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汉语的几种特殊语言现象

浅析汉语的几种特殊语言现象
浅析汉语的几种特殊语言现象

浅析汉语的几种特殊语言现象

□桃源文昌中学杨智勇

汉语是世界上内涵最丰富的语言,往往一字之差,相去万里;一字之妙,尽得风流。在语言运用中,很多语言现象彰显了汉语语言的奇妙魅力。

一、褒贬活用

在常德假日大酒店附近有家小皮鞋店,名叫“缺德皮鞋店”。粗一看,这店主人“太有才”了,自己骂自己。仔细一想,这“缺德”二字正是店主人的高明之处。该店主人利用了“反常效应”,吸人眼球,让人过目难忘,起到了很好的广告效果。“缺德”是店主人的小名,他的皮鞋可是“货真价实”。这种贬词褒用,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朱自清的《背影》中,“现在想来,那时我实在是太聪明了”里的“聪明”一词,本是褒义词,用在这里却成了带贬义色彩的词语,语含自责。

二、分合之变

在杭州西湖蓬莱岛南,立有一块让人莫名其妙的“虫二”石碑。据说此碑还是清朝乾隆皇帝御笔。当年乾隆下江南,夜游湖心亭,被美景吸引,便题下了“虫二”两字。当时随从的文武百官,无一知晓其意。原来,这两个字取自繁体字“風月”二字的中间部分,把外框去掉,变成了“虫二”二字,取意“风月无边”,是在赞美西湖风光之美妙。此为拆字。

传说有一次曹操建造花园,工匠建好后请曹操检验,曹操看了什么也没说只在园门上写了一个“活”字。工匠们不解其意,去问杨修。杨修说:“丞相嫌园门做得太大了。”工匠们按杨修的提示重修了园门,曹操见了改造后的园门非常高兴。原来,门上写“活”字,实为“门”加“活”,就变成了“阔”字,此为合字。

三、义反意同

“义反意同”现象,就是意义相反的两个词或句子,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表达的意思却是相同的。如“本次乒乓球赛,中国队大胜美国队”与“本次乒乓球赛,中国队大败美国队”这两个句子中“胜”与“败”本是一对反义词,而在这里,他们的意思却是一样的:中国队赢了。再如,“他看得入神”与“他看得出神”这两个句子中“入”和“出”是一对反义词,但在上面的句子中表达的意思却完全相同。“好不喜欢”与“好喜欢”中,“好不”与“好”是意义相反的,表达的意思同样完全一致。

四、旧瓶新酒

报刊、网络上,很多词语被赋予了新的意义。“蒜你狠、姜你军、豆你玩、糖高宗、油它去”,这些词语的本来面目是“算你狠、将你军、逗你玩、唐高宗、由它去”,但由于前段大蒜、生姜、黄豆、白糖、食用油涨价了,而且涨得离谱,人们无奈之下就赋予了它们新的意义,创造出了新的词语。

再如用“青蛙”指长相可怕的男生,用“老斑”指班主任,用“菜鸟”表示新手,用“恐龙”表示长相不好的女生,用“斑竹”表示版主,用“拍砖”表示跟帖等。

五、回文现象

“可以清心也”,简简单单的五个字刻在茶杯上,挂在墙壁上,居然可以以其中任何一个字开头,读成五个句子,并且语意相同,文字之妙,构思之奇,堪称一绝:可以清心也,以清心也可,清心也可以,心也可以清,也可以清心。

此种语言现象实为语法修辞中的回文现象,在古代诗歌中有许多精彩地运用。

浅谈现代汉语的歧义现象

绪论 歧义现象是现代汉语中存在的重要语言现象。所谓歧义,就是指一个语言片段可以作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义理解。众多前辈在有关现代汉语歧义现象的论著中,已经从宏观上全面的阐述了现代汉语中歧义的类型、歧义产生的原因以及消除歧义的方法。根据语言的四要素,现代汉语的歧义现象可分为语音歧义、词汇歧义、语法歧义和语义歧义。语音歧义是由语音原因引起的,汉语的一个音节可以对应多个不同的音素,语音歧义由此产生,如“产品全bù(不/部)合格。”、“岸边停着一艘yóu chu án(游船/油船/邮船)。”,这类情况一般见于口语,一旦进入书面语,歧义自行消失。词汇歧义主要由词语的多义造成,如“我去上课”,可以理解为“我去讲课”,也可以理解为“我去听课”,这种歧义现象可以利用具体语境来分化。语法歧义在歧义现象中时最复杂的,造成语法歧义的原因有以下几种:结构关系不同,结构层次不同,结构层次和结构关系都不同,词类不同,词与短语同形。语义歧义主要是语义关系不同、语义指向不同而引起。对于语法歧义和语义歧义,我们可利用层次分析、变换分析、语义特征分析和语义指向分析等方法来加以分化。语言中要表达的意义是无限的,而表达意义的句法格式又是有限的。要用有限的格式来表达无穷的意义,就致使同一句法格式可以表示多种意义,从而使语言中存在着大量的歧义句法格式。在一些研究歧义格式的文献中,研究的最为深入的歧义格式有“名词(处所)+动词+着+名词语”、“在+Np+V+N”、“N1+的+N2”、“V+N1+的+N2”、“动词(及物)+的+是+名词语”等。本文在前人详细论述的基础上,选取本人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几种典型歧义结构,举例分析其分化方法,并最终得出产生此类歧义句式的原因。

浅析索绪尔语言观.

