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料检测结果判定的允许误差标准

饲料检测结果判定的允许误差标准
饲料检测结果判定的允许误差标准

饲料检测结果判定的允许误差标准《饲料检测结果判定的允许误差》标准

《GB/T18823—2002饲料检测结果判定的允许误差》标准

饲料质量监督检测部门和饲料生产部门对饲料产品质量检测结果判定是否合格时使

用。饲料产品只有检测结果超出(低于或高于)本标准所规定的允许误差范围,才能判定

该产品确实不合格。

饲料质量检测结果判定的允许误差见表1、表2、表3的规定。

表1饲料一般营养指标检测结果判定允许误差

测定营养指标/(%) 允许误差(绝

项目对误差)/(%)

水分 <5 +0.2

5~10 +0.3

>10~15 +0.4

>15~20 +0.5

>20~30 +0.6

>30~40 +0.8

>40 +1.0

粗蛋<5 -0.3

白质 5~10 -0.4

>10~15 -0.6

>15~20 -0.8

>20~25 -1.0

>25~30 -1.1

>30~40 -1.2

>40~50 -1.3

>50~60 -1.4

>60~70 -1.5

>70 -1.6

粗脂<2 -0.2

肪 2~3 -0.3

>3~4 -0.4

>4~6 -0.5

>6~9 -06

>9~12 -0.7

>12~15 -0.8

>15 -1.0 粗纤<3 +0.4 维 3~5 +0.6

>5~7 +0.8

>7~9 +1.0

>9~12 +1.2

>12~15 +1.4

>15 +1.6 测定营养指标/(%) 允许误差(绝项目对误差)/(%) 粗灰<5 +0.1 分 5~7 +0.2

>7~9 +0.3

>9~11 +0.4

>11~13 +0.5

>13~16 +0.6

>16~20 +0.7

>20 +0.8 钙镁 <0.5 ?0.1 0.5~1 ?0.15

>1~2 ?0.2

>2~3 ?0.3

>3~4 ?0.4

>4~5 ?0.6

>5~10 ?0.9

>10~15 ?1.2

>15 ?1.5

总磷 <0.5 -0.1

>0.5~1 -0.15

>1~2 -0.2

>2~3 -0.3

>3~4 -0.4

>4~5 -0.6

>5~10 -0.9

>10~15 -1.2

>15 -1.5 食盐 <0.3 ?0.05 >0.3~1 ?0.1

>1~2 ?0.2

>2~3 ?0.3

>3~4 ?0.4

>4~5 ?05

>5 ?0.6 赖氨<0.5 -0.1 酸、蛋0.5~1 -0.15 氨酸

>1~2 0.25

>2~3 -0.4

>3~4 -0.55

>4~5 -0.7

>5~8 -0.9

>8 -1.2 色氨<0.2 -0.04 酸 0.2~0.5 -0.08

>0.5~1 -0.12

>1~2 -0.2

>2~3 -0.3

>3 -0.4

注1:“+”号表示营养指标值加上允许误差值(高限值),即小于或等于该值时为

合格。

注2:“-”号表示营养指标值减去允许误差值(低限值),即大于或等于该值时为

合格。

注3:“?”号表示营养指标值加或减允许误差值后分别为高限值或低限值。

注4:对于个别产品测定项目的检测结果判定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高限值或低限

值时,可不必受该测定项目栏中“+”、“-”符号的限制,只需按高限值或低限值的计算

方法套用相应的允许误差值。

表2 饲料卫生指标检测结果判定允许误差测定项卫生指标/(mg/kg) 允许误差(绝

目对误差)/

(mg/kg)

砷(总<2 +0.3

砷计) 2~3 +0.4

>3~5 +0.6

>5~8 +0.8

>8~11 +1.0

>11~15 +1.2

>15~20 +1.4

>20~30 +1.7

>30~40 +2.0

>40 +2.2

铅(以<5 +1.0

Pb计) 5~8 +1.2

>8~12 +1.5

>12~15 +1.8

>15~20 +2.0

>20~30 +2.2

>30~40 +2.4

>40~60 +2.8

>60~80 +3.2

>80 +3.5

氟(以<50 +10 F计) 50~100 +20

>100~200 +30

>200~300 +35

>300~400 +40

>400~500 +50

>500~800 +80

>800~1200 +100

>1200~1700 +140

>1700~2400 +190

>2400 +240 铬(以<10 +2 Cr计) 10~20 +4

>20~40 +8

>40~60 +12

>60~80 +16

>80~120 +22

>120~200 +28

>200 +32 测定项卫生指标/(mg/kg) 允许误差(绝目对误差)/ (mg/kg) 汞(以<0.1 +0.04 Hg计) 0.1~0.2 +0.05

>0.2~0.4 +0.08

>0.4~0.6 +0.10

>0.6 +0.12

镉(以<0.3 +0.1 Cd计) 0.3~0.5 +0.2

>0.5~1 0.3

>1~2 0.4

>2~3 0.5

>3 0.6 氟化物<50 +8 (以50~100 +10 Hcn

>100~200 +20 计)

>200~300 +30

>300 +35

亚硝酸<2 +0.5 盐(以2~5 +1.0 NaNo2

>5~10 +2.0 计)

>10~15 +3.0

>15~30 +5.0

>30~60 +7.0

>60~90 +9.0

>90 +10.0 游离棉<50 +8 酚 50~100 +15

>100~200 +25

>200~300 +40

>300~400 +60

>400~600 +80

>600~900 +100

>900~1200 +110

>1200 +120 异硫氰<100 +20 酸酯100~300 +40 (以丙>300~500 +80 烯基异

硫氰酸>500~1000 +120 酯计) >1000~2000 +160

>2000~3000 +240

>3000~4000 +320

>4000 +400 噁唑烷<500 +80 硫酮 500~1000 +120 >1000~2000 +180

>2000~3000 +260

>3000~4000 +340

>4000~5000 +420

>5000`6000 +500

>6000 +580 六六六 <0.05 +0.02

0.05~0.1 +0.03

>0.1~0.2 +0.05

>0.3~0.5 +0.08

>0.5~1.0 +0.15

>1.0~1.5 +0.23

>1.5~2.0 +0.30

>2.0 +0.35

滴<0.05 +0.01 滴涕 0.05~0.1 +0.02

>0.1~0.2 +0.04

>0.2~0.5 +0.08

>0.5~0.8 +0.12

>0.8~1.2 +0.16

>1.2 +0.20

注:“+”号为卫生指标值加上允许误差值(高限值),即小于或等于该值时为合格。

表3 饲料中维生素与微量元素含量检测结果判定允许误差

测定营养指标/[mg/kg允许误差(相项目或(IU/kg) 对误差)/(%)

