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章《地球与地球仪》知识点

地球和地图

一、地球和地球仪

1.地球的形状: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地球的大小:

(1)平均半径6371千米

(2)赤道周长(最大周长)4万千米,(坐地日行八万里:赤道地区)

(3)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3.地球是球体的证据:

(1)麦哲伦环球航行(2)月食(3)轮船由远驶近,先见船杆后见船身

(4)地球卫星照片(5)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东西经起始线。0°经线以东为东经,向东增至180°,0°经线以西为东经,向西增至180°。

(2)180°经线:东西经分界线,东西经止点线。180°经线以西为东经,向西减少为0°,180°经线以东为西经,向东减少为0°。

6、判断东、西经,南、北纬:

(1)有0°的可以直接判断,0°经线以东是(E)、以西是(W),0°纬线以北是(N)、以南是(S)

(2)没有0°经线或纬线的经纬网根据数值的增加方向来判断—数值向东增为东经(E),数值向西增为西经(W),向北增为北纬(N)向南增为南纬(S)

7. 判断半球位置:(1)根据纬度判断南、北半球:纬度后面的字母为(N)即北半球,为(S)即南半球

(2)根据经度判断东、西半球:数值法:1、经度<20°的在东半球2、经度>160°的在西半球;1、经度20°~160°的看WE,后面是W在西半球,后面是E在东半球。

8、地球仪:按一定比例缩小的地球模型

9、经纬网:在地球仪上,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形成经纬网。

(1)一条经线和一条纬线只有一个交点,所以任何地点在经纬网中都有对应的经度值和纬度值;

(2)作用:①定位,②定方向:经线指向南北方向,纬线指向东西方向;③广泛应用于军事、航海、航空和气象观测等许多领域。

(3)经纬网网格面积:纬度越高,经纬网网格面积越小;纬度越小(越靠近赤道),经纬网网格面积越大。

10.、温度带的形成与分布(P11)

(1)五带的划分:依据地球表面获得太阳热量的多少。

(2)地球上五带的划分:

A热带:回归线之间23.5°N—23.5°S(太阳光有直射);

B北温带:北回归线与北极圈之间23.5°N—66.5°N(有四季变化);

C南温带:南回归线与南极圈之间23.5°S—66.5°S(有四季变化);

D北寒带:北极圈内66.5°N—90°N(有极昼、极夜);

E南寒带:南极圈内66.5°S—90°S(有极昼、极夜);

注:从五带分布来看,非洲最热,南极洲最冷。

3、特点: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无极夜极昼现象,获得的太阳光热最多,终年炎热;

寒带——阳光斜射,有极夜极昼现象,获得的太阳光热最少,终年严寒;

温带——阳光斜射,无极夜极昼现象,四季变化明显。

9.高中低纬的划分:

(1)低纬:0°-30°

(2)中纬:30°-60°

(3)高纬:60°-90°

10、一个人站在北极,他的四面都是南;一个人站在南极,他的四周都是北。

二、地图

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

1.方向:

(1)一般定向法: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2)指向标定向法:指向标箭头指向北方

(3)经纬网定向法: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示东西

2.比例尺:

(1)定义: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缩小的程度

(2)公式: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3)表示形式:数字式、文字式、线段式

(1)图例:地图上用来表示地理事物的符号

(2)注记:用来说明地理事物名称的文字和说明海拔高度的数字

4、普通地图:综合反映地形、河流、城市、行政区域等多种地理事物的一般特征

专题地图:集中反映一两种地理事物的主要特征。(如:人口分布图、气候类型图、资源分布图等)

5、地图家族新成员:遥感影像地图;电子地图

1、海拔和相对高度 以“米”作为计量单位

海 拔:地面上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又叫绝对高度。

相对高度: 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

珠穆朗玛峰:我国最高峰,世界最高峰,“世界第三极”;

吐鲁番盆地:我国陆地最低点。

2、陆地地形(地形类型)

地形的五种基本类型:高原、山地、丘陵、平原、盆地

(1)高原:海拔500米以上,外围陡,内部范围宽广、起伏和缓;

(2)山地:海拔500米以上,多呈脉状分布,高度、起伏大(山顶 山坡 山麓)

(3)丘陵:海拔500米以下,相对高度不超过200米,地势起伏小、坡度缓;

(4)平原:海拔200米以下,宽广平坦,起伏小;

