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SAMT在下庄矿田铀矿找矿的应用

CSAMT在下庄矿田铀矿找矿的应用
CSAMT在下庄矿田铀矿找矿的应用

铀矿勘查和辐射防护常用单位及换算关系

铀矿勘查和辐射防护常用单位及换算关系 一、基本物理单位 1、电流强度: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导线某一截面的电荷量。 国际单位:安培(A)、毫安培(mA)、微安培(μA)、皮安培(PA) 1A=1000mA=106μA=1012PA 2、电量单位:若导线中载有1的,则在1秒内通过导线积的电量为1。库仑不是国际标准单位,而是国际标准。1库仑相当于×1018个电子所带的电荷总量(e=×10-19库仑,e指)。 单位:库伦(C)、纳库伦(nC)、皮安培·秒(PA·S) 1C=1A·S 1C=1·109(nC)=1·1012(PA·S) 二、放射性测量单位 1、放射性物质的含量单位 岩石、矿物或其他固体物质中的放射性物质含量,用每克物质中含有多少克放射性物质的百分数或百万分数表示,如%(10-2)、ppm(10-6)、ppb(10-9),也称“质量分数”。 铀品位:%。 平米铀量:kg/m2 铀、钍含量:10-6 镭含量:10-12 钾含量:% 水中铀:Bq/L 土壤氡:Bq/L 大气氡:Bq/m3 辐射环境评价时也可用比活度或活度浓度来表示放射性物质的含量:单位为:Bq/g、Bq/kg 或Bq/cm3、Bq/m3、Bq/L。 2、放射性强度:又称,指处于某一特定能态的放射性核在单位时间内的衰变数,记作A,A=dN/dt,表示放射性核的放射性强度。根据指数衰变规律可得放射性活度等于衰变常数乘以衰变以后剩余原子核核的数目,即A=dN/dt=λN。放射性强度亦遵从指数衰变规律。 放射性强度的国际单位制(SI)单位是贝可勒尔(Bq),采用每秒钟内的核衰变数, 1 Bq=1次衰变/秒=1S-1 常用单位:居里(Ci)、毫居里(mCi)、微居里(μCi)、皮居里(pCi) 1Ci=×1010Bq=37GBq 1mCi=×107Bq=37MBq 1μCi=×104Bq=37KBq 1Bq=×10-11Ci =×10-8 mCi =×10-5μCi = pCi 比活度:对于固体放射源或者放射性物质,其单位质量的活度称为比活度,单位为Bq/g 或Bq/kg;比活度=活度/含量。 常见放射性物质的比活度: 铀238=×104 Bq/g 镭226=×1010 Bq/g 钍232=×103Bq/g 活度浓度:对于液态或者气态的放射源或者放射性物质,其单位体积的放射性活度,称为活度浓度,单位:Bq/cm3、Bq/m3或Bq/L;曾用单位:爱曼em , 1em=L =1×10-10 Ci/L 爱曼用来表示液体或气体中的射气(Rn、Tn等)浓度,经常用于射气测量,俗称“爱曼测量” 比活度或者活度浓度,表征了放射源或者放射性物质的纯度。如果一个放射源的纯度为100%,其活度有一个极大值Am: Am=λ××1023/A =××1023/(A×T1/2) A为放射性原子核的质量数。 放射性浓度:表示单位质量或单位体积的物质的放射性强度。 常用单位:克镭当量/克,即在一克岩石中含有相当于一克镭的放射性物质,则定义为一克镭当量/克(1molRa/g)。所以“克镭当量/克”单位就等于每克物质的放射性强度为一居里。浓度单位也可用百分数(%)表示。 3、照射量(照射剂量): 照射量是以X射线或γ射线辐射产生电离的本领而做出的一种度量,用来表示X射线或γ射线辐射源在空气中形成的辐射场。是描述X射线或γ射线使空气产生电离能力的物理量;是指单位质量的物体在X射线或γ射线辐射后产生电离的电量。 国际单位为:库伦/千克(C/kg) 专用单位:伦琴(R) 1伦琴γ射线的照射量,指通过(体积为1cm3)的空气时,在正常温度(0℃)和气压(760mmHg)条件下能产生一个静电单位电量的正负离子对,它相当于在空气中产生×109离子对/cm3,或者×1015离子对/g。

毕业论文松辽盆地白兴吐地段砂岩型铀矿矿床成矿规律研究引言

松辽盆地白兴吐地段砂岩型铀矿矿床成矿规律研究 1引言 1.1选题依据与研究目的意义 1.1.1选题依据 我国已发现的铀矿主要包括花岗岩型、火山岩型、砂岩型和碳硅泥岩型四大类型,其中砂岩型铀矿在铀资源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主要赋存在中国北方的中生代产铀盆地中,如松辽盆地、二连盆地、鄂尔多斯盆地、伊犁盆地等。砂岩型铀矿找矿工作在鄂尔多斯盆地和二连盆地先后得到突破,最近在松辽盆地的钱家店和白兴吐地段也发现了相当规模的砂岩型铀矿化。然而与面积相当的鄂尔多斯盆地相比松辽盆地的砂岩型铀矿确有自己的特点,主要有以下三点: (1)目的层不同。鄂尔多斯盆地目的层为中侏罗统直罗组,它形成于潮湿的气候条件下;松辽盆地目的层为上白垩统姚家组,它形成于干旱气候条件下。 (2)还原介质及来源不同。由于中侏罗统直罗组形成于潮湿的古气候条件下,成矿砂体自身发育炭化植物碎屑等还原物质,含原生二价铁的硫化物,所以自身还原剂容量充足,不需要借助外来还原剂作用;而上白垩统姚家组是形成于干旱气候条件下的红层沉积,本身还原剂容量小,需要外来还原物质的加入才能形成灰色层,进而提供有利成矿砂体。 (3)成矿作用方式不同,它直接反映在矿体形态上。鄂尔多斯盆地直罗组铀矿体发育卷头矿体,与典型的层间氧化带型砂岩铀矿相类似,铀矿体是由具有承压性质的层间含氧含铀水作用形成;松辽盆地姚家组发现的铀矿化体(铀矿体)呈板状,赋存于层间氧化带之下的灰色层内,铀矿化体(铀矿体)是含氧含铀水与深部流体及热事件相互作用的产物。所以松辽盆地的砂岩型铀矿找矿和预测工作,不能盲目的套用国外或国内不同地区建立的找矿模式,而需要在分析盆地铀成矿条件的基础上,研究出本地区砂岩型铀矿床的成矿规律,建立适合自身的找矿模式。 目前为止,松辽盆地南部已经发现了钱家店铀矿床以及白兴吐铀矿床,显示了较好的成矿潜力,预示着良好的找矿前景。近年来通过对白兴吐铀矿床的研究明确了本地区砂岩型铀矿的找矿目的层为上白垩统姚家组,同时通过对矿石矿物组成及铀矿化特征的研究,发现本地区的铀成矿与我国北方其他的中生代产铀盆地所发现的铀矿床具有显著的区别,不同于传统的层间氧化成矿,本地区砂岩型铀矿床流体活动和热液蚀变作用广泛发育,具有内生和外生成因的特点,且内生成因更显著,这些矿床成因上的新认识将会为松辽盆地南部砂岩型铀矿的找矿提供新的思路。但同时以上的这些认识还没有得到很好地归纳总结,而且松辽盆地白兴吐地段的砂岩型铀矿的成矿规律研究也没有系统的展开,所以论文以“松辽盆地白兴吐地段砂岩型铀矿矿床成矿规律研究”为题,在成矿

