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思想史笔记-刘筱红考研笔记共10页文档

第一讲老子的管理思想

一、老子其人其书

二、无为而治管理思想的内容

无为而治的理由—政府失灵

公共选择理论提出了政府失败说,主张放弃凯恩斯主义,取消国家干预,恢复古典学派的自由主义政策,听其自然无为而治。

老子无为而治的思想同样也是建立在对全能政府的不信任基础之上,提出的也是有限政府的思想,最好的治理状态就是国家少干预社会。

道是如何生成的

道的最根本的特点是自然无为

无为而治的内涵:

(1)清净无为,顺道化民

在管理过程中要尊重自然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

(2)无为而无不为——权力关系的设计原则

公共选择理论提出的优化政府的路径之一就是分权

作用:调动地方政府和下属的积极性;通过分权地方政府可以给居民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物品,地方政府提供的公共物品更符合当地居民的偏好;可以增加地方政府之间的竞争,形成用脚投票的模型;这是公共选择理论给我们的启示,有利于进行制度创新,地方政府有机会进行改革尝试,有利于缩小政府规模。

制度经济学的代表——诺斯悖论

国家的存在是经济增长的关键,然而国家又是人为经济衰退的根源,即没有国家办不成事,有了国家又带来了很多麻烦。

诺斯悖论存在的前提条件:

其一,国家税收好像是统治者的私有财产

其二,国家似乎没有什么制度措施或其他措施来制约对租金的贪婪追求;

统治者在租金最大化和税收最大化之间进行选择,并且常常选择了租金最大化。因此,政府常常管得过多过死阻碍经济发展

大巧若拙,大成若缺

真正好的管理给人的印象就是不管理,或只理不管,自己不为,让大家都有为,最后达到无所不为。

领导者就是应该少为少做,给大家和民众提供作和为的空间。

政府失灵是政府在力图弥补市场缺陷的过程中,又不可避免的产生了非市场缺陷。

泰勒提出了例外原则

主要领导应将日常工作交给下属去做,自己只关注最重要的,不经常发生的工作。

法约尔主张将工作交给下属和参谋,自己出来最重要的必须的工作

德鲁克管理思想的重要贡献就是提出了管理中的分权,但是上级不干涉下级的同时,一定要知道下级在干什么。

(3)有所为有所不为——职能定位

政府该不该为的标准:是为民谋利,还是与民争利。

(4)无为自正,清净自化——调节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的原则

我无为而民自富——魁奈 17世纪18世纪法国路易十五的御民,是一名热中于中国文化的文人,被称为欧洲的孔夫子,主要受到老子思想影响,创建了重农学说,主张无为而治,遵循法则。

自由主义思想家哈耶克“自生秩序”是自由主义社会理论的核心,人类群体自我生成或源于内部的秩序。公共选择理论基于个人追逐利益形成的市场秩序

政府失灵的重要原因之一——官僚机构的低效率

政府低效率的原因有三:公共物品估价困难;政府工作人员缺乏竞争机制,即使低效率运作仍能持续生存下去;政府活动缺乏成本收入机制;

我无为,而民自化——社会自治

政府失灵,市场失灵,社会力量和非政府组织的作用受到重视

公共选择理论中,宪制经济学时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好的规则会形成好的政策,权力向组织战略顶层转移。

(5)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政府自律原则

问题:为什么要减少政府的干预?对普通民众有什么好处?