(5)盆地:周围高、中间低,周围是山地或高原,中间是平原或丘陵;

3、等高线地形图

(1)等高线:我们把一个地区内海相同的各点相连的线叫做等高线。

(2) 拔等高线图的高度注记为“海拔高度”;

即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我国的海拔是高出黄海海平面的距离。

(3)山体部位:山:山峰在地图上一般用“△”表示;

山顶(山峰):中间高,四周低;等高线闭合(瞭望台、观景台)

盆地或洼地:中间低,四周高;等高线闭合,

鞍部 陡崖:等高线重合在一起;

第3节 地形图

(攀岩、蹦极、玻璃栈道、瀑布)

陡坡:等高线密集;(漂流)

缓坡:等高线稀疏;(爬山,省力,安全)

山脊:等高弯向低值;(分水岭)

山谷:等高弯向高值。(易形成河流)

注: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越密集,表示坡越陡;等高线越稀疏,表示坡越缓。

(4)实际运用:

a、海拔估算,相对高度计算(大数减小数);

b、海拔高的地区气温低;

C、水库坝址选择盆地、洼地的入口处或峡谷地带;

d、建铁路、公路应建在坡度平缓的地区,沿等高线修建,尽量避免跨越多条等高线;

e、修梯田:缓坡修梯田,沿等高线修;

f、平原地区发展耕作业(种植业),山地、丘陵发展林业。

g、引水线路:由海拔高处到海拔低处;

h、工业区、居民区:平坦开阔、交通便利、水源充足的地方;

I、瀑布:陡崖或者等高线非常密集接近重合的陡坡处

(6)分层设色地形图:①地形图用绿色→黄色→褐色的颜色渐变表示陆地地势由低到高的变化;②平原:绿色,山地高原:黄色、褐色;雪山冰川:白色;海洋:蓝色;③优点:醒目,有立体感。

七年级地理上册 1.1 地球和地球仪思维导图及知识点解析

《地球和地球仪》思维导图及知识点解析 一、思维导图 答案:(1)不规则球体(2)6371(3)4万(4)5.1亿(5)赤道(6)缩短(7)东西(8)赤道(9)垂直(10)半圆(11)南北(12)0°(13)20°W和160°E(14)经线(15)纬线

二、知识点解析 知识点梳理(基础知识、基本方法、思维拓展)例题解析基础知识点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认识过程 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探索过程。 天圆地方我国古代有“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的说法 太阳和月亮人们根据太阳、月亮的形状,推测地球也是个球体,于是就有了“地球”的概念 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图1519~1522年,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证实了地球是一个球体 地球卫星照片20世纪,人类进入了太空,从太空观察地球,并且从人造卫星上拍摄了地球的照片,确证地球是一个球体 (2)地球的大小 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利用科学仪器,精确地测量出了地球的大小,下面是一组数据。【例1】下列可以说明地球的形状为球体的是()。 ①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 ②远航的船舶逐渐消失在地平线以下 ③麦哲伦环球航行 ④环太平洋地带多火山和地震 ⑤流星现象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③④⑤D.②③⑤ 解析: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是地球形状的最直观、最有力的证据;远航船舶消失在地平线以下说明地球是一个球体;麦哲伦环球航行也证明了地球是球体。而火山、地震、流星现象与地球的形状无关。 答案:A

谈重点:地球的基本数据可以证明地球的形状 地球的赤道半径比极半径长约21千米,可以证明: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 析规律:歌谣记忆地球的基本数据 地球是个圆球体,这个事实人共知;

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上地理复习提纲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课本1——10页) 1、地球的形状:球体。 2、生活中说明地球是球形的自然现象:(1)海边看船。 (2)月食现象等 3、能说明地球大小的数据:地球的平均半径是6371千米 最大周长是约4万千米; 表面积是5.1亿平方千米 4、经纬线特点: 归线(23.5°S)、北极点(90°N)、南极点(90°S) 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南北半球的划分界线:赤道(0)8、利用经纬网定位。

