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成长五阶段理论格瑞纳重点

企业成长五阶段理论格瑞纳重点
企业成长五阶段理论格瑞纳重点

企业成长五阶段理论格瑞纳

企业成长五阶段理论格瑞纳

企业经过一段时间的稳定发展之后,就会碰到激烈的改革,激烈的改革如果能够成功的话,企业就会进入另一个阶段的稳定成长,它是交替进行的。如果改革不能成功,企业就会停止发展,甚至就此倒下,只是或快或慢而已。格雷纳据此,将企业成长分为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因创意而成长

因创意而成长就是指企业开创期,因为创业人有了一个好的概念,好的想法,一个好的产品,可以服务于某一个市场,从而企业得到了成长。

但是因创意而成长的企业,当成长到一定阶段,便会出现危机,通过格雷纳的研究,这样的企业成长之后的第一个危机一般是缺乏领导的危机。因为从零开始的老板,一般自己都很能干,所以,他们一般都身先士卒,事必躬亲,什么东西都自己干。但是,他忽视了指导别人去怎么干,指导别人如何成长。这样的企业成长越快,老板也就越忙,老板忙本来就是管理问题的表现。因此,这时老板如果不改变它的领导作风、领导方法,不进行变革的话,这个企业就将它称为缺乏领导的危机。缺乏领导,也即缺乏管理,我们常说什么是管理,管理就是将经验、技术、方法、制度通过培训、灌输去推广和执行。从而达到提高效益的方法,就是管理,就是领导。

第二阶段:因指导而成长

当企业在第一阶段的成长遇到了缺乏领导的危机,如果管理者能改革领导的作风度过这个危机的话企业就将继续成长。如果能够继续成长的话,这个阶段就是因为指导而成长。在这个阶段,老板不应再整天忙于具体业务,而是应将

自己从具体业务中解脱出来,成为教练。分配一些时间用来指导培训企业员工如何做事,如何做人,如何管人管事,如果老板能这样做的话,他的企业将继续成长。

第三阶段:因授权而成长

企业在第二阶段因指导而成功成长之后,就会来到一个新的时期,在新的时期又会遇到新的危机,这时候的危机通常是企业缺乏自制的危机——就是只会做事,不会做决策。企业在这个阶段,由于经过了因指导而成长的阶段,企业中的人做事的能力提高了,老板只要叫他们做什么他们都有能力做,但是,这些人没有办法做出决策,他们每一件事情还是要请示老板怎么做,为什么?因为原来整个组织的机制只让他们工作,而没有将权力授给他们。在第三阶段,企业一般已进入准备做大做强阶段,在这个时候,老板就应该解决另一个管理的问题,将权力给授出去。如果授权能够成功的话,对方不是所托非人的话,企业就将进入第四个成长阶段。

第四阶段:因协调而成长

在因授权而迅速成长的企业,很快又会出现更新的危机,这个危机一般是迅速成长的各事业部,各分公司用兵自重,出现山头主义,出现“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出现各自为政。这样的话,企业的整体竞争力就无法得到有效的提升。这时企业就会出现所谓的大而不强的局面。这个局面就是公司面临了缺乏控制的危机。这个危机给管理者的考验是非常严峻的,因为这些问题需要综合的管理改革,经营机制改革,组织变革等。譬如增加官僚、增加协调部门等,以便到各事业部、各分公司、各部门的资源与工作能协调一致,统一解决。如果这个阶段的工作能做好的话,企业就将因协调成功而继续成长。

第五阶段:因合作而成长

因协调而成长发展到一定时候,一般又会出现官僚的危机。官僚就叫照章行事,不负责任,官僚也叫只照顾局部利益,不顾全体利益。比如有些问题本来他就可以解决的,但他却要等整个系统去解决,明明这东西他决定就行了,他却说,不行,我们等开会再来说吧。这样他就可以完全不必背负那个责任,这就叫官僚。企业到了官僚危机的时候,就需要合作来解决问题。什么叫合作?实际上就是精诚团结解决问题,解决矛盾的方式。

如果企业能够解决官僚的危机,那么企业将进入因合作而成长阶段。

企业成长五阶段理论,是20世纪70年代的理论,很具有分析企业层级阶段的代表性。

企业成长的七阶段

第六阶段:因管理创新而成长

格雷纳研究了企业成长五阶段理论,我国《境界》一书的作者王贵国继续研究发现,企业在经过第五阶段的发展之后,企业便会面临大企业病的危机,表现为:机构臃肿,市场反应迟缓,企业缺乏效率。

出现大企业病危机时,就需要管理的全面创新,管理的全面提升,即将管理型企业上升为领导性企业,这一转变要解决的问题:第一,创新领导风格,使大公司像小公司一样在简捷与速度上运行。第二,变管理者为领导者。第三,重视价值认同,以使组织扁平有效。

如果管理者能解决这些问题,那么,企业就会因管理创新而成长。

第七阶段:因境界提升而成长

因管理创新而成长的企业,就已经来到一个企业发展的很高阶段了,这时的企业已盛极一时,然而也正是这种兴盛,企业的危机就更大了,因为世界万事万物,均逃不过盛极而衰的规律,月满则亏,物极必反。这时企业的危机往往来自企业领导人自身的危机,不仅企业容易失去目标,企业领导人也容易失去目标。这时,企业就要靠管理者境界的修炼与提升来推动企业继续发展。因此,第七阶段的企业是因管理者境界的提升而成长。

企业发展的五个时期及经营重点选择

企业发展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管理重点,同样,企业在不同的时期也有不同的经营重点。

一、创业期

企业在创业期,它的工作重点是为企业找切入点。创业期的切入点有四个方面:

第一是创意,对于创业期来说,首先是创意最重要,一个好的创意会产生好的产品与好的服务,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第二是科技,因为有了科技,有了技术,在加上创意,就可以创造出产品和服务。前几年,曾有人做过一个创业人员调查报告,结果发现,那些读工科类专业的人创业概率最高,为什么?因为他们掌握有技术。

第三是市场,创业概率居第二位的是搞市场的人。因为他们了解市场的需要,他们知道市场有哪些空档,什么样的产品与服务可以渗入进去。所以,创业期的第三个重点工作是市场,要以市场为切入点。

第四是创业人的企图心作为切入点,在创业期,企图心修炼是很重要的。企图心就是敢冒风险,敢创新,能承受压力,不达成功不回头的雄心。如果有人在创业期搞很多的制度,搞很好的架构,那它的创业期是必败无疑的。因为任何管理对经营都应该是有负面影响的。

(二)维持期

任何从创业发展起来的企业做到一定规模之后,再发展就会显得有些力不从心,这时就需要整固、维持,以求再发展,这就是维持期。

企业维持期的主要矛盾是要找支撑点,有三个方面:一是人才,只有引进人才,才能摆脱单打独斗以求再发展;二是搞组织架构,要打组织战,而不是个人战,用柳传志的话讲,就是要建班子,带队伍;三是设定管理的制度。

