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体与舞蹈课程实施方案

“形体与舞蹈”课程实施方案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我们除了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外,更要着眼于让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和个性、潜能的开发为重点。郭沫若说过:“人的根本改造应当从儿童的情感教育,美的教育着手。”谁都知道美育的重要性,美育与德、智、体“三育”

并列,并渗透在“三育”之中。人的美分为内在美和外在美。内在美表现了人的思想、道德、情操、作风等最根本最本质的东西,外在美反映了内在美,给人以容貌、体表、举止等方面的第一感觉,第一印象,是十分重要的。

在现代社会中,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注重对美的追求。追求挺拔的身姿,优美的体态,高雅的气质,舒展协调的动作和良好的自我感觉。“形体与舞蹈”训练是一种休闲运动,是健康和具有艺术性的活动,以优雅的舞姿,纯熟的技巧,配合完美的音乐来抒发情感,表现自我。“形体与舞蹈”不但培养人的体态、气质以及保持好的身段等,而且能陶冶人的情操,使人的修养、情操、礼节、品德、艺术品位、鉴赏能力等各方面得以综合提高。

我校位于交大闵行校区、紫江高科技工业园区的附近,许多学生家长具有高学历的背景,有一部分家长具有留学的经历,他们对孩子的培养不仅侧重于知识学习,更注重身心全面发展,重视学生的个性培养。因此,我们学校根据我们的办学目标、培养目标确立开发“小学形体与舞蹈”校本课程。让我们的学生通过系统的课程学习成为健康、优雅、好学、敏行的适应现代生活需要的小公民。

一、课程目标

小学“形体与舞蹈”校本课程的总目标和阶段目标

1.总目标:培养学生具有优美的仪态,挺拔的身材,高雅的气质;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满足学生个性情感的需要,使学生主动参与形体与舞蹈训练活动,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使学生得到全面、协调发展。

(1)知识目标:掌握形体训练和舞蹈训练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要求;掌握形体基本功训练和舞蹈基本功训练的要求、方法和技巧;了解姿态美、形体美。

(2)能力目标:掌握形体训练和舞蹈训练的基本方法,增强人体支撑能力、柔韧性、协调性,创造健美形体;全面训练人体运动系统,增强耐力;锻炼肌肉,控制体重,塑造匀称的身材;掌握训练基本方法,提高体态语言表现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和良好的个人意志,提高审美素质;陶冶情操,培养高雅的气质和风度,提高学生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

2.阶段目标

(1)一至三年级形体教学目标

形体教学首先抓学生全身各关节的柔韧、灵活和身体各部位基本姿态的规范训练,并通过各种走、跑、舞步、摆动、绕环、屈伸、弹性、波浪、旋转、跳跃及民族舞、现代舞等动作的训练。掌握身体各部位协调运动的方法,培养学生优美的姿态,使肌肉得到均衡的发展,有效地改善关节的灵活性,增强动作的协调性、节奏感和控制身体的平衡能力。只有具备了以上内容的训练基础,才有可能使动作达到优美、舒展、协调。形体教学作为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手段,是增强提醒美感的有效途径,它培养学生正确的身体姿态和优美的体形,

(2)四、五年级舞蹈教学目标

舞蹈教学让学生初步掌握舞蹈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理论。通过训

练使学生掌握正确的身体形态,熟悉常用的舞蹈语汇、明确选型与表现的统一,时间与空间的统一,培养时间节奏感,发展空间运动感。学习一些中国的民族舞蹈以及一些少儿舞蹈。增强表现能力及审美能力。

二、小学“形体与舞蹈”校本课程的内容体系

1.一至三年级,以“形体”课程为主,主要训练头、颈、肩、手腕、手臂、背、腰、胯、膝盖、脚踝、脚趾、小腿、大腿等部位。通过以上形体训练后,开始串联舞蹈动作,如:串联上肢舞蹈组合,串联下肢舞蹈组合,串联整体舞蹈组合,使学生对舞蹈有初步的认识和理解,加强整体的协调性、完整性。初步编写学校“形体与舞蹈”校本教材(一)《小学形体基本训练教程》(低年级试验版)。主要内容包括:

《小学形体训练基本教程》(一)

