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康复训练过程的人体步态分析

基于康复训练过程的人体步态分析
基于康复训练过程的人体步态分析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nd Robotics Research 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 2016, 5(2), 41-52

Published Online May 2016 in Hans. https://www.360docs.net/doc/f916299037.html,/journal/airr

https://www.360docs.net/doc/f916299037.html,/10.12677/airr.2016.52005

Human Gait Analysis Based on the Process of Rehabilitation Exercise

Zehao Jia, Weihai Chen, Jianhua Wang, Xingming Wu, Qiang Peng

School of Automation Science & Electrical Engineering, Beihang University, Beijing

Received: May 7th, 2016; accepted: May 27th, 2016; published: May 30th, 2016

Copyright ? 2016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https://www.360docs.net/doc/f916299037.html,/licenses/by/4.0/

Abstract

As China gradually entered the aging society, the incidence of stroke, traumatic brain injury, spin-al cord injury and other diseases gradually increased. In the future, the medical needs for rehabil-itation will be very urgent, and the appearance of the rehabilitation robot is a relief. In order to analyze the motion gait for patients in the course of rehabilitation, in this article, we use Kinect-II tracking and gather the gait motion of patients in the process of rehabilitation exercise, and then we achieve the global classification of gait by using multidimensional differential dynamic time warping algorithm based on slope constraints. At the same time, in order to realize the local anal-ysis of the gait motion, we provide a gait analysis method which separates the gait information based on semantic feature.

Keywords

Kinect, Gait Analysis

基于康复训练过程的人体步态分析

贾泽皓,陈伟海,王建华,吴星明,彭强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自动化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北京

收稿日期:2016年5月7日;录用日期:2016年5月27日;发布日期:2016年5月30日

贾泽皓等

摘要

随着我国逐步迈入老龄化社会,脑卒中、脑外伤、脊椎损伤等疾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逐渐升高,未来社会对于康复医疗的需求将十分迫切,而康复机器人的出现将在很大程度上缓解这一状况。为了在康复过程中对患者的运动步态进行分析,本文首先利用微软开发的Kinect二代体感传感器跟踪和采集患者在康复运动过程中的姿态信息,然后采用经过优化的基于Slope Constraints的坡度加权多维微分动态时间规整算法来实现步态的全局分类。同时为了实现步态的局部分析,本文提出一种基于特征语义信息分割的步态分析方法,以有效得到局部的信息。

关键词

Kinect,步态分析

1. 引言

传统的物理康复训练高度依赖于理疗师,理疗师必须手把手、面对面地指导患者进行康复训练,训练的效果直接取决于理疗师的技能水平和经验,而患者所需要付出的相应费用也非常高昂。同时,随着我国逐步迈入老龄化社会,脑卒中、脑外伤、脊椎损伤等疾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也会逐渐升高,未来传统康复训练对于理疗师的需求将更加迫切。由于传统康复方法存在诸多弊端,越来越多的研究机构开始研发康复机器人来辅助患者进行康复运动,并且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康复机器人的出现彻底释放了患者的就医压力,它的出现对于康复医学来说重大意义,其发展前景也十分可观。

康复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变化的过程,康复训练的目的是使神经损伤的患者最大程度重获独立行走的能力,康复机器人通过提供助力并不断的纠正患者在运动过程中的异常行为姿态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在康复过程中对患者运动姿态的跟踪就显得尤为重要。实时地、持续地对患者的运动姿态进行跟踪和记录,并对其科学地分析和评估,不但可以良好反馈患者当前的身体状况,实现康复效果的自动化诊断,还可以为患者康复计划的指定提供有效参考,同时也能为康复机器人的改进提供指导性意见。本文正是在此背景下,研究面向康复系统的人体步态检测与分析技术。

人体步态检测技术可以归类为三维运动捕捉技术,从捕获方式上讲可以分为非视觉和基于视觉的两类。与非视觉式的动作捕捉系统不同,基于视觉的动作捕捉系统采用光学元件来感知人体的动作,通常有带标记点式和无标记点式两种方式。VICON就是一套已被广泛应用的标记点式的动作捕捉系统,文献

[1] [2]中分别使用它进行了人体步态识别与分析相关方面的研究工作。这种系统具有较高的精度,但它往

往只能在专门的环境中使用,人体需要穿戴特设的装备,过程繁琐,费用高昂。而无标记点式系统则无需额外的标记点辅助即可实现人体动作跟踪,它成功地克服了标记点式系统所带来的一些问题。传统的无标记点式系统采用多台同步摄像机利用多目视觉技术进行动作跟踪与捕捉,如文献[3]中利用多视角录像机解决了两个彼此交互重叠的人体对象的骨骼跟踪重建问题,文献[4]中分别在虚拟环境和实验室环境下采用16/8台摄像机来跟踪人体的运动信息。可想而知,同时采用多台摄像机的动作捕捉系统的成本仍然很高,其对特殊环境的依赖性依然很强。在这种情况下,成本更低的基于深度摄像头的动作跟踪技术提供了一个新发展的方向。文献[5]中通过使用一个TOF(Time-of-Filght)摄像机便实现了实时人体姿态跟踪,它能在较高的帧率下提供场景中每个点的深度测量信息。Microsoft Kinect是微软于2009年发布的一款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体感传感器,它不仅能够提供RGB彩色图像数据和深度数据,同时还能实现人体骨骼追踪功能,使得人体运动跟踪变得更加容易和便捷。2014年微软发布了Kinect第二代产品,其在功能

贾泽皓等

和精度上又有了进一步的提高。目前,在人体运动跟踪领域,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选择采用成本低廉、使用轻便的Kinect设备,本文即采用Kinect二代来对患者在康复过程中的运动姿态进行跟踪和采集。

在人体的所有运动姿态中,步态是最常见的一种,它发生的频率最高,容易获取。对于步态的分析在康复医疗领域来说是一个重点内容并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通过对康复患者步行运动规律的研究,可以揭示患者的康复机能状态。步态分析已成为一种定量评价步行能力和科学研究的必要手段,可以帮助评估康复治疗的效果并指导康复方案的制定[6]。步态分析可以看作一种模式识别问题,将步态作为一个整体可以对其进行分类和识别。步态识别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当时研究者采用MLDs (Moving Light Displays)进行目标跟踪,成功实现了人体运动识别[7]。之后的研究者们采用了多种方法进行步态的识别和分类研究,包括直接分类法[8] [9],状态空间模型法[10] [11]和时间序列相似性法等,都取得了相当大的进展。在康复医学方面,步态识别和分类常被用于行为检测中的老年人健康问题的自动化监测方面,Bogdan等在中通过惯性传感器进行姿态捕捉,采用多种带有一定语义信息的步态特征并利用不同的机器学习方法对步态进行分类进而实现老年人健康问题的检测[12]。在文献[13] [14]中Bogdan 等引入了动态时间规整法DTW,改进了步态特征的语义描述方式,并通过对比证明采用带有语义信息的步态特征在DTW方法中具有更好的步态分类效果。

本文即是受到Bogdan等的启发,采用类似的以关节运动参量为语义信息的步态特征以及动态时间规整DTW算法对步态进行分类识别,并且使用多种优化方法对传统DTW算法进行优化以解决奇异点以及计算效率问题。然而采用DTW算法将步态特征作为整体进行分类,只能在宏观上对步态进行分类,无法更加细化地从局部进行分析,对于康复过程的指导性并不是很强,这是康复训练中的步态分析同行为检测中的健康问题检测的应用场景及目的不同所致。针对于此,本文提出一种将步态特征按语义信息分割的步态分析方法,通过将步态特征按语义信息进行拆分,将拆分后的子特征分别进行匹配分析,这样就可以从局部入手,定位异常运动关节点,得到异常步态的异常来源,并且将局部的匹配结果进行加和,同样能够实现全局步态的分类。

2. 步态检测技术

2.1. Kinect体感传感器

Kinect是微软于2009年推出的一套3D体感传感器,可以同时采集视野中的RGB彩色图像和深度景深图像,并且具备人体骨骼跟踪功能,具有反应速度快,价格便宜等优点。Kinect v2是于2014年推出的第二代Kinect设备,它在图像分辨率,骨骼跟踪功能与精度、视野角度等方面相对前代都有了极大提高(图1)。

2.2. 步态数据的采集

本文所采用的是Kinect二代产品,它可以同时跟踪的人数达到6个人,而对于每一个人来说能跟踪人体25个关节的位置信息及旋转信息,各关节的分布如图2所示。

其中,位置信息即25个关节点在3D空间中相对于Kinect的坐标位置,以(x,y,z)进行表示。旋转信息即各个关节在3D空间中的绝对旋转方向,采用四元数进行表示。

在Kinect for Windows SDK 2.0开发工具包中提供了骨骼跟踪的API,在Visual Studio 2013中利用C++或C#语言可进行相关应用的开发工作。在SDK2.0中,读取骨骼跟踪数据需要用到IBodyFrameSource,IBodyFrameReader,IBodyFrame这三个类,获取数据流的步骤如图3所示。

2.3. 运动数据的预处理

由于环境变化等一些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从Kinect所获取的原始骨骼数据难免会受到噪声的干扰,

