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反应分析概述

地震反应分析概述
地震反应分析概述

结构地震反应分析

结构地震反应分析的主要工作是首先将结构简化成力学分析模型,然后输入地震作用,计算模拟结构的反应行为,包括内力和变形反应时程或最大值。其目的是为结构抗震设计提供必要的数据资料;或为抗震安全鉴定和拟定抗震加固方案提供参考依据;或为研究结构破坏机理提供基本手段,从而改善设计,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

结构地震反应取决于地震动输入特性和结构特性。随着人们对地震动特性和结构特性的了解越来越多,特别是技术手段越来越先进,结构地震反应分析方法也跟着有了飞跃的发展。

结构抗震分析方法的发展大体上可分为三个阶段,即静力法、拟静力法(通常指反应谱方法)和动力法阶段。

静力法是20世纪初首先在日本发展起来的。该方法将结构物看成是刚体,并刚接于地面。这样,结构在最大水平加速度绝对值为max a 的地面运动激励下,受到的最大水平作用力P (即最大惯性力)为

kW A g

W P ==max 其中,W 是结构物的重量,k 是地面最大水平加速度绝对值max A 与重力加速度g 之比,称为地震系数。

在当时人们对地面运动的频谱和卓越周期的了解还不够多,以及房屋多为低层建筑的情况下,应用上述地震荷载计算公式于抗震

设计还是可以的。但是,随着地震资料的积累和城市与工业建设的发展,使人们认识到作为静力法基础的刚性结构假定已明显地远离实际情况,于是考虑结构物的弹性性质、阻尼性质及相应动力特性的反应谱方法便发展起来了。

反应谱方法出现在20世纪40年代。美国的一些学者在取得了一部分强震地面运动记录之后,考虑地震动特性与结构动力特性共同对结构地震反应产生决定性影响的这一事实,提出了反应谱概念和相应的设计计算方法。这一方法有动力法的内容,却具静力法的形式,故可称之为拟静力法。该方法对结构地震反应分析产生巨大影响,至今仍是结构抗震设计的主要计算方法。

尽管反应谱方法取得的进步是实质性的,但它的应用还是受到一些限制,如原则上只能用于线性结构体系;不能真实反映复杂结构体系的动力放大作用。因此,随着重大工程的不断兴建和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20世纪70年代,结构地震时程反应分析得到全面发展。

相对于反应谱方法而言,时程反应分析是一种动力分析方法,它求取的不是结构的某种最大反应或其近似估计,而是结构在地震激励下的反应时间历程,即地震与结构相互作用的过程,其结果更为可靠。另外,时程反应分析可以真正处理非线性问题,这是结构地震反应分析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随计算机和有限元技术的发展,结构分析模型也经历了一个由极

其简化到相对较少简化的过程。以前大家熟悉的一些简化分析模型,如剪切模型,考虑梁变形作用的D值法以及框架剪力墙协同工作体系模型等,在当前的研究与设计中已很少使用,取而代之的是三维空间有限元分析模型。

目前,各种大型有限元程序为结构地震反应分析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应用这些程序,结构弹性地震反应分析已不存在问题,无论多么复杂的结构体系,只要计算模型简化的合理都能得到满足一定工程精度要求的结果。

结构弹塑性地震反应性态极其复杂,尽管经科研人员数十年的努力,发展了一些分析方法,但仅较规则的结构二维弹塑性分析可以取得基本令人满意结果,量大面广的复杂结构的分析方法至今未能很好解决,它是今后有关科研人员需要重点解决的课题。

弹塑性地震反应可以分为静力弹塑性反应分析和动力时程反应分析。静力弹塑性地震反应分析一般指近年为满足性态抗震设计而发展的pushover分析方法,该方法的主要步骤是首先将地震荷载等效成某种分布形式的静力荷载,用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求得结构的基底剪力与位移关系曲线,即结构能力曲线,然后将结构等效成单自由度体系并将结构的能力曲线和地震输入谱曲线转换成相同坐标格式,根据两曲线的交点确定结构位移反应。研究表明这一分析方法在分析中低层剪切型结构时,可以提供较满意的弹塑性位移反应估计结果,而分析高层结构时,则误差较大,基本不适用高层结构

地震反应分析。

估计结构的弹塑性地震反应行为,较准确、可靠的方法无疑是弹塑性时程反应分析方法。但目前仅二维分析方法发展的较为成熟,并在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问题是大部分实际需要进行弹塑性分析的结构形式均较为复杂,难以简化成合理的二维分析模型,如勉强进行二维分析模型简化,必将导致分析结果的较大误差。

结构三维弹塑性地震反应分析一直是结构抗震分析中有待解决的难题。主要困难是如果以构件作为单元,则构件三维受力状态下的恢复力模型难以确定;如果采用较精细的非线性有限元模型,则依然存在构件三维受力状态下的本构关系难以确定问题,且计算量也难以接受。尽管如此,有关科研人员还是在努力探索,不断提出一些新的模型和计算方法,使结构三维弹塑性地震反应分析中存在的问题逐步得到解决。

结构动力反应分析

结构动力分析是计算分析结构在动荷载作用下的变形和内力,校核结构是否满足指定安全要求,它是结构工程领域的重要环节。

动荷载是指随时间而改变的荷载。同样,动荷载作用下结构的反应(内力及变形)也是随时间而改变的。

结构动力反应分析主要内容涉及建立计算分析模型和体系运动方程,确定结构特性参数,选择合理的方法进行运动方程求解等。

分析方法可分为两大类:确定性分析方法和不确定性即随机反

应分析方法。选取哪种分析方法取决于荷载和结构参数是否可以给定,如果它们完全是已知的,则采用确定性分析方法,如它们并不完全已知,但可从统计意义上定义,则一般采用随机反应分析方法。

从荷载大小和结构是否进入弹塑性状态角度考虑,分析方法可进一步分为弹性反应分析和弹塑性反应分析。前者假定在动荷载作用下,结构始终处于初始弹性状态。后者则要考虑随时间荷载的作用,结构参数不断改变情况下的反应。

在地震反应分析中,分析方法还可以分为静力法、反应谱方法和时程分析方法。早期采用的静力法非常简单,即结构承受的侧向地震力等于结构质量乘以地面运动峰值加速度。反应谱方法是首先将结构进行振型分解,然后根据指定的地震反应谱确定每个振型的反应,最后将这些叠加求出结构总体反应。反应谱方法是一种伪动力方法,它没有考虑结构随时间的动力反应过程,但是考虑了结构动力特性对其反应的影响。时程分析方法则完全是求解结构的振动反应过程。

运动方程

结构动力反应分析的目的是计算结构在给定随时间变化荷载作用下的变形和内力的反应过程。我们知道,一个结构具有无限多个变形自由度,但在大多数情况下,应用包含有限个自由度的近似分析方法,就足够精确了。这样,问题就变为求出这些所选定的有限个变形分量的时间过程。描述动力变形的数学表达式称为结构的运动方程,而这些运动方程的解就提供了所求的变形过程。