维生<500 -50 素Aa 500~1000 -40

>10000~100000 -30

>100000~500000 -20

>500000~1000000 -15

>10000 -10 维生<100 -50 素>1000~10000 -40 D3a

>10000~100000 -30

>10000~800000 -20

>800000 -15 维生<50 -50 素Ea 50~500 -40

>500~5000 -30

>5000~10000 -20

>10000 -10 维生<5 -50 素K 5~50 -40

>50~500 -30

>500~1000 -20

>1000 -10 维生<5 -40 素B1 5~50 -30

>50~500 -20

>500~2000 -15

>2000 -10 维生<10 -40 素B2 10~100 -30

>100~1000 -20

>1000~4000 -15

>4000 -10

维生<10 -40 素 B6 10~100 -30

>100~1000 -20

>1000~2000 -15

>2000 -10 测定营养指标/[mg/kg允许误差(相项目或(IU/kg) 对误差)/(%) 维 <0.5 -50 生 0.5~2 -40 素

>2~5 -30 B12

>5~8 -20

>8 -15 烟 <50 -40 酸 50~500 -30

>500~5000 -20

>5000~15000 -15

>15000 -10 泛酸 <40 -40

40~400 -30

>400~4000 -20

>4000~8000 -15

>8000 -10 叶酸 <5 -40

5~50 -30

>50~500 -20

>500~1000 -15

>1000 -10 生物<2 -50 素 2~20 -40

>20~200 -30

>200~500 -20

>500 -15

氰化<1000 -40 胆碱 1000~10000 -30

>10000~40000 -20

>40000~80000 -15

>80000 -10 维生<50 -40 素C 500~5000 -30 >5000~10000 -20

>10000~50000 -15

>50000 -10 铁 <100 -35

100~500 -30

>500~2000 -25

>2000~8000 -20

>8000~15000 -15

>15000 -10 铜 <50 +-35 50~400 +-30

>400~2000 +-25

>2000~8000 +-20

>8000~20000 +-15

>20000 +-10 锌 <100 +-40 100~500 +-35

>500~2000 +-30

>2000~8000 +-25

>8000~15000 +-20

>15000~25000 +-15

>25000 +-10 锰 <100 -35 100~500 -30

>500~1500 -25

>1500~5000 -20

>5000~10000 -15

>10000 -10 碘 <2 -45

2~20 -40

>20~50 -35

>50~100 -30

>100~200 -20

>200 -15 硒 <0.5 +-50

0.5~10 +-40

>5~10 +-35

>10~30 +-30

>30~50 +-20

>50 +-15 钴 <2 -45

2~20 -40

>20~50 -35

>50~100 -30

>100~200 -20

>200 -15

注1:“—”号为营养指标减去允许误差值(低限值),即大于或等于该值时为合格。

注2:“?”号为营养指标加或减允许误差值后分别为高限值和低限值。

A其营养值标植的单位为IU/kg;其他营养指标值的单位为mg/kg。

护理不良事件差错、事故的分类及评定标准(参考)

护理不良事件差错、事故的分类及评定标准(参考) 护理不良事件,是护理管理者最常见的困扰。我们应平台粉丝要求,给大家分享一篇相关护理事故、护理差错的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之用。 一、差错、事故的分类及评定标准 根据差错、事故发生的原因分为两类:由于工作责任心不强而造成的为责任差错、事故;由于设备条件或技术水平所限而造成的为技术差错、事故。差错和事故的区分主要根据其性质、后果的轻重不同而确定。 (一)事故 凡在护理工作中,由于不负责任,不遵守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作风粗暴或业务不熟悉而给病人带来严重痛苦,造成残废或死亡等不良后果者。(护理事故为护理工作的红线,一旦踩线,即予辞退,并按医院个案追究规定承担事故的经济损失和法律上的刑事责任)。 1、事故等级分类 一级事故:由于护理人员的过失,直接造成病人死亡者。 二级事故:促使病人死亡或造成残废者。 三级事故:造成轻度残废或严重痛苦者。

2、责任事故范围 (1)对急、危重病人住院,借故推诿,片面强调条件(含制度)拒收入院,失去抢救时机,导致病情恶化或死亡者。 (2)擅离职守、工作失职、造成严重不良后果者; (3)护理人员工作不负责任。交接班不认真,观察病情不细致,病情变化发现不及时,以致失去抢救机会,造成严重不良后果者。 (4)不认真执行查对制度而打错针,发错药,输错血液;护理不周到,发生严重烫伤或Ⅲ度褥疮,昏迷躁动病人或无陪伴的小儿坠床,造成严重不良后果者。 (5)对疑难问题,不请示汇报、主观臆断,擅自盲目处理,造成严重不良后果者。 (6)延误供应抢救物资、药品,供应未灭菌的器械、敷料、药品,或因无菌操作不严而发生感染,造成严重不良后果者。 (7)不掌握医疗原则,滥用麻醉药品,造成严重不良后果者。 (8)手术室护士点错纱布、器械,因而遗留在体腔或伤口内,造成严重不良后果者。 (9)查对不严,抱错婴儿,引起医疗纠纷造成严重不良影响者。

期刊编校质量认定标准

期刊编校质量认定标准 一、编校质量差错率计算方法 (一)期刊编校差错率 期刊编校差错率,是指一期期刊的编校差错数占检查字数的比率,用万分比表示。如检查字数为10万字,检查后发现1个差错,则其差错率为0.1/10000。 (二)期刊总字数的计算方法 期刊总字数为该刊的版面字数,即:总字数=每行字数×每面行数×总面数。 1.凡连续编排页码的正文、辅文,以及目次页、广告页、插页等,除无内容页面不计以外,均按1面满版计算字数。 2.页眉和单排的页码、边码作为行数或每行字数计入正文,一并计算字数。 3.脚注、参考文献、索引、附录等字号有变化时,分别按“行数×每行字数”计算。 4.封一、封二、封三、封四,按正文满版的50%计算字数,空白页面不计。 5.正文中的插图、表格,按正文的版面字数计算;插图占1面的,有文字说明的按满版字数的50%计算,没有文字说明的按正文满版字数的20%计算字数。 (三)期刊编校差错的计算方法 1.文字差错 (1)封一上的文字差错,每处计2个差错。其他部分中的错别字、多字、漏字,每处计1个差错。前后颠倒字,可以用一个校对符号改正的,每处计1个差错。阿拉伯数字、罗马数字差错,无论几位数,都计1个差错。 (2)同一差错重复出现,每次计1个差错,该期最多计4个差错。每处多、漏2~5个字,计2个差错,5个字以上计4个差错。 (3)知识性、逻辑性、语法性差错,每处计2个差错。 (4)外文、少数民族文字、国际音标,以1个单词为单位,无论其中几处有错,计1个差错。汉语拼音不符合《汉语拼音方案》和GB/T 16159—2012《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规定的,以1个连写的拼写单位为单位,计1个差错。 (5)字母大小写和正斜体、黑白体误用,不同文种字母混用的(如把英文字母N错为俄文字母И),字母与其他符号混用的(如把汉字的〇错为英文字母O),每处计0.5个差错;同一差错在该期超过3处,计1.5个差错。 (6)违反相关规定使用繁体字、异体字及异形词的,每处计0.5个差错;同一差错在该期超过3处,计1.5个差错。 (7)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期刊中计量单位应使用法定计量单位。使用非法定计量单位而未作出合理说明的,使用量和单位的名称、符号、书写规则不符合GB

