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T6-ORF表达载体的构建与鉴定

STAT6-ORF表达载体的构建与鉴定
STAT6-ORF表达载体的构建与鉴定

STAT6-ORF表达载体的构建与鉴定

作者:刘锦宙, 杨燕, 谢而付, LIU Jin-zhou, YANG Yan, XIE Er-fu

作者单位:刘锦宙,LIU Jin-zhou(江西省宜春市人民医院消化内科,江西宜春,336000), 杨燕,YANG Yan(江西省宜春职业技术学院,江西宜春,336000), 谢而付,XIE Er-fu(南京医科大学医学科学部,江苏南京,210029)刊名: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英文刊名:Chinese Journal of Biochemical Pharmaceutics

年,卷(期):2014(8)

引用本文格式:刘锦宙.杨燕.谢而付.LIU Jin-zhou.YANG Yan.XIE Er-fu STAT6-ORF表达载体的构建与鉴定[期刊论文]-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2014(8)

基因表达载体构建教学设计

“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教学设计

专题1 1.2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之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 一、目的基因和运载体的连接 二、利用标记基因筛选含目的基因的受体细胞 三、目的基因和启动子的相对位置关系 附件1: 附件2:

【教学反思】 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基因工程的关键步骤,空间想象难度大,科学理论和技术实践密切联系,思维跨度也大。福州屏东中学学生程度一般,正因如此,处理不好会提高学习难度,令学生视高科技为畏途,导致教学流于形式。本节课用微课和模型成功地化解了难点。 一方面基于学生课前微课的“先学”,学生对表达载体的构建有个整体的认识,然后以此为支架在课堂上填充和拓展内容,当学生在课堂上遇到相关问题时,能尽快到达“最近发展区”,获得进一步的发展,使学生逐渐对细节有更丰富更具体的理解,这种先整体后局部的处理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基于微课的先学后教模式实质上是利用微课为学生创设一个情境,使学生带着思考和疑惑走进课堂,节省课堂的热身时间,从而使高效率大容量的课堂教学目标得以实现。 另一方面高二学生具有抽象思维,但是仍然需要感性知识,形象知识作为支持,所以教师精心设计纸质模型,基于教材原有的学习完“DNA重组的基本工具”后的纸圈模拟活动,再设计了双酶切的活动,化微观为直观,一系列问题的发生都源自学生自己亲手构建的模型,从模型中发现问题,进而逐步由浅入深。学生像科学家一样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获得成功的体验。由于是带着问题的探究模拟活动,使学生的课堂参与是形式之上思维的积极参与。学生获得的体验是:基因工程这么高深的原理原来我也能想得到。学生的纸质模型立体、科学、易操作,但不好展示,而教师利用不同颜色的磁贴,随着课程的逐步推进,简洁明了地逐步在黑板上呈现,让整个环节衔接自然,师生互动流畅。直观的教学手段——模型构建,减轻了学生掌握这些知识的阻力,激发了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突破了重难点,强化了学生交流合作意识。 总之,作为教师,应该想学生之所难,积极探索有效途径,一堂成功的课不是展示教师的才智、形象、语言,更要通过学生的成功来反映。

表达载体的构建方法及步骤

表达载体的构建方法及步骤 一、载体的选择及如何阅读质粒图谱 目前,载体主要有病毒和非病毒两大类,其中质粒DNA 是一种新的非病毒转基因载体。一个合格质粒的组成要素: (1)复制起始位点Ori 即控制复制起始的位点。原核生物DNA 分子中只有一个复制起始点。而 真核生物DNA 分子有多个复制起始位点。 (2)抗生素抗性基因可以便于加以检测,如Amp+ ,Kan+ (3)多克隆位点MCS 克隆携带外源基因片段 (4)P/E 启动子/增强子 (5)Terms 终止信号 (6)加poly(A)信号可以起到稳定mRNA 作用 选择载体主要依据构建的目的,同时要考虑载体中应有合适的限制酶切位点。如果构建的目 的是要表达一个特定的基因,则要选择合适的表达载体。 载体选择主要考虑下述3点: 【1】构建DNA 重组体的目的,克隆扩增/基因表达,选择合适的克隆载体/表达载体。【2】.载体的类型: (1)克隆载体的克隆能力-据克隆片段大小(大选大,小选小)。如<10kb 选质粒。(2)表达载体据受体细胞类型-原核/真核/穿梭,E.coli/哺乳类细胞表达载体。