贾泽皓 等

Figure 1. Microsoft Kinect

图1. 微软Kinect

Figure 2. Schematic diagram of joint point distribution

图2. 关节点分布示意图

Figure 3. Steps of getting the data source

图3. 获取数据源步骤

比如在实际使用中发现相邻两帧的数据在同一关节位置上会出现较大距离的位置抖动,这会严重影响到后续的数据处理工作。因此在进一步工作之前必须对原始数据进行滤波和平滑工作。

Kinect 中的骨骼数据以每秒30帧的速率提供,显然可以将其看作是一组带有一定周期的时间序列,对于时间序列的平滑可以通过对其趋势的合理预测来完成。时间序列预测有多种方法,如移动平均线法、时间线性回归法,指数平滑法等。其中,指数平滑法可以有效地利用全部的历史数据,操作简单,成本低,性能优良,适应性较强,能够适用于几乎所有的以时间序列为基础的各个领域中。因此本文采取Holt-Winter 双指数平滑法[15],其计算公式如下:

()()

()()111111t t t t t t t t S X S b b S S b ααβα????=+?+=?+? (1)

其中,α是数据平滑因子,0 <

α

< 1;β是趋势平滑因子,0 <β< 1;{X t }是观察到的原始数据序列;{b t }是

贾泽皓 等

t 时刻序列趋势的最佳估计。

如引言所述,三维人体运动捕捉可以采用多种方法,除了本课题中采用的Kinect 深度传感器外,还可采用惯性传感器、电磁式传感器等等。基于不同方法的系统所得到的数据的量纲和数量级必然会有所不同,因此,为了方便今后将本文所采取方法的实验结果与其他系统进行比较,必须对得到的骨骼数据进行数据标准化处理。

数据的标准化处理主要包括数据同趋化处理和无量纲化处理两个方面,数据同趋化处理主要解决数据性质不同的问题,而数据无量纲化处理主要解决不同量纲数据之间的不可比较性问题[16]。目前对数据进行标准化的方法有很多,常见的方法有规范化法(Min-max normalization)、正规化法(Z-score normali-zation)、log 函数转换法、atan 函数转换法等等。正规化标准法又称标准差标准化,它是将变量中的观察值减去该变量的平均值,然后除以该变量的标准差,即

i i x x y s

?= (2)

其中11,n i i x x s n =

==∑ 经过正规化标准法后,变量的所有观察值将会近乎均匀地分布在零点两侧,变量的平均值为0,标准差为1,符合标准的正态分布。正规化标准法是当前使用最多最广泛的数据标准化方法,本文中即采取这种方法对步态数据进行标准化。

3. 步态分析技术

3.1. 步态特征的选取

从步态检测系统得到的姿态原始数据是人体25个关节点在三维空间中的坐标位置(x, y, z)。为了能够恰当地反映患者的运动行为特征,患者的行为需要能够被简单且通用的特征描述子来表述,且带有语义信息的步态特征具有更好的分类成功率[12] [13]。选取不同的语义信息会对最后的分析结果产生不同的影响,通常步态分析中常用的基本参数包括步长、步幅、步频、步速、步行周期、步行时相以及重心移动,可以将这些基本参数当作语义特征,也可以将身体各部分关节的运动角度作为特征量。选取关节运动角度作为语义特征的好处是比较直观和便于理解,因为人体的运动可以看作各个关节运动的合成,所以本文中选择使用关节角度当作语义特征[14]。而在三维空间中,各关节的运动不仅有角度量,同时还有旋转量,因此各关节的旋转角度特征量并不一定是一维的。实际上,由于欧拉角在三维空间中表示旋转会出现万向节死锁的问题,我们通常采用四元数来表示三维空间中的旋转量。具体地,本文所选取的语义特征及其相应维数如下:

a) Q sl ,Q sr :左、右肩相对躯干方向(2 × 4D);

b) Q hl ,Q hr :左、右臀相对躯干方向(2 × 4D);

c) Q tu ,Q tl :上身胸椎、腰椎方向(2 × 4D);

d) αel ,αer ,αkl ,αkr :左、右肘和膝关节的角度(4 × 1D)。

其中,Q sl 和Q sr 是人体左右肩关节相对于上身的旋转方向,采用四元数表示旋转量,各4维一共为8维;Q hl 和Q hr 为左右髋关节相对于下肢的旋转方向,同样各4维一共为8维;Q tu 和Q tl 分别为胸椎和腰椎的旋转方向,各4维一共为8维;αel ,αer ,αkl ,αkr 分别为左、右肘关节和膝关节处的运动角度,角度量为1维量,所以共4维。因此,按以上特征选取方法,从每一帧骨骼数据中得到的步态特征描述子有28维,如图4所示。

贾泽皓 等

3.2. 动态时间规整DTW

时间序列是一种常见的数据表示形式,在一些应用场景中常见的任务就是比较两个时间序列的相似性。在一些情况下,利用最简单的距离计算法,如欧式距离就可以满足要求。然而,通常会出现的一种情况是两个时间序列虽然具有相同的变化趋势,但其在X 轴上并不是一一对齐的,在这种情况下就无法利用传统的欧几里得距离衡量序列间的相似性(距离)。如图5示例了一个简单的例子,如果使用在a 图中所示的欧式距离直接进行距离匹配计算,显然不能得到正确的匹配结果。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能够正确地得到两个时间序列之间的相似性,我们必须要将其中至少一个序列的时间轴即X 轴进行适当程度的扭曲(warping)。动态时间规整(Dynamic Time Warping, DTW)就是实现这种时间轴扭曲的有效方法,b 图展示了采用DTW 的理想匹配。

动态时间规整法DTW 是一种衡量两个时间序列之间的相似度的经典方法,其最早于上世纪60年代被日本学者提出[17],并于之后成功应用于语音识别领域中。与语音信号序列十分相似,步态序列序列也是一组与时间相关的序列,动态时间规整算法同样适用于步态识别和分析。

3.2.1. DTW 原理

动态时间规整DTW 是一个典型的优化问题,它利用满足一定条件的时间规整函数来描述测试序列和参考序列之间的时间对应关系,通过求解两个序列匹配时的最小累计距离来获得最佳匹配[18]。

假设有两个长度分别为n 和m 的时间序列X 和Y ,

1212,,,;

,,,.n m X x x x Y y y y == (3)

其中一个序列为参考模板,另一个序列为测试模板,序列中的每个点的值为当前时刻下的特征值。构造一个n × m 的代价矩阵,矩阵中的每一个元素(i , j )表示x i 和y j 两个点之间的距离d ,也就是序列X 上每一个点和序列Y 上每一个点之间的相似度,距离d 越小则代表两个点之间越相似。距离d 的计算一般采用欧式距离,即:

28D

Figure 4.

Feature descriptor

图4. 特征描述子

(a) (b)

Figure 5. Comparison of different matching methods; (a) Euclidean distance matching; (b) Ideal matching

图5. 不同匹配方式对比;(a) 欧式距离匹配;(b) 理想匹配

贾泽皓 等

()()2,i j i j d x y x y =? (4)

矩阵上的每一个点表示点x i 和点y j 之间对齐。如果在代价矩阵上定义一条路径,用W 来表示,路径上的所有点都存在于代价矩阵中,其第k 个元素定义为(),k k w i j =,也就是说:

()12,,,,,max ,1k K W w w w w m n K m n =≤≤+? (5) 这样,该路径就定义了序列X 到序列Y 的一种映射,如图6所示。我们称这样的路径为规整路径。 在所有可能的路径中,我们所需要的是规整代价最小的路径,即

(

),min DTW X Y = (6) 根据连续性和单调性约束可知,规整路径上每个点向下匹配的方向只有三个,因此累积距离D (i ,j )可以按式(7)计算,

()()()()(){},,min 1,1,1,,,1i j D i j d x y D i j D i j D i j =+???? (7)

最佳路径上的累加距离就是序列X 和序列Y 之间的匹配距离(即相似性)。

3.2.2. DTW 优化

尽管DTW 算法已经成功应用到了很多领域,但它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如在某些情况下会出现不自然的规整,通常称这种不理想的情况为奇异点,同时最佳路径的搜索范围不受限导致的计算效率低下。此外,以上所述的DTW 算法均针对一维的实现序列,而本文所选取的步态序列有28维。针对于此,本文采取了一下四种方法对DTW 算法进行优化和改进。

1) 加窗[19]

较理想的规整路径大体上都是沿着代价矩阵主对角线的方向分布的,因此,我们可以从全局考虑,通过在代价矩阵上设置一个移动窗口来限制规整路径的分布范围。通常使用的全局约束有两种,分别是Sakoe-Chiba 窗和Itakura 窗,如图7(a)和图7(b)所示。

2) 坡度加权

为了在一定程度上引导规整路径的走向,也可以对三个不同的方向增加不同的系数进而对规整路径

序列X

序列Y time t i m e

Figure 6. Example of planning path

图6. 规划路径示例

贾泽皓 等

的坡度进行加权[20] [21],公式如下

()()()()(){},,min 1,1,1,,,1i j D i j d x y D i j aD i j aD i j =+???? (7)

其中系数a 为正实数,可以通过改变a 的值来约束规整路径的走向,a 越大路径越偏向代价矩阵的主对角线方向,这样就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奇异点的产生。