饲料原料的质量安全控制

饲料原料的质量安全控制 0引言 随着工业饲料每年超越GDP增速的高速增长,国内饲料原料相对比较紧张,价格也在不断攀升。与此同时,自2012年5月1日起,新《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正式实施,国家进一步提高了饲料原料的使用要求和规范,并对添加剂和药物做出了许多限制。要保证饲料的安全性,首先要保证饲料原料的质量安全控制。 1通过采购程序控制 目前市场上原料掺假事例屡见不鲜,掺假造假的手段、方法越来越高明,参假的物质也越来越复杂,饲料生产企业和养殖户对此防不胜防,给饲料质量和畜禽及水产品安全带来了很大的隐患。一些大型的饲料企业购置气相、液相等仪器进行检验,技术要求高、费用大,多数中小企业难以普及运用。探讨源头的控制程序,把好原料质量关,对于有效控制饲料质量尤为重要和必要。 1.1原料采购计划和质量控制指标的制订 企业首先根据生产计划议定原料采购计划和备选供货商,制订原料质量企业控制标准和检验项目。玉米应重点控制水分、容重、霉粒比例和杂质比例;小麦控制水分、容重;糠麸控制新鲜度和蛋白质成分;豆粕重点是粗蛋白质、蛋白溶解度、尿酶活性和掺假成分;棉、菜粕重点是粗蛋白质和掺假成分;鱼粉重点是感观、粗蛋白质、真蛋白质、盐分和掺杂成分;其他动物性饲料重点是感观、粗蛋白质和微生物。 1.2供货商资质审定 备选供货企业应具备相应的生产经营资质,具备有效的营业执照,其生产、经营范围应包括饲料、添加剂等项目。非动物源性单一饲料应取得省级饲料管理部门颁发的饲料审查合格证;饲料添加剂应取得农业部颁发的生产许可证;添加剂预混合饲料应取得农业部颁发的生产许可证;动物源性原料产品应取得省饲料管理部门颁发的动物源性产品卫生合格证。 质量体系认证情况:包括ISO质量管理体系的认证、HACCP认证情况等,并提供相应证书。现场考察:对于新供货企业,采购人员应深入现场考核生产、经营条件;必要时现场取样检测。 信誉度调查:向当地饲料、工商管理部门咨询,了解企业生产、质量管理情况,索取质量抽检报告,调查客户对产品质量的反映,评估企业及产品的市场信誉度。 综合拟供货企业各方面情况,进行审定,确定是否列入供货企业。对无证、无照、管理部门挂牌督查的企业坚决排除。对新供货企业首次必须认真审定,老供货企业一般每年进行1-2次评审。 1.3原料质量评估 对大宗原料应索取产品检测报告和合格证;饲料添加剂和添加剂预混料产品应索要产品批准文号的批件、产品执行标准、产品检验合格证和产品标签;首次采购非常规原料的应索取产品说明及相关资料,对产品安全、营养水平进行评估,必要时进行试用;重要原料和大批量原料应进行送检。 1.4采购评议和协议 采购、品管、财务等部门对供货商资质、市场信誉、原料质量、同行价格进行综合分析,拟定采购方案,报送企业负责人批准。重要原料和大批量原料应每批进行;辅料应定期进行。签订购销协议,协议应明确质量标准、数量、价格、供货时间、供货方式、付款方式、违约

饲料原料的概念及分类图文稿

饲料原料的概念及分类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第四章饲料原料的概念及分类 第一节饲料原料的概念及分类 1.饲料的概念 ?通常所说的饲料 –是指自然界天然存在的、含有能够满足各种用途动物所需的营养成分的可食成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饲料工业通用术语》对饲料的定义为:能提供饲养动物所需养分、保证健康、促进生长和生产且在合理使用下不发生有害作用的可食物质。 ?配合饲料是指根据鱼类的不同生长阶段、不同生产目的的营养需求标准,把不同来源的饲料按一定比例均匀混合,经加工(或再加工)而制成的具有一定形状的饲料产品。 ?预混料 Premix:指一种或多种饲料添加剂按一定比例配制的均匀混合物。 也称添加剂预混合饲料(feed additive premix) 2.我国传统饲料的分类法 ?按养殖者饲喂时的习惯分类:精饲料、粗饲料、多汁饲料三类 ?按饲料来源分类:植物性饲料、动物生饲料、矿物质饲料、维生素饲料和添加剂饲料 ?按饲料主要营养成分分析:能量饲料、蛋白质饲料、维生素饲料、矿物质饲料和添加剂五类 4. Harris的饲料原料命名与分类法

根据饲料原料的营养特性,将饲料原料分为八大类,并对每类饲料冠以相应的国际饲料编号(international feeds number, IFN)。编码(为六位数,编码分为三节,表示成△,△△,△△△)代表每种饲料原料的全名称。 饲料的分类及其数字编码 粗饲料是指饲料干物质中粗纤维含量大于或等于18%,以风干物为饲喂形式的饲料,如干草类、农作物秸秆等(100000)。 青绿饲料是指天然水分含量在60%以上的青绿牧草、饲用作物、树叶类及非淀粉质的根茎、瓜果类(200000)。 青贮饲料是指以天然新鲜青绿植物性饲料为原料,在厌氧条件下,经过以乳酸菌为主的微生物发酵后制成的饲料,具有青绿多汁的特点,如玉米青贮。 能量饲料是指饲料干物质中粗纤维含量小于18%,同时粗蛋白质含量小于20%的饲料称为能量饲料,如谷实类、麸皮、淀粉质的根茎、瓜果类。 蛋白质补充料是指饲料干物质中粗纤维含量小于18%,而粗蛋白质含量大于或等于20%的饲料称为蛋白质补充料,如鱼粉、豆饼(粕)等。

护理差错事故管理制度

护理差错事故管理制度 1、各护理单元(病房、门、急诊、手术室、供应室)均应建立差 错、事故登记本,对差错、事故发生的原因、经过、后果、当事人及整改措施做详细记录。 2、一般差错发生后,由护士长填写“差错报告表”,每月上报护 理部,严重差错在24小时内报告护理部,并于当月29日前将处理意见及差错报告表上交护理部,不得隐匿后不按时上报。 如有隐匿,一经查实除追究护士长及当事人责任外、加倍扣科室质量分。 3、对已发生的差错、事故,当事人认真分析原因,必要时写出事 情的经过,接受教训,科内应于1周内组织科室人员对发生的差错的原因及性质进行认真分析、讨论,提出处理意见,制定防范、改进措施。 4、对发生的严重差错、事故,应立即采用补救措施,尽量减轻或 消除由于差错、事故造成的不良后果。 5、对性质未定的差错事故,由护理部组织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进 行讨论,提出处理意见,上报分管院长裁定。 6、进修人员发生重大差错事故后,由医院提交处理意见,转原单 位执行。 7、护理部每月对全院护理安全工作进行总结分析、定期在护士长 例会上讲评。科室出现差错、事故后,应及时发现、及时上报,正确对待,有效防范,对重视此项工作,杜绝类似差错、事故再次发生的科室提出表扬,对不能及时发现或隐瞒不报的科室,一经发现进行通报批评。 附: 医疗差错:凡在医疗护理工作中,因自身原因或技术原因发生的但未给患者造成不良后果,未构成医疗事故的错误;或有不良错误;或影响了医疗护理工作的正常运行,但未构成医疗事故者。 医疗事故:凡在护理工作中,由于不负责任,不遵守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作风粗暴或业务不熟悉而给病人带来严重痛苦,造成残废或死亡等不良后果。