在维持期,这三点很重要,我们只有将人请进来,按战略将组织职能架构这些企业大厦的基础建设好,我们才能建造出宏伟的大厦。因为,组织、架构、制度是企业的基石,企业要想成长壮大,基石一定要先建牢固。

(三)发展期

如果企业在维持期建立了牢固的管理基础,那末可以进入第三个阶段——发展期。维持期的企业是积蓄能量,能量积累到一定程度就要奋勇向前,做企业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所以,在维持期整固之后,就要进入发展期,企业在发展期的重点是寻找发展点。

三个发展点:

一是概念形成战略,没有新的思路,新的理念,新的企图心,企业就难以形成新的发展点。所以,这时新的概念很重要。这主要靠领导的创始力。第二个发展点则是扩大市场网络,寻找新市场,新关系,新客户,寻找新的战略伙伴等。第三个发展点是发展企业的核心专长,也有人称他为核心竞争力。

核心专长是指一个企业的科技、技术或管理的特殊组合,这种特殊的组合所产生的一种能力,使你有别于他人,使他人很难模仿,使你做的比别人更好。发展核心专长是企业发展期最重要的工作。

(四)转型期

转型期的重点是寻找突破点,企业改革不改革,企业转型不转型,其主要态度看管理者、看老板。因此,转型期的主要突破点在于老板自己,有三个点:

一是领导人的眼光。转型期是一个大的决策,这时领导人的眼光是决定因素,它决定着转型的方向。

二是领导人的魄力。

在现实中,有的领导境界很高,他能看到问题的本质,但就是不一定敢做,那么这时还需要魄力。所谓魄力,就是胆识。因为不成就败,你要承担得起,要够胆。

三是团队精神。

转型期除了境界与魄力,还强调团队精神。因为转型期实际就是改革期。所谓改革,就是要革过去的命,这种革命一旦决定下去,就再也难以回头。而且,在转型期,即使转对了,在一两年之内也是很难看到成绩的,要慢慢地走。但是,如果走到半年的时候,有人开始动摇了,怎么办?特别是原来的持反对意见的人,如果没有强有力的团队精神做支撑,转型改革就会中途夭折,对企业造成极大的伤害,所以转型期第三个工作重点是团队精神。

(五)永续经营期

企业如果能够成功转型并成长的话,接下来管理者要面临的课题便是永续经营。长生不老是生命的最高追求目标与境界,永续经营的工作重点就是寻求常青点,即企业靠什么才能做到永续经营。结论是靠企业文化。

所以,在永续经营期,企业建设的重点是企业文化。

企业成长理论

企业成长理论 理论部分: 古典经济学: 亚当斯密观点:单个企业的成长与其分工程度正相关,分工使得企业以较低的成本获得更高的产出,从而取得规模效益。 马歇尔观点:认为新加入企业带来的竞争、企业家寿命有限性对企业成长的制约、企业在规模扩大时带来的灵活性降低都会使企业规模达到一种均衡。 新古典经济学: 基于对价格机制有效性的研究,认为企业会根据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来安排生产,确定最有生产规模,实现利润最大化。当企业调整至最有生产规模时,即实现了企业成长。 古典经济学和新古典经济学的缺点: 忽略了企业资源、技术条件、企业发展战略对企业成长的影响,更加关注于企业规模的确定和调整上,而且更多的是一种静态均衡分析。 新制度经济学 科斯观点:企业是对市场的替代,企业扩张的动力是为了减少交易费用,管理费用和交易费用相比较决定了企业的规模。 新制度经济学缺点: 在考察企业成长方面,更多地关注于企业和市场的边界问题,也是一种静态分析。 企业内生成长理论: (一)彭罗斯在《企业成长理论》中建立了一个“企业资源——企业能力——企业成长”的分析框架,企业成长是资源和能力交互作用的结果。 (二)普拉哈拉德提出“企业核心能力”,企业竞争优势来源于企业配置、开发和保护资源的能力。 (三)提斯、皮萨罗、肖恩提出“动态能力”分析框架,企业整合、重构企业内部和外部资源、技能来适应快速变化的环境的能力。 (四)施振荣提出“微笑曲线”理论,企业成长过程中应加快产业升级和转型,向曲线左右两端(即产品研发和品牌营销)转型,在产业链分工中占据有利位置。 企业内生增长理论优点: 占据主流,强调企业要不断创新,协调好企业的资源和能力,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经济环境。 应用部分:转型升级的多种路径 (一)开发生产高附加值的新产品,通过产业创新实现升级。 1.产业内创新升级。不是靠“转行”去做芯片、太阳能等高科技新兴产业,而是立足于原有传统行业的优势,通过技术创新开发高新产品、开拓新市场,努力从

企业发展的几个阶段

企业成长三个阶段的目标与任务 企业成长的第一个周期至少可以分为“初创期、学习调整期、快速发展期、相对稳定期”。 ?初创期 o基本目标:尽快实现盈亏平衡、争取正的现金流。 o主要任务: ?是千方百计活下来,不要被市场所“消灭”; ?是千方百计合法积累资金; ?是选择一个适合新创阶段的企业管理体制; ?是培育某些方面的资源优势; ?是发现有可能在哪些方面形成自己的核心能力。 o需要特别注意:创业者要有意志力;周期性评估企业的财务能力; 尽可能与他人结盟。 ?学习调整期 o主要目标:建立快速发展的基础。 o主要任务: ?选择和培育主导业务; ?围绕主导业务,选择适当商业方式,维持正的现金流; ?围绕主导业务,强化企业在某些方面的资源优势; ?围绕主导业务,强化企业的核心能力; ?围绕主导业务,优化企业组织结构和管理模式。 ?快速发展期 o基本目标:抓住机遇、寻找突破口、快速发展。 o主要任务: ?发现并抓住新的商业机会; ?再次明确、准确定位; ?充分发挥前一阶段培育的资源优势和核心能力,努力成为所 定位市场领域的“小霸王”。 ?相对稳定期 o基本目标:稳健经营、持续发展。 o主要任务: ?实施差别化战略; ?实施基于价值链的管理; ?努力成为行业市场上某一方面的主导者。 ?企业成长第一周期三个拐点如下图所示:

三个拐点到来的标志 o拐点一标志:经过“初创期”的磨练,新创企业已有了较为稳定的正的现金流,但企业组织或经营模式还不适应市场要求。 o拐点二标志:经过“学习调整期”,新创企业已在一段时间内维持着较为稳定的正的现金流,核心团队与企业体制已趋于稳定,掌握 了快速增长需要的资源,形成了明显的核心能力,且发现了新的市 场机会。 o拐点三标志: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快速发展”之后,企业的资源优 势已发挥到极限,且近期没有发现新的更好的市场机会。

