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温室大棚开题报告

智能温室大棚开题报告
智能温室大棚开题报告

智能温室大棚开题报告

长春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题目:基于单片机的智能温室大棚控制系统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专业:测控技术与仪器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开题时间: 2013年3月19日

一、文献综述

1.课题的研究目的及意义

中国农业的发展必须走现代化农业这条道路,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增长,农业的研究和应用技术越来越受到重视,特别是温室大棚已经成为高效农业的一个

重要组成部分。现代化农业生产中的重要一环就是对农业生产环境的一些重要参

数进行检测和控制。例如:空气的温度、湿度、土壤的含水率等。在农业种植问

题中,温室环境与生物的生长、发育、能量交换密切相关,进行环境测控是实现

温室生产管理自动化、科学化的基本保证,通过对监测数据的分析,结合作物生

长发育规律,控制环境条件,使作物达到优质、高产、高效的栽培目的。以蔬菜

大棚为代表的现代农业设施在现代化农业生产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大棚内的温度、湿度与土壤的含水率等参数,直接关系到蔬菜和水果的生长。国外的温室设

施己经发展到比较完备的程度,并形成了一定的标准,但是价格非常昂贵,缺乏

与我国气候特点相适应的测控软件。而当今大多数对大棚温度、湿度、土壤含水

率的检测与控制都采用人工管理,这样不可避免的有测控精度低、劳动强度大及由于测控不及时等弊端,容易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结果不但大大增加了成本,

浪费了人力资源,而且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为了实现高效农业生产的科

学化并提高农业研究的准确性,推动我国农业的发展,必须大力发展农业设施与相应的农业工程,科学合理地调节大棚内温度、湿度以及土壤的含水率,使大棚

内形成有利于蔬菜、水果生长的环境,是大棚蔬菜和水果早熟、优质高效益的重

要环节。目前,随着蔬菜大棚的迅速增多,人们对其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特别

是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对大棚的自动化程度要求也越来越高。由于单片机及各种电子器件性价比的迅速提高,使得这种要求变为可能。当前农业温室大棚大多是中、小规模,要在大棚内引人自动化控制系统,改变全部人工管理的方式,就

要考虑系统的成本,因此,针对这种状况,结合郊区农户的需要,设计了一套低

成本的温湿度自动控制系统。该系统采用传感器技术和单片机相结合,由上位机和下位机(都用单片机实现)构成,采用485接口进行通讯,实现温室大棚自动化控制。

2.国内外研究现状

温室是一种可以改变植物生长环境、为植物生长创造最佳条件、避免外界四季变化和恶劣气候对其影响的场所。它以采光覆盖材料作为全部或部分结构材

料,可在冬季或其他不适宜露地植物生长的季节栽培植物。温室生产以达到调节

产期,促进生长发育,防治病虫害及提高质量、产量等为目的。而温室设施的关

键技术是环境控制,该技术的最终目标是提高控制与作业精度。

国外对温室环境控制技术研究较早,始于20世纪70年代。先是采用模拟式

的组合仪表,采集现场信息并进行指示、记录和控制。80年代末出现了分布式控制系统。目前正开发和研制计算机数据采集控制系统的多因子综合控制系统。

现在世界各国的温室控制技术发展很快,一些国家在实现自动化的基础上正向着完全自动化、无人化的方向发展。

世界发达国家如荷兰、美国、以色列等大力发展集约化的温室产业,温室内

温度、光照、水、气、肥实现了计算机调控,从品种选择、栽培管理到采收包装

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规范化技术体系。

美国是最早发明计算机的国家,也是将计算机应用于温室控制和管理最早、

最多的国家之一。美国有发达的设施栽培技术,综合环境控制技术水平非常高。

环境控制计算机主要用来对温室环境(气象环境和栽培环境)进行监测和控制。以花卉温室为例,温室内监控项目包括室内气温、水温、土壤温度、锅炉温度、管

道温度、相对空气湿度、保温幕状况、通窗状况、泵的工作状况、CO2浓度、Ec 调节池和回流管数值、pH调节池和回流管数值;室外监控项目包括大气温度、太

阳辐射强度、风向风速、相对湿度等。温室专家系统的应用给种植者带来了一定

的经济效益,提高了决策水平,减轻了技术管理工作量,同时也为种植带来了很

大方便[2]。

以园艺业著称的荷兰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就开始全面开发温室计算机自动

控制系统,并不断地开发模拟控制软件。目前,荷兰自动化智能玻璃温室制造水

平处于世界先进水平,拥有玻璃温室 1.2万多平方米,占世界1/4以上,有85%的温室用户使用计算机控制温室环境。荷兰开发的温室计算机控制系统是通过人机

交互界面进行参数设置和必要的信息显示,可绘制出设定参数曲线、修正值曲线以及测量的数据曲线,可以从数据库内调出设定的时间段内参数以便于必要的数

据查询,并能直接对计算机串行口进行操作,完成上位机与下位机之间的通信。

上位机软件集参数设置、信息显示、控制等功能于一体,同时还能够很好地完成

温室灌溉和气候的控制和管理。

此外,国外温室业正致力于向高科技方向发展。遥测技术、网络技术、控制

局域网已逐渐应用于温室的管理与控制中。控制要求能在远离温室的计算机控制室就能完成,即远程控制。另外该网络还连接有几个通讯平台,用户可以在遥远

的地方通过形象、直观的图形化界面与这种分布式的控制系统对话,就像在现场操作一样,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从国内外温室控制技术的发展状况来看,温室环境控制技术大致经历三个发展阶段:

1)手动控制。

这是在温室技术发展初期所采取的控制手段,其时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控制

系统及执行机构。生产一线的种植者既是温室环境的传感器,又是对温室作物进行管理的执行机构,他们是温室环境控制的核心。通过对温室内外的气候状况和对作物生长状况的观测,凭借长期积累的经验和直觉推测及判断,手动调节温室内环境。种植者采用手动控制方式,对于作物生长状况的反应是最直接、最迅速

且是最有效的,它符合传统农业的生产规律。但这种控制方式的劳动生产率较低,不适合工厂化农业生产的需要,而且对种植者的素质要求较高。

2)自动控制。

这种控制系统需要种植者输入温室作物生长所需环境的目标参数,计算机根据传感器的实际测量值与事先设定的目标值进行比较,以决定温室环境因子的控制过程,控制相应机构进行加热、降温和通风等动作。计算机自动控制的温室控

制技术实现了生产自动化,适合规模化生产,劳动生产率得到提高。通过改变温

室环境设定目标值,可以自动地进行温室内环境气候调节,但是这种控制方式对作物生长状况的改变难以及时做出反应,难以介入作物生长的内在规律。目前我国绝大部分自主开发的大型现代化温室及引进的国外设备都属于这种控制方式。

3)智能化控制。

这是在温室自动控制技术和生产实践的基础上,通过总结、收集农业领域知识、技术和各种试验数据构建专家系统,以建立植物生长的数学模型为理论依据,研究开发出的一种适合不同作物生长的温室专家控制系统技术。温室控制技术沿着手动、自动、智能化控制的发展进程,向着越来越先进、功能越来越完备的方

向发展。由此可见,温室环境控制朝着基于作物生长模型、温室综合环境因子分

析模型和农业专家系统的温室信息自动采集及智能控制趋势发展。

3.参考文献

[1] 于海业,温室环境自动检测系统.农业工程学报,1997.

