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2.2《气压带和风带》word学案1-地理知识点总结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学习目标 1.掌握大气环流的概念及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分布规律;掌握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规律。 2.运用海陆热力差异原理,解释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的形成和分布。 3.解释气压带和风带以及季风对气候的影响。 4.灵活运用气候的相关知识分析具体的案例。 5.通过案例分析法的运用,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培养学生联系实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重点与难点1.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与分布规律。 2.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分布、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3.不同地区不同气候的分布、成因和特点。第1课时课前预习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分布与移动规律 1.三圈环流的形成(以北半球为例) ⇒三圈环流 2.气压带、风带的分布与移动 (1)7个气压带 (2)6个风带南北半球同纬度各有一个(3)季节移动规律:随的南北移动而移动。就北半球而言,与两分日相比,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大致夏季,冬季。课堂探究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教材P图2.9“理想状况下赤道与极地间的热力环流”,教材P图2.10“地球上的气压带和风3334带”。“二战”期间,日本释放的众多氢气球炸弹飞落到美国本土,造成美国西部森林大火,引起美国民众恐慌。 (1)假设地球表面是均匀的,也不考虑地球自转的影响,全球的热力环流会怎样? (2)如果地球自转,南、北半球的气压

带和风带是怎样形成的? (3)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有什么规律,各有什么特征?

读教材P图2.11“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思考问题: 35(1)读图分析,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有什么规律? (2)若黄赤交角变为0°,气压带、风带还会移动吗? 课堂练习 1.关于气压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副热带高气压带是热力原因形成的暖高压 B.副极地低气压带是动力原因形成的暖低压 C.极地高气压带是热力原因形成的冷高压D.赤道低气压带是动力原因形成的暖低压 2.在气压带、风带图上,由于冷暖气流相遇后形成的气压带是( ) A.赤道低气压带 B.副热带高气压带C.副极地低气压带D.极地高气压带3.在北半球的三圈环流形成图中,如果地球自转方向相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低纬度的风向与现在正好相反B.高纬度与中纬度的风带和风向不会改变C.各气压带的气压高低与现在相反 D.三圈环流依然存在 4.节日里,人们常常用放气球的形式庆祝。如果用相同的氢气球在不同的纬度进行施放,上升最快的地区是( ) A.极地地区 B.副极地地区 C.副热带地区 D.赤道地区5.我国南极中山站的五星红旗,常年都是( ) A.向东飘扬 B.向西飘扬 C.向西北飘扬 D.向东北飘扬 6.读下图,回答问题。 (1)该图表示

北半球季时的大气环流状况,判断的理由是。(2)一般地说,A地比B地降水,原因是。(3)C气流来自哪个气压带?为什么C 气流与D气流相遇后向上爬升? (4)气流相对上升的纬度是和,那里一般是气压带,天气特点是。气流相对下沉的纬度是和,那里一般是气压带,天气特点是。(5)常年吹C气流的大陆西岸地区,气候特点是。常年受B气流控制的大陆中部和西部地区,气候特点是。一年中,受C气流和副热带高气压带交替控制的大陆西部地区,气候特点是。参考答案课前预习 1. 2.(1)七个气压带 (2)六个风带

(3)太阳直射点偏北偏南课堂探究合作探究1: (1)在极地与赤道之间形成单圈闭合环流 (2) (3)各气压带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各气压带气流在垂直方向上的运动方向。凡盛行下沉气流的区域,必定为高气压带;而盛行上升气流的地区,则必定为低气压带。各风带位于高气压带和低气压带之间,方向由高气压带吹向低气压带,并且受到地转偏向力的共同作用。合作探究2: (1)地球公转使太阳直射点随季节变化而南北移动,气压带、风带在一年内也做周期性的季节移动,就北半球而言夏季偏北,冬季偏南。(2)若黄赤交角为0,太阳直射点始终位于赤道,气压带和风带不会移动。课堂练习 1.C 2.C 3.D 4.D 5.C 6.(1)冬气压带和风带向南移动(2)多A地是气流被迫抬升的低压,降水较多,而B地是盛行下沉气流的高压,降水较少(3)来自副热带高气压带;C气流是来自纬度较低的副热带高气压带,气流暖而轻,而D气流来自纬度较高的极地高气压带,气流冷而重,所以C气流沿D气流

向上爬升。 (4)0° 60°低多阴雨天气 30° 90°高多晴朗干燥 (5)终年温和多雨终年高温少雨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第2课时课前预习 1.海陆分布对气压带的影响:由于差异,冬季亚欧大陆形成高压,北太平洋形成低压;夏季亚欧大陆形成低压,北太平洋形成高压。 2.在下图中分别注出亚欧大陆和北太平洋的气压名称,并画出东亚和南亚的冬夏季风的风向。 3.东亚季风与南亚季风比较成因风向性质冬冬东季:季:亚季夏夏风季:季:南冬冬①

亚; 季:季:季②风夏夏季:季: 4.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气候成气候特气候类型因征热带雨林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热带沙漠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地中海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课堂探究请结合教材P活动对“季风环流”的成因和影响进行合作探究。 38 结合教材P“世界各种气候类型多年平均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图”,判定气候类型分布规律。 40 课堂练习 1.下列气压带、风带容易产生降水的是( ) ①极地高气压带②赤道低气压带③盛行西风带④副热带高气压带⑤信风带⑥副极地低气压带⑦极地东风带A.①②③⑤ B.②④⑤⑥ C.③⑤⑥⑦ D.②③⑥ 2.北回归线附近大部分是沙漠景观,而我国东南部也位于北回归线附近,却温暖湿润,被誉为“北回归线上的绿洲”,形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北回归线附近受副热带高压控制 B.我国东南沿海常受台风影响C.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季风气候 D.喜马拉雅山的迅速抬升3.有关大气活动中心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海陆热力差异是其形成的根源 B.是指冬夏季节在陆地上形成的高低气压中心 C.其位置随季节而南北移动D.对世界各地的天气