(3)对原核表达载体应该注意:选择合适的启动子及相应的受体菌,用于表达真核蛋白质时注意克服4个困难和阅读框错位;表达天然蛋白质或融合蛋白作为相应载体的参考。【3】载体MCS 中的酶切位点数与组成方向因载体不同而异,适应目的基因与载体易于链接,不能产生阅读框架错位。 综上所述,选用质粒(最常用)做载体的5点要求: (1)选分子量小的质粒,即小载体(1-1.5kb)→不易损坏,在细菌里面拷贝数也多(也有大载 体); (2)一般使用松弛型质粒在细菌里扩增不受约束,一般10个以上的拷贝,而严谨型质粒<10个。 (3)必需具备一个以上的酶切位点,有选择的余地; (4)必需有易检测的标记,多是抗生素的抗性基因,不特指多位Ampr(试一试)。(5)满足自己的实验需求,是否需要包装病毒,是否需要加入荧光标记,是否需要加入标签蛋白,是否需要真核抗性(如Puro、G418)等等。 无论选用哪种载体,首先都要获得载体分子,然后采用适当的限制酶将载体DNA 进行切割,获得线性载体分子,以便于与目的基因片段进行连接。 如何阅读质粒图谱 第一步:首先看Ori 的位置,了解质粒的类型(原核/真核/穿梭质粒) 第二步:再看筛选标记,如抗性,决定使用什么筛选标记。 (1)Ampr 水解β-内酰胺环,解除氨苄的毒性。 (2)tetr 可以阻止四环素进入细胞。 (3)camr 生成氯霉素羟乙酰基衍生物,使之失去毒性。 (4)neor(kanr)氨基糖苷磷酸转移酶使G418(长那霉素衍生物)失活

基因的克隆、表达载体构建与功能验证

基因的克隆、表达载体构建及功能验证(一般性方法) 一、基因克隆 ★事前三问 a.克隆这个基因干什么?它有什么功能? b.这个基因在哪种材料中扩增? c.材料需要怎么处理? ◎实验前准备工作 a.设计引物,准备材料, b.购置试剂:Taq酶、反转录试剂盒、凝胶回收试剂盒、质粒提取试剂盒、连接试 剂盒 c.实验试剂及用具:枪头、离心管、培养皿、滤纸灭菌;Amp+ 、Kan+等抗生素准 备 ※基本流程 提取和纯化RNA—cDNA第一条链合成—PCR—凝胶电泳—胶回收—连接—转化—涂平板—挑单菌落—摇菌—提质粒—测序 1.总RNA的提取、纯化及cDNA第一链合成 1.1叶片、根总RNA的提取 Trizol是一种高效的总RNA抽提试剂,内含异硫氰酸胍等物质,能迅速裂解植物细胞,抑制细胞释放出的核酸酶,所提取的RNA完整性好且纯度高,以利于下一步的实验。 1)实验前准备 预先配制0.1%的DEPC水(ddH2O中含0.1%DEPC,V/V,37 ℃过夜处理12 h),高温灭菌后,用DEPC水配制75%乙醇,研钵、量筒、试剂瓶等需200℃灭菌至少4 h,所用枪头和枪盒均去RNA酶处理(直接购买)。 2)Trizol 法(小麦)叶片或根的总RNA实验步骤如下: (1)提前在1.5 ml离心管中加入1 mlTrizol,然后将200 mg样品液氮中研磨成白色粉末,

移入管内,用力摇15 s,在15-30℃温育5 min,使核酸蛋白复合物完全分离。 (2)4℃,12000g离心10min,取上清,离心得到的沉淀中包括细胞外膜、多糖、高分子量DNA,上清中含有RNA。 (3)吸取上清液加0.2 ml氯仿,盖好盖,用力摇15 s,15~30 ℃温育2~3 min。(4)在≤12000g,4℃离心10 min,样品分为三层:底层为黄色有机相,上层为无色水相和一个中间层,RNA主要在水相中,水相体积约为所用TRIzol试剂的60%。 (5)将上层水相转移到新的1.5 ml离心管中,加2倍体积的无水乙醇沉淀RNA,室温静止30 min。 (6)在≤12000g,4℃离心10 min,离心前看不出RNA沉淀,离心后在管侧和管底出现胶状沉淀。 (7)用≥1 ml的75%乙醇洗RNA,涡旋振荡样品,在≤7500g,4℃离心5 min,弃上清。(8)室温放置干燥或真空抽干RNA沉淀,大约晾5-10分钟,加无RNase的水100μl用枪头吸几次,55~60℃温育10 min使RNA溶解。 (9)配制以下体系: 10×DNase buffer 5 μl DNase I (RNase-free)(40 μg/μl) 1 μl RNasin Inhibitor(40 μg/μl) 1 μl Total RNA 70 μg 加去RNase水至总体积为50 μl (10)37 ℃水浴1h,加DEPC处理的水至总体积为100 μl,加入等体积氯仿抽提一次。(11)取上清,加入10 μl的3 mol/L NaAC溶液,200 μl的无水乙醇,-80 ℃沉淀30 min。 (12)2~8 ℃,12000g离心10 min,弃清液,干燥后取50μl无RNase的水溶解RNA。3)RNA的质量及纯度检测 (1)电泳检测取2ul RNA 与1 ul 10×Loading buffer上样缓冲液混合均匀在1% 的琼脂糖凝胶上电泳,在紫外灯下观察RNA 条带并记录实验结果。 (2)分光光度计RNA纯度检测 取1ul RNA液,以DEPC水为空白对照,测定A260/ A280 比值,估测RNA质 量。 4)cDNA第一条链的合成 按照以下体系将提取的总RNA反转录成第一链cDNA: 1)在Eppendorf管中配制下列混合液:

表达载体的构建方法及步骤

表达载体的构建方法及步骤 令狐采学 一、载体的选择及如何阅读质粒图谱 目前,载体主要有病毒和非病毒两大类,其中质粒DNA 是一种新的非病毒转基因载体。 一个合格质粒的组成要素: (1)复制起始位点Ori 即控制复制起始的位点。原核生物DNA 分子中只有一个复制起始点。而 真核生物DNA 分子有多个复制起始位点。 (2)抗生素抗性基因可以便于加以检测,如Amp+ ,Kan+ (3)多克隆位点MCS 克隆携带外源基因片段 (4)P/E 启动子/增强子 (5)Terms 终止信号 (6)加poly(A)信号可以起到稳定mRNA 作用 选择载体主要依据构建的目的,同时要考虑载体中应有合适的限制酶切位点。如果构建的目 的是要表达一个特定的基因,则要选择合适的表达载体。 载体选择主要考虑下述3点: 【1】构建DNA 重组体的目的,克隆扩增/基因表达,选择合适的克隆载体/表达载体。 【2】.载体的类型:

(1)克隆载体的克隆能力-据克隆片段大小(大选大,小选小)。如<10kb 选质粒。 (2)表达载体据受体细胞类型-原核/真核/穿梭,E.coli/哺乳类细胞表达载体。 (3)对原核表达载体应该注意:选择合适的启动子及相应的受体菌,用于表达真核蛋白质时注意克服4个困难和阅读框错位;表达天然蛋白质或融合蛋白作为相应载体的参考。 【3】载体MCS 中的酶切位点数与组成方向因载体不同而异,适应目的基因与载体易于链接,不能产生阅读框架错位。 综上所述,选用质粒(最常用)做载体的5点要求: (1)选分子量小的质粒,即小载体(1-1.5kb)→不易损坏,在细菌里面拷贝数也多(也有大载 体); (2)一般使用松弛型质粒在细菌里扩增不受约束,一般10个以上的拷贝,而严谨型质粒<10个。 (3)必需具备一个以上的酶切位点,有选择的余地; (4)必需有易检测的标记,多是抗生素的抗性基因,不特指多位Ampr(试一试)。 (5)满足自己的实验需求,是否需要包装病毒,是否需要加入荧光标记,是否需要加入标签蛋白,是否需要真核抗性(如Puro、G418)等等。 无论选用哪种载体,首先都要获得载体分子,然后采用适当的限制酶将载体DNA 进行切割,获得线性载体分子,以便于与

克隆载体表达载体构建详细版

一、稀释引物 1、4℃,15min、13000转离心(先等离心机降温) 2、根据OD值加DD水。 3、静置30min(冰上) 4、准备1.5毫升EP管,并加90ulDD水。 5、向EP管中加10ul引物,震荡离心,-20℃保存。 二、跑MIX检测引物(20ul体系)、 上引物0.8ul 下引物0.8ul Mix 10ul DNA(日本晴)1ul DD水7.4ul 三跑高保真酶(50ul体系) DNAorCDNA 2ul 上引物2ul 下引物2ul 5*buffer 10ul dNTPs 5ul DD水28ul Pfu(最后加)1ul 四胶回收流程 1、在紫外线下切胶,用牙签装入2ml的EP管中。 2、按量加XP2,放在55℃水浴锅中10min,每2min摇匀1次,涡旋,短离。 3、将液体冷却到室温,转移到平衡住中,离心10000转,1min30s,倒掉滤液。 4、加入xp2 300ul,离心10000r,1min30s,倒掉滤液。 5、加入spw700ul,离心10000r,1min,倒掉滤液(重复一次) 6、空转2min,13000r,之后换1.5mlEP管。 7、套上保鲜膜放入37℃烘箱中,30min。 8、加入DD水10ul,静置2min,离心2min,13000r,重复3次,-20℃保存。 五、胶回收产物检测(10ul)体系 上引物0.4ul 下引物0.4ul Mix 5ul 回收产物1ul DD水 3.2ul 六、构建blunt cloning 载体(克隆载体)(4ul 体系) 胶回收产物 3.5ul Blunt cloning 0.5ul 混匀后,PCR:25℃15min 盖子温度50℃