[2] 牛皖闽,何立新.温室控制系统试验装置与系统分析.齐齐哈尔轻工学院学报,1995.

[3] Wray , Michelle Lynn ; A fuzzy logic controller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of a six2zone tube furnace[D]. UNIVERSITY OF LOUISVILLE 2001.

[4] 郑锋, 王巧芝, 孙西瑞. 温室大棚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 农机科技与信息,2008.

[5] 路康, 马斌强, 刘美琪, 袁超. 温室大棚动态参数测试系统的设计.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2008.

[6] Tetsuo Morimoto,Yasushi Hashimoto.An intelligent control for greenhouse automation,oriented by the concepts of SPA and SFA[J].Computers and Electronics in Agriculture, 2000.29:3—20.

[7] 丁镇生. 传感器及传感器技术应用.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1998.

[8] 何希才, 薛永毅. 传感器及其应用实例.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4.

[9] Diaz , Gerardo Gristian ;Simulation and control of heart exchangers

Using artifical neural networks. [D] UNIVERSITY OF NOTRE DAME 2000.

[10] 曹柏荣 , 瞿丹晨. 温室大棚中 CO2浓度测量仪.仪表技术与传感器 , 2005.

[11] 彭其圣 , 刘松龄. 单片机温室大棚种植参数监控系统.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

[12] 周航慈. 单片机应用程序技术. 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 2002.

[13] 郑锋,王巧芝,孙西瑞.温室大棚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农机科技与信息. 200.

[14] National Semlcondactor. ADC0809UserGuider[M]. [s. L]: National Semiconductor.2002.

[15] Anon.Chipcon AS Smart RF CC2420 Preliminary Datasheet

[Z].[S.1.]:Chipcon.2006.

二、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和实施方案

1.主要研究内容

本设计以AT89C51单片机的温度、湿度测量和控制系统为核心来对温湿度进

行实时巡检。单片机能独立完成各自功能,同时能根据主控机的指令对温度进行定时采集。测量结果不仅能在本地显示,而且可以利用单片机的串行口和 RS-232总线通信协议能把温室中的温度、湿度等参数及时上传至上位机,并与设定值进行比较,与设定值不符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以实现恒温恒湿环境。

在设计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到性价比和精度,在选用低价格、通用元件的的基础上,尽量满足设计要求,并使系统具有高的精度。本控制系统以单片机的控制

为核心,实时监测环境的温度和湿度,并设定了这两个参数的上下限定值,并具

有相应的报警系统,当超过设定的限定值时,单片机控制报警系统进行报警,而

且同时驱动继电器打开相应的开关使相应的执行机构运行。当参数值恢复到设定值范围内时,单片机控制执行机构停止运行。从而使环境的温湿度在一定的范围内得到控制。

本设计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选择适合的两种传感器,设计相应的信号采集和处理电路。

2、掌握AT89C51单片机的主要功能和特性,以其为核心设计控制系统。

3、设计简单的人机对话接口系统,如键盘、显示、报警等。

4、利用RS232实现单片机与上位机的通信。

5、实现系统的可靠性和抗干扰性。

2.实施方案

1)植物的生长是在一定环境中进行的 ,在生长过程中受到环境中各种因素的影响 ,其中对植物生长影响最大的是温度、湿度和光照度。环境中昼夜的温度、

湿度和光照度的变化大 ,对植物生长极为不利。现代温室有内外遮阳系统、加温系统、自然通风系统、湿帘风机降温系统、补光系统、补气系统、环流风机、灌

溉系统、施肥系统、自动控制系统等常用的环境系统,能够对植物的生长进行合

理的控制 ,而如何才能合理地控制这些配套设备的运作和协同则需要有一套完

善的硬、软件温室系统进行控制。因此 ,本系统就是利用价格便宜的一般电子器件来设计一个参数精度高 ,控制操作方便 ,性价比高的应用于农业种植生产的

温室大棚测控系统。该系统由单片机对温度、湿度等参数进行巡回测量 ,并对测量的结果进行优化补偿 ,并进行调控 ,此外主控制器还可以同时完成系统参数

测量 ,数据存储等,硬件总体设计结构如图 2.1所示。由图2.1可知 ,整个系统采用 STC89C58RD +单片机为处理核心 ,通过温室现有的各种传感器检测温室的

温度、湿度、光照度等环境因素 ,经由控制系统的 8路模拟量、数字量输入接

口传输到 CPU 中,并与系统设定值进行比较、判断、处理以及相关数据的存储。然后将 CPU 处理后各种控制结果通过16路开关量输出口传送到电机和电磁阀等执行机构上,从而实现对温室的控制。温室独立控制系统上还包扩各种人机界面和数据传输接口,实现了人机交换方式以及实时参数的设定。本控制系统采用宏晶科技公司生产STC51系列单片机控制器 ( STC89C58RD + )。该单片机具有强加密性,无法解密,具有超强的抗干扰性能,且芯片内部自带看门狗。STC89C58RD +单片机最高时钟频率为0~80MHz,32k 的Flash 存储器、1280字节的RAM 、拥有

P4口适合需要多I/O 的系统设计、16k 字节的E2PROM 可以提供比其它单片机更多的存储空间。其不需要依靠任何烧录器 ,直接通过电脑上的串口以

ISP 方式进行烧录。这种单片机的烧录方式操作简单容易

,程序的调试灵活 ,修改方便 ,且不受地域、时间和环境的影响和限制 ,可为以后产品的改进和升级提供方便。

温湿度传感器

8路模拟量和8路数字量输入接口光照度传感器

………

土壤含水率传感

器LCD 16路开光量输出接口CPU RS232RS485键盘

接口………通风系统

执行电机加热系统执行机构湿连水泵

图2.1总体结构图

2)系统硬件结构

整个系统采用模块化设计,硬件结构由传感器和单片机、控制装置组成,传

感器将物理参量转换为电压并完成信号的调理,再送人模数转换器ADC0809 ,由下位单片机AT89S51读取,单片机将数据通过485总线送给上位机,上位机设有显示功能,根据预先设置的参数决定要采取的措施,并将信息传给下位机,由下位机控制通风和喷灌装置,也可以通过键盘强制控制。智能温室大棚控制系统的组成基于两个方面:单栋温室大棚控制系统和集约化生产连栋温室大棚控制系统。后者建立在前者的基础上,前者适于我国农村个体经营的现状。对于单栋温

室大棚控制系统,设置了独立的控制和显示等功能,并设置了RS-232 和 RS-485

通讯接口,便于和上位机通信,实现集散控制系统,其模式如图

2.2。另外,在设计过程中考虑到农生产的特点,

每个系统的各部分接口都作了模块化设计,

并增加备用接口和功能,便于大棚生产重建和生产场地的变化,也增加了系统的通用性,扩大了适用范围。上位机通信接口

大棚2大棚n

大棚1

大棚n-1图2.2集散控制系统实现

3)温室大棚的硬件组成

温室大棚的硬件组成原理如图

2.3所示:湿度传感器空气湿度传感器74H C D 4051测温

器土壤含水率传感器其他传感器M A

X 338A/D 转换器P1P2AT89C51P0P1HD7279A 驱动电路通讯口MAX813储存器

键盘显示继电器调光

图2.3 温室大棚系统的主要硬件组成原理图

三、进度按排

2013年3月6号——2013年3月19号:查阅十篇中文文献和五篇英文文献,写文献综述,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和实施方案,画整体流程图,写开题报告。