政府存在寻租问题

寻租,指个人或团体为了争取自身经济利益而对政府决策或政府施加影响以争取有利于自身的再分配的一种非生产性活动。

创租,政府利用行政干预的办法来增加某些经济组织的利益,诱使这些经济组织向他们进贡,作为得到这些租的条件。

抽租,政府官员故意提出某种不利于某些利益集团的政策和威胁。

国家每增加一个处级干部,每年需要拿出40万来养他,经济人追求利益最大化,官僚追求预算最大化财政—税收,政府由经济人组成,追求薪金,职务津贴,公共声誉,权力,任免等。从公共选择理论视角进行分析。

公共选择提出了内部性问题,即公共机构尤其是政府部门及官员追求自身的组织目标,或自身的利益而非公共利益或社会福利的现象。

外部性有两种情况:外部经济和外部不经济。

外部经济,也称外部利益,指某一经济活动或某一项目所产生的效益被与该项目无关的人所享有(张成福)。外部不经济,也称外部损失成本,指某一企业的经济活动所造成的经济损失而企业并不承担外部成本的情况。

外部性,是这样一种状况,即个人的效应函数或企业的成本函数不仅依存于其自身所能控制的变量,而且依赖于其他人所能控制的变量,这种依存关系又不受到市场交易的影响。(陈振明)

外部性是市场失灵或缺陷的重要原因,内部性或内部效应是非市场缺陷或政府失灵的重要原因。

(6)返繁归简,弃智归愚——解决政府扩张问题

美国著名管理专家唐纳德C 伯纳姆提出在面对一件事情的时候,首先要考虑,能不能取消它,能不能与其他工作进行合并?能不能把它简单。实际上就是减少可有可无的事情。

所谓简单管理就是在企业的运作过程中,准确找到并把握事物的规律,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威廉提出“如无必要勿增实体”只承认确实存在的东西,要剔除那些空洞无物,于事无补的概念,论述等累赘。

现代组织变得越来越臃肿,处理事物越来越机械化和官僚化,管理越来越复杂,效率却越来越低下,患上一种以“复杂”为症状的病。

杰克韦尔奇,成果属于精简敏捷的组织,最少的监督,最少的决策拖延,最灵活的竞争,简单管理在形式上追求简单,在内涵上追求深刻,丰富。

彼得圣吉,以简驭繁的智慧,复杂中的单纯之美

“成长上限基模”,任何事物都会遇到成长的上限,此时不要尝试去推动成长,要除掉限制成长的因素。帕金森定律:工作的增加只是为了填满完成这一工作时可资利用的时间。

正规的政府预算政策鼓励政府浪费金钱(增加部下的法则,增加工作量的法则)

公共选择理论分析政府扩张膨胀的问题,原因之一是官僚追求自身效用最大化,具体为:通过隐瞒真实成本实现预算最大化;官僚追求权力扩张;

帕金森定律的动力:当官的人需要的是下属而非对手;当官的人会制造出工作来做,臃肿的机制制造出权力大,事物少的职位,制造官僚的温床,全大事小的官僚会通过卡事来设租和创租,以致腐败。

(7)无为者,不先物为也——管理要寻找需要和时机

“不为物先,不为物后,与时推移,应物变化。”

无为——领导者的艺术

要求管理者认识和掌握事物矛盾转化的基本趋势,促进矛盾转化取得胜利。

以柔克刚;以静制动;以下为上(下级对上级:服从领导,作积极的追随者)

收入吃亏(管理学中的模糊效应,受冷落受轻视的时期)寡欲知足;

无为而治的反思

无为而治在什么时期最适用?

当民生凋敝,需要休养生息,经济发展是首当其冲的任务,用此思想,减少政府对社会的干预,让经济能够在一个宽松的环境下恢复和发展。

共和党人的经济政策是自由放任主义,自由竞争,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小政府低成本,对富人减税,

减少福利投入。问题:经济,市场失灵。政治,吏治腐败。社会,贫富差距大。

民主党主张加大国家干预财富再分配的力度,经济政策向中下层民众倾斜,大政府,小社会,高税收和高福利模式。问题:经济,政府失灵。政治,政府扩张,行政主导。社会,部分群体因平权措施而利益受损。西方社会从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兴起的新公共管理理论,主张市场化,引入竞争机制,小政府,政府决策化的思想,经典的提法是:“只掌舵,不划奖”。

从政治上看,这些理论比较“右”。

现在兴起的新公共服务理论,强调政府作用,注重公平、服务、属于利益调整期。

邓小平时代:发展是硬道理,强调发展。

胡温新政:科学发展观统筹发展。

无为而治对社会什么群体最有利?