和气候有重要影响4.1月份,被亚洲高压切断的气压带是( ) A.副热带高气压带B.赤道低压气带C.副极地低气压带D.极地高气压带

5.有关季风的正确叙述是( ) A.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是形成季风的重要原因B.季风环流不属于大气环流C.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是形成东亚季风的重要原因D.我国不受西南季风的影响

6.当地球运行到公转轨道上的近日点附近时( ) A.北太平洋上的夏威夷高压势力强盛 B.亚洲大陆被印度低压控制 C.地中海沿岸炎热干燥 D.南亚盛行东北季风

7.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A、B、C三地的气候类型: A,B,C。(2)影响三地的气候成因均为( ) ①太阳辐射②大气环流③地面状况④人类活动(3)B地和C地同在30°~40°纬

度内,但B地分布在大陆岸,气候特点为,C地分布在大陆岸,受(“东亚”或“南亚”)季风控制。拓展训练 1.甲图(沿某经线)和乙图(沿30°N)表示的是相同季节的大气环流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甲乙 (1)b表示的气压带是;e表示的气压中心名称是。(2)此季节洛杉矶的气候特征是。(3)伦敦和北京的盛行风分别是( ) A.a→b B.b→c C.e→f D.f→e (4)a、b、c、d、e、f六处中,降水最多的是。

2.右图所示为某月30°N附近海平面气压分布状况。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图中气压分布状况可以推知与该图情况相吻合的是( ) A.1月 B.7月 C.4月 D.10月 (2)此时苏州盛行风为风,是由图中和(填字母)气压中心之间的力和地转偏向力共同作用形成的。

(3)图中气压中心C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此时这里的降水偏,盛行风向为风。参考答案课前预习 1.海陆热力性质高低低高2.略 3. 成因风向性质冬季:西冬季:寒冷干东亚季北燥海陆热力性质差异风夏季:东夏季:高温多南雨冬季:东冬季:温暖少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南亚季北雨②气压带风带季节性风夏季:西夏季:高温多移动南雨 4. 气候类型气候成因气候特征热带雨林气候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全年高温多雨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风带季节热带季风气候终年高温,分旱雨两季性移动热带沙漠气候副热带高气压带或干燥信风带控制终年高温少雨温带海洋性气全年受西风带控制终年温和多雨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地中海气候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多雨亚热带季风气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冬夏季风交替控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候制少雨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冬夏季风交替控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温带季风气候制干燥课堂探究合作探究1:

双成新学案高中地理2.2(第2课时)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

第2课时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学习目标 1.识记北半球冬、夏季高、低气压分布规律及成因。2.掌握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一、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 1.夏季,陆地升温快,气温高,气压低,形成①______中心,海洋相反,形成②____________中心;冬季,陆地降温快,气温低,气压高,形成③________中心,海洋相反,形成④__________中心。 2.北半球的陆地面积比南半球的陆地面积大,而且海陆相间分布,使呈⑤________分布的气压带被分裂成一个个⑥____________。如冬季太平洋上的阿留申低压,亚欧大陆上的亚洲高压。 3.东亚位于⑦____________东部,东临⑧____________,海陆的气温对比和季节变化比其他地区显著,所以季风气候比较明显。 二、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1.大气环流把热量和水汽从一个地区输送到另一个地区,使⑨_________之间、⑩______之间的热量和水分得到交换,是各地天气变化和?________形成的重要因素。 2.一个地方气候的形成是太阳辐射、大气环流、?________________、 地形、洋流等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 3.热带雨林气候是在?______________控制下形成的;温带海洋性气候与?________带有很大的关系;在?__________和副热带高气压带交替控制下形成了地中海气候。 基础达标练 知识点一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 下图反映的是某月30°N附近气压分布状况,回答1~2题。 1.该气压分布状况的月份可能是( ) A.1月 B.4月 C.7月 D.10月 2.图中G2气压中心是( ) A.夏威夷高压B.亚速尔高压 C.印度低压 D.冰岛低压 读“90°E附近海平面气压图(单位:hPa)”,回答3~4题。 3.气压最高值出现的纬度和气压值最低处的气压带名称分别是( ) A.50°N、副极地低气压带 B.90°N、赤道低气压带 C.30°S、副极地低气压带 D.60°S、赤道低气压带 4.由气压值可推断此时( )

2019-2020年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1教学案:第二章 第二节 气压带和风带(含答案)

2019-2020年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1教学案:第二章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含答案) 1.三圈环流的形成原理。 2.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季节移动规律。 3.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分布及季风。 4.结合具体气候类型的特点,分析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1.大气环流 (1)概念: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 2.三圈环流的形成和气压带、风带的分布 (1)三圈环流的形成(以北半球为例) (2)气压带、风带的分布 ①气压带(北半球) ②风带(北半球)

3.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1)原因:太阳直射点随季节变化而南北移动。 (2)规律(北半球):与二分日相比,夏季偏北,冬季偏南。 1.太阳辐射的纬度差异是形成三圈环流的原动力。(√) 2.南、北半球的气压带和风带对称分布。(√) 3.南半球的地转偏向力使水平气流向左偏转,环流方向与北半球相反。 4.气压带和风带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问题探究] 分析三圈环流示意图(图1)和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示意图(图2),共同探讨问题。 图1图2 探究1全球低压带和高压带各有哪几个?哪些气压带是由于热力原因形成? 提示:低压带有赤道低压带、副极地低压带;高压带有副热带高压带、极地高压带。其