2013年3月20号——2013年5月3号:由课题研究可以焊接硬件系统,根据具体的工作流程设计软件系统,了解整个课题研究从而开始写论文。

2013年5月4号——2013年5月10号:中期检查。

2013年5月11号——2013年5月24号:完善中期检查出现的问题,修改完整论文,图纸,有硬件系统的可以调试完成。

2013年5月25号——2013年5月31号:结束论文并交老师检查。

2013年6月1号——2013年6月9号:准备材料答辩。

2013年6月10号——2013年6月14号:开始系里答辩。

2013年6月17号——2013年6月21号:答辩较好者可以获得校内答辩

指导教师评语:

指导教师:

20 年月日审查意见:

通过对该学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的审查我们认为:

●毕业论文题目:□合适□较合适□欠妥□建议修改

●毕业论文工作量:□偏大□饱满□较饱满□偏少

●该生对题目的理解:□较好□一般□较差

●该生对应该完成的工作任务:□明确□较明确□不明确

●本人与他人的工作任务有无区别:□有区别□区别不明显□无区别

●该生所制定的工作计划:□合理□较合理□不合理

●开题报告撰写情况:□较好□一般□较差

审查结论:□通过分数 (百分制)

□不通过

(并决定一周后,即月日时,地点该同学重新开题)其它建议:

系主任(组长):

20 年月日

【开题报告】大棚温湿度控制系统开题报告

【关键字】开题报告 大棚温湿度控制系统开题报告 篇一:蔬菜大棚温度控制系统开题报告 中北大学信息商务学院 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学生姓名: 系别: 专业: 设计题目: 指导教师: XX 年 3 月20日XXX 学号:信息商务学院自动控制系自动化蔬菜大棚温度控制系统设计赵耀霞 开题报告填写要求 1.开题报告作为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委员会对学生答辩资 格审查的依据材料之一。此报告应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由学生在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前期内完成,经指导教师签署意见及所在专业审查后生效; 2.开题报告内容必须用按信息商务学院教学管理部统一设计 的电子文档标准格式(可从教务处或信息商务学院网页上下载)打印,禁止打印在其它纸上后剪贴,完成后应及时交给指导教师签署意见; 3.学生写文献综述的参照文献应不少于15篇(不包括辞典、 手册)。文中应用参照文献处应标出文献序号,文后“参照文献”的书写,应按照国标GB 7714—87《文后参照文献著录规则》的要求书写,不能有随意性; 4.学生的“学号”要写全号(如0XX401X02),不能只写最 后2位或1位数字; 5. 有关年月日等日期的填写,应当按照国标GB/T 7408—94 《数据元和交换格式、信息交换、日期和时间表示法》规定的要求,一律用阿拉伯数字书写。如“XX年3月15日”或“XX-03-15”; 6. 指导教师意见和所在专业意见用黑墨水笔工整书写,不得 随便涂改或潦草书写。 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篇二:温室温湿度控制系统设计开题报告 辽宁(本文来自:小草范文网:大棚温湿度控制系统开题报告)石油化工大学 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温室温湿度控制系统设计 学生姓名:刘晓薇

大棚西瓜栽培技术

大棚西瓜栽培技术 西瓜在我省反季节栽培中具有明显的优势,是我省反季节瓜菜生产最大宗作物之一。据海南西瓜协会统计,据海南西瓜协会统计,目前我省全年西瓜生产面积在30万亩以上,产值达10亿元,现面积仍在逐年扩大。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食品安全及品质要求也越来越高。然而我省属亚热带气候环境,作物病虫为害日益严重,农药用量也随之加大,严重影响我省作物产品安全;另外,我省雨水多,露地栽培的西瓜品质难于保证。而大棚栽培具有防虫、防雨、防风、保温等作用,易于提高西瓜产量和品质,保证西瓜产品安全。几年前,浙江农民西瓜种植联合体引进大棚栽培技术,生产高品质西瓜,产品市场销路好,效益高。近几年发展迅速,从几千亩发展到现在的3.5万亩。但大棚栽培成本高且技术含量相对较高,我省西瓜种植户还未完全掌握其技术,现将大棚西瓜栽培技术整理如下,供我省西瓜种植户参考使用。 (一)西瓜生物学特性 西瓜属于葫芦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其根为主根系,根系入土较深,较耐干旱,但根系再生能力弱,不耐移植。茎为蔓生,倒蔓葡萄生长。叶为单性互生,全叶被茸毛。花腋生,单花,雌雄异花同株,先开雄花,雌雄花间隔一定节位相间而生。果实高瓠果。种子大小因品种不同而异,因此其千粒重在20~80克之间。 (二)选择优良品种 大棚栽培的西瓜一般选用果形较小(重量在2.5公斤左右)、长势稳定、易于座果、品质佳、耐低温弱光的早、中熟品种。如早春红玉、早佳(8424)、蜜童、墨童、特小凤、小兰等。其具体特征特性见本书第一部分果用瓜类中优良西瓜品种介绍。

(三)栽培季节 西瓜是短日照喜温作物,极不耐寒,其生长发育过程要求高温,日照充足,空气干燥,昼夜温差较大的气候条件。因此,在海南一年四季均可种植西瓜,但为适应市场需求,运销省外,大棚西瓜栽培的最佳季节是每年的9月~翌年的1月。 (四)育苗 1、实生苗育苗 (1)育苗地的选择 选择避风向阳、排水良好、近年没有种过瓜类作物且靠近定植田的地块。 (2)选择育苗盘 选用50孔(5×10)或54孔(6×9)的塑料软盘作为育苗盘。 (3)营养土配制 因地制宜地选用经打碎(要求无病虫源,无杂草种子),过筛的大田土,和堆沤充分腐熟的农家肥,以及草木灰(谷壳灰)或椰糠,按体积比为4∶3∶3混合拌匀而成,每立方米加入1公斤的三元复合肥(N-P-K =15-15-15)充分混匀。为减少病害发生,要对培养土进行消毒。方法一:把福尔马林加水配成100倍液向培养土喷洒,1立方米培养土需福尔马林0.2~0.25公斤,喷后拌匀堆置,覆盖塑料薄膜闷2~3天揭开,

红楼梦人物性格分析开题报告

红楼梦人物性格分析开题报告 一、问题产生的背景 《红楼梦》,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章回体长篇小说,成书于1784年(清乾隆帝四十九年),梦觉主人序本正式题为《红楼梦》。它的原名《石头记》《情僧录》《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等。前80回曹雪芹著,后40回无名氏续,程伟元、高鹗整理。本书是一部具有高度思想性和高度艺术性的伟大作品,作者具有初步的民主主义思想,他对现实社会、宫廷、官场的黑暗,封建贵族阶级及其家庭的腐朽,封建的科举、婚姻、奴婢、等级制度及社会统治思想等都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并且提出了朦胧的带有初步民主主义性质的理想和主张。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了解《红楼梦》,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感受中国文化的渊远流长,丰富自己的情操。 (二)研究意义 通过对红楼梦人物性格的分析,培养同学们对古典文学的兴趣,提高同学们的文学素养。 三、研究过程 (一)文献研究法:图书馆,网络查阅相关资料,了解相关信息。

