩子都不是别人的复制品,都不是另一个孩子的复制品,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 教育启示:注意认识到自己孩子的不同之处; 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发挥他的特点(发挥优势,弱势也能转化成优势); 不要过早的给孩子贴上标签; 从内心深处真正去接纳孩子. 接纳:以孩子的生命状态为准,而不是以父母的眼光。 二、学龄前期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3-6岁)

1、知觉思维+具体形象思维 求知欲望强,好奇心强。教育启示:家长不要去干扰孩子对各种事物的探究。 2、无意性 对自我的约束和控制力不强,容易受影响. 3、3岁以后开始形成个性 个性:不稳定、不明显、易受影响 (教育启示:孩子在幼儿阶段的学习,就是游戏和玩,幼儿不要过多开发智力,更应关注他的感受和情绪.)学习教育特点: 1、无意学习。(例:爸爸教孩子打扑克牌,就教会了孩子认数和加减法) 2、学习内容广泛,学习对象:生活中无所不包的各种事物。 (启示:应该让孩子与世界建立广泛的联系。从课本上获得的是间接经验,从生活中获得的是直接经验.) 3、不顺序性。(并非一定要先学什么后学什么) (启示:兴趣--孩子对什么感兴趣就学习什么,保护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 4、学习方式:玩中学、做中学、游戏中学 (启示:正确理解学习,学习是个大概念,无所不包,学习无处不在,学习是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鼓励孩子多动手。) 三、小学阶段孩子的心理发展特点(6—12岁) 从三个方面穿插讲的:1、注意力,2、记忆力,3、思维方式 1、注意力: 低年级孩子“无意注意”占优势,四年级以后孩子“有意注意”占优势。 (启示:允许孩子课堂上“没听进去”) (1)时间: 低年级连续注意稳定性:5-15分钟 中年级连续注意稳定性:10—15分钟

不同年龄阶段儿童的心理特征

不同年龄阶段儿童的心理特征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他们的心理特征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变化。了解这些心理特征,有助于家长和教育工作者更好地理解孩子,为他们提供更合适的教育和关爱。本文将从幼儿期、儿童期、青春期三个阶段分别探讨不同年龄阶段儿童的心理特征。 幼儿期 幼儿期是指2岁至6岁之间的孩子。在这个阶段,孩子的心理特征主要表现为:自我中心、情绪化、好奇心强、表达能力弱、想象力丰富。 自我中心是指孩子只关注自己的感受和需求,不考虑别人的感受和需求。这种心理特征在幼儿期非常明显,表现为孩子常常强求自己的意愿,不愿意分享玩具,不愿意等待轮流玩。这并不是孩子故意不尊重别人,而是因为他们还没有发展出理解别人感受的能力。 情绪化是指孩子情绪反应比较明显,容易受到外界刺激而产生强烈的情绪反应。在幼儿期,孩子的情绪变化比较大,很容易因为小事情而生气、哭泣、发脾气。这是因为孩子的情绪调节能力还不够成熟,需要家长和教育工作者的指导和帮助。 好奇心强是指孩子对新事物和未知事物充满好奇心,想要探索和了解。在幼儿期,孩子的好奇心非常强,他们喜欢问“为什么”、“怎么回事”的问题,想要了解周围的世界。这种好奇心是孩子认知和智力发展的基础,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应该尽可能地满足孩子的好奇心,让他们探索和发现。

表达能力弱是指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还不够成熟,不能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在幼儿期,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还不够成熟,经常出现“说不清楚”、“说不出来”的情况。这时候,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应该倾听孩子的语言和非语言表达,帮助他们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想象力丰富是指孩子的想象能力比较强,能够想象出各种奇妙的事物和场景。在幼儿期,孩子的想象力非常丰富,他们喜欢玩假扮游戏、创造各种奇妙的故事和情节。这种想象力是孩子创造力和创新能力的基础,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应该鼓励孩子的想象力,提供相应的玩具和材料。 儿童期 儿童期是指7岁至12岁之间的孩子。在这个阶段,孩子的心理特征主要表现为:自我意识增强、好奇心逐渐减弱、同伴关系重要、认知能力进一步发展、情感体验更加复杂。 自我意识增强是指孩子开始意识到自己的存在和价值,开始关注自己的形象和表现。在儿童期,孩子开始注重自己的形象和表现,想要得到别人的认可和赞许。这时候,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应该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自我认知和自尊心,让他们学会自我肯定和自我调节。 好奇心逐渐减弱是指孩子的好奇心开始减弱,对新事物和未知事物的探索欲望减少。在儿童期,孩子的好奇心不如幼儿期那么强烈,他们更喜欢玩一些固定和熟悉的游戏和玩具。这时候,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应该提供更多的丰富和多样化的游戏和学习资源,激发孩子的学