中赤道低压带是由于纬度低,太阳辐射强,气温高,空气膨胀上升形成;极地高压带是由于纬度高,太阳辐射弱,气温低,空气冷却下沉形成。赤道低压带和极地高压带的形成属于热力原因。 探究2哪些纬度位置多雨?为什么? 提示:赤道和60°纬度多雨,这两个纬度位置都是由低压带控制,气流上升,容易凝结形成降雨。 探究3确定各风带的风向,填在下表中,并分析风带风向的特点。 提示:从图中读取各风带的风向 由于南北半球地转偏向力不同,因此南北半球对称风带内的风向也关于赤道对称,东西方向相同,但南北方向相反。 探究4全球气压带、风带随着季节变化其分布有什么变化规律? 提示:气压带、风带随季节的变化其分布变化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相同。太阳直射点向北回归线移动时,气压带、风带向北移动,太阳直射点向南回归线移动时,气压带、风带向南移动,移动的纬度幅度为5°~10°。可总结为“夏季向高纬移动,冬季向低纬移动”。 [总结深化] 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其移动规律 1.“抓受热”——突破热力环流

高中地理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第三章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教案

第三章大气的运动 其次节气压带和风带 一、教学目标 1.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2. 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 二、教学重难点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争论法、启发式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麦哲伦带着的帆船队实现了人类第一次环球航行。船队经过南美洲南端的海峡时,风大浪高。船队进入30°S四周海疆时,安静无风,酷热少雨。离开该海疆后,沿途始终吹着东南风。后来,东南风慢慢减弱,进入赤道四周海疆时,风平浪静。麦哲伦船队哪段航程是逆风航行?哪段航程最为轻松?为什么船队在经过 30° S四周海疆时非常困难? [新课教学]: 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师:我们在学习必修一时学过的热力环流,同学们还有印象吗?现在我们要做一个假设,假设地球不发生自转,太阳直射赤道,那么赤道受热会发生什么?〔请跟热力环流联系一下〕 生:赤道受热,导致气温上升,气压降低,在近地面形成低气压带,而在高空形成高气压带。

师:我们以北半球为例,说一下此时极地的状况? 生:极地由于接收不到太阳辐射气温降低,气压上升,近地面形成高气压,高空形成低气压带。 师:此时在没有任何因素的干扰之下,气流的运动是怎样的?〔赤道与极点之间〕生:在近地面,气流由极点流向赤道,在高空那么相反。 师:由此形成了单圈闭合环流,但是这是在我们假设地球不发生自转的状况下才有可能发生的,但是我们都知道这种状况目前是不存在的。那么我们再说在地球自转的状况下,会有地转偏向力的存在。 ①低纬环流: 赤道四周,空气上升,气压降低,形成赤道低气压带〔热力缘由〕,所以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共同作用下,到了北纬30度四周由南风偏转为西南风,导致气流不能连续向南流淌,在此处气流积累,导致空气密度增加,气压上升,在高空形成副热带高气压带〔动力缘由〕。在近地面,大气由副热带高气压带流向赤道低气压带,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偏转成东北信风。这样便在赤道与北纬30°之间形成一个低纬环流圈。 ②中纬环流和高纬环流: 在近地面,从副热带高压带向北流出的一支气流,在地转偏向力影响下,渐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2章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教案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2章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教案 一、课标解析 课标: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说出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理解气压带、风带的形成,掌握近地面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规律;重点理解海陆分布、地形起伏等因素对气压带和分带分布的影响;重点掌握影响气候的五大因素和世界主要气候的特点、分布状况,并能够 阅读和绘制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示意图。学会通过阅读气温和降水分布图判断气候类型。 二、主干知识点梳理 概念: 成因: 意义: 假设条件: 过程:先是赤道与极地间的,再是,最后近地面形成 压带和个风带。 动:随南北移动而移动。北半球夏季移,冬季 成因:对气压带的影响 表现: 季风:

的 影 响 因 素 、 、 、 三、典题解析 1、读亚洲某月季风示意图,回答。 (1)该图表示的月份是 月。图中 A 处的气压名称 ,气候类型是 。 (2)图中B 盛行 季风,附近洋流 名称为 。 (3)图中C 处盛行 季风,此时洋 流呈 时针方向流动。 (4)形成东亚季风的主要原因是 。形成南亚季风的主要原因是 、 。 ( 5 ) 亚 洲 东 部 季 风 环 流 最 为 典 型 的 原 因 是 。 解析:解答本题首先是看图中的高低气压中心和风向箭头,以此来确定月份和相应的高低气压中心名称,并分析东亚、南亚季风的成因。 从图上可以看出,亚欧大陆为低压中心,风从印度洋、太平洋向大陆吹,可以判断出该图表示的是7月份。再从印度所处的位置可判断其气候类型为热带季风气候,夏季盛行西南季风,印度洋海水在西南季风的吹拂下向东运动呈顺时针方向流动。东亚吹东南季风,附近为日本暖流。 答案:(1)7月 印度低压(或亚洲低压) 热带季风气候 (2)东南 日

高中地理必修一教案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人教版)气压带和风带

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三圈环流与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模式。 2.了解1月、7月北半球海陆气压形势。 3.掌握季风环流是大气环流的重要组成部分。 4..理解太阳辐射、大气环流、下垫面和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 方法与过程 1.运用对比、类比方法,在三圈环流示意图上理解、识记三圈环流、七个气压带、六个风带的特点。 2.读“亚洲季风”图,会分析季风的形成,特别是东亚、南亚季风的形成。 3.读1月、7月海平面等压线图,分析北半球海陆气压形势。 4.应用综合分析法分析不同气候类型气温和降水的特点、气候变化的原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了解大气环流对全球的热量平衡和水量平衡的重要作用,同时也影响各地天气变化和气候的形成。 2.理解我国的气候深受季风环流的影响,从而能将所学知识用于实际,服务于社会。 ●教学重点 1.近地面气压带和风带的名称、成因、对气候的影响。 2.亚洲和太平洋地区受海陆热力差异形成的高低压中心名称、所在位置、成因及冬夏季风的关系。 ●教学难点 1.三圈环流形成的动态过程。 2.季风环流形成,东亚与南亚季风的区别。 3.几种主要的气候类型的分布和特点。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大气时刻不停地运动着,运动的形式和规模复杂多样,既有尺度很小的局地性运动,像上节课我们所学内容可以说是小尺度的大气运动,也有规模很大的全球性运动。那么,全球性的大气运动又是怎么样运动?这就是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内容。 [板书] 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 [教师] 具有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通常称为大气环流。大气环流是大气运动的一种主要形式,它使高低纬度之间,海陆之间的热量和水汽得到交换,调整了全球的水热分布,对全球的热量平衡和水量平衡有重要作用,也是各地天气变化和气候形成的重要因素。本节课主要讲述最具典型意义的环流形式:三圈环流。 [板书] 一、三圈环流 [教师]我们前面已经学过冷热不均引起空气运动。那从理 想状态上来讲,我们地球最冷和最热的地方是在哪呢? [学生回答]赤道极地 [教师] 对。在假设大气是在均匀的地球表面上运动的, 而且不考虑地球自转的影响,此时,引起大气运动的因素 赤道与极地间 的闭合环流图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2.2气压带和风带》教案含解析