3) 带有微分的DDTW

在传统的动态时间规整算法DTW 中,代价矩阵中的每一个元素(i , j )表示的是x i 和y j 两个点之间的欧式距离d ,而在带有积分的动态时间规整算法DDTW 中,代价矩阵中的元素d 不再是两点之间的欧式距离,而是两点上的微分估计值的平方差[22],即

[]()()()

111212i i i i x y y y y D y i m ?+??+?=<< (8)

这种估计方式就是简单地以点y i 及其左侧相邻点y i ? 1的连线的斜率以及y i 左侧相邻点y i -1和右侧相邻点y i + 1的连线的斜率的平均值作为点y i 处微分的估计值。这样在匹配时不仅仅考虑每个点的Y 轴坐标值,而是将其“形状”作为更高阶的比较特征量进行考虑,可以有效较少误匹配的发生几率。

4) 多维动态时间规整MDTW

在有些情况下,时间序列并不是简单的一维而是多维的,在多维动态时间规整算法中,代价矩阵上的每一个元素是相应点上每一维的距离差的和[23],即 ()

()()1

,,,K k d i j x i k y i k ==?∑ (9) 相应地,累加路径W 上的累加距离则为 ()

()()()()11,,,k K N i j k Dist X Y X i j Y i j ==′=?∑∑ (10)

可以看出多维动态时间规整MDTW 其实就是DTW 在多维上的一个拓展。但在大多数情况下,多维动态时间规整法的性能更好,使用范围更广。

1j m (a) Sakoe-Chiba (b) Itakura

Figure 7. The search scope of the constrained planning path

图7. 全局约束限制规划路径的搜索范围

贾泽皓 等

3.3. 基于特征语义信息分割的步态分析方法

根据3.1节中所描述的特征选取方式,将从测试样本中得到的28维全局特征通过DTW 算法与训练集中的样本进行相似度计算,然后利用最近邻算法便可以得到测试样本的最佳分类。这种方法只是将步态预先分为特定的几类,最终分类的结果只能是正常或异常,如果是异常则也只能给出异常步态属于哪一类,而且当异常步态不属于任何一个预先选取的特定步态时,就无法得到分类结果。而从步态分析的目的来说,显然是分析结果越具体、越详细越好。我们期望得到的结果不仅仅包含步态的全局特性,而应该同时能够从局部入手,得出的步态分析结果能够定位身体的哪一个部位出现了问题,由此才能够更加有效地为患者的康复过程提供指导。

传统的分类方法是将每一帧的步态数据根据选定的语义信息提取出全局特征然后送入分类器进行分类。为了能够从局部入手,洞悉步态异常的来源,可以将每一时刻的步态特征按语义信息进行拆分,将这些拆分后的子特征分别用DTW 算法进行匹配分类,通过对各个子特征的匹配结果进行判别分析,就可以判断身体的各个局部是否出现异常。在对特征进行拆分后,由于只关心身体各部位的异常情况,只需要将采集到的步态与正常步态的样本进行对比即可。具体地,根据本文所采取的特征,其中包含的语义信息为关节的运动角度和旋转方向,因此可以将选定的各关节根据运动角度量和旋转方向量分割出来,成为10个独立的子特征,如图8所示。

对于每一个子特征来说,都可以根据其维数选择单维或者多维的DDTW 算法与样本中相对应的子特征进行相似度计算,记计算结果为(),i i i m D X Y =,其中i 的取值为1到10,分别代表了左右肩关节、左右髋关节、腰椎、胸椎、左右肘关节和左右膝关节共10个子特征。根据每个局部子特征的匹配相似度即可判断相应的关节在运动过程中是否出现异常,而通过所得到的关节局部信息就可以将步态进行反向归类,实现一个从局部到全局的过程。同时,对每个子特征的相似度进行相加,同样可以得到一个全局的相似度匹配结果,进而对步态进行全局分类。相加过程由式(11)定义,

()101011, 1,2,,10i i i i i Dist

D X Y m i =====∑∑ (11)

4. 实验结果分析

实验中主要考察的步态有四类,分别为正常步态,膝盖受损步态,腰部受损步态和脚部受损步态。

Figure 8. Feature segmentation

图8. 特征的分割

贾泽皓等

对于每一类步态的标准样本的采集,实验中通过正常人模拟的方式进行。因为样本的采集量需要有一定的规模,量级至少要在百人以上,而在研究初期对于小规模研究团队是不可能有资源联系到如此庞大的患者群体来做样本数据采集。因此本文参考文献[12]-[14]中的方法使用正常人模拟特定的步态来获取数据集。

在四种步态中,膝盖受损步态的特点是腿部无法打弯,受损的腿只能通过提胯的方式迈步;腰部受损步态的特点是腰部无法挺直,行走过程中上半身始终前倾;脚部受损步态的特点是受损脚着地时身体晃动,膝关节打弯不完全。对于每一类步态都分别采集20次,然后利用DTW算法相互匹配取得最佳路径所反向对应的序列作为样本集中的标准样本。建立样本集之后,随机复现四种步态中的任意一种,然后考察步态分析系统得出的分析结果与事实是否相符。实验过程中采用的是经过优化的基于Slope Con-straints的坡度加权多维微分DTW算法。表1中所示为每种步态的分类成功率,实验中每种步态均复现20次。

从表1中可看出,正常步态和膝盖受损步态的识别率较高,腰部受损步态的识别率略低,而脚部受损步态的识别率最低。这可能是因为不同受损关节与其他关联关节的耦合程度不同所导致的。在膝盖受损步态中,膝关节的病态表现仅仅是不能弯曲,在这种情况下人体不自觉的提胯迈步,而其他关节的运动状况几乎不受影响,接近于正常步态,所以其匹配分类成功率也与正常步态相当;在腰部受损步态中,人体始终弯腰前行,身体前倾导致重心不稳,人体为保持平衡会而出现随机性的异常关节运动行为,进而影响匹配分类的成功率;而在脚部受损的步态中,受损脚着地时身体的晃动会明显干扰人的行走状态,其牵连的关节遍及全身,随机性更大,因此它的匹配分类成功率就更低。

从整体来看,实验中对步态进行全局分类的分类成功率相对较低,这是可能是实验过程中标准样本和测试样本的采集不一致所致。实验中样本的采集是通过健康人模拟的方式进行的,在模拟的过程中需要准确表现每种步态的病理特点,但每次步态的复现都会有所差异,不能完全模拟出步态的特点,这就使得步态样本在分类匹配时出现偏差进而导致分类成功率偏低。随着今后实验研究的逐步深入,如果能减少样本间的特性偏差,步态的分类成功率会有所提高。

以上进行的是步态的全局分类,下面进行步态的局部异常点检测实验。表2所示为每一种步态在复现5次的情况下每个子特征被检测为异常点的次数。

从表2中的数据可以看出,在膝盖受损步态中(以右膝关节受损为例),右膝关节和右髋关节均被检测为异常点,同时左膝关节和左髋关节也有一定概率被认定为异常点,这与事实基本符合,因为人体的运

Table 1. Global gait classification results

表1. 全局步态分类结果

正常膝盖受损脚部受损腰部受损

100% 95% 70% 75% Table 2. Detection result of abnormal points

表2. 异常点检测结果

子特征异常次数

步态

左肩右肩左髋右髋胸椎腰椎左肘右肘左膝右膝膝盖受损0 0 20% 100% 0 0 0 0 40% 100%

腰部受损0 0 0 20% 100% 100% 0 0 0 20%

脚部受损20% 80% 0 20% 80% 100% 0 0 20% 100%

贾泽皓等

动是各个关节的级联运动,任何一个关节受损都会影响到与其相关联的其他关节。在腰部受损步态中,腰椎和胸椎均被认定为异常点,而髋关节和膝关节也因为连带效应有一定可能被认定为异常点,但总体来说异常点的范围有限且基本符合腰部受损步态的特点。在脚部受损步态中(以右脚受损为例),异常点的检测出现漂移,多个关节均被检测为异常点,可见脚部作为人体步行的支点和作用点在受损时影响广泛,这也是对其分类成功率较低的原因。

从上述实验可以看出将全局特征经过拆分后确实能够得到局部的信息,但局部信息的获取受步态特点(即患者自身运动情况)的影响较大,而将局部信息进行拼合,仍能得到步态的全局分类结果。

5. 结语

本文采用Kinect二代设备实现康复过程中患者运动步态的跟踪与采集,以关节运动角度为步态特征,并通过DTW算法实现步态分析。同时完成了步态分析的两个层面,即步态的全局分类和步态局部异常点的检测。通过经过优化的基于Slope Constraints的坡度加权多维微分DTW算法实现步态的全局分类;而针对步态的局部异常点检测,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特征语义信息分割的步态分析方法,通过对步态全局特征按语义信息进行分割,实现了步态中的局部异常点的检测,解决了步态的局部分析问题。

通过实验可以看出,将全局特征经过拆分后确实能够得到局部的信息,但这种局部信息的正确性受步态类型(即患者自身运动情况)的影响较大,主要体现在试验准确度受到取样不同的限制。为更好解决个别特殊局部状态取样影响全局的情况,将拆分的局部匹配结果进行合并,则能够更好的实现步态的全局分类。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1573047, 61573048)。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Davis, R.B., Ounpuu, S., Tyburski, D., et al. (1991) A Gait Analysis Data Collection and Reduction Technique. Hu-

man Movement Science, 10, 575-587. https://www.360docs.net/doc/f916299037.html,/10.1016/0167-9457(91)90046-Z

[2]Mirek, E., Rudzińska, M. and Szczudlik, A. (2006) The Assessment of Gait Disorders in Patients with Parkinson’s

Disease Using the Three-Dimensional Motion Analysis System Vicon. Neurologia i Neurochirurgia Polska, 41, 128- 133.