图书质量管理细则

四川文艺出版社有限公司 图书编校质量管理细则 一、为建立健全图书质量管理机制,规范图书出版,根据新闻出版总署《图书质量管理规定》,制定本管理细则。 二、按照新闻出版总署《图书质量管理规定》第三条规定:图书质量包括内容、编校、设计、印制四项,分为合格、不合格两个等级。 三、按照新闻出版总署《图书质量管理规定》第四条规定:符合《出版管理条例》第二十六条、二十七条规定的图书,其内容质量属合格;不符合者为不合格。 四、按照新闻出版总署《图书质量管理规定》第五条规定:差错率不超过万分之一的图书,其编校质量属合格。差错率超过万分之一的图书,其编校质量属不合格。 图书编校质量差错的判定以国家正式颁布的法律法规、国家标准和相关行业制定的行业标准为依据。图书编校质量差错率的计算按《图书编校质量差错率计算方法》执行。 五、我社图书严格按照以上规定实行编校质量检查,使图书编校质量检查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具体实施办法如下: 1、对社内图书质量检查不合格品,按照该书编校费的实际金额扣罚相关责任人。对省出版局图书质量检查不合格品,按照该书编校

费的2倍额度扣罚相关责任人,该书折半计算造货码洋。对总署图书质量检查不合格品,按照该书编校费的2倍额度扣罚相关责任人,该书不计算造货码洋。不论图书产品编校质量差错率是否超过万分之一,书中如有政治性、导向性差错并造成较为恶劣影响的,按照该书编校费3倍额度及直接经济损失的50%扣罚直接责任人,该书不计算造货码洋,并视具体情况对其实行停止本职工作三个月至一年的处罚;特别严重者调离编辑工作岗位。不论图书产品编校质量差错率是否超过万分之一,因书中重大知识性差错造成不良影响的,按照该书编校费三倍额度及直接经济损失的30%扣罚直接责任者,该书不计算造货码洋。 2、每个校次的校对人员需严格填写“校对记录表单”,记录原稿及各校次编校硬伤。一校发现原稿硬伤超过万分之三,每一处错误,得到责任编辑确认,扣罚责任编辑一元;二、三校发现硬伤超过前一校次30%以上,每一处错误,得到责任编辑认可,扣罚前一校次校对人员一元。社内首次校对均视同为一校,参照一校扣罚标准。 校对统计半年核算一次,差错扣罚在工资中扣减。 总署、省出版局质量抽检差错率在万分之零点五以内的图书,每种一次性奖励500元。 3、校对人员发现书稿政治性、导向性差错,扣罚责任编辑300元、复审300元、终审300元,扣罚金额用于奖励相关校对人员。 4、实行图书印前抽查,抽查字数为书稿的30%。经责编认定后,如抽查部分差错率超过万分之一,即为不合格。印前检查不合格者,

饲料企业质量管理制度

饲料企业质量管理制度 第一章现代饲料企业质量管理制度 第一节饲料企业原料质量控制过程 一、质量控制应注意的原则问题: 1、公司技术人员应高度认识到向所有客户提供高度量的饲料产品是自身的责任,通过履行健全的质量控制步骤,向客户提供始终如一的设质量产品。

2、高质量产品是我们技术部全体人员的直接职责。 二、原料购买的质量控制 1、公司采购各种饲料,应严格按照公司制定的质量标准进行采购。 2、原料供货方要提供担保书,声明该原料适合作配合饲料,并且原料中不含污染物和掺杂物。 3、对供货方的设施进行现场考察,再检查原料的标准规格。 4、要供货方提供原料的试验室资料和用作分析的代表性样品。 三、原料的接收质量控制 1、接收原料之前,对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评估并与公司质量标准相比较: ①原料产品的颜色 ②原料产品的气味。 ③是否存在任何异物。 ④是否有昆虫侵扰的存在。 ⑤颗粒大小和质地。 ⑥水份含量。 2、任何一种原料不符合标准规格,技术部应该与采购部取得联系,有权拒收该批原料。 3、收原料须标明接收日期、送货者、并根据检验制度和留样观察制度进行检验并留样备查。 第二节现代饲料企业原料质量管理制度 1、凡进厂的原料必须质检,符合标准方可入库。 2、质检员须凭采购物料价格通知单或采购合同书或委托加工合同或计划进行质检。 3、质检员必须按规定的操作规程和检验方法进行取样质检,以感官鉴定为主,以仪器对照为准。 感官鉴定和仪器对照相结合 4、感官鉴定水份误差不准超过±0.5%,纯粮率或容积重等项误差不差等级,其他各项指标均不超过规定标准。 5、卸车时质检员必须监检,杜绝不符合标准的原料混入,发现异常立即停卸,不符合标准的原料必须退回。 6、不符合质量标准的原料退货时必须做好记录,经品管员复检后退货。 7、凡进厂的原料质检员必须按规定项目真写《质量监定证》。

护理事故差错分类评定标准

护理事故差错分类评定标准 差错事故是影响医疗质量的重要因素,是关系到病人疾苦和生命安危的大事,因此,护理人员必须加强责任心,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严防差错事故的发生。并要加强学习,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以保证医疗护理质量。 一、差错、事故的分类及评定标准 根据差错、事故发生的原因分为两类:由于工作责任心不强而造成的为责任差错、事故;由于设备条件或技术水平所限而造成的为技术差错、事故。差错和事故的区分主要根据其性质、后果的轻重不同而确定。 (一)事故 凡在护理工作中,由于不负责任,不遵守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作风粗暴或业务不熟悉而给病人带来严重痛苦,造成残废或死亡等不良后果者。(护理事故为护理工作的红线,一旦踩线,即予辞退,并按医院个案追究规定承担事故的经济损失和法律上的刑事责任)。 1、事故等级分类 一级事故:由于护理人员的过失,直接造成病人死亡者。 二级事故:促使病人死亡或造成残废者。 三级事故:造成轻度残废或严重痛苦者。

2、责任事故范围 (1)对急、危重病人住院,借故推诿,片面强调条件(含制度)拒收入院,失去抢救时机,导致病情恶化或死亡者。 (2)擅离职守、工作失职、造成严重不良后果者; (3)护理人员工作不负责任。交接班不认真,观察病情不细致,病情变化发现不及时,以致失去抢救机会,造成严重不良后果者。 (4)不认真执行查对制度而打错针,发错药,输错血液;护理不周到,发生严重烫伤或Ⅲ度褥疮,昏迷躁动病人或无陪伴的小儿坠床,造成严重不良后果者。 (5)对疑难问题,不请示汇报、主观臆断,擅自盲目处理,造成严重不良后果者。 (6)延误供应抢救物资、药品,供应未灭菌的器械、敷料、药品,或因无菌操作不严而发生感染,造成严重不良后果者。 (7)不掌握医疗原则,滥用麻醉药品,造成严重不良后果者。 (8)手术室护士点错纱布、器械,因而遗留在体腔或伤口内,造成严重不良后果者。 (9)查对不严,抱错婴儿,引起医疗纠纷造成严重不良影响者。 (10)助产工作中,不认真观察产程进展,违反技术操作

饲料厂品质管理.