建立动力体系的运动方程常用三种方法,即直接平衡法、虚位移原理方法和哈密尔顿原理方法。动力体系的运动方程可用上述三种不同方法中的任一种来建立.最简单明了的方法是采用直接平衡法建立作用于体系上全部力(包括惯性力)的动力平衡方程,但对于更复杂的体系,特别是对那些质量和弹性只在有限区域是分布的体系,直接的矢量平衡可能是困难的,而应用仅包含功和能等标量来建立方程式的方法则更为方便,其中最直接的就是基于虚位移原理的方法。在这种方法中,首先计算作用于体系上的力,然后由它们在相应的虚位移上所作的功来导出运动方程。哈密尔顿原理是利用能量来建立运动方程,它不直接利用作用于体系内的惯性力或保守力,而是采用体系的动能和位能的变分来替代这些力的作用。上述三种方法是完全相等的,采用哪种方法取决于是否方便和个人的喜爱以及动力体系的性质。

直接平衡法

任何动力体系的运动方程都可以用牛顿第二运动定律表示:即任何质量m 的动量变化率等于作用在这个质量上的力。这个关系在数学上可用微分方程来表达:

)()(dt

d m dt d t v p (1)

其中)(t p 为作用力矢量,)(t v 为质量m 的位置矢量.对于大多数的结构动力学问题,可以假设质量是不随时间变化,这时方程(1)可改写作

)()(22t m dt

d m t v v p == (2) 它表示力为质量与加速度的乘积,(2)式也可改写为:

0v

p =-)()(t m t (3) 此时第二项)(t m v

被称为抵抗质量加速度的惯性力。 质量所产生的惯性力与它的加速度成正比,但方向相反。这个概念称作为d'Alembert 原理。由于它可以把运动方程表示为动力平衡方程,因而是结构动力学问题中一个很方便的方法。可以认为,力)(t p 包括许多种作用于质量上的力:抵抗位移的弹性约束力,抵抗速度的粘滞力,以及独立确定的外荷载。因此,如果引人抵抗加速度的惯性力,则运动方程的表达式仅仅是作用于质量上所有力的平衡表达式。在许多简单问题中,最直接而且方便的建立运动方程的方法就是直接平衡法。

虚位移原理

如果结构体系相当复杂,而且包含许多彼此联系的质量点或有限尺寸的质量块,则直接写出作用于体系上所有力的平衡方程可能是困难的。通常所包含的各式各样的力可以容易地用位移自由度来

表示,而它们的平衡规律则可能是不清楚的。此时,虚位移原理就可用来代替平衡规律建立运动方程。

虚位移原理可阐述如下:如果一个平衡的体系在一组力的作用下承受一个虚位移,即体系约束所允许的任何微小位移,则这些力所作的总功将等于零.按这个原理,很明显,虚位移时所作的功为零是和平衡等价的。因此,在建立动力体系的反应方程时,首先要搞清作用于体系质量上的所有的力,包括按照d'Alembert 原理所定义的惯性力,然后引入相应于每个自由度的虚位移,并使所作的功等于零,这样就可以导出运动方程。这个方法的主要优点是:虚功为标量,可以按代数方式相加,而作用于结构上的力为矢量,只能按矢量叠加。

利用虚位移原理建立运动方程的简单实例见单自由度体系运动方程。

哈密尔顿原理

避免建立平衡矢量方程的另一个方法是使用以变分形式表示的能量(标量)的方法。通常最广泛应用的变分概念为哈密尔顿(Hamilton )原理。此原理可表达为

??=+-2

12

10)(t t t t nc dt W dt V T δδ (1) 其中:-T 体系的总动能;

-V 体系的位能,包括应变能及任何保守外力的势能; -nc W 作用于体系上的非保守力(包括阻尼力及任意外荷载)所作的功;

-δ 在指定时间区间内所取的变分。

哈密尔顿原理说明在任何时间区间1t 到2t 内,动能和位能的变分

加上所考虑的非保守力所作的功的变分必须等于零。这个原理的应用直接导出任何给定体系的运动方程。这个方法和虚功方法的不同在于:在这个方法中,不明显使用惯性力和弹性力,而分别被动能和位能的变分项所代替。因此,这种建立方程的方法的优点是,它只和纯粹的标量―能量有关,而在虚功分析中,尽管功的本身是标量,但被用来计算功的力和位移却都是矢量。

哈密尔顿原理也可用于静力问题。此时,动能项T 消失,而方程

(4)的积分中剩余的项是不随时间变化的,于是方程简化为 0)(=-nc W V δ (2) 这就是广泛应用在静力分析中著名的最小位能原理。

利用哈密尔顿原理建立运动方程的简单实例见单自由度体系运动方程。

单自由度体系运动方程

一个理想化单自由度运动体系如图1所示。

图中:k –弹性刚度,m –质量,c –

阻尼系数,)(t p –外力,x –位移坐标,

I f –惯性力x m

=(x -加速度),s f –弹性恢复力kx =,D f –阻尼力x

c =(假设粘滞阻尼,x -速度)。

采用直接平衡法来建立运动方程。

如图1b 所示,根据力的平衡可以得到:

)(t p f f f S D I =++ (1)

)(t p kx x c x m =++ (2)

公式(2)即为单自由度体系运动方程。

再采用虚位移原理来建立此单自由度体系的运动方程。假设给图1b 所示体系一个虚位移x δ(仅仅是体系约束所允许的微小位移),则每个力都将做功,体系所作的总功可写作

0)(=+---x t p x f x f x f S D I δδδδ (3)

式中的负号是由于力的方向和虚位移方向相反,将各种力的表达式代入方程(3),并提取公因子x δ,可以得到

0)]([=δ+---x t p kx x c x

m (4) 因为x δ不等于零,所以可以得到同式(2)一样的方程。

图1 理想化单自由度运动体系

(a )基本元件; (b )平衡力系 (b ) (a ) x x

继续利用哈密尔顿原理来推导这个体系的运动方程。根据定义,

体系的动能为22/1x

m T ?=,而仅由弹簧的应变能U 表达的位能为22/1kx U V ?==,该体系的非保守力为阻尼力D f 和外荷载)(t p ,这

些力所做功的变分为x x

c x t p w nc δ-δ=δ )(,将以上各式代入哈密尔顿原理的表达式,并经相应的变分和整理后可得

?=δ+δ-δ-δ2

10])([t t dt x t p x kx x x c x x

m (5) 上式中的第一项可以进行如下的分部积分:

??δ-δ=δ212

112

t t t t t t xdt x m x x m dt x x m (6) 式中利用了关系dt x d x

/)(δ=δ 。因为在哈密尔顿原理中假定变分x δ在积分限1t 和2t 时为零,所以方程(6)右边第一项为零,将方程(6)代回方程(5),结果为

0)]([2

1=δ+---?xdt t p kx x c x

m t t (7) 因变分x δ的任意性,所以必须括号内的表达式等于零时才能使方程始终得以满足。这样就得到了同样的单自由度体系运动方程。

当受到地震作用时,不仅需要考虑体系相对地面的加速度,还

要考虑地面的加速度,因此,惯性力)(g I x x m f +=。这时只需将g x m

移到方程的右端作为一种特殊的外荷载处理即可。

如果p (t )=0,式(2)则成为单自由度体系自由振动方程:

022=+?+x x x

ωξω (8) 式中:ω

ξm c 2=,称为阻尼比;m k /=ω,称为圆频率,是表示体系自振特性的一个参数。

运动方程(8)的解为:

??