赣西北地区碳硅泥岩型铀矿成矿地质条件及找矿方向

赣西北地区碳硅泥岩型铀矿成矿地质条件及找矿方向 碳硅泥岩型铀矿是我国五大铀矿类型之一,随着国内铀矿找矿和开发利用工作的深入,赣西北地区碳硅泥岩型铀矿的特色和优势将日益显现。通过对地质背景和成矿地质条件的分析,结合多年的找矿实践经验,提出了”三层两带一环境”的成矿定位因素,并对找矿远景地段进行了划分和排序。 标签:碳硅泥岩铀矿地质条件找矿方向 赣西北为华东地区碳硅泥岩型铀矿主要找矿基地,已落实中小型铀矿床7个,普查工作区12个,控制和探明铀矿资源储量××××吨,预期找矿潜力成果×××××吨,能达到国家铀矿资源规划”大基地”的要求,当前为国家找矿重点突破区。该区碳硅泥岩型铀矿床具有品位较高、规模较大、埋藏浅、易开采的特点,同时核工业矿冶系统还保留了一支相对精干的采冶队伍,目前矿源的需求量在不断扩大,急需资源保证。因此,深入研究赣西北地区铀矿成矿条件,规划找矿方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地质概况 本文所指的赣西北地区主要为九江市所管辖,总面积为28960平方公里,其中可查面积24150平方公里。根据黄汲清先生划分,其所处的一级大地构造单元为下扬子准地台,南缘与华南褶皱系接壤(图1);所处的二级构造单元,南部为江南台隆区,占地面积约23860平方公里,北部为下扬子台拗,占地面积约5100平方公里。 区内出露的地层及岩性主要有:中元古界基底变质岩,分布于本区南、北西两翼,为一套厚度巨大、变质程度较浅,以海相火山岩,火山细碎屑岩及泥砂质为主的复理石浊积岩系,面积约10750平方公里;上元古界—古生界陆相—海相沉积岩,以浅海相碳酸盐及泥砂质建造为主,面积约5750平方公里;三叠系—第三系陆相沉积岩,为断陷盆地的巨厚陆源碎屑沉积,面积约1550平方公里;第四系松散沉积及现代水面约4000平方公里。此外还有不同时代的岩浆岩—主要是花岗岩类,面积约6100平方公里,其中以晋宁和燕山为主要活动期。 区内褶皱构造分为基底褶皱和盖层褶皱,基底褶皱由双桥山地层组成,轴向呈NEE—近EW向,分布于区内的南北两侧;盖层褶皱由震旦纪至中三叠纪的各时代地层组成,其继承性较明显,主导轴向线展布与基底轴向基本一致,多为NEE-近EW向,主要分布于区内的中部。区内断裂构造发育,主要有古市—德安深断裂,郯—庐深断裂,渣津—柘林大断裂、铜鼓—罗溪(武宁)大断裂、柘林—王音铺大断裂。区内构造以近东西向和北北东向两组最为发育。近东西向构造主要表现为近东西向展布的向斜盆地、凹陷带、岩浆活动带及以压性为主要特征的断裂构造带等;北北东向构造以压扭性为主要特征,表现为穿切盆地和凹陷带的断裂构造带。此外以扭性为主要特征的北西向断裂构造也较发育,但在规模上远不及前两者,形成时间也较它们晚。

某铀矿成矿因素及找矿远景浅谈

某铀矿成矿因素及找矿远景浅谈 王 * (********任公司,浙江 ** ******) 摘要:根据《核工业十一五规划》提出的建设要求,为了促进我国铀矿采矿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某铀矿床列入持续开发计划项目当中。矿床位于**地区某山I类远景区内,有着优越的成矿地质背景和较丰富的铀资源。而且在该远景区内还发现了某3矿床和某2矿点以及其他一系列的异常点,所以,摸清某矿床的成矿条件及找矿远景对该矿床的开发利用和在同一远景区其他矿床、矿点的进一步找矿勘查都有着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铀矿;成矿因素;找矿远景;深远意义 A Uranium Mineralization Factors And Prospecting Vision Discussion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construction requirement proposed by “The nuclear industry 11 planning”, in order to promote our country uranium mining enterprise'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 uranium deposits has included in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project. Deposit is located in one class vision region of the Luzong Kunshan area ,it has superior geological background and rich uranium resources. And a three deposits and a two mine sites and a host of other outliers have been found from the vision in the area, therefore, finding out the conditions of a deposit mineralization and mine Vision to the developmental use of a deposit ,and further prospecting of the same vision of other deposits and mining point, have far-reaching significance. Keywords: Uranium; Forming factors; Prospecting; Far-reaching significance 一、区域地质背景 庐枞地区位于扬子准地台、秦岭地槽褶皱系和中朝准地台三大构造单元的交汇部位,属于扬子准地台下扬子台拗中的次级构造单元。郯庐断裂和长江构造带在本区相交。某铀矿床产于庐枞火山岩盆地东南缘黄梅尖岩体外带中侏罗统罗岭组砂岩中(见图1)。 本区地层以中新生界为主。上三迭统、中下侏罗统为一套巨厚的海陆交互相和陆相含煤碎屑岩沉积建造。上侏罗统和下白垩统发育一套巨厚的中偏碱性火山岩系,使得区域内岩浆岩极为发