对有经济实力的社会中上层群体最有利。

政府积极的社会政策,和谐社会,对社会中下层最有利。

无为而治对什么层次的领导适用?

相对而言,无为而无不为,属于决策性文化,适用于高层领导。

简单管理和与时推移的管理属于执行文化,更强调执行,适用于中下层管理者,管理就是在目标和实现目标的两点之间,找到一条既短又好的线。

简单管理和与时推移的管理的核心是要形成一种自然秩序,任何一个群体或组织总要围绕核心做一件事情,由此决定了在各个环节上应该什么时候做,做到什么程度。

第二讲百年反思:对科学管理理论的再评价

汤姆彼得斯说:提到泰勒的科学管理,很多管理者都会产生出一种过时的现象,但是从实践角度看,它的教义和技术仍然支配着当今的工作设计。

彼得德鲁克说:科学管理一种关于工人和工作系统的哲学,总的来说它可能是来自联邦主义。

泰勒的三大实验:搬运生铁的实验,铁铲实验,金属切削实验

泰勒的三大成就:车间作业管理(科学的操作方法;工人的培训;激励性报酬制度)

组织管理(计划与执行分开;例外原则;职能工长制)

管理哲学(开创性提出先把蛋糕做大的问题,再才提分蛋糕)

泰勒科学管理理论的反思

一、组织管理:管理阶层和管理层次问题

泰勒将计划与执行职能分开,管理者成为手拿秒表的致力于监督,衡量和观察人员。(一个事先将任务计划写在卡片上并下发给工人的人员)

(1)职业化的管理层与妨碍效率的管理层

管理阶层:职业化的管理层

管理阶层高度职业化是斯隆对泰勒理论的第一个发展。

他在泰勒的基础上创造了一种新的高度职业化、不带感情色彩的聪明管理层,他从管理中抽掉了业余精神以及一些快乐,取而代之的是一些有节制的值得尊敬的组织精神。

(2)恪守流程,依据流程进行运作,依据流程进行决策。

斯隆说:实际上企业不会做出决策,它要做的只是建立一整套标准化的基础,提供一个工作框架,使所有决策能够合平时宜,有条不紊。

斯隆说:有些人喜欢孤寂,我可不是。我一向喜欢有个伴,但有责任在身,我不在工作场合建立私交,我得公正不阿,甚至不能给人我偏好某人的印象,我的工作时评估公司的人的表现如何,至于暂不赞成他从不对某一个人表示意见,只评断他的表现。

(3)组织的发展与组织中的人

斯隆对泰勒理论的第二个发展:在泰勒分权体制基础上发展了事业部的组织形式。斯隆花了很多时间在“选人”的问题上,给每一个人一个分工明确的工作。

管理层级的问题

妨碍效率的管理层

(1)分工带来了效率低下

科学管理通过分工将管理层与执行层分开,通过分工形成工作流程,按照泰勒的设想,高度明确而细的分工,每一事项都有专人负责,旁人不得越权,每个人只需做好分内的事情,整个权力都得以流畅起来。但

是,过分明细的分工带来政府或企业管理上的缝隙,反而影响效率。

(2)流程病

流程的设想是:流程无障碍的机械化的运行,但在管理流程中,管理的是人而非机械,治人不可能不出错,活人的思想水平和工作能力也非常不一致。因此,在这个流程中只要有一个人掉链子,流程就会运转不专。同时,对政府和企业而言,过长的管理流程和教条地遵守流程,要处理的事在各个部门旅行,也会造成效率低下。

(3)层级扩张

无论是泰勒的分权制还是斯隆的事业部制,本身其扩张倾向的缺点逐步显露出来,组织变得庞大和笨拙。三个和尚没水吃,故事新编,引发现实思考。(流程问题)

