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植物遗传学期末复习资料

园林植物遗传学期末复习资料
园林植物遗传学期末复习资料

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期末复习(2013-12-21)

一、名词解释

遗传:亲代性状在子代出现,使子代与亲代基本相似的现象。

变异:亲代之间和同种生物个体之间的差异。

染色体核型:指某一物种染色体的组成,包括染色体数目、染色体形态、染色体的“解剖学”特征。

性状:生物体所表现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征。

相对性状:同一单位性状在不同个体间所表现出来的相对差异。

显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F1代表现出来的性状。

连锁遗传:原来亲本所具有的两个或多个性状,在F2常有连锁遗传联系在一起遗传的倾向。

交换:连锁基因并总是留在一起的连锁现象。

伴性遗传:指控制性状的基因在性染色体上,其遗传方式称伴性遗传。

DNA变性:指从双链状态变为单链状态。

DNA复制是指DNA双链在细胞分裂分裂间期进行的以一个亲代DNA分子为模板合成子代DNA链的过程。

缺失:指失去部分染色体片段。

重复:指增加了部分染色体。

倒位:指染色体中发生了某一区段的倒转。

易位:指两条非同源染色体之间产生部分片段的交换。

转录:以DNA为模板,在依赖于DNA的RNA聚合酶的作用下,以4种核糖核苷酸(ATP,CTP,GTP和UTP)为原料合成RNA的过程。

翻译:指以成熟的mRNA为模板,在核糖体上合成多肽链的过程。

基因突变:指基因组中DNA序列的任何改变。

雄性不育:植物花粉败育的现象。

细胞质遗传:由细胞质基因所决定的遗传现象和遗传规律。

基因表达:从DNA到蛋白质的过程。

测交:F1代与隐性纯合亲本的杂交。

回交:F1代与亲本之一的交配。

双交换:交换有时在同源染色体两处以上的部位发生。

单倍体:指细胞核中只有一个染色体(性细胞或配子中只含有体细胞染色体数目的一半。)

基因定位: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确定基因在染色体上的相对位置和排列顺序的过程。

同源异型器官:由同一来源、属性相同的分生组织形成的不同器官。

成花诱导:适宜的外界条件使营养型分生组织转化为花序型分生组织阶段。

染色体畸变:染色体结构和数目的改变。

染色体组指配子中所包含的染色体或基因的总和.

彩斑:植物的花、叶、果实、枝干等部位的异色斑点、条纹的统称。

重瓣遗传:指观赏植物花朵花瓣数量的遗传变异规律。(起源:积累起源、重复起源、萼片起源、雌雄蕊起源、台阁起源、花序起源)

诱变育种:人为的采用物理、化学的因素,诱发生物体产生遗传物质的突变,经分离、选择、培育成新品种的途径。

杂交育种:是指通过两个遗传性不同的个体之间进行有性杂交获得杂种,继而选择、培育以创造新品种的方法。

嵌合体:具有明显遗传差异的组织镶嵌而成的个体。

重瓣性遗传:指观赏植物花朵花瓣数量的遗传规律。

种质资源:具有一定遗传物质,表现一定优良性状,并能将这种特定的遗传信息传递给后代的生物资源的总和。

二、填空

1、染色体由DNA 和蛋白质组成。

2、与真核生物DNA结合的蛋白有5种,分别是H1 、H2A 、H2B 、H3 和H4 。

3、基因根据产物不同,可分为结构基因、调节基因和操纵基因等主要不同类型。

4、DNA修复系统可分为直接修复、切除修复、复制后修复、SOS修复四大类。

5、“三系两区制种法”中三系指雄性不育系、保持系、恢复系。

6、花发育中的主要问题是分生组织属性改变的遗传机理,常见的植物模式是拟南芥(十字花科)、金鱼草(玄参科)。

7、对开花有抑制作用的两个基因是FLC 、FRI 。

8在花发育的ABC模型中,花萼发育由 A 类基因控制,花瓣的发育由 A 和 B 类基因控制,雌蕊发育由 C 类基因控制,雄蕊发育由 B 和 C 类基因控制。

9、孟德尔对一对相对性状遗传规律的解释被称为分离规律;对2对相对性状遗传规律的解释被称为自由组合规律。

10、四大类色素:类胡萝卜素(胡萝卜素、胡萝卜醇);类黄酮;生物碱类色素(甜菜素、小檗碱、罂粟碱);叶绿素;

11、影响花色变化的因素:色素的理化性质与花色(花青素苷的结构、辅助着色效应、络合作用、pH值);花瓣表皮细胞形状及组织结构与花色;

12、完全花由花萼、花瓣、雄蕊、雌蕊4轮构成的生殖器官。

13、花序的发育主要指分生组织从营养型向花序型的转变。

14、开花的3个假说:开花素假说、营养物质转移假说和多因子控制模型。

15、规则式彩斑:表现位置花环、花眼、花斑、花肋和花边。

16、叶部不规则彩斑:覆轮斑、条带斑、虎皮斑、扫迹斑、切块斑。

17、彩斑与叶部彩斑形成的原因:质体(叶绿素)的分离和缺失、易变基因的体细胞突变、染色体畸变与位置效应。

18、花色改良途径:杂交育种、突变育种、辐射诱变、利用生物技术。

19、花香挥发主要三类物质:萜类化合物、苯环型化合物、脂肪酸衍生物。

20、影响重瓣花的因素:叶片、激素、温度。

21、与花色遗传有关的基因:(1)花色素基因(2)花色素量基因(3)花色素分布基因(4)助色素基因(5)易变基因(6)控制花瓣内部酸度的基因(7)不同花色杂交的显隐性(8)基因与环境

22、增加花径的途径:(1)改进栽培条件(2)增加花朵直径的遗传学途径:诱发多倍体、诱发突变、增加重瓣性、定向选择

三、简答题

1、简述遗传信息表达的中心法则。

答:中心法则主要阐明基因的自我复制和蛋白质合成两个基本属性。核酸的复制是负责遗传信息的传承;DNA转录成RNA,RNA翻译成蛋白质。

2、成花诱导的途径。

答:①光质和光周期诱导途径;②春化作用途径;③自主途径;

④赤霉素或碳水化合物诱导;⑤开花抑制途径。

3、染色体畸变及其类型。

答:(1)染色体结构的改变:①缺失:顶端缺失、中间缺失

②重复:顺接重复、反复重复

③倒位:臂内倒位、臂间倒位

④易位:相互易位、单向易位

(2)染色体数目的改变:①整倍体:单倍体、二倍体、多倍体(三倍体、同源染色体、异源多倍体)②非整倍体:单体、缺体、三体、四体

4、通过豌豆杂交,孟德尔对1对性状的遗传得出以下规律:

①F1代的性状一致,通常和一个亲本相同,得以表现的为显性性状,反之为隐性性状;

②杂种F1代自交后产生的F2代,原有亲本的2种性状(显性和隐性)都能得到表达,即出现性状分离;

③2种性状的比例为3:1。

5、核酸作为遗传物质,必须具备以下的特点:1、稳定的含有生物体细胞结构、功能、发育和繁殖的各种信息;2、能精确地复制;3、能够变异,从而使生物不断进化;(细菌转化、噬菌体的感染、烟草花叶病毒的重建)

6、细胞质遗传的特点:①杂种后代不表现经典的分离规律;②正交与反交,杂种表现不一样;③杂种均表现母本的性状特点;④性状不能通过父本传递,呈母系遗传。

7、多倍体育种:选育具有3套以上的染色体组培育优良新品种的方法。

特点:巨大性、可孕性低、适应性强、有机合成速率增加、可克服远缘杂交不育性;

人工诱导多倍体的方法:①物理方法:各种射线、异常温度、高温处理等;

②化学法:秋水仙素等③生物法:组织培养。8重瓣花类型:①多瓣花植物:花面积扩大、花瓣逐个增大、花瓣逐轮增加、多

花心。②合瓣花植物:花面积扩大、套筒。③花蕊变瓣:雄蕊部分瓣化、雄蕊全部瓣化、雄蕊全部瓣化而雌蕊部分瓣化、雌雄蕊全部瓣化。④假重瓣:头状花序(菊花)。⑤台阁:花枝的极度缩短。