铀矿地质行业标准

核地质标准一览表(地质、物化探部分) 2005年9月 序号标准编号标准名称 1GB/T10630—97放射性矿产地质术语分类与代码 2EJ/T276—1998铀矿水化学找矿规范 3EJ/T299—1998铀矿床水文地质勘探规范 4EJ/T353—881:20万铀矿遥感地质技术规定 5EJ/T363—1998地面Y能谱测量规范 6EJ/T366—89铀矿地质采集格式 7EJ/T551—91铀矿资源评价规范 8EJ/T605—91氡及其子体测量规范 9EJ/T611—2005 γ测井规范 10EJ/T701—92铀矿水化学编图规范(1:200000) 11EJ/T702—92铀矿地质普查规范 12EJ/T703—92铀矿地质详查规范 13EJ/T749—93放射性矿产资源勘查管理数据采集格式与代码 14EJ/T864—94铀矿地质勘探规范 15EJ/T830—94铀矿普查测量规范 16EJ/T831—94地面Y总量测量规范 17EJ/T832—94碳硅泥岩型铀矿找矿指南 18EJ/T865—94铀矿探矿工程地质物探原始编录规范19EJ/T866—94铀矿地质填图规范(1:2000) 20EJ/T867—94铀矿地质填图规范(1:10000) 2l EJ/T847—94放射性矿产资源探矿工程综合管理数据采集格式与代码 22EJ/T909.1—94铀矿资源评价方法主观概率法 23EJ/T909.2—94铀矿资源评价方法矿床规模频率法 24EJ/T909.3—94铀矿资源评价方法成矿成功树法 25EJ/T909.4—1996铀矿资源评价方法矿床模型法 26EJ/T909.5—1999铀矿资源评价方法专家系统法 27EJ/T909.6—1999铀矿资源评价方法丰度估计法 28EJ/T909.7—1999铀矿资源评价方法体积估计法 29EJ/T920—95陆相沉积盆地铀矿找矿指南 30EJ/T956—95水的放射性组份检测取样规程 31EJ/T969—95铀矿区域地质调查规范(1:200000) 32EJ/T974—95铀矿区域地质调查规范(1:50000) 33EJ/T975—95铀矿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勘查通则 34EJ/T976—95花岗岩型铀矿找矿指南 35EJ/T980—95车载Y能谱测量规范 36EJ/T983—95铀矿取样规程 37EJ/T995—1996放射性矿产资源坑探规程 38EJ/T996—1996火山岩型铀矿找矿指南

下庄矿田下庄—寨下地区铀矿找矿方向探讨

下庄矿田下庄—寨下地区铀矿找矿方向探讨 庄-寨下地区位于NNE向诸广-新兴铀成矿带与近EW向大东山-漳州大断裂复合部位,是华南早、晚两期铀成矿热液活动叠加区、放射性高场区,既有”交点”型铀矿产出,又有”硅化带”型铀矿存在,找矿前景良好。文章在论述下庄-寨下地区铀成矿地质背景、铀矿化特征基础上,分析了下庄-寨下地区铀成矿条件与找矿前景,指出该区今后铀矿找矿方向是:①下庄断裂带、102-石角围断裂带及其次级构造带与下庄-寨下辉绿岩组交汇部位,寻找”交点”型铀矿;②20、2、108号带,寻找硅化带型铀矿。 标签:下庄-寨下地区铀矿化特征成矿条件找矿方向 1区域地质 下庄矿田位于贵东杂岩体的东部,地理位置处于江西省全南县和广东省翁源县、连平县的接壤部位。贵东杂岩体在大地构造位置上位于华夏古陆西缘及闽赣后加里东隆起带西南缘与湘、桂、粤北海西-印支拗陷的交接部位[1],岩体呈东西向展布,严格受东西向区域性深大断裂(贵东-大东山深大断裂)控制[2~5]。贵东杂岩体包括沙溪岩体、鲁溪岩体、笋洞岩体、分水坳岩体、司前岩体、帽峰岩体、竹筒尖岩体、竹山下岩体和隘子岩体等,是一个多期、多阶段岩浆活动形成的复式花岗岩体[6~7]。贵东岩体在南岭纬向构造带中带,属于地壳浅部地质构造急剧变化的地带,独特的构造格局为岩体形成、演化与构造的发生与发展、铀的活化转移与成矿作用创造了非常有利的条件。 下庄铀矿田面积约407km2,区内岩浆活动频繁,矿田岩石主要由印支期花岗岩组成。鲁溪岩体:粗粒似斑状黑云母花岗岩,出露于矿田南部;下庄岩体:中粒斑状黑云母花岗岩,出露于矿田中部;帽峰岩体:细粒二云母花岗岩,出露于矿田北部。各岩体岩石结构差异明显,但岩体间界线不规则。需要特别说明的是,下庄矿田内与“交点型”铀成矿关系密切的中基性岩脉,以NWW组与铀矿化关系最为密切,且在矿田内分布最广、规律性最强,产状40°~360°∠75°~80°;从北至南可分为五组,每组之间近等间距展布;岩性主要为角闪辉绿岩,少量的闪斜煌斑岩。 下庄矿田内断裂构造非常发育,以NWW向、NEE向和NNE向三组断裂最为重要。矿田受NEE向黄陂断裂与马屎山断裂夹持,NNE东向断裂与NWW向断裂等间距分布,相互交织,形成棋盘格子状构造格架,控制矿田内铀矿床的产出分布。NWW向断裂控制区内早期的富铀热液活动,也是晚期铀矿储矿构造;NEE向黄陂断裂带、马屎山断裂带是矿田主要控制构造,也是晚期铀矿的主要储矿构造;NNE向断裂是矿田内活动较晚的一期成矿构造,也是最强烈活动的断裂构造带,与晚期富硅、富铀热液活动及其铀成矿作用发生时间一致,其中以新桥-下庄断裂带和102-石角围断裂带最为重要。 2矿区地质