一、教学内容分析 地理学就是研究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理环境以及人类与地理环境关系的一门科学。人类生活在地球上,会受到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和制约。本单元讲述的内容都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联系起来,阐明大气对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的影响。本课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实际就是讲述大气运动的主要形式,大气运动是产生风云变幻的天气现象的直接原因,也是气候形成的重要因子,对世界各地的天气和气候有着重大影响.因此在本单元中起着关键作用,是承前启后的纽带。在这里,教材着重研究大气环流的重要作用,它使高低纬度之间、海陆之间的热量和水汽得到交换,调整了全球的水热分布,对全球的热量平衡和水量平衡有重要作用,也是各地天气变化和气候形成的重要因素。 课程标准要求分析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及其意义,而要分析这些内容,首先要认识大气环流的一般特点。因此.教材第一目分析了三圈环流的形成,三圈环流各自闭合、彼此联系,形成了高、低空大气的运动状况和近地面的七个气压带和风带。还有由于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气压带和风带也随着发生南北移动。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三圈环流的形成,气压带、风带的形成,掌握气压带、风带的分布规律。2、运用“地球上的气压带和风带图”比较各气压带、风带的特性。3、引导学生绘制三圈环流及气压带、风带示意图,培养和提高学生绘制原理形成示意图的地理技能;培养学生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初步形成地理的空间思维。 第一目大部分内容,通过课本讲述和两个活动,介绍全球形成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的原因,最后通过图示说明由于太阳直射点随季节变化而南北移动,导致气压带和风带也随季节移动。 二、教学思路设计 本节内容比较抽象且逻辑性较强,由于学生尚未形成空间思维能力,教学时应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图例和活动内容,活动时应在课前准备好材料,讲清具体要求,指导活动全过程,让学生利用自己制作的模型介绍其过程与方法、感想与体会。因此,教学时一定要按照高一学生的身心特点精心设计教学手段和教学思路。 1、营造愉悦、民主的学习氛围。课前布置学生准备好活动用的材料;课始播放录像片《世界各地气候》导入;课中通过学生的探究、演示操作、讨论等形式学习知识;课尾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效果。让学生在愉悦、和谐、民主的气氛中掌握知识。 2、运用媒体,加强直观性教学。如制作电脑动画,模拟三圈环流、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等。 3、运用适当的方法和手段,表达、交流、探究体会、见解和成果。 4、尝试从学习中发现地理问题,提出探究方案,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5、教学形式多样化。培养学生观察、动手、分析、理解的能力,和对知识的综合概括能力,满足学生求知、求新的心理需求。 三、课堂教学实录 【学生课前准备】 1、.活动材料准备(一个地球仪,连明胶布,不同颜色的硬纸条等)。 2、了解冷热不均引起的热力环流原理。 3、了解全球的热量分布规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步导学案系列丛书.地理必修一导学案(人教版)(上集):第二节 气压带和风带 含答案

第1课时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绘制气压带和风带示意图,并了解其分布规律。 2。运用图示分析大气的运动规律. 【重点难点】 1。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规律。 2.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过程. 【学法指导】 充分预习、互相探讨、答疑解惑、合作探究. 【预习·导引·梳理】 1.大气环流 (1)概念:①________________的大气运动,它反映了大气运动长时期的②________状态。 (2)成因:③________的纬度差异,造成高低纬度间的④________,驱使大气不断地运动、输送和交换热量. 2.三圈环流的形成和气压带、风带的分布(以北半球为例,如下图)

(1)三圈环流 成因:高低纬度间的⑤________和⑥__________共同作用的结果。组成:a⑦________、b⑧________、c⑨________。 (2)气压带、风带的分布 气压带:A⑩____________、B⑪________________、 C⑫________________、D⑬____________。 风带错误! 3.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1)原因:太阳直射点随⑳________而南北移动。 (2)移动规律:就北半球而言,与二分日相比,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大致夏季________,冬季偏南。 【分组讨论·合作探究】 探究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探究材料教材P33图2。9理想状况下赤道与极地间的热力环流,教材P34图2.10地球上的气压带和风带. “二战”期间,日本释放的众多氢气球炸弹飞落到美国本土,造成美国西部森林大火,引起美国民众恐慌. 1.假设地球表面是均匀的,也不考虑地球自转的影响,全球的热力环流会怎样?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气压带和风带》教案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气压带和风带》教案 及教学反思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学生能够理解气压带的概念及其区分特征,掌握各 地带风的特点和环流规律; 2.学生能够识别北半球和南半球常见的气压带和风带 的分布,掌握它们的基本特征; 3.学生能够运用相关知识解读各地气候变化的特点、 成因及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讲授理论知识、实地观察和书写报告等方式,引导学 生学会综合运用多种方法进行知识的获取、整理、运用和创新。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实践创新能力。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天气预报的重要性,认识气候变 化对人类生活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勇敢探索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 1.理解气压带的概念及其区分特征; 2.掌握各地带风的特点和环流规律; 3.识别北半球和南半球常见的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 掌握它们的基本特征。