[3]Liu, Y., Stoll, C., Gall, J., et al. (2011) Markerless Motion Capture of Interacting Characters Using Multi-View Image

Segmentation. 2011 IEEE Conference on Computer Vision and Pattern Recognition (CVPR), 1249-1256.

[4]Corazza, S., Muendermann, L., Chaudhari, A.M., et al. (2006) A Markerless Motion Capture System to Study Muscu-

loskeletal Biomechanics: Visual Hull and Simulated Annealing Approach. Annals of Biomedical Engineering, 34, 1019-1029. https://www.360docs.net/doc/f916299037.html,/10.1007/s10439-006-9122-8

[5]Shotton, J., Sharp, T., Kipman, A., et al. (2013) Real-Time Human Pose Recognition in Parts from Single Depth Im-

ages. Communications of the ACM, 56, 116-124. https://www.360docs.net/doc/f916299037.html,/10.1145/2398356.2398381

[6]许光旭, 卢青. 步态分析在偏瘫康复评定与治疗中的作用[J].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1997, 16(1): 29-35.

[7]Johansson, G. (1973) Visual Perception of Biological Motion and a Model for Its Analysis. Attention, Perception, &

Psychophysics, 14, 201-211. https://www.360docs.net/doc/f916299037.html,/10.3758/BF03212378

[8]Collins, R.T., Gross, R. and Shi, J. (2002) Silhouette-Based Human Identification from Body Shape and Gait. Pro-

ceedings of the Fifth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utomatic Face and Gesture Recognition, 366-371.

[9]Xue, Z., Ming, D., Song, W., et al. (2010) Infrared Gait Recognition Based on Wavelet Transform and Support Vector

Machine. Pattern Recognition, 43, 2904-2910. https://www.360docs.net/doc/f916299037.html,/10.1016/j.patcog.2010.03.011

[10]Sundaresan, A., Roy Chowdhury, A. and Chellappa, R. (2003) A Hidden Markov Model Based Framework for Recog-

nition of Humans from Gait Sequences.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mage Processing, 2, II-93-6.

[11]Kale, A., Rajagopalan, A.N., Cuntoor, N., et al. (2002) Gait-Based Recognition of Humans Using Continuous HMMs.

Proceedings of the Fifth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utomatic Face and Gesture Recognition, 336-341.

贾泽皓等

[12]Pogorelc, B., Bosni?, Z. and Gams, M. (2012) Automatic Recognition of Gait-Related Health Problems in the Elderly

Using Machine Learning. Multimedia Tools and Applications, 58, 333-354.

https://www.360docs.net/doc/f916299037.html,/10.1007/s11042-011-0786-1

[13]Pogorelc, B. and Gams, M. (2012) Home-Based Health Monitoring of the Elderly through Gait Recognition. Journal of

Ambient Intelligence and Smart Environments, 4, 415-428.

[14]Pogorelc, B. and Gams, M. (2013) Detecting Gait-Related Health Problems of the Elderly Using Multidimensional

Dynamic Time Warping Approach with Semantic Attributes. Multimedia Tools and Applications, 66, 95-114.

https://www.360docs.net/doc/f916299037.html,/10.1007/s11042-013-1473-1

[15]Kalekar, P.S. (2004) Time Series Forecasting Using Holt-Winters Exponential Smoothing. Kanwal Rekhi School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4329008.

[16]梁俭, 史增祖. 湟中县房地产用地供应的增减变化与经济发展(GDP)的关系分析[J]. 青海国土经略, 2010(3):

33-34.

[17]Bellman, R. and Kalaba, R. (1959) On Adaptive Control Processes. IRE Transactions on Automatic Control, 4, 1-9.

https://www.360docs.net/doc/f916299037.html,/10.1109/TAC.1959.1104847

[18]黄文龙. 语音识别关键技术研究及系统实现[D]: [硕士学位论文]. 重庆: 重庆大学, 2010.

[19]Berndt, D.J. and Clifford, J. (1994) Using Dynamic Time Warping to Find Patterns in Time Series. Workshop on

Knowledge Discovery in Databases, 10, 359-370.

[20]Sakoe, H. and Chiba, S. (1978) Dynamic Programming Algorithm Optimization for Spoken Word Recognition. I EEE

Transactions on Acoustics, Speech, and Signal Processing, 26, 43-49. https://www.360docs.net/doc/f916299037.html,/10.1109/TASSP.1978.1163055

[21]Kruskall, J.B. and Liberman, M. (1983) The Symmetric Time Warping Problem: From Continuous to Discrete. Time

Warps, String Edits, and Macromolecules: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Sequence.

[22]Keogh, E.J. and Pazzani, M.J. (2001) Derivative Dynamic Time Warping. SDM, 1, 5-7.

[23]Ten Holt, G.A., Reinders, M.J.T. and Hendriks, E.A. (2007) Multi-Dimensional Dynamic Time Warping for Gesture

Recognition. 13th Annual Conference of the Advanced School for Computing and Imaging.

第二章 特殊儿童康复训练基础理论

第二章特殊儿童康复训练基础理论第二章特殊儿童康复训练理论基础 康复训练是以“功能恢复”为核心研究命题的科学,康复训练的理论也是围绕功能障碍及其恢复的研究逐步形成的。一般来讲,一个学科的理论基础包括两大类,或是源于两个方面。一是领域内理论,是对该学科内容研究实践成果的总结;另一个是领域外相关领域的理论。因为每一学科的产生和发展不是决对独立的,多是相互联系,有些学科甚至在其他学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现代科学发展规律表明,一个学科的发展除了不断提升领域内的基础理论研究外,还需要不断吸收相关学科研究成果。康复学科作为直接服务于人的健康的科学,与许多学科有着不可割裂的联系。本章在介绍一些基本概念的基础上,重点讲述领域内的基本理论以及相关领域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基本概念 一、功能、功能障碍和功能恢复 (一) 功能(function) 是指组织、器官或肢体的特征性活动。如手的功能是徒手或操持工具进行劳作;下肢的支持和行走功能;脑对信息的加工和储存。 (二) 功能障碍(dysfunction) 是指组织、器官或肢体的正常功能不能正常发挥。 (三) 功能恢复(functional recovery) 是指借助机体自身修复能力或一定外加手段使障碍功能得到部分或全部恢复的过程。功能恢复可以有机体在自然状态下完成,也可以通过药物、手术、康复训练等手段来实施;恢复的结果可能是部分的也可能是全部的。特殊儿童的康复训练是

指在机体自然无力恢复,手术药物等临床医学和康复治疗以外的,通过训练来实现功能恢复的科学。 二、能力和能力丧失 (一) 能力(ability) 定义一概括各领域的“能力”的定义实属不易,也许各领域有其自身的规定。心理学的能力定义是:掌握和运用知识技能所需的个性心理特征。一般分为一般能力与特殊能力两类,前者指大多数活动共同需要的能力,如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像力、注意力等;后者指完成某项活动所需的能力,如绘画能力、音乐能力等。是指个体进行日常生活活动、社会活动身心特征。分为基础能力和高级能力。前者一般的运动能力、感知能力、认知能力、言语语言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后者指某一能力的优势发展,超越基础能力,或是对这些基本能力的调节,控制能力。 (二) 能力丧失(disabilitiy) 能力部分或完全丧失,导致独立生活有困难。一般不用无能(indisability)或残障(handicap)。 1 第二节领域内基础理论 一、整体康复思想(comprehensive rehabilitation) (一)内容 采用综合性的康复手段,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使病、伤、残者尽可能成为完整意义上的社会化的人,也称为全面康复或大康复。内容包括现代康复技术四大领域,即医学康复、教育康复、职业康复和社会康复。 (二)实践意义

