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设计规范要求

课程设计规范要求
课程设计规范要求

附件1:

学号:

课程设计

题目模拟电子技术基础A课程设计

--------题目

学院

专业

班级

姓名

指导教师

年月日

附件2:

课程设计任务书

学生姓名:专业班级:

指导教师:工作单位:

题目:

初始条件:

要求完成的主要任务:(包括课程设计工作量及其技术要求,以及说明书撰写等具体要求)

时间安排:

指导教师签名:年月日

系主任(或责任教师)签名:年月日

设计题目

正文题序层次是文章结构的框架。章条序码统一用阿拉伯数字表示,题序层次可以分为若干级,各级号码之间加一小圆点,末尾一级码的后面不加小圆点,层次分级一般不超过4级为宜,示例如下:

╳╳╳╳╳╳╳╳╳╳╳╳╳╳╳╳╳╳╳╳

╳╳╳╳╳╳╳╳╳╳╳╳╳╳╳╳╳╳╳╳

╳╳╳╳╳╳╳╳╳╳╳╳╳╳╳╳╳╳╳╳

╳╳╳╳╳╳╳╳╳╳╳╳╳╳╳╳╳╳╳╳

╳╳╳╳╳╳╳╳╳╳╳╳╳╳╳╳╳╳╳╳

╳╳╳╳╳╳╳╳╳╳╳╳╳╳╳╳╳╳╳╳

╳╳╳╳╳╳╳╳╳╳╳╳╳╳╳╳╳╳╳╳

╳╳╳╳╳╳╳╳╳╳╳╳╳╳╳╳╳╳╳╳

╳╳╳╳╳╳╳╳╳╳╳╳╳╳╳╳╳╳╳╳

╳╳╳╳╳╳╳╳╳╳╳╳╳╳╳╳╳╳╳╳

参考文献书写格式

参考文献的罗列顺序号码应与前言及正文中出现的参考文献编号一致。写法应规范。

参考文献一般有书(或专著)、期刊、学位论文集、专利等几类,应按文献号、作者、文献名称、出版社和出版日期(期刊则按刊物名称、卷、期)等顺序书写。应特别注意书写顺序和标点符号。在此以举例方式分别按书(或专著)、期刊、学位论文集、专利等顺序对各类参考文献的书写方式进行表述:

[1]袁润章.自蔓延高温合成技术研究进展.武汉: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1994

[2]Schacht E.Industrial polysaccharides. Amsterdam:Elsevier Science,1987

[3]郭景坤.陶瓷材料的强化与增韧新途径的探索.无机材料学报,1998,13910;23-26

[4]Spriggs G E.A history of fine grained hardmetal. Int J of Refractory Metal and Hard Material,1995,13:241-255

[5]王为民.二硼化钛陶瓷的自蔓延高温合成与加工:[博士论文].武汉工业大学,1988

[6]吴中庆,张基田.SiC颗粒与液体铝的界石层.广州:92秋季中国材料科学研讨会,C-MRS,1992.603-609.

[7]魏明坤,张汉林,王柱等.用流化床还原碳化一次制备硬质合金复合粉.中国发明专利,ZL93 1 08446.6,1995年12月30日。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进度要求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说明书与图纸要求

课程设计说明书内容包括:

1.设计任务及主要技术指标和要求;

2.选定方案的论证及整体电路的工作原理;

3.单元电路的设计计算,元器件选择,电路图;

4.实际电路性能指标测试结果,并与理论指标进行对比分析;

5.按国家有关标准画出整体电路图,列出元件、器件明细表;

6.对设计成果作出评价,说明本设计特点和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

发式设计课程规范标准

发型设计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 发型设计 【适用专业】 中等职业学校美容美发与形象设计专业 1、前言 1.1课程的性质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美容美发与形象设计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是从事美容美发工作岗位的一门必修课程,其功能是在让学生掌握盘束发的基本知识,学会盘束发操作程序和操作技能的基础上,掌握各种日常、婚宴等场合的发型造型和操作技能,具备从事美容美发工作中发型设计的职业能力。 ? 1.2设计思路 本课程以“美容美发与形象设计专业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为依据设置。其总体设计思路是,打破以知识为主线的传统课程模式,转变为以能力为主线的课程模式,让学生通过完成具体项目来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并发展职业能力。 课程结构以发型设计制作流程为线索,以行业专家对美容美发与形象设计专业的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结果为依据,进行发型制作,包括盘发、束发、日妆发型、晚宴发型、新娘发型等操作项目。让学生通过完成具体项目来形成对各种发式造型、盘,束技术及各种工具使用等相关知识结构,课程内容的选取紧紧围绕完成工作任务的需要程序递进,以满足职业能力的培养,同时考虑中等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融合美发师的职业标准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 每个项目的学习都以发型制作及设计环节作为活动的载体,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整合相关理论和实践,实现学做一体化,并通过校内实训、情景模拟、案例分析等多种形式组织教学,采取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等培养模式,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强化实际操作训练,更好地掌握发型制作的技巧。 建议本课程总课时为96。 2、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能掌握美发基本理念,熟知发型制作的技术要求,具有基本的盘束发造型能力和整体盘束发设计技巧,并使学生较系统地掌握日妆发型、晚宴发型、新娘发型的基本知识与方法,学会不同场合中发型造型的基本技能技巧,同时培养学生诚实、善