(二)采访法:对一部分中学生进行采访,收集同学所喜爱的红楼梦中的人物,和对人物的看法。 四、实施步骤 (一)准备阶段5月30日—6月3日,将组员分为两组进行对两种课题的研究。上网查找资料,将资料进行整理。制定好可实施的方案,用纸笔记录下来,然后交给指导教师修改。(二)实施阶段6月3日,各小组做好准备,做出最后方案。6月4日—6日,邀请指导老师指点,做总结。全组成员一起讨论评出“最佳收集者”。全组成员对研究过程作一个小结,每人写下心得体会。然后对研究资料进行研究总结,从中分析整理出对自己有利、感兴趣的资料,并发给其他同学(三)总结阶段6月8日—6月10日,最后写出的研究报告任老师指导修改后,就落制到实际中去,可以通过学校的广播推荐给学校的学生 五、预算成果 完成调查报告和研究报告。 六、条件分析 主观条件:全体组员对课题十分感兴趣,十分积极。团结协作。 客观条件:学校有微机室,家中有电脑方便查询资料,研究资料容易找到,试验方案可行,老师十分配合我们。 经费来源:本课题不需经费。 参考文献:《红楼梦》

基于PLC的温室控制系统的设计开题报告

郑州科技学院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年代。先是采用模拟式的组合仪表,采集现场信息并进行指示、记录和控制。80年代代末开始出现了分布式控制系统。目前正开发和研制计算机数据采集控制系统的多因子综合控制系统。现在世界各国的温室控制技术发展很快,一些国家在实现自动化的基础上正向着完全自动化无人化的方向发展。 目前,一些经济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已经研制并实现计算机自动化控制的现代高科技温室,并形成了令人惊险的植物工厂。而我国的温室系统属于半开放系统,温室内环境控制水平较低,仍靠人工根据经验来管理。而且,国内的控制系统主要用于单因子控制,因而设施现代化水平低,对温室环境的调控能力差,产品的质量难以得到保证。正是这些塑料大棚和日光温室对于解决城乡人民的蔬菜供应发挥着主力军的作用。 3.温室控制系统研制与开发的意义 温室是植物栽培生产中必不可少的设施之一,温度是影响植物生长发育最重要的因子之一。它的作用是用来改变植物的生长环境,避免外界四季变化和恶劣气候对作物生长的不利影响,为植物生长创造适宜的良好条件。 虽然有些温室也安装有各种加热、通风和降温的设备,但其主要操作大多仍是由人工来完成的当温室面积较大或数量较多时,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很大,而且也无法达到对温湿度的准确控制。本文介绍一种基于PLC和数字式温度传感器的温室控制系统。该系统实现了室内温度的自动测量和调节,大大降低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二、主要设计(研究)内容、设计(研究)思想、解决的关键问题、拟采用的技术方案及工作流程 1.研究内容: 温室的作用是用来改变植物的生长环境,避免外界四季变化和恶劣气候对作物生长的不利影响,为植物生长创造适宜的良好条件。温室一般以采光和覆盖材料作为主要结构材料,它可以在冬季或其他不适宜植物露地生长的季节栽培植物,从而达到对农作物调节产期、促进生长发育、防治病虫害及提高产量的目的。温室环境指的是作物在地面上的生长空间,它是由光照、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浓度等因素构成的。温室控制主要是控制温室内的温度、湿度、通风与光照。

人物形象分析开题报告.docx

人物形象分析开题报告 我们在探究小说教学分析人物形象时,先从文中具体的人物描写方法入手,结合小说时代背景,全面理解文中人物的性格,还要深入挖掘作者塑造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除此之外,围绕小说人物形象组织多种教学活动,使小说的人物形象特征深入人心。下面是整理的人物形象分析开题报告,希望对你有帮助。 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典型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在小说的定义中突出了塑造人物形象,可见人物形象是小说阅读教学的核心。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欣赏文学作品,“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小说中所塑造的人物往往具有独特的鲜明的个性,人物的性格在情节的发展中不断完善,情节影响人物性格的发展,但人物性格也决定着情节的发展。所以在小说教学中, 教师也应引导学生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从而把握好作者的创作意图。在小说阅读教学时,我们分析人物形象可从四方面入手: 一、找出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 小说刻画人物性格的描写手法多种多样,有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活动描写、细节描写、正面描写,侧 面描写,等等。因此分析人物形象时,首先要让学生明确作者是通 过哪些描写手法刻画人物的? 如在教学鲁迅小说《孔乙己》时,首先引导同学们从对孔乙己的 外貌、动作、语言、神态描写中各找出一句最能反映人物形象的句

子,并抓住关,分析其作用。如:外貌描写: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衫的唯一的人。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色,常些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穿的然是衫,可是又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也没有洗。(示人物的性格特征,揭示了文章主。)如:神言描写:孔乙己便了,上的青筋条条出,争道“,窃不能算”??窃!??人的事,能算么?(揭示人物内心世界,表人物性格特征。) 除此以外,有些小多地运用了心理活描写。如《最后一》中小弗郎士主的刻画要运用心理描写,一方面生地描了小弗朗士天真幼稚的心理状,另一方面又真切地反映了国主感情再他幼小心灵中的萌芽滋,充分揭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 二、把小中的人物放在具体的社会背景中分析 初中文本中的小取了不少名家名篇,有一些外国小,些小中的故事、人物距离当今学生的生活已很遥了,想要真正地理解小中人物形象,就必原那段社会史,充分了解当的社会背景。 在学《范中》,接触到文就要学生充介当 的社会背景,否学生很理解小的刺性。作者吴敬梓所的代,是在清王朝治的前期,科制度是清王朝巩固治、人 心的有力工具,多知分子堕入它的圈套而追求功名利禄。吴敬梓反种考用人才的制度,用刺手法写了《儒林外史》,暴露

1智能温室大棚系统-需求分析说明书

智能温室大棚系统
软件需求分析说明书
小组成员:物联网 12001 12111800102 梁树强 物联网 12001 12111800103 于吉满 物联网 12001 12111800104 卜浩圻

目录 1.软件介绍................................................................................................................................ 3 2. 软件面向的用户群体 ......................................................................................................... 3 3. 软件应当遵循的标准或规范 ............................................................................................. 3 4.软件范围................................................................................................................................ 3 5. 软件中的角色 ..................................................................................................................... 3 6. 软件的功能性需求 ............................................................................................................. 4 6.0 功能性需求分析 ......................................................................................................... 4 6.0.1 管理员功能性需求分类 .................................................................................. 4 6.0.2 用户功能性需求分类 ...................................................................................... 4 6.1 系统管理员功能细化 ................................................................................................ 5 6.2 用户功能细化 ............................................................................................................ 6 7.系统功能模块用例图 ......................................................................................................... 10 7.1 系统管理员功能模块用例图 ................................................................................... 10 7.2 用户功能模块用例图 ............................................................................................... 11 8.软件的非功能性需求 ......................................................................................................... 13 8.1 用户界面需求 .......................................................................................................... 13 8.2 软硬件环境需求 ...................................................................................................... 13 8.3 软件质量需求 .......................................................................................................... 13 9.参考文献 ............................................................................................................................. 13