常见异常步态的分析与康复训练

常见中枢性运动控制障碍异常步态的分析与训练步行训练是患者和家属最关心的项目之一,患者也常因疾病的影响或急切期待提高步行能力,而忽视了基础训练,诱发并强化了反向负荷动作,形成了各种异常步态。中枢性控制障碍患者的康复治疗目标之一就是在现有功能障碍基础上帮助患者实现较高水平的功能独立,步行是功能独立的基本要素之一。治疗师在制定训练方案之前应实施步态分析,针对患者的步行姿态、步行效率、关节及肌肉活动、平衡协调控制等多方面因素进行检查,以确定异常步态的特征及原因,以帮助确定治疗方案及选择辅助具。 一、常用的步态分析方法 最常用的步态分析方法为临床观察法、录像观察、足印法和三维运动分析法。前三种经济实用,在临床上使用较为普遍;三维运动分析法是最为精确的步态分析方法,包括时间/空间参数测定、压力测定、表面肌电、气体代谢等方式,能够反映步态的运动学、动力学,相关肌肉活动及能量消耗的情况,需要运动捕捉系统、测力平台等器械,国际上已广泛使用。 二、步态参数 1步行周期是指一足着地到同侧足再次着地的过程,包括距离和时间参数。在正常步态中,步行周期开始于一侧足跟着地,结束于同侧足跟再次着地;在某些异常步态时,足跟不一定是足和地面首先接触的部位,那步态周期就可看成是一足某个部位接触地面到同侧足再次接触地面的过程。步行周期可分为支撑相和摆动相两个相。 (1)支撑相下肢接触地面和承受重力的时相,占步行周期的60%,包括: ①早期(early stance) 包括首次触地(initial contact)和承重反应(loading response),正常步速时占步行周期的10%~12%。其中双支撑相为支撑 足首次触地及承重反应期相当于对侧足的减重反应和足离地,由于此时 双足均在地面,又称之为双支撑相。双支撑相是步行周期中最稳定的时 期。②中期(mid stance) 即单支撑相,支撑足全部着地,对侧足处于摆 动相,是唯一单足支撑全部重力的时相,正常步速时大约为步行周期的 38%~40%。③末期(terminal stance)指下肢主动加速蹬离(push off)的 阶段,开始于足跟抬起,结束于足离地约为步行周期的10%~12%。(2)摆动相下肢在空中向前摆动的时相,占步行周期的40%,包括:①早期(initial swing) 主要的动作为足廓清地面和屈髋带动屈膝,加速肢体 前向摆动,占步行周期的13%~15%。②中期(mid swing) 足廓清仍然 是主要任务,占步行周期的10%。③末期(terminal swing) 主要任务 是下肢前向运动减速,准备足着地的姿势,占步行周期的15%。 2 步长(Step length) 也称步幅,指一足着地至对侧足着地的平均距离,可分为左侧步长和右侧步长,在异常步态中,两者可能差距很大。 3跨步长(stride length)由左侧步长和右侧步长组成,相当于一个步行周期的距离。

康复训练理论及方法

康复训练理论及方法 康复训练理论 一、康复是什么? 康复的内涵与外延 康复的狭义内涵是指残疾者的功能和能力的改善或恢复。其外延包括肢残康复、体残康复、视残康复、智残康复,以及听力和语言残疾者的听觉和语言康复等。 康复的广义内涵是指通过充分发挥残疾者的残存功能和潜在能力使他们在身体上、精神上和经济能力上,尽可能地获得最大限度的改善或恢复,即协调应用医学的、社会的、教育的和其他一切可能的措施,通过治疗和补偿、训练教育和提供最小限制环境等方面的帮助,以减轻致残因素对残疾者所造成的自身的和社会的不良后果,使其能最大限度地改善其功能状态,克服残疾障碍,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学习与工作的能力,尽可能充分地、平等地参与社会。 康复的这一内涵,有机地把残疾人的康复与社会福利事业紧密地结合起来。根据这一内涵,康复的外延包括医学康复、教育康复、职业康复、社会康复,即全面康复。康复不仅要克服残疾者自身的障碍,还包括克服社会给他们造成的障碍,残疾康复最终目标的实现,需要上述各康复领域工作的协同努力。 二、康复的发展历程 (一)、现代康复学的发展 康复是一门新兴的科学,但却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根源,人类自有伤残以来就有康复。在中外古典书籍中已包括有康复的思想和康复的内容。康复不是一种治疗方法的补充,而是一种全新观念的引入,现代康复学的发展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即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的形成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确立阶段和70年代至今的发展阶段。形成阶段的主要特征是康复国际于1922年创立,且康复一词正式用于残疾人并形成概念;有关康复的各领域开始协作。确立阶段的主要特征是康复学正式独立,康复定义得以明确。在医学、教育、职业、社会等领域之间的康复协作进入轨道,并开展了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有关专门康复机构纷纷成立。发展阶段的主要特点是70年代被宣布为康复年代。80年代联合国大会制定了《关于残疾人的世界行动纲领》,康复国际通过了残疾预防及康复的《80年代宪章》。作为科学技术的康复显著发展,对伤残者的人权认识明显提高,各领域间交叉渗透日益深入,出现了许多康复专业分科。 (二)、康复事业的发展趋势(以聋康复为例) 1.早期化。 2.家庭化。 3.社区康复越来越引起重视。 4.多学科化。 5.康复与特殊教育训练日趋结合。 6.“康复扶贫”是最有效的方式。 7.国际合作日益增多。 三.早期康复 一是指年龄上,由于残疾障碍可能发生在出生前、产程中或婴儿期,另外,由于0-3岁是孩子发展的重要时期,残疾障碍的早期鉴别与早期教育康复应在婴儿期。 二是指尽可能地在儿童的残疾障碍发生进展中及时地诊断出来,并尽快采取相应的有效

走路康复训练方法技巧

走路康复训练方法技巧 走路康复训练方法1、走路康复训练方法如果病人病程比较短,功能状况和运动控制还可以,训练时以正常或接近正常步态行走为远期目标,对这样的患者应该按部就班的进行训练。 如果病人功能情况较差,如持续肌张力低下、持续比较严重的痉挛、持续平衡功能障碍等,应该先让病人先能够走起来是最重要的,在这个基础上再来谈步态的问题可能更符合实际。 任何病人都要先进行仔细的评定,然后根据具体情况给病人确定一个合适的目标,然后康复师和患者一起围绕康复目标制定佩戴欣奇迹助行仪康复计划。 平衡训练:静态,自动;训练站立位屈伸髋,膝,踝,以及髋外展;骨盆控制;简单步行训练;日常生活中的步行。 初练行走时间宜短5-10分钟/次,治疗以外的时间应多做躯干、骨盆、及膝关节的控制训练。 2、常规步行康复训练法患者独立站立1min以上,患侧膝能始终保持伸直状态,患侧足跟能着地时,嘱其将双手放于平衡杠外侧(健侧手不能抓握把杆)开始步行训练,治疗师在患侧进行保护。 行走过程中,治疗师始终站在患者前方,用手抵住患者患肩进行保护,不允许患者用健侧手抓扶任何物件,嘱咐家属在非训练时间也不让患者使用拐杖。 3、辅助工具步行训练法患者在训练过程中健侧手使用四脚拐维持

平衡,患者健侧手持四脚拐进行坐位及站立平衡训练。 患者能手持拐杖站立1min以上,并且患侧膝能够始终保持伸直状态,患侧足跟能着地时,让期柱拐站在矫姿镜前进行重心转移训练。 通过勾脚可以促进腿部的血液循环,避免血栓的形成。 2、定时的给患者翻身,避免褥疮的发生,在术后第一天应该扶患者起身,尽量让患者把肺部堆积的痰液吐出,避免因为排出不及时,造成肺部感染。 3、下床后能够刺激腿部的血液循环,更加能预防静脉血栓的形成。 但是第一次下床走动一定要有家属陪同,避免摔伤。 建议先坐一段时间,然后试着走路,如果没有出现不适感,头昏感就可以再多走一点路。 4、手术后早期患者没有办法进行举腿锻炼,所以可以先做勾脚锻炼。 随着锻炼重度增加,可以进行勾脚抬小腿的锻炼。 也可以在他人的帮助下进行抬腿训练。 5、要按时按摩关节,防止出现僵硬,让纤维松懈软化,这个锻炼可以作为锻炼的第一个动作,有利于关节的屈伸,这个锻炼要从术后一周开始一直到完成康复训练。 走路康复训练的误区1、康复治疗很简单,就是活动胳膊、拉拉腿。 这种自以为是的后果很严重。 康复训练必须由专业人员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出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由治疗师按步骤一步一步的进行训练。