三、教学难点 1.学生理解和把握北半球和南半球大气环流规律和对 应气候类型的异同; 2.学生对各种环流系统的联系和对气压带和风带形成 的影响以及其中复杂、细微的相互关系的理解和运用。 四、教学方法 1.讲授法:通过PPT讲授气候带和风带的基本概念、 特点、分布规律、形成原因等相关知识; 2.观察法:带领学生到天文台、气象观测站等实地观 察掌握气温、气压等气象观测数据,以及气候分布等的相关资料; 3.组织小组讨论和报告:通过组织小组讨论和报告的 形式,增强学生的培养合作精神和实践创新能力; 4.读图法:通过图片、地图等直观的形式,帮助学生 掌握气候和气候带分布规律等知识。 五、教学设计 1. 教学过程 第一步:导入 以问题导入,例如“为什么北京的气温在四季之间的变化很大,而开罗的气温相对较稳定?” 第二步:知识讲解 1.气压带的概念和区分特征; 2.各地带风的特点和环流规律; 3.北半球和南半球常见的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及其基 本特征。

高中地理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第二节 气压带和风带 第1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 从容说课 主要内容包括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北半球冬夏气压中心、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本节课教材在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中起着关键作用,是承前启后的纽带,教学中应强调三个方面:①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是基础知识,重点介绍三圈环流和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不仅是上节课“热力环流”“大气的水平运动——风”等知识的延伸、综合和运用,也是学习和探讨“北半球冬夏气压中心”的基础。这部分内容要注重通过“活动—思考—理解—形成结论—实验制作或实践验证”的形式,引导探究学习。既注重让学生理解高低纬之间的受热不均和地转偏向力是最主要的成因,更强调让学生能够掌握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规律,并具备绘图说明其分布规律的能力。在学生熟练掌握了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规律后,进一步阐明气压带和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而发生的季节移动规律。②北半球气压中心冬夏季分布及对气候的影响。主要阐述在海陆分布、地形起伏等因素的影响下,尤其是像北半球在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影响下,在海陆相间的纬度地带原本带状分布的气压带被破坏,变成了块状分布,形成了冬夏不同的气压中心,北半球尤为明显。使学生认识到地球上高低压中心的季节变化,对我国以及世界各地的天气和气候有很大的影响。教材以最典型的东亚气候为例说明了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影响。③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以案例的形式,通过三种气候类型即热带雨林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和地中海气候三个案例分析说明了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阐明大气环流这种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是形成气候的重要因素,在不同的气压带和风带控制下的地区会形成不同的气候。旨在让学生理解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的关系。 本节难点较多,如:在30°纬度的高空风向与等压线平行,极地东风与中纬西风相遇时气流运动规律,北半球气压中心冬夏季变化规律,亚欧大陆东岸受季风环流影响而西岸受气压带、风带影响的原因,气压带、风带对降水的影响等,应利用实验演示、多媒体演示、图示分析的方法,引导学生深入探究。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指导学生绘制气压带和风带分布示意图,从中分析大气运动的规律性,并培养和提高学生绘制原理形成示意图的地理技能。 2.运用海陆热力差异原理进行解释,加强学生对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的形成和分布的理解。 3.使学生理解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1.通过三圈环流模拟演示,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2.通过对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影响的两图示的对比分析,让学生读图思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规律和原因。 3.利用成因分析法引导学生探究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机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2.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教学重点 1.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 2.北半球气压中心冬夏季分布及对气候的影响。

【精选】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2.2《气压带和风带》word学案1-地理知识点总结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学习目标 1.掌握大气环流的概念及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分布规律;掌握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规律。 2.运用海陆热力差异原理,解释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的形成和分布。 3.解释气压带和风带以及季风对气候的影响。 4.灵活运用气候的相关知识分析具体的案例。 5.通过案例分析法的运用,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培养学生联系实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重点与难点1.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与分布规律。 2.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分布、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3.不同地区不同气候的分布、成因和特点。第1课时课前预习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分布与移动规律 1.三圈环流的形成(以北半球为例) ⇒三圈环流 2.气压带、风带的分布与移动 (1)7个气压带 (2)6个风带南北半球同纬度各有一个(3)季节移动规律:随的南北移动而移动。就北半球而言,与两分日相比,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大致夏季,冬季。课堂探究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教材P图2.9“理想状况下赤道与极地间的热力环流”,教材P图2.10“地球上的气压带和风3334带”。“二战”期间,日本释放的众多氢气球炸弹飞落到美国本土,造成美国西部森林大火,引起美国民众恐慌。 (1)假设地球表面是均匀的,也不考虑地球自转的影响,全球的热力环流会怎样? (2)如果地球自转,南、北半球的气压 带和风带是怎样形成的? (3)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有什么规律,各有什么特征? 读教材P图2.11“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思考问题: 35(1)读图分析,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有什么规律? (2)若黄赤交角变为0°,气压带、风带还会移动吗? 课堂练习 1.关于气压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副热带高气压带是热力原因形成的暖高压 B.副极地低气压带是动力原因形成的暖低压 C.极地高气压带是热力原因形成的冷高压D.赤道低气压带是动力原因形成的暖低压 2.在气压带、风带图上,由于冷暖气流相遇后形成的气压带是( ) A.赤道低气压带 B.副热带高气压带C.副极地低气压带D.极地高气压带3.在北半球的三圈环流形成图中,如果地球自转方向相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低纬度的风向与现在正好相反B.高纬度与中纬度的风带和风向不会改变C.各气压带的气压高低与现在相反 D.三圈环流依然存在 4.节日里,人们常常用放气球的形式庆祝。如果用相同的氢气球在不同的纬度进行施放,上升最快的地区是( ) A.极地地区 B.副极地地区 C.副热带地区 D.赤道地区5.我国南极中山站的五星红旗,常年都是( ) A.向东飘扬 B.向西飘扬 C.向西北飘扬 D.向东北飘扬 6.读下图,回答问题。 (1)该图表示