简述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儿童心理发展是指从出生到青春期末端,儿童在认知、情感、社交和 行为等方面的发展过程。每个阶段都有其特定的年龄特征,以下是对儿童 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的简述。 0-2岁:婴幼儿期是人类生命周期中最快速的阶段之一、在这个阶段,儿童主要通过感官和运动来探索周围环境。他们开始学习认知能力,如记 忆和注意力。他们以自己为中心,只关注自己的需求和情感。儿童的情绪 发展也开始起步,他们学会识别和表达一些基本情绪,如高兴、悲伤和愤怒。 3-5岁:幼儿期是儿童社交和情感发展的关键阶段。他们开始与他人 互动,学会分享、合作和交流。这个阶段的儿童的情绪表达较为复杂,对 自己和他人的感受有更好的认知。他们开始理解社会规范和道德价值观, 并能够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对他人造成的影响。 6-11岁:儿童的中期发展特点是逐渐发展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他们可以使用逻辑思维和抽象概念来理解事物。他们的注意力和记忆 也得到显著提高。在这个阶段,儿童开始建立自己的身份和自尊心,与同 龄人建立深入的友谊关系,并开始了解自己在群体中的角色和地位。 12-18岁:青春期是从儿童进入成年的过渡阶段。在这个阶段,儿童 经历身体和情感上的巨大变化。他们开始探索自己的身份、价值观和世界观。他们更加关注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并开始追求独立和自主。青春期的 儿童可以使用抽象思维,能够综合和分析信息,开始形成自己的意见和观点。 每个阶段的心理发展特征都是相互关联的,前一阶段的经验和成就会 对后一阶段的发展产生影响。此外,每个儿童的发展速度和方式也有所不

同。了解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有助于家长、教育者和其他关心儿童发展的人更好地了解和支持他们的成长。

简述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1简述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一、3~4岁幼儿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幼儿3岁以后,在生活和活动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进入了幼儿园这个新的环境,这对于多数幼儿来讲是个重大的变化,3岁是他们生活上的一个转折年龄。正是从3岁起,幼儿才开始离开父母进入幼儿园,过起了集体生活。对幼儿来讲,需要有一个适应过程。如何使幼儿更快地适应集体生活?其中最关键因素是师生之间建立感情。因为这一时期幼儿突出的特点是情绪性强。 1、行为受情绪支配 在幼儿期,情绪对幼儿的作用比较大。对3~4岁的幼儿作用更大。他们的行动常常受情绪的支配,而不像成人那样受理智支配。 3岁幼儿情绪性强的特点表现在多方面。例如,高兴时听话,不高兴时说什么也不听;常常为了一件小事哭个不停。不喜欢大灰狼等动物,就把图书上有关狼给破坏掉;喜欢那位老师,那位老师组织的活动就特别爱参加等。 3岁幼儿的情绪很不稳定,很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也很容易受到周围人的感染,看见别的孩子哭了,自己也莫名其妙地哭起来,这时,如果用新的或他喜欢的玩具来哄他,他会马上又破天涕而笑了。 家长在了解这段孩子的年龄特点后,对孩子的教育有很大的帮助的。如每年开学初,小班的孩子都面临一个上幼儿园哭闹的问题。尤其是大多数初次离开妈妈的幼儿,刚入园的几天甚至更长的时会发生哭闹现象。所以,送幼儿上幼儿园的时候,家长要在开学的前几天要做好孩子的思想工作,一定要交代接孩子的时间,千万不要骗孩子。把孩子送到幼儿园后一定要马上离开幼儿园,千万不要一会儿不放心,偷看孩子活动,只要这样才能使幼儿能顺利地度过这一时期。接孩子要按时按点来接孩子千万不要提前来接孩子,如果你提前来接孩子,别的孩子就会受影响而哭闹。 2、爱模仿 3岁幼儿的独立性差,模仿性很强。看见别人玩什么,自己就玩什么,看见别人有什么,自己就要什么。家长不要因孩子想要什么就满足他的要求。要因势利导,还可以教育孩子和别的孩子交换玩具玩,既能使孩子玩到他喜欢的玩具,也能培养孩子的交往能力。 3、思维带有直觉行动性 依靠动作和视觉进行思维,是3岁前孩子的典型特点。3岁幼儿仍保留着这个特点。例如让他们说穿手中小汽车的个数,他们只会用手指点着小汽车才能数,而不能心理默数。 由于3岁幼儿思维还要依靠动作和视觉,因此他们不会计划自己的行动,只能先做后想,或者边做边想。例如,在画画之前往往说不出自己要画什么,而常常是在画出某种形象后,才突然有所发现说:“我画的是太阳”等。 由于3岁幼儿思维很具体,很直接,他们只能从表面去理解事物。因此对3岁幼儿更要注意正面教育,而不能讲反话。此外,对3岁幼儿提出要求也要具体,因为他们不容易接受一般性的抽象性的要求。 二、4~5岁幼儿发展的特点 4、5岁幼儿已经适应了幼儿园的生活,加上身心各方面的发展,显得非常活跃好动。 1、爱玩、会玩