应用语言学 期末作业 题目:浅析索绪尔语言观 学生姓名:温馨月 学生学号:15503001 学院名称:文学院 专业名称:课程与教学论(语文)指导教师:于全有 二零一六年八月

浅析索绪尔语言观 摘要:索绪尔是一个敏锐的天才语言学家, 他通过自身的积累、思考, 并在与其他语言学家的学术交流中受到启发, 提出了自己系统的语言学观: 言语活动、言语、语言及其联系; 语言是一个符号系统; 语言的历时性与共时性; 语言的句段关系和联想关系。索绪尔语言学观的问世,不仅影响20世纪的语言学研究,而且也深刻影响着其他人文学科研究。 关键词:背景;言语与语言;共时语言学与历时语言学;影响

目录 引言 (1) 一、索绪尔语言观产生的背景 (2) (一)德克海姆的现代社会学 (2) (二)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 (2) (三)惠特尼的语言学新认识 (2) 二、索绪尔语言观的具体内容 (3) (一)言语和语言 (3) (二)语言是一个符号系统 (3) (三)共时语言学和历时语言学 (4) (四)句段关系和联想关系 (4) 三、索绪尔语言观的影响 (5) (一)对语言学发展的影响 (5) (二)深远的学术价值 (5) 结语 (6) 参考文献 (7)

引言 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是本世纪最著名、影响最深远的语言学家之一。他提出的把语言当作一个共时的静态的符号结构系统来研究的语言思想,扭转了语言学的历史走向,开拓了现代语言学的新格局,从而使语言学在20世纪取得了伟大的成就。他提出了自己系统的语言学观: 言语活动、言语、语言及其联系; 语言是一个符号系统; 语言的历时性与共时性; 语言的句段关系和联想关系。索绪尔语言学观的问世, 不仅影响了 20世纪的语言学研究, 而且也深刻影响着其他人文学科研究由他的学生根据他讲课的笔记整理而成的《普通语言学教程》(1916)是现代语言学中的一部经典著作,这部称之为语言学“圣经”的著作以它新颖而独特的思想引起了广泛的反响,索绪尔也因此被誉为“现代语言学之父”。

现代汉语中有关“歧义”的几个问题

现代汉语中有关“歧义”的几个问题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歧义作为一种特殊的语法现象广泛地存在于我们的生活和学习中,有时也许可能会贻笑大方,但有时会带来一些意想不到的麻烦。 一、什么是“歧义” 吕叔湘、朱德熙先生在《语法修辞讲话》中指出:“歧义是一句话有两种说法”。裘荣棠先生在《“歧义”浅析》里说过:“歧义就是一句话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解释”。确切地说:“歧义”是一个短语或句子蕴含着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意思,没有把确切的意思表达清楚,使人可以有两种或几种不同的理解。 例如:“热爱人民的军队”,当作偏正词组来看时,“热爱人民的﹨军队”是修饰和被修饰的关系,意思时指对人民有深厚感情的军队;当作一个动宾词组看,“热爱﹨人民的军队”是支配和被支配的关系,意思是热爱军队,因为军队是人民的。 现代汉语中存在着多种类型的歧义句和歧义现象,但有些歧义现象可以借助上下文的语言环境来分辨,是可以排除的。有时,标题上的歧义可以借助正

文的内容来排除。对这样的歧义句,一般来说,是应该允许存在的。积极地利用歧义,可以构成双关语或歇后语等修辞格,使言语生动。但是在大多数情况下,特别是在上下文无照应的情况下,使人不能分辨的歧义句就会给读者带来麻烦。无疑,这会影响人们的交际和汉语纯洁健康的发展。歧义并非现代汉语独有的现象。古今中外各种语言中都有歧义现象,以法语著称的法语也不例外,只是情况各不相同罢了。 二、歧义是怎样产生的? 语言中的歧义现象,跟语言的表达者有关,表达者可以更换说法或利用上下文的交代照应来避免歧义。语言中的歧义现象跟语言自身特点也有联系。同一个人用某种语言(如,汉语)的某种句式来表达某个意思时有歧义而换用另一种语言(如,俄语)来表达,就可能没有歧义了。 歧义是怎样产生的呢?就语言的发展来说,歧义的出现也是一种必然现象。随着人类思维的发展和外界事物的发展,人类的语言也在发展。新词的不断产生、词义的逐渐变化、语法规律的逐渐发展和表达手段的日趋灵活丰富,都表明语言在发展。但是,外界事物的发展总是先于语言而存在的,是第一性的,而反映和表述这种发展的语言总是晚于前者而出现的,

歧义现象的研究

英语中歧义现象的研究 摘要:本文从语言学角度,从语音、多义词、兼类词等方面,对由词汇产生的歧义进行简要分类。在语用学角度,通过例举日常生活中的大量例子,从不同方面深入探究了歧义在广告、笑话、文学作品中的积极效应,以及在合同纠纷、英汉互译中带来的消极效应。 关键词:英语;语义学;歧义;分类 歧义是一种独特的语言现象,在任何语言运用当中都会产生这种语义模糊的语言现象,因此对歧义的产生和形成加以研究有广泛而切实的意义。本文将就英语中的一些典型的歧义现象进行分析,以便更好地理解、运用语言,发挥语言歧义的积极作用,消除语言歧义的负面影响。 一、产生英语歧义的原因 在日常生活中,歧义作为一种普遍的语言现象,按照不同标准和角度,可作不同分类。(一)由语音产生的歧义 1.发音 在英语之中,有许多单词和词语都具有相同的发音。例如: ①/maidi?/,既可能是my dear,也可能是my deer。 2.停顿 ①They don't know how/good ice cream tastes. ②They don't know/how good ice cream tastes. 3.语音语调 英语单词有重音,句子也有重读音节和非重读音节,读音的轻重可能成为歧义现象产生的根源。英语的重音变化常引起词义变化,特别是复合词的重音变化。例如:blackboard(黑板),black board(黑色的板);greenhouse(温室),green house(绿色的房子)。。(二)由多义词产生的歧义 英语中,存在着大量多义词,极大地丰富了原有的词汇内容,若句子里某个词是多义词,就可能产生歧义现象。这种歧义现象普遍存在。例如:

有趣的汉语

学好汉语,趣味多多 汉语是中华民族的通用语言,汉语魅力无穷,博大精深,是世界上最优美、最丰富、最简练的语言。说丰富,仅量词就有许多个,人谓口,马谓匹,鱼谓尾,树谓棵,汽车叫辆,火车称列……今天,汉语正在走向世界,外国留学生遍布我们的重点大学,孔子学院已走进各国城市。现在世界上正掀起了学汉语的热潮,作为一名中学生,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去学好我们的民族语言呢? 一.汉字汉字是记录汉语言的最基本符号,要想学好语文,必须读准汉字的发音,识记汉字的字形。在生活中、学习中、工作中,如果出错,就会弄出笑话,(如莘莘 ..学子,十年寒窗苦读, 终于迎来了高考,赴.商都的监考员,定要尽职尽责,认真监考,下面我点名,赵堃.、李曌、王璨 .....;. 家具、发酵、校表 ........)(一次,记者去温州考察,记者问:“你们温州靠什么发展起来的?”当地的一 位负责人说:“一靠警察 ..【机遇】”记者大吃一惊,原来温州人发音不准,把政..【政策】,二靠妓女 策和机遇念错了。)甚至发生重大的损失。汉字中,形声字居多,秀才认字认半边;占据第二位的是会意字,学习研究会意字,我们就会发现汉字很有意思。如:1.众(科长在纸上写了一个众字,问小张和小李:“它意味着什么?”小张抢先道:“意味着团结一心,坚不可摧。”小李说:“打麻将三缺一。”孙科长喝了一口茶:“你们呀,悟性太差了,这个字意味着即使只有咱们三个人,也要有一个人高高在上!”)2.家、3.烦、4.看、5.理、6.安、7.厨、8.甜、9.北。汉字是表意文字,又是方块字,古代的测字正是利用汉字的这一特点来算卦的(在外国就没有测字这种做法)。下面我们举一个事例。相传明朝末年,闯王的起义军快要打到京城的时候,有一天北京前门大街的一个卦滩前,来了一个愁容满面、官架子十足的人,这个人虽然穿了一身庄户人的衣裳,但怎么也不像一个老百姓。他跟算命先生说:“我想请你测个字,问一点事情。”算命先生说:“好,那就请你随便说一个字吧!”“朋友的友”那人想了想说。“你想问什么事情呢?”“我想问一下现在的时局,能不能太平。”“不会太平了”,算命先生微笑着说,“你测的这个字是一个’反’字的出头露脚,这证明天下的人都已经反了。”那个人赶忙改口说:“不、不、不,我说错了,我说的是有无的有。”算命先生脸一沉:“这就更遭了,这个字上面是个大的一部分,下面是个月,说明大明的江山已丢失一半了。”那人听了脸色煞白,又急忙改口:“我说的是申酉的‘酉’。”算命先生立刻显出惊慌的神情,低声对他说:“不好了,目前不但时局危急,恐怕连‘尊’也保不住了,酉就是就是‘尊’的斩头去脚。”那人吓得面如土色,一句话说不出来,停了一会儿,就无精打采地去解他的手巾,准备付钱,手巾系得太紧了,怎么也解不开,这个人急了就用牙去咬,算命先生看了,连忙摆手:“你不必付钱了,回去放宽心,你眼前的卦象很不吉利。”“什么意思?”算命先生长叹一口气:“你刚才咬口巾,就是一个不好的卦象,口和巾连在一起就是吊字,有事你若不往宽处想,我看还会有吊死的可能哩。” 友—反—有—酉—尊—吊 汉字的结构也可能产生笑话,比如一段文言文:契丹寇幽,将军武中引兵拒敌,闻贼来,乃弃兵丢甲而走。闻贼已退,方至都,大臣元一曰:“敌兵来侵犯,武中真能干,靠墙独自战,身上兵甲乱,骑猪往南窜。”上曰:“武中有马,何因骑猪。”对曰:“骑猪,夹矢走也。”上大笑。 二.词语。汉字是表意文字,所以字与字连起来,那就更有意思了。下面我举几个事例,以飨大家 (1)大学:文革期间,高考取消了,用所谓“推荐的方式”招收学生,很多文化水平很低的大老粗一步登天,成了大学生。一位教授忧心忡忡地说:“我们不能把清华大学办成清华中学啊!”张春桥反驳:“大学大学就是大家都来学嘛。” (2)早点:一位外国留学生对“早点”的理解。 (3)爱戴:“下基层工作是件好事,为群众办实事才能得到群众的爱戴。”“谁爱戴受罪帽子就

浅析英语借词现象在汉语中的表现

浅析英语借词现象在汉语中的表现 我们对现有汉语的研究,能清楚描述出汉语语言的结构,但是这种描述是远远不够的,语言并不是静态存在的,它的存在与发展往往处在动态之中,即:发展与衍生之中。本文将对汉语流行语进行研究,分析其灵活而又多变的社会体现。 新中国建立初期,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但是由于特定的历史环境,手苏联老大哥的影响,政策向苏联“一边倒”的同时,语言也受到俄语的影響,产生出大量的借词现象,如“文化宫”、“集体农庄”等。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对外政策逐步开放,英语逐渐成为世界性的通用语言,对各国语言影响重大。在这一时代背景之下,汉语中的借词现象逐步以英语为主。 本文将从各个角度对这一时期的英语借词现象在汉语流行语中的体现进行分析,了解其形成因素,分析其形成的理论依据、语言价值,预测其发展方式及规律,更好的掌握汉语与英语之间的影响及渊源。 一、英语借词现象对汉语流行语的原因 每种文字都是社会发展过程之中,记录历史事件的一种书写符号,只有适应历史的特点才能完成相应的语言交流、传承的任务。随着社会的发展,新事物、新现象、新科技不

断出现,人们的认知不断被刷新,与此同时,文字或语言的发展也要随之发生转变,大众需求也要顺应时代的潮流,发生改变等,这一系列的因素,都是借词出现在汉语流行语中的必然条件,这一现象的出现,也就顺应了社会发展的需求。 1.发展的力量 什么是流行语?它是存在于某个特定的时期、特定的区域、特定的人群中,被社会大众所广泛使用的某些词语。他们的出现往往与当前的社会现象、当前从事的特定职业、固有范围等有关。因此,汉语流行语往往体现的是我国社会文化发展的真实反映。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中西方交流的日益增多,我们要学习西方先进的科技、文化等知识,这就要求汉语与英语之间必须有所接触,有所影响等,这一系列的现象,就促成了汉语流行语中英语借此想象的产生。 2.外交的力量 任何民族的发展与进步,都不可能是封闭的、独世而存的,只有与其他民族、国家进行交流、互通有无,不断吸收其他民族的有点,摈弃吱声的不足,才能使自己不断进步、强大。在此过程之中,民族间的往来离不开语言的交流与传播,这就促使语言间的相互影响与渗透。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外交领域也在不断地扩大,接触的人群也就不断地增多,这就造成汉语与其他语言接触的频率逐步增多,范围逐步扩大。同时,传统汉语或固有的汉语流行语已经不能