2021_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3章大气的运动第2节气压带和风带学案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 课程标准素养目标任务设定 运用示意图,说明气压 带、风带的分布。 1.通过绘制示意图,理解气压带、风 带的形成。(地理实践力) 2.结合资料,理解掌握大气环流的 形成因素。(综合思维) 3.分析图文材料,理解海陆分布对 气压带的影响。(综合思维) 1.什么是大气环流?其意 义是什么? 2.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 布特征是什么? 3.海陆分布对气压带、风 带产生何种影响? 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1.大气环流 (1)概念:全球性有规律的大气运动。 (2)意义:使高纬度和低纬度之间、海洋和陆地之间的热量和水汽得到交换。 2.三圈环流的形成和气压带、风带的分布 (1)三圈环流的形成(以北半球为例) ⎭⎪ ⎬ ⎪⎫ 均匀的地球表面(假设), 高、低纬度地区的受热 不均和地转偏向力影响 ⇒三圈环流 ⎩⎪ ⎨ ⎪⎧a.低纬度环流圈 b.中纬度环流圈 c.高纬度环流圈 (2)气压带、风带的分布 ①气压带(北半球)

气压带分布形成 A 赤道低压带南北纬5°之间空气受热膨胀上升 C 副热带高压带30°附近高空空气堆积下沉 E 副极地低压带60°附近近地面气流上升 G 极地高压带极地地区终年寒冷,空气堆积下沉 除赤道低压带外,其余气压带在南北半球各有1个,关于赤道对称分布,全球共形成7个气压带 风带分布风向 B 东北信风带赤道~30°之间东北风 D 盛行西风带30°~60°之间西南风 F 极地东风带60°~90°之间东北风 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南半球各风带风向与北半球不同,全球共形成6个风带 (1)原因:太阳直射点随季节变化而南北移动。 (2)规律(北半球,与二分日相比):夏季偏北,冬季偏南。 将风带与其风向连线。 [特别提醒] 大气环流特点 大气环流具有全球性、规律性、长期性三个特点,这三个特点也是判断某一大气运动形式是不是大气环流的依据,如三圈环流、季风环流是大气环流。但海陆风、山谷风、城市风等不是大气环流,因为它们的空间分布X围有限,运动变化周期短。

高中地理《气压带和风带1》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地理《气压带和风带1》优质课教案、 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必修1 第二章第2 节气压带和风带第 1 课时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教学设计 一、课标分析 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说出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1)绘制气压带和风带分布示意图,从中分析大气运动的规律性。 (2)读气压带和风带分布示意图,说出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 (3)读“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图,从中分析气压带、风带的移 动规律。 (4)运用海陆热力差异原理,解释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的形成 和分布。 (5)运用案例,说明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二、教材分析 本节是对上一节热力环流和大气水平运动的实际运用,又是后面研究世界气候类型、自然带的形成及分布的基础,

在教材上中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节内容分为三个课时来讲授:第一课时为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第二课时是北半球冬夏气压中心变化产生季风环流;第三课时是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和世界气候类型的判读。 本课时的知识点在这章“地球上的大气”中起着关键作用,是承前启后的纽带,不仅是上节课“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知识的延伸和运用,也是学习和探讨下两节课“北半球冬夏气压中心变化产生季风环流”和“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世界气候类型成因)”的基础。 三、学情分析 本节课主要讲述三圈环流的形成及其在近 地面的表现为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的分布规律。内容抽象性较强,一些概念和原理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远,难以联系、想象,许多问题学生难以感悟,这是第二章,也是本节教材的重要特征。特别是低纬环流圈中高空气流在30°的纬度处的气流下沉和极地东风与中纬西风在60°纬度相遇时的气流上升,内容较抽象,一般学生较难理解。因锋面知识放在下节的《常见天气系统》。 四、教学目标 1.理解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掌握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移动规律。

人教版必修一地理2.2《气压带和风带》

人教版必修一地理2.2《气压带和风带》

《气压带和风带》 ◆教材分析 绘制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平面图),并说出移动规律。通过理想地球单圈环流的铺垫,分步附加地球自转(地向偏向力)、公转(季节性移动)和海陆分布差异,得到三圈环流及其季节移动规律;得到北半球副热带高压带与副极地低气压带断裂和海陆高低压形势季节性转换现象,最终把推导得到的结论让学生明确下来。按发生规律绘制气压带风带分布图(极地、赤道冷热大势-极地高压、赤道低压-气压带相间分布-副极地低压、副热带高压-风带风向判断-风带命名),说出气压带风带季节性移动方向,在冬、夏海平面等压线图上标示高低气压中心。 根据气压带风带性质对判定气候的特征。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指导学生绘制气压带和风带分布示意图,从中分析大气运动的规律性,并培养和提高学生绘制原理形成示意图的地理技能。

3.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教学难点】 1.三圈环流示意图的绘制与理解。 2.北半球气压中心冬夏季变化规律。 3.亚欧大陆东岸受季风环流影响而西岸受气压带、风带影响的原因。 4.气压带、风带对降水的影响。 3、四季的形成。 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在南、北纬30度附近海面,风不经常来做客,这可苦坏了古代航海的商人。因为他们不得不把准备运往美洲大陆的马匹放在船上,等待顺风的到来,结果由于经常等不到风,致使大批马匹因缺少草料而死亡,大量马匹也只能命丧大海。人们因此给这个令人苦恼的无风带起了一个非常古怪的名字—马纬度。无风带到底是怎么形成的 ◆ 课前准备 ◆ 教学过程

呢? 【讲授新课】 师:具有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形式通常称为大气环流。它会有什么样的作用呢?(输送和交换热量。)大气环流是大气运动的一种主要形式,它促进高低纬度间、海陆间的热量和水汽交换,调整全球的水热分布,促进地球上的水量平衡和热量平衡,也是各地天气变化和气候形成的重要因素。这节课我们首先要学习三圈环流。 (板书)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师:由于不同纬度地区所得到的太阳辐射是不同的,因而高低纬度间因太阳辐射而产生的热量差异,会驱使大气不断的运动。 下面我们一起先做一个活动。 看图2.9“理想状况下赤道与极地间的热力环流示意图” 师:(强调)假设在地表均匀且地球不自转,也就没有了地转偏向。由于高低纬度获得太阳辐射不同,在赤道和极地间就会产生热量差异,