????++=-t x t x x e t x D D D t ωωωξωξωcos )0(sin )0()0()( (9) 式中:)0(x

和)0(x 分别代表体系的初始速度和初始位移;21ξωω-=D ,称为阻尼振动圆频率。式(4)表示在初始扰动下,体系随时间变化逐渐衰减的振动过程。

体系在外力作用下的运动特性可以通过假设图1所示体系承受幅值0p 、圆频率为?的简谐荷载)(t p 作用下的运动微分方程求解来加以说明,此时运动方程为:

t m p x x x ?ωξωsin 202

=++ (10) 该方程的解由通解和特解两部分组成:

)cos sin ()(t B t A e t x D D t ωωξω+=-通 (11)

?+-=-12220])2()1[()(ξββk

p t x 特 ]cos 2sin )1[(2t t ?ξβ?β-- (12) 式中ω?β/=是荷载频率固有自振频率之比。方程(10)的通解表示对所作用荷载的瞬态反应,常数A 和B 可由给定的初始条件算出,由于阻尼使此项很快消失,因此一般不予考虑。方程(10)的特解

为作用荷载同频率而不同相位的稳态反应。

多自由度体系运动方程

采用直接平衡法和图1所示的

普通简支梁作为典型例子来说明

多自由度体系的运动方程是如何

建立的,这种方法对任何一种结构

类型都同样适用。假定这个结构的

运动由梁上一系列离散点的位移)(1t u ,)(2t u , )(t u N 所确定。结构上的这些点可以任意设置,所考虑的自由度(位移分量)数目取决于分析者,当然取较多时能更好地逼近结构真实的动力行为。本例中梁上每一个节点只取一个位移分量。然而,应该指出每一个节点也可以取几个位移分量,例如,可以取转角和水平向位移等。

针对体系的每一个自由度列出实际作用力的平衡方程就能写出图1所示体系的运动方程。一般说来在任意一点i 上,包含有四种力:外荷载)(t p i 、由于运动而产生的力(即惯性力Ii f )、阻尼力Di f 和弹性力si f 。这样,对于多自由度体系中的每一个自由度,动力平衡条件可写成

图1 梁式结构的离散化 u 2(t) u i (t) u N (t) u 1(t)

)()

(22221111t p f f f t p f f f s D I s D I =++=++ (1)

当力向量用矩阵形式表示时,亦可写成

)(t p f f f =++S D I (2)

这就是多自由度体系的运动方程。

每一种抗力可以非常方便地用一组适当的影响系数来表示。例如,考虑在节点1上产生的弹性力分量,这个量一般依赖于结构所有节点产生的位移分量:

N N s u k u k u k f 12121111+++= (3a )

同样地,对应于2u 自申度的弹性力是

N N s u k u k u k f 22221212+++= (3b )

写成一般形式,

N iN i i si u k u k u k f +++= 2211 (3c )

系数ij k 称为刚度系数,定义为:=ij k 由j 坐标单位位移所引起的对应于i 坐标的力。

用矩阵形式表达,弹性力与位移的关系为

??

??????????????????????????????=???????????????? i ii i i i i

si s s u u u k k k k k k k k k f f f 2121

22221

1121121 (4) 用符号表示:

ku f =s (5)

刚度系数矩阵k 称为结构的刚度矩阵(针对指定的一组位移坐标),u 是表示结构变形形状的位移向量。

若假定阻尼与速度有关,即粘滞阻尼,则与所选择的自由度对应的阻尼力就可以按同样的方式用阻尼系数表示。类似于公式(4)和(5),阻尼力与各点位移坐标的速度的关系为:

u

c f =D (6) 这里u

为速度向量,向量中的i u 表示i 点位移坐标的时间变化率(速度),c 为阻尼矩阵,矩阵中的ij c 称作阻尼影响系数,定义为:ij c =由j 坐标单位速度所引起的对应于i 坐标的力。

惯性力也可用一组影响系数表示,它们表示相应自由度的加速度与其产生的惯性力之间的关系。类似于式(4)和(5),惯性力可表达成

u

m =I f (7) 其中u 为加速度向量,向量中的i u 表示i 点位移坐标的加速度,m 是

地震响应的反应谱法与时程分析比较 (1)

发电厂房墙体地震响应的反应谱法与时程分析比较 1问题描述 发电厂房墙体的基本模型如图1所示: 图1 发电厂墙体几何模型 基本要求:依据class 9_10.pdf的最后一页的作业建立ansys模型,考虑两个水平向地震波的共同作用(地震载荷按RG1.60标准谱缩放,谱值如下),主要计算底部跨中单宽上的剪力与弯矩最大值,及顶部水平位移。要求详细的ansys反应谱法命令流与手算验证过程。以时程法结果进行比较。分析不同阻尼值(0.02,0.05,0.10)的影响。 RG1.60标准谱 (1g=9.81m/s2) (设计地震动值为0.1g) 频率谱值(g) 33 0.1 9 0.261 2.5 0.313 0.25 0.047 与RG1.60标准谱对应的两条人工波见文件rg160x.txt与rg160y.txt 2数值分析框图思路与理论简介 2.1理论简介 该问题主要牵涉到结构动力分析当中的时程分析和谱分析。时程分析是用于确定承受任意随时间变化荷载的结构动力响应的一种方法。谱分析是模态分析的扩展,是用模态分析结果与已知的谱联系起来计算模型的位移和应力的分析技术。 2.2 分析框架: 时程分析:在X和Z两个水平方向地震波作用下,提取底部跨中单宽上的剪力、弯矩值和顶部水平位移,并求出最大响应。 谱分析:先做模态分析,再求谱解,由于X和Z两个方向的单点谱激励,因此需进行两次谱分析,分别记入不同的工况最后组合进行后处理得出结够顶部水平位移、底部单宽上剪力和弯矩的最大响应。 3有限元模型与荷载说明 3.1 有限元模型 考虑结构的几何特性建立有限元模型,首先建立平面几何模型,并将模型进行合理的切割,采用plane42单元,使用映射划分网格的方法生产平面单元(XOY平面)。然后,采用solid45