有趣的汉语拼音

有趣的汉语现象 灵动摇曳的汉语是世界上表意最丰富的语言,也是组合性最强的语言,一个字往往可以和不同的字组成不同的词语,能表示多个意向,有的语意正说反说都行,并且有些词还可以颠倒用,不但意思明白,而且词义有趣多变。比如:“好不容易”和“好容易”,—个有“不“字,一个没“不”字,但意思相同。“了不得”与“了得”,—个有“不”字,一个没“不”字,按《辞海》注释,前者是“异乎寻常的意思”,如“他的本领真了不得”;“后者是有能耐,本领高强”。两者意思并不相反,而是相同。但是“中国队大胜日本队”和“中国队大败日本队”虽然说法相反,表意却是相同的。反语修辞也是造成含蓄和耐人寻味的幽默意境的语言手段之一。比如:这个人真是太愚蠢了。这个意思还可以这样表达:这个人实在是聪明极了(用嘲弄的口吻说)。“好歹”一词,在“好歹你都要来一趟”这句话中,正反两面的意思都有。在“万一有个好歹”这句话中,“好歹” 指的只是“歹”,没有“好”的意思,“好”仅是一个陪衬。有些由两个意思相近的字组成的词,把它颠倒过来念,意思仍然不变。如:讲演——演讲、觉察——察觉、依偎——偎依、喜欢——欢喜、累积——积累、登攀——攀登等等。有的内容相关联的字颠倒后,意思仍然相近或相关,例如:积累——累积、夜半——半夜、胆大——大胆、少年——年少、雪白——白雪,等等。但是,还有更多的由两个意思相近的字组成的词语是不能随便颠倒用的,如:生产——产生、现实——实现、气节——节气、面相——相面、官宦——宦官;有些不由近义的字组成的词也不能随便颠倒,如人名——名人、上马——马上、人情——情人、乡下——下乡、故事——事故、带领——领带等等,上述类型的词语如果颠倒了它们的意思就完全不同或相差很远。还有一种有趣的现象,就是有些东西的名称,如果把它倒过来说,正好表明了这种东西的用途,例如:羊圈——圈羊、铺盖——盖铺、铁锤——锤铁、门锁——锁门、锅盖——盖锅、瓶塞——塞瓶、牙刷——刷牙、床罩——罩床、手套——套手、口罩——罩口、鞋垫——垫鞋、水车——车水、风扇——扇风、鱼网——网鱼等等。亲爱的朋友,你还能说出一些有趣的汉语现象吗?汉语的主谓搭配范围非常广。你觉得“我是女孩,她是男孩”这句话有问题吗?在某种场合下这种说法是成立的!!两位母亲刚生了小孩。她们抱着自己的小孩,坐在一起谈笑。一路人问,“你们生的都是女孩吗?”;一母亲笑笑说,“不,我是女孩,她是男孩。”中文最有趣的地方就是词语的搭配有时很奇妙,令老外摸不着头脑。在有些主谓结构中,主语反而是动作的承受者;在动宾结构中,宾语反而是动作的发出者。主谓结构中主语是受事:信写好了。苹果已经吃了。这两句话是主谓结构。动宾结构中宾语是施事:来客人了。住了一个人。动宾结构的语义尤其丰富。“洗衣服”是对衣服发出动作,而“照镜子”的动作则与镜子本身没有任何关系,镜子只是动作的一个工具。“写一本书”也是动宾搭配,但“书”在写之前却根本不存在,它表示的是动作的结果。“写一条狗”的说法更令人摸不着头脑,没有上下文的情况下你 要反应好半天才想到”一条狗“是指的文章的内容。而“吃食堂”、“踢后卫”一类的说法就更奇怪了。汉语中的主语倾向于“有定”。说“客人来了”时,大家都知道客人是谁,正在等待他的到来;说“来客人了”,隐含“有人突然到访”的意思,大家还不知道来的人是谁。“白跑一趟”中的“白”是“没有收获”的意思。“白吃白喝”中的“白”是“没有代价”的意思。“白”和“雪白”看似相同,说“衣服是白的”和“衣服是雪白的”没什么两样。但它们的语法功能却有很大的不同。我们可以说“不白”、“很白”、“白得很”、“白一点”,但不能在“雪白”前面加“不”和“很”,也不能说“雪白得很”、“雪白一点”。汉语丰富的词汇、多变的使用方法以及所表达的丰富含义是其他语种所无法比的。比如明明是一对反义词,用在同一句话语中,所表达的意思非但不相反,反而是相近或相同的。这些语言现象,或许正是汉语的奥秘和魅力所在吧。如前文所举例子:“胜”与“败”本是一对反义词,表示相反的结果。“中国队战胜日本队”和“中国战败日本队”,两句话所表达的意