(1)理论知识形体训练的意义(2)理论知识舞蹈训练的意义

(3)站练习(4)坐练习(5)头部练习

(6)肩部练习(7)含、挺胸练习(8)手臂练习

(9)腰背练习(10)腹部练习(11)手位练习

(12)波浪练习(13)髋和臀练习(14)柔韧练习

(15)蹲练习(16)吸伸腿练习(17)脚型练习

(18)踮脚练习(19)步伐练习(20)条约练习

2.四、五年级,在已有的扎实的形体基础和初步的舞蹈基础上,以“舞蹈”训练为主,完善动作技能和身体姿态,使学生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表演能力。同时,学会通过舞蹈表达一定的主题,提高学生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参考北京舞院的资料,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自编适合于学生的教材。

初步编写了:“形体与舞蹈”校本教材(二)《小学舞蹈基本训练教程》(四年级试验版)

“形体与舞蹈”校本教材(三)《舞蹈素材》(适用于舞蹈特色班及五年级)。

《小学舞蹈训练基本教程》主要内容包括:

(1)普里埃(PLIE)

(2)巴特芒·汤迪(BULLEMENL TENDUS)

(3)巴特芒·汤迪·热泰(BATTEMENT TENDUS JETE)

(4)隆德让·阿·泰儿(ROND DE JAMBE A TERRE)

(5)波·德·勃拉(PORL DE BRAS)

(6)巴特芒·丰迪(BATTEMENT FANDAS)

(7)控制(ADAGIO)—吸腿、弹腿

(8)素泰(SAN LE)

《舞蹈素材》适用于校园舞蹈教学模式,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舞蹈表演的能力,训练学生身体多关节部位的可塑性与舞蹈的协调性,掌握几大民族民间的舞蹈语言,为今后从事本专业的工作和升学打下良好的基础。主要内容包括:

(1)初步了解东北秧歌的基本风格特点。

(2)掌握东北秧歌的手位、脚位、基本舞姿、韵律特点。

(3)东北秧歌组合

(4)藏族民间舞蹈、维吾尔族民间舞蹈

(5)圆舞曲三拍舞步

(6)初步了解蒙族、傣族、朝鲜族舞蹈的基本风格特点。

(7)掌握蒙族、傣族、朝鲜族舞蹈的基本手位、脚位、基本舞

姿及韵律特点。三大民族舞蹈之间的区别。

(8)藏族舞蹈组合、蒙族舞蹈组合、维族舞蹈

(9)傣族舞蹈。

三、课程实施与管理

1.课程实施的原则

(1).实践性原则

“形体与舞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需要让学生用自己充满活力、变化万千的身体向人们展示美的艺术形象。所以必须摒弃纸上谈兵的形式,要充分强调实践性。

(2).综合性原则

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符合生活的情境,并以此为切入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组织学生进行训练活动时,教师宜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甚至可鼓励学生灵活地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学习。

(3).差异性原则

针对学生在艺术能力发展与表现力方面的差异,在“形体与舞蹈”教学中不能以一刀切的统一标准来要求学生,相反,应顺应学生的差异提出差异性的要求,既不让部分学生勉为其难屡遭失败而丧失信心,又不使少数尖子学生失去向更高峰攀登的激情与冲动。

(4).兴趣性原则

少年儿童活动的积极性、持久性往往与兴趣密不可分。“形体与舞蹈”技能训练过程应有别于成人。在训练内容的确定、训练形式的设计等方面必须顾及少年

儿童的兴趣。

2.课程实施与管理

(1).学习借鉴,明确目标,让教师成为“形体与舞蹈”课程开发的主角。

舞蹈形体课程的开设不仅仅依托良好的硬件设施——宽敞明亮的舞蹈教室,设备齐全的硬件配置,更重要的是对这一课程的深刻认识。

学校将选择教材,安排教学内容的权利交给了课题组的老师。课题组的老师根据学生年龄特点,以及自身所长,借鉴北京芭蕾舞考级教程、中国舞考级教程以及少儿体操考级教程,对教学内容进行了创造性编排。将教学内容分为一至三年级形体教学和四至五年级舞蹈教学两个部分。

形体基本训练分为地面训练、把杆训练、中间位置训练。地面训练的内容包括头、颈、肩、肘活动,勾绷脚、卧姿踢腿、跪下腰练习,把杆训练的内容包括绷脚擦地、蹲、小踢腿、腰、大踢腿。中间位置训练,主要是学习手位、脚位、手臂姿态、基本舞步、小跳等。