下肢步态康复机器人的研究综述

- 416 -有的效果。在急性胰腺炎的治疗中,传统的方法是绝对禁食并给与全肠外营养使胰腺得到“休息”,这样既可以较容易控制营养供应又能避免麻痹性肠梗阻及胰腺刺激。然而除了增加费用及导管相关性败血症风险以外,全肠外营养还可能使炎症过程恶化,导致新陈代谢及水电解质紊乱,增加肠粘膜渗透率,破坏肠粘膜屏障,进而引起脓毒症及多器官功能衰竭。Ionnn idis O等研究表明,肠内营养能维持肠道机械、生物、免疫屏障功能,降低内毒素血症,减少肠源性感染,并可以防止多器官功能衰竭。[25]C.S. Mansfield等通过对狗的动物实验研究表明,针对急性胰腺炎早期肠内营养较之肠外营养有更好的耐受性及更低的并发症发生率。[26]国内吴兴茂等也分析研究后得出以下结论,在阻止胰腺坏死感染方面肠内营养明显优于肠外营养[27] 。 综上所述,肠内营养在显著改善肝胆胰疾病患者的营养状态,延缓疾病发展进程,减少其并发症发生率及延长其生存率等方面显著优于肠外营养,目前已在临床治疗中广泛应用,其临床应用价值仍有待进一步研究与开发。 参 考 文 献 [1]Vieira JP,Araujo GF,et al.Parenteral nutrition versus enteral nutrition in 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 [J].Acta Cir Bras. 2010,25(5):449-454. [2]Petrov MS,Whelan https://www.360docs.net/doc/f916299037.html,parison of complications attributable to enteral and parenteral nutrition in predicted 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J]. Br J Nutr. 2010 ,103(9):1287-1295. [3] Vieira JP,Araujo GF,et al. Parenteral nutrition versus enteral nutrition in 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 [J].Acta Cir Bras. 2010,25(5):449-454. [4]Petrov MS,Whelan K. Comparison of complications attributable to enteral and parenteral nutrition in predicted 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J]. Br J Nutr. 2010 ,103(9):1287-1295. [5] Quan H,Wang X,Guo C. A meta-analysis of enteral nutrition and total parenteral nutrition in patients with acute pancreatitis [J]. Gastroenterol Res Pract. 2011;2011:698248. [6] Wu X M,Ji K Q,Wang H Y,et al. Total enteral nutrition in prevention of pancreatic necrotic infection in 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J]. Pancreas. 2010 39(2):248-251. [7]Plauth M,Cabré E,Riggio O.ESPEN Guidelines on Enteral Nutrition:liver disease[J].Clinical Nutrition. 2006(25),285啰294. [8]Ronis MJ,Hennings L,Stewart B,et al.Effects of long-term ethanol administration in a rat total enteral nutrition model of alcoholic liver disease[J].Am J Physiol Gastrointest Liver Physiol.2011 Jan;300(1):G109-19. [9]C h r i s t o p h e M o r e n o1,P h i l i p p e L a n g l e t,Axel Hittelet,et al.Enteral nutrition with or without N-acetylcysteine in the treatment of severe acute alcoholic hepatitis:A randomized multicenter controlled trial[J].Journal of Hepatology .2010 53(8),1117啰1122. [10]M e n g Q H,Y u H W,L i J,e t a l. I n a d e q u a t e nutritional intake and protein energy malnutrition involved in acute and chronic viral hepatitis Chinese patients especially in cirrhosis patients[J].Hepatogastroenterology,2010,57( 101) : 845-851. [11]Kachaamy T,Bajaj JS. Diet and cognition in chronic liver disease[J].Curr Opin Gastroenterol,2011,27( 2) : 174-179. [12]Zhao VM,Ziegler TR. Nutrition support in end stage liver disease[J].Crit Care Nurs Clin North Am ,2010,22 ( 3 ) : 369-380. [13] Moreno Villares JM. Parenteral nutrition-associated liverdisease[J] . Nutr Hosp,2008,23( 2) : 25-33. [14]周召海,彭永鹏,张建立. 部分肠内营养支持对肝硬化病人的治疗效果[J]. 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2009,45( 6) : 544-546. [15] Rayes N,Seehofer D,Theruvath T,et al. Effect of enteral nutrition and synbiotics on bacterial infection rates after pylorus-preserving pancreatoduodenectomy. Ann Surg. 2007,246(1):36-41. [16] Plauth M,Riggio O,Assis-Camilo M,et al. ESPEN Guidelines on Enteral Nutrition: Liver disease. Clin Nutr. 2006,25(2):285-294. [17]罗文峰,时军,周凯等. 肝移植后早期营养支持的评估[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1,15(5):800-805. [18] Marik PE,Zaloga GP. Immunonutrition in high-risk surgical patient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analysis of the literature[J]. Parenter Enteral Nutr. 2010,34(4):378-386. [19] Schreiter D,Rabald S,Bercker S,et al.The s i g n i f i c a n c e o f p e r i o p e r a t i v e i m m u n o n u t r i t i o n[J]. Laryngorhinootologie. 2010,89(2):103-113. [20]Z h a o D F,Z h a n g K,L a n g R,e t a l.C l i n i c a l observation of enteral immunonutrition in patients undergoing liver transplantation[J].Zhongguo Zuzhi Gongcheng Yanjiu yu Linchuang Kangfu.2011;15(31):5873-5878. [21]O'Brien A,Williams R.Nutrition in end-stage liver disease:principles and practice[J].Gaatrcemerology.2008,134(6):1729-1740. [22] Wiles A,Woodward J M.Recent advances in the management of intestinal failure-associated liver disease[J].Curr Opin Clin Nutr Metab Care.2009,12(3):265-272. [23]保红平,杨浩雷,高瑞岗等.早期肠内营养在胆道外科患者术后的临床应用[J].肝胆胰外科杂志,2007,19(5):55-56. [24]陈强谱.肠内营养的技术与应用[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0,8(12):1389. [25]Ionnnidis O,Lavrentieva A,Botaioe D. Nutrition support in acute pancreatitis [J].JOP.2008,9( 4) :375-390. [26]Mansfield CS,James FE,Steiner JM,et al. A pilot study to assess tolerability of early enteral nutrition via esophagostomy tube feeding in dogs with 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J].Vet Intern Med.2011;25(3):419-425. [27]Wu,Xing-Mao MD,Ji,Kai-Qiang MD,Wang,Hai-Yuan MD,et al.Total Enteral Nutrition in Prevention of Pancreatic Necrotic Infection in 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J].Pancreas.2010,39(2):248-251. 【摘要】目前国内机构少有涉足于康复机器人的研究,而国外的辅助康复治疗机器人设备已有很多,所运用到的机器人检测技术和控制技术也各有不同。本文主要介绍无锡市康复医院Lokehelp康复机器人的原理、国内外的研究进展及展望。 【关键词】Lokehelp康复机器人 原理 进展 展望 下肢步态康复机器人的研究综述 王小勇 过克方 黄建(无锡市康复医院康复科 江苏无锡 214000) 【中图分类号】R49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28-0416-03 无锡市康复医院Lokehelp康复机器人是第一台拥有专利技术的跑台设计的步态训练器,并且完成了W O O D W A Y跑台系统, 万方数据

残障人士康复训练方法试卷A答案

2014 –2015 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科目:残障人士康复训练方法(A)卷 考试形式:开卷考试时间: 100分钟 适用专业班级 13级社会工作 一、简答题(答题要求,每小题8 分,共40 分) 1、残疾人是指在心理、生理、人体结构上(2分),某种组织、功能丧失或者不正常(2分),全部或者部分丧失(2分)以正常方式从事某种活动能力的人(2分)。 2、视力(1分)、听力(1分)、言语(1分)、肢体(1分)、智力(1分)、精神(1分)、多重残疾(2分)。 3、孤独感(1分)、自卑感(1分)、敏感(1分)、自尊心强(1分)、情绪反应强且不稳定(2分),富有同情心(2分)。 4、机构康复:综合医院的康复科、专门的康复机构(2分);社区康复:以社区为基础的康复(3分);上门服务:医疗或康复机构和社区的康复资源,为辖区残疾人提供上门的康复训练与服务(3分)。 5、医学康复:通过医学治疗和辅助器械(2分);教育康复:通过普通教育和特殊教育相结合(2分);职业康复:以职业训练为中心,通过咨询服务、职业评估、教育、培训(2分);社会康复:通过动员各种社会力量,构建社会支持网络(1分);心理康复(1分)。 二、论述题(答题要求,每小题20分,共60 分) 1、小儿瘫痪又称小儿脑性瘫痪、儿童脑瘫、简称脑瘫。是在妊娠到 新生儿期之间各种原因所致的脑的非进行性脑损伤综合症。主要表现为 中枢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病变部位在脑,累及四肢,表现多样,可 伴有智力低下、惊厥、听觉和视觉障碍、行为异常、癫痫等,是儿童致 残的主要疾病之一。(5分) 脑瘫的症状:运动障碍、姿势异常、智力障碍、语言障碍、视听觉障碍、生长发育障碍、牙齿发育障碍、口面功能障碍、情绪和行为异常、癫痫。(5分) 康复训练:早期治疗的康复训练方法(1).仰卧位的姿势控制训练(2).俯卧位的姿势控制训练(3).坐位姿势的控制训练(4).跪立位与单膝跪立位的控制训练(5).立位与步行的姿势控制训练。(5分) 小儿脑瘫引导式教育疗法:主张对脑瘫儿童进行全面的康复训练,强调一个患儿所需要的各种训练治疗和教育应由同一个人在同一个环境中给予,这个人被称为引导员。引导员全面负责患儿的运动功能、语言、智力、感觉、理解、个性、行为、社会交往和体能等训练。使孩子在德、智、体各方面得到同步和全面的发展。最大限度地引导调动患儿本身自主运动的潜力,以节律性意向和娱乐性激发患儿的兴趣及参与意识。在训练过程中,引导员尽可能诱发患儿自主地完成各项