表达载体的构建

关于表达载体的构建 1.表达载体(expression vector):能使目的基因在宿主细胞中表达的一类载体。这类 载体既有复制子,更要有强启动子; 2.大肠杆菌中的表达载体应含有 (1)强启动子 (2)在启动子下游区和A TG上游区有一个好的SD序列。 (3)在外源基因插入序列下游区要有一个强的转录终止序列,保证外源基因有效转录和质粒的稳定性。 我们实验室常用的就是PBI121的表达型载体,该载体具有35S强启动子,下游有MCS,并且具有T-DNA插入片段和Tet和Kan的抗性位点,有利于作为农杆菌浸染植物的表达载体。 3.载体构建的步骤 (1).设计引物 1.引物的长度用于PCR扩增的寡核苷酸引物至少应在16个碱基以上,一般以20—30个碱基为宜,引物过短会使PCR特异性降低,过长则会引起引物间的退火而影响有效扩增。 2. 引物自身序列应位于高度保守区,与非扩增区无同源序列。引物中碱基分布应尽可能避免嘌呤、嘧啶的连续排列,引物间3’端的互补、二聚体或发夹结构也可能导致PCR 反应失败。 3. Tm值引物的Tm值一般控制在55-60度, 尽可能保证上下游引物的Tm值一致,一般不超过2度. 如果引物中的G+C含量相对偏低,则可以使引物长度稍长,而保证一定的退火温度.Tm=2(A+T)+4(C+G) 4. 引物的GC含量引物中GC含量应占到45%一60%左右。在引物设计时应尽量避免引物二聚体和发卡结构,尤其是在引物3,端不应有互补结构。引物3,端应与目的片段完全配匹,而其5’端碱基可不与模板配匹,故在引物设计时可在其5,端加上限制酶位点或其他短的序列,这些与原初模板并不配对的非互补序列在后续的循环中将被带到双链DNA中去,这样反应产物不仅含有目的序列,同时在目的基因的两侧又有了新的限制酶位点,用相应

小鼠microRNA-125b过表达载体构建 毕业论文

小鼠microRNA-125b过表达载体构建 目录 摘要 (1) Abstract (3) 1 前言 (4) 2 材料与方法 (5) 2.1 材料 (5) 2.2主要试剂与仪器 (5) 2.2.1主要试剂 (5) 2.2.2主要仪器 (5) 2.3 方法 (6) 2.3.1质粒提取 (6) 2.3.2鼠尾基因组DNA提取 (6) 2.3.3 PCR引物设计与合成 (7) 2.3.4 PCR扩增 (7) 2.3.5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 (7) 2.3.6 DNA产物纯化及回收 (8) 2.3.7酶切及鉴定 (8)

2.3.8载体构建 (9) 3 结果与分析 (9) 4 讨论 (11) 5 结论 (11) 6 参考文献 (12) 致谢 (14)

摘要 NPC1是一种以溶酶体内脂质异常沉积为特征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迄今为止对NPC1的发病机制仍得不到合理的解释。研究发现miRNA对tau蛋白的调控和神经元存活至关重要,通过调节蛋白激酶和蛋白磷酸酯酶来调节tau蛋白磷酸化水平。Tau 蛋白过度磷酸化损伤神经细胞功能和结构,如过度磷酸化使Tau 蛋白结合微管能力降低[1],Tau 蛋白在神经元内聚积导致神经元轴突转运障碍[2]、乙酰胆碱释放减少[3]、蛋白酶体活性抑制[4-7],这些功能和结构的改变可能导致神经元呈慢性进行性变性构建miR-125b表达载体,从tau蛋白磷酸化调控的研究入手,系统地研究参与tau蛋白磷酸化调控的miR-125b 的靶基因,阐释其中的分子作用机制,为tau蛋白异常病变引起的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研究与防治提供新的思路。 本实验目的:构建小鼠microRNA-125b(miR-125b)过表达载体。 方法:参考小鼠miR-125b前体序列的PCR扩增引物,重新设计限制性内切酶位点为Nhe I和EcoR I,PCR扩增,然后将目的片段和pcDNA3.1-EGFP质粒进行双酶切鉴定,使用T4 DNA连接酶进行连接,转化DH5α感受态细胞,挑取重组阳性克隆,对重组质粒进行双酶切、琼脂糖凝胶电泳鉴定及测序分析。