9、重瓣花机理:花器官的发育由器官特性基因即同源异型基因控制,当同源异型基因发生突变时,花萼、雄蕊、雌蕊等器官可发生可遗传的变异,形成花瓣,

进而导致重瓣花的产生。

积累起源:在自然选择或人工选择下,经过若干代后壳使花瓣数目逐渐增加,直到形成重瓣花。月季、芍药、牡丹

重复起源:面积扩大,套筒类。矮牵牛、重瓣丁香

萼片起源:花萼或苞片在发育过程中发生一定的变化,形状与花瓣相似。

雌雄蕊起源:雌雄蕊的瓣化。

台阁起源:由于花枝极度压缩而成为花中花。

花序起源:花序由许多单瓣小花组成,心花的一部分或全部成为舌状花瓣。10、种质资源:是具有一定遗传物质,表现一定优良性状,并能将这种特定的遗

传信息传递给后代的生物资源的总和。

分类:栽培情况分为野生种质资源、品系和品种;发生来源分野生种质资源和人工种质资源;地域来源分本地种质资源和外地种质资源。

意义:1、育种和栽培的物质基础;2、生物技术的基因资源;3、基础研究的试验材料;

栽培植物的起源中心是指栽培植物的种和品种多样性的集中地区。

园林植物品种的变异来源:驯化渐变;自发突变;杂交分离;

中国园林植物种质资源的特点:种类繁多;分布集中;变异丰富;品质优良;中国园林植物种质资源丰富的成因:地形复杂;气候多样;历史悠久;文化丰富;种质资源的收集:考察收集;函件收集;异地引种;

种质资源的保存:离体保存;就地保存;迁地保存;

种质资源的评价:形态特征;生长发育规律;观赏特性;抗逆性;抗病及抗虫性;种质创新:是指对原有种质资源的扩展或改进。

核心种质:就是以一个物种少量植株的遗传组成来代表该物种大量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

11、引种驯化:就是将一种植物从现有的分布区域或栽培区域人为地迁移到其他地区种植的过程。

意义:是栽培植物起源与演化的基础;是丰富并改变品种结构,提高环境质量的快速而有效的途径;可为各种育种途径提供丰富多彩的种质资源。

引种驯化的基本原理:①遗传学原理:简单引种:适应范围内引种;驯化引种:适应范围以外引种;②生态学原理:气候相似论、主导生态因子;③生态历史分析理论

限制引种成功的主导生态因子:①温度②降水与湿度③光照④土壤⑥生物因子引种驯化的原则:适地种树;改树适地;改地适树;

引种驯化的方法:引种目标及其可行性分析;引种材料的收集和检疫;引种试验、驯化与选择;引种材料的评价与应用;

影响引种效果的因素:品种的适应性;实际栽培季节的气候相似性;产品利用目的与消费习惯;人的主观能动性;

简述引种成功的标准:①引种植物在引种地与原产地比较,不需要特殊的保护、能露地越冬或越夏,并生长良好。②没有降低原来的经济价值或观赏品质。③能够用原来的繁殖方法进行正常的繁殖。④没有明显或致命的病虫害。⑤对引种地不能构成生物入侵。

12、选择育种:对园林植物的繁殖群体所产生的遗传变异,通过选择、提纯、以及比较鉴定等手段而获得新品种的一种育种方法。

选种时应注意的问题:①要区分质量性状和数量性状;②要区分选择的群体是杂合型还是纯合型的;③要根据综合性状有重点的进行。

选择目标:①抗逆性②抗病、虫③新花色④植株奇特⑤切花、干花⑥花型、叶形、彩斑、观赏经济并用型等

13、实生选种:在自然授粉产生的种子播种形成的实生植株群体中,采用混合选择或者单株选择得到新品种的方法。

实生选择方法有那些?各优缺点是什么?

(1)混合选择法:优点:简便易行、节省土地和设备、能获得较多的种子或种植材料,以便于及早推广,能保持丰富的遗传性,以维持和提高品种种性

缺点:混合选择是按表现型进行选择,混合采种繁殖,因而不能查清子代和亲本之间的谱系关系,也就不能根据子代的表现进行家系的选择。因此,在环境差异大,性状遗传力低的情况下,选择效果将受到很大的影响。另外,对于群体上已基本趋于一致的,在环境条件相对不变的情况下,再进行混合选择,效果就会越来越不显著。

(2)单株选择法的优点:由于所选优株后代分别繁殖和编号,分别进行鉴定比较,一个优株的后代就形成一个家系。因而可以根据后代的外观表现来确定当选单株的真正优劣,选出遗传上真正优良的类型。

单株选择法的缺点:比较费工、费时,株系增多后所占土地增大,工作程序也比较复杂。

(3)无性系选择是从普通种群中,或从人工杂交和天然杂交的原始群体中挑选优良的单株,用无性方式繁殖之后进行选择的方法。

优点:能在个体发育的任何时期选择,缩短育种周期,方法简单,见效快。

缺点:无性系内选择无效,无性系遗传基础过窄,往往适应性较差,有时还会造成严重后果。

(4)评分比较选择法:优点:以主要性状为主,兼顾其他性状,较为科学,参加评选的人很多,这样可以消除个人的偏见,评选结果较为可靠。

缺点:费工、费时,计算麻烦。

(5)相关选择法:优点:某些性状具有相关性,对于现阶段不能选择的性状可以通过相关性状提前选择,从而缩短育种年限。

缺点:准确性不高

14、杂交育种:是以基因型不同的园林植物种或品种进行交配或结合形成杂种,通过培育、选择,获得新品种的方法。

意义:是创造新品种新类型的重要手段;杂交是遗传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可培育以杂交选育的新品种为龙头的花卉产业;

远缘杂交:指不同种、属或亲缘关系更远的物种之间的杂交。

特点:不亲和性;不育性;后代分离的广泛性;杂种优势;

意义:提高花卉的抗病性和抗逆性;创造花卉新类型;利用杂种优势;

植物系统发育研究的重要手段;

选择亲本的原则:①具备优良性状,且两亲本的优缺点要互补。

②地理上起源较远、生态型差别较大亲本组合。

③要考虑双亲遗传传递能力的强弱。

④结实性强、优良性状较多的做母本,花粉多而正常的做父本。

⑤重点性状与珍稀性状应优先考虑。

●远缘杂交不亲和性的原因是什么?怎样克服杂交不亲和性?

表现为:远缘亲本的花粉在柱头上不能萌发;或虽能萌发,但花粉管生长缓慢或花粉管太短,不能进入子房到达胚囊;虽能到达胚囊,但不能受精;或者只有卵核或极核发生单受精。以上这些不亲和现象又称为配子的不亲和性。此外,还可表现为雌、雄配子虽能受精,但因胚、胚乳、子房停止发育或发育不正常,致使幼胚不发育;杂交种子的幼还、胚乳和子房组织之间缺乏协调性,胚乳不能为杂种胚提供正常生长所需的营养,从而影响要种胚的发育等等。这些现象都是物种间遗传差异反映。

(1)选择适当亲本,并注意正反交(2)混合花粉和多次重复授粉(3)选择第一次开花的幼龄杂种实生苗作母本。(4)柱头移植、剪短法(5)预先无性接近法(6)媒介法(7)化学药剂的应用(8)组织培养技术的应用(9)应用温室或保护地杂交,改善授粉受精条件(10)花粉预先用低剂量辐射处理,再进行杂交。

●远缘杂交不育性的原因是什么?怎样克服杂交不育性?