-偏瘫常用的康复训练方法

偏瘫常用的康复训练方法 偏瘫的治疗除了必要的药物介入外,主要的康复训练方法包括:运动疗法、作业疗法、语言治疗、心理治疗、文体治疗、传统的物理疗法、祖国传统医学等。 运动疗法:是通过主动运动、被动运动来改善运动障碍的治疗方法的总称。主要内容包括关节活动度训练、增强肌力训练、姿势矫正训练和神经生理学疗法等。脑血管病患者约有80%遗留不同程度的运动障碍,主要是偏瘫痉挛模式,也就是我们常看到的上肢屈曲、下肢伸直的痉挛模式。在脑血管病卧床期,主要进行体位转换、被动运动、保持良肢位、起坐训练以减少压疮、关节挛缩等并发症,为日后康复训练打好基础;在离床期应进行坐位训练、平衡训练、起立训练等促使患者肢体功能得到提高;在步行期则主要以步行训练改善步态为主。为了增进运动功能进行的运动训练,常采用多种治疗技术的综合方法及运动再学习疗法,以达到恢复肢体运动的目的。 作业疗法:是运用有目的的、经过选择的作业活动为治疗手段来改善和补助患者功能的方法,其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提高患者自理、工作、休闲等日常生活能力,提高生活质量,是有利于患者回归家庭和社会的理想方法。它主要包括机能障碍的评价与训练、认知和知觉训练、日常生活能力的评价训练、自助具的选择制作、环境改造的设计和指导、开具轮椅处方等等。它和运动疗法的理论原则是相同的,所不同之处在于它将肢体需要的运动设计成一项作业活动,比如说利用陶艺制作来训练手指的精细动作,这不仅提高了患者的兴趣还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能力。 语言治疗:约有22%-32%偏瘫者伴有语言-言语障碍,因此,语言训练必不可少。语言训练人员应先根据患者的语言情况和病变部位诊断出障碍类型,然后运用不同的方法,通过听觉、视觉、触觉等多途径的刺激引发并强化患者的正确语言反应。 心理治疗:身体的残疾和功能的障碍常引发患者焦虑、抑郁等心理障碍,并且疾病本身也会造成记忆力、注意力及定向能力等方面的认知障碍。有效的心理治疗能增强患者的学习能力和主动参与精神,主要方法为支持性心理治疗、理性情绪疗法和行为疗法等。 文体疗法:是采用体育运动项目及娱乐项目对患者进行训练,使患者的身体机能得到改善、提高,并且可以改善其不良心理状态的一种方法。这对于提高身体运动素质,增强体质和创造良好的心理状态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轮椅技巧、偏瘫体操和各种球类是主要内容。 传统的物理疗法:对偏瘫的康复也有特殊的作用。尤其水中运动疗法是通过水的浮力等作用,使患者的肢体在水中更容易完成正确的运动。 祖国传统医学早已用于治疗偏瘫,特别是利用针灸配合肢体运动具有独到之处。 截瘫常用的康复训练方法-- 物理疗法:徒手或借助器械,综合应用水疗、电疗、光疗等手段,改善全身各个关节的活动范围,提高残存肌力,增强肌肉耐力,恢复协调和平衡能力,使截瘫病人学会翻身、起坐和床与轮椅之间及轮椅和厕所之间的转移动作。 作业治疗:根据患者的功能障碍特点,从日常生活活动、生产劳动或闲暇活动中有针对性地选取一些作业活动,对患者进行训练,提高患者身体的综合协调能力和精细动作能力,使患者掌握进食、穿衣、入厕等日常生活动作,并学会一些基本的职业技能,在出院后能适应个人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和劳动的需要。 康复工程:为患者定做一些必要的支具或矫形器,借助双杠、助行器或拐杖,使患者恢复站立能力,并能在小范围内步行。

康复训练常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康复训练常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脑卒中的病情急骤,恢复较慢,并且遗留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生活,增加家庭和社会的负担.早期康复训练对促进侧支循环式轴突突触联系的建立,对侧大脑半球的代偿及功能重组可起到积极作用.因此,脑卒中早期康复训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普遍存在一些问题: 1.1重视抢救生命,忽视功能恢复,在患者人院治疗过程中普遍存在重治疗,轻康复的倾向.由于脑卒中患者病情严重,常危及生命,需要争分夺秒地抢救,家属情绪常表现为焦虑不安,恐惧等心理特点.而康复治疗大多周期长,需要耐心细心,短期内难以见效,致家属往往缺乏耐心,不能坚持.当患者生命体征稳定,神志转清,神经系统症状不再恶化时,应给予康复训练.然而家属常表现为重治疗,轻康复的心理. 1.2患者缺乏主观能动性脑卒中患者由于出现偏瘫,言语不清等功能障碍,影响了工作和日常活动,致使患者产生严重的心理障碍,如情绪低落,绝望心理,依赖心理等,加之家属的照顾和保护,使患者自信心不足,依赖性增强.常有患者在行早期康复训练时,治疗师很专心地给患者关节做被动活动,肌肉按摩,而患者却已人睡,因缺乏主观能动性,影响了康复治疗效果. 1.3医护人员康复知识缺乏现代科学的发展,给医学教育带来新的要求,但是长期以来传统医学教育课程设置基本未变,康复护理一直是一个

薄弱环节,对康复医学知识缺乏系统教育和培训,康复护理基础知识匮乏,影响卒中早期康复训练效果. 1.4注意保持正确的良肢位 偏瘫急性期卧位患者应给予正确的良肢位,可防止或对抗痉挛模式的出现及早期诱发分离运动。为了防止关节的挛缩和维持某一种体位时间过长而导致的压疮应及时变换体位。变换体位时应特别注意保护肩关节,避免牵拉患肢,预防肩关节半脱位。 2对策2.1宣传脑卒中早期康复训练的重要性过去康复治疗往往从恢复期开始,但新的观点趋向于在脑卒中后即开始行早期康复训练,纠正目前普遍存在的先临床后康复训练的错误观念.向患者及家属宣传讲解脑卒中疾病前3个月是功能恢复最快的时期,指导患者和家属设置抗痉挛体位和进行被动运动等方法,告知可能出现诸如肩关节半脱位等并发症和误用综合征,并教育患者和家属采取相应的预防知识. 2.2早期介人心理康复利用医护人员的权威性和医学知识,耐心讲解脑卒中的发生,发展及恢复过程,让患者了解康复的不同阶段所采取的不同治疗手段.和患者共同制定一套个体化,切实可行,循序渐进的康复计划,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采取不同的心理疏导,松弛,音乐疏泄,移情等心理治疗,消除患者的悲观情绪,使其学会放松自己,解除压力,加上家属和社会的支持,使患者精神振作,唤起希望,树立信心,改变他们的认识和情绪,充分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积极配合康复治疗_2.3加强康复知识的学习培训选派业务骨干去上级康复中心学习康

常见异常步态的分析与康复训练

常见异常步态的分析与 康复训练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常见中枢性运动控制障碍异常步态的分析与训练步行训练是患者和家属最关心的项目之一,患者也常因疾病的影响或急切期待提高步行能力,而忽视了基础训练,诱发并强化了反向负荷动作,形成了各种异常步态。中枢性控制障碍患者的康复治疗目标之一就是在现有功能障碍基础上帮助患者实现较高水平的功能独立,步行是功能独立的基本要素之一。治疗师在制定训练方案之前应实施步态分析,针对患者的步行姿态、步行效率、关节及肌肉活动、平衡协调控制等多方面因素进行检查,以确定异常步态的特征及原因,以帮助确定治疗方案及选择辅助具。 一、常用的步态分析方法 最常用的步态分析方法为临床观察法、录像观察、足印法和三维运动分析法。前三种经济实用,在临床上使用较为普遍;三维运动分析法是最为精确的步态分析方法,包括时间/空间参数测定、压力测定、表面肌电、气体代谢等方式,能够反映步态的运动学、动力学,相关肌肉活动及能量消耗的情况,需要运动捕捉系统、测力平台等器械,国际上已广泛使用。 二、步态参数 1步行周期是指一足着地到同侧足再次着地的过程,包括距离和时间参数。在正常步态中,步行周期开始于一侧足跟着地,结束于同侧足跟再次着地;在某些异常步态时,足跟不一定是足和地面首先接触的部位,那步态周期就可看成是一足某个部位接触地面到同侧足再次接触地面的过程。步行周期可分为支撑相和摆动相两个相。 (1)支撑相下肢接触地面和承受重力的时相,占步行周期的60%,包括:①早期(earlystance)包括首次触地(initialcontact)和承重反应 (loadingresponse),正常步速时占步行周期的10%~12%。其中双支撑相为支撑 足首次触地及承重反应期相当于对侧足的减重反应和足离地,由于此时双足均在

肢体残疾康复训练方法

肢体残疾康复训练方法 小儿脑瘫常用的康复训练方法 小儿脑瘫是由于出生前、出生后或婴儿期,控制运动的部分脑组织受到损害,导致肌肉控制失调引起的身体运动困难和体位困难。小儿脑瘫一经医疗机构诊断确定以后,就应及早开展康复训练。 首先是正确的抱姿,即将小儿双腿骑跨在康复人员的腰间。为了加强小儿头的控制,可使其俯卧位双手支撑抬头、抬胸或仰卧时双上肢伸展,将其缓慢自仰卧拉至坐位。当小儿坐在床面上时,应诱发其向前方、侧方伸手取物,逐渐出现各方向的保护性反应,以增强坐位的稳定性。 对不会翻身的小儿,在其仰卧时,将翻动侧的下肢屈曲,并辅助屈曲腿带动身体旋转或握住翻动侧上肢使其伸展,内收,带动躯干翻身。学会爬行是行走的先决条件之一。小儿需双上肢伸展支撑,下肢以膝关节支撑使躯干与大腿成90°。姿势保持稳定后,可在小儿面前放置带有声响、颜色鲜艳的玩具,诱发其向前交替伸手抓取,同时可向前推动小儿足底,辅助其前行。 对站立时足跟不能着地的小儿,训练者可在其仰卧时,四指握住足跟,以手掌压向足心,使足背向小腿方向背屈,足背与小腿之间角度尽量小于90°。还可以穿戴足踝矫形器,以利于矫正尖足、稳定踝关节,更好地进行站立、行走训练。 有的小儿双手握拳,不会抓物,训练者要坚持做被动手指伸展活动,将其大拇指外展伸开,其它手指就容易伸开了。 在运动训练的同时,也要加强语言训练。以颜色鲜艳的玩具吸引小儿的注意力,力争其模仿训练者的发声、发音。创造良好的言语环境,及时纠正异常的发音。