幼儿性格发展的年龄特征表现在哪五个方面

幼儿性格发展的年龄特征表现在哪五个方面 一、3~4岁幼儿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幼儿3岁以后,在生活和活动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进入了幼儿园这个新的环境,这对于多数幼儿来讲是个重大的变化,3岁是他们生活上的一个转折年龄。 正是从3岁起,幼儿才开始离开父母进入幼儿园,过起了集体生活。对幼儿来讲,需要有一个适应过程。如何使幼儿更快地适应集体生活? 其中最关键因素是师生之间建立感情。因为这一时期幼儿突出的特点是情绪性强。 1、行为受情绪支配在幼儿期,情绪对幼儿的作用比较大。对3~4岁的幼儿作用更大。他们的行动常常受情绪的支配,而不像成人那样受理智支配。3岁幼儿情绪性强的特点表现在多方面。 2、爱模仿3岁幼儿的独立性差,模仿性很强。看见别人玩什么,自己就玩什么,看见别人有什么,自己就要什么。家长不要因孩子想要什么就满足他的要求。要因势利导,还可以教育孩子和别的孩子交换玩具玩,既能使孩子玩到他喜欢的玩具,也能培养孩子的交往能力。 3、思维带有直觉行动性依靠动作和视觉进行思维,是3岁前孩子的典型特点。3岁幼儿仍保留着这个特点。例如让

他们说穿手中小汽车的个数,他们只会用手指点着小汽车才能数,而不能心理默数。 二、4~5岁幼儿发展的特点4、5岁幼儿已经适应了幼儿园的生活,加上身心各方面的发展,显得非常活跃好动。 1、爱玩、会玩幼儿都喜欢游戏。但3岁幼儿虽然爱玩却不大会玩,5、6岁幼儿虽然爱玩,但由于学习兴趣日益浓厚,游戏的时间相对少了一些。 2、活泼好动正常的幼儿都是活泼好动的,他们总是手脚不停地变化姿势和活动方式。如果要求他们安静地坐一会,很快就会有倦意的表现,如果此时让他们自由活动,一个个立即又生龙活虎一般。活泼好动的特点在4、5岁幼儿身上表现的特别突出,甚至表现为顽皮、淘气。 3、思维具体形象 4、5岁儿童的思维可以说是典型的幼儿思维。 三、5~6岁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 1、好学、好问、好探究 2、抽象概括能力开始发展5、6岁幼儿的思维仍然是具体形象的,但已有了抽象概括的萌芽。 3、个性初步开始形成5、6岁儿童初步形成了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