TMD多点控制体系随机地震响应分析的虚拟激励法_朱以文

收稿日期:2003-10-26; 修回日期:2003-11-22 基金项目:国家电力公司资助项目(KJ 00-03-26-01) 作者简介:朱以文(1945-),男,教授,主要从事计算力学和结构防灾减灾研究 文章编号:1000-1301(2003)06-0174-05 TM D 多点控制体系随机地震响应 分析的虚拟激励法 朱以文,吴春秋 (武汉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湖北武汉430072) 摘要:对于频率分布密集或受频带较宽的地震激励的结构,其响应不再以某一单一振型为主,须考虑采用多点控制。本文对受T M D 多点控制的结构进行了研究。文中建立了带有多个子结构系统的以模态坐标和子结构自由度为未知量的统一运动方程。针对所得方程为非对称质量、非对称刚度、非经典阻尼的情况,本文给出了使用直接法求解的格式。地震随机响应分析采用了虚拟激励法,可以考虑各振型之间的耦合项,计算量小且精度高。本文的方法适用于带有多个子结构的系统的一般性问题,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多点控制;主结构;子结构;随机地震响应中图分类号:P315.96 文献标识码: A Pseudo -excitation method for random earthquake response analysis of control system with MTMD ZH U Yi -wen ,WU Chun -qiu (Civil and structural engineering school ,W uhan university ,Wuhan 430072,China ) A bstract :The response of the structure is no t constituted with one sing le mode shape w hen the frequency distri -bution is dense o r the earthquake excitation 's frequency band is w ide .At this time ,it is necessary to adopt the multi -point control sy stem .The study on the structures w ith M TMD is carried out in this paper .The uniform dynamic equation w ith mode coordinate and slave system 's DOF as variables is established fo r the system w ith multi slave sy stem .The equatio n has asy mmetric mass m atrix ,asymmetric stiffness matrix and nonclassical damping m atrix ,and the direct solving format is given in this paper .The random earthquake response is studied by using pseudo -excitation method ,thus the coupling items between modes can be considered .The calculation is cheap and precision is high .The method in this paper is adaptable to the general case of the sy stem with multi -slave structures and has broad application wo rth .Key words :multi -point control ;master structure ;slave structure ;random earthquake response 1 引言 对于高层建筑、大跨桥梁、高耸塔架等高柔结构采用TMD (Tuned Mass Damper )减小风振及地震响应是有效的,这一点得到了人们的普遍认同。TMD 对建筑结构的功能影响较小,便于安装、维修和更换控制元 第23卷第6期2003年12月地 震 工 程 与 工 程 振 动EA RT HQ UAK E ENG IN EERI NG A ND ENG IN EERIN G V IBRA T ION V ol .23,No .6 Dec .,2003DOI :10.13197/j .eeev .2003.06.028

地震反应谱分析实例

结构地震反应谱分析实例 在多位朋友的大力帮助下,经过半个多月的努力,鄙人终于对结构地震反应谱分析有了一定的了解,现将其求解步骤整理出来,以便各位参阅,同时,尚有一些问题,欢迎各位讨论! 为叙述方便,举一简单实例: 在侧水压与顶部集中力作用下的柱子的地震反应谱分析,谱值为加速度反应谱,考虑X与Y向地震效应作用。已知地震影响系数a与周期T的关系: a(T)= 0.4853*(0.4444+2.2222*T) 0

!进行模态求解 ANTYPE,MODAL MODOPT,LANB,30 SOLVE FINISH !进行谱分析 /SOLU ANTYPE,SPECTR SPOPT,SPRS,30,YES SVTYP,2 !加速度反应谱 SED,1,1 !X与Y向 FREQ,0.2500,0.2632,0.2778,0.2941,0.3125,0.3333,0.3571,0.3846,0.4167 FREQ,0.4545,0.5000,0.5556,0.6250,0.7143,0.8333,1.1111,2.0000,10.0000 FREQ,25.0000,1000.0000 SV,0.05,0.0797,0.0861,0.0934,0.1018,0.1114,0.1228,0.1362,0.1522,0.1716 SV,0.05,0.1955,0.2255,0.2642,0.3152,0.3851,0.4853,0.4853,0.4853,0.4853 SV,0.05,0.2588,0.2167 SOLVE FINISH !进行模态求解(模态扩展) /SOLU ANTYPE,MODAL EXPASS,ON MXPAND,30,,,YES,0.005 SOLVE FINISH !进行谱分析(合并模态) /SOLU ANTYPE,SPECTR SRSS,0.15,disp SOLVE FINISH /POST1 SET,LIST !结果1 /INP,,mcom

反应谱与时程理论对比

反应谱是在给定的地震加速度作用期间内,单质点体系的最大位移反应、速度反应和加速度反应随质点自振周期变化的曲线。用作计算在地震作用下结构的内力和变形。更直观的定义为:一组具有相同阻尼、不同自振周期的单质点体系,在某一地震动时程作用下的最大反应,为该地震动的反应谱。 反应谱理论考虑了结构动力特性与地震动特性之间的动力关系,通过反应谱来计算由结构动力特性(自振周期、振型和阻尼)所产生的共振效应,但其计算公式仍保留了早期静 力理论的形式。地震时结构所受的最大水平基底剪力,即总水平地震作用为: FEK= αG 其中α为地震影响系数,即单质点弹性体系在地震时最大反应加速度。另一方面地震影响系数也可视为作用在质点上的地震作用与结构重力荷载代表值之比。 目前,反应谱分析法比较成熟,一些主要国家的抗震规范均将它作为基本设计方法。不过,它主要适合用于规则结构。对于不规则结构以及高层建筑,各国规范多要求采用时程分析法进行补充计算。 地震作用反应谱分析本质上是一种拟动力分析,它首先使用动力法计算质点地震响应,并使用统计的方法形成反应谱曲线,然后使用静力法进行结构分析。但它并不是结构真实的动力响应分析,只是对于结构动力响应最大值进行估算的近似方法,在线弹性范围内,反应谱分析法被认为是高效而且合理的方法。反应谱分为加速度反应谱、速度反应谱和位移反应谱。基于不同周期结构相应峰值的大小,我们可以绘制结构速度及加速度的反应谱曲线。一般情况下,随着周期的延长,位移反应谱为上升曲线,速度反应谱为平直曲线,加速度反应谱为下降曲线,目前结构设计主要依据加速度反应谱。 加速度反应谱在短周期部分为快速上升曲线,并且在结构周期与场地特征周期接近时出现峰值,后面更大范围为逐渐下降阶段。峰值出现的时间与对应的结构周期和场地特征周期有关。一般来说结构自振周期的延长,地震作用将减小。当结构自振周期接近场地特征周期时,地震作用最大。 反应谱分析方法需要先求解一个方向地震作用响应,再基于三个正交方向的分量考虑结构总响应,即基于振型组合求解一个方向的地震响应,再基于方向组合求解结构总响应。 振型组合方法有SRSS法,CQC法。 1.SRSS法 SRSS法是平方和平方根法,这种方法假定所有最大模态值在统计上都是相互独立的,通过求各参与阵型的平方和平方根来进行组合。该法不考虑各振型间的藕联作用,实际上结构模态都是相互关联的,不可避免的存在藕联效应,对那些相邻周期几乎相等的结构,或者不规则结构不适用此法。《抗规》GB50011-2010规定的SRSS法为如下所示:

ANSYS地震反应谱SRSS分析共24页

ANSYS地震反应谱SRSS分析 我在ANSYS中作地震分解反应谱分析,一次X方向,一次Y 方向,他们要求是独立互不干扰的,可是采用直进行一次模态分析的话,他生成的*.mcom文件好像是包含了前面的计算 结果,命令流如下: !进入PREP7并建模 /PREP7 B=15 !基本尺寸 A1=1000 !第一个面积 A2=1000 !第二个面积 A3=1000 !第三个面积 ET,1,beam4 !二维杆单元 R,1,0.25,0.0052,0.0052,0.5,0.5 !以参数形式的实参 MP,EX,1,2.0E11 !杨氏模量 mp,PRXY,1,,0.3 mp,dens,1,7.8e3 N,1,-B,0,0 !定义结点 N,2,0,0,0 N,3,-B,0,b

N,4,0,0,b N,5,-B,0,2*b N,6,0,0,2*b N,7,-B,0,3*b N,8,0,0,3*b E,1,3 !定义单元 E,2,4 E,3,5 E,4,6 E,3,4 E,5,6 e,5,7 e,6,8 e,7,8 D,1,ALL,0,,2 FINISH ! !进入求解器,定义载荷和求解 /SOLU D,1,ALL,0,,2 !结点UX=UY=0

sfbeam,1,1,PRES,100000, sfbeam,3,1,PRES,100000, sfbeam,7,1,PRES,100000, SOLVE FINISH allsel NMODE=10 /SOL !* ANTYPE,2 !* MSAVE,0 !* MODOPT,LANB,NMODE EQSLV,SPAR MXPAND,NMODE , , ,1 LUMPM,0 PSTRES,0 !* MODOPT,LANB,NMODE ,0,0, ,OFF

结构地震反应谱分析实例

在多位朋友的大力帮助下,经过半个多月的努力,鄙人终于对结构地震反应谱分析有了一定的了解,现将其求解步骤整理出来,以便各位参阅,同时,尚有一些问题,欢迎各位讨论! 为叙述方便,举一简单实例: 在侧水压与顶部集中力作用下的柱子的地震反应谱分析,谱值为加速度反应谱,考虑X 与Y向地震效应作用。已知地震影响系数a与周期T的关系: a(T)= 0.4853*(0.4444+2.2222*T) 0<T<=0.04 秒 0.4853*(0.10/T)^(-0.686) 0.04<T<=0.1 秒 0.4853 0.1<T<=1.2 秒 0.4853*(1.2/T)^1.5 1.2<T<=4 秒 以下是命令流程序 ---------------------------------------------------------------------------------------------------- /filname,SPEC,1 /PREP7 !定义单元类型及材料特性 ET,1,45 MP,EX,1,2.8E10 MP,DENS,1,2.4E3 MP,NUXY,1,0.18 !建立模型 BLOCK,0,1,0,1,0,5 !网格剖分 ESIZE,0.5 VMESH,all /VIEW,,-0.3,-1,1 EPLOT FINISH /SOLU !施加底部约束 ASEL,,LOC,Z,0 DA,ALL,ALL ALLSEL !施加自重荷载 ACEL,0,0,10 !进行模态求解

ANTYPE,MODAL MODOPT,LANB,30 SOLVE FINISH !进行谱分析 /SOLU ANTYPE,SPECTR SPOPT,SPRS,30,YES SVTYP,2 !加速度反应谱 SED,1,1 !X与Y向 FREQ,0.2500,0.2632,0.2778,0.2941,0.3125,0.3333,0.3571,0.3846,0.4167 FREQ,0.4545,0.5000,0.5556,0.6250,0.7143,0.8333,1.1111,2.0000,10.0000 FREQ,25.0000,1000.0000 SV,0.05,0.0797,0.0861,0.0934,0.1018,0.1114,0.1228,0.1362,0.1522,0.1716 SV,0.05,0.1955,0.2255,0.2642,0.3152,0.3851,0.4853,0.4853,0.4853,0.4853 SV,0.05,0.2588,0.2167 SOLVE FINISH !进行模态求解(模态扩展) /SOLU ANTYPE,MODAL EXPASS,ON MXPAND,30,,,YES,0.005 SOLVE FINISH !进行谱分析(合并模态) /SOLU ANTYPE,SPECTR SRSS,0.15,disp SOLVE FINISH /POST1 SET,LIST !结果1 /INP,,mcom lcwrite,11

三 设计地震动反应谱确定的规范方法

三设计地震动反应谱确定的规范方法 设计地震动是通过对地震环境和场地环境的分析判断和分类方法确定。工程勘察单位至少提供: 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和设计特征周期 场地环境:覆盖层厚度、剪切波速、土层钻孔资料 1.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和设计特征周期 根据场地在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上的位置判断确定。

土层剪切波速的测量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在场地初步勘察阶段对大面积的同一地质单元测量土层剪切波速的钻孔数量不宜少于3。 2 在场地详细勘察阶段对单幢建筑测量土层剪切波速的钻孔数量不宜少于2 个数据变化较大时可适量增加对小区中处于同一地质单元的密集高层建筑群测量土层剪切波速的钻孔数量可适量减少但每幢高层建筑下不得少于一个。 3 对丁类建筑及层数不超过10 层且高度不超过30m 的丙类建筑当无实测剪切波速时可根据岩土名称和性状按表 4.1.3 划分土的类型再利用当地经验在下表的剪切波速范围内估计各土层的剪切波速.

建筑场地覆盖层厚度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要求: 1 一般情况下应按地面至剪切波速大于500m/s 的土层顶面的距离确定(且其下卧层沿途的剪切波速均不小于500m/s)。 2 当地面5m 以下存在剪切波速大于(其上部各土层)相邻上层土剪切波速2.5 倍的土层且其下卧岩土的剪切波速均不小于400m/s 时可按地面至该土层顶面的距离确定 3 剪切波速大于500m/s 的孤石、透镜体应视同周围土层 4.土层中的火山岩硬夹层应视为刚体其厚度应从覆盖土层中扣除

例题:某类建筑场地位于7度烈度区,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g,建筑结构自振周期T=1.4s,阻尼比为0.08,该场地在建筑多遇地震条件下地震影响系数a为多少。 同一个场地上甲乙两座建筑物的结构自震周期分别为T甲=0.25sT乙=0.60s,一建筑场地类别为Ⅱ类,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若两座建筑的阻尼比都取0.05,问在抗震验算时甲、乙两座建筑的地震影响系数之比最接近下列那个选项。 A 1.6 B 1.2 C 0.6 D 条件不足无法计算 例题:吉林省松原市某民用建筑场地地质资料如下: (1)0-5m粉土,=150 =180m/s (2) 5-12m中砂土=200 =240m/s (3)12-24m粗砂土=230 =310m/s (4) 24-45m硬塑粘土=260 =300m/s (5)45-60m泥岩=500 =520m/s 建筑物采用浅基础,埋深2m,地下水位2.0m,阻尼比为0.05,自震周期为1.8s该建筑进行抗震设计时 (1)进行第一阶段设计时,地震影响系数应取多少 (2)进行第二阶段设计时,地震影响系数应取多少 例题:吉林省松原市某民用建筑场地地质资料如下: (1)0-5m粉土,=150 =180m/s (2) 5-12m中砂土=200 =240m/s