叶绿体表达载体--如何构建载体

如何构建载体 1 启动子的选用和改造 外源基因表达量不足往往是得不到理想的转基因植物的重要原因。由于启动子在决定基因表达方面起关键作用,因此,选择合适的植物启动子和改进其活性是增强外源基因表达首先要考虑的问题。 目前在植物表达载体中广泛应用的启动子是组成型启动子,例如,绝大多数双子叶转基因植物均使用CaMV35S启动子,单子叶转基因植物主要使用来自玉米的Ubiquitin启动子和来自水稻的Actinl启动子。在这些组成型表达启动子的控制下,外源基因在转基因植物的所有部位和所有的发育阶段都会表达。然而,外源基因在受体植物内持续、高效的表达不但造成浪费,往往还会引起植物的形态发生改变,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为了使外源基因在植物体内有效发挥作用,同时又可减少对植物的不利影响,目前人们对特异表达启动子的研究和应用越来越重视。已发现的特异性启动子主要包括器官特异性启动子和诱导特异性启动子。例如,种子特异性启动子、果实特异性启动子、叶肉细胞特异性启动子、根特异性启动子、损伤诱导特异性启动子、化学诱导特异性启动子、光诱导特异性启动子、热激诱导特异性启动子等。这些特异性启动子的克隆和应用为在植物中特异性地表达外源基因奠定了基础。例如,瑞士CIBA-GEIGY公司使用PR-IA启动子控制转基因烟草中Bt毒蛋白基因的表达,由于该启动子可受水杨酸及其衍生物诱导,通过喷酒廉价、无公害的化学物质,诱导抗虫基因在虫害重发生季节表达,显然是一个十分有效的途径。 在植物转基因研究中,使用天然的启动子往往不能取得令人满意的结果,尤其是在进行特异表达和诱导表达时,表达水平大多不够理想。对现有启动子进行改造,构建复合式启动子将是十分重要的途径。例如,Ni等人将章鱼碱合成酶基因启动子的转录激活区与甘露碱合成酶基因启动子构成了复合启动子,GUS表达结果表示:改造后的启动子活性比35S启动子明显提高。吴瑞等人将操作诱导型的PI-II基因启动子与水稻Actinl基因内含子1进行组合,新型启动子的表达活性提高了近10倍(专利)。在植物基因工程研究中,这些人工组建的启动子发挥了重要作用。 2 增强翻译效率 为了增强外源基因的翻译效率,构建载体时一般要对基因进行修饰,主要考虑三方面内容: 2.1添加5`-3`-非翻译序列 许多实验已经发现,真核基因的5`-3`-非翻译序列(UTR)对基因的正常表达是非常必要的,该区段的缺失常会导致mRNA的稳定性和翻译水平显著下降。例如,在烟草花叶病毒(TMV)的126kDa 蛋白基因翻译起始位点上游,有一个由68bp核苷酸组成的Ω元件,这一元件为核糖体提供了新的结合位点,能使Gus基因的翻译活性提高数十倍。目前已有许多载体中外源基因的5`-端添加了Ω翻译增强序列。Ingelbrecht等曾对多种基因的 3`-端序列进行过研究,发现章鱼碱合成酶基因的3`-端序列能使NPTII基因的瞬间表达提高20倍以上。另外,不同基因的3`-端序列增进基因表达的效率有所不同,例如,rbcS3`-端序列对基因表达的促进作用比查尔酮合酶基因的3`-端序列高60倍。 2.2 优化起始密码周边序列 虽然起始密码子在生物界是通用的,然而,从不同生物来源的基因各有其特殊的起始密码周边序列。例如,植物起始密码子周边序列的典型特征是AACCAUGC,动物起始密码子周边序列为CACCAUG,原核生物的则与二者差别较大。Kozak详细研究过起始密码子ATG周边碱基定点突变后对转录和翻译所造成的影响,并总结出在真核生物中,起始密码子周边序列为ACCATGG时转录和翻译效率最高,特别是-3位的A对翻译效率非常重要。该序列被后人称为Kozak序列,并被应用于表达载体的构建中。例如,有一个细菌的几丁质酶基因,原来的起始密码周边序列为UUUAUGG,当被修饰为ACCAUGG,其在烟草中的表达水平提高了8倍。因此,利用非植物来源的基因构建表达载体时,应根据植物起始密码子周边序列的特征加以修饰改造。 2.3对基因编码区加以改造