PLC温室大棚控制系统设计开题报告

滨州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题目基于PLC温室大棚控制系统设计 系(院)自动化系年级2010级 专业电气自动化技术班级4班 学生姓名石瑞学号1023091219 指导教师王国明职称助教 滨州学院教务处 二〇一三年三月 开题报告填表说明 1.开题报告是毕业设计(论文)过程规范管理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严谨务实工作作风的重要手段,是学生进行毕业设计(论文)的工作方案,是学生进行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依据。 2.学生选定毕业设计(论文)题目后,与指导教师进行充分讨论协商,对题意进行较为深入的了解,基本确定工作过程思路,并根据课题要求查阅、收集文献资料,进行毕业实习(社会调查、现场考察、实验室试验等),在此基础上进行开题报告。 3.课题的目的意义,应说明对某一学科发展的意义以及某些理论研究所带来的经济、社会效益等。 4.文献综述是开题报告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广泛查阅国内外有关文献资料后,对与本人所承担课题研究有关方面已取得的成就及尚存的问题进行简要综述,并提出自己对一些问题的看法。 5.研究的内容,要具体写出在哪些方面开展研究,要突出重点,实事求是,所规定的内容经过努力在规定的时间内可以完成。 6.在开始工作前,学生应在指导教师帮助下确定并熟悉研究方法。 7.在研究过程中如要做社会调查、实验或在计算机上进行工作,应详细说明使用

的仪器设备、耗材及使用的时间及数量。 8.课题分阶段进度计划,应按研究内容分阶段落实具体时间、地点、工作内容和阶段成果等,以便于有计划地开展工作。 9.开题报告应在指导教师指导下进行填写,指导教师不能包办代替。 10.开题报告要按学生所在系规定的方式进行报告,经系主任批准后方可进行下

温室大棚西瓜种植技术温室大棚西瓜对比试验总结

温室大棚西瓜种植技术温室大棚西瓜对比试验总结 1 品种选择茄子品种资源极其丰富,保护地栽培中,应根据不同的栽培方式及当地的消费习惯确定适宜的品种。目前,疏附县主要栽培的茄子品种:长茄有布利塔、大龙、765、707、利箭,圆茄有快圆茄、二苠茄。 2 季节安排 茄子喜温耐热,怕霜冻,需较强的光照。茄子保护地反季节栽培必须具备良好的保护设施和精细的管理措施,才能达到高产优质。 不同保护地栽培形式,要求有不同的播种期、定植期和收获期。单坡面塑料大棚早春提早栽培,一般在11月下旬至12月上、中旬播种,3月上、中旬定植;小拱棚早春提早栽培一般在11月下旬至12月上、中旬播种,3月下旬至4月上旬定植。单坡面塑料大棚秋延后栽培,一般在7月中、下旬播种,8月下旬至9月上旬定植;冬暖棚越冬一般于8月下旬至9月上旬播种,10月下旬定植;冬暖棚嫁接,于7月中旬播砧木苗,5天后播接穗苗,8月中、下旬嫁接,9月上、

中旬定植;多年生延续栽培的播种期可灵活安排,原则是既要在当年获得好的经济效益,又要为茄子的多年延续栽培提供优质的老株。 3 育苗技术 3.1 种子处理 茄子病虫害很多,种子带菌也较严重,因此要对种子进行处理,一般包括浸种前的筛选、晒种、种子消毒、浸种和催芽。 3.2 播种 用营养杯或营养土块育苗,前一天浇足底墒水,营养土要充分湿透。寒冷季节育苗,在晴暖天气的午前播种;夏季育苗,最好在傍晚播种,播种后覆细土1~1.5cm。 3.3 苗期管理

播种后到出苗前的管理主要是温度管理。温度适宜时,5~6天即可出苗。出苗后,适宣温度自天为25~30℃,夜间为20~22℃,地温为16~20℃。 幼苗出土到子叶展开,真叶露心阶段,温度不能太高,一般白天最高温度为25℃,夜间为15~18℃,防止秧苗徒长。 真叶显露时,适当提高温度,白天26-28℃,次日早晨最低在10℃左右,到第三片真叶展开时,适当降低温度。 3.4 定植 定植前整地施肥,灌水造墒,选择晴暖天进行定植。按一定行距起高垄定植茄苗,一般栽植密度以2200-2500株/667m2为宜。定植后,整好垅面,覆盖地膜。 3.5 温度管理 茄子喜温耐热,怕霜冻,茄子生长发育适宜温度为20-30℃,在35℃以上高温或17℃以下低温,易导致落花、落果、畸形花或小果。越冬茄子定植缓苗期应重点掌握提高棚温,白天25-30℃,夜间

单片机蔬菜大棚开题报告

中原工学院信息商务学院 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论文(设计)题目基于单片机蔬菜大棚温湿度监测系统设计 姓名系别专业 班级 学号 1.选题目的和意义: 随着农业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和大棚技术的不断普及,蔬菜大棚数量不断增多,温湿度控制是蔬菜大棚一个重要的控制环节。植物的生长都是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的,其在生长过程中受到环境中各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对植物生长影响最大的是环境的温度和湿度。环境昼夜的温度和湿度变化较大,其对植物生长极为不利。因此必须对环境的温度湿度进行实时监测和控制,使其适合植物的生长,提高其产量和质量。温度太低,蔬菜就会被冻死,湿度太低,蔬菜就会停止生长,所以要将温度和湿度控制在适合蔬菜生长的范围内。传统的温度控制是在温室大棚内部悬挂一个温度计,由人工读取温度值来调节大棚内的温度。如果仅依靠人工来控制,既耗人力,又容易出差错。现在随着农业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传统的温湿度监测控制措施表现出极大的局限性。因此在现代化的蔬菜大棚管理中,通常有温度湿度自动监测控制系统,来实时监测控制温室大棚温度湿度,适应生产需要。 2.本选题在国内外的研究状况及发展趋势: 温室是一种可以改变植物生长环境、为植物生长创造最佳条件、避免外界四季变化和恶劣气候对其影响的场所。它以采光覆盖材料作为全部或部分结构材料,可在冬季或其他不适宜露地植物生长的季节栽培植物。温室生产以达到调节产期,促进生长发育,防治病虫害及提高质量、产量等为目的。而温室设施的关键技术是环境控制,该技术的最终目标是提高控制与作业精度。 国外对温室环境控制技术研究较早,始于20世纪70年代。先是采用模拟式的组合仪表,采集现场信息并进行指示、记录和控制。80年代末出现了分布式控制系统。目前正开发和研制计算机数据采集控制系统的多因子综合控制系统。现在世界各国的温室控制技术发展很快,一些国家在实现自动化的基础上正向着完全自动化、无人化的方向发展。 美国是最早发明计算机的国家,也是将计算机应用于温室控制和管理最早、最多的国家之一。美国有发达的设施栽培技术,综合环境控制技术水平非常高。环境控制计算机主要用来对温室环境(气象环境和栽培环境)进行监测和控制。以花卉温室为例,温室内监控项目包括室内气温、水温、土壤温度、锅炉温度、管道温度、相对空气湿度、保温幕状况、通窗状况、泵的工作状况、CO2浓度、Ec调节池和回流管数值、pH调节池和回流管数值;室外监控项目包括大气温度、太阳辐射强度、风向风速、相