企业生命周期理论

企业生命周期理论 企业生命周期理论 肖乐义原创| 2010-02-15 00:59 | 投票投票人 标签:生命周期企业 说明:本文属于原创,首发价值中国网,转载请注明出处及原作者。 财富的创造,必须建立在价值的创造上,作为经济的一环,商业的一环,股票价值不可能无中生有,无中生有的价值如果存在,也只能是昙花一现。投机,只能靠幸运与机遇,这还要跑得快,有时跑得慢就不好办。但你不能把希望完全寄托在投机上面,如果你养成了投机的惯性思维,你总有一天会吃亏。投资的正道,就是从商业的角度,依据基本面进行投资。股票投资者如果一开始就对股市存在错误的观念,以为可以在股市上快捷致富,那么他的下场几乎肯定是悲惨的。企业价值的核心,体现在企业的竞争力上,具体来说就是企业提供的产品与服务,是否有市场竞争力,有多强的市场竞争力。评价市场竞争力,有技术因素、成本

与价格竞争力因素(具体说是以更低的成本提供同等水平甚至更优秀的产品与服务)、品牌知名度与美誉度(至少在对等条件下多数人会成为多数人选择倾向)、在位优势、规模垄断优势。除了这些直接竞争力外,还有企业的潜在竞争力,如资源优势包括自然资源与社会资源、特许经营的资质优势、有技术研发创新能力与管理创新能力,能够源源不断提供新的优质产品与服务创新的优势,这都是超越当前市场竞争力的潜在竞争力,这往往也是最值得挖掘的优势。企业生命周期理论认为,企业创立后有一个平衡期(创业起步期,类似于产品的导入期)、成长期(包括高速成长期)、成熟稳定期、衰退期(萎缩低迷期)的生命周期循环过程,尽管各企业因行业属性等各方面情况不同,发展阶段不同,但大体上这个生命周期都是存在的。企业开创,必因其有一定市场需求做基础,而企业创立之后,有一个能基本维持收支平衡的平稳期,然后是高速发展的高成长期、再就是稳定增长期、然后就是萎缩低迷期。没有一家企业不曾经过开创后有一个甜蜜的高成长期,而随着一个市场的成长,也会引来其它的竞争者,很少有人能独占这个市场,竞争导致蛋糕被分享,利润减少,有些企业因先发优势与在位优势,或技术改进而持续保持领先,而有些企业因为优势不保而进入萎缩低迷期,也有时是因为市场变化而淘汰了某一个细分产品市场(如以前的VCD企业等)而导致企业进入萎缩低迷甚至

基于企业生命周期理论的企业发展战略案例

基于企业生命周期理论的企业发展战略案例 案例一 原文标题:基于企业生命周期理论的企业组织结构选择研究 5. 相关案例分析:联想集团成长过程中的组织结构选择及调整 5.1. 案例描述 企业的持续发展,需要多个支撑条件。其中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根据阶段成长特点及企业战略的变化调整组织结构级管理体制,是保障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作为国内最大的从事计算机研究、开发和生产经营的企业集团,联想集团经过十几年的艰苦奋斗,发展成为了在国际上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集团。联想集团在十几年实践过程中,进行过三次大的组织结构调整和整合。 5.1.1. 由“平底快船”调整为“大船结构” 联想成立初期,公司组织结构比较简单,其目标是开发出一种产品或服务以求得在市场竞争中的生存。因此,开始时主要是做贸易和服务以积累资金。后来是开发联想汉卡。针对当时企业规模小、资金匮乏,以及研制、生产联想汉卡的需要,联想采用非正规化和没有权力等级的简单结构,即所谓的“平底快船”结构,主要通过个人权威实行集权控制。总经理直接指挥,权力高度集中,以维持组织的灵活性和快速决策的能力。总经理领导下设技术开发部、工程部、办公室、财务室、业务部。其中业务部又包括宣传培训、维修、门市和技术实体。 由当时人员少、部门少,所以能够保持彼此之间的沟通和信息反馈,领导人也有能力和精力对为数不多的下级实行监督和控制。实践证明,这种组织结构基本适应了当时环境和企业发展战略的需要,促进了企业的发展。随着企业成长和规模的扩大,高层领导者不仅需要解决业务和技术问题,而且需要处理大量的组织管理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联想提出了旨在明确岗位责任和权力等级、使交流和沟通正式化、采用权力分工明确化的直线——职能制结构——“大船结构”模式,强调“统一指挥、专业化分工”。 组织结构的主要内容及特点如下:首先,集中指挥、统一协调。公司设置一个决策系统,一套服务系统,一个供货渠道,一个财务部门;人员统一调动,资金统一管理;内部实行目标管理和指令性工作方式。基于企业生命周期理论的企业组织结构选择研究其次,各业务部门实行经济承包合同制。公司按工作性质划分各专业部,任务明确,流水作业。第三,公司实行集体领导,董事会下设总裁室。第四,思想政治工作与奖罚严明的组织纪律结合。 这种组织结构不仅适应了当时市场需求多样化程度不高、企业规模经营以及集聚力量进军海外市场的需要,而且与其所处的发展阶段相适应。 5.1.2. 由“大船结构”调整为“舰队结构” 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业务范围的日益扩展,1991 年联想制定了十年内建成一个“宏基”的战略目标,销售收入到 2000 年达到 5 亿美元。直线——职能制的“大船结构”已难以适应环境和企业发展的要求。首先,随着企业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大船结构决策速度慢、市场应变能力差的弊端日益显露;第二,大船结构的研究开发体制不能很好的贴近市场并按市场需求确定研究开发