第二节地球的运动(运动形式分自转和公转)(课本11——15页) 地球运动旋转 中心 运动方向运动周期地理现象面对赤道面对北极面对南极 自转地轴自西向东逆时针顺时针 一天 1、昼夜更替 2、时间的差异 3、日月星辰东升西落 记忆口诀:“北逆南顺” 地球运 动中 心 运动方 向 周期地理现象 公转太 阳 自西向 东 一年 1、四季的变化 2、五带的划分(划分依据:各地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不同) 3、昼夜长短的变化 4、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夏季最高、影子最短;冬季最低、 影子最长) 以北半球为例。二分二至点的日期、太阳直射点和昼夜长短情况: 二分二至点春分日夏至日秋分日冬至日日期 3.21前后 6.22前后9.23前后12.22前后 太阳直射点位 置 赤道北回归线赤道南回归线北半球昼夜长 短 昼夜平分昼最长夜最短昼夜平分昼短夜长 季节的划分3、4、5月为春 季 6、7、8月为夏 季 9、10、11月为秋 季 12、1、2月为冬季 2、地球上的五带 划分依据:根据不同纬度地带各地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不同,划分为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南寒带、北寒带5个热量带。有阳光直射现象的地区:热带——即南北回归线之间(23.5 O N--23.5 O S);有极昼极夜现象的地区:寒带(北寒带和南寒带)——即南极圈(66.5 O S)以南、北极圈(66.5N O)以北四季分明的地区:温带(北温带和南温带)——即回归线和极圈之间 N S

地理七年级上册一、二章知识点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 一、地球的形状:球体 二、地球的大小: 1.平均半径:6371千米 2.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 3.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 三、地球仪: 1.地轴(假象的) 2.北极:对着北极星方向的点 3.南极:与北极对应的点 4.纬线: (1)与南北极距离相等的大圆圈叫赤道。 (2)赤道是南北半球分界线。 (3)所有与赤道平行的圆圈叫纬线。 (4)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 (5)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6)赤道的纬度为0°,从赤道向北和向南各分90°,称为北纬(N)和南纬(S),北极和南极各为90°。纬度相同的纬线长度相等。 (7)低纬度地区:0°~ 30° 中纬度地区:30°~ 60° 高纬度地区:60°~ 90° 5.经线: (1)连接南北两极并垂直于纬线的线叫经线,也叫子午线。 形状是半圆。 指示南北方向。 (2)0°经线也叫本初子午线。向东和向西各分180°,称为东经(E)和西经(W)。 (3)东西半球分界线: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

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 一、地球的自转 1.定义:地球绕着地轴的旋转运动 2.方向:自西向东(南顺北逆) 在北极上空看是逆时针旋转 在南极上空看是顺时针旋转3.周期:约24小时,即一天 4.地理意义:昼夜更替,时间差异 二、地球的公转 1.定义: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围绕太阳不停的公转。 2.方向:自西向东 3.周期:一年 4.地理意义: (1)季节的变化 (2)五带的划分( 包含分界线)

第三节地图的阅读 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 一、比例尺 1.公式:比例尺= 2.表示方法: (1)数字式 例如:1:500000 表示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500000厘米,即5千米。(2)线段式 例如:表示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500000厘米,即5千米。(3)文字式 例如:表示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500000厘米,即5千米。 二、方向: 三、选择适用的地图 比例尺小,范围大,内容简略; 比例尺大,范围小,内容详细。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第二章节知识点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古代人由于受活动范围的限制,有“天 圆如方盖 ,地 方如棋局 ”的说法。 (2)人们根据 太阳、月亮的 形状(推测)地球也是个(球体),于是有了(“地球”) 概念。 (3)航海家 麦哲伦 率领船队首次实现了环球一周的航行证实地球是一个(球体 ) 。 (4)人从人造卫星上拍摄了地球的照片,确证了地球是一个 球体 。 二、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1.定义:人们仿照地球的 形状,并按照一定的 比例 把它缩小,制成的地球模型。 2.作用:可以方便我们知道地球的面貌,了解地球表面各种地理事物的特征及其分布。 三、纬线和纬度 1、最大的纬线圈赤道,赤道的纬度是0°。 2、由赤道起,到南北极各分作90°,纬度由赤道分别向南北两极逐渐递减 。 赤道以北是北 纬,赤道以北是 南纬。北纬:N 南纬: S 3、人们规定,全球0°-30°为低纬度, 30°-60°为中纬度, 60°-90°为高纬度 小小为东:小于20°的西经,小于160°的东经在东半球。 大大为西:大于20°的西经,大于160°的东经在西半球。