XX形象研究开题报告

XX形象研究开题报告 最近发表了一篇名为《女性形象研究开题报告》的范文,觉得应该跟大家分享,这里给大家转摘到。 导语:撰写一份开题报告,可以使读者对论文有更多的了解。以下是为各位的研究开题报告,供大家阅读和参考。 论文题目 浅析巴金《家》中的女性形象 开题报告 一、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研究的背景 小说《家》是巴金长篇小说“激流三部曲”中的第一部,也是巴金的代表作品。《家》以20年代初期中国内地城市四川成都为背景,真实地描写了高家这个很有代表性的大家庭的腐烂、溃败的败落史。作品中的高家是中国封建社会和家族的缩影,它揭露了封建制度、封建礼教的罪恶,歌颂了新一代的觉醒与反抗。在作品中,

作者塑造了一系列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而其中的青年一代的女性形象更是令人深思,作品中年轻女性的不幸的形成不仅仅是这个社会的原因,仅仅从封建制度和旧礼教对她们的迫害上去分析是不够的,还应从他们自身性格上进行分析。她们年轻、美丽、善良,有的是封建家“牢笼”中的可怜女性,她们整年累月地被压在这个封建家庭的最底层,在悲惨的环境中,或是服从主子们对他们的命运的安排,服从命运,或是在不幸中苦苦追求、挣扎;有的是屈服与封建礼教的小姐们,她们最终成为旧制度、旧礼教的牺牲品;有的是受到“五四”思潮的影响,正在觉醒中的青年知识女性,这些给了她们一些希望,让他们看到未来的光明。而这些女性中有的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是一个“人”,更没有意识到去争取做“人”的权利,而一直是自觉不自觉的遵循着旧礼教的规矩甘心做奴隶。社会原因加自身原因就造成了其悲剧的结局。 2、研究的意义 《家》不仅全面反映中国封建大家庭的崩溃过程及青年人的斗争过程,而且反映了五四时代特有的反叛精神。《家》最大的成功在于不仅塑造了高家觉字辈兄弟鲜明独特的人物形象,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引起过强烈反响,更因为塑造了一批精彩的女性形象及对她们命运的构架赤裸裸地揭示了封建专制吃人的本质。可以说把《家》所要表现的腐朽的旧社会、旧制度毒害人的本质最深刻地揭

餐饮空间开题报告

广州大学华软软件学院 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藏着的中国》 餐饮空间设计 系别数码媒体系 专业艺术设计 班级08级建筑景观设计姓名欧叙平 学号0840324162 指导教师李菊 填表日期2011-10-25 教务处

说明 1.论文的开题报告是保证毕业论文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为规范毕业论文的开题报告,特印发此表。 2.学生应通过调研和资料搜集,主动与指导教师讨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开题报告。 3.此表填写一式三份,一份教学系留存,一份交指导教师,一份学生本人自存。 4.开题报告需经指导教师审查同意,方可正式开始论文写作工作。 5.本表由教务处负责解释。

一、选题的意义和研究现状 1.选题的目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1)选题的目的:这个题目是以市中心繁华地段的闲置地做一个餐饮空间的创意设计。选择餐饮空间设计作为本人的毕业设计题目,原因有,一是因为考虑到本人以后的就业方向与室内,以及室内与室外景观向协调和搭配,当然这和自己对室内设计的兴趣有关,也有对这方面内容的多角度思考和研究;二是想通过毕业设计的全过程对自己大学四年所学到的专业知识的总结,让自己设计的锻炼,能力得到充分的展现,使自己学到更多就业创业时需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将会对自己以后工作的发展提供支持,是一笔很丰厚的财富。 1)(2)选题的理论意义:怎样促成设计作品中的“概念性”、“实施性”两者间的完美统一结合,我认为设计师充分把握作品所包含的审美价值持续存在的时间性,使作品中塑造的空间容器能够准确传达出一个符合商业需求与机能美感兼具的全新表象意志。何为设?就是要应该事先预定某种时间和空间的概念;何为计?就是要罗列这种预定的概念,发挥这种概念并最终锁定概念,从设计思维的无到有、到思维的膨胀、乃至一泻万里的思维奔腾。正是在罗列这种特定时间和空间的关系时,使我感悟出设计思维的秩序的矛盾变异,并在这种矛盾中,让我反省、自我发挥、最终使之推进。2)(3)选题的现实意义:餐饮空间除了作为饮食场所满足人们的客观需要外,还要通过其自身环境来满足人们更高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作为一种营造餐饮环境的重要方式。餐饮空间的主题性设计是围绕某一中心思想或以突出某种要素对餐饮空间进行整体环境空间规划,包括它的的装饰材料、装饰色彩、陈设、空间造型以及服务和菜品等都为藏着的中国这主题服务,使主题的中式设计成为顾客容易识别其他餐饮空间的特征。消费者在主题性餐饮空间进行消费时经过观察和联想,进入期望的主题情境。好的餐饮空间主题设计有利于餐饮文化的创新和繁荣;有利于形成企业的品牌标志,从而创造品牌效益。

智能温室大棚整体控制设计报告

智能温室大棚整体控制设计报告设计人员:

目录 一、智能温室大棚简介 (3) 二、智能温室大棚结构设计 (3) 一、温室结构设计 (3) 1.温室结构布局 (3) 2.温室覆盖材料 (3) 3.温室的通风 (4) 二、温室运行机构 (4) 1.电力系统 (4) 2.降温增湿系统 (4) 3.遮阳系统 (4) 4.增温系统 (4) 5.浇灌系统 (4) 三、智能温室大棚控制系统 (5) 一、控制系统的主要构成 (5) 1、传感器 (5) 2、控制器 (5) 3、执行器件 (6) 4、上位机 (6) 二、具体控制过程 (6)

一、智能温室大棚简介 智能温室也称作自动化温室,是指由计算机控制温室内的执行器件来改善温室内的环境,营造适合农作物生长的环境。温室内的主要系统主要有可移动天窗、遮阳系统、保温系统、升温系统、降温系统、浇灌系统、移动苗床等自动化设施系统。 智能温室的控制一般有信号采集系统、中心计算机和控制系统三大部分组成。 二、智能温室大棚结构设计 一、温室结构设计 首先应进行温室建筑布局、形式、尺寸等方面设计,应考虑结构、机械、覆盖与支撑材料、荷载、通风、保温、给排水以及环境调控设备等多种因素,同时还应该考虑本地的地理气候条件,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力图降低制造成本和运行费用。 其结构框架设计的基本特点 1.温室结构布局尽量采用南北栋方式建筑可使太阳直射光 平均日总量透过率最高。 2.温室覆盖材料温室材料透光率对温室的光照总量有着重 要影响,可采用浮法玻璃其透光率可达90%以上。亦可采用超 长塑料薄膜(阳光穿透率85%)为覆盖材料。但其耐用性不高。 PC塑料板在造价、使用年限、透光率等方面是一个不错的选