简支梁的地震响应分析

简支梁的地震响应分析 /PREP7 !进入前处理模块 /TITLE, EX 8.4(3) by Zeng P, Lei L P, Fang G ET,1,BEAM3 !设定1号单元 L=240 $A=273.9726 $H=14 $I=1000/3 !设定几何参数 R,1,273.9726,(1000/3),14 !设定1号实常数(梁单元) MP,EX,1,3E7 $MP,PRXY,1,0.3 $MP,DENS,1,73E-5 !设定弹性模量, 泊松比, 密度 K,1,0,0 $K,2,L,0 !生成两个关键点 L,1,2 !由关键点生成线 ESIZE,,8 !设定单元网格划分的分段数 LMESH,1 !对1号线划分单元网格 NSEL,S,LOC,X,0 !选择位置x=0的节点 D,ALL,UY !对所选择的节点施加位移约束UY=0 NSEL,S,LOC,X,L !选择位置x=L的节点 D,ALL,UX,,,,,UY !对所选择的节点施加位移约束UX=UY=0 NSEL,ALL !选择所有节点 FINISH !结束前处理模块 /SOLU !进入求解模块 ANTYPE,MODAL !设定模态分析方式 MODOPT,REDUC,,,,3 !设置缩减算法,提取3阶模态 MXPAND,1,,,YES ! 设定模态扩展的阶数为1,并计算单元及支反力结果 M,ALL,UY !对所有节点定义主自由度UY OUTPR,BASIC,1 !设置输出结果的方式 SOLVE !进行求解 *GET,F1,MODE,1,FREQ !提取第一阶模态频率,赋给F1 FINISH !结束 /SOLU !进入求解模块 ANTYPE,SPECTR !设定谱分析方式 SPOPT,SPRS !设定单点激励谱分析 SED,,1, !设定单点激励的方向为Y轴 SVTYP,3 !指定单点响应谱类型为地震位移谱 FREQ,.1,10 !设定频率数据表格的频率点 SV,,.44,.44 !设定频率数据表格的对应于频率点的激励值SOLVE !进行求解 *GET,F1_COEF,MODE,1,MCOEF !提取模态1的谱分析结果的模态系数FINISH !结束求解 /POST1 !进入一般性后处理模块 SET,1,1,F1_COEF !调出第1阶模态的结果,并乘以模态系数PRNSOL,DOF !打印节点结果 PRESOL,ELEM !打印单元结果 PRRSOL,F !打印支反力结果

ANSYS地震响应分析讨论

地震响应分析 1模态组合就是根据模态分析中的几阶振型(也可以少于这几阶,看你要求的精度)进行组合(类似于结构最不利组合),从而求出地震响应的最大值。 2组合各振型反应的最大值,求得结构地震响应的最大值。 这个问题在论坛上已经有很多人问过,也有各种各样的回答,但是至今没有令人满意的解答。我自己试过很多种方法,加上论坛上其他人提到的方法,大致归类如下: 1.先做静力恒载工况分析,打开预应力pstres开关;然后转到时程分析。 结果:恒载对后面的时程计算不起作用,时程计算依然从0开始。 2.直接在antype,trans中考虑恒载:先把timint,off加acel,,9.81,打开应力刚化,sstif,on,lswrite,1,然后timint,on开始时程计算。 结果:恒载9.81起作用了,但结果是错的,它被积分了。 3.不用什么前处理,直接把9.81加在地震波上acel,9.81+ac(i)。 结果,同2,9.81带入了积分,这个9.81相当于阶跃荷载,而不是产生恒载。 4.ansys帮助中施加初始加速度的方法(篇幅限制请自己看帮助)。 结果,同2、3,9.81还是带进时间积分。 5.这种是我受到别人的启发,通过结构受ramp荷载的特点施加的,可以近似的解决问题。 即1)求出结构的自振一阶频率w 2)令tr=1/w 3) 定义ramp荷载为从0到tr加到9.81,然后在整个时间积分中保持不变 4)antype,trans中分几个荷载步将荷载从0加到9.81 5) 在随后的荷载步中acel,,9.81+ac(i) 这种做法虽然也是将9.81++加到地震波中,但是因为满足TR的要求,所以这个动力效应被削弱到了静力效应,它作用在结构上就像静载一样。对于单自由度结构理论上跟静载是完全一样的,但是多自由度会子静力效应上下很小的范围内波动,所以可以认为相当于静载的作用,这样我们就可以达到考虑恒载的目的了。 第5种是我至今为止考虑恒载的做法,我也很想知道还有没有更简单精确的方法,或者在前4种方法中就有只是我使用不正确,希望大家能一起来讨论,彻底解决这个问题。谢谢! 地震反应怎么考虑重力 SOLU ANTYPE, TRANS TRNOPT,FULL TIMINT,OFF !*先关闭时间积分效应 TIME,1E-8 !*设一个极短的积分时间 acel,,9.8 NSUBST,2 !有时候子步数要增大 KBC,1 LSWR,1 !*把这个写入第一步 TIMINT,ON !*然后再时间积分效应开关,以后就正常写载荷步了 这种方法应该是对的,ANSYS帮助文件中也有提到, 可是,有一个问题:由于是阶跃荷载,就会产生动力效应,整个结构的变形大于实际的情况吧?这样与实际结构在重力下受到的变形就不一样了!

地震反应分析:动力方法

地震反应分析:动力方法Structural Response Analysis: Dynamic Methods 教师:李爽副教授 lleshuang@https://www.360docs.net/doc/f912480923.html, 2015年4月10日 1

本章导读 ?多维动力分析输入的一般处理方法 ?多次动力分析结果的一般处理方法 ?增量动力分析法(Incremental Dynamic Analysis Method,IDA) ?云图分析方法(Cloud Analysis Method)?结构地震模拟振动台试验基本步骤 2

多维动力分析输入的一般处理方法?当结构采用三维空间模型等需要双向 (两个水平方向)或三向(两个水平一 个竖向)地震动输入时,其加速度峰值 可按1(水平1):0.85(水平2):0.65 (竖向)的比例调整 ?具体如何操作? 3

4 多维动力分析输入的一般处理方法 (2)初步选择若干条地震动,将所选择地震动进行反应谱分析,并与设计反应谱绘制在一起 (3)计算结构振型参与质量达到XX %(如50%~90%)对应各周期点处的地震动谱值(或0.2T 1~1.5T 1)。检查各周期处的包络值与设计反应谱值相差是否不超过20%。如不满足,则回到第二步重新选择地震动 (4)将各地震动在主要周期点处各方向上的值,按1(水平1):0.85(水平2):0.65(竖向)加权求和,按该求和值从小到大的顺序输入地震动(仅针对振动台试验,数值 计算不用分先后顺序,因为后者没有损伤)(1)根据研究对象所在场地类型和设防烈度确定地震设计反应谱(加速度反应谱)

多次动力分析结果的一般处理方法 ?《规范》规定 特别不规则的建筑、甲类建筑和下表所列高度范围的高层建筑,应采用时程分析法进行多遇地震下的补充计算;当取三组加速度时程曲线输入时,计算结果宜取时程法的包络值和振型分解反应谱法的较大值。当取七组及七组以上的时程曲线时,计算结果可取时程法的平均值和振型分解反应谱法的较大值 5