企业成长模式的研究

企业成长模式的研究: 1.1 钱德勒:“组织跟随战略”学说 “组织跟随战略”理论是围绕战略与组织结构的关系展开的。在详细回顾美国著名大企业杜邦、通用汽车、新泽西标准石油、西尔斯等公司成长历史的基础上,钱德勒提出了“组织跟随战略”的观点,这个观点实证基础是“成长企业具有的历史变革特征”。这个观点隐含的逻辑关系是:企业成长导致企业内部组织结构不断调整,而组织结构的调整又是企业根据技术、市场环境变化实施一定战略的结果;另一方面,企业战略调整促使企业调整组织结构,进一步加速企业成长和竞争优势的获得。可见,只有能够不断调整组织结构适应企业战略的企业,才能够获得竞争优势,才能够不断成长。针对组织结构的变迁,他认为现代企业是通过四种方式或基本战略获得成长的,这四种战略就是横向合并、垂直一体化、地理上的扩散和多元化。 1.2 安东尼——安索夫——安德鲁斯的市场环境战略 安东尼(1965)在法约尔管理职能划分基础上,将计划和控制的职能进一步细化为战略规划、管理控制和操作控制,分别对应于组织的高、中、低三个层次,将战略管理从公司一般管理活动中独立出来,但是安东尼的战略理论只关注公司的战略规划。安索夫和安德鲁斯进一步完善了安东尼的战略思想,提出战略管理就是高层管理者研究、制定、实施和控制组织的长期目标、成长方式与组织架构的过程,这一过程是根据外部环境变化,逐步调整组织内部的资源配置和组织结构,只有当环境——战略——组织协调一致时,企业经营的目标才会顺利实现。安东尼——安索夫——安德鲁斯范式成为20世纪70年代被广泛传播和接受的一种战略理论。 归纳该理论范式的要点,主要表现有以下几点:①竞争优势体现为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②强调环境、战略、组织配适协调是获得竞争优势的有效途径;③外部环境是制定企业战略的起点。 由上面的战略,安索夫将企业的发展模式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 (1)市场渗透(Market Penetration)——以现有的产品面对现有的顾客,以其目前的产品市场组合为发展焦点,力求增大产品的市场占有率。采取市场渗透的策略,藉由促销或是提升服务品质等等方式来说服消费者改用不同品牌的产品,或是说服消费者改变使用习惯、增加购买量。 (2)市场开发(Market Development)——提供现有产品开拓新市场,企业必须在不同的市场上找到具有相同产品需求的使用者顾客,其中往往产品定位和销售方法会有所调整,但产品本身的核心技术则不必改变。 (3)产品开发(Product Development)——推出新产品给现有顾客,采取产品延伸的策略,利用现有的顾客关系来借力使力。通常是以扩大现有产品的深度和广度,推出新一代或是相关的产品给现有的顾客,提高该厂商在消费者荷包中的占有率。 (4)多元化(Diversification)——提供新产品给新市场,此处由于企业的既有专业知识能力可能派不上用场,因此是最冒险的多样化策略。其中成功的企业多半能在销售、通路或产品技术等know-how上取得某种综效(Synergy),否则多样化的失败机率很高。 1.3波特的行业定位战略 20世纪60年代,梅森(E.S.Masson)和贝恩(J.S.Bain)在市场结构不完全性假设基础上,提出了产业组织理论的市场结构——企业行为——市场效率(即SCP)分析范式,认为不同的市场结构下企业的定价、广告、销售、研究等行为也有所不同,而这种企业行为又影响市场效率的发挥。波特进一步将SCP范式的分析延伸到不同市场结构下,企业可以采取那些具

浅谈企业发展的四个阶段

浅谈企业发展的四个阶段 中国经济日益发展,市场形式也变得更加严峻。面对如此现状,企业如履薄冰,如果能够应对市场风云、抓住用户痛点则能在同行中占有话语权,一旦管理稍有不善,就会陷入泥潭。所以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纵观中国企业大体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一、初创期 初创期,基本就有22%的企业面临破产。这个阶段,企业的目标就是生存,像公司管理,流程、制度建设这些外在的东西,都不是很现实。当然企业的培训应该主要以业务和销售为主,重点就是要保证企业的生存。 二、成长期 在经历过原始积累的生存努力之后,很多企业都会慢慢找到属于它的生存方式、业务模式、盈利模式、财务管理等,这些是一个公司运转的基础。这个阶段人员也开始增长得很快。企业进入到了快速发展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会遇到两个问题:一是企业进入到初步规范化管理,但是很多管理的决策还需要老板的参与,经营权和所有权没有分开,将会碰到管理危机。另一个问题就是,老板的战略很好,但是员工的能力却跟不在。 要想变成一个很强的团队,管理者就要学会发现员工的特长,让其在适合的岗位发挥出更大的力量。同时一个企业真正唯一的持久的生命力就是你比你的竞争对手快多少,你是不是一个更新换代、新陈代谢非常快的学习型组织。

所以,当企业进入快速上升期之后,面临最大挑战是企业人的问题。如何把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位置上,如何找到正确的人来做正确的事情,如何提高人的积极性,如何提高领导自身的修养,如何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如何不要亲自主刀,而是指导、培养一批人,即使创业者不在的时候也依然能把企业做好。 那这个时候外部的培训是最好的方法,这个阶段的培训以管理类培训(包括通用能力、变革管理等)和全员培训为主。 三、稳定期: 基业管理基本实现规范化。这个阶段就是企业需要找到一个蓝海,保持持续稳定发展。在这个阶段企业就需要建立自己完善的培训体系。 四、衰退期/持续发展: 上边的规范化过程曾经提到管理的科学规范化会影响个人的创造性,而这个阶段要就是要解决规范与创造并存的问题。这是把企业管理的粗放转变为精益化过程,包括:组织的流程化运作、精益化制造、文化型组织、自主化组织、核心竞争力、扁平化组织等、知识管理等。 企业从创业初期到基业长青大体就分为这四个阶段,市场的大形势无法改变,企业唯一能做的就是在学会适应市场变幻的同时,找准企业的发展方向,将内部的管理形成一道有力的防线。从而确保企业的基业长青。

企业生命周期理论解读

企业生命周期理论解读 理论来源 企业生命周期理论的研究目的就在于试图为处于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企业找到能够与其特点相适应、并能不断促其发展延续的特定组织结构形式,使得企业可以从内部管理方面找到一个相对较优的模式来保持企业的发展能力,在每个生命周期阶段内充分发挥特色优势,进而延长企业的生命周期,帮助企业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不同学者对企业生命周期理论的不同表述。 美国人伊查克.爱迪斯曾用20多年的时间研究企业如何发展、老化和衰亡。他写了《企业生命周期》,把企业生命周期分为十个阶段,即:孕育期、婴儿期、学步期、青春期、壮年期、稳定期、贵族期、官僚化早期、官僚期、死亡。爱迪斯准确生动地概括了企业生命不同阶段的特征,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为指示了企业生命周期的基本规律,提示了企业生存过程中基本发展与制约的关系。

企业生命周期图 爱迪斯画了一条象山峰轮廓的企业生命周期曲线。据说这条曲线可以延续几十年甚至上百年,而实际上很多企业没有走完这条完美的曲线就消失了。有的仅仅几年、十几年还在成长期就夭亡了。原因是企业成长中会遇到许多陷阱,企业没有跳过去。很多企业面临的最大问题是“第二次或第三次创业”的陷阱,尤其是 民营企业。这时企业基本上已经发展起来了,处在学步期或青春期,将要从创业型转为管理型,进行较大的跳跃。爱迪斯指出的创办人或家族陷阱,也正是现在民企关心的如何超越家族制的问题。而这恰恰是企业最危险的一个陷阱。还有一些做的比较大,可以说进入青春期的企业,也遇到了成长的困惑。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再也难有增长,似乎冥冥中有一种力量制约和摆布着自己的命运,左冲右突,难以脱离这个怪圈。实际上是企业长期停滞在粗放经营和管理上,缺乏留住人才和培育人才的机制,落后的管理和组织机构制约了企业的发展。 根据爱迪斯理论,壮年期是企业生命周期曲线中最为理想的点,在这一点上企业的自控力和灵活性达到了平衡。壮年期的企业知道自己在做什么,该做什么,以及如何才能达到目的。壮年期并非生命周期的顶点,企业应该通过自己正确的决策和不断的创新变革,使他持续增长。但如果失去再创业的劲头,就会丧失活力,停止增长,走向官僚化和衰退。 企业生命周期的理论和方法,把企业看成一个机体,而不仅仅是一个组织,从