人教版地理必修一学案第二章第二节气压带风带(2)

第二节 气压带和风带(2) 【学习目标】 1.结合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和热力环流原理,理解北半球冬、夏气压中心的形成及季风气候的形成原理。 2.理解掌握各种气候的形成、分布和特点。 【课前预习】 课前依据教材完成《学案导学》第35页与第37页[自读教材●抓基础]和[活学巧用●大冲关] 预习指导:①依据预习案通读教材,进行知识梳理;勾画重点内容,标注序号。 ②将预习不能解决的问题用“?”标识出来。 ③独立完成,限时15分钟。 【课中探究】 探究一、①地表不均一,有海陆差异 ②地球自转 ③地球公转(太阳直射点移动),地球表面的气压带和风带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读下图“北半球一月、七月气压分布简图”回答 (1)图中M 、N 为什么气压带?a 、b 、c 、d 为什么气压中心? (2)图中气压中心的形成会带来气流的运动发生怎样的变化?尝试绘制北半球简单示意图。 (3)读“东亚季风图” M N a b c d 一月 七月

根据图填下表 东亚季风夏季风冬季风风向 性质 源地 强弱 ②举例说明季风给我国带来了哪些影响。 探究二: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①单一气压带或风带控制下的气候类型 位置气候类型气候成因(影响的气 压带和风带) 气候特点 热带赤道附近南北纬10°之间 南北回归线~南北纬30°大陆中西部地区 温带南北纬40°~60°大陆西岸 ②在两种气压带或风带交替控制下的气候类型 位置气候类型气候成因(影响的气 压带和风带) 气候特点 热带南北纬10°~南北回归线之间大陆中西部地区 亚南北纬30°~

热 40°大陆西岸 带 小结:可见,气压带和风带是气候形成的一个重要的因素,但不是唯一因素。一个地方气候的形成是、、、地形、洋流等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 【巩固练习】 下图甲为“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示意图”,图乙为“世界海陆分布的局部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A气压带名称及受其控制地区的气候特征。 (2)画出B所在风带的风向。 (3)说出图甲中1、2两图气压带位置的差异及成因。 (4)简述图乙中C海沿岸的气候特征及其成因。 【布置作业】完成《学案导学》第40页的[随堂基础巩固], 把不理解的题目记录下来,下次上课之前讲解。 【归纳总结】根据所学内容构建本节课知识网络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气候类型)学案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学习目标: 1、掌握气候的类型、特征及成因(重点); 2、运用气候类型解决相关地理现象(重难点)。 图示 二、亚热带气候 三、温带气候 图示 四、极地气候

课堂练习 读甲、乙、丙、丁四地(北半球)的年降水量柱状图,回答下面问题。 1.甲、乙、丙、丁四地中,年降水量受单一气压带影响的是() A.甲B.乙C.丙D.丁 2.甲、乙、丙、丁四地中,年降水量受气压、风带交替影响的是() A.甲、乙B.乙、丙C.丙、丁D.甲、丁 3.甲、乙、丙、丁四地中,年降水量受季风环流影响的是() A.甲B.乙C.丙D.丁 读下列四个半岛,完成下面小题。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四个半岛均位于板块交界处,故多火山地震 B.四个半岛均临海,故气候均具有海洋性特点 C.半岛②③降水多是因为暖流影响 D.半岛④西侧多峡湾,是由于冰川侵蚀的结果 5.有关四个半岛气候的叙述,正确的是() A.半岛②南部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北部为温带季风气候 B.四个半岛均临海,故全年降水丰富 C.半岛①南部为地中海气候,北部为温带海洋性气候 D.半岛④的气候为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6.甲图为马拉维的地理位置示意图,乙图为该国A地降水资料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据材料信息,指出A地的气候类型及气候特征。 (2)运用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规律,分析A地12月份降水较多的原因。 (3)根据A、B两地的地理位置差异,推测B地相较于A地的年降水量差异与雨季长短差异并分析原因。 (4)近年来,我国对该国援助力度大,有许多中国工人来到该国务工,针对该国自然环境特征,为保障身体健康,说明我国工人应重点防范的问题。

精修版地理人教版一师一优课必修一教学设计:第二章 第二节 《气压带和风带》3 Word版含答案

精品地理学习资料【精修版】 《气压带和风带》教学设计【核心突破】 核心要点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性质及对气候的影响 【归纳总结】 1.近地面气压带、风带分布 、2.气压带、风带的性质

3.气压带、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 气压带、风带位置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发生季节变化。就北半球而言,各气压带、风带位置大致是夏季偏北,冬季偏南。如下图所示: 4.在不同的气压带和风带控制下,会形成不同的气候类型 (1)全年受单一气压带、风带控制的气候类型及其气候特征 (2)受气压带、风带季节性移动影响而形成的气候类型及其气候特征

【方法技巧】 1.降水形成的基本条件是: (1)空气饱和时气温继续降低;(2)有凝结核;(3)水滴增大到能够下降到地面。 2.气压带与风带影响下的世界降水的地区差异: 【活动提示】 (P33活动) (1)赤道地区空气上升,两极地区空气下沉。近地面空气从极地流向赤道,高空空气从赤道流向两极。 (2)在实际条件下,赤道与极地之间的热力环流既不可能存在,更不能维持。在假设条件下,由于赤道和极地之间存在温度差异,导致气压差异,高空大气由赤道上空流向极地上空,近地面大气由极地流向赤道。但是,地球自转情况下,大气一旦运动,就会受到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气流发生偏转,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图表解读】 1.(P34 图 2.10 地球上的气压带和风带) 该图从多个角度表现了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运动特点、分布规律。仔细读图可以深入理解三圈环流的形成原理。 (1)图的右侧,以直观的立体模式图表达赤道、副热带和两极地区空气的运动状况。其中,下图表示赤道地区空气对流上升,在高空向两极运动,近地面空气从南北两侧进行补充,形成赤道低气压。上图表示极地上空,空气冷却下沉,形成极地高气压。中图表示赤道和副极地来的空气在高空堆积下沉,地面形成副热带高气压。

2020秋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1学案:第二章 第二节 第1课时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Word版含解析

姓名,年级: 时间:

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 第1课时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填一填) 1.大气环流 (1)概念: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 (2)意义:反映了大气运动长时期的平均状态。(3)形成: 错误!⇨错误!⇨错误! 2.三圈环流的形成 (1)形成条件错误! (2)类型错误! 3.气压带、风带的分布(春秋分状况) (1)气压带错误!