现代汉语中的歧义问题

现代汉语中的歧义问题 【摘要】:平时,要求我们在说话,写作中,一定要语言规范,清晰,明白,也就是言简意赅,但往往有些句子,言简了,意未明,容易让人产生误解,这就是歧义现象。歧义是自然语言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歧义现象的研究对探讨语言形式和内容的关系,揭示语法规律是很有意义的,“一种语言语法系统里的错综复杂和精细微妙之处往往在歧义现象里得到反映。因此,分析歧义现象会给我们许多有益的启示,使我们对于语法现象的观察和分析更深入。” 【关键字】:歧义;歧义类型;歧义解决方法 歧义是指在言语交际的过程中,听话人对一个小句或句子的语言意义或言语意义有着两种或两种以上理解的言语现象。现代汉语之所以会有歧义现象的产生,是因为,语言结构是有限的,用有限的结构去表达无限的意义必然会出现一个结构表达多种语义的现象,这样看来,多义现象自然也就不可避免了。 这里,我不想多说关于歧义界定的问题,也就是歧义与多义,歧义与歧解,歧义与笼统,歧义与模糊之间如何划分和区分的问题,只是稍作解释。 1:歧义与多义。目前语言学界对多义与歧义并没有严格的区分,一般认为歧义指结构(包括词组和句子)的多义;多义指词的多义。 2:歧义与歧解。学界较一致的看法是歧义指语言层面静态的抽象多义,歧解只言语层面动态的具体多义。歧义可能导致歧解,而歧解并非都是由歧义引起。歧义指句法歧义,歧解指语境歧义。 3:歧义与笼统。歧义重在所指对象的真假情况不确定,笼统重在指所指对象个别成员不具体。 4:歧义与模糊。歧义与模糊的争议不大。模糊单纯由词义的模糊性引起,

与歧义的争议不大。

歧义的定义研究缩小了歧义的定义面,多数人赞成笼统,模糊,双关,含混等形式不宜认为是歧义,因而划定了外延,一遍歧义定义作出明确规定。 由于歧义的产生有着多方面的原因,就需要详细地剖析一下。 (1):多音词引起的歧义 一个汉字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读音以及意义使得在没有语境情况歧义现象的产生,比如说“都”,没有一定的语境,谁也不知道它到底是什么意思,是“dou”呢,还是“du”呢?这种歧义只能用词音分析法,也就是组成词,换成“都是”,“首都”就可以理解了。 (2)词义不同引起的歧义 汉语的一个词往往会代表多重意思,比如说“仪表”,它既可以表示人的外表气质,又可以指用于测量的一种仪器,利用词义分析法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随着现代生活的发展,语言的可创造性越来越强,越来越多的附加意义可以说是“横空出世”,这个时候,对词义的不同理解往往更容易引起歧义和误会,所以,词义分析法虽不是最重要的,却也是不可忽视的。 (3)结构层次不同引起的歧义 一个句法结构内部包含了不同的构造层次,便会产生句法歧义,这类歧义结构可用层次分析法来解决。 例:中国历史悠久。A:中国\历史悠久B:中国历史\悠久,都是主谓短语; 两个学校的老师。A:两个\学校的老师B:两个学校的\老师,都是偏正短语;只是因为划分的层次不同,也就产生了不同的意义。

英汉歧义现象浅析

英汉歧义现象浅析 中本0701班霍晓婷 指导教师:姚勤智 摘要:语言运用中的歧义现象常会影响人们对话语意思的正确理解,但歧义并不总是消极的,它也有可取之处。本文在简介歧义现象的成因及分类的基础上,以英汉两种语言中的歧义现象为例,探讨了歧义现象在语言交际中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歧义;歧义分类;歧义作用 引言 英语作为世界性的官方语言,汉语作为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这两种语言的影响力日益增强。歧义是一种独特的语言现象,在任何语言运用中都会产生这种语义模糊的语言现象,因此对歧义的产生和形成加以研究有广泛而切实的意义。本文将就英汉语言中的一些典型的歧义现象进行分析,进一步探讨歧义在语言运用中的积极作用。 一、歧义现象的分类 英语属于印欧语系,汉语属于汉藏语系。英语和汉语尽管语种不同,各自具有不同的民族性特征,但语言作为一种全人类共有的社会现象,它们在语音、词汇、语法、语用等方面总有某些反映语言共同规律的东西,语言歧义是任何自然语言的内在特性。英语中有歧义现象,汉语中也时常会出现此种现象。歧义显露于语言结构的各个层次和语言的各个层面。正如亚里士多德说:“词是有限的,句式也是有限的,而事物却是无限的。故而同一个词、同一个句式便不可避免地会有许多意义。”① (一)语音歧义 语言作为交际的工具,早在文字出现以前就存在。在日常生活中,语言的使用范围和频率远比文字大得多,人们传递信息,交流沟通主要是通过声音的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转引自张维鼎.意义与认知范畴化[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7:338.

传递和接受来实现的。而语言中存在大量的同音词,及说话时语气的停顿、语调的不同、读音的轻重都为歧义的产生提供了可能性。 1.停顿停顿指句子内部、句子之间的声音间歇。同一个话语,停顿的位置不同所表达的意义就不同。例如: ①John said Mary is a fool. a. John said/Mary is a fool.约翰说:?玛丽是个傻瓜。? b. John/said Mary/is a fool.玛丽说:?约翰是个傻瓜。? ②Those who bought quickly made a profit. a. Those who bought quickly/made a profit.卖的人很快能够获利。 b. Those who bought/quickly made a profit.买的人很快能够获利。 ③奶奶爱吃鸡蛋面包。 a. 奶奶爱吃鸡蛋/面包。(鸡蛋和面包是并列关系) b. 奶奶爱吃/鸡蛋面包。(鸡蛋和面包是偏正关系) ④六加四乘以八减三。 a. 六加四,乘以八,减三。 b. 六加,四乘以八,减三。 2.同音异义同音异义词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发音相同但意义不同的词,包括同音同形异义词和同音异形异义词,在此只讨论后者。例如: ①She is fond of [s?uing]. a. She is fond of sewing. 她喜欢缝纫。 b. She is fond of sowing.她喜欢播种。 ②这个方案没有yi yi。 a. 这个方案没有意义。 b. 这个方案没有异议。 3.重音英语单词有单词重音,句子也有重读音节和非重读音节;而汉语除了有阴平、阳平、上声和去声四种基本声调外,也有重音和轻音之分。读音的轻重可能成为歧义现象产生的根源。像“I will do it”这样的句子,如果重读“do it”意思是“我将做这件事”;如果重读“will”则是“我愿做这件事”。同样“是去年发表的诗歌”,如重读“是去年”强调的是时间;如重读“诗歌”则强调作品的类型,侧重点明显不同。再比如“我请你去”这句话也可能有两种解释:如果其中“去”读的是重音就相当于英语中的“I ask you to

有趣的汉字.