二、管理工具与管理艺术的矛盾

太重管理工具,而忽视了管理是一门艺术。

德鲁克认为管理师一门艺术

彼得斯和沃特曼在《追求卓越》中说:现在的问题是我们太过于着迷管理工具,这掩盖了我们明显忽视管理是个艺术的事实。

管理本身有自己的规律和法则,但更多的是管理者的表演和创新,管理是一门艺术,是指在管理过程中可以探索不同的方法,过程等。

三、科学管理的效率取向与仁义、公平的价值取向。

动机是善良的,方法却不够仁道。

科学管理也许不能产生道德提升的效果,但它也不是不道德的,它只不过时简单地把道德的问题包含在受到效率驱动的理性主义之中——克雷纳

重视人的物质生活提高与忽视人的精神需求

科学管理缺乏对人的尊重,认为人是不可信的,懒惰的等。

讨论: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是人性化管理理论的前驱吗?

莫寰《泰勒的科学管理原理再评价》

泰勒的科学管理原理并没有忽视人的社会性。相反泰勒正是从人性出发来寻找刺激工人的积极性,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科学方法。他看到了人性中最本质的东西:经济动机,同时也看到了作为社会人的价值与尊严。第一,泰勒并没有把工人看成是贪心、自私、贪婪甚至更坏的人(工人人性分析)

第二,一般认为,泰勒是一个效率主义者,笔者认为,他虽没有象后来行为科学那样,但在他的科学管理中始终闪现着人性管理的光辉。

论据:(1)一种管理制度无论怎样好,都不应该硬性采用,雇主与工人之间,必须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系统地从社会学和心理学的角度考察企业中的人。(2)上级与下级平等,管理应该公平合理。(3)应该给工人宣泄情感的机会和渠道。(4)雇主应真正关心工人。(5)管理应当有人情味,每个工人都应当受到鼓励。

(6)个别付酬制度只是提高工人积极性的从属要素之一,但并不是唯一的动力。(还有晋升福利)等因素。可见,泰勒并没有把金钱作为激励工人的唯一要素,他重视了人的因素,考虑到了社会和心理的激励作用。刘老师的看法:(1)他对工人的期待是控制与服从,而不是参与,不要求工人思考,认为工人在工作中想得越少,生产率越高,工作不是思考。(2)泰勒的确并没有完全忽视人的因素,但他对人的关怀是物质关怀,忽视了精神关怀,他的制定设计中一切服从于效率。(3)泰勒也相当注重人际关系,但是,他所关注的人际关系是劳资间的关系的协调,他通过提高效率也协调劳资关系,协调劳资关系又是为了提高效率。因此,他所关注的人际关系是片面的。

四、泰勒的科学管理在企业管理实践中的生命力

直到上世纪80年代,泰勒的科学管理的确在提高效率显示了巨大的成效。

80年代,日本模式挑战美国模式,日本的企业文化管理

两大工业生产方式:福特的流水线生产方式;丰田的精益生产方式。

新的美国模式:科学管理(基础)+企业文化(日本)+质量管理(日本)

目前,发达国家的企业主要有三种走向:

其一,继续采用泰勒制,这是大多数企业的选择。

其二,以泰勒制为基础,对泰勒制进行较大的改革和创新。

新联合汽车制造公司(A——Z):(1)智能自动化。(2)从专家到通才。作用:提高他们的工作兴趣;当突

发事件发生时,有人缺席时,有人顶替;把好的交流方式带到其他部门,同时把其他部门的长处学到;发现为题,提出合理有效的建议,节省工序和成本。(3)永不解雇的政策。(4)简化分工和报酬体系淡化紧张感和不满情绪。

其三,向灵活的方式转变

以克莱斯勒汽车公司为例:卡斯坦上任后,打乱了原来的泰勒制式工作结构,根据工程师们所承担的项目把他们分成不同的“工作板块”,他提出的汽车设计的“新思想”是,回归汽车诞生之物,像当时几个人在车库里造汽车那样,把客户置于至高无上的地位,替客户想象各种需求。

思考:既然泰勒制已然暴露出它的缺点,灵活制凸显出它的缺点,为什么大多数企业仍然采用泰勒式的管理模式呢?