论诸广山岩体南部地球物理特征及铀矿找矿标

论诸广山岩体南部地球物理特征及铀矿找矿标 本文根据综合区调成果,分析了诸广岩体南部地球物理特征,综合归纳了找矿标志,并预测了铀矿成矿远景。 标签:铀矿地球物理特征铀矿找矿标志成矿远景预测 0前言 诸广山岩体是一个多期多阶段a侵入的复式杂岩体,已经查明一批分布在印支、燕山期花岗岩体中铀矿床分布集中,受硅化带控制,属中低温热液型单铀矿床,多与硅化、绿泥石化、绢云母化、共同铁矿化蚀变有关。为进一步查明诸广岩体南部铀矿成矿远景,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展系统综合区调以来,我单位系统收集和编制了区域铀、钍、钾、伽玛、铀伴生元素资料和图件,基本查清区域地球物理背景,经过初步整理和解释,深化了铀成矿认识和总结,提出了新的找矿标志,为诸广岩体南部深入找矿提供了重要依据。 1区域地球物理特征 1.1放射性元素含量 诸广岩体南部具有高铀、高钍的放射性元素含量背景,花岗岩平均铀含量为11.16×10-6(原岩为17-19×10-6)比花岗岩克拉克值3.5×10-6高3.2倍。平均钍含量为38×10-6,比花岗岩克拉克值18×10-6高2.1倍。说明诸广岩体南部是富铀岩体,也是富钍岩体。 花岗岩铀钍含量背景仁高于沉积变质岩背景值,花岗岩铀含量大于5×10-6,印支期和燕山期大于10×10-6。钍含量一般大于30×10-6,印支期花岗岩钍含量达到40×10-6.沉积变质岩铀含量大多小于5×10-6,钍含量小于25×10-6。 花岗岩由老到新,放射性元素含量逐渐增高,从加里东期到海西期到印支期到燕山期,铀含量由5.24×10-6上升到13.93×10-6,钍含量由27.9×10-6上升到41.77×10-6,其中印支期花岗岩钍含量高达41.77×10-6,燕山期花岗岩钍含量略低,为36.42×10-6,表明印支期花岗岩钍高、铀低,燕山期花岗岩铀高、钍低。见表1 1.2放射性元素区域分布特征 综全观察全区铀、钍等值图,以长江西为铀、钍高场区,其中以长江—东岑片为最高。(见图1)。长江以东的百顺---苍石地区为高钍,铀略偏高。 可见在成岩时,东西两区都具有高铀、高钍含量背景,只是由于活化迁移原因,铀变低。东部铀活化程度高,西部铀活化程度低,东部铀矿成矿比西部有利。

第三章 铀矿资源勘查工作技术经济分析

第三章铀矿资源勘查工作技术经济分析 地质科学技术是在近代大工业生产和其它科学技术发展的推动下发展起来的。本世纪20年代以来,地质技术手段和方法有了很大的发民。地质科学从描述性科学向定向化方向前进了一大小。采用先进的地质技术胜仗和方法,对获得地质成果和提高地质工作的经济效益。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3.1铀矿资源勘查技术手段的经济分析 一.铀矿勘查的技术手段和方法 我国铀矿地质工作所采用的技术胜仗和方法主要有;放射性地质填图(或称为放射性地质测量)、探矿工程、地球物理探矿(简称普通物探)、放射性地球物理探矿(放射性物探)、地球化学探矿(简称化探)岩矿测试、遥感地质、数学地质。 1.放射性地质填图 这是铀矿地质工作的一项最基本的技术方法,同矿勘探的各阶段以及地质科学研究都要用定它。放射性地质填图是在一定范围内,按照一定比例尺的要求,布置观测路线,对地质体和地质现象进行实际观察和测量,通过综合整理,运用地质理论和其它科学知识系统地研究地层、岩石构造、太产的客观规律,并标示在各种地质图件上,以达到找矿和进行地质科学研究的目的。地质填图是一项知识密集性的工作,只要有一定的地质科学技术人材,配备相应的野外技术生产者国,而不需要很大的投资,就能够开展此项工作,所以其经济效益很。例如填制。 2.探矿工程 包括槽探、井探、硐探和钻探四项工程。前三类统称为坑探工作,其特点是多用于地表和浅部地质体笥地质现象的揭露,供地质人员直接观察和研究,取得第一性地质资料。除机掘坑探工程(如平硐、竖井、斜井等)需要机械设备和投资较多外。其余工程(探柄、浅井、手掘坑道等)成本都较低,技术也不复杂,因而是在质质工作中经常使用,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机械化程度低,体力劳动强度大,这是坑探工程今后技术改革的主要方向。 钻探工程,铀矿地质勘探工作主要采用机械岩心钻(包括钢粒钻,硬合金钻和金刚石钻等),钻探工程的特点是机械设备多,高效大,成本高,工艺要求严,技术比较复杂。目前,钻探工程是深部探矿的最可靠手段,它既可以取得岩心,矿心,岩屑,岩粉等实物资料,又可供开展各项物探测井工作(如伽玛测井、测斜、电测井、井下透视等)钻探工程技术今后发展的方向,主要是提高在各种复杂地质条件下钻井的能力,打深孔,打大口径孔(如某些采样孔),打定向扎等;提高岩矿心采取率;提高工艺和操作水平确保钻孔的质量,提高钻井效率,降低成本;提高机械设备的标准化、通用化、系列化、轻便化程度、拆装搬运方便,转移迅速,适应各种地形和交通条件的能力强。以达轻便、快速、高效、保质。经济的目的。探矿工程是地质工作经费开支的重要项目,约占60%以上的地勘费用,因此必须提高这项工作的经济效益。 3.岩矿测试 岩矿测试,主要指岩石和矿石矿物成分,化学成分,、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等的显微镜鉴定和测定,放射性物理分析,化学分析以及机械物理加工和化学加工