本组教材是以“遨游汉字王国”为专题编写的。教学本组时,要引导学生进行综合性学习,初步了解汉字的特点和发展历史,加深学生对汉字和中华传统文化的感情,提高正确运用汉字的自觉性。同时培养学生策划和开展活动、查找和运用资料的能力。 1.认识23个生字。

2.策划并开展简单的小组活动,学写活动计划。 3.通过了解汉字谐音的特点,体会汉字文化的丰富有趣。 4.初步了解汉字的演变,学习欣赏汉字书法艺术,培养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自豪感。 5.学写简单的调查报告。 1.通过综合性学习,增进学生对汉字的了解,激发学生对汉字的热爱之情。 2.增强学生规范用字的意识。 《有趣的汉字》…………………………………………………………………………………5~6课时《我爱你,汉字》………………………………………………………………………………6~7课时 用综合实践活动贯穿整个单元的教学过程,培养学生从总体上感知、把握单元学习内容的能力,提高学生综合语文素养,激发学生对单元学习主题进行探究的欲望。 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 【学习目标】 1.认识23个生字。 2.策划并开展简单的小组活动,学写活动计划。 3.通过了解汉字谐音的特点,体会汉字文化的丰富有趣。初步了解汉字的起源,引发学生对汉字的兴趣。 4.初步了解汉字的演变,学习欣赏汉字书法艺术,培养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自豪感;提高对纯洁祖国语言文字的认识,养成防止和纠正写错别字的习惯。 5.学写简单的调查报告。 【学习重点】 1.通过了解汉字谐音的特点,体会汉字文化的丰富有趣。初步了解汉字的起源,激发学生对汉字的兴趣。 2.初步了解汉字的演变,学习欣赏汉字书法艺术,培养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自豪感;提高对纯洁祖

越南语词汇浅析_岑新明

2010年09月(总第169期) 今日南国 THESOUTHOFCHINATODAY NO.09,2010 (Cumulatively,NO.169) 中国汉字在越南曾经处于正统地位,可以说汉语对越南语的影响极为深刻。现代越南语中存在大量源于汉语的汉越词。这些词语不仅数量众多而且使用范围广泛,遍及政治、经贸、文化、社会、宗教、文学、医药、教育等各个领域,是越南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到了十三世纪,越南在汉字的基础上创造自己的文字叫喃字。 而今人们看到的越南文字拉丁化的最早的文献,是法国人,法国基督教士亚历山大.得.罗(AlexandredeRhodes)编的《越南文~葡萄牙文拉丁文词典》一书。是Rhodes于1591年至1660年间在根据其创制的越南罗马字拼写原则的基础上整合而成,从此,标志著越南语罗马字记音系统修改整合的阶段性成功及越南国语字的诞生,越南文字的成功使用应归功于他。这种罗马书写体,起初只被天主教堂和殖民机构使用,20世纪初才得以广泛推广。1906年,在越南的中学里制定为必修课,两年以后,顺化的皇室宫廷完全用罗马体制定了一个新法规。1919年罗马体就成为了越南国家正式书面语言。1975年越南南北统一,1986年开始实施革新政策,越南的各个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越南语言也不例外。 笔者认为,随着越南革新政策的深入推行,外来词在现代越南语中所占比重呈上升趋势,这有社会发展的要求,也有越南语自身发展需要的原因。由于历史背景不尽相同和受到政治、经济、文化等各种原因的影响,越南语亦不断的融合与发展,它记录了越南民族和文化的历史发展进程。本文仅从其词汇方面进行初步探讨。 一、越南语词汇的现状 据统计,目前世界上具有大约5000种语言。语言的发展变化与社会变迁紧密相连,并在词汇中很快反映出来,这也是语言文字和文化的生命力所在。一种语言词汇的完善,仅仅在词语数量的大幅度增加是远远不够的,而应该是丰富多样化的完善。词语的丰富和多样化要求其词汇本身应该包括大量的表现 概括、综合、具体、抽象等的词语。它体现出语言与现实社会和民族历史文化的最直接的联系。 (一)越南语词汇当中出现的一些新现象 通过归类分析,我们总结出越南语词汇出现了以下五种新的变化形式。 1.一些新词汇(在南北统一后或者说革新以来才出现的)。如:anbum,bainhiem,banthao,baotieu,cankiet,doanhgia,diendom,doitac,giaoho,hanhxu,等等。 2.一些词存在于越南语词汇当中,曾经被一些资料所记载,但由于某种原因(如很少使用或者太地方化等)而未被收录到字典中。如:anuc,baoliet,banloan,camnhan,camthuc,caothu,chetai,chexuat等等。 3.一些词尽管曾经出现在字典当中,但是从字典第一次出版至今又出现了一些新的意思。如词chuyendich有如下意思:(1)thaydoihoaclamthaydoivitritrongkhoangngan.例:chuyendichbanghe;(2)thaydoihoaclamthaydoidantucainaysangcaikhacdekhonggayxaolonlon.例:chuyendichtuluasangcaigiongcaycohieuquakinhtecaohon。(3)chuyendichcocaukinhte;chuyendichruongdat等等。 4.一些词已经被收录到字典当中,但从字典出版至今在用法上已经有所改变。如在风格、使用范围或者使用的地理分布上有所到改变,例如:bocao这个词已经在报纸上得到普遍使用,使用范围已经不象过去字典所注释的那样了。同样,其他词如:duhoc,dungdi,dacnhiem,gachbong,等等用法都已有所改变。 5.一些简写字或缩写名。这些简写字或缩写名的数量虽然不大,但是使用的几率很高。 如各个组织机关的名称:TW(trunguong),UB(uyban),BCH(banchaphanh),Cty(congty),TCTy(tongcongty)等等。或者是近阶段的一些国际组织的名称,如:WTO(Tochucthuongmaithegioi),UNDP(chuongtrinhphattriencuaLienHopQuoc),EU(TochucLienminhChauAu),ASEAN(TochuccacquocgiaDongNamA)等等。在例如其他一些缩简形式:GDP(tongsanphamquoc 越南语词汇浅析 岑新明1吴丽华2 (1.广西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南宁530006;2.广西东兴边防检查站助理翻译538100) [摘要]随着国际交流越来越多,各语言之间的碰撞是在所难免的。语言干扰是语言接触的结果,任何语言都不可能有足够的词汇满足其民族交际之需要。因此各语言之间的接触是显而易见的,所有的语言中出现借用现象亦是情理之中。借用是社会语言学最为普遍的现象,其直接的结果是外来词。越南语主要与汉语、法语、英语、俄语等有着密切的接触。它们在不同时期,不同条件下对越南语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有其特点且在越南语中发挥作用。 [关键词]越南语词汇;现状;趋势 [中图分类号]H61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190-(2010)09-0098-04[作者简介]岑新明(1959-),广西柳州人,广西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越南语言文化;吴丽华(1978-),广西北海市人,广西东兴边防检查站助理翻译,研究方向:越南语言文化。