中小学建筑设计规范

学校是培养人才的特定环境,学校建筑设计的好坏,是影响全面培养人才质量的重要因素。 学校的建筑设计,除了要遵守国家有关定额、指标、规范和标准外,在总体环境的规划布置,教学楼的平面与空间组合形式,以及材料、结构、构造、施工技术和设备的选用等方面,要恰当地处理好功能、技术与艺术三者的关系,同时要考虑青少年好奇、好动和缺乏经验的特点,充分注意安全。 一、教学楼的组成与设计 中小学教学楼一般是由以下三个部分组成: 教学部分:包括普通教室、实验室、音乐教室、语言教室及图书阅览室等。它们是教学楼的主体部分。 办公部分:包括行政、社团办公室及教师办公室等。 生活辅助部分:包括交通系统、厕所、饮水处以及贮藏室等。 (一)普通教师的设计 1. 要求:大小合适,视听良好、采光均匀、空气流通、结构简单和施工方便等。 2. 教室尺寸的确定:取决于教师容纳的人数、课桌椅的尺寸与排列方式,以及采光、通风、结构、设备及施工等因素。按教育部规定,中学每班学生名额近期为50人,远期为4522。每人使用面积为40人,1.04m;小学每班近期为45人,远期为人,每人使用面积为1.08m(1)课桌椅的尺寸:要与学生的身高和人体各部分的尺寸相适应。表课桌尺寸(2)课桌椅的布置:要满足学生视听及书写要求,并便于通行就座和教师辅导,见图。课桌椅的布置 ①视距要求:第一排前缘距黑板面≥2000mm;最后一排距黑板距离,不超过8500mm,到后墙面距离>600mm。 ②视角要求:水平视角(即前排边座到黑板远端的夹角)应>30°;垂直视角(即第一排学生的视线与黑板顶部构成的夹角)应>45°。 ③座位的排列,每行不宜多于两个座位,行间距b,中学为550~600mm,小学为500~550mm。排距c,中学为850~900mm,小学为800~850mm;课桌距侧墙的距离a,为60~120mm。 (3)教室的平面形状与尺寸:平面形状通常有矩形及方形,此外还有多边形及扇形等,见 图教室的平面形状与尺寸。①矩形教室:是当前国内大量采用的形式。其平面轴线尺寸,中学可采用:9000mm×6900mm、9000mm×6600mm、9000mm×6300mm,小学可采用8100mm×6600mm、8100mm×6300mm、9000mm×6000mm等几种。 ②方形教室:教室的进深与开间基本相同,平面尺寸(轴线)可采用7200mm×7200mm、7500mm×7500mm、7800mm×7800mm及7500mm×7800mm等。该形式教室的有效面积系数 较矩形教室低,且不宜用于内廊式组合。 ③多边形教室:有五边形、六边形等,这种形式在采光、通风和座位排列上有其优越性, 但经济性较上述形式要差一些。 (4)教室的层高:取决于空气容量、采光均匀度,房间的比例及经济等因素。一般来说,3.6~3.9m层高才能满足空气容量的要求;其次从房间的比例和空间的视觉效果看,以层高为房间跨度的1/2~2/3为好;最后,还必须考虑经济,不适当的增加层高,就会增加造价,应予避免。 3.教室门窗设计 (1)教室门的设计:门主要作为交通疏散,并兼通风用。根据我国的实践,一般在教。在 平面组合中,若设两个门有困难,也可只设一个门,1000mm室前后各设一门,门洞宽 但其宽度应为1200~1500mm。门洞高一般为2400~2700mm,门内开,以免影响走道中行人的通行。

课程设计规范化要求

湖南农业大学全日制普通本科生课程设计(设计)规范化要求 为进一步规范全日制普通本科生课程设计撰写,保证课程设计(设计)质量,特制定本要求。 一、课程设计结构与内容要 1. 课程设计封面 2. 课程设计目录 3. 课程设计主体包括以下内容: (1)课程设计标题:应简洁、明确、有概括性,字数不宜超过20个字。如确有需要,可用副标题做补充。 (2)学生、指导老师、所在学院 (3)摘要:是对研究工作的目的、主要材料和方法、研究结果、结论、科学意义或应用价值等的高度概括,摘要中不能使用公式、图表以及非通用的符号和术语,不标注引用文献,约200个汉字。 (4)关键词:约3~8个。 (5)前言(或导入语):应综合评述前人工作,说明论文工作的选题目的、背景和意义,以及论文所要研究的主要内容,对所研究问题的认识,以及引出问题。 (6)正文:是论文的主要部分,应该结构合理,层次清楚,重点突出,文字简练、通顺。 (7)结论(结束语等):是对整个论文主要成果的归纳,以简练的文字对论文(设计)的主要工作进行评价。若不可能做出应有的结论,则进行必要的讨论。可以在结论或讨论中提出建议、研究设想及尚待解决的问题等。 (9)参考文献:在论文(设计)末尾要列出在论文中参考引用过的专著、论文及其他资料。论文中引用的文献应以近期发表的与论文工作直接有关的学术期刊类文献为主。应是作者亲自阅读或引用过的,不得转录他人文后的文献。 (10)致谢:以简洁的字句,对课程设计(设计)工作过程中曾给予指导、帮助的导师、教师和其他人员表示谢意。如果这项课题研究的经费来自某科学研究基金资助,亦应加以说明。 (11)附录:根据学科特点,自主决定采用附录的形式。对于一些不宜放在正文中,但有参考价值的内容,可编入附录中,例如,公式的推演、编写的算法、语言程序等。 二、课程设计书写及打印要求 1.打印:

重庆大学本科课程设计规范化要求

重庆大学本科课程设计规范化要求 第一条装订 课程设计装订顺序为: (1)封面(学校统一规定) (2)指导教师评定成绩表 (3)任务书(由指导教师填写) (4)摘要及关键词(仅对论文) 摘要是论文内容的简短陈述,一般300字左右。关键词是反映论文主题内容的通用技术词汇,一般为3~5词,并出现在摘要中。 (5)正文 (6)结论(仅对论文) (7)注解(尾注或夹注)(可选项) (8)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必须是学生在课程设计中真正阅读过和运用过的,文献按照在正文中的出现顺序编号排列。各类文献的标注格式如下: 著作:[序号]著者.译者.书名.出版社.出版时间.引用部分起止页 期刊:[序号] 著者.译者.文章题目.期刊名.年份.卷号(期刊数).引用部分起止页 会议论文集:[序号]作者.译者.文章名.文集名.会址.开会年.出版者.出版时间.引用部分起止页 图纸应与计算书分开装订。 第二条论文(计算书)格式 论文(或计算书)手写、打印均可,需采用统一的课程设计用纸。纸张大小A4,上下左右各留20mm页边距。手写时用黑或蓝墨水工整书写;打印:行距均采用固定值,设定值20磅,正文字体使用小四号宋体,小标题使用小四号黑体,大标题使用四号黑体,章节标题使用三号黑体、居中。页眉按“作者姓名:XXXXXX(课程设计题目)”注写,页脚居中,用于标页码。如: 第三条课程设计说明书或论文字数要求:一周不少于3000字;二周不少于4000字;三周及以上不少于5000字。