各年龄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

各年龄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 第一节人生的第一年(婴儿期) 一、初生到满月 从初生到满月,称为新生儿期。 新生儿的主要特征 (一)适应新生活 胎内、胎外环境有什么区别? (二)依靠无条件反射 新生儿适应变化了的环境,主要依靠低级中枢实现的本能活动,即无条件反射(也叫生来的反射)。新生儿的无条件反射主要有:吸吮反射、觅食反射、眨眼反射、怀抱反射、抓握反射、巴宾斯基反射、惊跳反射、击剑反射、迈步反射、游泳反射、巴布金反射、蜷缩反射等。 1、吸吮反射(sucking reflex) 接触儿童的嘴唇,就引起吸吮动作。吸吮反射是最强的反射之一,当新生儿开始吸吮时,其他活动都会被抑制。永久性,有利于喂食。 2、防御反射(defensing reflex) 儿童出生后的头几天就能对温度刺激或痛觉刺激产生泛化性的反应(刺激一处,全身反应)。 3、定向反射(orientating reflex) 又称探究反射,即“这是什么”的反射。儿童出生后不久,约在两周左右,就能对强烈的刺激(如强光或大声)产生定向反射(如眼睛转向光源或暂时停止吸吮动作)。 以上几种无条件反射具有有关生活适应的生物学意义,还有一些无条件反射,没有明显的生物学意义,但可能在人类进化过程中,它们有过一定的生物适应意义。 4、抓握反射(grasping reflex) 又叫达尔文反射,任何物体与手掌有接触时就握住不放,甚至可以借助物体把身体悬挂起来。大约到第二个月时,这个反射就消失了。 5、巴宾斯基反射(babinski reflex) 轻轻地抓或刺激儿童的脚心时,就引起脚趾向上张开的动作,五个脚趾变成扇形。约在8、9个月时这个反射就逐渐消失了。 6、惊跳反射(moro reflex) 又叫摩罗反射,当新生儿突然失去支持或受到大声刺激时常常表现为惊恐状态,如双臂伸开,又迅速收回胸前,紧握拳头等。这个反射约在出生后四个月消失。 7、游泳反射(swimming reflex) 托住新生儿的腹部,他就会做出象游泳样的动作。这种反射可能是在种系发生过程中遗传下来的,与个体在母体内的液态环境有关。这种反射约在生后6个月以后消失。 8、强直性颈反射(tonic neck reflex) 又称击剑反射,当新生儿躺着时,把他的头转向左侧或右侧,就会伸出与与头转向一致的那个手,而把相反方向的手臂和腿蜷曲起来,仿佛摆出击剑者的姿势。实际上,这是婴儿吃奶最好的姿势。这个反射约在生后两至三个月消失。此外,还有其他一些无条件反射,如眨眼反射、瞳孔反射、吞咽反射、打嗝、喷嚏等。

(完整版)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各年龄阶段的主要特征

儿童心理发展的各个年龄阶段有其各自的特征。本章将简要介绍各年龄阶段的主要特征,这将有助于我们在和不同年龄儿童接触时,针对他们的特点进行教育,同时,这也将为本课程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本章将涉及以下具体内容:婴儿动作的发展;婴儿心理发展特点 与教育;先学前期儿童动作的发展;先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特点;游戏在儿童心理发 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学习者应重点掌握学前儿童动作发展的一 般规律以及各个年龄阶段心理发展的主要特点。 婴儿期的年龄特征期的年龄特征(第一节婴儿期的年龄特征(0〜1岁) 儿童出生后的第一年,称为婴儿期,也有人称之为乳儿期。这一年是儿童心理开始发生和心 理活动开始萌芽的阶段,又是儿童心理发展最为迅速和心理特征变化最大的阶段。 一、婴儿的身体生长 婴儿期是身体迅速生长的时期,头几个月,身高平均每月增长3cm以上,1岁时,身高可 以达到70〜75cm,体重可达9〜10kg。同时其神经系统也迅速发育。这里我们主要谈谈婴儿动作的发展。 (一)新生儿的原始动作反应(本能动作)新生儿的原始动作反应(本能动作) 1 •新生儿环境的变化胎内环境恒温比较安静黑暗寄生胎外环境变化声音光独立进行生命活动 从上述对比中可以看到,胎内环境和胎外环境差异很大,也就是说新生儿出生后环境发生了 巨大的变化。2 •本能动作(无条件反射)过去,人们以为孩子刚出生时是无能的,什么 也不会。可是,近年来的研究材料发现,儿童先天带来了应付外界刺激的许多本能,其本 能之多,令人惊讶。天生的本能表现为无条件反射,它们是不学而能的。下面简述一些。吸 吮反射。奶头、手指或其他物体,如被子的边缘,碰到了新生儿的脸,并未直接碰到他的嘴唇,新生儿也会立即把头转向物体,张嘴做吃奶的动作,这种反射使新生儿能够找到食物。 眨眼反射。物体或气流刺激眼毛、眼皮或眼角时,新生儿会做出眨眼动作。这是一种防御性 的本能,可以保护自己的眼睛。怀抱反射。当新生儿被抱起时,他会本能地紧紧靠贴成人。 抓握反射。又称达尔文反射。物体触及掌心,新生儿立即把它紧紧握住。例如,给新生儿洗澡时,如果他的手掌偶然碰到了大人的衣服或洗澡盆边,他会紧紧地把碰着的东西抓住,用力才能把它扳开。如果小棍碰到他的手掌,新生儿也立即紧握小棍。这时,如果抽走小 棍,他会握得更紧。当孩子双手握住棍棒时,大人甚至可以仅仅是拉住棍棒,就能把孩子 的身体带起来,让他直立。巴宾斯基反射。物体轻轻地触及新生儿的脚掌时,他本能地竖 起大脚趾,伸开小趾。这样,5个脚趾形成扇形。迈步反射。又称行走反射。大人扶着新 生儿的两腋,把他的脚放在桌面、地板或其他平面上,他会作出迈步的动作,好像两腿协 调地交替走路。游泳反射。让婴儿俯伏在小床上,托住他的肚子,他会抬头,伸腿,做出 游泳的姿势。如果让婴儿俯伏在水里,他会本能地抬起头,同时做出协调的游泳动作。巴布金反射。如果新生儿的一只手或双手的手掌被压住,他会转头张嘴。当手掌上的压力减去 时,他会打呵欠。儿童先天带来的本能动作有不同的性质。有些对新生儿维持生命和保 护自己有现实意义。如吸吮反射、觅食反射属于食物性无条件反射;眨眼反射、怀抱反射属于防御性无条件反射。另一些无条件反射,对新生儿的生存没有实际意义,它们在人类