饲料厂品质管理 LH/ZB-IN-0901-2003 饲料厂品质控制作业办法 一、目的 为使公司品质控制作业标准化,以预防及处理异常状况,确保产品质量稳定,降低成本,提高产品品质,符合客户需求,特制定本办法。 二、范围 本办法包括: 一)各项品质控制标准及检验规范管理 二)原料的品质控制 三)制造过程的品质控制 四)成品的品质控制 五)品质异常的处理 三、各项品质控制标准及检验规范的管理 一)设定: 由技术服务部根据市场的需求状况及公司要求制订。 二)修订: 由各分公司收集各种变动因素(如机械设备更新、技术改进、制程改善、市场需要及用户反映等)提出修订建议案,呈技术服务部参酌办理修订,并呈上级核示。

三)检验手册: 基于实际作业需要,由技术服务部订定“化验手册”及“原料验收标准”以作为作业的依据。 四、原料的品质控制: 一)控制标准(附原料验收标准) 二)控制作业内容: A 、 30%取样与检验: 1. 原料进厂后由品管人员按30%取样检验。 2. 袋装原料取样宜平均分部于卡车周围与上、中、下方。 3. 散装原料取样以大型取样棒取样,并须视上层原料是否掺杂异物或雨淋现象。 4. 货柜取样:袋装原料以取样棒于货柜口处每包取样,并分别以外观、嗅觉来判定取样点的品质;散装原料以大型取样棒于货柜口45度角插入取样。 5. 液态取样以适当的玻璃管自油罐车上方开口取样,并以取样袋自油罐车下方开口取样。 6. 进口大宗原料的验收,原则上只抽验第一辆卡车,但如品质不稳定,或提供厂商变更或改变提货船名、码头时,仍须照常抽验(品管人员与作业承办人员需于船靠码头卸货时,到船舱上取样或实地了解品质以解决提货安排)。 7. 两厂调拨的原料、进口大宗原料、在夜间进厂时,如无检验员在厂执行验收工作时,由生产部予以签收,次日再由检验人员检验。

护理差错事故判定标准

护理差错事故判定标 一、差错、事故的分类及评定标准 根据差错、事故发生的原因分为两类:由于工作责任心不强而造成的责任差错、事故;由于设备条件或技术水平所限造成的技术差错、事故差错和事故的区分主要根据其性质、后果的轻重不同而确定。 一)、事故:凡是在护理工作,由于不负责任,不遵守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作风粗暴或业务不熟悉而给病人带来严重后果,造成残废或死亡等不良后果者。 1、事故等级分类: 一级事故:由于护理人员的过失,直接造成病人死亡者。 二级事故:促使病人死亡或造成残废者。 三级事故:造成轻度残废或严重痛苦者。 2、责任事故的范围: 1)、护理人员工作不负责任。交班不认真,观察病情不细致,病情变化发现不及时,以致失去抢救机会,造成严重不良后果者。2)、不认真执行查对制度而打错针,发错药,输错血液;护理不周到,发生严重烫伤或Ⅲ度褥疮,昏迷躁动病人或无陪伴的小儿坠床,造成严重不良后果者。 3)、对疑难问题,不请示汇报、主观臆断,擅自盲目处理,造成严重不良后果者。 4)、延误供应抢救物资、药品,供应未灭菌的器械、敷料、药品,

或因无菌操作不严而发生感染,造成严重不良后果者。 5)、不掌握医疗原则,滥用麻醉药品,造成严重不良后果者。6)、手术室护士点错纱布、器械,因而遗留在体腔或伤口内,造成严重不良后果者。 3、技术事故范围:凡确因设备条件所限或技术水平低或经验不足而导致上述不良后果者。 二)、差错:凡在护理工作中因责任心不强,粗心大意,不按规章制度办事或技术水平低而发生差错,对病人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但未造成严重不良后果者,称为差错。如: 1)、错抄、漏抄医嘱,而影响病人治疗者。 2)、错服、多服、漏服药(包括未服药到口),按给药时间拖后或提前超过2小时者。 3)、漏做药物过敏试验或做过敏试验后,未及时观察结果,又重做者。错做或漏做滴眼药、滴鼻药,冷、热敷等临床处置者。4)、发生Ⅱ度褥疮、Ⅱ度烫伤,经短期治疗痊愈,未造成不良后果者。 5)、误发或漏发各种治疗饮食,对病情有一定影响者;手术病人应禁食而未禁食,以致拖延手术时间者。 6)、抢救时执行医嘱不及时,以致影响治疗而未造成不良后果者。7)、损坏血液、脑脊液、胸水、腹水等重要标本或按要求留取、及时送检,以致影响检查结果者。 8)、由于手术器械、敷料等准备不全,以致延误手术时间,但未

饲料品管管理要点

目录 第一章品控部部门职责 一、品管/品保 (3) 二、饲料品管/品保人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3) 三、品控部职责及分工安排 (3) 第二章原料检查及取样的步骤 一、原料接收流程图 (6) 二、原料检查项目 (6) 三、原料取样方法 (6) 四、进厂原料检查步骤 (7) 五、饲料原料检测方法 (7) 六、原料留样 (7) 第三章原料接收标准以及常见掺假物检验 一、饲料原料的一般标 (8) 二、原料接收标准 (8) 三、饲料原料的掺假检验和质量评 (8) 四、原料质量控制技 (9) 五、对不符合要求的原料处理方法 (10) 第四章原料仓储技术及管理

第五章饲料成品的质量管理 一、配合饲料的采样方法通 则 (12) 二、产品留样观察制度 (12) 三、打包间质量管理 (12) 第六章编织袋及标签的管理 一、编织袋、标签审查要 点 (14) 二、饲料生产品种及规格 (14) 三、包装袋尺寸及重量 (15) 四、包装袋价格 (15) 五、编织袋、标签审查管理制度 (16) 第七章关于原料、成品营养成分检测的规定 第八章品控部值班制度 一、双休日轮班制度 (16) 二、工作日值班制度 (16)

第一章品控部部门职责 一、品管/品保 (一)品质管制(Quality Control):简称品管QC 1、品质管制:为达到品质要求所采取的作业技术和活动。也就是说,经由测定品质的实际水准与标准核对比较,然后采取必要的措施矫正其间的差异,赖以达成所预期的品质的一系列活动。 2、品质管制是一种生产方式或服务,能使产品达到一致的生产标准品质,同时能跟售价与市场的需要取得协调。实际上我们应该发展、设计、制造与服务公司产品,以便使它成为一种最经济、最实惠及符合顾客胃口的产品。 3、品质管制能改善公司产品的品质,增加生产能力,降低生产成本与售价,减少售后服务,改善提货,提供有效的人员管理与同事间的尊重。 (二)品质保证( Quality Assurance ):简称品保QA 为了提供足够的信任,表明实体能够满足品质要求,而在品质体系中实施并根据需要进行证实的、全部有计划和有系统的活动。 也就是以客户的立场来维持产品品质,向消费者保证品质,使消费者能够安心满意的购买。 二、饲料品管/品保人员应具有的基本素质 1、认识原料的种类、熟悉其营养成分 2、各种原料特性 3、有能力鉴别各种原料之差别(好坏) 4、仓储之知识及管理 5、仓储生产过程的了解 6、饲料的特性、代号 7、饲料营养成分 8、一般化验工作 9、有能力说服对方:以理服人 10、刻苦耐劳、任劳任怨