有趣的英语现象

二.英语中最难发音的绕口令 The sixth sick sheik's sixth sheep's sick.第六位生病的酋长的第6只绵羊生病了。 附几个简单英语绕口令 big black bugs bleed blue black blood but baby black bugs bleed blue blood. Can you can a can as a canner can can a can? 你能够像罐头工人一样装罐头吗? I wish to wish the wish you wish to wish, but if you wish the wish the witch wishes, I won't wish the wish you wish to wish. 我希望梦想着你梦想中的梦想,但是如果你梦想着女巫的梦想,我就不想梦想着你梦想中的梦想。 Whether the weather be fine or whether the weather be not.Whether the weather be cold or whether the weather be hot..We'll weather the weather whether we like it or not. 无论是晴天或是阴天。无论是冷或是暖,不管喜欢与否,我们都要经受风霜雨露。 I thought a thought. But the thought I thought wasn't the thought I thought I thought. If the thought I thought I thought had been the thought I thought, I wouldn't have thought so much. 我有一种想法,但是我的这种想法不是我曾经想到的那种想法。如果这种想法是我曾经想到的想法,我就不会想那么多了。 三.therein(在那里)只有7个字母但却能在不改变字母顺序的情况下拆出另外13个单词来the he her er here I there ere(前于),rein(缰绳),re再,重新in herein 英语单词playground由10个字母组成,从这10个字母中任选一些字母拼词,能拼成哪些Play pay pad衬垫pound yard ground god go round and around road gay lay day do dog nod rag you glad young lag延迟 pan平锅 pun双关语 四.stewardesses女乘务员最长的只用左手就能在电脑键盘上打出来的单词 五用英语从1数到999也见不到字母a,只有到1000才出现a的影子 六.关于国家 c.h.i.n.a. 中国 come here. i need affection. 来这我需要爱 k.o.r.e.a. 韩国 keep optimistic regardless of every adversity(逆境).虽然事与愿违保持乐观 h.o.l.l.a.n.d 荷兰 hope our love lasts and never dies. 希望我们的爱永恒不变 i.t.a.l.y. 意大利 I trust and love you. 我相信你和爱你 l.i.b.y.a. 利比亚 love is beautiful; you also. 爱是美丽的你也是 大写China 指“中国”;小写china指“瓷器”。 大写Japan指“日本”;小写japan指“日本式漆器”。 大写John指“约翰”;小写john指“厕所”。 大写Russia 指“俄罗斯”;小写russia指“俄罗斯皮革”。 大写Turkey 指“土耳其”;小写turkey指“火鸡”。 七.有些单词正看、反看都有意思,越看越有意思,越有意思越想看。因为英语单词只能横向变化,没有上下结构,故叫妙趣“横”生。 dog 狗——god 上帝 ]口诀:上帝有条狗。 evil 邪恶的——live 居住口诀:邪恶的人应该住在地狱

浅谈现代汉语中的歧义问题

浅谈现代汉语中的歧义问题 歧义是自然语言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歧义现象的研究对探讨语言形式和内容的关系,揭示语法规律是很有意义的,“一种语言语法系统里的错综复杂和精细微妙之处往往在歧义现象里得到反映。现代汉语的歧义研究作为歧义研究的一个组成部分,是随着现代意义上的中国语言学的产生而产生的,并且因为歧义本身纠集着太多语言学中的璞玉浑金,集中体现了语言形式和意义之间的矛盾,所以现代汉语的歧义研究一直是汉语语言学研究中一个非常引人关注的问题。因此,分析歧义现象会给我们许多有益的启示,使我们对于语法现象的观察和分析更深入。” 一、歧义的意义与成因。 歧义是指同一语言形式包含两种或多种不同意义的现象。歧义又叫同形,一个着眼于内容,一个着眼于形式,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歧义必须以同形作为前提,不同形就无所谓歧义。语符系统的有限性给歧义的存在创造了必要的条件。语言以有限的符号结合生成无限个言语形成。语义内容和形式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不同的语言形式可以表达相同的意思,同一语言形式也可以表达不同的意思。关于歧义的成因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1.由同音词或同音词语造成的歧义。2.由同形多义词或同形短语造成的歧义。3.结构关系不同。4.结构层次不同。5.语义关系不同。6.语义指向不同。7.施受关系不同。8.词语辖域不同。9.词语范围所指不同。10.词的次范畴小类的语义特征不同。11.蕴含不同。12.预设不同。13.隐含共联项。歧义的产生从根本上说,它是由客观世界的无限复杂性同语言表达手段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造成的。 二、歧义的类型。 歧义的类型研究。关于歧义的类型是歧义问题中研究得最早、最多的方面。石安石《说歧义》从不同的角度来分类: 从语体的角度可以分为书面语的歧义和口语的歧义; 从歧义产生的语言系统内部根源的角度, 歧义又可以为词汇歧义和组合歧义。吴英才、李裕德合著的《现代汉语的歧义》则把歧义分为: 词引起的歧义, 简单词组的歧义, 复杂词组的歧义, 句子的歧义, 修辞性歧义, 标点符号的歧义。另外, 从交际效应的角度来划分, 歧义可以为有意歧义和无意歧义。从心理语言学的角度来研究, 歧义可分为暂时性歧义和永久性歧义。关于歧义的类型虽然研究的比较多, 但是并不等于已经把所有的问题都解决了。事实上, 目前各种划分的方法都有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比如从书面语和口语的角度来划分歧义的类型, 首先会遇到书面语和口语的本身的界限不好分清的问题。其次, 许多口语歧义到了书面语里仍有歧义, 反之亦然。比如: 他借我一本书, 借有“借入/ 借出”不同的意思。无论是在口语中还是书面语中都是有歧义的。而像吴英才的分类体系, 差不多可以说是一个大杂烩。他用来划分歧义的标准是多种多样,词、词组、句子歧义是从语法的角度而言的, 修辞性歧义则是从语用的角度而言的, 标点歧义却是从语义的角度而言的。虽然不同的学者给歧义划出的类别往往差别很大,但从他们各类歧义所涉及的内容来看, 各家的内容又相差无几。类型划分的多样化主要因为现代汉语的歧义的确是一个涉及多门学科、多个层面的复杂问题。不仅涉及语言内部的原因, 也涉及语言外部的原因, 包括语音、语汇、句法、语用各种因素。而且各个因素之间的界限并不清楚, 彼此之间的交叉纠结广泛存在。