企业员工职业发展心理及行为周期模型

企业员工职业发展心理及行为周期模型 我们将根据前几章的调研分析所获得的数据,对企业员工特别是科技人员的职业发展心理与行为的周期模型作进一步讨论。在讨论周期模型之前,有几个问题需专门说明:第一,由于企业员工的职业发展中的心理与行为周期主要是反映员工在职业发展过程中的工作状况,特别是效率状况。因而,其中最重要的两个变量是:(1)持续在一个岗位、一个职位或一个角色、一个环境中工作的时间(T);(2)在特定岗位或职位上持续工作时间的延续中的工作满意度(S)。 第二,对工作满意度的衡量是比较困难的,中调网在第四章中曾介绍过,工作满意度是由两个要素决定的,一是“个人工作满意度”;二是“工作绩效”。其中,工作绩效比较好测量,而个人工作满意度的衡量比较困难。中调网主要是采用是“人力资源指数”,这是南京大学赵曙明教授在中国广泛推行的一种人力资源管理状况测量方法。该方法将与企业员工相关的73个问题归纳成15个要素,综合判断员工的工作满意度,满意度分5个层次: 1、丧失信心,绩效极差 2、情绪低落,绩效较差 3、时常抱怨工作,绩效一般----临界 4、自信,情绪良好,绩效良好 5、充满信心,有成功欲和极强成就感,工作绩效优 在本文,仅分为“临界值(3.31)”、“平均值(3.8)”、“最佳值(4.6)”和“极限值(5)”4个层次分别对上述Ⅱ、Ⅲ、Ⅳ、Ⅴ4个层次。 第三,本章将要讨论的周期模型,是根据“人力资源指数问卷”和“企业员工职业发展心理与行为问卷”等数据共同决定的。如表6-1与图6-1是中调网根据在HD公司调查所形成的。中调网在另外几个企业的调查所建立的模型与图6-1也基本吻合。且个人满意度与工作绩效的曲线大致重合。这在西特瑞保姆和克赖茨的研究中也已证实过,见图1-1。故,在以后的讨论中,我们将以图6-1的曲线E作为“效率周期曲线”的基本型来进行讨论。人力资源指数问卷一部分是在赵曙明教授“中国企业国际化进程中人力资源管理状况研究”中作的,一部分是本人专门为本人的研究作的,一部分是一些企业自己(如HD公司)的。在以下的模型讨论中,我们没有专门给出相应的数据,是考虑每个模型均给出数据及其来源会太繁杂。其中,有些模型如理想型,是理论上的设想与推导,加上相关调查综合而成。而“商品经济状况下的周期模型,既有数据根据,也有经验的推导。在讨论周期模型之前,有一个基本前提即,员工是在一个岗位或职位上持续工作一个周期。若在一个周期内变换岗位的情况,则专门说明,另作讨论。 表(6-1) HD公司员工岗位的工作时间、个人满意度、工作绩效一览表 一、理论模型描述 1、标准自然型 自然型,展示的是没有外来因素影响、员工的职业发展完全是自流放任,完全靠员工

企业成长五阶段

企业成长的历程 企业从小到大的成长过程一般都会经历五个阶段。由于企业在各个阶段的经营模式和所遇到的问题的差异,企业成长的关键驱动力量在各个阶段也是不一样的。 企业成长的第一个阶段是“机会驱动阶段”。这一阶段的企业经营主要依靠好的创意、企业领导者的个人关系和一些好的机会。企业的管理重点是从手中的业务上获得最大的利润。因为获得足够的利润,企业才能存活下来,并继续发展。这个阶段的企业组织相对简单,人员和业务规模都比较小,主要靠的是领导者或合伙人的个人魅力。因此,这个阶段的企业要求发展战略具备灵活的特点,要能够激发创意。 企业成长的第二个阶段是“业务驱动阶段”。这一阶段的企业已经拥有了自己的产品和业务。企业经营工作的重点在于快速占领市场,扩大企业规模,因为只有占领了足够大的市场份额才能在市场上站稳脚跟。这个阶段人员不断增加,产量和市场不断扩大,管理的内容增多、难度加大,对领导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成功的关键在于市场策划的巧妙和市场竞争的技巧。因此,这个阶段的企业在战略方面应该重视重点人才的培养和激励,鼓励新颖、实效的策划方案。 企业成长的第三阶段是“管理驱动阶段I”。这个阶段的企业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规模,创业者往往缺乏必要的技能对企业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因此企业必须加强管理,建立规范的组织、制定业务流程和管理规范,克服“无政府主义”或管理失控状态。在这个阶段,企业需要引进管理人才、整饬内部机制、建立职能部门、实行集权管理等

措施,来强化了管理和控制。因此,这个阶段的企业在制定发展战略的时候要强化业务规划的规范化色彩。 企业成长的第四个阶段是“管理驱动阶段II”。在加强管理、发展到一定规模之后,很多企业开始出现了行动僵化、反应迟钝等“官僚主义”问题,或者患上了“大企业病”。这时需要进行管理变革,调整管理模式,进行流程优化和组织变革等。企业在这个阶段的管理重点是重新激发组织和人员的活力,改善工作的效率。因此,企业在这个阶段的发展战略应该突现创新和效率的特点。 企业成长的第五个阶段是“创新驱动阶段”。当企业继续成长壮大,就必须突破原有的业务范围,进行管理创新或者开拓新的事业,才能进一步发展。这时候,就需要进行创新和变革。这个阶段的企业在制定战略的时候,需要考察多元化的可能,还要加强对产品和业务创新的重视。 为了保证发展战略符合企业的成长阶段的特点,能够推动企业向前发展,企业必须先认清自身的发展阶段。为此,企业不仅要考虑人员和业务规模,更应该从企业的组织结构、管理规范化程度、管理重点和企业面临的管理问题出发,来确定企业目前所处的发展阶段。