第四条指导教师应根据规范化要求进行课程设计的形式审查工作。凡形式审查不合格者,学生可以限期(一般不超过学生提交课程设计的时间两天)整改,过时若仍不合格则不评定其课程设计成绩。

学校--城市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

城市普通中小学校校舍建设标准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学校建设规模与校舍用房的组成 第三章学校网点布局、选址与规划设计 第四章校舍建筑面积指标 第五章校舍主要建筑标准 附加说明 附件城市普通中小学校校舍建设标准条文说明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适应城市普通中小学教育现代化、教育改革与发展以及推进素质教育对校园、校舍条件与环境的需要,加强学校建设的科学化、规范化管理,合理确定并正确掌握建设标准,不断提高中小学校的规划设计和建设水平,促进技术进步,提高投资效益,制定本建设标准。 第二条本建设标准适用于城市(包括建制镇)新建普通中小学校建设项目的规划设计和建设。改建、扩建项目可参照执行。 第三条城市普通中小学校的建设,必须贯彻安全、适用、经济、美观的原则,应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根据需要与可能,正确处理好近期与远期结合的关系。 第四条城市普通中小学校的建设必须坚持先规划设计后建设的

原则。学校的规划设计要便于分期实施。改建、扩建项目应充分利用已有设施和设备。 第五条城市普通中小学校的建设除执行本建设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建设标准和建筑设计规范的规定。 第二章学校建设规模与校舍用房的组成 第六条学校建设规模 一、城市普通中小学校的建设规模应根据批准的学校规模、城市建设规划的要求确定。 二、学校规模和班额人数 1、完全小学:12班、18班、24班、30班,每班45人。 2、九年制学校:18班、27班、36班、45班,小学阶段每班45人、中学阶段每班50人。 3、初级中学:12班、18班、24班、30班,每班50人。 4、完全中学:18班、24班、30班、36班,每班50人。 5、高级中学:18班、24班、30班、36班,每班50人。 第七条校舍用房的组成 一、城市普通中小学校校舍由教学及教学辅助用房、办公用房、生活服务用房三部分组成。 二、教学及教学辅助用房 1、完全小学:设置普通教室;自然教室、音乐教室、美术教室、书法教室、语言教室、计算机教室、劳动教室等专用教室和辅助用房;多功能教室、图书室、科技活动室、心理咨询室、体育活

课程设计要求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任务书 课程设计名称:数据结构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编号:CSE03704 课程设计学分:2 课程设计周(时)数:2周 课程设计授课单位: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系 指导方式:集体辅导与个别辅导相结合 课程设计适用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课程设计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滕国文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年;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陈越钦铭雁编著,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年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案例教程》, 马巧梅等编著, 人民邮电出版社,2012年

一、课程设计教学目的及基本要求 1.了解并掌握数据结构与算法的设计方法,具备初步的独立分析和设计能力; 2.初步掌握软件开发过程的问题分析、系统设计、程序编码、测试等基本方法和技能;3.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方法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训练用系统的观点和软件开发一般规范进行软件开发,培养软件工作者所应具备的科学的工作方法和作风。 二、设计内容 题目1:模拟停车场管理问题 问题描述: 设停车场只有一个可停放几辆汽车的狭长通道,且只有一个大门可供汽车进出。汽车在停车场按车辆到来的先后顺序依次排列,若车场内已停满几辆汽车,则后来的汽车只能在门外的便道上等候,一旦停车场内有车开走,则排在便道上的第一辆车即可进入;当停车场内某辆车要离开时,由于停车场是狭长的通道,在它之后开入的车辆必须先退出车场为它让路,待该辆车开出大门后,为它让路的车辆再按原次序进入车场。每辆停放在车场的车在它离开停车场时必须按它停留的时间长短交纳费用。 基本要求: 试为停车场编制按上述要求进行管理的模拟程序。在这里假设汽车不能从便道上开走。试设计一个停车场管理程序。 实现提示: 以栈模拟停车场,以队列模拟车场外的便道,按照从终端读入的输入数据序列进行模拟管理。每一组输入数据包括三个数据项:汽车“到达”或“离去”信息、汽车牌照号码及到达或离去的时刻,例如:('A',1,5)表示一号牌照车在5这个时刻到达,而('D',5,20)表示5号牌照车在20这个时刻离去,整个程序可以在输入信息为('E',0,0)时结束。对每一组输入数据进行操作后的输出数据为:若是车辆到达,则输出汽车在停车场内或便道上的停车位置;若是车离去;则输出汽车在停车场内停留的时间和应交纳的费用(在便道上停留的时间不收费)。栈以顺序结构实现,队列以链表实现。需另设一个栈,临时停放为给要离去的汽车让路而从停车场退出来的汽车, 题目2:哈夫曼编码和译码 问题描述: 利用哈夫曼编码进行信息通信可以大大提高信道利用率,缩短信息传输时间,降低传输成本。但是,这要求在发送端通过一个编码系统对待传数据预先编码,在接收端将传来的数据进行译码(复原)。对于双工信道(即可以双向传输信息的信道),每端都需要一个完整的编/译码系统。试为这样的信息收发站写一个哈夫曼编/译码系统。 基本要求: 一个完整的系统应具有以下功能: (1)初始化及文本的频率统计。从终端读入字符集大小n,以及n个字符和n个权值,完成文本的频率统计。建立哈夫曼树,并将它存于文件中。 (2)编码。利用已建好的哈夫曼树,从文件中读入,对正文进行编码。然后将结果存入文件"CodeFile-姓名"中。 (3)译码。利用已建好的哈夫曼树将输入的代码进行译码,将文件"CodeFile-姓名" 中的代码进行译码,结果存入文件"Decoding-姓名"中。