四川盆地砂岩型铀矿远景预测及找矿方向 地质论评 2016

第62卷 增刊 V ol. 62 Supp. 地 质 论 评 GEOLOGICAL REVIEW 四川盆地砂岩型铀矿远景预测及找矿方向* 邓祖林,晏中海,林洋,庄景遗,张亮 核工业二八〇研究所,四川广汉,618300 * 注:本文为中国核工业局项目(编号:201365)资助的成果。 收稿日期:2016-07-10;改回日期:2016-09-20;责任编辑:章雨旭。 Doi :10.16509/j.georeview.2016.s1.014 作者简介:邓祖林,男,1984年生。工程师,主要从事铀矿地质勘查工作。Email:512347088@https://www.360docs.net/doc/f84961349.html, 。 关键词:四川盆地;砂岩型铀矿;远景预测;找矿方向 砂岩铀矿主要指形成于层间氧化还原过渡带的层间氧化型砂岩铀矿(王正邦,2002),一般产于中新生代盆地内,具品位低、储量大的特点(侯惠群等,2015)。四川盆地是西南地区最大的中生代盆地,铀矿成矿地质条件优越,其找矿前景备受关注,其基底由上、下两部分组成,下部为前震旦纪结晶基底或褶皱基底,上部为震旦纪—中三叠世上扬子陆表海相碳酸盐岩和碎屑岩沉积建造,和盆地周边的火山岩、侵入岩组成了盆地的基底和蚀源区,广泛出露于盆地周边。前人曾在四川盆地内开展过大量的基础地质及矿产地质工作,以石油、煤炭工作程度较高,而铀矿地质工作程度较低。总体来说,铀矿勘查工作以四川盆地北部研究多,南部研究少;盆缘研究多,盆中研究少;局部研究多,全盆研究少;沉积相研究多,构造研究少;矿床研究多,成矿带研究少;矿床工作多,外围工作少。近年来,随着技术进步、工作手段及研究手段的丰富,对四川盆地、川北砂岩型铀矿的成矿理论有新的认识(巫声扬,1989;张金带,2005;荣建锋,2009;黄昌华,2015)。目前较为流行的观点认为,川北砂岩铀矿化经历了沉积成岩和热液改造富集两个阶段,在某种程度上肯定后生成矿作用的重要性。上述这些研究为在四川盆地开展砂岩型铀矿找矿工作中提供了信息,为四川盆地砂岩型铀矿远景预测及找矿方向提供了新的找矿思路。 1 地质背景 四川盆地及邻区主要存在扬子准地台、松潘甘孜地槽褶皱系、秦岭地槽褶皱系、三江地槽褶 皱系四个一级构造单元。调查区主要位于扬子准地台之四川台坳上,区内铀矿床主要分布在四川台坳之川北台陷上。四川盆地及邻区各时代地层发育齐全。以龙门山—菁河断裂为界,东、西两地区的地层特征差异明显。东部地层发育齐全,西部缺失侏罗系—白垩系。四川盆地及邻区岩浆岩比较发育,花岗岩类占70%以上,集中分布于龙门山、攀西和川西高原地区。元古代及其以早的岩浆岩,大致自康定—攀枝花一线向两侧有时代逐渐变新的趋势,古生代以来的岩浆岩,大致平行于金沙江呈带状分布。 四川盆地内岩浆岩出露极少,仅分布在盆缘南江县以北大巴山一带,龙门山一带也有零星出露。大巴山一带,侵入岩多呈岩基、岩株、岩脉状产出,侵入于元古界火地垭群中,为基性—中基性—中酸性—酸性的岩浆杂岩体,表现为地槽型特征。火山岩主要为一套变钾质火山岩、火山碎屑岩及变凝灰质大理岩,常为变英安质角砾岩—安山晶质凝灰岩—变凝灰质大理岩。 四川盆地及周边构造发育,盆地内则以断裂构造为辅,褶皱构造为主,广泛发育背向斜;盆地周边则仅见断裂构造。四川盆地是扬子准地台之上发育的大型陆相中新生代盆地,中条运动、晋宁运动、澄江运动、加里东运动、印支运动、燕山运动、喜马拉雅运动在盆地内均存在明显的构造运动痕迹,以晋宁运动、印支运动、喜山运动最为强烈。 2 找矿目的层及类型的确定 砂岩型铀矿主要是外生后成的,其找矿目的层应选择区域上发育稳定,最好是河流—三角洲

变质岩中寻找金矿的重要找矿标志

变质岩中寻找金矿的重要找矿标志 【摘要】:在变质矿床中,几乎全部的受变质矿床,部分的变成矿床, 其矿层(体)大都呈层状一似层状产出,与围岩呈整合接触关系,且受一定层位和岩性控制,形成于一定的时代,并集中分布于特定的构造部位。 一、变质层控矿床的构造控制 在变质矿床中,几乎全部的受变质矿床,部分的变成矿床, 其矿层(体)大都呈层状一似层状产出,与围岩呈整合接触关系,且受一定层位和岩性控制,形成于一定的时代,并集中分布于特定的构造部位。 鉴于这类矿床的特点,常被通称为变质层控矿床,且规模巨大,并出现一些超大型矿床,在国民经济中占极其重要的地位,也是地质找矿的战略目标。 变质层控矿床在我国分布广泛, 如太古宙时期与绿岩带有关的块状硫化物铜多金属矿床、硅铁建造中的磁铁矿床和金矿床;早元古宙时期硅铁建造中的铁矿床、镁质大理岩中的硼一铁、菱镁矿、铜铅锌矿,变浊积岩系中的铅一锌矿床,变火山岩系中的含钴硫铁矿床,含碳质变质岩中的石墨矿床、磷矿床、富铝变质岩系的蓝晶石矿床等;中晚元古宙时期变基性熔岩中铁铜、铜镍、金矿床,碳酸盐岩中的铜、铅、锌矿床,磁铁矿一赤铁矿床, 变碎屑岩中磷矿床、硅质岩系中铌、铀矿床等。 此类矿床在经受多期变形变质改造后, 其矿层(体)一般均遭受不同程度的置换和改造,使其形态和位态等都产生复杂的变化,原来保持稳定层序的层状一似层状矿层体,不仅形成了复杂的褶皱构造型式,而且成矿物质产生了一定的迁移和富集。因此评价勘查这类矿床时,要特别强调构造对矿体富集和产状形态的控制。要注意: (一)选定多期褶皱的复合部位为重点工作地段 包括变质层控矿床在内的变质岩层, 在经受多期重褶变形后, 由于构造发育的不均衡性, 在不同的构造地段, 形成了不同的构造类别。以一期为主的褶皱类型称作简单构造类别,由多期重褶(一般有2至3期为主)的褶皱类型称作重褶构造类别。国内外大量资料表明, 变质层控矿床, 往往在多期重褶向斜形地段或褶皱的核部厚度增大, 储量集中, 品位增富, 是此类矿床的重点工作地段。 (二)进行构造序列对比, 决定主塑性流变阶段形成的褶皱转折端, 寻找厚大矿体 尽管在同一构造带的不同地段,构造变形特征呈现差异, 但构造序列的演化却有相似之处, 大致经历了塑性递增到塑性递减的构造序列演化。在塑性流变阶段, 褶皱内部的物质发生流动变位, 即由褶皱翼部向轴部特别是槽部增厚, 往往可由数米增厚至数十米到数百米。因此在构造研究过程中,应当注意构造序列研究, 特别是塑性流变阶段形成的褶皱转折端, 寻找厚大矿体。 (三)利用小型褶皱构造规律, 推导大、中型褶皱构造, 合理布置勘探工程 小型褶皱和大型褶皱的关系表现在下列几个方面:

铀矿勘查地质报告编写规范

铀矿勘查地质报告编写规范 篇一:铀矿地质勘查规范 铀矿地质勘查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我国非地浸型铀矿地质勘查的目的任务,研究程度,控制程度,工作及质量要求,可行性评价工作,铀矿资源/储量分类依据及类型条件、铀矿资源/储量估算等。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GB/T17766-1999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 GB/T13908-20XX 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 DZ/T0033-20XX 固体矿产勘查/闭坑矿山地质报告编写规范 ZBD10001-1999 地质矿产勘查测量规范 3 铀矿勘查的目的、任务 3.1 目的 铀矿勘查最终目的是为铀矿山建设设计或矿业权流转提供铀矿资源/储量和开采技术条件等必需的地质资料,以减少开发风险和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3.2 任务

3.2.1 预查 通过对区内资料的综合研究、类比及初步野外观测、极少量的工程验证,初步了解预查区内铀矿资源远景,提出可供普查的矿化潜力较大的地区。 3.2.2 普查 通过对矿化潜力较大地区或物探、化探异常区,进行地表野外工作和施工少量的取样工程,以及可行性评价的概略研究,对已知矿化区作出初步评价,提出是否有进一步详查的价值,圈出详查区范围。 3.2.3 详查 采用各种勘查方法和手段,对详查区进行系统的工作和取样,并通过预可行性研究,做出是否具有工业价值的评价,圈出勘探区范围,为勘探提供依据。 3.2.4 勘探 是对勘探区加密各种取样工程,并通过可行性研究,为铀矿山建设设计提供依据。 4 铀矿勘查研究程度4.1 地质工作 4.1.1 预查阶段 收集、研究区域地质、矿产、物探、化探和遥感地质资料,在预查区采用有效的技术、方法,选择一至数条路线进行的综合铀矿地质路线踏勘。 4.1.2 普查阶段

军工铀矿地质勘探设施的环境影响及退役治理探讨

军工铀矿地质勘探设施的环境影响及退役治理探讨 作者简介:曹扬政(1980-),男,广西灵山人,本科,道路与桥梁工程师,现主要从事环境工程治理工作三 曹扬政 (广东省核工业地质调查院,广东广州510800) 摘一要:本文阐述了我国铀矿地质勘探设施退役后的特点,根据近年来的退役整治工作实践,对军工铀矿地质勘探设施退役整治环境安全问题进行了分析三并根据铀矿地质勘探设施退役后的各项源项参数和国家管理限值,提出了具体治理方案三 关键词:铀矿地质勘探设施;环境安全;治理方案中图分类号:X7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2339(2019)03-0120-02 一一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华南地区核地勘单位在军事铀矿勘查取得了良好成果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环境安全问题,给周围的自然生态环境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给公共安全带来了潜在的危害,必须尽快加以治理三 1一环境影响 1.1一放射性危害 铀矿勘探遗留的废矿石一般在坑井口出口处就地堆放,或在坑口附近设置了专门的堆放场地三经过长年累月的地表雨水冲刷,附近的河流二小溪二水库旁,生态保护区内,都有可能存在这种废矿渣三以广东片区为例,这些废矿石堆的表面平均226Rn析出率为1.17Bq/(m2四s),而国家规定管理限值中无限制开放使用限值0.1Bq/(m2四s),有限制开放使用限值为0.74Bq/(m2四s)三γ外照射吸 收剂量率均值为177?10- 8Gy/h,远超于当地本底((19 26)?10 -8 Gy/h)三勘探过程中遗留的探槽和剥土等各 种设施也存在放射性危害三这些危害主要是氡气从未封闭的坑口逸出,部分有水坑口流出水中含有放射性物质,对坑口周围的地表水造成污染三这些危险因素可通过吸入二食入二接触二外照射等途径对公众造成内二外照射危害三 1.2一对生态环境的危害 勘探设施对勘探区生态环境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危害,剥土勘探时破坏地表植被,从而诱发各种地质灾害,一般常见的有山体滑坡二泥石流等三一些坑道还破坏了当地水文地质环境的平衡,导致了水形成和地下水运动的交汇点发生变化,形成泉水或水质恶化1.3一其他不安全因素 待治理剥土二探槽和待处理的未封闭浅井存在坠落二坠落等安全隐患三由于松散堆放的原因,部分废矿石堆在雨水冲刷下逐渐流散到附近的环境中,这些费矿石也是引发泥石流的一大因素,造成河道堵塞或道路崎岖,危及居民的生产和生活三 2一退役整治过程中的环境安全问题 2.1一水土流失 边坡放缓二废石堆的覆土二剥土以及浅井的覆土,均会在指定的取土地点进行黄土取运,这会破坏原地表植被,干扰已稳定的地质结构,易引发滑坡或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造成不同程度的水土流失三因此,在按设计完成治理范围内覆土工作后,还需对取土点进行植被绿化,以保持该地区原有的生态条件三2.2一施工污染 施工过程中会存在尘土飞扬,机械轰鸣声过大等环境污染问题,因此在施工过程中要加强现场施工管理监督,注意防尘防噪音三施工过程中水泥二砂石等建筑材料会有一定数量的洒落,所以在完工后,必须对建筑垃圾进行归集处理(就地深埋或运至指定垃圾处理厂)三2.3一放射性核素对施工人员的照射影响 施工人员在废石堆治理施工过程中会吸入含的氡空气并暴露在γ射线下三而 十二五 二期退役整治工程中,每个矿点施工时间一般是3 5个月左右,工程施工时间较短,且各矿点废石堆放射性不强,对施工人员的照射较弱,随着工程的结束,γ辐射对施工人员的影响将逐渐消失三 3一治理方案 3.1一无水坑口治理方案 采用两道(长度小于30m的坑口采用一道)毛石墙封堵二中间废石充填的治理方案三如有坍塌情况,首先清理坍塌废石,完成清理费矿石工作后在坑口往里12.4m岩性较稳固处砌筑第一道嵌入底板和两侧0.2m深的浆砌毛石墙二墙厚1.2m;中间充填废石,之后在坑口附近往里约2m处采用同样的方法砌筑第二道浆砌毛石墙,然后覆土掩埋坑口,夯实并植被二种树三3.2一有水坑口治理方案 两个(长度小于30m的坑口采用一道)混凝土墙密 021 第34卷第3期2019年6月 资源信息与工程 Vol.34?3June2019