原因:与灵活组织相比,泰勒制组织的长处:

(1)可以吸收大量低技能的工人;(2)即使没有良好的基础设施也能运转;(3)不太怕内部摩擦;(4)灵活组织规模不是重要的,关键是网络,发展中国家的企业之间还不具备成型的合作网络;(5)灵活式生产企业需要运转良好的现代运输与通讯基础,许多发展中国家不能满足这个需求,很难使具灵活式企业生存。(6)灵活式生产需要适应力很轻的人力资源,灵活式企业需要的不是一小部分有技能的工人,而是需要工人都有基础知识,能够得到培训,能够密切合作,能够成为生产的多面手,要求发展中国家的企业对职工培训下大力气投资还不容易,国家也缺乏有效的培训机制。

正因为这些特征,泰勒制在发展中国家生产性企业中仍将占据很长一段时间的主导性。

五泰勒科学管理对企业管理理论的影响

(1)数量管理科学学派

运用了更多的现代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成就,是新理论、新方法与泰勒科学管理理论的结合,而逐渐形成的一种以定量分析为基础的学派,是泰勒科学管理理论的发展。

(2)企业再造理论——流程至上

20世纪90年代由迈克尔哈默和钱匹提出的企业再造理论,在强调流程和效率与泰勒的科学管理师一脉相承的。

哈默钱匹的经典拷问:为什么许多公司会庞杂繁冗,行动僵化、反映缓慢、感觉迟钝、竞争力弱、因循守旧、效率低下?

组织需要重新界定其关键流程,尽可能使之柔性化,尽可能提高效率,需要裁减非核心流程。

流程再造有效的时间是在1995年以前,有些企业直接由“再造”到“破产”,

对流程再造的批评中,以牛津大学管理学院的泰勒教授和曼彻斯特理工大学的威勒教授最具法理性。他们认为:流程再造建立在高度理性化的基础上,再造要排除一切非理性因素的影响,实际上是建立在企业再造像拆装机器这个假设之上,忽视人的因素,按照这一观点,流程再造本质以信息时代的技术手段去实现泰勒时代的科学管理理念,流程再造思想尚且没有达到西蒙的有限理性水平更未能完全考虑人类社会所无法回避的非理性因素的影响。

流程再造适用与下面三种企业:面临危机的企业;潜伏危机的企业;想抢占下一轮绝对优势的企业。

海尔是流程再造成功德典型

科学管理在企业再造中得到清晰回应:对流程的关注;效率取向;关注成本降低。

科学管理月流程再造的不同:一个以“分工”为中心,另一个以“合工”为中心

(3)全面质量管理理论

以统计数据位基础来提高组织效率

对工作流程的极高关注(PDCA:计划执行检查行动,循环)

六、泰勒、哈默和戴明的比较分析

(1)从受教育的程度看;哈默和戴明都具有从学士、硕士到博士完整的高等教育经历,哈默和戴明的理工科专业知识背景,使他们在看待管理问题上具有与众不同的视角和分析方法。

(2)他们所建立的管理理论都以自己熟悉的科学技术方法为依托,哈默以工厂技术为平台构建了流程再造理论,戴明以统计方法为基础构建了质量管理理论,与泰勒相似。

(3)从职业上看;两人都当过教授,都做过咨询顾问工作,哈默曾是麻省理工学院的教授,戴明曾任职纽约工商大学管理学院。

(4)泰勒、哈默和戴明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效益为目标,都从“流程”入手构建理论。不同之处:哈默和戴明增加了满足顾客的需要,努力提高顾客的满意度的新内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