温室控制系统设计开题报告

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一.选题的依据、意义和理论或实际应用方面的价值 随着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设施园艺工程因其涉及学科广、科技含量高、与人民生活关系密切,己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这也为我国大型现代化植物大棚的发展提供了极好的机遇,并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我国的现代化植物大棚是在引进与自我开发并进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温室大棚是一种可以改变植物生长环境、为植物生长创造最佳条件、避免外界四季变化和恶劣气候对其影响的理想场所。实现温室大棚环境智能控制的目的是主动地调节温度、湿度、光照和二氧化碳气体浓度等环境因素,以满足作物最佳生长环境的要求。其中,温湿度是最重要的环境因数。目前,我国绝大多数温室大棚设备都比较简陋,温室大棚环境仍然靠人工根据经验来管理。环境因素的自动调节和控制的研究正处于起步阶段,已严重影响了设施农业的大力发展。特别是北方地区因其纬度高,寒冷季节长,四季温差和昼夜温差较大,不利于作物生长,目前应用于温室大棚的温湿度检测系统大多采用传统的温湿度检测。这种温湿度采集系统需要在温室大棚内布置大量的测温电缆和湿度传感器,才能把现场传感器的信号送到采集卡上,安装和拆卸繁杂,成本也高。同时线路上传送的是模拟信号,易受干扰和损耗,测量误差也比较大,不利于控制者根据温度变化及时做出决定。在这样的形式下,开发一种实时性高、精度高,能够综合处理多点温度信息的测控系统就很有必要。 二.本课题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我国的现代化温室是在引进与自我开发并进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国外对温室环境控制技术研究较早,始于20世纪70年代。先是采用模拟式的组合仪表,采集现场信息并进行指示、记录和控制。80年代末出现了分布式控制系统。目前正开发和研制计算机数据采集控制系统的多因子综合控制系统。现在世界各国的温室控制技术发展很快,一些国家在实现自动化的基础上正向着完全自动化、无人化的方向发展。目前,一些经济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已经研制并实现计算机自动控制的现代化高科技温室,并且形成了令人惊羡的植物土厂。而我国的温室系统属于半开放系统,温室内环境控制水平比较低,仍靠人工根据经验来管理。而且,国内的控制系统主要用于单因子控制,因而设施现代化水平低,对温室环境的调控能力差,产品的质量和产量难以得到保证。正是这些塑料大棚和日光温室对于解决城乡人民的蔬菜供应发挥着主力军的作用。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及拟采取的方法 本设计以AT89C51 单片机的温度、湿度测量和控制系统为核心来对温湿度进行实时巡检。单片机能独立完成各自功能,同时能根据主控机的指令对温度

西瓜大棚栽培技术

西瓜大棚栽培技术 刘颖 (安徽省固镇县仲兴乡农技站,安徽固镇233700) 摘要从整地施肥、移栽、栽培环境条件管理、整枝、授粉、翻瓜、灌溉和病虫害防治等方面,总结了西瓜大棚栽培的技术。 关键词食品安全;无公害蔬菜;基地建设;立体气候条件中图分类号S651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8421(2012)05-548-02 作者简介 刘颖(1968-),女,安徽固镇人,农艺师,从事农业技术推 广工作。 收稿日期2012-04-25西瓜大棚栽培属于精细集约栽培,技术性很强,必须采取综合配套措施,才能取得早熟、丰产、高效益的目的。1 整地施肥 大棚早熟西瓜一般栽培密度较大,因此要求精细整地。 底肥一般施优质厩肥6万 7.5万kg /hm 2 (或腐熟鸡粪4.5 6.0万kg /hm 2),过磷酸钙750kg /hm 2 ,硫酸钾225 300kg /hm 2,腐熟饼肥1500kg /hm 2、锌肥和硼肥各11.25 kg /hm 2。底肥在普遍耕翻时施入1/2,丰产沟加内施1/2。在整地时,应将前茬作物根系拣出棚外。大棚内的作畦方式一般可采用小高垄,双蔓整枝和每株留1瓜情况下,按1m 行距作小高垄为宜。2 移栽定植 大棚西瓜在采用3层薄膜覆盖情况下,可比拱棚双覆盖早定植10d 左右。大棚内的栽植密度一般可较拱棚双覆盖大些, 并要求较精心地整枝,现在固镇地区多采用地面匍匐栽培,大棚内过度密植是不合适的。大棚内西瓜的定植方法:先在扣膜的畦面按株距划出定植穴位,然后选晴天定植,在9:00 16:00栽完。定植穴的大小应与营养钵大小相适应。然后向穴内浇适量底水,待水刚渗下时即栽苗。栽苗时先小心脱掉塑料钵, 将完整土坨栽入定植穴内,使土坨表面与畦面平齐或稍露出。摆正瓜苗后即填土。沿土坨四周用手将填入的土轻轻压实,也可在定植当日暂不封窝,次日再补浇一次小水后封窝, 以利于缓苗。全棚栽完后,可清扫畦面,并在垄面上插小拱架,其上扣薄膜,呈一条龙式小拱棚。由于大棚内无风,故拱架可简单些,小拱棚也可用地膜覆盖,并且不必压得很牢,以便天暖时昼揭夜盖。为了补苗,棚内应同时多栽一些后备苗。为了使定植当日能提高土温,最好在14:00 15:00前定植完毕。3栽培环境条件管理3.1 温度 西瓜定植后5 7d 内,要注意提高地温,促进缓 苗。若白天温度高于35?, 则应设法遮光降温。缓苗后可开始通风,以调节棚内温度,一般白天不高于32?,夜间不低于15?,此期间可通过开闭天窗来控制棚温,大棚西瓜盛花期,应保持光照充足和较高夜温,因为若在人工授粉后夜温低,则造成落果和影响果实肥大。外温超过18?时,应加大通风,天窗和棚两侧同时通风,保持白天不高于30?防止过高的日夜温差和过高的昼温。此期西瓜进入膨瓜期和成熟期,高昼温和日温差过大会导致果实肉质变劣,品质下降。 3.2湿度一般在西瓜生长前期棚内空气湿度较低,但在 植株蔓封行(地爬栽培者)后, 由于蒸腾量大,灌水量也增加,使棚内空气湿度增高。白天相对湿度一般在60% 70%,夜间达80% 90%。为降低棚内空气湿度,减少病害,可采取晴暖白天适当晚关棚,加大空气流通及行间铺草降低土面蒸发等措施。生长中后期,以保持相对湿度在60 70%为宜。3.3 增加采光量西瓜要求较强的光照强度。但由于大棚的棚膜表面结露珠或表面不洁净,常脱射人棚内的光照强度降低, 特别是在多层覆盖情况下。因此,应注意保持棚膜洁净,不要用透光很差的旧薄膜。膜在生长前期也有一定反光作用。西瓜要严格整枝,防止行间郁闭。3.4 棚内气体调节 大棚密闭条件下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 严重不足,影响光合作用的正常进行和同化产物的积累,二氧化碳施肥就是人为提高棚内二氧化碳浓度, 补充棚内二氧化碳含量不足。方法:①在棚内堆积新鲜马粪(5 6kg /m 3),在发酵过程中可释放二氧化碳;②燃烧丙烷气可产 生二氧化碳,即在600m 2 面积的大棚内,燃烧1.2 1.5kg , 就可使大棚内二氧化碳浓度高到1.3ml /L ;③应用焦炭二氧化碳发生器,在焦炭充分燃烧时可释放出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施肥的时期主要在西瓜生育盛期, 特别是果实发育期;适宜时间在10:00左右(此时是西瓜光合作用最旺盛时期),最佳浓度为1 1.5ml /L 。必须采取通风换气方法,使棚内气体保持新鲜,防止有害气体积累。4田间管理4.1 整枝 大棚密植条件下,要实行较严格的整枝。当伸 蔓后,主蔓长30 50cm 时,侧蔓也已明显伸出。当侧蔓长到20cm 左右时,从中选留1壮健侧蔓,其余全部去掉,以后主、侧蔓上长出的侧蔓及时摘除。在坐瓜节位上边再留10 15片叶即可打顶。整枝工作主要在瓜坐住以前进行。在去侧蔓的同时,要摘除卷须。4.2 人工授粉 由于棚内西瓜的开花习性,应在8:00 9:00进行授粉。阴天雄花散粉晚,可适当延后。为防止阴雨天雄花散粉晚, 可在前一天下午将次日能开放的雄花取回,放在室内干燥温暖条件下,使其次日上午按时开花散粉,再用此花给雌花授粉。应从第二雌花开始授粉。以便留瓜。4.3 翻瓜 为提高单瓜重和使瓜形端正,应选留第二雌花 上坐的瓜,留瓜过早则瓜小而瓜形不正,过晚则不利于早上市,一般授粉后3 5d ,瓜胎即明显长大,要优先在主蔓上留瓜;主蔓上没留住,可在侧蔓上留瓜。在地爬栽培情况下,应如拱棚栽培一样进行选瓜、垫瓜和翻瓜。4.4 追肥灌水 大棚西瓜前期浇水不宜过大。一般在缓苗 责任编辑王海责任校对胡先祥 农技服务,2012,29(5):548-549