数据库课程设计题目及要求_韩军涛

数据库系统原理课程 设计指导

一、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及基本要求 教学目的 本课程是为《数据库系统原理》课程所开的实践环节。数据库系统原理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技术课程,而且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中发展最快的领域之一。 本课程设计的目的旨在使学生能够掌握数据库的基本原理、数据库设计的基本方法、SQL语言的应用、SQL Server 2000/2008数据库环境的使用,并能根据所应用到的数据库管理系统的相关技术,按照规范化设计的方法解决现实中数据库设计的问题。 选修本课程前应已选修《数据库系统原理》课程,并熟练掌握SQL语言,以及数据库设计的规范化等基本方法。 先修课程:数据库系统原理。 教学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通过上机实验,培养学生的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掌握复杂项目从需求到设计直到最后实现的基本方法,并对所设计的数据库进行测试与分析,使学生在数据库设计方面能够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 课程设计基本要求: 1、(课前准备)掌握课堂教学内容,主要包括 (1)比较系统的掌握数据库原理的理论知识; (2)学会研究分析具体应用的需求,完成需求分析; (3)初步掌握在需求分析基础上设计数据库的能力; (4)熟练掌握一种数据库设计工具。 2、课程设计按以下步骤进行: (1)问题分析,理解问题,明确做什么,完成需求分析,写出系统的功能框架并给出每一系统功能的详细叙述。 (2)概念设计:在概念结构设计中画出ER图,在ER图中标出主码。可以有分ER图。 (3)逻辑结构设计:针对概念设计的结果做出逻辑结构设计并进行规范化,对表进行分解或必需的合并(要写出理由和根据)。对用户进行分类,有必要时可以给用户创建用户子模式(比如视图)并定义权限。 (4)物理设计:设计数据库的存储结构(包括索引的设计等)。

课程设计内容和标准

鲁东大学 食品工程学院能源与动力工程系 课程设计内容和标准 编制:曲航王明涛张淑荣 巩志强谭鲁志邹欣华 食品工程学院能源与动力工程系 2014.12 前言 课程设计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锻炼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为了保证本科生课程设计的质量,根据学校有关规定,结合学科结构和专业特点,特制定《能源与动力工程系课程设计内容和标准》。 编制本“课程设计内容和标准”,是强化课程设计教学环节的重要措施,它不仅能保证我系课程设计教学环节的内容和深度,使这一重要环节尽量规范化、标准化,而且还有利于指导教师的辅导工作。 在实行和使用该标准过程中,根据各班的教学情况和设计的具体情况不同,或由于某些特殊原因,经系里同意,可酌情对上述标准中的某些具体细节做适当的简化,但各标准的基本内容和程序不得简化。

希望各位指导老师认真贯彻执行,并在使用中提出宝贵意见,使之进一步完善。 能源与动力工程系 2014.12

课程设计内容 一、制冷系统设计 第一章设计概述 主要说明设计的依据、生产指标、设计范围、设计条件、概述设计方案的拟定。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1、明确建筑的要求和条件 设计前,应了解对各冷间的温、湿度的要求。 1)阐明当地主要设计气象参数:包括室外计算温度(夏季空气调节日平均温度)、室外计算相对湿度(最热月月平均相对湿度)等。 2)列表说明各冷间的设计条件,包括:室内设计温度、室内设计相对湿度、冷加工时间、各冷间食品进、出库温度。 2、说明制冷系统设计方案的拟定及理由 1)阐明各蒸发系统采用单级压缩或双级压缩,双级压缩高低压级的理论输气量之比,各蒸发系统配用的压缩机的型式、型号、制冷量,并列表说明。 2)阐明制冷系统蒸发温度的划分,组成及其服务冷间,并列表说明各蒸发系统的热负荷 3)说明采用的制冷剂种类、特点及其与环保的关系。 4)说明各冷间采用的冷却方式(如直接冷却或间接冷却),各冷间采用的冷却设备种类、冷却面积,各冷间冷却面积与冷藏能力(或冷加工能力)的配比,并列表说明。 5)说明各蒸发系统采用的供液方式。 6)说明制冷系统的自动控制方案,具体包括哪些安全保护、控制回路等。 第二章负荷计算及汇总 1、设计参数 设计参数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计算温度和相对湿度:包括室外计算温度和相对湿度、室内计算温度和相对湿度、临室计算温度。 2)各冷间的库容量和生产能力。 3)冷库外围护结构各传热面的传热系数。

中小学教学楼设计规范1

中小学教学楼设计规范 1.普通教室 1.1教室内课桌椅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1.1课桌椅的排距:小学不宜小于850mm,中学不宜小于900mm;纵向走道宽度均不应小于550mm。课桌端部与墙面(或突出墙面的内壁柱及设备管道)的净距离均不应小于120mm。 1.1.2前排边座的学生与黑板远端形成的水平视角不应小于30°。 1.1.3教室第一排课桌前沿与黑板的水平距离不宜小于2000mm;教室最后一排课桌后沿与黑板的水平距离:小学不宜大于8000mm,中学不宜大于8500mm。教室后部应设置不小于600mm的横向走道。 1.2普通教室应设置黑板、讲台、清洁柜、窗帘杆、银幕挂钩、广播喇叭箱,“学习园地”栏、挂衣钩、雨具存放处。教室的前后墙应各设置一组电源插座。 1.3 黑板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3.1黑板尺寸:高度不应小于1000mm,宽度:小学不宜小于3600mm,中学不宜小于4000mm。 1.3.2黑板下沿与讲台面的垂直距离:小学宜为800--900mm;中学宜为1000--1100mm。 1.4黑板表面应采用耐磨和无光泽的材料。讲台两端与黑板边缘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200mm,宽度不应小于650mm,高度宜为200mm。 2. 实验室 2.1 物理、化学实验室可分边讲边试实验室、分组实验室及演示室三种类型。生物实验室可分显微镜实验室、演示室及生物解剖实验室三种类型。根据教学需要及学校的不同条件,这些类型的实验室可全设或兼用。 2.2 实验桌尺寸应符合下列规定: 2.2.1 双人单侧化学、物理、生物实验桌,每个学生所占的长度不宜小于600mm;实验桌宽度不宜小于600mm。 2.2.2 四人双侧物理实验桌,每个学生所占的长度不宜小于750mm;实验桌宽度不宜小于900mm。 2.2.3 岛式化学、生物实验桌每个学生所占的长度不宜小于600mm;实验桌宽度不宜小于1250mm。 2.2.4 教师演示桌长不宜小于2400mm,宽不宜小于600mm。 2.3 实验室的室内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2.3.1 第一排实验桌的前沿与黑板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2500mm,边座的学生与黑板远端形成的水平视角不应小于30°。最后一排实验桌的后沿距后墙不应小于1200mm;与黑板的水平距离不应大于11000mm。 2.3.2 两实验桌间的净距离:双人单侧操作时,不应小于600mm;四人双侧操作时,不应小于1300mm;超过四人双侧操作时,不应小于1500mm。 2.3.3 中间纵向走道的净距离:双人单侧操作时,不应小于600mm。四人双侧操作时,不应小于900mm。 2.3.4 实验桌端部与墙面(或突出墙面的内壁柱及设备管道)的净距离,均不应小于550mm。 2.4 实验室设施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2.4.1 实验室及其附属用房应根据功能的要求设置给水排水系统、通风管道和各种电源插座。 2.4.2 实验室内应设置黑板、讲台、窗帘杆、银幕挂钩、挂镜线和“学习园地”栏。