原因:(1)成活性差的原因: 主要是由于远缘种间遗传差异大,打破核质互作平衡、染色体组、基因不平衡,造成生理上不协调。

(2)造成远缘杂种植株结实性差或完全不能结实的原因:染色体的不同源性、基因间的不和谐性,减数分裂异常;

远缘杂种不育性的克服方法:(1)杂种胚的离体培养;(2)杂种染色体的加倍;

(3)回交法;(4)嫁接(5)改善营养条件;(6)人工辅助授粉;(7)延长培育世加强选择。

杂交育种程序:种质资源—育种圃—选种圃—品种试验—新品种—繁殖推广

●六、论述题

1、制定一个杂交育种的计划

(一)、确定杂交育种目标

育种目标必须从生产和园林绿化的实际需要出发,目标要规定得具体,有针对性,重点突出,使育种工作有目的地进行。一般杂交中,一次只要求解决一个重点问题,切不可面面俱到。

(二)、选择亲本的原则

(三)、确定杂交方式:(1).单交(2).复交(3)三交(4)双交(5)四交(6).回交(7).多父本混合授粉杂交

(四)、熟悉花器构造和开花习性:花器构造类型分两性花和单性花。雄蕊和雌蕊都具备的花称为两性花

(五)、花期调整植物开花与温度、光照等因素有关。掌握了植物生长发皮育规律,就可通过采取适当的栽培措施,调节温度、光照或采用植物生长调节剂等手段对植物进行处理,使开花时期能满足杂交要求。

(六)、花粉处置(1).花粉的收集和贮藏(2).花粉生活力测定

(七)、杂交技术

(1)、母株和花朵的选择:根据育种目标的要求,选择生长健壮、开花结实正常的优良单株作为母株

(2)、去雄和套袋:两性花的品种为防止自交,杂交前需将花蕾中未成熟的花药除去。

(3)、授粉:待柱头分泌粘液或发亮时,即可授粉

(4)、杂交后的管理:杂交后要细心管理,创造良好的、有利于杂种种子发育的条件。有的花灌木要随时摘心、去蘖,以增加杂交种子的饱满度。同时注意观察记录,及时防治病虫和人为伤害。

2、制定一个远缘杂交育种的计划

(1)、育种目标的确定;(2)、杂交亲本的选配;(3)、克服杂交困难的技术措施;(4)、远缘杂种选择的技术措施;(5)、杂种后代的培育技术;(6)、品种繁育和品种推广

补充15、分离规律:一对基因在杂合状态下各自独立,并不相互融合,形成配子时,基因完全按照原样分配到不同的配子中去。

自由组合规律:控制相对性状的等位基因分布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两条不同的染色体上,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每对同源染色体上的每一对等位基因发生分离,独立分配到不同的配子中去,一对等位基因与另一对等位基因的分离互不干扰,各自独立;而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之间,可以自由组合。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即在于形成配子时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分离,而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本科医学遗传学复习题答案复习课程

遗传学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遗传病:指由于遗传物质结构或功能改变所导致的疾病。 核型:一个细胞内的全部染色体所构成的图像。 染色体显带:通过现带染色等处理,分辨出染色体更微细的特征,如带的位置、宽度和深浅等技术,常见有G带、Q带、C带和N带。 基因突变:指基因内的碱基组成或顺序发生了可遗传的改变,并且常能导致表型的改变。断裂基因:真核生物结构基因,由若干个编码区和非编码区互相间隔开但又连续镶嵌而成,启动子:位于转录起始点上游约100bp左右,是与RNA聚合酶特异结合使转录开始的DNA 序列。 系谱:指从先证者入手,追溯调查其所有家族成员(包括直系亲属和旁系亲属)某种遗传病(或性状)的分布等资料,将调查的资料按一定的格式绘制成的简图。 复等位基因:在同源染色体相对应的基因座位上存在两种以上不同形式的等位基因。 共显性:如果双亲的性状同时在F1个体上表现出来,即一对等位基因的两个成员在杂合体中都表达的遗传现象。 交叉遗传:男想X染色体(及其连锁基因)只能从母亲传来,并且必定传给女儿,不能传给儿子的这种遗传方式。 染色体畸变:在不同因素作用下产生的染色体数目及结构异常。 嵌合体:指具有两种或两种以上染色体组成的细胞系的个体。 易患性:一个个体在遗传基础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下患某种多基因病的风险。 遗传度:人体性状或者疾病由基因决定程度,一般用百分比表示。 二、问题 1. 遗传病有什么特点?可分为几类?对人类有何危害? 答:遗传病一般具有先天性、家族性、垂直传递等特点,在家族中的分布具有一定的比例;部分遗传病也可能因感染而发生。①先天性:许多遗传病的病症是生来就有的,如白化病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婴儿刚出生时就表现有“白化”症状;②家族性:许多遗传病具有家族聚集性,如Hutington舞蹈病患者往往具有阳性家族史。③垂直传递:具有亲代向子代垂直传递的特点,但不是所有遗传病的家系中都可以观察到这一现象,有的患者是家系中的首例,还有些遗传病患者未活到生育年龄或未育。 分类:单基因病、染色体病、体细胞遗传病。 危害:①遗传病是造成人类死亡的重要因素。资料显示,我国15岁以下死亡的儿童中,约40%是由遗传病和先天畸形所致,遗传病已经成为当前危害人类健康最为严重、病死率最高之一,而且有些肿瘤和心血管疾病也属于遗传病。 ②遗传病总数占人类疾病总数的四分之一,其中有很多属于常见病和多发病,一部分严重危害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都与遗传病有关。 ③遗传病不仅影响患者本身的生活和生存,同时也给家庭及其他成员带来许多精神和经济负担,既影响家庭幸福,又给社会造成许多负面影响,并且还直接影响民族的健康素质和国家的兴旺发达。 2. 简述基因概念的沿革,基因的现代概念。 答:①.19世纪:生物性状——遗传因子 ②.20世纪初:染色体学说:基因位于染色体上,遗传功能单位、突变单位、交换单位 ③.20世纪中:基因是有遗传功能单位的DNA片段,由“一个基因,一种酶”发展到“一

遗传学

遗传学的诞生、细胞遗传学的建立、分子遗传学的形成、分子遗传学的发展。 从遗传学产生和发展的四个主要阶段 一、要了解遗传学,我准备先从遗传学的诞生开始讲。遗传是生物的一种属性,是生命世 界的一种自然现象,遗传与变异构成生物进化的基础。人类何时开始认识到生物性状特征世代相传和发生变异的现象,已无稽可查了,但早在1809年,法国生物学家拉马克就发表了论述进化的第一部系统著作《动物学的哲学》,强调“用进废退”的理论,提出了有名的获得性遗传的观点。然而,他对于许多过程的解释过分简单,不免包含了若干错误的意见和作者的主观臆测。1859年11月2日达尔文的《物种起源》正式出版,该书对已知的各种有关遗传与变异的事实作了全面的考察,建立了全新的进化理论,并且提出了自然选择、人工选择的学说,给予进化过程以科学的解释。虽然达尔文的论述比拉马克要系统、详尽得多,但受当时科学水平的限制和认识方法的局限,仍不免有若干偏颇之处。直到1900年,奥地利的神父格里戈-孟德尔经豌豆杂交试验而确立的遗传因子分离法则和独立分配法则被重新发现时,遗传学才被奠定在科学的基础上,成为一门自然科学。1906年英国生物学家贝特森首次提出了“遗传学”一词,以称呼这门研究生物遗传问题的新学科。 二、细胞遗传学是遗传学与细胞学相结合的一个遗传学分支学科。研究对象主要是真核生物,特别是包括人类在内的高等动植物。 早期的细胞遗传学着重研究分离、重组、连锁、交换等遗传现象的染色体基础以及染色体畸变和倍性变化等染色体行为的遗传学效应,并涉及各种生殖方式如无融合生殖、单性生殖以及减数分裂驱动等方面的遗传学和细胞学基础。以后又衍生出一些分支学科,研究内容进一步扩大。 18世纪末,孟德尔定律被重新发现后不久,美国细胞学家萨顿和德国实验胚胎学家博韦里各自在动植物生殖细胞的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现了染色体行为与遗传因子行为之间的平行关系,认为孟德尔所设想的遗传因子就在染色体上,这就是所谓的萨顿—博韦里假说或称遗传的染色体学说。 在1901~1911年间美国细胞学家麦克朗、史蒂文斯和威尔逊等先后发现在直翅目和半翅目昆虫中雌体比雄体多了一条染色体,即 X染色体,从而揭示了性别和染色体之间的关系。 1902~1910年英国遗传学家贝特森等把孟德尔定律扩充到鸡兔等动物和香豌豆等植 物中,并且创造了一系列遗传学名词:遗传学、同质结合、异质结台、等位基因、相引和相斥等,奠定了孟德尔遗传学的基础。 从1910年到20年代中期,美国遗传学家摩尔根、布里奇斯和斯特蒂文特等用果蝇作为研究材料,用更为明确的连锁和交换的概念代替了相引和相斥,发展了以三点测验为基础的基因定位方法,证实了基因在染色体工作线性排列,从而使遗传的染色体学说得以确立。细胞遗传学便在这一基础上迅速发展。 从细胞遗传学衍生的分支学科主要有体细胞遗传学——主要研究体细胞,特别是离体培养的高等生物体细胞的遗传规律;分子细胞遗传学——主要研究染色体的亚显微结构和基因活动的关系;进化细胞遗传学——主要研究染色体结构和倍性改变与物种形成之间的关系;细胞器遗传学——主要研究细胞器如叶绿体、线粒体等的遗传结构;医学细胞遗传学,这是