青龙铀矿田成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初探

青龙铀矿田成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初探 商亚军1,彭仕冕1,杨冰2 (1.辽宁省核工业地质局二四二地质大队辽宁兴城125100;2核工业243大队内蒙赤峰024000) 摘要:青龙铀矿田位于华北地台东北部山海关古隆起与燕辽沉降带接壤部位的建昌中生代盆地南部干沟EW向次级火山断陷盆地的南缘,是一个品位较大、储量大的矿田。通过对成矿地质背景、矿化特征和控矿因素的分析,提供了该矿田为不整合型铀矿的新认识,指出了应重点在该矿田深部、外围找寻不整合型铀矿床的方向。 关键词:青龙铀矿田;成矿地质特征;不整合型铀矿床;找矿方向 0、引言 青龙油矿田位于华东地台东北部山海关古隆起与燕辽沉降带接壤部位的建昌中生代盆地南部干沟EW向次级火山断陷盆地的南缘[1],长30Km,宽15km,面积约500km2,呈东西向展布,是一个品位较高、储量大的矿田。 从1965年首次进入该区进行铀矿找矿发现60伽马异常点,到1974年岭头(433)中型矿床和1988年干沟(434)大型矿床地质勘探报告的提交,加上石盖子、邵杖子两铀矿点的发现,确立了青龙铀矿田的存在和它在我国铀矿资源中的重要地位。 1、成矿地质背景 区域地层表现为一老一新的二元结构特征。太古宇混合岩、混合花岗岩、片麻岩及元古宇长城系石英砂岩、片岩和灰岩组成盆地的基底和蚀源区,盆地盖层为侏罗系陆相沉积碎屑岩、火山碎屑沉积岩、熔岩和火山碎屑岩建造[1]。在矿田范围内盖层层序由老至新划分为四个组,即海房沟组(J2h)、兰旗组(J2l)、土城子组(J2t)和义县组(Ky)。 1.1火山活动 海房沟期—兰旗期—土城子期为本区中生代主要的火山喷发——沉积旋回期。海房沟早期形成一套以砾岩为主的沉积建造,晚期出现裂隙式小规模中性、中酸性火山活动,形成一套火山碎屑沉积岩;兰旗期中性火山活动强烈,形成厚达300~1200m的火山碎屑岩和熔岩堆积;在兰旗期大规模火山喷溢后,岩浆房排空引起顶盖塌陷形成洼地,快速堆积了土城子组一套巨厚的紫红色砂砾岩建造。 商亚军(1965—)女,辽宁朝阳人,工程师,学士,1987年毕业于原华东地质学院地质系岩石矿物专业,主要从事铀矿地质工作。

金矿的经典找矿方法及找矿标志

金矿的经典找矿方法及找矿标志 一、金矿地质概述 金的原子序数79,元素符号Au,它源自拉丁文Aurnm,意为曙光,喻意灿烂的太阳。金只有一个天然稳定同位素197,常温下为等轴晶系晶体,立方面心晶格。天然良好晶形极为罕见,常呈不规则粒状、团块状、片状、网状、树枝状、纤维状及海绵状集合体。纯金为金黄色,含杂质时,颜色发生系列变化,含银或铂时颜色变淡,含铜时颜色变深。试金板上金的条痕为赤黄色时,成色高;含10%的银时条痕为悦目的金黄色;含银20~30%时为草黄色;银含量超过30%则具有黄中带绿的色调;含银超过50%则显银白色。 金的化学性质稳定,具有很强的抗腐蚀性,从常温到高温一般均不氧化。金不溶于一般的酸和碱,但可溶于王水、碱金属、氰化物、酸性的硫脲溶液、溴溶液、沸腾的氯化铁溶液、有氧存在的钾、钠、钙、镁的硫代硫酸盐溶液等。碱金属的硫化物会腐蚀金,生成可溶性的硫化金。土壤中的腐殖酸和某些细菌的代谢物也能溶解微量金。金具有亲硫性,常与硫化物如黄铁矿、毒砂、方铅矿、辉锑矿等密切共生;易与亲硫的银、钯、铂、铜、镍、汞、铋、锑、铑、铱形成金属互化物。金具有亲铁性,陨铁中含金比一般岩石高3个数量级。铜、银多富集于硫化物相内;而金铂多集中于金属相。金在地核中的丰度为2.6ppm,地幔为5ppb,地壳为1.8ppb。地球上99%以上的金进入地核。故地球发展早期阶段形成的地壳其金的丰度较高,因而太古宙绿岩带,尤其是镁铁质和超镁铁质火山岩组合,金的丰度高于地壳各类

岩石。由于金在地壳中丰度很低,又具有亲硫性、亲铜性,亲铁性、高熔点等特性,而要形成工业矿床需要成千上万倍的富集才可,规模巨大的金矿一般要经历相当长的地质时期,多次成矿作用叠加才可能形成。 金在自然界中可呈0、+1 和+3 三种价态存在,可以独立矿物、类质同像及胶体吸附形式产出。迄今世界上已发现98 种金矿物和含金矿物,但常见的只有47 种,而工业直接利用的矿物仅10 多种。按晶体化学原则可将金矿物和含金矿物分为: (1)自然元素类及与银、钯、铂、铜、镍、汞、铋、锑、铑、铱呈合金类矿物自然金(Au),含Au>80%;银金矿(Au;Ag),含Au80%~50%,Ag20%~50%;金银矿(Au;Ag),含Au50%~20%,Ag50%~80%、含铂钯自然金、银铜金矿、围山矿、四方铜金矿、黑铋金矿Au2Bi。 (2)金-银碲化物类矿物有碲金矿、碲金银矿、针碲金银矿。 (3)金银硒化物类矿物有硒金银矿。 (4)金银硫化物类矿物有硫金银矿。 自然金(银金矿等)按其粒度可分为明金(>0.1mm),显微金(0.1mm-0.25 μm) 、次显微金(0.25 μm-2nm) 、次电子衍射金(2-0.288nm)。有一种自然金令人瞩目,那就是狗头金。狗头金是天然产出的,质地不纯的,颗粒大而形态不规则的块金。它通常由自然金、石英和其他矿物集合体组成。因形似狗头,故称之为狗头金;形似马蹄,则称之为马蹄金。19 世纪中叶,一位木匠在美国西海岸路旁拣