大学本科课程设计规范

南华大学毕业设计(论文)装订、打印及存档规范 一、装订顺序 1、封面:首页为封面,按照学校统一设计的封面样式打印; 2、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3、开题报告; 4、目录:应有小节对应的页码; 5、中文摘要和关键词:摘要的字数在200至300字之间,关键词在3至5个之间; 6、英文摘要和关键词:根据中文摘要和关键词翻译; 7、正文(包括引言); 8、参考文献; 9、附录:(含外文复印件及外文译文、有关图图表、计算机源程序等)必须与正文装订在一起,页号要接着正文的页号连续编写; 10、致谢。 二、打印规范 1、论文以A4标准页面排版(21*29.7cm),1.5倍行距,字体、字号要求如下: 标题用粗黑体:一级标题三号,二级标题小三号,三级标题四号;正文用宋体小四号。 2、章节目序号(标题序号): (1)按照正式出版物的惯例,标题编号顺序规定如下:1、1.1、1.1.1……… (2)论文标题一律从“1、”开始。 3、图表标号: 图1.1 图1.2 图2.1 图2.2 …… (与图名称一起标在图正下方,用5号宋体,如图1.1,GDP按年度增长率) 表1.1 表1.2 表2.1 表2.2 …… (与表名一起标在表正上方,如表1.1职工情况一览表) 4、中文摘要和关键词: 摘要:※※※※ 关键词:※※※;※※※;※※※ 其中:摘要和关键词这两个词用宋体加粗,小四号,摘要内容和关键词内容用楷体四小号; 5、英文摘要和关键词:参照中文摘要和关键词;用Times New Roman体; 6、论文正文:空二行后书写正文,正文的第一段为“引言”,但不加小标题。 7、参考文献列示格式(5号宋体): 书籍格式:〔编号〕作者,作者.书名[M].出版地:出版社,出版时间 期刊格式:〔编号〕作者,作者.文章题目[J].期刊名,年份(期数):起页码~止页码 报纸格式:〔编号〕作者,作者.文章题目[N]. 报纸名,年月日,第几版 注意:网络文献一般不作为参考文献。 8、页眉必须打印“南华大学※※※学院毕业设计(或论文)” ,居中(5号宋体); 9、正文必须打上页码,页码格式为“第X页,共X页”;居中打印(5号宋体);论文前面的中英文摘要页、目录页用小写ⅰ、ⅱ、ⅲ、ⅳ顺序编页。 10、所有论文请用WORD2003及以上版本打印。 三、归档与总结 1、毕业设计(论文)资料归档

课程设计规范(学校)

河南工程学院考查课 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题目 学生姓名: 学院: 专业班级: 专业课程: 指导教师: 201 年月日

目■■录中文摘要 一、■ 1 1.■ (1) (60) (62) 注:■表示一个空格(两个字符位置)

课程设计题目一、 1. (1) 1) 正文内容:(大致包括) 1 概述 2 作业区自然地理概况和已有资料情况 3 技术依据 4 主要技术指标和规格 5 设计内容

格式要求 主标题:三号字、居中、宋体、加粗,段后为自动。 正文:全文宋体、小四号字、段前段后0、字间距1.5,首行缩进2个字符(包括各级标题)。 标题采用中式“一、 1. (1) 1)”编码形式。其中“一、 1.”做为标题,加粗,单独成行。“(1) 1)”可以做标题,也可以不做标题,均不需要加粗。如果做标题,需单独成行。 图表:图表文字及说明等均采用五号宋体。表格要有表头(表头包括表号、表名),表头在表的上面并居中加黑。图要有图号、图名,在图的下面并居中,不需加黒。 公式:采用公式编辑器编写,要规范,必要时要编号,编号要写在公式的尾部。 表6-1 2000—2010年世界聚氨酯产量 产品类型 2000年产量/t 2005年产量/t 2010年产量/t CASE 3484940 4792195 5877100 粘合剂 476000 592370 669700 软泡 3672125 4944500 5942000 硬泡 2290215 3423500 4418800 总计 9923280 13752565 16907600 )()(2)(1d N Xe d SN c t T r ---= (2-7) 高分子 分子 High molecule Molecule 图2-5 关系图