浅论语文教学中的歧义现象

浅论语文教学中的歧义现象 导读:本文浅论语文教学中的歧义现象,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浅论语文教学中的歧义现象 葛蓓蓓 歧义是一种有趣的语言现象,也是语言学的重要研究课题。上个世纪80年代至今,众多研究者从各个层面对歧义现象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本文在总结歧义问题研究的基础上,从歧义现象的分类入手进行论述,以便更好地跟学生探讨歧义现象。 歧义现象是由不同因素造成的,既可以是语法的也可以是词汇的,还可以是语音和语用的。因此划分的角度不同,所得出的类型也不同。如王震雷(1997)从歧义产生的条件分句法平面的歧义和语义歧义;李汉威、黄春珍(2001)从三个平面理论角度将歧义分为句法歧义、语义歧义和语用歧义;郭文静(2002)等从歧义产生的语言系统内部的根源角度,把歧义分为语汇歧义、语法歧义和语用歧义等等。本文则从歧义产生的原因角度,将歧义分为四大类。 一、与语音有关的歧义 1.语音停顿 (1)十二加/三/乘以五等于多少? (此句由于停顿的不同,可得出不同的结果,分别为27、75。)

(2)他们/三个/一组去工人中作调查。 (可以认为只有三个人组成的一个组作调查,也可是他们一群人三个为一组分组调查。) 2.轻重音 (1)几天之后,他终于想起来了。 (“起来”读重音时为动宾关系,轻音时为动补关系。) (2)你们笑什么? (“什么”读重音时表示询问,轻音时表示责难。) 3.语音内部曲折 (1)这个地方没有缝。 (“缝”读féng时,表示缝补;读fèng时表示缝隙。) (2)这人真好说话。 (“好”读hǎo时,表示这人通情达理,不为难人;读hào时,表示这个人爱说话。) 以上主要是书面语情况,口语里的歧义现象主要表现在同音字上,如:你们什么时候qīzhōng考试?(qīzhōng是指“期中”还是指“期终”?听者肯定分不清。) 二、与词义有关的歧义 现代汉语词义组合中一部分歧义是由词义问题引起的,与语音引起的歧义不同,它们不仅在书面语中存在,而且在口语中同样如此。 1.词的多义性引起的歧义 (1)你先坐这等着,我去买饭。

有趣的汉语词

灵动摇曳的汉语是世界上表意最丰富的语言,也是组合性最强的语言,一个字往往可以和不同的字组成不同的词语,能表示多个意向,并且有些词还可以颠倒用,不但意思明白,而且词义有趣多变。 有些由两个意思相近的字组成的词,把它颠倒过来念,意思仍然不变。如:讲演——演讲、觉察——察觉、依偎——偎依、喜欢——欢喜、缓和——和缓、累积——积累、互相——相互、代替——替代、问询——询问、并吞——吞并、煎熬——熬煎、整齐——齐整、奋发——发奋、质朴——朴质、寂静——静寂、妒忌——忌妒、容颜——颜容、情感——感情、别离——离别、久远——远久、和平——平和、虚空——空虚、语言——言语、登攀——攀登等等。 有的内容相关联的字颠倒后,意思仍然相近或相关,例如:积累——累积、夜半——半夜、胆大——大胆、质变——变质、开放——放开、焰火——火焰、少年——年少、雪白——白雪、水井——井水、痴情——情痴、蜜蜂——蜂蜜、黄金——金黄、报喜——喜报、向导——导向、毒蛇——蛇毒、虫害——害虫、油菜——菜油、彩色——色彩、画笔——笔画、肉猪——猪肉、云彩——彩云、奶牛——牛奶,等等。 但是,还有不少由两个意思相近的字组成的词语是不能随便颠倒用的,如:生产——产生、现实——实现、气节——节气、计算——算计、面相——相面、官宦——宦官、愿意——意愿、发挥——挥发;有些不由近义的字组成的词也不能随便颠倒,如人名——名人、上马——马上、当家——家当、调情——情调、

动乱——乱动、得了——了得、人情——情人、乡下——下乡、故事——事故、带领——领带、海上——上海、文盲——盲文等等,上述类型的词语如果颠倒了它们的意思就完全不同或相差很远。 还有一种更有趣的现象,就是有些东西的名称,如果把它倒过来说,正好表明了这种东西的用途,例如:羊圈——圈羊、铺盖——盖铺、铁锤——锤铁、门锁——锁门、锅盖——盖锅、瓶塞——塞瓶、牙刷——刷牙、床罩——罩床、手套——套手、口罩——罩口、鞋垫——垫鞋、水车——车水、 风扇——扇风、鱼网——网鱼等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