企业发展生命周期理论

企业发展理论(三):生命周期理论 1.生命周期理论的流变 自1972年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拉芮·格雷纳(LarryE.Greiner)在《组织成长的演变和变革》一文中首次提出企业生命周期概念以来,来自生物学、心理动力学、经济学与管理科学等领域的学者和企业研究者,对企业生命周期问题进行了广泛的探讨和深入的研究。尼尔森(Nelson,1982)和温特(Winter,1984)等学者,从生物学的视角切入来研究企业的生命周期问题。他们认为,企业像生物有机体一样,有一个从诞生、成长、壮大、衰退、直至死亡的过程,要经历从生到死、由盛转衰的演化。企业具有和一般自然生物系统相似的三个生命特征,即新陈代谢性、自我复制性和突变性;企业成长通过类似生物进化的三种核心机制来推动,借助多样性、遗传性和选择性来完成。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市场环境为企业成长提供界限,这一界限与企业存活能力和增长率有密切的关系。企业的成长和发展将遵循量变到质变的基本规律,在由一个生命阶段过渡至另一个生命阶段的转折点上,企业将面临独特的升级问题,质变前后企业将呈现非常不同的状态,质变后企业的功能和能力将发生显著的改变,同时企业发展面临的问题也会显著变更。 邱吉尔(Churchill,1983)、奎因(Quinn,1983)和艾迪斯(Ichak.Adizes,1989,1999)等人,将考察企业的重点放在企业成长和发展过程中的各个阶段的特征等问题上,并从企业的核心技术周期、企业家周期等多个角度认知企业的生命周期。他们认为,企业的成长和发展是一个具有若干阶段的连续过程,企业在各个阶段通常经历一段相当平静的稳定进化成长期,而结束于不同形式的管理危机。企业的核心技术周期、企业家周期等对企业生命周期有重要影响,这些周期的存在和共同叠加产生企业整体的生命周期。他们的核心思想是,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会呈现出不同的形态特征和行为方式,这些特征和方式可以通过灵活性和可控性两个指标来体现。企业生命周期阶段的划分有多种不同的方法,其中影响最大的当属艾迪斯的分法。艾迪思将企业生命周期分为三个阶段十个时段。三阶段分别为“成长阶段”、“再生与成熟阶段”以及“老化阶段”。其中,成长阶段包括了孕育期、婴儿期和学步期三个时段;再生与成熟阶段包括了青春期、盛年期和稳定期三个时段;老化阶段则包括了贵族期、官僚化早期、官僚期和死亡期四个时段(见图1)。 各种企业生命周期理论的共同点是,把企业看作一个活的生命体,即心智、躯体、精神一应俱全的生物法人,从企业生存发展的角度,深入考察企业从创立、成长到衰亡的全部过程,动态评价企业成长各阶段的特点及对策,探讨企业生命演进过程中呈现的阶段性及成长与老化衰亡的关键因素和深层原因,揭示企业持续成长的规律,寻求企业长寿之道和修炼途径。认识企业生命周期的规律,是为了认识了企业生命周期各阶段的特征和可能出现的问题,从而知道如何避免或尽量减少问题和解决问题,使创业企业健康发展,以最佳姿态进入盛年期;通过一定的途径和措施延长盛年期,延缓企业衰退期的到来,从而使企业获得高质量的生命。但有几点值得注意,一是企业作为人工组织与自然界的生物在生命决定机制、进化机制上存在本质上的差异,其演变尽管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但它不一定按照生物体的生命演变规律进行。比如,企业生命的发展有时可能倒退回某阶段,这种现象在生物界不会出现。二是企业作为一个同时具有生物特性和社会特性的开放复杂系统,其发展在各种因素交互影响下,表现为一个从孕育、创立、成长到成熟、变异的动

企业成长理论的渊源与发展总结

企业成长理论的渊源与发展 总结 摘要:企业成长问题是当今理论界的热点问题。然而,企业 成长理论的研究却长时间徘徊于主流经济学之外。本文将零星散 布于企业理论历史长河中的企业成长理论做一简单的回顾与梳理,期望能为广大理论工作者日后的深入探索提供帮助。 关键词:企业成长古典经济学企业理论 几乎所有的经济学家都承认,企业而不是国家是现代社会最 为重要的核心组织,企业的竞争力是一个国家繁荣富强的最终依靠。因此,企业的成长问题理应备受经济学家关注。然而,企业 成长理论的研究却长时间徘徊于主流经济学之外。尽管在经济理 论史中零星地散布着一些关于企业成长理论有价值的观点,并且Edith Penrose 女士在1959年发表的专著——《企业成长理论》(英文名《The Theory of the Growth Of the Firm 》)——为企业成长的研究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但遗憾的是,目前对于企业成长的 系统研究仍然是十分匮乏,这一点在经济学文献中表露无疑。本 文尝试对企业成长理论的渊源与发展做以简要的回顾。 一、古典经济学对企业成长的分析——从亚当?斯密、小穆勒到马歇尔

古典经济学主要是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来解释企业存在与扩 张的。古典经济学家认为分工的规模经济利益是企业成长的主要 诱因——企业中生产作业的分工和专业化提高了劳动生产效率, 同时也促进了企业生产规模的扩大,而这又进一步深化了企业的 分工协作,如此循环往复,最后通过企业规模经济的获得实现了 企业的成长。 (一)亚当?斯密和小穆勒的企业成长观 最早在著述中涉及到企业成长思想的当属古典政治经济学的 开创者亚当?思想汇报专题斯密。在他的传世巨著《国富论》中, 斯密非常重视专业化和分工协作所带来的报酬递增现象。他指出,“劳动生产力上最大的增进,以及运用劳动时所表现的更大的熟 练技巧和判断力,似乎都是分工的结果。” (亚当?斯密,1972,p5)虽然斯密的理论没有直接具体地给出企业形成和扩张的原因,但 是毫无疑问,分工与企业的形成及扩张之间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正是因为有了分工,才使得每个人不是各自为营地生产和交易, 而是将生产过程分割成若干的工序和工种,由工人在企业中“集 中地”分工作业,这样既“提高了每个工人的灵巧性”“发明了 许多方便和节省劳动的机器”同时也“节约了更换活计时通常会 损失的时间”,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交易效率,推动了生产规模的 扩大。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企业内部就可能采用更加不可分的 技术,这种技术使劳动分工进一步深化,引起规模报酬递增,企 业规模自然也在进一步扩大,最终实现企业的成长。

企业管理发展的六个阶段

企业管理发展的六个阶段 企业按照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发展历程,展现出来的管理水平和所处的阶段可以大致划分为六个阶段。在每一阶段企业会有不同的关注焦点,也会产生相应短板。这种短板的突破又很大程度上取决两点:一是企业经营者自身修为的突破,一是企业在管理实务上的突破。 阶段一:无管理阶段企业的焦点完全在经营上 研发出了市场对路的产品,却面临销售的问题;或者有好的产品或创意,却打不开市场。 创业期的企业,大多表现在这个阶段。面对市场机会的招手,企业经营者一方面需要赚取足够的利润来积累资本,一方面又要面对其他同业的竞争。拥有优秀销售人员和销售手段的企业能够脱颖而出,赚取第一桶金。但经营企业,经营一个商业性的组织差别就在于要把整个价值的创造流程固化下来并能健康持续的运作下去。靠销售,只能解决交易问题,解决不了市场问题,企业需要系统化的营销解决思路。营销而不是销售,是客户导向而不是自身的利润最大化。所谓,将欲取之必先与之,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客户是企业的衣食父母,只有把客户孝敬好了,客户才会给我们更好的养育。只有像对待自己亲人一样的对待客户,为客户多想想,为客户多做一些,给客户他们想要的价值,始终的坚持下去,企业的价值创造才能够固化下来并持续的运作。诚信经营,重视信誉。当经营者具有善恶感,诚信做事,承担一个企业公民的基本义务时,企业就能在这个阶段中生存下来。 无管理阶段的企业,虽可以依靠诚信、系统的营销解决思路解决生存危机,但要发展,就必须建立起基础管理。