园林生态学-期末复习要点

园林生态学复习资料 一、单项选择题 1.景观生态学的理论基础是整体论和。 A.信息论 B.控制论著 C.系统理论 D.稳定论 2.下列原理中,不属于景观生态学基本原理的是。 A观结构和功能原理 B.生物多样性原理 C.物种流动性原理D.景观叠加原理 3.下列要素中,不属于景观要素类型的是。 A.斑块 B.交点 C.走廊 D.本底 4.走廊具有双重性质,一方面是具有连通作用,另一方面具有。 A.障碍作用 B.网络作用 C.联系作用 D.扩散作用 5.廊道的重要特征有弯曲度和。 A.连通性能 B.控制性 C.多样性 D.封闭性 6.下列指标中,不属于景观多样性指标的是。 A.丰富度B.可及度 C.Simpson多样性指数 D.相对分块数 7.不同的森林类型的结构可分为两个系列,一个是地境系列,另一个是。 A.时间系列 B.空间系列 C.平面系列 D.立体系列 8.下列特征中,不属于网状景观的空间特征的是。 A.走廊宽度 B.网的回路C.网的面积 D.网格大小 9.在影响景观形成的气候因素中,温度和是更为重要的气候地理因素。 A.太阳辐射B.降水 C.风 D.海拔高度 10.植物可以根据其生活型分为乔木,灌木,草本植物和。 A.地被植物B.苔藓植物 C.草坪植物 D.藤本植物 11.人类对斑块结构的影响有:斑块类型,斑块大小,斑块形状和。 A.斑块生产力 B.斑块起源 C.斑块周转率D.斑块密度 12.影响污染空气散播的主要因素有气象因素,地形因素和。 A.降水因素 B.地貌因素C.植被因素 D.人口因素 13.植物的运动地靠来实现的。 A.散布 B.迁移 C.巢区活动 D.群落活动 14.景观变化的作用力之一是自然力,自然力又分为物理力和.A.化学力B.生物力 C.天然力 D.地动力 15.根据景观变化的作用力强度,景观产生四种不同的结果,它们是波动,建立新的平衡和景观替代。 A.恢复 B.破坏 C.上升 D.下降 16.景观内部的开放性,和物种以及遗传多样性是保持景观稳定的因素。 A.系统性 B.统一性 C.同质性D.异质性 17.土地的综合分类是考虑地形,气候,土壤和等各种属性。 A.地理纬度 B.海拔高度C.植被 D.动物分布 18.城市景观是什么最为明显的景观类型。 A.人为干扰 B.自然干扰 C.物质生产最高 D.系统最为稳定 19.水土流失属于下列哪种景观流。 A.物种流B.物质流 C.信息流 D.能量流 20.湖南的主要地貌类型是。 A.黄土地貌 B.河谷地貌C.山地地貌 D.冰川地貌 21景观的地理学概念起源于 A.德国 B.英国 C.荷兰 D.捷克斯洛伐克 22.景观是处于的一级生物组织层次。 A.生物圈之下,区域之上 B.群落之下,个体之上C.生态系统之上、区域之下 D.种群之上,群落之下 23.1982年,的成立,标志着景观生态学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A.风景园林学会 B.生态学会C.国际景观生态学会 D.国际生物圈组织 24.景观要素斑块在景观镶嵌体中的视觉表现就是 A.颗粒的粗糙程度 B.颗粒的形态 C.颗粒的边缘 D.颗粒的色彩 25.岛屿生物地理学理论中个关系表达式,表示物种与岛屿面积之间的关系。 A.S=cA z B.K=E/r C.I ij=Pij/d2 D.RDI=Rn/r.L 26.水的下渗主要取决于不同地方的 A.植被类型 B.毛细管孔隙的大小 C.土壤孔隙的大小 D.降雨量大小 27关于巢区和领域的关系,一般情况下,下列的说法是正确的。 A.巢区大于领域 B.巢区小于领域 C.巢区就是领域 D.巢区就是巢区,领域就是领域

医学遗传学试题及答案(三)

郑州大学现代远程教育《医学遗传学》 1. DNA 损伤后的修复机制有哪些? 答:(1)光复活修复又称光逆转。这是在可见光(波长3000~6000 埃)照射下由光复活酶识别并作用于二聚体,利用光所提供的能量使 环丁酰环打开而完成的修复过程。 (2)切除修复。在 DNA 多聚酶的作用下以损伤处相对应的互补 链为模板合成新的 DNA 单链片断进行修复。 (3)重组修复。在重组蛋白的作用下母链和子链发生重组,重组后 原来母链中的缺口可以通过DNA 多聚酶的作用,以对侧子链为模板合 成单链DNA 片断来填补进行修复。 (4)SOS 修复。DNA 受到损伤或脱氧核糖核酸的复制受阻时的一种 诱导反应。 2. 下图为某个遗传病的系谱,根据系谱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1)判断此病的遗传方式,写出先证者的基因型。 答: 此病的遗传方式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先证者的基因型为aa 。 2)患者的正常同胞是携带者的概率是多少? 答:患者的正常同胞是携带者的概率是2/3。 Ⅰ Ⅱ Ⅲ

3)如果人群中携带者的频率为1/100,问Ⅲ4随机婚配生下患者的 概率为多少? 答:如果人群中携带者的频率为1/100,问Ⅲ4随机婚配生下患者的概率为1/100*1/2*2/3*1/2=1/600。 3.简述多基因遗传假说的论点和遗传特点。 答:(1)多基因遗传假说的论点: ①数量性状的遗传基础也是基因,但是两对以上的等位基因; ②不同对基因之间没有显性隐形之分,都是共显性; ③每对基因对性状所起的左右都很微小,但是具有累加效应; ④数量性状的受遗传和环境双重因素的作用。 (2)多基因遗传特点: ①两个极端变异个体杂交后,子1代都是中间类型,也有一定变异范围;②两个子1代个体杂交后,子2代大部分也是中间类型,将形成更广范围的变异③在随机杂交群体中变异范围广泛,大多数个体接近中间类型,极端变异个体很少。 4.请写出先天性卵巢发育不全综合征的核型及主要临床表现。答:(1)先天性卵巢发育不全综合征又称先天性性腺发育不全综合征,其核型为45,XO。 (2)主要临床表现:表型为女性,身材较矮小,智力正常或稍低,原发闭经,后发际低,患者有颈蹼;二,患者具有女性的生殖系统,

中外园林史复习大纲

中国古典园林史部分 第一章绪论 1、园林的定义 2、第二阶段园林的特点: 3、奥姆斯特德,代表作:纽约“中央公园”。他所从事的工作内容 4、“天人合一”“寄情山水”“崇尚隐逸”的含义 天人合一有三层含义:一、人是天地生成的,故强调“天道”与“人道”的相通、相类和统一。二、人类道德的最高原则与自然界的普遍规律是一而二、二而一的,“自然”和“人为”也应相通、相类和统一。三、“天人感应”说。 5、按园林基址的选择和开发方式的不同,中国古典园林分人工山水园和天然山水园。 6、人工山水园:在平地上开凿水体、堆筑假山,人为的创设山水地貌,配以花木栽植和建筑营构,把天然山水风景缩移模拟在一个小范围之内。 7、天然山水园:建在城镇近郊或远郊的山野风景地带,包括山水园、山地园和水景园等。 8、按园林隶属关系分: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各自的定义) 9、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一、本于自然、高于自然二、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糅三、诗话的情趣四、意境的蕴涵 10、意境的三种表述方式 第二章园林的生成期 1、中国古典园林的起源形式:囿和台、园圃 囿是王室专门集中豢养禽兽的场所,与帝王的狩猎活动有着直接的关系(也可以说,囿起源于狩猎),是园林的起源形式之一。 2、为什么中国古典园林一开始就向着风景式方向上发展 3、社木、弛道 4、殷、周时的王、诸侯、卿士大夫所经营的园林,可通称为“贵族园林”,见于文献记载的最早的两处“贵族园林” 5、从囿到苑发展的建筑标志——台苑 如:楚国的章华台、吴国的姑苏台 6、秦代宫苑——兰池宫在生成期的园林发展史中的重要地位 7、上林苑中以植物命名的宫观建筑物 8、上林苑的特点:①上林苑是一个范围极其辽阔的天然山水环境;②上林苑内的建筑密度较稀疏;③上林苑是一座多功能的皇家园林。 9、建章宫的布局及一池三山、图 一池三山是中国古代宫苑建筑中常见的规划形式,通常表现为在一片水域中布置三座岛屿。它起源于中国古代神话传说,在东海中有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为神仙居所。 10、兔园 11、南越王御苑石渠及水池的布局 12、宫、苑的定义 13、东汉西园 14、袁广汉园梁冀的园圃和菟园 15、生成期园林的特点 第三章园林的转折期 ——魏、晋、南北朝 1、“魏晋风流”。 2、《南方草木状》 3、邺城铜雀园、华林园(华林苑)、仙都苑