东西半球划分平面展开图 第二节地球的运动 1、地球绕着地轴旋转,叫地球自转。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周期是24小时。在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的轨迹是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是顺时针。 2、地球绕太阳旋转,叫地球公转。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周期是1年,约365天。地球自转和公转时,地轴始终是倾斜的,始终指向北极附近。 3、昼夜产生条件:①太阳光照射,②地球不透明。 昼夜交替现象的产生条件:①太阳光的照射,②地球不透明,③地球自转。 4、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梳理

午读必读: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1、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证明地球是球体的证据:月食和地影;地球卫星照片;海边看船;登高望远;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 2、地球仪: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地球绕地轴运转,地轴穿过地球表面的两个交点,叫两极。对着北极星方向的是地球的北极,另一点是地球的南极。北极是地球上的最北点,南极是地球上的最南点。 3、(1)经线特点:经线长度相等;经线都指示南北方向;每条经线构成一个半圆。 (2)经度:0°—180°;0°经线为本初子午线,以东为东经,用字母E表示,0°经线以西为西经,用字母W表示;本初子午线的地面标志在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 4、(1)纬线特点:纬线长短不一,赤道最长,向南北两极逐渐缩短;纬线都指示东西方向;纬线构成一个完整的圆。 (2)纬度:0°—90°;0°纬线为赤道(赤道是地球上最大的圆圈),从赤道往北、往南,度数逐渐增大。赤道以北为北纬,用字母N表示,北极点为90°N;赤道以南为南纬,用字母S表示,南极点为90°S。 5、低中高纬度的划分:0°—30°为低纬度,30°—60°为中纬度,60°—90°为高纬度。 6、南北半球以赤道为界。 7、东西半球的划分:以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为界;20°W以东、160°E以西为东半球;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半球。判断方法: 在东经中,小于160°E的属于东半球,如18°E 、50°E、100°E是属于东半球; 大于160°E的属于西半球,如180°,175°E是属于西半球。 在西经中,小于20°W的属于东半球,如19°W、5°W、0°是属于东半球; 大于20°W的属于西半球,如180°、100°W、50°W是属于西半球。 8、地球的自转: (1)方向:自西向东;周期:一天(24小时);自转中心:地轴。 (2)地理意义:产生了昼夜更替和时间的差异。 (3)从北极上空看,地球是逆时针方向旋转。从南极上空看,地球是顺时针方向旋转。9、地球的公转:(春季:3—5月,夏季:6—8月,秋季:9—11月,冬季:12—2月)(1)公转中心:太阳;方向:自西向东;周期:一年;公转轨道:椭圆。 (2)地理意义:产生了季节的变化和昼夜长短的变化。南半球的季节与北半球正好相反。 10、二至、二分: 春分在3月21日,太阳直射赤道,这时全球昼夜等长。 夏至在6月22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这时我国白昼最长、黑夜最短(简称昼长夜短),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南极圈内极夜现象。 秋分在9月23日,太阳直射赤道,这时全球昼夜等长。 夏至在12月22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这时我国白昼最短、黑夜最长(简称昼短夜长),北极圈内出现极夜现象,南极圈内极昼现象。 昼长夜短的节日:如五一节、端午节。昼短夜长的节日:如元旦、春节、元宵。 到南极科学考察的时间:12月份。(12月北半球为冬天,南半球为夏天) 11、五带的划分:(根据纬度判定五带)纬度小于23.5°为热带,纬度值为23.5°—66.5°为温带,北半球为北温带,南半球为南温带,纬度大于66.5°为寒带,北半球为北寒带,南半球为南寒带。 12、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 13、比例尺的表示方法:文字式、线段式、数字式 比例尺大小的比较: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 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表示范围越大,内容越简单。 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14、地图上方向的表示方法: (1)、一般的地图,用一般定向法:面向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2)、有指向标的地图,用指向标定向法:指向标的箭头方向一般指向北方。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章《地球与地球仪》知识点