对于四肢肌肉张力明显增高或四肢不自主的运动妨碍了患儿的活动时,可考虑使用解痉或控制徐动的药物,如:安定、力奥来素、安坦、美多巴等。 中医按摩可减低痉挛肌肉的张力,扩大四肢关节活动范围;针灸可采取头针在运动、语言区,以改善该区功能。 偏瘫常用的康复训练方法 偏瘫的治疗除了必要的药物介入外,主要的康复训练方法包括:运动疗法、作业疗法、语言治疗、心理治疗、文体治疗、传统的物理疗法、祖国传统医学等。 运动疗法:是通过主动运动、被动运动来改善运动障碍的治疗方法的总称。主要内容包括关节活动度训练、增强肌力训练、姿势矫正训练和神经生理学疗法等。脑血管病患者约有80%遗留不同程度的运动障碍,主要是偏瘫痉挛模式,也就是我们常看到的上肢屈曲、下肢伸直的痉挛模式。在脑血管病卧床期,主要进行体位转换、被动运动、保持良肢位、起坐训练以减少压疮、关节挛缩等并发症,为日后康复训练打好基础;在离床期应进行坐位训练、平衡训练、起立训练等促使患者肢体功能得到提高;在步行期则主要以步行训练改善步态为主。为了增进运动功能进行的运动训练,常采用多种治疗技术的综合方法及运动再学习疗法,以达到恢复肢体运动的目的。 作业疗法:是运用有目的的、经过选择的作业活动为治疗手段来改善和补助患者功能的方法,其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提高患者自理、工作、休闲等日常生活能力,提高生活质量,是有利于患者回归家庭和社会的理想方法。它主要包括机能障碍的评价与训练、认知和知觉训练、日常生活能力的评价训练、自助具的选择制作、环境改造的设计和指导、开具轮椅处方等等。它和运动疗法的理论原则是相同的,所不同之处在于它将肢体需要的运动设计成一项作业活动,比如说利用陶艺制作来训练手指的精细动作,这不仅提高了患者的兴趣还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能力。

最新的自闭症儿童康复训练科学治疗方法(新)

最新的自闭症儿童康复训练科学治疗方法自闭症属于先天性神经系统失调导致的发育障碍,以严重的、广泛的社会相互影响和沟通技能的损害以及刻板的行为、兴趣和活动为特征,自闭症儿童常表现为社会交流障碍,语言障碍突出,行为刻板,智力异常,感觉异常;容易伴随其他常见行为,如多动,注意力分散,发脾气,攻击,自伤等。 科学的研究表明,自闭症儿童的最佳治疗时间为3至6岁,常见的治疗方法包括中西医结合诊疗、有针对性的进行心理疏导、有的放矢地教育与感知觉发展训练、合理膳食及科学家教的家庭疗法等。随着人类科学的进步以及对自闭症治疗的深入研究,基于美国哈佛大学教育研究院心理发展学家霍华德?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借助科技的力量,自闭症又有了新的治疗方法,形成了一系列以多感官训练系统为主要原理的自闭症儿童康复训练方法——情景互动训练系统。 情景互动训练,使自闭症儿童在治疗的过程中反复进行目的性主动运动能促使大脑神经中枢不断对动作质量进行修正和调整,更有利于恢复原有功能或建立新区域的代偿,实现功能重塑。 情景互动训练系统其核心技术又名互动投影系统,系统的运作原理是通过捕捉参与者动作进行影像分析,该动作数据使参与者与屏幕产生即时性的互动反馈。系统训练内容有:上下肢体训练、认知训练、感统运动训练、社交合作训练、情绪治疗、灵活性训练。逼真的现实画面,舒适的韵律,让自闭症儿童在全新的视觉、听觉冲击影响和全方位的多感官刺激下,放松身心投入训练,有效地提升自闭症儿童主动参与训练的积极性,从而提高训练质量,促进自闭症儿童更快结束治疗,回归快乐的生活中。 自闭症儿童康复训练科学方法一:奥普迈地面情景互动训练系统 奥普迈地面情景互动训练系统营造了一个虚拟情景的地面交互平台,自闭症儿童通过身体动作与地面的虚拟情景进行互动,精彩的画面、悦耳的音乐、无拘束的操作与自闭症儿童康复目标相融合,有效改善自闭症儿童下肢功能、社交合作能力、情绪控制等功能的恢复与重组。 奥普迈地面情景体验系统康复训练环境要求:

自闭症儿童康复训练个案研究

自闭症儿童康复训练个案研究 学前教育系082班程万 【摘要】早在自闭症被认识和命名之前,具备所有自闭症表现特征的儿童和成年人可能就已经出现在我们生活中了。这些孩子中的大多数看上去身体都是正常的,他们的外表往往非常漂亮。从人们认识到这些孩子患有自闭症以来,自闭症的康复、治疗就成了教育界、医学界的研究焦点。一个多世纪以来,由于自闭症的发病原因还未找到,因此自闭症的真正治愈办法还未研究出来。但是,自闭症的康复治疗方法却在不断的进步、发展。 【关键词】自闭症;结构化教学;感觉统合;游戏治疗法;音乐陶冶法 自闭症是一种通常起病于3岁以前,以明显的社会交往障碍、言语沟通异常以及刻板的兴趣、奇特的行为方式为特征的广泛发展障碍,男孩发病率比女孩高。从19世纪欧美各国记录这种特殊疾病至今,自闭症的病因一直是个谜团,也没有治愈的药物或疗法。只有尽早发现并根据自闭症儿童显著特征,有针对性的对其进行语言训练、感觉统合训练、行为改变等。 自闭症儿童发病早,起病缓慢,严重阻碍了他们的语言和社会性行为的发展。所以,自闭症儿童的康复训练越早越好,康复训练在自闭症儿童的成长过程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单一的语言训练或者是单一的感觉统合训练不利于自闭症儿童的发展。现如今的教育提倡综合素质教育,对自闭症儿童的教育,也应当讲究综合教育。长期的、综合的、有目的的进行康复训练可以有效的促进和提高自闭症儿童的各个方面的提高。 一、研究目的 本研究通过采用感觉统合训练、游戏治疗法、音乐陶冶法和结构化教学对一名自闭症儿童进行语言、认知、情绪行为三个方面的综合康复训练,探其对自闭症儿童的语言、认知、情绪行为等方面的促进作用。 二、研究对象 1、个案基本情况: 李亮,男,2003年5月出生。2010年入读某市残疾儿童学前教育中心。医生诊断为中度自闭症,韦氏智力量表测试其智商为59。 2、研究前的行为表现: ①语言方面:语言流畅,语速较快,被叫名字时会回应但是不看对方,偶尔会莫名其妙的笑或是自言自语。 ②认知方面:能从1数到20,若给以引导能数到30,但不会书写;不会写字,能识别自己的名字;模仿能力强;用蜡笔给图画图上颜色的能力较好,上色慢却均匀。 ③情绪行为方面:易发脾气,有时在要求得不到满足时会出现自己掐自己手腕的自伤行为;玩游戏时间长一点就表现出不耐烦,对别人的指令不予理睬;注意力不集中;让其洗毛巾或者餐具时如不命令其停止,他会一直洗下去。 ④生活自理方面:能自己如厕;会简单的自我清理,比如自己用纸巾擦鼻涕、饭后用抹布擦桌子;会系扣子,但是不会拉拉链。 因此,2010年9月到2010年10月我在师兄的帮助下,针对亮亮的情况,在课上及课后进行了两个月的综合康复训练,主要内容为语言、认知、情绪行为三个方面的训练。

基于康复训练过程的人体步态分析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nd Robotics Research 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 2016, 5(2), 41-52 Published Online May 2016 in Hans. https://www.360docs.net/doc/f916299037.html,/journal/airr https://www.360docs.net/doc/f916299037.html,/10.12677/airr.2016.52005 Human Gait Analysis Based on the Process of Rehabilitation Exercise Zehao Jia, Weihai Chen, Jianhua Wang, Xingming Wu, Qiang Peng School of Automation Science & Electrical Engineering, Beihang University, Beijing Received: May 7th, 2016; accepted: May 27th, 2016; published: May 30th, 2016 Copyright ? 2016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https://www.360docs.net/doc/f916299037.html,/licenses/by/4.0/ Abstract As China gradually entered the aging society, the incidence of stroke, traumatic brain injury, spin-al cord injury and other diseases gradually increased. In the future, the medical needs for rehabil-itation will be very urgent, and the appearance of the rehabilitation robot is a relief. In order to analyze the motion gait for patients in the course of rehabilitation, in this article, we use Kinect-II tracking and gather the gait motion of patients in the process of rehabilitation exercise, and then we achieve the global classification of gait by using multidimensional differential dynamic time warping algorithm based on slope constraints. At the same time, in order to realize the local anal-ysis of the gait motion, we provide a gait analysis method which separates the gait information based on semantic feature. Keywords Kinect, Gait Analysis 基于康复训练过程的人体步态分析 贾泽皓,陈伟海,王建华,吴星明,彭强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自动化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北京 收稿日期:2016年5月7日;录用日期:2016年5月27日;发布日期:2016年5月30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