高中生物知识梳理复习 人类遗传病与优生

第五节人类遗传病与优生 教学目的 1.人类遗传病的主要类型(A:知道)。 2.遗传病对人类的危害(A:知道)。 3.优生的概念和开展优生工作应该采取的主要措施(A:知道)。 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人类遗传病的主要类型。 (2)优生的概念和开展优生工作应该采取的主要措施。 2.教学难点 (1)多基因遗传病的概念。 (2)近亲结婚的含义及禁止近亲结婚的原因。 教学过程 【板书】 单基因遗传病 人类人类遗传病概述多基因遗传病 遗传染色体异常遗传病 病与遗传病对人类的危害 优生优生的概念 禁止近亲结婚 优生的措施进行遗传咨询 提倡“适龄生育” 产前诊断 【注解】 一、单基因遗传病 (一)概念: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遗传病 (二)种类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软骨发育不全、并指 1.显性遗传病 X连锁显性遗传病如:抗维生素D佝偻病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白化病、苯丙酮尿症 2.隐性遗传病 X连锁隐性遗传病如:血友病、色盲、进行性肌营养不良

3.特点:在同胞中发病率较高,在群体中发病率较低 二、多基因遗传病 (一)概念:由多对基因控制的人类遗传病 (二)特点: 1.家族聚集现象 2.易受环境影响 3.在群体中发病率较高 (三)病例:唇裂、无脑儿、原发性高血压和青少年型糖尿病等 三、染色体病 (一)概念:由于染色体数目或结构畸变而引起的遗传病 (二)种类: 1.常染色体病:(21三体综合征) 2.性染色体病(性腺发育不良XO) (三)特点:引直遗传物质较大改变,往往造成较严重的后果 四、危害:危害身体健康;贻害子孙后代;给患者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和精神负担;增加社 会负担。 五、优生 (一)概念:让每一个家庭生育出健康的孩子 应用遗传学原理改善人类遗传素质的科学 (二)优生学预防性优生学(负优生学) 分类进取性优生学(正优生学) (三)措施 1.禁止近亲结婚(最简单有效的方法) 直系血亲 (1)近亲 旁系血亲 (2)原因:近亲结婚的情况下,双方从共同的祖先那里继承同一种致病基因的机会大增,使所生子女患隐性遗传病的机会大增 2.遗传咨询(主要手段):诊断→分析判断→推算风险率→提出对策、方法、建议 3.提倡适龄生育 4.产前诊断(重要措施)在胎儿出生前,用专门的检测手段(如羊水检查、B超检查、孕妇血细胞检查等)对孕妇进行检查,以便确定胎儿是否患有某种遗传病或先天性疾病。

中国医科大学2016年6月医学遗传学考查课试题及答案讲解

中国医科大学2016年6月考试《医学遗传学》考查课试题 一、单选题(共 20 道试题,共 20 分。) 1. 细胞周期中进行大量DNA合成的时期为 A. G1期 B. S期 C. G2期 D. M期 E. G0期 正确答案:B 2. Klinefelter综合征的核型为 A. 47,XXX B. 47,XYY C. 47,XXY D. 46,XX/47,XYY E. 46,XX/47,XXX 正确答案:C 3. 限制酶切割不同来源DNA时,能产生具有相同序列的突出末端的不同片段可能方式是 A. 用相同的限制酶切割 B. 用识别相同靶序列的不同限制酶切割

C. 用识别不同序列但可产生一致的粘性末端的限制酶切割 D. A和B E. A、B和C 正确答案:E 4. 减数分裂I 的前期中同源染色体间的两条非姊妹染色单体发生交换的时期为 A. 细线期 B. 偶线期 C. 粗线期 D. 双线期 E. 终变期 正确答案:C 5. 父亲并指(AD),母亲表现型正常,生出一个白化病(AR)但手指正常的孩子,他们再生孩子手指和肤色都正常的概率是 A. 1/2 B. 1/4 C. 3/4 D. 1/8 E. 3/8 正确答案:E 6. 下列哪一项不是XR特点 A. 交叉遗传 B. 系谱中男性患者远多于女性患者 C. 系谱中女性患者远多于男性患者 D. 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E. 男性患者的致病基因是从母亲遗传而来

正确答案:C 7. 癌家族通常符合 A.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B.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C. X连锁隐性遗传 D. X连锁显性遗传 E. Y连锁遗传 正确答案:B 8. 脆性X染色体的脆性部位位于 A. Xq24.3 B. Xq25.3 C. Xq26.1 D. Xq27.3 E. Xq29.3 正确答案:D 9. 癌基因erb产物是 A. 生长因子 B. 生长因子受体 C. 信号传递因子 D. 核内转录因子 E. 蛋白质酪氨酸激酶 正确答案:B 10. 在研究尿黑酸尿症的基础上,提出先天性代谢缺陷概念的是 A. Morgan

2012园林设计总复习

园林设计 一、识记题: 1、中国园林创作中的“师法自然”,“中得心源”等手法,与西方的“征服自然”,“改造自然”,是正好相反的两种哲学思想的体现。 2、中国园林界第一名著是<<园冶>>,著作者是明末造园家计成。 3、美国第一位风景园林大师奥姆斯特德是建设城市公园和提倡自然保护的创始人。 4、奥姆斯特德设计了美国第一个城市大型综合公园纽约中央公园 5、以生态学原理与实践为依据,将是园林发展的趋势。 6、园林设计的依据是:科学依据、社会需要、功能要求、经济条件。 其中,园林设计的首要问题是要有科学依据。 7、“适用,经济,美观”是园林设计必须遵循的原则。 8、园林形式的确定:(1)根据园林的性质(2)根据不同文化传统(3)意思形态的不同决定园林的表现形式 9、园林构成五大要素:(1)地形(2)植物(3)建筑(4)广场与道路(5)园林小品 10、世界造园史三大流派:中国,西亚,古希腊。 11、园林的形式分为三类:整形式,自然式,混合式。 烈士公园是典型的混合式园林。 12、西方园林主要以规则式为主, 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大台地园和19世纪法国勒诺特设计的凡尔赛宫是规则式园林的代表。 13、中国园林以自然山水园林为源流,如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圆明园,拙政园,网师园、留园等都是自然山水园林的代表作。 14、园林设计方法主要有三种:轴线法,山水法,综合法。 在园林设计中,规则式园林的设计方法是轴线法。 15、中国古典园林是山水园设计的典范。组成中国园林的骨架是山水。 16、中国园林可分为四大类型:帝王宫苑,私家宅院,寺庙园林,风景名胜区。 17、借景,包括远借,邻借,仰借,俯借,应时而借。 颐和园借景西边的玉泉山玉泉塔是属于远借。 西湖十景中的“平湖秋月”属于借景中的应时而借 18、苏州留园入口的处理是属于空间对比。 杭州西湖堤岛三潭映月是属于虚实对比。 宽可走马,密不容针是讲究疏密对比的手法。 主景与配景本身的一种表现形式是主次对比。 19、在正常平视情况下,当垂直视域为30时,其合适视距为:D=3.7(H—h); 20、当水平视角约为45°时,其合适视距为:D=1.2W 21、一般情况,广场的尺度为园林建筑或园林雕塑的2~3倍。 22、颐和园是主景突出式自然山水园 圆明园是集锦式自然山水园 避暑山庄是风景式自然山水园 23、山有三远:高远,深远,平远。 水之三远:旷远,幽远,迷远。 24、一般主路宽5~7m,二级路2.5~~3.5m,小路约0.9~~1.2m,汀步,山道0.6~~0.8m。