地震反应谱的绘制

地震时程曲线与反应谱的绘制 ①地震反应谱的意义 地震反应谱表示的是在一定的地震动下结构的最大反应,是结构进行抗震分析与设计的重要工具。 由于同一结构在遭遇不同的地震作用时的反应并不相同,单独一个地震记录的反应谱不能用于结构设计。但是地震记录的反应谱又有一定的相似性,我们可以将具有普遍特性记录的反应谱进行平均和平滑处理,以用于抗震设计。现在,地震反应谱不但是工程抗震学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还是整个地震工程学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 ②地震反应谱的计算方法 反应谱的计算方法涉及到时域分析方法和频域分析方法。 时域分析方法中的Duhamel 积分,是现在公认精度最高的方法。 绝对加速度反应谱公式如下:(推导略) 但由于实际结构系统的阻尼比ξ通常都小于0.1,所以有阻尼系统和无阻尼系统的自振 周期ω近似相等即由ωζω21-=d (精确度≥99.5%)简化成ωω=d ,实际计算中通常按无阻尼系统的自振周期确定。 从而上式可以简化为 ()()()max 00max sin )(?-==--t t a d t e x t a S ττωτωτζω ③用matlab 画地震时程曲线与绝对加速度反应谱: 所需准备软件: excel ,notepad2,matlab 以NINGHE 地震波为例 Code : %NINGHE 地震波时程曲线 % 加载前用excel 和notepad 对数据进行规整

load NINGHE.txt; % 数据放在安装文件的work目录下 NUMERIC=transpose(NINGHE); % matlab read the data by column, ni=reshape(NUMERIC,numel(NUMERIC),1);% make the date one column t_ni=0:0.002:(length(ni)-1)*0.002; % determine the time plot(t_ni,ni); ylabel('Acceleration'); xlabel('time'); title('NINGHE') %NINGHE绝对加速度反应谱 load NINGHE.txt; NUMERIC=transpose(NINGHE); ni=reshape(NUMERIC,numel(NUMERIC),1);%make the date one column d=0;%d is damping ratio for k=1:600; t(k)=0.01*k;%规范的加速度反应谱只关心前6秒的值 w=6.283185/t(k); t_ni=0:0.02:(length(ni)-1)*0.02; Hw=exp(-1*d*w*t_ni).*sin(w*t_ni); y1=conv(ni,Hw).*(0.02*w);y1=max(abs(y1));%卷积积分 c(k)=y1*10; end;plot(t,c,'black')

时程分析时地震波的选取及地震波的反应谱化

时程分析时地震波的选取及地震波的反应谱化 摘要:目前我国规范要求结构计算中地震作用的计算方法一般为振型分解反应 谱法。时程分析法作为补充计算方法,在不规则、重要或较高建筑中采用。进行 时程分析时,首先面临正确选择输入的地震加速度时程曲线的问题。时程曲线的 选择是否满足规范的要求,则需要首先将时程曲线进行单自由度反应计算,得到 其反应谱曲线,并按规范要求和规范反应谱进行对比和取舍。本文通过介绍常用 的数值计算方法及计算步骤,实现将地震加速度时程曲线计算转化成反应谱曲线,从而为特定工程在时程分析时地震波的选取提供帮助。 关键词:时程分析,地震波,反应谱,动力计算 1 地震反应分析方法的发展过程 结构的地震反应取决于地震动和结构特性。因此,地震反应分析的水平也是随着人们对 这两个方面认识的深入而提高的。结构地震反应分析的发展可以分为静力法、反应谱法、动 力分析法这三个阶段。在动力分析法阶段中又可分为弹性和非弹性(或非线性)两个阶段。[1] 目前,在我国和其他许多国家的抗震设计规范中,广泛采用反应谱法确定地震作用,其 中以加速度反应谱应用得最多。反应谱是指:单自由度弹性体系在给定的地震作用下,某个 最大反应量(如加速度、速度、位移等)与体系自振周期的关系曲线。反应谱理论是指:结 构物可以简化为多自由度体系,多自由度体系的地震反应可以按振型分解为多个单自由度体 系反应的组合,每个单自由度体系的最大反应可以从反应谱求得。其优点是物理概念清晰, 计算方法较为简单,参数易于确定。 反应谱理论包括如下三个基本假定:1、结构物的地震反应是弹性的,可以采用叠加原理 来进行振型组合;2、现有反应谱假定结构的所有支座处地震动完全相同;3、结构物最不利 的地震反应为其最大地震反应,而与其他动力反应参数,如最大值附近的次数、概率、持时 等无关。[1] 时程分析法是对结构物的运动微分方程直接进行逐步积分求解的一种动力分析方法。由 于此法是对运动方程直接求解,又称直接动力分析法。可直接计算地震期间结构的位移、速 度和加速度时程反应,从而描述结构在强地震作用下弹性和非弹性阶段的内力变化,以及结 构构件逐步开裂、屈服、破坏甚至倒塌全过程。 根据我国《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11-2010)(以下简称《抗规》)第5.1.2-3条要求,特 别不规则的建筑、甲类建筑和表5.1.2-1所列高度范围的高层建筑,应采用时程分析法进行多 遇地震下的补充计算。此外《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 (以下简称《高规》)第4.3.4条也有相关要求。 2 时程分析时地震波的选取要求 在进行时程分析时,首先面临地震波选取的问题。所选的地震波需要符合场地条件、设 防类别、震中距远近等因素。《抗规》对于地震波的选取主要有以下几点要求: 1、当取三组加速度时程曲线输入时,计算结果宜取时程法的包络值和振型分解反应谱法 的较大值;当取七组及七组以上的时程曲线时,计算结果可取时程法的平均值和振型分解反 应谱法的较大值(其中实际强震记录的数量不应少于总数的2/3)。 2、弹性时程分析时,每条时程曲线计算所得结构底部剪力不应小于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计 算结果的65%,多条时程曲线计算所得结构底部剪力的平均值不应小于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计 算结果的80%。 3、多组时程曲线的平均地震影响系数曲线应与振型分解反应谱法所采用的地震影响系数 曲线在统计意义上相符。根据规范条文说明,所谓“统计意义上相符”指的是,多组时程波的 平均地震影响系数曲线与振型分解反应谱法所用的地震影响系数曲线相比,在对应于结构主 要振型的周期点上相差不大于20%。但计算结果也不能太大,每条地震波输入计算不大于135%,平均不大于120%。 4、时程曲线要满足地震动三要素的要求,即频谱特性、有效峰值和持续时间均要符合规