护理差错事故管理制度

护理差错事故管理制度 (一)事故管理: ⑴医疗事故是指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事故。 ⑵根据对患者人身造成的损害程度,医疗事故分为四级: 一级医疗事故:造成患者死亡、重度残疾的。 二级医疗事故:造成患者中度残疾、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严重功能障碍的。 三级医疗事故:造成患者轻度残疾、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一般功能障碍的。 四级医疗事故:造成患者明显人身损害的其他后果的。 ⑶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必须严格遵守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恪守医疗服务职业道德。 ⑷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发生或者发现医疗事故、可能引起医疗事故的医疗过失行为或者发生医疗事故争议的,应当立即向所在科室(专业)负责人报告,科室(专业)负责人应当在4小时之内口头向本医疗机构负责医疗服务质量监控的部门或者专(兼)职人员报告;负责医疗服务质量监控的部门或者专(兼)职人员接到报告后,应当立即进行调查、核实,将有关情况24小时内如实向本医疗机构的负

责人书面报告,并向患者通报、解释。 ⑸发生或者发现医疗过失行为,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应当立即采取有效措施,避免或者减轻对患者身体健康的损害,防止损害扩大。(6)发生医疗事故争议时,死亡病例讨论记录、疑难病例讨论记录、上级医师查房记录、会诊意见、病程记录应当在医患双方在场的情况下封存和启封。封存的病历资料可以是复印件,由医疗机构保管。 ⑺疑似输液、输血、注射、药物等引起不良后果的,医患双方应当共同对现场实物进行封存和启封,封存的现场实物由医疗机构保管;需要检验的应当由双方共同指定的、依法具有检验资格的检验机构进行检验;双方无法共同指定时,由卫生行政部门指定。 ⑻疑似输血引起不良后果,需要对血液进行封存保留的,医疗机构应当通知提供该血液的采供机构派人员到场。 (二)护理差错事故防范教育与培训计划 ⑴培训内容:《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护理差错事故登记报告制度》及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各种规章制度等。 ⑵培训要求:门诊护理人员每年进行相关的知识教育不少于6学时。通过每年的教育培训,使护理人员的法律知识及自我保护意识得到提高,减少和杜绝医疗差错事故的发生。 ⑶培训对象:全体护理人员 ⑷培训时间:6小时。 ⑸考核办法:书面答题或随时抽查提问。 (三)护理差错、事故登记报告、讨论、制度

报纸编校质量评比差错认定细则

报纸编校质量评比差错认定细则 (原载1997年4月9日《新闻出版报》第3版) 第一章总则 第1条为使报纸编校质量评比工作公开、公平、公正,使内部评判的标准具有一致性和可操作性,根据新闻出版署发布的《报纸管理暂行规定》和《报纸质量管理标准(试行)》的基本精神制定本细则。 第2条报纸编校质量评比有两项内容:第一,依法出版情况评比。主要检查是否坚持正确的办报方针、宗旨和舆论导向,是否按照《报纸管理暂行规定》刊登了国内统一刊号、邮发代号、通讯地址、联系电话、出版期号、印刷厂、广告经营许可证(编号)、报纸单价,是否按照《广告法》和有关法规经营广告业务,禁止有偿新闻和违法广告。第二,语言文字编校质量评比。依据新闻出版署和国家语委发布的《出版物汉字使用管理规定》和其他有关规范,主要审查在用字、词语、语法、标点、数字、计量单位、格式、文风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第3条评比总分为100分。其中,依法出版情况满分为20分,凡某项不符合要求,根据扣分标准直接从总分20分中扣除,不另行折算;语言文字编校质量评比满分为80分,按差错率换算最后的得分。评比结果公布:(1)依法出版情况得分,(2)语言文字编校质量得分,(3)总分,(4)名次。 第4条评审工作要坚持原则、严肃认真、一丝不苟,做到:有错必纠,不搞迁就;有理有据,不“想当然”;评出的优秀,让各报社心悦诚服;指出的错误,让当事人不持异议。

第5条评审过程中如有疑难问题,首先由评委查阅有关的文件或工具书,或者向有关部门咨询;未能解决的,提交评审小组讨论;如果仍有争议,提交评委全体会议讨论裁定。 第二章依法出版 第6条凡有违背“四项基本原则”和“两为”方针内容的报纸,一律以不合格论,不再进行其他项目的评比。 第7条因技术性差错导致政治性错误的,每项视情节轻重扣5~8分。 第8条没有注明国内统一刊号、邮发代号、通讯地址、联系电话、出版期号、印刷厂、广告经营许可证(编号)、报纸单价(即“八必登”)的,每项各扣1分。 第9条所刊载的内容严重超越版面分工范围的,扣5分。 第10条违反《报纸质量管理标准(试行)》的其他错误由评委提出,交评委全体会议讨论处理。 第三章语言文字编校质量 第11条语言文字现象是复杂的,本细则只能列举报纸常见的错误供参考,不可能涵盖各类问题。语言文字的运用,有正误之分,有优劣之分。作为报纸编辑,应追求准确无误、尽善尽美;作为质量评比,主要是检查和纠正那些违反有关规范的、违反出版惯例的、不合常识的错误。

图书编校质量差错率计算方法

图书编校质量差错率计算方法 一、图书编校差错率 图书编校差错率,是指一本图书的编校差错数占全书总字数的比率,用万分比表示。实际鉴定时,可以依据抽查结果对全书进行认定。如检查的总字数为10万,检查后发现两个差错,则其差错率为0.2/10000。 二、图书总字数的计算方法 图书总字数的计算方法,一律以该书的版面字数为准,即:总字数=每行字数×每面行数×总面数。 ⒈除环衬等空白面不计字数外,凡连续编排页码的正文、目录、辅文等,不论是否排字,均按一面满版计算字数。分栏排版的图书,各栏之间的空白也计算版面字数。 ⒉书眉(或中缝)和单排的页码、边码作为行数或每行字数计入正文,一并计算字数。 ⒊索引、附录等字号有变化时,分别按实际版面计算字数。 ⒋用小号字排版的脚注文字超过5行不足10行的,该面按正文满版字数加15%计算;超过10行的,该面按注文满版计算字数。对小号字排版的夹注文字,可采用折合行数的方法,比照脚注文字进行计算。 5.封一、封二、封三、封底、护封、封套、扉页,除空白面不计以外,每面按正文满版字数的50%计算;版权页、书脊、有文字的勒口,各按正文的一面满版计算。 6.正文中的插图、表格,按正文的版面字数计算;插图占一面的,按正文满版字数的20%计算字数。 7.以图片为主的图书,有文字说明的版面,按满版字数的50%计算;没有文字说明的版面,按满版字数的20%计算。 8.乐谱类图书、地图类图书,按满版字数全额计算。 9.外文图书、少数民族文字图书,拼音图书的拼音部分,以对应字号的中文满版字数加30%计算。 三、图书编校差错的计算方法 ⒈文字差错的计算标准 (1)封底、勒口、版权页、正文、目录、出版说明(或凡例)、前言(或序)、后记(或跋)、注释、索引、图表、附录、参考文献等中的一般性错字、别字、多字、漏字、倒字,每处计1个差错。前后颠倒字,可以用一个校对符号改正的,每处计1个差错。书眉(或中缝)中的差错,每处计1个差错;同样性质的差错重复出现,全书按一面差错基数加1倍计算。阿拉伯数字、罗马数字差错,无论几位数,都计1个差错。 (2)同一错字重复出现,每面计1个差错,全书最多计4个差错。每处多、漏2 ~5个字,计2个差错, 5个字以上计4个差错。 (3)封一、扉页上的文字差错,每处计2个差错;相关文字不一致,有一项计1个差错。 (4)知识性、逻辑性、语法性差错,每处计2个差错。 (5)外文、少数民族文字、国际音标,以一个单词为单位,无论其中几处有错,计1个差错。汉语拼音不符合《汉语拼音方案》和《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GB/T 16159-1996)规定的,以一个对应的汉字或词组为单位,计1个差错。 (6)字母大小写和正斜体、黑白体误用,不同文种字母混用的(如把英文字母N错为俄文字母И),字母与