铀矿普查与勘探.pdf

第二章 铀矿普查与勘探 第一节 铀矿普查 1956年地质部航测队首次进入安徽,在沿江的巢湖—马鞍山、滁县—张八岭一带进行1:2.5万伽玛测量,工作面积6104平方公里,未发现异常点。 1957年3月至1958年底,中南309队14分队先后在休宁、广德、泾县—旌德、贵池—繁昌、枞阳—昆山等地区开展普查工作,完成普查面积1:10万2099平方公里、1:2.5万1256平方公里,槽探15100立方米,井探1011米,发现异常点1347个。 1959年华东608队航测队在大别山、庐江—枞阳地区进行1:2.5万的航空伽玛测量,工作面积17300平方公里,发现92个航放异常点。这年航空工作成果明显,资料齐全。同年,华东608队安徽第三地质队在淮河以南的蚌埠、滁县、六安、巢湖、安庆、芜湖、徽州等7个地区22个县开展普查找矿工作,共完成普查面积1:10万922平方公里、1:5万6458平方公里、1:2.5万3498平方公里、1:1万420平方公里,槽探22091立方米,井探1412米,发现异常点3083个,揭露点15个。 1960年华东608队航测队在绩溪至祁门的大片地区进行航空伽玛测量,完成工作面积1:2.5万2239平方公里、1:5万4617平方公里,发现异常点27个,主要分布在下寒武统荷塘组中。同年安徽第三地质队在大别山、庐枞、沿江和皖南地区进行普查,完成工作面积1:5万545平方公里、1:2.5万2920平方公里、1:1万1189平方公里,施工槽探37710立方米,井探1460米,发现异常点5496个,异常带177个,揭露点3个。 1961年3月,华东608队安徽第三地质队撤出安徽,至此安徽省铀矿地质普查工作中断。 1964年3月,国民经济形势好转,华东608队11队重返安徽,部署在黄山、九华山、绩溪地区和大别山、桐城—岳西地区,年内完成普查面积1:10万618平方公里、1:5万1142.8平方公里、1:2.5万1984.8平方公里、1:1万36.2平方公里,槽探5114立方米,井探64.7米,发现异常点509个,异常带28条,揭露点3个。 1965年5月,华东608队11队奉命调离安徽,安徽铀矿地质普查工作再次中断。 1956年至1964年间,安徽铀矿地质工作完成航空放射性测量面积30296平方公里,发现航空异常119处,完成1:1万至1:10万概查、初查面积34394.18平方公里,施工槽探80015立方米,井探3947.7米,共发现异常点10435个,异常带205条,揭露点19个。 · · 8 1

铀矿地质勘查规范

铀矿地质勘查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我国非地浸型铀矿地质勘查的目的任务,研究程度,控制程度,工作及质量要求,可行性评价工作,铀矿资源/储量分类依据及类型条件、铀矿资源/储量估算等。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GB/T17766-1999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 GB/T13908-2001 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 DZ/T0033-2002 固体矿产勘查/闭坑矿山地质报告编写规范 ZBD10001-1999 地质矿产勘查测量规范 3 铀矿勘查的目的、任务 3.1 目的 铀矿勘查最终目的是为铀矿山建设设计或矿业权流转提供铀矿资源/储量和开采技术条件等必需的地质资料,以减少开发风险和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3.2 任务 3.2.1 预查 通过对区内资料的综合研究、类比及初步野外观测、极少量的工程验证,初步了解预查区内铀矿资源远景,提出可供普查的矿化潜力较大的地区。 3.2.2 普查 通过对矿化潜力较大地区或物探、化探异常区,进行地表野外工作和施工少量的取样工程,以及可行性评价的概略研究,对已知矿化区作出初步评价,提出是否有进一步详查的价值,圈出详查区范围。 3.2.3 详查 采用各种勘查方法和手段,对详查区进行系统的工作和取样,并通过预可行性研究,做出是否具有工业价值的评价,圈出勘探区范围,为勘探提供依据。 3.2.4 勘探 是对勘探区加密各种取样工程,并通过可行性研究,为铀矿山建设设计提供依据。 4 铀矿勘查研究程度 4.1 地质工作 4.1.1 预查阶段 收集、研究区域地质、矿产、物探、化探和遥感地质资料,在预查区采用有效的技术、方法,选择一至数条路线进行的综合铀矿地质路线踏勘。 4.1.2 普查阶段 收集各种地质资料,研究区域地质及矿产信息和铀矿成矿远景,在普查区采用 (1:50000)~(1:10000)铀矿地质填图,因地制宜地选择有效的物探和化探方法。 4.1.3 详查阶段 在详查区通过(1:10000)~(1:2000)的铀矿地质填图,合理选择(1:5000)~(1:2000)的物探、化探测量,并综合运用其他有效的勘查方法,基本查明与成矿有关的地层、构造、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围岩蚀变及次生变化等矿床地质特征。 4.1.4 勘探阶段 在已知具工业价值的矿床或详查圈出的勘探区范围内进行(1:2000)~(1:1000)的铀矿地质填图,加密取样工程,详细查明主要矿体或主要矿体规模、形态、产状、内部结构及厚度、品位的变化特点,确定主矿体或主要矿体的连续性。 4.2 矿石物质组成和矿石质量 4.2.1预查阶段 收集预查区内与铀成矿有关的资料,并结合初步野外观测和工程验证后取得的成果,通过与邻区或相似地质特征的矿体类比,大致了解矿石的物质组成和质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