ABAQUS地震反应谱分析

ABAQUS反应谱法计算地震反应的简单实例 Fan.hj 2010年4月4日 清明小长假,琢磨了下ABAQUS如何进行地震反应谱计算。现通过一小算例说明。 问题描述: (本例的问题引用《有限元法及其应用》一书中陆新征博士ANSYS算例的问题) 悬臂柱高12m,工字型截面(图1),密度7800kg/m3,EX=2.1e11Pa,泊松比0.3,所有振型的阻尼比为2%,在3m高处有一集中质量160kg,在6m、9m、12m处分别有120kg的集中质量。反应谱按7度多遇地震,取地震影响系数为0.08,第一组,III类场地,卓越周期Tg=0.45s。 图1 计算对象 几点说明: ●本例建模过程使用CAE; ●添加反应谱必须在inp中加关键词实现,CAE不支持反应谱; ●*Spectrum不可以在keyword editor中添加,keyword editor不支持此关键词读入; ●ABAQUS的反应谱法计算过程以及后处理要比ANSYS方便的多。 操作过程为: (1)打开ABAQUS/CAE,点击create model database。 (2)进入Part模块,点击create part,命名为column,3D、deformation、wire。OK (3)Create lines:connected,分别输入0,0;0,3;0,6;0,9;0,12。OK。退出sketch。(4)进入property模块,create material,name:steel,general-->>density,mass density:7800,mechanical-->>elasticity-->>elastic,young‘s modulus:2.1e11,poisson’s ratio: 0.3.OK

底部剪力法,反应谱法和时程分析法三者应用分析

从传统的观点来看,底部剪力法,反应谱法和时程分析法是三大最常用的结构地震响应分析方法。那么正确的认识它们的一些关键概念,对于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HiStruct在此简单的总结一些,全当抛砖引玉。 1. 底部剪力法 高规规定:高度不超过40m、以剪切变形为主且质量和刚度沿高度分布比较均匀的高层建筑结构,可采用底部剪力法。底部剪力法适用于基本振型主导的规则和高宽比很小的结构,此时结构的高阶振型对于结构剪力的影响有限,而对于倾覆弯矩则几乎没有什么影响,因此采用简化的方式也可满足工程设计精度的要求。底部剪力法尚有一个重要的意义就是我们可以用它的理念,简化的估算建筑结构的地震响应,从而至少在静力的概念上把握结构的抗震能力,它还是很有用的。 2. 反应谱方法 高规规定:高层建筑结构宜采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对质量和刚度不对称、不均匀的结构以及高度超过100m的高层建筑结构应采用考虑扭转耦联振动影响的振型分解反应谱法。反应谱的振型分解组合法常用的有两种:SRSS和CQC。虽然说反应谱法是将并非同一时刻发生的地震峰值响应做组合,仅作为一个随机振动理论意义上的精确,但是从实际上它对于结构峰值响应的捕捉效果还是很不错的。一般而言,对于那些对结构反应起重要作用的振型所对应频率稀疏的结构,并且地震此时长,阻尼不太小(工程上一般都可以满足)时,SRSS是精确的,频率稀疏表面上的反应就是结构的振型周期拉的比较开;而对于那些结构反应起重要作用的振型所对应的频率密集的结果(高振型的影响较大,或者考虑扭转振型的条件下),CQC是精确的。这是因为对于建筑工程上常用的阻尼而言,振型相关系数(见高规3.3.11-6)在很窄的范围内才有显著的数值。 3.反应谱分析的精确性 对于采用平均意义上的光滑反应谱进行分析而言,其峰值估计与相应的时程分析的平均值相比误差很小,一般只有百分之几,因此可以很好的满足工程精度的要求,正是在这个平均(普遍性)意义上,我们认为反应谱分析方法是精确的。但是对于单个锯齿形的反应谱而言,其分析结果与单个波的时程分析,误差可以达到10-30%之间,因此在个别(特殊性)意义上而言,反应谱分析结果是有误差的,因此,规范规定对于复杂的或者高层建筑需要采用时程分析进行补充计算和验证。 4.反应谱分析与时程分析对于高阶振型计算的不同之处 一般反应谱的高频段是采用平台段来表达的,实际上对于高阶振型反应不显著的结构而言,反应谱适用性很好,也足够准确。但是对于高柔结构而言,一般高阶振型的影响比较显著,采用时程分析的时候,等于其高频段的峰值并未被人为削成平台段,因此采用时程分析的时候此频段的地震响应可能很大,一般表现为高层建筑的顶部或者对其他结构对高阶振型影响显著部位,其地震响应峰值比反应谱分析结果要大(但是总体的剪力和弯矩差别则没这么明显)。 5.时程分析 理论上时程分析是最准确的结构地震响应分析方法,但是由于其分析的复杂性,且地震波的随机性,因此一般只是把它作为反应谱的验证方法而不是直接的设计方法使用。高规规定:3 7~9度抗震设防的高层建筑,下列情况应采用弹性时程分析法进行多遇地震下的补充计算:

结构地震反应分析

结构地震反应分析 摘要:结构地震反应分析方法有很多,单自由度体系可以采用duhamel积分法,多自由体系可以采用振型分解法,和直接积分法。在工程实践中,根据建筑物的结构体系,抗震设防烈度,选择合适的方法,计算结构的动力特性和响应。本文对一个7层框架结构进行抗震计算,采用不同的计算方法计算结构动力特性和响应。 关键词:duhamel积分法多自由度体系振型分解法直接积分法 Structural seismic response analysis FeiJianWei Civil and traffic institute structural engineering 200820104470 Abstract: There are many methods for Structural seismic response analysis, single-degree-of-freedom system using duhamel integral method, more free system can use strikeout decomposition method, and the direct integral method. In engineering practice, according to the building of the structure types, the seismic fortification intensity, select the appropriate method to calculate the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and response. Article choose a 7 layers framework for earthquake-resistant calculation, using different calculation method to calculate the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and response. Keywords: duhamel integral method ;multi-freedom system ;vibration mode decomposition method ;direct integral method 1 前言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首先要计算结构的地震作用,然后再求出结构和构件的地震作用效应。结构的地震作用效应就是指地震作用在结构中所产生的内力和变形,主要有弯矩、剪力、袖向力和位移等,最后将地震作用效应与其他荷载效应进行组合,并验算结构和构件的抗震承载力及变形,以满足“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抗震设计要求。 结构的地震反应是指地震引起的结构振动,它包括地震在结构中引起的速度、加速度、位移和内力等。结构的地震反应分析属于结构动力学的范畴,比结构的静力分析要复杂得多。因为结构的地震反应不仅与地震作用的大小及其随时间的变化特性有关,而且还取决于结构本身的动力特性,即结构的自振周期和阻尼等。然而,地震时地面的运动是一种很难确定的随机过程,运动极不规则,而建筑结构又是一个由各种不同构件组成的空间体系,其动力特性也十分复杂。因此,地震引起的结构振动实际上是一种很复杂的空间振动。这样,在进行建筑结构的地震反应分析时,为了便于计算,常需做出一系列简化的假定[1]。 1.1 结构抗震理论的发展 近百年来,经过各国学者的共同努力,结构抗震理论的研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结构抗震理论的发展可以划分为静力理论、反应谱理论和动力理论三个发展阶段。 1.1.1 静力理论 水平静力抗震理论创始于意大利,发展于日本,1900年日本学者大森房吉提出震度法的概念。该理论认为:结构物所受到的地震作用,可以简化为作用于结构的等效水平静力F,其大小等于结构重力荷载G乘以地震系数k,即: F =α G / g = kG(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