饲料原料质量鉴定方法

饲料原料质量鉴定方法 (一)感官坚定 感官鉴定又称经验鉴定,是凭借人的五官来鉴定饲料质量的方法。要求平时注意观察各种饲料,在充分了解和掌握各种饲料的基本特征基础上,才能做到快速、准确地判断原料的质量优劣。 1.眼观(视觉) 观察饲料原料的形状、色泽、有无霉变、虫蛀、有无异物、硬块、夹杂物等。花生饼、胡麻饼、芝麻饼很容易发霉,特别是饼粕裂缝中常有黄曲霉污染。豆饼掺假的很多,有的豆饼中掺入玉米、豆皮、沙子、其他饼类等,需要把饼掰开,细心观察就会发展 2.舌舔(味觉) 通过舌舔或牙咬来检查饲料有无刺激的恶味、苦味或其他异味。如发霉的豆饼、棉籽饼、胡麻饼、芝麻饼等,若把饼外的绿霉擦去,用眼不易看出,通过舌舔和牙咬就会尝到刺激性的恶味。 3.鼻闻(嗅觉) 用鼻子来嗅闻饲料是否具有原料物质的固有气味,并确定有无霉味、氨臭味、发酵酸味、焦糊味、腐败臭味或其他异味。特别是对鱼粉、肉骨粉、蚕蛹粉、骨粉及油脂类的鉴别,要注意利用嗅觉来鉴定是否腐败变质。鉴别时应避免环境中其他气味的干扰。 4.手摸(触觉) 将饲料放在手上,用指头捻,通过感触来觉察其粒度的大小、硬度、黏稠性、有无夹杂物及水分的多少等。 (二)物理鉴定 1.筛分法 利用各种大小的筛子(如10目、20目、30目等)将原料过筛,观察饲料原料的粒度、搀杂物的种类及比例等。用这种方法能分辩出用肉眼看不出来的异物。 2.容重法 各种饲料原料都有其固有的容重,通过测量容重并与标准容重相比较,可鉴别饲料原料是否含有杂质或搀杂物。常见饲料原料的容重见下表。 常见风干饲料原料容重(g/L) 饲料原料容重饲料原料容重饲料原料容重 玉米626 大豆737~769 血粉616 去皮玉米720 脱壳大豆642 羽毛粉546 玉米粉544~576 大豆皮粉320 奶粉320 玉米芯粉400 溶剂浸提大 豆粕44% 561~609 干燥乳清粉561~737 带芯玉米粉578 溶剂浸提大 豆粕50% 657~673 乳糖730 玉米麸质粉482 棉籽粕593~641 骨粉801~961 干燥玉米酒糟400~416 棉籽饼641~721 牡蛎壳粉(小 于1cm) 849 玉米胚芽粕56 棉籽壳193 贝壳粉1600 玉米蛋白粉512~688 脱壳花生240~304 石粉1300~1550 小麦610~626 带壳花生272~384 碳酸钙201 小麦麸176~256 花生饼粕466 脱氟磷554 小麦粉609~625 干燥甜菜粕176~256 脱氟磷酸氢 钙 1200 小麦标准粗 粉 288~400 干燥柠檬粕328 双飞粉1350

护理差错分类标准

护理差错事故分类标准 (一) 护理差错事故定性标准 事故定义: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违反医疗卫生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制度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事故。 (具体参照“国务院颁发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 Ⅰ类差错(严重差错) 定义: 在护理工作中,由于责任心不强,查对不严,违反操作规程或技术水平低等原因所造成的错误,给病人造成痛苦,延长治疗时间,增加经济负担,但未造成死亡、残废和组织器官损伤导致功能障碍的,为Ⅰ类差错。 举例: 1.对危重病人观察不仔细,发现问题不及时通知医师,贻误治疗。 2.应用特殊药物,如洋地黄、麻醉药、胰岛素、氯化钾等,因注射方法或剂量不正确而发生反应者。 3.输血不能按规程操作造成浪费者。 4..查对不严,以致输入有霉菌(肉眼所见)的液体、异型血或错注青霉素或未做皮试注射青霉素,未发生严重后果者。 5..昏迷、重危病人、兴奋躁动、小儿因管理不严或不符合正常约束要求等原因所致坠床,造成软组织挫伤,经治疗而无功能障碍者。凡精神病人发生自杀、自伤、伤人等到行为时,工作人员虽有不足之处,但后果不严重者。精神科一级护理以上病人及重管室病人(包括三防病人)跑逃,在一小时内发现,24小时以内被找回,无不良后果者。 6..各种穿刺、活检、特殊化验标本取错、损坏或遗失。, 7..危重病人(休克、昏迷、五衰等)未作床头交班者;对感染性和出血性等疾病,不按时测脉搏、血压和观察生命体征,出现休克发现不及时者。 8.延误或漏用抢救药品或治疗药品,如抗菌素、脱水剂、强心剂、利尿剂、镇静剂、呼吸兴奋剂、各种血管活性药物、胆硷脂酶复活剂等;临时用药超过30分钟,长期用药超过24小时;各种血管活性药剂量超过一倍或使用上述药物后未注明用药时间及剂量。 9.对患者有心功能有全,严重脱水,各型休克,肺炎等病人,未能按医嘱要求进行静脉推注药物和补充液体,影响疗效或引起明显付作用;静脉输液中液体渗入皮下,造成局部组织感染、坏死,经治愈者。 10.护理工作中,因护理不当未尽到责任,造成Ⅱ度褥疮,或热疗或保暖造成的灼伤,灼伤占体表面积>0.25%,深度或浅Ⅱ度类以上,短期治疗难以治愈者。