大学本科课程设计要求及规定(学生)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本科课程设计(论 文)管理规定(试行) 一、目的及要求 课程设计(论文)是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通过课程设计(论文)加深学生对本课程基本知识的理解,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掌握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工程设计或撰写论文的步骤和方法;提高制图能力,学会应用有关设计资料进行设计计算和理论分析的方法,以提高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增强实际工程训练。 课程设计(论文)要求学生在认真复习教材的基础上,阅读有关规范、设计手册及资料,独立按时完成任务;课程设计的说明书、计算书、论文要求简洁、通顺、计算正确,图纸表达内容完整、清楚、规范。 二、选题要求 课程设计(论文)的选题应尽量覆盖本课程教学的主要内容,其题目应当满足该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达到课程设计(论文)的目的,使学生得到较全面的综合训练;题目的深度、广度和难易程度适当,使学生在计划时间内经努力能够完成任务。 三、任务书及指导书 1.课程设计(论文)任务书及指导书由指导教师编写,教研室主任审定,课程设计(论文)的题目也可由学生自拟,但必须报教研室主任审批,同意后方可在课程设计(论文)开始之前印发给学生。 2.任务书应包括设计(论文)题目、目的与要求、主要任务、参考资料(参考格式见附件1)。对相关资料的查阅及设计成果有明确要求。 3. 指导书是学生进行课程设计(论文)的指导性文件,应包括以下内容: (1)课程设计(论文)的类别、目的、内容; (2)课程设计的设计步骤、设计要点; (3)课程设计(论文)中所涉及主要技术的关键性分析和解决方案。 四、说明书(论文)的要求和撰写规范 对课程设计的成果一般由设计说明书和图纸(或其他作品)两部分组成,对工科类课程设计,一般要至少完成Al 图纸1 张,另撰写课程设计说明书1份(原则上不少于3000字);对于理、文、管、经等类的课程设计或论文,要撰写一篇完整报告或论文(原则上不少于6000字)。 课程设计说明书(论文)应包括封面(见附件2)、任务书、设计总说明或摘要(约300 字左右)和关键词(仅对论文,一般为3~5个)、目录、正文及参考文献(资料)等内容。 课程设计说明书(论文)手写、打印均可,手写要用统一的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论文用纸,用蓝墨水或黑墨水工整书写;打印统一用16K纸,具体格式参照如下:(1)字体设置要求为: ①题目:二号黑体居中,题目一行排不下时可排两行,行间距为1.5lines; ②班级、学生姓名及指导教师姓名等:三号黑体居中,行间距为1.5lines; ③设计总说明或摘要:“设计总说明或摘要”为四号字体居中,内容为小四号宋体字,首行缩进二个字。“关键词”为小四号黑体字,其后为关键词(小四号宋体字),各关键

课程设计的具体内容及要求

课程设计的具体内容及要求 在规定的设计时间内,应完成的设计工作量是:(1)一张A1或A0装配图,(2)两张A3零件图,分别为从动轴与大齿轮的零件图,(3)设计说明书一份。课程设计结束后,将图纸与说明书装在统一的档案袋内。 一、装配图 1、图纸大小:完成一张A1号装配草图后,才能开始画A1或A0装配正式图。 2、视图:除必要视图外,还应考虑是否需要附加局部剖视图、放大图等。 3、尺寸标注:装配图上应标注的尺寸有: (1)外形尺寸:机械或部件所占的空间位置的尺寸,如总长、总宽、总高等 (2)安装尺寸:机械或部件装在地基或底座上的底面尺寸,地脚螺栓孔的尺寸及位置,减速器中心高,外伸轴的配合直径长度及伸出距离。 (3)配合尺寸:各配合零件(如滚动轴承与轴颈、外圈与座孔、传动零件毂孔与轴等)的配合尺寸,包括配合和精度符号。 (4)特性尺寸:如传动中心距及其偏差。 4、标题栏、零件的序号、图号及明细表。 5、技术特性数据及技术要求。 二、零件图 零件图是制造和检验零件的依据,故零件图上必须包括制造和检验零件所需的全部内容,计有:必要的视图、尺寸、尺寸公差、形位公差、表面粗糙度、材料、技术要求等。对传动零件,还要用表列出主要几何参数、精度等级、偏差等。图纸的右下方设置标题栏。 三、设计说明书 1、说明书的内容 (1)目录,包括标题,页次。 (2)设计任务书。 (3)前言,指设计题目的分析、传动方案的拟定及说明,若传动方案已给定,则对其进行分析、论证。 (4)运动学与动力学参数的计算,包括电动机的选择、各级传动比的分配、各轴转速、功率及转矩的计算并列成表格。 (5)带传动的设计计算。 (6)齿轮传动的计算,包括结构设计,画出大、小齿轮零件图。 (7)主、从动轴的设计计算,包括轴的结构设计与校核,轴的草图与正式图、轴的受力分析图、弯矩图、扭矩图等。 (8)轴承的选择与计算。 (9)键的选择及校核,包括3个键的计算并画出各自的工作图。 (10)联轴器的选择及校核。 (11)箱体的设计,包括主要结构尺寸的设计计算及必要的说明。 (12)润滑与密封方式的选择及依据,包括齿轮与轴承的润滑方式、润滑剂的选择,轴承与箱体的密封方式及密封元件,有关元件应画出示意图。 (13)减速器附件的选择与设计,应画出有关附件的示意图。 (14)设计小结,分析本设计的优缺点,提出改进意见,说明设计体会。 (15)参考文献资料,包括资料名称、作者姓名、出版单位、出版时间等。 还可以包含一些其它技术说明,例如装拆、安装的注意事项、维护保养的要求等。 2、编写说明书要求

中小学教学楼设计规范

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GBJ 99—86 教学及教学辅助用房的组成与平面布置 教学用房的平面,宜布置成外廊或单内廊的形式。 教学用房的平面组合应使功能分区明确、联系方便和有利于疏散。 普通教室 教室内课桌椅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课桌椅的排距:中学不宜小于900mm;纵向走道宽度均不应小于550mm。课桌端部与墙面(或突出墙面的内壁柱及设备管道)的净距离均不应小于120mm。 二、前排边座的学生与黑板远端形成的水平视角不应小于30°。 三、教室第一排课桌前沿与黑板的水平距离不宜小于2000mm;教室最后一排课桌后沿与黑板的水平距离:小学不宜大于8000mm,中学不宜大于8500mm。教室后部应设置不小于600mm的横向走道。 普通教室应设置黑板、讲台、清洁柜、窗帘杆、银幕挂钩、广播喇叭箱,“学习园地”栏、挂衣钩、雨具存放处。教室的前后墙应各设置一组电源插座。 黑板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黑板尺寸:高度不应小于1000mm,宽度:小学不宜