舞蹈教学主要包括:律动、基本舞姿、民族舞、外国代表舞。

(2).实行网络管理,集思广益,让学校成为“形体与舞蹈”课程实施的强大后盾。

为规范“形体与舞蹈”课程的管理,校长对此项工作亲抓亲管,并将其纳入到学校三级教研网络监督、管理之中,定期听课、帮助修改教案,不断促进教学方式的更新。综合教研组承担具体的实施任务,单周进行预设性的交流备课,双周进行生成性的问题式研讨,深入理解《学校“形体与舞蹈”课程指导纲要》中所提出的鲜明的理念、全新的框架、明晰的目标、有效的指导。

(3).强化课程意识,注重方法创新,让学生成为“形体与舞蹈”课程开设的最大受益者。

美是新颖的、创造性的,是不断追求的产物。“创新则兴,守旧则衰”这一规律,同样适用于“形体与舞蹈”教学。在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选定后,十分重要的环节就是教师如何选择和运用合适的先进教学方法,去组织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

舞蹈形体课的结构大体可分为三个部分,即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各部分的学习内容不一,教学任务有所不同。在教学过程中打破以往一成不变的、枯燥的教学训练方法,使学生通过舞蹈形体课程学习,从心理上、思维上得到应有的调节,陶冶情操,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起审美的情趣,高雅的气质。

将基本训练教学概括为四句话:“动作要领先讲清,精讲多练不放松,勉励学生勤练功,循序渐进量力行。”

舞蹈教学则由易到难,由分解到组合,由基本动作到串联,练习速度由稍慢过渡到原速。利用音乐伴奏,通过让学生观看欣赏,启发学生自己去发现每节课中的重点,并在观看中向他们提出相应的问题,让他们在解答问题的同时知道如何去模仿展示、完成这些所应掌握的动作内容。

3.方法

(1)分解教学法

在学习复杂的单个动作、组合动作及成套动作时,或在纠正错误动作、提高动作质量时都可采用分解教学法。它可把复杂动作简单化,从而掌握动细节,提高学习效率,增强掌握动作的信心。分解法一般有3种形式:

(2)口令、提示法

口令、提示法是教师用简单的语言手段组织学生进行队列队形练习、提示动作节拍、提示要领、纠正错误等的方法。

(3)照镜直观法

A.照镜直观法是指在形体与舞蹈教学过程中,利用镜子帮助学生掌握动作和纠

正错误的方法。学生可以通过照镜子直接而又客观地把自己的动作展现出来,学生通过与教师的正确示范相比,对照镜子将动作加以改进和纠正,从而掌握动作和提高动作质量。另一方面,由于教师多以背面示范和领做为主,难以一眼观全面,所以教师可以从镜中去观察学生学习的情况。

(4)念动法

A.念动法是一种简单易行而又具有实效的教学方法。它是指学生有意识地、系

统地在脑中重复再现已形成的动作表象,这种内部重复演练动作的练习过程能使表象过程中相应动作部位产生肌电活动。这些效应有利于建立和巩固正确动作的动力定型,从而有助于加快动作的熟练和加深动作的记忆。由于念动法只是头脑中的一种活动,可以节省体力,如果与实际练习相结合,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5)创造法

引导学生从模仿阶段进入创造阶段,是发展舞蹈教学的关键所在,只有会创造美,才能更好的体现美。通过学生创作,加强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对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风格的深入掌握。具体让学生自选音乐自主进行组合动作的编排,

教师协助加工修改,进一步解决技术和风格上的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使学生将学到的知识在一定规范中加以运用。

四、课程评价

1.内容

(1)、学生参加形体与舞蹈课的训练或实践态度。

(2)、学生形体姿态的改善。

(3)、学生对形体与舞蹈技巧的态度和熟练程度。

2.形式

(1)、学生自评:学生对照参加学习后带来的变化,自我评价。

(2)、教师评价:教师根据学生学习中的表现,训练实施的态度(投入程度),运用技巧的能力,给学生适当的评价。

(3)、学生小组评价:学生学习小组根据组员的变化,对其进行适当的评价。

“形体与舞蹈”课程实施评价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