医学遗传学试题及答案90201

5.高血压就是___B_____。 A、单基因病 B、多基因病 C、染色体病 D、线粒体病 E、体细胞病 6、基因表达时,遗传信息的基本流动方向就是__C______。 A、RNA→DNA→蛋白质 B、hnRNA→mRNA→蛋白质 C、DNA→mRNA→蛋白质 D、DNA→tRNA→蛋白质 E、DNA→rRNA→蛋白质 7.断裂基因转录的过程就是_____D___。 A、基因→hnRNA→剪接、加尾→mRNA B、基因→hnRNA→剪接、戴帽→mRNA C、基因→hnRNA→戴帽、加尾→mRNA D、基因→hnRNA→剪接、戴帽、加尾→mRNA E、基因→hnRNA 8、双亲的血型分别为A型与B型,子女中可能出现的血型就是___E_____。 A型、O型B、B型、O型C、AB型、O型 D、AB型、A型 E、A型、B型、AB型、O型 9、对于X连锁隐性遗传病而言,男性发病率等于____C____。 A、致病基因频率的2倍 B、致病基因频率的平方 C、致病基因频率 D、致病基因频率的1/2 E、致病基因频率的开平方 10、从致病基因传递的角度考虑,X连锁隐性遗传病典型的传递方式为___E_____。 A、男性→男性→男性 B、男性→女性→男性 C、女性→女性→女性 D、男性→女性→女性 E、女性→男性→女性 11、遗传病中,当父亲就是某病患者时,无论母亲就是否有病,她们子女中的女孩全部患此病,这种遗传病最可能就是____C____。 A、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B、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C、X连锁显性遗传病 D、X连锁隐性遗传病 12、在形成生殖细胞过程中,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就是___A_____的细胞学基础。 A、分离率 B、自由组合率 C、连锁互换率 D、遗传平衡定律 13.在形成生殖细胞过程中,非同源染色体可以自由组合,有均等的机会组合到一个生物细胞中, 这就是___D_____的细胞学基础。 A、互换率 B、分离率 C、连锁定律 D、自由组合率 14、当一种疾病的传递方式为男性→男性→男性时,这种疾病最有可能就是___C____。 A、从性遗传 B、限性遗传 C、Y连锁遗传病 D、X连锁显性遗传病 E、共显性遗传 15、一对糖原沉淀病Ⅰ型携带者夫妇结婚后,其子女中可能患病的几率就是___D_____。 A、1 B、1/2 C、1/3 D、1/4 E、0 D22 16、由于近亲婚配可以导致何种遗传病的发病风险增高最明显__B______。 A、AD B. AR C、XD D、XR E、以上均正确 17.父母都就是A血型,生育了一个O血型的孩子,这对夫妇再生育孩子的血型可能就是

人类遗传学

人类遗传病 09级生科三班 任婧 40908136

人类遗传病 文章摘要:就遗传病与性别之间的关系举例讨论,哪些遗传病在男性人群中易发生,哪些遗传病在女性人群中易发生,以此达到预防的目的,提高人类健康水平. 关键词:人类遗传病;性别;预防遗传病;人类健康 1.X连锁遗传 人类体细胞性染色体为XX或XY,即正常男性为46,XY,正常女性为46,XX.如致病基因在X染色体上相连锁,即为X连锁遗传.可分为X连锁显性遗传(X—linked recesssve inheritance)和X连锁隐性遗传(X—linked dominant inheritance).本病发病情况为前者一般女性患者多于男性,因为男性患者后代女儿全为患者而儿子不会患病;如:抗维生素D佝偻病;后者一般男性患者多于女性,因为女性携带者后代儿子可能发病,而女儿不会发病,如红绿色盲. 2.Y连锁遗传 即决定某种性状或致病基因在Y染色体上,其遗传方式为Y连锁遗传(Y—linked inheritance).具有Y连锁致病基因者均为男性,这些基因将随Y染色体进行传递,因为女性没有Y染色体,故不传递有关基因,即女性不会发病,只能由父亲传给儿子,父亲的致病基因由祖父传给,所以又称全男性遗传,如外耳道多毛症. 3.从性遗传 有些常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由于性别的差异,显示出男性女性分布比例上或表达程度上的差异,这些基因控制的性状或遗传病的遗传是从性遗传(Sox—conditionded inheritance).从性遗传与性别相关的特点是:从性遗传基因控制的性状或遗传病在男女两性中的发病程度和发病率显著不同.如男性早秃,是常染色体显性致病基因所致,一般35岁左右开始秃顶,男性表现早秃,即(Aa.XX)女性则不表现早秃.同样是纯合子(AA.XY)男性比(AA.XX)女性早秃严重,因而人群中男性秃头明显多于女性.研究发现,秃头基因能否表达还要受雄性激素调节.带有秃头基因的女性在体内雄激素水平提高时也可出现早秃.这一点可作为诊断女性是否患某种疾病的辅助指标.如女性肾上腺瘤可产生过量雄激素,导致秃顶基因的表达. 4.限性遗传 有些常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或遗传病,由于基因表达的性别限制,可以是显性或隐性,只在一种性别中表现,而在另一种性别中完全不能表达,但这些基因均可传给下一代,称限性遗传(Sex—lim-ited inheritance).这主要是由于解剖学结构上的性别差异造成的,也可能是受性激素分泌水平差异限制.限性遗传与性别相关的特点是:限性遗传基因控制的

风景园林工程复习资料

绪论 一、名词解释 1、风景园林学:是关于土地和户外空间设计的科学和艺术,是一门建立在广泛的自然科学和人文艺术学科基础上的应用学科。 2、风景园林工程:在一定的地域运用具有风景园林特色的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种植树木花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造优美的自然环境。 二、论述题 1、在风景园林工程的工程设计阶段,总平面图设计的图纸类型及其主要内容有哪些。(1)设计说明;(2)总平面图、索引图、平面定位图、分区布局图;(3)竖向设计图、绿化种植图、照明设计图、给排水设计图、室外设施布置图等。 2、在风景园林工程的工程设计阶段,局部详图设计的图纸类型及其主要内容有哪些。 第一章土方工程 一、名词解释 1、园林工程:对组成园林的如地形、山石、水体、道路、植物和建筑按照一定原理、方法和功能 要求进行加工的过程。 2、园林用地地竖向设计:园林中各个景点,各种设施及地貌等在高程上如可创造高地变化和协调 统一的设计。 3、土方工程:在建筑区域与地形改造和整理相关的设计及施工过程。 4、土壤的容量:单位体积内天然状态下的土壤重量,重量为kg/m3 5、土壤的安息角:土壤自然堆积,经沉落稳定后的表面与地面所形成的夹角。 6、土壤可松性:土壤经挖掘后,其原有紧密结构遭到破坏,土体松散而使体面积增加的性质。 7、平整标高:居于某一水准面之上儿表面崎岖不平的土体,经平整后使其表面成为水平的,平整 后的这块地的高度。 8、零点线:所谓零点就是既不挖土也不填土的点,将零点互相链接起来的线就是零点线。 二、简答 1、土壤工程性质对土方工程的影响? 土壤容量越大挖掘越难,土方过程的边坡坡度受安息角的影响,土壤含水量越小,土壤过于坚实,不宜挖掘;含水量大土壤泥泞,不利施工。 2、园林用地竖向设计的内容? (1)地形设计(2)确定园内建筑与园林小品的高程(3)园路广场桥涵和其他铺装场地的设计(4)植物种植在高程上的要求(5)拟定场地排水方案(6)安排场地土方工程(7)管道综合 3、风景园林竖向设计的原则:利用为主,改造为辅,因高堆山,就低凿水。 4、方格网法计算土方量的工作程序:(1)将附有等高线的施工现场地形图划分若干方格而成的网, 其边线尽量与测量的纵横坐标对应,方格边长数值取决于所要求的计算精度和地形变化的复杂程度;(2)在地形图上用插入法求出各角点的原地形标高;(3)依设计意图确定各角点的设计标高;(4)比较原地形标高和设计,求得施工标高;(5)计算零点位置;(6)土方计算。 第二章给排水工程 一、名词解释 1、用水量标准:国家根据各地区城镇的性质,生活水平和习惯,气候以及生产方式等不同方式制 定的各个用水点所需用水量。 2、日变化系数:最高日用水量对平均日用水量的比。 3、时变化系数:最高时用水量对平均时用水量的比。