女性形象分析开题报告

女性形象分析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是指开题者对科研课题的一种文字说明材料。这是一种新的应用写作文体,提供了有关女性形象分析开题报告,希望能够切实的帮助到大家。 一、课题论证: (一)国内外研究: 著名女性文学研究者谭正璧先生的《论苏青与张爱玲》,对两位女性作家进行比较,他认为张爱玲是重视人情甚于世情的作家,他重世情因而有后来不能居上的看法,与傅先生看重其对人性情欲的挖掘刚好相左。或许谭先生指出了张氏部分作品内容的某种局限,但评论者自己对作品内容的理解未必是没有局限的。不错,爱情婚姻两性关系是张爱玲观照人生的基本角度,但在她描写的媒妁婚姻、金钱婚姻、高等调情、通奸姘居及其它种种畸型变态的两性纠结中,包含着十分丰富的人性与社会文明的冲突。正是在这一点上,张爱玲超越了一般的海派小说家。对于此方面,谭先生显然注意得不够。 台大中文系教授张健先生主编过一部题为《张爱玲的小说世界》一书,这是其专门研究张爱玲的研究生的论文集。主要包括人物形象分析和艺术分析两大内容,亦有不少新锐敏捷的看法,但感悟多于理论,流畅却欠深透似为该书的共同点。 (二)选题意义: 我之所以选择《浅谈张爱玲笔下的女性形象》这个论题,是因为在阅读了张爱玲的大部分作品后,感受到了在封建家庭和金钱枷锁

禁锢下的那个时代的女性所遭受的身体和灵魂的压迫。张爱玲在从贵族到平民转换的生活经历过程中,深深感受到了女性地位的不平等,她在母亲与姑姑先进思想的影响下,寻求时代女性的归宿,再现时代女性的命运并以自己的经历为基础。本论文对张爱玲作品中的主要女性形象进行了深入分析并通过小说中的女性形象进行社会反思。 二、方案设计: 此论文旨在研究在张爱玲笔下的形形色色的女性形象,通过影响张爱玲创作的几方面因素,将她笔下的女性主要概括为典型的几种类型,以及这些女性形象的特点,从而深刻揭示出在封建家庭和金钱枷锁禁锢下的女性所遭受的身体和灵魂的压迫的悲剧原因。 大纲: (一)1、简要概括张爱玲的生平及其对她作品创作的影响。(家庭因素) 2、东西方文化差异对她作品创作的影响。(文化因素) 3、上海沦陷以及战争经历对她作品创作的影响。(社会因素) (二)张爱玲作品中各种各样的女性形象。 1、插翅难飞的女性,及其这一类女性的特点和代表人物。 2、心灵扭曲的女性,及其这一类女性的特点和代表人物。 3、漂泊不定的女性,及其这一类女性的特点和代表人物。 4、红颜薄命的女性,及其这一类女性的特点和代表人物。 (三)张爱玲创作的出发点及其笔下女性的特点。 (四)通过张爱玲创作的形形色色的女性形象进行社会反思。

现代智能温室大棚

现代智能温室大棚 在互联网时代智能农业的概念已越来越多地被提及并受到高度关注,智能设施为现代农业保驾护航,设施农业是指在人工设施保护条件下,通过工程技术手段为生物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以达到高产优质生产目的的现代农业生产方式。传统的现代化设施农业是高投入、高耗能的产业,对环境并不友好。从发达国家来看,高投入常规现代农业已暴露出一系列问题,而且无一不与高投入大规模单一经营的农作方式直接相关,所以提高水肥利用效率是促进现代农业快速发展的关键。 在我国农业生产中,水资源和肥料利用效率低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农业生产的进步。为此,物联网整合了计算机技术、电子信息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传感器技术及施肥技术,设计了一款农业一体化智能控制系统。该系统由环境智能采集、专家知识库支持、农业一体化自动灌溉三部分组成,详细功能如下: 1.环境智能采集 系统通过传感器设备智能采集农业土壤的温湿度、PH值、EC值及氮、磷、钾等环境数据,环境数据的智能采集是实现科学水肥灌溉的关键。通过对采集到的数据分析及系统知识库支持,可判断出农作物在此生长阶段对水肥的需求。 2.专家知识库支持 系统根据农作物在不同环境、不同季节、不同生长阶段的根水肥吸收规律,建立了农作物水肥一体化灌溉专家知识库。用户结合系统对种植环境的数据采集及农作物对水肥需求的分析,可制定出科学的水肥自动灌溉方案。 3.农业一体化自动灌溉 针对系统专家知识库提供的灌溉意见及农作物各生长时期的农业需求规律,通过控制水量

和肥量的供给,实现水肥在土壤的分布层与作物吸收层空间同位供给,该模块可分为控制子系统、配肥子系统和灌溉子系统三部分。控制子系统根据专家知识库提供的数据,设定配肥比重、灌溉时间、灌溉区域等数据,通过总控制器对多个控制节点进行控制,进行定量定时施肥轮灌。配肥子系统通过上位机的人机界面、PC 机或远程控制界面设定配肥方案;配肥控制系统通过控制器对直流变频器的控制实现对水泵和肥泵的控制,从而完成配肥过程。灌溉子系统通过上位机的人机界面、PC 机或远程控制界面设定控制方案,来实现定量定时定区域的灌溉。 农业一体化智能控制系统农业一体化智能控制系统将信息技术与农艺技术相结合,实现了农业的信息化和自动化控制,完成了农作物水肥一体化自动控制生产管理功能。根据农作物水肥需求规律进行施肥与灌溉,对农田水分和养分进行综合调控和一体化管理,具有肥随水走,利于作物吸收的特点,通过以水促肥、以肥调水,实现水肥耦合,全面提升农田水肥利用效率,不仅节水、节肥、节能、节省人力,而且还可大大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同时减轻了增施肥料对环境的污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