A企业是一家典型的此阶段企业。企业有十多年的历史,在某市从事家具零售业务。企业的核心团队主要是老板家族人员:老板负责公司整体经营,老板娘管财务,老板的侄儿负责采购,老板的堂弟负责物流,老板的外甥负责仓库,老板的姐夫负责售后,老板姐姐负责统计和工资核算。企业基本上没有什么管理制度,家族成员一个人盯着一块,依靠人盯人来管理。企业创业以来一直都比较稳定,该老板的一站式解决创意适应了市场的需求,十多年来的专注经营积攒了一批稳定的客户,从老板家乡的中专、技校等招聘过来并持续培养的年轻人组成了忠诚的销售团队。然而,该企业的老板却对自己的现状十分的不满,他说:做了十几年的建材,刚开始是只有一个小型销售店,现在只不过是一个中型的家具超市外加一个小型的销售店,发展太慢了。 国内众多的小型企业基本上都是处于无管理阶段的企业。企业的经营者虽然具备敏锐的商业意识,有胆量,勤劳,敢于拼搏,被生活所逼进入了创业的大军。依靠对客户的诚信,家族的同心协力,使企业生存下来并获得稳定的发展。但也正是由于没有什么制度性的管理,更确切的说是没有建立起系统的基础管理,导致企业在生存下来后难以持续成长。 笔者被该企业邀请做诊断时,发现该企业已经是危机四伏。年轻的销售团队对企业多年来成长缓慢表示了不满,骨干人员更由于经营环境不好造成的收入降低而产生了离开企业的念头;家族成员长期占据各个核心岗位,使得家族成员养成了骄傲和无纪律的习惯,带来了企业纪律的涣散,并形成了家族与非家族员工间的对立和冲突;老板想法多,管理上随意性大,变化多,员工无所是从,企业高层和基层在想法和思路上差异较大,企业的向心力低下;企业没有一套标准化、流程化、制度化的规范化的操作,使得经营的细节上问题众多,带来客

企业生命周期理论概述

摘要 (中文) .................................... 错误!未定义书签。 (英文)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引言........................................... 错误!未定义书签。1企业生命周期理论概述 (2) 1.1企业生命周期的概念 (2) 1.2企业生命周期的阶段与类型分析 (2) 1.3企业生命周期的财务战略选择 (5) 2 企业生命周期理论的实例分析——以百慕高科为例 (7) 2.1企业介绍 (7) 2.2百慕高科的财务战略环境分析 (9) 2.3百慕高科的生命周期分析 (9) 3 企业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可持续发展财务战略实施的保障措施 (13) 3.1企业目前存在的问题 (13) 3.2可持续发展财务战略实施的保障措施 (14) 结束语 (15) 参考文献 (16)

企业生命周期理论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企业的运营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财务战略管理已经成为企业管理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不同时期选择正确的财务战略,并运用到实际经营中,企业才会有持续发展的可能,才会有在行业中立足之地. 本文在阐述了生命周期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了企业在各个周期财务战略的选择。以北京百慕航材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命周期各阶段的运行特征进行为依据,探讨了北京百慕航材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命周期各阶段相应实施的财务战略。以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和净利润为主要考核指标,评析了企业财务战略与企业发展的适应性.最后提出企业可持续发展财务战略实施的保障措施。 关键词:生命周期理论财务战略财务管理 Abstract Since the 21st century, the operation of a business environment has undergone tremendous changes. Strategic financial management has become a very important component of enterprise management. Choosing suitable financial strategy at different times and apply it to practical operation, the companies will have the chance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industrial existence. Based on the statement of the life cycle theories, this article discuss the decision on financial strategy choice at different periods. On the basis analysis of the operating feature enterprises in all stages of Bermuda high-tech Co. life cycle, the paper discuss the corresponding financial strategy adopted by the company in each stage. Take main business income and net profit as the main indicator for assessment on suitability of the enterprise's financial strategy. Finally, I point out the protection measures for implementation of the sustainable financial strategy enterprises Key words: Corporate life cycles, financial strategies, the financial management 引言 财务战略是指企业为实现企业战略,增强竞争力,在研究、分析企业内外环境因素的基础上,对企业财务活动进行全局性、长期性和创新性的筹划,并确保其执行的过程。它是企业战略管理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从属于企业战略,是为企业战略服务的。财务战略的选择,决定着公司财务资源配置的取向和模式,影响着公司理财活动行为和效率。因此,公司必须科学地选择财务战略,以规范和优化公司的理财行为,提高理财效率。 企业生命周期理论依据系统理论和权变理论,首先把企业看成是一个系统,强调企业的兴衰是由系统内外各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同时认为企业系统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特

财务杠杆对企业成长的影响

财务杠杆对企业成长的影响 影响企业成长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不仅有外部的、制度性的制约因素,还存在内部的、经济性制约因素,因此随着时代背景的不同其研究重点有所差异,其研究视角也在不断拓展与深化,形成了多样性的研究结论。公司的成长离不开资金,公司的成长与财务杠杆的存在息息相关,很多上市公司都是借助财务杠杆实现了稳步增长,但是现有的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却存在争议,甚至偏向于认为财务杠杆对企业成长具有负面影响。 一、理论研究: (1)认为二者是正相关的研究 早期资本结构理论阶段的净收益理论认为,假设负债资本成本和股权成本均不受财务杠杆的影响,那么在公司的资本结构中,债权资本的比例越大,公司的净收益或税后利润就越多,从而公司的价值就越高。 现代资本结构理论中的重要分支——权衡理论,认为代理成本、税收和破产成本导致高绩效的公司倾向于更高的账面价值财务杠杆比率,企业最佳资本结构就是在债务的纳税优势和破产成本现值之间的权衡。 在新资本结构理论阶段,Jensen从代理成本和公司治理的角度分析了最优外部融资的规模和结构。他们认为,由于债务融资会增加经理的持股份额,也就协调了经理与股东的利益,降低了由经理与股东之间利益冲突所导致的代理成本,增加了公司价值;另一方面,债务融资又会刺激股东追求高风险的投资项目,可能因此造成企业价值的损失。 Jensen提出的“自由现金流假设”认为,财务杠杆的利息压力能够迫使管理层吐出现金,从而减少公司的自由现金流及其所衍生出的代理成本。 (2)认为二者是负相关的研究 在现代资本结构理论阶段中的优序融资理论中,Myers提出,随着公司负债比率的增高,其破产风险也会相应提高。一旦破产,公司就完全丧失了成长机会,债务合约的刚性特征和债务偿付的优先性会迫使股东放弃一部分有价值的投资机会,由此产生了投资不足问题,说明公司财务杠杆会减缓公司的成长。因此,财务杠杆给企业的成长性带来了负面影响,具备成长性的企业往往会尽量避免发行债务。 新资本结构理论阶段,Hart &Moore认为如果新的投资项目需要负债融资,新的债权人和原来的债权人相比将处于后偿的地位,如果没有其他优惠条件,过高的负债水平无法吸引债权人,企业就无法筹集到资金。