名词解释儿童心理年龄特征

名词解释儿童心理年龄特征 儿童心理年龄特征是指儿童在不同时期所表现出的心理发展特点和水平。不同年龄段的儿童在认知、情感、行为等方面都有不同的特征。 婴儿期 (0-1 岁) 的心理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运动功能的发展:婴儿在出生后的前几个月里,主要依赖自己的身体肌肉来支撑自己的身体,随着他们的生长,他们逐渐学会了抬头、翻身、坐立、爬行和站立等运动技能。 2. 语言的发展:婴儿在出生后的前几年里,词汇量的增长非常迅速,他们逐渐学会了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3. 社交行为的发展:婴儿在与他人互动中逐渐学会了分享、合作和感恩等社交技能。 幼儿期 (1-3 岁) 的心理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身体和动作的发展:幼儿在这个时期身体发育得很快,他们学会了走路、说话、唱歌、画画等技能。 2. 自我意识的发展:幼儿在这个时期开始意识到自己的存在,并开始形成对自我的认知和评价。 3. 游戏和玩具:幼儿期是儿童游戏和玩具发展的重要时期,玩具和游戏对幼儿的身体、认知和情感发展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学龄初期 (3-6 岁) 的心理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认知能力的发展:学龄初期的儿童在认知方面发展迅速,他们开始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并逐渐掌握逻辑推理和问题解决能力。 2. 情感的发展:学龄初期的儿童在情感方面开始形成自我控制和自我调节

能力,并开始对自己的行为和表现负责。 3. 社交行为的发展:学龄初期的儿童在社交方面开始学习合作、分享和相互理解等技能,并开始建立自己在班级和朋友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学龄中期 (6-12 岁) 的心理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逻辑思维的发展:学龄中期的儿童逻辑思维能力开始迅速发展,他们逐渐能够从具体的表象中抽象出概念和规律。 2. 社会责任感的发展:学龄中期的儿童开始逐渐意识到自己对社会的责任和义务,并开始形成对社会的积极态度和责任感。 3. 学习成绩:学龄中期的儿童开始对学习产生兴趣和热情,并开始对自己的学习成绩进行评估和反思。 学龄晚期 (12-15 岁) 的心理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自我同一性:学龄晚期的儿童开始形成对自己身份和角色的认同和同一性,开始对自己的未来发展和目标进行思考。 2. 独立性和自主性:学龄晚期的儿童开始逐渐具有独立性和自主性,开始形成自己的个人意识和独立思考能力。 3. 学科技能:学龄晚期的儿童在学科方面开始形成具体的学科技能,如数学、语言、科学和社会学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