小于3600mm,中学不宜小于4000mm。 二、黑板下沿与讲台面的垂直距离:小学宜为800--900mm;中学宜为1000--1100mm。 三、黑板表面应采用耐磨和无光泽的材料。 讲台两端与黑板边缘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200mm,宽度不应小于650mm,高度宜为200mm。 合班教室 合班教室的地面,容纳两个班的可做平地面;超过两个班的应做坡地面或阶梯形地面。 合班教室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教室第一排课桌前沿与黑板的水平距离不宜小于2500mm;教室最后一排课桌后沿与黑板的水平距离不应大于18000mm。 二、前排边座的学生与黑板远端形成的水平视角不应小于30°。 三、座位排距:小学不应小于800mm,中学、中师、幼师不应小于850mm。 四、走道宽度:纵、横向走道的净宽度不应小于900mm;当同时设有中间和靠墙纵向走道时,其靠墙纵向走道宽度不应小于550mm。 五、座位宽度不应小于450~500mm。 六、教室的课桌椅宜采用固定式。课椅宜采用翻板椅。

课程设计格式规范2016

课程设计格式规范 第一、构成项目 课程设计包括以下内容: 封面、摘要与关键词、目录、正文、参考文献、附录。其中“附录”视具体情况安排,其余为必备项目。 第二、各项目含义 (一)封面 封面由文头、课题名称、作者、系别、专业、任课教师、日期等项内容组成。封面采用教务处统一规定的封面。 (二)摘要与关键词 摘要是课程设计内容的概括性描述,字数控制在100-200字以内。关键词是从课程设计标题、摘要或正文中提取的、能表现课程设计主题的、具有实质意义的词语,通常不超过7个。 (三)目录 列出课程设计正文的一二级标题名称及对应页码,参考文献、附录等对应的页码。 (四)正文 正文是课程设计的主体部分,通常应包含需求分析、总体设计、详细设计、小结等若干部分组成。这几个组成部分在行文上可以不明确标示。 正文字数一般应在10000字左右,配以图片与表格。 (五)参考文献

在课程设计末尾要列出在课程设计中参考过的专著、期刊论文及其他资料(包含网站电子版材料),所列参考文献应按文中参考或引证的先后顺序排列。 (六)附录 对于一些不宜放在正文中,但有参考价值的内容,可编入附录中。 第三、课程设计格式编排 (一)纸型、页边距及装订线 课程设计一律采用标准A4型纸(297mmX210mm),不需要打印,提供电子版(word)即可。页边距为:天头(上)2.5cm,地脚(下)2.5cm,订口(左)3cm,翻口(右)1.5cm。装订线在左边,距页边1cm。 (二)版式与用字 文字、图形一律从左至右横写横排,行间距取多倍行距(设置值为1.25);字符间距为默认值(缩放100%,间距:标准)。文字一律通栏编辑,使用规范的简化汉字。忌用繁体字、异体字等其他不规范字。 (三)课程设计各部分的编排式样及字体字号 1.文头 封面顶部居中,小二号行楷,顶行,居中。固定内容为“安徽工商职业学院课程设计”。 2.课程设计标题 小一号黑体。文头居中,按小一号字体上空一行。(如果加课程设计副标题,则要求:小二号黑体,紧挨正标题下居中,文字前加破折号) 课程设计标题以下的行距为:固定值,40磅。 3.作者、系别、专业、年级、任课教师、完成日期 课题名称用小三号黑体,后填写的内容处加下划线标明,8个汉字的长度,所填写的内容统一用三号楷体,各占一行,居中对齐。 4.摘要及关键词 紧接封面后另起页,版式和字号按正文要求。 其中,“摘要”,黑体,三号字,居中,“摘”与“要”之间空两格。内容用小四号宋体,上空一行,每段起首空两格,回行顶格,单倍行距;“关键词”与“摘要”间隔两行,“关键词”后加“:” ,顶格书写用,黑体,小四号字,内容用小四号宋体,回行空两格,关键词通常不超过七个,一般为3—5个,词间空一格。 5.目录 另起页,项目名称用3号黑体,居中排列,上下各空一行,,“目”与“录”

中小学建筑设计规范

学校是培养人才的特定环境,学校建筑设计的好坏,是影响全面培养人才质量的重要因素。学校的建筑设计,除了要遵守国家有关定额、指标、规范和标准外,在总体环境的规划布置,教学楼的平面与空间组合形式,以及材料、结构、构造、施工技术和设备的选用等方面,要恰当地处理好功能、技术与艺术三者的关系,同时要考虑青少年好奇、好动和缺乏经验的特点,充分注 意安全。 一、教学楼的组成与设计 中小学教学楼一般是由以下三个部分组成: 教学部分:包括普通教室、实验室、音乐教室、语言教室及图书阅览室等。它们是教学楼的主体部分。 办公部分:包括行政、社团办公室及教师办公室等。 生活辅助部分:包括交通系统、厕所、饮水处以及贮藏室等。 (一)普通教师的设计 1. 要求:大小合适,视听良好、采光均匀、空气流通、结构简单和施工方便等。 2. 教室尺寸的确定:取决于教师容纳的人数、课桌椅的尺寸与排列方式,以及采光、通风、结构、设备及施工等因素。按教育部规定,中学每班学生名额近期为50人,远期为45人,每人使用面积为1.08m2;小学每班近期为45人,远期为40人, 每人使用面积为1.04m2。 (1)课桌椅的尺寸:要与学生的身高和人体各部分的尺寸相适应表课桌尺寸。

(2)课桌椅的布置:要满足学生视听及书写要求,并便于通行就座和教师辅导,见图课桌椅的布置。 ①视距要求:第一排前缘距黑板面≥2000mm;最后一排距黑板距离,不超过8500mm,到后墙面距离>600mm。 ②视角要求:水平视角(即前排边座到黑板远端的夹角)应>30°;垂直视角(即第一排学生的视线与黑板顶部构成的夹角)应>45°。 ③座位的排列,每行不宜多于两个座位,行间距b,中学为550~600mm,小学为500~ 550mm。排距c,中学为850~900mm,小学为800~850mm;课桌距侧墙的距离a,为60~ 120mm。 (3)教室的平面形状与尺寸:平面形状通常有矩形及方形,此外还有多边形及扇形等,见图教室的平面形状与尺寸。 ①矩形教室:是当前国内大量采用的形式。其平面轴线尺寸,中学可采用: 9000mm×6900mm、9000mm×6600mm、9000mm×6300mm,小学可采用 8100mm×6600mm、8100mm×6300mm、9000mm×6000mm等几种。 ②方形教室:教室的进深与开间基本相同,平面尺寸(轴线)可采用 7200mm×7200mm、7500mm×7500mm、7800mm×7800mm及7500mm×7800mm等。该形式教室的有效面积系数较矩形教室低,且不宜用于内廊式组合。 ③多边形教室:有五边形、六边形等,这种形式在采光、通风和座位排列上有其优越性,但经济性较上述形式要差一些。 (4)教室的层高:取决于空气容量、采光均匀度,房间的比例及经济等因素。一般来说,3.6~3.9m层高才能满足空气容量的要求;其次从房间的比例和空间的视觉