企业发展理论

企业发展理论(三):生命周期理论 【进入论坛】【推荐朋友】【关闭窗口】 2006年11月13日 14:33 来源:中国管理传播网作者:徐飞 1.生命周期理论的流变 自1972年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拉芮·格雷纳(LarryE.Greiner)在《组织成长的演变和变革》一文中首次提出企业生命周期概念以来,来自生物学、心理动力学、经济学与管理科学等领域的学者和企业研究者,对企业生命周期问题进行了广泛的探讨和深入的研究。 尼尔森(Nelson,1982)和温特(Winter,1984)等学者,从生物学的视角切入来研究企业的生命周期问题。他们认为,企业像生物有机体一样,有一个从诞生、成长、壮大、衰退、直至死亡的过程,要经历从生到死、由盛转衰的演化。企业具有和一般自然生物系统相似的三个生命特征,即新陈代谢性、自我复制性和突变性;企业成长通过类似生物进化的三种核心机制来推动,借助多样性、遗传性和选择性来完成。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市场环境为企业成长提供界限,这一界限与企业存活能力和增长率有密切的关系。企业的成长和发展将遵循量变到质变的基本规律,在由一个生命阶段过渡至另一个生命阶段的转折点上,企业将面临独特的升级问题,质变前后企业将呈现非常不同的状态,质变后企业的功能和能力将发生显著的改变,同时企业发展面临的问题也会显著变更。 邱吉尔(Churchill,1983)、奎因(Quinn,1983)和艾迪斯(Ichak.Adizes,1989,1999)等人,将考察企业的重点放在企业成长和发展过程中的各个阶段的特征等问题上,并从企业的核心技术周期、企业家周期等多个角度认知企业的生命周期。他们认为,企业的成长和发展是一个具有若干阶段的连续过程,企业在各个阶段通常经历一段相当平静的稳定进化成长期,而结束于不同形式的管理危机。企业的核心技术周期、企业家周期等对企业生命周期有重要影响,这些周期的存在和共同叠加产生企业整体的生命周期。他们的核心思想是,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会呈现出不同的形态特征和行为方式,这些特征和方式可以通过灵活性和可控性两个指标来体现。企业生命周期阶段的划分有多种不同的方法,其中影响最大的当属艾迪斯的分法。艾迪思将企业生命周期分为三个阶段十个时段。三阶段分别为“成长阶段”、“再生与成熟阶段”以及“老化阶段”。其中,成长阶段包括了孕育期、婴儿期和学步期三个时段;再生与成熟阶段包括了青春期、盛年期和稳定期三个时段;老化阶段则包括了贵族期、官僚化早期、官僚期和死亡期四个时段(见图1)。 各种企业生命周期理论的共同点是,把企业看作一个活的生命体,即心智、躯体、精神一应俱全的生物法人,从企业生存发展的角度,深入考察企业从创立、成长到衰亡的全部过程,动态评价企业成长各阶段的特点及对策,探讨企业生命演进过程中呈现的阶段性及成长与老化衰亡的关键因素和深层原因,揭示企业持续成长的规律,寻求企业长寿之道和修炼途径。认识企业生命周期的规律,是为了认识了企业生命周期各阶段的特征和可能出现的问题,从而知道如何避免或尽量减少问题和解决问题,使创业企业健康发展,以最佳姿态进入盛年期;通过一定的途径和措施延长盛年期,延缓企业衰退期的到来,从而使企业获得高质量的生命。 但有几点值得注意,一是企业作为人工组织与自然界的生物在生命决定机制、进化机制上存在本质上的差异,其演变尽管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但它不一定按照生物体的生命演变规律进行。比如,企业生命的发展有时可能倒退回某阶段,这种现象在生物界不会出现。二是企业作为一个同时具有生物特性和社会特性的开放复杂系统,其发展在各种因素交互影响下,表现为一个从孕育、创立、成长到成熟、变异的动态演化过程,这过程使企业发展充满了不确定性和混沌性。人们可以预测自然生命体的生命周期和周期内的各阶段,但对一个企业却做不到这一点。对于企业生命周期是否真正存在明显的阶段性这一问题,研究者还远没有达成广泛的共识。三是对企业生命周期阶段的划分只是概念上的,虽然在逻辑上能自恰、形式上

企业发展所需要经历的5个主要阶段

企业发展所需要经历的5个主要阶段 每一家企业的创立和成长发展,都离不开创始人或创始团队艰辛的努力和辛勤汗水。从一个想法,到付诸行动,看着它慢慢的发芽,成长,焦虑不安着,但也幸福快乐着。接下来无界投融小编为大家讲述企业发展中需要经历的五个阶段,希望对创业中的用户有所帮助。 阶段一:初创期 企业刚刚成立,规模小,盈利点少或者没有盈利,还在准备产品研发阶段我们称之为初创期,创业者带着兴奋的心情开始步入创业的艰辛旅途,企业在初创期有以下特点:企业在创建之初是小规模的、非官僚制的和个人的,

高层管理者提供结构和控制系统,组织的精力侧重于生存和单一产品的生产和服务。企业组织和流程不正规,但大家高度团结,创业的核心人物能够对每个人施加影响,因此效率很高,企业在这一时期力求在市场中求得生存,企业将他们所有的精力投入到生产和市场的技术活动中,组织的控制由企业内的个人来监督。创始人是这一阶段的核心和重点,创新是企业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前提。 阶段二:步入正轨,初显成效 企业已经经过了一段时间的磨练和经济战场上的多次拼杀取得了一定的收获与提高,这时企业即进入初步发展期,企业着力于其环境设计,主要进行股权资源优化和企业利益分享安排,股权资源的配置决定了企业的类型,在

形成股权结构之前,有必要根据股东个人偏好进行优先整合,企业需要对财富进行合理的分配,提高企业中管理行为人的积极性,促使企业发展,合理安排组织结构的框架和考虑企业运作机制奠定了企业未来的发展模式。同时,企业业务快速发展,由单一产品转向多个产品线;人员大量增加,跨部门的协调越来越多,并越来越复杂和困难;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组织均衡成长和跨部门协同。 阶段三:高速发展期 随着企业业务、人员、组织、盈利开始进入稳定期,这个阶段如同人的青春期一样,是企业蓬勃发展的阶段,企业规模、业绩都有很大的发展和提升,拥有了一定的资源和组织能力,开始对公司的内外部环境进行深入的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