(2)风带错误! 4.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1)原因:太阳直射点随季节变化而南北移动。 (2)规律(北半球,与二分日相比):夏季偏北,冬季偏南. (做一做)1.判断题 (1)太阳辐射的纬度差异是形成三圈环流的原动力.(√) (2)极地高气压带不会随着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 ×) (3)没有大气环流,全球的热量和水分的平衡将会被打破。(√) 2.选择题 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的地区,气候特征主要表现为( B ) A.高温多雨B.炎热干燥 C.低温少雨D.温和多雨解析:副热带高气压带所处纬度较低,且盛行下沉气流,因此在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下的地区气候炎热干燥。 3.填图题 把下列代表气压带、风带的字母正确填入图中.

A.赤道低气压带B.副热带高气压带 C.副极地低气压带D.极地高气压带 E.东南信风带 F.盛行西风带 G.极地东风带 答案:如下图 主题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航海家们发现,进入30°纬度时帆船无法航行,海上贸易大受影响.那时,很多帆船都载着许多马匹,由于草料和淡水不足,马匹相继死掉,吃不完的马肉只好投进大海里喂鱼。后来,人们把这个无风的30°纬度称为“马纬度”。 (1)除“马纬度"外,地球上还有哪些海区是无风地带? 提示:赤道、南北纬60°海区.

气压带和风带导学案及答案

气压带和风带导学案 【课标细化】 1.理解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分布及其季节移动规律。 2.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对海陆气压中心季节性变化的影响; 3.理解季风环流的形成原因。 【课前预习】 一、大气环流 1.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大气运动,它反映了 大气运动长期的平均状态。 2.成因:不同纬度地区得到的__________________不同,造成 高低纬度间产生_________,从而引起大气运动。 3.意义:促进了_________间、________间的______ 和_ _ 的交换,调整了全球的水热平衡,是影响各地 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的重要因素。 二、气压带和风带 1.南北半球各形成_____个环流圈,分别是 ________________ _ 、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近地面表现:________个气压带(高低相间南北对称);_______个风带(南北对称)。 画图(右图): ①标出赤道、南北纬30°、南北纬60°、南北纬90°。 ②相应位置写出7个气压带和6个风带的名称。 ③画出水平气压梯度力、风向。 三、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规律 1. A、B、C的节气分别为、、 2. 由于随季节变化而南北移动,气压带和风带在一年 内也作周期性的季节移动。在北半球,与二分日相比,气压带和风带 的位置大致夏季偏_______,冬季偏______。

【思维导学】 1.是不是受信风(带)影响的地方降水一定稀少?为什么? 2.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有何意义? 【课内探究】 探究点一:气压带风带的形成 1.读全球气压带、风带剖面图,探讨下列问题。 (1)为图中的线条添加箭头,使之构成三圈环流。 (2)指出图中字母表示的气压带或风带名称、气流运动方向、成因及性质。 气压带或风带名称 气流运动方向(垂直方 向:上升/下沉)或风 向 气压带的成因(动 力/热力) 性质(降水:干/ 湿,气温:冷/温/ 热) A 上升 B 干热 C 动力 D E (北半球)东北风(南半球)东南风 F G 2、读“以极点为中心的投影圈”,阴影部分为气压带,完成(1)-(2)题。(1)图中字母与所表示的气压带对应正确的是( ) A.M—赤道低气压带 B.M—副热带高气压带 C.P—副极地低气压带 D.N—极地高气压带 G F E A B C D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7讲气压带和风带学案新人教版

第7讲 气压带和风带 必备知识 知识体系 学科素养 1.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分布。 2.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及其影响。 3.海陆分布对气压带、风带的影响。 4.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5.季风的形成与分布。 1.区域认知:结合图文材料,认识不同地区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带、季风)的特点。 2.综合思维:结合材料,综合分析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分析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3.地理实践力:绘制气压带、风带和季风示意图。 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1.三圈环流的成因(以北半球为例) ⎭⎪⎬⎪ ⎫高低纬受热不均地转偏向力影响⇒三圈环流⎩⎪ ⎨⎪⎧①低纬度环流圈 ②中纬度环流圈③高纬度环流圈 2.主要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与成因(以北半球为例) (1)气压带 名称 成因 A 赤道低气压带 近地面空气受热膨胀上升(热力因素) C 副热带高气压带 上空气流堆积下沉(动力因素) E 副极地低气压带 冷暖气流相遇,暖气流爬升到冷气流之上(动力因素) G 极地高气压带 气流受冷收缩下沉(热力因素) 名称 成因

B东北信风带由副热带高气压带流向赤道低气压带,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偏转为东北风 D西风带由副热带高气压带流向副极地低气压带,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偏转为西南风 F极地东风带极地高气压带流向副极地低气压带,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偏转为东北风 3.气压带、风带的移动 (1)移动原因: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 (2)移动规律:在北半球,与二分日相比,大致是夏季偏北,冬季偏南。 二、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 1.1月份气压中心分布与冬季风 气压中心M是亚洲(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其切断了副极地低气压带。2.7月份气压中心分布与夏季风 气压中心N是印度低压,其切断了副热带高气压带。 3.季风环流 东亚季风南亚季风1月西北季风东北季风7月东南季风西南季风 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 1.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