图书编校质量差错率计算方法和分级标准

图书编校质量差错率计算方法和分级标准 (原载1997年3月3日新闻出版署发布的《图书质量管理规定》) 一、图书差错率,是指以审读一本图书的总字数,去除审读该书之后发现的总差错数,计算出来的“万分比”。 如审读一本图书的总字数为10万,审读后发现两个差错,则该书的差错率为2/100000,即为0.2/10000。 二、图书总字数的计算方法,一律以该书的版面字数为准,即总字数=每面行数×每行字数×总面数。 1.除环衬等空白面不计字数外,凡连续编排页码的正文、目录、辅文等,不论是否排字,均按一面满版计算字数,分栏排版的图书,各栏之间的空白也计算版面字数。 2.书眉(或中缝)、单排的页码、边码也按正文行数,一并计算字数。 3.目录、索引、附录等字号有变化时,分别按版面计算字数。 4.用小号字排版的脚注文字超过5行不足10行,按该面正文字数加15%计算;超过半面,则该面按注文的满面计算字数。用小号字排版的夹注文字,随正文版面计算字数。 5.封面(包括封一、封二、封三、封底、勒口、护封、封套、书脊)、扉页,除空白面不计以外,每面按正文版面字数的50%计算;版权页、勒口(有文字的)按正文的一个版面计算字数。 6.凡旁边串排正文的插图、表格,按正文的版面字数计算;插图占一面的,按正文版面字数的50%计算;表格占一面的,按正文版面计算字数。 7.凡有文字说明的画册、摄影集、乐谱,一律按正文的版面字数全额计算;无文字说明的,按正文版面的30%计算字数。 8.外文版图书、少数民族文字版图书的版面字数,以同样的中文版面字数加30%计算。 三、图书差错的计算方法。 1.文字差错的计算标准。 (1)凡正文、目录、出版说明、前言(或序)、后记(或跋)、注释、索引、图表、附录、参考文献中的一般性错字、多字、漏字、倒字,每处计1个差错。前后颠倒字,不论字数多少,用一个校对符号可以改正的,每处计1个差错;书眉(或中缝)中的差错,无论有几个,1条计1个差错;行文中的数字错,每码计1个差错;页码(包括边码)错,每处计1个差错。(2)同一文字错每面计1个差错,全书最多计5个差错;一面内文字连续错、多、漏,5个字以下计2个差错,5个字(不含)以上计5个差错。 (3)封面(包括封一、护封、封套、书脊、封底、勒口)、扉页、版权页上的文字错,每处计2个差错。 (4)知识性、逻辑性、语法性差错,每处计2个差错。 (5)一般性的科学技术性、政治性差错,每处计3个差错。 (6)外文、少数民族拼音文字、国际音标、汉语拼音以一个单词或词组为单位,无论一个单词或词组中几个字母有错,均计1个差错。 (7)外文缩写词应大写(如DNA)却小写(如dna)的,不同文种的单词、缩写语混用(如把英文缩写N错为俄文缩写И)的,每处计1个差错。 (8)外文中的人名、地名、国家和单位名称等专用名词,词首应该大写却错为小写的,每处计0.5个差错;同一差错在全书超过3处(含3处),计1.5个差错。

常见大宗饲料原料质量的控制

常见大宗饲料原料质量的控制 近年来,随着饲料工业的快速发展,大多数饲料生产企业在饲料配方技术、加工设备与工艺上的差距越来越小,从而使饲料成品品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饲料原料质量的优劣。原料质量是饲料企业产品质量的源头,若原料质量得不到有效控制,生产出的产品就没有竞争力。本文主要介绍了常见几种大宗饲料原料玉米酒糟(DDGS)、豆粕、鱼粉等的质量控制要点,为饲料生产企业提供参考。 1、玉米酒糟(DDGS) DDGS是玉米等谷物生产酒精中的一种副产物。根据干燥浓缩蒸馏废液的不同可分为干酒精糟(DDG)、可溶干酒精糟(DDS)和干酒精糟液(DDGS)。DDGS质量受酒精的生产工艺流程、谷物的发酵方法及副产品干燥方法等因素的影响。用粗蛋白质、灰分、粗脂肪和粗纤维等常规指标来检测DDGS的质量,并不能真实反映DDGS质量情况,尚需考虑到以下几点: 1.1 外观颜色 DDGS的颜色有金黄色和暗褐色,金黄色最好,不应含黑色小颗粒,应有发酵的气味,尝之微酸。DDGS颜色和气味与其营养成分密切相关,深颜色的DDGS营养价值低于浅颜色的DDGS,并且发现深颜色的DDGS通常伴有糊焦味或者烟熏味,会影响饲料的适口性。这可能是由于在干燥过程中加热过度引起的。加热过度容易发生美拉德发应,降低赖氨酸的利用率。Whitney等研究表明,高质量金黄色玉米DDGS的赖氨酸回肠消化率为53.6%,而深颜色赖氨酸消化率为0。 1.2 热变性指标-中性洗涤纤维(NDF) 国内众多酒精厂采用110℃进行烘干,加热过度时,DDGS中的赖氨酸、糖分含量明显降低。吕明斌等研究表明,加热过度,赖氨酸含量由烘干前的0.82%降低到0.3%左右,并且发现NDF与赖氨酸有很好的相关性。因此,NDF可以作为饲料厂日常检测DDGS热过度的指标。一般要求NDF≤32%为合格,NDF≤35%为最低质量要求。 1.3 霉菌毒素指标 霉菌毒素含量过高,会影响畜禽的生产性能,对动物危害最大的毒素包括玉米赤霉烯酮和呕吐毒素,全价配合日粮中两种霉菌毒素不能超过1mg/kg。发酵过程并不能破坏霉菌毒素破坏,反而使其得到浓缩。因此,要密切检测DDGS中霉菌毒素的含量,对于毒素超标的DDGS应作退货处理。 表1 DDGS 霉菌毒素检测结果(郭福存)

饲料行业现行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

饲料行业现行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 (2007年7月18日)共341项 综合标准(19项) 1.GB/T 10647-1989 饲料工业通用术语 2.GB 10648-1999 饲料标签 3.GB 13078-2001(2003年1号修改单)饲料卫生标准 4.GB 13078.1-2006 饲料卫生标准饲料中亚硝酸盐允许量 2006-07-01实施 5.GB 13078.2-2006 饲料卫生标准饲料中赭曲霉毒素A和玉米赤霉烯 酮的允许量 2006-07-01实施 6.GB 13078.3—2007 配合饲料中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的允许量 2007-03-01实施 7.GB/T 16764-2006 配合饲料企业卫生规范2007-03-01实施 8.GB/T 18695-2002 饲料加工设备术语 9. GB/T18823-2002(2003年1号修改单) 饲料检测结果判定的允许误差 10.GB 19081-2003 饲料加工系统粉尘防爆安全规程 11.GB/T 20192-2006 环模制粒机通用技术规范 2006-09-01实施 12.GB/T 20803-2006 饲料配料系统通用技术规范2007-03-01实施 13.NY 929-2005 饲料中锌的允许量 14.NY/T932-2005 饲料企业HACCP管理通则 15.NY/T 1023-2006 饲料加工成套设备质量评价技术规范 16.NY/T 1024-2006 饲料混合机质量评价技术规范 17.NY/T 1025-2006 青饲料切碎机安全使用技术条件 18.NY/T 1031-2006 饲料安全性评价亚急性毒性试验 19.SBJ 05-1993 饲料厂工程设计规范 方法标准(115项) 1. GB/T 5917-1986 配合饲料粉碎粒度测定法 2. GB/T 5918-1997 配合饲料混合均匀度的测定 3. GB/T 6432-1994 饲料中粗蛋白测定方法 4. GB/T 6433-1994 饲料粗脂肪测定方法 5. GB/T 6434-2006 饲料中粗纤维的含量测定过滤法 2006-11-01实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