地球和地图 一、地球和地球仪 1.地球的形状: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地球的大小: (1)平均半径6371千米 (2)赤道周长(最大周长)4万千米,(坐地日行八万里:赤道地区) (3)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3.地球是球体的证据: (1)麦哲伦环球航行(2)月食(3)轮船由远驶近,先见船杆后见船身 (4)地球卫星照片(5)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东西经起始线。0°经线以东为东经,向东增至180°,0°经线以西为东经,向西增至180°。 (2)180°经线:东西经分界线,东西经止点线。180°经线以西为东经,向西减少为0°,180°经线以东为西经,向东减少为0°。 6、判断东、西经,南、北纬: (1)有0°的可以直接判断,0°经线以东是(E)、以西是(W),0°纬线以北是(N)、以南是(S) (2)没有0°经线或纬线的经纬网根据数值的增加方向来判断—数值向东增为东经(E),数值向西增为西经(W),向北增为北纬(N)向南增为南纬(S) 7. 判断半球位置:(1)根据纬度判断南、北半球:纬度后面的字母为(N)即北半球,为(S)即南半球 (2)根据经度判断东、西半球:数值法:1、经度<20°的在东半球2、经度>160°的在西半球;1、经度20°~160°的看WE,后面是W在西半球,后面是E在东半球。 8、地球仪:按一定比例缩小的地球模型 9、经纬网:在地球仪上,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形成经纬网。

(1)一条经线和一条纬线只有一个交点,所以任何地点在经纬网中都有对应的经度值和纬度值; (2)作用:①定位,②定方向:经线指向南北方向,纬线指向东西方向;③广泛应用于军事、航海、航空和气象观测等许多领域。 (3)经纬网网格面积:纬度越高,经纬网网格面积越小;纬度越小(越靠近赤道),经纬网网格面积越大。 10.、温度带的形成与分布(P11) (1)五带的划分:依据地球表面获得太阳热量的多少。 (2)地球上五带的划分: A热带:回归线之间23.5°N—23.5°S(太阳光有直射); B北温带:北回归线与北极圈之间23.5°N—66.5°N(有四季变化); C南温带:南回归线与南极圈之间23.5°S—66.5°S(有四季变化); D北寒带:北极圈内66.5°N—90°N(有极昼、极夜); E南寒带:南极圈内66.5°S—90°S(有极昼、极夜); 注:从五带分布来看,非洲最热,南极洲最冷。 3、特点: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无极夜极昼现象,获得的太阳光热最多,终年炎热; 寒带——阳光斜射,有极夜极昼现象,获得的太阳光热最少,终年严寒; 温带——阳光斜射,无极夜极昼现象,四季变化明显。 9.高中低纬的划分: (1)低纬:0°-30° (2)中纬:30°-60° (3)高纬:60°-90° 10、一个人站在北极,他的四面都是南;一个人站在南极,他的四周都是北。 二、地图 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 1.方向: (1)一般定向法: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2)指向标定向法:指向标箭头指向北方 (3)经纬网定向法: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示东西 2.比例尺: (1)定义: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缩小的程度 (2)公式: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知识点整理: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知识点整理:第一节地 球和地球仪 及时对知识点进行总结,整理,有效应对考试不发愁,下文由查字典地理网为大家带来了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知识点整理,欢迎大家参考阅读。 地球和地球仪 (第1课时) 从“天圆地方”到“天如斗笠,地如覆盘”这两种认识发生了什么变化?你有证据证明吗? 麦哲伦环球航行的方向是什么?依次经过哪几个洋? 细心体会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艰难过程,感悟人类对真理的勇于探索和执着追求。 一、地球的形状 天圆地方平古人眼中的天地形状盖天说天如斗笠、地如覆盘古人眼中的天地形状不平举例? 海船远去时,先是看不见船身,最后才看不见船的桅杆。说明大地不是平的 登高望远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地球北极星高度角的变化 证实了地球是圆的 麦哲伦环球航行月食说明地球是圆的 月食时从月亮上看到地球影子的一部分是圆弧形的。

地球是个球体 前苏联宇航员加加林眼中的地球 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 历时两千多年平不平圆球 二、地球的大小 最大周长(赤道)约4万千米 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 地球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人们住在地球上,因地球自转,不知不觉中,一日已行了八万里路。地球赤道全长四万千米,合八万华里。 地球在天空转动,所以住在地球上的人们也在“巡天”。一千河,泛指宇宙中很多的星河。 地球不是正球体,而是一个两极略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随歌谣学地理 地球是个圆球体,这个事实人共知 探求地球形状史,伟人献身我辈记 庐山起义是半径,五点一亿表面积 要知赤道有多长,坐地日行八万里 三、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第2课时)形状:组成: 简易制作:(略)