医学遗传学试题及答案大全(一)

《医学遗传学》答案 第1章绪论 一、填空题 1、染色体病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线粒体遗传病体细胞遗传病 2、突变基因遗传素质环境因素细胞质 二、名词解释 1、遗传因素而罹患的疾病成为遗传性疾病或遗传病,遗传因素可以是生殖细胞或受精卵 内遗传物质结构和功能的改变,也可以是体细胞内遗传物质结构和功能的改变。 2、主要受一对等位基因所控制的疾病,即由于一对染色体(同源染色体)上单个基因或 一对等位基因发生突变所引起的疾病。呈孟德尔式遗传。 3、染色体数目或结构异常(畸变)所导致的疾病。 4、在体细胞中遗传物质的改变(体细胞突变)所引起的疾病。 第2章遗传的分子基础 一、填空题 1、碱基替换同义突变错义突变无义突变 2、核苷酸切除修复 二、选择题1、A 三、简答题 1、⑴分离律 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每个生殖细胞中只有亲代成对的同源染 色体中的一条;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也随之分离,生殖细胞中只含有两 个等位基因中的一个;对于亲代,其某一遗传性状在子代中有分离现象;这就是 分离律。 ⑵自由组合律 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非同源染色体之间是完全独立的分和随机,即自由组合 定律。 ⑶连锁和交换律 同一条染色体上的基因彼此间连锁在一起的,构成一个连锁群;同源染色体上 的基因连锁群并非固定不变,在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在配对联会 时发生交换,使基因连锁群发生重新组合;这就是连锁和交换律。 第3章单基因遗传病

一、填空题: 1、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X连锁隐性遗传、X连锁显性遗传 2、系谱分析法 3、具有某种性状、患有某种疾病、家族的正常成员 4、高 5、常染色体、无关 6、1/4、2/3、正常、1/2 7、半合子 8、Y伴性遗传9、环境因素10、基因多效性 11、发病年龄提前、病情严重程度增加12、表现型、基因型 二、选择题——A型题 1、B 2、A 3、C 4、D 5、D 6、A 7、D 8、B B型题 1、A 2、D 3、B 4、C 5、D 6、C 7、B 8、C 三、名词解释: 1、所谓系谱(或系谱图)是从先证者入手,追溯调查其所有家族成员(直系亲属和 旁系亲属)的数目、亲属关系及某种遗传病(或性状)的分布资料绘制而成的图解。 2、先证者是指某个家族中第一个被医生或遗传学研究者发现的罹患某种遗传病的患 者或具有某种性状的成员。 3、表现度是基因在个体中的表现程度,或者说具有同一基因型的不同个体或同一个体 的不同部位,由于各自遗传背景的不同,所表现的程度可有显著的差异。 4、外显率是某一显性基因(在杂合状态下)或纯合隐性基因在一个群体中得以表现的 百分率。 5、由于环境因素的作用使个体的表型恰好与某一特定基因所产生的表型相同或相似, 这种由于环境因素引起的表型称为拟表型。 6、遗传异质性指一种性状可由多个不同的基因控制。 7、一个个体的同源染色体(或相应的一对等位基因)因分别来自其父放或母方,而表 现出功能上的差异,因此所形成的表型也有不同,这种现象称为遗传印记或基因组印记、亲代印记。 8、杂合子在生命的早期,因致病基因并不表达或虽表达但尚不足以引起明显的临床症 状,只有达到一定年龄后才才表现出疾病,这一显性形式称为延迟显性。 9、也称为半显性遗传,指杂合子Dd的表现介于显性纯合子和隐性纯合子dd的表现 型之间,即在杂合子Dd中显性基因D和隐性基因d的作用均得到一定程度的表现。

遗传学及其应用

遗传学及其应用 阮庆丰 2013年11月10日 摘要 遗传学是20世纪兴起的一门年轻而又发展迅速的学科,随着研究的进展,它的分支已渗入到生物科学的所有领域,成为现代生物学的中心和带头学科。它既是生物学中的一门基础理论学科,同时又是应用性非常强的的一门课程。遗传学新理论、新技术、新成果层出不穷,而新成果又快速的转化为生产力。如遗传工程技术已成为世界多国的支柱产业,而基因诊断和基因治疗等正在为人类展示出美好的前景。这一切也向人们展示,21世纪的遗传学是一个极具活力的学科,它将带动整个生命科学迅速发展,使人类支配和主宰生命世界的能力再有一个巨大的飞跃。本文主要从遗传学的发展史,遗传学的基础和原理以及遗传学在遗传标记方面的应用三个方面,阐述了遗传学的发展和遗传学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关键词:遗传学发展史原理基础遗传标记 1.遗传学的概念及发展史 1.1遗传学的基本概念 遗传学是研究生物遗传和变异的科学,是生命科学最重要的分支之一。遗传和变异的生物界最普遍和最基本的两个特征。所谓遗传(heredity),是指亲代与子代之间相似的现象;变异(variation)则是指亲代与子代之间存在的差异。

1.2遗传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遗传学所研究的主要内容是由细胞到细胞、由亲代到子代,亦即由世代到世代的生物信息的传递,而细胞及所含的染色体则是生物信息传递的基础。 遗传学研究的任务在于:阐明生物遗传和变异的现象及其表现的规律;探索遗传和变异的原因及其物质基础,揭示其内在的规律;从而进一步指导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的育种实践,防治遗传疾病,提高医学水平,造福人类。 1.3遗传学发展简史 人们在古代从事农事生产过程中便注意到遗传和变异的现象。春秋时有“桂实生桂,桐实生桐”,战国时又有“种麦得麦,种稷的稷”的记载。这说明古代人民对遗传和变异有了粗浅的认识。但直到19世纪才有人尝试把积累的材料加以归纳、整理和归类,并用理论加以解释,对遗传和变异进行系统的研究。总结起来,遗传学的诞生和发展经历了以下阶段: 一、遗传学的诞生 拉马克的“用进废退学说”和“获得性遗传假说”→达尔文的“泛生论学说”→魏斯曼的“种质学说”→孟德尔的“遗传因子假说”→遗传学正式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二、遗传学的发展 (一)经典遗传学的发展 摩尔根的连锁遗传定律→人工诱变→群体遗传、数量遗传和杂种优势理论的确立→遗传物质是DNA或RNA的证实→“一个基因一个酶”学说 (二)现代遗传学的发展 分子遗传学的诞生和发展→基因表达调控的研究→重组DNA技术的诞生和发展→基因多样性的确立→基因组计划的启动和应用 遗传学100余年的发展历史,充分的说明遗传学是一门发展极为迅速的学科,无数事实说明,遗传学的发展正在为人类的未来展示出无限美好的前景。 2.遗传学的原理及基础 2.1遗传学的基本原理 通过前人的观测与实验以及后人对这些实验的总结和验证,遗传学家们已把各种基本概念作为遗传学的原理而建立起来。这些原理有诸如:

园林植物造景试题

名词解释 1.花境:模拟自然界中林地边缘地带多种野生花卉交错生长的状态,运用艺术手法设计的一种长带状花卉应用形式。 2.机械关系:主要是植物相互间剧烈竞争的关系。 3.基础种植:用灌木或花卉在建筑物或构筑物的基础周围进行绿化、美化栽植。4.地被植物:指株丛紧密低矮用以覆盖园林地面,防止杂草孽生的植物。 5.室内植物造景:室内植物造景是人们将自然界的植物进一步引人居室、客厅、书房、办公室等自用建筑空间以及超级市场、宾馆、咖啡馆、室内游泳池、展览温室等公共的共享建筑空间中。 6.花坛:在具有几何形轮廓的植床内,种植各种不同色彩的花卉,运用花卉的群体效果来表现图案纹样或观盛花时绚丽景观的花卉应用形式,以突出的色彩或华丽额纹样来表现装饰效果。 7.植物配置:主要是指园林中各种植物如乔木,灌木攀缘植物水生植物花卉植物及地被植物等之间的搭配关系,或者是指这些植物与园林中的山水石建筑道路额搭配位置等。8.岩石园:是以岩石及岩生植物为主,结合地形适当的沼泽,水生植物,展示高山草甸,牧场碎石陡坡峰峦溪流等自然景观。 9.植物景观:植物景观,主要指由于自然界的植被。植物群落、植物个体所表现的形象,通过人们的感观传到大脑皮层,产生一种实在的美的感受和联想,植物景观一词也包括人工的即运用植物题材来创作的景观。 10.攀缘植物:通俗地说,就是能抓着东西爬的植物。 11.寄生关系::是一种对抗关系,是指一种小型生物生活在另一种较大型生物的体内,以另一种微生物为生活基质,在其中进行生长繁殖,并对后者带来或强或弱的危害作用。12.生理关系: 13.绞杀植物:指一种植物以附生来开始它的生活,然后长出根送进土壤里,变成独立生活的植物,并杀死原来借以支持它的植物,是一类生活方式比较特殊的植物。14.附生关系:常以他种植物为栖息地,但并不吸取其组织部分为食料,最多从它们死亡之部分上取得养分。 15.植物造景:以自然乔、灌、藤、草本植物群落的种类、结构,层次和外貌为基础,通过艺术手法,充分发挥其形体、线条、色彩等自然美进行创作,形成山水—植物、建筑—植物、街道—植物等综合景观,让人产生一种实在的美的感受和联想。 16、模纹花坛:由低矮的观叶植物或花叶廉美的植物组成,表现群体组成的精美图案或装饰纹样,包括毛毡花坛,浮雕花坛,彩结花坛等。 17、毛毡花坛:图案表面十分平平整,好像华丽地毯。 18、对应式花境:通常以道路的中心线为轴心,形成左右对称形式的花境,常见的道路的两 侧或建筑物周围。 19、单面观花境:是指供观赏者从一(单)面欣赏的花境。 20、花丛: 21、花坪:是指有一定设计、建造结构和使用目的的人工建植的草本植物形成的块状地坪。 22、花台:在高于地面的空心台座中填土或人工基质并栽植观赏植物成为花台。 23、花带:花卉呈带状种植的地段。 24、造景花坛:突出节日气氛,园林中临时造景。 25、双面观花境:是指可供两面或多面观赏的花境。 26、它感作用:一种植物通过想体外分泌代谢过程的化学物质,对其他植物产生直接或间接 的影响

遗传学复习题.

一.解释下列名词 1.单位性状与相对性状 2.积加作用与抑制作用 3.上位作用与下位作用 4.不完全连锁与符合系数 5. 臂内倒位与臂间倒位 6. 三体与双三体 7. 细胞质遗传与母性影响 8.植物的核不育型与核质不育型 9.广义遗传力与狭义遗传力 10.减数分裂。 11.测交 12.完全连锁 13.共显性 14.广义遗传力 15.隐性上位作用

16.单体 17.并发系数 18.母性遗传 20.染色体组 21.基因的加性效应 22.臂间倒位染色体 23.相斥组与相引组 24.染色体 25.染色单体 26.着丝点 27.细胞周期 28.同源染色体 29.异源染色体 30.无丝分裂 31.有丝分裂

32.单倍体 33.联会 34.联会复合体 35.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 36.基因与等位基因 37.表现型与基因型 38.互补作用 39.积加作用 40.显性上位作用 41.隐性上位作用 42.重叠作用 43.抑制作用 44.多因一效 45.一因多效 46.完全连锁与不完全连锁

47.交换值 48.基因定位 49.连锁遗传图 50.伴性遗传 51.限性遗传 52.从性遗传 53.超亲遗传 54.加性效应 55.显性效应 56.上位性效应 57.遗传率 58.加性方差 59.显性方差 60.上位性方差 61.QTL作图

62.近交衰退 62.杂种优势 63.杂种劣势 64.基因突变 65.突变率 66. 复等位基因 67.母性影响 68.伴性遗传 69.杂种优势 二、简答题 1.显性现象的表现有那几种形式?显性现象的实质是什么? 2.纯系学说的内容是什么?有何重要的理论意义? 3.什么是微效基因、微效多基因和主效基因?它们的作用有何区别?

05级医学遗传学试卷及答案

新乡医学院05级临床等专业2007—2008学年第一学期医学遗传学考试卷(A)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30分)1.研究基因表达与蛋白质(酶)的合成,基因突变所致蛋白质(酶)合成异常与遗传病关系的医学遗传学的一个支柱学科为:A.人类细胞遗传学B .人类生化遗传学 C.医学分子生物学D.医学分子遗传学E .医学生物化学2.等位基因的分离是由于A .着丝粒的分裂B .遗传性状的分离C .同源染色体的分离D .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E .细胞分裂中染色体的分离3.常染色质是间期细胞核中:A .螺旋化程度高,有转录活性的染色质B .螺旋化程度低,有转录活性的染色质C .螺旋化程度高,无转录活性的染色质D .螺旋化程度低,无转录活性的染色质E .螺旋化程度低,很少有转录活性的染色质4.根据ISCN ,人类C 组染色体数目为:A .7对B .6对C .7对+X 染色体D .6对+X 染色体E .以上都不是5.经检测发现,某个体的细胞核中有2个X 小体,表明该个体一个体细胞中有几个X 染色体。A .1B .2C .3D .4E .56.G 显带与Q 显带所得到的带型:A.完全无关系B .完全一致 C.正好相反D .基本相同E .有时一样,有时不一样7.染色体臂上作为界标的带,在计算上属于下列哪一种叙述? A .属于后一个区(着丝粒远端的区) B .属于前一个区(着丝粒近端的区) C.分成两半,各归一个区D .不属于任何区 E.前一个区和后一个区重复计算 8.正常人次级精母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是: A .23 B .44 C .46 D .48 E .92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八总分合计人分数 分数阅卷人

遗传学知识点归纳(整理)

遗传学教学大纲讲稿要点 第一章绪论 关键词: 遗传学 Genetics 遗传 heredity 变异 variation 一.遗传学的研究特点 1. 在生物的个体,细胞,和基因层次上研究遗传信息的结构,传递和表达。 2. 遗传信息的传递包括世代的传递和个体间的传递。 3. 通过个体杂交和人工的方式研究基因的功能。 “遗传学”定义 遗传学是研究生物的遗传与变异规律的一门生物学分支科学。 遗传学是研究基因结构,信息传递,表达和调控的一门生物学分支科学遗传 heredity 生物性状或信息世代传递的现象。 同一物种只能繁育出同种的生物 同一家族的生物在性状上有类同现象 变异variation 生物性状在世代传递过程中出现的差异现象。 生物的子代与亲代存在差别。 生物的子代之间存在差别。 遗传与变异的关系 遗传与变异是生物生存与进化的基本因素。遗传维持了生命的延续。没有遗传就没有生命的存在,没有遗传就没有相对稳定的物种。 变异使得生物物种推陈出新,层出不穷。没有变异,就没有物种的形成,没有变异,就没有物种的进化,遗传与变异相辅相成,共同作用,使得生物生生不息,造就了形形色色的生物界。 二. 遗传学的发展历史 1865年Mendel发现遗传学基本定律。建立了颗粒式遗传的机制。 1910年Morgan建立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关系。 1944年Avery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1951年Watson和Crick的DNA构型。 1961年Crick遗传密码的发现。 1975年以后的基因工程的发展。 三. 遗传学的研究分支 1. 从遗传学研究的内容划分 进化遗传学研究生物进化过程中遗传学机制与作用的遗传学分支科学 生物进化的机制突变和选择 有害突变淘汰和保留 有利突变保留与丢失 中立突变 DNA多态性 发育遗传学研究基因的时间,空间,剂量的表达在生物发育中的作用分支遗传学。 特征:基因的对细胞周期分裂和分化的作用。 应用重点干细胞的基因作用。 转基因动物克隆动物 免疫遗传学研究基因在免疫系统中的作用的遗传学分支。 重点不是研究免疫应答的过程, 而是研究基因在抗体和抗 原形成和改变中的作用。 2. 从遗传学研究的层次划分 群体遗传学研究基因频率的改变的遗传学分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