(完整word版)基因表达载体构建

一、简述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基因表达调控的异同点,并说明基因表达调控与基因工程表达载体构建的关系。 1.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基因表达调控的共同点: (1)结构基因均有调控序列; (2)表达过程都具有复杂性,表现为多环节。 2.不同点: 原核生物:(1)RNA聚合酶只有一种,其σ因子决定RNA聚合酶识别特异性;(2)操纵子模型的普遍性;(3)阻遏蛋白与阻遏机制的普遍性(负性调节占主导);(4)转录和翻译偶联进行;(5)转录后修饰、加工过程简单;(6)转录起始是基因表达调控的关键环节。 真核基因表达调控特点:(1)RNA聚合酶有三种,分别负责三种RNA转录,每种RNA聚合酶由约10个亚基组成;(2)活性染色质结构发生变化;(3)正性调节占主导;(4)转录和翻译分隔进行;(5)转录后修饰、加工过程较复杂;(6)转录起始是基因表达调控的关键环节。 3.由于基因的表达调控受到多种因子的影响,而构建基因工程表达载体时多是将真和生物的目的基因转入到原核生物载体上表达,所以应注意以下几点: (1)外源基因插入序列必须保持正确的方向和阅读框架。其遗传密码不得缺失、遗漏、或错位及错码。否则会导致编码错误的蛋白质分子,特别是目的基因序列内部应不含两端酶切位点的识别序列。 (2)插入的外源基因必须放在原核的启动子控制之下,也就是使原核的RNA 聚合酶能够识别插入的基因。 (3)外源基因必须能在大肠杆菌中进行有效转录(如无内含子),转录后的mRNA 在菌体必须相当稳定,并且能有效地进行翻译,转译的蛋白分子在菌体内不致于受菌体蛋白酶的降解。 二、目的基因功能和表达分析的意义是什么?目的基因功能与表达分析的主要环节有哪些?各有什么目的?这些环节与基因工程的主要环节有什么异同? 1.意义:克隆的目的基因只有通过表达才能探索和研究基因的功能及基因表达调控的机理,明了其利用价值和途径。 2.主要环节: (1)目的基因的获得和加工:将得到的目的基因通过加工以期能连接到表达载体上并稳定表达; (2)载体的选择与加工:根据不同的实验目的和实验条件选择不同的载体,并

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2)

基因工程(2)---------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 教学要求: (A级,课标要求:1简述基因工程基本操作程序的四个步骤;2、简述目的基因的获得、运载体的构建、目的基因的导入与检测等常用的方法及其基本原理。) 教材分析与教学构想 (1)理论分析:本课时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是苏教版选修3第一章基因工程中第1节内容。上节课学习了基因工程的概念含义、基因工程的诞生历程、DNA重组技术的基本工具及其作用、特点等内容,本课时要在上节内容的基础上理解基因工程基本操作程序。本课主要的学习任务是:理解基因工程每一步操作的原理、方法和过程,从整体上把握基因工程的全过程,将上节课学习的零散的知识进行归纳,把已掌握的知识系统化。 (2)学情分析:学生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对基因工程的概念含义、基因工程的诞生历程、DNA 重组技术的基本工具及其作用、特点等有了深入了解,学习本课内容重要的是对基因工程每一步操作的原理、方法和过程做到了理解,同时将零散的知识进行归纳从整体上把握基因工程的全过程,这对学生的思维和方法都是很好的训练。 (3)教学设计构想: 1、巧妙运用插图及多媒体技术,化“抽象”为“形象”。对于基因工程的全过程,学生接触了解的少,只运用文字来教学会感到很抽象。如在讲授如何构建基因文库时,教师会提供一幅非常形象的插图,结合图文提出相应问题,诱导学生思考,从而把学习的注意力从简单的死记硬背引导到分析、批判、创新等有利于学生终身发展的能力上来。 2、巧妙利用概念图串联知识,化“部分”为“整体”。概念不可能单独存在,每个概念都必须根据与之有关的其他概念间的关系才能确定其准确的含义。通过分步探讨,学生已经对基因工程每一步操作的原理、方法和过程做到了理解,但并未从整体上把握到基因工程的全过程,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构建概念图,将零散的知识进行归纳,把已掌握的知识显性化、可视化,实现新课程有效教与学的策略。 一、自主学习 基因工程操作步骤:. (1)获取目的基因的方法有. (3)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关键步骤是,基因表达载体的组成: 。(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基因工程中常用的受体细胞有大肠杆菌、枯草杆菌、土壤农杆菌、酵母菌和动植物细胞等。动物常把细胞作为受体细胞。导入植物细胞的方法有等;农杆菌转化法可以将目的基因导入细胞并把其整合到受体细胞的上,导入动物细胞的方法有;如果运载体是质粒,受体细胞是细菌,一般是将细菌用处理,以增大细菌的通透性,使含有目的基因的重组质粒进入受体细胞。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后,就可以随着受体细胞的繁殖而复制,由于,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能够获得大量的目的基因。 (4)、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进入受体细胞可以用方法,用方法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用免疫()法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表达。另外也可进行个体水平检测。如 4、基因拼接成功的原因; 转基因表达成功的原因是生物。 基因工程的意义:

叶绿体表达载体--如何构建载体

如何构建载体 1启动子的选用和改造 外源基因表达量不足往往是得不到理想的转基因植物的重要原因。由于启动子在决定基因表达方面起关键作用,因此,选择合适的植物启动子和改进其活性是增强外源基因表达首先要考虑的问题。 目前在植物表达载体中广泛应用的启动子是组成型启动子,例如,绝大多数双子叶转基因植物均使用CaMV35S启动子,单子叶转基因植物主要使用来自玉米的Ubiquitin启动子和来自水稻的Actinl启动子。在这些组成型表达启动子的控制下,外源基因在转基因植物的所有部位和所有的发育阶段都会表达。然而,外源基因在受体植物内持续、高效的表达不但造成浪费,往往还会引起植物的形态发生改变,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为了使外源基因在植物体内有效发挥作用,同时又可减少对植物的不利影响,目前人们对特异表达启动子的研究和应用越来越重视。已发现的特异性启动子主要包括器官特异性启动子和诱导特异性启动子。例如,种子特异性启动子、果实特异性启动子、叶肉细胞特异性启动子、根特异性启动子、损伤诱导特异性启动子、化学诱导特异性启动子、光诱导特异性启动子、热激诱导特异性启动子等。这些特异性启动子的克隆和应用为在植物中特异性地表达外源基因奠定了基础。例如,瑞士CIBA-GEIGY公司使用PR-IA启动子控制转基因烟草中Bt毒蛋白基因的表达,由于该启动子可受水杨酸及其衍生物诱导,通过喷酒廉价、无公害的化学物质,诱导抗虫基因在虫害重发生季节表达,显然是一个十分有效的途径。 在植物转基因研究中,使用天然的启动子往往不能取得令人满意的结果,尤其是在进行特异表达和诱导表达时,表达水平大多不够理想。对现有启动子进行改造,构建复合式启动子将是十分重要的途径。例如,Ni等人将章鱼碱合成酶基因启动子的转录激活区与甘露碱合成酶基因启动子构成了复合启动子,GUS表达结果表示:改造后的启动子活性比35S启动子明显提高。吴瑞等人将操作诱导型的PI-II基因启动子与水稻Actinl基因内含子1进行组合,新型启动子的表达活性提高了近10倍(专利)。在植物基因工程研究中,这些人工组建的启动子发挥了重要作用。 2增强翻译效率 为了增强外源基因的翻译效率,构建载体时一般要对基因进行修饰,主要考虑三方面内容:2.1添加5`-3`-非翻译序列 许多实验已经发现,真核基因的5`-3`-非翻译序列(UTR)对基因的正常表达是非常必要的,该区段的缺失常会导致mRNA的稳定性和翻译水平显著下降。例如,在烟草花叶病毒(TMV)的126kDa蛋白基因翻译起始位点上游,有一个由68bp核苷酸组成的Ω元件,这一元件为核糖体提供了新的结合位点,能使Gus基因的翻译活性提高数十倍。目前已有许多载体中外源基因的5`-端添加了Ω翻译增强序列。Ingelbrecht等曾对多种基因的3`-端序列进行过研究,发现章鱼碱合成酶基因的3`-端序列能使NPTII基因的瞬间表达提高20倍以上。另外,不同基因的3`-端序列增进基因表达的效率有所不同,例如,rbcS3`-端序列对基因表达的促进作用比查尔酮合酶基因的3`-端序列高60倍。 2.2优化起始密码周边序列 虽然起始密码子在生物界是通用的,然而,从不同生物来源的基因各有其特殊的起始密码周边序列。例如,植物起始密码子周边序列的典型特征是AACCAUGC,动物起始密码子周边序列为CACCAUG,原核生物的则与二者差别较大。Kozak详细研究过起始密码子ATG周边碱基定点突变后对转录和翻译所造成的影响,并总结出在真核生物中,起始密码子周边序列为ACCATGG时转录和翻译效率最高,特别是-3位的A对翻译效率非常重要。该序列被后人称

2020年表达载体的构建方法及步骤

作者:非成败 作品编号:92032155GZ5702241547853215475102 时间:2020.12.13 表达载体的构建方法及步骤 一、载体的选择及如何阅读质粒图谱 目前,载体主要有病毒和非病毒两大类,其中质粒DNA 是一种新的非病毒转基因载体。 一个合格质粒的组成要素: (1)复制起始位点Ori 即控制复制起始的位点。原核生物DNA 分子中只有一个复制起始点。而 真核生物DNA 分子有多个复制起始位点。 (2)抗生素抗性基因可以便于加以检测,如Amp+ ,Kan+ (3)多克隆位点MCS 克隆携带外源基因片段 (4)P/E 启动子/增强子 (5)Terms 终止信号 (6)加poly(A)信号可以起到稳定mRNA 作用 选择载体主要依据构建的目的,同时要考虑载体中应有合适的限制酶切位点。如果构建的目 的是要表达一个特定的基因,则要选择合适的表达载体。 载体选择主要考虑下述3点: 【1】构建DNA 重组体的目的,克隆扩增/基因表达,选择合适的克隆载体/表