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总结:地球和地球仪

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总结:地球和地球仪 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总结:地球和地球仪 一.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人类认识地球的过程:天圆地方→天如斗笠,地如覆盘→麦哲伦率领船队环绕地球一周→地球卫星照片。 2.地球形状:1519年~1522年麦哲伦船队完成环球旅行证实了地球是球体,他是一个赤道略鼓两极部位较扁的不规则球体。 3.地球的大小: 地球的极半径:6357千米 地球的赤道半径:6378千米 地球的平均半径:6371千米 地球的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 地球的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二.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1.地球仪: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并且按照一定的比例把它缩小,制作了地球的模型—地球仪。人们用不同的颜色,符号和文字来表 示陆地,海洋,山脉,河湖,国家和城市等地理事物的位置形状及 名称。 2.作用:地球仪可以方便我们知道地球的面貌,了解地球表面各种地理事物的分布。 三.纬线和经线

1.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所有的纬线不 相等,最长的纬线是赤道,指示东西方向)。 2.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赤道垂直相交的半圆。(所有的经 线长度都相等,且只是南北方向,经线圈必须是相对应的.两条经线,即两条经线的度数和是180°,且把地球分成两个相等的半圆。 3.经度和纬度:为了区别各条经线和纬线,人们给它标定不同的度数,分别叫做经度和纬度。 4.东西经的划分:0°经线(即本初子午线)是东西经的分界线, 向东向西各作180°,0°经线以西称西经,用“W”表示,以东称 东经,用“E”表示。 5.南北纬的划分:赤道(即0°纬线)是南北半球的分界线,赤道 以北的称北纬,用“N” 表示,赤道以南的称南纬,用“S”表示,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 6.南北半球的划分:赤道以南是南半球,赤道以北是北半球。 7.东西半球的分界线及划分:西经20度和东经160度是东西半 球的分界线,西经20度向东至东经160度之间的经线圈是东半球, 西经20度向西至东经160度是西半球。 四.利用经纬网定位 经纬网:经纬网是地球仪或地图上由经线和纬线交织成的网。 作用:地球表面某一点的位置可以用经纬网来确定。

中图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

中国地图出版社地理七年级上册复习要点 第1章地球和地图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①地球是一个球体。②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③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4万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 2.纬线和经线①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水平着的,以赤道为分界线,分为北、南半球。)纬线是不等长的,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②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经线是等长的。 3.纬度和经度①纬度的变化规律:由赤道(0°纬线)向南、北两极递增。最大的纬度是90度,在南极、北极。②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用“N”表示;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用“S”表示。③以赤道为界,将地球平均分为南、北两个半球,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④经度的变化规律:由本初子午线(0°经线)向西、向东递增到180 ⑤本初子午线以东的经度叫东经,用“E”表示;本初子午线以西的经度叫西经,用“W” 表示。⑥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160°E组成的经线圈。20°W以西到160°E 属于西半球(大于20°W或大于160°E)20°W以东到160°E属于东半球(小于20°W 或小于160°E) 4.地球的运动①地球运动:自转/公转绕什么转:地轴/太阳方向:自西向东/自西向东周期: 约24小时/一年产生的自然现象: 昼夜交替/形成四季②北半球与南半球的季节相反(春——秋;夏——冬)③地球表面五带的划分:北寒带(66.5°N--90°N)、北温带(23.5°N--66.5°N)、热带(23.5°N--23.5°S)、南温带(23.5°S--66.5°S)、南寒带(66.5°S--90°S)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温带:既无阳光直射现象,又无极昼极夜现象,四季变化明显④低纬:0°--30°;中纬:30°--60°;高纬:60°--90° ⑤自西向东拨动地球仪,从北极上空看,地球仪按逆时针方向转;从南极上空看,地球 仪按顺时针方向转。 5.地图①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②比例尺类型:线段比例尺、数字比例尺③比例尺大小的判断:分母愈小,分值愈大,是大比例尺;分母愈大,分值愈小,是小比例尺。④大比例尺,表示范围小,表示内容详(如东台市地图)小比例尺,表示范围大,表示内容略(如江苏省地图)⑤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称为海拔。将海拔高度相等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高线。用等高线可以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 第二章中国的疆域与人口 1、中国的位置:所在半球:东半球、北半球 海陆位置: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领土四端:最北端:漠河以北黑龙江主航道中心(北纬53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