课程设计撰写规范

课程设计撰写规范 一、总体要求 一律用A4纸单面打印,页边距上、下、左、右均为2.6厘米,1.5倍行距。 1.字体设臵 (1)“摘要”(“ABSTRACT”选用“Times New Roman”)、“目录”、“参考文献”等字样均选用“三号黑体”,其内容统一选用“小四号宋体”。 (2)正文第一级标题选用“三号黑体”;第二、三级标题分别选用“四号黑体”和“小四号黑体”;第四级标题和正文内容选用“小四号宋体”。 2.正文撰写格式 正文分章节撰写,第一级标题用“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等连续编号,每章应另起一页,标题末尾不加标点(问号、叹号、省略号除外),标题居中排列,下空一行接写第二级标题。从第二级标题开始,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号,在不同层次的数字之间加一个下圆点相隔,最末数字后不加标点。如第二级标题为“1.”、“2.”、“3.”等,第三级标题为“1.1”、“2.1”、“3.1”等,第四级标题为“1.1.1”、“2.1.1”、“3.1.1”等。 正文中的标题一般不超过四级,标题层次要清晰,第二至第四级标题均单独占一行,且靠左端书写,第二级标题序数前不留空格,第三、四级标题序数前要空两个汉字位臵。第一级标题序数后空两格接写标题;第二至第四级标题序数后均空一格接写标题。 3.论文字数 字数不少于5000个字符数。 4.文献查阅 学生查阅与课程设计相关的文献(不含教科书)不少于8篇。 二、具体内容和撰写要求 1.课程设计封面 课程设计封面上的题目填写要准确、简明扼要,一般不超过25个汉字,外文一般不超过10个实词,必要时可加副标题;系别、专业要写全称。 2.摘要

摘要应简要说明课程设计所研究的目的、内容、主要成果和结论等,应短、精、完整、不加评论,一般不超过300字。 “摘要”二字和“ABSTRACT”一词单独一行居中,其正文后空一行书写“关键词:”三字(中文摘要)和“Keywords”一词(英文摘要),字体要加粗,在此后写出3-5个关键词,每一关键词之间用分号分开,最后一个关键词后无标点符号。英文摘要的关键词中,每词的第一个字母大写。 外文摘要内容应与中文摘要内容相对应,书写时采用“Times New Roman”字体,一般不宜超过250个实词。 中文摘要和外文摘要各单独占一页。 3.目录 目录中所列的标题不包括“摘要”和“ABSTRACT”,主要为正文标题(不超过三级)及“致谢”、“参考文献”、“附录”等字样。标题的右侧要注明页码(不加括号)。 4.正文 (1)前言 前言又叫引言、导言、绪言,它是论文的开头、引子。撰写前言应说明本课题研究的目的、背景、前人的工作和现在的知识空白、理论依据和实验基础、预期的结果及其在相关领域的地位、作用和意义。 (2)论文主体 论文主体是课程设计的主要部分。应结构合理、层次清楚、重点突出、文字精炼、语句通顺。要理论联系实际,涉及到他人的观点、统计数据或计算公式的要标明出处,涉及到的计算数据要准确无误。文中的计量单位均应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并以符号表示。正文、表、图三者中的数据尽可能不要重复,图片、线条、标字必须清楚、规范。表有表题,图有图题及各自的编号。 (3)结论 结论是作者撰写毕业设计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部分,它集中反映作者的研究成果,表达作者对所研究课题的见解,包括对整个研究工作进行归纳和综合而得出的总结,所得结果与已有结果的比较和本课题尚存在的问题,以及进一步开展研究的见解与建议等。结论要写得概括、简短、具体,要以文字表达为主。

中小学建筑设计规范

中小学建筑设计规范 发布时间:2005-6-6 来源:湖北技术装备装站 国家计委发布《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 第一章总则 第1.0.1条为确保中小学、中等师范、幼儿师范的学校建筑设计质量,创造适合青少年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全面发展的学校环境,特制定本规范。 第1.0.2条本规范适用于城镇、工矿区新建、改建和扩建的普通中小学校、中等师范学校和幼儿师范学校的建筑设计。 第1.0.3条学校建筑设计应满足教学功能要求,有利于学生安全及身心健康,合理安排学校用地。 第1.0.4条学校建筑设计应根据各地区气候和地理差异、经济技术的发展水平、各民族人民生活习惯及传统等因素,因地制宜地进行设计。 第1.0.5条学校建筑设计除执行本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规范的要求。 第二章选址和总平面布局 第一节校址选择 第2.1.1条学校校址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校址应选择在阳光充足、空气流通、场地干燥、排水通畅、地势较高的地段。校内应有布置运动场的场地和提供设置给水排水及供电设施的条件。 二、学校宜设在无污染的地段。学校与各类污染源的距离应符合国家有关防护距离的规定。 三、学校主要教学用房的外墙面与铁路的距离不应小于300m;与机动车流量超过每小时270辆的道路同侧路边的距离不应小于80m,当小于80m时,必须采取有效的隔声措施。 四、学校不宜与市场、公共娱乐场所,医院太平间等不利于学生学习和身心健康以及危及学生安全的场所毗邻。 五、校区内不得有架空高压输电线穿过。 六、中学服务半径不宜大于1000m;小学服务半径不宜大于500m。走读小学生不应跨过城镇干道、公路及铁路。有学生宿舍的学校,不受此限制。 第二节学校用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