达载体。 【2】.载体的类型: (1)克隆载体的克隆能力-据克隆片段大小(大选大,小选小)。如<10kb 选质粒。 (2)表达载体据受体细胞类型-原核/真核/穿梭,E.coli/哺乳类细胞表达载体。(3)对原核表达载体应该注意:选择合适的启动子及相应的受体菌,用于表达真核蛋白质时注意克服4个困难和阅读框错位;表达天然蛋白质或融合蛋白作为相应载体的参考。 【3】载体MCS 中的酶切位点数与组成方向因载体不同而异,适应目的基因与载体易于链接,不能产生阅读框架错位。 综上所述,选用质粒(最常用)做载体的5点要求: (1)选分子量小的质粒,即小载体(1-1.5kb)→不易损坏,在细菌里面拷贝数也多(也有大载 体); (2)一般使用松弛型质粒在细菌里扩增不受约束,一般10个以上的拷贝,而严谨型质粒<10个。 (3)必需具备一个以上的酶切位点,有选择的余地; (4)必需有易检测的标记,多是抗生素的抗性基因,不特指多位Ampr(试一试)。 (5)满足自己的实验需求,是否需要包装病毒,是否需要加入荧光标记,是否

GPC3过表达载体的构建和表达检测

355 第卷第期年月 30420128广东医学院学报 JOURNAL OF GUANGDONG MEDICAL COLLEGE V ol.30No.4Aug.2012 Abstract:Objective To construct and detect the glypican-3(GPC3)recombinant eukaryotic expression plasmid.Methods The extracted renal RNA underwent reverse transcription.The coding region of GPC3gene was amplified and then cloned into the eukaryotic expression vector pcDNA3.1,followed by endonuclease digestion and sequencing.The successful cloned plasmid was transfected into Huh7cells,and GPC3expression was determined by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CR and Western blot. Results The coding region of GPC3gene was successfully amplified,and cloned into the pcDNA3.1.After transfected with GPC3overexpression vectors,expression of GPC3mRNA and protein was upregulated in Huh7cells.Conclusion GPC3overexpression vector is successfully constructed and can be used in the post-study. Key words:glypican-3;plasmid;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GPC3过表达载体的构建和表达检测 邱志东,雷长江,刘忠考,黎 然,缪辉来 (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肝胆外科,广东湛江) 524001Construction and detection of GPC3overexpression vector QIU Zhi-dong,LEI Chang-jiang,LIU Zhong-kao,LI Ran,MIAO Hui-lai (Department of Hepatobiliary Surgery, Affiliated Hospital of Guangdong Medical College,Zhanjiang 524001,China ) 基金项目:收稿日期:修订日期:作者简介:通讯作者: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 广东省医学科研基金;邱志东-,男,硕士,主治医师。缪辉来,男,硕士,教授。 (No.20101700501)(No.B2011242) 2012-03-212012-06-20(1978)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是一类分布在细胞膜表面的蛋白聚糖,通过一个糖基化磷脂酰肌醇连接在细胞膜的表面,能通过多种信号通路来调节细胞形态和各种细胞行为。在生物体内的分布有明显的组织特异性和组织分化时 相特异性,在成人肝脏组织中未见其表达。但最近的研究表明,在肝细胞癌中呈过表达状态,而在癌旁组织中不表达,推断有可能是肝细胞癌的一种新的标志物,它在肝细胞癌中的作用已有一定的研究,但具体的作用机制还未完全清楚。因此,本研究通过构建过表达的真核表达载体,将其转染到肝癌细胞中,检测其表达情况, 为进一步研究过表达在肝细胞癌中的具体作用和机制打下基础。 切取肾组织,加入溶液,按说明书操作提取,电泳检测的完整性,并测。μ用酶进行逆转录,反应程序为:℃,℃,℃。  根据序列,设计引物扩增编码区,引物如下: :; :。由广州英俊生 3(glypican-3GPC3)(GPI)GPC3GPC3GPC3GPC3GPC31.1cDNA 50mg 1mL Trizol(Invitrogen)RNA RNA OD260/OD2801g RNA M-MLV (Promega)3010min 4260min 7210min 1.2PCR GPC3GPC3GPC3-KpnIF 5'CGG GCCACC ATGG CCGGGACCGTGCGCAC 3'GPC3-EocRIR 5'CCG TCAGTGCAC CAGGAAGAAGAAGCACACCA 3'[1] [2-3] 1材料和方法的制备 引物设计与GGT ACC GAATTC 摘 要:关键词: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目的方法结果结论DOI:3(glypican-3GPC3)RNA GPC3pcDNA3.1Huh7PCR Western blot GPC3GPC3pcDNA3.1GPC3Huh7PCR Western Blotting GPC3mRNA GPC3glypican-3R 34 A 1005-4057(2012)04-0355-03 10.3969/j.issn.1005-4057.2012.04.001 构建并检测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真核表达重组质粒。提取肾组织进行逆转录,扩增基因的编码区,将其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中,酶切鉴定并测序;将克隆成功的质粒转染至细胞,用荧光定量和检测的表达水平。成功扩增编码区,并克隆至载体中;过表达载体转染至细胞后,荧光定量和检测结果显示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增加。成功构建过表达载体可用于后续研究。 ;质粒;肝细胞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